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创业,准备好了吗英文

“媒体+”时代,媒体人迎来全新的创业季-钛媒体官方网站媒体人创业,你准备好了吗?(网上中国)(图)
02:41: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02:41:14)
& ( 02:41:08)
& ( 02:41:08)
& ( 02:41:03)
& ( 02:41:02)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
媒體人創業,你准備好了嗎?
日10:20&&來源:
媒體大佬、業界翹楚、資深記者……這兩年,頻見傳統媒體人“下海”創業、投入新媒體懷抱的“壯舉”。而每當此時,也總有聲音慨嘆,傳統媒體風光不再、難以為繼。
不過,新媒體創業風景看似美好,成功者卻似乎寥寥。經歷了創業初期風風火火的“雷聲大”,不少轉型后的媒體人也遭遇了“雨點小”的瓶頸。傳統媒體人的創業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創業前后又該如何籌劃准備?
轉型不轉行 創業成熱潮
2015年,王玉德離職創業,創立財經新媒體“無冕財經”。此前10多年,他曾在南方報業集團內輾轉3家媒體,歷經採編、管理等多個崗位。“受到傳統媒體客觀環境和新媒體的沖擊,通過創業,能夠延長自己的新聞生命。”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王玉德認為,自己的創業算是“轉型不轉行”。
正是在2015年前后,傳統媒體人“轉型不轉行”、投身新媒體創業進入爆發時期。2014年,“好奇心日報”“一條”“拇指閱讀”等傳統媒體人的創業產品先后面世。2015年,時任《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辭職,隨后創辦“秦朔朋友圈”,在媒體圈裡投下一顆炸彈。財經作家吳曉波撰文稱,“此次秦朔的離去,在某種程度上便意味著一個傳媒黃金時代的終結。”
黃金時代未必終結,但面臨新媒體的沖擊與轉型壓力,傳統媒體人的離開已成常態。半是順時順勢、半是無奈之舉。有的憑借資源與人脈進入公關行業,有的做起了民宿、電商,有的則投身新媒體。
成功者引人注目。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與馬東的“奇葩說”,估值已遠超10億元,成為創業者的標杆﹔從前媒體人成長為“網紅”的咪蒙,新書4小時內預售出5萬多本﹔去年年底,王玉德的“無冕財經”也完成了第一輪數百萬元的天使投資。
“大批媒體人進行創業,事實上是市場化的產物。”王玉德說,與單純的市場化媒體不同,選擇出走創業的媒體人,將面臨著從所有制到體制機制全面市場化的考驗。
內容仍為王 經營定成敗
“生產優質內容,同時實現互動技術體驗與高品質內容相結合。”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秦朔認為,“秦朔朋友圈”毫無疑問屬於內容創業。
內容創業,是大部分傳統媒體人給自己貼上的標簽。
當然,內容也確實是媒體人的傳統優勢所在,“內容為王”仍是對媒體融合時代的基本判斷。事實上,如今在移動端被讀者津津樂道的優質文章,大多仍出自曾經的傳統媒體人之手,例如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讀金庸”、蘿貝貝的“嚴肅八卦”、張偉的“新世相”等,傳統媒體人的身份,往往可以同優質原創內容畫上等號。
王玉德也在內容投入上下了不少工夫。盡管“無冕財經”的團隊不足20人,但卻聘請了34名特約記者,其平均新聞從業經歷達到8年,遍布國內9個城市以及海外多地。“自媒體正面臨飽和,在此過程中,好的內容和好的團隊會活下來。”王玉德說。
不過,新媒體創業不止“內容”那麼簡單。內容優質,卻“中道崩殂”者大有人在。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僅靠內容創業並不能直接產生效益。新媒體創業不僅需要內容屬性,也需要變現屬性。因此,傳統媒體人轉型創業的關鍵在於基因迭代。
基因迭代的涵義在於,傳統媒體的創業者要從單純的記者、編輯向管理者、經營者等角色過渡、融合。
“如果沒有經營,所謂的自媒體,其實就是原本報紙上的專欄。”王玉德說,“如此,盈利模式無非就是發廣告、寫軟文,無法大規模產業化,失敗的可能性非常高。”
談到自己的經歷,王玉德認為,正是在傳統媒體中的採編、經營、管理以及內部創業的經歷,奠定了自己的轉型思路。事實上,等於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為創業做准備。
沈陽表示,不同於“大佬級”的創業者,有一定知名度或普通的傳統媒體創業者必須在創業之初把握准用戶需求、了解市場動態,把產品打磨好。
身份轉化難 學習很重要
對傳統媒體從業者而言,除了創業的動力之外,還需要做好哪些准備?
王玉德認為,在創業之前,要做好“三重轉化”。一是新媒體作為一門產業,創業者首先要懂經營﹔二是新媒體創業與開辦一份新報紙、新雜志完全不同,要充分進入到創業狀態,了解如何管理一個公司,並為最終結果負責﹔三是要盡早接觸互聯網業態,了解互聯網公司的運作。
事實上,很多傳統媒體人在創業之前,都曾經歷過在互聯網行業“打工”的過程。浸淫行業的經驗,成為媒體人獨立創業的跳板。王玉德認為,如果不提前接觸新業態,可能會產生盲目崇拜,導致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對於已經走上創業之路的媒體人來說,又該如何少走彎路?
