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社交 不营销:企业如何玩转社交媒体营销策略

引爆粉丝的力量——旅游业如何玩转社媒营销
引爆粉丝的力量——旅游业如何玩转社媒营销
微信号 Traveldaily
功能介绍 影响行业的力量
【环球旅讯 姚健君】无社交,不营销。“爆红“疯转”,因为社交媒体的出现成为可能。社交媒体营销已成为旅游企业品牌和产品市场推广的主战场。
4月9日,环球旅讯在广州创新谷举办开放日活动,围绕“游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特邀旅游业和数字营销领域的大咖,进行了一场干货十足的的分享和讨论。
穷游:让粉丝捍卫你的品牌
在社交媒体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人都是营销师”,此话用在旅游业尤甚。去年国内两大OTA同程与途牛CEO都纷纷登上社交平台充当“公关男”,赤膊写文章对战,引起了业界轰动。
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打一场公关战,是摆在旅游企业进行营销资源布局的一个命题。
4月9日,穷游COO蔡景晖站上了旅讯开放日的嘉宾讲台,分享了穷游的一个公关案例,揭示了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利用社会化媒体因地制宜地打赢硬仗。
“去年,穷游社区的一位红人因为照片版权问题与一个摄影师产生纠纷,这件事的微博转发量和评论量异常的高,但我们看到里面有大量的水军,我们分析下一步就冲穷游而来,果不其然,社交媒体上穷游的负面信息扑面而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会想找到的背后的力量是谁,跟他对着干,但其实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回到原点——穷游是爱和分享的社区,我们不是服务所有的人,我们只服务爱我们的人。”
穷游十周年的“发现最世界”活动的微博页面
“2014年刚好是穷游的十周年,我们在线上线下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鼓励我们的粉丝继续对这个世界上瘾,继续看世界。让爱你的人在社交媒体发出发自内心的声音。”
“活动的效果很很明显,不到一个月,十周年活动的微博帖子阅读量达23亿,逐渐扭转了穷游品牌在前述事件导致的不利形势。”
透过Facebook大数据库 “点菜”
这就是粉丝的力量——在社交媒体时代,能让粉丝成为品牌形象的守护者。但如何在海量的社交媒体用户中找到愿意爱护这个品牌的粉丝?
拥有全球最大用户数的社交平台Facebook的代表也来到开放日现场,其大中华区政府及旅游行业总经理余怡慧表示,社交媒体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大众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的优势是能帮助旅游品牌找到大规模的精准人群。
余怡慧说:“在Facebook上,所有的用户都是真实姓名存在,有46%的帖子是与旅游相关的,所以旅游企业可通过Facebook的大数据菜单自定义受众。
她以国航借助Facebook在海外市场推广的案例说明自定义受众的威力,“国航使用我们的自定义受众后的广告投资回报达到了109倍,带来的订单利润是其他数字媒体的1.28倍。”
除了航空公司,余怡慧认为,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局同样可以在Facebook上大显身手,她举了澳大利亚旅游局的例子:“2010年,澳大利亚有100万粉丝数,到了2014年,粉丝数已达到600万,增长幅度惊人。”
她道出了澳大利亚旅游局能在社交平台引爆粉丝的3个准则:
1、让社交平台成为粉丝分享旅游经验的平台——不用为内容难觅而烦恼,粉丝的产品体验故事就是最好的营销题材;
2、创造与粉丝互动的机会,社交媒体的天然优势是可以互动,要充分利用;
3、运用短视屏创造疯转,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有很强的传播力;
不过,旅游业虽然是一个有着社交基因的行业,但余怡慧认为社交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清楚定义自身在社交媒体的营销目的,她建议旅游企业在进行社媒营销时,用一个目标评估清单来考核营销活动的效果,见下图
社媒营销的金字塔法则
时趣互动CRO高浩涛则提出了一个金字塔结构来阐述旅游企业在进行社交媒体营销的进阶之路。
高浩涛说:“成功的社交媒体营销遵循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基础是在社媒平台实现有价值的服务,在此之上才能与用户建立真实有效的连接,进行个性化的沟通,让用户信赖这个品牌,参与到这个品牌的社交传播,最终才能让用户变成品牌的粉丝,成为这家企业的数字资产。”
高浩涛还提出了综合性的旅游集团常常会遇到一个难题。“有些大公司往往提供了多种形态的旅游产品,比如邮轮、酒店、机票、景区,多样化产品就有不同的社交媒体账号。而且,就算是提供单一产品的旅游公司,因应不同的社交平台,投放营销资源,比如微博、微信、豆瓣等。所以在多平台、多账号的情况下,社交媒体的营销资源是分散的,很难跟踪管理,目标效果的整体评估就很难实现。”
