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书店 生意为什么这么预计2017最火爆的生意

> “最美书店”的生意经
“最美书店”的生意经
13:35:58 来源:东方网
  几天前,沪闵路上,一座规模不太大的商场里,突然出现了源源不断的客流,让打扫卫生的阿姨连呼“看不懂”。
  原来,是沪上被呼为“最美书店”的钟书阁,走出松江泰晤士小镇,在老闵行地区开出了第二家连锁店。而今年5月,钟书阁在中心城区的第一家店也将正式开张,选址就在“高大上”的久光百货旁边;同时,在日月光广场的开店事宜,已在紧锣密鼓地洽谈之中。此外,扬州、杭州等地的钟书阁,也将陆续开业。
  此前,位于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因为设计独特的“美丽”环境,更多被当成了一个观光景点,还曾遭遇“菜场般热闹”的尴尬,书店主人也更愿意谈心目中的理想书店,而对于“最美书店”到底是如何生存的,一直未有很多的揭示。
  如今,是钟书阁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实体书店的“春天”真的来临了吗?“最美书店”能够找到盈利模式吗?
  另一片风景
  钟书阁的第二家店,在闵行公园的北侧。试营业当天,记者找过去,只见一座规模不大的商业广场,外立面挂着许多广告牌,三楼的钟书阁标识并不起眼,整个广场人不多。
  但通往钟书阁的电梯门一打开,记者有点惊讶了。这里就像一座英式教堂,里面灯光柔和、温暖舒适,一路走过去,静悄悄的,但书架旁、茶桌前、书廊里,到处是人。站在电梯门口的工作人员小陆,手里本子上已画了大半页的“正”字。“一个上午,起码来了五六百名客人。”小陆也很好奇,书店并没有做什么广告,怎么好像附近居民都知道了。
  “原本,旁边有一家钟书书店,已经开了10多年了,有着一大批忠实的老读者。”钟书阁的创始人、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浩告诉记者,因为地铁5号线江川路站的建设,钟书书店不久前被拆了,为了对远近的老读者负责,自己思考再三决定,索性在这里开一家更大型、更漂亮的钟书阁。为了这一决定,他一口气砸进了500多万元,而这还只是装修的费用。
  而位于泰晤士小镇的第一家钟书阁,两期加起来共1600平方米,累计投入已达1000万元。到目前为止,这家钟书阁还在亏本经营。不过,从2013年开始,钟书阁每年都获得国家财政部的扶持,累计扶持资金已达700万元,大大缓解了“最美书店”的生存压力。
  “理想化”陷阱
  “当初,他就是想要做出心目中的最美书店,根本没算过要投入多少,也没想过今后要赚钱。到装修结束,我们才发现,已经投入了那么多!”金浩的夫人徐雅娥告诉记者,1995年,已经是“上海十佳青年校长”的金浩突然提出辞职,对此,徐雅娥还有点无法理解,但到了2013年,她已完全相信丈夫的决定,并拿出开书店的多年积蓄来支持他,夫妻俩同心协力打造“最美书店”。
  1961年出生的金浩,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和蔼文气的语文老师。实际上,从1980年起,他确实当了15年的农村语文老师,把松江浦南的新五小学办得声名鹊起,被评为“上海十佳青年校长”……但1995年,35岁的金浩提出了辞职。
  他给出的解释是,自己对教育理论潜心研究多年,期望成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人,并想要在教育领域进行一些改革探索,但当时的体制环境还有种种限制,所以自己决定到体制外作一些尝试。开书店,“营造自由放松的美丽环境,让孩子们主动融入求知”,成为他的新事业。
  “钟书”,是他女儿的名字,也成为了他书店的名字。从1995年在松江开出的第一家书店开始,他已在金山、奉贤、闵行等地区开出了16家钟书书店。让人惊讶的是,在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当下,每一家钟书书店都较好地实现了盈利,并牢牢吸引了周边的读者群。比如松江的第一家钟书书店,3年前搬到了偏僻的弄堂里,但读者一点也没减少,现在年销售额可达上千万元,是普通书店的10多倍。正是这样的成功,让他有了打造“最美书店”钟书阁的底气。
  身边“艺术馆”
