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储备作为白银匮乏国,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储备量却惊人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7)-财经网
当前位置: &
个股查询: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7)
本文来源于 日 14:12
不要认为金融只是货币,更不要认为金融只流行于市场,其实金融要面对的是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变革。未来世界的希望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创造价值,更依赖于自由创造财富
  第十三章
  中英鸦片贸易冲突时源于鸦片或白银吗
  年大体是鸦片战争170周年的纪念,我们有理由认真反思。中国金融博物馆特别与中国金融学会联合主办了“中英金融史:1841年以来”的特展,分别在天津和北京展示,吸引了超过3万人参观。举办这一展览的一个缘由是,英国前首相布朗先生来天津的金融博物馆参观时,我提到了鸦片战争,他颇为诧异。他认为英国与清朝主要是贸易冲突,谈不上战争。于是,我们商定一起来推动一个历史展。我们也得到了大英图书馆和剑桥大学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协助。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它成了一个深刻的外交屈辱和民族仇恨的烙印,甚至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试金石。
  在我们的主流记忆中,帝国主义用源于印度、孟加拉的鸦片来掠夺中国的白银,弥补获取中国茶叶、丝绸等商品的巨大贸易逆差。清朝禁烟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行为更是凸显了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薄情寡义。道光皇帝对鸦片深恶痛绝的讨伐檄文、战后的割地赔款、通商治外法权等一系列对于前工业社会的“不平等”条约,都让我们中国人痛心疾首地铭刻于心。
  在国际语境中,两次鸦片战争(,)更多被称为是英华战争(Anglo-Chinese Wars),被归结为是通商与外交的战争。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澳门租赁港口并建立码头,从事连接欧洲、中东、中国、日本等国商品的海上贸易。基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傲慢与偏见,将国际贸易归结为有限的赏赐与进贡,大量的通商活动还是政府管制之外的民间走私。事实上,几千年来,中国的商业活动始终是在民间主导的环境下进行,政府并无过多的关注和干预。所谓的严刑苛法多流于形式,不过是鼓励了地方大员的贪污和贸易垄断。
  尽管我们长期认为明清经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官方史料也很少对海外贸易进行记载和整理。但是,近代欧洲的大量文献表明,中国商品和远东贸易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孕育和兴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中国的丝绸与棉布对欧洲纺织业的激励极大,同样,欧洲的商品和科技也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启蒙。在日本的文献中,我们认定的日本倭寇进犯大多是中国江浙沿海的民间贸易走私活动,间或有日本浪人参与。体现中国海外贸易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中国白银货币制度曾高度依赖于全球白银市场的变化。
  明朝时期,与全球的白银世纪一致,中国也进入了用白银作为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的阶段。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名臣张居正倡议的“一条鞭法”改革,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直接导致长期在民间流通的白银登堂入室成为国家货币。不过,中国自身的白银产量和存量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的货币需求量相差很大,外国白银向中国流入就成为当时贸易和走私的重要目的。据学者朱嘉明的分析,明末中国累计生产了4.6亿两白银,而同期却进口了3亿两。
  绝大部分的白银进口都转换成为流通的货币,只有少量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依据白银进口的规模,我们可以推测当时中国货币流通和市场的规模,也可以推算出中国民间与海外通商的规模。白银持续进入中国成为明清商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动力,刺激了东南沿海一带手工业的发展,导致铁、造船、建筑、丝绸、棉布、茶叶、瓷器等工业在15世纪遥遥领先全球。人口急剧增长,玉米、红薯、花生、土豆、辣椒等洋作物引进也大大改善了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南美经济特别是墨西哥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进口中国丝绸达到墨西哥进口总值的60%以上,墨西哥银矿开发和纺织业都获益巨大。墨西哥银圆也长期成为中国广泛流通的货币。
  不过,风水轮流转。1618年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导致全球白银生产急剧下降,1639年日本的“锁国令”停止对中国出口白银,这都沉重打击了中国货币流通与政府支付体系。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推动了崇祯政权的倒台。这种历史记忆自然让此后长期纠结于白银匮乏问题的清政府坐立不安,芒刺在背。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白银进口国。年,从欧洲和美国运进中国的白银约1.7亿两,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
  另一方面,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正在急剧扩大全球的殖民地版图,争夺原料和市场资源,与中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在清朝实施20%进口统一关税的情况下,除了玉米、烟草等少量商品外,几乎没有任何商品可以通过获利来平衡贸易逆差。况且,英国当时已经实施金本位,向中国支付白银还需要向其他欧洲国家购买,增加额外成本。
  全球市场的发展、白银的货币化、帝国主义的扩张、当时最大市场的闭关锁国政策、军事与通商的联盟等宏观背景导致全球政治、军事和商业霸权需要不断地洗牌。这就是中国鸦片战争、日本黑船事件、南美殖民地战争等一系列全球性征服行动的动力。放在更大的历史格局下看,鸦片战争可以有更多的解读。对当时和今天的英国人而言,很少有人了解由于鸦片贸易居然导致了一场海外战争,甚至不知道英国曾经与中国有过这样的战争。
  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吧。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牟利和平衡进出口贸易收支,便与中国走私者和地方低级官吏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将印度和孟加拉种植的鸦片通过广州违禁输入中国市场。鉴于巨大的利益诱惑,鸦片在中国民间甚至军队中蔓延很快,特别是南方各地几乎明火执仗地交易。白银流失甚巨,政府财政面临困境。
  战争由鸦片而起,迎合了清廷的道德正义,也符合将帝国主义与毒品鸦片捆绑在一起的革命思维,捎带着连西方的意识形态都定义为“精神鸦片”。从大格局上观察,鸦片和白银都不过是中国与欧洲两种全然不同的观念与制度激烈对抗的表达工具,也就是亨廷顿所谓的“文明的冲突”。长期纠结在器物层面的记忆和宣泄,将不断巩固制度层面的怨恨和偏见,无助于我们面对新的观念、制度与文明的融合。
  多年前,我去日本东京的江户博物馆参观,那天正巧是美国的佩里将军带四艘军舰强行驶入日本横须贺的东京湾事件150年纪念日。博物馆为1853年用军舰打开日本国门并迫使日本签下“不平等”条约的这位洋人写了一份充满感激之情的简历。仔细看了与《南京条约》基本一致的开埠通商、治外法权、降低关税、派驻使节等日美条约之内容,很是感慨。中日两个民族对这样被动开关的记忆和反思竟然如此不同。
  以主流观念来看,鸦片战争是中国屈辱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几乎使国家濒于破产。不到200年的光景,这个“东亚病夫”居然顽强成长为全球新的经济大国、强国。是什么因素使我们得到了今日之光荣呢?
