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洪水上涨往高处跑从房屋处四溢

当前位置: >
梦见发大洪水
一、梦见发大洪水的解释
1、梦见发大洪水,预示梦者将要发大财,是兴旺之兆。
2、梦见大洪水毁坏了房子,是大吉大利的兆头,预示梦者今年的收成会是平常的翻倍。
3、梦见洪水涨有万丈高,预示梦者心高气傲,不要好高骛远。
4、梦见洪水只有一人之高,预示梦者脚踏实地,会有一番成功的事业,钱财将是享之不尽。
5、梦见大洪水冲走了小孩儿,这是家有喜事的前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喜事吧。
6、梦见自己被大洪水冲走了,预示梦者要当心点身体健康。
7、梦见自己父母被大洪水冲走了,这是家丁兴旺之兆。
8、梦见洪水冲走了别家的小孩,预示梦者钱财会有部分亏损。
9、梦见洪水中有个孕妇,预示梦者双喜临门,有好到来。
10、梦见洪水只冲走了自己,预示梦者不详之事到来,需做好准备。
11、梦见洪水流入海中,预示梦者一切不好之事将过去,好运要降临。
12、梦见洪水注入井中,预示梦者会有心胸狭隘的人来找麻烦,需注意处理方法。
13、梦见洪水在山林间,预示梦者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14、孕妇梦见发大水,预示着你的丈夫会发大财或将来的子女也会很健康幸福,是吉兆。
15、梦见洪水只在街道上,不入房舍,代表财没入库,生活平平淡淡。
16、孕妇梦见黄河发大水,预示着你最近会发大财,会有好兆头。
17、孕妇梦见发大水自己溺水,预示着你近期在健康方面会受到影响,很可能会旧病复发,建议你要多加小心些,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和腹中宝宝的健康。
18、孕妇梦见发大水,自己被冲走,预示着你和丈夫之间可能会出现感情危机,建议夫妻双方要多加小心,要学会包容对方。
19、孕妇梦见发大水,自己家被大水冲毁,预示着你最近会和家人发生争执,建议你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抑制自己的任性,避免对腹中宝宝不利。
20、孕妇梦见发大水自己在水上任意步行,预示着你最近的愿望将会实现或达成,建议你也不能束手等待,一定要积极努力的争取,才会实现。
21、梦见发大水形成水灾,则不好,暗示会遭受损失。
22、梦见自己掉进洪水里,预示你在感情方面可能会出现危机。
23、梦见发大水感到害怕,预示可能会生病,婚姻可能出现问题,要注意身体健康,关注感情婚姻。
24、农民梦见河里发大水,代表庄稼会获得丰收。
25、商人梦见发大水,代表要小心生意可能受到损失。
26、梦见洪水泛滥,冲垮房屋,人们惊慌失措,而你十分冷静并可能控制局面,暗示你心中正渴望承担责任,或是觉得自己的领导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
27、姑娘梦见发大水,代表你的婚姻要启动了。
28、梦见自己从很远的地方赶去看洪水,代表你正竭力思索如何解决现在的难题,而且已经有思路了。
29、梦见自己家被洪水冲走,预示可能是双亲之间的事,家人之间可能发生争吵,要及时帮助家人沟通感情。
30、未婚男女梦见江河发大水,是在爱情方面有警告,是不是感觉对方不如以前关心你呢,其实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要求太多的原因呢。
31、梦到河水突然暴涨,在梦境中还有崩塌声、洪水滚滚声,心中还伴随着恐惧的情绪,这是一个很不好的梦,代表你会有突如其来的困境,很不容易解决。
32、梦见发大水淹死人,代表会威信大震。
33、梦见洪水里救好多人,预示着在工作学习方面遇到阻力,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会有转机。
34、梦见河流发洪水,并将自己卷走,提醒你要小心注意身体健康,最近可能会生病;或提醒你可能会有财产损失,婚姻生活中有不愉快。
35、梦见发洪水被人救,今天的你可能正面临着一个考验,例如面试,又或者是一场考试。你平时的人品如何,全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你会明白,有些事情确实无关实力。
36、梦见洪水冲垮桥,临近变动的尾声,对于成功转型的你,这两天是观察新环境的一天。某些仍看不到曙光的你,则容易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虽然也有机会得手,但也把自己的意图暴露出来,胜算也因此降低呢!还是要沉住气才是。
37、梦见出现淹没房屋的洪水,代表你在潜意识中,有被学校、工作、家庭或某种关系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二、原版周公解梦
1、发洪水者,主进财。《周公解梦》
2、梦洪水,梦此者财利充盈,营谋快盛;病者主虚;讼者主惊;家临江海者防有水灾至。《梦林玄解》
3、梦洪水,主营谋成遂,财利充盈。疾病主虚,讼狱主惊。家临江海者,须防水灾。主有寇盗兵戈之征。《断梦秘书》
三、案例赏析
梦境:又到了梅雨的季节了,几乎每天都在下雨。这几天我的心情也算很好。但不怎么着,昨天晚上梦见发大洪水了,把我们的家园都淹没了,自己有点受惊吓。这个有什么寓意呢?
解答:在现实生活中,发大洪水可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梦里,它寓意着财运,而且是大财运,也代表家族的兴旺发达。并且梦见大洪水毁坏了房子,也是大吉大利的兆头,预示今年的收成会是平常的两倍。
华易算命网提示您:无论好运与坏运,不必高兴或气馁,福报享尽即为坏运,坏运过去即为好运,多行善事才是好运的根本。(转载请注明来自-华易网-:www.k366.com)
相关阅读:
华易网免费测试推荐  01章 三皇五帝
  --------------------------------------------------------------------------------
  公元前3000多年 ── 公元前2300多年
  --------------------------------------------------------------------------------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
  女娲的主要业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老人家的工作,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神农是传说个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的事迹,大致反映相当子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书记载很不一致。他们活动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会末期了。
  太皞,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鹏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让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传说不大可靠,我们只能理解为黄帝时代生产工具大有进步。
  少皞, 也叫少昊,姓己,名挚,号穷桑帝,传说是黄帝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少皞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
  颛顼,号高阳氏,居住河南濮阳县一带,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可能这是八个氏族。颛顼对九黎族信奉巫教,杂拜鬼神的风尚进行了治理,逼迫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这是说共工改造自然,成了胜利的英雄。
