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账面价值价值一年增加近8亿,为什么

企业的商誉为什么越来越受关注-ZAKER新闻
这一期大牛秘技与牛友们一起探讨企业的商誉。所谓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能在未来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商誉过高,意味着一旦商誉减值会造成投资人猝不及防,遭受损失。而这个不为行外人熟悉的名词,也藏着大量的套路。例如震惊资本圈的万家文化风波。在行家梳理万家文化数据发现,这家公司藏了不少坑。其中一项就是 " 商誉增值到了天上 " ——截至 2016 年第一季度,万家文化的商誉为 10.24 亿元,净资产为 17.5 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例高达 58.5%,而 A 股平均商誉占比仅为 6.47%。-1-商誉减值:打你个落花流水措手不及商誉做为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兼并重组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而言,并购中支付的超出被并购公司资产账面净值部分记为商誉。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潮中,不少经过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快速提升。然而,表面风光的背后就是商誉减值风险的聚集。一方面,商誉减值会直接减损上市公司当期利润,容易引发业绩变脸。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终作减值测试,一经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所以商誉减值将直接造成上市公司当期业绩的减损。另一方面,商誉减值会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频繁盲目高溢价收购,被收购公司为获得高估值而出具过高业绩承诺,暗藏了巨大的减值风险,且商誉本身并没有变现和偿债能力,最终还是由投资者买单。例如作为 A+H 股的山东墨龙,今年春节后再度上演 " 业绩大变脸 ",主要源于对商誉、存货等相关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除了山东墨龙外,天马精化、英飞拓、日海通讯等上市公司更因商誉减值造成 2016 年业绩变脸甚至亏损继续扩大。不难预见,不少上市公司将度过业绩承诺期,对并购资产的盈利约束逐渐衰退,或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因当期经营盈利能力表现不佳而对并购资产的商誉加大减值力度。再以吉艾科技为例,1 月 24 该日公司公告称,预计 2016 年度亏损 52500 万元 ~53000 万元,但是根据 2016 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亏损额仅为 145 万元。吉艾科技在公告中表示,造成报告期内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商誉减值及资产减值准备导致本期净利润亏损。其中,2015 年收购的安埔胜利商誉减值影响最大,占比 90%。温故吉艾科技收购安埔胜利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了大概 7 亿元的商誉,但是短短一年,就需要计提巨额商誉减值而导致亏损。-2-大额商誉减值直接吞噬利润目前已经超过 20 余家上市公司在 2016 年业绩预亏的 " 亏损原因 " 中提及商誉减值,包括天马精化、华测检测、科融环境、中青宝、宝馨科技、双良节能等。频繁曝光的大幅商誉减值并导致上市公司亏损的事件,正在冲击着资本市场的稳定。根据证券时报 ·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分析,截至 2016 年三季度,共有 1661 家上市公司账面有商誉资产,总计净利润为 1.46 万亿元,商誉资产和净利润比值高达 63.42%。极端情况下,商誉全部减值将吞噬上市公司超 60% 的利润。根据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出现商誉减值迹象后,必须做减值测试,会计会根据现金流贴现率模型估算,形成对将来预期的最佳判断,以此决定是否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存侥幸心理,为保证短期业绩 " 面上好看 " 而不予测试和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这显然违反了会计准则和相关的监管规定。2017 年 2 月 8 日,证监会官网挂出《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0456 号(财税金融类 057 号)提案的答复(摘要)》一文,该答复主要指向并购业务中产生的商誉问题,其中明确提出 " 大额商誉减值将直接吞噬企业经营利润,拖累上市公司发展。对此,我会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情形,尤其关注应收账款、存货、商誉大幅减值计提准备的情形等,并要求中介机构对业绩真实性和会计处理合规性进行专项核查。"-3-商誉畸形源于 " 讲故事 "中国股票市场商誉暴涨出现在 2014 年下半年到 2015 年上半年,杠杆下的 A 股牛市催生了一波并购热潮。在牛市环境中,上市公司非常愿意通过换股合并或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进行并购活动,由于牛市中股票的市价较高,因此这种换股或发行股票的并购活动就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商誉。