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滚钟口小洞天《观音寺新区房屋出租》房屋多年失修多处漏雨这个事属于那个单位管

贺兰县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贺兰县(拼音:Helan Xian),回族自治区下辖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西汉时置廉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宁夏县,1941年,更名为贺兰县,截止到2013年,贺兰县土地面积1599平方公里,辖4个镇、1个乡、2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2016年贺兰县总人口(常住人口)255995人。
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区中部,西部为山地,东部平原,地势趋向的基本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扭曲面倾斜,整个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组成,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入境而过,98%为黄河自流灌溉。贺兰县境内有、遗址、遗址、、等历史古迹和、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2016年,贺兰县实现生产总值134.23亿元。
贺兰县建制沿革
西汉时置廉县。
唐、隋时属。
西夏、元时属。
明为宁夏卫地。
清为甘肃省宁夏府之首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县治位于宁夏府城内。
民国初期(1912年至1927年)属宁夏道。
1928年,宁夏道改建为宁夏省,属。
1935年,县驻地迁至谢岗堡(原名谢保堡)。
1941年,因宁夏县与宁夏省重名,更名为贺兰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仍属宁夏省。
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属甘肃省银川专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建立,银川专区撤销,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1972年,设置银北地区,贺兰县划属。
1975年,划归银川市管辖。
贺兰县行政区划
贺兰县区划沿革
民国初年(1912年至1927年),宁夏县辖4区16乡,乡下设堡,即:一区,驻金贵堡,辖金贵、通义、通贵、镇河等4乡共26堡;二区,驻立岗堡,辖清水、王澄、立岗、习岗等4乡共22堡;三区,驻掌信堡,辖常信、洪广、于祥、丰盈等4乡共23堡;四区,驻芦花台,辖芦花、丰登、杨信、贺兰等4乡共19堡。
1928年,宁夏建省。宁夏县辖区调整:原辖立岗、清水、通义堡,划归;芦花、杨信、丰登、丰盈等堡,划归。
1931年春,将平罗县贺兰山东麓的苏峪口、贺兰口、插旗口下山地和立岗、清水、通义、丁义4堡及徐合、于祥、桂文、掌信、洪广、高荣6堡以沙窝为界的东半部,均划归宁夏县;将宁朔县的丰登、丰盈、杨信、芦花等堡及贺兰山东麓的冲石口、大口子、小口子(即滚钟口)、拜寺口、黄渠口下山坡地划归宁夏县;宁夏县属的叶盛、任春、王洪、王太、王全、杨和、魏信等堡划归宁朔县管辖
贺兰县地图
1941年,从原宁朔、宁夏两县中析置时,宁夏县沿黄河的通贵、通朔、镇河、掌政、立强及南部的许旺、杨显、丰盈、上前线等村堡划归永宁县。宁夏县更名为贺兰县,下辖以数字序号为名的10个乡。即一乡(驻习岗堡)、二乡(驻保家户)、三乡(驻通昌户)、四乡(驻牛王庙)、五乡(驻立岗堡)、六乡(驻白雀寺)、七乡(驻常信堡)、八乡(驻谭渠团庄)、九乡(驻龙王庙)和十乡(驻王井子)。
1949年9月,宁夏解放,在原有10个乡的基础上,组建为10个区,45个乡。
1950年1月,撤销第四、第六2个区,调整合并为8个区;5月又由8个区调整为5个区,乡数未变。
1951年,将第四区的登南、北塔2乡及镇北堡、滚钟口、冲石口、南水等地划归银川市管辖。此时的5区43乡如下:(1)第一区,驻金贵堡,辖金贵堡、保家户、南寨子、潘昶东、潘昶西、保南、通昌西、通昌东、王澄西、汉佐等10个乡;(2)第二区,驻立岗堡,辖立岗、立岗南、立岗西、立岗东、清水、清水东、通义、王澄、王澄北、通吉、张亮北等11个乡;(3)第三区,驻常信堡,辖常信、常信南、丁南、丁北、高荣、洪广、洪广南、洪广西、于祥、五渠等10个乡;(4)第四区,驻习岗堡,辖习岗、得胜、张亮、桂文、徐合、解放、丰登、西佐、西湖等9乡;(5)第五区,驻芦花台,辖三渠、芦花、苏峪3个乡。
1955年10月,撤区并乡。原第一区各乡并为金贵、金贵南、汉佐、潘昶、通昌、王澄西等6个乡;原第二区各乡并为立岗、立岗西、通义、清水、张亮、王澄、京星等7个乡;原第三区各乡并为常信、丁义、高荣、洪广、于祥等5个乡;原第四区各乡并为得胜、解放、习岗、桂文、西湖、丰登等6个乡;原第五区各乡并为芦花、苏峪2乡。
1956年6月,将26个乡合并为12个乡,即:原金贵、金贵南乡合并为金贵乡;原通昌、潘昶乡合并改名为团结乡;原习岗、得胜、汉佐3个乡和王澄西乡的新胜等8个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习岗乡;原丰登、西湖、解放3个乡合并为解放乡;原通义乡和清水乡惠农渠以东部分合并为通义乡;原张亮、王澄和王澄西乡的一部分合并为王澄乡;原立岗、立岗西、丁义3个乡和清水乡惠农渠以西部分合并为立岗乡;原洪广、高荣2个乡合并为洪广乡;原桂文、常信、于祥3个乡合并为常信乡;芦花、苏峪、京星3个乡保持不变。
1957年,习岗镇改为习岗乡。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贺兰县组建为政社合一小4个人民公社。由金贵、潘昶地区组建前锋公社,驻金贵堡;由立岗、清水、通义地区组建星火公社,驻立岗堡;由习岗、张亮、丰登地区组建红旗公社,驻习岗堡;由常信、洪广、金山地区组建跃进公社,驻常信堡;芦花乡划归银川市战斗公社。
1959年2月,4个公社以驻地更名。
1961年,重新划分为金贵、潘昶、立岗、常信、习岗、洪广、丰登、通义、四十里店等9个公社;同时在原立岗公社黄河边附近组建国营金星农场。
1963年,从常信公社划出靠贺兰山地的3个生产大队,增置金山公社。
1965年,银川市的通贵公社划归贺兰县。1970年,通贵公社划回银川市管辖。
1980年,习岗公社城镇部分析出,组建为习岗镇。后撤销所有公社建制,全改为乡。1985年,金贵、洪广、立岗3乡改置为镇。
1988年2月,撤销习岗乡,并入习岗镇;此时,贺兰县下辖习岗、金贵、洪广、立岗等4镇,潘昶、常信、丰登、通义、四十里店、金山等6乡和国营金星农场。
