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成都高新区租车公司开个公司,想了解一下对于这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和具体的一些优惠措施,请问去哪里可以了解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成都高新区:西部巨舰创新起航(组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成都天府大道西侧一栋船型的建筑中,一支400余人的队伍,正在创造一个“西部奇迹”。  随便问这栋建筑中的任何一个人,你都会得到这样一串令人惊叹的数字: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0多家已在这里建立基地;世界软件20强中,有11家已在此安营扎寨。去年,这个地方实现产业增加值534亿元,财政收入150多亿元,综合排名位列国家级高新区第四位。  20年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从最初2.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扩大到现在的130平方公里。这里容纳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两万多家,并已形成3大主导产业和7大产业集群。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进入成都高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的一名负责人甚至略带焦急地说:“想来这儿的企业太多,我们都安排不过来了。”  这一切,都彰显着这里蓬勃的活力。  “我们的秘密就是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水平提升了,企业自然会被吸引过来。”高新区人说,“而我们的机制是优质服务的保障。可以说,没有机制的创新,就没有成都高新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  企业只要把材料递交到一个窗口,剩下的就交给我们  这栋船型建筑的3层,是这支400人的团队与企业发生联系的一个地方。在这个名叫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些透明的窗口。  “我们这里实行"一站式服务"。企业只要把材料递交到一个窗口,剩下的就交给我们了。”政务服务中心项目报建并联审批通道首席代表卜鹏说。  窗口的人,将负责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集中完成企业的各项审批。各局的章就放在窗口,一旦集体审批完毕,窗口工作人员马上就可盖章。这项制度,被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概括为“5个一”:一个部门牵头,一个窗口受理,一套资料审批,一次现场勘查,一次集中会审。  “这里的速度太快了。”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英忍不住感叹。  按照他的经验,企业设立、项目报建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涉及规划、城建、卫生、环保等10多个部门。而每个部门的审批时间,通常为一周到半个月。10多个部门跑下来,至少也得一个月。  “在别的地方报建项目,光图纸就得准备十几份。”陈英说,“而成都高新区只要一份图纸就够了。”  2009年,陈英所在的公司,同时在3个省会城市投资,成都是其中的一个。没想到的是,成都的这家公司仅在10个月后便已投产,而在另外一个省会城市投资的企业,至今还未建设完工。  在成都市高新区这块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便走进一家企业,总能听到像陈英这样的说法。  “我们的目标就是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卜鹏说。  他能熟练地背出一组数字:企业设立审批,原来有7个审批环节,现在只要4个,原来需要5~8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审批,现在只要50分钟;项目报建审批,原先需要68个工作日完成,现在只要17个工作日。  目前,上级仍要求他优化流程,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并缩短审批时间。“我都快把大家榨干了。”他笑着说。  其实,早在成都高新区批准成立后没几年,这里就尝试打破传统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实行“大部制”。那时,企业在高新区进行项目报建,虽然不至于像通常那样跑10多个部门,但也需要在几个部门之间协调辗转。  成都高新区显然并不满足于此。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常把“机制创新”挂在嘴边,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服务好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我们的责任所在和使命所系。”  继2006年底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又推出“三段式”企业服务体系,分别是招商段、促建段和企业服务段。招商段的专业队伍负责招商,招商结束后,就交给促建段的专业队伍,由其负责企业的设立报建及项目报建。企业建设完工后,自然就由企业服务段的专业人员接手。企业服务呼叫中心  陈英的公司也是“三段式”企业服务体系的受益者。  招商结束后,管委会已经安排好人,负责这家公司的施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陈英只要一个电话,负责与他接洽的工作人员――负责“促建段”的方开勤,就会帮助协调相关事项。  在10个月的施工过程中,陈英已不记得给方开勤打过多少次电话。他一直想感谢一下对方,但始终没被应允。直到有一次,他俩终于在一起吃了一次饭,最后还是方开勤抢着买了单。  开工生产后,方开勤将接力棒递交到“企业服务段”的工作人员手中。  后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还开通了一个统一的企业服务号码962000。