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生涯这一章 为什么举硅谷天堂 翻开新篇章

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独家专访丨著名硅谷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为什么“借鉴”分答
除了他对丝毫不隐瞒自己对分答的“借鉴”外,他对直播行业以及中国创新的看法也颇有意思。
Justin Kan在上周发布了他的新创业项目,Whale。
这个消息值得让你花时间琢磨的地方在于:一,Whale是一个视频版的 “分答”;二,借鉴“分答”的是Justin Kan,硅谷著名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
Justin Kan在硅谷颇有名声。他现在是Y Combinator(以下简称YC)的合伙人;在这之前,他参与创办的Twitch于2014年夏天以9.7亿美元的价格被亚马逊收购;创办的SocialCam于2012年以6000万美元价格被 Autodesk收购。
除此之外,他在创业者中也颇有人缘,这大概是因为他从来不端着,做的很多事情离年轻创业者很近。例如,他会在Snapchat拍视频来回答创业者们的各种问题。
上周五,我在他家中和他聊了一聊Whale。除了他对丝毫不隐瞒自己对分答的“借鉴”外,他对直播行业以及中国创新的看法也颇有意思。部分对话实录如下:
我注意到Whale和分答有很多相似之处,你有学习了“分答”吗?
对,可以这么说。或者,这么说吧,Whale最初的产生,是和我们自己的经历有关。
首先,在Twitch上,我意识到人们真的很想和他们最喜欢的那些广播者和明星交流。这有点像YY,美国人也总是想要互动。
另外,我这段时间也频繁开始用Snapchat来给人们公司、商业的建议。我每天在Snapchat上都要收到上百个甚至超过两百个问题,这对我而言也太多了点。
所以,当我们看到分答时,真觉得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做法。但分答只有语音,而在美国,人们已开始更习惯自拍视频了,例如用很多人会用 SnapChat拍摄自己的视频。所以我们就开始往这方面想,并在今年7月开始做一个基于视频的知识问答分享应用,这就是Whale。
所以,是的,我们的确受到了分答的启发。
怎么知道分答的?
我们一直在试用不同的新应用程序和产品。我会通过我的朋友了解中国的新产品,有时我也会见到一些到硅谷来拜访的中国创业者。
而且我的合伙人Leo是一个华人,他在中国工作过,也在中国创业过,他知道分答。
就像全世界都想要知道硅谷在发生什么一样,我想我们也需要关注中国的创新。你会看到很多中国的创意正渗透到美国。例如,几乎所有和消息软件相关的产品,包括Facebook Messenger,都借鉴了一些微信的想法。另外还有一家公司叫Musically,它现在在美国非常火,但几乎所有工程师都在中国。
中国还有哪些创新你觉得很有趣?
我想所有和视频直播以及网红(influencers)有关的东西,在中国都很超前。例如在Twitch之前,YY就已经在中国很流行了,而且有了打赏这样的功能。现在美国这边很多用户使用的直播服务是来自中国的,例如Live.me。如果Facebook Live加上了类似中国直播应用中的功能,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前几年中国一直被指责为copycat,现在情况反过来,难道你不会对类似 copycat的评论感到担心吗?
