票房连年垫底辣妹中国票房,CEO今又离职,派拉蒙要如何触底反弹

关于“派拉蒙”的新闻
Thu Mar 23 12:23:14 CST 2017
3月23日消息,随着派拉蒙影业和二十世纪福斯前主席Jim Gianopulos的协议即将进入尾声,后者将接替上个月离职的布拉德?格雷,就任派拉蒙影业CEO。据相关报道,Jim Gianopulos手中握有为派拉蒙待开发影片“开绿灯”的权力,即除了一部分巨额大片外,其有权直接拍板制作电影而无需通过委员会同意,手中拥有的预算金额约为1亿美元。此外,Jim Gianopulos还有权任命派拉蒙影业的二把手。
Fri Mar 17 09:56:39 CST 2017
王健林一帆风顺的海外收购上面临着第一笔失败的交易。3月16日,澎湃新闻从Dick Clark Productions,Inc.(简称DCP集团)的母公司Eldridge Industries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万达集团与DCP此前一笔高达10亿美元的交易已经确认终止。
Tue Mar 14 16:13:49 CST 2017
中国收紧外汇管制,万达的钱花不出去了。
Fri Feb 24 22:55:00 CST 2017
派拉蒙影业CEO布拉德格雷,最终还是在东家的不满声中卸任了,留下来一个年亏损4.45亿美元的“百年老店”。派拉蒙影业CEO布拉德格雷,最终还是在东家的不满声中卸任了,留下来一个年亏损4.45亿美元的“百年老店”。
Wed Feb 08 09:12:31 CST 2017
虎嗅注:对于全世界而言,好莱坞几乎就是电影的代名词。它统领全球娱乐界近百年,捧出了无数巨星、成就了大批电影巨头,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梦想圣地。然而近几年来,由于Netflix 等新媒体的兴起、AI 等技术的发展以及 Facebook 等社媒的介入,好莱坞逐渐陷入了十面埋伏的境地;加上它自身傲慢僵化、积重难返,未来的命运似乎越来越不容乐观。
Sun Jan 22 08:07:41 CST 2017
据《财富》21日报道,上周,索尼娱乐CEO迈克尔·林顿从公司离职,加入Snap任董事长一职。这次人事变动也释放了一个信号,索尼的影视制作部门可能要有变故发生。据《纽约邮报》报道,索尼母公司的高管最近已经和银行展开谈判,试图出售索尼影视娱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据悉,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正在制作电影《蜘蛛侠:返校季》(Spider-Man: Homecoming)以及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和《黑名单》。
Sat Jan 21 23:29:00 CST 2017
据《财富》21日报道,上周,索尼娱乐CEO迈克尔·林顿从公司离职,加入Snap任董事长一职。这次人事变动也释放了一个信号,索尼的影视制作部门可能要有变故发生。据《纽约邮报》报道,索尼母公司的高管最近已经和银行展开谈判,试图出售索尼影视娱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据悉,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正在制作电影《蜘蛛侠:返校季》(Spider-Man: Homecoming)以及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和《黑名单》。
Sat Jan 21 10:13:39 CST 2017
最近几天,在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王健林有点活跃,一会儿说“每年有50-100亿美元专款用于对外投资,首选美国”,一会儿又表示“美国政府如果封杀了中国对美国电影的投资,这是不对的”……看这架势,“首富”对好莱坞六大影业公司可真是恋恋不忘。
Wed Nov 16 14:30:00 CST 2016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好莱坞六大的公司,尤其是派拉蒙,经常把影片全球投资权分散出去一部分,甚至全部开放投资权,自己仅拿8%-13%的发行收益。《变形金刚4》在中国曾经以近20亿打破《阿凡达》的票房纪录。从《变4》开始,如何加入派拉蒙影业等好莱坞六大的电影,成了中国企业、中国资本“研究探索”的一个方向。而即将于明年7月底上映的《变形金刚5》,再次引发中国市场的一场资本狂潮。
Tue Sep 27 09:10:29 CST 2016
万达集团正式宣布,与索尼影视娱乐旗下 Motion Picture Group 达成战略合作,索尼影视今后将对万达开放索尼制作影片的股权投资,万达对其开放全球院线资源及其他资源。双方正在谈判合作的影片包括《蜘蛛侠:归来》、《太空旅客》、新《勇敢者的游戏》、《蓝精灵》等。
Fri Sep 23 07:39:39 CST 2016
虽然好莱坞六大片商之一的派拉蒙取消股权售卖计划,但这却并不妨碍万达集团继续寻求其他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影视产业。昨日有消息称,万达集团与索尼接近达成电影联盟协议,双方将在多个电影项目上展开合作。索尼影业是好莱坞六大核心片场之一,曾出品《蜘蛛侠》、《生化危机》等多部系列电影。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万达和索尼之间就电影项目的合作,可能涉及联合融资和营销等其他合作形式,其中万达集团有可能为部分电影提供最高10%的资金。
Mon Sep 19 20:22:15 CST 2016