  按照金浩的理想,每家钟书阁都有不一样的设计,它不像传统书店那样到处是书,而要成为当地居民身边的小型艺术馆,注重打造文化环境氛围。比如泰晤士小镇里的钟书阁,在定位和风格上体现了海派文化,由获得过中国建筑(5.070, -0.06, -1.17%)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的高级建筑师俞挺操刀设计,营建“读书人的圣殿”,其中还有一个由书海形成的迷宫“九宫格”。位于闵行的第二家钟书阁,设计上则运用了“万花筒”的元素,要表达的是“书中的万花世界,万花筒中的大千繁花”。而将在静安区开出的钟书阁,则主要突出了“斑马线”元素,提醒年轻白领“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不妨停留、休憩片刻,充一充电再出发”。
  即将在外地开出的钟书阁,也与当地文化充分融合。比如即将在扬州开出的钟书阁,将特别突出线装书概念;在杭州开出的钟书阁,则将体现当地的丝绸文化元素。
  2013年4月,第一家钟书阁开出后,在“五一”期间就迎来了第一拨接待高峰。当时,最高一天来了上万人次,其中六七成是观光游客。这些游客来到“最美书店”,拍照留影、大声喧哗,不少书籍还被翻得破损了。
  人流,就是商机。如今,不少实体书店为了转型,越来越注重研究消费者需求,尝试在卖书的同时“卖”生活方式,有的甚至在书店里卖起了蔬菜,美其名曰“方便读者下班买菜做饭”,有的书店里60%以上销售额来自非图书类。因此,有人提醒,钟书阁人气这么高,可以顺便卖一些别的产品,或者拓展一些其他生意,肯定有赚头。
  但金浩表示,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开书店”,事情做多了,肯定都做不好,同时也破坏了书店的氛围。因此,他的钟书阁里除了卖咖啡、茶,给读者营造良好的看书环境,其他东西都不准进入销售。
  另类“大锅饭”
  “大锅饭”被人唾弃,而金浩却将之坚持了20年之久。钟书的所谓“大锅饭”,是指对员工基本实行一岗一薪,而不进行绩效考核;到了年底,员工自己报一个明年目标,但最终是否完成,并不要紧,也不会影响其报酬。
  “员工是要面子的,大家都会凭良心做事。实际上,最后,所有人的目标基本都能完成。”搞教育出身的金浩表示,自己并不喜欢绩效考核,也不喜欢制订一项项标准,那样就把人的主观能动性限制死了,员工的爱心和创造力也就很难发挥出来。“有的员工迟到了,但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为什么一定要惩罚他?”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是一种柔性倒逼机制,如果能得到较好地实行,可以让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每一家钟书书店都能实现盈利,也得益于金浩的“老师做派”。对于读者来说,到钟书书店,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买到各种新书,即使店里暂时没有,只要跟店长说一声,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帮忙找到。有时候,为了帮读者买到一本书,他们甚至会到其他书店以高价购买,再以钟书书店的优惠价卖给读者。正是这样的服务,把越来越多的读者吸引了过来,成为钟书书店的忠实粉丝。
  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金浩一直很纠结:“我并不喜欢成为商人。即使现在,我还是不会谈生意,不会讨价还价,也不愿意欠人钱。但事实上,我又确实是一位商人,必须努力实现盈利,否则书店就办不下去,那样,对读者和员工都是不负责任的……”
  如今,他的女儿钟书已从国外留学归来,开始在市区开辟自己的全新事业。对于老爸的经营之道,她十分不解,认为其做法过于理想化,并不符合现代化、国际化的理念,并时常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帮助父母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然而,金老师依然“我行我素”。
  品牌“生意经”