不会。其实之前硅谷的创新模式在全世界各地都在被复制,只是中国很容易成为被瞄准的靶子。因为中国国内市场很大,而且这些中国公司都非常成功。
如果你去看欧洲、非洲或者印度,很多在当地市场名列前茅的公司都和美国公司有着类似模式。原因是,不管在哪里,人的需求都是相似的:他们需要在线购物,想要更方便地和朋友聊天,也会想要社交网络……但事实上,虽然看上去和美国的模式很相似,但它们也在创新,创造出自己的科技生态系统,还创造出一些独一无二很有活力的新东西。在商业世界,好想法不断彼此借鉴,各行各业都如此,科技行业也这样。
而且中国真的很有创造力。我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人们通常会问我如何能让他们的城市像硅谷一样。答案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会非常像硅谷,那就是在中国。因为中国有创新所具备的要素:愿意的投资者,有第二第三代的创业者(那些BAT创始团队成员或雇员现在开始出来创立公司了),也有非常有才华的工程师。硅谷是具备这三个条件而成功,而中国也恰恰有这些条件。
你觉得Whale这类应用的市场有多大
Whale更多是关于知识分享的。背景信息是,我觉得有一些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以前发布文字要比视频更容易,因为制作视频,你需要摄像机,需要有一个人来对着你录,还需要在电脑上进行剪辑打磨,所以非常昂贵而且也很耗时;但文字,比方说写个博客或在Quroa上回答一个问题就很容易,你只要打字就好了。
但现在视频制作反而越来越容易。我只要拿起我的手机,录这么5秒,然后我就完成了。但我写一个博客却要思前想后好久。
所以这种变化让视频成为了一种更容易传递信息的载体,这是Whale的机会。例如现在Youtube上冒出了很多Vlogger(视频博主,通过短视频来记录日志),像Casey Nastat(Youtube上最著名的Vlogger之一),他每天都能制作10分钟的视频,这在以前是非常难做到的,但现在就变得很容易。但如果你现在要保持每天都写一篇文章,反而很难保持高质量。
为什么Whale没有选择用音频的方式?
我想视频比音频更吸引人。我不知道分答为什么不做视频,但我猜这是因为中国移动设备上的音频会更便宜。而在美国,虽然也不是所有人面对摄像头会很自如,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得开。我想这是Snapchat带来的潮流,像是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
在回答Whale上别人对你的一个提问时,你说自己通常会看自己是否能从创业公司那里学到些什么。那从Whale上你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什么?
在最开始做和视频相关的创业时,我觉得视频只有两种形式,直播视频和 Youtube那种录制好的视频。但我现在相信视频能有非常多的形式。
文本就有很多形式,起初有小说和诗歌,后来有博客,又有Twitter或微博,还可以有Quora中那样知识性的回答。这些内容形式不同,你可以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消费它,例如是要找到知识还是只是想娱乐。
我想视频也一样,我们现在有电影和电视,也有Twich上那种你随时都可以去看又随时可以退出的直播视频;现在又有像Snapchat Story那样质量并不高但是来自你朋友的私人视频。
我想用视频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是一种新的方式。我也相信其他人会想出另外一些形式的视频并建立不错的公司。
现在Whale数据如何?
我们不向外界透露具体数据。Whale的数据比Social Cam好很多,或者应该说,比任何一个我创办的产品的初期数据都要好。但要知道,Justin TV 建立在2007年,当时即使在美国,互联网市场也依然很小,所以我想其实是没有太多可比性的。不过我觉得Whale现在的数据还算不错,现在我们只是集中在科技人群上,当下的目标是让人们觉得这个产品不错并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来。
有没有开始考虑使用一些明星效应?
我想明星的确很有号召力。但他们能带来有趣的内容,也会带来一些八卦内容。那种问“一些传闻是否属实”的问题和问一个医学方面的问题是非常不一样的,前者完全是消遣娱乐,而后者是为了获得知识。我想Whale 之后肯定是会让一些明星加入进来,但我会等到值得这么做的时候再做,也许是几个月后吧。我不希望人们来我们的网站只是听一些小道消息就走了,我希望网站上有别的能够留住他们的信息。现在Whale还非常早期,我们要确保人们愿意不断地回来。
现在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以及作为连续创业者,生涯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们现在团队只有5个人,但我们觉得有很多功能都很重要,需要赶快加进去。这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挑战。
在整个涯中,最大的挑战是你遇到低谷时该怎么办。因为这意味着你会遇到情绪上的过山车。这就像这几周一切看上去都很好,成长得很好,人们也很喜欢我们,但突然下一周用户就不回来了,或者网站崩溃了。总是有这种起起伏伏,这对创业者而言很难,你需要管理好你的情绪。我想分答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突然被关闭又好不容易能重新上线,我想分答的人在当时肯定情绪也大起大伏得就像过山车一样。
现在你是YC的合伙人,但又要开发Whale,为什么要同时做这么多事呢?