  这些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初文明是经过艰苦斗争创造出来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02章 半神文化的起源:伏羲   母履神迹,天降洪智  相传在远古时北方天庭有一华胥国,国君有一位美丽的女儿名叫诸英。诸英24岁那年,一日雨后初晴,天地明朗如洗,山涧中的小溪哗哗奔流,地上的青草带著雨珠。诸英心情愉悦,独自出游于郊野,光著脚在草地上缓缓而走,忽然看见水潭边有一个大如车轮的脚印,诸英心想:「有这么大的脚印,那就一定有这么大的人啊!」她天真地踏入脚印中,一时祥光四起,一道彩虹从天而落环绕在她身上,云气浮动,良久方散,诸英恍然如梦。回家后就有了身孕,16个月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伏羲;3个月后又生下一名女孩,取名女娲。诸英带著伏羲、女娲离开华胥国居住在成纪。   伏羲生来胸多神智,敦厚沉默,常常独自一人静静观察天地万物,将其中的道理教导给人民。人民觉得他象日月一样为世间带来光明,就称呼他为太昊。伏羲14岁那年祝融氏离去,人民就推荐他为主,伏羲觉得五行中的木荣于春天,先得生物盛德,就以木德继天而王;木动则风生,遂以风为姓。   当时的人民思维非常原始简单,饿了就找吃的,吃饱了就丢弃食物,坐卧呼吸有声。伏羲偶见蜘蛛结网捕虫,就发明了网罟教人民捕鱼;然后教人民牧养六畜;以火煮熟食物后,先祭祀天地和神只然后才食用。从此风调雨顺万物安泰,人民更加尊敬伏羲。   麒麟负河图 先天八卦出  伏羲告辞母亲和妹妹,游历天下巡访贤能的人。到了肴阪,仓颉来归;在太汾之间,昊英、昆吾来归;众人行至孟沽之津,猛见波涛拍岸烟雾迷空,水中跃出一只麒麟背负一物,伏羲默想:「果有利于世者,当近以示我。」那麒麟立即跳上岸来站立不动。伏羲走近一看,麒麟背上有一图,图上共画有55个点,皆含阴阳之数,乃大叹曰:「此两仪未泄之秘也!」麒麟放下那图如旋风一般望北而去。伏羲与众人行至孟门、太行、井陉等处,得中央、共工、栗陆三氏来归;东转至钜鹿海隅,葛天、大庭二氏向风来迎。   伏羲登上凫山,坐于大石之上,将河图展开: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依数测之,得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各有合天之数25,地数30,天地之数正好是55。于是画一为奇以象阳,画二为偶以象阴。于一阳之中,分为太阳、少阴;一阴之中分为少阳、老阴。以奇偶二画重而二之,取象为卦:三连为乾,天体也;六断为坤,阴象也。离火中虚而四明,坎水旁流而内润。根坚枝柔,震之所以为木;石载土上,艮之所以为山;巽风阳气,始发主阴之谷;兑泽寒潭,常伏恶毒之龙。再编次序方位: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位以天上地下,日东月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雷震东北,风起西南,皆合造化自然之迹。   八卦即画,但四周道路不通难以广施教化。有一个地方叫做宛丘,扼九州之咽喉,乃华夏之中间区域,其地四面高而中间低平,内有宽广的大道。伏羲遂建都于此,更名曰「陈都」。此时柏皇、赫胥、阴康共来为佐。
  仓颉制六书 昊英立甲子  仓颉生得容颜如龙四目如电,自幼长于绘画,曾于洛□见一灵龟,红头绿甲,龟壳上纹理纵横;又见沙滩上群鸟栖息后的痕迹,形势错综似有情绪。于是仓颉依龟纹鸟迹,一画一竖、一点一圈、撇捺钩挑,配聚而成字体,将其呈给伏羲,伏羲即命建台于河上以供仓颉造字。仓颉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山川鸟兽纹理之源,制成六书之体:一曰象形,如日、月之类;二曰假借,如令、长之类;三曰指事,如上、下之类;四曰会意,如武、信之类;五曰转注,如考、老之类;六曰谐声,如江、河之类。然后削竹为方策,火薰令出汗,再以木枝蘸烟煤书之,始成字迹,此为文字之祖也!至此天下义理必归文字,无穷文字必归六书。   文字一出,川泽蛟龙异物从兹潜伏,惧人做符书召神灵役之;□魅魍魉之鬼夜夜嚎哭不敢昼出,恐人致书布告神明以干遣责;天上见人间现此大宝,将粟似雨一般撒下以示吉祥并助民生,人民起初不认得是何物,去壳一煮,甘香甜美,但当时人民不懂得种植,只能疗一时之饥,这就是小米的来源。   伏羲呼仓颉为「史仓」。命朱襄削竹简刻木板,将六书的字体画在上面传告四方,使人民皆能识字以代替结绳记事;命昊英推算甲子日历,配以天干地支,使人民辨方向、知时岁。   龟背演八卦 天地定位  一日都南天中山下居民奔告水中有一巨龟,其大异常,见人则端目而视毫不畏惧。伏羲同往观之,并没有看到什么。赫胥进言曰:「传说蓍草千岁,一本百茎,其下必有神物守之。」伏羲即命骊连备祭物于岸边,命混沌张网等待。少倾,大龟分拨蓍草踏水而出,浑身上下通体洁白,它昂头望见伏羲,当即闭目缩紧不动。混沌将它牵上岸来,伏羲乃以河图及所画八卦就龟背上之文理八方布之,是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观象于天,效法于地,近参乎身,远取诸物。以八卦各有三爻,因重而衍之,为上下六爻。于是八分为十六,十六化为三十二,三十二荡为六十四,共得三百八十四爻。教民以之定犹豫,决嫌疑,使不迷于吉凶悔吝之途。   伏羲知大龟与蓍草皆是至灵之物,必为后世所用,遂牵龟采蓍而归。回都之后筑一坛于都中,名八卦坛;赐龟一名字曰「蔡」。命中央为守龟史,阴康为藏蓍史,同在坛中,与之精衍卦象微义。坛场建一鼎以镇方位,鼎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
  纪龙师龙官 大治宇内  众人见伏羲如此威德,共同上号尊称为「泰帝」。伏羲念众人相助教化人民,可封之以地,授之以官,因为有神龙降临,就以龙纪官名。命朱襄为飞龙氏,名金堤,职图册列礼义,以宣教诫;命昊英为潜龙氏,名鸟明,造甲历以知时度;命大庭为居龙氏,名默视,主治屋庐以便民居;命阴康为土龙氏,名纪通,主中职内事兼治田里以正强界,又名主田;命混沌为海陆降龙氏,名仲起,主平土地,统靖海;命栗陆为江湖水龙氏,名阳侯,主斩繁滋草木疏通泉源;是为六龙师。   又命有巢为青龙氏,曰春官;命无怀为赤龙氏,曰夏官;命骊连为白龙氏,为秋官;命尊卢为黑龙氏,为冬官;命中央为黄龙中官,号中皇氏;是为五官。   以共工才广智多力雄身伟,立为上相;柏皇博通万物曲询人林,立为下相。朱襄居左,昊英居右,栗陆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宇内。   朱襄初到封地时,见阳气太盛,人民烦躁不安,果树不结果实。遂依伏羲八卦的道理造了一张五弦的瑟亲自弹奏,象征五行并通阴气,果然树木结出果实,人民身心安泰。有巢教人民在树上结巢而居,避免风雨和禽兽的侵袭。   大庭少得内养之术,参悟长生之道,当时已有200多岁。他觉得在树上巢居虽得一时之安,但天长日久树木难免枯折,人民将遭倾覆损伤之苦。于是教人民以大木为柱,以横木为梁,设椽脊,置壁檐,顶上盖茅草,四面以泥浆和芦苇围之,名为「屋」。人民从其教,高大的房屋一旦造成气象立即不同,人民欢呼不已,称之为「大庭之馆」。   葛天的封地与大庭比邻,讲究「无能而治」,那里的人民也一团和气。常常十人八人一起捉牛玩乐:三人抓牛尾,两人抓牛角,其余的蹦跳唱歌「牛啊牛啊能载人啊;牛啊牛啊象玄鸟啊;牛啊牛啊吃草叶啊;牛啊牛啊识五谷啊……牛啊牛啊是万物之宝啊!」牛首尾不能相顾,人民快乐之极。   无怀也教给人民重德太平的道理,所以人民甘食而乐居,怀土而重生,肢体勤劳,心无好恶,「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指的就是无怀氏之民啊!   混沌因为帮忙张网得到「蔡龟」,所以被封为降龙氏,他能驱除民害。   赫胥的封地在混沌之南,他尊民重事,谦逊平和,所以他的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渴饮饥食鼓腹而游,不知为善也不知为恶,强域清和泰宇宁静。   陈都西北忽然河水壅塞横流,人民肢体多垂肿,手足拘挛,伏羲命阴康治理。阴康观察后知是坐卧湿地,又感风寒,阴凝阳□。五行紊乱后导致河水壅塞,人之气脉亦郁于内。因想通血脉之道,乃制舞仪,教人民或持竿棒轮转,或以肢体伸舒,以利导关节,是为「大舞」。人民习之,痿痹之病尽去。然后人民疏通水道,治其里居,河水之害也消失了。昊英的儿子子英出治于西边,那里地寒人稀,树木茂密野兽众多,子英遂教人民结树皮为衣御寒。   骊连西与昆吾相连,境内有座骊山,山下产金山上产木。骊连聚金炼为偃月形,名曰「斧斤」,以之入山砍伐材木。   昆吾见了,也回去聚金炼铸,作蛟龙之形,长六尺,腹背皆锋锷,光芒四射,名曰「剑」。剑者,检也,防检于非常耳。   尊卢为政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多精金而不知用,但能抱德保和以顺天下,人民倒也安宁。   中央居近大庭、无怀,地号中原。万物丰美,民知仪度,礼尚往来。因中央曾劝伏羲升封泰山之台,昭姓考瑞,勒石示远,以祀天地,使天下趋于文化,所以时称「封禅之帝」。伏羲大帝所纪龙师龙官各君一方治理人民,皆能胜任其职,政化广行天下大治,宇内清明祥瑞四现。   琴瑟箫管 天人合一  伏羲见百官之政立,万民之事察,文治兴而人民安居,四方归附,欲抚其远来,却无乐器。遂取桐木中段,投长流水中浸49天,以自己肩到肘的长度为「一尺」,食指的 中节为「一寸」,用来控制长短广狭,如今的尺寸就是这么来的。伏羲先制一张琴,琴者,禁也,禁淫邪而正人心也。琴长3尺6寸6分,象征一年366日;琴宽6寸,象征六合;琴腰宽4寸,象征一年四个季节;龙池8寸,通八风;凤沼4寸,达四远;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晖十三,象征一年12个月,还有一个闰月;用27条丝绳为弦,名曰离征。   又做36弦之瑟,瑟者,取矜庄缜密之义,以修身性之理,达天人之合。   又模仿凤凰的翅膀,以小竹造管,长短不一,发出的声音象凤鸣一样和美。长的有1尺4寸,谓之雅箫;短的有1尺2寸,谓之颂箫。总名箫管,取约束肃清之意也。伏羲常常亲自弹琴,令近臣吹箫管而和,每一奏之,凤凰闻声来仪,百鸟翔集,君臣百姓大悦。   后来伏羲即将离去之前,乃遍召群臣及后妃诸子,对他们说:「惟有推大德者立为帝,毋负天下之望!」。伏羲有一后二妃,生五子一女,皆贤智。五子分五姓:风、□、伏、羲、包,都隐居在沔阳山,后子孙繁多。