特别是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很多公司靠并购讲故事,不少公司并购的资产根本支撑不起畸高的估值。 新兴行业上市公司高度依赖于外延式的并购,但轻资产的公司往往在被并购后以巨额商誉的形式成了上市公司的重资产,形成巨大潜在减值风险。从行业看,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汽车、传媒、计算机等行业的商誉金额较大,牛友(吊龙哥)点评:上市公司、投资者双方应高度警惕商誉过度减值带来的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主营业务缺乏增长动力时,不应盲目追捧热门概念导致资产标的高溢价,并最终形成高额商誉;在并购完成后,经营业绩不应过度依赖并购对象,否则在被收购方业绩大变脸后,将面对商誉减值的冲击。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商誉占资产比例过高以及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较高的公司常常会面临更大的减值风险,投资者对这类公司要加以警惕。此外,随着部分上市公司逐渐度过业绩承诺期,一些商誉过高却从未有过减值动向的公司同样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投资理财15小时前三年业绩承诺实为两年?8亿商誉高悬头顶
11:49:19 | 作者: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龙力生物祭出了上市公司的惯用法宝——并购,跨界收购了两家互联网公司。2015年11月底,龙力生物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快云科技100%股权和兆荣联合100%股权。快云科技和兆荣联合均为互联网推广企业。快云科技的原股东为黄小榕(持股60%)和杨峰(持股40%),兆荣联合的原股东为张冬(持股50%)和盛勇(持股50%)据公告,快云科技的预估值为58728.74万元,评估增值率高达2683.26%,兆荣联合的预估值为44128.48万元,评估增值率也高达1380.82%。高溢价收购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深交所也曾发问询函,要求龙力生物说明标的资产预估值的合理性。虽然有波折,但最终,龙力生物还是以5.8亿收购了快云科技,以4.35亿收购了兆荣联合;支付方式为现金加股票。2016年6月,快云科技和兆荣联合正式成为龙力生物的全资子公司。除去业务和估值不谈,这则收购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推敲。龙力生物2016年才完成收购,业绩承诺却是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就结束。这样的业绩承诺期限也是令人叹为观止:表面上看,业绩承诺期是三年,但如果从两家被收购公司正式并入上市公司的时间来计算,实际上承诺期只有两年。业绩承诺期是否过短的事情,先放下不谈。看到高溢价收购,资深投资者就知道商誉必须要睁大眼睛看,即便是业绩承诺期之后,商誉减值也会侵蚀利润。龙力生物收购快云科技和兆荣联合,产生了8.16亿巨额商誉。未来,龙力生物的这笔高商誉是否能够经得起持续的减值测试,有待观察。但一个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的事情已经发生:一些重要股东开始减持了。
关注“广州万隆”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价值资讯。
客服微信号“gzwl4073”免费诊股或索取牛股。
风险提示:以上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仅供参考,万隆网证券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来源东财,
万隆证券网一直维护证券市场舆论环境的稳定,坚决反对各种混淆视听的消息,虚假信息的传播,经发现将给予删帖并举报至相关部门。
资金流向历史
日期涨跌幅资金净流入净占比
资金3天流入亿,后市如何?
马上咨询分析师,能不能买入?要不要卖出?
找买卖点时 立即查看个股买卖点
查查手中股是不是庄股!
资金、技术5大维度监控手中股
超级机构0.00万净比0%
机构0.00万净比0%
大户0.00万净比0%
中户0.00万净比0%
散户0.00万净比0%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哟
如此资金走势有没有坐庄可能
大家都爱看
登录名或手机号码
您还没有填写“登录名”
请填写“密码”
&两周内自动登录
您还没有填写“用户名”
请填写“密码”
请再次“确认密码”
请填写“手机号码”
请填写“验证码”这个垃圾商誉13亿增加8倍存货增加30%_同花顺圈子
扫码下载客户端
看直播&选策略&找高手
这个垃圾商誉13亿增加8倍存货增加30%
这个垃圾商誉13亿增加8倍存货增加30%9亿 盈利是用财务手段做出来 公司在走下坡路另外大股东二股东内斗二股东被陷害入狱 三股东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奇瑞
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微信扫一扫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418被浏览30,072分享邀请回答11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誉价值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