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的出生的,养老金交15年能领多少连队里的十年共交了十九年半了,失业金拿完对明年退休有影响吗?厂不给交说退不了

今日律师风向标:
我还有一年退休,现在失业了可以领失业金吗?如果领失业金会对退休金有影响吗?
我还有一年退休,现在失业了可以领失业金吗?如果领失业金会对退休金有影响吗?
律师回复区
领取失业金是有条件的,需要结合您的情况确定
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可以办理失业保险吗
以上回复,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马上咨询在线律师!
当前在线律师:478人
今日回复问题:851个
相关法律咨询
标签:失业金
标签:失业金固定
标签:失业金自己
相关文章推荐
共帮助过2720人
共帮助过1980人
共帮助过3745人
共帮助过2150人
共帮助过819人
最新法律咨询
相关律师推荐
法律快车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粤B2-
客服QQ: (注:此QQ不提供法律咨询)
免费问律师【社保自己交多少,单位交多少,退休金怎么算?读完就懂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保自己交多少,单位交多少,退休金怎么算?读完就懂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大洋彼岸-走向非洲的中国人
&&&&&&&&&&&&&&&&&&&&&&&&&&&&&&&&&&&&&&&&&&&&&&&&&&& &&&&&&&&&&& &陈宏光&&著&&& 走近非洲(代序)非洲是人类传统故事的摇篮。在白种人入侵这片广袤的土地之前,非洲土著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休养生息,神秘大陆上的生命演进始终依自然而进行。非洲文化的揭世,多少与一个苏格兰人有些关系。一百多年前,苏格兰人戴维·利文斯通走进了非洲,开始了一次荒漠探秘之行。约在十五年时间里,他凭着顽强意志真正闯入了黑非洲心脏,揭开了笼罩非洲的轻纱。利文斯通不愧是一位极伟大的旅行家。这个苏格兰人,孤立无援,用双脚走遍北非、中非和西非。他发现了黑种人类的母亲河即赞西比河;他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维多利亚大瀑布的无比壮丽;他第一个用笔记载下黑奴市场上人类永久的耻辱;他第一回穿越坦噶尼喀湖并到达了乞力马扎罗山……利文斯通为世界留下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成为后世了解这片神秘大陆的经典。这个苏格兰人,也十分幸运。在充满艰险的旅途中,他曾亲眼目睹了非洲雄狮撕裂斑马胸膛的惨烈,曾观望过那延绵十数公里长的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浩荡场景,曾亲身参加了土著部落里的狩猎庆典和“割礼”,也曾病卧黑人村寨体验到另一种人类的朴实、骁勇。利文斯通作过这样的结论:异乡文明未能冲垮非洲人牢牢坚守着的传统文化大堤。那时,封建中国正值西方列强的炮舰围攻。非洲对于我们,曾那样遥远那样神秘。古往今来,中国人总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翻阅中国古籍,如《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吕氏春秋·有始》、《淮南子·天文训》等等,篇头页尾、字里行间总是隐隐绰绰地能透露出,古代的中国人对大洋彼岸也是略有了解的。我们曾有过利文斯通么?据传,远在盛唐时期,“三宝太监”姓郑名和者,率浩大船队下西洋时,该船队部分船只曾受季风影响到达了美洲和非洲东海岸边。也曾听人说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性纪录,应当由中国人来写。中国确实曾经当过一段海洋大国。然而,我们与古代非洲的交往,至今缺少确凿的史证。非洲是古老的。中国是古老的。两片古老大地,相隔于大洋彼岸。岁月悠悠。历史,毕竟是由人来创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人民对外交往史上的新纪元。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关于“发展中国家同属第三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政治论断,使新中国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缩短了距离。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多年来,尤其是在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之后,中国已经和非洲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平等互助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友好往来不断。二十多年前,中国人在非洲成功地援建了一条长达1860公里的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可称之为二十世纪中国非洲友谊的里程碑。许多中国人曾为非洲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批中国人牺牲在非洲的热土上。黑皮肤,黄皮肤,再不陌生。虽然遥遥万里,只不过是大洋彼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普通的歌词,近年来常挂在不少中国人的嘴边。改革开放,门窗洞开。西风贯涌,五色纷呈。想走到国门之外、想看看外面世界怎样精彩的中国人,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洋插队”渐成时髦;出国热潮流汹涌;国际倒爷奔赴东南西北;自费留学让人踌躇满志;“托福”考试万头攒动;涉外婚姻日趋繁荣……到美国去!到日本去!到澳大利亚去!再不济,也到东欧、到俄罗斯去。挺让人难忘的有件事:1992年冬,近千名要自费留学去日本的中国热血青年,冒着寒风齐聚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门前,为抗议日本人迟迟不给予办理签证,众人唱起了威武雄壮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势确能造就各种各样的英雄或英雄气概。能写作的人也就不再寂寞。一批出国搏击了一阵的作家与非作家,暂时歇下手头的生计、生意或活计,拿起文学之笔铺陈自己的故事。于是,未曾出国的人们,在茶余饭后便有机会品味一番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精彩。透过众多的域外传回的故事来看,那些到海外闯世界的同胞们活得也仍然并不轻松。为了挤进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社会,他们割舍了多少乡愁离情、亲根祖脉!为了争夺生意、争条活路,他们情愿或不情愿地进行着尔虞我诈、同根相煎;为了得到一张绿卡,许多的男人或女人含辛茹苦、委曲求全,甚至抱定了当年文成公主那样的决心;为了宽慰家乡父老们亲人们的心,多少女人或男人强迫着自己编织着连自己也不大相信的荣华富贵的神话。风萧萧兮易水寒……不能不说,有些人,甚至失去了祖国。人们的经历都是真实的。我相信。然而,这远不是域外中国人故事的全部。戴维·利文斯通关于非洲人始终牢守着传统文化大堤的认识是有广泛意义的。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坚持乃至固爱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和文明,并不意味着对进步发展,对现代化社会的拒绝;相反,只有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悠久的文明强势,才有可能真正参与国际现代化进程,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奴化心态被确认,将是民族的自杀。一位几乎与利文斯通相似也曾在非洲各国生活过十多个年头的中国工程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到非洲,你一定要听听当地黑人演奏他们的鼓。”他郑重地补充,“鼓,是非洲一种代表性的文化。此后到非洲采访时,我曾格外注意鼓。非洲人,特别是部落中真正的土著黑人,相当尊崇鼓,轻易是不击鼓的。倘若有聚会或庆典,鼓手敲起了鼓点,无论击者还是听者都是十分的感情倾注。非洲部落里鼓手的位置相当受尊重。尼日利亚著名鼓手梅基·恩泽威,不仅获得过博士学位,而且担任过美国国家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梅基·恩泽威说,鼓是尼日利亚的国鼓。《欧洲时报》一位文艺记者曾这样生动地记述了鼓手梅基演奏时的艺术效果:“这些鼓,在梅基敲击下发出来的声响,足以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那些声响,似歌吟,似恳谈,似耳语,似发怒,似欢笑,很快又变成了情人间的倾诉……”鼓手梅基说:“鼓点并不是马上可以达到高潮。只有潜心倾听的人,才有可能分辨出鼓声所代表的感情的细微变化。尼日利亚人能用鼓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全部喜怒哀乐。“梅基·恩泽威视鼓如命。西方学者也承认,梅基作为尼日利亚博士鼓手,多年来始终为捍卫本民族的文化、地位和尊严而不倦斗争着。在我们中国,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鼓和鼓手,鼓同样受到尊崇。也是那位中国工程师动情地对我讲述了他在非洲听鼓的难忘感受:“在非洲生活的许多夜晚,每当听到黑人村寨敲响了咚咚的鼓声,我的心总会随着那鼓点声通通通地跳得更快。不知为什么,那鼓声会让我心情不平静,会使我想起黄河流水,会想起故乡的高原,会有一个又一个远在天那边的亲人、同事的脸庞在我眼前浮现……”老工程师的眼眶中闪烁着亮亮的泪光。这是位年龄已近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就职于多年来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中国××工程公司。从我国在非洲国家的经援工程项目干起,到现在实施国外承包工程,他前后累计在非洲工作、生活了十多个年头。作为有较多国外阅历的人,他坦率地对我说:“我也看过一些反映中国人到国外生活的作品,对文学艺术我是外行。但是,如果有人以为中国人到海外去就是靠个人奋斗,那肯定是一种误解。我和我的许多同事,还有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中数以十万计的同行,始在为中国国有企业工作,在为祖国争光。我们凭什么?凭自己的技术,凭着我们国有资产的实力,凭着要在海外树立国家和中国人的良好形象这种民族良心!”这已经远不是非洲鼓声产生的魅力了。但是,又有着梅基·恩泽威的影子。他,中国××工程公司的普通职工,对我也对许多写作者呼吁:“别光盯着到发达国家闯世界的人。写写那些长年累月在非洲施工的中国人吧。或者,更广泛一点讲,反映一下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奋斗的中国人吧!”确实很少再提亚、非、拉了。我是说,在我们描写海外中国人生活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很少见有反映在不发达国家里中国人工作和生活的作品了。事实是:在亚洲、在非洲、在拉丁美洲,在世界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每年光是由中国数百家具有劳务技术输出权的对外承包工程的大公司,便承接着国外××亿美元以上的工程,便外派着数十万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便创造着另外一片同样精彩的外面的世界。