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或全部业务委托书给社会专业物流?

只显示未读信息
东莞市樟木头搬家搬厂物流公司|樟木头搬家搬厂物流公司供应商
买家还在看
收藏产品()
供应樟木头搬家搬厂物流公司
产品成功加入进货单!
查看进货单
我想要了解:
更多商品信息
请输入您要咨询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供应樟木头搬家搬厂物流公司
供应东莞塘厦物流公司
供应塘厦柳州货运公司
推荐采购信息
国物流未来发展,制造企业的物流组织和业务流程还不合理,信息技术还不能有效地被引入生产和经营中去,这使得企业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受抑制。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还不高。一是进步的动力不强,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三是技术标准化尚未进入实质阶段。 []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的不规范,生态问题。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初级运输发展阶段的重要问题,因此管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分部门运输管理方式就可以适应。但是到了经济运行的复杂阶段,到了运输方式需要综合性和一体化的阶段,还是沿用过去那种体制,这就明显不适应了。严格说,我们国家目前的运输管理方式、运输政策和运输机制都还是部门所有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没有统筹的考虑和安排,而且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或者通过立法的政策。这有赖于改革国家相关管理体制,从国家层面制订统一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政策。(一)搞好全国物流发展规划,提高宏观经济运行效率 1、优化原料基地、商品产地与消费地的布局,减轻物流压力 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增长了10.6%。这一方面反映了物流供给存在明显“缺口”,可以通过增加物流供给来解决。但是,另一方面,现代物流的理念首先是“避免不该发生的运输”,我国的运输量每年20%左右的运输增长量,有多少是“不该发生的运输”?有多少是“通过调整可以减少的运输”?随着我国重化工时期的到来,优化工业布局,统筹兼顾原料基地、商品产地和消费市场三者的关系,减少源头物流量,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宏观经济调控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资源、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所必须面对的。在优化布局的同时,要解决好生产资料的流通问题。生产资料流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资料流通量占我国总流通量在七成以上。我国钢、煤、水泥流通量分别达到3亿、20亿、10亿吨以上(陆江,2005)。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重视和发展生产资料流通。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建设统一开放、服务高效、运行规范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要推行代理配送、流通加工、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方式;要以供应链为核心延伸服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资料流通新模式。 2、消除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障碍,建立合作互利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我国运输系统的综合组织或者综合协调能力,加快应用现代物流方式,采用现代物流机制,使整个运输过程总体有序化[。要鼓励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解决由于运输方式落后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多次倒腾、拆装等问题。要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 3、利用新建设施整合存量资源,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我国目前虽然公路货运量占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总量的近80%,但全国80%以上的货物周转量是由铁路和水运来完成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运两种方式远距离、大运量、低成本的优势,加强铁路和水运为主干的物流通道建设,同时发挥公路分布广泛、便于货物集散和组织配送的优势,完成物流到户的任务。加快机场建设,提高空运能力。建立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多种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物流园区与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要立足实际,多种层次不同功能相配合,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相协调。建立包括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在内的与互联网连接的公共增值网络服务平台。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等,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4、统筹区域物流发展,支撑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物流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东部与中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通道,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现代化进程。只有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才有可能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相关地区政府和行业间的协调机制,推动区域间物流协调发展,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二)用现代物流的理念重塑微观基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以现代流通为先导,加快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现代流通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包容着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佣金代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的运营方式。其核心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财富观,要从流通、消费决定和引导生产出发,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闲置(宋则,2005)。组织生产、交换和消费,组织经济运行以及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都应以现代流通为先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经济素质。订单农业、订单生产,“一流三网(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都是流通成为经济发展先导的范例。由于现代流通的主体是物流,流通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物流的时间,流通过程大部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于物流,流通成本主要也是物流成本。所以,现代流通的核心是现代物流。利用新的流通方式,必须以现代物流为支撑。因此,伴随着现代流通的发展,必须同时加快现代物流网络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一体化的邮政物流经营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业务运营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2、鼓励生产企业物流外包,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要逐渐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将企业物流外包给社会专业化物流机构。充分认识优化物流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储运的,在有第三方代理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的数量主要集中在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甚至在10家以上,说明目前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外包”主要以“分包”为主,总代理的比例很小,总体来看在10%左右。在此现状下,企业物流被严重分割,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另外,国有企业要按九部委《意见》精神,实行主辅分离。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生产流通企业,将物流资源和功能从主业中剥离、分立或外包,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逐步将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 4、积极开展供应链管理,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工商企业要树立起为顾客创造价值和让顾客满意的服务理念,按照供应链管理要求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确保与客户及客户的客户的相应流程能够连接,在打造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方面,一是可将国外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汉化,并根据我国物流的流程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二是可组织技术力量开发我国的物流平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平台及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要走市场化的路子,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物流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多功能的特点,既要考虑到整个物流系统的连接,也要考虑与其它物流信息系统和生产、销售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连接。 5、加快应急物流建设,应对社会风险和突发事件第一,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以及现代风险巨大的危害、难以预测性、应对的复杂性。在进行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时充分考虑到社会安全的需要,把各地相关规划建设纳入全国统一的原则框架。第二,海运、内河水运、铁路、航空、公路及管道运输等的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协调发展相互配合,要网络化,实现更广的覆盖面。第三,加快物流领域的相关立法,明确紧急状态下对于社会物流资源的管理和征用,明确政府、企业等相关组织和个人在紧急状态下的权力和义务,紧急状态下权力的丧失和取得的程序和方式等。第五,对于关乎国家安全和人民基本生活的战略性资源的运输、配送,应该按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避免由于供给和配送出现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四)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现代物流,切实建立节约型社会 1、发展逆向物流和回收物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循环经济是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一般的传统工业化生产是单向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需要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而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解决当前及今后人类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可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可以理解为社会生产物流、逆向物流、消费物流、回收物流的绿色循环。