好莱坞六大影业公司之一的派拉蒙不卖了。9月18日,据彭博报道,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已经做出决定,认为派拉蒙影业是公司核心资产之一,不再考虑出售其股份。在今年2月,维亚康姆的CEO菲利普?道曼就曾宣布,正在寻找战略投资人,将出售派拉蒙的少数股权。
Sun Sep 18 08:54:43 CST 2016
9月18日消息,今年7月外媒曾透露,万达集团有意成为派拉蒙潜在买主,收购其49%的股份。近日外媒再次透露消息,这笔买卖做不成了,因为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Viacom)决定不卖了。据外媒体报道,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已经做出决定,认为派拉蒙影业是公司核心资产之一,不再考虑出售其股份。
Sat Sep 17 19:32:17 CST 2016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派拉蒙母公司Viacom认为派拉蒙影业属公司核心资产,不再考虑出售其股份;先前聘请对交易进行评估的PJT Partners也已中止相关工作。
Tue Sep 06 11:28:00 CST 2016
中新网9月6日电 9月4日晚间,派拉蒙影业全球副董事长Rob Moore在微博上公布喜讯,他晒出了向中国美女主播周玲安求婚的照片,并且得到了后者的同意。照片中,Rob Moore一身西服,而周玲安则手捧鲜花站在一旁,一脸幸福、陶醉的模样。Rob Moore在微博上问到,“Will you marry me?(你愿意嫁给我吗?)”周玲安立即转发了此条微博,并且甜蜜地回应,“Yes I do。
Wed Aug 31 16:06:41 CST 2016
图为奥飞动画(美国)首席执行官Bob Bacon近日,奥飞娱乐北美动画电影部门“奥飞动画(美国)”在美国洛杉矶市成立,好莱坞派拉蒙动画前任执行副总裁Bob Bacon将出任首席执行官(CEO),曾任迪士尼动画执行副总裁。作为奥飞泛娱乐体系的全新板块,“奥飞动画(美国)”将负责开发和制作面向全球观众、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品质长片动画电影。
Sun Jul 17 16:13:16 CST 2016
派拉蒙与万达的这次绯闻似乎才刚刚开始,但中国电影市场与好莱坞接轨的步伐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
Sun Jul 17 12:55:15 CST 2016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百度曾考虑入股美国派拉蒙影业,但谈判目前已经终止。而此前万达与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也曾因收购派拉蒙角力。报道称,百度此前考虑与DMG传媒合作收购派拉蒙影业,以进军好莱坞市场。DMG是《钢铁侠3》的合作制片方,也是一家全球娱乐公司,其在美国加州、北京和上海都有办公室,并在深圳上市。但是谈判在今年5月底被迫终止,原因是维亚康姆的控股方Sunmer Redstones家族反对。
Thu Jul 14 13:32:31 CST 2016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万达集团正与维亚康姆(Viacom)进行磋商,欲收购对方旗下公司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49%的股份。维亚康姆顶着最大股东Sumner Redstone的反对推进此宗交易。
Thu Jul 14 08:44:25 CST 2016
据外媒14日报道,两名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万达集团已与维亚康姆(Viacom) (VIAB.O)举行会谈,有意收购后者旗下派拉蒙影片的少数股权。万达的兴趣,使得对派拉蒙的未来的讨论再度浮现急迫性,而维亚康姆执行长道曼与该公司控股股东Sumner Redstone之前已就派拉蒙的未来有过激烈争辩。万达在1月收购美国电影制作公司传奇娱乐(Legendary Entertainment)多数股权,持续寻求扩大在美国电影业的版图。
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
美元/人民币大风号出品
年终盘点:2017年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成绩单
回顾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恢复元气,出现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佳作。反观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却比以往沉寂了一些,六大电影公司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迪士尼、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先后宣布年度票房突破50亿美元。而派拉蒙、索尼哥伦比亚和福克斯影业却遭遇窘境,随着年终的临近,总成绩已经不会再有太大变化。数据公园为你盘点2017年好莱坞电影公司在这一年的表现,并借此分析电影市场的变化。迪士尼影业独占鳌头,霸气依旧日,迪士尼影业宣布年度全球票房突破50亿美元大关,达到51.6亿美元。这一成绩包括:北美票房19.5亿美元和32.07亿美元的海外票房。这也使得他们成为世界影史首家连续三年达到这一成绩的电影公司。迪士尼今年上映了8部电影,在2017年全球票房TOP10中占据4席,分别是:以12.63亿美元高居榜首的《美女与野兽》 、以8.6亿美元位居第六的《银河护卫队2》、《雷神3》与《加勒比海盗5》凭借7.98亿美元以及7.95亿美元位列第八第九。