的确很多事。我需要面试创业者,决定是否投资,有很多出差,以及还要做我自己的产品。我昨天就去了YC进行了一整天的面试。但因为我的团队都在我家工作,所以我每天总能找到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工作一会儿。
开发我自己的产品,其实是能帮助我知道者是什么状态,以及他们在用什么技术工具。例如,如果有个创业者问我在移动端用什么分析工具适合,我们2008年开发Justin TV时使用的工具就肯定是不适合的。所以如果你要能跟得上现有创业者的步伐,你就得保持活跃。
Elon Musk同时在管理两家伟大的公司,而且这两家公司都比Whale要复杂多了。他能做得不错,我觉得我也能做到。我要做的是保持高效率。
所以在保持高效率上你有什么秘诀吗?
我很善于招募技能和我互补的人,也很善于分配工作。例如,我在编程上其实很平庸,所以我就会去找比我出色得多的;我不是很好的产品经理,但我的朋友Leo是。我很擅长组建团队,所以我的角色就是向团队讲述这个产品的愿景,然后和他们一起来讨论架构,以及不同的人负责分工哪些部分。
&企业家王总提问:我们是一家中小型创业公司,目前公司运营的还不错。未来打算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所以想要寻求合适的投资人争取融资,想请教一下投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重点考虑哪些因素?什么样的项目更容易拿到融资?点击语音听解答: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3:20晨晖资本晏小平访谈实录来自天马新电商本期嘉宾:晨晖资本创始人晏小平嘉宾原创内容,不代表...&一个投资人的"控诉":创业者骗投资人不择手段!在近日举办的《创业分子》首场线下沙龙中,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发表了关于对近期创业看法的演讲,他提到:1、现在创业氛围很虚,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媒体过于追捧创业者,炒起来的。2、创业者很浮躁,到处串场混人脉等对创业本身毫无意义,有些创业者甚至为了骗投资人的钱不择手段,这并不是个案。3、创业遇冷给创业者提供了专注创业的机会,创业者应该把寒冬当成常态,这当...&对冲基金增长速度放缓是因为大机构谈判议价能力太强?未来投资回报率将非常低,押注黄金或是不错的选择?……在2016第三届中国北外滩对冲基金峰会启幕之际,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桐就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桐——未来投资黄金争取高回报率?——“未来投资回报率将非常低,押注黄金或是不错的选择。”这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创始...&在2016年,一些估值很高的独角兽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虽然投资环境的变化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似乎是一个不利的消息,但是,很多初创公司的CEO反而感到很高兴和欣慰。这是因为现金充足的初创公司不会再高薪抢聘工程师了。毫无疑问,硅谷的风投资金现在越来越紧张了。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正在努力削减成本,否则它们可能会用光现金或直接破产。被投资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叫做“独角兽”,因为它们被看做是稀缺资...&
公众号推荐
一手币圈咨询,仅在币圈聚贤庄
荆州住房公积金政务公开、政策宣传等。
帮助您了解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农合银行、农
全球华人首选置业平台,最专业的媒体机构,
华金培训,金考网校是专业提供金融证书类培
如果你炒股,就需要我。每天晚8点推送原创
胖哥定期会分析并发布各种区块链项目的开发
辰典创投为山西辰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的
中国政策研究网充分发挥国务院研究室以及各
中山V房产,致力于打造中山专业房地产资讯个人创业生涯规划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个人创业生涯规划
&&经典资料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本版文章用户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手机&智能终端
元器件/物料库
当前位置:
