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乐家置业有限公司九龙置业公司怎么样?

正在初始化报价器谁知道香港房地产公司有哪些?恋人宿舍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中环德辅道中四号渣打银行大厦二十八楼 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恒基地产,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是一家同时在香港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香港地产公司。
更多回答顶级两性图片站  1、长江实业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旗下企业,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商之一,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新鸿基 (香港规模最大的、拥有最多土地储备地产开发商之一,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3、恒基兆业 (于1981年,香港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高水平的地产开发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
  4、新世界 (国内最大型全国性房地产发展商之一,大型上市企业,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香港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
  5、恒隆 (重视质量的顶级地产发展商之一,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香港房地产开发界内著名地产公司,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6、会德丰 (始于1857年上海,现总部位于香港,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香港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之一,香港会德丰地产有限公司)
  7、合和 (始于1972年,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香港极具规模的综合性地产集团公司,大型上市企业,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
  8、九龙仓 (于1886,以发展中、港两地地产及基建业务为重点的极具实力的企业,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
  9、太古 (创办于1972年,香港著名大地产集团,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投资集团之一,太古地产有限公司)
  10、信和 (成立于1971年,香港主要的地产发展商,拥有最多土地储备的开发商之一,十大香港房地产品牌,信和置业有限公司)
lmy168lmy恒基、和黄、路劲基建、瑞安、新世界、丽丰控股、香港中原(中介),大概记得这些。
(恒大、雅居乐、碧桂园、富力、九龙湖、合富、远洋等这些不算是)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乃由主席“李兆基”博士、大紫荆勋贤于1976年所创立,时至今日,恒基地产经已成为香港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雇用约7,700名员工,并为全香港拥有最多农地之发展商,内地亦有庞大之土地储备。
李兆基博士乃香港地产界之先驱,其非凡的智慧和识见深受业界尊崇,创业至今仍主理业务,推动集团迈步向前。恒基地产致力提供最优质产品、最称心服务,及最切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务求对股东、客户以至社会大众均能提升价值。
集团经常与国际著名的建筑师和专业人士携手合作,创造经典之现代建筑,以配合整体之自然及社区环境。我们以垂直整合方式经营,有效融合整项发展程序的每个阶段,确保在设计、发展、建筑以至项目管理皆保持稳定的高水平。
集团正致力于香港及内地同步作长远之业务发展,凭藉一贯优良的建造及管理水平、创新设计,和致力贡献社会的承诺,建造更多标志性之商业及住宅项目,以巩固集团建立多年之良好信誉。
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原来被房价逼疯的不止我们,香港那儿比我们还要惨
我的图书馆
原来被房价逼疯的不止我们,香港那儿比我们还要惨
导读:香港租金越来越高,然而贵的并非山顶豪宅,反而是最贫穷地区深水埗。在这个区内板间房和笼屋已非新鲜事,最荒谬的是一个板间房再井字形分成六间如棺材般小房。住客不能在房间站或坐,必须躺着,出入也要像动物般爬行。而棺材房的始作俑者每月收入高达二十万。然而,16年香港人均收入29825.55美元,我算你三万美元好了,不如美国加拿大等全国平均水平。香港房价。。。每平米十万人民币!也就是说一百平米的房价是一千万人民币啊也就是150万美元!!比深圳大禹湾区房子还贵!为了让租金实现最大化,香港的房东建造了所谓的“棺材房”。这种木板房空间极为狭小,只有1.4平方米,每月租金1450港币。香港的一间棺材房,49岁的租户金淞(KamChung)戴着矫形器,躺在床上休息。香港的一间棺材房,金淞正在调节矫形器。棺材房之间的公共活动区,租户们正在休息。一位现年40岁的租户站在棺材房之间的过道上。一名18岁的租户正在棺材房里抽烟。这个小伙子是一名酒吧侍者。香港中部,一名妇女在一座建有大量棺材房的楼房前方走过。透过棺材屋的窗户看到的公寓楼。一位现年34岁的租户正在棺材房里休息。据了解,这名男子从事服务员工作。底层香港人住房真相香港房价就像过山车一样”颠“!这些话,来自香港TVB最近播出的实况节目《有房万事足》。▼今年1月,香港连续7年蝉联全球房价最难负担的城市。2月20日起,香港TVB连续播出5期《有房万事足》,讲述香港的年轻人是怎么在房价飙升的情况下,奇招百出,用尽洪荒之力买房。节目一开始就吐槽香港房价:现在的香港房价,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癫”。房价高,人均住房面积又很低。节目说,港人的平均居住面积每人只有150呎(约合14平方米);劏房(tāng fáng,类似于内地的群租房)户的人均面积更是只有48呎(约合4.46平方米)。TVB因此将香港称为“纳米之都”,觉得这种房子的设计者可以提名“诺贝尔纳米奖”。▼香港的猪,每只都有50呎到80呎(约合4.6-7.4平方米)的猪圈。TVB感叹:人不如猪啊……▼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有多“癫”,人性就有多疯狂。香港的普通人为了买房,到底有多疯狂呢?▼她认为,只有有房子,女性才能性高潮,才容易怀孕繁衍下一代。她还直白地举例说明:洞。。。穴。。在男人负责养女人的年代,男人不止有一个老婆,你又能接受吗?Seasun一点都没有被问倒,十分淡定:不介意啊,好东西当然有很多人要抢……她表示,香港法律是一夫一妻制,她始终是合法太太,有保障……和Seasun一样,21岁的Vivienna也十分看重房子。正在读大四的她,人生格言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买房改变命运。为什么?因为“有楼房在手,人家就当你是神”……她定下了一个26岁前买房的宏伟目标。为此,她接了十几份兼职,每月收入达到四五万港币。她的择偶目标也非常明确:年纪大的男人。因为三四十岁的男人大多事业有成,而且有房子。这样的男人在她眼里是十分有魅力的:一个有能力买房的男人,证明他有目标,有自信。她嫌弃周围的同龄男生:他们大多没有目标。她的男同学觉得,我也不是没目标,只是现在买不起,得等机会。什么机会呢?爆发个非典什么的,房价不就跌了吗……没房的男生一声哀嚎:有房才能有女朋友啊!这些香港的年轻人,花样百出地省吃俭用,拼了命地赚钱,生活的目标只剩买房。TVB语气凝重地问道:在香港,难道谈梦想就注定要露宿街头吗?年轻人到底应该先追梦,还是买房呢?自从买了房,他的自信就回来了,感觉自己可以开始结婚生子了……那么,他的择偶标准是什么呢?不会乱花钱,不要整天把旅行挂嘴边,别总想买东西;最好要会讲价,还要会存优惠券;要运动型的,能走,不要随便打车……高僧和他志趣相投的朋友谈起这些,简直眉飞色舞,兴奋地总结道:这样的女孩子真的是“美德”啊……23岁的Macy厉害了,月入港币五位数,却用3年就攒够了40万买房的首付。她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存钱经验:每月存钱率达到105%。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除了炒股,Macy说,最重要的是要善用身边的资源。第一个资源是母亲。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但工作之后却不补贴家用,反而吃住都在家里……第二个资源是男朋友,看电影吃饭就算了,连买护肤品都要男朋友付钱……男朋友这么不容易,房子有他一份吗?Macy表示,没有。她要求结婚后必须要住男方买的房子,她最多能做到不在房产证上写自己的名字。而她自己买的房子,归自己。心疼男票一秒。妈妈觉得,自己把女儿养这么大,女儿有工作了非但不补贴家用,还花家里的钱,太自私了。女儿则笑着表示,妈妈你就不能多体谅我一下吗?以这样的方式,Macy3年就买到了房,她说很有光宗耀祖的感觉……32岁的Inky靠着自己的能力买到了一套小蜗居。她现在的目标是找到真爱:你没房没关系,我有啊。为了买房,Inky也是拼了命地省钱。她自己剪头发,无论买什么东西都要讲价;最重要的是,少吃。一天基本只要一碗汤就够了,她将之称为“饿字诀”,不仅省钱,还能集中注意力工作。与这些有房一族相比,香港艺人张秀文则对现状非常绝望。她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办法攒够钱去买房,只能不断交租金。租房子的日子,在她看来就像随时都要逃难一样。她甚至想过要到内地来买房。香港房地产行业、长实、恒基中国、瑞安、丽丰控股、、嘉华、恒隆、和香港兴业。先生