2000年,贺兰县辖4个镇、6个乡:习岗镇、金贵镇、立岗镇、洪广镇、潘昶乡、丰登乡、四十里店乡、常信乡、通义乡、金山乡、南梁台子虚拟乡、暖泉农场虚拟乡 、宁夏原种场虚拟乡。
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将贺兰县的丰登乡划归银川市金凤区管辖。贺兰县辖4个镇、5个乡:、、、、四十里店乡、通义乡、潘昶乡、金山乡、。
2003年7月,按照自治区关于调整乡镇区划的意见,贺兰县将原有的4镇5乡合并为4镇、1乡,将原潘昶乡并入金贵镇,通义乡并入立岗镇,四十里店乡并入常信乡,金山乡并入洪广镇,此外,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牧场:即习岗街道办事处,南梁台子农牧场,京星农牧场(注:均为事业单位)。
贺兰县区划详情
截止到2013年,贺兰县辖4个镇、1个乡、2个农牧场和1个街道办事处。
贺兰县下辖行政区划  类别政区街道镇、、、乡农牧场南梁台子农牧场、京星农牧场
贺兰县地理环境
贺兰县地理位置
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区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3’~106°36’,北纬38°26’~38°48’之间,东临黄河,隔河与相望,西倚,和内蒙古以贺兰山主峰分界;南与宁夏首府银川为邻,北与接壤。县城距银川市14公里。土地总面积一般统计为1208平方公里,按1987年土地调查为1254.6平方公里,约占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2.33%。
贺兰县地形地貌
贺兰县西部为山地,东部平原。拥有耕地58万亩,98%为黄河自流灌溉。
贺兰县地势趋向的基本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扭曲面倾斜,整个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组成。西部贺兰山海拔1400米以上,其最高峰海拔3566米;贺兰山东麓海拔米,为山前洪积倾斜增原;东部处于银川盆地的黄河近代冲积平原,海拔米,贺兰山地和银川盆地直接过渡,形成鲜明的对比。
按照中国三大地势阶梯划分,贺兰属第二阶梯。贺兰县地貌自西向东依次为5个部分;贺兰山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河成老阶地,黄河近代冲积平原,地。在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崇山峻岭,也有裙地区;有平原,也有沙丘;有黄河,还有湖沼。
贺兰山属支脉,是耸立在贺兰县西侧的天然屏障。山势的西南向东北延伸,山地总面积32.7 万亩,占贺兰县土地总面积的17.4%。
贺兰县西起西干渠,东到黄河边的整个东半部,属于黄河近代冲积平原,分别由黄河积和冲积湖冲积而形成。地势开阔,地形平坦,海拔在米之间,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坡降约为1/4000,面积为116.1万亩,占贺兰县总土地面积的61.7%。
在区内,湖沼洼地分布其间。
贺兰县气候环境
贺兰县为属于。年均温9.7℃,极端最高气温36.90C,极端最低气温-24℃,年降水量138.8毫米。
贺兰县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属,按中国指标划分,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由于经常受到来自冷空气的侵入,以及贺兰山地形条件的影响,四季气温变化大,冬春季常因冷空气的入侵而带来大风和强烈降温,形成干冷漫长的严冬;夏秋受到东南季风暖温空气的影响,形成雨水较多的季节。根据贺兰县的气候特点,这里习惯将3~5月划为春季,6~8月划分夏季,9~11月划分秋季,12月至次年2月划为冬季。
由于具体地形条件影响,贺兰县又可分为3个气候小区,即贺兰山寒区、贺兰山山前洪积扇气候区和唐惠汉平原温带气候区。贺兰县因地区类型不同而形成气象之差异。
根据贺兰县气象站的记录资料分析,春季升温快,平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气温较稳定,平均气温在22℃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6.7℃;秋季降温较快,平均气温8~9℃之间;冬季气温持续寒冷,平均气温在-9~-6℃之间,极端最低温度曾达到-27.7℃。温差大是贺兰县气温的一个显著特点:①年温差大,平均为32.4℃。②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4℃,最大达到29.9℃。③地区温差较明显,贺兰山气候区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偏低,山顶部全年无夏季,冬季长达10个月,年均气温在-0.8℃以下;平原气候较为温和,年均气温在7.9~8.6℃之间。
贺兰县的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为3753.2℃,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为3619.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281.6℃,大于或等于15℃的积温为2629.9℃。主要作物生长期所需热量基本上均能得到满足。
贺兰县属温带干旱地区,一年四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根据历年资料统计,贺兰县年均日照为2935.5小时,年为66%,全年为140.9千卡/厘米,6、7月太阳辐射最强,月均17千卡/厘米。4~9月为各种农作物生长期,此间太阳辐射总量达91.6千卡/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气温高于10℃时的太阳总辐射量为85.4千卡/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7%。
贺兰县水文环境
贺兰县地年中部,黄河入境而过。
黄河从贺兰县东南方的金贵镇入境,由南向北,至东北方的通义乡出境。境内全长21.25公里,河宽约米,水深一般2~6米,最深达成2米,年均径流量为286.5亿立方米,平均为3505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平均含沙量为6.54公斤/立方米,最大矿化度每升含762.5毫克。