高浩涛介绍了时趣作为一家移动社交管理方案提供商在这方面的探索,“这些分散的社交资产需要一个统一的社交媒体管理平台,我们的SCRM系统可以在微博,微信双平台建立服务闭环管理,支持集团及多家下属企业超过20多个社媒账号接入,并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满足大型企业多账号多角色的管理需求,节约集团社媒平台建设成本,优化其数字资产。
大公司有资源,可以在不同社交平台管理多个社交账号,而创业公司在这方面就必须精打细算了。在嘉宾座谈环节,有来自创业公司的现场观众发问,在微博和微信两大社交平台之间,应该如何分配资源,互动派CMO唐科的答案值得参考:“要看你公司的营销目的,如果是增加品牌曝光度,选择微信比较合适;如果是进行会员管理,就应该选择微信。”
携程攻略社区CEO冯卫华则从OTA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携程做社媒营销的意义,“将携程最有价值的服务延伸到社交平台上。”
在本期的旅讯开放日活动中,还有两位来自不同品牌风格的旅游公司的嘉宾,一位是亚朵酒店的高级品牌经理刘燕燕;另一位是春秋航空品牌经理顾姗姗,他们都带来了干货十足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我们将在后续的报道呈现,敬请关注。
——2015酒店创新营销奖
近一年做过营销活动?效果还不错?希望分享这份喜悦并提升品牌形象?欢迎报名参加“酒店创新营销奖”评选。作为“2015中国酒店营销高峰论坛”的特色环节,5家经过前期初选的酒店,将在限定时间内和600位现场参会嘉宾分享其案例,面对现场观众的实时投票进行PK。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看待特劳特说「社交媒体是一个噩梦,成为营销手段为之尚早」? - 知乎75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分享邀请回答143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最能打动人心的5个营销策略,各行各业都通用!
互惠:指的是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经常会在看到超市里提供免费试吃后,很多人买下以前从未尝试的食物,或者连基本的商品询问都免去。在客户邀请函中主动在信中放一点小礼物,可能增加对方对自己品牌和个人的好感,增加到会率。马路边,手拿吉它演唱的流浪者比毫无付出的乞讨者获得更多捐款。这些都是互惠原理发挥得潜在影响力。
点评:中国有句俗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懂得感恩,任何人都不希望别人说自己小气鬼。所以互惠原理能用作获取他人顺从的有效策略,有些要求,要是没有亏欠感,本来是一定会遭到拒绝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会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
承诺和一致原理
承诺和一致就是一种要与我们过去的言行保持一致的愿望深藏在我们的心中,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确立了某个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相应地改变以前的一些行为,以证明此前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生活中,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我们在向朋友介绍一个自己感觉不错的品牌之后,可能变得更加忠于这个品牌;对于自己选择要嫁的老公后,尽管吵架后友人训斥其不好,老婆还是会不自觉地去维护;对于选秀明星,我们经常在选定一位投票之后,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它等等。
点评:在我们的道德文化意识里,保持一致都是一种最具适应性、最受尊重的行为。前后不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行。所以,尽管有时候虽然心里知道不对,但是在这种保持承诺与一致的力量的驱动下,还是会坚持到底。市场营销者可以恰当利用这种心理,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社会认同原理
当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时,没有谁会想得太认真。社会认同原理指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会把多数人都去做的事情看成是正确做法。