可以说,从年初到年末的热门档期,迪士尼从来没有缺席过,这也足以彰显迪士尼的吸金能力。除此之外,催泪动画巨制《寻梦环游记》还在全球热映中,目前累计票房1.789亿美元,《赛车总动员3》全球累计票房3.83亿美元,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2017年在北美拿到1387万美元。迪士尼重磅大作《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于12月15日在全球公映,首周末横扫2.2亿美元,累计票房已达4.5亿美元。2016年,迪士尼全球票房突破70亿美元,而今年能否再次复制奇迹,还得看《星球大战8》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即将过去之际,迪士尼放了一个大招,计划以约524亿美元收购20世界福克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收购完成后,迪士尼将完全有实力对抗流媒体巨头亚马逊和Netflix的竞争。而福克斯手里《辛普森一家》、《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X战警》以及《阿凡达》等大IP的加入也使得迪士尼电影类型更加血肉丰满。迪士尼重磅大作《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于12月15日在全球公映华纳依靠《神奇女侠》打了翻身仗12月6号,在迪士尼刚刚宣布连续第三年全球票房突破50亿美元之后,华纳也不甘示弱交出了一份势均力敌的成绩单。凭借《神奇女侠》的出色表现,华纳兄弟2017年全球累计票房超过50亿美元大关。回顾今年华纳兄弟出品的影片,票房成绩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太大的高低起伏。这一年,华纳首次实现了5部单片全部突破5亿美元的记录,分别是:《神奇女侠》8.21亿美元、《小丑回魂》6.94亿美元、《正义联盟》5.7亿美元、《金刚:骷髅岛》5.66亿美元、《敦刻尔克》5.25亿美元。在2017年全球票房榜排名Top10中,《神奇女侠》和《小丑回魂》分列第8名和第10名。除此之外,华纳发行的《乐高蝙蝠侠》、《安娜贝尔2:诞生》、《银翼杀手2049》票房也不俗,分别拿下3.12亿美元、3亿美元和2.56亿美元。2016年,华纳凭借DC超级英雄大片的出色表现,占据六大年度票房榜第二位,不过票房成绩并没突破50亿美元。今年影片数量和去年不相上下,但是票房成绩要好很多,这完全要归功于《神奇女侠》、《小丑回魂》这两部爆款。2017年即将结束,华纳之后也没有大片上映,今年成绩基本已经定格。恐怖电影《小丑回魂》环球影业全球票房破50亿:《速度与激情8》《神偷奶爸3》立功了12月13日,环球影业宣布全球票房突破50亿美元,成为继迪士尼、华纳之后,第三家达到这一数字的电影公司。其中北美票房16.05亿美元,海外票房33.98亿美元。纵观今年环球影业出品的12部电影作品,《速度与激情8》无疑是当仁不让的大功臣,影片全球票房12.35亿美元,在中国市场拿下了26.71亿元,创下了好莱坞电影在华的最高票房纪录。另一个票房惊喜是《神偷奶爸3》,卖萌的小黄人在全球斩获了10.3亿美元票房。这也让环球成为今年唯一有两个系列的单片全球票房破10亿的公司。《速度与激情8》与《神偷奶爸3》在全球票房TOP10中位居亚军和季军。除此之外,小成本电影也为环球贡献了不少票房,其中恐怖题材《分裂》、《逃出绝命镇》、《忌日快乐》成绩格外亮眼,分别获得2.78亿美元、2.54亿美元、1亿美元;催泪佳作《一条狗的使命》取得1.96亿美元。另外,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新木乃伊》虽然口碑扑街,但是仍在全球拿下了4.09亿票房,而大尺度的《五十度黑》则获得3.8亿美元。2017年,环球影业的片单上还有一部《完美音调3》,这部音乐喜剧将于12月22日开画。要知道,2015年《完美音调2》依靠29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获得了2.6亿美元的回报。今年,第三部依旧会给环球的总票房数字上继续添砖加瓦。恐怖片《忌日快乐》有望在内地上映小成本恐怖片《逃出绝命镇》索尼哥伦比亚:全靠《蜘蛛侠:英雄归来》死撑2017年,索尼哥伦比亚的日子也不好过,其全球年度总票房为19.4亿美元,这其中《蜘蛛侠:英雄归来》一片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全球票房8.8亿美元,在2017年全球票房榜排名Top10中,排名第四。回顾索尼今年的片单,数量多达14部,但是票房整体偏低,大制作大明星大IP似乎并不怎么受欢迎,《太空旅客》、《生化危机:终章》、《异星觉醒》、《蓝精灵:失落的村庄》口碑票房都不佳,投资1.5亿美元的《银翼杀手2049》全球票房进账2.41亿美元,甚至连本都回不了。而在国内市场,索尼影业的票房成绩也要低于其余五大,虽然《生化危机:终章》意外的拿到了11.37亿元票房,而《蜘蛛侠:英雄归来》也获得7.7亿,但是其余影片基本都是不温不火。日,索尼公布了其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利润增长346%,主要来源于游戏网络服务和半导体两大业务,而索尼影业则持续亏损。《生化危机:终章》在国内拿到了11.37亿元票房派拉蒙:好莱坞六大中垫底日,派拉蒙影业宣布动画电影《海绵宝宝3》延档一年,从日推后至日北美上映。2004年首部《海绵宝宝历险记》帮助派拉蒙收获了1.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2015年《海绵宝宝历险记:海绵出水》更是在全球拿到了3.15亿美元票房。第三部大电影延期的消息一出,引发了外界对于派拉蒙影业的担忧。派拉蒙影业2017年年度总票房仅16.6亿美元,这其中北美票房只有可怜的5.06亿美元。