  虽然外界为钟书阁的生存担忧,但金浩信心满满。
  他认为,钟书阁的吸引力,主要靠三点。一是美丽,营造优雅舒适的文化环境,把人们吸引过来,他们不知不觉就会读书、买书;二是服务,对于读者的各种关于图书的需求,店员要尽可能满足;三是选书,如何在全国每年出版的6万种图书中选出好书,是对钟书阁选书团队的专业考验,关系到能否真正吸引读者。
  “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目前还是亏本的。但我已经制订了目标,力争三年实现盈利。”金浩说,从2013年4月开张以来,第一家钟书阁一直人气高涨,图书销售量逐渐攀升,特别是书店二期开出后,效果更明显,去年一年,店里的图书销量同比翻了一番,照这样的趋势,“钟书阁在图书销售一块,很快就能实现盈利了”。
  实际上,除了“书店卖书”的主业,钟书阁的品牌溢出效应也已经体现出来。
  钟书阁虽然不卖菜、不卖衣服,但为读者提供咖啡和茶,现在,这一块销售额也占到了三分之一。同时,第一家钟书阁在二楼专为2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创意设计师打造了梦幻回廊,现在其又一大盈利点就来自于这里的活动承包。“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举办读书沙龙或是聚会,钟书阁可以提供从前期策划到后期举办的全套服务。”据统计,去年一年,泰晤士钟书阁共举办了上百场读书活动,而最近几天,每天甚至要安排好几场单位读书活动;每次活动结束,每人都会购买几本书带回去。
  同时,钟书阁还利用自己对读者需求的把握,与出版社一起策划图书出版,包括教辅、国学、名著等门类,通过这一块业务获得了不错的利润。因为钟书阁的名气越来越响,它在业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以前,一家书店要向学校、图书馆推销图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现在,许多区县的学校、图书馆都找上门来,大批量采购钟书阁的各类图书。现在,钟书阁的“单位采购”一块销售量迅速攀升。
  钟书阁快速开出多家分店,如何承担得起高昂的房租?同样是品牌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前,金浩也想过要开更多的最美书店,但一直不敢拓展,特别是进入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但现在,一家家商业地产商找上门来,主动请钟书阁过去开分店,为此愿意大幅减免租金等费用。其中,静安区的一家商场虽然没有减免租金,但协商提出了“销售额分成”的办法,也能大大减轻钟书阁的开店压力。而扬州、杭州、成都、重庆、千岛湖等城市的政府部门也找过来,希望钟书阁落户过去,以提升那里的文化品位。
  金浩承认,如果不单说“书店卖书”一块,从整体的品牌经营来看,钟书阁其实已经开始盈利了。
文章关键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场"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场"。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新闻排行榜
关注生意场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浙B2-  技术支持:(002095)只卖一本书的书店,火爆生意背后的秘密只卖一本书的书店,火爆生意背后的秘密深度的历史百家号废话不多说,先把秘密贴出来:帮别人节省时间,把多出的时间花在让人感觉幸福的体验上。做生意,就怕你认真这家只卖一本书的书店做到了,也许你觉得不靠谱,但它真的很赚钱。这家店的老板叫森冈督行,店面不大,一张老式柜台,一张书桌,一盏灯。商品很明确,就是一本书。每个星期只卖一本书。老板很精明,他知道太多人因为选书而发愁以及浪费时间,所以主动为顾客做减法。你的选择只有买,或者不买,很好选择。同时为了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老板每周会为这本书在店里办相关展览,一系列背景图片,作者创作历程介绍,以及策划一些互动活动等,加强客户对这本书的理解及体验。