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被禁被禁合同有影响吗

噩耗!中兴被禁,华为、海康告急
作 者:克雷格、肖琴 文:新智元(AI_era)
在上周末英美法精准打击叙利亚之后,英美两国又对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开启一轮精准“打击”,中兴成了第一个靶子。美国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中兴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个做法带来强烈的信号:枪口对准的是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在很多关键技术节点上依然受制于人。
中美贸易战,第一个倒下的可能是老牌手机厂商中兴通讯。
据路透社等外媒消息,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禁令为期长达7年,直到日。
美国商务部称,该禁令是由于中兴违反了在被认定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相关措施后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协议。
雪上加霜的是,近日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发出新的建议,警告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
英美法三国刚刚精准打击完叙利亚,现在在英美联手精准打击下,中兴的手机业务、AI之路可能因此被掐断。
在中美贸易状况不佳的大背景下,国内科技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每一个动作都如履薄冰,这次虽然是拿中兴开刀,但是枪口对准的是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在很多关键技术节点上依然受制于人,模式创新终有尽头,国与国的竞争,不是靠谁点的外卖多,终究还是靠硬科技,硬实力!
中兴危机:
上游电子技术、通讯元件被禁
此前曾支付8.9 亿美元罚金
中兴的危机来的突然,也是必然。
去年,中兴在美国一家联邦法院认罪,承认其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措施,非法向伊朗运送美国商品和技术,当时中兴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和解协议,中兴于2017年3月向美国政府支付了 8.9 亿美元罚金,并且还面临 3 亿美元的附加处罚。而作为认罪条件,中兴同意开除 4 名高级管理人员,并对其它 35 人进行处罚。
但美国商务部一位高级官员周一表示,中兴相关处罚措施并没有落实,中兴只解雇了4名高级管理人员,并未对其他35名员工进行纪律处罚或减少奖金。
于是,美方认为已无法再相信中兴公司的承诺,就发出禁令。
最近两年,中兴在美国接连“碰壁”,出现了多次危机,但这次是中兴在美国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机。
让中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忠诚盟友英国也加入了针对中兴通讯的一系列精准打压行列——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发出新的建议,警告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
美英的双重打击可能令这家国内领先的老牌通讯厂商遭受灭顶之灾。中兴通讯H股、A股今起停牌,并发公告称,中兴通讯已获悉美国商务部对公司激活拒绝令。公司正在全面评估此事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各方面积极沟通及应对。
针对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禁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公司采取出口管制的措施。
中方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中兴公司与数百家美国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贸易投资合作,为美国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希望美方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并为企业创造公正、公平、稳定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商务部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兴供应链被掐断
AI之路可能断送,华为等也如履薄冰
美国商务部这次对中兴下禁令,是对中兴的一次巨大打击。
高通、英特尔、微软和杜比都是中兴设备的主要提供商,如果没有高通构建的移动处理器平台,中兴将很难在美国生产手机,预计中兴在美国发布Axon 9手机的计划将受到影响,这部手机采用了高通骁龙845芯片。
AndroidAuthority估计,中兴通讯设备中25%至30%的组件来自美国,为这些组件寻找新的供应商需要时间,并且在此之前中兴几乎无法出售任何东西。招商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方竞分析,中兴通讯需要的高速AD/DA、调制器、高性能锁相环、中频VGA等产品,根本没有国产芯片厂商可提供替代品。
另外,虽然这几年来中兴在国内手机市场上逐渐销声匿迹,但为了避免管道化的地位,中兴从2015年开始悄然布局人工智能,对于下一代网络的智能化需求愈来愈强烈。
据国信证券去年9月发布的中兴通讯研究报告,中兴在“平台+云管端全面布局,协助运营商把握网络智能化。“中兴人工智能平台凭借NVIDIA GPU 等构建的容器化高性能集群”“在芯片和终端方面:具备智能机器人大脑、智能手机优化、家庭智能终端(包含最新的IPTV)等产品能力。”
无论是手机终端还是AI研发,中兴存在对美国产业链上游的高依赖度,一旦制裁实施,别说七年禁令,哪怕是一年禁令,中兴也会扛不住。
中兴是“中华酷联”时代的代表,现在这个组合里面的华为的处境也并不好。
余承东在今年CES上正式宣布华为Mate 10 Pro进军美国市场
此前,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就曾传出将针对部份采购华为、中兴电信网络设备的美国运营商采取措施,虽然这一消息被华为否认,但在中美贸易紧张的背景下,华为很有可能成为贸易战中最容易受伤的企业,之前Verizon、AT&T、百思买禁售华为,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今天上午,海康、大华股价都大幅下跌,投资人可能担心海康大华遭遇类似中兴的出口管制问题。不过,除AI芯片以外,安防产业对美国零部件依存度较低,投资人不用过分担心。但是在中美贸易紧张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美国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特朗普政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受影响的不只是中兴,美国本土的一些企业也因此遭殃。
首先是元器件制造企业。
在禁令发出来后,总部位于波士顿的通讯元器件制造商Acacia通信股价暴跌35.97%,电信和数通市场光器件、模块和子系统供应商Oclaro股价也下跌15.2%,通讯半导体供应商Inphi公司股价下跌6%,光纤产品生产和销售商Lumentum Holding股价下跌9.1%。
Acacia通信股价暴跌35.97%
根据Investors网站报道,Acacia通信的元器件业务严重依赖中兴,后者为其贡献了30%的销售额;Lumentum在中兴通讯的销售额为5%-10%的范围,Oclaro则为17.5%。
对于美国芯片企业,则不仅仅股价下跌这么简单了。
中兴严重依赖高通芯片,禁令发出后,直接会让高通损失中兴这一大客户。
更为重要的是,高通现在正准备向中国监管机构重新申请收购恩智浦,目前,中国是唯一未签署高通收购恩智浦计划的国家,该申请可能会有六个月的批准交易时间。
路透社报道高通正准备向中国监管机构重新申请收购恩智浦
之前,博通收购高通被特朗普下令禁止,理由是担心博通背后存在中国的安全问题。风水轮流转,现在到了高通向中国申请收购恩智浦的时候,这让高通更捏了一般汗:中国很有可能因为贸易战以及中兴事件而反对这项收购。
更长远来看,针对美国商务部这次对中兴的禁令,中国也很有可能采取反制措施,限制高通等美国企业,但这样的结局可能并不是最好的。
硬件企业之外,软件企业也难逃影响。
禁令中涵盖从美国出口的“任何商品,软件或技术”,这意味着中兴可能不能使用谷歌的大部分应用程序。根据这些禁止条款,谷歌将不再能够与中兴发生业务关系,而中兴的手机也不能被视为Android认证,如果不能被Android认证,中兴的任何一部手机都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使用康宁大猩猩玻璃的中兴手机
目前,中兴通讯被列为提供经过认证的Android设备,Google称其“被测试的安全性和性能以及预装谷歌应用”。包括Google的Gmail、Google Play商店、Google地图和其他软件。这些使用受移动应用程序分发协议或MAPA的约束,该协议是Google与设备OEM签订的合同。
另外,中兴手机中使用的康宁大猩猩玻璃也将遭受限制。
深层恐惧:担忧中国5G;
亟需崛起:
中国芯片等核心部件制造商需自强!
就在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禁令发出前不久,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发布了一份名为《Race to 5G》的报告,报告中称,中国在5G的布局上咄咄逼人,如果美国不尽快发布更多的“中间频段”,中国将赢得5G的竞争。
这份报告对10个国家进行了比较评估,表明哪些国家目前在5G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报告还编制一条指数,衡量了每个国家在推进5G频谱和基础设施政策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赢得5G技术所需的行业投资。
这份报告主要发现:
中国、韩国、美国目前领先于5G,中国的领先优势很小。
美国的4G领导力导致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和就业增长。
在3G和4G领域失去无线领导地位对日本和欧洲的电信行业有着重大而长期的负面影响。
美国无线行业是为5G部署进行商业投资和必要准备工作的全球领导者。
欧洲曾以2G的速度领先世界,日本则是3G。在2010年,美国赢得了4G的竞争。今天,美国的无线产业支持超过470万个工作岗位,每年为经济贡献4750亿美元。
一旦失去5G的竞争可能会对美国的无线产业和更深远的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是特朗普政府否决博通收购高通、阻挠华为手机在美销售、禁止向中兴出口产品背后的深层原因。
但对于企业来讲,5G是可以预见到的大势,也是通讯行业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无法回避竞争。对中兴以及中国手机厂商而言,美国厂商在高性能模拟器件(包括射频器件)、FPGA、EDA工具等领域的领先优势,这些领域某种产品骤然断供,都能造成企业停产。
所以供应安全,并不在于某种产品是否位列“高端”,只看你自己是否能够设计生产。
中兴通讯被精准打击之后,希望有真正热爱这个产业的行业人士从最基础的元器件做起,哪怕是老生常谈的电源、AD/DA、锁相环与MCU,只要把性能真正做到“高端”,能够走出PPT实现量产,可以大规模替代进口芯片,那就是产业报国,就能帮助国内系统厂商解开套在脖子上绳索!
云知声创始人兼CEO黄伟也在朋友圈评论称:
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拿华为中兴开刀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在很多关键技术节点上我们受制于人。模式创新终有尽头,国与国的竞争,不是靠谁点的外卖多,终究还是靠硬科技,硬实力!我们虽然才起步,还很弱小,但终究会长大。
这次贸易战,也会让一些投资机构更能认清真正拥有核心技术能力公司的价值,技术价值,团队价值,未必是靠眼前的数字衡量的。靠送外卖,我们永远赢不了未来的竞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兴被美国封杀会影响中兴克拉吗_百度知道
中兴被美国封杀会影响中兴克拉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兴克拉主要是做物联网圈子,比如网关产品的相对对进口芯片和元件依赖没手机大,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大,不是直接影响最大影响是安卓系统还有枭龙芯片
采纳率:7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 被禁运所有的美国芯片 中兴会倒掉吗?