回顾这一年,派拉蒙推出的电影有9部,并不算少,只不过票房都不高,就连《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在全球也只拿到6.05亿美元票房。紧接着《极限特工:终极回归》3.46亿美元,《海滩救护队》1.78亿美元,《攻壳机动队》1.7亿美元,在2017年全球票房榜排名Top10中颗粒无收。不过中国市场算是派拉蒙的“宝地”,《变形金刚5》和《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在全球市场口碑及票房都不尽如人意,却在国内分别拿下15.5亿人民币、11.2亿的好成绩。为了扭转连续五年在六大中垫底的命运,派拉蒙在今后两三年打造了不少大片,包括《特种部队3》、《星际迷航4》等,不过能否实现逆袭,还是一个未知数。《变形金刚5》《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20世纪福克斯:即将被迪士尼收购,好莱坞六大变五大早在一个月前,迪士尼收购20世纪福克斯的消息就已经甚嚣尘上,经过了漫长的谈判,迪士尼和福克斯的合体终于尘埃落定。12月14日,迪士尼正式宣布,公司将以大约524亿美元股票,收购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20世纪福克斯成立于 1935 年,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公司之一,曾经一手捧红了玛丽莲·梦露,拍摄过《音乐之声》等经典之作,发行了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让《阿凡达》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叫座的影片,还打造了最负盛名的科幻恐怖电影《异形》系列。不过随着《X 战警》、《猩球崛起》等系列电影的完结,福克斯手头能打的牌越来越少,新投资的《阿凡达2》更是遥不可期。截至目前,福克斯2017年全球总票房28.8亿美元,在六大中排名第四。回顾过去一年的片单,无论是《金刚狼:殊死一战》、《王牌特工2:黄金圈》,还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异形:契约》,福克斯出品的电影质量都颇高,只是票房成绩不尽人意。这其中《金刚狼3》全球票房6.17亿美元,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中位列第12位。《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金刚狼:殊死一战》Datapark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迪士尼的霸主地位依旧稳固,超级英雄电影出现了大井喷,每家几乎都有一部大IP在手。依靠IP系列,华纳与环球影业成绩亮眼,先后迈进了50亿美元俱乐部。除此之外,好莱坞对于大投资和大制作还存在很大的依赖,中小成本影片占比很小。值得注意的是,迪士尼收购福克斯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大地震,或将掀起新的兼并潮。好莱坞格局重新洗牌,流媒体领域再添新巨头,而电影市场的竞争则会更加激烈。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你现在的位置:&&&&&&2009年中国电影大爆炸 院线电影时代到来?
2009年中国电影大爆炸 院线电影时代到来?
2009年中国电影大爆炸 院线电影时代到来?
&开心影人朱三卫感谢新浪娱乐 作者:李慕 木雕 赵静
【前言】:
  自从多渠道多院线的竞争格局取代了单一的发行渠道之后,直到如今盘点09年上半年电影市场,全国票房已达23.37亿元左右,全年票房有望冲刺60亿。回望10年前,1999年电影票房收入只有8.1亿元,这个数字还不到今年上半年前10条院线票房总和的一半!而接下来的暑期档票房也几乎是2000年电影票房的两倍。院线经营继续呈现勃勃生机,领航放映市场。井喷式的票房飞跃和历经七年之痒后的院线活跃,预示着中国电影院线时代的真正来临!
  院线不排片 再好的片子也玩完?
  在刚过去的暑期档,电影市场硝烟滚滚,总票房高达超过17亿,刷新档期票房记录,相比去年同期的10.3亿的票房,增长速度惊人。大势之下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在《窃听风云》、《麦兜响当当》、《大内密探灵灵狗》等片票房高歌猛进之时,也有不少电影沦为炮灰。与《窃听风云》、《麦兜响当当》同天上映的《夜店》在票房上便明显相差甚远。对此,导演杨庆说:“《夜店》受排挤不是发行公司的问题,问题出在院线,他们的权力太大了。要是他们不给你排档,或者给你排特别差的时间段的档,再好的片子也会玩完。”
  杨庆的“牢骚”也将电影院线这一电影销售终端推向了前台,还有与《大内密探灵灵狗》同日上映的《追影》票房表现同样差强人意,原因便是两相对比之下,院线更愿意排具有明星效应的《灵灵狗》,使得《追影》空间明显受到挤压,可见电影的票房明显的受到影院排场的影响。实际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院线的身影一直藏身在影市左右,比如让小天王周杰伦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大灌篮》以及让冯小刚摆脱葛优而大获成功的《集结号》均早于07年3月便先后有过声势浩大的“八大院线”签约仪式,也是罕见的院线与电影出品方的直接结盟。
  如果说当时对于与院线结盟只是冰山一角的话,那么最近电影出品方与院线频频互动则是更加显眼,譬如去年《机器侠》开机发布会上,获得十大院线的宣发支持承诺,今年3月底《孔子》开机前夕,全国数十家院线发来贺辞,祝《孔子》顺利开机,票房大卖,而到了5月中旬《锦衣卫》的开机发布会上,除了吸引了过百媒体外,还有来自全国三十多条院线的老总作为嘉宾力挺……
  院线电影时代终于来了?