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客户阅读的目标更加明确,并且增加阅读的兴趣及体验。慢慢的这家书店的粉丝越来越多,人们喜欢上了在店里买书的体验。这说明人们希望把时间花在能让自己感觉幸福的体验上。现在,很多出版商都会请这家店的老板推荐新书,其他各种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你从这个真实案例中读懂了什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深度的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娱乐生活中最具情感的真实记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温州人的生意头脑,在开书店上也如此灵光
[摘要]饭后去方韶毅办公室小坐,偌大的办公室被书挤得满满的,一个一个柜子打开给我看,各种温州文献以人物和专题的方式分类摆放,处女座的完美主义在这里表现突出。前段时间身体小恙,回温州乡下老家鳌江休养。开始时,父母不让我出门,怕朋友聚会太多不能安心静养,没几天就呆不住了。恰好老友方韶毅来看我,说你老家龙港(我出生在平阳县鳌江镇,后来生活在江对岸苍南县龙港镇)有一位书友在书圈很有知名度,他叫“一万”,要不要去他家书房看看。求之不得,刚好在家呆不住了。一万家是典型的龙港住家,一楼商用门脸,二至四、五楼住家。我下车在门口徘徊,一个年轻人迎了出来,虽然从没见过,但眼前的年轻人我断定就是一万。“绿茶兄吗?”“是我。”“韶毅老师已经在楼上了。”我们上到二楼书房,方韶毅正埋头翻书。书房整洁优雅,三面墙落地带窗书架,中间长条桌上摆着水果、茶。一眼扫去,真是让人羡慕的书房。一万书房一侧书房主人章苏凤(一万)一万真名章苏凤,是一枚中学老师。早年因为喜欢武侠小说,收藏了大量金庸武侠,中国内地及港台和日本各种版本的金庸武侠都有,有一间书房里满满几大书架都是金庸武侠。这一架满满都是金庸书2001年之后,他的藏书开始转向,从日本购买大量历史、字帖和画册等精品书,以及一些重要的全集。从规模来讲,他的藏书量不算很大,但每部书都用心收集,合理配置自己的收藏。作为一名普通工薪族,他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以书养书,十多年来,逐步优化自己的藏品,目前书房里每一部书都堪称精品。由于时间仓促,没细翻他的藏品,希望下次回老家时,抽时间去他书房好好看书。在其中一个书架,发现几种韦力的书,其中有我策划的《书楼觅踪》。章兄知道我是策划人,让我在《书楼觅踪》上写几句话,我只好粗陋地写了几句:“回老家龙港休养,在方韶毅兄引领下,幸逛龙港章苏凤兄书房,让人大开眼界,小镇龙港居然深藏如此书虫。在章兄书房得见我策划的韦力《书楼觅踪》,特留几句废话。以后回龙港有了一个可以聊书聊天的地方。”让我在《书楼觅踪》上留了几句这架上有一些韦力的书和线装书家乡龙港小镇有如此书香宝地,真是让我意外而惊喜。临走时问章兄,可有斋号?他说还没起书斋名,希望我们也帮着想一个好斋名。我觉得叫“万卷楼”或“一万斋”什么的就挺好,呵呵。随后三人一同去苍南县城灵溪镇,早想去逛一下苍南半书房,这个阅读空间由苍南几位爱书人发起众筹创办,书店在一个别墅区的独栋别墅里,门脸不大,但上下三层,整体空间不小。我们在半书房三楼阁楼上坐着聊天。苍南半书房在半书房三楼阳台愉快地聊天周功清、黄崇森、陈以周三位是半书房创始人,目前,这个品牌旗下的书店还有温州半书房、衢州半书房和苏州半书房。在我逛过的那么多书店里,半书房的格局和格调都算比较突出的,在这片商业之地,能有这样一家文化气息浓厚,选书认真有品质的书店,真是小县城书店的奇迹,他们还从北京、上海等地邀请资中筠、雷颐、余世存、叶开等名家、学者来做沙龙分享。Slogan:在半书房 读全世界闲谈之余,哥几个建议我来他们几位创办的知行读书会做一次阅读分享,于是约定几天后在苍南图书馆跟知行读书会三十多位书友,进行了一场关于阅读、关于读书会的分享。说了些什么已不重要,高兴的是老家有那么多书友,能够在一起聊聊天,分享一些阅读的感受,真是很幸福的夜晚,合影中看到大家都笑容灿烂。龙港、苍南之行让我倍感欣慰,从来没想到在老家,有那么多爱阅读爱本土文化的书友,他们在商业氛围如此浓厚的地方,坚持一份在老家人看来百无一用的爱好。