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赚钱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合唱少数人

做期货赚钱吗?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亏钱的?-期货知识-金投期货-金投网
金投期货网
期货是高端前沿领域,是充分竞争市场,需要高智慧、高知识、高技能,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行业。在期货市场能赚钱的人,一定是有点本事的,哪怕亏钱的人,不少也是有本事的,只是相比之下差了一点而已。
做期货赚钱吗?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亏钱的?二八定律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赚钱效应同样可以用二八定律来解释,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而你很可能就是那大部分人,所以你觉得做赚钱难。
期货是高端前沿领域,是充分竞争市场,需要高智慧、高知识、高技能,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行业。在期货市场能赚钱的人,一定是有点本事的,哪怕亏钱的人,不少也是有本事的,只是相比之下差了一点而已。
我们为什么要做期货,目的是什么?可以说是为了自我实现、为了体现人生价值,更直接的目的必然是为了赚钱。既然目的是为了赚钱,既然这个市场绝大部分的人是亏钱的,那么做期货就必须研究别人为什么亏钱。
似乎市场上做期货失败的、亏钱的,很多人智商也不低,甚至在其他行业也曾做得很好,为什么做期货就亏了呢,想赚钱这么难呢?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我们要把他们亏钱的原因找出来,犯的错误找出来,然后尽量让自己不去犯这些错误。
有个玩笑是这么说的“证券公司、的任务是往狼群里赶羊”。进入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必须确保自己不和羊群站在一起,要让自己变成羊群的对立面,成为“狼”。
绝大部分者难赚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十个:
1、期货是负和游戏
做期货是要交手续费的,在盈亏同样多点位的情况下,赚的时候赚得少,亏的时候亏得多,这是市场参与者最大的无奈,也是参与这个游戏必须付出的代价。整个市场一年几百亿手续费的消耗,必然是所有投资者共担。只有水平高、分析方法正确的投资者才能战胜手续费,普通投资者注定是市场的贡献者。
高手带你做期货,复制收益很简单,输入手机号免费领取独家策略!
  
编辑:渔樵问答
受美元下跌以及阿根廷天气干燥推动,昨晚CBOT大豆连升第八日,美豆油也继续反弹,但大连盘油脂表现偏弱,呈震荡整理态势,建议豆油多单等待回调入场。
       
<font class="visited
记者从证监会获悉,两起期货市场典型操纵类案件近日终审判决,司法机关完全采纳了证监会在期货市场操纵的事实认定、行为构成、量化指标等方面的执法标准和执法原则,支持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自然人客户需携带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原件(须在有效期内)、至少任意一张结算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借记卡,至期货公司营业网点或证券营业部(IB)本人亲自办理。
&#160;&#160;&#160;&#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如何炒商品期货才能赚钱??炒期货是一种合约形式交易的东西,交易的对象就是以买卖合约为主。期货分商品期货和股票期货,目前我们国内没有股票期货。期货是合同交易,也就是合同的相互转让。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点差交易(SpreadTrading)1974年被发明。交易标的金融交易对象的变化幅度,以建仓价格为基准,对单边变化幅度即点差(spread)变化运用保证金放大进行下注的一种交易方式。期货是没有点差的。
&#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期货开户预约
进入直播间
有限公司(EBF)是全资控股公司,拥有国内全部的会员席位。公司前身南都期货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首批专业之一。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稳健,管理规范,服务专业,资产优良,在业内享有着良好的声誉。
光大期货有限公司(EBF),致力于将服务网络覆盖每个地区,成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提供投资者所需要的服务。其全力打造一流交易平台,交易结算系统采用上期技术CTP交易系统。公司执行严格的保证金封闭管理,开通所有经中国证监会授权银行的银期转帐业务,为投资者提供快捷、安全服务。
光大期货有限公司(EBF),秉承“专业服务,诚信经营,创造价值,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依托经验丰富,专业高效的工作团队,始终把投资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真诚为投资者正确做出每一项投资决策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
有限公司是由方正证券绝对控股、北大方正集团间接控股的大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目前,方正期货在全国设有南京、苏州、扬州、常州、岳阳、娄底、郴州、深圳等八家期货营业部,同时依托方正证券遍布全国近百家证券营业网点,为公司下一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天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现由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208)控股。2008年1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名称核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更名为新湖期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35亿元。
全面结算会员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的会员;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金融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普陀区白银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四星级诚信创建企业。
最近的苹果期价涨跌幅度有点大,让很多人都[]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金投网下载此页面内容不存在
点击下图 [] 继续阅读该文章
2识别风险风险意味着即将发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利结果发生时损失概率的不确定。高风险主要伴随高价出现。在高价时不知规避反而蜂拥而上是风险的主要来源。认为风险已经消失的看法是最危险源头之一,也是促成泡沫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的钟摆到最高点时,认识风险很低以及投资一定能获利的信念令人群激动不已,以致他们丧失了对损失应有的警惕、担忧及恐惧,只对错失机会的风险耿耿于怀。市场不是一个供投资者操作的静态场所,它受投资者自身行为的控制和影响。不断提高的自信应带来更多的担忧,正像不断增加的恐惧和风险规避共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风险溢价一样。这种现象称之为“风险的反常性”。最大的投资风险存在于最不容易被觉察到的地方。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常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当人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没有风险的时候,价格通常被疯抬至蕴藏巨大风险的地步。3控制风险杰出的投资者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创造收益的能力同样杰出的风险控制能力。离您最近的顾问回答
您好,要理性投资,不盲目追高。欢迎咨、询,祝您投资愉快!