& & 被禁运所有的美国芯片,肯定是公司重大的危机。对于中兴这样的大型国际企业,一个产品中几百个零部件,哪怕更换一个,都需要大量的认证测试还有设计更改的工作,何况一下子几乎所有产品那么多芯片都要更换?但要说公司就关门了,那可未必。关键自己要争气,公司在这个时候要团结努力。
& & 首先,大部分芯片应该有不少库存。库存用完了,国内还有很多代理商可以买到芯片,可能成本会有所增高,另外美国人不是铁板一块,想赚钱很自然。你从第三方买入,大部分供应商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绝不是所有的产品马上不能生产了。
& & 然后,赶快去修改设计。除了英特尔的CPU,美国无可替代的芯片产品还真不多,就算没有国产替代也有欧洲、台湾、韩国的芯片可以用。手机这边的情况我比较了解,主芯片美国高通、台湾MTK、中国展讯三分天下。这次禁运,我的老东家高通恐怕是最受伤的,另外两家一定会跃跃欲试。其他的芯片更不是非用美国的不可。基站那边我不太清楚,晚饭时向一个从事该行业朋友询问,功率放大器目前美国公司领先,但恩智浦也做。就在昨天,中国政府否决了高通对恩智浦的吞并,避免后者成为美国公司。CellSiteModem的情况我不清楚。实在换不了芯片的产品,就放弃吧。反正中兴产品多得很。
& & 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安卓操作系统,这是很难彻底摆脱的。但这东西是开源的,没法禁运。在国内,很多厂家懒得找谷歌认证,不去装GooglePlay,安卓系统的销售跟谷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一些出口市场,可能需要谷歌提供认证,谷歌可能会拒绝服务。不过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不需要这个东西。没有谷歌认证的损失是脱离了它的生态系统,但国内的手机厂家都组织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中兴自然也有能力搞。
相关文章推荐关于中兴被禁,不全是利空消息。转贴一个深度鸡血文,包大家看了都振作起来!_虎扑
原网页链接& & &勇敢者的游戏---由中兴开始的2018中美芯片战  4月17日,美国宣布了对中兴的出口禁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起事件?  至少可以先赚点钱。  时间回到了一个多月前,  3月23日是个星期五,这一天中国时间的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301调查备忘录,计划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结果消息传来,中国股市恐惧性大跌。  当天晚上,我连夜写了篇文章  “基本上按照比较坏的情况打算,影响也就是0.1%左右,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大局。再强调一次,中国经济是否增长,不是取决于美国人买不买我们的东西,而是取决于作为中国老百姓的我们买不买东西。所以今天我一看上证指数大跌3.39%,跌到了3152.76点,很多股票甚至跌停了,于是又入手买了些,不知道这么恐慌干什么。”  事实证明,我当时的想法是对的,因为股市很快就恢复了。所以每次美国人要对中国干什么事情,我就感觉是个赚钱的机会。  北京时间4月17日凌晨,也就是美东时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日  这个消息传来,又对中国股市造成了影响,不过当天的中国股市显然要冷静很多了,只下跌了1.41%,还不如3月23日的贸易战当天的跌幅。  毕竟和500亿美元的贸易战比起来,只是制裁中兴嘛。  不过嘛我关注的几个国内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家跌了6.77%,中间一度跌停,一家下跌了7.43%,中兴停牌我可以理解,你们跟着跌是什么意思呢?吓得我又赶紧买入为国接盘了。  另外几家半导体的也入了些,美国人欺负我们半导体不行,那我就偏要支持国产半导体的股票,今天一看,涨势喜人,感觉很快乐。  美国人这样很好,隔几个月来一次,对我等普通人是赚钱的机会。  我买他们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都是中国各个行业的最强者,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核心最强大的力量,要是这些企业都失败了,那我们还做什么大国梦?  就像中国游泳队没了孙杨,中国跨栏没了刘翔,中国篮球没了姚明,实力就大打折扣了。  换句话说,你如果看好中国重回世界巅峰,那么具体到各行各业,这些行业最强的企业一定会起来,否则无法支撑中国复兴的历史潮流。  既然认为中国一定会复兴,那么就一定会有一大批科技企业崛起。  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我如何参与这个大时代?除了埋头苦干工作,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我的方式就是不断的迈入中国各行各业最强企业的股票,具体的说是中国做的不好的行业的龙头企业的股票,我看好他们进行国产化替代,他们要是替代不了进口,那么中国就不要谈什么复兴。  我们该如何看待美国制裁中兴事件?  我们知道几个事实就可以了。  1:激活令是可以和解的,还是可以谈的。  这已经不是中兴第一次遭遇此事件。  2016年中国时间3月7日,美国政府以中兴向伊朗出口为由,宣布对中兴进行了出口管制,什么是出口管制呢?也就是美国供应商在向中兴出口任何货物之前,必须先获得一份美国商务部出具的出口许可,当然这个出口许可获取的时间长短先不说,而且很有可能被拒。这个事实上让中兴的供应链大大受损。  中国政府为此还专门派出谈判小组和中兴一起到美国谈判。  当然了,中兴当时的做法是什么呢----认怂,毕竟美利坚掐着自己脖子。  中兴通讯表示“积极配合美国所有相关机构的调查”。  到日在中国政府和中兴企业的努力之下,美国商务部宣布给予中兴及负责中兴采购的公司中兴康讯临时许可,中兴得以进口生产所必需的零部件。但临时许可只是到日,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后续谈判中,美国方面两次延长了临时许可,一直到日,中兴宣布,公司已经与美国政府就美国政府出口管制调查案件达成和解。  中兴通讯与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协议签署即生效,与美国司法部的协议在美国德州北区法院批准后生效。法院批准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简称BIS)签发其与中兴通讯和解命令。  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中兴通讯同意支付892,360,064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金。此外,还有给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300,000,000美元罚金被暂缓。是否支付,取决于未来七年公司对协议的遵守并继续接受独立的合规监管和审计。共计8.9236亿美元罚金+3亿美元延迟罚金。  至此从2016年-3月7日-日,刚好一年的美国制裁中兴案落下了帷幕,当然中兴是损失惨重的,首先是三个高管的职业生涯被影响,总裁史立荣被更换,同时支付了8.92亿美元(约62亿人民币)罚款。这个代价十分惨重,因为年,中兴的净利润之和仅为59.85亿元,  从2016年的案例,我们其实可以得出结论,出口管制也好,出口禁令也好,都是可以取消的,可以和解的。  4月17日针对美国商务部的禁令,  我国商务部是这么说的:  “中方注意到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公司采取出口管制的措施。  中方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  中兴公司与数百家美国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贸易投资合作,为美国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希望美方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并为企业创造公正、公平、稳定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商务部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方说的很清楚,对美方还是抱有“希望”,同时“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同时最后不忘威胁一句,你禁止出口搞个几天还可以,别搞久了,见好就收,否则我们也要采取必要措施的。  中兴的声明是这样的:  “中兴通讯已获悉美国商务部对公司激活拒绝令。公司正在全面评估此事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各方面积极沟通及应对”  同时内部信是这样的(节选):  “公司全体同事: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公司激活了拒绝令。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危机应对工作组。当前,公司各个领域都在分析并制定应对举措,全力以赴、直面危机。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我们需要八万中兴人共同的力量。”  也就是说,不只是2016年的案例说明了出口禁令是可以撤销和和解,而且今天不管是中国商务部的回应,还是中兴通讯的反应,都说明了这一点,那就是存在和解的可能性。  2:这是一起中兴给员工发2016年度奖金导致的制裁,美国商务部本次并没有指责中兴继续出口产品给伊朗和朝鲜,不要和2016年的出口伊朗和朝鲜事件搞混,  其实从年,如果没有美国的罚款,中兴处于发展良好的状态,净利润连年上升,股价也从2014年的11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30元左右,4年时间不到股价涨到了三倍啊。  就净利润而言,2014年为26.3亿元,2015年为32.1亿元,2016年亏损23.6亿元,但是如果不计算给美国的罚款,净利润为38.3亿元,2017年净利润进一步上涨到45.7亿元。  玩战略得心应手无比纯熟的美国人,在2017年的和解协议里面留了后手,那就是3亿美元罚款暂缓,并且还要看未来七年是否遵守协议。  所以嘛,主动权还是在美国人手上,是不是遵守协议,还是美国人说了算。  这次美国商务部为什么指责中兴违反了协议呢?  我们看美国商务部的禁令原文就知道了,链接如下:  https://www.commerce.gov/sites/commerce.gov/files/zte_denial_order.pdf  其中关于原因是这么写的:  “In sum, through those two letters, ZTEinformed the U.S. Government that the company had taken or would take actionagainst 39 employees and officials that ZTE identified as having a role in theviolations that led to the criminal plea agreement“”  中兴于2016年11月、2017年7月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两封信中称,公司已经或即将对此前认定违规的39名员工进行了处分。  “In fact, and as ZTE now admits, theletters of reprimand described in the November 30, 2016 Jetter were neverissued until approximately a month after BlS‘s February 2, 20 18 request forinformation, and all but one of the pertinent individuals identified in theNovember 30, 2016 or July 20, 2017 letters received his or her 2016 bonus.  