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为什么会如何创造财富富

小博金融:需要知道什么创造财富
对贸易的怀疑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而这些怀疑倾向于认为自愿的交换总是(或应该是)等值交换,实际上反过来才对。自愿的交换从来就不是等值交换,如果是的话交换就不会发生了。交易双方互相合作,都得到了获得更大价值的机会,对于双方来说,获益的机会就是一种激励。在信息公开且自愿的交换当中,双方都期待通过放弃某种价值较小的东西来获取某种价值较大的东西。如果杰克用自己的篮球向吉姆换取棒球手套,就表明杰克认为手套比篮球价值大,而吉姆认为篮球比手套价值大。我们观察到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从任何一方来看,交换都不是平等的,因为双方对价值的判断不一样,否则他们就不会重新安排篮球和手套的产权。而这正是贸易生产性的根源。杰克的财富比以前多了,吉姆也一样。交换是生产性的,因为双方的财富都增加了。
但是有人这个时候就会说:不对,财富没有增加。杰克和积木感觉比原来好这没错,他们可能更高兴,但仅此而已。交换并没有生产出什么,还是一个篮球和一只棒球手套,不管新主人是谁。
是的,交换是没有生产出什么新东西,但究竞什么是生产呢?我们立刻会想到工厂、投入的原材料、工人们的汗水和辛劳、最终产品的包装,在这里我们只想到了生产的技术性因素——仅仅看常规;这时我们还忽略了另外一点,那就是棒球手套和篮球的制造商试图在技术上把这些材料重新配置,做成更有价值的组合。他们试图增加价值,这才是经济因素,这也是厂商制造它们的根本原因。但这需要突破常规进行思考。
用篮球换手套没有制造出什么新东西——这不需要另外的高难技术——但确实制造出了一种双方都认为更有价值的新模式,这就是他们开展贸易的原因,它增加了双方的价值和财富。在这里我们不妨把交换看成是另一种生产方式,杰克把篮球作为投入,得到棒球手套作为产出;吉姆则把手套作为投入,把篮球作为产出。博盈金融期货配资找小博个人阅读书籍后的观点仅供参考外盘a50配资恒生指数期货原油黄金白银期货,无息期货配资、免费开户。
每个人都用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换取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东西,每个人都发生了成本。实际上任何选择或行为都伴随着代价,一个被舍弃的机会。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代价的价值。为了强调,我们称之为机会成本,这就是任何寻找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杰克认为篮球有价值,但他自愿用篮球作为代价换取了他认为更有价值的手套;吉姆认为手套有价值,但他用手套作为代价换取了他认为更有价值的篮球。每个人都会认为收益大于成本,他们都享有净收益——财富的增加。
这种额外的收益是从哪儿来的?如果杰克在交易之后享有更多财富,看起来这额外的收益一定来自吉姆。但要知道吉姆也享有更多的财富。这不可能是从杰克那里拿走的。相反自由贸易是一个机会能同时为交易双方创造更多的财富,每个人在交换中合作,就能找到一个增加自己财富的方式。这一生产性过程(交换)的结果是双方的产出价值都比投入价值大,这就使一项话动具有了生产性。交换扩大了真正的财富,如果双方想得到更多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一个高效的方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交换创造财富_晴天娃娃V587_新浪博客
交换创造财富
  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有人以为写错了,难道不是“劳动创造财富”吗?没错,劳动确实可以创造财富,但是交换是另一种创造财富的形式。
  因为买卖关系实际上是商品与钱的交换,所以这里称“交换”。
  比如,你和我外出野营。你有2天的饮水、10天的食物,而我有10天的饮水,2天的食物。现在我们迷路了,我们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只能等待救援。
  我们如果各自使用自己的食物和水,那我们各自只能坚持2天。
  现在我用4天的饮水交换你4天食物。则我们分别有6天的饮水和6天的食物。这样我们可以坚持6天。这样比原来多4天。显然这就是一种“价值”。
  原因很容易解释,未交换之前,你的饮水是限制你等待救援时间的关键,而多余的8天食物则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的道理,我的食物是限制我等待救援​时间的关键,而多余的8天的饮水是没有意义的。
  再如,你现在是农民,今天收割10万斤粮食。而你个人一天越1斤,一年最多400斤,一百年最多也40000斤。而第二年又会有收成,所以最多需要一年的粮食。
  这400斤粮食对你是有用的,而多余的粮食对你是没有价值。那么如果放在家里,只能有一个结果——霉变​。
  ​​显然,这些多余的粮食对别人才是有价值。而同样别人也会生产很多产品,这些​多余的产品对于他也是没有意义的。正好,你需要对方的产品,而他需要你的粮食。双方达成一致,交换就产生财富了。
鏅村ぉ濞冨▋V587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37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交换创造财富
交换创造财富
最近,听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讲座,感受颇深。
茅老今年超过80岁了,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头脑清醒。其实,用清醒都不准确,简直是很活跃。作为著名专家,知识积淀深厚很正常。但是,如此高年龄,观点新、反应快实属难得。
其中,有一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即交换创造财富。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劳动创造价值。早于马克思的亚当斯密,就创造这个理论。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率,商品的价格包括C+V+M。C即资本,V即劳动,M即剩余价值。这是从静态角度看,即产品经过交换,实现的价格正好符合原来设想。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我们举例进行分析。
假定,一件衣服,成本中包括了两部分。一是原材料价格,假定2000元;二是劳动价格,假定1000元。3000元是这件衣服的成本,即最低要按照3000元进行交换。否则,将要亏本。3000元的价格交换出去,实现了商品成本的价值,包括1000元劳动的价值。三是剩余价值,即商品通过交换的增值部分。
如:卖到5000元,10000万元情况如何呢?超过3000元的部分,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属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实现。其实,剩余价值在这里属于政治概念。如果继续用经济学的思想分析,结论会不一样。就是说,超过3000以上的价值,究竟是谁创造的。毫无疑问,在交换中创造的。无论是卖家的精明,还是买家的认可甚至失策,总之通过交换,使增加的价值实现了,即新的财富创造出来了。这里需要注意,财富是价值的体现,不是物质量的体现。同样一件衣服,卖出3000元只能够成本,没有形成新财富的增加。超过3000元部分,才是新的价值或者说增加的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说,交换创造价值,创造财富。这非同小可,因为,中国从历史上就重农抑商,商鞅变法时就是如此。今天,重视制造业,轻视商业和流通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从根本上说,还是不承认交换创造价值,只认为生产创造价值。
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重视商业和交换,比中国好的多。所以,才有“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的理念。才有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商业巨头产生。希望中国由此进步,由此更加重视流通和交换,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481被浏览32,082分享邀请回答28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4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创造财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