更新时间: 15:28
一个电话,一个垂询,一份财富
想理财?从咨询开始!
5分钟快速响应,100%回复率
推荐理财顾问HOT 月积分
手机:积分:0
手机:积分:10642
手机:积分:6200
手机:积分:521
最新理财产品
最新理财文章
全国找理财顾问删除历史记录
&#12288;----
相关平台红包
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一本文首发于老虎证券社区,为老虎证券用户心得分享。更多内容请访问老虎社区。从众心理的产生这个世界无处不社交,手指简单点一点,就能和屏幕另一边的人产生互动。而交易如今也具备这样的特征。两者一碰撞,“社交交易”就冒出来了。在社交交易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各大交易老手实时交易过程,还可以一键复制跟单,照葫芦画瓢。有人做过调查,如果部署得当,社交交易可以使交易者的平均交易生命周期增加14%(或一个月),交易量增加50%以上,净入金增加32%,利润增加40%!听上去很赞?可别高兴得太早了。你可能也注意到,在社交交易中,很多跟单者都很自信,说自己选择的交易高手和交易策略是最完美的,也是最成功的,甚至有人在对目标交易者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跟单。归根结底,是人们都会有一种“从众心理”,即大家一致认为好的,那就是好的。所以不少人在选择交易高手时,唯一的标准就是跟单者是不是最多的。跟我们在网购的时候选择销量最多的那款产品一样一样的。赚钱的是少数人?举个例子,有一位交易朋友加小黑。3月份小黑在东北调研,有一位期市大佬看好美国小麦,小黑恰好也在研究小麦的数据,便赶忙表示赞同:美国小麦历史上最大调整也就是四五年,而现在的价格从前期高位已经跌6年了,并且价格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水平。无论时间还是空间,美小麦都该涨啊!另一位同行也说,美国小麦有涨的理由。然后,大佬悠悠地感叹了一句:“哎,我发现,凡是我开单以后问问周围的人,大家都赞同的,我基本是亏钱的。要是都反对,那我肯定是赚钱的。”同时,他又说到自己在中线做多锰硅、硅铁的什么合约,大家都表示很荒唐,因为这两个合约根本就没有什么量,他时间要以周计算,一手一手买的好辛苦。他说因为这东西跌到企业成本价那里了。结果遭到同行者的挖苦,他自己也只好苦笑一声。一个月眨眼就过去了。小黑发现,美国小麦三月份的跌幅已经快到5%了。做多小麦,最起码这个月是亏钱的。那个“众人赞同则亏损”的魔咒,似乎又发挥了威力。只是,锰硅硅铁这两个不知名的合约,涨幅竟然超过10%,成为三月份最耀眼的品种。果然是“无人问津最可贵”。扎堆的本质:恐惧感从众效应,就是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往人多的地方去,都想:很多人都在这么做啊。从众心理很容易理解。试想,,猛兽遍地,毒虫丛生,一个孤零零的个体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抱成团,就可以应付困难和危机。所以,从众性就变成了人天生必有的一种习惯。往深去探究,它其实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恐惧感。既然扎堆和从众几乎成为人的天性,在里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这种现象。如下种种,皆可为证:——不管买了什么,开仓了什么,你是不是都会觉得不安?会去寻找同行者?会去找专家咨询,希望他发表跟你开仓观点一致的意见。会去找身边所有能遇到的人,想跟他们“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会去网上找股吧、期吧,找QQ群,上微博去搜,上微信群去找,尤其是,如果你这次金额较大,自己心神不定,会更加急迫地想找到志同道合者。——在你持仓的时候,你只喜欢听到跟自己向一致的意见;看到相反意见,你会假装屏蔽掉,或者会愤而斥之。如果你觉得这种观点有道理,会赶紧去找旁人来印证,一直要确定别人的观点跟你一致才行。在这个时节,你往往拿不准主意,要看支持你的人多还是反对你的人,并根据这个来取舍。——大腕的意见很最重要。你会下意识地认为,大腕过去成功,将来也会成功,而大腕那里聚集着更多更多的人。所以,大腕的行动更有参照性。你会满世界去搜索大腕,找他们的观点。他做多了,你赶紧跟进,怀疑自己做空的思路是错的。他买进某只股票,哪怕只是提了一句,你会赶紧多看两眼。他要是卖了,你恨不能立马一刀下去。——群众的意见被放大。在QQ群、微信群、微博群、朋友圈、、老虎证券社区等等所有聚集的地方,每个人都会去搜寻与自己投资一致的信息,并且会把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都看成是有价值的。