2018年2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要求中兴通讯提供阶段性报告,要求提供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两封信中提到的所有员工的职位,权责,工资和奖金信息。  根据美方展开的调查,最终“中兴通讯承认,直到被要求阶段性报告一个月之后(宁南山注:即2018年3月),中兴并没有对员工开出处分信函,而且除了一名员工之外,所有相关员工都拿到了2016年的奖金。”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函告知中兴通讯,由于违反了和解协议中的待定条款,对中兴的待定制裁会生效。信函中给予了中兴通讯回应的机会,中兴于日作出了回应。  美国商务部执行秘书长Richard R. Majauskas评估了中兴通讯的回应,加上根据美国商务部跨年调查期间中兴通讯对美国政府的应对,他认为中兴进行了欺骗之举,做出虚假陈述,还重复违反美国法律。最终,Majauskas签署了对中兴实施禁令的文件。”  简单的说,中兴对自己员工还不错,39个员工有38个拿到了奖金,  另外根据报道,39个员工开除了4个。  因此把美国商务部的禁令和媒体的报道综合来看,  39个涉及事件的员工开除了4个人,另外35个人在职。  同时总共38个人拿到了2016年度的奖金,换句话说即使被开除的人也是拿到了2016年度的奖金了的,这非常人性,非常合理。  简单的说,这是一起“给员工发奖金导致的制裁”  现在网上很多言论都在说中兴是如何如何蠢,什么出口的文件还有各级领导签字,什么把伊朗的名字改成卡塔尔,如何如何很容易就让美国人抓到了卖东西到伊朗的把柄,  网上还流传着各种中兴如何应对出口伊朗合规事件的内部文档,这些文档都是2016年事件的,和现在的这起制裁没有关系。  其实这是把2016年的制裁事件和现在的制裁事件搞混了,是把两年以前的事情拿到现在来说。  所以目前的这起事件很清楚,美国商务部也没有说中兴还在继续往伊朗卖东西违反了美国法律。  不过即使你不朝伊朗卖东西了,美国人还是可以找到理由搞事情,因为你给涉事的员工发奖金,并且没有对美国说实话嘛,  其实没有处罚员工并且还发了2016年奖金这个事情,可以大,也可以小,  往大了说就是违反协议要禁止出口往死里整,往小了说就是中兴立即整改并其罚点款算了。。  所以单靠中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需要国家力量出手。  另外说一句,中兴其实并不弱小,2017年中兴旗下的集成电路公司中兴微电子完成销售额76亿元人民币,而2016年大约为56亿人民币,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作为一个系统设计和集成厂家,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只不过还无法完全覆盖中兴所有的芯片采购,中兴的国外同行,爱立信和诺西,其芯片同样大量需要外购。  制裁,本来就是美国政府统筹了美国所有产业力量对中兴的不对称作战。  3:中国有事找高通,美国有事找中兴;打击中国,中兴是一个合适的目标。  2015年2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宣布对高通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罚款,两年后的2017年3月,美国人对中兴罚款8.92亿美元,也是差不多60亿人民币,这里面有没有反击的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这次美国又找上中兴,感觉中兴真的是有点倒霉,那么为什么美国人总是找中兴麻烦呢?  即使中兴给承诺要处罚的员工发了奖金,但是毕竟也按照承诺开除了四名员工,为啥非要搞出口禁令,这明摆着是要把中兴置于死地,也就是说,惩罚的尺度为什么会这么大。  在这起事件之前,4月份已经爆出新闻,中国商务部继续延迟了对高通收购NXP的审批,这和中兴宣布被制裁是否有联系,我们无法确认,  因为美国过去一两年对中兴的调查和监控一直在进行,正如中国对高通收购的审查也一直在进行一样,出现了这个结果我们无法确认关联。  但是呢,2015年中国罚高通,2016年美国制裁中兴,  2018年4月中国商务部延长对高通收购审批,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出口禁令,总感觉两国是不是打高通,打中兴上瘾了。  那么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我们面临一个敌人的时候,肯定是要打对方软肋,而尽量减少己方的损失,这是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竞争和对抗的最基本的原则。  比方说,在航空领域,我国就总是喜欢拿波音搞事情。  具体到电子科技领域,为什么我朝老是喜欢拿高通作文章,看一下他们的财报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根据报道,在高通2017财年产生的223亿美元收入中,65%来自中国,而在2016年财年这个数字还是57%。相比之下,在博通公司2017年的收入当中,有54%来自中国市场。  高通太依赖中国市场了,同时又是美国半导体两强之一,拿出来搞事情,是比较合适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老是喜欢搞中兴呢?下图来自Gartner,统计的2017年全球采购芯片最多的十个公司,可以看到全球前十名中有三家中国公司,联想,华为,()电子,排在世界第4-6位,  在2017年,联想采购了146.71亿美元芯片;华为采购了142.59亿美元的芯片;步步高采购了121.03亿美元的芯片,相比之下,中兴公司芯片采购金额就少的多了,尤其是占美国大公司博通和高通这样的公司的采购比例,非常低。  当然了,多说一句,如果正常发展,几年内我国中兴科技公司和小米科技公司很快也会进入这个榜单,也就是全球十大知名电子品牌科技公司,10个有5个来自中国,中国占50%,所以在系统和品牌领域,我国实力已经够强了。  打中兴,对美国的影响并不大,而对中国的心理震撼却很大,所以非常合适。  为什么说对美国影响不大,毕竟总的采购金额还是少,我们看美国股市的反应就知道了。  制裁中兴的消息出来之后,4月16日美国股市收盘,高通下跌1.72%、美光下跌1.11%、博通上涨0.98%、英特尔上涨1.04%、Oracel上涨0.35%,  就是因为由于中兴占以上巨头采购量较小,因此对其影响不大,博通和英特尔甚至还涨了。  但是与此同时,中兴采购量占自身出货量30%的ACIA暴跌35.97%,Oclaro下跌15.18%、Lumentum下跌9.06%、finisar下跌4.05%、inphi下跌4.05%、fabrinet下跌9.81%、AAOI下跌0.73%,但是这些公司的体量和规模都不大。  因此,实事求是的说,中兴受制裁,除了一些美国小公司以外,对美国半导体产业并没有多大影响。  4:孤独的挑战者—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  在讨论美国制裁中兴对我国到底有多大影响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个事实:按照全球标准来看,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并不弱,  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2017年销售额达到了2073.5亿,第一次超过了2000亿,增长了26.1%,注意这只是统计了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情况,不包括外资在华设计研发中心。  2017年我国自研的集成电路在全球的占比大概是7.78%,2016年是7.3%,  一年的时间大约上升了0.48个百分点,从绝对额来说并不高,但是从增长幅度来说,是在7.3%的基础上提高了6.58%。  占全球7.78%,这个比例当然比美国低,但是这个销售额在2017年也首次超过了台湾地区(2016年曾经实现了单季度超越台湾)。  如果不算全球无晶圆制造设计公司的话,2017年我国芯片设计产值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位了,我国海思,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等都发展不错。  当然了,如果把韩国的三星,海力士,日本的东芝,索尼,瑞萨,欧洲的英飞凌,NXP,ST意法半导体这些有IDM(设计和制造一体)算进来的话,我国就不是第二了。  可惜这方面全球没有把IDM的设计产值部分拿出来的权威排名,不过就算我国低于韩国,日本,欧洲,也是世界第五位,我估计按照国家排名,我国很可能是在第四名左右,也就是在美国,韩国,日本后面,和德国可以比较一下,毕竟德国有个英飞凌。  第二个事实:中国可以说是美国以外全球唯一的芯片全领域挑战者。  关于中国芯片国产化情况,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图片,流传比较广的是这个,资料来源写的是《2017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  这张图是有误导性的,比如里面的MCU,国产芯片占有率是2%,里面写的是工业应用,实际上MCU的应用领域除了工业领域,还有消费类电子领域,汽车领域等等,  MCU目前的确是海外大厂瑞萨、NXP、TI、ST等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但在消费类电子领域我国()的MCU做的就不错,小家电MCU市占率全球第二,公司是国产家电MCU主控芯片的领军企业  201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创出新高,达6.852亿元,增长32.46%,净利润为1.336亿元,增长24.16%  我国兆易创新公司也在大力开发MCU,其主力产品GD32 是中国 32 位通用 MCU 领域的主流之选,2017年兆易创新来自MCU的收入达到3.11亿人民币,猛增58.23%。  另外就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辑门阵列)来说,  这个表格里面写的市占率是零,那这样我国岂不是没有FPGA生产企业了?  事实上FPGA是我国核高基项目支持发展的四大高端芯片之一。  目前就市场发展来看,FPGA有点类似于存储器的态势,那就是市场空间增长较快,增速超过了其他芯片。2014年全球大约有50亿美元的空间,今年估计能到60-70亿美元。  这个FPGA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呢?  目前全球FPGA市场被四家美国公司垄断:Silinx、Lattice、Altera(已被Intel收购)、Actel(已被Microsemi收购)。当然了,具体的说是Silinx和Alter这两家。  多说一句,下图里面的男子是广东高云半导体的CEO朱璟辉(如果我认错了请朱总联系我更正),高云半导体就是我国一家专门做FPGA芯片开发的设计企业。  全球四强里面的Lattice(莱迪斯)这一家想必国人看起来觉得眼熟,没错,我国曾经试图收购莱迪思,  2016年4月,中国的CanyonBridge提出收购Lattice。11月3日,Lattice接受收购要约,宣布将被CanyonBridge以1.3亿美元收购所有流通股包括自身债务。  一个想买,一个想卖,多么美好的事情,不过这个收购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认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有威胁,所以一直无法通过审核。日,特朗普直接下达行政指令叫停了交易。中国试图通过收购获取FPGA技术的努力宣告失败。  2016年的营收,赛灵思21.67亿美元,Altera14.86亿美元,Microsemi 2.97亿美元,Lattice 1.44亿美元,其他公司基本上就很小了,像Quicklogic,营收才1100万美元。  FPGA由于各种专利壁垒,让后来者进入代价很高,即使是英特尔,也是通过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才进入了FPGA市场,这创下了英特尔历史上的收购记录,从这个惊人的收购价格,也看出了英特尔对FPGA芯片的高度重视,FPGA有点类似于这两年涨价涨疯了的存储器,市场空间在快速发展和扩大,不然英特尔也不会巨资收购。  