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猎豹内存大师下架原因,可以存点吗,能挣钱吗

孔子与学生子夏谈论自己的学生时说:“颜回好学但不懂得变通,子贡口才好但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不懂得退让,子张虽然庄重但与人合不来.他们四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我还是可以给他们做老师的. 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是( )①每个人的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②每个人的优点都多于自己的缺点③孔子是一位合格的老师 ④金无足赤.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孔子与学生子夏谈论自己的学生时说:“颜回好学但不懂得变通;子贡口才好但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不懂得退让;子张虽然庄重但与人合不来。他们四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我还是可以给他们做老师的。”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是(&&&&)①每个人的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②每个人的优点都多于自己的缺点③孔子是一位合格的老师&&& 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②
A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孔子列举了四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体现了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意思,因而①④的说法符合题干的要求,A选项是正确答案。第②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应排除;第③种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本题的重点强调的是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这一说法与题干无关,也应排除。点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我们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应学会全面认识他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小涛同学虽然身材矮小,但乐于助人,同学们都喜欢和他交往,这说明小涛(&&&)A.因为体貌原因而自暴自弃B.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C.同学们因他袖珍而喜欢他D.对自己长相没信心,只有通过帮助他人满足虚荣心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些生动而深刻的诗句告诫我们:(&&&&&&)A.青春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倍加珍惜,不要虚度光阴B.青少年应树立高尚理想,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能力C.青少年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D.青少年要抓紧时间吃喝玩乐,尽情地享受生活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毛泽东主张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鲁迅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这表明毛泽东和鲁迅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都是A.相互比较B.咨询他人C.自我反省D.科学鉴定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礼记》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①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②要用发展的目光看自己③每个人每天都会进步,不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④人的认识不可能跟上世界的变化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方式很多,下列名言能体现正确认识自己的是A.吾日三省吾身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开放性试题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漫画《羊与长劲鹿》并回答。&(10分)(1)请你分析长颈鹿和羊的自我认识。(4分)(2)通过长颈鹿和羊的故事,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6分)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成长记录手册》中,A同学写下了如下自评:“热情主动,乐观开朗是我的优点,欠缺思考是我的缺点。” 这说明了A同学能够(&&&)A.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认识自己B.在他人评价中认识自己C.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D.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科目:初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天,小鸡与小鸭在争辩谁更本事,小鸡说“我会捉虫,你会吗?”小鸭说“我会游泳,你会吗?”小鸡与小鸭的争辩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敢于藐视对手B.要全面认识自己C.要善于发现他人的缺点D.要强调自己的有点,增强自信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读老子,学成语》(使用稿 上) 2
小学生增量阅读文库读《老子》 学成语1 读老子 学成语上册目录第一单元 1、功成不居(第二章)??????????2 2、有无相生(第二章) ??????????5 3、无为而治(第三章)??????????8 4、和光共尘(第四章)??????????11 第二单元 5、多言数穷(第五章)??????????16 6、用之不竭(第六章)??????????19 7、天长地久(第七章)??????????24 8、先人后己(第七章)??????????27 第三单元 9、上善若水(第八章)??????????32 10、金玉满堂(第九章)??????????35 11、物极必反(第九章)??????????40 12、目迷五色(第十二章)??????????43 第四单元 13、宠辱若惊(第十三章)??????????48 14、涣然冰释(第十五章)??????????51 15、芸芸众生(第十六章)??????????55 16、虚怀若谷(第十五章)??????????58 第五单元 17、取信于民(第十七章)??????????63 18、六亲不认(第十八章)??????????65 19、少私寡欲(第十九章)??????????68 20.、见素抱朴(第十九章)??????????71读老子 学成语2 读老子 学成语第六单元 21、独异于人(第二十章)???????????76 22、委曲求全(第二十二章)??????????79 23、暴风骤雨(第二十三章)??????????83 24、企者不立(第二十四章)??????????86 第七单元 25、以静制动(第二十六章)??????????92 26、知荣守辱(第二十八章)??????????95 27、天道好还(第三十章)???????????97 28、适可而止(第三十二章)??????????99 第八单元 29、佳兵不祥(第三十一章)??????????105 30、虽死犹生(第三十三章)??????????108 31、富在知足(第三十三章)??????????112 32、自知之明(第三十三章)??????????116 第九单元 33、自高自大(第三十四章)??????????121 34、视而不见(第三十五章)??????????128 35、欲取姑予(第三十六章)??????????131 36、不予以静(第三十七章)??????????133 第十单元 37、去彼取此(第三十八章)??????????139 38、无中生有(第四十章)???????????142 39、大方无隅(第四十一章)??????????146 40、大器晚成(第四十二章)??????????149 附:《道德经》之《德经》全文读老子 学成语 3 《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或《老子》,全书阐述了老 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社会政治观。共 8l 章,5000 余言, 分为卷上(前 37 章)、 卷下(后 44 章), 有人把两卷分别叫做《道 经》和《德经》,这里统称为《道德经》。11 读老子 学成语第一单元一、成语与故事ōngché ngbù jū 功 成 不 居 “生而弗 (fú 不) 有, 为而不恃 (shì 依赖),功成而弗居。” 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 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拯救法国的戴高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抵抗了六 个星期,就被德国人占领。当时法国政府总理、“一战”的凡尔登英 雄贝当元帅,授命向德国投降。 法国宣布投降的当天晚上, 当时的国防次长戴高乐将军到机场送 一个英国将军回国。两个人握手、拥抱完,英国将军上机了。飞机滑 行时,戴高乐将军突然开始拔腿追飞机。他身高 1.98 米,两腿也长, 几步就追上了飞机。英国将军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的胳膊,一 把就将他提上来了。当晚,戴高乐将军飞到伦敦,立刻发表演说,宣 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 号召所有法国内地不愿屈服的人们组成军队抵 抗。 1944 年,巴黎光复,戴高乐将军回到巴黎,他的第一个举动, 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上帝拯救了法国。当他进入巴黎圣母读老子 学成语 2 读老子 学成语院的时候,钟楼里面藏着的德国狙击手就瞄准了戴高乐将军。但是, 他被戴高乐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于是,从塔楼上下来主动投 降了。 接着,戴高乐将军就开始主持战后法国的政务。在国家顺利光复 之后,他就功成身退,临时主席也不干了。他下台之前,签署的最后 一道命令,就是特赦了自己的老师贝当元帅。因为,贝当已经 89 岁 了,你判不判他死刑已经无所谓了。戴高乐将军回到家中,在家里待 了近 13 年。 直到 1958 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又出来 领导人民建立了第五共和国。今天的法国就是第五共和国的延续,戴 高乐是开国总统。他干了 10 年,任满之后辞职。临走的时候,他唯 一的要求是带走爱丽舍宫内用了多年的旧书柜。他问管理人员,能不 能拿走。管理人员泣不成声地说,整个法国都是您拯救的,拿俩书柜 算什么?所以,戴高乐将军让秘书按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把这两个 旧书柜带走了。退休之后,将军拒绝领总统的退休金,他说要用这笔 钱去慰问阵亡将士的家属。 增量发现: 量量:从戴高乐的故事,我联想到了季羡林,他被国人奉为“国 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他在《病榻杂记》中巨力推 辞这三顶“桂冠”,他说: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增老师:他们这样做,就和天地一样,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读老子 学成语 3 读老子 学成语(“生而弗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功高(“为而不恃”), 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自傲(“功成而弗居”)。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 这样做。 量量:由“功成不居”我又想到一些成语:形容功劳大的有“功 德无量”、“丰功伟绩”、“功成名就”、“功高盖世”等,形容对 待功劳不同态度的有:“功成身退”、“居功自傲”、“坐享其功”、 “将功补过”等。 