点评:我们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大众的经验去做的确可以使我们少犯很多错误,这为我们决策提供了方便及捷径,所以,对于市场营销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完成营销任务的契机。如大众在购买书籍前,经常希望看专家的推荐列表;购买衣服时,喜欢看有关的评论;出门旅行时,经常会咨询身边朋友推荐酒店。在营销过程中,市场营销者需要想办法使消费者的社会认同感得到满足。
人们总是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这就是喜好的原理。也就是中国古语所说的“投其所好”。
点评:尽管我们不太承认,但是不管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营销者,我们可能都曾应用过喜好原理或被喜好原理利用过。在营销和销售的过程中,这些方法的效果屡试不爽,但是也越来越容易引起反感,想想我们对身边做销售保险业务的熟人往往敬而远之,就知道负面的作用有多大了,所以如何寻找能够暴露顾客背景和兴趣的蛛丝马迹,并很好的运用喜好原理,真的是一门修炼的课程。
稀缺原理是指让我们意识到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时,害怕失去某种东西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更能使说服我们。就是所谓的“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
点评:我们对稀缺原理最直接的应用也许是“限时、限量”策略了,如果在营销销售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让消费者意识到不这么做将会失去什么,比告诉消费者这样做可以得到什么,营销效果可能会更好。
智放(上海)营销管理有限公司总部
地址:上海市漕宝路66号光大会展中心B座7楼
电话:021-
传真:021-
智放营销管理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意之尊(长吉公路90米)
智放营销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地址:武汉洪山区鲁磨路442号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9F
电话:027-
智放营销管理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
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金工路1号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2号楼1层2113室
电话:9 & &企业搞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营销真能让人购买?别傻了!62%人说不
2013年,美国公司花在社交媒体广告营销上的总金额为51亿美元,这一数字到2018年将升至150亿美元。那么社交媒体如何影响购买决策——62%的人认为毫无影响。
周末浏览新闻信息,发现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盖洛普,发布了一份《美国消费者调查报告》,其中一章是讲社交媒体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因此,我发邮件跟它索要全文版本,刚收到。
浏览全文并精读有关社交媒体这一章后,发现这份报告虽是年期间跟踪调查做的,主要调查对象是美国消费者,但它对目前身处经济衰退期、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中国和中国消费者,也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社交媒体现在已成为公众离不开的工具,Facebook用户每天发布超过47.5亿条内容,Twitter用户每天至少发出4亿条微博,图片分享工具Instagram每天有超12亿人次点赞,视频网站YouTube的用户每天至少观看了40亿段片子……
盖洛普调查显示,72%美国成年人都使用这些社交媒体,有些人每天用好几次。
与之对应的是,根据国新办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每天发布和转发微博信息达2.5亿条,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考虑到2014年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现在的数量应该远超2013年底。
微博和微信这种社交媒体,表面上看是直达用户的一条便捷途径。很多企业因此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试图将营销信息直达消费者。
据统计,2013年,美国公司花在社交媒体广告营销上的总金额为51亿美元,这一数字到2018年将升至150亿美元。
在中国,很多企业也在这么干,要么自己搞微博微信做社交媒体营销,要么通过第三方账号在社交媒体发营销软文。
问题是,这种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真的管用吗?