  03章 定立人伦拨乱反正:女娲  立人伦 定嫁娶  女娲是伏羲的同胞妹妹。伏羲在建都宛丘之后,曾亲自回到成纪迎请母亲和妹妹来陈都,女娲一路见男女野合,知爱而不知礼,谓伏羲曰:「为教之先应先立人伦,立人伦必先定嫁娶。如今姓氏颇多,不可同姓为婚。凡欲嫁娶时,先使一人斟酌其事,谓之媒妁,然后以俪皮为聘礼,示合姓之欢。行聘礼之后,双方虽未正式嫁娶,也不得与他人游戏,则人伦之本立,而民始不相渎也。」伏羲大喜:「此言有理啊!我妹能正姓氏,职婚姻,民得女判,可呼为神媒。」随即晓谕天下,百姓自此婚姻皆行此礼。所以中国自古有传说女娲是媒神,主人婚姻,源自于此也。   伏羲离去后,众人推女娲为王,称为女皇。   拨乱反正 抵柱中原  共工氏,名康回,生得髦身朱发,铁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其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阴谋百出,碍于伏羲的威德而暂时隐忍为上相。如今听说群臣推女娲为主,怒不可遏,乃倚仗自己封地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以淹陈都。   霎时中原遍遭水害,天地间一片汪洋。女娲与群臣避入中皇山,中皇山乃中央的封地,中央五行为土,土能克水,所以其封地洪水不能近,只是当时中央已不在。下相柏皇进策曰:「臣闻衡山之阳有祝融氏之后名曰莫坏者,得异人传授,可制此水。」女娲命使者招至。莫坏乃教聚芦苇烧成灰壅塞于低处,洪水之势立见消减。共工见女娲用莫坏之谋止其洪水,又心生毒计,他派人巴结其邻里栗陆,许以厚酬,密定共同决水再淹中原。栗陆利欲薰心,马上叫国人注水决堤。
  共工和栗陆在堤边亲自督战,堵住各处出水口,截住滔天巨浪蓄积水势,只待水满便要开堤冲下。千钧一发之刻莫坏率无数人民执火棒火器攻打而至,一时烟乘风势扑面迷睛,共工大叫决堤,但左右大乱,自相践踏哭爹喊娘。而此时洪水却越涨越高眼看冲出堤围,忽然如一声暴雷炸向,只见亿万倾巨浪凭空倒悬立起,向山头高处逆流而上,刹那间将共工的封地夷为深渊。   共工之民惊呆了,遍弃水具跪伏于地;栗陆的人民早已恨其叛乱,此时发一声喊立刻把栗陆杀了。共工在仓惶之间向东奔投尊卢,尊卢拒之,共工只得向西而来,遥见一山壁立万仞,顶有石柱危峻屹立直插云汉。共工爬到山顶,山顶竟有一汪清池可饮,池边尚有芬芳的野果可食。共工想起昔日自己的封地也是如此美好,如今却落到这步田地,越想越怒越想越恨……一股邪恶之气直冲天庭,他双手抱定石柱大吼一声,一头撞向石柱,石柱崩断,发出天裂一般的巨向,从山上滚下,所遇树木山石尽被碾为粉末,幸而山高树多,石柱下滚之速略受羁滞。   女娲在山下见了,急命断巨木为海螯之足,立于地之四极,石柱轰鸣坠至,女娲役其神力一掌抵住,将天柱支驾于四足之上,此时地震天摇,大地向东南倾斜,四极下陷,从此河海尽皆东流,四极陷为冰川海洋。   莫坏与人民攀山而上穷追不舍,共工乘夜逃走,西奔至昆吾之境,昆吾早已令人执剑四面守定;共工不得入,又奔至骊连地畀,骊连迎接了他,好言安慰,共工疲惫已极,就呼呼睡著了。骊连令人以牛筋将共工五花大绑,解来见女娲,女娲亲握昆吾之剑,历数其罪而杀之。将其封地分与尊卢、骊连、昆吾三人治理。   女娲率众回都,见宛丘已被水破坏不堪居住,就建都于中皇山之阴。
  炼石补天 修饰仪容  共工撞断天柱之后,天柱崩倒于山南一带,从此山南一带不能周匝行人,故人民称此山为「不周山」。共工怨气结滞于山顶不散,一团阴郁阳光不至,所以这一带常常凄风苦雨,人民难以存活,乃哭告于女娲。女娲即与众人运五色巨石至不周山顶,按五行的方位安放好巨石,候东南风起,驾起大木以火烧之,并令一对童男童女持巨扇鼓风,不时加木助火。烧至第七日,只见巨石散发出五色的阳气向天空冲去,阴翳消除,晦雨逝去,天色一片明朗祥和,有几缕五色气因风吹而飘到了天边,成了美丽的云霞,从此朝朝暮暮现于天边。   到此时四方回复安宁,天地回复生机。大臣随造笙簧,以通达各国不同的民风;□陵制都良管,以协调所有乐器之音;圣造班管,择清晨吹之,日月星辰各自灿烂光明。女娲觉得这段时日杀伐太重,心中略感悲伤,即造了一张五十弦的瑟,长七尺二寸,命素娥鼓之,顿时愁云四塞阴雾迷空,音色杂乱听之极悲。女娲知用弦太过,命将此瑟尺寸与弦各折一半,瑟身绘画锦文饰以宝玉,以抑其悲,然后弹之,天地清明幽微各得其理也。这张瑟的尺寸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女娲见人民披头散发无异阴鬼,就教人民将长发盘上头顶,用竹片插牢,再用细细的带子加以束定,看起来非常整齐端庄。天下纷纷仿效,自此人民懂得了修饰仪容,中原的风俗也大为改观,这就是头饰与发簪的由来。女娲还常常乘坐六条飞龙拖拽的雷车巡视天庭,以保护天上地下的安宁。
  04章 开辟土地树艺百谷:神农   种禾采粒 五谷丰足  自从女娲离去之后,各国的君长也相继离去,其子孙承接了祖上的封地继续治理。中原无主,众人就推举莫坏,莫坏说:「我哪里有这种威德统治中原啊!但我听说我的祖先祝融氏有一支子孙住在厉山,称为少典,就是少典国的国君。少典娶安登为妃,生有两个儿子,长子生于姜水之上,故姓姜名轨;次子叫勖。姜轨生来就认识百谷,所以人民称他为神农氏。如果能找到他治理天下,那就再好不过了。」众人听了都欢呼雀跃,马上四出察访神农。   当时神农正在伊水之滨尝试百谷。他发现这些谷物的颗粒有大有小,口味也有甜有淡,去壳和水煮食,能暖人胃肠,疗饿止饥。可惜一年只得一熟,更兼风雨与鸟兽的破坏,所以数量极少。还有一种颗粒特别细小的,滋味却异常甘甜适口,土人告诉他这就是当年仓颉造字时天上降下的「粟」。神农豁然明白这是天赐瑞草予人活命的啊!若广为种植,人民就有谷可食了。神农立即造耕田的器具,然后亲自下田教给人民耕种的方法:先将田地的土翻松湿润,再将谷物的种子浸泡使之发芽,然后按天时四季的划分,根据土地之高低走势,依百谷的性味相宜而植;插苗时要有行有矩,便于谷苗均匀吸收水分和阳光;谷苗在成长中要不断地天天施予灌溉和保护,以免乾旱和鸟兽的破坏;至成熟收割之时,谷粒要经过晾晒与去壳,就能煮食或储存了。   人民都很相信神农的话,就跟著他在田地里辛勤地劳动,尝试种植九种谷物,有栗、秫、玉米、稻、麻、大豆、小豆、大麦和小麦。等到秋天来临的时候,九种谷物终于成熟了,沉甸甸的果实挤满田陇,大人小孩都为之欢呼奔忙:收割、晾晒、脱粒、晒谷、去壳、储藏……当白花花的米煮成香喷喷的饭时,人民方知种禾采粒之美胜于他物。自此人民乐于躬耕劳动,春种秋收,五谷丰足,农事大兴遍于天下矣。神农就在当地筑了一座城来筛选和储藏谷种,名曰「谷城」。   西南地区的夏天气候非常炎热,煮熟的饭若是隔一夜吃不完,第二天就会生出一种浆水来,喝起来很甜。西南的人民纷纷效法煮饭聚浆而饮,有人携此浆进城献给神农,神农尝了说:「此浆能通血脉,暖肠胃,御风寒雾瘴,养肝扶脾,咽下皆僦于面,就叫它酒吧。」此后四方人民皆知造酒,东南的人拌以椰子、桑椹;西北之人拌以葡萄、麦菽,但是都不懂得滤渣,也没有酒曲辅之发酵调味。   莫坏与众人四处查访神农,终于来到伊水之滨,神农却不愿为帝,拄著竹杖逃进了温地山中,莫坏与众人紧随不舍,神农无奈只得与众人出山西行。当时的温地山地处西北,山中林木茂密,小树的枝干都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大树的主干就达到十人合抱那么大,盘根错节枝绦相连,荆棘藤蔓遍地生根,已经不是人力所能砍伐的了;不计其数的毒蛇猛兽藏匿林中不时伤人,深为祸患;更兼其林大木多,近处的水份都被吸收了去,禾苗谷物不得雨露,都难以成活。神农就命人纵火焚烧此林,顿时烈焰绵延千里,经年不熄,土焦石烂川竭山崩,害人之毒物烧死很多,西北从此也成了一片沙漠。   神农即帝位,承火德。
  「本草」与「医方」  神农见人民因病而痛苦,就在草木中采集能治病的药物,为了分辨草药的药性和功用,神农亲自咀嚼吞咽百草,并将它们在人体中的反应记录下来,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神农也曾经在一日之内中毒七十余次。最后共寻得三百六十五种药物,然后再根据病的症状对症下药。以一种草治一种病的叫做「本草」,以几种草治一种病的叫做「医方」,自此医道立而人无病夭之苦。   神农治理日久,民风朴厚万国雍和。神农造出简单的度量数以便人民交易。制分钱斤两以令人知轻重;制分寸丈尺以令人知短长;制升斗斤石令人知多少;制什佰千万令人知损益。然后列廛(民房地)于国,日中而市,人民聚货交易,各得其所而归,这就是医农商技等行业的由来。   神农见夜间人民没有光明难于做事,就观察哪些草木有肥膏的,将肥膏舂绞出来曰「油」,撮草为芯卧在油中,燃之则光明如日,用来祭祀和迎接亲友,人民觉得祥瑞,于是尊称神农为「炎帝」。神农观百兽之中,牛力大耐久而且易于驯服,就制造铁犁系于牛后,一人扶犁,让它帮人耕地。神农造五弦之琴,按宫、商、角、征、羽,合五行之义;又烧土作匡,两面蒙以皮革,敲打起来咚、咚作响,名曰「鼓」。