从产业物流的角度来看,在清洁生产、预防污染的同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实现“再利用”与“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2、发展流通加工配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流通加工是对商品所进行的加工,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和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流通加工是一种抵投入高产出的加工方式,并通过现代物流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实践证明,有的流通加工可以使商品充分实现其价值,有的流通加工可使产品利用率一下子提高20%~50%。如食品的流通加工:鱼和肉类的冷冻,蛋品加工,生鲜食品的原包装,大米的自动包装,上市牛奶的灭菌等。它对环境保护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和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对水产品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垃圾丢放并能集中处理。 3、大力推行物流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推进循环经济的“绿色”作业,必须实现物流容器的标准化。物流容器标准化是搬运机械化的前提。物流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包括供应商供货标准化,包括托盘----叉车系列化,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负荷。物流容器标准化给全社会带来的节约是十分巨大的,这是物流对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所决定的。集团立体高架库内存放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事业部的零件已经做到使用标准化、单元化的容器,以便于堆垛和机械化搬运;空调事业部的大部分不规则部件,如钣金件、塑料件等,使用近万个标准的折叠式仓库笼,可以多达四层堆垛,使现场更整洁,空间利用率更高,对物料的品质保证效果更好。冰箱、洗衣机的成品出库采用叉车和软包夹具,效率大大提高是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问题,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加快发展绿色物流,减少排放,节约能源充分认识商品流通领域环保形势的严峻性,建立健全绿色流通的政策体系。政府要制订科学的环保政策,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要求法制化、制度化;应利用税收及收费手段对资源使用和污染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以或补贴形式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予以鼓励;应当强化流通以及物流主体的责任,限制过度包装,发展适度包装和绿色包装。应针对物流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清理规制,使之与绿色标准相符合,搞好绿色物流发展的服务体系。(五)提高经济的宏观管理水平,创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环境 1、改革国家相关管理体制,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体现了较强的部门分割色彩。交通部管的是公路运输、内河航运和海运,民航总局管的是航空运输,铁道部则管着铁路运输,各个交通管理部门职能分离,互不协调,每个部门都主要给自己所管的行业争资源、争资金、制订符合本部门利益的政策。因而从全局来看,出现了很多非常不合理的现象,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和经济运转的扭曲。我国应当立即成立综合运输管理部门,这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都取消了按单一运输方式设立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改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管理部门,如果还沿用每个独立交通管理部门管理某一种运输方式的旧体制的话,肯定没有办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特别是满足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通过综合评估各种运输方式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运输费用、环境影响、运输安全等成本效应,优先发展铁路,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与运价市场化改革,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强化运输大通道建设,在一些城市和产业的主要发展带,建设由多种运输方式骨干线路构成的运输大通道;积极推动综合运输枢纽的布局与建设,实现多式联运过程的“无缝化”,提高整个交通运输效率。 2、物流政策的制定应从“资源分配”型向“激励兼容”型转变一是注重政策导向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交通运输赖以存在的土地、岸线、空域、航道等都为政府所控制。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上,必须由政府进行综合规划与合理布局,采用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结构优化,并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维持公开、公平的竞争秩序,促使进入该领域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运输领域,必须消除体制性障碍和行业壁垒,鼓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市场竞争,根据市场化原则赋予运输企业应有的经营权,政府的监管职能主要限定在规则制定、市场准入与运营监督等方面。 3、适应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一是开展应对物流国际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如何保护进入我国市场的国际物流资本(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包括国内物流资本与国际物流资本在内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入跨国性区域物流联合体,积极开展跨国性区域物流合作,提高区域物流的增殖能力,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合作。根据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协议及中日韩合作意向,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物流合作,提高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本土化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控制力,强化“以人为本”的物流基础,发展现代化的运输服务系统。由于物流业包括的路、水、铁、空等运输行业以及储备、邮政、电信等公共行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处于战略地位,仅从煤电油运短缺就可窥见控制力之必要。在消除物流行业垄断,提高我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提高其必要的控制力。国际物流业演进中,各国政府在发展物流业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借鉴。我国物流业的控制力有赖于建设国有物流网络及利用本土化优势,有赖于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及其运输安全,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安全。所以我国物流体制的改进是我国必须面临与必须加快解决的,这样给国民经济将会带来显而易见促动发展与能源的节约.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广东省内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莞市文邦物流公司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一 、年轻现代化的管理队伍 1.业务部:负责推广本公司实际的业务范围、决不夸大实情,及客户的沟通。 2.管理部:负责配合业务部车辆的调度,及管理司机的档案、对车辆严格把关杜绝一切超龄、存在故障、手续不全的车辆。监督司机的纪律作到优者奖错者罚。 。 二 、务实负责的装卸队伍 1.负责理货归类:把产品分电子产品、家具家私、机械设备、食品日化、华工建材等分车装载,决不浑装,保持货到客户方包装完好无损,作到零损率。 2.包装部:有专业的木匠师组成,根据需要打包的产品量身定做、全部采用优质板材。 3.监督员:本着爱货等于尊客的原则,严检一切错误装车程序及车辆始发前的防雨设施。 三、 经验丰富的司机队伍 1.我们的司机具备多年驾驶经验、熟悉路况、服务态度好、以客为本。手机保持全线开机及时向客户及公司反馈行驶状况。 2.车队有5吨—80吨,5米—17米车辆组成 。采用当地车走当地线、全程高速、安全快捷 我们公司慎重承诺: 一、站式运送,我们经营的是品牌物流,实行一站式的运送方法。免去了大多数货运代理公司在理货,分配等货运流程上对货物的损害,这样大大降低了货物的破损率 二、门到门的服务,即提高了您的物流效率又降低了您的物流成本。 三、价格合理,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行业内最平的价格,使您在获得满意服务的同时也享受到价格带来的。我们一直努力创造最优质,最便利的服务,贵司所有的业务接洽都只需要一个电话剩下的都由我司来做,来自贵公司的任何信息都将会得到我司的重视并妥善处理,公司营业部的所有客服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专业的培训或教导。 我们将以“一流的服务,一言九鼎的承诺,让客户十分满意”的管理理念”赢得您的继续支持和信赖。 服务宗旨:客户至上,信誉第一,专线服务,价格合理,诚实守信,真正让您人在家中坐,收发国内货。 服务准则:方便、安全、快捷、准时 服务口号:正华的服务,永远不停步,您的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您是否在找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管理网 && 作者:经管网&& 时间:8/11/2012
编号:AT9T
&&&&&&&&&&&&&&&&&&&&&&&&&&&&&&&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宋小纳、王晓易、张藜骞
第一章 物流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物流的定义
第二节 物流的分类
第三节 物流技术和设备
第二章 物流行业发展总体概述
第一节 国际物流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第二节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 物流成本分析
第一节 物流成本的定义
第二节 物流成本的构成
第三节 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第四节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构成与GDP的关系
第五节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章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市场供需分析
第三节 市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设计
第四节 行业发展环境因素分析
第五节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析
第五章 物流行业的前景预测
第一章&&&&&& 物流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物流的定义
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和设备,将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的合理化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1.条码技术 2.EDI技术 3.射频技术 4.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5.GPS技术
虚拟物流技术
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共享和优化配置的途途物流方式。即多个具有互补资源和技术的成员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等特点的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条件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虚拟物流利用日益完善的通讯网络技术及手段,将分布于全球的企业仓库虚拟整合为一个大型途途物流系统,以完成快速、精确、稳定的物资保障任务,满足物流市场的多频度、小批量订货需求。虚拟物流本质上是“即时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是小批量、多频度物资配送过程。它能使企业在世界任何地方以最低的成本跨国生产产品,以及获得所需物资,以赢得市场竞争速度和优势。虚拟模式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对市场机遇的快速响应。但由于虚拟物流并没有改变各节点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立法人属性,也没有消除其潜在的利益冲突。因此,虚拟物流也给各联盟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问题。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