实际上,虽然美国是垄断,不过全球在美国以外,还有一个国家在不停的努力攻克FPGA,那就是中国。  2014年《电子商情世界》曾经报道我国有一家公司量产了FPGA,称之为“世界上除美国硅谷以外唯一自主研发并成功量产FPGA芯片的公司”。全球主要只有美国能量产,也可见其开发难度。  这家公司就是京微雅格,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家公司经营状况并不好,所以我们先不讨论。  FPGA也一样有国家队在搞,深圳紫光同创就是国家队,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人民币1.5亿元,是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  紫光同创总部设在深圳,同时在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北京海淀区分别设有分公司。  当然了,紫光国芯旗下还有另外一家深圳国微,也在做FPGA产品,不过国微没有紫光同创专注。在这里我就想提意见了,既然都是紫光国芯旗下,为什么不把深圳国微的FPGA业务和紫光同创合并呢?力量分散了真的是好事吗?下图是紫光同创的首页。  该公司还在主页宣称做出了中国第一款千万门级高性能自主产权FPGA  2017年11月,紫光国芯对紫光国创进行了增资,成立成都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约为5.97 亿元人民币,预计于2020 年建成,推进FPGA以及相应的EDA工具开发  上海安路科技成立于2011年,其核心团队就来自于中国收购未果的莱迪思,  这家FPGA公司就被我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的两家投资,一家是杭州()进行了B轮投资,2015年获得了安路科技6%的股权,  2017年5月的C轮投资是华大半导体,另外上海市政府的集成电路基金“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投了钱。  按照上海安路自己的话来说,  “但是现有的产品比较集中于FPGA的中低端。安路当前已经形成了从小规模CPLD(Elf-300、Elf-650)到2百万门FPGA(EG-4、AL3-6、AL3-10、AL3-S10、EG-20、EG-D20)的系列器件,以及一颗已经实际应用了的千万门级FPGA IP核(AL3-130)。再往前发展,安路科技的方向一定是技术更复杂、工艺制程更先进的千万门级FPGA。但是高性能/高容量的FPGA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更多的高水平研发人员、以及坚定的支撑平台,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际上呢,像上海安路这样的公司,业内人士估计其2016年的销售额也就是大约200万美元左右,所以急需资金的投入,缺钱是安路遇到的最大问题。  所以2017年当传出上海一家集成电路企业贝岭科技要收购安路的时候,还是让人感觉比较高兴的,毕竟贝岭一年有超过5个亿的销售额,虽然也并不多,但是也比安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2015年,士兰微仅仅用1000万人民币就获取了安路6%的股权,可见安路的发展,资金是最大障碍之一。  另外还有,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成立,  其核心技术人员上海交大的宋宁博士,和毕业于清华的CEO朱璟辉,都是在莱迪思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  高云主要是开发国产FPGA解决方案并推动其产业化,可提供包含芯片、设计软件、软核、参考设计、演示板等一站式服务。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发展,先后推出了晨熙、小蜜蜂两个家族、4个系列FPGA产品,涵盖了11个型号、50多种封装的芯片,其中GW2A-55是国内首款400万门级中密度FPGA器件。  2018年4月,高云半导体被评为“中国IC设计奖”评为“五大中国最具潜力IC设计公司”  国内做FPGA的公司还有一些,例如复旦微电子等等。  以上的MCU和FPGA只是例子,实际上在这些例子里面,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期待,那就是我国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优秀技术人员在创业,也有优秀的芯片设计公司不断出现,但是他们最为缺乏的,是资金。我们的集成电路大基金,主要集中投龙头企业,这个逻辑当然也没问题,但是也可以对新兴企业多点关注,他们真的很缺资金,能出几家优秀企业就不得了。  除了MCU和FPGA,我们再看看其他的芯片,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简称“核高基重大专项”)位列16个科技重大专项首位,也被称之为“01专项”。  其中主要涉及的四种芯片:CPU,DSP,FPGA,存储器,我国都有在做,其中FPGA进展最慢,另外三种,存储器大家很熟悉了,长江存储,兆易创新+合肥长鑫都在全力攻关,  CPU在移动端的海思和展锐已经有相当大的份额,这个不用太担心。  除了上述移动端外,在桌面CPU也有较大进展,虽然还远远不如英特尔,  日,科技部会同工信部组织召开了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  兆芯是国产CPU中的典型。在2017年的中国工博会上,兆芯展出了即将发布的新一代开先KX-5000系列国产X86处理器。这款基于28nm工艺的高端通用CPU芯片,不仅运算性能大幅提升,并可同时兼容X86和Linux系统,搭载该款芯片的整机可完全满足普通用户日常办公。  据介绍,凭借持续技术创新,国产CPU的单核性能快速提升。有数据显示,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国产CPU的单核性能从“十二五”初期不到Intel i3CPU的10%分别提升到36.4%、33.3%、25.8%和51.5%。  有人有疑问,我国芯片确实可以造,也有不少商业应用了,但是是否自主可控?  包括胡伟武,倪光南,沈昌祥,田斌等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专家其实已经定出了  判断是否为自主可控的核心三要素:  一、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也就是必须本土企业。  二、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抽象模型,是CPU对上层软件呈现的接口,是CPU自主发展的基石。可持续自主发展的指令系统必须是自主设计的,或者持有国际上已有指令系统的长期有效授权并且可以自主拓展新指令,这样才能在知识产权上和未来的发展变化中不受制于人。  龙芯的胡伟武博士对此有解读:  “如果得到境外企业指令系统授权,但授权是有期限的,到期后境外企业可以终止授权或漫天要价,则会使我们基于该指令系统辛辛苦苦建立的产业生态付之一旦。如果自己不能随着应用的要求添加指令,则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别人的技术路线,难以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例如申威就是用自己的“SW64”指令集,SW是申威的缩写。  三、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  这里的CPU核源代码主要是指处理器的微结构设计,也就是处理器核心的硬件源代码要是自主编写、设计的,而不是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为何CPU核源代码要自己编写而不能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因为CPU是一个巨复杂系统,掌握CPU设计的核心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外第三方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核心设计技术告知国内企业,所以“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在CPU设计行业并不是那么适用。  按照胡伟武博士的说法:“Intel的CPU中最近发现的“熔断”和“幽灵”隐患给业界一个启示,即使设计者对CPU的复杂度引起的安全隐患都难以完全把握,更别说是看别人的设计了。  不少国内CPU企业靠着从第三方公司获得的软核授权甚至硬核授权“攒”CPU,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处理器核心代码怎么写,更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设计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是判别一个处理器团队是否具备设计CPU能力的关键。”  按照这个标准,申威,龙芯等都是自主可控CPU。  另外在DSP领域,我国虽然在商业领域基本是空白,市场份额基本被美国德州仪器等厂商垄断,但是在雷达等军用领域,已经开始大量使用中电14所开发华睿系列DSP芯片,在军用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  多说一句,中国电科作为国家队,在模拟芯片领域也发展较快,2014年中国电科应用于光通讯的MG2000完成设计研发并批量生产,华为成为了该芯片的主要客户,2015年中国电科发布的MG1015+MG1021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也在中兴通讯测试通过并批量发货。  所以说起国家队,真的不要以为只有紫光集团一家。  模拟芯片领域,我国2017年还有一家芯片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了,那就是深圳圣邦微电子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是3.26亿元、3.94亿元、4.52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是0.60亿元、0.70亿元、0.81亿元  在CPU,存储器,FPGA,DSP之外,  再比如GPU图形处理芯片,目前全球三大移动GPU芯片设计公司之一的Imagination公司,这家公司曾经是苹果iphone的供应商,目前也已经被中国收购。2018年4月紫光旗下展锐的董事长李力游担任了Imagination的CEO,李力游是把展讯公司从低谷带出的元老和功臣,他的上任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吸收GPU技术。  另外桌面型GPU我国兆芯也在搞,还有给军方供货的()电子。  总之,我国在各类芯片领域,基本上都有公司在做,只是说总体比起美国,还是很弱,很多公司还达不到有强大商业竞争力的水平。  另外,我国还通过收购获取了一些国外的优秀公司,最大的成绩就是2015年对恩智浦旗下RF power(大功率功放管)部门18亿美元的收购,以及亿美元对恩智浦的旗下标准件部门的收购,也就是新成立的安世半导体,有分立器件、逻辑芯片和PowerMOS芯片,具体的说,有各种晶体管,二极管,滤波器,逻辑门等等。  安世半导体公司在全球有1.1万名员工,目前运营依然是独立运营,总部在荷兰,2016年大约有11亿美元的营收,这家我国控股的公司我国需要好好进行技术引进和消化。  5:美国制裁中兴,对我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看了前面的事实,我相信大家多少心里有底了。  短时间内,美国人的制裁对中兴而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大批订单将会延迟交付,会带来罚款,同时会有很多订单因为货期无法满足而取消。很多零部件短时间无法找到同等性能的替代产品。  