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不合理怎么办合同是否有效.或者说合同有永久生效的么

终身制的合同是否有效-找法网(findlaw.cn)
终身制的合同是否有效
您好,是劳动合同还是什么合同呢?是约定的财产还是人身呢?我需要知道您的具体案情,案件涉及您的个人隐私,建议您来电话与我沟通,或者您可以转“一对一咨询”,在这方面的案件我有丰富的经验,我将在您的案件进展上为您提出专业的法律指导,电话咨询免费。
您好!终身制是指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吗?如果是单方面禁止劳动者辞职的合同是无效的,法律保证劳动自由。建议您来电话与我沟通,或者您可以转“一对一咨询”,电话咨询免费。
您好,具体是什么合同?劳动合同还是?由于您提供的信息比较有限,建议您补充完整信息后提问或者是直接来电说下情况。
你好,你是指的是无固定期的合同吗,具体是个什么什么纠纷呢,方便的话建议来电详谈,更有利于我了解案情,做进一步的法律分析,以最大程度维护你的权益,咨询免费
您好,请问具体的诉求是什么呢?您是指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吗?是否是劳动合同?如有疑问或者纠纷,可以来电咨询。
是指劳动合同吗?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也就是您说的终身制合同
您好,请问您具体是什么性质的合同?
重点是看合同内容,出现什么问题了呢?
您好,详细说一下合同的内容?
免费法律咨询,多年执业经验律师为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什么
在工作中,签订合同是经常进行的行为,比如常见的施工合同、劳动合同等,那么,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什么?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吧!【网友咨询】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什么?【律师解答】现实中运用最多的合同可能就是民事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无效合同是针对有效合同而言的,单独从合同效力方面分类可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等。2、导致民事合同无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A、主体不合法。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限制行为能力签订的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符的合同,无效代理订立的合同等。当然,这里还有可追认的合同致使无效转有效的合同等情况。B、客体不合法。国家禁止或限制的客体,如人体器官、枪支弹药等,以此为标的的合同如不具备特殊原因是无效的。C、内容不合法,内容明显违法的,如安乐死,违法的免责条款等。D、形式不合法,法律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或履行审批才能生效的合同,因为没有按法律的要求操作而无效。E、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五类情形。签订合同,应注意的事项:(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这是每一个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当事人是合同的主体。合同中如果不写明当事人,谁与谁做交易都搞不清楚,就无法确定权利的享受和义务的承担,发生纠纷也难以解决,特别是在合同涉及多方当事人的时候更是如此。合同中不仅要把应当规定的当事人都规定到合同中去,而且要把各方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都规定准确、清楚。(二)标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标的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一切合同的必备条款。没有标的,合同不能成立,合同关系无法建立。合同的种类很多,合同的标的也多种多样:1.有形财产。有形财产指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法律允许流通的有形物。如依不同的分类有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种类物与特定物、可分物与不可分物、货币与有价证券等。2.无形财产。无形财产指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法律允许流通的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智力成果。如商标、专利、着作权、技术秘密等。.劳务。劳务指不以有形财产体现其成果的劳动与服务。如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运输行为,保管与仓储合同中的保管行为,接受委托进行代理、居间、行纪行为等。3.工作成果。工作成果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体现履约行为的有形物或者无形物。如承揽合同中由承揽方完成的工作成果,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技术开发合同中的委托开发合同的研究开发人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等。合同对标的的规定应当清楚明白、准确无误,对于名称、型号、规格、品种、等级、花色等都要约定得细致、准确、清楚,防止差错。特别是对于不易确定的无形财产、劳务、工作成果等更要尽可能地描述准确、明白。订立合同中还应当注意各种语言、方言以及习惯称谓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三)数量。在大多数的合同中,数量是必备条款,没有数量,合同是不能成立的。许多合同,只要有了标的和数量,即使对其他内容没有规定,也不妨碍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因此,数量是合同的重要条款。对于有形财产,数量是对单位个数、体积、面积、长度、容积、重量等的计量;对于无形财产,数量是个数、件数、字数以及使用范围等多种量度方法;对于劳务。数量为劳动量;对于工作成果,数量是工作量及成果数量。一般而言,合同的数量要准确,选择使用共同接受的计量单位、计量方法和计量工具。根据不同情况,要求不同的精确度,允许的尾差、磅差、超欠幅度、自然耗损率等。(四)质量。对有形财产来说,质量是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等性质;对于无形财产、服务、工作成果来说,也有质量高低的问题,并有衡量的特定方法。对于有形财产而言,质量亦有外观形态问题。质量指标准、技术要求,包括性能、效用、工艺等,一般以品种、型号、规格、等级等体现出来。质量条款的重要性是勿庸赘言的,许许多多的合同纠纷由此引起。合同中应当对质量问题尽可能地规定细致、准确和清楚。国家有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如有其他质量标准的,应尽可能约定其适用的标准。当事人可以约定质量检验的方法、质量责任的期限和条件、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条件与期限等。(五)价款或者报酬。价款或者报酬,是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所付代价的货币支付。价款一般指对提供财产的当事人支付的货币,如在买卖合同的货款、租赁合同的租金、借款合同中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本金和利息等。报酬一般是指对提供劳务或者工作成果的当事人支付的货币,如运输合同中的运费、保管合同与仓储合同中的保管费以及建设工程合同中的勘察费、设计费和工程款等。如果有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要按照规定执行。价格应当在合同中规定清楚或者明确规定计算价款或者报酬的方法。有些合同比较复杂,货款、运费、保险费、保管费、装卸费、报关费以及一切其他可能支出的费用,由谁支付都要规定清楚。(六)履行期限。履行期限是指合同中规定的当事人履行自己的义务如交付标的物、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劳务、完成工作的时间界限。履行期限直接关系到合同义务完成的时间,涉及当事人的期限利益,也是确定合同是否按时履行或者迟延履行的客观依据。履行期限可以是即时履行的,也可以是定时履行的;可以是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也可以是分期履行的。不同的合同,对履行期限的要求是不同的,期限可以以小时计,可以以天计,可以以月计,可以以生产周期、季节计,也可以以年计。期限可以是非常精确的,也可以是不十分确定的。不同的合同,其履行期限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买卖合同中卖方的履行期限是指交货的日期、买方的履行期限是交款日期,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履行期限是指从起运到目的地卸载的时间,工程建设合同中承包方的履行期限是从开工到竣工的时间。正因如此,期限条款还是应当尽量明确、具体,或者明确规定计算期限的方法。(七)履行地点和方式。履行地点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和对方当事人接受履行的地点。不同的合同,履行地点有不同的特点。如买卖合同中,买方提货的,在提货地履行;卖方送货的,在买方收货地履行。在工程建设合同中,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履行。运输合同中,从起运地运输到目的地为履行地点。履行地点有时是确定运费由谁负担、风险由谁承担以及所有权是否转移、何时转移的依据。履行地点也是在发生纠纷后确定由哪一地法院管辖的依据。因此,履行地点在合同中应当规定得明确、具体。履行方式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具体做法。不同的合同,决定了履行方式的差异。买卖合同是交付标的物,而承揽合同是交付工作成果。履行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在一定时期内的,也可以是分期、分批的。运输合同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路、铁路、海上、航空等方式。履行方式还包括价款或者报酬的支付方式、结算方式等,如现金结算、转帐结算、同城转帐结算、异地转帐结算、托收承付、支票结算、委托付款、限额支票、信用证、汇兑结算、委托收款等。履行方式与当事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应当从方便、快捷和防止欺诈等方面考虑采取最为适当的履行方式,并且在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八)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约责任是促使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使对方免受或少受损失的法律措施,也是保证合同履行的主要条款。违约责任在合同中非常重要,因此一般有关合同的法律对于违约责任都已经作出较为详尽的规定。但法律的规定是原则的,即使细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各种合同的特殊情况。因此,当事人为了特殊的需要,为了保证合同义务严格按照约定履行,为了更加及时地解决合同纠纷,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如约定定金、违约金、赔偿金额以及赔偿金的计算方法等。(九)解决争议的方法。解决争议的方法指合同争议的解决途径,对合同条款发生争议时的解释以及法律适用等。解决争议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双方通过协商和解,二是由第三人进行调解,三是通过仲裁解决,四是通过诉讼解决。当事人可以约定解决争议的方法,如果意图通过诉讼解决争议是不用进行约定的,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都要事先或者事后约定。依照仲裁法的规定,如果选择适用仲裁解决争议,除非当事人的约定无效,即排除法院对其争议的管辖。但是,如果仲裁裁决有问题,可以依法申请法院撤销仲裁裁决或者申请法院不予执行。当事人选择和解、调解方式解决争议,都不能排除法院的管辖,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
来源:(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什么http://s.yingle.com/ht/145887.html)合同纠纷.相关法律知识要约人撤回邀约的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ht/801006.html
如何确定双倍工资差额计算基数 http://s.yingle.com/ht/801005.html