  05章 轩辕黄帝  榆罔急功近利 蚩尤聚兵作乱  神农炎帝以后,临魁即帝位,然后是帝承、帝庆甲、帝明、帝宜、帝来、帝裹,帝裹生克,克生参卢,就是榆罔。榆罔即帝位后迁都于空桑,号各国为诸侯,因其为神农氏之后,故各国人民亦称其为炎帝。榆罔为政急功近利,各国人民都反对他,所以诸侯各据一方不听号令。   神农氏有另一支子孙姓姜名叫蚩尤,代父为诸侯,居赤城。蚩尤生得铜头铁面智勇过人,早年曾入山随异人学道术,炼得两件法宝:一名雾母,广二尺二寸,长八尺,能舒能卷,略一展开就会呼呼喷出大雾,若展尽时,浓雾弥漫天地对面不能见人,乃先天纯阴之气也;一名聚兽牌,叩之则百兽毒虫尽皆听命,魑魅魍魉尽为之驱使。又有同母胞弟八人,同宗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人。他们只吃沙石不食谷物,所以其封地山川尽赤,盛产精铜,色如烈火。   蚩尤自来好兵喜乱,也早就不服榆罔的统治。他聚精铜销熔作成兵器,共有五种:第一种叫弩,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利器的机关;第二种叫殳,竹子做成,长一丈二尺而无刃;第三种叫矛,头有三镰,长二丈的是□矛,长二丈四尺的是夷矛,长一丈八尺头曲如蛇的是激矛(即丈八蛇矛,三国时张飞的兵器是也,在此先不表),头有三叉的是仇矛;第四种叫戈;第五种叫戟。蚩尤又挖掘葛天与尊卢的山,得到很多黄金,将之铸成刀剑锋利无比切玉如泥;将之铸成铠甲能抵御锋利的兵器。   然后蚩尤聚众训练,教给他们攻击砍刺、进退合散之法,没多久就熟练了。于是蚩尤召来邻近诸侯,对他们说:「我们的封地偏僻而狭小,不如中原地大且物博,但榆罔无德而为帝,我要诛杀并代替他,有谁不服的我就先攻打谁。」各诸侯惧其威力,都不敢不听。蚩尤大喜,乃出兵来攻空桑。   有熊国轩辕图治 入东北首战失利  神农炎帝姜轨有一位同母的胞弟叫勖,勖后来继位成为少典的国君,以公孙为姓,九传至启昆,启昆将都城北迁至熊,因改国号为有熊国。启昆有一位妃子叫附宝,端庄幽闲,启昆每次出游必带她随行。有一次他们去拜访伏羲的故地,时已日暮,只见天上出现一道金光旋绕于北斗星旁,众人都觉得祥瑞,附宝回去后就有了身孕。怀孕二十四个月后在有熊国轩辕古丘生下一名男孩,故以轩辕为姓,名伯荼。轩辕长得日角龙颜,生性聪明敦厚,自幼通晓幽明生死的道理,十二岁即位,因成长于姬水之上,也以姬为姓氏。   话说榆罔闻蚩尤来攻,自料不敌,与后妃臣子退居东北涿鹿之地,于是天下大乱,各诸侯以强凌弱侵伐不休,生灵涂炭。轩辕也教人民习干戈以备征伐,他寓兵于农,先教民识五谷,立丘井之制,人民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此即「屯田」之法也,三国时曹操善用之。) 后来更得常先、大鸿、太常、奢比、庸光、勾龙、后土、大封等人来辅佐,国中大治。   各诸侯见轩辕威德并济任贤爱民,而蚩尤却日益贪暴骄横,于是众人弃了蚩尤纷纷来归顺轩辕,蚩尤怒火中烧,但无奈自己兵少力薄,难与轩辕抗衡,也只好假意共同来归顺。   轩辕乃重新分封诸人以治天下:奢比为东方士师,庸光为南方司徒,大封为西方司马,后土为北方司李,蚩尤为上相,太常为禀者,轩辕自处中原,以正四方。蚩尤虽有异心,但兵权不能入手,轩辕又待之甚厚,只得暂时忍耐。刚好此时有人来报榆罔侵略北方诸侯,蚩尤乘机要求出兵,轩辕说:「榆罔虽不重德,但必竟是一国的君长,我们若是兴兵就会招来悖逆之名。」蚩尤大不以为然,说:「无德让有德,这才是应该的。」说完独自率兄弟八十人渡河北去。轩辕见其势不可挡,怕他伤了榆罔性命,亦率诸臣宗族随后而来。   榆罔与蚩尤兵戎相见于阪泉之野,蚩尤用聚兽牌大败榆罔,生擒而欲杀之,轩辕赶到,请求宽恕榆罔并让他迁居于潞水。蚩尤终于找到造反的理由了,大怒道:「我辛辛苦苦捉到榆罔,却被轩辕这么轻易地放走了,这是占我的功劳,我再也不能做他的臣子了!」于是蚩尤将许多诸侯骗至寨中坑杀了他们,然后来涿鹿围攻轩辕。   是夜蚩尤兵至城下,人民慌忙报予轩辕,轩辕上城一望,只见火光冲天喊声震地,蚩尤在城壕边上亲自指挥攻城。轩辕大声喊话:「我实在没有什么才能,但也不曾怠慢上相,何故如此?」蚩尤咆啸曰:「我每进善言你都不用,就是轻慢我!今天我与你较量才智,胜者为帝,有敢战者速速出来!」轩辕见势已成水火,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了,就令封胡为将,张若、隰朋、容荧、龙行、大接、奢比为副将,出城对阵。刚一交战,蚩尤军个个利刀长戟,更兼大弩连射,一时飞沙走石,轩辕军抵挡不得,只好望南败走,至大雄山屯扎。蚩尤收得胜军至阪山西南筑城建都,然后又来挑战。
  好长啊,看不完~
  天赐圣贤 将相云集  轩辕终日愁眉不展,一日恍惚间睡著了,梦见蚩尤大兵追至,尘垢蔽日烟雾障天,正惊慌时忽起一阵大风将烟雾尘垢尽皆吹去;又见一身形伟岸之人手持千钩之弩,驱赶著牛羊数以万计向西南而去。轩辕一下惊醒,细思刚才所梦之人,风吹尘垢,垢去土乃是「后」字也,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又想手持千钩之弩,有力之人也,驱赶牛羊乃放牧也,天下难道也有姓力名牧的人吗?风为号令,力为辅助,难道不是上天赐我上佐与大将吗?轩辕大喜,急令众人往西南方向寻找风后与力牧二人。   众人在东海之隅果然找到风后,求其同至大雄,轩辕率诸臣出迎。只见风后威仪凛然,问其宗系,原来却是伏羲大帝的后人,曾于中条山随九天玄女修道,后遍历天下,胸有匡正鸿功之奇术,轩辕当即拜为上相。   其他的人深入西南的大泽中找到力牧,当时力牧正在草堂上观玩方策,见有人来,穿著草鞋出来迎接,众人将蚩尤造乱轩辕不敌一事告知,请求出山相助,力牧慷慨就行。至大雄山轩辕见之,力牧生得方面圆睛熊腰虎项,果然正是梦中所见伟岸之人,遂为大将。   此时泰山、稽、岐伯、沮诵、羲和、尚仪、车区、隶首、甯封子、赤将、泠伦、离娄、荣援、大容、邑夷、挥、夷牟、共鼓、化狐等人相继来归,诸人都身怀百艺各有所长。   风后与力牧一同登上大雄山顶观看大寨,见军士行动混乱没有节度,回来告诉轩辕说:「夫治兵者,必先明确纪律,分制队伍,内外才会严肃听命;军中还要造旗帜与战鼓,用来号令军队,这样才能应敌。」轩辕然之。于是风后呈上兵法十三策,阵图三策,旗帜幔帐鼓角号令十策;力牧也呈上制造兵戎利器之法十五策。于是诸人各展所长:挥制出精巧的弓;夷牟造箭;岐伯造军鼓;甯封子为陶正,作缶甑盆钵;赤将为木正,作床凳箱桶;共鼓刳木为舟;化狐剡木为楫;邑夷造大辂以任乘坐;王冰造□以驾牛;乘雅造□以驾马;寒衰又作鞭辔驰骋之法。由是车制始备,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往来利用以行四方。   力牧又命人取精铁,九炼而成纯钢,杂以五金铸成十八般兵器: 刀、枪、剑、戟、鞭、简、挝、锥、斧、钺、镰、杵、干、戈、□、棒、弓、弩。风后与力牧亲自聚众操演,各营军队昼认旌旗,夜欢灯火,击鼓则进,鸣金则退,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自此军容整肃号令严明。   轩辕见阵法、军器已备,遂问将于风后。风后曰:「九军之命系于一将,不可不慎,力牧有上将之才,可当此任。」于是轩辕即命筑坛,斋戒七日,迎请力牧登坛,拜为上将,周昌为辅。风后为总师,封胡为丞,车区为向导,容荧为司马。力牧遂发号令:以太常为先锋,泰山督前军,稽督后军,两人同为司徒;常先为左翼,大鸿为右翼,两人同为司空;复征诸侯兵为游兵廿四阵,起本军二十万,进屯涿鹿之野。(此乃「先天八卦阵」也,三国时孔明之「八卦阵」威震天下,在此先不表。)
  涿鹿大战 各显神通  蚩尤自从胜了轩辕之后,整军休养,得蜚廉、冰夷、回禄来助。蜚廉有一件法宝叫「风母」,能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冰夷又名冯夷,曾探从极之渊,得一神鸟名曰「商羊」,商羊善于吸水喷水,能大能小,吸则渤海可枯,喷则高原可没。回禄是炎帝之后,身上背一壶,壶中有一只大鸟及上百只雏鸟,大鸟叫「毕方」,形状像鹤,小鸟似乌鸦而全身赤色,它们呼气为烟,著木则焚。忽报轩辗兵至,蚩尤马上率众出迎。   两军相对,蚩尤才发现轩辕兵旌旗林立铠甲鲜明,气象已是大不同前,门旗之下有将有佐,牙旗之中分门别户,这分明是一兵阵也,自己却看不明白,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正疑惑间,但听轩辕军中一通鼓响,军队如波开浪裂,一员大将挺身而出,乃先锋太常,蚩尤勉强应战,太常略接几招就向后退去;蚩尤随后赶来,被左右两翼接著,常先与大鸿也不久战,略战亦向后走,蚩尤一路追来直撞入轩辕中军,恰遇上将力牧,蚩尤阵脚大乱,于阵中左冲右突无法脱身,此时阵中各将回身四面夹击,蚩尤兵败如山倒。力牧大喝一声当头一刀劈下,只见蚩尤脑门火光迸裂,虽是铜头铁额没有被砍掉脑袋,蚩尤亦吓得发悚僵立不会动了。此时平地忽起一阵怪风,晴明的天空顿时飞沙走石,一只大鸟于空中长鸣一声,喷出一口水来,大雨如注倒灌而下,轩辕军衣甲尽湿。   混乱中蚩尤得以脱身逃了出来,回到本寨,冰夷、蜚廉、回禄来迎,蚩尤方知是蜚廉鼓风母,冰夷纵商羊相助。轩辕亦不来追赶,自收得胜之军去了。蚩尤一口恶气难咽,是夜悄悄将「雾母」展开,及至天明,轩辕于军中但见一天大雾,昏不见日,只传令各部自认旗号不得妄动。此时一只大鸟带著上百只小鸟飞至,这些鸟口吐浓烟,那烟遇草木则燃起熊熊大火,刹那间军中旌旗幔帐全部烧著,兵士眉毛须发无不燎去,轩辕兵陷于一片火海之中。蜚廉又鼓起风母,但见火借风威,更是势不可挡。蚩尤叩响「聚兽牌」,无数毒蛇猛兽围住轩辕军啃咬,真是血流遍野嚎哭震天。   蚩尤碍于轩辕有力牧等诸多大将护卫,不敢逼近大寨,只与众人于山顶观望。轩辕于中军正危急间,忽听天空中传来清亮的凤鸣之声,风后大笑:「吾师至矣!」迳出营门跪地迎接,果见九天玄女御丹凤率众徒自空而降。玄女扶起风后,各将忙上前一一禀报水火之苦,玄女举目一望,见是两只大鸟来回飞旋,遂微微一笑,口中吐出两粒小小的铅丸于掌上,两粒小丸晶莹剔透滴溜直转,须臾迸出万道寒光,如两条银龙直飞上去,一条砍断商羊左足,一条砍去毕方右足,不伤它们性命,二鸟大叫一声负痛逃回,小鸟也随去。二龙回落于玄女掌上,依然是两粒小丸,原来是玄女所修炼出的两把雌雄宝剑,能随意变化也,众人欢呼不已。此时大火熄灭,但雨不能止,水无处流,玄女伸手一招:「女魃且来。」南方天空如旋风一般飞下一位蓬头矮女,长不满三尺,光著身子,眼睛长在头顶上,立地雨止水乾。(后来玄女忘了把女魃带去,她一出现世间必遇大旱凶年,土地龟裂江河尽枯,故称她为「旱魅」也。)   力牧上前禀告蚩尤铜头铁额,刀枪不入之事,玄女曰:「此人必得南极应龙方可擒之。应龙居凶犁土丘山,乃火之精,生于五龙纪之先,两肋有翼,飞冲九天。」玄女说话间随手焚了一符,其烟望南腾去,少倾一龙循烟路飞至,玄女密嘱几句,那龙又腾空而去。营外忽报有两位道人至,不及迎入,两道人已大笑著进来:「方才在海上游玩,见应龙随烟急驰,所以跟来看看热闹。」话音刚落已随应龙去了。玄女亦笑,告知众人一位是赤松子,一位是祝融君。轩辕惊曰:「祝融君吾远祖也!」   南极应龙领了九天玄女密旨直奔蚩尤之营,赤松子与祝融尾随来看热闹。此时蚩尤与冰夷、回禄、蜚廉几人正在营中商议进攻的策略,没提防应龙忽然怒目张鬣从天而降,蚩尤大叫一声「不好!」还来不及躲避,就被应龙一爪抓起电一般望轩辕大寨冲去。蜚廉一看大势不妙,二话不说,抱了风囊窜出后营往南逃之夭夭;回禄与冰夷见应龙抓了蚩尤,仗剑来赶,恰好一头撞上赤松子与祝融,回禄不认得这两位老神仙,不知死活地一把打开壶盖放出毕方,欲以火伤人,殊不知祝融正是主火的祖宗,此举好比拿一瓢水去淹海龙王也!祝融哈哈一笑,从空中抛下一物,乃离火之精炼就的金镯,一下将回禄套住,倒地乱滚,越抽越紧,回禄痛得狂喊「大师饶命!愿听驱使」;冰夷见法力广大,顿时傻了眼儿,也顾不得商羊了,急忙借水遁回从极之渊;商羊失主,正待飞走,赤松子笑曰:「别走别走,留你日后有用」,祭起水瓢将商羊收了。此时祝融也收回金镯放出回禄,他们一同往西去了。   再说轩辕大寨忽地从半空中摔下一人,鲜血淋漓昏死在地,众人围上来看,原来是蚩尤,手中还紧紧握著雾母。玄女将雾母卷起,刹时雾散天清。力牧挥军进剿蚩尤残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战而终……