主题链接: 诺贝尔自传 诺贝尔是 19 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 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 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 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 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 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 时, 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 主要的美德: 保持指甲的干净, 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 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 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 诺贝尔执意不从。 他说: “我不只是没有时间, 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 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 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读老子 学成语 4 读老子 学成语凡的谦虚分不开。yǒuwú xiāngshēng 2、有 无 相 生成语溯源: “有无相(xiāng 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hé ng 永恒)也。” (选自《道德经》第二章) 成语释义: 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增量阅读: 避实就虚画古寺 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时,曾出过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 寺”。 阅卷时,评委老师发现多数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 岭,虽然突出了深山和古寺,但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意 思画出来;也有的应试者,只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旁边是悬 崖绝壁,评委们认为这样的构思显得比较含蓄,但还是有点直白;后 来,忽然出现了一份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的作品,应试者没有画古寺的 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 个考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寺,但人们不难从 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 这才是最高明读老子 学成语 5 读老子 学成语的。 绘画中的虚笔,音乐中的间歇,篆刻中的残破,小说中的留白等 都是运用避实就虚的手法,使虚实相生,收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 良好效果。 增量发现: 量量:这个高明的考生虽然没有直接画古寺,但我们从通往深山 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 这就是绘画中的有无相 生的道理。由此,我也初步理解了上边老子那段话的意思:有与无相 互对立而生存(“有无相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难易相 成”),长与短相互对立而体现(“长短相形”),高与下相互对立 而存在(“高下相倾”),音与声相互对立而和谐(“音声相和”), 前与后相互对立而显现(“前后相随”),这是永恒的道理呀(“恒 也”)。 增老师:是啊,善与恶、美与丑等也都是如此。 量量:老师,照您这么说,我还知道一些例子,“欲速则不达” 就说明了快与慢的关系、“井底之蛙”就说明了大与小的关系、“螳 螂捕蝉,黄雀在后”就说明了得与失的关系。 增老师:你真会联想呀,这说明你理解了“有无相生”的意思。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顺其自然,不要过于追 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增添很多和谐。 主题链接: 皮匠和银行家读老子 学成语 6 读老子 学成语一个皮匠从早到晚不停地唱歌。人们无论见到他本人,还是听见 他的歌声都觉得很愉快。 他对于自己的制鞋工作, 比当国王还要满足。 与此相反,他的邻居是个银行家,拥有万贯家财,却很少唱歌,晚上 也睡得不好。他偶尔在黎明时分迷迷糊糊入睡时,皮匠的歌声便把他 吵醒了。银行家就抱怨上帝,没有把睡眠也制成一种像食品或饮料那 样可以出售的商品。 银行家就叫人把这位歌手请来,问道:“ 格雷戈时先生,你一 年赚多少钱?” “先生,你问我一年赚多少钱吗?”快乐的皮匠笑道,“我从来 不算这笔账, 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过日子, 总而言之, 一年复一年, 每天都有饭吃。” “啊,朋友,那么你一天赚多少钱呢? “有时多一点,有时少一点;不过最糟糕的是一年中总有些日子 不准我们做买卖,否则我们的收入也还算不错。” 银行家被皮匠的直率逗笑了,他说: “我要让你从今天以后不愁 没钱用。你先把这一百枚金币拿去放好,需要时就用吧。” 皮匠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世界的全部财富。他回到家中,埋好金 币,同时也埋葬了他的欢乐。他不再唱歌了。从他得到这种痛苦的根 源那一刻起, 他就默不作声。 睡眠与他分手了, 取而代之的却是担心、 怀疑、虚惊。白天,他的目光尽朝埋藏金币的方向望;夜间,如果有 只迷途的猫弄出一点声响,他就以为有人来抢他的钱。 最后,这个可怜的皮匠跑到他那富有的邻居家里说: “把你那一读老子 学成语 7 读老子 学成语百枚金币拿回去,还我睡眠和歌声来。” W ú wé i ěr zhì3、无 为 而 治成语溯源: “为(wé i 做)无为,则无不治(治理)。” (选自《道德经》第三章) 成语释义: 无为而治: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来指有智慧和才干的人,用无所作为的思想来做事,使天下得到很 好的治理。 增量阅读: 两袖清风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他顺应民心,不搞乱摊乱派、乱修 乱建,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老百姓的拥戴。 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 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 礼、行贿(huì)。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百姓的 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 手下人拦住他说: “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于谦装作不 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啊!”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傣禄,家里还读老子 学成语 8 读老子 学成语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带些地方特产嘛!”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我怎么能拿去讨好上司?” 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 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懈地问:“你带的是什 么?”“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在于谦看来,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不能用老百姓的血汗钱 去搞个人的政绩,更不能拿来去给自己的升迁铺路。 增量发现: 增老师:老子的话虽然简练,但含义深刻,为官者只要不乱为, 不妄为,做顺应自然规律的事情(“为无为”),那么,天下就会得 到很好的治理(“则无不治”),也才会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 量量:老师,我们学过的《拔苗助长》中的农夫违背了事物发展 的规律,虽然把禾苗一个个拔高了,但却收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增老师:是呀,比如顺应人体和天时的变化来养生,就是无为; 而为了长寿,乱吃这个保健药,找大仙保佑,这就是妄为;如果一个 人工作中品行端正,尽自己的努力,凭事物发展,这叫无为;但为了 利益不择手段,那叫妄为。 量量:那么,我们在学习时,为了提高成绩,采取加班加点、透 支身心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 主题链接: 马云的用人哲学读老子 学成语 9 读老子 学成语马云出身是个老师,即使做了阿里巴巴掌门人,他也将这个角色 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想发现最好的人才,训练他们,培养他们,以前我是老师, 今天依旧是老师,让他们比我更棒。”在马云看来,自己更像是金庸 笔下的风清扬。 “第一, 他是老师, 自己不愿出来但他培养了令狐冲。 第二,他是无招胜有招。” 在这种理念下,一批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阿里内部应运而生。先 有到处救火的陆兆禧,又有经历十月围城后更具担当的张勇,当然也 有伴支付宝度过危机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彭蕾。 有 意思的是,彭蕾和马云一样当初也是一名老师。 马云用人之道很多是从道家而来, 老子认为“我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 才能做到无不为。 “我以从道家里学到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去培养下一代的领导 人,培养生态系统,无为的生态系统。让它慢慢、慢慢生长。”在马 云看来,制度是需要文化的,没有了文化就像没有了根一样。 其实,马云辞任就是他无为而治用人之道的最好体现:放权、赛 马、竞争、再集权。 在变革中培养人才, 离开或是最好的途径, 马云懂得其中的道理。h?guāngg?ngch?n4、和 光 共 尘读老子 学成语 10 读老子 学成语成语溯源: “挫(cuò 挫磨)其锐,解其纷(纠纷);和(隐蔽)其光,共 其尘。” (选自《道德经》第四章) 成语释义: 和光共尘: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增量阅读: 孔子和学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 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 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 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 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 学生子夏问孔子: “颜回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 “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 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 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 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 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 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 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读老子 学成语 11 读老子 学成语子贡聪明, 但他不够谦虚; 子路很勇敢, 但宽厚、 忍让方面仍待学习; 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 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 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 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 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增量发现: 量量:我们读过许多关于孔子的故事,知道他是一个受人敬仰的 人, 但他能隐藏身上的耀眼光环, 常和学生一起平起平坐地谈论问题, 甚至有时候还觉得自己在某些地方不如自己的学生。 增老师:对,他受过老子的精心指点,把老子的告诫在自己身上 体现了出来,那就是磨掉自身的锐气(“挫其锐”),从纷乱的烦扰 中解脱出来(“解其纷”);隐蔽自身的光芒(“和其光”),把自 己当成普通的一员(“共其尘”)。