小孩子用大人账号淘宝上买东西合同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1004.html
借款人先期违约贷款人能否收回借款 http://s.yingle.com/ht/801003.html
购房贷款合同变更要收费吗 http://s.yingle.com/ht/801002.html
购房合同有哪几种常见的不平等条款 http://s.yingle.com/ht/801001.html
落户北京约定服务期个人提前离职需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1000.html
无偿接受保证人全部资产受让人是否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0999.html
出租商铺未得租金能否要求相关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0998.html
间接代理与行纪的区别 http://s.yingle.com/ht/800997.html
商品功能存在缺失_消费者能否要求三倍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0996.html
稳赢的官司为什么输了 http://s.yingle.com/ht/800995.html
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能否要求返还 http://s.yingle.com/ht/800994.html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程序 http://s.yingle.com/ht/800993.html
根本违约和重大违约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t/800992.html
个人名义所负债务_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http://s.yingle.com/ht/800991.html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是指什么 http://s.yingle.com/ht/800990.html
买卖合同付款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t/800989.html
擅自转租改造拆迁_可以解除合同吗 http://s.yingle.com/ht/800988.html
由“江歌刘鑫案”引发的对民事补偿责任的思考 http://s.yingle.com/ht/800987.html
户外广告位租赁合同书协议范本 http://s.yingle.com/ht/800986.html
法院强制执行行为是否影响抵押权人优先受偿权 http://s.yingle.com/ht/800985.html
先抵押后出租的_出租权能否对抗抵押权 http://s.yingle.com/ht/800984.html
员工派遣期一般是几年 http://s.yingle.com/ht/800983.html
当事人未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0982.html
债权转让通知由受让人作出_对债务人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0981.html
承揽人与实际加工人不一致承揽人是否应对承揽工作负责 http://s.yingle.com/ht/800980.html
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的区别 http://s.yingle.com/ht/800979.html
租户在租房内加隔间房东怎么维护自身权益 http://s.yingle.com/ht/800978.html
父诉子房屋买卖合同确认无效案 http://s.yingle.com/ht/800977.html
口头承诺违约怎么取证 http://s.yingle.com/ht/800976.html
未约定租赁物归属融资租赁物应归属哪一方 http://s.yingle.com/ht/800975.html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的_诉讼时效从何时起算呢 http://s.yingle.com/ht/800974.html
三轮车停放朋友家却失窃保管合同应具备哪些条款 http://s.yingle.com/ht/800973.html
加工图纸不合理产品不合格责任谁承担 http://s.yingle.com/ht/800972.html
个人承诺书是否有法律效力 http://s.yingle.com/ht/800971.html
顺丰机场年内开建发生快递纠纷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ht/800970.html
约定仅对租金负连带责任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0969.html
怕被盗携巨款旅游不料全落下所幸遇到好心人 http://s.yingle.com/ht/800968.html
什么是对保险合同效力恢复以及保险合同解除 http://s.yingle.com/ht/800967.html
定金与订金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t/800966.html
劳动者不满单位强行调岗自行旷工难获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0965.html
合同法中的借款合同条款 http://s.yingle.com/ht/800964.html
哪些合同属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 http://s.yingle.com/ht/800963.html
国有划拨土地上房屋抵押_抵押合同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t/800962.html
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在审判实践中的界定 http://s.yingle.com/ht/800961.html
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t/800960.html
小额贷款公司额度违反规定借款人可否主张合同无效 http://s.yingle.com/ht/800959.html
合同到期未续签是否可以要求双倍工资 http://s.yingle.com/ht/800958.html
如何跟中介公司签订合同呢 http://s.yingle.com/ht/800957.html
承诺偿还到期债务的事后担保_是否需承担保证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0956.html
与镇政府签订合同借款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0955.html
擅自将他人汽车转让_转让合同效力如何 http://s.yingle.com/ht/800954.html
信用卡遗失后盗刷万元特约商户是否应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0953.html
房屋租赁常见纠纷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ht/800952.html
手机短信内容是否可以作为证明还款的证据 http://s.yingle.com/ht/800951.html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公司要补偿员工吗 http://s.yingle.com/ht/800950.html
合同违约金与合同赔偿金分不清两者具有本质区别 http://s.yingle.com/ht/800949.html
未满16周岁签署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0948.html
定作物品质量不符合约定加工方和实际加工人谁是被告 http://s.yingle.com/ht/800947.html
抵押贷款无力偿还如何承担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0946.html
可变更合同的除斥期间是如何的 http://s.yingle.com/ht/800945.html
不还钱_借款人和担保人应承担哪些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0944.html
十年前约定的土地转包价格_能否基于公平原则请求变更价格 http://s.yingle.com/ht/800943.html
购销合同印花税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ht/800942.html
租房被火灾烧毁租金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ht/800941.html
交了首付之后能否退房买房人何时可以解除合同 http://s.yingle.com/ht/800940.html
保险合同是诺成合同吗 http://s.yingle.com/ht/800939.html
房屋墙面出现质量问题_能否以此拒付物业费 http://s.yingle.com/ht/800938.html
间接代理的条件 http://s.yingle.com/ht/800937.html
再委托与转委托的区别是如何的 http://s.yingle.com/ht/800936.html
是么事民间借贷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t/800935.html
借款合同的履行地约定不清楚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t/800934.html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后_在哪些情况下可被撤销 http://s.yingle.com/ht/800933.html
公司欠款收不回来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t/800932.html
惩罚性违约金和赔偿性违约金如何确定性质 http://s.yingle.com/ht/800931.html
寄存在超市的物品丢失超市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吗 http://s.yingle.com/ht/800930.html
合同违约解除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 http://s.yingle.com/ht/800929.html
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t/800928.html
商业失误加盟空壳公司特许合作协议效力如何 http://s.yingle.com/ht/800927.html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重大情形及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ht/800926.html
项目工程验收后收不到尾款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t/800925.html
缴纳电费后半个月才恢复供电居民能否要求赔偿损失 http://s.yingle.com/ht/800924.html
合同成立之后什么时候生效 http://s.yingle.com/ht/800923.html
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日期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ht/800922.html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决议被确认为无效是否影响担保合同效力 http://s.yingle.com/ht/800921.html
租赁期间毁损物品是否需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0920.html
口头托付他人保管财物财物丢失由谁负责 http://s.yingle.com/ht/800919.html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与合同无效有什么区别 http://s.yingle.com/ht/800918.html
妻子同城闪送爱心汤丈夫闻出有怪味快递员偷喝往汤中撒尿 http://s.yingle.com/ht/800917.html
违规生子被开除劳动者如何维权 http://s.yingle.com/ht/800916.html
转租赁与回租赁区别联系 http://s.yingle.com/ht/800915.html
可以导致租赁合同终止的事由判断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ht/800914.html
出卖人无权处分的_其与买受人签订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0913.html