当然中兴和中国政府可以支持各大芯片企业全力研发还可以用的产品,但是也需要时间。另外,如果美国扩大制裁规模,打击华为为首的科技公司,短时间内必然会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  但是呢,我们也要知道,  第一个是和中国过去几十年遇到的各种状况比较,今天的事情完全不是事情,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对中国的全面制裁,注意不是美国,而是整个西方,注意不只是半导体,而是所有行业的全方位的制裁。中国垮了吗?没有,还不是一样挺过来了,甚至制裁的几年里面经济总体仍然是发展的。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只是我国庞大工业体系中的一环,全行业销售收入2017年才1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看增加值,一年是几万亿人民币,占国民经济比例不到10%,就算美国采取对我国全面芯片禁运,电子信息制造业下滑了,我国还有化工,轨道交通,钢铁,电气机械器材,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尤其是最为庞大的汽车产业,完全可以禁止销售通用和福特,全部转化为自主品牌汽车。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这是全面经济战争,  先不说特朗普有没有本事让高通牺牲65%,博通牺牲掉53%,苹果牺牲掉四分之一,另外还有波音,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等全部丧失至少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他还有美国大豆,美国天然气…….也全部牺牲掉。  就算他能把美国国内所有资本巨头全部说服,通过自断双臂的方式打击中国,他也无法说服全世界一起制裁中国。  2017年的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他们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比方说,美国自断双臂,宁可牺牲高通,博通,苹果,波音,通用,福特,迪士尼,好莱坞电影,美国天然气,美国大豆等,也不让中国的华为,OPPO, VIVO,联想,小米等买芯片,那也简单嘛,中国公司搞设计,最终中国品牌产品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组装不就行了么,芯片全部由这些国家进口,办法多的是。  另一方面,出口禁令对中兴来说是灾难性的坏消息,对我国国产芯片企业发展来说却是天大的利好,我国各大芯片公司这几天简直是扬眉吐气,喜上眉梢,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啊,各种股价蹭蹭的往上涨。  两次中兴事件将会极大的刺激中国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极大的压制了中国国内否定自主开发的不同声音,自主研发和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资金投入将成为中国的政治正确。  有的吃瓜群众就不理解了,怎么会有人反对投资自主研发呢?决策者怎么可能会受到这些声音干扰呢?  我就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你希望中国不要发展工业,  你千万不要说中国人搞不出工业,或者说中国人不需要工业,你要说中国人需要健康,需要环保,这样就有的吵了,毕竟想投资工厂的人也不能说环保不好吧。  那么怎样正确的阻止中国大力投资自主研发芯片呢?方法也是很多的,  比方说,我大力宣传中国各种芯片自主研发项目都是骗钱的,浪费资源的,如果你是决策者,一定也会受到这些信息影响,开始犹豫大力投入的决心,我投的钱不会浪费掉吧?  合理的预计,经过此次中兴事件的刺激,中国在今年必然会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对资本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同时会继续坚定不移推进01专项和02专项,一想到这一点,我又想感谢美国了。  一定要继续加大资本投入,这个世界上没有砸钱砸人搞不出来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之前有一篇文章,中国的科技水平为什么会在21世纪以来产生巨大进步,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和钱的投入在1999年之后突然增大了。  看下图,1999年我国大学第一次大扩招,从上一年的102万猛增到160万人。  同时中国R&D经费占GDP比例从年开始出现了起飞。  我们都知道,年我国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件是*河蟹*,一件是大使馆被炸。这两件事是否刺激我国开始迅猛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扩大R&D经费比例,大力提高发展科技需要的经费和人力,我认为多少是有影响的。  而这两件事,中国受到的最大刺激都是来自美国人  回到集成电路,很多人以为我国真的砸了很多钱搞集成电路,大错特错,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台湾不要说日月光,联发科等一大堆设计和封测产业,仅仅是一个台积电,一年的资本投入就超过100亿美元。而我国2014年成立的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到2017年底三年多,才累计实际投资818亿元。三年多的资本投入相当于台湾一年的资本投入。  和韩国,美国等国家更是没法比。  我国在武汉搞长江存储,从2016年动工到2020年建成总投资预计为240亿美元,媒体说起来就是过千亿人民币投资,感觉好吊好牛逼的感觉,问题是,四五年投资240亿美元算多吗?  三星公司2017年一年的资本开支就是440亿美元,  如果单看半导体,ICInsights 2017年1月的调查报告显示,  2017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资本支出将达到 908 亿美元,较 2016 年成长 35% 。其中三星半导体的资本支出由 2016 年 113 亿美元,成长至 2017 年的 260 亿美元  三星半导体一年就是260亿美元。  相比之下我国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三年多下来,平均每年300亿人民币左右的投资额,也就是每年50亿美元的投资额。  6:我们恐惧美国,美国也同样恐惧我们,集成电路国产化目标一旦完成,美国就会开始走下神坛  美国的强大,本质上还是由其高端制造业撑起来的,  汽车产业,美国并不是顶级国家,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汽车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核心,德国和日本在汽车工业方面都不弱于美国,甚至可以说比美国强。  ICT产业才是美国的镇国基石,不只是高通,英特尔,博通,苹果,德州仪器,美光,英伟达等芯片硬件公司,也有基于美国先进芯片技术存在的大批软件公司。  2017年美国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净利润百亿美元级别的有Facebook,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宝洁,强生,微软,苹果,沃尔玛,迪士尼,通用汽车,甲骨文,Alphabet(谷歌母公司),Verizon,AT&T,Comcast,总共17家。  再具体一点,零售业1家,日化业2家,娱乐业1家,汽车业1家,其他制造业(通用电气)1家。总共6家,剩下的11家全部是ICT行业的公司  ICT产业一旦被中国赶超,仅靠其他产业是撑不起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的,更何况,汽车和航空航天等,中国也在不断的追赶。  中国制造2025年,明确的提出: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  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来看,中国企业正在不断的完成对全球电子产业品牌的份额控制,目前全球性电子品牌国外主要是苹果和三星两家,其他如戴尔,惠普等,终端销售额金额都远不如苹果和三星。  而国内在家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领域形成了华为,OPPO, VIVO,小米,联想,中兴等各具特色的竞争力企业。市场份额在逐渐向全球50%靠拢。  2017年,中国进口了全世界一半的集成电路,如果中国完成了70%的国产化,那就是35%的全球份额,加上现在本来就在中国本土设计和生产的部分,全球市占率会达到40%。  当然了,我国政府说的国产化是包含了外资在华企业,如果看纯粹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企业2017年的全球市场份额是7.78%,按照目前25%的增速,三年多翻一倍。到2025年9年的时间预计也能达到20%左右甚至更多。  美国为什么恐惧我们?因为中国在逐渐控制下游品牌之后,开始借助系统的力量不断往零部件领域漫延,我国下游品牌份额,以智能手机为例,已经占到全球的50%了,不管是华为,中兴,小米,OPPO,VIVO都在大力扶持国产,这不是爱国热情,而是中国本土供应商确实在沟通,响应速度,服务,技术进步方面做的越来越好。  如果我们手机上的集成电路完全实现国产化,那意味着也是全球50%的份额,形成中国VS全球的局面,这其实是多么惊人的成就。  中国芯片设计业%的全球份额,还比较低,自主化程度不高,这是中国现在恐惧美国的原因;  而中国芯片设计业%的增速,又非常惊人,而ICT产业又是美国的基石产业。这是美国现在恐惧中国的原因。  2016年美国人制裁中兴的时候,中国的芯片设计才占世界份额的7.3%,今年美国人再次制裁中兴,预计今年中国芯片设计的份额占世界比例会上升到8.5%左右了,和2年前相比,中国在不断变得更强。  最后,我说下我对此次芯片战的想法,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勇敢者的游戏,为什么呢?  这次中兴芯片事件出来后,国内声音总体是悲观的,但是我却是乐观的。  从一二十年前,美国打的是我们的纺织品和服装,到今天选择在芯片上搞事情,  说明我们打的经济战役,是越来越高级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快速进步,就跟打游戏闯关一样,越往后难度越高,越往后场景越高级,越往后boss的能力值越高,挑战也就越大,然而当你发现,最大的一关挑战成功之后,后面就再也没有了,这款游戏就打通关了。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是根本无法也无力闯关到最后阶段的,因为越往后越难,芯片战这种高级东西,他们只有看热闹的份,没有上场的资格。  如果这个世界有大boss,有一个霸主,那么毫无疑问就是美国了,  在这个地球上,只有极少数国家和民族有挑战美国的勇气,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有三个国家曾经试图挑战美国,坐上霸主的位置,一个德国,一个苏联,一个日本,他们都被打的鼻青脸肿,德国被美国炸成一片废墟,苏联被肢解,日本被广场协议搞成失去的二十年,他们都丧失了挑战美国的信心和能力。  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他们都作为挑战失败者躺在了路边,却发现一群中国人还在朝前走,  “你们疯了吗,前面的那个霸主可是美国啊,我们那么优秀,比你们中国人优秀多了,你们中间就有人无比的崇拜我们,连我们这样的优秀民族都干不过美国,你们怎么可能?”  “我知道这很难”中国人淡淡的回答道。  “那你们为什么还要一直朝前走?”  中国人裂开嘴笑了,说:  “因为那个位置,本来就是我的啊”  责任编辑:关海丰
也不能太乐观了,我们这方面落后的真的挺多的。砥砺前行吧!
引用1楼 @ 发表的
也不能太乐观了,我们这方面落后的真的挺多的。砥砺前行吧!