企业遇到任何问题,只要一拨这个号码,自然会有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为其解决。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提供的优质服务,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进驻到此地发展。英特尔来了,康宁公司来了,马士基来了,富士康也来了。  马士基集团的一名负责人曾表示,集团之所以坚定地选择成都高新区作为西部投资首选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优质的服务。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当官就是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这句话,常常被这栋船型建筑中的400余人挂在嘴边。这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张学果极力追求的理念。  早在成都高新区成立之初的1992年,就推出了“一站式”企业服务体系。实施的第一个月,就引进并审批32个投资项目。  现年69岁的张学果,在1988年筹建高新区之前,是成都市体改办主任,也曾到国家体改委挂职过一段时间。在高新区的筹建过程中,他坐着一辆老掉牙的“上海”牌轿车东奔西走跑项目的事,一直是这里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当时,成都高新区的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但张学果的团队只有3个人。曾有领导对张学果开玩笑地说:“整完这2.5平方公里地,你也就快退休了。”  没想到,多年之后,成都高新区已经扩张到130平方公里。“没有新的机制,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这名老主任说。  当体改委主任之时,张学果就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颇有一些看法。他在出国考察期间,仔细观察了国外的一些做法。他发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官员是围绕企业转的,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而国内的情况恰恰相反,企业必须时刻围绕官员转:要办一个企业,没有“百八十个章”,根本就办不下来。  “办个企业这么难,经济怎么能发展起来?高新区不能这么做,否则没有企业愿意来。”张学果觉得必须要改变。  当时,张学果是个“有实权”的人。一些省市领导对成都高新区给予很高的期望,想让张学果“折腾”出点成绩。曾有市级领导对他说:“我的权力有多大,你的权力就有多大。”还有省级领导公开表态,凡是张学果来办事,有关部门一定要“开绿灯”。  但即便是这么一个“实权派”人物,在掌舵高新区时,也不免受旧体制的羁绊。  成都高新区第一座孵化大楼盖起来后,因为缺11根电线杆,导致大楼迟迟不能通电。为此,张学果去找有关部门协调,被告知将尽快解决。但两个月过去了,孵化大楼还是通不上电。  在一次会议上,他把此事说了出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辩解说不是自己的责任。张学果一气之下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写了封信,反映此事。  最终,通过有关领导的协调,孵化大楼终于通了电,但此事对他触动颇深:“政府自己想办事都这么难,何况企业?机制不改革,高新区就走不了多远。”  为此,他经常找一些专家和领导,讨论如何创新一种机制,让高新区充满活力。  1996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决定》中,及时调整了高新区的管理体制。根据“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的原则,高新区管委会内设一个办公室和10个局。同时,高新区还成立一级财政并设金库。  此后,高新区法院、检察院、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等机构相继成立。  这种管理体制的设置一举打破了传统行政架构中“条块分割”的局面,每个局都是一个综合部门。在张学果看来,这种架构不仅减少了人员,而且提高了效率。在他2003年退居二线之时,高新区的面积已经扩展到80多平方公里。  《决定》出台后不久,中编办特地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成都市高新区的管理架构进行讨论。张学果参加了此次研讨。他回忆说:“中编办非常认可我们的做法。”  不止一次,有人对他开玩笑:“你在高新区,整天围着企业转,当的是什么官呀?”这位老主任正色回答:“当官就是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2006年,成都高新区再一次进行机制创新,设置14个直属部门,全部的正编人员不过400余人。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明确表示:高新区要“弃机关化、弃衙门化”。  高新区管委会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把这种创新归纳为“基于细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没有自身的一流,就不可能凝聚一流的产业。而这种一流没有蓝本可依,没有先例可循,靠的就是创新。”他笃定地说。  中介组织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  仔细观察这栋船型建筑中的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你还会发现,诸如测绘、自来水、燃气、电力等在内的相关服务机构,也在这个大厅内设有窗口。  这是高新区管委会于2006年开设的“中介服务通道”。管委会陆续引进一些中介服务机构,配合大厅各部门开展工作。  “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让服务对象不需走出大厅,就能完成所需要办理的各项业务。”政务服务中心一名副处长说。  像这样处处为企业着想的服务理念,在成都高新区比比皆是。这也是“三段式”企业服务体系的最后一个流程――企业服务段。