婚外情与第三者签订的“分手协议”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0912.html
变更劳动合同期限违法吗 http://s.yingle.com/ht/800911.html
赠与合同约定不得撤销赠与,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吗 http://s.yingle.com/ht/800910.html
代位权诉讼开始后_债务人处分债权的效力 http://s.yingle.com/ht/800909.html
租房断电无法经营能要求返还租金吗 http://s.yingle.com/ht/800908.html
有购房合同可以买卖吗 http://s.yingle.com/ht/80090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请您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找到【扫一扫】。对准二维码扫描后即可关注赢了网公众号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合同法王利明
《合同法》总则适用若干问题(一) 合同法》总则适用若干问题(王利明编者按: 本文系王利明教授于 1999 年 11 月 9 日应邀到汕头中级人民法院讲学的录音整理稿 而成。该稿对当时颁布的《合同法》的总则适用中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被汕头中 院等单位印发学习。2006 年,应读者要求,王利明教授重新审定并修改了该讲稿,现发布 于中国民商法律网,以飨广大网友。 各位法官,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新颁布的合同法总则中的若干问题和大家交换一些看 法,我主要想谈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同无效和合同的不成立的关系问题 讨论这个问题, 必须要从成立和生效这两个概念开始谈。 我们讲合同的成立就是指订约当事 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 完成了要约和承诺的过程, 所以判断合同成立有两个重要 的条件必须要满足。 一个条件就是订约当事人就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 什么是合同的主要条 款呢?它是根据合同的性质所要求的必须具备的条款。过去,我们对这个“主要条款”的理解 也有差异,比如经济合同法就规定,合同应该具备一些条款,许多人认为, 《经济合同法》 中规定的合同应该具备的那些条款都是合同的主要条款。 实际上不是的, 因为合同的性质不 同,它所要求的条款也就不同。例如买卖合同与赠与合同要求的条款就不一样,价金在买卖 合同中是一个主要条款, 但在赠与合同中却不是一个主要条款。 所以我们所讲的主要条款是 依据合同性质所必需具备的条款,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条款合同就不能成立的条款。当 事人一旦对这些条款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合同就成立了。比如说,如果我问你,我要把这块 表送给你,你要不要。如果你点头同意,那就是对赠与的主要条款形成了合意。如果我要问 你,我要把这块表卖给你,即使你点头同意,也还不能说已经就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因为 我们还没有就价金的条款达成合意, 也可以认为合同还没有成立, 因为如果说没有价金的话, 我们不知道究竟这块表是送给你还是卖给你。这个问题不清楚,不能确定合同已经成立。其 次,就是必须要完成要约承诺过程。例如,一个厂家向另一个厂家发电报询问或者打电话询 问,有没有什么型号的钢材。询问价格在法律上通常我们把它称为要约邀请。收到电报的厂 家马上就按要求把货送到了, 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实际上我们说是一种要约行为, 就是以送货 这种行为来要约,收到货的一方实际处于一个承诺人的地位,如果他要承诺了,这个合同就 成立了,如果他没有表示要接受这个货,现在当事人仍然还处于要约的阶段,还没有完成要 约和承诺的过程,所以不能认为这个合同成立。所以合同的成立必须具备主要条款、完成要 约承诺阶段。 什么是合同的生效呢?我们讲合同的生效,指的是对已经成立的合意,法律要用一个生效标 准来进行评价, 如果它符合法定的生效标准, 法律就承认当事人所达成的合意具有法律上的 拘束力。或者说,具有一种法律效力,这样我们就说合同已经生效了。那么这个生效的标准 是什么呢?《民法通则》第 55 条规定的几项法律要件: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没有损害 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 这些就是法律为当事人的合意进行评价所设定的标准, 只有符合 这些生效标准,当事人的意思才能够产生一个法律上的拘束力。所以我们讲的合同生效,是 指已经成立的合同符合生效的标准,从而具有法律效力。如进一步分析,也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讲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的意志, 而我们讲合同的生效是指国家对当事人的意志的一种 评价, 或者是采用生效标准的对当事人意志的一种评价, 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基于这个原因, 我们说并不是合同一旦成立就当然有效。有人说, 《合同法》中提到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1 律效力,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合同成立和生效就是一回事。我想强调指出的是,依法 成立的指的是合法的合意, 合法的合意一旦成立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但是不合法的就不 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如果当事人的合意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 那么这个合同是合法的, 法律就赋予它一种效力,所以这个合同就生效,它就产生了拘束力。如果当事人的合意不符 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标准, 那么它就可能是无效的或者是可撤销的合同。 所以成立和生效仍然 是有区别的。 什么是合同的不成立和合同无效?我们认为, 凡是没有完成要约承诺过程, 或者没有就主要 条款达成合意的合同,就构成不成立。比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送货的一方把货送到了, 但是收到货的一方拒绝接受。那么对方就到法院起诉,告收到货物的一方违约,违反了合同 约定。 他说你给我打电报就是要询问要求要什么型号的钢材, 那么现在我把钢材给你送来了, 你又不要,所以你构成违约。有人认为,没有完成要约承诺的过程,这个合同实际上是无效 的。我们说这不是一个无效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个合同没有完成要约承诺过程,所以它根本 就没有成立。 在合同根本没有成立的情况下, 就没有必要对它用一个生效的标准来进行评价, 来确定它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 因为这种评价它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必须要当事人 达成了合意,那么现在这个合意没有形成,所以这个评价就是毫无意义的。评价是在已经有 合意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评价, 所以合意是第一个阶段必须要完成的问题, 而有效无效是第二 个阶段的问题。第一个阶段还没有经过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所以这不是 一个无效的问题,无效只能是指当事人的合意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是我 们为什么要区分无效和不成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再举一个例,谈到格式条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一个人家里的电话被掐断了, 他问电话公司为什么把我的电话线掐断了。 电话公司告诉他是因为他没有交电话费。 他说我 没有交电话费,你也不能把我的电话线掐断呀,没有缴费是因为我忘记了,你现在把我的电 话线掐断了,我很多重要的事都没有办法打电话。电话公司就跟他解释说,当时你来装电话 的时候,我们给了你一张收据,收据反面上有一条规定写明如果客户不按期缴费,电话局有 权停机,现在就是根据这条规定,因你没有缴费而将你的电话停机了。这个规定在法律上叫 做格式条款。但是这个格式条款现在发生了争议,一方说这是合理的,另一方说这是不合理 的,双方起诉到法院。法官们也在反复地讨论这个条款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有效的?在这里 我想提出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条款是不是成立了?假如这个条款没有成立的话,那么我们 来讨论这个条款是否生效,有效还是无效有什么意义呢?当时一个法官问我为什么条款没有 成立呢,我说这个条款是写在收据的反面,一般人看到这个收据,不认为这是一个正式的文 件,特别是你把条款印在收据的反面,如果它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的话,应该说它违反了格 式条款成立的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在利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时候应当提起相对人的注 意。所以,这个条款不能认为它已经订立到合同里面了。就好象说到商店买东西,你写一个 牌子说“货物出门,概不退货”,最后我要退货的时候,你说因为有这个规定,不能退货。现 在我们不管这个条款是否合理,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假设我买东西的时候,你不是将这个 告示摆放在我买东西的这个柜台边上,而是放在其他的柜台上,我根本没有看见,你也根本 没有提起我注意,你现在怎么能说这个条款订入到合同中呢?所以说格式条款,如果根本就 没有提起对方注意的话,就不能认为它已经订入到合同中,合同根本没有成立。如果合同没 有成立,那我们为什么要去讨论这个条款是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区分无效和不成立具有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如下几点:2 第一, 合同如果是一个不成立的问题的话, 它可以通过当事人的事后的实际履行行为来促使 这个合同成立。比如说这批货尽管送到以后收货人现在不收,但后来他发现这货还不错,把 货打开包了,把钢材用了,实际上就是已经实际地接受了这个货物,那么这种实际收货的行 为可以促使这个合同成立。 从当事人的实际收货行为中, 可以解释他已经以他的行为做出了 承诺。所以,合同如果是一个不成立的问题的话,它是可以通过实际履行行为而促成它成立 的。但对于无效合同不能这样,因为如果一个合同它已经是内容明显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 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话, 不能够通过实际的履行行为来使它有效。 即便当事人事后做 出了实际履行的行为,也不能够说宣告这个合同是有效的。有人认为,无效合同若干年后可 以有效,有的是三年,有的是两年,如果当事人已经实际履行,合同有效。这种观点看来还 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我们说如果允许一个明显违法的合同,通过实际履行来使它有效的话, 实际上就是鼓励当事人可以去履行一个违法行为, 鼓励当事人履行违法行为实际上就是鼓励 当事人去从事违法行为,这和法律、无效合同制度甚至和整个合同法的宗旨都是违背的。但 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强制性规定太多了, 很多合同可能违反了强制性规定, 但并没有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 所以采取这些观点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限制无效合同范围。 但是我想说的就是说 我们要限制无效合同范围,只能是从分析、区分强制性规范本身来考虑,不能从实际履行这 个角度来限制。 前几年我们讨论过担保的问题,大家知道,担保里面有一些银行印制的不可撤销的担保书, 围绕着这种担保, 如果主合同因违法被宣告无效, 那么对不可撤销的担保是不是也应当宣告 无效,引发了一些争议。很多银行认为不管主合同是否有效,只要当事人签订的是不可撤销 的担保的话,担保合同永远有效。所谓不可撤销就是指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响。有些判决也 采用了这样的观点。 