这批数量可观的中国人,长期居住在海外各国,勤勤恳恳地劳动,兢兢业业地开拓,也历经艰险,也坎坷曲折,为祖国也为驻在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生活,始终鲜为人知。中国驻尼日利亚特命全权大使吕凤鼎先生曾对我说:“我国派遣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止是完成了工程项目,增进了两国友好,为国家赚取了外汇,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行动维护了国家和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戴维·利文斯通在游历非洲之后,曾说过他重新发现了一个非洲。梅基·恩泽威在西方国家教授过非洲艺术之后,曾表示他更加珍视和热爱尼日利亚的国鼓。他们都在拥抱世界的同时获得了自己的新生。偶然机会,使我得知了两件都是发生在非洲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的新鲜事。这两件事,又恰巧都是关于一家中国企业——中国××工程公司的。一件经济上的事,一件外交上的事。经济上的事是:1993年初,中国××工程公司大胆地对海外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改革,作为试点,在公司所属尼日利亚项目组实行了前所未有的“国有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简单讲,就是不再实行旧有的那种将已中标施工的工程交给个人承包施工,而是将公司在尼日利亚的总计为×××万美元的国有固定资产,交给一个名叫田潮的年轻人经营,要自主开拓市场、自主投标竞标、自主管理施工,在两年经营期限内,除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外,必须向企业上缴可观的利润。田潮承包经营两年后,不仅大幅度超额完成了利润指标,而且使这家企业在尼日利亚的国有固定资产原值由×××万美元增加到×××多万美元,净增×××万美元,翻番有余。这在国有企业经营中,无疑是创了奇迹。外交上的事是:1994年6月,尼日利亚卡其纳州马扎瑞地方政府,为纪念中国××工程公司在解决该地区干旱缺水困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决定在这家中国公司打井施工工地上为中国人树立一座永久性的纪念碑。录相显示:树碑仪式是典型的非洲狂欢节。碑文如下:这口井是中国××工程公司打的。上文曾提及,尼日利亚项目组(现改制为尼日利亚经理部)是实行了国有资产经营承包的,是必须努力赚钱的。在赚钱的同时,使驻在国人民为中国企业树碑纪念,这样的外交行为怎能不让人感到带了传奇色彩?两件事,深深打动了我这曾经握笔的人。就这样,我走近了非洲。第一章此情须向天呵,宇宙里流浪着光,每一颗恒星都是一轮太阳;呵,大地上流浪着水,每一条江河都是一番滋养。——引自常江的《流浪歌》1二十世纪就要过去了。再有不多的几年,全人类将为一个新的世纪剪彩。天荒地老之间,对新一世纪的期待和担忧,相交相伴地撞击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也写就在各式各样的计划和蓝图里。世界性的冷战终于在本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开头时落了幕,美国和前苏联作为主角的争霸大戏已敲响了终场锣声。据大多数权威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认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是这个星球现在正进入了一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流的新时期。早在七十年代末,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便已经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设计,并昭示世界“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大潮持续十多年来势头未减,整个中国的面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亚太经济组织首脑会议讲坛上庄重地宣布:“尊重差别,恰当地把握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合理速度。”“中国政府将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降幅将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世界各大通讯社纷纷给予快速、突出报道。这一宣布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将长期奉行更加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赞成在自愿、平等、互利和渐进的原则下,实行投资与贸易自由化方针。与此相关的重要新闻背景是:据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0月公布的统计表明,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已位居全球第五名,仅次于日本、台湾、德国和美国。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投资与贸易自由化之浩浩大潮必将势不可挡。全体中国人必须挺起胸膛,迎接这世纪末的挑战!国际经济学界一直把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和改造视为决定中国改革开放成败的最重要的步骤和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社会资源和要素,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必然表现为资本的价值形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保值与增值。这是方向。&但是,由于经营和管理多方面原因所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始终未获彻底解决。据权威部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透露: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有资产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从1982年至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为5000亿元。从最近调查情况和清产核资的结果看,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还要高于这个数字。&十年流失5000亿元,数字何等惊人!事实证明,若要想实现国有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可采取诸多措施,但是这不取决于国有企业的数量,而取决于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管理质量。特别是,经营管理现代化的水平和经营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关键是人。在国内经营如此,在国外经营也如此。落后并不可怕,我们绝不能保护落后。沧海横流,在国有企业中坦荡经营、业绩出色的人,越发显得崇高可贵。不久前,国家主席***明确指出:“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优秀干部成为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共和国主席的目光,关注着人的因素。斗转星移。日历一张张飘落。历史的宏观与微观总是巧妙交织在一起。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宏大景观中,或许这不过是一幅很局部很微细的图画——几十个远离祖国的同胞,雇佣了数百名黑种人,在非洲经营着一家资产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企业的全称是中国××工程公司尼日利亚经理部。他们饱尝了赤道烈日的炙烤、撒哈拉沙漠的荒寂和各种非洲热病的侵袭……他们经历着国际市场的搏斗、异域它乡的风情和各肤色人们的世态炎凉……他们长年累月远离了故土的温暖,也远离了令人依恋的乡情、亲情、爱情……他们义无反顾地在非洲土地上抛撒着自己的汗水、泪水、血水,甚至抛撒下最宝贵的年轻的生命……似乎,不过如此。不过是一组新时期中国人开拓非洲市场的小故事。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现状,把这批中国人所经营的成果,置放在国有资产经营这个大背景上来透视,所得到的印象和结论则绝非一般:他们在海外承包工程领域,率先实行了国有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他们在第一轮两年承包期内,除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外,将海外国有固定资产原值由×××万美元增加到×××多万美元;就是说,两年,使国有资产翻一番有余。须知,他们并非炒股票买彩票或做贸易。须知,这以百万计的美元挣的是外国人的钱。他们都是极普通的中国人。然而,走到他们中间,就能发现,他们的海外开拓折射着我们所处时代的民族精神,他们每一个人所经历的苦辣酸甜,几乎都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生动故事。2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这是法国也是欧洲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在由北京至西非尼日利亚的航线上,巴黎是最佳中转站,恰在直角拐点位置。中国××工程公司尼日利亚经理部每年都有数十人次的职工在巴黎转航,或自北京来到此南下非洲,或由非洲返回,在此东飞中国。戴高乐机场有几位会讲华语的法航小姐,对这个公司及其某些雇员已经不再是陌生的了。日,凌晨五时许,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从拉各斯抵达巴黎,走进了机场转乘候机室。那男子约三十七、八岁,有着运动员似的身量,潇洒伟岸,眉宇间隐着一股豪气;那女子30岁出头,娇小秀丽又相当机敏,有着典型的东方温柔女性模样。他俩满面疲惫、步履匆匆,对晨雾中灯火阑珊的巴黎不及一顾,与相识的法航小姐也无意侃谈,只是确认一下返回北京的机票后,便在候机厅内找到可以躺卧的长椅双双休息了。他俩是中国××工程公司尼日利亚经理部田潮和夫人韩磊。他们奉召紧急回国。躺在长椅上,也是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尽管他俩不再互相宽慰,但谁都看得出,沉甸甸的忧虑与不安压在心头上。实在睡不着了,田潮翻身起来,站到候机厅大玻璃窗前凝神沉思。远方机场跑道上一架又一架大型客机呼啸而起,把他的目光和思绪一起带向茫茫的东方天际。爸,你要挺住!田潮在心里默念着。两天前,一份加急传真从北京中地公司总部传到了位于尼日利亚中部卡杜纳州的尼日利亚经理部,传到了田潮手中。父亲病危住院抢救的消息,好似晴天里一声惊雷,把田潮这素来刚强的五尺汉子击得手发软了。按预定计划,无论是在国内招聘急需的水工土建技术人员,还是解决工程项目上马后急需的设备和物资,田潮都要在近期回趟国的。但是,他万万想不到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提前成行。父亲病危的消息完全在预料之外。田潮总以为自己是无牵无挂的。