鸡血文,要的就是这种阵奋的效果。理性思考后面再说吧。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不看完文章 直接开喷 显得自己看透一切
好像忘了福利,来个惊悚版的福利吧。
继续上鸡血文打气------
宁南山
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是半导体产品的最上游。全世界每年销售的生产设备和材料,加起来总共800多亿美元左右,如果仅仅从规模上来看,其实并不大,就算有个国家占据了全球50%的生产设备和材料的份额,一年销售额也就是400亿美元多点。这两个领域主要是技术门槛高,同时是制高点,因此可以起到控制他国集成电路发展速度的作用。
具体来说,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统计,201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额412亿美元,全球半导体材料出货额443亿美元。
而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 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商出货金额达到560亿美元,比起上一年大幅增长接近40%,创下历史新高。很遗憾的是,由于全球新建的12英寸晶圆厂在逐渐向中国集中,因此半导体设备采购额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在这个领域,我们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
看下Gartner 2016年的全球十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排名,当然里面并没有中国公司出现,只有三个国家的公司上榜了,美国,日本和荷兰。
世界前三名是美国应用材料,美国Lam Research,荷兰ASML。
接下来是第四名日本的东京电子,第五名美国的KLA Tencor
前十名的门槛为4.97亿美元,可以看出其实世界十强的门槛并不高,但就是这么低的门槛,也就是30多亿人民币,我国仍然没有一家企业入围,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有企业进入世界前十的日子已经不会太远。
世界十强里面,只有美日荷三个国家的企业入围。
美国三家应用材料,Lam Research(科林研发)和KLA Tencor,营收共计153.56亿美元,可以看出美国这三家就占了全球份额的接近37%。
其次是日本有五家,东京电子,Screen semiconductor(迪恩士),日立先端科技尼康和日立国际电气,合计84.76亿美元。占全球20.6%,仅次于美国。
但是注意,日本虽然有五家,但是只有东京电子体量比较大,营收为48.61亿美元,比其他四家加起来还要多。
尤其是曾经在半导体设备制造盛极一时的尼康,现在年营收下滑到只有7.32亿美元了,日立国际电气也在2016年出现营收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日本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领头羊东京电子发展势头不错,日本迪恩士增速更是前十强中最高,因此东京电子,迪恩士,日立先端科技三家是日本的代表公司。
然后是荷兰有两家,没错荷兰居然有两家,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ASML,排名全球第三。
另外还有一家ASM International,两家合计55.88亿美元,占了全球的13.55%。
前十名只有美日荷,因此美国、日本、荷兰是世界半导体装备制造的三大强国。
当然,上面的数据只是设备的收入,实际上这些厂家除了卖设备以外,还有服务收入,比如说你工厂的设备出问题了,那么就只能找厂家来解决,这个可是要收费的。
以第一名的应用材料为例,设备收入为77.37亿美元,而总营收为108.25亿美元,可见服务收入也是很大的。实际上,凡是购买国外先进设备的中国公司,都应该知道洋人服务费收取的高昂,工程师按小时计费,备件贵的惊人,利润率甚至比卖设备更高。
那么我们关心的问题来了,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世界前十强的门槛是4.97亿美元,而中国2016年营收最高的半导体设备公司收入才9.08亿人民币,按照6.64的平均汇率计算,只有区区1.367亿美元,离世界十强的门槛还差了四倍。
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现状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增速很快。
2016年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总计57.33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前十强单位完成销售收入48.34亿元,同比增长28.5%,也就是说,前十强的增速快于整体增速,也就是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可喜可贺。
我们换成美元算一下,全球市场是412亿美元,中国设备厂家全部加起来才57.33亿元,差不多8.63亿美元,也就是差不多2%左右。
但是我们也要有信心,世界前十只有美国,日本,荷兰三强而已,这个产业玩家并不多,我们只要在里面,就是世界前五的水平。
目前我国保持超过20%的增速,差不多四年可以翻一倍,也就是到了2020年,我国就可以达到世界的4%了,再继续保持,到2025年就可以超过世界10%了,虽然比例和我国的国力不相称,但总算是世界主流玩家了,任重而道远啊。
另外还有一个,半导体生产设备由于其技术难度高的关系,每一种工艺设备基本都是前三名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可见其研发难度。
来盘点下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十强,我们看下这十强里面有哪些有希望的公司。
这里要澄清一下,半导体不只是集成电路,其他如LED发光二极管和光伏电池也是半导体,他们都是硅基的。
在晶圆制造中,总共有七大生产区域,分别是扩散(Thermal Process)、光刻(Photo- lithography)、刻蚀(Etch)、离子注入(Ion Implant)、簙摸生长(Dielectric Deposition)、抛光(CMP,即化学机械抛光)、金属化(Metalization)
这其中金属化,也就是把集成电路里的各个元件用金属导体连接起来,用到的设备也是簙摸生长设备,所以这两个区域的设备是类似的,应该算成是六大类生产设备。另外几乎每个区域都会用到清冼机,因为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几乎每一两步就要对硅片清冼一次。
所以我们说是七大类生产设备:扩散炉,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簙摸沉积设备,化学机械抛光机,清冼机
半导体晶圆制造中最主要价值最贵的三类是镀摸设备(或者叫沉积设备,包括PECVD,LPCVD,ALD等)、刻蚀设备、光刻机,分别占半导体晶圆厂设备总投资的15%、15%、20-25%,当然这个数只是外界估计值,毕竟我们谁也不知道中芯国际,台积电购买设备的实际价格。当然,我们注意到了,光刻机最贵技术也最复杂,所以我们最关注光刻机。
排名第一位的,中电科电子装备公司,2016年的销售收入仅为9.08亿元。当然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国家队。实际上,中电科装备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集团旗下有一家大名鼎鼎的称霸全球的公司,就是海康威视。
不过中电科装备公司主营业务其实还是光伏部分,
在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的七大领域设备中,中电科电子装备公司在离子注入机和CMP(化学机械抛光机)两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离子注入机是集成电路制造至关重要的核心装备——主要是将粒子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从而控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而形成PN结等集成电路器件的基本单元。
电科装备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离子注入机供应商,电科装备在承担了02专项后,在离子注入机研发方面,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要注意两个词,一个是唯一的一家离子注入机供应商,一个是02专项,实际上如果没有国家02专项的支持,我国离子注入机到现在还是一片空白。
那么电科装备的离子注入机到现在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呢?如果是研发出来后就停留在实验室,那就让人遗憾了。
2014年,12英寸中束流离子注入机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02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验收。2015年,在中芯国际先后完成了55nm、45nm和40nm小批量产品工艺验证,这一年国产首台中束流离子注入机率先实现了量产晶圆过百万片。
到2017年11月,中束流离子注入机已经在中芯国际实现了稳定流片200万片,请注意这个数字在2015年还是刚刚突破百万片。
这个200万片意味着什么呢?2017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的实际产能为44.8万片。
从2015年的百万片,到2017年的200万片,两年时间国产离子注入机完成了100万片的生产量,而按照中芯国际2017年第三季度的实际产能计算,年产能为180万片左右。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估计,在七大类设备中的离子注入机,中芯国际产线的25%-30%左右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要注意,中束流离子注入机只是适用于55nm、45nm和40nm,要进一步适应更先进制程,还需要大束流离子注入机,2016年,电科装备推出满足高端工艺的新机型45—22nm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前面提到中束流、低能大束流系列产品已经批量应用于IC大线。
而2016年推出的45-22nm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在2017年也在中芯国际产线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将会批量出货,进一步提高中芯国际产线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
2017年,离子注入机批量制造条件厂房及工艺实验室投入使用,具备符合SEMI标准的产业化平台,年产能达50台。
电科装备董事长、dang委书记刘济东强调,电科装备自主研发的离子注入机打破了高端市场被美日垄断的局面,打造了离子注入机国产品牌。
七大类设备中的离子注入机,中电科已经可以和中芯国际最先进的28nm制程齐头并进,
当然更先进制程的离子注入机我国目前还没有,合理估计中芯国际在研的14nm制程,也在和中电科共同研发更先进的离子注入机。
这也是中芯国际的发展如此重要的原因,国产下游不发展,就形不成对上游国产设备的需求,不要指望台积电,英特尔,三星,海力士,联电会购买你的制造设备耗时耗力进行技术验证,他们没有这个心。
另外是七大类生产设备中的CMP抛光机,2017年我国实现了零的突破。
日,电科装备自主研发的200mmCMP商用机完成内部测试,发往中芯国际天津公司进行上线验证。这是国产200mmCMP设备首次进入集成电路大生产线,有效解决了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发展的瓶颈问题。
CMP作为集成电路制造七大关键设备之一,用于平坦化工艺及铜互联工艺。
有意思的是该设备并非是02专项,而是电科装备在承担“十二五”(年)02专项“28—14nm抛光设备及成套工艺、材料产业化”项目的同时,自主投入研制200mm和300mm CMP商用设备,形成300mm、200mm设备研发齐头并进、相互支撑的局面。
200m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英寸硅片,300m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2英寸硅片,300mm是目前集成电路硅片的主力尺寸。
从2015年1月开始,电科装备CMP设备研发团队用两年的时间,连续突破了10余项关键技术,完成了技术改进50余项,在2017年8月成功研发出了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0mmCMP商用机,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垄断。经严格的万片“马拉松”测试,该设备目前可媲美国际同类设备。
在2017年11月底接下来的6个月里,200mm CMP设备要正式接受大生产的考验,设备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将经受严格考核。也就是说这个验证要到2018年5月完成。
下图为200mmCMP设备进入中芯国际生产线进行工艺验证
与此同时,电科装备的300mm CMP抛光机也在研发中,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么2018年电科装备的200mm CMP将会在中芯国际产线完成工艺验证,300mm CMP将在2018年研发成功。
除了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两大关键设备以外,电科装备还是国内主力的集成电路封装设备制造商,
其封装设备累计销售2000余台套,已经批量应用于长电科技、通富微电、苏州晶方等国内知名封测企业——在高端封装设备领域,电科装备已经形成局部成套的供应能力。
在02专项支持下,电科装备完成了封装产线必须的300mm超簙晶圆减簙抛光一体机研发与产业化。同时研发了倒装芯片键合机、全自动精密划片机用于封装产线,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位的晶盛机电就有意思了,
董事长兼CEO邱敏秀原来是浙江大学教授,这是一家技术背景的公司。
这家公司现在处于火热的状态,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7亿元,增长87.3%, 净利润2.53亿元,增长95.33%。
不过晶盛光电增长火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半导体设备,而是因为光伏部分单晶硅组件由于成本降低逼近多晶硅,所以市场占比在上扬,而晶盛光电以单晶炉为核心的单晶硅生产设备方面占有优势,晶盛光电是国内最大规模出货单晶炉设备的厂家,占据了绝对份额。
今年以来晶盛光电在光伏领域的单晶炉,晶体生长设备等拿到了不少大单,带动了公司增长。
实际上,根据晶盛机电的前三季度财报,2017年公司新签订的合同总额已经有30亿人民币了,相比公司前三季度仅仅12.57亿人民币的营收,晶盛机电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而我们关心的半导体设备嘛,按照日晶盛机电接受机构调研的表示,2017年以来接到的总半导体设备订单才刚刚达到1.3亿元,这还是在较2016年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
而且晶盛光电的半导体设备,主要是集中在晶体生长炉,单晶硅加工领域
所以晶盛光电在半导体领域还需要时间,不过也有非常可喜的进步,就是晶盛机电获得了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的台湾合晶科技8000万人民币的设备订单,合晶科技把高纯度的半导体级硅加工成200mm的硅片,也就是说要把一堆散装的硅料制作成圆形的硅片,这个过程需要购买生产设备。
晶盛机电提供的还是半导体级单晶炉,也就是把高纯度硅做成晶棒并且掺入必要的成分。