贺兰县降水少,年均隆水量约15766万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量为零。但地表水比较丰富,由南向北穿过县境的、汉延渠、惠农渠、第二农场渠和西干渠五大干渠,全长112.3公里,年入境总水量13.7亿立方米,年灌溉引水量5.6亿方,灌溉贺兰县几十万亩农田。。
由于长期灌溉、耕作,古老渠道沿线的地势较两侧明显隆起,在脊状高地之间形成了槽型封闭的洼池,成为水盐汇集区,形成了串珠似的几十个大小源泊和下边碱沼泽。
贺兰县的地下水储量丰富,潜水调节储量约为1.28亿吨。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引流灌溉及大气降雨补给。总体说来,贺兰县的地下水埋藏较浅,其埋深又因地形及排灌情况而不同。引黄灌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有的地区埋深小于50厘米;金山洪积扇地下水最大埋深达26米。据观察,影响动态的主要因素是灌溉。春灌开始后,地下水位随之急剧上升,5、6月达到高峰。秋灌、冬灌停止后,地下水位下降。每年4月上旬,地下水位处于最低点。
贺兰县自然资源
贺兰县生物资源
森林是贺兰县的主要生物资源之一。贺兰县森林覆盖总面积为19.87万亩,覆盖率为10.5%,其中贺兰山林地生长着天然林11万亩。除贺兰山林地外,贺兰县1988年有林业用地13.9万亩。贺兰人民历年来在贺兰山东麓和引黄灌区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黄河护岸林、草原防护林、、,以及用材林、经济林等各种人工林总计约8.87万亩,主要树种有、、、、等。贺兰县有果园1.8万亩,果树类主要有苹果、、、、、、枣等。浆果类中的枸杞子被称为“红宝”,为宁夏“三宝”之一。林业用地中,沿有1.38万亩未成林和2.2亩无林地。
除森林外,贺兰县有28万亩牧草地。贺兰山共有野生维管植物665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有308种,沙草青、、、、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
贺兰县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区,种类多,数量大。据考察,贺兰山共有鸟类115种,比较珍贵的动物有鹿、、狐狸、、等,有的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灌区纵横交错的沟渠内及黄河中,生长繁衍着多种鱼类。
贺兰县土地资源
贺兰县总土地面积按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为181.2万亩,按1986年资料为188.2万亩。其中,黄河近代冲积平原有116.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7%;贺兰山面积约32.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4%;山前洪积平原面积约为3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沿未利用的荒地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
贺兰县矿产资源
贺兰县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磷矿石、、、、池盐和等。
煤炭主要产于贺兰山苏峪口沟内,行政区划属该县金山乡,谓苏峪口煤矿。该矿床原煤变质程度高,属中高灰分,迄今已有200年的开采历史。该矿煤层分布面积约25平方公里,估计为2.3亿吨。加上另外2处煤层,贺兰县煤的远景储量总计约4亿吨。
磷矿石是生产农用肥料的原料,矿订地处贺兰山苏峪口沟内,已建矿开采。矿石开采。矿石可划分为磷砾岩、砂质磷块岩、钙质磷块岩3种类型。经可选性试验表明,该矿性低品位胶磷矿,但可选性较好,以制钙镁肥及磷铵为宜。已控明工业储量185.1万吨,远景储量可达1204.7万吨。
苏峪口沟内还摇篮有建材矿产资源庆和石来岩矿庆。白云岩矿石可供生产耐火材料之用,也是生产钙镁磷肥的良好材料。该矿储量大,出露好,易于开采。石灰岩可作原料及冶金辅助原料,也可烧制石灰。矿体规模大,储量丰富,露头好,便天露天开采。
贺兰县丰登乡马家滩盐湖年产芒硝200~300吨,池盐30~40吨,盐湖长320米,宽160米,夏季产石盐,冬季出芒硝,如此延续数十年而不衰,地方土法开采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因盐湖面积小,矿层薄,不具工业开采价值。
贺兰石是贺兰山上一种经而生成的紫红色夹灰绿色、灰蓝色不规划斑点及条带的板岩,色泽典雅,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可雕性强,是工艺雕刻的上乘原料。用其雕刻的“”,因艺术性高、实用性强而久负盛誉。贺兰县境内之拜寺口沟内有贺兰石矿层。
贺兰县人口民族
贺兰县人口
2016年贺兰县总人口(常住人口)255995人,比上年增加2666人,其中城镇人口135037人,比上年增加11539人;乡村人口120958人,比上年减少8873。城镇化率52.75%,同比提高4.00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低3.54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2.93‰,比上年提高0.6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55‰,比上年降低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38‰,比上年提高2.05‰。
贺兰县民族
有汉、回、满等15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24.9%。
贺兰县政治
县委书记:
副书记:马金龙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白建斌
县委常委、武装部长:潘建国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勇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涛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静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秦建忠
县委常委、金贵镇党委书记:黄自爱
贺兰县经济
贺兰县经济总况