盖洛普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94%)使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消费者,主要是想通过它们来跟亲戚朋友保持联系,他们对公司品牌、产品和服务几乎没什么兴趣。
有些公司认为社交媒体是一个非常给力的、可左右消费者决策的平台,但结果可能与这种美好愿望有很大差距。
盖洛普公司调查了18000位消费者,询问他们“社交媒体如何影响购买决策”——62%的人认为毫无影响。就算在一些公司认为是它们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核心顾客群的80后、90后和00后人群中,48%的年轻人表示购物决策不受这些公司的社交媒体左右。
再退一步,就算是那些公司社交媒体上的粉丝,他们会关注、转发、评论或点赞公司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但其中34%的人认为购买完全不受此影响,53%的人说“只有一点点影响”。
这份调查报告说,社交媒体营销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威力,消费者更喜欢在购买前征求朋友、家人或专家的意见,“公司/品牌的Facebook和Twitter主页几乎毫无左右消费者决策的说服力”。
盖洛普方面还认为:
企业与其花大力气去搞社交媒体吸引新粉丝,不如通过各种方式服务好那些老顾客,鼓励他们成为企业/品牌/产品的宣传力量,通过他们的参与、运用他们的社会关系来开拓新疆土——这包括线上线下都要服务好那些老顾客。
现在企业运营社交媒体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根本不知道或不在乎如何与消费者互动。说实话,在人人都越来越失去耐心的时代,如果有人在微博微信上骂你的公司、产品或进行其他形式的互动,企业就算不感恩戴德,也要心存感激、珍视并认真对待。
只有企业运营的社交媒体具备鲜明的人格化特征,不是那种古板和机械式敷衍,消费者才会觉得公司是真诚的。
消费者期待跟真实的人进行真实的交流。为此,公司搞社交媒体营销策略需要据此调整,让自己变得更加真实、个性鲜明、及时回应和真正具有“同理心”。互联网是没有什么作息时间概念的,如果一家企业打定主意要搞社交媒体营销,就要做到7×24小时、全年无休响应消费者诉求的准备。
消费者买了你一件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正在恶心和痛苦之中,企业却完全无视消费者这种感受,机械式作出看似合理实属狗屁的回答,换成你是消费者,也会火冒三丈、立即抛弃这家企业及其产品。
最后一点,人人都爱看爱听好故事。企业运营的微博微信,不要发那些自嗨型广告,如果发广告也要绞尽脑汁想了再想,有点智慧和含金量。下图是全美顶级安保防盗系统ADT在社交媒体上的广告,你发现总会有一些广告方式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或至少让他们没那么恶心和反感:
【图片说明】全美顶级安保防盗系统供应商ADT在官方微博上的图文:没什么比邮箱爆满更能说明“家中无人”了。这里有些让你出游时家中更安全的小贴士http://×××××(链接到ADT产品/服务介绍页面)
更多时候,企业做社交媒体营销,必须用心、用真诚、用时间、用成本打造出消费者爱看爱听的好故事,你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心。
这种好故事不一定非得跟企业品牌和产品销售直接挂钩,天天发广告,真以为消费者吃饱了没事做吗?——你总得让消费者有一个留恋你的微博微信、再次回来看你和你聊天互动的理由。
未来,社交媒体会如何影响一家公司及其产品,会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仍有争议,值得继续关注和探讨。但就盖洛普此次调查结果来看,社交媒体的作用也许没大家想象那么大,消费者还是受更多线下因素影响作出购买决策。
本文由公众号【】授权梅花网转载,原作者邓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梅花网(www.meihua.info)的完整链接,谢谢!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众号:梅花网无社交 不营销:企业如何玩转社交媒体?