查看: 330|回复: 1
揭秘仙童半导体如何从硅谷先驱走向没落
  硅谷曾经有一家公司叫仙童半导体,它奠定了美国硅谷成长的基石,然而几经波折,如今面临着被收购的命运。在半导体行业并购风波不断的今年,美国厂商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onductor)向外界透露公司收到了一份24.6亿美元的收购报价。根据可靠消息,这次报价是由中国资本——华创投资(HuaCapital)联合华润微电子发起的。
  许多计算机史学家认为,如果你不了解仙童半导体,尤其是早期的仙童半导体,也许就很难了解美国硅谷的发展史。
  最初的仙童半导体,除了技术,从这里走出的人才遍布硅谷。苹果前CEO乔布斯曾比喻说:“仙童半导体公司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1.jpg (38.03 KB, 下载次数: 0 )
14:58 上传
  传奇“蒲公英”的诞生
  仙童半导体由“八叛逆”创立于1957年。然而,在正式成立仙童半导体公司之前,“八叛逆”先是投奔了当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晶体管之父”的肖克利(W.Shockley)博士。
2.jpg (47.24 KB, 下载次数: 0 )
14:58 上传
  肖克利于1955年离开贝尔实验室,回到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 )”。肖克利的举动引起天下豪杰的注意,以至于实验室成立不久便吸引了仰慕Shockley 博士的人投来求职信。后来,有八位年轻的科学家最终如愿以偿地来到美国西部的加州。
  可惜好景不长,肖克利凭借科学发明上的天才吸引来一群天才的科学家,然而却不能带领一群天才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八叛逆”摩尔(R.Moore)后来曾说:“当实验室里出现一件小事故后,肖克利会要求我们用测谎仪来测试谁说了谎,谁又是无辜的。”
  由于加入肖克利实验室一年之久都没有做出什么产品,八位一身抱负的科学家感到异常挫败,决心出走。因此,被背叛的肖克利骂他们是“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
  1957年10月,“八叛逆”之首诺伊斯(N. Noyce)带领这个团队,拿着从费尔柴尔德(Fairchild)摄影公司获得的3600美元创业基金来到了嘹望山查尔斯顿路开展了创业生涯。这里,就是后来硅谷的发源地。“费尔柴尔德”为“Fairchild”的音译,而通常一般意译为“仙童”。“八叛逆”将所创立的企业命名为“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诺伊斯成了老大,费尔柴尔德摄影公司成为母公司。
  凭借八位科学家的技术,仙童半导体成为当时第一家把硅晶体管商业化的公司,当时其他的半导体公司都在采用锗工艺。仙童半导体在1958年就利用台面型硅工艺生产出第一批晶体管2N697。
  当时,八位科学家之一赫尔尼(J.Hoerni)把硅表面的氧化层挤压到最大限度,并形成仙童公司制造晶体管的独特平面处理技术,让硅晶体管批量生产成为可能。随后,仙童生产第一批100颗晶体管以150美元一颗的价格卖给了IBM。后来只用了三年,仙童的年收入就超过了2000万美元(按当时的物价,这个数字不小了)。到了上世界60年代中期,仙童发明了一款新产品——集成电路。这款伟大的产品当年的销售额达到了9000万美元。而这,只是这家公司成功的开始。
  1968年,仙童推出了有史以来应用最广泛的集成运放uA741。从1960年到1965年,仙童每年的销售额都翻一番,1966年的时候仙童已经是第二大半导体公司,仅次于德州仪器。
  鼎盛时期,危机来临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仙童盈利能力急剧上涨。而早期大量注资仙童半导体的Fairchild摄影开始行驶协议的权利,全资收走了八位创始人的股权,并抽调大量利润,同时利用仙童半导体的利润投资了大量不赚钱的业务。而Noyce等八位创始人认为应该把钱更多地投入到电子半导体领域,因此仙童半导体与母公司形成了矛盾。
  仙童母公司Fairchild摄影对仙童半导体公司事务插手得越来越多,甚至几番抽调仙童半导体的高层骨干,包括找来人手欲代替CEO诺伊斯。
  这可以说是后来“八位仙童”出走的导火索。因为在公司蒸蒸日上之时,仙童半导体和一些核心骨干开始“思考人生”——是继续在仙童做一名普通员工还是自己做公司的leader的问题。面对前者的“boring”和后者充满血腥的外部机遇,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
3.jpg (71.55 KB, 下载次数: 0 )
14:58 上传
  1968年8月,诺伊斯与负责研发的摩尔和工艺开发专家格鲁夫一起辞职。他们已经是“八叛逆”中最后离去的。而诺伊斯创办的公司,就是英特尔(Intel)。除了诺伊斯,仙童半导体公司销售部主任桑德斯带着7位仙童员工创立了AMD。