作为一头北漂,曾经一度很少回老家,每次回乡除了和老朋友们喝喝酒,走走亲戚,基本上没地方可去。这次的书旅让我非常开心,认识了那么多书友,盼望着下次再聚。几天后,和黄崇森、方韶毅再次相约去温州另一个文化小城乐清。苍南人黄崇森在《乐清日报》工作,对乐清地界很熟。我从鳌江坐火车过去,40分钟,到了直接杀到乐清最有名的书店桃源书院,店主郑金才是我微信好友,天天见他在朋友圈晒书,终于可以亲自来他店里看看了。方韶毅已经早早地在桃源书院开始淘书了,他多年来从事温州文史研究,创办有温州史地杂志《瓯风》,研究和撰写了很多对温州文化有贡献的文人故事,结集出版了《民国文化隐者录》。温州年轻一辈学人里,他算是温州文史百事通了。桃源书院有一个房间专门售卖温州文献书籍,他在这里买到过很多温州文献方面的书。喝了金才一杯茶,马上投入淘书之中。楼上楼上再楼上,共四层楼,看得眼花缭乱,加上天气炎热,淘书淘到满身大汗。这桃源书院真是名不虚传,一个小城居然有如此丰富的旧书,拿全国的旧书店来比,都属厉害的。还没完,方韶毅又带我去了桃源书院其他三个店,临街的那家书店主要卖学生用书,教材教辅;另一个书店主要卖新书,那个屋子也是他自己的住家;还有一个二层小楼刚刚盘下来,准备修整一下启用,目前是临时库房。在这个小区里,桃源书院构成了自己的书店群。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能在这么小的地方,开出这么大规模的书店,并且运营良好,温州人的生意头脑,在开书店这个事业上,也如此灵光。说到做生意灵光,另一位乐清书友江慎更是厉害,他是当年天涯闲闲书话时的书友,现在做自由二手书商,有一个工作室叫“大风堂”,主要通过社群销售书,而且生意火爆。他能搞到很多港台版的旧书和很多稀见的版本,在他不大的工作室大风堂里,有全套王云五主编的民国版“万有文库”,品相非常好,我精心挑了几本自己感兴趣的,有《农具》、《火药》、《造纸》、《近代印刷术》、《基督教概论》等,还选了台版《雅债》和胡适的《诗选》等一些书。看江慎的卖书玩法,我只能再次感叹温州人的生意经。从江慎工作室出来,又去了乐清文化领袖许宗斌老师家。许宗斌先生是《乐清文献丛书》主编,对乐清文化在研究和传播上做出很大贡献。虽然许老师两年前已过世,但他家规模可观的书房——听蛙楼,却是来乐清不得不膜拜的地标之一。在许先生公子的引领下,我们一行在许先生书房几个房间穿梭,许先生的阅读和阅历通过他的书房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人的书房可以看出他的格局和思想,许先生的书房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点。许先生存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雁荡山笔记》、《昨夜风——乐清历史文化述略》、《听蛙说古》等,《雁荡山笔记》是许先生公子赠送,其他许先生著作都是乐清民营出版人鲍海春兄赠送。许先生过世后,他的师友弟子为他出版了《水云锦远——许宗斌纪念集》,很多温州文化人都写了纪念文章,通过这本纪念集,可以了解到一个丰富、立体、有创见的许先生。晚上回到温州市区,住在方韶毅家。方兄房子不大,几个屋满满都是书,目测有五六千册,他家有狗名奥巴马,一直守着我这个陌生的闯入者,所以我不敢在他家书房走动,怕引来“奥巴马先生”不乐意。这次住他家里才知道,韶毅兄这些年也在默默写字,不过比较低调,不在朋友圈晒字,难怪这些年他收藏了很多名人手札和字画,也参与一些艺术策展。他今年策展的“温州民间文献联合展”取得空前成功,可惜我没能有机会参观,后来拜读他寄来的《温州民间文献联合展图录》,对这次展品有了一些了解,温州在民间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方面的确很下工夫。第二天,方兄带我走了一条温州人文遗迹线路,夏鼐故居、郑振铎纪念馆、城西基督教堂、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温州天主教总堂。一路走来,这段民国史中的温州在方兄丰富的知识讲述下,显得丰富、深厚。饭后去方韶毅办公室小坐,偌大的办公室被书挤得满满的,一个一个柜子打开给我看,各种温州文献以人物和专题的方式分类摆放,处女座的完美主义在这里表现突出。