群里有人发句话,只要跟自己的投资相近,就恨不能马上套近乎。当群内某一种意见占上风的时候,很容易就变成集体行动。——花钱买信息。一些著名的会花费很多金钱去买一些基础信息,但普通投资者则花钱买别人的信息。于是,“问答”模式开始流行,花钱提问题,让大腕来回答,归根结底求个心安而已。于是,收费的各种群应运而生。还有的花钱买小道消息,希望获得内幕信息,等等。众人去处必无路话虽如此,对于扎堆行为和从众行为,实在不必要去抨击或者嘲笑。因为我们大家人人都如此。然而,当你有了这个心理的时候,投资盈利这件事情就离你远了。所有从众者、所有喜欢扎堆者,理论上是不可能在投资上有多大收益的。因为——巅峰,总是孤独者的世界。如果你不反人性、如果你不能跟大众走的路不同,那你就是大众的一员。大众,怎么可能都赚钱?中,散户生存五年的概率不到1%。换言之,今天1万个散户拿着钱进期货市场,五年之后能有100个活着的就不错了——其他人早已亏光离场了。那100个还活着的,大约有90个是又拿了钱投入进来了。回想2015年底,商品市场凄风冷雨,各种商品远期合约持续贴水,所有反弹似乎都是逃命机会,谁敢持续做多?唯有反人性而为之,“众人去处必无路”,跟大众行为反着做,获胜的机会反而更大。投资之途,注定孤独。在市场中赚钱的人,是极少数人。即便这极少数人后来搞了公司、建起了团队,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也就是拿一两个核心人员。数百人的团队,能做出贡献的不过几人而已。如果你心心念念想找同盟军,则注定你不是未来的那个胜利者。老虎证券提示:是一项有风险的投资行为,投资者需要根据多方信息综合分析制定,本文只为投资者提供学习资料,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二摘要:“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不是富人该有的思维,那是诗人的率性、超然。同样是富人,李嘉诚的基业数十年屹立不倒。然而娱乐界的大腕钟镇涛,演了半辈子戏,唱了20年歌,挣了数不清的钱,最终却欠下两亿元的巨债,只好破产了事。思路决定出路。2009年春节过后,在送小溪上飞机前,我们在一个茶楼小聚了一会儿,我跟小溪和小潘分享了这几天来的思考,直言不讳地对小溪说:“如果你总是以农村静态的环境来思考城市生活,总以‘穷思维’来打理你的财产,那么即使回到重庆,也同样难以应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不断贬值的存款。”我给小溪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两个“80后”同事,一个叫老聚,一个叫阿欢。老聚踏实,阿欢,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工作都很努力,对财富都充满梦想。但两人的致富路径并不一样。老聚挣到钱首先想到的是买房,阿欢则是买车。先买房还是先买车,想来应该是“80后”们都正在或曾经困惑的事儿。老聚先买房,理由如下:房子是保值的,而车从入手第一天起就开始贬值,不夸张地说,如果地段选择得好,两三年时间里用房子升值的钱买辆车完全可能。因此只有炒房地产,没有人炒车产。房子绝对是种投资,车充其量只能算是种消费品。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么,为了让自己走得更快一些,用脚、自行车还是汽车?很明显汽车可以使自己的活动半径**地扩大。之后,我们三个人就一条条地总结出富人通常会有的几大思维:富人思维之一:要开源而不光是节流大多数富人都不会在意一时的小钱,或者是为了暂时的舒适生活,去做个“房奴”束缚自己。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为明天做加法。投资是他们永恒的目标,不管买房还是买车,对他们来说都是投资,关键看哪项投资适合自己,哪项更高。富人思维之二:爱财如命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是因为他们骨子里就喜欢赚钱,喜欢财富,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一定会做富人,并有着强烈的赚钱意识。不管他性格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获得财富。当前,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网络新贵本身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知识经济富豪并不一定是因为学识过人或学历超群,而是他们在知识之外,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捕捉到市场的需求。