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协调会经济协调会今明举行,经济似乎谈得不多,为什么

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台州日报社旗下媒体: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背景链接  城市成员: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合肥、马鞍山,共22个城市。&&  发展历程: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年,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底蕴,培育自己的发展潜力,提升了自己的经济实力。第二个发展阶段是1992年至今,利用国家开发浦东的契机,凭借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入快速发展期。&&  形成过程: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是“长三角”经济圈概念的最早雏形。日,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正式成立,规划范围是:以上海为中心,包括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10城市。1997年,原上海经济区城市经协办牵头,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长三角经济圈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由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15个城市组成。2003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台州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使“长三角”城市由传统的15个扩展为16个,首次突破长三角地理概念,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圈概念。日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议决定,会议由每2年召开1次改为每年召开1次,同时,首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稿)》中,除了现有16个长三角城市之外,江苏盐城市、浙江温州市和金华市、安徽马鞍山市、芜湖市、滁州市、宣城市、巢湖市和铜陵市等9个地级以上城市都被包容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在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全境。2010年三月底合肥市,马鞍山市等六个城市正式加盟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合作成果:至今,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推动产业转移项目落地近百个,最大单体项目投资金额近10亿元,联盟成员之间在创新合作模式、招商引资、品牌输出、产业转移等方面衔接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长三角港口群正在构建“公、铁、空、管、水”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化联动机制,使长三角港口群快速、多层次、立体化发展。  农业合作升级,蔬菜产销信息平台框架已搭建完成。  22个城市正在通过城际铁路、水源保护、饮水工程、跨区域公交、一卡通工程、相互开放医保定点医院等一个个具体项目来逐步实现各个领域内的区域合作,构建幸福生活城市圈。  (本报见习记者李明锦整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前身是1992年建立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制度。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由区域内的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泰州、常州、湖州、嘉兴、镇江(按城市笔画为序)等15个城市,经过沟通协商,于1997年升格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按城市笔画每两年在执行主席方城市举行一次市长会议,由市长或分管市长参加,一次工作会议。常务主席方是上海市,常设联络处设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简介
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二次会议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市场发育最好、产业关联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政府间的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长三角的主导力量。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是以经济为纽带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脱胎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经济区,始获雏形于1985年国务院划定沪苏浙三省市内的15座地级以上城市,是一个以上海河口为起点、半径300公里以内的扇形区域。至而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正式成员扩大至16个。
长期演进之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副省(市)长级别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二是长三角15城市市长级别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三是长三角各城市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会。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是最具实质性的一个工作会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前身是1992年建立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会按城市笔画每两年在执行主席方城市举行一次市长会议,由市长或分管市长参加,一次工作会议。常务主席方是上海市,企业由长江经济带企业联合会联络,政府常设联络处设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在2004年11月的第五次会议上,常设联络处改建为协调会办公室,常设联络处设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负责协调会日常工作;协调会的市长会议由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  在2003年8月第四次会议上,台州市被接纳为正式成员。  日,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此次扩容后,协调会成员城市达22个。  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正式吸收徐州、芜湖、滁州、淮南、丽水、温州、宿迁、连云港等8座城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至此,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扩容至30个。至此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全境以及安徽省的合肥、马鞍山、芜湖等5地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历次会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30日在召开。会议确定了由杭州市牵头的旅游专题和由上海市牵头的商贸专题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突破口。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配合会议召开,15个城市共同编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简介》。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次会议
第二次会议于-7日在召开。会议确定重点开展的专题: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推进国企改革和资产重组、研究筹建国内合作信息网和旅游商贸专题进一步深化。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三次会议
第三次会议于-28日在召开。会议提出工作重点为深化专题合作活动,完善运作机制;研究区域发展课题,引导合作方向;加强沟通协调,扩大联合与协作。会议期间组织了专题报告会和旅游研讨会。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
第四次会议于-16日在举行。会议以“世博经济与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为主题,通过了《关于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会议期间,组织了“世博经济与长江三角洲经济联动发展”的专题报告会;还举行了长江三角洲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近172亿元。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接纳台州市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决定》。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议
第五次会议于日在举行。会议以“完善协调机制,深化区域合作”为主题,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修改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的提案》、《关于设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专项资金的提案》、《关于充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常设机构的提案》、《关于设立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协作专题工作的提案》。会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修正案》;签署《城市合作协议》。 会议听取了南京市副市长蒋裕德作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报告》。与会城市领导围绕会议主题和城市合作协议的有关事项发表了意见。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六次会议