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拥有不同的资源、能力和技术的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近几年国际已兴起了第四方物流的研究与试验。第四方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第四方物流是一个集成商。它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利用
中大职协系列行业分析报告——物流行业分析报告(2010 年版)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的运作流程。
(2)第四方物流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它有效地适应客户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需求,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有效地组织并实施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共有四个层次,即执行、实施、变革和再造。
(3)第四方物流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第四方物流充分利用了一批服务提纲上的能力,包括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呼叫中心、电信增值服务商等,再加上客户的能力和第四方物流自身的能力。
(4)第四方物流强调技术外包。第四方物流外包的主要是无形的技术,而第三方物流外包的主要是有形的物流业务。
(5)第四方物流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很高,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
第二节&&&&& 物流的分类
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的进步、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敏捷物流(Agility Logistics)亦称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ASC),多数的中国物流公司将敏捷物流称为“途途物流(wuliuku)”。敏捷物流(途途物流)以核心为中心,运用科技手段,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快速响应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链条之中,以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军事物流指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的胜利。这一点和地方物流以成本或是服务水平为目标明显不同;物品种类的特殊性:主要包括、弹药、、军队生活用品等。物流活动的保密性、实效性。多数情况下由部队用自有运输、在JunYong机场、码头、车站完成物流活动。所以,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
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就是基于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绿色物流。
第三节 物流技术和设备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含停止)技术。它和生产技术不同,生产技术是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为社会提供由性物质的技术;而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从生产者一方转移给消费者。它包括和软技术两方面。
物流技术是与现实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
仓储物流设备
物流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合理组织批量生产和机械化流水作业的基础。对来说,又是组织的物质技术基础,体现着途途物流企业的物流能力大小。 物流设备是中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物流的发展与进步,物流设备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途途物流设备领域中许多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如四向托盘、高架叉车、自动分拣机、自动引导(AGV)、集装箱等,极大的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了途途物流成本,在物流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发展。
物流设备门类全,型号规格多,品种复杂。一般以设备所完成的 物流设备物流作业为标准,把设备分为:
物流包装设备
物流包装设备是指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过程的机器设备。包装设备是使产品包装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根本保证。主要包括填充设备、罐装设备、封口设备、裹包设备、贴标设备、清洗设备、干燥设备、杀菌设备等。
物流仓储设备
主要包括货架、堆垛机、室内搬运车、出入境输送设备、分拣设备、提升机、搬运机器人以及计算机管理和监控系统。这些设备可以组成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化的商业仓库,来堆放、存取和分拣承运物品。
集装单元器具
主要有集装箱、托盘、周转箱和其他集装单元器具。货物经过集装器具的集装或组合包装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随时都处于准备运行的状态,利于实现储存、装卸搬运、运输和包装的一体化,达到物流作业的机械化和标准化。
装卸搬运设备
指用来搬移、升降、装卸和短距离输送物料的设备,是物流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用途和结构特征来看,装卸搬运设备主要包括起重设备、连续运输设备、装卸搬运车辆、专用装卸搬运设备等。
流通加工设备
主要包括金属加工设备、搅拌混合设备、木材加工设备及其他流 物流设备通加工设备。
前面提到了运输的重要性。运输在物流中的独特地位对运输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运输设备具有高速化、智能化、通用化、大型化和安全可靠的特性,以提高途途运输的作业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并使途途运输设备达到最优化利用。根据运输方式不同,运输设备可分为载货汽车、铁道货车、货船、空运设备和管道设备等。对于途途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一般只拥有一定数量的载货汽车,而其他的运输设备就直接利用社会的公用运输设备。
第二章物流行业国内外发展状况概述
第一节&&&&&&&&&&& 国际物流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从全球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开展得较早较好,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而降低。据统计,年,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物流成本高达16.8%,到1997年成本大幅度下降到10.9%,这种成本的下降显著地提高了美国经济的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再度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致在10%左右。美国为10.5%,英国为10.6%,法国为11.1%,意大利和荷兰均为11.3%,德国为13%,西班牙为11.5%,日本为11.4%(数据来源:中国物流学会网站)。&&& 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物流水平较低,物流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物流人才以及信息技术方面落后,社会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8%左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几年,全球物流业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全球GDP增幅。2010年,占现代主体和发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市场规模达8,600亿欧元。
第一节&&&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一、&&&&&&&&&&&&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图1& 年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变化情况(万亿元 %)
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0.5%。进口货物物流总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同比回落20.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7.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9.6%和17.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一)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成果显著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方式的全新革命,我国物流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青春期”、“黄金期”。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万亿元,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9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7万亿元,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均实现了翻番。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左右,比2005年降低了0.3个百分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物流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功能。一是分离分立。如,上海安吉汽车物流、淮矿现代物流等,将企业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二是合资合作。如,青岛啤酒招商物流、芜湖安得物流等,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资组建物流公司。三是全面外包。如,海信集团将海信电器的物流业务全盘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管理。柳州桂中海迅派员进厂,接管了多家汽车生产企业的零部件管理系统。
在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引导下,商贸物流加快发展。一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如中国物资储运、五矿物流、广东欧浦钢铁物流等,形成了“贸易+物流”的新模式。二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系统,如苏宁、国美等,构建和完善自身物流网络。三是网购物流“爆炸式”增长。2010年,我国网络购物总额达4500亿元,比5年前增长22倍,国内每天流转的快件量高达1000万票。四是农业和农村物流集中释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超对接”等政策的实施,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的物流需求有较快增长。
(二) 我国物流业的地位日益显现
2006年开始实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2009年3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物流业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发布。《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确定了“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九项重点工程和十条政策措施。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对物流业重视程度提高。一是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了由3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落实《规划》工作小组,制定了《部门分工方案》。二是多渠道设立专项资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三是制订落实专项规划。《规划》中提出的7个专项规划,已有3个发布实施,其余接近完成。四是各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出tai《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商务部组织开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作;国家税务总局持续扩大物流企业税收试点;铁道部积极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交通运输部开展物流信息化和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工信部组织编制《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家邮政局制定部门规章,规范邮政快递市场;海关总署开展出口货物分类通关试点改革;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物流项目提供战略性融资服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了税收、交通、投融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等六个方面的“60条”政策建议,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