发展有限公司 郭炳湘先生 香港湾仔港湾道 30 号新鸿基中心 45 字楼
先生 71-76楼
黄志祥先生 九龙梳士巴利道尖沙咀中心11至12楼
陈启宗先生 德辅道中四号渣打银行大厦二十八楼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郑裕彤先生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十八号新世界大厦三十楼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 孙文杰先生 香港皇后大道东一号太古广场三座十楼 南丰集团 陈廷骅先生 香港中区毕打街3号中建大厦9字楼 丽新发展有限公司 林建岳先生 香港九龙长沙湾道 680 号丽新商业中心 11 楼 合和实业有限公司 胡应湘爵士 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 183 号合和中心 64 楼 华人置业集团 刘銮雄先生 香港湾仔告士打道38号美国万通大厦26楼
據2011年數據,香港目前約260萬套房子,為全城逾700萬人口提供棲身之所,其中約有48%的人以不同形式受惠於政府的資助補貼。
大致來講,香港人住在以下四類房子裏:
  一是公屋。公屋是“公共屋邨”的簡稱,基本相當於內地的廉租房。它主要由政府出資興建並擁有產權,然後以便宜的價格租給低收入人群。目前香港的公屋單位超過70萬套,其中絕大部分由房屋委員會管轄,為209萬市民提供住房。
  公屋突出的亮點是租金低廉。以新界區為例,該區公屋月租金平均為每平方米40港元,而私人樓盤的月租金則達到平均每平方米165港元,是前者的四倍多。申請公屋的條件也很嚴格。按規定,申請者需為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不擁有任何物業,家庭收入和資產淨值也有上限規定。
  公屋的居住條件比較艱苦,人均居住面積約為12.8平方米。
  二是居屋。居屋指政府通過“居者有其屋計畫”提供的房屋,類似內地的經濟適用房。居屋計畫自1976年開始推行,由政府提供資金,興建樓宇,以低於市價30%-40%的價格,賣給公屋租戶和其他符合標準的中下收入家庭。居屋的條件要好於公屋,建築面積基本在40-80平方米之間,售價在兩三百萬港元左右。申請居屋同樣有收入和資產限制。
  三是夾屋。夾屋指“夾心階層住屋計畫”提供的房屋。所謂“夾心階層”,主要指中低收入家庭。政府在上世紀最後幾年實行該計畫,興建樓宇,以低於市價賣給市民,同時也提供貸款。夾屋面積為54-80平方米,售價為市價的七折。房屋在住滿五年前禁止轉讓。夾屋數量僅9000套左右。
前三種房屋都是政府提供的,滿足市民置業需求和幫助市民置業的項目。但是,並非所有香港永久居民都可以享受上述的房屋,前三種房屋都有個人或者家庭收入上限的要求,超過了上限,就無法入住公屋,或者購買居屋和夾屋(居屋和夾屋如果想出售,需要按照出售時候的價格補回政府提供的優惠才行)
四是私人商品房。為約51%的市民提供住房。
前三種都不用買,或者價格適宜,我說一說私人樓的情況。
1.平均尺價:現在平均樓價9000港幣一尺,差不多10萬港幣一平米。但是注意,這個平均尺價是近兩年樓市一直瘋長的結果,並非一直是此價格,一年前的尺價較現在低了1000元左右。同時,這個平均數是天價高價盤和新盤一起平均的結果。市場上5-6萬一平米的房子還是非常多的!遠一些的新界區村屋甚至還有3-4萬港幣一平米的房子。
2.面積:香港房子面積和內地概念不一樣,內地最小5,60平米起,一般一個家庭住個100多平米很正常。在香港,100平米的是豪宅!平常的兩個人小家庭上車盤有300-400尺起跳的(相當於建築面積30-40平米),所以,香港很多樓盤尺價高但是總價低。
3.借款:香港貸款比內地寬鬆,銀行可借出7成,如果仍然不夠首付,還可以找財務公司接2.5成,也就是說,極端情況下,買樓可以借到9成-9.5成房款,自己只需要1成首付+稅和律師費即可。同時現在因為聯繫匯率制度,貸款利息極低,年息在2%左右。
總結:香港樓價現在處於歷史高位,但是和內地不同的是,在買樓這個問題上,香港的中低收入階層並沒有那麼痛苦(有49%的政府自住房屋,有最低工資保障)。反而是入息剛好過了政府資助房屋上限的年輕人和小中產比較痛苦。一方面沒辦法申請房屋補貼和公營房屋,另一方面房價和收入脫節,籌錢10年可能才可以付一個400尺小單位的首付。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了還需要跟父母住在一起。也因為樓價的問題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
讓我這個基層中的基層來説説香港的生活吧。小女讀書不成,只有高中畢業的學歷。深知自己不是讀書材料,四年前一畢業便投身飲食界,當起小小的中式點心學徒。第一份工的薪水正是hk$15000 。香港租房的確貴,因此我依舊與父母跟弟弟同住500呎的公屋。我没有白吃白住哦,家用8000(其實我可以用這8000租長沙灣200呎整間,但不想給別人交租啦,把錢給媽媽,媽媽也能生活輕鬆一點,不用全職上班,可以打風流工),包所有家中支出不包食。因工作在家附近,所以沒有交通費。公司包早午餐,晚餐的話每星期去荃灣買餸hk$500,月計hk$2000。煮三人晚飯,兩餸一餐,有菜有肉有海鮮有水果,感覺還好。一個月七天假期,通常都會約朋友去去海灘,行行山,野餐,唱k,看電影,西貢觀星,再吃個晚餐(燒烤韓燒放題等等 香港就是吃的多,幸福。),這樣的消費一天大約250-400吧。我會把這控制到一個月hk$2500到。感覺自己 work life balance做得頗好 。辦了政府康文處健身月卡hk$180,買衣服零食化妝品hk$1000,月餘
Hk$1000左右。對!我差不多算是月光族吧 。但我還是滿足的,不覺得苦。
可能我年輕,師傅肯教,我學東西也快,第二年已經是半個師傅,工資17000,哈哈還是沒錢剩。因為第二年去了次泰國跟韓國旅行,買了iPad mini,年交稅六百多?(忘了),花光了。當年19歳,沒有存錢意識。雖然沒錢剩,還是滿意的,因為過得很充實。
第三年跳糟了。在一家酒店酒樓裡當起師傅,地位僅次大佬二佬。工資hk$22000,稅後加mpf餘20000多(有退稅)。生活愈來愈好了,也有餘錢剩。當年我可是儲起了五萬多,去了三次國內旅行。國內消費真便宜,帶hk$3000去廈門玩得很好 由於第一次有錢剩,當時自豪了一把 。
第四年加薪很少,只加了hk$800,幸好酒店第二年開始年尾可領三糧。平均來算月薪hk$26600(稅跟mpf未計) 。當時結識了同酒店工作(他是房務部經理也是高中畢業的 )的男朋友,開始計劃結婚存錢,沒有去旅行了,存了十三多萬未交稅。
今年加薪600(愈來愈少了 )。幸好弟弟今年出來工作? ?,有人分擔家用,現在一個月家用$5000。希望年尾能存15萬,加去一次國內小旅行。
我現在22歳,計劃儲到首期便結婚,首期有的話,供會很輕松。男友工作7年,由執房仔hk$13500到現在經理hk$33000(未稅)現跟男友共有五十多萬,多存四十多萬用兩年左右吧,到時八成按個四百萬的兩房房子再供個20年吧。
現在的生活自己非常滿意,上班時間4:00-14:30(將來有孩子也顧到他們 ),一個月放6天假,9天年假。如果我生活的地方不是香港而是內地,我不知道我這個沒有學歷的高中生可以怎樣生活,自身能力太差了 。我爸媽在三四線城市開平也有兩套一百多平米的房,但我回去可以做什麼?做著三四千的工作,有進昇機會嗎?家用給得起嗎?我可以去到處旅行嗎?也用不起車,交通又不方便,我休假能去玩麼?沒有海也沒有山多沒趣呀!買東西吃東西的選擇不多也不方便呀 雖然在香港沒有父母可靠,要給家用。買房也要自己打算,男方父母也沒有錢。但我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我不覺得自己過得苦,你們覺得怎麼樣?
問香港怎麼買房?跟另一半一起買 香港窮人多,自己家裹沒有房多不會要求另一半要有。大部份女生都是跟男生一起為生活努力的。我喜歡這種一起奮鬥的感覺 你們平時聽的全部港女都什麼什麼,純粹是屌絲意淫
最後想說一下,讀不了書的人不一定要強求讀下去,認清自己的方向,學一門有價值的手藝,準能活得好,可能其他人會看不起你的工作,沒關係,三十歲後看看誰過得更好
Ps:學歷不高,文筆很差,如看得辛苦,敬請體諒
Ps:$是hkd的意思
吃飯了 !!看到大家熱烈討論嚇了一跳
------------------------—-----------------------------------------------
看到你們對學歷的爭議,我想補充一下。
我並不是認為學歴不重要,比起一紙文憑,我認為知識丶對技能的掌握丶做事的態度、審時度世才是決定你日後高度的關鍵因素。誰說知識技能一定只有大學裹才有的?大學需要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又是否每個人能承受的起?早四年工作賺到的是寶貴的資歷和錢錢也是很大的寶庫好嗎
奉勸大家一句,請一定一定要在高中這個人生交叉點審慎決定自己未來的道路。
當然這個本木倒置的社會,文憑仍是重要的。如果我跟男朋友不再進修,我們的將來也將止步於此。雖然我不喜歡讀書,為錢途著想我最終還是會走上大學的路途吧!幸好我dse(內地高考)不差,將來用mature student 的身份上大學還是可以的。
最後,重點提醒-如果想在香港工作,英文很重要!英文很重要!英文很重要!我能進酒店工作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兩文三語尚可,我英文讀寫聽說基本無障礙(高考Dse有5(最高5**),普通話説得也比一般香港人好,加上年紀優勢,香港年輕人又不肯入行,才有我這樣的[符碌]入職的。
問學歷不高在香港有什麼有前途的工作推介?