企业落户了,建设完工了,剩下就是要帮助企业发展: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管委会不会直接介入企业管理,也不能去干预企业发展。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中介组织进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高新区管委会经贸发展局副局长姜平说,“政府只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  他介绍说,企业在孵化、成长和壮大等时期,都需要一些专业中介组织配合,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介组织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他说。  为能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管委会不惜花大力气,将一些专业的中介组织请到高新区。  早在前几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就积极邀请一些专业的中介组织,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券商、风投机构等,到高新区考察,为企业做咨询、规划,并鼓励这些组织发现和培育自己的客户。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新中国建立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去年,这个会计师事务所在四川成立了分所。其所长陈勇称,自他来到成都后,高新区管委会的一些部门,就经常请他去参观一些企业,帮企业做咨询。据他透露,像立信这样的专业机构,有不少“看好”成都高新区。  券商也是高新区积极引进的专业组织之一。据了解,管委会已经与申银万国证券等多家券商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高新区内的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重组、兼并以及在“新三板”挂牌及转板发行上市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一家正准备上市的科技企业负责人说,他的企业能发展到今天,完全依托于成都高新区“成熟的环境”。“管委会搭建了一个平台,邀请各种各样的专业机构到这个平台上来,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这位负责人说。  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头痛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成都高新区也不含糊,成立了专门的“金融办”,极力“拉拢”风投资本进入。去年年底,西部最大企业融资路演平台云资本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这一平台承载对接资金规模非常大,其中仅风险投资私募类就可达数千亿元。  据悉,成都高新区近年来已累计帮助1300多家(次)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50多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4亿元;已设立11只政府引导基金,募集资金40.6亿元,近两年帮助区内科技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5亿元以上。  此外,成都高新区大力打造以“盈创动力”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与100余家投融资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产业大规模向西部转移,成都高新区又有这么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资本能不过来吗?”汤继强颇为自信地说。  管委会还成立了“物流办”,物色有品质的物流公司进入高新区,为企业解决产品的流通问题。在高新区人看来,金融办和物流办可谓这里的“两个宝贝”,一个解决了企业的资金投入难题,一个解决了产品流通难题。  社会组织承接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  船型建筑中的400余人,除了为企业打造“管家式”服务,同时还得为辖区内的50万居民提供服务。  就像有企业对400余人是否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样,也有人对管委会是否有能力为50万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存疑。  在管委会的机构中,负责民生的是社会事业局。该局局长吕毅说,这个机构不像传统机构一样,与上级政府搞“蜂窝煤式的对接”。目前这个局只有38名正编工作人员,要对接上级政府14个机构。  刚开始,每次开会的时候,上级部门点名要社会事业局相关的领导来。可是这里派不出去,久而久之,上级领导们倒也习惯了。目前,社会事业局的公章,也能在上级政府部门中畅行。而在刚开始的时候,局里备了10多个机构的公章。  对上可以这么“应付”,但对下就没那么容易了。38个人,要面对50万人。为此,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在治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高新区成立后,随着地盘和人口的一再增加,问题一下子涌现出来。这里以前几乎全部是农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能够为居民提供的社会服务有限。对此,管委会便与一些有影响力的机构合作,将它们引入高新区,增强管委会的服务能力。  “比如说体检吧。我们建立自己的保健医院显然不可能。即使建,投入的成本大,周期也长。”吕毅说。在这种情况下,管委会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把有资质的保健机构引进来,管委会为其提供场所,供其展开业务。  