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公司旗下饮料的核心技术这么好,为什么在国内会没有多少

一家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不是很不到位?
[问题点数:40分,结帖人lhl2lhf3]
一家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不是很不到位?
[问题点数:40分,结帖人lhl2lhf3]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2008年2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3年4月 VC/MF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2年11月 VC/MF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2011年11月 VC/MF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8年3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8年3月 硬件/嵌入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3年4月 其他开发语言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3年4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3年3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08年2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3年4月 VC/MF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2年11月 VC/MF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2011年11月 VC/MF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8年3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8年3月 硬件/嵌入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3年4月 其他开发语言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3年4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3年3月 VB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没有核心技术为什么还能赚钱?比如联想,戴尔等电脑组装厂商 - 知乎3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7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会做超级计算机,但为什么没几个公司有普通电脑的核心技术_百度知道
中国会做超级计算机,但为什么没几个公司有普通电脑的核心技术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说通俗一点吧。现在很多所谓超级计算机不过是N台小型计算机连在一起工作,就像电池一样,一个电池电量就那么点,但是如果很多电池连在一起,就能有很巨大的电量,可以驱动汽车。实际上中国大陆在芯片技术上还落后得很,但中国虽然不懂生产高性能的CPU和GPU,但却会把很多CPU和GPU串连在一起协同工作,从而使N个小型计算机组成为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达到超大量数据的超快速计算能力。这就像就像你要在电脑城装一台电脑,电脑城的商家也许不懂生产电脑配件,但却懂得把他们镶嵌在一起,让他们工作起来。不知道这样的解释你明白不
采纳率:1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超级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缺乏核心技术 企业如何强劲“中国芯”?_凤凰财经
缺乏核心技术 企业如何强劲“中国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也是当前中国制造遭遇“弱品牌”危机的关键内因。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是二流厂家。”如果不能改变制造业研发薄弱这一现状,中国制造可能将徘徊在中国组装的水平线上。
李明(化名)是一名在读大三学生,最近iPhone 7马上上市,他却买了一部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并为此感到高兴,“比买苹果7便宜多了,还支持了民族品牌。”李明高兴地说。但是,李明不知道的是,这部所谓民族品牌手机里,外壳、屏幕、电池、摄像头虽然都产自本土,但它的“心脏”——芯片制造,却并不掌握在这家国内生产企业手中。不止手机产品,类似的还有电视屏幕、发动机这些核心硬件,往往也都是被中国制造企业们“拿来技术”二次加工。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也是当前中国制造遭遇“弱品牌”危机的关键内因。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是二流厂家。”如果不能改变制造业研发薄弱这一现状,中国制造可能将徘徊在中国组装的水平线上。“没有芯片永远是二流厂家”“芯片的开发与使用,一定要站在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待和行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6月24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高通起诉魅族索赔约5.2亿元的案子,原因是魅族侵犯了高通的3G、4G通信技术专利。这是美国芯片巨头高通第一次对中国手机企业发起专利诉讼。起诉魅族之前,高通先后与TCL、、华为、小米、海信、、格力、联想等签署了移动通信技术相关的专利授权协议。这意味,在芯片专利方面,高通开始向中国厂商“收租”了。据市调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高通在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40%,中国大陆的两家芯片企业展讯和华为海思,其市场份额仅为13.5%和2.2%。市场份额的差距来自于技术的差距。一家触摸方案公司的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说:“我测试过各种手机,常常测着测着就国产芯片出现了BUG,得解决了它们的BUG,才能再看我们的问题。相比之下,高通芯片稳定性更高,基本不出问题。”芯片设计能力是最顶端的技术,如果掌握不了,无论做手机还是做电视,都只能简单拼装元件,生产千人一面的大路货,受制于人。比如,由于高通芯片在上游的垄断,国内手机企业要向其缴纳高额的专利费。据媒体报道,一部2000元的手机,需要缴纳65元的专利费。这对于竞争残酷到利润微薄的手机生产企业而言,是很沉重的负担。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是二流厂家。芯片的开发与使用,一定要站在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待和行动”。研发投入、专利保护不足国内企业缺乏基础研究投入。法律缺乏对专利的保护是企业不敢投入的根本原因。与芯片地位相当的核心技术,还有电视面板,汽发动机等,这些核心技术实际也都大多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研发投入不足。”家电产业专家刘步尘对新京报记者说。以目前全球家电巨头三星电子为例,刘步尘说,六七年前,为挖到一个世界顶尖级科学家,三星电子就能支付8000万年薪,而中国企业能支付80万的,都寥寥无几。