最后,终于把藏在书架下方柜子里的宝贝一一拿出来给我看,以民国时期版本为多,温州人的书,涉及温州的人,以及正在写的温州史料相关书籍,藏了可是不少。他主编的《瓯风》,已经出刊13期,是了解温州历史最重要的刊物之一。这个刊物名字由民国老刊物而来,我一直没见过民国版实物,他果真掏出一本,原来《瓯风杂志》老刊是线装杂志,颇让人意外惊喜。晚上去温州半书房参加“瓯风文丛”首发沙龙。我因为忝列《瓯风》编委,也被邀请参与分享。“瓯风文丛”是《瓯风》杂志延伸出来的出版项目,第一辑出版了温端政《回首人生》、林翘翘《流年碎忆》、沈克成《挹西注中》、张乘健《籀园慧月》、卢礼阳《此心安处》等五种,收录五位本地学者曾发表在《瓯风》或见诸报端的文史随笔,涵盖回忆师友、温州风土等作品。我讲了什么已不记得,后来看《温州日报》报道中摘录了我的几句:瓯风文丛与《瓯风》一样,重在挖掘本地人文历史,兼具可读性,它的出版,是温州文化向社会各界的一次低调亮相,随着这套文丛日益丰富和成熟,大众对温州文化、温州学人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晚上在温州半书房参加“瓯风文丛”见面会这段老家休养时间,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认识了很多老家书友,也第一次能这么深入地参与到本地文化人的一些生活日常,和他们在一起,可以讲家乡话,有很多只有家乡人才能体会的交往模式,互相调侃、拆穿,都那么欢乐、舒心。这是离开家乡二十多年后,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家乡的文化魅力,那种骨子里就有的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以后,一定多抽时间回老家,也尽可能多参与和家乡有关的文化活动。11月,将和六根的老友们走访温州,“六根故乡行”首站,很希望让六根老友们看看我的家乡之美,文化之深,而不单单是普遍理解的商业温州。(文/绿茶)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nyay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作者:杨博 时间:
分享到微博:收藏
【百道编按】《我的奇妙书店》吸引了“我”,更是内容感动了“我”,书中每一行都是悦读的体验,每一章都在宣示作者对图书世界的爱。因此,“我”决定买下此书的中文出版权,让读者与我共同享受这个“我的奇妙书店”的故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德] 佩特拉·哈特利布
译者:王海涛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一次偶遇,一个冲动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和一个书店的命运。
&2015年北京国际书展,我在安德鲁版权代理的展位上偶然看到一本德文的精装小书MEINE&WUNDERVOLLE&BUCHANDLUNG(《我的奇妙书店》),拿起就再也放不下,不只是这本书的书名——《我的奇妙书店》吸引了我,更是内容感动了我,书中每一行都是悦读的体验,每一章都在宣示作者对图书世界的爱。因此,我决定买下此书的中文出版权,让读者与我共同享受这个“我的奇妙书店”的故事。
作者佩特拉·哈特利布
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热爱读书的民族。德国作者佩特拉·哈特利布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在外地休假旅游期间,一时冲动阴差阳错地买下了一间倒闭的书店,之后夫妻二人深思熟虑后决定抛弃旧日的生活,辞去高薪的工作,开始投入到一份极具挑战的全新事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名副其实地经营书店。从一家人寄居在朋友家里,到全家总动员,在电商的夹击中将自己的家庭书店慢慢做大,这中间所经历的曲折和历练带给读者的是一分深深的感动和敬佩。作者为本书起名为“我的奇妙书店”,也让一家人苦中作乐的心情跃然纸上。