2016年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4.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9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5.65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2.19亿元,同比增长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432元。三次产业构成由2015年的13.1:55.8:31.1调整为12.2:56.4:3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64.6%、28.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6.8和3.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7%,衣着类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居住类和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均上涨0.7%,医疗保健类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3.6%,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
贺兰县第一产业
全国文明县城
201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6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增加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2.86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0.01亿元,下降9.8%;牧业产值2.0亿元,增长11.7%;渔业产值1.51亿元,下降12.7%。农林牧渔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农业75.6%,林业0.1%,牧业11.7%,渔业8.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52万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0.18万亩,秋粮播种面积30.34万亩;全年设施蔬菜6.48万亩,瓜菜类种植面积1.5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0.91万吨,增产2.6%。其中,夏粮产量3.95万吨,增产0.9万吨,秋粮产量16.96万吨,减产0.38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8258吨,其中,猪肉产量1884吨,下降5.6%;牛肉产量3637吨,增长20.2%;羊肉产量1745吨,增长15.6 %。生猪年末存栏1.87万头,增长18.4%;生猪出栏2.42万头,下降5.2%。牛奶产量15.16万吨,增长9.9%。全年水产品产量4.14万吨,增长4.8%。年末农机机械总动力为38.88万千瓦时;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338台,小型拖拉机11669台;农村用电量4609万千瓦时,同比下降0.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5.99万吨,下降1.5%。
贺兰县第二产业
2016年,全县1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3.08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25亿元,同比增长17.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0.59亿元,同比下降4.5%;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34亿元,同比增长1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同比下降11.5%。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87亿元,增长16.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8.16亿元,同比增长27.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8.09亿元,同比增长8.6%。
按行业分,八大行业中,纺织业完成增加值9.63亿元,增长101.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89亿元,增长40.9%;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完成增加值6.85亿元,下降11.7%;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12亿元,增长48.4%;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7.0%;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0亿元,增长7.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9亿元,下降7.4%;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36亿元,增长7.4%。
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31.89亿元,同比增长19.2%;产销率为91.6%,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5.31亿元,同比增长49.7%。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06亿元,下降23.1%;税金总额2.88亿元,下降25%。亏损企业亏损额2.25亿元,企业亏损面19.0%,应收账款净额31.6亿元,资产负债率59.9%。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电力消费7.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6%。