采用这种合作的形式,管委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开发区有50万人口,至少不怕生意做不下去。”吕毅说,“政府的投资也小了。不需要建卫生局、保健医院等等。”  还有一部分权限,管委会下放到街道办事处。管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签订《成都高新区行政审批委托书》,将涉及个人的118小项审批服务项目,全部下放到街道办事处。主要的权限为卫生许可证、社会保障登记、居住证、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等项目的审批。  就像管委会大楼设置一个政务服务中心一样,管委会下辖的街道办事处也各设置一个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另还在一些大的社区设立社区便民中心。  即使权限下放到街道办事处一级,也存在很多难题。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会事务,街道办事处的人手也不够。  高新区芳草街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1万人口,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仅100多人。“这么点人,治理这么大一个社区,的确有难度。”芳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彭涌说。  为解决这个难题,彭涌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一些社会中介组织。小兰服务社就是其中一个“样本”。  在芳草街街道,小兰服务社可谓家喻户晓。2007年,一批没有工作的中年妇女,自愿照顾社区内的孤寡老人,为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从一开始,彭涌就注意到这个群体。他找到发起人,和对方协商,能否由政府出资,将那一社区的助老扶老任务承担起来。对方同意了,约定的价格是每照顾一个老人,每月给每个志愿者200元钱。  2009年,小兰服务社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组织成立后,仍延续以前的标准,由政府出钱购买其服务。截至目前,小兰服务社承担了25户孤寡、残疾老人的养老服务,芳草街街道办每年约出资10万元。  “要是购买市场化的服务,那就贵得多了。”彭涌说。  在芳草街街道辖区内,还有数十个类似的民间团体,从事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彭涌的计划是,等小兰服务社的模式更加成熟后,政府也会购买其他的服务,比如环境清洁等。  “政府让渡出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来承接,这符合现代公民社会治理发展的方向。”他说。  “以创新立命的成都高新区,正是用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拉近了成都与世界的距离。”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在一次座谈会上说。  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者纷至沓来,每天都有新项目排队落户。管委会的船型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高新区内,它的外面,130平方公里沃土上,众多的企业和一个健康的城市区域正在扬帆起航。(郭建光 王鑫昕)来源中国网滨海高新)(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成都高新区街道办
成都高新区街道办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成都高新区:安逸城市生活中的快节奏工作_网易科技
成都高新区:安逸城市生活中的快节奏工作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因其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曾有过“少不入川”的说法。然而在距离市中心不到5公里的座座高楼中,高新区的人正以快速的生活节奏改变这个古老的定位。过去20年间,他们的努力使数十平方公里的土房变成了高楼,今天,他们喊出创新的口号引领着成都产业的发展方向。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
安逸的生活适合人才积淀
“我们这里的工作节奏并不比沿海城市慢。”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成都安逸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给成都和高新区的发展带来障碍。
不止一家受访企业认为,成都在全国范围都算得上最适合开设研发基地的城市之一。“成都这里人才、租金比沿海城市便宜很多,而且高校集中,很适合我们这类以研发为主的企业发展。”以IP设计研发为主的四川登巅微电子总经理谢小林说。
这家80%员工都是研发人员的企业,是由几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和丰富研发经验的年轻人合伙在2004年建立的。“但我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在成都土生土长的,只有一个对成都的了解多一些,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认为公司选对了地方。”
谢小林对成都安逸的生活节奏并不反感。他认为,这样的生活节奏适合做研发,而且公司的人才团队会相对比较稳定,而高新区给软件人才的一些优惠政策也是公司引进高水平人才的筹码。
据成都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办公室的领导介绍,成都高新区规定,对于年收入人民币100万以上的高水平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将由高新区全额退还给个人,而年收入人民币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将退还60%。