这样做,就会心境平和、充满快 乐,也能在吸取他人长处时不断成长自己。 量量:在现代也有和孔子一样的人,我读过季羡林的一个故事, 他作为北大的副校长,不摆架子,主动为新入学的学生看行李。 增老师:是呀,央视某栏目主持人曾当面向季老核实过此事。季 羡林幽默地回答:“有这么档子事!但关于其中的称谓得更正一下。 那个新生当时不是称我‘大爷’,而是称我‘老师傅’!” 正是季 老那朴素的装束、和蔼的面容、朴实的气质和平易近人的雅风,折射读老子 学成语 12 读老子 学成语出他虽然是北大的领导却没有领导的架子, 是教授却不依仗教授的资 格骄傲,是名人却不戴名人光环的高大形象。 主题链接: 季羡林给学生看行李 20 世纪 70 年代,一位新生到北京大学报到。他刚到京城,人 地生疏,战战惶惶。一个人肩扛手提,由于行李太多,不便提着行李 办理新生报到,他正在未名湖旁犯愁时,看到一位穿着洗得褪色的中 山装的老人,还戴着北大的红校徽,断定这个人是学校的老校工,就 主动向老人招呼说: “大爷请帮我照看一下行李好吗?我去办理新生 报到。” 老人爽快地回答说:“行!不过要快点回来。” 于是, 那位新生手忙脚乱中把行李托付给那位手提塑料网兜路过 的“老校工”。新生东奔西走,待忙过一切,已时过正午,这才想起 扔在路边托“老校工”照看的行李,当即吓得灵魂出窍。一路狂奔着 找回去,只见烈日下那位 “老校工”仍呆立路旁,手捧书本,悉心 照看自己的行李。 那位新生对“老校工”千恩万谢, 庆幸自己吉人天相,头一次 出远门,就碰上好人。 次日开学典礼,那位新生看见昨天帮他看管行李的那位慈祥“老 校工”竟也端坐主席台上。那位新生找人一问,竟然大吃一惊,原来 “老校工”就是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二、积累与运用读老子 学成语 13 读老子 学成语1、根据意思填成语 ( 1 )用无所作为的思想来做事,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 ( ) (2)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 ) (3)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 )(4) 隐蔽了自身的光芒, 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 2、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1)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当上了光 武帝时, 他却隐姓埋名, 不知去向, 后人称赞他的做法是 ( (2)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 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杨善洲,他把自己当做老百姓中 间的一分子,达到了( )的境界,他走在大街上经常被老 ) 。 )百姓叫过来帮忙干活,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草帽书记”。 (4)皮匠虽然没有像银行家那样拥有很多财富,但他有属于自 己的快乐歌声;后来他得到了一百枚金币,却提心吊胆,失去了 往日平静美满的生活, 这里的有和无的变化就叫做 ( ) 。读老子 学成语14 读老子 学成语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伯阳,也称李耳, 号老聃( d ā n ), 因出生时头发皆白,故世称老子。老 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史官,他学问博大精深,是一位伟大 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 ”。第二章一、成语与故事读老子 学成语 15 读老子 学成语duō yán shu? qi?ng 5、多 言 数 穷成语溯源: 多言(言语,这里指政令)数(同“速”,加快的意思)穷(尽 头),不如守中(守中:内在的虚心和宁静)。 (选自《道德经》第五章) 成语释义: 多言数穷: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增量阅读: 杨修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就在曹操和蜀军僵持不下之时,曹军 的主薄杨修却因一根“鸡肋”掉了性命。而在此之后他便成了“聪明 反被聪明误”的代表,而曹操杀死杨修这件事,也成为了曹操忌才的 典型表现。 众所周知,曹操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大度的曹操连杀子 之仇都可以谅解, 为什么就不可以原谅杨修对自己的冒犯呢?那么是 不是杨修有什么特殊的“才”,这才会让大度的曹操无法容忍,而一 定要将他除之而后快呢?一、阔门事件读老子 学成语 16 读老子 学成语曹操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曹操去看了一下,然后在门上写 上了个 “活” 字就走了, 结果是 “人皆不晓其意” , 杨修却说: “ ‘门’ 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大家都不明白曹操在 想什么,只有杨修看明白了门上的字的含意。并且很得意地把它告诉 了别人。曹操知道后,心中便对杨修有“忌”了。 二、曹操梦中杀人 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害自己,便对别人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让大 家不要在自己睡着时接近自己, 并装模作样地杀死了一个替自己盖被 子的近侍。结果是“人人都以为曹操有梦中杀人的嗜(shì)好”, 而又只有杨修了解曹操的意图,并对别人说:“丞相并不是在梦中, 是你们在梦中罢了。”曹操知道后更是讨厌他。 曹操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的临机处事能力。故意让两人出城, 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让两人出城。结果,曹丕老老实实地退回来了, 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指点之下,杀了门吏。杨修又一次料到了曹操的意 图。 而曹操知道后已经不是简单的 “恶之” , 此时的他已是怒火冲天。 从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 杨修特殊的才华其实就是对曹操意图 的洞察力。他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心理专家,在“众人皆醉”之时,他 却可以“独醒”。他总是可以准确地掌握曹操的心理动态。在杨修面 前,曹操就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所有秘密都一览无遗。曹操本来就 生性多疑, 他当然不会愿意自己的部下将自己完全看透。 在部下面前, 曹操更愿意保持一种神秘感,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 部下。而曹操的大部分部下对曹操的意图的确是常常摸不着头脑。可读老子 学成语 17 读老子 学成语曹操的种种小把戏却无法瞒过杨修, 本来杨修把握住曹操的意图也就 罢了,可他却不肯将之藏在心里,反而屡次把曹操的意图解释给别人 听。这样一来,曹操所追求的神秘感便荡然无存,他对部下的控制力 无疑也会随之减弱。于是,当杨修再一次从一根“鸡肋”中看出曹操 退兵的意图,并毫不顾忌地将之告诉夏侯敦时,曹操终于对杨修忍无 可忍,他以“乱我军心”为名,将之杀死。 可怜杨修看穿了曹操这么多次, 却始终没有看出曹操早已经对自 己起了杀心,还是一如既往地四处传播曹操的各种意图想法,最终导 致自己被杀。看来,杨修也并没有完全看透曹操。 增量发现: 增老师:老子主张“无为”,所以也主张“无言”。无言看似不 说话, 实际上是在心里自己和自己对话, 所以, 能言善辩是一种能力, 沉默寡言也是一种能力。 量量: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说的话多了,往往会使自己陷入 困境 (多言数穷) , 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 把话留在心里 (不如守中) 。 增老师:对,做人与治国有着相同的道理:如果一个政府发布的 政令过于繁琐,反而让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比较好的做法就是遵 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主题链接: 祸从口出读老子 学成语 18 读老子 学成语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后, 国内就爆发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 乱,他们要求俄国现代化,希望俄国的工业和国内建设必须赶上欧洲 的其他国家。尼古拉一世残忍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同时判处其中一名 领袖李列耶夫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站在绞首台上,绞刑开始了,李列耶夫 一阵挣扎之后绳索突然断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 样的事件被当成是上天恩宠的征兆,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李列耶夫 站起身后确信自己保住了脑袋,他向着人群大喊:“你们看,俄国的 工业就是如此差劲,他们不懂得如何做好任何事,甚至连制造绳索也 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 虽然懊恼于这突如 其来的变化,尼古拉一世还是打算提笔签署赦免令。 “事情发生之后,李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沙皇询问信使。 “陛下,”信使回答,“他说俄国的工业如此差劲,他们甚至不 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这种情况下,”沙皇说,“让我们来证明事实与之相反吧。” 于是他撕毁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y?ng zhībù ji? 6、用 之 不 竭读老子 学成语 19 读老子 学成语成语溯源: 玄牝(pì n 微妙化生之意)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根本) 。绵绵(绵 延不断)若存(似乎可以永存),用之不勤(穷尽)。” (选自《道德经》第六章) 成语释义: 用之不竭:永远使用不完,形容东西很多。 增量阅读: 苏轼与友人游赤壁 壬戌年秋天,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 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白 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 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 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做的船棹兰木做的船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 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 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 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洞箫“呜 呜”作声: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 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 孟德的诗么?从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 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读老子 学成语 20 读老子 学成语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首 尾相连延绵千里,旌(jīng)旗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 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 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mí)鹿为友, 驾着这一叶小舟, 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 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 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 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 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 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 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被禁止,感受这些也不 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你我尽可以一 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 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 白色的曙光。 