就在前不久,以公司领导和主管上级领导派员参加的“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组”到达尼日利亚经理部后,在认真检查了田潮经营承包期内的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评价的座谈会上,田潮还激动地说过这样一番话:“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田潮上不需要供养父母(我老爸工资够用),下不需要抚养子女(我和韩磊至今没要孩子),钱挣多挣少对我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企业信任我,国家信任我,把这几百万美元交给我和同事们经营,我就必须尽全力始终保持对海外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就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下一步经营目标,就要有能力带领全体职工达到和超过这个目标。”看来,人生在世,谁能无牵无挂?想着生死难卜的父亲,田潮禁不住万般思绪油然涌上心头……在田潮心目中,父亲是永远值得敬重的。这种敬重,对田潮这个已属十分成熟的男人来说,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父子亲情,而是男子汉对男子汉的那种敬重了。田潮的父亲田起,现年70岁,是位德望重的离休老干部。有过辉煌,也有过坎坷。田起1925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县奓山乡,真正的农家子弟,放牛娃出身。1943年,他不满18岁时投奔了新四军五师,从此决心把一辈子交给了让天下穷苦人得解放的伟大事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田起经历过多次枪林弹雨,曾几次出生入死。在著名的中原突围战役中,他所在部队伤亡巨大,一批熟悉的战友长眠在中原大地,也有人投降变节了。他冒着必死的决心,与少数同志化妆突围,竟然成功。他没有动摇,转辗到了山东根据地,加入了由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继续战斗。田潮终生难忘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次谈话。那是在高压和恐怖中,揭露田起是“走资派”、“大叛徒”的大字报铺天盖地,父亲已多次被批判之后的一个夜晚。父亲把子女统统召集到身边,郑重地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参加革命和中原突围战役的经过。最后,父亲面色肃穆、眼含热泪对孩子们说:“我一辈子忠于党,不是叛徒!记住,我不是叛徒!”田潮第一次看见坚强的父亲落泪,那印象是刻骨铭心的。田起是经过战争考验和建设高潮锻炼而成长起来的高级干部。战争年代,他曾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十分校,解放后又到中央党校学习。五十年代,他担任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时,年纪不过才30多岁。他善于研究,头脑清楚,思路敏捷,多年来曾在一些专业刊物发表过不少见解独到的文章;他办事讲求效率,敢作敢为,胆大心细,自1982年担任××部办公厅主任职务直至离休,其间正是部办公厅工作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为人正派,严于律己,教育子女也相当严格;他事业心强,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不断向新领域开拓。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这些品格,都在田潮的成长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田潮大学毕业时,父亲送他三句话:“对同志政治上要爱护,工作要上帮助,生活上要关心”,始终是田潮的处世格言。田潮说过:“我敬重父亲的人格,敬重父亲那种不诲的学习精神和奋斗精神。”日,田潮夫妇用36个小时完成了尼日利亚卡杜纳至北京一万多公里航程,从首都机场直奔父亲所住的人民医院。田起患脑血栓突发症仍未脱离危险期。病榻前,田潮握住父亲虚弱的手,望着父亲骤然显得苍老的面庞,哽噎了一下,才轻声说出话来:“爸,我回来了。”蓦地,田潮觉得心里堵得慌。自打远赴尼日利亚承担起项目组和海外经理部的担子后,几年来把全部心血扑在了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上。这几年,随着西方各国公司在非洲市场渗入力度加大,承包工程的竞争已近白热化。尼日利亚连续发生政治动乱、政局不稳的势态,使治安情况恶化、物价飞涨、汇比波动,经营难度大为增加。又要在工程市场上竞标夺标,又要在地方官员、业主和监理公司圈子里周旋,还要处理施工中总是接踵而来的各项技术事故,更要命的是必须认真对待类似土匪抢劫、军警勒索、黑人雇员罢工和非洲地方病蔓延等等数不清的突发事件……田潮深知自身责任重大,但又经常是心力交瘁,累得只盼能踏实地睡上一宿好觉。在那无穷尽的繁忙的事务中,他总是迫使自己精力充沛地去决断,总是自持“上不养老,下无养小”的态度洒脱地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工作。此刻,他内疚,深感强烈的内疚。对父亲,对恩重如山的70岁的父亲,自己又曾为老人家做了点什么呢?假如田潮全盘接受了父亲从小给予的正统教育,他可能不会成为一位海外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而走上另一条更平坦些的人生道路。田潮家兄弟姐妹的名子,或多或少都带一点政治色彩,留着父亲的政治寄托。大姐田果,是土改分胜利果实那年出生;二姐田京,是父亲由川调京工作时出生;田潮,出生于日,是共产党的生日,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潮时,故名潮;妹妹田跃,出生在大跃进的年代;弟弟田文,出生在文化大革命年代里。无疑,父亲为孩子们的命名,深含了对中国历史各个特定时期的纪念。田潮,田潮,似乎这个潮字,使他命里注定似地从幼小开始便赶上了各种各样的高潮。有反右高潮、大跃进高潮、大炼钢铁高潮、三面红旗高潮、学雷锋高潮、文化大革命高潮,直到他真正扑入潮头的改革开放大潮。一个潮字,也概括了田潮不平坦的人生。田潮没受到完全正规的中学教育。1969年,他考入了北京铁二中,开始读初中。铁二中又名七一中学,在北京中学里是响当当的重点学校。毛泽东同志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系列重要批示,就是亲笔批示在这所中学的一份报告上的。田潮入校后,学校发展第一批红卫兵时,却没有品学兼优的他,老师通知他“你父亲的叛徒问题还没搞清楚”,这似乎是田潮人生路上第一次接受的带有残酷性质的打击。中学没读几个月,1970年1月,田潮一家便随父亲被下放到湖北襄樊。14岁的他被编进了国家计委五七干校第四连学生排,成了一名小小的“五七战士”。学生排前后在编有70多个娃娃,都是国家计委的干部子女,年龄参差不齐。他们也参加政治运动,也劳动,但主要时间是读书。值得庆幸的是,田潮在襄樊遇见了一批学识、人品出众的老师们。其中有曾任过新四军后勤部部长的李仁俊,有后来担任了朱镕基副总理秘书的高树栋,还有学识广博早年间毕业于扬州中学的朱悦书等,他们给了这批娃娃们许多在那种年代里十分难得的精神与文化营养。特别是朱悦书先生,除认真讲授课程外,还大量地宣讲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民族英雄的事迹,反复强调保有一颗爱国之心的重要,教育孩子们要相信真理,要作正直的人。他给予田潮的激励,使田潮至今不忘。襄樊两年,田潮读的是一部社会学。1973年初,北京恢复了高中入学考试。在众多家长强烈要求下,在襄樊的国家计委干部子女在当地参加了北京的高中入学考试,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被七一中学录取。田潮名列第三,离开父母独自返回北京读书。1974年底,在校高中生田潮报名参军。那时,他已整18岁,黄金般灿烂的年龄。他再次告别七一中学,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序列,成为某部工程团的士兵。部队就驻扎在北京东郊,参加首都机场新跑道的施工。田潮确实曾想在军队里干一辈子,想最终成为一名功勋赫赫的将军。读高中时,他就看了不少军事理论著作,像当时能找到的朱可夫的大厚本《回忆与思考》、克劳塞维斯的两卷本《战争论》都通读过。参军后,由于有着少年时代父亲家传的底子,更是拚命研读哲学和军事理论,努力搞清楚战争所包含的诸多政治和经济的因素,还作了不少笔记。连队里学马列、讲哲学,请田潮上台作报告,被战士们称为“小指导员”。他身体素质好,喜欢田径和球类运动,部队施工时干起活来也舍得吃苦。他担任测绘员近两年,首都机场新跑道每一寸都亲手测过,趴在地上量过。以至多年后的现在,凡他在首都机场乘飞机起降时,都喜欢对同行的朋友说:瞧,这跑道,我们修的。1977年秋,田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好象命运也给正作着将军梦的小伙子带来了一线希望——1977年底,因为田潮出色的蓝球技能,他被所在部队保送进入了解放军体育学院速成系,接受为期半年的强化培训。解放军体院速成系,历来培养的并不是专业体工队员,而是军队各级作战参谋。田潮所在的班里,列兵非常少,基本由营、连、排干部组成,甚至还有几位团级军官。课程安排得很紧,有田径、球类、体能、格斗,也有军事理论课。和一批军队少壮派军官们朝夕相处,使田潮受益匪浅,也对部队生活多了新一层认识。那几个月,正规的强化训练,使这个小伙子如鱼得水,身体练得倍棒,打篮球跑篮时跳起来就能抓住篮筐。体能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他今后可能遇到的艰苦打下了底子。许多预兆显示,田潮正朝着军官之路走。他坚定着自己的一个信念:无论干什么,都要当最好的、最棒的。然而,生活给予人的打击总是骤然间的。1978年春节,原七一中学田潮所在年级的高中同学大聚会,聚会地点在长安街西口的鸿宾楼饭庄。约60多个同学,全部到席。虽然经过了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但是一代人勃发的青春并未泯灭。姑娘们个个容貌出众,小伙子人人风流倜傥。当年风雨同舟的故事如今变成为酒席上的谈笑,以前批判过的学识和学府现在皆是年轻人追寻的目标了。按聚会中同学们交流的情况统计,在60多个同学里,已有将近50人考取了大学;其中与田潮同班的七四级高中同学,几乎全部在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中被大学录取了。所谓几乎全部,是因为田潮未能参考。他被同学们戏称为“光荣的大兵”。聚会所得到的信息,给田潮一直平静的心情造成了强烈刺激,也给他始终艰苦奋斗着、继续进行着的将军梦造成巨大的冲击。这时候他才猛然醒悟,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一直都在心底里涌动着。从父亲说“我不是叛徒”开始,从朱先生在襄樊讲岳飞和文天祥开始,从穿着绿军装趴在首都机场跑道上开始,从一跃而起伸手触摸到篮筐的那一刹那开始……只是,被轻轻淡忘了。看着同学们的雀跃,田潮恍若隔世。1979年夏,田潮考取了武汉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由部队退伍再考大学的故事是曲折的。以至,当田潮退伍后,他原所在部队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时,曾把“田潮是一个好兵还是一个坏兵”作为一个专题,交给部队的政治工作者们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当时也未能形成统一的见解。田潮始终感谢他那个连队的指导员,指导员毫不动摇地支持他退伍,鼓励他努力报考大学。总之,在1979年初秋,这个有着二年党龄已经23岁的年轻人走进了大学校园。田潮说,大学四年,对于我十分漫长,总觉得应当做点什么,又没能做出什么。这是一句很难解的大学生活印象。其实,田潮曾是一名出色的大学生。未入校时,便被内定为班长。他所在的探工系71791班,同学们齐心而活跃,文艺汇演全校第一,篮球在全系打擂台未遇敌手,从入学到毕业保持好学风,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留级。田潮本人则连续担任过探工系学生会主席和院学生会副主席,并是七九级党支部书记。无疑,他曾经是校园里的风云人们。然而,田潮没感到过太得意。