我不赞成这么理解, 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 担保应当同样被宣告无效, 原因是什么呢?我是从无效合同不得继续履行这个角度来考虑的。假设主合同因为违法被宣 告了无效,我们同时又承认担保合同继续有效,那么担保合同继续有效的意思是什么呢?就 是我们将要使担保人或者保证人继续地代主债务人履行主债务, 那岂不是说要继续履行一个 违法的主合同吗?这等于说是要鼓励当事人从事违法行为。 如果这样做, 那么我们宣告主合 同无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这个无效合同是不能够继续履行的,更不能说因为继续履行而能 使它有效。 第二,从合同漏洞的填补角度来说。如果是合同还没有成立的话,那么它是可以适用合同漏 洞的填补规则的。当事人尽管完成了要约承诺过程,但是主要条款欠缺,这个时候就出现了 合同漏洞。在出现合同漏洞的情况下,从合同法中鼓励交易原则出发,专门制定了填补合同 漏洞的规则。过去我们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简单地宣告合同无效。新的合同法要求法官要 遵循填补合同漏洞的规则来尽可能的促使合同成立, 从而鼓励交易。 但是如果是一个无效的 问题,如果它的内容已经明显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的话,那么就不可能适用填补合 同漏洞来使它有效,只能够修正违法的内容来使无效的合同转为有效。 第三,就是对于成立不成立的问题,原则上是当事人的合意问题,所以如果当事人事后愿意 接受这个合同,愿意承认这个合同,法院通常没有必要进行干预,它可以通过填补合同漏洞 或者其他方式来解决,通常不应当适用国家干预原则。但是对于无效的合同,即便当事人没 有主张合同无效,法院也要依职权进行审查,来发现合同是不是具有无效的因素,从而确定 是不是应该宣告合同无效,这是我们说无效和不成立的重要区别。 最后,就是在责任方面,在不成立的情况下,假如有责任的话,那么它主要是缔约过失责任3 的问题,不涉及到比如说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等这些责任,因为在不成立的情况下,通常 合同还没有成立,谈不到履行,如果没有履行的话,也不可能有恢复原状的问题。但是在无 效的情况下,宣告无效以后要恢复原状,当事人要返还财产,特别是由于无效是明显的违反 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以除了承担民事责任外,还有可能当事人要承担行政的,甚至 刑事的责任,这一点也是和合同的不成立不一样的。特别是无效的情况下,因为当事人违反 了法律的规定, 具有不法性和违法性, 所以对于无效合同中有过错的当事人, 应当实施制裁。 从民事的角度上讲,可以采用民事制裁方式。对无效合同当事人,我们的《民法通则》规定 民事制裁包括法院判决罚款的方式, 但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这也是有争论 的。我个人认为对无效合同的当事人,如果确实是故意违法,比如走私的行为等等,那么法 院完全可以采用民事制裁方式。 所以我觉得民事制裁很大程度是针对故意违法的当事人而实 施的。但是合同不成立主要是当事人是否能够达成合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不能 采用民事的制裁方式。 二、关于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就是说合同当事人一方只能根据合同向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提出合同上 的请求,而不能向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除非有法律上的根据。比如合同法中债的保全 的规定,这是合同的相对性的例外。合同法规定代位权、撤销权,允许债权人可以对第三人 直接提出请求, 这是非常例外的规定。 没有法律上的规定向第三人提出请求, 在一般情形下, 第三人只能提出一些其他的请求,如侵权法上的请求、不当得利的请求,但是不能主张合同 上的权利。合同相对性规则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合同主体的相对性。 所谓合同主体的相对性, 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 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与合同关系 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 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 提起诉讼。 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 而不能向与 他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举一个例子来说, 甲乙双方在签订以货易 货的合同时, 由于事先估计到将来可能要发生纠纷, 所以在合同中约定出现纠纷后由丙出面 协调。后来甲到期没有交付货物,丙直接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履行合同、交付货物。这 个案件中,丙并不是合同当事人,尽管合同规定了丙在发生纠纷时可以出面协调,但协调的 含义主要是对双方进行调解工作, 并没有使它因此而成为合同当事人。 所以丙直接以当事人 的身份在法院起诉,显然是不合格的。 二是合同内容的相对性。所谓合同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 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 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 除合同当事人以 外的任何第三人都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 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 原则上并不及于 第三人,比如说,甲在某游泳馆乙处购买了一张优惠卡,卡上记载了甲的姓名,并规定该卡 仅限甲使用,后来甲出差到外地,就将卡转卖给了丙。后丙在使用该卡时,乙认为与卡上的 名字不符, 拒绝其进入, 而后双方发生纠纷。 本案中甲违反双方约定而且没有取得乙的同意, 所以转让是无效的, 由于该买卖关系所设定的权利只能由甲享有, 因而在转让无效后丙就不 能持该卡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 在合同法中当事人只能给第三人设定权利而不能设定义务。 任何人为第三人设定义务的行为 都应该是无效的。法律上允许为第三人设定一种权利,因为民事权利都体现为一种利益,你 为第三人设定权利表明你给第三人某种利益,这样的话,一般不会对第三人带来某种不利。4 所以法律承认为第三人缔约的这种合同可以是有效的, 除非第三人完全予以拒绝。 但你不能 随便为第三人设定义务, 该设定义务的行为对第三人不具有拘束力。 法律上也不能承认这种 设定义务的行为的有效性。 如合同中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货物由某公司代乙方向甲方供货, 但 某公司并没有交货,也没有在合同中签字,当事人拿着这个合同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公司履 行交货的义务。 这个条款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呢?答案是否定的。 除非第三人在合同中签了 字,如果该公司没有这么做,不能要求他承担违约责任。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 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拘束力。合同当事人无权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三是合同责任的相对性。 所谓合同责任的相对性, 是指合同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 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 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 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 约责任。强调合同关系的相对性,也要强调只有合同的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上的权利,承担 合同上的义务, 以及违反合同后的责任, 而非合同当事人原则上不应当承担一种合同上的义 务和责任,违约当事人应对自己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比如说我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甲方向乙方供货,按照合同规定,应当是甲方送 货上门。但甲方迟延了一个星期才交货,乙方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甲方则表示它和铁路 部门订立运输合同后铁路部门违反了合同,才最终导致迟延交货,因此,乙方应当追究铁路 部门的责任,而非对自己提出请求。这里甲方的抗辩显然并不成立,因为这一买卖合同只是 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铁路部门与乙方之间并没有合同关系, 因此乙方只能向甲方而 非合同外的第三人即铁路部门追究违约责任。 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法中的基本规则, 理解了合同的相对性, 对于我们分析复杂的合同案件 并正确处理纠纷意义重大。分析任何一个合同纠纷,我们首先必须理顺不同的合同关系,要 厘清究竟谁和谁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假如合同涉及了多个主体, 那么就要看他们是不是真正 的合同当事人,然后再确定谁应当向谁负责。其实合同案件看起来头绪很多,但如果按照合 同相对性的原理去梳理,就非常清楚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甲向乙借贷了二十万元,一直 没有还,后来丙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甲写了一句话,称自愿帮助甲还十万元或者愿意以某 批货物偿还其中的十万,并在合同上盖了章。后来他没有实行该承诺。债权人乙究竟应该请 求谁偿还债务呢?是原来的债务人还是后来自愿还款、 交物的丙呢?类似的案件很多。 这就 涉及到了我们要根据合同的相对性的原理确定当事人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考虑这样一个案例 中首先是否发生了债务的移转问题,就是债务人把他的债务通过与债权人达成了转让的协 议,把他的债务一部或者全部转移给第三人,如果是全部债务的移转,一旦生效,原来的债 务人就把他的债务全部移转给新的债务人, 原来的债务人就退出了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 而 新的债务人就要顶替原来的债务人的位置。 如果发生了债务的全部移转, 债权人就没有权利 再告原来的债务人。这样,我们首先要确定是不是发生了债务的移转,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能 不能告原来的债务人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这个案子并没有发生债务的移转,因为完成一个债务的移转,不仅要求有转让 人和受让人之间达成合意,而且还要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同意他们之间债务的移转,刚才的 案例中第三人的写的话语已经表明自愿他自愿替乙还钱, 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可以表明他和 债务人之间达成了债务移转的协议。没有这样的证据证明,该债务的移转也就不再存在。在 审判实践中,有的判决推定他有这样的一个协议。这是没有办法推定的,自愿帮助还款并不 表明要把所有的债务承担过来了,这还是两回事。在自愿还款的情况下,只是在帮助债务人 履行债务,如果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债权人还是应当直接找债务人,因为既然债务关 系没有发生转移, 应当直接找债务人, 真正的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应当发生在债权人和原来的5 债务人之间。当然也有人提出在这个案子中,是不是发生了一个新的合同,产生了一个新的 合同关系,根据这个新的合同关系,债权人可以直接向第三人提出请求,我不太赞成。因为 这还是一个单方的允诺, 看不出这是一个双方达成的合意, 而且如果合意的存在至少具有对 价的因素,假如我们把它当为一个合同,这里面就有一系列的问题,债务人的债务有没有移 转,在债务人还没有退出债务关系,且有能力清偿的情况下,债权人不找债务人而直接找自 愿承担债务的第三人,这恐怕不是很合适,对第三人也不公平。所以不能看作是新的合同, 我们要严格区分, 考虑在合同中遵循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不要随便把第三人拉进来作为合同 的当事人。 