与此同时,全国已有超过半数的省份出tai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大部分省市建立了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一些省市政府还成立了主管物流工作的常设机构。许多省市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和法规,出tai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
(三) 我国物流企业加速成长
物流企业深化兼并重组。一是合并重组。如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中外运与长航集团等。二是并购重组。如美国联邦快递对大田、荷兰天地对华宇、美国联合包裹对中外运的股权并购等。三是转型重组。如铁路系统的三大专业公司、地方交运集团等。通过兼并重组,行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企业规模迅速壮大。
物流企业核心群体初步形成。2009年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5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6%。所有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亿元,其中9家企业超过百亿元,中远集团超过千亿元。从2005年开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认证工作。到2010年年底,全国已拥有A级物流企业1061家。
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一是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如公路货运的天地华宇、佳吉、德邦等,铁路货运的远成、八达等,快递市场的顺丰等。二是围绕企业需要的专业化物流融合发展。如汽车、家电、电子、医药、烟草、图书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物流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越库配送、保税物流、邮政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供应链管理有新的发展。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流通企业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务。如,浙江物产集团为造船厂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开滦物流开展煤炭供应链服务;物美集团参与社会化物流服务;联想集团、利丰集团等引导上下游企业,打造采购、生产、分销及物流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
(四)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类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五年累计投资超过10万亿元,年均增长27.7%。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加大对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高速公路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9万公里以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8358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2.4万公里,五年新增和改善4181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个,五年建成661个。定期航班机场达176个,五年新增35个。
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物流设施发展较快。北京空港、上海西北、浙江传化、山东盖家沟、上海外高桥、苏州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铁道部规划建设的18个铁路物流中心,已有9个建成投入使用。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期货交割库、电子商务交割库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快速发展。
(五) 物流信息化运用和技术创新取得实效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已有70.5%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物流企业通过与客户的信息共享、流程对接,加快融入客户供应链体系。在整合海关、交通、商检、质检等电子政务服务的基础上,出现了应用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和进出库安防系统等方面开始应用。
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藏、配送等专用车辆需求旺盛,叉车、托盘、货架、自动拣选、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加快更新换代。
(六)& 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开新的步伐
外商外资全面进入。2005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物流服务领域全面开放。五年来,国际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加紧布局,我国物流市场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在某些领域,如国际快递、远洋运输和物流地产等方面,外资企业已占据明显优势。
区域物流扩大交流与合作。东盟—中国自贸区启动,东北亚加强物流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物流合作。2003年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8年台湾与大陆实现“大三通”,2010年大陆与台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始实施,两岸四地物流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物流企业开始“走出去”。到2009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458亿美元,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累计营业额达3400亿美元。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制造和商贸企业及工程承包“走出去”。如中外运长航海外业务有新的拓展,顺丰速运逐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布点。中远物流在核燃 料和废料物流、工程物流和会展物流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10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要求,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9年全国重点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状况和物流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1188家企业资料,有效报表1117家,报表有效率94%。其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672家,占60%,物流企业445家,占40%。
图1 重点调查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单位:个,%)
1.&&&& 2010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
调查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44家,占12.9%;私营企业251家,占22.5%;有限责任公司332家,占29.7%; 港澳台投资企业80家,占7.2%; 外商投资企业136家,占12.2%。
2.&& 图2 重点调查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单位:个,%)
2010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
按类型划分,综合型物流企业131家,占29%;运输型物流企业244家,占55%;仓储型物流企业占70家,占16%。在运输型物流企业中,道路运输企业和水上运输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64%和26%。
图6 物流企业类型分布情况(单位:个,%)
2010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
物流企业情况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业务量增速普遍放缓,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双双下降,企业利润率水平走低。
(一)主要业务量增幅回落,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货运量同比增长6.0%,,一体化物流业务量同比增长26.1%,配送量同比增长13.6%,增幅同比回落1.2个、0.3个和16.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10.2%,货代业务量同比下降11.9%。
2009年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3%。其中,占主营业务收入三成的运输收入同比下降25.3%,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个百分点。此外,一体化物流收入、配送收入增长27.2%和21.7%,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7.4个和9.2个百分点。在全部调查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的企业占43.6%,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
从不同类型看,2009年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3.2%;综合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去年的增长36.2%转为下降12.9%;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但增幅同比回落19.9个百分点。
图7 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从不同区域看,西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增幅同比回落26.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增幅同比回落26.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6%。由于东部地区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普遍大于中西部,成为影响总体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看,2009年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8%,降幅最高;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但增幅同比回落30.7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下降3.7%和9.6%。
(二)主营业务成本小幅下降,企业利润率水平走低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3.6%。其中,运输成本下降20.4%,货代成本下降15.0%;一体化物流成本增长33.3%,配送成本增长23.0%,仓储成本增长10.2%,但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2.6,11.5和13.1个百分点。
图8 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情况(单位:%)
2010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