嗯,我们记住,硅片领域日本最强,美国,台湾也有不少硅片供应商,但是至少现在,部分硅片的生产设备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是我国在光伏领域突飞猛进的传导作用。
日,晶盛机电公司公告与中环股份以及无锡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江苏宜兴建设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与制造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第一期投资15亿美元。
国内现在严重缺乏大硅片项目,处于被日本台湾韩国卡脖子的状态,目前硅片日本信越,日本SUMCO,台湾环球,德国Siltronic,韩国SKSiltronic五家垄断了98%的份额,其中日本的两家占了全球60%。
该项目基本可以确定会从晶盛机电采购生产设备,这是巨大的利好,预计2018年以后晶盛机电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出货将会大幅上升,当然预计主要是以单晶炉为主
第三位的深圳捷佳伟创新公司还是以光伏生产设备为主要业务。
第四位来了,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这家公司是我国半导体设备生产的规模最大的公司,它是在2015年由北方微电子和七星电子重组而成,是国家队的一员,也是带头大哥。
当然,北方华创2017年也赶上了单晶硅组件爆发的东风,签了不少来自光伏设备的订单,例如2017年与隆基股份签订的单晶炉设备就有8.57亿元。
隆基股份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了,由于专注于单晶技术,是全球光伏产业经营状况最好的公司,净利润遥遥领先。
北方华创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48.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7.13万元,同比增长29.09%。嗯我们注意到了净利润真的有点少,当然这跟研发投入高有关系,北方华创的研发投入强度非常高。
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子工艺装备和电子元器件。
2017年上半年公司电子工艺装备主营业务收入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28%。
其中半导体设备主营业务收入5.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5%,
真空设备主营业务收入8,807.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0.78%,
新能源锂电设备主营业务收入2,631.9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50%。
电子元器件主营业务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14%。
我们注意下其中半导体设备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40%,占北方华创总收入的比例是大约60%左右,这个增长速度是惊人的,意味着两年翻一倍。实际上,北方华创目前和所有国内大厂都有合作,比如我们正在武汉和南京如火如荼建设的长江存储公司,3D NAND FLASH产线的氧化炉设备就有采用北方华创的产品,2017年11月搬入产线,注意七大生产设备区域中的扩散,其实就是用氧化炉来完成的。
另外长江存储还购买了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和PVD机台(物理气相沉积,属于簙摸沉积设备的一种),也就是说,国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的发展,也给北方华创带来了新的机遇。
七大类生产设备北方华创涉及到了氧化炉,刻蚀机和簙摸沉积三类。
在氧化炉领域,日,北方华创下属子公司北方华创微电子自主研发的12英寸立式氧化炉THEORISO 302 Move In长江存储生产线,应用于3D NAND Flash制程,扩展了国产立式氧化炉的应用领域。
THEORISO 302立式氧化炉具有先进的颗粒控制技术、高精度温度场控制技术、先进的微环境氧含量控制技术、后期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具备12英寸晶圆干氧氧化、湿氧氧化、DCE氧化等工艺能力,主要应用于逻辑电路、DRAM、NAND等产品工艺制程,成为长江存储的POR(Process of Record)机台(扩产优先采购机台)。
该款氧化炉在进入长江存储产线之前,已经批量应用于中芯国际、上海华力芯片生产线
当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北方华创的氧化炉客户,中芯国际,上海华力微,长江存储,都是国产厂家。
在刻蚀机领域,按照材料来分,主要有三种:金属刻蚀机,硅刻蚀机,介质刻蚀机。
在硅刻蚀机领域,在2003年启动研制时,中国和国外差距在20年以上,仅仅能够制造90nm制程,在国家02专项的支持下,北方华创在硅刻蚀机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先进制程工艺一路上扬,28nm,22nm都实现了突破,2016年研发出了14nm工艺的硅刻蚀机。
目前中芯国际在研发的14nm工艺,就在验证使用北方华创的硅刻蚀机,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因为中芯国际作为中国最好的集成电路制造商,正在努力实现28nm的全面量产,而其在研的最先进工艺就是14nm,这意味着在硅刻蚀机领域,国产设备和国产集成电路制造已经实现了制程同步,也就是说,至少在这个领域,以往本来就不先进的国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还不得不放慢脚步等待国产设备技术进步的尴尬局面已经消失。
实际上,2017年北方华创已经在研发更先进的7nm硅刻蚀机
也就是说,至少在刻蚀机里面的“硅刻蚀机”这个领域,我们离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其实并没有差太远,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仅仅是造出来进行产线验证,跟实现市场占有率领先还是两回事,更何况目前也只是14nm而已,和最好的水平还是有差距。
刻蚀机里面还包括金属刻蚀机,2017年11月,北方华创研发的中国首台适用于8英寸晶圆的金属刻蚀机,也成功搬入中芯国际的产线,这个也是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当然主流的12英寸晶圆的金属刻蚀机,我们还得努力实现突破,晶圆尺寸越大,成本降低越大。
除了氧化炉和刻蚀机领域以外,北方华创在PVD设备(物理气相沉积,簙摸沉积设备的一种)和单片退火设备领域也实现了批量出货,目前主要在28nm级别。单片退火设备主要是和离子注入机配合使用,实现对离子注入后硅片被损伤的原子结构的修复,本文前面已经提到,离子注入机中国电科做的比较好。
在簙摸沉积设备领域,北方华创进展较快,多种14nm的生产设备也在产线验证中,包括ALD,AL PVD,LPCVD,HM PVD等,基本都是不同的沉积设备,目的是制作氧化簙摸,便于绝缘,和控制不同的杂质扩散速度,或者金属化,PVD是物理气相沉积,CVD是化学气相沉积,ALD是原子层沉积,他们的工作原理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看出来了,七大类生产设备中,北方华创主要是氧化炉,镀摸设备(各种沉积设备)和刻蚀设备(硅刻蚀机和金属刻蚀机)三大类。当然我们注意,刻蚀机里面的介质刻蚀机北方华创并没有涉及。
除了这三大类设备外,北方华创还有第四种关键设备:清冼机。
日,北方华创1500万美元,也就是才1亿人民币多点实现了对美国Akrion公司的收购,
Akrion公司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专注于硅片清冼设备业务的公司,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硅晶圆制造领域、微机电系统和先进封装领域,该公司拥有多年的清冼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与客户基础,累计在线机台千余台。
北方华创自研的12英寸单片清冼机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程,成功收购Akrion公司,北方华创微电子的清冼机产品线将得以补充,形成涵盖应用于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功率器件、微机电系统和半导体照明等半导体领域的8-12英寸批式和单片清冼机产品线
实际上,根据北方华创2017年披露的2016年年报,其自研的12英寸清冼机到2016年底的累计流片量已突破60万片,收购Akrion之后,北方华创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在七大类关键设备中,北方华创涉及到了4种,这是中国实力最强的。
第五位就是著名的中微半导体了,按照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他们2016年的销售额4.846亿人民币。不过按照中微自己的统计,他们估计2017年销售额能够达到11.8亿元人民币,增长80%,这两个数字不太对的上。不过无论如何,我们知道中微2017年的销售额大概是11亿人民币左右这个水平。
日,以美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John P. Holdren和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总裁Eric S. Lander为首的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and Technology,简称PCAST)发表了名为《Ensuring Long-Term U.S. Leadership in Semiconductor》/《确保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长期领导地位》的报告。
该报告里面提到中国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生产商,
说中国没有tier 1的设备制造商,但有一家tier 2的,就是中微半导体。
中微半导体是尹志尧创办,他之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商应用材料公司的副总裁,回国创办中微。从今年的销售额来说,中微和北方华创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销售都会大约在10-11亿人民币左右,似乎可以把两者并列成为半导体设备两个希望。
但是实际上,总体来说,北方华创要强得多,产线范围也要宽的多。
中微的产品,主要是三大领域,一个是LED芯片的MOCVD机台,这个是LED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以致于衡量芯片厂家的制造能力,都是用它有多少MOCVD机台来衡量,机台数量越多的产能越大。
目前国内LED芯片产业在高速发展,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公司逐渐脱颖而出,逐渐进行进口替代,曾经LED灯里面的芯片中国是100%需要进口的,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彻底改变,2016年LED芯片国产率提升至76%,达到了106亿元,进口则为33亿元。随着大陆厂商产能不断释放,2016年大陆芯片厂产值同比成长13%。
作为中国LED芯片的龙头企业三安光电,2017年底估计拥有多少台MOCVD呢,大约450台。三安的目标是2018年全球市占率提升到22%,可谓野心勃勃。
在MOCVD设备商方面,中微半导体在2017年10月宣布,其MOCVD设备Prismo A7机型出货量已突破100台,迈向重要里程碑,该款MOCVD是在2016年才推向市场的,由于持续接到新订单,中微预计2017年底可望出货约120台MOCVD设备。
整个中国大陆市场2017年预计新增的MOCVD为大约200台,按照中微半导体的出货量,国内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30%-40%甚至以上,这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当然中微的MOCVD主要还是在国内卖,美国的VEECO,德国的爱思强(没错就是曾经被中国资本试图收购,但是被美国人否决的德国爱思强)两巨头在全球MOCVD市场还是总体占有技术优势和份额领先优势。
例如三安光电在2016年以前购买的MOCVD机台,基本不是VEECO的就是爱思强的,
VEECO和爱思强曾经占据了全球MOCVD
90%的市场份额,国内也有不少公司在做MOCVD,
国产MOCVD设备从2012年底研发成功,到2016年开始完成批量验证,目前处于迅速上升的态势。经过不断冼牌,目前国产厂家中中微半导体和中晟光电在国产中较为领先,2016年占据国内市场11%的份额,由于技术验证已经完成,2017年国产MOCVD市场份额将出现暴增的局面。
在国际巨头VEECO和爱思强两家中,爱思强目前已经逐渐式微,其产品因为技术原因不满足三安光电的需求,导致其丧失了三安这一全球最大客户。爱思强已经处于掉队的状态,国际上唯一的强敌是美国VEECO公司。
VEECO现在在和中微半导体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在打官司,实际上也是VEECO试图捍卫自己的领先地位,感受到了来自中微的强大威胁,不过中微也在积极应战,中微在技术方面自主研发的态度一直比较坚定,过去十年中微的各种专利官司,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保持全胜。
由于中国已经逐渐掌握了LED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在芯片,封装等领域都在迅速走强,出现了一批具备世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从长期来看,MOCVD设备领域中微和中晟逐渐取得优势地位,VEECO走向衰落是大势所趋,这个先进技术产业向中国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微半导体的另外一个领域,主要是其最早开始研发,具有多年经验的介质刻蚀机,这个目前是用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上面,目前已经可以做到22nm及其以下,且中微半导体的14nm也在产线进行验证,同时在推进5nm的联合研究。
2017年早些时候,网络上流传的中微研发出了5nm制程的刻蚀机,不少媒体开始说中国掌握5nm生产设备技术,
实际上刻蚀机只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一类设备,而刻蚀机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硅刻蚀机,介质刻蚀机和金属刻蚀机三类。相比北方华创在硅刻蚀机和金属刻蚀机的不断突破,而中微只是在介质刻蚀机领域比较强,因此这个5nm实际上应该是中微在研的介质刻蚀机。
另外如中微的声明所言,先进的制程不可能是由设备厂家单独完成的,而是设备和制造厂家共同研发攻关的结果,不然中芯国际和台积电还有什么技术可言。
除了集成电路晶圆制造领域以外,中微还有一类是硅通孔刻蚀设备,主要用在集成电路芯片的先进封装上,也就是是封装设备,像长电科技这样的封装厂家会购买。
目前总体而言,中微处于比较好的发展态势,MOCVD机台已经经受住了量产的考验,将会迎来大批量出货时期,其多年来集中力量攻关的等离子体介质刻蚀机,已经在国际大厂部署多年,同时目前也开始进入最先进的5nm制程的预研。未来几年中微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三四年内,中微还是一家销售收入不到20亿人民币的小公司。
看完了前五名,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北方华创在氧化炉,清冼机,单片退火设备,硅刻蚀机,金属刻蚀机,以及各种沉积设备上都有了突破,中微半导体也有介质刻蚀机。中国电科则有了CMP和离子注入机。
七大类设备的六种都有了,那么最核心的光刻机呢?