1)廚師(年輕人不肯入行,只要你肯,進升空間就很大,我的工作伙伴年紀至少大我十年以上)
2)健身教練(香港要找私人教練一時得$700以上,你懂的!)當然你要進修,牌照及各種復康証書邊做邊考吧!
3)房務員bell boy(工作的基本都是姐姐,年輕人有很大優勢)
4)室內設計(香港空間少,他們換不起樓,但換換裝修還是可以的)
5)測量助理(建造業薪金還是不錯的 高中$13000還是有的 英文要好ar 又是邊做邊進修)
還有很多,自己從日常生活觀察吧!
--------------------------------------
有網友問我關於香港轉用簡體字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我希望文字能夠統一,但不希望全面轉用簡體字。我心中的理想做法是簡化一部份繁體而一部份的簡體能變回繁體,像[言]的部首、[門]的部首、一字多用等等。
1)文字統一能夠舒緩部分內地跟香港矛盾,大家用相同的文字,感覺更像一家人。相信能一定程度上促使文化融合。
2)純粹個人觀點,我覺得繁體字更美呀!可能我先入為主,我看著招牌上的繁體更順眼一些。然而我覺得部分簡體改得很好。例如:[体]、[网]、[尘]、[从]等等
Ps:對於部分人認為繁體書讀煩複我有一點點疑問,二十一世科技時代,誰工作要用手寫呢?
btw,對於部分人對繁體表示看不懂我深感抱歉,我會嘗試多學簡體的,將來有機會一定用上。
------------------------------------------------------------
看到很多人對500呎如何塞下4個人很好奇,剛好我親戚是在香港開室內設計及裝修公司的,偷一下他的圖給你們看看。我家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強烈的貧富對比-前面是公屋,後面是私樓
(各種空間運用)我家的客廳大約是第一張圖大小
房間雖小,五臟俱全。我的房間比這個大一點點
我親戚經常跟我說,大廈的外層只是包裝,要過得好,屋內裝修更重要(洗我腦了^_^)
-----------------分割綫-------------------
答主不是一個較真的人,因此不是每一個評論都會回答。
看到部分很少很少很個別的內地人的心態跟思想讓我很不解。
為什麼他們總是很想看著香港的經濟衰退,然後把我們的中下階層打沉。
而不是想著把自己的中下階層拉上去,讓他們活很有尊嚴,有價值? 是要留著他們做既得利益者的奴隸嗎?一個省對另一省的剝削,看到你發展什麼我又發展什麼,這個省要把那個省比下去,那個省又要把這個省比下去,看著心真累。雖然中國還是發展中,有點難做到,但希望大家心中至少不要對中下層抱有歧視。職業無分貴賤呀!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我們都是生命共同體,一榮俱榮,一休俱休,各省各地都能有自己最有價值的生存本領,政府制度透明,監管有效是我對內地的最大寄望。
可能你覺得我五十步笑百步吧!我們這邊的確存在著許多吸血鬼在吸干我們的血。你們有沒有想過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出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呀。可惜部分年輕人空有抱負,欠缺頭腦,沒有大局觀,不會下大棋,有心人裝無心人,一步錯,步步錯,走出個自決派,1%的支持人數也不知道有沒有的人在媒體面前大大聲地說自己代表香港人發聲,真的是[發你老味咩]。憑什麼?不希望看到中國自己人打自己人,希望那些默默耕耘及有獅子山精神的年輕人能走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好從自決派上搶回應屬於我們的傳媒焦點。好想學他們組合更多年輕人來成立一個愛國愛港派ar,然後每看到梁游就對著他們唱國歌,哈哈不知道這樣能否上頭條?!
問香港的金融是否岌岌可危?我想法比較樂觀,10年內還是穏定的。香港的金融是建立在我們相對透明化的制度,執法效率跟力道和廉潔(相對地而不是絕對地)!而不是自決派所說的所謂民主(白眼)內地要改善以上三點,應該要待70後退休,80、90、00後成為社會主力軍時才是最好的時機?!
其實香港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食品安全和醫藥安全有可能成為香港未來轉型的關鍵吧?香港政府如果可以大力支持本地成為亞洲中醫藥中心,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手藝發揚光大,賣給外國人,賺他們的錢,那就好了哈哈!!可惜現屆政府太軟弱了,做事不夠強硬,中國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的中醫。不知道最後我這個夢是不是只是一場空夢。唉!(其實一直都有說,希望內地政府也支持一下)
話說希望兩岸的中國人都可以多用[大部份][小部份][很大/小程度上][個別][大/小眾]等字眼吧!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對,傷大家感情及和氣。
其實我也不是真的很了解內地的情況,所以才上來知乎了解一下。第一次到來 ,十分 驚歎這裏的學術氛圍及尚算正能量。香港的論壇可是很黃很暴力,令人不敢恭維。
帶頭盔先,小女平時對經濟及政治了解不算太充份,目光也可能很短視,如有得罪,請多多包涵!輕噴不要罵戰。
-----------------------------------------------------------
純干貨。上次說了香港人怎麼存錢買房
這次說一下香港人的買房攻略
先交代一下背景資料
香港喜歡用呎計算房屋面積 ,我們的呎是英呎=平方米*10.76
香港政府法例規定,住宅面積必須用實用面積計算而非建築面積
引用維基百科
實用面積(Saleable Area) ,意指建築物業中,可單獨佔用的實際面積。實用面積是從建築面積中扣除建築物的公共空間例如會所、電梯大堂及天台、天井、台階等分攤面積,計算得出的面積範圍,但不同地區對「實用面積」的定義存在分別,而「實用率」百份比亦沒有充一標準。
實用面積包括「不實用」的以外牆起量度的牆壁厚度面積。因此,內攏面積(可鋪地毯面積 Carpeted Area)才能真正反映室內的可用面積。
Btw 有些發展商很賤,因為窗台跟露台是算在實用面積,所以很多新樓會有以上兩個計設。
買房小貼士
1)以小換大,先上車,後改善居住環境
上車的意思是買房的最低入埸卷。
小房的呎價通常比大單位貴,在房價上升周期裏,小房升的幅度也較大房多
因此,上了車,換大一點的房是分分鐘的事。
2)買市區,不買新市鎭
市區租售比比新市鎮高多了,買個小兩房可以偷偷把其中一間租出去幫補供款
當然這是違法,不到窮途未路,切忌以身試法。
未補地價的居屋跟未供滿50%以上的房貸的私樓是不可以租出去!!!