据科技网站Phone Arena报道,2015年全球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前20强中,三星以141亿美元(2014年为134亿美元)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企业无人上榜。汽车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工信部统计,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汽车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30亿元,而美国对“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自由车计划”等项目的投入则高达百亿美元。企业层面,我国各大汽车企业集团在研发投入的强度上,与跨国汽车公司的差距也很大。近年,我国整车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例大致为2%,而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平均约为5%。除了研发投入不足,中国的研发投入本身也存在问题。瑞银证券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中在“开发”阶段,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不足。这和中国企业的积累少、底子薄有关,必须把有限的研发资源投入到风险小、收益快的应用研究中去。瑞银证券还表示,法律缺乏对专利的保护是导致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这会制约中国制造业长期竞争力的发展,也为大规模出口埋下隐患。吸纳别人的技术是一条捷径?吸纳别人的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是比较快捷的方式。但要先自己做,然后才考虑能不能超越。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向跨国企业学习之前被认为是一条捷径。创维软件研究院院长王志国认为,自己做的前提就是要肯投入,要积累十年二十年以后,再考虑能不能超越的话题。“中国目前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在采取资本并购的方式,吸纳别人的技术过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看看有没有赶超的机会。这是比较快捷的方式。”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的“市场换技术”。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是指中国开放市场,允许外国汽车公司在中国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经营,而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转移与扩散在市场的力量下逐步实现。三十余年间,中国汽车完成了从消化吸收技术,再创新完成自主建设的过程。目前、、、等本土汽车品牌慢慢崛起,已在市场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打破了前几年被合资汽车公司通吃的局面。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条路走得并不十分理想。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程振彪曾在《我们比“汽车强国”差什么》一文中指出,迄今为止,我国虽然能生产汽车,但恰恰不掌握剩余的20%关键性核心零部件自主权。我国自主品牌的研发水平与汽车强国相比大致有10年的差距。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助理教授吴蕊曾在文章中谈到,市场竞争强调“过程公平”,让竞争引导企业争取经济效益。但目前的政策扶持反而使得外资不愿意投入研究,能产生的知识溢出实际上也非常少,最终难以提升本地企业的水平。【对话】创维软件研究院院长王志国:要敢于用自己的研发成果去“试错”新京报: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层面存在的短板是什么?王志国:中国在微技术制造领域,受限于工艺水平,实力偏弱。中国的微技术水平不高,不是大家没有想法,而是因为我们在过去没有积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集成度。比如未来一切东西可穿戴,把现在手机的所有部件都集成于一块芯片上,它就要足够小。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下一个技术时代,我们可能还会落后。新京报:要提升这方面的研发实力,应该怎么做?王志国:我们国家投入很大,推动力也强,但技术进步要靠应用来驱动。国内企业通常会选择国外已有的稳定技术,很少用我们自己的研发成果。而如果不用自己的,检验并且推进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就很小。研究就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这方面,华为做得比较好。它的芯片可以应用于自己的手机,应用环境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源源不断产生的利润可以支持技术的持续研发。这是良性循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088
播放数:6379
播放数:200963
播放数:5808920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本文转载自专利分析与布局(ID:patent12345)
作者:佑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的排名第22位,比去年上升3个名次,是历史排名最高的一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排名第17位,比去年上升1位,也是历史排名最好的一次。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瑞士、韩国、丹麦、瑞典、德国、荷兰、新加坡、英国、芬兰、法国、以色列等。
根据政府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在芯片、软件、医学技术、发动机、汽车、飞机、新材料、机器人、机床、农业技术等领域,中国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全世界都在用英特尔和高通的芯片,微软和甲骨文的基础软件、罗罗和沃尔沃的发动机、大众和丰田的汽车、辉瑞和葛兰素史克的药物、GE和西门子的医疗器械……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和排名似乎与观感不符,至少我们的高铁、公路、桥梁、航天等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高科技公司市值比肩美国,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我们的成就更多的是靠经济体量而不是科技创新,尤其是核心科技。
既然我们的科技如此落后,为什么还能取得这么大的经济奇迹?
答案是:廉价劳动力和便于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制度。
我们有世界上数量最多、最勤奋的劳动力,可以把低端的产品价格降到最低,我们的制造业,包括服装、钢铁、家电无不是这样,甚至一些高科技的公司也是因为人工便宜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竞争力。
有了这些出口的低端产品赚取外汇,企业自然能引进一些高科技技术,请一些专家,但最尖端的科技和人才永远是无法引进的。纵观中国的很多高大上的公司,虽然表面上能比肩国外巨头,但仔细一分析,大部分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只能赚中国人自己的钱!