  对于局外人,不禁要问开个发布会,院线出来干什么?实际我们明白电影最终要放在院线“销售”便可打通这之间的“蹊跷”。因为电影的票房最终是受到拷贝发放量和影院场次的影响(这个与观影观众数量多少直接挂钩),排片不排片主要是院线方决定(除了特殊电影之外)。
  再说暑期档《麦兜响当当》能取得过7000万的黑马般的票房成绩,在这其中上海的票房便占到1/3左右,而这其中上海的联合院线便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联合院线也是上海最大的院线),就是因为场次绝对领先。领先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作为同时于7月24上映的《麦兜响当当》和《窃听风云》,在影院排期上,《麦兜响当当》一天2000场左右的排片遥遥领先《窃听风云》每天500场左右,而二者分居当时上海排片的前两位。
  另外国内一些大型院线正在从单一性的电影放映企业,向综合性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企业发展。国内的院线多数都是单一性的影院经营商,暂不具备制片和影片投资能力,片商供给各条院线的影片都是清一色的,因此院线之间没有经营特色和市场细分可言。但前五强院线不少已经涉及投资制片、发行以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环节,如新影联参与投资《画皮》、《叶问》……南方新干线发行《剑蝶》、《亲密》……等取得不错成绩。所以,中国的院线未来必向上游产业延伸,实现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打造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和价值产出链。
  院线对票房起到关键作用,导致院线逐渐受到重视,截止今日内地影市的“院线电影时代”已经到来,相比美国、香港等电影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虽然晚了许多,但是终究还是来了!
  所谓“院线电影时代”,直白了说就是在同等情形下,获得院线支持,便可取得票房佳绩,否则便是沦为炮灰。资深影评人、曾参与几部文艺片发行营销、现今已涉足商业电影制作的杨劲松是“院线电影”概念的推崇者。他认为,“内地院线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给中国电影带来了真正的市场新的增长点。这一新增长点,是影院票价未随通涨而变、不升反降的前提下,通过银幕数的激增来实现的,中国影院投资者们用产业前瞻与风险的代价,做到了把中国老百姓唤回影院消费的历史推动。硬件与技术发展,永远是推动产业的前途与基础。”
  群雄并起——中外院线概况
  美国早在上世纪上半叶,由于出品方与院线的直接利益关系(往往就是上下属),使得影市竞争不公平,导致了1948年“派拉蒙法案”的裁决,规定电影公司必须卖掉他们的戏院,派拉蒙法案的通过,直接导致了制片厂制度的瓦解和经典好莱坞破败的开始。到了1950年,美国电影的收入只占娱乐产业的12.3%。而在过去,这个数字高达25%左右,由此可见院线电影的其中利害。而香港,则有邵氏为自己院线供片而开始自行拍片,新艺城借助金公主院线成为80年代的最红火的制片公司,德宝租来邵氏院线助其一臂之力的情形。
  而内地的院线虽然很少有像他们有着这么紧密的关系,但是正如上文所言,院线和出品方的频频互动甚至结盟越演越烈,使得院线的力量被突出。再说中国院线之多,也并非其他地方可比,根据最新数字显示,中国内地呈现由37条院线割据的状况。这其中在2008年的全年统计数字显示,有10条院线票房过1亿,较07年增加2条,而这十家院线票房总计31.5亿,占到全国城市院线可统计票房的78.8%。这其中中影星美和万达以过5亿的票房收入位居前两位,而上海联合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则以过四亿的票房位居第三第四位,北京新影联则以近四亿的票房位列第五。而在刚过去的2009年上半年票房收入五强中,万达则和中影星美调换位置,其它三位仍旧保持不变。
  2008年内地院线5强全年票房详细数据:
  单位:万元
  院线 2008年票房 2007年票房 增加票房 增幅
  中影星美 53429&&&& 36400&& 17029&&&& 47%
  万达院线 50976&&&& 32551&& 18425&&&& 57%
  上海联合 46500&&&& 36274&& 10226&&&& 28%
  南方新干线 43059&& 32500&& 10559&&&& 32%
  北京新影联 39319&& 34800&&& 4519&&&& 13%
  而截至2008年底,内地院线公司范围内影院总数达到1545家,其中新增118家,相比2007年增长8.27%。而在银幕数上,全国银幕数达到4097块,其中平均每天新增1.56块,总计新增570块,比2007年增长16.16%。
  院线很重要,好电影更重要——专访万达院线副总陈国伟
  万达院线副总经理陈国伟将电影视做武器,他说,“任何电影的成功和影片的本身至关重要,而营销推广、档期选择、院线的渠道能否得到保障以及价格策略也都相当重要”。
  万达院线在2005年成立后,仅用4年的时间,成为领军中国票房的一大院线,陈总的排片功力不可小觑。他透露,“目前国内市场很难按照权威数据进行衡量,万达院线的决策委员会根据影片的质量与宣传力度,评估其等量级,在保证节目丰富化,满足顾客随到随看的特性下,按照票房比重与黄金档期做出相关排映”,在节目量超出影厅数量的情况下,则需在经验的指导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上按照票房的预计估值来排场次”,具体到某部影片,万达院线也会分析其具体特性,有的影片质量很好,比如《叶问》、《特种部队》等,在他们看来适合长线放映,而有些影片的质量不怎么样,但是宣传和商业的卖点很好,那么在第一周就要做足。
  “院线排片潜规则”与“影院经理素质低下”的指责,陈总认为是“缺乏沟通的结果”。他并也不排除有些影院和导演的看法不一致,但他认为,“对某部影片的具体看法的不同,是电影本身的魅力所在”,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下,并不排除有一些电影的质量可能确实不怎么样,但却在票房上大获丰收的情况。他认为,电影的制作方或发行方应该站在院线的角度上,一方面要让影院经理帮助自己做店面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去电影院买票的兴趣。你有3个,但那边有10个,10部电影同时在放,但影厅只有8个。
  同时,他觉得院线未必时刻强势,他也经常求片商,“目前中国电影的现状是供不应求,缺乏有价值的影片,电影供应也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情况,比如在今年的三、四月份,我们的票房就只做了3、4千万,但到了七、八月份,我们的票房就涨到7、8千万。为什么片方不在三、月份这样的淡季来投放自己的电影呢?我每次都主动告诉他们,我会保证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厅给他们的影片上,但那会根本没有人听我的”。