2016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24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3.2亿元,下降3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26.1亿元,下降2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1.73万平方米,下降1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29万平方米,下降56.8%。
贺兰县第三产业
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1亿元,同比增长8.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1亿元,增长8.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6.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总额10.85、117.09、0.35、4.72亿元,分别增长37.3%、6.2%、21.5%、6%。按经济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零售163.5万元,增长6.6%;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883万元,增长6.6%;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81.82亿元,增长9.7%;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4.63亿元,增长5%;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7.74亿元,增长4.8%;其他各种经济实现零售额8.73亿元,增长12%。汽车销售实现零售额91.62亿元,增长9.1%,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8.9%。汽车销售业企业达106家,其中4S店65家,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57家,比上年减少5家。
全年完成县级财政总收入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8亿元,同口径比较同比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8.83亿元,同比下降13.5%,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8.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增长72.9%、营业税下降49.6%、企业所得税下降19.3%、个人所得税下降0.5%、契税增长68.9%。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6.56亿元,同比增长17.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26亿元,增长1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0.3%、公共安全支出增长27.8%、教育支出增长28.1%、科学技术支出下降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0.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9.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5.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45%。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9.72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2亿元,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114.3亿元,增长2.5%;贷存比为81.8:100。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87亿元,同比增长17.9%,占第三产业比重11.5%,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0.2%。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47.95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额7471.96万元,增长48.6%。
全年共接待各类旅游310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旅游总收入6.2亿元,增长121%。全县共有旅行社11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家。
全年完成邮政业营业收入1744.1万元,全年订销报刊236.7万份,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982件。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74亿元,同比增长0.7%。全年电信业务收入7777万元,比上年增长90.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37万户;移动手机用户达33.44万部;互联网用户数6.12万户。
贺兰县社会事业
贺兰县教育
2016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84所,在校学生46558人。其中:幼儿园38所,幼儿园、学前班学生9788人;小学39所,在校学生20899人;中学5所,在校学生13247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624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20.13%,小学六年巩固率111.29%,初中三年巩固率95.31%。
贺兰县科技