增量发现: 量量: 老师, 在我的印象中, 世界上好像还没有用之不竭的东西, 即使是我们常见的人畜用水、清新的空气也都面临危机了。 增老师:一般来说是这样,但老子所说的则是独特的内容,那就读老子 学成语 21 读老子 学成语是既空虚又实在的道,它是万物诞生的源泉(“玄牝之门”),在无 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谓天地之根”),具体地说, 就如母爱,她绵延不断,似乎可以永远存在(“绵绵若存”),她所 起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用之不勤”)。 量量:我明白了,对母爱我也有深刻的体会,虽然有时看不见、 摸不着,但确实始终不离我们的左右,呵护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增老师:对,孟母三迁、寸草春晖、儿行千里、舐(shì)犊情深等 成语,都是赞美母爱的,也都包含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透过母爱, 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道的无穷无尽的作用。 主题链接: 朱德对母亲的回忆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 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 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 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 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 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 着。 母亲是个好劳力。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 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 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读老子 学成语 22 读老子 学成语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 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 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 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 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 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 吃的是豌豆饭、 菜饭、 红薯饭、 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 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 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 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 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 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 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 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 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 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 打骂过我们, 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 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 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 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读老子 学成语 23 读老子 学成语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 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 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tianchangdijiu 7、天长地久 成语溯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所以)能 长生。” (选自《道德经》第七章) 成语释义: 天长地久:意思是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 增量阅读: 天长地久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安徽天长县有个张秀才应考科举时,考 了个第九名。张秀才的舅舅和主考官张大人乃是同窗老友,便去苦苦 哀求张大人录取张秀才。 张大人在这种人情难却的情况下, 只好应允。 张大人回朝后,向皇上呈上卷宗,皇上阅卷后大怒道:“原定天 长县取八名,你怎么取了九名?”这位张大人连忙启奏道:“这张某 第九名一定要取。 此乃大吉大利之兆, 祝福我主江山‘天长地久’(谐 音第九)啊!”读老子 学成语 24 读老子 学成语乾隆皇帝听罢,龙颜大悦,就欣然答应了。 后来,人们便将“天长地久”作为成语而流传下来。但如此徇私 情的做法,很难使大清江山天长地久。 增量发现: 增老师:老子所说的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 能长且久者”),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生(“以其不自生”)。 所以才能够长久(“故能长生”)。一个人如果能忘却自己而去为了 别人,那么,他就会因此而成功,生命长存。 量量: 说到这里, 我想到了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 《有的人》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也应该 学习这样做人。 增老师: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正是这类人共有的高贵品质。 量量: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 《丰碑》 , 写的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军需处长最有条件为自己所想,但他却从不为自己着想,用自己的无 私,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天长地久的丰碑。 主题链接: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 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 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读老子 学成语 25 读老子 学成语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 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 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 态十分镇定, 十分安祥: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 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 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 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 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 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 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读老子 学成语 26 读老子 学成语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 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 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还会属于谁呢?xiānr?nh?uj? 8、先人后己成语溯源: “是以(因为这样)圣人(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后其身 (把自己放在别人后面)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选自《道德经》第七章) 成语释义: 先人后己: (遇到荣誉等好事情) 首先考虑别人, 然后想到自己。 增量阅读: 孔融让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 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 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 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 互相谦让, 不要光想着自己; 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 孔融年纪虽小, 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铭记于心。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读老子 学成语 27 读老子 学成语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 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 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再挑两个大的给爸 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 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 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 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增量发现: 量量:“先人后己”和“舍己为人”都是形容在遇到利益或危险 时,总是先考虑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 增老师:从古到今,先人后己的人很多,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把自己放在后面的人,反而能赢得多数人的爱戴(“是以圣人后 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置于度外的人,反而能保全生命或精神永存 (“外其身而身存”)。 量量:老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不 是也叫先人后己? 增老师:先人后己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装着别人,装着天下,因 此,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主题链接: 罗盛教舍己救人 1952 年 1 月 2 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读老子 学成语 28 读老子 学成语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 一声,掉进了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了起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走过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 了事,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 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 里去了。