议第六次会议于日在举行。会议以“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为主题。第一阶段会议审议确定了长三角协调会会徽,第二阶段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刘红薇《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南通市市长丁大卫《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今后一年的建议》,并通过了章程修正案等多项提案。会议期间,长三角协调会成员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南通)协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
第七次会议于日在举行。会议以“研究区域发展规划,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为主题。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情况介绍和规划专家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思路的介绍。会议听取了南通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蓝绍敏所作《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六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报告》、泰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周乃翔提出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今后一年的工作建议》。会上,长三角协调会成员城市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泰州)协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八次会议
第八次会议于日在举行。会议重点围绕“落实沪苏浙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推进长三角协调发展”的主题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常州)协议》,商定了明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工作重点。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九次会议
第九次会议于日在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务实推进长三角城市合作”。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主题,共同商讨进一步加强合作应对危机、加快发展大计。会议审议通过了2008年工作报告和2009年工作计划,审议通过了修改协调会章程的提案,与会市长还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城市合作(湖州)协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会议
第十次会议于日在举行。会议以“用好世博机遇、放大世博效应,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为主题。会议听取了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工作报告。同意吸收合肥市、盐城市、马鞍山市、金华市、淮安市、衢州市6个城市为协调会会员。同时大会正式更名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会议批准继续深化“长三角医疗保险合作”、“长三角金融合作”、“长三角会展合作”等3个合作专题,新设“长三角园区共建”专题和“长三角异地养老合作”、“长三角现代物流业整合和提升”2个课题。 22个成员城市领导共同签署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嘉兴)协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一次会议
第十一次会议于日至4月1日在举行。会议以“高铁时代的长三角城市合作”为主题。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协调会2010年度工作报告、财务决算和《长三角城市合作(镇江)协议》。批准继续深化“长三角园区共建合作”专题,新设“长三角农业合作”专题,新设“长三角高端商务旅游产品开发”、“以长三角互联网终端应用推动前沿技术开发”、“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背景下长三角港口发展”、“构建长三角城市生活幸福圈”、“长三角中心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长三角进沪客运大巴快捷通行”、“长三角城市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利益分享机制”、“高速交通发展中长三角经济区域空间结构塑构研究”等九个课题。会议听取了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主任胡雅龙所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10年度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关于对2010年度城市合作专(课)题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的决定》。22个成员城市领导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镇江)协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二次会议
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三次会议
第十二次会议于4月17-18日在举行。会议的主题为“陆海联动,共赢发展——长三角城市经济合作”。上海市副市长姜平主持会议并传达了日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各成员城市市长围绕会议主题作了交流发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11年度工作报告》、《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1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有关事项,批准新设了《长三角地区专利运用合作体系建设》等十个课题。18日上午召开了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全体会议暨市长论坛。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受协调会委托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11年度工作报告》。会上,“长三角如何共同打造幸福生活城市圈”这个课题,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各成员城市领导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台州)协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会议
长三角协调会第十四次会议
第十三次会议于日-14日在安徽举行,主题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红利——创新、绿色、融合”。本次会议将促使长三角区域内的企业、科研院校和政府更好地发挥各自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诚信合作、合力推进,共同建设立足合肥、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创新驱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长三角成员城市还将共同构建区域环境保护体系,共同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高区域环保科技交流水平,创新多主体参与环境保护模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各成员城市还将在城市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框架下,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营造国际一流的贸易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合作走向深入,提高区域整体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圈,真正实现要素上自由流通、产业上分工协作、心理上认同归属、公共服务上均等互通的“融合”。此外,在2010年第十次会议上正式吸收合肥、盐城、马鞍山等6市之后,本次会议还决定将长三角协调会成员城市从此前的“15+1”变为目前的22市,此次又有芜湖、连云港、徐州、滁州、淮南、丽水、宿迁、温州等8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四次会议
第十四次会议于日至30日在江苏举行,本次会议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机遇——共推长三角城市转型升级”为议题。本次会议批准成立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新型城镇化建设、品牌建设等专业委员会,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13年度工作报告》。各成员城市市长围绕会议主题作交流发言,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盐城)协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会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以下简称“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于日至27日在安徽省召开。会议以“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共推长三角城市新型城镇化”为主题,协调会30个成员城市政府领导出席了会议。  
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