技术日益让机会变得均等,它将曾专属于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贸易大门打开。掌握一些简单的营销技巧,就能让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中小企业见到成效。
在当今这个四通八达,时刻“在线”的时代,几乎任一规模的企业都能以前所未有的轻松姿态跨境,进入国际市场,接触外国客户。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快速增长的跨境电子商务(据估计今年仅B2C领域的业务量就将达2万亿美元 )将提供不容忽视的宝贵机会。
正如位于旧金山的云储存服务公司Box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aron Levie所说:“位于波士顿的初创制造企业可以与以前不可能接触到的中国供应商取得联系;在纽约的营销机构可与伦敦的客户即刻达成合作;法国的服务公司可以在印度实现软件开发。”
很多时候,技术让机会变得均等,它将曾专属于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贸易大门打开。比如,在eBay上,中小企业几乎可以像大型企业一样做出口业务。但中小企业仍需设法应对规模较大的竞争对手所不会面临的挑战。服务于全球客户群意味着要克服诸如时区、语言和文化差异等问题。小企业很少有时间或资源来投资外包的客户服务,有些小企业发现通过社交媒体能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LinkedIn自2014年起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81%的北美中小企业使用社交媒体。
没有很多大型品牌企业所拥有的庞大且专门从事数字和社交媒体的团队,就这点似乎足以让小企业对社交媒体却步。然而,一些简单的技巧却能让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中小企业见到成效。
1、建立粉丝群
如果在社交媒体上仅有二十多个粉丝,就算再精心编辑的信息和再精彩纷呈的内容,它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极为有限。采用社交媒体的企业必须确保他们的平台拥有足够大的粉丝群,这样才能发展成一个有效的渠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总部位于英国的网络游戏公司Betfair.com于2009年在Twitter上建立了一个活跃的账号,他们频繁地发布与粉丝(至今已有近12万人)相关的各类最新运动资讯和幽默而富创意的信息内容。构建一个粉丝群可能意味着相应的资金投入,比如广告。
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 都可以让企业以每天几美元的很少预算,通过推送帖子,推荐粉丝和其它方式做广告。
2、请记住,你是新手
《英国电子商务宣言》(Digital Business Britain Manifesto)的作者和数字青年学院(Digital Youth Academy)的创始人Penny Power表示:“如果你刚搬到一个小镇或村庄,你不会走进当地酒吧,大声告诉大家你是一个水管工或建筑师,并让别人给你提供工作。你会做的是参与周围的活动,和人们聊天,让他们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所以当他们需要你的服务时,就会想到你。这与社交媒体完全一样。”现有的在线社区诸如Facebook页面、LinkedIn 社区或Twitter主题标签,他们可以给一个正试图拓展市场的企业提供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助其在新市场的客户中建立粉丝群。
花时间了解每个社交平台后,加拿大背包和户外用品制造商Herschel Supply Co.对如何吸引各个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更胸有成竹。Herschel Supply的社交媒体经理Allison Butala 表示:“不同的社交网络吸引不同的人群,我们在Instagram上的账户吸引有志向的摄影师,我们在Pinterest上更多地迎合女性粉丝,而我们在Twitter上吸引的是那些对我们的新产品发布和新闻报道感兴趣的粉丝。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分享相关的内容,发展不同的社区。”
3、质量,而非数量
真正被你所提供的内容所征服的几千名粉丝远比只是为了参与一次促销活动而“喜欢”某一个Facebook页面的几万名粉丝有价值。通过研究对公司目标市场影响最大的人群和问题,建立起专业声誉。通过发布最新状态所使用的语调和方式给公司定位,让客户觉得它具有他们所看重的品性,就好比一个真正的人,友好、亲切和幽默。这些步骤将帮助你的公司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交媒体“声音”,并且脱颖而出。
4、通过持续监测找出有效方案
经验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你必须监测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互动的效果。有些免费工具将帮助您做到这一点。例如,在线平台Socialmention.com,它能提供实时社交媒体搜索和分析。它可以在互联网上检索提到你的企业或产品的网页。这类工具可以让你快速找到感觉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策略。马来西亚鞋子设计公司Christy Ng Shoes的创始人Christy Ng有两名员工专门管理公司在Facebook,Instagram和Pinterest上的账号。Christy透露:“我们自己负责社交媒体的管理工作,从监测、倾听到决定使用哪些内容与我们的粉丝互动。举个例子,很多内容是我们产品的图片,因为我们知道那就是我们客户所希望看到的。”
归根到底,社交媒体不是最终目的,真正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业务的增长。但通过向专家学习,有意识地投入社交媒体,使其作为销售或客户服务的渠道,并充分利用小型企业自身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中小企业就能从中获益。
http://www.zefast.com.cn/news.asp?id=94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交媒体营销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