  【总结】
  中国电影娱乐产业发展到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类如《建国大业》、《十月围城》、《孔子》等越来越多的明星扎堆、大打文化品牌等电影登场,“电影产量的历史性突破、电影质量的迅速提高、电影综合效益的显著增长,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逐步增强,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在电影界结出了丰硕成果,显示出产业政策在电影界产生的巨大活力。”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说。
  院线制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生产力振兴了中国电影市场,使电影发行、放映的萎靡状态得到彻底扭转。但依然还掩饰不了所存在的大垄断机制控制,产品单一化、经营同质化的重重危机……一些弊端,由院线公司为主体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取代了影院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后,中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让人兴奋,但冷静下来,人们更加期待的,是看到真正令人骄傲的中国电影,看到中国电影的真正崛起。票房井喷的现象足以振奋中国电影人信心,我们可以振臂高呼:院线电影时代终于来了!但“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院线制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触动电影发行体制的核心。我们期待中国院线的进一步发展,带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延长电影产业价值链将中国电影业作为真正的产业来运行。
  探索时代——票房过亿80年代不罕见
  1993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是特色鲜明的计划经济形式,全国16家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但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统购包销。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无论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中影收购价都保持一致(在八九十年代,收购价逐渐由七八十万上涨到最高峰的120万)。然后中影将购入的影片按照一定的“收入留成”比例交由各地省一级电影公司安排放映,无论影片票房好坏,是赚是赔,遵循“多退少不补”的原则,都跟制片厂没有关系——尽管那个票价只是三五毛钱的年代也产生过《少林寺》、《神秘的大佛》等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如1991年的《周恩来》在当时电影票价仅为两元的情况下获得了2亿7千万的票房收入。89年到93年之间的中国电影票房均在20、30亿上下。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门的打开,“计划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93年的电影体制改革,中影公司的独家经营权虽然被中央中止,制片厂可以直接和代表了全国影院的各省级电影公司接触,但各省级电影公司的国营经营思路在地方上依然独家垄断着播映权,其利益分配体制也依然畸形。当时国营影院普遍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行业行为”更促成了恶性循环。
  到了2000年前后,中国电影市场市场彻底跌入谷底,甚至几乎已经萎缩到了崩溃的边缘,票房总额从80年代末的约30亿下跌到了2001年的不足9亿元。中央在2002年明确规定了院线制改革,启动院线制改革,是当时中国电影业触底反弹的根本动力。
中国特色——城市院线体制催升票房
  2002年院线制改革,就是在原有的各省级市级电影公司的基础之上,创办了旨在打破地域垄断的市场化运作的电影放映院线。电影院线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中国现有的所有影院,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放映资格,而片方需要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多条跨省院线的陆续建立,逐渐让门可罗雀的旧式礼堂型单厅影院恢复了生气。但更重要的是,院线经营直接导致了中国大中城市商业中心区多厅化影院的快速建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银幕数由1000多块增加到了4000多块。正是由于银幕数量的激增、都市人群观影习惯的养成,最终保证了票房的递增。
  城市院线发展至今,一共有如下34条:中影星美、四川太平洋、中影南方新干线、上海联和、北京新影联、上海大光明、北京万达、四川峨嵋、广东金逸珠江、世纪环球、雁荡、武汉天河、浙江星光、湖北银兴、大连院线、深圳市深影院线、吉林长影院线、江苏东方、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福建中兴、山东新世纪、河南奥斯卡、北京华夏新华大地、黑龙江省银都院线、辽宁北方院线、黑龙江省天鹅院线、江苏盛世亚细亚、天津银光院线、河北中联、湖南潇湘、重庆保利万和、西安长安院线、广东大地、中影数字。
  30多条院线中,有年度票房上亿元的“10强俱乐部”不断扩大院线规模,10多条处于中间位置年度票房2000万以上亿元以下的院线,经过自我完善和改革带来不小的发展契机,盈利以及发展空间比较大,但还有近三分之一年度票房1000多万或更低的院线,勉强维生处于亏损的边缘。小院线数量过多,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谁主沉浮——院线力量与电影市场营销
  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自此后,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那么也许会有人会问,既然大片票房如此惊人,那么是市场营销力量这么大,还是院线力量为主的?