富人思维之三:偏执一个人何以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只能靠偏执!唯有偏执才能为人所不能。如果一件事情人人都能做成,很显然不可能为你带来突出的成就和巨额的财富。有梦想者才会偏执,偏执者才会不计代价,不畏艰辛地去实现理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是还是做生意,都是鲜花与陷阱并存,如果没有偏执狂的精神,不可能闯出一条成功之路来。偏执狂通常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成大事者绝不是小富即安的人,也绝不是敷衍了事的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天天打卡坐班,这样的日子会让他们憋出病来。他们宁愿每天去拜访客户,也绝不会把时间耗在办公室里按部就班地生活。以年仅25岁的马克·扎克伯格为例,他在2010年以身家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年轻富豪榜榜首。相传扎克伯格曾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款耗时一年开发的产品,团队的很多人对此都难以接受,但扎克伯格执意为之。有人如此评价他:“他不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是一位残酷的精英分子。”研究中国的传统意义上的富豪,你会发现他们都充满赚钱的热情,即使再冷、再热的天气,再苦、再累的工作,他们也都心甘情愿地去做。有的人曾经睡过桥洞,有的人曾经天天吃方便面度日,但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而当他们养成了赚钱的“习惯”后,财富自然愈来愈多。富人思维之四:开放与互动赚钱的机会来自于交易,交易来自于互动,所以大凡富贵之人绝非自闭之辈。大多数企业家都有着广泛的人际圈子,财富的机会也存在于这样的圈子中。以圈子闻名于中国的,当数温州人,他们组成的商帮和同乡会,动辄有着数亿数十亿的资金流动。同样,理财的机会也多来自于人际的开放与互动,投资是“动”,储蓄是“静”,如果只是储蓄,所赚利息怎么也赶不上CPI的涨幅。比如,20世纪80年代万元户是大户,到了20世纪90年代,那只能算普通家庭,十万元户刚刚小康,到了2010年,万元户只能算贫困户,还不够吃喝的。把钱存在银行里是积不了财的,要学会结识各种理财高手,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取财富的增值机会,这样钱财才会越积越多。富人思维之五:富贵险中求一般人图安逸,富人图挑战,这两种态度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举个例子,在刚刚推出之时,所有分析师都劝投资者不要进入,但是偏偏有那么一群人闯进去,并获得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大家都知道有风险的地方竞争就越小,也就越高。真正等大家想清楚了,都进去之后,竞争就白热化了,风险加大,收益率降低,他们便开始撤出。拿找工作来说,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喜欢到大企业工作,就业环境比较稳定,待遇和福利都比较好。但是往往有两个地方的人通常不会这样想,一是江浙一带的学生,再就是广东福建一带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去找工作,而是首选创业,即使困难重重,碰得头破血流。从理财角度看也是如此,喜欢拿固定工资的人通常会选择“保本型”产品,他们对不确定性风险充满恐惧,宁愿少赚点收益,年回报率只要有3%~5%就已经满足了,一般会选择和。富人思维之六:每一分钱都必须去战斗富人不养闲钱。穷人与富人的根本区别在于,穷人只能靠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赚钱,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但富人不同,他的每一张钞票都是他的士兵,用得好,就等于雇了这些钞票去赚钱。富人和穷人在对待钱上存在很多差异:富人恨不得手上的每一分钱都在外面战斗;而穷人因怕冒风险,让钱都趴在银行里“睡觉”。富人每年要求至少10%的回报,例如借钱给朋友开店或者投资在房产上,收租金的同时也享受房产升值的回报。同时富人喜欢,利用银行的资金使自己的;而穷人欠别人一分钱都恨不得马上还掉。