被發現,有可能會被釘契。
3)買舊不買新
香港法例規定所有房屋必須三十年一大修(換水管,外牆,升降機等等),之後每十年一小修,所以大部份房子都保養得不錯。而且部分老房子沒有露台跟窗台,比較划算。
简单来说答案就是:以前买的。03年SARS爆發房价触底后,开始一路攀升,并于去年年末超越97年金融风暴前的最高位。题主说的已是近年最高价了,而且单位也应是港币。
近年香港楼价指数变化
而且均价嘛,没人逼你一定要买位置好、条件好的,来看看日香港各区几大屋苑的成交价,新界还是有四五万一平的「上车盘」(上车:俚语,指首次购房的刚需)。
其实,香港人经历过房市的起起落落,对买房、投资房非常理性和精明,现阶段房价高企的情况下,有购房需求的也是观望为主。
近几年美国、日本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热钱流入,以及中国投资客加入炒卖战团,把香港楼价节节拔高,这也是为什么梁政府本着「港人优先」、「自住优先」的方针,于去年10月26日推出强化版额外印花税及针对外地客的买家印花税重拳打击投机行为。这些措施被坊间称为「双辣招」,此后房市成交量果然大跌。譬如,据香港土地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月,香港住宅的销售量从去年的8349套下降到4276套,同比下滑近50%,而销售额减少了610亿港元,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
再举个实例,我有个同事05年在马鞍山买的房,当时价格为HKD 5000一尺左右,现在已几近翻倍。从下图可以看出,基本上马鞍山的楼价走势和全港18区的走势是贴合的,也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而成交量方面,从09年开始升温,直到去年年末被政府重拳打蒙了几个月,今年又慢慢回温,所以说房价依然很硬。
2.不过,声音大不代表人多。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香港百姓怕房价上涨,其实不然,要我说,怕房价跌的人要多得多。没上车的年轻人,看着突突涨的房价自然心急如焚大吵大闹,然而一旦他们成功置业,成为百万业主一份子后,心态必然不同。
来看看这些幸福的业主、香港私人住宅物业的拥有者总量有多少。下面是我根据《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自制的普查统计表(可以定制数据,很好用,大家可以试试: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網上互動數據發布服務報告),可以看到,2011年拥有私人永久性房屋的有近86万户,加上拥有其他房屋(居屋、村屋等)产权的,拥有私人住宅的有123万户,占全港住户的52%。
也就是说,香港有超过一半家庭居住在自有的私人物业里,拥有物业的业主数占比比起其他国家也属世界前列。在业主比例较大的环境下,这些业主对无力买房的人的同情带有一定的伪善。
举个例子,97年金融风暴前,董建华宣布「每年兴建85000个房屋单位」(后称「八万五建屋计划」)的目标和计划、意欲让更多的人上车,多少人初时拍手叫好,转头金融风暴降临,该政策催化房价暴跌,大批业主成了负资产,跳楼的跳楼骂娘的骂娘,最终促成50万人走上七一大游行的队伍,也让董建华成了香港人眼中的千古罪人。
然而,这种伪善并不是他们的错,房子早已成为香港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香港市民被地产商挟持绑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些地产巨头,绑架的何止是住房,各行各业的脉络都被他们掌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商户小店铺退让倒闭,已经将许多市民逼向了“地产霸权”的对立面。
3、当然买不起私人楼宇的,更多只能选择政府资助的房屋,即公屋(类似内地廉租房),或11年宣布复建的居屋(类似内地经济适用房)。
截至日为止,约210万人(占香港人口的30%)居住于租住公屋单位;加上居住在政府资助出售单位的市民,全港约46.2%人口居住在政府资助房屋。
据长远房屋策略委员会(长策会)的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在公屋轮候册的非长者单身申请人,超过10万人;其中30岁以下年轻申请者按年增三成达至超过6万人,占非长者单身申请总数达54%,无论人数以及比例创历年新高。其中3%以学生身份登记,而拥有大专或以上教育程度者亦占去17%。
这些数据表明,越来越多更年轻、拥有更高学历的人看不到购买私人住宅的希望。
面对这样的情况,香港特首梁振英在政纲中提出,香港并不缺乏土地,缺的是全局观和长远的规划。为此,房委会制定了持续推展的公屋建设计划,计划在2012年至2016年建造约7.5万个公屋单位,即平均每年建造约1 .5万个单位、把公屋平均轮候时间维持在三年左右;而私营房屋政策方面,政府目标是在未来十年供应足够土地,以供每年兴建约两万个私人住宅单位。
所以说,调控楼市的行政政策只是香港政府短期的权宜之计,长期来说还将以增加供应为主,只要供应增加,调控需求的力度就可以减轻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时代,已经上车的香港市民也见不得有多幸福,他们肩上背负的房贷压力和大陆人一样大。目前,香港市民平均供款占收入水平已经恶化到50%,而且楼市泡沬风险正在上升,万一按息回升至3厘,这个比率将会急升至65%,属相当高的水平。另据2012年下半年的数据显示,香港家庭负债占生产总值比率去年升至59%,接近2002年60%历史高位。
说多了都是泪啊。
是这样,香港人买得起的那个“房子”,跟内地人理解的“房子”有点不一样。换言之,香港人通过重构自己对“房子”的认知,从鹅使自己买得起房子。
首先,香港人接受了房子是一种奢侈昂贵的、普通人不配拥有太多的东西。香港将近80%的住宅都是70平米以下的,这还是建筑面积。鹅凡是对香港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多恶心,巨大的飘窗啥的都是算建筑面积的。
香港人的三十六平米,是要盖出来一个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出来的。卧室里面床三面靠墙、剩下的面积摊不开一个30寸行李箱绝对不是夸张的。绝大部分普通的香港人,工薪阶级小康之家,一家三口四口,一辈子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至于香港的中产阶级,居住水平稍微能好一点儿吧。我比较深入地了解过一个香港的中产小区,环境很好,会所也齐全,进进出出的居民都光鲜体面,花园里都是菲佣带着小孩子在玩。这个小区里八十来平米要做成三室两厅两卫一厨,九十来平米就是四室两厅了。这都是建筑面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里面具体的房间有多大。只能说睡房里出了一张三面靠墙的床还能勉强放一个衣柜、再站个人吧。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社会精英。
100来平米宽敞的三室两厅这种中国二三线城市小康之家的标配在香港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豪宅,轻轻松松买个一两千万。就是能在香港住上这种中国人眼里“正常宜居”房子的人,在香港都得是有钱人大老板啥的。
所以香港人买得起房子是因为他们先把需求压低到极限,买得房子太小了。中国人觉得年轻人打拼时候过渡一下的房子,香港人接受了他要住这个一辈子的设定。大部分中国人普通人挣扎着追求、以之作为奋斗目标的房子,香港人接受了自己今生绝对住不起、这是一个幻想的设定。
其次,香港人接受了房子是一个值得自己付出一生绝大部分劳动的东西。银行也接受了这种设定,比如,首付10%,剩下的这辈子慢慢还。
在平均工资一万两千块的地方,三十来岁攒个四五十万,贷九成款,买个四十来平米的两室一厅,一直还下去。要是运气好升官发财,十年二十年后还能换个70平米的三室两厅,当然90几平米的千尺豪宅就太奢侈了。
香港人从买家到卖家从政府到银行都深深接受了这个设定,他们当然买得起房子了。
要是把这个设定平移到北京上海,三四十平米都盖两室一厅,首付一成就给房贷。房价平均下来算一平米5万吧,这首付只要个不到20万的样子吧!诸位想想是不是自己也都能买得起房子啦?
是不是细思恐极。
其实你怎么买,香港人就怎么买。
比如北京,平均月工资 6000,房价 60000,一年不吃不喝买 1.2 平米,香港月工资 15000,房价 100000,一年不吃不喝买 1.8 平米,这样算起来北京好像更难买房子嘛。
那么北漂是如何买房子的呢?
第一,多赚钱。虽然平均工资 6000,但是收入分化严重,优秀人才大学毕业起薪两万不是梦。
香港平均工资是北京 3 倍左右,收入分化同样严重,所高薪工作一样不少。而且香港的工资有时候更吓人,因为北京的高校、金融机构等高级服务业大多数是体制内的,香港是体制外的,盛产高薪职位。月入 10 万港币,在香港真的可以当做“小目标”(大学教授一般就这个收入)。
第二,买远郊。北京买不起,去河北买。这是北京多年来的笑话以及事实,比如燕郊。你从天安门沿直线往大海走,往新疆也行,总有两万一平的地方吧?
香港虽然故意封存土地导致建成区一点点,没有那种只能每周回家一次的楼盘,但是不同地区的价格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你有 5 万月薪,那么你离 5 万一平的上车盘,也就只差首付了。
第三,多贷款。前一阵在中介的推动下,首付贷流行了一把又被禁掉了。使用首付贷之后,实际首付比例能低至 1 成。
如果你只有 1 成首付,在香港是不需要首付贷的,因为香港首付本来就一成。在加上超低贷款利率,使得香港人习惯了大笔贷款,1000 万的房子 100 万就可上车。但是这样也有问题,就是人们会习惯性的借贷接近自己极限甚至超过极限的数额,买房之后一半以上收入用于还款,痛苦不堪。不过总体来说,月入六万的香港青年两口之家(假设男四万女两万好了,这大概是男警察+女护士的家庭收入配置),买个 500 万的房子,在这种首付一成,超低税收,超低利率的环境下,并不算难。
第四,小户型。北京我不了解,长三角的楼盘户型可是越来越小了,甚至把以前的大户型隔成两套三套卖。
香港的小户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那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人人梦想改造家。一个壁橱的面积,给香港人,能改出一个洗手间来。
第五,实在买不起怎么办?
香港:我有公屋计划,香港将近一半人住公屋。
北京:其实我也有这个……问题是你们都没户口啊……
在香港生活3年。
插言: 28平米的房结构在下面。
首付一成+房贷利率2.15%,上车的话没内地那么多限制,100多平的在这边儿是豪宅,普通人的两室一厅基本上是20-40平米的居多。像我现在租的就是28平米的两室一厅,售价328万,上车的话,准备的一共就是33万的首期+10.5万按揭保险费+13万交易税费(有按揭计算机可以算)=56万5。之后35年供,月供1万1。而且2015年起,香港的很多商业楼盘发的特别的畸形,九龙有个楼盘,一层楼36户… 房东收房,350万成交~
补充下:现在香港房价已然开始了下跌,黄埔花园的成交价比去年都是照一百万的砍价。如果真像投行们预期一样跌30%,感觉自己4年后不用交15%非永久居民买方税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买一个小房了。还在攒钱,吃糠咽菜了准备。
在香港任一所大学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基本1万2起,5年以后薪水一般都能到2万5,税后大概2万1,税低真心王道。高级的比如高盛,入职60万年薪的不在讨论范围。所以两个人如果想结婚,又有存钱意识,攒够上车的钱至少比北上广要容易,不想啃老的话自己苦几年也是可以做到的。我认识一对夫妇,两个人的月收入总和大概6万,苦了两年,攒了一个中等户型的两房的首付,在这两年里,俩人不出游、不外食、狂加班、租的房子特别差,生孩子计划也推迟了5年。
香港的住房水平确实不如内地,这也是很多人在这边读了书还不打算留下的一个根本原因,住的太挤。但是靠自己买房在这还是没有现今北上广那样遥不可及。
评论里有很多人提及父母付首付的事,我想替香港父母一代辩护一句:独生子女是大陆现象,香港2-4个子女居多。工薪家庭的父母,经历了几次金融危机和房产爆跌,哪可能有钱帮所有孩子付首付?何况靠自己买房,本身也是可行的事。
至于有人提到的,赚的少的人怎么办~ 这个社会本身就不公平,香港的标准楼大约10万一平,香港月薪中位数2.5-3万一个月,那就要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再买了。
另外,我说的是仅靠自己~ 评论里有很多都是想当然的,发评论给我分辩没问题,我写错了一定认错,但是比如某评论说在内地毕业五年,月薪2万5--4万是标配这种话的,我就不理解了~ 有,还不少,但绝对不是标配!有很多人工作3--5年,年薪10万已经是行业高薪了。10万的年薪在北京这个城市都不是低薪。
然后就是建议拿这钱去二线城市买别墅住的,难不成这是让大家每天飞机上下班??