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孩子们站在冰上, 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一阵晃动,伸出来两只小手,接 着是孩子的脑袋。 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 孩子用两只胳膊扒住了冰, 使劲往上爬。 没想到哗啦一声响, 冰塌了一大片, 孩子又掉进了水里。 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他深深地吸了口 气,第三次钻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 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使尽了 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被救上来的孩子叫崔莹。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 石田里。他的墓前立着一块很高的碑,碑上刻着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 金日成同志的亲笔题词: “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 远共存”。二、积累与运用 1、根据意思填成语读老子 学成语 29 读老子 学成语(1)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2)永远使用不完,形容东西很多。( ))(3)遇到荣誉等好事情,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 ) (4)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 )2、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人们都希望彼此的亲情能( ( ),友情也能( (2)书的海洋里有取之不尽( (3)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 永远激励着我们。 (4)李列耶夫多说了一句话,便丢掉了一条性命,真是可惜。因 此,我们要牢记老子的忠告:“( ),不如守中”。 )。 )的知识。 )的精神将 ),爱情能读老子 学成语30 读老子 学成语德国 的哲 学家 尼采 称赞 老子 的 《道 德经 》: “ 像一 个 永不 枯竭 的井 泉 ,满 载宝 藏, 放 下水 桶, 唾手 可 得。 ”德 国的 海德 格尔 被 誉为 二十 世纪 最 伟大 的哲 学家 之 一。 《环 球时 报》 2004 年 1 月 16 日载 文道 : “ 海德 格 尔更 是被 认 为是 最直 接地 从 《道 德经 》中 吸 取了 老子 的思 想 资源 。”第三单元 一、成语和故事读老子 学成语 31 读老子 学成语shàngshànru?shuǐ 9、上善若水 成语溯源: “上(最)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 ,不 喜欢),故几(j?,接近)于道。” 《选自《道德经》第八章) 成语释义: 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增量阅读: 老子与孔子的对话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于是,多次问计于老子。 一日,老子在送别孔子时,手指浩浩黄河,对他说:“你怎么不 学习水的大德呢?” 孔子问:“水有什么样的德行呢?” 老子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 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 道;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 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之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 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 弱能胜强,柔可克刚呀。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说道:“先生这番话,使我顿开茅塞:众 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hu读老子 学成语 32 读老子 学成语ì)。水所在的地方都是人们不愿意去的,这样,还有谁想与它来竞争 吗?所以,如水一样,才为上善呀。” 老子点头说:“你真是可教之才!你一定要记住:与世无争,则 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就是在效仿水的德行。……所以,圣者随时而 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孔子激动地说:”先生之言,发自您的肺腑而浸润弟子的心脾, 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 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孔子晚年,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不再追求功名而专心著书育人, 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增量发现: 量量:增老师,常听人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总以为 是在讽刺水呢,从上面的故事中我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增老师:你能说说你的阅读发现吗? 量量:从《老子与孔子的对话》的故事中,我进一步知道了一个 人最高的善行就是要像水那样,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 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呀。 增老师:如果具体点说,水的高贵品质还有很多,比如:避高趋 (qū)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 纳百川是一种大度, 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 洗涤(dí)污浊是一种奉献。 量量: 老师总结得真好, 由 “上善若水” 我联想到我们少年儿童, 今后也一定要以水为榜样,做一个谦虚、包容、顽强、无私的人。读老子 学成语 33 读老子 学成语主题链接: 商人与智者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他在湖边 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jiào)里搬出一块很大的坚 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 咐:“用力砍开它!” 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 微的印记。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pī)凿(záo)。一会儿,对着掉落 的冰屑,他气喘吁吁(xū)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 化。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 商人说: “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 不该用斧头劈, 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 “我 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 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 百折不挠(náo)。 水化成气, 气看无形, 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 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 财。 水净化万物, 无论世间万物多脏, 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读老子 学成语 34 读老子 学成语然后慢慢净化自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 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 菱(líng)角磐(pán)石,即可把菱角磨圆,亦可水滴石穿。这是成功人 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 从高处往低处流, 高至云端, 低入大海。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 能屈能伸。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 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下。 雾似飘渺(miǎo),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云结雨,化为 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 境界:功成身退。jīnyù m?ntáng10、金玉满堂成语溯源: “金玉满堂,莫(不能)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wè i 获取) 其咎(jiù 罪过)。” (选自《道德经》第九章) 成语释义: 金玉满堂: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 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读老子 学成语 35 读老子 学成语增量阅读: 李斯的沉浮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有一次,他在厕所里看到一个老鼠吃人粪, 一见到人就吓跑了。后来,他看到仓库的老鼠吃粮食,而没人管。他 发出感叹:“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有 能耐就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无能就只能做厕所里的老鼠啊!”这句感 叹,反映了李斯争名逐利的思想,李斯想做的是粮仓中的老鼠,不想 做厕所中的老鼠。 当时,李斯在楚国做一管文书的官,这没什么出路。他辞去了小 官,到齐国求学,当时齐国的荀(xún)况很有名,他就向荀况求学。 学成之后,李斯要到秦国去,荀况问他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说: “干事业要待时机,今日各国争雄,正是建立功名的好时机。秦国称 雄天下,想一统大业,到那里可以干大事业。一个人地位卑贱而不思 进取,就等于禽兽只能享受到自然界现成的食物,而永远陷(xiàn) 于贫困,这将是最大的耻辱和悲哀。长久地处在这种境地,一味地埋 怨世道, 鄙(bǐ)薄功利而自己又无所作为, 这绝不是读书人所希望的, 所以我要到秦国去。”于是荀子同意他到秦国去,但他告诫(ji?)李 斯要注意节制,在成功的时候要想想“物忌太盛”的话,要给自己留 条后路。 李斯到秦国后,走当时很多士人走的路,到权臣门下当门客。当 时吕不韦权力很大,被秦王依重,他就投靠了吕不韦,时间不长他就 显露了自己的才华,受到吕不韦器重,当了一个小官,后来又被推荐读老子 学成语 36 读老子 学成语给秦王。一见秦王李斯就把自己的学问发挥出来,叙说了抓住时机, 统一天下,消灭六国的理论。此番言论正合秦王的心意,李斯马上被 提拔为长史。同时秦王用李斯之计,派谋士刺客到各国去,用金玉收 买六国的大臣,离间君臣关系,收买不了的就刺杀。同时又派出名将 率重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六国就范。在十年时间内,李斯就帮助秦王 登上始皇帝之位, 完成了统一天下之大业, 他也因此为秦始皇所器重, 官位升至丞(ch?ng)相。 秦始皇死后,本应由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李斯却附从了赵高的 阴谋,篡(cuàn)改了诏(zhào)书,立胡亥为皇帝。后来,赵高控制了 朝中大权,但由于李斯是丞相,赵高觉得他碍(ài)手碍脚的,于是便 以阴谋之计陷害李斯。在狱中,李斯忍受不了酷刑,被迫承认谋反, 自取灭亡。公元前 208 年冬,秦丞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yí)灭三 族。当李斯踏出监狱时,他回头对次子李由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 犬出上蔡东门去打兔子,这样的机会还有吗?” 李斯为官 40 年,辅佐了秦始皇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为秦统一后 国家制度的建立提出过很多正确的主张, 可以说他对历史的发展做出 过贡献。然而正是因为他把地位和权势看得太重,以致最后落了个可 悲的下场。 