特色保健品医药也有中国人自己在消费,汽车也大部分只能在中国销售,互联网包括BAT主要的市场也都是在中国,而能从国外拿外汇的,多是那些低端制造业企业,赚取外汇的主力还是低端劳动力,而那些跨国巨头却不同,靠的是高科技把外国人的钱拿回到自己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对外汇限制得如此严,很多人都抱怨钱都出不去,如果像很多地方一样可以自由兑换,卖掉北京或上海的一套房就可以在发达国家逍遥自在了。
这些规定表面上不公平,但实质上是,中国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说到底大多是低端劳动力换来的,而这些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若被房价撑起的泡沫都轻松换走了,以后的科技创新跟不上,人口红利消失,就很再有机会赚回来的了。
而那些发达国家高科技公司,他们时时刻刻能从世界各地赚取大量外汇,例如苹果公司最近从世界各地国外带回美国350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中国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十分之一多。
为什么经济发展到现在,企业依然缺少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基础薄弱、技术封锁、教育、文化等,但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企业实际上缺乏一个依靠技术进行竞争的环境。
说到底,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政策的襁褓中成长的,这些企业表面上很大很风光,但实际上主要依靠中国的市场垄断或者廉价劳动力。比如在国外给汽车加过油的朋友都会有种感觉,为什么中国的加油站的气味这么浓烈,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油品的质量更无法吐槽了,但是依然过得很好。如果有一家与欧美一样的加油站,还会有人去这些加油站加油吗?电信企业就更不别说了,资费贵加上各种的不方便,想换个运营商还必须换卡,所以在中国的大部分手机都有双卡双待这个奇怪的功能。汽车行业的情况更糟糕,同样的车型价格要比国外贵很多……
最严重的行业恐怕就是医药领域了,中国的本土医药创新似乎与世界隔绝,到现在为止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承认的药物为零,在世界主流的抗癌药和重症药中,没有一样是中国企业发明的。当然中国的企业似乎也不在乎,因为依靠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依然过得很好,当然这些药和保健品只能卖给中国人,出口基本可以忽略。这次的鸿茅药酒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企业不依靠科技实力研究创新药,拿着所谓一些“祖传秘方”,疯狂地广告投入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了。
在科技密集领域的互联网行业也半斤八两,比如BAT在中国都是相互之间竞争,反正Facebook、google都进不来。试想一下,这些跨国巨头一旦都来竞争,这些企业的生存情况会是怎样,还能这样随便做医疗广告?
当然,国家采用各种政策保护产业是应该的,各国都有保护本国产业政策,但到一定程度不改变就会有严重的弊端。依靠政策保护和红利生存的企业不断壮大,不思进取,渐渐地形成既得利益群体,不会想着怎么创新,而是想得到的保护越来越多才好。于是油品质量多年依然不能改善、汽车还是价格高、电信资费降低像挤牙膏似的、打着“祖传秘方”的保健品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不断扩张版图从外卖到共享单车无所不包。但就是没人去踏实地创新,都不想依靠着科技实力与全世界的巨头一争高下,总是惦记着国内的这些政策保护……
从企业申请的专利也可以看到这一点,美国、日本、韩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有三分之一左右都是在国外申请的,因为这些国家的跨国企业的市场主要在国外。但是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虽然很多,但在国外申请的百分之五都不到,尤其专利申请量前几名的国有企业,在国外的专利申请比例更是少得可怜,可见企业根本不愿意在国外依靠科技竞争,要么是依靠国内的市场,要是依靠国内的廉价劳动力。
很多中国企业的市场虽然在国外,实际上也不是依靠技术和国外竞争对手竞争,而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同质化很严重,导致在国外自己人对自己人打价格战。例如中国摩托车企业为争夺越南市场相互之间打价格战损失惨重,而日本企业依靠高端市场过得很滋润。
不努力创新,都想依靠国内的市场、保护政策、廉价劳动力,结果必然无法形成差异化,只能打价格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中兴被美国全面封锁这件事,虽然起因是中兴违规,但也是给中国产业界一个响亮的耳光。纸糊的灯笼一捅就破,没有核心技术是肯定不行的。
中国实际上也有核心技术的,军事领域就是很好的榜样。虽然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美俄有一定差距,但绝对不至于让人轻视。这实际上就是锐意进取的结果,在90年代末一系列事件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无数的科学家刻苦专研,砥砺奋进才有今天的局面。别人有什么中国都立即跟上去,全世界的军事评论家都在盯着中国新式武器的参数,什么地方落后,很快就会补上。
但是在企业层面,情况完全相反,吃政策红利的企业壮大之后不是想着怎么创新,也不想着提高产品质量去国际上竞争,而是想着要更多的政策保护和红利。那些依靠国家把世界互联网巨头挡在门外的互联网企业也整天想着扩大版图,从电影、游戏到外卖无所不包,而不是在核心技术上求突破。医药企业更是疯狂,依靠一个个“祖传秘方”,更疯狂地广告营销,甚至跨省抓人,但就是鲜有人去创新。
所以这种情况是时候改变了,迫使这些企业主动改变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市场竞争,让这些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利润不是真正靠科技获得的,而是国家保护下的政策利润。奶粉和尿不湿就很好的例子,国家稍微放开奶粉和尿不湿的进口,这些奶粉企业面对压力,不但没有倒闭,反而进步飞速,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国乳业领域这几年的进步,但之前在政策保护的中国乳业是什么样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口可乐公司旗下饮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