  创始人离职犹如决堤之水,继60年代末,仙童半导体的又一波离职潮发生在1997年,他们似乎要高扬创始人的“叛逆”精神。随着仙童大量人才的流出,围绕仙童周围诞生的半导体公司如雨后春笋。
  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畅销书《硅谷热》(Silicon Valley Fever)写到:“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 400位与会者中,只有24人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过。”
  1971年,著名记者Don Hoefler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湾区的计算机芯片公司获得成功的故事。就是在这篇文章里,Hoefler第一次把该区域称为“硅谷”,同时他还指出,所有硅谷的芯片公司都和飞兆公司,以及他们的联合创始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苹果前CEO乔布斯对仙童的评价颇高,也因为如此,而将仙童半导体比作成熟的蒲公英。
  硅谷的福音,仙童半导体的灾难
  事实上,当有些离职员工自己创立的公司发展速度也很快时,还是有许多员工仍然留在了仙童半导体里。和其他公司对待离职员工不同,仙童不但没有打压离职创业的员工,还给予了积极的鼓励。比如有个员工创建了一家制造玻璃零件的公司,Kleiner就将其产品用在了仙童的生产线上。Applied Materials也是一家旧金山当地的电子设备制造公司,诺伊斯就是该公司的董事,并积极地帮助、指导那些年轻的公司创始人。
  不过,随着英特尔、AMD等公司的迅速崛起,失去了人才的仙童半导体竞争力日渐羸弱。从1965年到1968年,仙童半导体销售额不断滑坡,还不足1.2亿美元,甚至连续两年没有赢利。
  1967年,仙童半导体遭遇创立以来第一次亏损——400万美元的产能过剩导致760万美元的亏损,股票从一年前的3美元每股下滑至0.5美元,市值缩水一半。
  诺伊斯出走后,母公司掌权者谢尔曼·费尔柴尔德开出当时硅谷历史上最高规格的待遇——3年100万美元薪金外加60万美元股票, 挖来摩托罗拉的莱斯特·霍根( Lester Hogan)博士。霍根随后继续帮助仙童半导体从摩托罗拉挖来另一位高管。
  在借来长达6年的执掌期(当然中间因为一些发力纠纷,霍根地位一度岌岌可危,但这都不是重点)内,霍根凭借自身在摩托罗拉起死回生的功力,帮助仙童半导体将销售额增加了两倍。
  1973年,仙童半导体成为第一家生产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的公司。CCD是一种用于探测光的硅片;而在英特尔公司创造出8008微处理器后,仙童半导体也随之推出了F8这个8位微处理器。不过,这些产品都未获得较大的市场。
4.jpg (79.11 KB, 下载次数: 0 )
14:58 上传
& && && && && & F8
  灵魂人物的离去似乎已经奠定了仙童半导体没落的命运。1974年,无力回天的霍根把CEO之位交给36岁的威尔弗。科里根(WilfredCorrigan)。后者继任的两三年内,仙童半导体并未推出什么新产品,经营一直依靠早年积累下来的基础,并随即从半导体行业的第2位,迅速跌落到第6位。
  到了1979年,科里根决定出售仙童半导体。这是仙童第一次被并购,它被以4.25亿美元出售给法国一家石油企业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当时,这笔交易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硅谷人才摇篮”退出了硅谷
  到了80年代,仙童半导体在斯伦贝谢的经营下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然而在招聘了一批人才回来后,这个实验室被分离了出去……于是,仙童半导体又搞起了32-bit单片微机,该产品主要卖给 Intergraph。
  不过,仙童半导体仍然未能扭转亏损的局势。1987年斯伦贝谢以原价的三分之一将仙童半导体转卖给另一家美国公司——这个买家正是原仙童总经理斯波克管理的国民半导体公司(NSC)。到这里,仙童半导体品牌一度寿终正寝。
  不过,1996年,NSC把公司拆分为两部分,并将原仙童半导体公司总部迁往缅因州,并恢复了“仙童半导体”的老名字。但是,拥有员工6500人的“硅谷人才摇篮”却不得不从此退出了硅谷。
  如果以为仙童的遭遇到了这里即使不能逆袭,好歹也能平稳度过的话,那就错了。不到一年,它又被卖了。
  1997年,NSC为了与英特尔和AMD一较高下,将仙童半导体以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并利用这笔资金买下了全球第三大微处理器制造商Cyrix,作为与英特尔竞争的筹码。
  逆袭失败?