买到版权一年后,我拿到来自译者王海涛的译稿。阅读后,想到书中提到的许多德语作家、文化名流,以及他们的作品,对中国读者还是有点陌生。因此,考虑是否能增加一些注释,来建筑一条作者、译者与读者“直接”沟通的小桥。所以我马上联系译者商量此事,译者对此也很支持。
相信读者读完此书之后会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结论:这家“起死回生”的书店最奇妙之处就是,它变成了充满爱的地方。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家庭,爱是幸福的源泉。
在我心中,没有人能将爱书的故事写得比《我的奇妙书店》更有趣,更有诗意。&
一位女性,一个家庭,梦想成真。这一切都源于对书籍的爱。
我们在维也纳买了一家书店,整个过程很简单,只是写了一封带报价的邮件,而且我们的账户上并没有这么一笔钱。几周后结果出来了:您已经购买了一家书店。这种事只有在eBay购物时才会发生在你身上,就像孩子买他心仪已久的《哈利·波特》乐高积木一样,一旦被吸引就会给出比实际期待价格更高的报价,而直到报价后才发现,该死的,根本没人会出更多。于是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出了一笔我们并没有的钱,买下了一家书店。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而我们现在必须面对这一切。
所谓的面对就意味着奥利弗必须辞掉他在德国一家大出版社待遇优厚的工作。我也放弃了成为文学评论家的想法,离开了广播电台和汉堡珊泽区清凉的办公室,房东只能寻找新的租客了。十六岁的儿子已经变成了典型的北德人,而且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恋情,我们这时候却告诉他要搬到维也纳去了。
我们给一位刚刚继承了一笔遗产的朋友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借给我们一笔钱,他还没有答应,于是我们又给维也纳的朋友打电话,问能不能先借宿在他家里,他也没有回信。
本来在维也纳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汉堡多雨的夏天让人忧郁,所以我们跑到维也纳的朋友那里住了两周。那时候我们慵懒地躺在花园里,去夏夫山的游泳池游泳,在花园里聚餐,去酒吧喝酒,然后见见朋友,我们原来就是这么计划的。
可是我们跟出版社好友吃完一顿晚餐之后,一切都变了。在各种神侃和八卦之后,他感叹我们可惜不住在维也纳,因为他知道一家刚刚关门的小书店,地理位置优越,客户群体也很稳定。
几杯啤酒下肚之后事情渐渐明朗起来。一家传统书店前几天因为某种原因停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接过来!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就是这样一家位于维也纳的小书店——一家我们昨天之前还没听说过的小书店——让我们确信,&“这家小书店是我们的了”。夜色渐浓,这个想法看起来也似乎越来越合理。
第二天早上我们依然沉浸在昨夜的欣喜中,吃完早饭后没有去游泳,而是跑去看书店了,心想反正看看也不花钱。书店里面漆黑一片,我们没头没脑地往里张望,书店里摆放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褐色展示架,脏兮兮的玻璃后面是空空如也的展柜,店门上贴着手写的字条。“书店八月一日起关门歇业,非常感谢读者多年来的厚爱。”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但还是请你帮我问问书店怎么了,店主是谁?”我待在电话机旁,给所有没有休假的同行打了一遍电话。奥利弗永远都知道我在想什么。
这就是一家传统的书店,陈设是七八十年代的。最后管理书店的是店主的一个儿子,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当然最后我也联系上了店主,两天以后我们约好来书店随意看看。这是个疯狂的决定,不过看一看也无妨。我们面前是一间四十平方米的昏暗的房间,书架耸立着直到屋顶,塑料地面一片狼藉,旋转门柱上摆满了书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四周闪烁着霓虹灯——我们觉得还不错。