三、关于当事人订约资格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国将具有订约资格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法人,一类是自然人。就自然人的 订约资格问题来说,过去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和依法不能独立实施行为 的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都是无效的,这次《合同法》修改了《民法通则》的这个规 定,认为从原则上讲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特别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 独立实施的行为并不是当然无效的,而是一个效力待定合同。所谓效力待定,就是说这些合 同在订立以后,相对人有权催告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是不是追认。 按照《合同法》第 47 条的规定,相对人应该在一个月内要求其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 的,视为拒绝追认。这一个月是法定代理人考虑是否要作出追认的期间,在此期间内,这个 合同的效力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况。如果追认了,这个合同就是有效的,如果不追认,合同 就是无效的,从这方面理解,我们就把它称为效力待定。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当作为效力待定 呢?因为过去采取一种无效的做法,剥夺了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权。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小 孩子十一、二岁,他发现房屋漏雨,他就请人来修缮房屋,修缮房屋完了以后,因为价款问 题发生了争执,所以一方就起诉到法院。过去一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就宣告为无效。但是这 种做法,实际没有考虑到这种请人修缮房屋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符合法定代理人的意志的,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宣告无效,那就根本漠视了法定代 理人的意志,没有尊重他的意志;其次也不利于鼓励交易,特别是宣告无效以后,带来了很 多的副作用和麻烦,比如说,房屋修缮以后,是不是要恢复原状呢?而现在这种效力待定, 就给予法定代理人一种追认的机会,可能会因为追认而促使很多合同有效,这是非常好的。 当然这样的合同也有两种例外,第一种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 同。纯获利益,比如说一个赠与合同,法定代理人要送一点东西给这个孩子,如送一块表给 这个孩子,这就是纯获利益的合同。对于这种纯获利益的合同当然是有效的,这是作为效力 待定的例外。为什么把这个作为例外呢?原因很简单,法律上之所以要设立订约资格,根本 上就是要保护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的利益。 这种合同对于他们是完全有利的, 完 全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因而没有必要使它们成为无效的合同, 也没有必要使它成为效力待 定的合同。第二个例外,是根据行为人的年龄确定完全能够实施的合同。比如这个孩子搭公 共汽车,这也是订合同,你不能说这个孩子连搭公共汽车也不行,要公共汽车司机把票款退 还给这个孩子也是毫无必要的。 现在我们主要是要谈论一下法人的问题。 大家可能注意到, 合同法对于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 行为是否无效并没有作规定。没有作规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对这个问题争议很大,说 不清楚。根据我做过的调查,许多地方无效合同中,70%都是因为超越经营范围而引起的, 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 70%。而最高人民法院历来的观点,就是坚持凡是超越经营范围的合 同就是无效的。而《合同法》坚持鼓励交易原则,就不能够再坚持超越经营范围一概无效的6 规则。实际上从各国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来看,总的趋势是对经营范围逐渐放开,从而使公 司更灵活的从事经营活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超越的情况下,现在世界国家的 立法不是都使它无效。 确确实实是这样, 我过去也写过一些文章, 也批评过我们过去的做法。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 实际上对经营范围也是有逐渐放开的趋势, 比如说过去在进行工 商登记时对经营范围要求写得十分详细、 具体, 但后来也逐渐允许企业登记时可以在经营范 围一栏中写得含糊、原则一些,或者尽可能使其包含的范围更宽泛一些。这对于搞活经济也 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合同法》起草时,许多学者主张应当干脆明确规定超越经营范围都 是有效的。但是这样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是我们国家的《民法通则》《公司法》依然要 、 求企业在经营范围内活动, 这些法律在实践中仍然是有效的。 如果我们规定超越经营范围都 是有效的, 这就和这些法律规定发生了冲突。 二是在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对法人从事某种 行业或者某种交易提出了某种订约资格的要求的情况下, 不具备这种特殊的订约资格不能认 为都是有效的。比如我们说,你从事外贸,你要有外贸代理权;你要搞烟草买卖,你要有烟 草专卖资格; 你要办银行, 你就必需要有办理银行的资格; 现在你要修建房屋, 按照建筑法, 你还要有一个资质等级的要求, 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可以盖高楼的, 你必须有修建高楼的资 格;你卖房子,必须要有销售房屋的许可。严格地讲,这也是涉及到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的 问题,你怎么能说没有这些都是有效的。如果这么说,那么法律规定这些特殊的订约资格还 有什么意义呢?那不是乱套了吗?所以在 《合同法》 中也没办法规定超越经营范围都是有效的。 我们当时建议对超越经营范围的问题是不是无效应当作限制, 原则上应当认为有效, 但可以 列举一些无效的情况,后来因为列举上有困难,所以立法时干脆回避了,回避的目的就是由 司法解释来解决。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法人超越经营范围原则上都是有效的,法院不能对这类案件简单的宣告无效。这样做 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的鼓励交易。甚至就售房许可来说,虽然根据法律规定没有售房许可 是不能卖房子的, 但我个人的看法也不能简单的说凡是没拿到售房许可的, 卖掉的房屋都是 无效的。恐怕这里面也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有的情况是可以事后补办的,因为这里面有一些 特殊的订约资格要求主要是为了保护当事人,比如售房许可,按我的看法,主要是为了保护 买受人,保护相对人的,既然是保护相对人的,但相对人又同意接受这个房子,那么在这种 情况下,可以考虑保护相对人权益,责令其补办。但有一些是不可以补办的,比如你没有外 贸许可证,你不可能事后补办,因此这种情况跟刚才讲的又不同。法律规定这种特殊的订约 资格主要不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 而是为了维护一种外贸秩序, 这种情况我的看法就是不能 补办的,你没有这种东西,当然就是无效的。当然这个补办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的司法解释 里面,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法院是做一次判决,还是作两次判呢?过去有人曾经问过我 这个问题,如果行政机关不给你补办,或者是当事人他自己不补办,那怎么办呢?是不是要 再作一次判决, 我认为作两次判决是不合适的, 可以考虑在一次判决里面把假设不能补办的 情况也写进去,把不能补办应该怎么处理也写进去,这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所以我觉得 给一次补办的机会比不给补办要好, 比如售房合同给一次补办的机会比不给补办要好, 因为 它有利于促进交易。 特别是我们要考虑法律设定这种要求是为了保护相对人, 既然相对人愿 意,那么我们还是应当从立法的宗旨考虑,通过补办来促使合同生效。 第二,在例外情况下,不具有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了特殊的经营资格、特许权利等情况, 可以认为因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 这就是说, 法律和行政法规对某种行业或某种交易规定的 特殊的经营资格、特许权利等的要求,没有取得这样的资格或权利,也就不具有行业的准入 资格,因此就不能订立相关的合同。比如说,就金融这个行业来说,国家特别要求要有特殊 的经营资格,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办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否则金融秩序就可能发生混乱,出7 现大量的金融风险。所以没有经营资格而订立的储蓄合同,都应当是无效的。这里我要强调 一下,对这些情况如果将来我们宣告无效的话,在《合同法》中的依据是什么,既然合同法 中没有规定超越经营范围都是无效的,那么我要作判决的话,要根据什么做判决呢?我建议 是不是可以用《合同法》第 52 条第五款的规定, 《合同法》第 52 条第五款就是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限制性条款无效,根据这个规定,就是说要求有特殊的订约资格,这就是一种法 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果你不符合这个规定,那么就是无效的。所以我的建议就是 应该根据《合同法》第 52 条第五款的规定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不是说没有法律根据。 法人超越经营范围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情况是不一样的。根据《合同法》第 50 条所作的规定,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超越职权的行为原则上都是有效的, 因为法定代表人实际 上就是法人,所以既然法定代表人超越职权订立的合同是有效的,有人认为,法人超越经营 范围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根据《合同法》第 50 条, 法人超越经营范围所订立的合同也就是有效的。 我觉得这个理解是不对的, 法人超越经营范 围和《合同法》第 50 条所讲的法定代表人超越职权,这是两个有联系但完全不同的问题。 而且 《合同法》 50 条也不是为了解决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问题, 第 为什么这么理解呢?首先, 我认为法定代表人职权的确定以及他超越职权的问题这都是一个法人内部的问题。比如说, 法人内部规定董事会开会,给经理、董事长限定一个职权范围,规定他不能随便去贷款,规 定他对外担保时要取得董事会的同意等等, 甚至董事会专门作出一个决议, 规定他不能这样 不能那样,这些都是法人内部的问题。法定代表人超越了职权,是违反了法人内部的章程以 及法人内部的规定, 但是不应当影响法人对外订立的合同的效力。 所以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 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涉及到内部的问题,但是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问题,我觉得这不存 在一个内部关系的问题,这都是一个对外的问题。经营范围是要对外公示的,但法定代表人 的职权范围不一定要公示。 经营范围尽管可能是章程规定的, 但更主要的是在营业执照登记 上规定, 这都是要对外的, 涉及到外部关系, 不涉及到内部关系。 法定代表人超越职权范围, 法人内部可以处罚他,但是法人超越经营范围,这不涉及处罚谁的问题。其次,我认为法定 代表人超越职权的行为对于法人来说都是有效的, 原因就是这个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为 的,所以对法人都是有效的。但是,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有一些是明显违法的行为,比如, 违反了有关银行准入的规定,而从事金融活动,由此订立的合同当然是无效的。 四、关于合同的形式问题 合同形式是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方式, 是合同内容的载体。 