2016年县本级财政共投入科技经费4209万元,比上年下降6.1%;举办科普宣讲活动122次,宣讲活动受众24100人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6场,培训各类人员5300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21项、新品种8个。新增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7家。新增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累计达到38家。全县共有学会10个,企业科协18个,街道科协1个,乡镇科协7个,农技协18个,科普活动站17个,科普示范街道(乡镇)6个,科普示范社区(村)8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55个,科普示范户1830个。
贺兰县文化
2016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5个(其中:2个为文化馆馆办文艺团体,23个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场5处,公园4个。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1座,县城有限电视覆盖率100%,并全部实现数字化。
贺兰县体育
2016年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20场次,参加人数达90000人。全年在区、市比赛中获得金牌64个,银牌44个,铜牌39个。达到国家级一级运动员等级标准10人,二级12人,向自治区输送优秀运动员6人。
贺兰县卫生
2016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6个,其中:县级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7个,诊所50个,次级卫生所和医务室6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床位757张。卫生技术人员1021人,其中,执业医师267人,执业助理医师83人,注册护士358人,药师61人,技师(士)93人。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74‰,新生儿死亡率1.69‰,婴儿死亡率3.95‰,孕产妇死亡率1.69‰。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7.22%。城乡居民医疗门诊大病报销病种28种。全县定点零售药店增加至100个。
贺兰县社会保障
2016年底,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7.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4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4324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1278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3046人。
2016年末全县拥有敬老院、老年公寓3个,共有床531张;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147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5.57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188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26.26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646.96万元,接收城乡医疗救助2555人次。建立城乡社区服务站75个,建设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3个。全年直接接收捐赠270.2万元。
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6276人,比2015年下降7.6%,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12.6亿元,比2015年增长3.3%,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50918元,比上年增加3279元,增长6.9%,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0431元,比上年增加4669元,增长8.4%。
贺兰县交通运输
境内通车里程公里,其中国道69.083公里,高速35.356公里,省道114.871公里,县道53.519公里,乡道322.164公里,村道487.428公里,专用公路84.753公里。全年道路客运量98.69万人次,乘客周转量1777.13万人公里。全县营运汽车拥有量5063辆,其中载客汽车158辆,载货汽车4905辆。
贺兰县历史文化
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留下了不少史前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遗产。在宁夏立国,有大批西夏的皇陵。除此之外,有贺兰山岩画、滚钟口寺庙建筑群等文化遗迹。
贺兰山也是北方的标志。著名的宋词《》(疑为后人伪托所作)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词句。
贺兰县风景名胜
贺兰县中国枸杞馆
中国枸杞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德胜工业园,由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有限公司策划并投资兴建,于2009年筹划,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历时三年之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
中国枸杞馆分为祈福馆、文化馆、养生馆三大部分并配有公共服务区。馆内采用大量的历史文献、文物、图片、雕塑等形式,并配以现代高科技声、光、点等表现手法,对中国和宁夏种植枸杞的历史、产业现状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展示。