現在的上車盤基本是400-500萬左右(30平的)人均收入你不會真的信吧?只是兩成人拿了八成財富。工資族基本年收入中位大約20-30萬未完稅(完稅大約16-24萬),存一半,三成首期約120-150萬,也要差不多20年才有首期呀.....
我自問沒本事,同期朋友也差不多,有些好運的還可以靠父干,但十之八九的年輕人沒能
如果跟香港的年轻人细聊,大概一半的人会说计划三十、三十五岁买房,而另一半人会说根本不考虑买房子。事实上,香港人对房子的观点跟内地人的并无二致,认为“结婚必须有房、买房即使不自住也是好投资”的占大多数, 然而现实却逼得香港年轻人早早地低了头。即使从2016年年初起,香港的房价有所下跌,甚至房价将暴跌四成的传闻也源源不绝,港岛区均价仍然超过13,000港币每尺(每平方米约十一平方尺),九龙区也超过12,000每尺,而价格较低、成交量较高的新界区,房价甚至比年初高了10%,现在是11,000每尺。
见没人回答,William继续说道, “我三十岁结婚时买的第一套房子,现在回想起来,买得太晚了。越早买房,越早开始财富的积累。否则钱都拿去交租了,财富积累的速度慢很多。”
香港人常采取“小房换大房”的购房策略。先努力存起买小房子的首付,还几年房贷后,房价也涨了,家庭大概也添了新成员。这时把小房子卖掉,就凑出了大一点的房子的首付。 照这样循环下去,逐步换成“千尺豪宅”、或是换成好几套房产收租。可以说只要搞定了第一套房子的首付,接下来爽当包租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在香港,买第一套房子也称作“上车”,上了车的人以房价上涨的速度轻松享受资产增值,而没上车的人则要苦苦追着房价物价跑。
William虽然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但采取的依然是小房换大房的方案,“今年第二个儿子出生,换了套大点的房子。买房时当然考虑了房子、位置怎么样,房价怎么样,这个不用说。其次考虑的,就是房贷利率怎么样。利率每高1%,未来三十年每个月就多还15%房贷,压力大很多。三年前买第一套房时,房贷利率是2.15%。现在美国加息,大家猜一下今年房贷利率是多少?”
港币跟美元挂钩,因此利率紧跟美国。 2003年香港开通自由行,房价开始上涨;2008年美国降息至0.25%(可以认为是零利率), 香港房价暴涨,七年升200%。2015年美国加了一次息,香港房贷利息理应相应变高。
“今年买房,六成房贷利率1.8%,两成二按2.9%,平均利率不到2.1%,贷款成本比三年前还低。”房贷利息不升反降,简单来说是经济差导致的,金融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房贷降低了房贷利息。
“全球低息加上经济差,现在的低息环境,对于买房来说非常难得。不用做太多分析,经济周期大家都知道,经济肯定还会变好,美国接下来肯定还要继续加息。如果错过了现在的低息市场,下一次利息再这么低,也许就是二十年后了。”
William说出重点:“所以,你们不要想着十年后买房,要买,就这两年内买。”
2015年,香港政府为稳定房价,规定买房最多只能跟银行贷款六成。有政策就有对策,所谓二按,是通过把房子二次抵押给金融机构,部分贷出余下的四成。普通房贷加上二按,最多能贷到房价的九成,购房杠杆可以相当高。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能买到四百万的房子并贷款九成的话,上车仅需四十万首付再加上印花税和房产经纪佣金,总共五十万出头,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也正因为首付比例的门槛能被轻松绕过,政府的房价调控政策不仅仅是把贷款比例降低至六成,还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测试和还款能力的要求。
“只要存够首付,每个月按揭你自己还也好、把房子租出去用租金还也好,都不是难事。买房唯一困难的地方就是存够首付,而首付的多少就取决于你能够贷款多少。能贷款多少,取决于你的每月稳定收入有多少。”香港政府要求每月还款在利息上升的情况下不能超过稳定收入的五成,以四百万的房子为例,每个月还一万三的情况下,稳定月薪要求至少为三万五。
一成首付不算难。 若实在没存够,跟别人借,还是能凑够的。每个月还一万三房贷也不难。 一房一厅不到四百尺的套房、三十年房龄、非中心区地铁站附近的位置,月租一万五起。租金收入不但足够还房贷,还能带来额外收入。而且香港买不起房的人、外来人口多,租房市场也成熟,市区的房子基本不用担心租不出去。
但“稳定”、“月薪三万五”才是买房真正的门槛。根据2015年香港收入统计报告,社会上收入的四分位(最高的四分之一)是两万五,只有个别行业四分位能达到四万左右。其中两个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金融、地产,由于其收入中佣金和奖金占比高,实际收入在计算“稳定月薪”时大打折扣,导致可贷款金额降低。
“先定一个小目标,买他一套房。”
首先,要跳出传统的“储蓄—买房”思维,把买房看做是撬动1:10甚至更高的杠杆,把目标放在获得杠杆支点上。而杠杆的支点,就是更高、更稳定的月收入。
月入三万五不容易,但在香港、在一个成绩说话的行业,绝对是个只要足够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William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首先 買樓,並不是儲首期咁簡單,印花稅、經紀佣金、律師費、裝修費等等,你又應唔應付到?阿全和Helen是1對「80後」新婚小夫妻,2人一踏入社會就開始省吃儉用儲首期,2人27歲就成功圓了「上車夢」。究竟他們是如何在爆高樓價中達成置業結婚夢?
甫入新居,整間屋裝修以白色為主調,傢俬擺設簡單,給人1種安樂窩的感覺,一點也不焗促。單位的建築面積為620方呎,實用面積逾500方呎,實用率高達8成。阿全表示,他們至2013年中開始物色新居,直至去年6月才看中此單位,更即日以300萬元購入屯門景峰豪庭第1座1個中層單位,作新婚居所。
自小在屯門長大的阿全,讀書時已計劃買樓結婚,畢業後就進行儲錢大計。他說︰「2009年剛剛畢業,任職醫管局行政文員,月入不夠1萬元。為儲首期,每月必須儲3,000元。倘若今個月超出預算,便會在下個月使費扣除,嚴守儲蓄原則。」
即使認識了任職護士的太太Helen,拍拖的使費並沒有增加了阿全的負擔。Helen表示︰「每次拍拖都會到公園散步和拍照,一去就數小時,所以不用花錢。現在我們已儲了一疊在不同公園拍拖的相片。」雖然阿全拍拖時仍是精打細算,約會用膳的地方是快餐店,惟Helen並沒任何怨言,皆因Helen亦是1位「慳妹」。
剛畢業就月薪22,000的Helen每月儲約10,000元,家用約6,000元,另每月繳還讀書借貸逾2,000元,餘下用作日常開支。她指,部分同事愛買名牌,惟自己一點又不羨慕,笑言買過最貴的東西,只是1對約千元的Timberland鞋。工作5年左右,Helen已儲到40萬元。
前年因籌備結婚和買樓,2人開始死慳死抵「節流」,並從節衣縮食開始。阿全說︰「我戒食早餐,下午則帶飯在公司吃。上下班要坐小巴抵達醫院,車費動輒十多元,故我決定改為走路。這2項加起來,每月可慳逾千元,但現已養成習慣,一點又不辛苦。」
至於Helen,她亦相信慳錢事在人為。由於護士的工作時間不定時,倘若下午2時才上班,Helen會吃2塊面包當午餐,後來又認為1塊面包亦要近10元,故最後只吃1塊面包當午餐。她稱,自己不諳投資,惟有靠加班「開源」。「病房有自願加班計劃,我曾在數月內加班11小時,可額外增加收入逾2,000元。」
最後,2人6年內合共儲到70萬,當中30萬為首期。最初,2人計劃於沙田區置業,惟發現沙田區樓價高不可攀,只好轉移陣地,決定買入屯門區私人樓。當時他們支付樓價1成首期,計及印花稅、經紀佣金、律師費、裝修費及添置家具,總共花近48萬元。
阿全表示,單位由銀行承造9成按揭,息率為全期H加1.7厘,實際供樓利率1.91厘,供款期30年,每月供款約11,000元。