&从不同类型看,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3.1%;综合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15.6%;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18.7个百分点。在运输型物流企业中,铁路运输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4.9%。航空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企业,一方面受需求动力不足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减少燃油消耗,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8.9%和12.7%。道路运输业企业受成品油价格上涨和税费改革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0.9%。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 年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为5.5%,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6.0%,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物流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2009年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小于3%和大于10%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为38.7%和31.0%,物流企业盈利水平呈现两级分化现象。
(三)资产规模较快增长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7.2%。其中,资产大于10亿元的企业占14.2%,资产在1亿到10亿间的企业占28.5%,资产在5000万到1亿间的企业占12.6%,资产小于5000万的企业占44.7%。不过与2008年相比,资产大于10亿元的企业比重同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小于5000万的企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图9 物流企业资产规模分布情况(单位:%)
二.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特点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着提高
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现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tai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5)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是作为新兴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2)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3)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4)是地方feng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5)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6)物流业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业在“十一五”时期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竞争力不够强。衡量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我国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较大差距。
二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物流网络完整性、协调性、配套性差,整体效率不高;物流市场主体庞杂,企业集中度低,诚信体系缺失、竞争秩序失范等问题比较严重;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物流运作方式与资源、能源和土地消耗及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不平衡性较为普遍。普通仓储、公路普货运输等传统服务供大于求,供应链一体化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较慢;城市物流相对发达,农业和农村物流相对落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很快,但服务贸易滞后;物流资源整合不足,物流业和相关产业互动性不强;应急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等环节比较薄弱。
四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没有根本性好转。土地、燃油、人力成本等各项物流要素普遍短缺,成本持续攀升,而物流服务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多数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
五是相关政策有待落实。《规划》提出的具体政策落实不够,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尚未贯彻到具体的经济管理环节,现行体制设计和政策思路与物流业运作模式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四、“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新的形势。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将使物流业发展面临新课题。
“十二五”时期,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仍将处于总量扩张期。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减轻社会经济过度依赖规模增长的压力。因此,“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应处理好发展与转变的关系,以发展促转变,以转变谋发展。
第二,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将使物流需求出现新变化。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化、市场化物流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精益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需求将会有新的增长。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物流需求将会成为新的亮点。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与商贸服务业相关的居民消费服务需求将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快递配送等新型业态将加快发展。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的物流需求,对物流的成本、速度、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三,新的开放战略和新的竞争环境,将使物流企业面临新挑战。
国家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物流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物流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内外资物流企业同样面临全球化竞争,市场竞争将从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更高层面展开。物流市场兼并重组将持续发生, 中小物流企业谋求新的市场定位,超大规模物流企业或物流企业联盟将会形成。同时,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资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入,土地价格的上涨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全面上升,传统物流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物流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第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将使区域物流形成新格局。
产业集聚和转移带来大宗商品、原材料流量和流向变化。钢铁、汽车、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向沿海地区集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集聚,与之相匹配的物流平台将发生转移,形成新的“物流带”。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扩张,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加快发展,将促进物流业集聚区形成。区域经济加强合作,相邻城市趋向同城化,将会产生新的“物流圈”。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日用工业品下乡形成的“双向物流”网络将成为重点建设内容。
第五,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和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将使物流运作出现新模式。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将会在“十二五”期间显现。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网和水运网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将会极大地改善物流运作条件。特别是高速铁路网形成,客、货分线后,铁路运能将会集中释放,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成为可能。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物流信息化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可视化、透明度提高,一批企业有可能向数据中心转型。以托盘为核心的单元装载方式更加普及,托盘共用系统上线运行。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的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将稳步提升。
第六,日益紧张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将使物流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增大,能源资源消费继续增加,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巨大。物流业能源消耗比重高,节能减排任务重。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将难以为继,物流发展方式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第三章&&&&& 物流成本分析
第一节 物流成本的定义
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第二节 物流成本的构成
成本的范围更广,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即委托物流费。如果按物流的功能,可以对物流成本做如下分类:
1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燃 料费、折旧、等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2.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购买或租赁等设施设备的成本和各类仓储作业带来的成本。
3.流通加工成本。主要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及其他。
4.包装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
5.装卸与搬运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6.和管理费用。包括企业为所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费以及其他杂费。
我国主要商品物流成本结构比较
第三节 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很多,下面简述一下全面分析和详细分析的主要内容。
1、物流成本的全面分析:
计算出配送中心物流成本之后,可以计算出以下各种比率,再用这些比率同前年、大前年比较来考察配送中心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还可以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或者与其他行业比较。
(1)单位销售额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销售额&100%
这个比率越高则对价格的弹性越低,从连锁企业历年的数据中,大体可以了解其动向,另外,通过与同行业和行业外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水平。
该比率受价格变动和交易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作为考核指标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2)单位营业费用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销售额+一般管理费)&100%