沈陽認為,傳統媒體人首先要放下架子、抹開臉面。創業沒有社會光環,也不要附加太多的情感,而是要多向連續創業者學習,多考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其次,要把人脈、資源、內容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新平台結合起來。
學習,也是創業者與學者多次提及的關鍵詞。沈陽說,要持續做內容探索,就需要與互聯網從業者、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學界人士多對話交流,保持社交熱情。(劉 ?)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搜索结果 > 媒体人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媒体人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媒体大佬、业界翘楚、资深记者……这两年,频见传统媒体人“下海”创业、投入新媒体怀抱的“壮举”。而每当此时,也总有声音慨叹,传统媒体风光不再、难以为继。
  不过,新媒体创业风景看似美好,成功者却似乎寥寥。经历了创业初期风风火火的“雷声大”,不少转型后的媒体人也遭遇了“雨点小”的瓶颈。传统媒体人的创业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创业前后又该如何筹划准备?
  转型不转行 创业成热潮
  2015年,王玉德离职创业,创立财经新媒体“无冕财经”。此前10多年,他曾在南方报业集团内辗转3家媒体,历经采编、管理等多个岗位。“受到传统媒体客观环境和新媒体的冲击,通过创业,能够延长自己的新闻生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王玉德认为,自己的创业算是“转型不转行”。
  正是在2015年前后,传统媒体人“转型不转行”、投身新媒体创业进入爆发时期。2014年,“好奇心日报”“一条”“拇指阅读”等传统媒体人的创业产品先后面世。2015年,时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辞职,随后创办“秦朔朋友圈”,在媒体圈里投下一颗炸弹。财经作家吴晓波撰文称,“此次秦朔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一个传媒黄金时代的终结。”
  黄金时代未必终结,但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与转型压力,传统媒体人的离开已成常态。半是顺时顺势、半是无奈之举。有的凭借资源与人脉进入公关行业,有的做起了民宿、电商,有的则投身新媒体。
  成功者引人注目。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与马东的“奇葩说”,估值已远超10亿元,成为创业者的标杆;从前媒体人成长为“网红”的咪蒙,新书4小时内预售出5万多本;去年年底,王玉德的“无冕财经”也完成了第一轮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大批媒体人进行创业,事实上是市场化的产物。”王玉德说,与单纯的市场化媒体不同,选择出走创业的媒体人,将面临着从所有制到体制机制全面市场化的考验。
  内容仍为王 经营定成败
  “生产优质内容,同时实现互动技术体验与高品质内容相结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秦朔认为,“秦朔朋友圈”毫无疑问属于内容创业。
  内容创业,是大部分传统媒体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当然,内容也确实是媒体人的传统优势所在,“内容为王”仍是对媒体融合时代的基本判断。事实上,如今在移动端被读者津津乐道的优质文章,大多仍出自曾经的传统媒体人之手,例如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读金庸”、萝贝贝的“严肃八卦”、张伟的“新世相”等,传统媒体人的身份,往往可以同优质原创内容画上等号。
  王玉德也在内容投入上下了不少工夫。尽管“无冕财经”的团队不足20人,但却聘请了34名特约记者,其平均新闻从业经历达到8年,遍布国内9个城市以及海外多地。“自媒体正面临饱和,在此过程中,好的内容和好的团队会活下来。”王玉德说。
  不过,新媒体创业不止“内容”那么简单。内容优质,却“中道崩殂”者大有人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仅靠内容创业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新媒体创业不仅需要内容属性,也需要变现属性。因此,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的关键在于基因迭代。
  基因迭代的涵义在于,传统媒体的创业者要从单纯的记者、编辑向管理者、经营者等角色过渡、融合。
  “如果没有经营,所谓的自媒体,其实就是原本报纸上的专栏。”王玉德说,“如此,盈利模式无非就是发广告、写软文,无法大规模产业化,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高。”
  谈到自己的经历,王玉德认为,正是在传统媒体中的采编、经营、管理以及内部创业的经历,奠定了自己的转型思路。事实上,等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为创业做准备。
  沈阳表示,不同于“大佬级”的创业者,有一定知名度或普通的传统媒体创业者必须在创业之初把握准用户需求、了解市场动态,把产品打磨好。
  身份转化难 学习很重要
  对传统媒体从业者而言,除了创业的动力之外,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王玉德认为,在创业之前,要做好“三重转化”。一是新媒体作为一门产业,创业者首先要懂经营;二是新媒体创业与开办一份新报纸、新杂志完全不同,要充分进入到创业状态,了解如何管理一个公司,并为最终结果负责;三是要尽早接触互联网业态,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作。
  事实上,很多传统媒体人在创业之前,都曾经历过在互联网行业“打工”的过程。浸淫行业的经验,成为媒体人独立创业的跳板。王玉德认为,如果不提前接触新业态,可能会产生盲目崇拜,导致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对于已经走上创业之路的媒体人来说,又该如何少走弯路?
  沈阳认为,传统媒体人首先要放下架子、抹开脸面。创业没有社会光环,也不要附加太多的情感,而是要多向连续创业者学习,多考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要把人脉、资源、内容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新平台结合起来。
  学习,也是创业者与学者多次提及的关键词。沈阳说,要持续做内容探索,就需要与互联网从业者、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学界人士多对话交流,保持社交热情。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准备好了吗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