事實上,買樓的開支已佔2人7成積蓄,結婚使費只有「慳得就慳」。Helen坦言,「結婚儀式本想舉行1個簡單的cocktail酒會,惟較為體面的cocktail收費已超出預算,最後他們決定旅行結婚,邀請雙方家長證婚。」
雖然結婚儀式較為簡約,但Helen及阿全幸慶能及時置業。阿全稱,現時該物業同類單位的售價已升逾1成,加上最近政府勒緊住宅按揭成數及調低二按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屆時才想買樓就難上加難。
阿全現時月入17,000元,而Helen月入逾3萬元。雖然月薪有明顯差異,惟他們奉行財政獨立,日常開支共同承擔。Helen指,供樓、水電煤、生活用品及買餸錢都是2人平均支付,故她每月仍可儲近3,000元,惟阿全笑言自己每月所剩無幾。
FCI投資策略研究課程總監鍾學良表示,其實置業並不是難過登天,只是八十後對樓市欠缺全面的認知。他說︰「八十後的著眼點很窄,只追求大屋苑內的細單位,即使好貴仍然決定追價,導致屋苑單位不斷破頂。然而,他們卻沒有留意附近單幢樓的單位,價錢可能更合理。」
他又指,年輕人對按揭及行程了解貧乏,以為收緊住宅按揭尺度及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就買不到樓,又只是道聽途說,以為部分地區樓價水平必定高,卻沒有實際了解,多看單位。
事實上,鍾學良早年曾因炒股而焦頭爛額,欠下20萬債項。故他認為,買樓並不一定要靠買股票來增加收入,倘若經驗不足,年輕人很容易輸錢。他指,想資產增值的話,可嘗試買基金,至少有風險評級作參考。
楼主有无听说过东莞樟木头和常平的二奶楼? 在东莞有广深线经过的镇,有很多环境和地段很好的楼盘,是传说中的香港二奶房。这些楼盘,有的接近90%,是香港低层收入者在大陆购买的房产,这些低层阶级包括出租车司机、保安、甚至很多无业人员...,他们在大陆的房子的作用是什么:包二(三、四....)奶!! 所以 ,别咸吃萝卜淡操心啦。
大家关于公屋居屋等等的已经说得很全面了。关于香港的贫富差距也说得很多了。这里我再补充一点别的。
上次租房子的时候的中介非要拉着我去看房子,不断地跟我说要先“上车”。
香港除了低利率和首付比例低之外,有一点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就是房租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如果买了房子不住,租出去的话,租金几乎可以涵盖你的月供。也就是说,如果你攒够了首付,就可以买房子,买了房子之后大可以把它租出去,让租客帮你供楼。
而首付要攒多少呢?在香港四百万以下的房子是可以贷九成的。也就是说加上七七八八的税,也就是五六十万。很多香港本地人都住在家里,不需要付房租,但可能需要给家用,四千到一万不等吧,看工资来定。但如果家里条件没有太大问题的,刚毕业的学生攒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我有一个同事,和女朋友两个人一起攒钱,一年也能攒个二十万(毕业大概两三年,每个月工资大概在两三万),基本上两年能攒够首付。
按照那个中介的说法,买了第一套楼之后,剩下的事情就顺利多了。付了首付之后,虽然你住不进去,但是楼价在升值啊。等到过个三四年,小房换大房。
其实香港挺多人都是这样的,自己可能住在一个租金便宜的楼里,买一栋楼,租给其他人让他们帮忙供楼。
------------------------------------------------------------------------------------------------
这个问题是最近才出现在我首页上的,我不是香港人,但同时也一样作为在香港讨生活,挣钱交税,同样面临买房结婚安家的局面,想来还是可以回答一二,权当浅薄之见,以供抛砖引玉。
我来香港6年半了,今年夏天就会满7年,其实7年对于和我一样在香港读的本科的人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本科四年,三年的工作一转眼就到了。
刚毕业的时候我的工资非常之低,其实如果不是在ibank, 金融业的刚工作的毕业生普遍薪资不算高,但我后来抓住了机会,半年之内加了2次工资,又升了职,在工作一年半的时候果断跳槽再加了一次,因为现在是在某新来港中资券商一手帮他们搭起来了业务平台,今年也是公司加的最多的一个。
2015年底的时候,看准香港投资移民关闸而产生的业务机会,我和我的合伙人一起开了一家公司,服务各种需要解决问题的人。这一块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并且虽然香港储蓄利息极低,但毕竟没有外汇管制,资本是全球自由流动的,很少有人会摆钱在银行却不做投资。所以绝大多数人无论是买股票,买债券,买政府债,还是买美国ETF,炒外汇,炒期货,多数都拿着不同的投资组合,投资收益也算的上一部分的收入。
我的房租很低,每个月3000多一个单间的房租,三房两厅加上我一共住4个人(有小区有花园有绿化的那种喔,不是劏房),公司包午餐,加班包晚餐,不加班的时候家里吃,外面吃,一天的开销也不过就是上下班的交通费,早上的面包钱,晚上街市买把菜。视工作忙不忙但一年至少境外玩2次,15年假期多的时候出境玩了7次,买大牌包一年也买一到二个,平时晚上和周末都经常外食,平均每顿人均250以上吧,就这样工作两年半,也有了可以考虑买房的首付,只需要贷50%,如果我在内地,工作两年半恐怕连厕所还没攒齐呢。
到此为止,我真的不觉得在香港买房有多难,当然我也相信生活在香港快七年了,我对房子大小的宽容度真的越来越高了,毕竟能像在内地家乡那样动辄100平以上,2,300平都不算豪宅的,在香港毕竟是不太可能的故事。实用500多尺的房子已经足够满足生活所需,安顿下来的需求,在香港久了,我相信多数人都也发现了,香港的空间利用率真的很高,各种增大储物空间的设计也比比皆是。
唯一可能不一样的就是,多数香港人都是以小换大的策略,很难一步到位。所以楼主问香港人是怎么买的起房的,答案很简单,内地是怎么储钱买房的,香港就是怎么储钱买的。只不过在同样没有爸妈家人支援首付的情况下,香港储钱的速度可能还快过内地而已。
平心而论,在香港读书的内地本科毕业生,不是建筑,医生,法律,社工,护士或者ibank等特殊高薪行业的话,第一年工作的起薪平均为12K,一年可能会有年底双粮(也就是双薪,1年一共发13个月工资),也可能是花红(就是年终奖,看行业不同)。毕业出来没有宿舍住之后普遍是和朋友合租,每个人分一个单间这样。
香港的租务那是讲上三天也讲不完,多数合租的情况下,单间房租占用不等。视乎你是住唐楼,洋楼,居屋(补过地价后的居屋是可以出租的),高档小区,还是服务式公寓。这笔房租开支,差不多也相当于香港朋友不需要交房租但每月要交的家用。最近在香讨(香港讨论区,类似于天涯)也有看到香港人每月到底给多少家用的讨论,他们的讨论结果虽然各家不同,但家用也在4000以上了。
所以我虽然不是香港人,但讨论如何储钱买房的这个回答,作为千千万万个港漂中的一员,可能还是有点借鉴意义的。
香港人對於房子,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須求,總之是沒有內地相像中壓抑。
對於知乎的背景,高中以上背景來說說吧。
一個八十後,大學生背景,沒有父母支持,每月交一定家用,是可以自己買房子的。當然這裡房子是指夠住的層面。
而這裡重點要說的是,大學畢業前,要有一位背景差不多的穩定女友!而不是說須要有錢的父母,名校。
和內地不一樣的是,我們的家庭責任是不包括和父母同住,而是出來社會工作後,給父母的「家用」。所以,不像內地動則上百坪的豪宅。兩小口,能有一屋住兩人就好了。
又因為,男女相對平等,或者更多的是女尊男卑。大多男女一起住時,都無法在工作之餘,回家做飯。大家都須要私人空間,不要說带朋友回家,連父母也很少到你家做客。
在以內地房子大小和香港作對比時。要想想,同等的生活環境、便利和教育條件下。不見得,內地同年人,沒有父母支持下,能買一樣大小的房子。
就拿我現在租住的房子作例子。480平方英尺,1999年的,標價480萬港元,上班到金融中心區,地鐵半小時內到達。首期兩成,加上代理費,政府相關費用,律師費等,120萬。想想,怎樣買到呢?