十多年后,再回顾大学生活时,田潮仍然认为:大学教育只解决了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明白了怎样读书;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基本要靠大学以后再提高。这见解难免偏颇些,却真实透出田潮性格好胜、不安份和永不知满足的侧面。脱下军装时,他曾立志报考企业管理专业,他觉得走企业家的路才符合自己的性格。但是,所有大学企业管理专业都限招21岁以下毕业生,这使他未能如愿。早在田潮20岁时,曾受到部队营管科的器重,让他主持过河南一处部队营房的建筑施工。他把建筑方法尤其是混凝土浇铸摸了个门清,施工过程管理得井井有条,营房按期完工并受到上级嘉奖。那次小试牛刀,使田潮品尝到亲手管理工程而且实施出完美成品的乐趣,那真是隐含在将军梦里面的一个小兵对企业家形象的憧憬。田潮是AB血型,有冲动的一面,也有理智的长处,对目标的追求是不屈不挠的。他崇尚劳动,不畏艰苦,最瞧不起偷奸耍滑的角色。他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识别人品。在艰苦的劳动中,不用太长时间,就可以看清楚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1983年6月,田潮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与探工专业其它毕业生略有不同的是,他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施工设备的现代化管理。刚毕业,田潮被分配在××部机关,经过到山东基层一年的实践锻炼,他回北京部机关后定在部政治部调研室。当时的部政治部领导对他们这批素质较高的年轻人是相当重视的,加强传帮带,创造条件,放手让他们独立工作,期望这批青年干部尽早成熟起来。田潮性格中不安份的一面再次表现出来。无论条件怎样好,他总觉得自己不适合在机关工作,机关也不适合自己发展。1986年11月,田潮正式调出部机关,来到了部所属最大涉外企业——中国××工程公司。这家&“国”字号公司,注册资金一亿五仟万人民币,承担着国家经援项目和对外承包工程,具有进出口贸易权和劳务、技术输出权,有着在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施工的辉煌历史,也聚集着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和数量不少的有才华的年轻人。对这次选择,田潮没有过丝毫动摇。1987年5月,他被中地公司任命为尼日利亚拉各斯水系统公司经理,首次飞赴非洲。他的长长的非洲经历才从此开始…命里注定,田潮有许多青春岁月要留给非洲。就是在1995年12月,在白天忙于业务洽谈、晚上到病床前护理父亲这段最紧的日子里,每天他也几乎都能读到来自尼日利亚、来自马里、来自南非的信息。哪个项目揭标在即,哪口钻井发生井喷,哪家公司合作有望,哪批设备装船待运……他依然在北京奔波着,依然每个夜晚都不能安睡。见到他的人经常会好意地说:“田潮,你脸色可不好,去看医生吧。”1996年元旦过后,田潮告别了刚刚脱离了危险期的老父亲,再返尼日利亚。非洲又在召唤他了。这是带着沉重使命感的召唤。在家与国之间,他必须服从这个召唤。3&李朋三进尼日利亚,在尼累计工作时间已将近四年,可以算个“尼日利亚通”了。事隔四、五年了,可李朋依旧忘不了他第一次来到尼日利亚时所遇到的意外情景:“我是日到达尼日利亚卡杜纳州项目组基地的。怎么我也没想到,第二天就赶上了项目组黑人雇员集体大罢工……“早晨起床后,便感到气氛不对。黑人职员和工人们乱哄哄的,又吵又嚷,人人都显得挺激动。他们封了基地的大门,一群人挡在那里,不准任何人和车辆出去。项目组一位中职工要去照相,也被黑工人打了。冲突的气氛很浓,使人觉得仿佛一触即发。“作为英语翻译,我受当时项目组领导的委派,出面与黑工人代表和卡杜纳州工会的代表谈判。开始,火药味很浓,罢工工人提出了一系列工资和待遇新要求,说不答应条件绝不复工。州工会代表也很强硬,总是强调一句十分敏感的话,说不准搞种族歧视。初次谈判,不欢而散。我感到气氛越发紧张。可以说,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什么是罢工、什么叫劳资纠纷。“按当时项目组领导指示,我们采取私下先与州工会代表交涉,摸清州工会的态度和工人罢工要求中的合法程度,并以合适方式谋求州工会给予协作。这一步走通了,才算找到了妥善解决这场罢工的契结。“在州工会出面调停下,我们依照尼日利亚有关新规定,针对当地物价上小组长的情况,地雇员增加了几项补贴,这场罢工风潮才算平息下来。”回忆往事,李朋是要强调这样一种切身体会:无论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国内我们都久已习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经营管理方式,有些思维定势是根深蒂固的。而国有企业到海外经营。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最重要的崭新课题是——怎样当好资本家?李朋现任尼日利亚经理部副经理。都不能离开这样一种社会性的背景:驻在国文化传统与中国迥然不同,人文种族差异明显存在,当地法律、警察完全是保护本国公民合法权益的,用强迫性手段管理企业行不通自不待说,用国内那一套办法显然也是不现实的。科学地有效地管理好海外国有企业,这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位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家必须掌握并使用的学问。像经理部的同事们一样,李朋在尼日利亚也经历过诸如工人罢工、政治动乱、土匪抢动、沙漠风暴、热病干拢等等许多曲折,但是他也和经理部的同事们一样对尼日利亚这个国家充满着感情。李朋说:“尼日利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非洲大国。大国地位决定了她发展中的相对稳定性。我们无法预言尼日利亚军政府与民选政府何时怎样更迭,但有充分理由相信尼日利亚经济是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尤其重要的是,尼日利亚历届政府和广大人民都和中国友好的,我们CGC尼日利亚经理部也是为两国长期友好作出过应有贡献的。”李朋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野外地质队那种漂泊无定的艰苦环境里度过的。与田潮年龄相似的李朋,出生于1957年4月。童年生活留给李朋印象最深刻的事,莫过于经常要帮着父母用“贴旧报纸”的办法来装修他家的住房了。那些年,总是搬家,没住过好房子,不是干打垒土房就是油毛毡棚棚。为了让房子像个家,父母领着孩子们往墙上贴旧报纸,既挡风又挡灰,还显得漂亮些。有时,住上一间用石块垒起的房,装修可难了,要先贴墙树起一块块竹席子,然后才能贴报纸。无论如何是家,家得有家的样子嘛。也与田潮的家庭相似,李朋的父母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父亲李在超原籍山西永济,参军后也曾南征北战,后随部队南下解放大西南,解放后留在西康雅安党校作教。母亲罗仕每是四川省地质局,李在超长期的队长或党委书记。李朋也就随父母从小过起了浪迹天涯的勘探生活。父亲家教很严。有一次,不懂事的李朋在地质队修配车间门口捡了根废锯条,当废铜烂铁找串乡的小贩换了两个桃子吃。父亲知道后,抡起皮带给了李朋一顿好揍,并告诉他公家的便家一分钱也不许占,让他永远记住。这是李朋童年记忆里唯一的一次挨打。1947年,李高中毕业,被分配在阿坝自治洲如尔盖草原藏区插队。去那里插队的20个知青里只有两个共青团员,李朋这个团员被任命为知青点的头儿。那时太年轻,年轻得还不到成年人年龄;那时太虔诚,虔诚得相信共产主义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成功;那时又太血气方刚,领着这批知青拿青春无么地奉献给神圣的革命。李朋对知青们管理很严,数九寒天要像藏民一样出工,学大寨改土造田。他坚持每周一三五政治学习雷打不动,坚决地制止任何偷鸡摸狗的倾向,使知青们老老实实地向贫下中牧看齐。就这么干,他担任了大队管委会委员、团总支副书记。1975年冬天,风雪呼啸在如尔盖草原,李朋带着几个男知青和藏民一起到草原深处去挖肥。刺骨的寒风夹着冰渣扫在人脸上生疼,在那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就夜宿在一所四面透风的放牧棚里,而且没带铺盖。李朋真担心了,让几个知青回队去,自已坚持和藏民一起干。第一夜,冻得浑身失去了知觉,每个骨头都是僵便的,完全是死到临头的滋味。李朋咬牙呆了好几天。直到大队书记来现场看到他时,心疼地搂住他说:“娃娃,这是要冻死人的哟!”1976年8月,李朋在农村加入共产党。同年底,他被地质队招工,并于次年3月经单位推荐入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系读书。李朋夫人张冬梅对我说:“当年,我对爱情的认识很简单的。那时候,我们不懂什么白马王子。我要找的人,就是像李朋这样,为人踏实,事业上有上进心。”说这话时是在1995年10月,在尼日利亚经理部卡杜纳基地有空调的房间里。按经理部的规定,张冬梅已经作为副经理夫人出国随队,并已到达尼日利亚几周了。张冬梅活跃、漂亮、能歌善舞、很热情,她的外向型性格与总有些书卷气的李朋恰好形成了较强的反差。她也出生于地质家庭,同样随父母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样的由插队知青而招工而读书,学的专业是数学物质。与李朋不同的是,张冬梅更具备一点地质队女子那股豪爽气,喜欢快人快语。“如果李朋不来尼日利亚,”她说,“高级工师也评上了,我们全家户口也进了成都市,我们女儿也可以在成都读书了。&张冬梅说的并不错。凡长期坚持在尼日利亚工作的人,说起家来都是个沉重的话题。李朋自1980年大学毕业后,十余年来都在四川省××地质大队工作。1985年调入攀西大裂谷科研分队,1987年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1989年初始任该科研分队分队长。四川××地质大队有4000多职工,堪称世界第一大地质队。攀西大裂谷科研分队有50多名科研人员,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中国攀西大裂谷综合研究。李朋曾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并有几项获得了各类科研成果奖。按他的资历、水平和成果,评高级工程师应当是够格的。另外,成都市确有愿接收他的部门或单位。但是,自从1991年8月中国××工程公司到四川选人,并经严格考试选中李朋而派往尼日利亚后,李朋两次探亲三次重返非洲,基本脱离了原岗位工作,为此便失去了某些机遇。“到目前为止,我并不后悔。”李朋习惯地斟酌着词句对我说:“在尼日利亚经理部这个集体里,在我们面对的广阔的非洲工程市场中,几年来我学到地许多国内所难学到的东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走出国门,我们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里的实践和所积累的知识,是一定有更广泛的用场的。中国××工程公司尼日利亚经理部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司。既然我们企业称呼上有中国这两个字,我们就要更努力地使企业在经营规模、实力、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各个方面都不断发展,提高中国××工程公司在海外的声誉,以无愧于我们集体名称中‘中国’这神圣的两个字!”这是既简单又复杂的一种情感。&&& 4索书和早闻知非洲马拉痢(即非洲疟疾)的凶恶,但他并没太在意。他相信么年轻,从小知艰识苦,再劳累也没垮过,怎么也能抗它一年半载的。一般经验,到尼日利亚的人有三个月“保险期”,三个月内不会染上马拉痢。没料到,病魔这么快就缠住了他。索书和被派往尼日利亚,全是快节奏的。1994年8月初,中国××工程公司任命索书和为尼日利亚经理部(当时还称项目组)副经理;8月23日,中途未在任何国家停留,直达尼日利亚南方拉各斯航空港;8月25日,开车到夸拉州实地考察工地后抵达卡杜纳基地,全程800公里;8月26日,被任命兼夸拉州200眼井钻探工程项目经理,开始紧筹备;8月27日,率17辆工程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奔赴夸拉州打井工地;9月1日,夸拉州工程项目正式开工;9月20日,索书和头痛,认为是感冒;9月21日,索书和体温达41.5℃,几乎完全失去了知觉……以上只能是极简单的工作日程,实际上他每天要面对的纷杂繁乱的事务和永无停顿的外事谈判,是无法用文字来记述的。