  由于本次出资收购的是一家风投公司,1997年,仙童半导体得以再次成为一家独立公司,担任CEO的是克尔克·庞德(Kirk Pond)。作为仙童的老员工,庞德决心对仙童进行战略性重组以获得重生。
  在1997年到1999年间,仙童半导体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1.2亿买下了年收入7000万的Raytheon公司半导体分部、4.55亿并购了三星公司旗下一个制造特殊芯片的半导体工厂等。1998年,仙童半导体再次在纽交所上市,代号为FCS。
  2001年,仙童半导体3.38亿美元现金收购了 英特矽尔(Intersil Corporation)公司的分立电源业务,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电源 MOSFET 供应商。在亚太地区,仙童的分立式半导体业务排名第一。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仙童半导体总算在换帅与并购中维持着经营。直至今年11月18日,收到来自安森美24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和疑似中国财团的并购意向。这一次,虽然是被并购的命运,然而估值水平与此前有了大不同。
  浩浩荡荡近六十年的发展历史,且能够苟延四十多年的也许也只有这个“不老仙童”了。它对硅谷乃至当今时代的科技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和作用。据雷锋网此前报道,受到仙童半导体影响的公司在湾区超过130家,他们大多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而这些公司中,大约有70%是直接得到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创始人或员工支持,目前的市值达到了21万亿美元,该数字超过了加拿大、印度、和西班牙的年GDP值。此外这92家公司的员工数量超过了80万人。
5.jpg (64.18 KB, 下载次数: 0 )
14:58 上传
  如果不局限在上市公司的话,仙童半导体的影响力甚至更大。据悉,得到仙童半导体八位联合创始人支持的公司数量超过2000家,其中包括Instagram,Palir,Pixar,Nest,Whatsapp,Yammer,以及苹果(乔布斯的创业得到过仙童半导体创始人的潜心指导,在此就不赘述了)。
  因此,不论其后来的发展如何,说它是近一百年来最重要的创业公司似乎也不为过。那么,看完这个曲折的故事,你觉得仙童半导体为何失败?以及是什么维持了它不老的霸气?
你觉得仙童半导体为何失败?以及是什么维持了它不老的霸气?
展开版块导航
获取手机验证码“在这里创业,如同在硅谷”--山东频道--人民网
“在这里创业,如同在硅谷”
&&&&来源:&&&&&
  刘建源博士在美国硅谷从事人工疫苗的开发,有着不错的薪水和安逸的生活。但是就在去年,他抛开这一切,以山东恒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新身份,在红岛经济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再不做事,就没机会了”。让这个55岁中年男子下定决心“孤注一掷”的,除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再就是红岛经济区良好的创业生态。“我在圣荷塞(美国硅谷的重要城市)工作生活了8年,红岛的氛围让我觉得很熟悉,在这里创业,就如同在硅谷。”刘建源说。
  对标硅谷
  打造像硅谷一样的创新创业环境,其实是红岛经济区在设立之初就明确的目标。
  “我们这片区域,肩负的是青岛‘做高做新’的使命。”红岛经济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不能再重复以往新区的老路,必须将区域的未来锚定在‘内生动力’的培育和丰沛创新‘元气’的养成上。”
  正是立基于此,红岛经济区将全球创新的制高点――硅谷,当做榜样,用这把世界上最成功的创新标尺,校正自己。
  在硅谷设立服务站,设立中美(青岛)科技园,每年两批派年轻干部到硅谷轮训……透过种种“零距离”的方式,红岛切身感受着硅谷的“冲击”,也从中找到了发力的方向:
  “硅谷几十年的发展,市场自发形成了完善的创业体系,人才、资本、服务诸多要素高效互动,这是硅谷的创新密码。”
  “后发的红岛,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市场的力量,在这些环节加速布局,快速构建起自身特色的创业生态圈,让从‘苗圃’到‘上市’不同阶段的创业者都能像在硅谷一样方便地寻获资源、找到支持。”
  带着这些来自硅谷的观察和思考,有着鲜明“硅谷基因”的红岛创业体系快速地搭建成形。
  硅谷式孵化