  院线和影城作为电影销售的终端市场,实际上与电影市场营销关系密不可分。完整的市场营销是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新招的。可以这么说:一套系统完备的电影市场营销机制:从影片的选题、编剧到拍摄、制作,乃至映前宣传、映后市场跟踪,市场调研、影片市场预测,确定媒体传播计划,制造口碑,引起关注,以及调动院线力量配合上映来完成影片市场营销策划的整个步骤。
  院线营销早已过了单纯的“海报+售票窗口”时代,越来越注重与其他行业的合作,采取互动的方式制造兴奋点。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消费者能够注意到,许多影片上映期间,明星见面会、首映式、新闻发布会、户外宣传活动、相关产品促销……以及套票套餐和团体票的营销,分分钟影响着影城和影片的成绩。这也就是为什么2002年院线成立后,大片票房频频过亿原由了。
  完整的电影市场营销是大营销,和院线营销相互扶持,一部影片的票房成败,取决于创新完备的全盘营销手段和院线的营销配合策略,缺一不可。电影是个文化产业,比如张艺谋、冯小刚的电影已经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电影带来的附加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给人们带来的观影体验。
  各显神通——五大院线争霸势力榜
  1)万达院线:影院“星巴克” 以文化拉动消费
  在这五家院线里,各有特色。其中占据2008年票房收入约15%的万达院线是依托大连万达集团的豪华多厅院线,从2005年的第一个民营院线做到了今天全国第一院线的规模,其奇迹般的窜升速度即是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分不开,同时也是自身发展方向所决定。万达希望打造影院“星巴克”,吸引电影消费观众嗅着电影“香气”而来,不仅“品味”电影,同时也可以刺激起整个万达商圈的活力。另外虽然当前电影的绝对产值不大,但是对于关注品牌增长的万达而言,电影的影响力是他们最看重的。
  相对其它院线加盟连锁形式,万达选择的是自身投资建设(近两年的大地数字院线也是如此)。因此万达院线是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国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排片、统一品牌的电影终端连锁实体。而在万达集团的商业版图中,影院是租金最少的业态,但却是产生价值最大的业态。不仅可以吸引众多商家的入驻,也让消费者流连于整个万达商业圈,做到以点带面,互相拉动的局面。
  2)中影星美:院线 “大哥大” 以资源换取优势
  而在08年占据冠军之位的中影星美是由中影集团和星美传媒于2002年联合成立,不过至2007年2月,中影对中影星美的控股从40%增持到60%,已然成为中影星美最大股东,中影星美随即成为中影旗下唯一的控股院线公司。同时中影星美依靠中影的雄厚资源和品牌影响,其优势不言而喻,从2002年起,经过7年的发展,从最初的4900万票房到2008年的5.34亿票房,其中07至08两年更是蝉联全国院线票房冠军之位。不过在刚过去的09上半年中,中影星美以3.05亿却惜败于万达院线的3.3亿,退居第二。但是由于背靠中影这座大山,虽一时落败,但是中影星美的实力、潜力以及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
  另外,在票房加速增长的同时,自然离不开影院和银幕数的增加。中影星美院线由02年的23家加盟影院,到08年底,旗下影院数量已达113家,银幕超过416块,位居亚洲院线第二。而最新数字显示在影院加盟数和银幕数上更是分别超过120家和500块,同时影院分布更是跨越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和湖南等26个省市地区,因此也是全国跨区域最大的一条电影院线。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便是凭借依托背后的优势资源,加速扩张份额。除了背后资源的强大外,中影星美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也是重要因素,除了常规的首轮供应优势外,更是对加盟影院提供多方位的软件服务,譬如为加强对影院运营管理的支撑,将原综合服务部细分为运营部和宣传部。此外还通过档期活动和主题活动等营销手段增加消费者的观影热情。
  3)上海联合:华东“院线王” 以产出保持三甲
  我们从上文可知,上海联合院线在上海影市的占有率之大以及票房产出力之强。作为主战场是华东的传统院线,上海联合曾经一度连续五年蝉联院线票房之冠的殊荣(2002年——2006年),到了2007年才以126万的微弱差距败于中影星美,退居榜眼之位,但是“祸不单行”,2008年,联合更是降至榜眼。而这也是在其尽量提高单部电影与单座电影院的产出能力下才能力保住其岌岌可危的三甲地位,紧随其后的南方新干线与之相比,只相差3400万左右的票房。而09年上半年,联合则以2.7亿继续保持榜眼之位,而这其中,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唯一展映方的因素不容忽略。
  作为老牌院线,上海联合票房收入逐渐被后来者超越,,便是新建影院项目以及资金方面的困扰。我们不妨看一组数字,在过去的2008年里,上海联合新增的签约影院为9家,银幕数为24块,但是相对其它院线的快速发展规模,联合显然不如人意。因此联合院线的近期策略是“华东一片,长江一线,同时在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建立制高点。”而根据最新数字显示,联合院线现有加盟影院118家,银幕384块。放映网络则辐射上海、江苏、浙江、成都和昆明等15个省市区。
  4)南方新干线:营销“小诸葛” 以创新赢得市场