夸拉州300眼井钻探工程项目,合同额295万美元,约合2400万人民币,工期限定为八个月完成。索书产第一次来尼日利亚,作为工程总负责人,要处理好的关系就太多了。有中国职工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与当地黑人雇员之间的关、中方与业主的关系、与欧洲人主持的监理公司的关系和与当地警察局、移民局、税务局等政府部门的关系……那一项关系得当,都可能影响工程顺利进行。更不要说,还有施工管理、目经理当机立断的问题了。从来到尼日利亚那一天,索书和的精神状态便始终像拉紧了的弓弦一样紧绷着。太累了!再年轻的身体也不是钢铁。其实,索书和可以不来尼日利亚的。来尼前,他是北京××公司总经理,那是一家由他承包经营的国有公司。主营珠宝玉石和矿产品,有产品、有销路、有效益,业务正在蒸蒸日上。公司创办起来后的每一点成果,都有索书和的心血,他舍不得开这项有一定前景的事业。但是,当田潮经理要人,公司领导决定委派索书和到尼日利亚任副经理时,索书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非常清楚,放弃的是一个能比较安稳经营的小摊子,接受的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国外任务。像中地公司大多数员工的认识一样,索书和更清楚,作为涉外公司,大量承包工程在海外,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都要向海外一线倾斜,要为国家创收更多的外汇。他义无反顾。病势来得实在太凶猛了。20日那天,索书和就头晕恶心,整天几乎没吃东西,觉得是重感冒。工地没来医生,他请钻机机长吴洪勇给打了针柴胡,也还顶了一点事。从21日上午开始,热度急剧上升,天眩地转,神智已经开始不清楚了。到21午二时多,索书和体温骤达41.5度,彻底瘫倒在床上,意识几近模糊……工地上的中国同事急得掉下了眼泪。电台紧急向卡杜纳基地呼救。田潮闻讯,当即派专车送冯少杰大夫火速赶往夸拉,要不惜一切救治索书和。卡杜纳到夸拉的距离是510多公里。冯少杰大夫驱车飞奔着。索书和仍在昏迷中……他觉得身体已不再是自己的,整个头部像要炸裂,四肢在什么位置也全然不知,只是浑身都在烈火炙烤中……32岁的生命、三十二年的往事,断断续续地画面,闪电般地映现在脑海里,又让人无法扑捉住而飞快逝去……那是我故乡农村的父老兄弟们!索书和1963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伦掌乡,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至今,他的父母哥姐仍在乡间耕种着属于自己的土地。家乡地处豫北丘陵地区,多年来日子过得很苦,直到1983年才结束了吃国家返销救济粮的日子。索书和没有过一天娇生惯养的童年,从到伦掌乡东柏涧村村小读小学开始,放学后不是像城里孩子那样忙着做作业,而是要赶紧奔到地里去帮大人干活,多挣几个工分。但是,他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忠厚老实的父母和宽宏体贴的兄嫂,还有最心疼小弟的姐姐。全家唯一能读书读出了出息的索书和,永远对那贫穷的家充满了无穷尽的依恋。索书和忘不了大他8岁的姐姐。姐姐为了带他这个小弟弟,为了让母亲能下地多挣几个工分,毫无怨言地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到现在亲姐姐仍然是个文盲;索书和忘不了大他13岁的哥哥和贤慧的嫂子。上中学那些年,每个星期哥哥都步行几十里到学校来看弟弟,风雨无阴地给弟弟送来馒头、杂粮和咸菜,还有全家人的嘱托;索书和更忘不了年迈的父母二老。为了让有志气的小儿子读完学业,为了让小儿子交得起中学每月6块钱的菜钱,父亲重操起木匠的手艺,每个月准准地按时把几张沾满汗水的钞标交到索书和手中……1982年,索书和手中毕业,准备参加高考时,父亲和哥哥都说:“安心考吧,考不上也没啥,咱家祖祖辈辈不都是种地么!”越这么说,索书和压力越大。他咬着牙发奋复习,发誓要考取,发誓要让含辛茹苦抚养了他的父兄脸上有光。他是背负着全家的期望走进考场的。紧张,天热,压力大。考到第二天,索书和竟上吐下泻,简直是坚持不下来了。平时最喜欢的课程就是物理和化学。但是连往考卷上答的是什么自己也记不清了。出走考场,他脸发灰,人都虚脱了。老师也说:“你只有明年再努力了。”灰心丧气地回家,全家没啥怨言。第二天索书和就正式下地干活,准备当农民了。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早不再作上大学的梦了。突然,有天早晨,正在村办砖厂里脱坯的索书和听见村头大喇叭广播:“索书和,索书和,快来拿录取信,你考中了,马上到县一中去填志愿!”他愣了。范进中举大抵不过如此。那年,河南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95分,他考的是396分。全家人都欢喜,都说,老天爷有眼。索书和很明白,没考好。但他决意要上大学,为了父老乡亲,为了家乡的黄土地。在一次投档、优先录取的“农业、石油、地质”等院校中,他第一志愿填报了西安地质学院。那时除了见过村里打井,索书和对地质为何物尚且一无所知。他被西安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录取。那时,他也还不知道,中国有许多杰出的青年科技人才,当年都和他一样,是穷乡僻壤出身寒苦的农家孩子。日下午四时许,冯少杰大夫驱车赶到了夸拉州工地。由卡杜纳基地至夸拉州距离510多公里,冯大夫只用四个多小时。索书和仍在高烧昏迷中。经过初步诊治,对非洲地方病已有着丰富经验的冯少杰作出了确诊:“这是典型的马拉痢——非洲恶性疟疾。”冯大夫的到来,安定了中国同事们万分焦虑的心。大家相信,索书和有救了。针对索书和的急发症状,冯少杰为他配药服下后,又加打了抗疟针。索书和的急发症状,冯少杰为他配药服下后,又加打了抗疟针。索书和神智渐渐清醒,但体温仍退不下来。冯大夫采用“体外降温法”,把冰块放在索书和额头上,再让他握住两块冰,并用酒精反复擦拭他的全身。这样反复了两次后,又打了一针,索书和的体温才渐渐降低下来。接着,是呕吐,吐得昏天黑地。冯大夫说:“不怕,有缓解了。”让索书和躺回床上,替他作了静脉葡萄糖液注射。直到22日下午,两天来水米未沾的索书和开孡喝了一口面片汤,紧张才算解除。虽然脑袋仍是昏沉沉的,怕冷怕热,四肢乏力,但是索书和感到宽慰多了。就像十二年前参加决定命运的高考一样,他最大的宽慰是踏进非洲第一次考试,闯过来了,及格了。只有冯大夫最清楚这种病的厉害,他细心地收拾了一下环境,把该服的药准备好,又关照索书和一定要静静地卧床休息几天,否则体力是难以恢复的。情况发展却仍未容索书和喘息。22日晚,突接监理公司的函,称我方在钻井工艺中使用的砾料有质量问题。索书和看了函件,浑身一激灵,发病的感觉全没了:“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开会,我们务必在明天就向监理公司作答复。”当晚,他挣扎着主持了业务会。冯大夫拦也拦不住他护理的病人了。第二天,索书和变得精神抖擞,约上项目总工程师唐兰远,一起坐车到监理公司去和欧洲人监理谈判砾料问题了。从23日起,索书和经理正常上班。这变化,让紧急赶来抢救的冯少杰大夫看得目瞪口呆。他说,在他救治的患非洲恶性疟疾的病人中,索书和痊愈之快是惊人的。索书和说:“没办法。我哪有躺在床上养病的时间啊?”此中的情感,真是让人说不清。&&& 5日,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这个日子,对于毕德启、马厚芝这对中年夫妇是意义重大的。二十年前的4月16日,他们在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那特殊的环境里奠定下爱的纽带,这个日子是他们夫妇永不忘怀的定婚纪念日。中年人的爱情,依然是浪漫多彩的。熟悉这对夫妇的美国朋友弗兰克·米乐,为了表达对毕德启夫妇忠贞不渝爱情的钦佩,特意在北京丽都饭店设宴,与他们共同纪念人生不平凡的一天。米乐先生虽年近花甲,却保持着健壮的体格,满头银发和绅士风度使他像个电影明星一样引入注目。他是美国MEC公司海外部经理,经常到中国来处理业务。在华期间,米乐先生多次聘请毕德启担任翻译,交往中互相加深了了解,结成一对跨国的忘年交。酒宴上,米乐饶有兴味地听毕德启和马厚芝讲北大荒、讲兵团战士的生活、讲艰苦劳动中两个中国青年萌生的爱情。举杯祝福时,米乐说:“你们过去的生活就是个人的财富,因为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练出人的意志。”乘酒兴,米乐先生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米乐出身贫寒,读完高中以后便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他作过工人、当过店员,还干过许多低微的工作,曾渴望能挣下一笔钱作学费来完成大学课程。在25岁那年,他应征入伍进入美国海军,相当艰苦的当兵的日子里也没放弃自学。31岁那年,他退伍后才开始了大学生活,直到拿到学位。米乐很有诗意地说:“我很羡慕毕先生,在艰苦日子里却有着甜密的爱情……”那是1974年的事,那时候毕德启被农场推荐读南开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已确定无疑。对于朴实而可靠的家庭,那时最大的难题是怎样省吃俭用,以便每个月能硬挤出10块人民币,供这个工人家庭的大学生。对于即将入学的毕德启来说,那时最大的难题是今后怎样对待物自己热恋着的那个齐齐哈尔姑娘。兵团里知青们的恋爱故事是多姿多彩的。嫩江农场是个大场,文革期间接纳了一万多名各地知识青年。毕德启和一帮哈尔滨知青原来在13分场,而马厚芝和一批齐齐哈尔知青在6分场,两个分场相距很远,两个人也并不认识。1973年1月,因为一项修水渠的工程要中兵力,农场总部从各分场抽调一批人员,成立了由几百名男女知青组成的水利连。马厚芝被任命为水利连副指导员。恋爱时的感情丝丝缕缕都是神圣的,恋爱中的人总是忘我的超凡脱俗的。当朦朦胧胧的初恋通过传情的眼神把一对青年男女接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自己变得比往日更加自信和出色。女指导员马厚芝的眼里,炊事班长毕德启是个正经男子汉。他魁梧挺拔,身高力大,在东北零下30度的气温下,敢脱得只剩件薄薄的秋衣舍命地干活,工余摔跤也没几个敢跟他对仗。更可贵的是他人品好,弱者不期,强者不惧,敢管事,有责任心。毕德启眼里的女指导员,正派,大方,热情而开朗,是女知青里的尖子。当然,更重要的是爱穿草绿色旧军装的指导员有着高挑而匀称的身材,长得蛮漂亮,只是特殊位置使一般追求者常望而却步罢了。1974年4月的那上夜晚,连队放映露天电影,毕德启在小路边栏住了马厚芝,说找指导员有事情要谈,马厚芝心里便有数了。“小马,”毕德启担率地说出了心底里的想法:“我看你总爱往炊事班跑,找到我又不谈啥工作。今天,你给我一句实话吧,你心里是不是对我有那种感情?”马厚芝脸色绯红,用笑来掩饰内心的激动和羞涩:“呵,你胆子挺大啊!”那是个多么温柔甜密的夜晚!北大荒的4月,这对年轻男女在远离父母和故乡的地方,确定将终生相伴相守。他们绝不会预想到,短短几个月之后,毕德启能远走高飞,踏进南开大学的校门。9月,马厚芝亲手将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了毕德启手上。她没多说什么,表情是凝重而复杂的。实际上,也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毕德启上大学,将把两个人的地位彻底改变。兵团里的恋爱,只要有一方出去读大学,留下来的一方肯定被抛舍。这样的悲剧,在他俩身边就已经是够多得了。毕德启全明白。他知道姑娘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任何虚伪的山盟海誓在事实面前都是苍白的。分手在即,毕德启只留下了一句普通的话语:“我一定要把你带出农场去。如果没办到,我就回农场来。”这句话所包含的感情,足够一个姑娘享用一生。毕德启坚守了自己的诺言。在南开大学三年,他把全部精在学习上,几次避开了女同学多情的暗示。第一学年读完,英籍教师摩尔斯与海伦夫妇便称个东北小伙子是学懂了什么是真正的“牛津英语”;第二个学年,他的成绩已名列前茅;第三个学生年结束时,他用英语已经和汉语一样熟练,毕业论文和答辩倍受赞扬。