  土龙现世 以云纪官  古都人民来报说土中产一种神物,形状如又大又长的木干,两头大小相等,色黄善鸣,没有面目,人称「土龙」。轩辕觉得奇怪,常先告诉他:「这不过是纯土之精罢了。因为您是继土德而来的君王,所以这种土中的祥瑞就会现于世间。」太常在一边听见了,就在澶渊之西的五龙山,按五行的道理,依八卦的方位,筑起象征天、地、人三才的三层高坛,然后选择吉星临座的日子,群臣备下庄严隆重的仪仗,共同迎请轩辕上坛,尊为「黄帝」。   黄帝以云纪官,命奢比为青云春官,庸光为缙云夏官,大封为白云秋官,后土为黑云冬官,柏常为黄云中官。尊风后为太师公,力牧为上相,常先、大鸿为左右辅弼。然后铸鼎立九州,命筑一城于涿鹿之北,迁人民居住其中。   纺织绘绣 冠服威严  嫘祖聪明温顺,是黄帝的正妃。她在海滨游玩时看到树上有软绵绵的白团,掰开看,里面有小虫,土人告诉她采桑养蚕的方法,嫘祖就带了许多白团回都放在器皿中。过了几天这些白团中飞出蛾,雌雄相配,生下很多小卵,到了来年的春天,小虫子破卵而出,这就是蚕。嫘祖照土人的话采鲜嫩的桑叶喂养它们,蚕越长越大,桑叶也渐渐老了,蚕的身体开始变得白亮有光,这时它们就不再吃桑叶了。嫘祖把它们移到乾净的稻草上,它们吐出洁白的丝将自己包起来,这就是茧。把茧投入沸水中缫出丝来,上机杼织成布帛,就可以量体裁衣了。   女节是黄帝的次妃,她种了白、黄、紫三种颜色的木棉,到木棉开花的时候采花去子,把花击松,用纺车摇而引之,成为棉纱,然后再上织布机就能织出棉布来。她还把苎麻的皮织成粗布,透气凉爽,可以做成夏季的衣裳。   彤鱼氏美丽而贤慧,是黄帝的第三位妃子。她把丝搅成线,将铁磨成针,在衣裳上剌绣生动的鱼龙花鸟,令衣裳更加漂亮。   常先造了几种冠:天子之冠冕上有覆,前低后高,象征恭敬;前后垂有丝绳贯穿的玉珠,谓之「旒」;天子冠冕用旒十二列,每旒有玉珠十二颗,玉珠有朱、白、苍、黄、玄五彩,垂到离肩一寸的地方。三公用旒九列,每旒九珠,垂挂九寸,玉珠朱、白、苍三彩。诸侯用旒七列,每旒七珠,垂挂七寸,玉珠朱、绿二彩。附庸之国用旒五列,每旒五珠,垂挂五寸,玉珠纯彩。士庶有冠无冕。冕之两旁当耳垂挂两条棉缀,谓之「□纩」,象征掩听及虚己待人。冕冠造好后常先将它进献给黄帝,黄帝接受了它,加封常先为冕侯。   胡曹受命作衮服九章:一曰龙,天子衮服上有两条龙,一升一降,玄衣黄裳,象征天地之正色(三公之服只有一条降龙);二曰山,三曰华虫, 四曰火,五曰宗彝,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剌绣于裳。衮服九章作成后胡曹被加封为衮伯。   在大殿议朝时,黄帝头载冕冠,身穿衮服,胸前佩带美玉,仪容端祥而美好、神色凝重而威严,臣民悄然肃穆,心生敬仰。由此冕冠与衮服成了中原历朝历代帝王不可缺少的服饰。
  九州划井田 教化垂万国  北边有一个小国叫鬼方,常常为患,黄帝为了远方人民的安宁,以和亲的方法聘娶了鬼方的嫫母为四妃。嫫母长得很丑但很有德行,常常以良言匡正不足,得到黄帝的嘉奖。   嫘祖教人民种桑养蚕,女节教人民纺织苎麻,奢龙讲给人民尊君亲上的道理,庸光又修复伏羲与神农之法,再次教人民牧养六畜、播种五谷;雍父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火烤之使四壁坚实,教人民舂粟作饭;白益造罂绠,教民凿井汲水而饮,每日午时为市,人民以物易物互通有无。于是中原百姓渐渐知礼而和睦,生息有节其乐融融。但边远的小国之民则难以得到教化,黄帝常常思考这个问题。遂命柏常、勾龙区画广土,太常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约一万个。然后命庸光营国邑,以常先、大鸿为左右二大监。   勾龙依照黄帝九军阵数之法,设立井田以塞争端:六尺为一步,百步为一亩, 九百亩划为一井,一井分八宅,八家同井各占一区,中间为公田。两井为比邻,三井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一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一州, 天下共划分为九州。黄帝以勾龙能平九土,封为土官。   大封进言谈及为治之道,安不忘危,所以各邑应设一位君长,农闲之时讲解武事,教民礼仪,以丘井制兵,人民更能明白尊君亲上的道理。黄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九州共有城邑约一万个,好比一万个井井有条的小国,每邑的君长就好比一位小国之君教化其邑中的人民。如此分之于井而计之于州,教化广行,边远之民无遗漏矣。   设席之法 宫室之制  于常常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还要接见臣民与远方来的诸侯,黄帝就造了一种「竹舆几」。 高二尺,长五尺二寸,宽二尺,涂以雕漆,两头红色,中间黑色。几上镶嵌五色玉,从此坐必设几。又制「设席之法」:以竹席为底,铺上草席,在草席上以垫枕为座位,两旁有仪仗,后面有屏风,然后才接见诸侯与臣民,自此民知朝见的礼仪。「席地而坐」亦来于此。   黄帝立「宫室之制」:命大臣高元建合宫,以祭祀天帝及广布政教;造阿阁苑囿,作为闲暇时人民的游乐之所;在每座城邑都筑重门护城以防暴客;为死者制造棺椁,使死人得以敛葬,有功于民者封给谥号,并在墓地载种花木作为怀念及表彰。为了使人民知轻重,开始造货币。珠、玉为上,黄金次之,刀、布为下,称为五币。后设九棘次序: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庶。群臣见帝业鸿庥,尊称黄帝为「帝鸿氏」。   立鼎九州 垂教万国  经过蚩尤战乱之后,文字遗疏,若要广泛垂教,没有详明的文字实在是一大缺憾,于是黄帝召集臣下询问何人能使文字完备。大臣泰山说:「相传伏羲时仓颉造六书,为文字之最完善者。听说后来他避入阳虚山中修道,至今已经不知多少岁了,若得他出山,文字可兴也」。   黄帝就备下安车厚币,诚恳地来到山中,亲迎仓颉,仓颉感帝至诚,不再推违。一同下山时黄帝问及六书字法,仓颉回答说:「星辰象纬,流水落花,即是天地的大文章也」。黄帝待之以上宾之礼,仓颉请求担任史职,黄帝允诺,还造了一座馆驿让他居住,并仍然依照伏羲时尊称他为「史仓」。   后世有的史书中记载仓颉是伏羲的史官,有的又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使后人迷惑混淆,不知所云,其实仓颉是在黄帝时再次出山担任史职啊!   黄帝得到一块良玉,命人凿成墨池(就是砚)赐给仓颉,仓颉没有私心,在砚旁悄悄刻上「帝鸿氏之砚」。然后仓颉变古文为篆书,颁行天下,后世字体虽有笔划上的增减,但都是以此书为宗法。仓颉见文字已传,忽然于一天无疾而逝,黄帝很悲伤,亲为具殓。三日后择葬于夷山,但举棺时觉得很轻,开棺一看,只有几斤黄金而已,众人方信仓颉是有道之人。黄帝感慨不已,收其黄金炼铸成两面镜子,莹润明澈,照人能见五脏六腑,照鬼怪则形销魄散,照宇宙观星辰如在指掌。此非仓颉报帝之所赐墨池乎?!   仓颉既去,黄帝以沮诵为右史,沮诵根据仓颉六书之理,补漏拾遗,使天下字法字体日益完备。   黄帝著《内经》 泠伦谱《咸池》  黄帝因仓颉化去,故常常想起修道的事情,又觉得人民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身体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遭寒暑相荡,内受喜怒交攻,所以身体渐渐柔脆多病,虽有神农传下的药方医治,仍是难尽天年。于是黄帝召来大臣岐伯、鬼臾区,上穷天纪下极地理,阐发玄微,推至太素之始,共发八十一问,岐伯、鬼臾区一一解答,帝记为《内经》。自此五脏六腑、经络穴位与病理医方全部彰显于世矣。此书成为后世医学界与修炼界的宝典。   众人见黄帝励精图治圣德广被,纷纷各尽所长匡维教化。俞跗识表里病机,雷公察炮炙药性,巫彭撰处方□饵,桐君采草木金石药材,寒衰明牛马病理;羲和占日晷,尚仪占月弦,车区占风信,大挠探星辰,斗苞画分野浑天图,鬼臾区以勾股之理测得周天经纬之度数,隶首作《九章算数》。   黄帝再设三公、七辅、六卿、三少、二十四官,共理万民。由是民不习伪,官不怀私;市不预价,城郭不御;见利不争,风雨依时;人无夭枉,物无疵疠;虎豹不妄噬,鸷鸟不妄搏,裔夷之人罔不来享。天地治,神明通,有一种叫「屈佚」的异草生于庭中,奸佞之人一进来就指向他。凤凰止于东园,麒麟游于苑囿,天下咸称至治。   泠伦是一名大臣,得异人传授,精于音乐。