  上面说到,2008年,中影南方新干线以3400万左右的票房而败于上海联合面前,只能位列第四,但是对于其自己而言则是跨越式发展,因为比07年同期增长32%。而在09年上半年的票房收入中,新干线则以2.4亿继续位居第四,它与联合的差距也继续缩小。此外,如果我们回头看南方新干线的票房曲线时,会惊叹其自2005年以年度1.3亿的票房首次迈过亿元大关后,到08年的近4.36亿,速度之快让人咋舌。而这其中,其旗下的五星级飞扬影城更是在05、06和07年,以全年总票房分别为3400万元、4800万元和5700万元,拿下这三年的全国影院两项冠军:票房第一名和观影人次第一名。现在,南方电影新干线作为一条跨省院线, 旗下影院辐射广州、广西、四川、福建、云南和贵州以及北京等9个省市和地区,目前共拥有94家签约影院,超过312张银幕数。
  对于上海联合院线的重心在长三角,南方新干线的重心则在珠三角。因此由于临近香港的地缘优势,对于港资影院加盟院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此外便是南方新干线在营销创新方面的软实力,这也是吸引有着港资背景的影院加盟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2008年南方新干线为旗下影院举办的各类电影的宣传活动不下160场,而为旗下影城策划制作主题电影活动也超过30多个。如电影娱乐人节,Cosplay各大影城游,情人节活动等。这些富有创新思维的营销对于新影院很快在市场上站住脚意义非凡,也是南方新干线旗下影院,尤其是新影院赢得市场的重要关键一步。
  5)北京新影联:地缘“强者” 以提质创造奇迹
  从院线票房第三到第五,这是北京新影联从2007年到2008年一次变身的结果,因为在08年1月,辽宁北方脱离新影联而独立运作,因此其旗下的8000万票房被拿走,如果我们加上这个数字,会发现北京新影联仍然在探花位置。所以说对于2008年的新影联而言,虽退犹进。
  该院线的前身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也是在全国是最具有院线形态的一个公司,成立于1996年,10多年间,票房是一年一个台阶,从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倒数几位,一直到近几年名列全国五强。北京新影联自1999年开始致力于新型多功能影院的开发,将入资影院、参与经营、投资拍片、代理发行等扩展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目前拥有88家影院、533块银幕,横跨北京、天津、内蒙、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江西、湖南、重庆、广东、沈阳、大连等地区,成为内地电影市场最有影响力的院线之一。院线总经理黄群飞提出2009年紧紧围绕着“服务、品牌、多元发展、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走出一条既保留国有企业的优势,又吸收民营企业的机制的特色发展道路。
  此外,在电影局国产影片映出成绩的考核中,新影联连续多年保持在名列前茅的位置。从《离开雷锋的日子》、《生死抉择》、《不见不散》、《惊涛骇浪》到《张思德》、《英雄》、《十面埋伏》、《天下无贼》、《七剑》等影片,新影联先后夺得票房冠军,在业界获得了“国产片市场基地”的美誉,为民族电影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未来趋势——战国七雄,逐鹿中原
  2008年中国五大院线的银幕数量均进入亚洲前10名,其中星美第二,联和、新影联、万达、新干线分列7至10位,目前中国院线的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亚洲银幕数量的前10名仍旧会改写。而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日本仅有两条如此放映规模的院线,票房却远超中国。最新数据显示:与美国约8000人拥有一块电影银幕相比,中国约30万人拥有一块电影银幕。巨大的票房和院线银幕数量反差,反映出瞄准票房更高目标,与电影市场一起成长是大型院线的追求。
  除了上述无强院线,在短时期内仍旧领跑电影终端市场的第一纵队外,还有两支力量不可小觑,那就是广州金逸珠江院线、广东大地电影院线。前者发展速度仅次于北京万达院线。院线内部股本结构变化之后,焕然一新,2008年仅福建一地总票房超过5400万,三年来,珠江院线旗下的金逸系列影城已发展到11家之多,有173块银幕,网络覆盖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福建、北京、湖北、天津、甘肃、重庆等11个地区。截止2009年上半年接近1.8亿的票房位居第六,对于2009年实现3.5亿票房的目标来说已经跃然纸上,2010年该院线目标8亿,剑指第一纵队。
  后者是全国唯一一家经营连锁数字影院,也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一条院线,该院线一直走差异化道路,主攻二三线城市,去年全年度总票房收入为6200万元,观影人次为350万。但是,大地院线票价只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票价的三分一甚至更低。因此这六千多万的票房收入,已属不错成绩。成立当年进入15强的成绩实在犀利。如此发展速度和把握市场的准确性,这个异军突起的二级市场的奇兵未来两三年大地院线进入全国十强,也非难事。而且院线与影城之间完全资产连接的只有万达和大地两条院线。相信该院线很快进入第一纵队,即时战国七雄,逐鹿中原!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
--------------------电影是我的事业,是我的追求,从事电影事业的传播是我一生的事业!欢迎喜欢电影,从事院线管理的朋友一起探讨电影事业!!!!楼主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3分!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286名成员233个主题
可用积分:10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垫底联盟票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