目前,光刻机领域荷兰ASML已经占据了大约80%的市场份额,垄断了高端光刻机市场,日本尼康在高端光刻机上已经彻底败退, Intel、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以及中芯国际等晶圆厂的光刻机目前基本是来自ASML。
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全球仅有ASML能够生产,ASML在2016年下半年出售的两台EUV光刻机,单价都超过1亿美元,而落后EUV一代的ArF光刻机平均售价也在四五千万欧元左右。可以说光刻机是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最后的皇冠。
在国内半导体生产设备排名第六的上海微电子公司,2016年半导体设备收入2.9亿元,该公司就具备研发和制造光刻机的能力,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从事光刻机研发制造的公司,然而很遗憾,目前只能做到90nm
目前业界主要制程工艺,基本已经在65nm以下,上海微电子目前也在进行65nm制程工艺光刻机的研发,但是研发进度不得而知,事实上,我们也不要抱有太高的信心,因为上海微电子还是一家小公司,目前我国也还没有到完全攻克光刻机技术的这一步,
即使是已经在产线验证的各种沉积设备和刻蚀机,我国设备商的市场占有率也还非常低。
更不要说还没有研发出来的65nm光刻机。
虽然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光刻机上海微电子还是路漫漫,
但是至少在集成电路后段的封装领域的光刻机,上海微电子已经出头了,事实上,上海微电子是国内唯一的先进封装光刻机设备供应商。
集成电路的封装使用的光刻机,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达到1-2微米(nm)就可以使用,上海微电子研发制造的500系列步进投影光刻机,面向IC后道封装和MEMS/NEMS制造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另外上海微电子还开发了针对LCD, LED领域的光刻机,这些领域的光刻机应用也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
借助我国在LCD显示面板, LED,集成电路封装等领域的突飞猛进,上海微电子先从这些领域的发展受益,获取利润,才能有真正的能力投入去研发更高等级的集成电路制造用的光刻机。
在液晶显示面板领域应用的核心的生产设备光刻机,也叫曝光机,这个领域几乎100%被日本佳能和尼康两家垄断,但是上海微电子也在这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上海微电子耗资数亿元为天马研制了两台4.5代曝光机并已在量产线上使用,
日,上海微电子自主研发的首台平板显示6代投影曝光机正式发运到客户,一举打破尼康和佳能的垄断,成为全球第三家具备量产6代投影曝光机能力的公司,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精密零件制造能力。
不管怎样,以以光为核心和技术发展主线的上海微电子,是目前中国光刻机发展的唯一产业化力量,这个力量目前还非常弱小,短期内,上海微电子肯定还是要借助先进封装光刻机,LED和LCD用光刻机来获取利润进行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光刻机这个皇冠,上海微电子只要能有所进步,比方说明年或者后年研发出65nm工艺的光刻机就是胜利,不要追求十年内能赶上ASML。
但是也不要灰心,按照下游带动上游的发展规律,如果最上游的核心生产设备光刻机都造出来了,那么说明基本上整个半导体产业,从上游到下游的技术中国就全部吃透了,那么这一天就是欧美日韩的末日。
排名第七的北京京运通,第八的天通吉成,都是光伏设备为主。
第九位的盛美半导体由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王晖博士创立,王晖博士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之后留学日本和美国,日,盛美半导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也是上海张江首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并且到美国上市的半导体设备公司。
这家公司事实上创办于硅谷,但是研发和核心人员都在上海。营业收入也不高,2016年大约1.64亿人民币。
盛美半导体专攻硅片的清冼,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对硅片的不断处理,几乎每个步骤之后都要进行硅片清冼,去除颗粒物和杂质。尤其是目前芯片结构从2D走向3D,清冼难度更高。
ACM(盛美半导体)主打Smart Megasonix清冼技术,
该技术中的SAPS技术最高可以应用于65nm制程的硅片清冼,另外TEBO技术硅片清冼系列产品,可以实现对FinFET, DRAM, 3D NAND,实现覆盖16nm-19nm的制程,根据2017年7月的报道,基于该技术的清冼机已经批量应用于上海华力微电子的产线。
实际上,海力士,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的产线都重复下单购买盛美半导体的清冼机。
由于盛美的清冼技术可以同时应用于2D和3D图形结构,预计生产3D NAND FLASH和DRAM的长江存储公司也会购入盛美半导体的硅片清冼机
2017年5月,盛美半导体在合肥投资3000万美元建立研发中心,事实上就是和合肥长鑫,睿力集成和兆易创新一起组团开发DRAM技术。
目前盛美半导体预计单片清冼设备市场总共大约27亿美元,相对于盛美目前的营收,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当然我们知道清冼机领域除了盛美以外,还有北方华创,因此在清冼机国产化道路上,盛美半导体并不孤单。
第十名的深圳格兰达,主要是一些集成电路制造的外围非核心生产设备,包括激光标刻,晶圆检测等等,规模也很小,1.5亿人民币左右。
好,我们做下总结,也就是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几个主要的点:
1:最大的两家是北方华创和中微半导体,2017年的营收都是11亿人民币左右。
北方华创半导体出货增长超过40%,
中微半导体增速更快,达到80%,主要是因为LED用的MOCVD出货爆发。
其中北方华创是国内最全面的生产设备厂家,涵盖了各种沉积设备,刻蚀机,氧化炉和清冼机;
中微半导体在LED的MOCVD设备进展很大,但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还主要局限于介质刻蚀机
2:上海微电子是唯一的光刻机玩家
3:中国电科装备是国家队,在离子主机和CMP化学抛光机两个领域不断突破。
4:晶盛机电的半导体设备将会异军突起,不过现在规模还很小,只有1亿人民币。
5:盛美半导体专攻硅片清冼机,技术上直追国际厂家,但是规模也很小,不到2亿人民币。
6:2017年中国电科首次研发出了200mm CMP抛光机,北方华创首次研发出了金属刻蚀机,目前都已经在中芯国际产线上进行验证。同时LED芯片制造用的MOCVD设备国产厂家在2017年迎来了爆发性增长。
再次注意,以上国产集成电路生产设备厂家,主要客户还是在国内,具体的说就是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等厂家。
中芯国际,上海华力微,长江存储,合肥长鑫,杭州士兰微等国产集成电路制造厂家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甚至是决定着上游国产设备厂家的发展。
由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都还很弱小,例如最大的中芯国际的营收只有台积电的10%,所以大大限制了国产设备厂家的规模。但是随着全产业链的进步,国产设备厂家每年20-30%的增速将会保持,大概三年左右翻一倍。不过按照现在的份额和增速,即使到2025年,国产设备占全球市场比例也就是10%左右,乐观点可能会到15%。可以说是赶上荷兰的水平,离美国日本还是有差距。从另一方面讲,我们也可以说自己是全球四强。
也就是说,即使到那个时候,中国也只是刚刚成了一个主流玩家,但是要彻底的击败美国,日本,荷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光刻机,最核心最昂贵的设备,现在反而差距最大。
中芯国际现在在寻求28nm高阶制程量产,台积电已经量产10nm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通讯被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