他发现有八物能发出正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金革之音鸿而远,丝竹之音柔而和,匏石之音清而脆,土木之音朴而实。于是采首山之铜铸钟,采荆山之石作悬磬,以夔皮蒙大鼓,伐□山之竹为管,更造□、□、埙、□以导其音,亲率诸乐工陈乐器于庭,合而奏之,翕和如一,无相夺伦;清浊高下,如五味之相济;连贯如珠,相续不绝。帝闻奏一成,大悦,问此乐之名,泠伦回答说因感帝以云纪官,天下为治,故名《承云》,亦称《云门大卷》。帝谓其乐像天池一般包容浸润,遂更其名为《咸池》。   【篇后语】:纵观中原历史和文化的起源,太极、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其实都是道家的文化。原来中国的古人一直在探索著人体、生命与宇宙的关系,渐渐发现人唯有通过修炼,生命才能得到美好与永恒。所以说整个中原的历史与文化从一开始就与修炼有著深厚的渊源,万事万物的产生都与宇宙有关,从琴棋书画到医商农技,从房屋桥梁到车船舟楫,每一件事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他的神髓都是一篇精彩的文章。为了比较准确地完整地表达中国古文化的真义与内涵,所以本文多采用文言,字里行间浓缩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许读者一时难以完全适应和理解,但是随著『中原史实』一章一章的记述,相信广大读者慢慢地就会一目了然并真正领会他的博大、包容与传神。
  06章 羿与嫦娥的故事   在「轩辕黄帝」中提到一位赤将,是黄帝的木正(官名),作床凳箱桶。仓颉借黄金遁去之后,黄帝拜访了峨眉山一位隐士,叫泰壹(也就是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当时赤将护驾同去,被太乙真人留下,在峨眉山修道。   过了许多年,帝尧巡狩西北,至淮扬遇见一位奇伟的男子手持弓箭,无人知其姓名与来历。帝尧奇之,招问有何能奈,答曰:「善射,又能随风上下」。帝尧试之,果然神技异于常人,遂称呼他为「羿」,带他回都用为木正。羿不食人间五谷,只食百草之花。其实羿就是赤将,他此时已修成得道,奉太乙真人之命出山以了因缘,但太乙没说要了的是什么缘。   当时天下有六害无人能治:天上十日并出,焦杀禾苗烤炽万民;大风四起,拔木飞屋;北边忽发暴水,冲渠倒岸;有兽曰□□,迅走食人;洞庭之野有修蛇,长百丈,呼气吸人;东海有封□伤人,大如兕。六害频扰,民不得安居,帝尧非常忧虑。帝尧得到羿后,就拨三百军士随他去除害,羿欣然领命。   羿行至东方大泽,找到大风的出处,见一黄色皮囊正在张口呼吸,羿暗拔一箭射去,中其额头,那怪缩回洞中。须臾一人舞泼风刀冲了出来大喝一声:「谁敢擅射风母?」羿又射一箭,贯其膝盖,那人丢刀拜伏于地,羿为他拔箭,原来正是黄帝时助蚩尤为乱的蜚廉。大家还记得回禄壶中那只能呼烟喷火的大鸟毕方与上百只雏鸟吗?蜚廉告诉羿,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正是九只雏鸟在作怪,并且还告诉羿北边的暴水是冰夷之妹发的。羿问明九只火鸟和暴水的出处,就谢别蜚廉向西而去。从此这里也不再有风害。   羿与军士连夜赶到西河麟山悄悄屯扎于谷口,不一会日出东方,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渐渐至日上三竿,天上忽然跳出九个太阳,十日并照,大地被烤得像火炉一般。羿连射九箭,那九轮妖日一一坠落,羿令众军寻捕,在山谷中找到九块巨大的赤石,每块石头上都插著羿的一支箭。   羿来到高梁,见河水腾发波涛汹涌,有一女子在急流中疾走,羿知是冰夷之妹,遂发一箭射中其发髻,那女子忙跪下说:「感君不杀之恩,愿奉箕帚」,羿方明白他师父说的因缘一事,于是带她回都见帝尧。帝尧赞扬羿之功劳,赐宴完婚。这个女子就是嫦娥。婚后不久羿又除去其余三害,于是天下人民得以安居了。   此时北地空中常常现九色光,异常漂亮,民不知何物。帝尧想起羿能随风上下,就命羿前去察看。羿随风来到昆仑山,看到金母(即西王母)之女乘的海底老龙发出九色龙光,映照天庭。羿正在观望间,不期山上跳出一群看门的兽,直奔过来,羿发一箭剌中一兽,群兽惊叫逃回,羿拔箭欲再射,洞门大开,许多仙人簇拥而出,为首一道姑笑曰:「赤将,休无礼!」羿知是金母,伏地谢罪。金母扶起羿,请他帮忙在山腰建几所宫院,羿很快就建好了,金母送给他一颗灵丹做为酬谢,并告戒他一定要静养一段时间才能服用。   羿谨记金母之言,回家将丹放在屋梁上,静养心性等待。谁知此时南方有一怪人又出来作蛊害人,帝尧赐给羿彤弓素缯,派羿去消除他,羿只好部兵南行。   嫦娥小名叫纯狐,性情恬静温和,常做善事却不求人知道,羿每出远门她就独处家中。一日在堂上闲步,猛见梁上白光旋舞异香满室,嫦娥取梯登视,得到一颗灵丹。嫦娥知是宝物,但又慑于羿的威力,心中惊惧,不大敢吃,听说东市有一位异人叫有黄,善于卜卦,于是悄悄带著女仆往卜。有黄为她卜了一卦,卦象主一女子独将西行,大吉。嫦娥拜谢,回家就将灵丹吃了,不一会儿身体开始发轻,像一片羽毛一样栩栩欲飞。恰好此时羿回到家中,见嫦娥神情恍惚,心下生疑,到晚上才发现灵丹不见了,而此时嫦娥两腋生风从窗户飘了出去,越飞越高。羿挽弓来追,一阵罡风把羿吹到东极去了。   却说嫦娥飞到一个地方,空旷无垠琉璃明亮,有连株的丹桂结满芬芳的桂英。嫦娥一咳,吐出一物,原来是那颗灵丹的云母外衣,化成一只兔子的形状,色白如玉,乃阴精之宗也。   羿被吹到东极大泽之侧,天已微微发亮了,就听到「哑、哑、哑」三声洪亮的鸣叫,海峤中涌出一轮红日。遥闻钟声,羿寻声至山麓,见到一所大殿,上书「青提」二字,方知是东华帝君(亦称东王公)之处,忙俯伏称臣。帝君笑迎命坐,告诉羿不要怨嫦娥吃丹一事,凡事都有定数。日乃太阳火精,月乃太阴水晶,火则外光,水则含影。灵丹是金母所造,金生水,嫦娥来自水中,借羿之力得丹居于月府,如月借日乃光同理;而羿有功于日(曾射落九个妖日),当居日宫,此亦合阴阳之道也。羿点头称是。帝君令童子捧出赤苓糕、太阴玄府,又命牵来扶桑金乌,那鸟乃阳精之宗,三趾鸿声,金羽眩目,雄□非常。帝君告戒羿曰:「食此糕,无畏太阳真火;佩此符,可入月府与嫦娥相见。只可日就月,月不可就日也。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羿不明白日月之中何能居住,帝君笑曰:「天之经纬,在野象州,在朝象宫,在人象事,哪只日月可居!诸星列曜皆有神守。天之日月,如地之都城,星曜犹州邑也,既有封疆,则备官守。」羿欣然食糕佩符,跨上□鸟飞入日轮,入轮但见周围旷荡无涯,与大地相似,不觉其运动,悠游自在。   至望夜(阴历十五)羿乘一道金光飞入月中,桂影婆娑曲径冷落,寻至最深处,见嫦娥独坐。嫦娥见羿欲避,羿安慰她自己已处日宫,往事不必复疑。乃为嫦娥锯桂木,探冰瑜,造成一所宫殿,题为「广寒宫」。羿归日轮,亦造一座大殿,仪象郁郁葱葱,名「郁仪殿」。自此每当望夕羿来广寒宫看望嫦娥时,阳和充物,月光分外晶明。   这就是为什么人世间许多的情思都起于月圆之时,许多的诗词都写于如水的月色之中……
  07章 尧帝   尧舜,是圣王的典型。尧帝禅让给舜,更代表了上古政治的清明气象。  黄帝时期,各部落兵争天下,胜者为王,被尊为共主。尧舜时期,政治更进一步,开始了各部族共同推举共主的习俗。   黄帝时,青铜器多用来做兵器。尧舜时,文明开始进展,比较和平,人们制作了陶器,当做生活用品、丧葬用品。这些陶器上,都刻上了文字。   尧帝辛勤的为了百姓工作。他想知道人民的感受,就立了一张鼓,谁有话要说,可以去打这张鼓;又立了一个树木,供有话想说的人放言大论。   可是,太平之世,人是没有甚么不满要说的。人们有饭吃,没有感受到尧帝的权威,却不自觉地自然地生活著。年老的人快乐地玩著游戏;小孩唱著赞颂尧帝的歌,尧帝感到很满意了!   日子过得很快,尧帝老了,几个大臣也死了。可是,这时洪水又开始泛滥了。以前,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虽然退去了,不过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水灾的侵袭。这个时候洪水从黄河龙门山口决堤。尧帝看著水势,心里忧愁了:该派谁去治理洪水呢?   这时,大臣放齐建议:「您的大儿子丹朱很贤明,应该可以接替治水的职位吧!」尧帝摇摇手说:「不行!不行!丹朱个性喜欢斗狠,怎么能去治水呢!」另一个臣子建议:「撞坏西北天柱的共工力气很大,应该派他去治水。」尧帝还是说:「不行!不行!他很傲慢,连天都不怕,怎么可以去治水啊!」   后来,尧帝和四个山神商量。这四位山神说:「水灾严重,人们都躲到山上去了。耕作都废除了。还是应该快找人去治水啊!」这几位山神商量后,便向尧帝推荐说:「鲧这个人可以去治水。」   可是尧帝说:「鲧这个人靠不住啊,他的部族已经解散了。」尧帝虽然觉得无奈,但也找不到另为的人去治水。于是,还是派鲧去治理这场水患。   这时候,尧帝觉得自己老了。他已经在位七十年了,肩上的担子该找个年轻有德的人来接替啊!于是,便问四位山神:「你们谁可以来当共主,为民服务啊?」四位山神说:「我们德不够大,听说有个年轻人,名字叫舜,他很有德啊!」   尧帝打听之下,发现舜这个人很孝顺,能吃苦忍让,父亲也是虞族的乐官,很适合当接替人。不过,为了天下百姓,尧帝还是很谨慎。所以,便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看他是不是能够公平地协调好,是不是能够以德对待女儿。   尧帝觉得舜做得很好。所以,又让他管民事,结果百姓都听他的话。历练其他职位,舜也都做得很好。把他一个人放到森林里,遇著风神、雨神、雷神的考验,舜也都不动心。这时,尧帝真是高兴极了!他觉得后继有人,自己可以退位了。   这一年的正月初一,尧帝便禅让给舜。舜代行共主的职务了!