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他没留;北京方面也有分配指标,他也没争取;连哈尔滨的单位也没吸引住地,而他选择了当时还在陕西兰田的质部物探研究所,因为该所答应尽快解决配偶地分居的问题。1977年9月,毕德启来到陕西兰田的单位报到;1978年1月,他和马厚芝在哈尔滨老家结了婚;1979年2月,马厚芝由黑龙江省嫩江农场调到了毕德启的任职单位。在物探研究所工作十年的时间里,毕德启办过四个英语培训班、接待过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团、翻译了近百万字的学术资料,还发表了几十万字的译作与文章,并评上了中级职称(后晋升为高级职),但是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被外派出过国。1987年7月,中地公司来借调毕德启参加尼日利亚525工程项目,担任外事翻译。来人介绍说“拉各斯是非洲小巴黎,尼日利亚正在经济起飞,人均收入高于中国”。毕德启说,我不在乎这个,就为学英语专业没出过国,我跟你们出去实践实践。1988年1月,毕德启踏上了尼日利亚的国土。这一下,就干了两期,中间回国探了一次亲,直到1991年3月才回归原单位。那几年尼日利亚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又是有吸引力的。毕德启觉得在国外开拓的日子每一天都新鲜而充实,个人才干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感受是难忘的、全新的。他对尼日利亚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美国人是很讲究实际的。弗兰克·米乐先生在毕德启夫妇定婚二十周年那天设宴款待,事后证明并不是单纯的为这对中国夫妇进行爱情祝福。作为美国MEC公司海外部经理,米乐早就有意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聘请一位得力的中国人作MEC代理人,以便更进一步完善该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十二条流水生产线的管理。米乐先生相中了英语纯熟,办事精干讲效率,而且很有公关能力的毕德启。宴请之后不久,米乐便向毕德启讲明了意向:聘用毕为本公司驻华代理,在北京租饭店成立MEC驻京办事处,暂定第一年月薪800美元。由于种种原因,毕德启没有爽快地答应,只说容我认真考虑考虑。米乐说,没关系,毕,这个职位我将为你留着。毕德启一直犹豫不决。正在这一段时间里,田潮经理回国述职,找到了毕德启。田潮告诉他,尼日利亚要上几个工程项目,急等用人,希望他与夫人商量一下,能不能第三次现赴尼日利亚?毕德启毫不迟疑地回答:“行。我去。”好像这是他一直等候的一个答案,是婉言谢绝米乐先生的最自然的理由。1994年9月,毕德启再次登机远赴尼日利亚,马厚芝一直送到首都机场。这次,毕德启又作不许诺:“小马,我争取让你能到尼日利亚来看看。”马厚芝说:“我相信。”&&& 6翻译范扬在尼日利亚已呆过两期将的四年时间,1994年回国之后,他曾打定了主意就在国内干,不想再吃那非洲伙食。范扬是北京人,在××部经研院有稳定工作,夫人又很贤慧,确实该在故乡踏踏实实求发展了。他是日由尼日利亚返回北京的,正返回北京的,正赶上与单位有合作关系的意大利瑟玛公司要用人。凭借自己熟练的英语和在国外练出来的涉外交往经验,范杨顺利通过了意方首席代表麦劳尼先生的考核,迅速地于4月1日便在瑟玛公司驻华办事处上了班。开头那一段,干得还是不错的。意大利人温文尔雅,谈吐不乏诙谐幽默,对中国雇员也还客气,不时也讲讲中意两国人民友好关系渊远流长之类的话。很暖人的事是:待遇的确不错。范扬初到时有个试用期,试用工资就给月薪800美元;后来又升了,作为销售部经理,月薪1000美元。在北京挣这个数,那可真是超过小康水平了。不赖。呆一段,麻烦事、不如意的事也就多了。首先,老板就是老板,意大利老板骂起人来也绝对不会像意大利歌剧那么中听。这位意大利老板,稍不如意就生气,一生气就扯开嗓子一通乱骂。真理当然总在出钱雇你的老板那一边,忍气吞声固然是办法,但是总听到洋老板喋喋不休的臭骂,太不是人受的了。(范扬说,那种骂声,像狼叫似的。)事实证明,国内美元不是那么好挣的。再有,就是范扬容不得意大利人对中国厂家搞所谓“商业机密”一类手段了。有一次,范扬陪老板与某中方企业洽谈引进一套意大利生产的设备。在谈判中,老板明白无误地讲了,有两种设备的附件是包括在这次供贷的总价款里的。但是,正式签定合同书时,这两种附件却根本不在其内。中方企业谈判代表中也有懂英语的细心人,察觉之后便向意方老板询问。老板面不改色心不跳,大言不惭地朝范扬说:“范先生,这就是你翻译的错误罗。我根本没有这样讲过嘛。”范扬能说什么?像被人一嘴巴扇掉了颗牙齿,还得自己咽肚子里去。他只能依老板的意思,违心地向中方企业代表承认,老板没讲过那话,是范某人翻译有误。最后,中方代表还是签了合同,但范扬却觉得实在窝心,实在不忍。在尼日利亚时,范扬参加过不计其数的谈判,那也需要充满智慧的语言艺术,也必得有张弛相替换外交手腕,也少不了迂回反复、卖关子、打折扣,但咱里堂堂正正的中国××公司全权代表,是大大方方地参与国际竞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谈判成功也感到太亏心呢?范扬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这次抉择了。他血脉里流着中国人的血,他仍然生活在中国土地上,让他完全彻底地站在意大利老板那一边,他难以办到!悠悠岁月中有一个日子,一直准确到几时几分,都凝固在范扬的记忆中。尽管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切仍历历在目。日上午10时38分。此时此刻,首都第一列满载着知识青年的“东北专列”驶出了北京站。18岁的范扬,青春勃发,斗志澎湃,坐在这准军事化的特殊列车上。他的人生新驿站在北国边陲,名称是东北生产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一团一营六连。范扬毕业于北师大一附中,也算是京都名校。像许许多多北京知青一样,兵团的日子使他们初识了生活的艰辛。伐木、放马、盖房、养鸡、播种、收割……浪漫渐渐变为平淡,岁月教会了他们许多过去不懂的东西。到1973年,只是为了离北京近一点,范扬由东北兵团改办为山西插队,又到了山西师范学院外语系。这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多少往事都已经在范扬脑海里淡漠了。然而,有两件事,他至今清晰地记得:一件事是,当年,中苏边境爆发珍宝岛之战,他所在兵团有个勇敢男孩,深夜爬越江冰到达珍宝岛上,取回来一块被击毁的苏制坦克上的部件,男孩被兵团青年视为无畏的英雄。再一件事是,范扬驻地的小县城,在珍宝岛战斗中驻军共有一百多们官兵壮烈牺牲,为此县城人民专门辟地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安葬这批忠魂。至今墓碑森森、松柏萋萋。范扬当年肯定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记忆证明了这一点。在尼日利亚,范扬有段奇遇。1993年春,他独自开车从卡杜纳前往高原州去投一项工程标。因为截标时间是限制死的,他驾车就开得快了一些,车急驶过一条公路转弯时,被路旁的黑人警察叫了停。那个警察很年轻,像是州警校才毕业的。范扬向警察解释,有急事,要赶时间。年轻的警察却说,这是条单行线,你违反了交通规则,请停车等候处理。按往日惯例,是要出钱了。于是,范杨拿出钞票朝警察手里递过去。不料,年轻的警察不要钱,反再次指出理由:“第一,你违反交通规则;第二,你向警察行贿。你必须等待处理。”范扬真没见过这样的尼日利亚警察。这时,一群黑人老百姓围上来看热闹了。范扬急了,就大声说:“警察先生,我是中国××公司的代表,我奉命到高原州为当地人民钻探水井的事来反标。我们打井找水,是为老百姓解决饮水困难。如果耽误了我的投标大事,先生,你要负责任的。”年轻的警察还没讲话,围观的黑人老百姓中已经有人带头喊道:“让中国人走吧!”随即,黑人们齐声呐喊:“让中国人走!让中国人走!”年轻的警察也喊:“我是警察!”一个黑人壮汉说:“我们是高原州的主人,在这儿我们说了算!”他转脸对范扬说,“先生,你请开车吧。那警察仍要拦阻,竟被黑人团团围住。&范扬驾车急驶而去。汽车驶出好远,范扬还压抑不住心里的兴奋,用口哨吹起一首轻松的圆舞曲。何等惬意!这遭遇,这心境,只有在国外的中国人才能体会。范扬断然无法在意大利公司长期继续合作下去了。尽管待遇不差,尽管拿着美金,尽管没离开北京。当田潮的电话直打到范扬家里,用调侃的声调说出“怎么样,范杨,咱们尼日利亚经理部又准备进入一个小高潮时期了”的时候,范扬干脆地说:“咱哥们儿算一个。”1995年10月,范扬重返尼日利亚,第三次开始了在非洲的另一种生活。田潮扎在尼日利亚了。李朋扎在尼日利亚了。索书和扎在尼日利亚了。毕德启、范扬也扎在尼日利亚了。这样的故事很多。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从祖国天南海北来,又汇拢在尼日利亚经理部这个集体中。这里,究竟有什么魔力,使这些人甘愿离乡背井在万进而之遥的跨洲际航线上周而复返?是因为在国外挣的钱多吗?不错,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也随着涉外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活力和实力的逐步增强,这些在第一线承担国外工程施工的职工们的个人收入也在逐步增加着。中地公司尼日利亚经理部在实行国有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后,在保有国家利润高幅度增收和国有资产大比例升值的同时,职工们的收入也有所增长。但是,长年累月在海外施工的甘苦只有亲身参加者才可以体会得到,那笔收入是饱含艰辛的。尼日利亚经理部的职工们几乎每一位都曾对我说过:“如果光是为挣钱,我们不会来,来了也呆不长。”是因为国外的生活条件好吗?的确,在尼日利亚经理部所属的各部门和各项目组,职工福利是得到了全套改善的。在卡杜纳,人基地的员工,人人住上了带空调和卫生间的宿舍;在施工地点,凡有条件的地方也都尽可能使职工生活舒适一些。经理部光是公用轿车也有几十部,出门的交通便利是国内企业没法比拟的。职工食堂有专门从国内聘来的等级厨师掌灶,伙食按国内普生活水准看是一代替不了异国社会环境的种种险恶,更代替不了远离亲情而必然产生的寂寞。正如一位老机长对我讲的:“领导把生活安排好,就是让咱少想家,把这里当成个温暖的大家庭。”钱和待遇,毕竟是物质的,暂时的。如仅只追求物质,人们的心将只有一片精神的荒野和沙漠。在开放与竞争成为潮流的时代,闭关锁国早成为历史,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多的中国人将会走出国门,动机当然是多种多样的。遍访尼日利亚经理部,探寻众多职工的心灵,人们精神追求汇集到一个极其简单的共同点上:要为中国人、为中国争光。只有到非洲、到尼日利亚、到这些中国人中间,才能深切感受到,这感情是真实的,是神圣的!&&& 7确有不少华人企业家曾到尼日利亚开拓、投资,并且逐渐发达起来的,万其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尼日利亚处于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里,许多香港、台湾的财团曾经把占领尼日利亚市场作为开拓非洲的重要战略。据几位现今仍然坚持在尼日利亚办厂、投资的香港企业家朋友介绍,在那个时期里,尼日利亚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一度繁荣,当地币奈拉也值钱,经营得法的华人企业真是可以大把大把的赚钱。现在仍在拉各斯州投资数百万美元经营着一家钢铁厂的香港企业家朱先生,集十余年在尼日利亚经营的经验,非常简捷地总结说:“企业拓展业务必须要与其环境相结合。在生意场上,不进则退,应当总是向前看才行。”朱先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年轻时曾在香港董氏机构工作过十多年,取得了许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他搏学多才,很有一点儒士风度。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尼日利亚开展自己企业的业务以来,体现出不少个人独特的风格,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名私人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朱先生仍这样认为:“我要养家糊口,要为我夫人和孩子们的长远前途考虑,我必须总想着企业怎样往前走。”