  第一,鸦片战争是简单地源于帝国主义强制向中国销售毒品吗?帝国主义仅仅是掠夺中国的白银吗?当时清朝政府的行为是明智的选择吗?我们今天如何评价这场“文化冲突”,它对中国社会的变化有无正面的影响?
  第二,中国明清推行的海禁政策是否真正实行过?中国民间海外通商被封杀了吗?中国近代文明是封闭发展的文明吗?中国的白银货币化和资本化对欧洲工业文明的发育和美洲经济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到底从何发端?
  第三,影响大国崛起的各种变量仅仅用善良和罪恶这种站在不同价值观上的道德评价就可以标示吗?用阴谋论思维和民族主义立场来回避讨论可行吗?
  我们也许不能理解太多的过程,但可以开放视野,调整观念。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倚重眼前人。
  本文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供稿
  (未完待续)
【作者: 】
(编辑:高子涵)
财经网微评论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同步您的评论到微博 ×
全部评论(0条)新浪用户评论(0条)腾讯用户评论(0条)
暂时还没有用户评论噢~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41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拒绝访问 | mini.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mini.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db43a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据估算.十六.十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合3 000吨.而外国人估算的更多.他们认为这一时期美洲.日本生产的3.8万吨白银.其中流入中国的有7 000吨甚至1万吨. 下列表述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①明朝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②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③新航路开辟对白银流入起到推动作用 ④明清时期大量白银转化为工业资本A.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据估算,十六、十七世纪明朝白银流入量约合3 000吨,而外国人估算的更多,他们认为这一时期美洲、日本生产的3.8万吨白银,其中流入中国的有7 000吨甚至1万吨。”下列表述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①明朝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②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③新航路开辟对白银流入起到推动作用 ④明清时期大量白银转化为工业资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A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明代赋役征银,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此时新航路已经开辟,故①②③正确;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明清时期不可能出现大量白银转化为工业资本的情况,排除④,答案为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 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在疆域辽阔和国势鼎盛两方面,汉代中国都与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驾齐驱。——伯恩斯、拉尔夫合著《世界文明史》第Ⅰ卷材料三&漫画材料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年)示意图。材料五&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七日,在白宫门前的草坪上举行了尼克松访华前的欢送仪式。尼克松说:“尊敬的副总统、国会及内阁成员,尊敬的各位来宾,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新闻记者们,这几天来他们向全世界传递着白宫的信息,这正如我7月15日在这里的演讲一样,我宣布了这次(去中国的)访问,这次是和平之旅。我们不奢求通过一周的谈判,扫清中美几十年来的外交中的障碍。十月份在周总理和基辛格的谈话中说到,美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也是伟大的民族,两国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处世哲学,不应该阻止中美在外交上达成共识。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政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做得是保留既有的差异,又不成为敌对国。如果这次访问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将会变得更安全,尤其是那边的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我希望后人会用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那块纪念碑上写的‘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用这句话把我的这次里程载入史册。谢谢,再见!”——档案解密1972(五)(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和罗马帝国统治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4分)从世界地位的角度理解材料二。(2分)(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与漫画图2反对的对象有什么变化?(4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00年到1900年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迅速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6分)(4)根据材料五和你所知,指出尼克松这次访问中国的有利条件,并用后来的史实证明中美两国的这些差异“继续存在”。(1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商业发展方面的哪些信息?(8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B.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C.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登州(今蓬莱)“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唐代空前繁荣,呈现出“丝竹笙歌,商贾云集”的景象,经由高丽、渤海道至登州,登陆往长安的朝贡者络绎不绝。材料反映了登州在唐代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原因有①军事重镇&&&&&&②经济繁荣&&&&&&&&③政治中心&&&&&&&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 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在15、16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当时A.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B.泉州一度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C.草市、瓦子是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D.