登巅微电子的发展完全依赖自主资金,在研发出业内领先的IP设计图之后,他们的设计被用在了国内最活跃的IC生产当中。通过与40多家客户开展业务合作,登巅微电子的年收入达到了9千多万。“现在不是上市的好时机,我们正在考虑。”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一直被列为成都高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高新区管委会一直在引入各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以做到产业的“做粗拉大做大”。在登巅微电子的IP设计领域,设计方案要提交给中芯等IC生产商生产,但事实上,登巅微电子的客户在成都区域的并不多。
人才优势促使网游产业趋于完善
相对集成电路产业,网络游戏在成都的发展可谓有板有眼。网易、盛大、金山、腾讯等企业均在这里设有游戏研发团队,而以梦工厂为代表的本土游戏企业也拥有了几千万的年收入,甚至在这里还出现了游戏软件的外包企业。也许正是因为企业的密布,才使网游人才在成都能够自由流动。
曾研发过热门游戏《石器时代》的台湾华义是首个入驻成都的游戏大企业。2001年,华义在成都组建了一个数十人的研发团队,而这奠定了网游产业发展的初始人才积累。“华义对整个产业形成的影响是很大的。”被圈内人称“老孙”的网易成都工作室总监孙重羽回忆。
台资企业在内地的发展有天然的瓶颈,高管空降、升值空间等问题很快让这些人才被挖角,其中腾讯和金山收获最多。腾讯在成都的团队后来制作出第一款盈利的网游《QQ三国》,而团队中华义人数颇多。金山的亚丁工作室2004年5月进入成都,而在12月就宣布收购华义在大陆的团队,副总经理杨静一等都是以前的华义员工。
雷军还在金山时就明确表示希望把成都发展为核心数字娱乐研发中心。杨静一介绍,目前的金山成都工作室,主要以研发休闲游戏为主,也包括当时华义留下来的游戏《石器时代》系列作品的研发,金山在这里还有全国的呼叫中心和西南区的销售总部。“呼叫中心在这里,应该和成都人力成本较低有关系。”
金山的团队也并不是只进不出,目前的研发团队在100多人左右。在《石器时代》系列停止运营后,研发团队有不少的流失,其中原华义的占多数。
成都高校对游戏产业的认识也随着产业的增多发生了变化。软推办领导介绍,近年来,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10余所高校逐步开设了数字娱乐等相关专业,目前该领域的在校后备人才有近万人。
很多在校学生会到这些企业实习。成都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处负责人王百春介绍,“成都拥有良好的高校人才储备,高新区这部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校企平台,让双方实现对接。”据介绍,很多由高新区推荐到企业的人才,多数都可以满足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受访的多家企业也表示接收过这类实习生。
与其他网游企业选择入驻高新区提供的办公场所不同,网易成都工作室选在了市中心的一座写字楼,这是“老孙”的意思。曾在亚丁工作室工作的他,在高新区呆了较长的时间,“我喜欢让我的团队在市区,这里的租金并不比高新区贵多少,但员工都很喜欢这周边的环境。”老孙在成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和几十人的研发团队在一起办公。显然他们很乐意享受市区的环境。
另一家不在高新区的网游企业,是成都最大的游戏外包公司成都夏尔数码科技。一个区域性产业中出现外包企业,是产业链完整的表现。据执行董事李惊宇介绍,夏尔数码的业务就是给游戏公司做外包,同时肩负着一部分当地游戏人才的培训工作,“做培训的利润比较高,我们现在已经和多家高校进行了合作。”
高新区的发展同样经历过创业期
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成都人民南路总是格外拥堵,而这是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和市区连接的主干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人对高新区这个名词已经渐渐熟悉。三大主导产业迅猛发展的成都高新区因在全国的综合排名名列前茅也逐步被全国所熟知。但成都高新区的发展,也经历过所谓的“创业期”。
成都高新区被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在1991年,而高新区本身,却在1988年就开始了建设。高新区管委会原主任张学果拿到建立高新区的任务时,手上只有2.5平方公里未开发的土地和40万元启动资金。
给管委会租办公室、找银行贷款、以公司形式发股权证募资、征地拆迁中遇到诸多问题,张学果和其他管委会同志在高新区开发建设初期都曾经历了不少煎熬。但是,四川省、成都市和高新区通过不断地创新体制机制,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996年,成都市将高新区的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展到了47平方公里。而管理体制上也变成了省市共建、以市为主,高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合署办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授权,行使市级管理权限,全面管理高新区的党务、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而从这年起,市级财政不从高新区另外集中收入,所有收益全部留给高新区。张学果回忆到,“当时文件下来,该给的政策给够了。”
成都高新区()
“高新区现有的三大主导产业,这是我们细心挑选、精心培育的结果。”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说道。而在2000年之前高新区的企业落户偶然性较大,产业重点和产业特色还不很明确。
汤继强表示,成都在过去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发展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的优势并不十分突出,而且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涵养地区,确定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既要体现区域优势,也要适应环境要求。软件及服务外包、以中药为主的生物医药都满足这个条件,而集成电路方面,成都也汇聚了大量的研发公司,并且吸引了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此设立封装测试和晶圆制造生产线。