我们讲合同的形式要件有两层 含义: 一个方面所谓合同形式要件指的是合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订立, 究竟是采取口头形式、 书面订立形式还是其他实际履行的方式, 这是我们讲的合同形式的第一层含义。 合同形式还 有第二层含义, 就是指合同的成立生效是不是要满足一些特殊的形式要件的要求。 比如说是 不是需要获得审批和登记,获得审批和登记等等这些条件的满足才能导致合同的成立和生 效。这是合同形式要件的第二层含义。从第一个方面来理解,合同的形式可以分为约定形式 和法定形式。 所谓约定的形式就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约定要采取某种形式合同才能成立 或生效, 例如当事人约定合同从双方签字盖章以后正式生效, 或者规定自办理公证时起生效。 如果双方在合同中作出了这种规定的话, 尽管法律没有对该种合同的形式进行特殊要求, 但 是不具备当事人约定的形式, 合同仍然不能成立。 所谓法定的形式是指法律对合同订约方式 和特殊形式要件作出了规定。例如,我国《担保法》规定保证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城 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8 《合同法》第 10 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这就在 法律上明确了合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因为合同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法律关系, 也就是一种 合意的关系,这种合意关系可以以口头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 式只不过是合同的外在表现形式, 它起到了一种证据的证明力的作用。 没有书面形式并不意 味着并不存在合同关系。这次合同法增加了当事人可以采用书面的、口头的和其他的形式。 有可能在没有这张纸的情况下,你可以有效的证明合同关系已经成立,这都有可能,同时也 有可能证明合同关系内容。 所以不能说没有采取合同书面形式订立合同, 这个合同就是完全 无效的或者不成立的。 但是法律法规如果明确规定不采取书面形式合同将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话, 这个时候书面合同就不再是一个证据效力问题了, 而是一个成立要件生效要件的问题了。 所以如果没有满足法律规定的要求, 就可能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 比如法律规定担保合 同必须要采取书面形式,否则它是无效的。所以有人说这个保证,请个保人借点钱,借点钱 请个保人还要采取什么书面形式,知道就行了,数额又不大。我们说这个保证合同恐怕必须 要书面形式。因为如果没有书面形式的话,债务人一旦不能履行债务的话,保证人都会想尽 千方百计不承担责任。那么对于老百姓之间数额不大的借款,你根本不用请保人,你根本不 用去搞担保,你搞了担保就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必须要采取的,否则合 同就是无效或者不成立的。有这种规定,这个时候书面形式它就成了一个成立要件,生效要 件。 书面的、 口头的是比较好理解的, 我这里解释一下其他的形式。 其他形式指的是什么呢? 《合 同法》第 10 条讲的其他的形式,我的理解这个其他的形式指的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合同 法》第 36、37 条的规定,就是当事人用他们实际履行合同的行为来订立合同,就是以行为 的形式来订约。我想解释一下,首先必须是双方都作出了行为,而不是单方的履行。法律为 什么这么写呢?就是要从双方的行为来推定当事人之间具有一种合意,这样就必须要求当事 人双方都从事了某种行为, 假如只有一方的行为, 那就根本没有办法来解释双方有一种合意 存在,这点很重要。将来我们在解释问题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只有一方履行了,就说 合同成立了,这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求另一方接受。其次,我们还要看履行的是什么,必须 是履行了主要义务, 才能出现这个合同。 如果双方只是履行了次要义务, 那不能说合同成立。 为什么?这就回答了我们刚才的问题, 什么是合同的成立?合同成立就是根据主要条款达成了 合意。所以如果你仅仅只是履行了次要义务,不能解释你已就主要条款达成了协议。 那为什么要用口头的形式?现在也有很多人批评这个问题说 《合同法》 允许使用口头的形式, 这好象对法院将来处理问题不利, 而且会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我认为这个理解是不妥 当的。我简单地解释一下,我觉得《合同法》允许使用口头形式,首先这是合同自由的一个 自然的引申。换句话说,我们要讲合同自由的话,这当然就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可 以允许当事人选择书面的形式, 也可以选择口头的形式, 特别是我们要考虑在实践中大量的 消费合同都是采用口头的形式订立的。 比如你说买东西, 有人过去说口头形式订立的都是标 的很小的,但是你到商店买东西,花大价钱买东西的标的可能是很大的。口头形式未见得都 是标的小的, 假如不允许当事人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的话, 那么很多消费合同和服务合同我 们就根本没有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特别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我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特别 是在现代社会,交易一方面要求安全,一方面越来越要求迅速,你怎么可以说不允许当事人 订立口头合同, 那很多交易都是无法完成的。 更何况我的看法是, 无论口头也好, 书面也好, 实际上是一个证据的问题。合同是什么?很多人理解,合同就是一张纸。这个理解是不对的, 合同不是一张纸,是一种合意的关系。而这张合同的存在,是来证明这种关系,是作为证据 出现的。 这种观点把合同书和合同混同了, 而合同可以说以这张纸来证明, 但不见了这张纸, 不见得就不能证明合同的存在,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整个合同的理解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合9 同法》在很多情况下,口头的证据不见得就要比书面形式的证据在证明的力度上要差,为什 么呢?大家知道,我们新的《合同法》在书面形式中包含了一个数据电文,数据电文里面就 有一个电子邮件, 我认为在计算机发展到现在这种情况下, 单纯就凭电子邮件不能证明合同 的内容。因为在当今的技术上,电子邮件有很大可能会被篡改或被更改。我给你发去一个电 子邮件后,别人完全有可能把这份电子邮件从你的信箱里面调出来修改。到目前为止,我们 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来防止篡改和修改。 相反录音的方式可能更有效, 比如你打电话问我 要什么货, 在美国经常是这样比如你打电话要更换一个长途电话公司, 电话公司要将电话转 换过来,他就问你同意不同意,只要你同意,他就录下来。这种录音我觉得要比电子邮件更 有证明力度。难道口头的就比书面的要差吗?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个观念要转换过来。当然 将来计算机发展,电子邮件是不是会发展到不可篡改的程度,那我们不知道,但至少还需要 几年的时间。所以说订约的方式要多样化。 关于书面形式,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我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合同书。 我们的合同书,实际上是载有合同的条款,并且有当事人双方的签字或者盖章的文件。合同 书是指载有合同条款的文书。合同书是最典型的,也是最重要的书面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合同书必须以文字凭据的方式为内容载体,也就是说必须要有某种文字凭据。第二, 合同书必须载有合同的条款,否则就不能成为合同。例如,收据等文字凭据尽管也可以证明 合同关系的存在,但是该凭据上并没有载有合同的条款,因此不是合同书。当然,如果一份 合同书载有合同的全部条款或主要条款,则该合同书将可以构成一份完整的合同。第三,合 同书必需要有当事人双方的签字或者盖章。合同书和信件以及数据电文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呢?这个区别就表现在合同书是有双方的签字或盖章的。究竟应该是签字还是盖章,当时讨 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争论也是很大的,有人主张说是要签字,有人主张说是要盖章,有人主张 是两种都要,最后是采用了一种。我觉得这个办法是比较好,只要你是签字或者是盖章就可 以了,但必需是双方的,不是单方的。如果假如这是单方的签字或盖章,我们说这不是合同 书,这仅仅是一个信件或者是一个电子邮件等,不能称为合同书。但是假设在一个信件上, 一方在上面签字后另一方也在上面签字或者盖章, 也可以转化为是合同书。 所以对于合同书, 我的理解必须要有双方在上面的签字或者盖章,才可以说合同已经成立。就是这个原因,所 以我们认为合同书是最好的证明, 一旦有合同书的存在, 基本上我们可以说合同已经成立了。 除此之外,有时候还要看合同书是不是主要条款欠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合同书已经达成 的话,那可以说合同已经成立了。但是如果是信件和数据电文,还要有其他的证据来辅助地 证明,才可以证明合同是否成立了。所以一个合同书可以单独证明,而其他的形式必需要有 其他的证据来辅助证明。 合同书一旦达成以后,在实践中,除非合同书中有特别约定,当事人一方就不能再要求签订 确认书了,而在采用信件和数据电文的情况下,一方可以继续要求签订确认书,作最后的确 认。这个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主要是我们这个《合同法》把合同认为是一个双方都签字的 文件,如果双方都签字了,就可以认为这个合同已经完成了要约和承诺的阶段了。如果在这 个情况下,你还要求对方去签订确认书,那就可能是单方面的毁约了,所以就不允许你再次 要求签订确认书。所以根据《合同法》里面的理解,确认书就是对承诺的最终的确认。但是 在采用信件和数据电文的情况下, 当事人还是有权利可以要求继续签订确认书的, 因为毕竟 没有出现双方签字或者盖章。 关于数据电文,根据我国《合同法》第 11 条规定,数据电文是一个范围比较宽泛的概念, 它包括了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这些都可以成为合同的10 书面形式。承认数据电文是书面形式,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是借鉴国际上合同立法经验的 结果,也符合世界各国商业发展与立法的趋势。当然,承认电子合同为书面形式,必须看到 这种书面形式不同于其他的书面形式, 或者说这种书面形式仍然具有其固有的缺陷, 主要体 现在:由于现有的技术尚不能完全解决签字问题,这就使其作为证据使用遇到极大的障碍。 另外,这种书面形式并不存在着原件,从电脑中下载的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原件。所有电子合 同不可能成为“经过签署的原件”,所以对电子合同承认其为书面形式时,也应当特别注意到 这种书面形式作为证据使用时,它的证明力可能是受到限制的。 还有一个现在争论很大的问题,就是说没有办理登记批准手续的合同应该怎么办?《合同法》 第 10 条第二款以及第 44 条等条文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 当依照其规定。对这个规定应当怎样理解?很多法官也提到这个问题,是不是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应当办理审批登记手续而没有办理, 合同都是无效的?这就涉及对形式要件的效力怎 么看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除非法律特别规定必须满足某种形式要件的要求,合同才能够成 立或者生效,否则,只要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就应当成立并同时生效;没 有满足特定的形式要件的要求,可能只是影响到有关物权等权利不能有效设定和变动的问 题,但不能影响到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首先讲登记, 登记的效力究竟是什么?没有办登记是不是应该导致合同无效?登记是一个成 立要件,还是一个生效要件?这些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登记看作是国家管理 经济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和这种观念联系在一起, 我们在很长时间里对登记这个概念一直有 一种误区,就是把登记看作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一直到现在这种观念还很流行,认为登记决 定了合同的效力。 