通过物流成本占营业费用(销售额+一般管理费)的比率,可以判断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比重,而且这个比率不受进货成本变动的影响,得出的数值比较稳定,因此适合于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物流合理化指标。
(3)物流职能成本率=物流职能成本/&100%
该指标可以明确包装费、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信息流通费、物流管理费等各物流职能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率。
2、配送中心物流成本的详细分析:
通过全面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物流成本的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但是对引起物流成本变化的原因,我们还要进一步按照职能分类,对物流成本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提出对策,详细分析所用的指标有四类,通过这四类指标的序时分析或按配送中心内的部门、设施分类比较以及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就可以掌握物流成本的发展趋势及其差异。
(1)与运输、配送相关的指标:
装载率=实际载重量/标准载重量&100%
车辆开动率=月总开动次数/拥有台数&100%
运行周转率=月总运行次数/拥有台数&100%
单位车辆月行驶里程=月总行驶里程/拥有台数
单位里程行驶费=月实际行驶三费/月总行驶里程
(行驶三费=修理费+内外胎费+油料费)
单位运量运费=运输费/运输总量
(2)有关保管活动指标:
仓库利用率=存货面积/总面积&100%
库存周转次数=年出库金额(数量)/平均库存金额(数量)=年出库金额(数量)&2/(年初库存金额+年末库存金额)
(3)有关装卸活动指标:
单位人时工作量=总工作量/装卸作业人时数
(装卸作业人时数=作业人数&作业时间)
装卸效率=标准装卸作业人时数/实际装卸作业人时数
装卸设备开工率=装卸设备实际开动时间/装卸开动时间
单位工作量修理费=装卸设备修理费/总工作量
单位工作量卸装费=装卸费/总工作量
(4)有关物流信息活动指标:
物流信息处理率=物流信息处理数量(传票张数等)/标准物流信息处理数(传票张数等)。
第四节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构成及与GDP的关系
一.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构成及与GDP的关系
表3. 2004年-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及其与GDP的关系
社会物流总费用
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率%
社会总物流费用与GDP比值
GDP增长率%
2010年前三季度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构成部分的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都逐年增加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2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运输费用为33600亿元,同比增长7.0%,占社会总费用的55.3%;保管费用为19955亿元,同比增长7.5%,占社会总费用的32.8%;管理费用为7244亿元,同比增长7.4%,占社会总费用的11.9%。
从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增长具有一致性,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比较平稳,在18.3%左右,我国物流费用总体偏高,高于美国、日本等发到国家,我国物流行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我国物流成本发展趋势
(一).物流成本增速明显减缓,企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比上年增长8.2%,增幅低于销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0.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其中,运输成本同比增长1.8%,增幅同比回落28.9个百分点。保管成本增长11.9%,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在保管成本中,配送成本、仓储成本、货物损耗成本和利息成本同比增长17.4%、7.2%、2.4%和3.6%,增幅均有较大回落,分别为15.4个,35.8个,4.6个和55.4个百分点。此外,物流管理成本增长10.7%,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图4& 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增长情况(单位:%)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受企业物流成本增幅减缓,物流效率有所提高等因素影响,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9.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9.8%,下降 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8.1%,下降0.2个百分点。
图5 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情况(单位:%)
2010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
从不同行业看,2009年工业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最高的橡胶制造业为24.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相对较低;批发零售行业中,物流成本费用率最高的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行业为23.3%,无店铺及其他零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等行业相对较低。
第五节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一、明确企业物流总成本的构成:运输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仓储成本、批量成本、 缺货损失、订单处理及信息成本、采购成本、其它管理费用。
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控制物流成本
一般地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以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 &&作业基准成本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它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作业基准成本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的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三、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基本途径
&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在企业具体操作中,建议以下几种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
&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第四章物流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市场规模分析
2010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增幅比上年提高2.5 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0年物流统计数据
同比增长(%)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
二、物流业增加值
其中:交通运输业
三、社会物流总额
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
工业品物流总额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
再生资源物流总额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
四、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其中:交通运输业
仓储、邮政业
说明:2010年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6.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
一.2011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
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物流需求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加快增长,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与此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较快增长,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较快增长,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4.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在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3%,占保管费用的41.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二)社会物流总额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呈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增长14.2%,上半年增长13.7%,前三季度增长13.4%。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4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增幅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0.2%,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1.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增幅比上年回落17.8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5%、20.4%和18.3%。
(三)物流业增加值增幅有所提高
2011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 6.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
我国物流市场主导企业现状
新兴物流公司
国外的服务商
非传统的新进入者
中外运 、中远、中国邮政
当地的供应商或合资公司,如St安达、大通国际、宝供
中福丹沙、总统物流、英国EXEL公司和英之杰等主要为跨国公司
海尔、一汽、青啤等物流公司
全国性网络,丰厚的资产,政府有很好的关系
业务地域服务相对集中、效率较高、增长较快
有很强的海外网络,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际运营经验,与国际物流客户关系良好,先进的IT技术,来自总部的财务支持
全国性的网络,来自总部的财务支持
效率低,管理手段不先进,负担重
资源有限,对市场扩张缺少有力的财务支持,内部管理和体系是高增长的障碍
缺少网络系统,在中国市场成本相对较高
基础服务供应商转变到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
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保持高速增长和领先地位
从核心业务进行延伸,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品种
将其内部的分销部门转换成了独立的物流服务公司,同时引入战略合作者
第五节 &市场供需分析
一. 物流业供需矛盾内在机理分析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同时,物流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回避火热的物流需求市场背后大多数物流公司业绩平平、惨淡经营这一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核心问题就是物流业市场运作的不规范,究其主要原因,物流业市场需求和供给各自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一)物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存在着一个物流市场,而物流市场的存在又取决于社会对物流的需求。没有物流需求也就等于没有物流市场,没有市场就直接影响到物流资源通过市场的配置。
那么什么是物流需求?传统的观念认为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主体(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机关单位、军队等)由于生产、交换、消费等需要,而产生对物资流动各个过程及相应信息流动的处理需要。它强调的是一种派生需求,源于生产、交换和消费等过程,因此只要生产、交换和消费存在,那么物流需求就客观存在。这样的定义抹杀了物流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向社会所提供的物流需求社会化特征。按照这样的理论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究竟的真实物流外包意愿,是不是所有的这种需要都会转移到市场中作为交易的基础对象,使得物流需求充满不确定性。