港女在外出了名任性和作。但我中學女同學,很多,從中學就和男友穩定的在一起。大學出來工作頭三年,月薪從1,一般就是夠給「家用」,上大學時的貸款,剩一點拍拖和旅行的費用。
之後的五年,就是他們的穩定期,兩人有共同目標,穩定關係,剩下的就是面對生活。兩人共同收入,從月薪5萬到10萬不等。5年存個首期近120萬,還是能完成的。
而我們的父母是什麼角色,怎樣支持我們呢?就是晚上多做飯,第二天带飯。結婚擺不擺酒席,是自己的決定。
鑑於曾經不少回應里有知友說,想到你那幾坪房子還沒我大廳大。
生活品質不是說屋子的大小,首先回家是有位一起奮鬥的伴侶,一個自己的家。我在深圳的房子面積,估計高於知乎友平均值以上。可惜,我回去住的兩年,就得了鼻炎。坐地鐵是無法解決我生活所需,須要開車。白如女生的皮膚,變成我媽說的像地盤工人。因為一個人住,須要長期在外用餐,地溝油吃多的胖,就像得了病似的。更不用說,一些妹子共餐一兩次後,就試探房子是不是我的。
房子,除了睡覺空間,重要的是生活空間。最後,我情願回香港。現在住的很滿意、很自在。
以上回答是昨天用手機發的。一夜晚,這麼多評論都是說到,我對深圳的評價有點不合邏輯。現在就此補充一下。
首先,請不要用居住深圳兩年去假定我就憑兩年經驗說事。深圳我好熟悉,親戚,朋友都不少是長年居住深圳。當中的一些朋友,他們不止是深圳人,而是深圳原居民,擁有地皮,見證從深圳小漁村變成今天的北上廣深。
近十年,深圳都在翻山倒海的起房子,香港也是起房子。但大家的工業、環保標準相差太遠了。深港兩地來往的人不少,可以看看,深圳工地附近馬路的地面,和香港工地附近的地面。就知道,這些工程是如何污染到空氣。
另外,為了推動經濟,加上市民收入上升,滿街跑著十多萬左右的小車。燒著含雜質、重金屬的低質氣油。這是深圳空氣污染的很重要來源。假如在深圳是有車的知友,應該知道,有些加油站氣油是參假的。就算你能加到正裝氣油,但本身國內油的標準就遠低過香港的標準。而深圳的氣車保有量是遠遠多過香港。
以上不是我說的,可以工作日的五六點左右從香港坐中港直通車,經過深圳灣大橋時,看看香港的空氣,和蛇口的上空的空氣。
飲食 有評論說我黑深圳,吃不起好的餐廳,就說滿街是地溝油。首先,我的回答對象是工薪階層, 工作餐都是人均都袛少五十的餐廳。我在深圳用餐,應該是挺白領的。一直,我以為吸地溝油的事情是不會在深圳看到。然而有一次,和朋友去南山什麼醫院對面的那一條食街。用餐過後有點晚了,一小黑油車,就在店門口的地溝在吸東西。
異性 我也沒有黑深圳妹子,上文說的那些妹子,大多都是到深圳工作,不是原居民。深圳原居民的女生倒比較獨立。當然,無論香港還是內地都不少女生希望男生本身就有房子。但香港女生,較多的實際、體諒一下,而且沒有拍上一兩年,也不會和你談實際生活問題。這是感情文化的差異,沒有那種二十多就急著要結婚,結婚就要房子的壓力。
曬 這點,我本身沒有怎樣打理自己皮膚。在深圳,如上面寫的,深圳的空氣污染太利害,出門回來,毛巾一洗臉是能看到一層黑的。加外,香港和深圳的城市設計遠遠不一樣。香港城市設計,很多時候,路途間是不須要被太陽曝曬,過道,馬路,車站都會有上蓋,不用風吹日曬。
此處,可以用深圳灣口岸作例子。在香港那邊,你一出關,是不用擔心被太陽曬,或雨淋,就可以上到你須要搭的公共交通。而深圳那邊呢?你一出關口,先走一百米完全沒有上蓋的馬路。現在,道路還改造,弄了兩長排的各種小店面。為了小店有生意,私家車、出租車上下車限制你須要最遠點下,走過那些小店才可以到關口。
可見,不止黑了我皮膚,這樣的求利損民的設計,是很顯然易見的。
補充一下說我黑深圳的。
首先,深圳應該是我全國一線城市里最熟的。我在深圳的朋友,他們不止是深圳人,而是深圳的本地人,當年戶口里是寫著「農民」,現在深圳那些農民房,村委賣地給開發商起小區的的本地人。簡單來說,就是深圳的地主們。
90年代,他們父母賣著幾毛錢一斤的菜,地皮幾百元一坪米。現在,這些地皮上的小區,賣著三四萬一平米。兩千年時,他們還是無所事事的當時本村地上的保安,領著不到三千元的工資。現在個個開著幾十萬的車,村長兒子住著上千萬的房子。
說深圳是好是壞,不是我說,不是拿著暫住證的人說,也不是有深圳戶口的人說,是不是這些原居者,地主說的算呢?
一直以來,內地有計劃生育,他們這些原居民,每月能從村委領花紅,宅基地能轉賣,或和開發展一起搶建房子。但超生一個,全家沒有花紅,另外超生一個罰二十萬,超生第二個罰四十。每天深圳灣口岸上下學的跨境學生,多少就是原居民的「超生」出來的。他們在香港出生,受香港教育,自己都覺得在香港上學比在深圳上學的哥哥要自立,自由多了。忍著上下學花至少三個小時車程,都要在香港上學。這些富二代,深圳的家都至少一百多平米,或者整橦十幾層,近千多平米面積的農民家。郤還是願意到香港住著幾百呎,也就幾十平米的房子上學。他父母傻呀?那小孩笨?
這些小孩,不少都要上中學。對於深圳那些私立學校的學費,都不夠本地人一場打牌輸得錢。但這些小孩就是不願意回深圳上學。她們病了,不是去深圳港大附屬醫院,就是回香港看醫生。更不用說零食、衣服是要在哪裡買了。
也就是說,除了房子大小,很多東西,深圳其實能做得到更,這是改革開放的城市,一切從零開始的城市,一切都可以用最高標準的城市。深圳市政府不缺錢,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做得比香港好。問題是,市民要有要求,有眼界。不要持著,來了深圳就是深圳人,深圳城市在國內優秀,但更多的地方好的,要有要求。
老風水師說的,買房不找風水師的話,帶個BB 到屋子,BB覺得自在舒服,那就是好風水的房子。在有能力的背景下,香港是遠爽過深圳。想想,在深圳擠地鐵,和在香港擠地鐵,光地鐵的車身,車內就能分一個高下了。
香港一平不是一平方米,是一平方英尺!
大陆一平方米等于10平方英尺(近似)
去过很多次香港,和香港人聊过。
大多数香港人买不起房。
我曾经住过香港的民居酒店,80平米,隔出了11间套房!!你敢信!
房间的洗手盆和盘子一样大,进门就是床,行李箱大点都放不下,要放公共区域。
和一个出租车司机聊天,在排安居房(或廉租房),离香港市区很远,政府建的,和我们的经济适用房很像,要排号!
在大陆住一百多平,在香港就是一千多尺的豪宅!
300萬,首付3成,25年還款:
分析:樓價下跌緩加息影響 · 香港屋網
那麼只要有首期,剛在月收入在中位數以上的家庭勉強可以付擔。當然也有更低價的樓盤可以選擇。
另外,香港約有一半人口享受公營房屋政策。
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申请转载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漂在伦敦 学电影的
评论里扯公屋的别可笑了,你知道什么标准才能申请公屋吗?你知道多少人全家老小都不工作等6,7年还没申请到公屋吗?
还有拿北京上海房价赶超香港说事的,
香港普通人大部分都是一家六口住60平,
你还要觉得北京上海不如香港嘛?