实际上这种理解我们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尽管登记确实能够发挥一定的管 理经济的作用, 但它主要不是一种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 因此也不宜用是否登记来决定合同 的效力。登记是什么呢?严格的来讲,登记是物权法上的概念,它是物权设立和移转的一种 公示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把物权设立和移转的事实向第三人公开、向社会公开,让第三人 能够知道。因为物权具有优先性、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所以它关系到第三人利益,因此 从维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出发,必须把物权设立和移转这个事实通过登记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这样才能保证交易安全。因此我们强调登记本质上就是一种公示方式。比如《担保法》把登 记作为抵押合同生效的要件。 这个写法我个人到现在还是不赞成的。 这个写法严格上讲是有 问题的,它混淆了物权和债权的区别,人为的将登记这种公示手段作为合同的生效要件。这 对于鼓励交易显然是不利的。 关于审批,它和登记不同,它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种方式,它是针对具体的交易行为所进行 的一种政府管理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它和物权的设定、移转是没有关系的。 从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审批是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所作出的一种判断。比如说,如果没有完 成审批,即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也不能实际履行。因此审批直接可以作为合同成立和生效 的要件,它和登记不同。原则上审批就是生效要件,法律规定应该办理审批的合同没有办理 审批,应该认为这个合同肯定是无效的。所以即使当事人已经签订了合同,但是没有报批之 前,这个合同依然是初步协议,不能看作是一个正式的合同。如果一方依合同应该办理的没 有办理,只能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也不能承担违约责任。 五、关于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内容就是指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 如果合同是以合同书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话, 合同内11 容通常就是通过合同条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关于合同的内容,过去的《经济合同法》第 6 条的写法是,经济合同应该具备如下条款:一、二、三、四、五条等等。这种写法很容易使 人产生误解,就是所有经济合同都必需具备这些条款。如果不具备这些条款,合同就不能成 立,不能生效。大家再看看《合同法》第 12 条的规定,该条首先强调:“合同内容由当事人 约定”。这就确立了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不仅体现在 订约的自由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内容完全允许当事人来自由约定, 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 反法律和公共道德,这些约定就是有效的,法律完全、充分地尊重当事人的这种约定。合同 自由原则,体现的就是约定在先的精神,这可以说是整个《合同法》的精髓。 什么是“约定在先”?这就是说,有约定的首先要遵守约定,只有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才能依 法定。大家可能注意到《合同法》中经常有这样的表述:“当事人另有约定”或“法律另有规 定的除外”。这就是说,当事人的特别约定优先。比如说法律关于违约损害赔偿的规定,这 就是一个任意性的条款, 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就特别地约定了损害赔偿的条款, 事先就 对违约损害赔偿作出了规定, 或者事先就规定了违约金, 首先应当执行当事人约定的违约损 害赔偿或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 只有在当事人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 才能考虑适用法律所 规定的这些损害赔偿的原则, 这就是约定在先的原则的要求。 除非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过高 或者过低需要调整,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作为法官来说,首先要执行当事人的约定,这就体 现了合同法的特点和目的。合同法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民事法律,就在于其任意性的特点。 《合同法》制订的目的主要不是通过《合同法》的规则来代替当事人的约定,而主要是通过 《合同法》的规定来帮助当事人完善合同。比如《合同法》规定了买卖、租赁、承揽等合同, 《合同法》规定这些合同内容,并不是都要转换成合同条款。实际上,这些规定都是任意性 的规定, 当事人完全可以通过约定来改变法律的规定。 合同法的目标是在当事人不能通过合 同很好地安排其事务的时候, 才来帮助当事人来完善合同, 而绝不是要代替当事人订立合同。 如果当事人已经通过合同对他们的事务作出了很好的安排, 并且不违反法律和公共道德, 合 同法当然要尊重当事人的安排,尊重当事人的合意,这就是合同法的任意性特点。 在《合同法》制订过程中,第 12 条的最初表述为“合同应当包含如下条款”。我们不赞成这 样的写法, 因为这样写很容易使人以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好像任何合同都必须具 备这些条款,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条款,合同就要被宣告无效。当然在讨论过程中,也有一些 学者建议,考虑到中国老百姓订约的水平比较低,法律知识比较欠缺,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 订立合同,所以有必要写几条提示性的规定,这样有助于当事人订立合同。所以现在《合同 法》第 12 条的写法是“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如下条款:”这样表述是比较准 确的,它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强调了合同自由原则,合同内容由当事人自由约定, 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围。第二种含义是指有关第 12 条所规定的这些合同的内容,只是 一个任意性的规定,或者说是提示性规定。因为法条规定“一般包括”,这意思就不是“必须 包括”,而且提示当事人尽可能地考虑这些条款的存在。“一般包括”的意思就是指这些条款 都是建议性的、提议性的;是不是要包括,由你们当事人自己去约定,法律完全尊重当事人 的意思。当然,这里面有一个例外,就是说你应当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协议,不能说连合 同的主要条款都没有了。我问你要不要这块表啊,你说要,可这里面尽管可能达成了协议, 但没有主要条款。这块表究竟是要送给你还是卖给你呢,它没有一个主要条款在里面,所以 还不行。只要你具备了主要的条款,其他的条款你们当事人怎么约定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所 以我觉得这次的《合同法》里面加了这四个字非常重要,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它告诉当事人 订约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条款。12 合同的权利在传统上主要是请求权, 也就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 权利。比如说,在买卖关系中,买受人有权请求出卖人按期交付货物,出卖人有权要求买受 人交付价款。因为合同债权主要是一种请求权,所以许多学者把请求权称为债权。实际上尽 管合同权利的核心是请求权,但合同权利也不限于请求权。因为随着合同债权的发展,还出 现了保全的权利、 解除合同的权利等等。 这些权利不能说是请求权。 比如说, 一方严重违约, 另一方依法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他主要按照法定程序行使了解除权,他就可以解除合同, 不需要向违约一方请求他予以配合。再比如,当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债权,而又不清偿对 债权人的债务, 债权人可以直接向债务人的债务人代位行使其债权。 这种权利和请求权不同, 它已经突破合同的相对性, 将合同的效力扩大到第三人, 债权人是向第三人主张权利。 所以, 我个人历来不主张将请求权和债权完全划等号,就是因为请求权不能包括债权的所有内容。 合同内容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合同义务的多样化。过去合同内容主要是当事人约 定,所以合同义务主要来源是约定。现代合同法的发展,合同义务不仅仅是当事人的约定, 还有很多是法定义务。根据诚信原则产生了很多附随义务。我国合同法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不仅规定了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同时也规定了一些法定义务。例如《合同法》第 60 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等,履行通知、 协助、保密等义务。如果我们在商场买某件东西,商家交付商品时,商品包装里面没有提供 商品的使用说明书。我们买回商品之后因为不会使用造成了损害,可以找商家要求索赔。因 为商家没有按照诚信原则履行告知义务, 所以构成了违约。 这种附随义务不是由当事人约定 的,而是由诚信原则里面解释出来的义务。比如刚才说的,商家应当是诚实守信的商家,他 应当如实地向买受人告知商品的使用方法。 这种义务为什么称为附随义务, 它是指这种义务 是从属于主给付义务,或者说是主给付义务的补充。在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到商场买东西, 和商家订立了买卖合同。主给付义务就是商家交付商品,我们交钱,而商家应当告知商品的 使用方法就是附随于主给付义务的。 尽管在名称上称之为附随义务, 但不是说这种义务是次 要的义务。 附随义务对合同的重要性在不同情况下表现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附随义务可能是 次要的。比如说在交货之前应当提前告诉买受人准备接货。但是像告知产品使用方法,告知 产品的性能,尤其是告知产品的隐蔽瑕疵,这些都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合同当事人定 约目的的实现。再比如,受雇人在雇用期间应当为雇用人的有关商业秘密保密,这也是非常 重要的义务。不管合同是不是规定了这些义务,违反这些义务有可能构成违约。 六、关于合同漏洞的填补 在存在合同漏洞的情况下,过去的处理办法非常简单,直接宣告合同无效就完了。但这种方 法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的, 因为市场经济要求合同法应当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 鼓励交易,而不是消灭交易。我们讲市场,就是指每天重复发生的成千上万的交易的总合, 不是简单的一个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只有交易越发展,市场经济才能繁荣,社会财富才能 增长。所以《合同法》要真正地反映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话,就要通过它的规则充分地鼓 励当事人达成交易,而不是尽量地去消灭交易。简单地宣告一个合同无效,实际上就是消灭 了一个交易。如果《合同法》要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充分体现鼓励交易的原则 和精神,应当尽可能地促成合同的有效,限制合同的无效。我们曾做过调查,在所有合同纠 纷中合同无效的比例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有些地方合同无效在整个合同纠纷里几乎达到 了 30-40%的比例。要鼓励交易就必须要对存在漏洞的合同不是简单地宣告无效,而应当 按照一定的规则填补合同的漏洞,尽可能地促使合同有效。新《合同法》在第六十条、六十 一条、六十二条、一百二十五条这四款中,就专门用来解决合同在约定不明情况下,应如何13 来促成这笔交易。 首先简单谈一下六十一条、 六十二条和一百二十五条这几条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条文是直接 用来填补合同漏洞的,当合同出现漏洞时,我们怎样来填补它?用什么方法?采用什么程 序?《合同法》规定了这样的程序和方法。我们先举一案例,然后再解释一下我们应当采用 哪种办法。 