贺兰县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研究游牧民族习俗、宗教、狩猎、战争和情感的文化宝库。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岩画的创作年代可自明清上溯至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它以其表现形式丰富、分布区域集中、文化内涵深厚、距离中心城市近而名冠世界岩画之首。
贺兰县拜寺口双塔
,坐落在贺兰县西部的拜寺口。拜寺口双塔矗立在拜寺沟口左侧的一架紫色山峰前的一个方形平台上,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两塔东西相距百米,象一对情侣,含情脉脉,形影不离。人们怀着敬仰之情,送给她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飞来塔”。
贺兰县滚钟口
滚钟口,古为贺兰山胜境之一,拥有的花岗岩风蚀地貌景群。滚钟口,现是宁夏最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滚钟口,俗称“小口子”。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在西夏时,就是“西夏古名胜地”。
贺兰县苏峪口滑雪场
苏峪口滑雪场
,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苏峪口森林公园内,四面环山,泉水丁冬,是宁夏地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齐全、项目多样的高山滑雪场。距银川市区仅40公里,驾车仅需 50分钟车程就可到达。 雪场占地12万平米,布局合理,可同时容纳1500人进行雪上娱乐活动。雪场内分别设有初、中级滑雪道,中级道长350余米,平均坡度14.6度;初级道长420余米,平均坡度10度左右。
贺兰县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西北50千米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930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拥有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八百余种,是宁夏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山体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近万公顷的范围内,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樱桃、丁香、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尤其是当您踏入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处,登上青松岭的峰顶,人处在苍茫林海之中,低头看百丈悬崖,放眼望郁郁葱葱。古松立于峭壁之间,残雪留存高山之上,松涛阵阵,云雾蒙蒙,宏伟险峻的景观给您一种回归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贺兰县新明渔业科技示范园区
北大湖“四水”生态园
新明渔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贺兰县洪广镇高荣村,东邻石中高速公路,立暖路及北支渠从园区门口经过,是一家集水产苗种繁殖,水产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水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休的大型现代化渔业科技示范园区。
贺兰县樱桃谷景区
贺兰山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干燥剥蚀及流水侵蚀,使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形成了山岭与峡谷相间排列等复杂地形。其中尤以樱桃谷最值得一游。樱桃谷景区全长二公里,因其遍布了野生樱桃树而得名,属于峡谷景观,是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 初春时分,桃花盛开,姹紫嫣红;每至盛夏,绿荫蔽日,百鸟争鸣;金秋季节,硕果累累,芳香迷人;寒冬腊月,银装素裹,天地无痕;奇特的造山运动,使樱桃谷产生了许多完整的地质剖面和奇异的古生物化石。其谷底景色与山脊风光迥然不同,给游客形成视觉上的极大反差,“一线天”、“双狮峰”、“飞来石”等景点,充分体现了造物主的神工鬼斧;那色彩斑斓的奇花异草,甘甜爽口的樱桃山杏,曲径通幽的林间小路,妙趣横生的自然环境,无不反映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贺兰县县城荣誉
贺兰县部分荣誉:
全国文明县城
全国文化先进县
国家园林县城
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特色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首批21个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
中国西部四季鲜菜之乡
西部渔业第一县
(上述表格中资料来源于贺兰县人民政府网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引用日期]
冯茂著.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新华网[引用日期]
.贺兰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光明日报网[引用日期]
.凤凰资讯[引用日期]
.百度旅游[引用日期]
.百度旅游[引用日期]
.百度旅游[引用日期]
.百度旅游[引用日期]
.百度旅游[引用日期]
.贺兰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百度旅游[引用日期]
.贺兰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贺兰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音寺小区房屋出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