另外 贵不是他的缺点,是你的。
因为前段时间在香港养病,而且呆的时间也比较长,来谈点自己对香港问题的看法。纯属瞎扯,当是闲聊。
(一)香港为何会日益衰退
我在香港养病半年,我个人感觉导致香港日益衰退两个原因,第一是地缘优势的丧失,大陆日益崛起,替代了香港之前扮演的桥头堡作用。大陆现在直接对话国际,香港的中介优势丧失,这个不用多说。第二个就是高房价,这个是非常致命的问题,理论上一个地区应该可以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不必依赖其它地区存在,但是香港的高房价使得香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少数房产所有者打工,无论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的收入的绝大部分支出都在房价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财富积累,陷入恶循环的境地就是一辈子摆脱不了打工的命,例如餐饮,服装,好不容易收入高了,结果租金又提高了,使得他们一辈子在辛苦都是微博利润获得者,没有任何希望,仅够勉强维持生活,这种情况使得,香港基本是一个打工主导的社会,整个社会年轻人没有逆袭可能,资本都追求短期交易,不追求长期投资,越来越恶性。同时,香港本土少量的却占有将近90左右的房屋所有者为了维持这种稳固利润,把持了话语权,采取了很多限制性政策,竭力维持高房价,进一步挤压了底层空间。房价高企香港这个地方,反过来又是别无选择的路径,因为体量太小,腾挪空间有限,深度广度都不够,不可能在弹丸之地营造出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这个也是无奈之举。
(二)香港问题是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集合,但根本还是经济问题
顺带提下占中等问题,这个其实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集合,政治问题,往往会借着经济问题来扩大和发酵,例如叙利亚,看上去是西方干涉,实质其实是国内天灾使得大量农业人口挤入城市,急剧推高失业率,在此基础上引爆了很多社会矛盾,从政治体制角度来看,台湾,香港扯的民主,其实本质上而言,台湾是民粹主义,全民政治化,结果是没人做正事,而香港,就更扯淡,压根就没有民主发生过,香港是建立在殖民体系上的地区,殖民时期的统治体系,也就是顶层服务体系,哪里何曾是民主体系,民众何曾有过民主?拿着民主说事,本质其实也是理由和借口罢了,并非真正的诉求,归根到底还是经济上出了问题。确切说,政治体制跟经济发展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我这里,没说民主不好,也没说独裁好,就事论事的说,全球民主体系下出现过很多牛逼的国家,当然也出现过很多很破败的国家,很大程度上这还是两件事,独裁不是好体制,但是许多阿拉伯地区,也一样能享受很好的石油红利,过着还不错的生活,新加坡也从来不是民主国家,一样可以靠着马六甲过着不错的日子,严苛峻法下的新加坡,也没人拿他体制说事,本质而言,这是两件事,民主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良方,不要以为民主了,就什么都有了,你是垃圾,最终其实还是垃圾,只不过是民主的垃圾还是独裁的垃圾,仅此而已。
香港的问题一定是建立在经济问题之上出现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是根本,绝大多数老百姓其实都拿政治问题来说事,前提是日子过不好了,所以核心其实是香港民众的生活水平出现很大程度下滑,香港回归以来随着大陆不断崛起,前面说了很多大陆为什么会起来,核心就是制造业发达,外汇大量流入,货币宽松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超越美国加日本之和,这样的国家,已经很强大了,哪怕再有什么危机和问题,总归基本底子放在这里,已经强大得不需要考虑香港和台湾重要性的地步了,压根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事情了,香港自己却因为房价问题,使得整个地区无法创新,无法突破,屌丝逆袭成本极高,香港不得不简单依赖地产和金融这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很好,但是再好,也就只是两个行业而已,香港地区的经济没有广度,更没有深度,导致的结果就是系统风险极大,稍微来点风吹雨打,就扛不住,不是一个经济体的概念,香港后来推自由行,希望零售业能成为第三个产业,但是说实话,中国人,其实也不是中国人,只要是人骨子里是喜新厌旧的,原先来趟香港感觉很牛逼,高大上,每天朋友圈里晒自拍,拍个两三次也就这样了,变得很二逼了,开始也就不来香港了,跑到更可以去装逼的地方去了,零售业能增长,但是很有限,因为变得太快。
回到香港自己的问题来,香港其实是个基尼系数非常高的地区,这个地方,基本无中产阶级,就两种人,一种有钱人,占据不到1%,但是拥有99%的财富,还有一种人就是屌丝,占据99%,却只拥有1%的财富,虽然有点极端,其实本质就是如此的,分化太厉害了,这种地区本身能讲民主也是很扯淡的事情,在香港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其实并不多,我可以断定这个地区1%和99%的人是无法对话的,民意一旦不统一就是对立加谩骂,高层讲教养,底层讲生活,能对话是见鬼了。鸡同鸭讲,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是一个义无反顾在堕落的地区。
(三)当前大陆对港政策存在的偏差
扯淡的有点多,继续讲下去,个人感觉从某个角度看,大陆对香港政策现在来看出现很大的偏差,曾经可能是对的,但是现在就是错了,说到底是不能与时俱进。前面说了,香港有过一个辉煌期,就是谁都能赚钱的年底,有钱人赚大钱,没钱人赚小钱的年代,都能赚钱,就会和谐,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趋向饱和之后的结果,就是没有增量,只有存量,这种情况下,我多赚一分钱,你就会亏一分钱,政治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过去,大家其乐融融,老百姓并不介意谁掌握权利,所以过去的殖民体系下,英国总督制,基本上采取类似国内乡绅模式,本地人自己管本地人,不要太出格就行了,所以当地有钱人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利,负责维系地方,大陆接管香港之后,一直维持的是这种语境下的模式,笼络一批富豪名流基本能稳住香港,但是随着这几年没有增量只有存量的情况下,富豪跟百姓之间处于明显的经济对立的情况就非常的明显了:房价不断上升,底层生活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大陆人开始不断来香港得瑟,在他们看来落差一下非常的大,同时,互联网催生出了更多民意渠道的时候,原先的富豪政治显得越来越脆弱,这个时候大陆还以为稳住富豪就能稳住香港,基本变的不现实了。
民众是不会思考为什么的,他们只会感受到怎么了。所以,虽然我们说香港人不该把矛头对向大陆民众,但是他们是意识不到深层次的原因的,他们直观的感受就是看到曾经穷得还需要他们救助的隔壁乡下人变的阔绰起来,可以来香港炫富了,还能来香港包养二奶了,这种落差是最直接和无法接受的。激荡起的反应也最激烈。钱和女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容易引发男人争斗的东西了。有一次一个香港人跟我就这么抱怨,说你们有钱也别那么高调好不好,很没素质的。我则很鄙视的说,拜托,三十年前你们香港在大陆比我们只会更高调,包养的二奶只会更多,一个个出租车司机都在大陆充当有钱人的时候,你怎么不去劝劝他们别那么高调,别那么没素质呢?本质不是你素质高了,只是因为你没钱了,仅此而已。
(四)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香港?
至于很多人问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去香港,这就分为两个层面来看,姑且把购物这类的分开,这类群体没有比较意义,着重考虑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还移民香港。确切说,现在香港的趋势是中低层人员都在回归大陆,尤其本身都是大陆人的更是明显,为什么?因为大陆机会多,在香港出人头地很难,而且生活状态也很差,为什么?前面说了,房价太高,别看很多人年收入百万,但是在香港也不太买得起房子,在香港所谓千尺豪宅,也就是一百平方而已,绝大多数人住房也就是五六十平,生活质量其实很低。
而且香港面积很小,呆久了不好玩,哪里有大陆热闹好玩,而且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一点,越是稳健社会,规则越是严格,而越严格的规则,必然腾挪的空间就很小,显得单调而乏味,每个人其实刚工作了就可以知道自己死的时候的样子,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是很不好的事情,耐不住的年轻人也都回大陆加入到热热闹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了,即使失败了,也是一场人生,多high。
(五)中国何以能治疗抑郁症
之前我在美演讲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中国能治疗抑郁症,我开始不信,住了一段时间,觉得还真必须信,太无聊了,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在美抑郁症大多因为实在无聊乏味且约束很多,过于压抑,而来到大陆发现大陆才是真自由乐土,也没啥约束,只要不杀人放火,爱骂娘骂娘,没人管你,这里没有种族禁忌,没有性别禁忌,没有宗教禁忌,喝酒随便喝,调戏下良家妇女,不出格,最多被打一顿,没人动不动告你性骚扰,美国人平均每年十几张传票,什么时候不知道就犯法了,大陆一辈子也不见得有一张,而且大陆喜欢扎堆,人一多想得抑郁症也不容易,不像美国,一杯啤酒喝一天,好山好水好无聊,大陆是真脏真乱真快活,前者容易抑郁,后者不容易也是真的。
所以,目前趋势香港中产以下回流很明显,但是都是相对的,适合年轻人的地方一定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好静,不爱动,怕人多,更关键大陆有钱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香港是一个有钱人很少,但是有钱人扎堆把持话语权的地方,这个地方所有的政策就是保护自己的钱不被损失掉,所以建立起了非常稳固的政策制度,产权制度来保障各种有钱人的权益不受损失,所以,这样的地方一定不适合屌丝逆袭,但是很适合有钱人养老,无形中给了大陆有钱人很好的选择,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有点钱的人都期望来到香港,说白了,年轻人求生求变,老年人求稳求好,仅此而已。
买一个30平的房子,然后在装修上下功夫
举个例子:通过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功能,这家伙的30平米房子既有家庭影院、浴缸和整个厨房,又能留宿客人和三只猫咪,省了不少钱,这样就能在香港的central买得起房啦。
对于港漂来说,香港的房子适合租不适合买。
香港的新建住宅居住舒适度是可以的,我现在租的房子单间不到8平米加飘窗,只够放一桌一床一书柜,然后就是一个宽大概一米的飘窗可以放杂物,偶尔坐在上面看看风景。
租金两千多港币,相比实习时候在深圳的租单间租金也差不多,当时因为深圳是短租所以价格更贵。
至于住宅舒适度,小区整体服务是酒店式管理,各种配套设施,保安,还有生态,环境很好。当然就是远,离学校远,离市区一站地铁。总体来说,同样的价钱我还是觉得租香港的房子比在深圳租好。
但是你要说买,一套70平的豪宅就动辄八九百万港币,哪怕以二十岁两万三十岁月薪三万港币四十岁四万港币来算,也要做三十年,这和内地的房奴节奏完全一样,但内地的房子可能更大或者更容易升值。
当然这是以港漂水平足以达到薪资随年龄增长来估算的,就像我某些同学毕业起薪就是五万六万港币,这些人当然不用担心房价。
但是对于很多本地人来讲,一辈子都做一份工,一辈子工资都是稳定两三万的不在少数。如果这些人不靠家里,没有政府政策,那就真的是一辈子就为了买一套房了,最后这房还是四五十平的蜗居。
内地大城市很多年轻人也同样面临着一辈子供一套房的窘境,这些年轻人还有其他选择,就如同香港的港漂还有选择,大不了回家,大不了去二线三线四线,更大的房子更小的压力,离父母更近。
可惜香港人没有选择,有钱的人不需要选择,中层的人有能力选择,底层的人才是真的没法选择。
有的人会说,底层为什么不选择来大陆呢。可是这样说的人显然忘了,阶级是不分地区国家的。所以我说他们没法选择,只能忍受资本和权力的剥削,然而走投无路,只能盲目地选择发泄口,比如逢中必反,比如占中(占中是为了普选不是反大陆)。
香港一些人,诠释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九龙巴士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