  孵化器――这一创业最核心的环节,是“进入”红岛创业体系的最佳入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红岛有各种孵化器20个,入孵企业达到194家。但是,让红岛真正引以为豪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借鉴硅谷的经验,红岛的孵化器形成了自己的运营模式,让“硅谷式孵化”成为可能。
  “国内的孵化器大多是政府主导,而且以综合性孵化器为主,各种业态集合在一个平台上,资源分散,服务也很难聚焦。除了提供一些大而化之的服务,没有办法为尚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青岛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而硅谷的孵化器基本都是专业的,对于产业、行业和技术都十分了解,它们不强调面面俱到,而是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做深做足。”
  借鉴硅谷,红岛的孵化器全部交由最专业的市场主体建设运营。
  想在医用生物材料领域有所作为的崔海栋,就是被这种“专业氛围”吸引到红岛的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里的。
  “我们考察过广东、陕西、江苏等很多地方,说实话,这里政策不是最优惠的,房租比别的地方还高,但是它的专业,其它地方比不了。”崔海栋说。
  专注于生物医药,开发运营主体是有着丰富科技园区开发经验的北京科技园建设公司,巨资打造了GMP中试平台、GLP研发空间、公共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还引入了医药行业最专业的中介服务商上海新生源……“在这种专业的环境里,企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崔海栋说,“能赚出来,房租什么的就不算贵了。”
  创业“生态圈”
  专业领域各有侧重的孵化器,在红岛经济区是创业的源头,更是聚合各种创业资源、构建创业体系的平台。
  围绕孵化器,围绕创业者的需求,专业的创业导师,法律、会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等各种要素快速在红岛集聚。目前,仅注册股权投资机构就达到85家,零抵押、零担保的科技信贷也在以30%的幅度增长……
  随着创业体系的日益完备,在红岛,创业拥有了与其它区域迥异的全新体验。
  在青岛工研院见到张振鹏时,他正在摆弄自己的创业项目――超市货架电子价签。这个85后的年轻人说,进入工研院的创业“苗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只专注于是跟“苗圃”的创业导师交流,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
  不但注册公司之类琐碎的事情由“苗圃”代劳,没牵扯什么精力,就连创业者们最关心、也最头痛的“找钱”问题,他也不太在意。“‘苗圃’里就有5000多万元的种子基金,整个红岛风投更多,”张振鹏说,“我不担心找不到钱,相信只要把项目做好了,钱会找上门的。”
  “要是失败了呢?”记者问道。
  “我们还有‘停车场找车位’、‘室内定位’几个储备项目,失败了,再来呗。”张振鹏的自信其实是对红岛创业环境的自信。因为在红岛的创业体系中,各种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随时都在交流、互动、碰撞……就像硅谷的创业氛围那样,它更像一个在有机生长的“生态圈”。它是有“生命”的,总会“自发”地产生出全新的可能性。
  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王蕾,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她的团队完成的是数据处理,建模的部分则是交由“隔壁”另外一家孵化中的企业完成的。“没有这种合作,我们压根不会想到要做这个项目。”王蕾说。
  北洋天青的黄晓峰从事的是工业机器人项目,同在红岛的冠捷给他们提供了近距离了解电子企业需求的最好机会。
  置身这样的“生态圈”,刘建源对未来也充满信心。“估计2017年之前我们开发的灭活乙型脑炎疫苗就能上市,后续狂犬病疫苗等也在逐步推进,预计五六年后销售收入就能达到两三个亿。”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方微博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方微信
(责编:刘颖婕、胡洪林)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硅谷天堂 破冰之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