市民可以观看京剧演出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西汉元始二年人口密度图&&&&&&&&&&&&&&&&&清嘉庆二十五年人口密度图比较以上两图,提取两项有关汉至清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30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和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通商海港分布一览表地点朝代通商海港北宋(960—1127)广州、杭州、明州(宁波)、泉州、镇江、平江(苏州)、窑州(郊县)、秀州(松江)、楚州(淮安)、登州、莱州等南宋()温州、广州、江阴、秀州、越州(绍兴)、台州、承州、福州、漳州、琼州等杭州“江帆海舶,蜀商闽贾,水浮陆趋”盛极一时;明州“风帆海舶,夷商越贾一,纷纷至此,“海陆珍异所聚,番汉商贾并凑。”——王象之《舆地纪胜》(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材料二& 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的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分流”……近代经济学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种性质不同的因素会促进经济的成长:一、劳动分工导致相对优势的商业扩张;二、由投资增加引起的经济成长;三、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促使经济成长;四、更有效的经济组织来提高产出。——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2)请运用材料二中的观点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18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不得照抄材料原文)(12分)材料三&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十八届一中全会讲话节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现今经济建设可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拒绝访问 | mini.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mini.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aa43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中国黄金储备偏低的原因
&&&&作者:
&&& 考古发现,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象征和货币流通工具。实际上,在汉代以前中国社会商品流通领域中黄金流通总量并不缺乏,这可以从汉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饰物以及历史文献中明确的记载等得到印证。比如,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皇帝对有功的大臣、战将往往动辄赏赐几百斤的黄金。但在汉朝以后中国社会中的黄金总量就突然减少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承担流通货币功能主角的实际上是白银。中国“贫金”的现实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而产生中国“贫金”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历史原因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总量为什么突然减少,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还需要中国考古学界来继续研究和探索。其中有一种说法,从汉代以后,中国朝代更替频繁,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各种战争绵延不断,而当时的黄金事实上是掌握在中国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手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恰恰是各种战争与农民革命的掠夺对象。为了保存这些财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必然要藏匿类似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社会动荡过程中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革命浪潮所消灭,这些被藏匿的黄金财富就成了无主的、消失了的财富。由于从汉朝以来,各种战争、革命频繁爆发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大量的诸如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就被埋在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难寻”,大量黄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财富。也许这真是中国“贫金”的一个历史解释。
  2.近现代的战乱因素
  除了上面的历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大陆上贫金的现实。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近100年的鸦片贸易巧取和武装豪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争赔款流出中国,进一步造成了中国黄金与白银等贵金属硬通货的严重匮乏。自此以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黄金与白银用作了军械物资的购买,另一部分被大量达官显贵外逃携带出国。至今中国民间依然有这样的国际黄金疑案未了结。
  3.国民党时期的“金圆券”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国民党政府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大量发行法币,法币猛增,物价随之飞涨。为了挽救经济崩溃,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中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规定黄金1两等于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等于金圆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圆券4元。
  当时国民党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须在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金银外币总值达2亿美元。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物价更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 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
  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历年的黄金、白银储备等巨额财富,1949年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用海军军舰全部抢运到台湾。
  4.当代中国黄金管理体制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中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在1949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上一直是严格管制的,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到1982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也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多年。
网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根大通实物白银储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