在管理体制和主导产业确定后,成都高新区的发展驱动力大大提升,开始了对全球大企业的追求。2003年,Intel宣布在成都高新区西区建立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工厂。为了引入Intel的项目,高新区谈判了三年。据当时的资料显示,Intel的选址,先后向成都派来了人力、物流、社会治安、税收、通关等16个工作组进行实地调查。高新区对于各个项目进行了有力配合,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高新区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特色集中体现在“三段式”服务上。汤继强介绍,“三段式”服务是成都高新区基于多年的发展经验,在企业服务上的一项创新举措。这样的体系,将提供咨询服务、落地企业建设同投产后的扶持提升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高新区对企业人才的培训有费用上的支持。”王百春表示,但具体的优惠在企业入驻之前就基本完成了协商。据了解,人才和房租方面,“三段式”服务中高新区就会谈妥具体的额度。
对于登巅微电子这样在高新区成长的企业,高新区也有相关的跟踪服务。谢小林谈到,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现有办公场所已经满员,高新区给他们提出建楼的方案,而这个方案还在洽谈中。
梯形融资模式保证中小企业发展
在成都高新区,负责发展战略研究的是发展策划局。而对于局长汤继强来说,梯形融资模式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
身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博士,汤继强回忆,“我的博士论文课题就是研究地方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所谓的梯形融资模式,就是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而制定的融资方案,其中包括创业期的政府扶持、成长期的风险投资、发展期的债券引入和成熟期的上市融资。
汤继强还提出了政府应该在这个模型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前期的扶持以外,营造良好的整体环境也是政府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而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将这个模型付诸实践。
据高新区金融办副主任黄光耀介绍,高新区专门搭建了平台公司,为园区的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企业信用额度不够贷款时,高新区帮忙介绍担保公司;而担保公司不愿接单时,高新区还会出面分担担保的风险;对于需要风险投资的企业,高新区主动代企业去参加全国的论坛,并介绍风险投资人进入。
就在最近,成都高新区还将成立一个资金总额达15亿的引导基金,由政府、银行和担保公司三方出资。
成都高新区高新孵化园出现了一个融资体系的物理载体,它就是盈创动力,这里有产权交易中心、银行券商、担保贷款等机构的统一窗口。
天府软件园和天府新城
网易“老孙”回忆以前在园区的生活,下班是要赶班车的,晚上加班还没有空调,“这些环境让员工很难愿意加班工作。”现在高新区的工作环境要舒适得多,并且改变现有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努力仍在继续。
天府新城,就是要用几年时间,在高新区南部园区建设一座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为主导的科技商务新城”。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产业载体建设以外,“宜居新城”、“商务新城”也是规划方面的重点,目前已经建成了成都国际新会展中心,而旁边将有一个NBA级的篮球体育场馆、海洋乐园、配套商业广场、中央广场公园、公园地下商业广场、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表示,未来几年将会出现10余家五星级宾馆,而现在已经有了两家。
目前天府新城中最核心的产业发展载体,就是位于天府大道两旁的天府软件园和高新孵化园。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盛大、腾讯等企业均选择入驻于此。
天府软件园目前已经建完了两期工程,而在南边,第三期的场地正在建设。据了解,这里周边的小区总是提前就出售一空,虽然入住的不多,但价格比市区很多小区更贵。
下班时间的天府软件园,犹如高校放学,很多企业的员工都很年轻,他们纷纷来到户外,谈笑风生,而这里还有一家麦当劳。
地震后坚强的成都人
虽然已经过了半年多,但在成都仍能随时感受到地震对成都人的影响。如果看出你来自外地,出租车司机经常会和你聊起地震的感受。但是,地震对成都高新区的发展影响并不大。
发展策划局宣传处负责人吴军回忆,地震发生后,京东方副总裁王家恒就来到这里考察面板生产线项目是否要继续建设,当发现没有影响时,工厂很快就恢复了建设。6月,Intel公司董事会主席贝瑞特也如期来到了高新区西区考察Intel工厂,这里也没有受到多大损失。贝瑞特表示:“我再次重申,这次灾难并没有改变英特尔在成都做大的决心!
“成都没有因地震灾害倒一栋楼。”吴军介绍,但地震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信心重建成为成都市和高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震之后不久,世界性金融危机开始蔓延。但这些困难没有难倒成都高新区的人,他们喊出了“创新@成都”的口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说,“成都的特色正是追求创新。”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王杰聪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高新区上市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