以此理论预测物流需求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通常潜在的物流总量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总量是成正比的,但物流总量并不等同于物流市场需求量。按照传统理论计算,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10%GDP 的水平,就可以节约物流费用或实现利润约3188.3 亿元,这3188.3 亿元就是物流企业的市场空间。这实际上混淆了物流总费用规模与物流服务交易规模的界限,同时也把物流总费用的节约与物流外包的规模混为一谈了,使得物流业需求市场被畸形放大,客观程度上导致了把物流产业作为逐利性的产业来发展的倾向,功利性地看待物流产业。
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费用支出并不等于该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市场就是要有交易,而且是自由的交易。没有企业自主的自由交易,市场规模也就无从谈起。 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费用支出指的是全社会企业组织必要的用于获得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其中既包括企业自我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即企业内部维持物流功能的费用开支,也包括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
一国物流市场规模指的是企业间物流服务的交易规模,即仅仅指企业在市场上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部分,或企业用于物流外包的支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每年的物流总费用中就包含了企业到市场上采购物流服务的费用。
依照传统理念认识,物流需求的火热掩盖了实际上的物流有效需求的不足这一事实,与有形产品的需求是一样的,构成物流有效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物流主体有物流的需要,并且物流主体愿意并有能力支付其物流需要所用的费用。物流需求的实质是基于产品流转价值最大化的外在表现,是一种优质、高效、低价的
实现产品的位移转移需要,是一种第一性的、客观的、主动的需要,并且随着物流运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长的一种需要。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大多自建物流体系承担商品流通,不愿外包物流项目。这一问题除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更进一步地可以追溯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本着流转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企业应该外包物流项目,但实际上却无法构成物流有效需求。所以,面对媒体炒作的火热物流市场,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物流业面临着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物流市场供给结构性失衡
从供给主体——& 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来看,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竞争处于胶着状态,各物流企业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居绝对领先地位的企业很少。《美智》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处于高度分散化,没有一家物流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2%(调查对象中最大的市场份额仅占1.4%)。大量物流企业的涌入必将造成有限物流市场的极度分散和有限物流服务资源的极大浪费,物流服务市场的恶性竞争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普遍下降。
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规模、有实力、能够形成网络化、信息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在物流市场上,存在提供高质量的、完善的、专业化的物流市场服务供给不足,而低质量的物流服务过剩的现象,即物流业市场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在服务市场同样存在着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之分。一般来说,价格竞争是一种比非价格更低层次的竞争。劣质的市场结构导致了我国物流市场明显存在着因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而产生的价格竞争。如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这样便出现了许多物流企业简单地在运输和仓储等的价格上做文章,从而导致物流服务提供商间的恶性压价竞争,也就出现所谓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种供过于求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调查表明工商企业最希望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项目如物流过程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管理以及包装加工和条码采集等增值服务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物流过程管理和物流运作项目的动态全程监控。
二.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措施和手段
(一)刺激社会对专业化的物流需求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物流业也一样,物流需求才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根据上文对物流需求的分析,物流需求第一性、客观性、主动性的特点要求刺激专业化物流需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物流服务机制。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极大化的丰富自己物流服务产品的供给,以满足工商企业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开展自己的物流服务项目。同时同被服务企业建
立起一种超越契约性信任、能力信任的一种信誉信任,在这种信任中,服务与被服务双方都相信另一方会完全对双方关系负责,他们会愿意做超过契约所期望的事。本着对物流需求第一性、客观性、主动性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充分注重供给改善对刺激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作用,这将是指导物流业发展的核心思路。这一思路很好的区别于以往忽略需求的盲目发展,仅从物流业自身的角度思考物流体系的构建,没有将整个物流体系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统一考虑的思维模式。所以,各个物流运作主体市场行为,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的建立,都要紧密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跳出物流的范畴去规划物流发展,通过优质的物流服务来拉动整个物流市场。
(二) 优化物流市场供给结构
刺激物流需求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大量提供高质低价的物流服务,所以如何优化物流市场供给成为每个物流从业者所必需思考的命题。
从物流的实践运营上来看,网络化是物流市场运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网络化经营是物流企业运作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主要手段。能够供给优质的全程化物流服务公司应是较具实力,在国内拥有较为完善的实体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型公司,网络化的战略布局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物流企业间进行合作以取得双赢的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企业运作理念的差异和相关政策措施的不到位,本应该是网络化经营的物流企业被人为的割裂开来,导致跨区域的物流服务供给不足。物流运作手段单一,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没有很好的整合起来,无法发挥各自的技术经济特性,这也导致了物流服务的品质不高,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定制要求。多数物流公司,包括许多知名企业并没有形成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物流网络布局,即使极少数形成了一个网络,但是面对扩张后的企业布局在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没有达到网络化整合后应该有的质和量上的效益。
所以,物流企业本身应该走特色发展之路,树立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意识,注重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提供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全程物流服务和以集装箱和托盘为基础运输单元的集装化服务等特色物流,最大程度的满足工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定制化需求。
(三)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健的平台基础
解决物流产业供给结构性失衡同物流有效需求不足这一困扰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不能就物流论物流,要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大局来思考物流业的发展问题,要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供给主导型发展观念转变为需求主导型观念。这就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相关产业政策体系,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健的平台基础。
建议在现有的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将阻碍物流畅通的各类不符合市场竞争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地方保护、区域feng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政策逐步废除,努力建设统一开发、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为物流网络化经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规范物流业市场行为,加强物流业准入机制的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规范。同时,积极发挥行会的力量,加强对物流企业运作的业务性指导,重点推荐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促进有限资源的相对集中。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物流的政府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区域,需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特点,进行分级调控,实现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避免由于中央和地方的“效益悖反”而带来的局部最优、整体次优的问题。
第三节 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设计
一. 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指标的选择是实施预测的关键步骤。因此,为了保证区域物
流需求预测的科学性及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确定物流需求预测相关指
标选择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简单的物流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等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物流需求的全貌,
并且与现代物流需求发展的实质性需求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区域物流需求结构
指标、规模指标等等均没有涵盖。因此,全面性原则是建立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
2.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应该考虑预测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其中包括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