增量发现: 量量:增老师,李斯位居丞相,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他把地位 和权势看得太重,他贪恋权势富贵,未能记得老师荀况说的“物忌太 盛”的话,不知激流勇退。导致原本富贵的生活也守不住了,拥有的读老子 学成语 37 读老子 学成语过人才华也不能帮自己度过难关。 这可真是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 增老师: 所以, 从古到今, 都有一些人在功成名就、 荣华富贵后, 要么选择急流勇退, 要么为社会多做善事。 2015 年 4 月 28 日晚, “第 12 届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在北京水立方举行,阿里巴巴集团 董事局主席马云以 124 亿元人民币的捐赠额,获新一届“中国首善” 称号。 量量:我想,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不论取得怎样的成绩都不能 骄傲自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主题链接: 露宿街头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有一天,富翁得了怪病,寻医问药,屡(lǚ)治不愈。眼见生 命危在旦夕,无计可施,不甘束手待毙,就礼请禅师前来想想办法。 禅师刚刚进屋,转身便走,家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禅师说:“你家主 人已经病入膏(gāo)肓(huāng),无药可救,你不必再追我了!” 家人不解地问:“我家老爷病了不久,怎么就病入膏肓了呢?” 禅师说:“你家主人已病重多年,只是他自己不知而已。” 家人问:“怎么会得了这种病?” 禅师说:常年露宿,感受风寒。 家人说:师父大慈大悲,为何不施援手? 禅师说:病根在他自己,别人无法疗冶! 家人一边往回走,一边纳闷:我家老爷金山银山堆满屋,豪华别读老子 学成语 38 读老子 学成语墅住不完,山珍海味吃不尽,怎么会因露宿而感受风寒呢?这个人真 是疯言疯语!家人把禅师的话一五一十地说给富翁听。 富翁听了,如大梦方醒,长叹一声说:“他并没有说疯话,他说 得句句在理啊!” 家人惊诧(chà)不已:“老爷老爷,您也信他这鬼话?”富翁泪 如雨下:“唉!哪里是鬼话,分明是醒世真言啊!没想到我表面上繁 华风光,却被他一眼看穿!” 富翁说道: “他是在说我纵有广厦千间,心灵也无处栖(qī)宿!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名声显赫(he),终归尘土;纵然黑发童颜,也 是无常旦暮!可叹我这一生浑(hún)浑噩(?)噩,汲(jí)汲奔走,越是 向外求,越是空虚、寂寞!当我爬上了高峰的时候,深谷还围绕在左 右;当我习惯了掌声,平淡就让我无助。死到临头,我才终于明白, 货品,上架了,就有下架的一天;公司,上市了,就有下市的一天; 生命,出生了,就有离去的一天!为什么要那么辛苦,那么执着蝇头 微利,蜗(wo)角虚名,南柯一梦醒来,黄梁还没有煮熟!可怜我钻营 了一辈子,却没有一个好的归宿,一直露宿在街头!” 家人一听,恍有所悟。 红尘中的我们,又怎么不像这个“富翁”呢?常常只知追逐荣 势,羡慕权豪,唯名利是从,一生庸庸碌碌,终究是表面浮华,内心 荒凉啊! wù jí bì f?n11、物极必反读老子 学成语 39 读老子 学成语成语溯源: “持(手捧)而盈(满而流出来)之,不如其已(止)。揣(zhuī 捶击)而锐之,不可长保。” (选自《道德经》第九章) 成语释义: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增量阅读: 苏安恒劝谏(jiàn)武则天 武祝zhào)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 不久,他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皇帝,就是我们一 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 理国家的大事了,但是则天皇帝还是不肯放手。在那个当时,许多的 大臣都很不满,纷纷上书劝止。 朝中有一位叫做苏安恒的大臣,两次上本,劝谏则天皇帝。第一 次奏疏上说, 陛 (bì) 下年事已高,处理繁重的国事,不利于圣体安泰; 而皇太子年富力强,才德也不错, 不如禅(shàn)位于太子,自己安享天 年。而武则天不予理会。 第二次,他的奏疏明显措辞尖锐,他讽刺武则天占据皇帝宝座, 是“鸠(jīu)占鹊巢”。他说,你贪恋着皇帝的宝座,而忘了母子的 情分,时间已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和百姓们,都是倾向李 家的,你现在虽然还平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 满则倾的道理吧!”这就和人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是一样读老子 学成语 40 读老子 学成语的道理。 …… 增量发现: 增老师:老子用盛水的容器和金属器具做比喻,告诉我们物极必 反的道理。他的意思是与其持着容器让它盈满(“持而盈之”),不 如适可而止(“不如其已”);器具尖锐,过于显露锋芒(“揣而锐 之”),这种势头难以保持长久(“不可长保”)。 量量:那么,我们在学习和做人时,是不是也不要骄傲自满?和 别人相处时,也要有涵养? 增老师:对,“满招损,谦受益”嘛。下面的故事中,颜回能断 定鲁定公的马会跑掉,原来就是根据物极必反的道理来推算的。 量量:我一定要认真读读。 主题链接: 颜回断马 有一次,鲁定公饶(ráo)有兴致地问颜回道:&先生,您听说过东 野毕很擅长于驾马吧?& 颜回答道:&擅长是很擅长,不过他的马将来必会跑掉。& 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 东野毕擅长驾马是众所周知之事, 可如今, 颜回却说他驾的马必会跑掉, 不知颜回是何用心。 便对着旁边的人说: &原来君子也会诬(wū)人啊!& 颜回听后,并没有辩白什么,退了出去。 在颜回离开后三天,掌管畜牧的官员突然跑来报告鲁定公说:&读老子 学成语 41 读老子 学成语东野毕驾的马不听指唤,挣脱缰(jiāng)绳,车旁的两匹马拖着中间 的两匹马,一起回到马厩(jiù)里了。& 鲁定公一听,惊坐而起,急忙唤人派车将颜回召来。 颜回到后,鲁定公便向颜回请教道:&前天,寡人问您东野毕擅 长驾马的事,先生您说,擅长是很擅长,但是他驾的马必将跑掉。不 知您是如何预先知道的呢?& 颜回起身答道:&臣是以政事推测出来的。以前的时候,舜帝善 于使用民力, 造父擅长使用马力。 舜帝不穷尽民力, 造父不穷尽马力, 因此在舜王的那个时代,没有避世隐居或是逃走的人,而造父手下, 也没有不听指示逃离的马。 但现在东野毕在驾马的时候, 虽然骑着马, 拿着缰绳,姿态很端正,驾马的缓急快慢,进退奔走,也很合适,只 是当经历险阻到达远方之后,马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却仍然对马责求 不止,臣是从这里推想到的。& 鲁定公很赞赏地说道:&原来如此啊!果真如您所言。不过,先 生您话中的含义很大,能不能再稍进一步说明呢?& 颜回说:&臣曾听说过,当鸟被逼急时就要啄人,兽逼急了就用 爪子乱抓,而人被逼得没办法时便要欺诈、叛乱,马被逼过头了自然 就会逃奔。从古到今,没有能使其手下处于极点,而自己没有危险的 啊!& 鲁定公听了颜回的话后很高兴,感到非常受益,也很佩服颜回的 智慧与德行,便将此事告诉了孔夫子,夫子听后,微笑着说:&这就 是颜回之所以为颜回了,都是这个样子的啊,难道还值得赞许吗?&读老子 学成语 42 读老子 学成语颜回观东野毕驾马,却以舜王政事断定有佚(yì)马之后果,看似 二者之间并无关联, 然而道理却相同, 那就是: 过犹不及, 物极则反。mùmíwǔs? 12、目迷五色 成语溯源: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令人目盲(指眼花缭乱),五 音(指官、商、角、徽、羽)令人耳聋,五味(指酸、苦、甘、辛、 咸)令人口爽(味觉失灵)。” (选自《道德经》第十二章) 成语释义: 目迷五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 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 不易分辨清楚。 增量阅读: 贪图享受的隋(suí)炀(yáng)帝 隋炀帝杨广在位 14 年, “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 张掖(y?)”、“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杨 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 杨广生来聪明过人,颇有才略,但生性阴险贪婪。他先是谋夺太 子之位,又在父皇杨坚病重时调戏庶(shù)母宣华夫人,将杨坚气死, 一举登上皇帝宝座,从此开始了他淫逸放纵的皇帝生活。由于身边没 有了约束他的人,他的本性逐渐暴露无遗。他喜欢女色,喜欢华丽宫读老子 学成语 43 读老子 学成语殿,喜欢四处游玩。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后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 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有一次巡游到北方的长城,结果被 突厥(ju?)围困。也就在这次被围时,唐高祖李渊领兵题他解救出来。 隋炀帝的生活很是奢华,史书上说他每一天都在建造新的宫殿, 虽然有些夸张,但和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太多。联系他引诱西域使者来 隋朝贸易时的浪费程度,不难想象他平时自己的奢侈情形。 隋炀帝 讲气派不仅是对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在他巡游时也是摆足了架子。在 第一次到南方巡游江都时,他自己乘坐的龙舟就高有四十五尺,宽五 十尺,长达二百尺。上下还分为四层,有正殿、超堂,还有侍臣们的 住处。里面用金银珠宝装饰得富丽堂皇。其他的人,如皇后、嫔妃、 贵人们也各自有独立的船只。但算随行的其他船就有几千艘,前后绵 延达二百里之远。两岸之上还有骑兵护送。路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 的都要殷勤供应, 最后吃不完的就地掩埋。 每次出巡的浪费可见一斑, 本来隋朝的国力在隋文帝时已经比较强了, 但经不起儿子隋炀帝的长 年累月的虚耗。十几年后,把整个江山虚耗到了末日。 增量发现: 量量: 增老师, 我对老子的话有初步的理解: 五光十色虽然美丽, 但久视则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交响虽然美 妙,但常听则容易使人耳聋失聪(“五音令人耳聋”);各种佳肴虽 然美味,但一味追求就容易使人失去胃口(“五味令人口爽”)。 增老师:理解的不错,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 物质享受的方便,但我们不能沉迷于五色、五音、五味之中,要学会读老子 学成语 44 读老子 学成语分辨和选取,这样才能避免因此而受到的伤害。 量量: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有着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我们 只有慎重地辨别和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主题链接: “直把杭州作汴州” 1126 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biàn)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 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现杭州) 即位,史称南宋。南宋的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 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gǒu)且偏安,对外屈膝 投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就是他们当时的真实写照―― 江南的春天,山清水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叠翠的山峦环抱 着“浓装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仿佛一块大大碧璧之中镶(xiāng)嵌 (qiàn)着一颗璀璨(càn)的明珠。鳞次栉 (zhì)比的亭榭楼阁雕梁画 栋,不计其数。 流落杭州的南宋王公贵族们,有的在众人簇拥下,游山玩水;有 的坐在楼台里面喝酒作乐,陪在身边的美女,或低吟浅唱,或轻歌曼 舞,或为他们斟(zhēn)酒助兴。湖里的游船画舫,荡漾在绿波上,来 来往往,歌声、琴声、笑声不断从船上飘出,他们寻欢作乐,日夜不 歇。西湖的空气夹杂着酒气和粉香,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使沉浸在 欢乐之中这些“游人”们,如醉如痴。热热闹闹的西湖似乎呈现出繁读老子 学成语45 读老子 学成语荣太平的景象。 西子湖畔这些淫靡(mí)歌舞消磨着人们抗金的斗志, 他们完全忘 记了复国的事业,忘记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的杭州作当故都汴州 了。 二、积累与运用 1、根据意思填成语 (1)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2)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 )(3)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 学。