他说,“我在香港那样的社会环境里生活了二十多年,说起来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一次也没进过夜总会那样的场所。我觉得逛夜总会与我的事业无关,同时也没必要为了喝一杯咖啡而多花几百块钱。”朱先生到上海聘一位国内炼钢工程师时,那位国内工程师曾问他:“朱先生,我跟你出国干可以,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厂子倒闭了,那我怎么办呢?”“我从来没想过有这么一天。”朱先生坦率地说,“当然,如果真出现倒闭情况,我会考虑你的利益。话说,假如钢铁三经营不下去了,我唯一想法只能是再做其它行业。”朱先生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对你从事的工作要有真正的兴趣,要有臧功的欲望,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当然,归根结底,要有优秀的个人素质和过得硬的本领。”朱先生拥有百万资产,他是个成功者。在尼日利亚华人中,大大小小的成功者并不在少数。包奇州有个龙凤楼饭庄,专营中国菜,创办这家饭庄的老板姓包,是位上海人。包老板曾是上海一街道工厂的工人,文革中因与一位部队干部的女儿恋爱,遭女方父母反对并强加政治罪名送入监狱,被判刑八年,1978年平反后释放,后因私出国,转辗多处来到了尼日利亚。刚来时,什么钱都挣,靠老婆从上海用邮包寄中国布鞋来卖,一个邮包寄20双鞋,每次能赚200奈拉。渐渐积存下小资本,从国内接出老婆,在包奇州办了中国餐馆,几经演化成为今天的龙凤楼。包老板也小发硡了,已经移居去了美国。谈起在尼日利亚发展的体会,这位小老板曾说:“没什么休息,没什么享受,没日没液地操劳,疲于奔命,耗尽心血,那种累法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每天晚上结帐,当我数着一堆钞标的时候,那种兴奋也是没办法表达的。数钞标就是享受了,这就激励我第二天天不亮又起来拚命地干呀!”无论朱先生还是包老板,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营之道和成功乐趣,他们都是在尼日利亚乃至非洲经营的中国人中的一种。但是,毫无疑问,尼日利亚经理部这批中国公民在许多方面是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许许多多尼日亚人对遥远的中国是相当缺乏了解的,以及尼日利亚经理部职工在尼日利亚交际场合中,经常会被当地人误认为是日本人或者高丽(韩国)人。跟当地人说起中国有着十多亿人口,常会使他们大吃一惊,再说到中国放了卫星、有了原子弹,他们竟认为中国是个他们从不知道的超级大国。在尼日利经理部供职多年的哥德尼尔,出身豪萨族某土王家族,到英国留学并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是个典型的黑人知识分子。就他的学识经历,对中国仍然所知甚少。他说:“我知道,中国是亚洲的一个非常美好的国家,非常令人向往。但是,中国离尼日利亚太遥远了,很难真正去了解她。”哥德巴尔先生说:“原来,我以为尼日利亚经理部是些临时工作的人,没想到你们会长期留下来发展。尼日利亚经理部耐心培训了大批尼日利亚工人,为尼日利亚完成了许多项重要工程。现在,许多州长、部长和人民都已经知道了尼日利亚经理部,在尼日利亚有了比较广泛的良好的声誉。更多的尼日利亚人也将会通过认识尼日利亚经理部来认识和了解远的中国的。”这是海外国有企业职工共有的荣誉。从天津被聘到尼日利亚项目组工作的机械师张勇在回忆国外经历时说:“让我最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们参加了到中国大使馆修建国旗旗座、树旗杆的工作。”在述叙他们杯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修好旗座和旗杆,升起了五星红旗之后。他接着说:“仰望那面迎风飘扬的国旗,好像仰望祖国,顿时觉得自己的感情崇高而神圣。站在国旗下,我暗暗地下决心,这次到尼日利亚来工作,绝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期望,一定要干出一翻成绩来,绝不能给我们中国人丢脸。”中国驻尼大使馆的领导们也经常表示,我们使馆有责任为中国各企业服好和,希望中国在尼企业逐步强大起来。中国企业强大了,我们大使馆在尼的各项工作也就更好开展了。身临其境,每个尼日利亚经理部职工的心中,怎能不多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8田潮是在1992年8月由中地公司任命为尼日利亚项目组经理的。公司总部选择田潮去主持尼日利亚业务是经过慎重考虑的。1987年5月至1989年8月,田潮曾出任尼日利亚拉各斯水系统公司经理。在两年多任期内,他充分了解了尼日利亚市场与投资环境,熟悉了尼日利亚国情和语言,经过有成效的经营,使原来严重亏损的水系统公司实现了“一年减亏,二年返老持平”的目标,展现了他的一次经营才干。现在,尼日利亚市场形势严峻,公司总部对于继续在尼开拓不抱乐观态度。调田潮到任时,项目组已处于没米下锅——没有可望再拿到手的工程这样一种艰难处境中。田潮也并不乐观。他首先采取的步骤是理顺关系,吸引人才,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激发每个人身上的潜能,组织好开拓前的基础结构。他认为,用较短时间形成一个人才济济、齐心协力、决心共同开拓的环境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调动起来自己的力量,发扬出自己的长处,企业才有可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田潮始终认为,我们的职工是出色的、有才干的。特别是一批长期在尼日利亚工作过的老职工中,李朋、毕德启、唐兰远、张明辉、范扬、顾钦一、肖亚云、全文英等等,都具备很高的素质和较全面的技术水平,而国内还有大批的优秀后备力量。只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合适地使用他们,为他们解决某些后顾之忧,就一定能团结一致共同开拓。经过很短时间调查,田潮向项目组职工宣布了几项新的管理办法:第一,随着经营效益的提高,职工的待遇要逐步增加,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要向生产第一线倾斜,要奖励开拓有功者。第二,为解决长期出国人员两地分居之苦,坚持执行合理的探亲制度。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使职工配偶随同出国生活。第三,在各个方面改善职工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充分体现企业对出国员工的关心和爱护。田潮说:“从行为科学角度讲,这些措施还不是激励因素,而是保证因素。但是,现在我共必须先保证做到这些,目标是企业创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我们的实力得到不断壮大时,激励的措施再进一步加强。”在宣布之后,田潮狠抓了落实。项目组工资和补贴的各项标准出台了,探亲制度健全后老机长、老修理工的夫人也出国来探亲了,食堂的伙食明显改善了,职工宿舍维修一新并更换了空调,一批生产、生活用的新车购进了…这些改进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在研究市场开拓时,田潮向职工们分析了尼日利亚市场的大趋势:“尼日利亚政局基本是稳定的。多次军事政变都是不流血政变,没死过一个总统,说穿了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政府更迭,州长和部长们更换了,可大量的副职、官员、办事人员并没有频繁更换,与我们在业务上打交道的人员也少有改变。所以,尼日利亚政局变化不可能完全影响我们下一步的开拓。“尼日利亚是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油气储量和石油产量都很大,国家因为有石油收入而支付能力强,并且有潜力。这些因素可以说明,尼日利亚是个非洲经济大国,只要不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经济上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尼日利亚对整个非洲,特别是对西非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政治上,阿巴查将军是西非共同体副主席;经济上,尼日利亚对西非地区许多国家产生着辐射影响。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继续开拓尼日利亚市场,战略上正确。“我们要树立在尼日利亚长期经营的战略思想,从现在起就应当做好迎接大发展到来的思想准备。不能光看到眼前我们没有拿到什么施工项目、经营不太景气的情况,可以断言这是暂时的。我们要抓紧时机,充分研究尼日利亚市场,市场规律和市场前景。同时,也要研究公司在尼日利亚发展的历史,吸收经验和教训,把握一切可能的机遇,争取主动出击的条件,创造出较好的新市场。当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占日利亚市场,沿贝努埃、尼日尔两条大河推进,通过被称为‘白人坟墓’的热带病高发区,他们还真是不惜一切的。那种血腥的殖民统治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并遭到了人类历史的唾弃。但是,今天我们本着中尼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精神,按平等互利的方针开拓非洲市场,怎么能害怕开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呢?“我有信心,只要项目组全体同志齐心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在尼日利亚经营的新的高潮!”第二章&&&不敢叹风尘忧为民分忧而猝然发奋,我们呵,哪里配称作尧舜后裔、黄河子孙?如果不能为国献宝为民献宝而茹苦含辛,我们呵,有何面目见九泉英烈、同世朋宾?&——引自常江的《帐篷村》1几年前,田潮读了尼克松写的《领导者》一书,曾为“大手笔”这一章掩卷称绝。尽管他与这位美国前总统政治见解不同,但是对书中所论述的世界级风云人物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绝不修修补补而抓住核心问题的大手笔,仍表示了叹服。其实,面对纷杂世事,拖泥带水和大手笔不只是思维的分野,也是结局的不同。&1992年秋时的CGC尼日利亚项目组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当局者的清醒与冷静,更需要谋略与果断。田潮清楚,无论采取什么管理措施方面的改革,也只能有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条件,而调动这种积极性去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才是核心问题。不错,解决核心问题是关键,只有核心问题解决的顺畅,其它附带问题才能够一并迎刃而解。当前,项目组经营中的核心问题应当是两项,一是摸清市场然后以自己的优势为先导去占领市场;二是从长远发展考虑必须进一步改革经营机制。这两项可谓难分主次,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关于大手笔的理论,在现实中有时极难应用,因为许多东西必须先修修补补,否则项目组还没法正常运转。局面比想象中严重。几年来,项目组是以承包中标项目进入尼日利亚的,所以目前所有在尼的中方管理与技术人员均属于业主ADP——索科托州农业发展署打井工程项目的临时外籍雇员。按尼法律规定,中方全体人员在尼长期居住下去以及资产和设备的使用经营不具备合法条件。正因为这一点,当地移民局、警察局已经屡屡找各种借口到中方驻地百般刁难。另外,更重要的是,随着原主要工程项目的结束,同类工程市场萎缩,眼下没有任何新的市场可以开拓。这样,大批中方人员没活可干,黑人雇员面临失业,原有设备也被迫闲置,而维持费用必须照常大笔地开支。这种局面,形同无米之炊,难以为继。