数据的准确性。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数据相对缺乏,某些数据虽然对预测来说
十分重要,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很难取得或者根本无法取得。因此,在设
立预测指标时必须考虑现实情况从而设计可以获取数据的指标。
3.独立性原则
无论是社会经济指标还是物流需求指标,从不同的统计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统
计分类,从而使得指标的设置会有一定的重叠或者有较强的替代性和内在关联性。
如果使用这些指标来直接进行预测,可能会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明显的出
入。因此,在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时,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具有独立性的指标实施
二.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设计
现代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指标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两个方面,即应从需求
规模和需求结构中综合反映出物流的市场需求。
(一)物流市场需求规模预测指标
区域物流需求规模分析是区域物流需求分析主要的内容。物流规模是物流活
动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量的总和。物流需求规
模指标反映了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服务的供应,即物流需求总量的大小和
水平,也是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数据。
物流市场需求规模预测指标:
1.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初次进入社会物流领域,经社会物流服务,已经或正在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物品的价值总额。它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物流需求规模的价值量表现。
从国内物品初次来源看,一定时期内,能够进入社会物流领域,需要经过社会
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物品,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进入社会物流领域的
农林牧渔产品商品总额,简称农产品物流总额;(2)进入社会物流领域的工业产品商品总额,简称工业品物流总额;(3)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即进口总额;(4)进入社会物流领域的再生资源商品总额,简称再生资源物流总额;(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包括铁路、航空运输中的行李,邮递业务中包裹、信函,社会各界的各种捐赠物,单位与居民由于搬家迁居形成的物品装卸搬运与运输等。
2.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支付给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费用;应承担的物品在物流期间发生的损耗;社会物流活动中因资金占用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社会物流活动中发生的管理费用等。社会物流总费用划分为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三大部分核算。
运输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国民经济各方面由于物品运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支付给物品承运方的运费(即承运方的货运收入);支付给装卸搬运保管代理等辅助服务提供方的费用(即辅助服务提供方的货运业务收入);支付给运输管理与投资部门的,由货主方承担的各种交通建设基金、过路费、过桥费、过闸费等运输附加费用。
保管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物品从最初的资源供应方(生产环节、海关)向最终消费用户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除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外的全部费用。包括:物流过程中因流动资金的占用而需承担的利息费用:仓储保管方面的费用;流通中配送、加工、包装、信息及相关服务方面的费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用和物品损耗费用等。
保管费用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保管费用=利息费用+仓储费用+保险费用+货物损耗费用+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配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包装费用+其他保管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物品供需双方的管理部门,因组织和管理各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报酬、办公费用、教育培训、劳动保险和车船使用等各种属于管理费用科目的费用。
管理费用的基本计算方法是:
管理费用=社会物流总额X社会物流平均管理费用率
式中,社会物流平均管理费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物品最初供给部门完成
全部物品从供给地流向最终需求地的社会物流活动中,管理费用额占各部门物流
总额比例的综合平均数。
(二)物流市场需求结构预测指标
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可以从物流市场需求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物流市场需求功能主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信息处理几个方面。
1.货物运输
从物流活动的整体来看,货物运输是贯穿始终的活动,货物运输决定了其他物流活动的作业量。具体来说,运输活动必然会跟随着装卸搬运、包装、货代及信息加工等活动,货物跟踪、配送及海关业务等现代物流服务项目也同样与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货物运输极大地影响着其他物流活动的作业量。货物运输主要可以用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三个指标来反映。
货运量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组织完成的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到目的地并卸完的货物数量,以重量单位吨计算。货运量包括自运货运量和委托代理货运量。
货物周转量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运送过程的货物运输量。
港口吞吐量做为一个港口城市所特有的物流需求指标被列在内,是港口城市反
映物流需求量的重要指标。
同时还应分析各种运输方式下货物运输量的比例。这一数据与区域物流规划中物流方式的规划直接相关。主要指标有:航空货运量、公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以及管道运输在货运总量中的比例。这几个比例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物流方式的特点,是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规划中可以按照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特点协调其主要服务类型,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种物流运输方式,以达到各种物流运输体系的协调与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起适应新经济要求的高效率的物流运输体系。
2.物流需求中的仓储量
物流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由各个不同环节组成的,仓储也是一个关键的构成要
素。在国民经济中,仓储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仓储能实现物流的时间效应,并平衡运输和生产采购成本。因此,在区域物
流规划中还应分析物流市场需求中的仓储量,即社会经济活动对仓储的需求量,
这一指标可用仓库容积和库存商品数量表示。目前,由于有关仓储方面的统计数
据相当匮乏,对仓储量这一物流需求量指标进行分析还比较困难。
3.物流需求中的配送量
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不管是面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资料的配送,还是面对企事业单位生产资料的配送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确定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的规模时,必须对配送量进行详细的分析。
本文从两个方面考虑物流市场需求配送,即生活资料配送和生产资料配送。生活资料配送量和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城市化水平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与生活资料配送量之间的关系来度量生活资料配送量。
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可用城市化人口比例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得城市居民购买力增强。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的生活需求逐步显现,带动了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小商品配送量的增长。这一指标影响着城市内的商品配送量的大小。城市内的商品配送量是指城市内的物流中心到用户之间的商品运输量,具有小批量、多品种和高频率的特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侧面反映了区域物流规划中城市配送量的大小,影响着配送中心的数量与功能定位。因此,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应通过分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其变化趋势,来反映物流市场需求量中生活资料配送量的需求及其趋势。生产资料配送量主要和一个地区的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值有关。工业产值从侧面反映了生产资料配送量的大小。因此,可以分析地区工业总产值或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其变化趋势,来反映物流市场需求中生产资料配送量的需求及其趋势。
4.物流需求中的流通加工量
流通加工量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环节,也是物流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增值环节。流通加工量指一定时期内,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经过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和组装等流通加工过程的货物总量。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分析流通加工量同样重要。但在目前情况下缺乏有关这方面的数据,故对流通加工量这一物流需求量进行分析还比较难。
5.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通用性
的方法。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模型是预测的手
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是确定物流能力供给的基础,也是进行系统规划的主要依
据。借助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手段,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对于物流能力供给的需求
强度,进行有效的需求管理,引导社会投资有目的地进入物流服务领域,将有利
于现代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改进物流供给系统,以保持物
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保持相对平衡,使社会物流保持较高的效益与效率。
三. 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方法概述
(一)物流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目前,统计预测方法很多,按预测方法的性质分,大致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回归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三类;也可以按是否以数学模型为主,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习惯上我们把预测方法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
定量预测是指借助物理原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信业务委托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