( ) )(4)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2、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1)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 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 ),爱不释手。(2)“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这“三关爱”志愿服 务活动,其实就是一种“( ),大爱无疆”的行为。(3) 黄色的迎春花配上白色的玉兰,石榴象征多子,再加上海棠树, 就有了( )的寓意。 ),收到(4)教育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 相反的效果。读老子 学成语46 读老子 学成语《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既是中国道教的思想源 泉,也是东方智慧的代表之一。老子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 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 生命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这部神奇之书, 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第四单元一、成语与故事读老子 学成语 47 读老子 学成语chǒngr?ruò jīng13、宠辱若惊成语溯源: “得之若(好像)惊,失之若惊,是(这)谓(称为)宠(chó ng, 宠爱)辱(侮辱)若惊。” (选自《道德经》第十三章) 成语释义: 宠辱若惊:是指无论宠辱,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 动心。 增量阅读: 卢承庆与“宠辱不惊” 唐朝,有个人叫卢承庆,他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 当的是考工员外郎。 这是隶属于吏(lì)部的官职, 主要负责考察官员。 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 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 下之类。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 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 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国 家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么一个评价。”可是, 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 怎么着就怎么着。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读老子 学成语 48 读老子 学成语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 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 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 都能坦然面对。他又调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 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 把粮船给吹翻了。 总之, 不是人为的原因。 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 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 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据说, 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 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 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实话,得罪 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 点没感觉到窝火。后来,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卢承庆也 没有因此特别高兴。 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 “我死 后,丧事一定要从简。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 衣服。棺材外边也别设什么椁(guǒ),也别套好几层棺材,用一层 棺材装着埋了就可以。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 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 (lǚ)历,什么时候死的,就行了。”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 承庆不仅清廉,而且也是个对虚荣看得非常淡的人。 增量发现:读老子 学成语 49 读老子 学成语量量:“宠辱若惊”和“宠辱不惊”是一对反义词,从卢承庆的 故事中,我知道了如果一个人得到宠爱便感到非常惊喜(“得知若 惊”),失去宠爱便感到非常惊恐(“失之若惊”),那么,得到或 失去宠爱都会感到心神震惊而不得安宁(“是谓宠辱若惊”) 。 增老师:《幽窗小记》中有一幅对联也写得非常好: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 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量量: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如果取得了成绩也不要骄傲,受到 打击也不能一蹶(ju?)不振,只有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那才会不断 取得进步。 主题链接: 爱因斯坦与荣誉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 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h?)的物 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 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 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 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 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 表现, 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 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 huànránbīngshì14、涣然冰释读老子 学成语 50 读老子 学成语成语溯源: 涣(huà n 流散)兮(xī 啊)其若冰释(消散),敦(dīn 敦厚) 兮其若朴(未经雕琢的玉石)。 (选自《道德经》第十五章) 成语释义: 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 消除。 增量阅读: 管鲍之交 春秋时代, 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 他们合伙做过买卖, 走南闯北;一起打过仗,出生入死。后来一同在齐桓(huán)公手下为 官。他俩长期合作,交情深厚,结为知心朋友。 他们一同做生意,到最后结算利润,两个人分钱的时候,管仲总 是多取一倍,鲍叔牙却从来都不认为他是贪财之辈。有人替鲍叔牙打 抱不平,他总是说:“管仲并不是贪财的人,他家中还有老人需要赡 (shàn)养,他还要救济那些贫穷的族人,而我现在的家庭状况要比他 强很多,也不急着要钱。” 有一次,鲍叔牙遇到了一点麻烦,正在束手无措的时候,管仲帮 助他,替他出主意解决问题。可是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管仲惭愧 的说:“我真是没有用,把你害苦了!” 旁观者对鲍叔牙说:“管仲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样的蠢 人你还要和他交往下去吗?”读老子 学成语 51 读老子 学成语鲍叔牙淡然一笑:“虽然事情没有办好,但他也是为我着想啊! 再说这件事情确实很棘(jí)手,客观条件如此,换了任何人也难以处 理,恐怕办得还不如他。” 管仲在为官时,曾经有三次机会做官,可是每一次都被罢免。鲍 叔牙每一次都为他出力,帮他说话,才又得到提升。这时,有人幸灾 乐祸于管仲的遭遇,在鲍叔牙面前冷嘲热讽,评价说:“你的那位朋 友真是没出息,好不容易做个官,总是得不到信任,每次都被免掉, 真是丢人!” 鲍叔牙却为管仲辩护,严肃地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有经天纬 地之才,当今之世没有几个能比得上他!他现在仕途不济,只是没有 遇到好机缘罢了!” 他们出征打仗的时候,管仲每一次出击都惨遭失败。后来,到了 行军打仗的时候,每次列方队,管仲就退居到队伍的后面,不敢在前 面冲锋陷阵。等战争结束,凯旋而归的时候,他就抢在前面。同行的 人都讥笑他胆小,鲍叔牙赶紧解释:“管仲是有名的孝子,他家中的 老母亲还要他养老送终,他当然要保全性命奉养老人,他这种美德, 你们几人能比得上的呢?” 公子小白与管仲有“一箭之仇”,小白杀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纠 后,当上了国君。鲍叔牙竭力推荐他当齐国的相国,自己却心甘情愿 做管仲的副手。他对小白说:“管仲有济世匡时之略,一定能够帮助 您建立霸主地位。我恳请您不计前嫌,能够重用他!” 管仲听说后,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读老子 学成语 52 读老子 学成语如果没有他,也许我早就成了贪财奴、怕死鬼和笨蛋,说不定现在已 经被定罪,成为刀下之鬼了。” 到了管仲病重临死时,齐桓公到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为宰相,管 仲并没有推荐鲍叔牙,而且说:鲍叔牙为人贤良,但过于疾恶如仇, 不是当宰相的材料。 后来,一些小人把这话传给鲍叔牙,本来是要挑拨管仲与鲍叔牙 之间的关系,没想到鲍叔牙却说:管仲说得对,如果让我当宰相,我 首先把你们这些小人杀干净。 增量发现: 量量:从“管鲍之交”这个故事,我知道正是由于管仲和鲍叔牙 都有着宽广的胸襟, 才使小人对他们之间的挑拨如春天的冰雪融化一 样温和自如地化解,也才换来了“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 增老师:用老子的话说,他们都有很高的修养,能将误会和矛盾 像春雪溶化一样迅速(“涣兮其若凌释”);他们的本质敦厚朴实, 就像没有雕琢的素材(“敦兮其若朴”)。 量量:在和朋友交往中,我也要学着拥有宽容之心,如果彼此产 生了矛盾,要主动地去化解。 增老师:其实,这只是老子所说的欲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另外还要做到谨慎处事、严于律己、敦厚朴实、豁达开阔等。 主题链接: 一美金的损失 一个小镇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父亲过世后,兄弟俩共同经营读老子 学成语 53 读老子 学成语这家商店。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平顺,兄弟俩齐心协力,把小店打理得 井井有条。可是有一天,店里丢失了 1 美金,于是,一切都发生了变 化。那天,兄弟俩在关店结账时发现少了一美金。 哥哥问弟弟:“你是不是动过收银机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我没有!一定是你算错了。 但是哥哥却咄(duō)咄逼人地追问, 不愿就此罢休。 哥哥说: “我 算过好几遍了,我想钱不会长脚自己跑了吧。”语气中隐约地带有强 烈的质疑味儿。弟弟委屈万分,说:“你平时最喜欢克扣店里的钱, 自己捞油水。别把账赖在我的头上。”手足之情就此出现了缝隙,兄 弟俩内心产生了严重的隔阂(h?)。 双方都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做事时也总是相互猜忌。最后他们 不愿再交谈,后来决定不在一起生活,他们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 墙,从此分居,并各自自立门户。 20 年过去了,兄弟俩之间的不信任与敌意与日俱增,这样的气 氛也感染了双方的家庭与整个社区。 一天,有位开着汽车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门口停下。 “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男子问。 “我这辈子都在这个店里服务。”哥哥说。“我必须告诉你一件 往事。很多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有一天我流浪到这里, 肚子很饿,就偷偷溜进您家店的后门拿走了收银机里的一美金。