  08章 舜帝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是河北省冀县人,他的父亲是非不分,顽固而不讲道理,后来双目失明,因此当时人都称他为瞽瞍。他的生母早逝;父亲再娶后妻,他的后母阴毒狠辣,口中没有忠信之言;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像,就是舜的弟弟,性格狂傲。   后母喜爱亲生的儿子,对待舜像仇敌一样,常在瞽瞍面前说舜的坏话,拨弄生非,因此这三个人都有要杀害舜的想法。但是舜天性非常孝顺和仁厚,对父母恭顺而尽礼,不失人子之道,没有丝毫懈怠;与像相处友爱仁慈;舜没有过失,虽然想杀害舜,但找不到藉口,没有办法杀害他。然而舜只想能常在身边侍奉父母,曲尽孝道,心里就感到满足了。在家里人要加害时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劝以帮助。   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孝行,已传闻各地,三十岁时,尧帝正访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于是四方群臣,都推荐舜。于是尧帝访到了舜,并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以便观察他内在的品德;又让九个儿子和他交往相处,以观察他的处世和才干。舜婚后住在妫汭(山西永济县首阳山下),行为非常谨慎宽厚,因此尧的两位女儿,没有因为自己是公主就瞧不起舜及他的亲戚,而是都能克尽妇人之道。   舜待人谦和,做事勤勤恳恳,到处受人欢迎拥护,在历山(永济县雷首山)耕地,舜耕田把好地让于他人,历山居民都受他的感召互相也不争了,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雷首山下的雷水)捕鱼时,把鱼多的地方让给别人,在他的带动下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雷泽居民都愿让房屋给他居住;在河滨(永济县北部)烧陶器,不仅制陶质量好,还常常讲道理解决人们的争执纠纷,陶业居民都与他合作,因此河滨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别精细;人们都愿意同他在一起,凡是他住过的地方,都受他的感召,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   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虽然如此,可是瞽瞍和后母还是想杀害他,有一次叫舜修理米仓,见舜上了仓顶,就从下面放火烧仓,舜赶紧用骼膊夹两个斗笠从米仓上跳下,逃脱此难。过后瞽瞍又让舜挖井,等舜深入井底时,立刻把土石往井中填,幸而舜从井底旁边洞口逃出,才逃过这次灾祸。  尧见舜居家和处世一切表现确是一位有才干的贤者,深为器重;因此舜五十岁时,即让他代行天子的职权,办理国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拥护;到六十一岁那年正式继承尧而为天子。即位后,戴着天子旌旗回乡省亲,对父母恭敬孝顺,小心谨慎,还是如同昔日为人子时一样;瞽瞍和像都被感化了。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享年一百一十岁。   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媵文公上》)。他所倡导的伦理道德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虽历5000年沧桑岁月,特别是历经中共对传统文化的蓄意破坏,但在华夏子孙的心中依然未泯,仍然闪耀着光彩。   尧自继位以来一直在寻找能传治天下的人,四岳长老一齐举荐舜。他们说舜的生母早亡,父亲瞽叟娶了一位后母,后母生下一名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象。瞽叟疼爱象而讨厌舜,舜非常善良恭顺,不辞劳苦,辛勤耕种渔猎来供养他们,虽常常为后母与弟弟所不容,但舜并不计较。所以他居住的地方耕者让畔,渔者让泽,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人民都称他为「都君」。尧听了高兴地说:「好啊!那就让我再来试试他吧。」于是尧将两个美丽如花的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了舜,还赐给他无数的珍宝和财物,舜一下子变得富贵之极。   象垂涎舜的两位妻子,就与后母和瞽叟想方设法来害舜。有一天瞽叟叫舜上屋顶修补烂处,等舜上去后他们悄悄抽去梯子并将屋子点燃,正当他们自以为得计之时,却见舜张开妻子送的两顶斗笠像鸟一样飞了下来。象见一计不成,又生一毒计:他们叫舜去屋后挖井,当舜下去后象从井口投下巨石,还嫌不够,又担来几筐土填上,谁知舜却借妻子所传的龙遁之法逃了出来。正当象他们大笑著走去舜家准备瓜分舜的财物时,遥见舜正在窗口披衣弹琴,象惊得几乎昏倒,但舜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仍如往常一般侍奉他们。于是天下百姓为人子女者多行孝道,天下诸侯更加尊上亲君。   尧看到这一切非常高兴,知道舜是一个不负众望的人,就请舜来一同治理国家。尧亲颁瑞圭予舜及公、侯、伯、子、男。舜执镇圭,长一尺二寸;公执桓圭,长九寸;侯执信圭,长七寸;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长五寸。后世文武将相上朝时执圭的礼仪源于此时。   「巡狩朝觐之礼」与「五刑」   舜向尧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向人民宣布巡狩与朝觐之礼:   为防各诸侯国君于封地自任自专,天子将每五年巡狩一次以察民苦。春季东巡,夏季南巡,秋季西巡,冬季北巡,届时各国诸侯将于方岳下进陈治国之道。其间四年诸侯国每年要来京都朝贡一次,考证功过,有功者将得到天子赏赐的珍贵车马服饰,以彰殊荣。   舜又以民不知法易于为乱,命司李咎繇制五刑:   1、墨刑—指在犯人脸上刻字并以墨糊涂之,成为一种耻辱的标志。  2、劓刑—指割去犯人的鼻子。  3、刖刑—指断去犯人的双脚。  4、宫刑—指破坏人的生殖机能,仅次于死刑。  5、大辟—死乃罪之大者,故杀头称大辟。  刑法虽设但仍以宽恕为主,不知而犯者视其轻重,或以鞭刑为官惩,或以条扑为教戒,或以罚金为赎罪,目的是让人民明白重德爱身的道理。于是万民知为恶之羞耻,也就没有人去触犯它。舜赐咎繇名曰皋陶,世为大理(官名)。后世称掌刑法的机构为「大理寺」即来源于此。
  09章 大禹治水   《史记》载:「当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后来黄河泛滥,洪水滔天,四岳推举鲧治水。鲧为人刚毅有胆量,但不知水性,他采用壅塞的办法,哪里出水堵哪里,致使洪水四溢横流,这样过了九年水害不但丝毫没减,灾难反而更加深重,舜就在羽山将鲧处死了。听族人说鲧的儿子宽仁有德善于治水,舜回朝向帝尧推荐他,帝赐名为「禹」,让他继父之职。   涂山氏有一名女子叫侨,贤淑而有才德,舜将她迎娶为禹的正室。新婚第四天禹就接到了任命,于是告别妻子,与佐臣益、稷一起踏上了治水的杳杳路途。后来侨生下儿子启,启自幼不谋父面,在家呱呱而泣,但禹因为父亲治水无功而受诛感到伤心,又为天下人民广遭水害而忧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薄衣粗食随处而居,与灾民同甘共苦。他觉得水流归海乃其本性,所以他下令将壅塞之土全部挖去,逢山开石打通水道,筑堤导流以泻其势,四溢暴涨的洪水慢慢退下,顺堤岸东流。受灾之处水多地湿,人民缺衣少食,禹就叫益教人民种植耐涝的水稻,让稷将难得的食物分给人民,还教人民凿井取水而饮。洪水退去后露出肥沃的土地,人民辛勤耕种,渐渐地又迎来了五谷丰熟,禹根据各地物产与便利的条件定下贡赋之物,人民都仰禹活命之恩。   帝尧增五弦瑶琴为七弦,以合君臣之德。当帝尧弹起瑶琴时,群臣欢愉,独缺禹。听探望之人回来说禹因为长年累月泡在水中,小腿上的毛和脚趾甲盖都脱落了,帝尧无限感慨,就命契带去一张瑶琴和一把宝剑赐给他。大禹治水的精神不光感动了万国君民,也感动了天神:南极应龙以尾划地导三江之水出祁山;西王母的女儿召来六丁神人,化作九头黄牛,崩崖裂岭,开长江三峡七百余里,至今黄牛峡壁上犹有遗影不灭;古神水精子送来定海神针,能随意无限长短,以助测量山川湖海之深浅(禹功成后将此物投入东海尾闾穴,后被孙悟空所起用,即是「如意金箍棒」也,《山海经》及《神仙传》中皆有记载)。世人呼为「神禹」。   禹身高九尺,为人聪敏机智,吃苦耐劳;又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在接受了舜帝的任命后,与益、后稷一起开始治理九州土地。当时的洪灾十分严重,分布很广,那时的人们大约是湖居的。   禹首先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地貌。他不辞劳苦,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以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他常常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身上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他逐步地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自己节衣缩食,住在简陋的地方,把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治理河川。他治河的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在考察、治河的同时,他还分发稻种给民众,教他们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粮食缺乏时,把一些地区的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使各诸侯国的人都有粮食吃。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黄河、淮水;南至荆州,治理了长江、汉水;西至敦煌,治理了黑水、渭水;东至扬州,治理了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禹主要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河流,共疏导了九条大河,还在一些地区修筑了堤防。上述地区的河流被疏通后,人们安居乐业,在周围肥沃的土地种植了各种农作物,心悦诚服的向天子进奉当地特产。禹还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在治水的过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扰。从此,黎、苗不敢再侵犯,长江中游处于安定时期。   经过禹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海之内都可以居住了。其它部族的首领也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禹制定了贡赋的制度,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要求他们:“要恭敬的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天子的各种措施。”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   禹帝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帝位传给益。禹帝死后,益服丧三年后,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躲避到箕山之南。终究还是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天子之位。王位的继承法由此改为父子或兄弟相传,实行世袭制度,从此,真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王位由“父子相传”的先河。 开始了“家天下”时代。   此后的历代王朝,基本上延续了这一继承法则。启继位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的、松散的部族社会结束,夏朝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禹至履癸(桀),共十四世、十七王,夏朝前后经过了四百多年。   中国的别称“华夏”,与夏族和夏王朝有着一定的联系: “华”是指礼很盛行,“夏”指国家很大。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摇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古代文化的中心。古人把中国称为“华夏”,其中深藏着为灿烂文化而自豪的情感。古文献中“夏”有三种主要含义:一是华夏族人。二是华夏族人的文化。三是夏王朝及其前身大禹所封夏国。夏王朝的建设成就,确立了华夏族的中心地位,夏王朝的根基地在豫西地区。此后,任何想要夺取天下者的政治势力,必须夺取这一核心地区后,才算真正拥有控制天下的实际地位。商、周两大王朝也不例外,后继王朝的统治者也毫无例外地承认自己是夏文化的继承者,是大禹所划定“九州”的主人。
  10章 夏朝   公元前2033 ── 公元前1562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桀)  禹的儿子启继位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很贤德,天下人心都向着他。启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并以德化来治理天下。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或“后”。 启登临帝位,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不归服,拒不出席。启决定前往征伐。在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并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启向六军将领们宣言:“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的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把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在启的带领下,消灭了有扈氏。自此天下都来朝拜。   启死之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被有穷国君主后羿赶走。人民和权力落后羿手上。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仍操纵在后羿手中。又立仲康的儿子相继位。仲康死后,后羿因为荒于游猎,被臣子寒浞(音浊)所杀,寒浞又杀相自立。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音民)怀着身孕,逃回自己的娘家有仍(今山东济零县),她生下儿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汇聚了夏残存的势力,消灭寒浞,光复了夏王朝。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少康之子杼(音注)在位时,彻底消灭了寒浞的势力,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其后的五代六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以持续地发展。   这时夏王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从传世文献看,夏朝的治国体系相当庞大,在继承五帝时期体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夏王朝一直沿用禹在世时对九州的划分标准和五服贡赋制度的划分,对地方的管理是以部族首领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夏王的政令,对王朝承担贡纳、朝见、服役和随从征伐的义务。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长。所以,古人说,夏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此外,夏王朝已经有了初步的“德治宽刑”思想。就是治理国家,要文治与刑罚并用。已经有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认识。法律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产生。夏朝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产量迅速提高,当时的饮酒风气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相传最初的货币产生于夏朝,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称为“三品”。   帝位传至第十五代,因为夏王孔甲淫乱,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引起了诸侯的反叛,夏王朝也逐渐走向衰败。   