其它各方面问题和磨擦也层出不穷。在尼的中方职工都看着这位新上任的36岁的经理,等他拿出扭转危局的办法来。经过暂短的情况了解,田潮作出了两项对今后在尼长期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决策。第一,加紧办理在尼日利亚正式注册的手续;第二,走出卡杜纳,对尼日利亚整个承包工程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第一项见效是最快的。1992年11月,尼日利亚政府批准,由中国××工程公司投资的尼日利亚××有限公司正式登记注册。这一步,使公司人员在尼居住成为合法,也使公司在尼资产与设备合法化。第二项是需要付出艰辛劳动,需要清醒头脑加科学分析的。以田潮为组长,由最精干的年轻技术人员刘国平、李朋、范扬、丰年为主力组成的市场调研组,将对尼日尔河与贝努埃河以北的尼日利亚十五个州的广大区域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调研组9月上旬出发,l0月底结束,整个调研过程绝不是马不停蹄、风餐露宿这样的词语可以概括的。他们逐州接触了各地的咨询公司、水公司、农业发展署;逐州拜访了州军政府官员及下设发展机构官员;仔细收集和研读各地的报纸信息栏和各种经济公报;全面记录了各州原料标价、配件生产能力和物价波动指数,这次调研也是对中方人员技术水平、经营经验、语言运用和外交能力、分析能力的全面检验。调研是成功的,有重要发现的。成文于日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首先客观地记载了中地公司最初进入尼日利亚市场的历史:我公司1986年正式进入尼日利亚地质承包工程市场。计有1987年至1990年的以尼日利亚索科托州农业发展署为业主的525眼井工程;1990年的索科托州DFRRL&150眼井工程;1991年至1992年的以卡杜纳州KADP为业主的200眼井工程;以及即将实施的后续项目80眼井工程;还有索科托卫生项目正在报批当中。上述工程项目的完成或获得,为我公司在尼日利亚地质承包工程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在当地有关业主及有关咨询公司中赢得一定的信誉。在充分肯定公司在尼日利亚项目组的前期开拓者的贡献之后,该调研报告列举了遍走尼日利亚北部十五个州所收集的有价值信息,并鲜明地提出了公司应当进入一个业务新领域——FADAMA管井工程市场的思路。报告指出:FADAMA管井项目极多,而且马上就要招标。管井数量也很大,约有一万多眼。尼方发展管井项目,是有一定政治和经济背景的。军政府在向文官政府过渡的过程中,军政府交权前要给人民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文官政府要想执政,也需要必要的政治资本。特别是尼日利亚现由原来的二十多个州重新划分为三十个州之后,北部新州农业发展势头更猛,项目极多,潜在市场更大。这种动向,应引起我公司密切的注意。从所获信息中看,FADAMA管井项目开发所占成功比重极大。这对我公司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调研报告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大胆地得出了一个与悲观情绪截然相反的对尼日利亚工程市场的判断:似乎可以说,尼日利亚正迎来一个新的开发农业的高峰时期。我们认为,&FADAMA项目应该上,而且要快上,否则这个领域就要失去了。调研结论是振奋人心的。在整理调查结果并不断向公司总部报告的同时,田潮调整着项目组的内部管理结构,以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积极性和才干为原则安排好现有中方职工的岗位。由于原借聘的一批上海来的老技术人员大部分已到期回国,田潮决定启用一批有才华有实干精神的年轻人,让他们先独当一面在第一线去锻炼,以适应即将可能到来的尼日利亚项目组生产经营新高潮。&1992年12月,唯一的后续项目卡杜纳州卡番恰地区80眼井工程要开工。田潮任命29岁的年轻人刘国平为总工程师兼现场经理。刘国平是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毕业的研究生,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自1991年7月到尼日利亚,已经实践一年多了,曾在前期200眼井项目中坚持在机台上做了许多具体的技术工作。但是,让他第一次带着队伍出去独立施工,仍然感到有压力。田潮鼓励他说,你的能力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关键已不是技术,而是管理艺术了。管理的权威全靠自己来树立,要勤奋,要机敏,也需要学会忍忍再说的本事。管理岗位锻炼这一关要靠自己去闯,你是一定可以成功的。圣诞节过后,刘国平率队出发了。在80眼井工程实施中,刘国平不仅把施工过程安排得有条不紊,而且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加大井深等技术改进措施,使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在80眼井施工即将结束时,刘国平被派往南非考察,田潮又将年轻工程师张明辉从机长岗位提升为总工程师来进行收尾施工。张明辉虽然来尼日利亚时间较短,但适应能力很强。这项工程按期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调研结束后,李朋也被派出去了,是带钻机到北部卡诺州去打散井。田潮交待,打散井表面意义是去挣点奈拉(尼日利亚币),用来解决卡杜纳基地维持资金的紧张;深一层意义是派出个小游击队,去尼北部地区探索一下打井市场的虚实。李朋也未负众望。他独自一人,带着由黑人雇员操作的一台钻机,在卡诺州走城穿镇地揽活。这包括找信息、谈判、定井位、施工、成井、收费等一系列程序。不到两个月,李朋不止是带回几麻袋约三百多万奈拉,而且带回了尼北部地区打井市场需求、资金来源、收费难度等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商业情报。在田潮安排下,卡杜纳基地环境进行了初步整治,旧有设备开始全面维修,FADAMA项目信息源源不断到来,有关制作标书的资料正在紧张准备……职工们议论:田潮要认真干一场了。田潮正在焦虑的事,对项目组发展更为重要,是项战略性的思考,那就是目前项目组实行的旧有管理经营体制,能不能适应可能到来的经营高潮。这是严肃的而又耐人寻味的思考。思考的着眼点和难度统统在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中国地质工程公司是国有企业,从属于公司的尼日利亚项目组的资金、设备、资产应视为国有企业拥有的海外资产。对国有企业拥有的国有资产来讲,投入到市场经济中的唯一目的就是保值、增值。过去,一直按项目承包的办法管理,有项目施工便有经济效益,有经济效益就可以使这部分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但是,海外承包工程这一块是受驻在国市场形势制约的。当没有工程项目可干,也就是一个时期难以实现效益时,这部分国有资产还讲求保值、增值吗?在理论上,应当是明确的。国有资产的营运职能只能是经济职能,要求经营管理者灵敏地根椐市场供求信息的变化,快捷而灵活地对经营性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及充分运用,以求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经营性资产的最佳幅度的保值和增值。这就是经济规律之一。那么,针对公司海外国有资产这一块,能不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明确国有资产的性质,明确经营者的职、责、权、利,根椐国有资产占有量落实对这部分资产经营的责任,建立明确的监控管理办法和经营责任制,不断提高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从而达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呢?在1992年,这应当是非常大胆的设想。从1992年末到1993年初,这种思考和设想始终吸引着田潮,也困绕着田潮。他非常清楚,要实现这样的经营承包,抵押上的是自己的名誉与前途。可是,尼日利亚和北京遥遥万里,承包工程市场经常风云变幻,在实际竞标、投标和经营管理上有过多少坐失良机的遗憾?想到这些,是应当改变一下经营机制。不过,在没有确认市场项目时,就承担上百万美元资产的经营责任,那风险又该有多大?倘若失败,则名誉、前途毁于一旦。诚然,这并不符合市场规律。要求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屡战屡胜本身并不现实。然而,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历来不大容忍失败者。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田潮在向北京公司总部正式汇报经营承包设想的同时,郑重地写了如下一封信,并立即传往北京:公司并营业II部:80眼井项目元月4日正式开工,到2月13日止,已完成70眼井。若业主及时提供合格的出水管,项目组在2月底、3月初即可完成所有工作。这样,田潮来尼前公司交办的四项主要工作,即一、清仓查库,清产核资;二、开展后续项目的信息追索工作;三、注册合营公司;四、完成200眼井后续项目(即80眼井项目)即将全部完成。今后公司在尼的事业怎样发展,项目组有一个设想,并且已报回国内。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搞经营承包,是中地公司在尼事业更上一层楼的主要途径。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中地在尼的事业要大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不行。目前,中地公司资金较紧张,但可以给政策。政策对头,CGC&NIG有能力在国内外筹到她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公司在尼经营十年,项目组在尼已有五年经历,国内外经验、教训很多,值得认真总结并改进。搞经营承包本身就是总结的最好形式,新确立的原则无疑是建立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之上。目前,尼打井市场不错,但又难保明、后二年不变化。公司在尼搞经营承包起步仍要靠打井,在未形成一个充足的较稳定的经营结构之前,打井市场的萧条,将使公司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对于怎样承包,国内外在认识上的差别是主要障碍。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项目组建议:一、项目组派人回国,详细汇报尼日利亚情况,回答各方面提出的问题,确定承包的细节,签订承包合同。二、公司派组来尼,在尼现场办公,决定是否承包并签订合同。尼项目组田潮日传真发出之后,田潮反倒轻松多了。在等待公司总部下一步指令时,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尼日利亚市场上来了。现在,不再考虑什么个人的成败得失以及名誉前途了。有充分理由相信,公司总部会作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正确决断。目前,项目组先要作长远打算,首要的题目是通过努力去改变某些尼方官员和咨询公司对我们旧有的印象,要通过具体行动塑造一个CGC在尼日利亚的崭新企业形象。2读者应当了解一下尼日利亚了。据中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提供的资料,我国在尼企业常设机构包括公司、代表处等已有&21家,一大批中国国有企业职工长驻尼日利亚。特别是中地公司尼日利亚经理部,从拉各斯水系统公司算起在尼经营已有十年以上历史,有的职工累计在尼生活了七、八年。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他们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交15年能领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