虽然 时过境迁,但我还是想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谅解。”当说完原委后,读老子 学成语 54 读老子 学成语男子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 并哽咽着请求他到隔壁商店将故 事再说一遍。 当访客来到隔壁说完故事后,他惊愕(?)地发现两位面貌相似的 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失声痛哭,相拥而泣。yúnyúnzh?ngshēng 15. 成语溯源: “夫物芸芸(众多),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选自《道德经》第十六章) 成语释义: 芸芸众生:原指生长着的茂盛的万物,也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增量阅读: 魏征论治国之道 有一次,李世民与魏征讨论治国之道。李世民问:“隋朝灭亡的 原因是甚么?”魏征回答说:“失去民心。”李世民又问:“人民和 皇帝应当是甚么关系?”魏征说:“皇帝就像一只漂亮的大船,人民 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但是,水能载舟,同 时也能将船弄翻。太上皇(李渊)举义旗推翻隋朝统治就说明了这一 点。所以,作为君王要时刻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千百年来的历史大舞台也在不断的证明著这一道理: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读老子 学成语 55芸 芸众生 读老子 学成语使国家昌盛兴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反之,逆民心,而最终 走向毁灭。 增量发现: 量量:通过上面的阅读,我知道了,在生命面前,芸芸众生都是 平等的,即使是古代的皇帝也不应轻视百姓的力量,而平凡的我们也 不能因为弱小而自卑。 增老师: 是呀, 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的话,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孟子也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量量:下面的故事,同样是面对大海,两个人的认识截然相反, 正由于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就有了快乐与烦恼之分。 增老师:万物纷纭茂盛(“夫物芸芸”),最终都还是要回到各 自赖以生存的根的地方(“各复归其根”),归了根就叫沉静(“归 根曰静”),然后在沉静中重新孕育生命(“是谓复命”)。这是不 变的自然规律。作为一个平凡的生命,就是在各自岗位上努力绽放出 属于自己的色彩,进而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主题链接: 看海与出海 一个从未看见过海的人来到海边,那儿正笼罩着雾,天气又冷。 “啊!”他想,“我不喜欢海,幸好我不是水手,当一个水手太危险 了。” 在海岸边,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交谈起来。读老子 学成语 56 读老子 学成语“你怎么会爱海呢?那儿弥漫着雾,又冷。” “海不是经常都冷、有雾的。有时,海是明亮而美丽的。但不论 何种天气,我都爱海。”水手说。 “当一个水手热爱他的工作时,他不会想什么危险,我们家庭的 每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父亲现在何处呢?”看海的人问。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你的哥哥――” “他在印度一条河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食了。” “既然如此,”看海的人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 里去。” “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死在那里吗?” “啊,他在床上断的气。”看海的人说。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了么。”xūhuá iruò gǔ 16.虚 怀 若 谷读老子 学成语 57 读老子 学成语成语溯源: “敦(敦厚,老实)兮其若朴,旷(开阔)兮其若谷。” (选自《道德经》第十五章) 成语释义: 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增量阅读: 释源禅师与画家 有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禅 (chán)师说: “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令 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禅师问他:“难道那么多的画家就没有一个比你强的吗?” 年轻人答: “许多人虽然也很有名气, 可我看到他们的画作之后, 觉得徒有虚名,有的画得还不如我呢。” 释圆禅师说:“既然如此,就请施主给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 说罢,让小和尚拿了笔墨纸砚来。 年轻人也不客气,拿起了笔就准备画,但是他落笔前还是问了释 圆禅师一个问题:“请问师父想要一幅什么样的画?” 释圆禅师答:“我素来爱喝茶,请你就画一壶一杯如何?” 年轻人欣然落笔, 很快就画出了一把倾斜的水壶和一造只造型典 雅的茶杯。而那壶嘴里正徐徐地吐出一脉茶水,注入下面的茶杯中。 画完之后,年轻人对自己的作品看了又看,感到很满意,于是请 释圆禅师上前观看。原以为会得到几句赞美之辞,没想到释圆禅师看读老子 学成语 58 读老子 学成语了几眼画作之后, 很失望地摇了摇头。 年轻人问: “师父不满意这画?” 释圆禅师指着画道: “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壶和杯的位置放 错了。应该是杯在上,壶在下才对。” 年轻人听了十分的不解,笑道:“师父糊涂了吧,哪有茶壶往茶 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壶在下的道理?” 释圆禅师听了年轻人的话后,也笑道: “原来你也明白这个道理 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是却把你的 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 试问那些经验与技艺你又怎么能学得到 呢?” 增量发现: 量量:老师,我知道“虚怀若谷”和“涣然冰释”都在第十五章, 意思好像也差不多,但都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增老师:两个成语还是有区别的,都指的是人有宽阔的心胸,但 涣然冰释是主动化解矛盾,虚怀若谷则指的是豁达开阔,就像那空山 幽谷;他敦厚宽容,仿佛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敦兮其若朴”);他 十分谦虚,胸怀像宽阔的山谷(“旷兮其若谷”)。 量量:我去看过乐山大佛,景区凌云禅院中弥勒佛坐像两旁的有 这样的对联: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 事。我们做人是不是也应如此,只有将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长 处和优点。 增老师:说得好,当人们站在高处时,内心常会产生一种“会当 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傲,而能够正视自己取得的成绩,以一种读老子 学成语 59 读老子 学成语自谦和矜持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人, 才能够真正攀上人生之巅 (diān) 。 主题链接: 萨都刺一字之师 萨都刺是元朝的著名诗人。 一次他在山上游玩, 天突然下起了雨, 就只好到附近的寺庙里避雨。这时,寺庙的晚钟响了,声音宏亮而悠 扬。萨都刺灵感突发,写出了两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 景阳钟。 ” 这两句诗意境空阔, 很快在当地传扬开来, 大家纷纷称赞。 不料一位老者听了,说:“也不怎么样嘛。” 萨都刺听说后,马上找到那位老者请教。老者说:“这两句诗里, 上句 有个‘闻’字,下句有个‘听’字,都是一个意思,不如把‘闻’ 改成‘看’字。”萨都刺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拜老者为师,此后经 常找他谈论诗句。二、积累与运用1、根据意思填成语 (1)指无论宠辱,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 ) )(2) 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 形容十分谦虚。 ( (3)原指生长着的茂盛的万物,也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 ) )(4)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2、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每个人都应有(读老子 学成语)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60 读老子 学成语(2)误会终究还是( (3)虽然我只是这( 我的生命能开花结果。)了,大家依旧是好朋友。 )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仍希望(4)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 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中下、中中、中上”,但该官 吏表现( )。读老子 学成语61 读老子 学成语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老师教授知识 过程中,他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 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 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 《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 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 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 共五千言,即《道德经》。第五单元一、成语与故事读老子 学成语 62 读老子 学成语qǔxì nyú mí n 17、取信于民成语溯源: “信(诚信)不足(够)焉,有不信(信任)焉(yan)。” (选自《道德经》第十七章) 成语释义: 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让人民信任你。 增量阅读: 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 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一次,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 员为自己定罪。 执法官对照 《春秋》 上的道理, 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诚信不足,又怎么能让战士 信任呢?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于是,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 今割发以代。” 增量发现: 量量:老师,从曹操的事例看,当官的一定要讲究诚信,“其身 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但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取 信有那么大的作用吗?读老子 学成语 63 读老子 学成语增老师: 问得好, 对于统治者来说, 如果诚信不足( “信不足焉” ), 百姓自然不会信任他(“有不信焉”)。所以,取信于民比暴政于民 要更有效。对于常人来说,也要诚信为先,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人无信 不立嘛。 主题链接: 南门立木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 法令去做。 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下命令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 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 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 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傻叉夏景树第二季下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