  孔甲死后,又三传到夏桀。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奢侈无度。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宠妃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他的酒池很大,可以航船,喝醉淹死人的事情时常发生,这些荒唐无稽的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人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遇上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   夏王朝有一个大夫叫关龙逢,手捧“皇图”来见桀。“皇图”也称作“黄图”,是古代王朝绘制有帝王祖先功绩的图,给后代帝王看,从中效法祖先治理国家。关龙逢捧去的“皇图”绘有大禹治水等图象,要桀效法先王,像始祖大禹一样节俭爱民,以长久享国;像眼下这样挥霍无度,任意杀人,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桀对这样的忠言不仅不听,反而将关龙逢杀害,并警告朝臣们说,今后再象关龙逢这样来进言,一律杀头。于是贤臣绝迹,劝谏消失,桀愈加骄横。   桀又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以致民众反抗,诸侯叛离。   夏朝末,河水断流,又发生过两次大地震。 天灾是上天对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与惩罚。   商汤见夏桀暴虐、荒淫无道,引起天下百姓不满,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已是人心背向,天地不容。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汤在伊尹的辅佐下,率领由70辆战车和5000名步卒组成的军队与夏王朝的军队在鸣条相遇,展开了一场大决战。夏桀全军崩溃。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11章 商朝  公元前1562 ── 公元前1066  成汤-&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袓乙→袓辛 -&沃甲→袓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 -&武丁→袓庚→袓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  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了。商汤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商汤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领有天下。汤封了夏的后代,在杞地把土地和爵位给予他们。三千诸侯归顺商汤,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bo,伯),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史记》记载,从商汤建国到商纣亡国,共传国十七世、三十代,前后共六百余年。大约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所以后来又把商称为殷,或称商殷,或称殷商。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商朝是中国历史上贤君比较多的王朝。根据《史记》,商朝在商汤之后,第四代大甲、第九代大戊、第十三代祖乙、第十九代盘庚和第二十二代武丁,都是贤德之君。他们敬顺天命,以仁德治理天下,因此国运昌盛,人民生活安定,诸侯尽来归服。   商汤敬顺天命,祭祀鬼神,而且他能任用贤臣。伊尹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商汤曾派人去请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归从,并向商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作所为。商汤委任他管理国政。商汤统治时期出现大好局面,得益于伊尹和仲虺〔hui悔〕这两个贤臣的辅佐。商汤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右相伊尹说:“真是英明啊!善言能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朝廷都要任用。”伊尹管理国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仲虺死后, 伊尹在政坛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汤至太甲时期重要的辅佐,政坛的一位元老。   商汤为人十分仁德。一天他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祈祷说:“愿从四面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商汤听了后说:“这样的话,不就把禽兽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教张网的人祈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从命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们听说这事,都说:“汤的仁德真是到了极至,连禽兽都能受到他的恩惠。”   商朝初年,发生了一场旱灾,延续了七年。使河干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庄稼无收,白骨遍野。咄咄逼人的旱灾,震撼着整个商王朝。商汤就在郊外设立祭坛,天天派人举行祭礼,祈求天帝除旱下雨。这就是“郊祭”。   郊祭最初的仪式是:燃烧木柴,用牛、羊、猪、狗等家畜作上供的物品。祭祀时,史官手棒三足鼎,鼎内盛有牛、羊等内作供品。史官虔诚的向天地山川祷告说:“是不是因我们的王政事无节制法度?是不是使人民受了疾苦?是不是因官吏受贿贪污?是不是因小人谗言流行?是不是有女人干扰政事?是不是宫室修得太大太美?为何还不快快下雨呢?”史官受汤之命,说了六条责备自已的事以求天帝鬼神赐福降雨。然而,祭祀没有效果。尽管商汤命史官天天祭礼,苦苦哀求,天帝依然无动于衷,没有赐福降雨。   大旱持续到第七年的时候,商汤命史宫们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选了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了祭坛,他亲自率领伊尹等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是祭祀之后也未见下雨,商汤就命史官占卜。史宫们占卜后说:“祭祀时除了要用牛羊作牺牲外,还要用人作祭品。” 商汤稍稍沉吟后说:“我祭祀占卜求雨,是为了人民,怎么能焚烧我的子民呢?就烧 我来祭天吧!” 然后,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沐浴洁身,命令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来,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以我一人的无能,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性命。”祷告完毕,商汤便坐到柴上去。左右正要点火,突然乌云四合,大风乍起,人们盼眼欲穿的大雨骤然而至。这就是历史上的“汤祷桑林”。人们都认为正是汤的为民牺牲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商汤临政之后,还修改了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商汤开了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打破了天子不可变的定律。商汤去世之后,太子太丁早死,立了太丁弟弟外丙为帝。外丙继位三年就去世了,又以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中壬继位四年去世,伊尹拥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帝。太甲是商汤的嫡长孙。   太甲帝临政三年,昏乱暴虐,不遵从汤王的法度,败坏德业。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会诸侯。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重新向善,伊尹又迎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德行,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这个故事,反映了伊尹为贯彻商汤的治国方略、使商王朝长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这个故事流传久远,伊尹也获得了“大仁”“大义”的美名。伊尹对太甲帝很赞赏,还作了《太甲训》三篇,赞扬帝太甲,称他为太宗。   太宗去世后,儿子沃丁继位。又经过三世,到雍已帝时,国势已经趋于衰弱,有的诸侯也不来朝见了。   雍已去世,他的弟弟太戊继位。太戊任用伊尹的儿子伊陟〔zhi智〕为相。当时国都出现了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两手合围那幺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询问伊陟。伊陟对太戊帝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幺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倍修德行,那怪树就枯死消失了。商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都来归服。称太戊帝为中宗。 中宗去世,经过中丁、外壬到河亶(dan,旦)甲即位,国势再度衰弱。   河亶甲去世,由儿子祖乙继位。他见到节令紊乱,导致民生不聊生,非常忧虑。 就率领百官,董香沐浴,前往天坛祭祀天神。并传喻全国百姓设坛祭天 ,又派万年专门研究时令。 修德于天下,这样,国势又兴盛起来了。 祖乙去世,他的儿子祖辛帝继位。又经过三代传到阳甲帝时,国势又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来,废除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弟兄及弟兄的儿子,这些人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诸侯不再来朝见。阳甲帝去世后,他的弟弟盘庚继位。   商朝历史上,统治者为摆脱朝廷内部的纷争及经济、灾害等各方面困扰,曾多次迁都:仲丁从亳迁到嚣(今河南荥阳);河甲从嚣迁到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庇(今山东定陶);南庚从庇迁到奄(今山东曲阜);盘庚从奄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市)。   在第五次迁陡时,民众怨声载道,不愿再忍受陡之苦。盘庚知道后,就对诸侯、大臣们说:“从前,商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不努力执行,怎幺能成就先王的德业呢?”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才成功地从山东曲阜迁都到河南安阳。此后,百姓们安居乐业,商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盘庚遵循商汤的德政,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了。   “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盘庚帝逝世,百姓们都很怀念盘庚,写下了《盘庚》三篇。盘庚的弟弟小辛继位。这时,商朝又开始衰弱了。小辛帝逝世以后,弟弟小乙继位,小乙帝死后,由儿子武丁继位。武丁很想复兴商朝,但一直找不到称职的辅佐大臣。武丁细心观察国家的风气,自己三年没有发表政见,政事由冢宰决定。终有一日,他找到了一位贤德圣明的人,名叫说(悦),就任他为国相。从此,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武丁在位期间,商朝的疆域西至陕西,东至大海,北至辽宁,南至长江流域。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商朝的鼎盛阶段,进入了繁荣时期,历史上称作“武丁中兴”。 武丁帝去世后,他的儿子祖庚帝继位。祖己赞赏武丁的德政,为他立庙,称为高宗,写下了《高宗肜(荣)日》和《高宗之训》。
  商朝进入了繁荣时期。祖庚帝去世后,弟弟祖甲继位。祖甲淫乱,商朝走向衰落。祖甲去世,其后经过廪辛帝、庚丁帝传到武乙继位,这时,国都又迁到了黄河以北。   武乙暴虐无道,做了一个木偶人,称之为天神,让人下赌注,下棋赌输赢。如果天神一方输了,就侮辱它。又做了一个皮囊,里面装满血,仰天射它,称为“射天”,对天神毫无敬意。终于得到了报应,一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洪水淹没房屋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