会议认为,一年来,长三角协调会各成员城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合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按照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决策部署,主动策应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推动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合作得到了务实推进。  会议指出,当前要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推进城市合作和专课题成果转化,会议批准成立长三角协调会健康服务业专业委员会,设立长三角城市群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长三角环太湖城市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都市圈经济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合作比较分析,长三角运河国际旅游产品联动开发与营销的对策与思考,长三角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群研究,长三角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与趋势研究等7个课题。  会议强调,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长三角协调会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2014年度经费决算报告》、《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秘书长调整的建议方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及制度》。围绕会议主题,各成员城市市长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并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马鞍山)协议》。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应邀作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专题报告。会议对2014年度优秀专(课)题和《长三角城市合作》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信息员进行了表彰。
  第十六次会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六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浙江省召开。
.长江经济带企业联合会[引用日期]
.长江经济带企业联合会[引用日期]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引用日期]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引用日期]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引用日期]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长江经济带企业联合会[引用日期]
.长江经济带企业联合会[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盐城新闻网.[引用日期]
.长江经济带企业联合会[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长三角协调会联席会 今明将在马鞍山举行 03-国内-解放日报
& 03:国内
长三角协调会联席会 今明将在马鞍山举行
日 & 03 :国内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本报讯(记者 李晔)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以下简称“长三角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将于本月26日―27日在马鞍山市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共推长三角城市新型城镇化”。  长三角协调会是长三角地区城市间一种合作机制,成立于1996年。2004年常设联络处改建为协调会办公室,设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现有30个成员城市,上海市为协调会常任主席方,执行主席由成员城市轮值。协调会成立以来,围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城市间互动交流与创新频繁且深入。仅去年,成员城市主动学习和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经验,主动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接。如杭州创建“网上自贸区”,成功争取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项目;马鞍山市实施“港城一体”发展战略,推进郑蒲港与上海港合作,并加快综合保税区的申建;芜湖市推行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等,这些都是成员城市利用临近自贸区优势借力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务实推动合作成果转化,去年由上海、南京、宁波牵头,探索设立了新型城镇化、品牌、旅游和会展4个专业委员会。今年将新设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今年长三角协调会还将着力于加强长三角区域“十三五”规划衔接、推动区域统一市场体系完善、协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园区共建等方面的工作。
友情链接: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部分与会市长(专家)发言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部分与会市长(专家)发言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4月,以“陆海联动,共赢发展――长三角城市经济合作”为主题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浙江台州召开。上海、宁波、南京、合肥等22个成员城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共商大计、共话合作、共谋发展,为推动长三角进一步共赢发展建言献策。现将部分与会市长(专家)发言摘发,以飨读者。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
当前位置: >> >>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日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长三角探索构建“城市生活幸福圈” 
    新华社上海4月1日电(记者叶锋、叶超)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的城市是不少“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上的常客。但另一方面,各个城市均在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上面临较大压力。“十二五”期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往哪里走?1日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个方向——打造“城市生活幸福圈”。
    “‘城市生活幸福圈’的构建,是长三角城市人民的共同愿望,长三角可以说是全国最有条件实施‘城市生活幸福圈’战略的城市群之一。”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说。
    不可否认,依靠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持续的制度创新,长三角的民生建设总体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上海对农民工子女已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就读;苏、浙、沪的最低工资标准、医疗保障水平、公共教育普及率等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离民众的巨大需求尚有差距,区域内民生资源的共享也有待进一步“破冰”。
    而在新的形势下,这一问题更显出复杂性和迫切性。今年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首次以“高铁时代的长三角城市合作”为主题。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说,高铁将使传统的经济社会管理方式面临考验。比如,城市管理如何适应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各种需求,社会保障如何适应异地工作、生活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等。他说:“要充分发挥上海在教育、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长三角在一体化进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这是个好现象。”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改革研究处处长钱智说,协同合作解决长三角区域内的民生问题、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已是一个迫切任务。
    实际上,长三角在某些方面已有探索,比如医保结算一体化。截至去年末,长三角16个城市已累计为6.75万人次办理了异地就医结算,共受理医疗费用1.28亿元,支付医保基金9102万元。苏、浙两省共有8个城市已突破省际范围、与上海正式开展了对点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不过,医保结算一体化也遭遇了政策法规不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整合不足等瓶颈问题。
    据介绍,今年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确定了两个专题、九个课题。其中,由杭州社科院和杭州市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牵头组织,杭州都市圈内湖州、嘉兴、绍兴3城市及长三角各城市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构建长江三角洲城市生活幸福圈》课题分外引人关注。
    佟桂莉说,“城市生活幸福圈”的核心是解决长三角共同的民生问题,落脚点是推进长三角城市民生一体化建设,目的是进一步增强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力。
        2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黄林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经济区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