尽管环境不怎么好,但确实感觉还不错。内室里有一段陡峭的铸铁螺旋楼梯通往二楼的公寓。说是公寓,其实有点夸张。
“房子必须整租”,店主说。
我说:“谢谢,我们不感兴趣。”奥利弗没有说什么,但两眼烁烁放光,大踏步地走到房间里面。
包装间里有私人储物柜和一张大桌子,还有纸箱、天平和电表,然后是一个大的办公室,里面有两张老旧的写字台,如果清洁修复一下称得上是“古董”。它们后面是一间复印室和暗室,后面还有几个小房间,里面从上到下堆满了书、纸盒和几十年来的装饰品。一棵陈旧的圣诞树从一大堆纸箱和旧书中伸展出来。“房子还不错”,我丈夫喃喃地说了一句。
我们开始看壁纸,上面勉强还能认出我们小时候常见的花纹。一看就知道是巴斯特勒的产品,我没有吱声。
店前街道上明媚的阳光里我们像做了一个荒谬的梦,我们沉默了。
“怎么样?”我丈夫问。
“什么怎么样?”我问他。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太糟糕了,你觉得呢?”
“我觉得也是。”
“好吧。”
“但是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这倒是,但是公寓太差了。”
“不是吧,我觉得这间大公寓很酷!看,包装间可以改成厨房,带写字台的大办公室可以做餐厅,放复印机的地方可以做成一间小电视房。暗室可以改成浴室,剩下的房子可以当卧室和儿童房。”
“别胡说了。”
“就是这样。”
躺在太阳椅上的轻松假期结束了。
我们能不能……我们是不是该……如果我们……我们维也纳的朋友热情邀请我们跟他们同住,直到我们找到自己的房子,但这样也并不让人感到轻松。就是这样。
我还有个老朋友,是我的前男友,他靠遗产度日,我们拜访他的时候他答应给我们无息贷款。也就是这样。
这一切对我来说就像埃舍尔[ M.C.埃舍尔(M.&C.&Escher,),荷兰科学思维版画大师,20世纪画坛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家。——译者注(下同)
]&著名的“不可能的人物”一样:你看着,你确定你知道这是哪幅画,片刻之后你再看,却正好相反。为什么会有变化呢?
我很幸运遇上了世界上最好的人。我们住在汉堡大学区的一栋老房子里,邻居们都很和善。小儿子在一家很抢手的日托幼儿园,大儿子的学校也不错,一切都很和谐。我有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兼职,有很多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尽管如此,我人生第一次感觉家里收支平衡。奥利弗呢?他从一个小的书商奋斗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出版社之一的销售经理,他喜欢自己的工作,老板也支持鼓励他,我们应该很满意才对,我们确实也满意。
但是我们如果一起做点事会怎么样呢?一起开创事业,一起努力。尝试点新鲜东西?
我们经过核算、讨论和电话联系,每过一小时我们的想法都不一样。
好主意、一切都是胡扯、不可能实现……
我们的未来,我们会破产。
怎么能算出来要卖多少书才能养活一家四口人?
有人告诉我有人很久之前在书店里工作了几年。我打给他,他对当时工作的情形印象并不太深了。“君特,你们当时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天哪,这都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我不知道。”
“能不能再回想一下!这很重要!”
“好吧,我还能记得圣诞节的时候一天能卖十万先令,然后老板开了一瓶香槟来庆祝。”
这就能说明问题了。我们手头有了一个数字,二十五年前的日营业额,货币单位还不一样。
现在我们能估计一下年销售额。真是这样吗?是的,那当然。
来源:百道网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点击收藏]
发表评论?
当前共有: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生意火爆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