双方订立了一个买卖黄沙的合同, 合同里其他方面都写得很好, 要什么样的黄沙、 交货期限等条款都写得很好,但就是在数量单位上写上了这么一条“购买三十车黄沙”。后来 到了交货期限的时候,黄沙的价格上涨了,而且涨得很厉害,出卖人就说原来的价格也不太 合理,现在要改也没有办法改了。因此出卖人就想不干了,但想不干了要交违约金。于是出 卖人就找了几辆“130”的车,用这种车拉了三十车黄沙去了。货到了以后,买受人就不要, 他说你应该用“东风牌”的大卡车来送货,你怎么用了“130”的车来送货,这个“130 车”两车甚 至三车的载量才相当“东风牌”大卡车一车的载量, 按这样的计算, 车其实就是才相当于 10 30 车,那是不行的,这其实是违约了。出卖人说这怎么可以说是违约呢,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是 30 车黄沙,“车”这个涵义怎么理解都可以,你理解是东风牌的大卡车,而我理解是“130”的 小货车, 甚至可以理解是平板车、 自行车。 所以这个案件到了法院以后, 法官觉得没有办法, 这确实很麻烦。按照过去的做法,这个合同干脆是无效,双方恢复原状,你把款给人家退回 来就算了。现在我们说不可以这么做,那么采取什么办法来填补合同漏洞呢? 第一步,法官要求当事人双方达成补充协议,比如刚才的案件中“车”的含义不清楚,法官要 把当事人招来,进一步协商达成补充协议,是“东风”牌卡车还是“130”货车。第一个步骤就 是在出现了条款解释不清楚、合同存在漏洞的情况下,法官要召集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要 用什么车由双方进行协商。不过我想在这个案件里面,可能双方很难协商,如果货物的价格 没有上涨,还是原来的价格,可能双方还容易协商一点。现在价格上涨了,那出卖人肯定不 愿意再多交货。 但法官首先应该要求双方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 这也就是我前面讲的合同在 不成立的情况下应当由当事人通过补充来使它成立。 第二步, 如果不能达成补充协议, 就要进入第二步, 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来确定。 有些人对“合同的有关条款”这个写法不理解。 什么叫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来决定? 这里是指 现有合同的有关条款, 意思是说法官应首先考虑现在这个合同究竟应具有哪些条款, 从现有 的合同条款中来分析这个合同究竟是个什么性质的合同, 是买卖、 承揽、 租赁还是委托合同, 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如果确定是买卖、承揽或租赁合同,这些性质的合同究竟应该具备哪些 条款, 而现有的合同已具备哪些条款, 还欠缺哪些条款, 从而来进一步补充这些欠缺的条款。 所以, 按合同的有关条款确定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就是说通过现在达成的条款来确定这个合 同是一个属于什么性质的合同,然后再进一步决定,根据这种合同的性质,它应该具备什么 样的条款。比如我们刚才说买卖黄沙的合同,它现在已经已经有了标的、有了价款,那么法 官可以说,从现在的条款来说,这个合同是一个买卖,不是一个赠与,既然是买卖,应该具 有数量单位或者质量条款。 根据这个已经达成的条款, 法官能不能解释这个合同的数量单位 即“车”的含义是什么?当然在这个案件里面,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来解释车的含义是很难 的。 现在我们回到第二句话,根据交易习惯来确定合同的内容,这个我想解释一下,这次《合同 法》第 61 条把交易习惯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就是法官可以根据交易习惯来解释合同, 来填补合同的漏洞。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 这实际上给法官一个很大的解释合同的权力。 什么叫交易习惯?所谓“交易习惯”是指在当时、当地或某一行业、某一类交易中,为人们或14 当事人所采纳的习惯和作法,如购买建筑材料和购买食品不一样。所谓交易习惯,指的是根 据本地区、 本行业以及这种特殊的交易所应当遵循的习惯, 所以这种交易习惯首先是具有地 域性,其次具有行业性,第三具有特定交易的特点,也就是说当事人过去从事这种交易通常 采用一种什么样的习惯。比如在这个案件中,当事人过去的交易中常常采取什么方式交货, 是采用“130”小货车或“东风”牌卡车?这就是要确定当事人所从事的特殊交易的习惯。按照 交易习惯来填补合同漏洞,这是《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变化,合同法分则中的大量条款其实 都包含了这层意思, 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交易习惯来填补漏洞。 所以交易习惯是 解释合同的一个重要的准则和依据。这次《合同法》把它提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甚至提到 一个高于法律规定的解释标准的高度。 怎么用交易习惯来填补漏洞?比如在刚才的案例中,当事人对“车”的含义不明确,法官首先 要让当事人去达成补充协议,但看来是不能达成协议,解决不了;在双方肯定不能达成协议 的情况下,法官可以要求当事人双方就交易习惯的问题来举证,根据这个交易习惯来确定。 结合我们刚才谈的案例的话,那么法官就应当考虑,在本地区,比如在我们汕头地区,从事 这一类的黄沙买卖通常是采用什么车交货,这就是地区交易习惯。其次,我们要考虑同行的 人士, 比如搞建筑材料的同业人士, 他们认为对于这种建筑材料的交货通常是采用什么车交 货,这就是行业交易习惯,同时要考虑过去当事人买卖黄沙交货是采用什么车交货,这就是 通过交易习惯来确定。 条款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通过交易习惯来解释它本来的含义, 从而 填补合同的漏洞。 有人会提这样的问题,当事人举证有可能是各执一词的,比如一方说过去通常是用“130”牌 卡车交货,而另一方举证说天津地区交易习惯是用“东风”牌大卡车交货,这两种交易习惯不 一样怎么办?我的看法是应当找出一种最接近当事人意图的一种习惯来确定, 换句话说, 当 几种交易习惯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一种最接近当事人双方意图的方法来填补漏洞。 如果这样考虑的话, 行业习惯应优先于地区习惯, 因为搞这个行业的商人他不一定知道天津 或广东的习惯, 但应当了解行业的习惯, 所以推定行业的习惯更容易或更能被双方理解或掌 握,因此更符合双方的意思,因此它应当比地区的习惯更优先。而地区的习惯与全国性的习 惯相比较,如果当事人双方不在同一地区,则全国性的习惯更优先;如果当事人双方同在一 个地区,则地区习惯更为优先。如果地区的习惯、行业的习惯和当事人在过去从事特殊交易 所遵循的习惯三者有冲突时,应以当事人过去所从事的特殊交易习惯所遵循的交易习惯为 准, 因为当事人自己在过去所从事的特殊交易里所遵循的习惯已形成了一种默示条款。 这是 国外许多学者的看法,因为过去循环往复就是这样做的,尽管没有明确写进合同条文,但在 没有相反的意思的情况下, 可以把当事人之间过去所遵循的习惯直接引入合同, 具有最强的 优先效力。这样考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 第三步,如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解决,按照法定的填补漏洞的规则来填补合同漏洞,这些规 则体现在《合同法》第 62 条以及《合同法》分则中的一些具体规定。比如关于履行期限不 明确,当事人事先没有规定,事后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又不能按交易习惯来确定,可以直 接根据法律规定处理,即“债权人随时有权请求履行,债务人随时有义务作出履行,但是应 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期限”。按照这个规则,假设是出卖货物的话,出卖人提出向买受人交 货,法官要考虑从当地的交易习惯来看,对方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做好履约准备,如通常需 要七天的时间, 那么从提出之日起经过七天, 到第八天就是交货期限。 这就是根据 《合同法》 第六十二条所规定的填补履行期限的空白。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为什么《合同法》把交易 习惯放在一个仅次于当事人协议但又高于法定的填补漏洞的规则之上, 因为交易习惯虽然没15 有象当事人的合意那样直接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 但相对于法律规则而言, 他更加接近当事 人的合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合同法》把它放在中间这个层次,这是非常科学的。 第四步,以上方法仍不能填补合同漏洞,可进入第四个层次,适用《合同法》第 125 条的规 定,采用合同解释的办法来填补合同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五条是一个重要的条款,确定了很 多合同解释的原则,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只对诚实信用原则作一下解释。依据诚实信用原则 来解释合同,如在刚才关于“车”的争议案件中,就是说法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可以对出卖人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用‘130’的车来拉货,是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所应该做的?一个诚 实守信的商人在车的涵义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怎么交货?”假如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 可以用小货车来拉货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你不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交货。 这就是根据诚实信用的原则来解释,把他的行为和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的行为来进行比较, 法官按照一个诚信原则的标准来衡量、来判断当事人所应承担的具体的合同义务。当然,我 们也必须承认, 按照诚信原则解释合同确实给了法官一个过大的自由裁量的权利, 因为诚信 原则比较抽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第一百二十五条应放在一个最后的层次,在所有这 些都不能解决时,才能使用这一规则。第一百二十五条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包含了 很多规则。 我们遇到了很多纠纷, 比如合同出现了打印和手写的不一样, 应该以哪一个为准, 大写的和小写的不一样等, 这都是一百二十五条所应当包含的有关合同解释的具体规则, 不 一一详谈。我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合同解释的规则都要放在最后考虑,这是我们全面解释 合同时应考虑的问题。 七、关于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合同法》第 14、15 条对要约和要约邀请都作了规定,我想简单地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 刚才讲的要求购买水泥的例子, 就涉及到怎么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问题。 我们再举一个例 子,比如一个商品房开发商在报纸上作广告,他说谁要是购买在某小区花园别墅,因为这个 地方比较远,他将会免费地提供巴士。很多人看到这个广告后,觉得尽管路程很远,但是能 提供免费的交通车,条件很好,所以都来了。但是订约的时候,他拒绝将广告提到的内容订 立到合同里面去,很多客户就不满意了,“你广告明确地这样说,但你为什么不写到合同里 面去”?开发商就说,写不写到合同里面去以后再说,但是将来可能会提供免费的交通车, 也可能因为他的能力不足以后不提供。客户们就说这不行,有人就告他从事虚假广告;有人 就说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花了很大的费用,应该由他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还有的人甚至提 出“你在报纸上作了这个广告,实际上就是向我们发出了一个要约,那么我们来了,同意接 受你的条件,你现在又不同意将这个条款订入到合同,这已经构成了违约”,所以有的人甚 至告开发商不仅仅是虚假广告, 而且构成违约。 这究竟是一个违约问题还是一个订约上的过 失责任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在报纸上作的广告本身究竟是一个要约还是一个 要约邀请。这二者的确需要严格区分。假如我们说是一个要约的话,对方同意你的条件来订 约,但你现在又不肯把它订入到合同,这肯定就构成违约了,因为一旦我同意,就已经完成 承诺的行为了。假如这不是一个要约,而是一个邀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修合同不合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