如果都是手中有70万元,要买一套70万元的房子,穷人怕承担巨额利息,肯定会希望一次付清。但富人却不会全额付清,他宁愿买两三套房,从银行再借70万~80万元,这样银行的钱也在替他赚钱,而其他两套房的租金都可以承担第一套房的了。富人思维之七:捕捉大势我们通常会在菜市场看到家庭主妇为了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个发夹讨价还价,但是很少会看到她们思考经济发展的下一步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捕捉这种趋势来理财。她们甚至想不到,菜价上涨实际上就意味着银行里的存款贬值,她们会为了几毛钱的菜价伤透脑筋,却不愿意花点时间去把银行里20万~30万元的现金盘活,以免贬值。精打细算的主妇们,通常“小钱精明,大钱糊涂”。30万元存款,如果仅仅要求年回报率10%,一年产出的利润就是3万元。事实上,只要经济稍微景气,获得每年10%的回报率并非难事,至少比天天砍价要省劲儿得多。与主妇们的精打细算不同,富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从美国**的一句话,他能判断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从国家经济政策的一条改革新闻,他会推断下一步宏观调控是紧缩还是宽松。凭借这种敏锐的判断,他可以成功地选择正确的股票。富人思维之八:做好有钱了,该怎么花呢?跑车、名表、豪宅、古董……许多人成为了富人,但很快又被打回原形。其实开源之后,节流依然重要。完美的富人,两方面都能做得好。奢侈享受是无止境的,对于真正能持久创造财富的人来说,积累永远重于享受。他们不拒绝享受,但从不超前、超额享受。他们不会在年收入100万的时候,买一辆80万的车,更不会去买一辆200万的车,除非买车对他来说是一项投资,而非摆阔。“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不是富人该有的思维,那是诗人的率性、超然。同样是富人,李嘉诚的基业数十年屹立不倒,他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也许奢侈,但是就他的身家来说,绝不算过分。然而娱乐界的大腕钟镇涛,演了半辈子戏,唱了20年歌,挣了数不清的钱,最终却欠下两亿元的巨债,只好破产了事。的观点是,你的取决于你的储蓄和投资,而不是你花出去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富人通常比穷人更居安思危,因为他们知道穷苦生活的艰难,也过惯了富人的生活,他们会有更强烈的意识去捍卫这种生活方式。======================================================欢迎关注旗下微信公众号:进弘创利(订阅号):jhmore进弘(服务号):jhjr_2014官方微博:进弘创利官方网站:www.jhmore.com官方QQ群:603703咨询热线:400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并关注进弘创利官方微信《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三七八年前,人们曾经一度因为无法分享到中国国有企业赴美上市的而倍感郁闷,而三年前,老虎证券的诞生,开始让不少华人投资者分享到了的盛宴。事实上,恰恰是过去三年,技术的迭代和高科技的浪潮,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无数的想像空间,另一方面更是在上为拥有他们的的投资者创下的惊人的涨幅。以苹果(AAPL)为例,2014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6至今,涨幅高达62%。时间今日,苹果股价更是不断再创新高。根据高盛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40%的涨幅来自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Facebook和微软。的表现也不逊色,2014年10月网易(NTES)进军手游,收入增幅远超市场,至今涨幅高达234%;2015年陌陌(MOMO)开始转型做直播,至今涨幅高达255%;2016年2月,微博(WB)用户回升,至今涨幅达558%。那么,在这些公司股票巨大涨幅的背后,是谁分享到了这场股市盛宴的红利呢?尤其是来自国内华人投资者,是谁在“有肉吃”呢?他们为什么会有机会进入?时至今日,炒的门槛到底怎样?1.核桃妈,女,28岁,口腔行业销售,年收入50万左右,资产1000万(不包括收入),股市生涯不足一年。由于担心资产越来越多而没有,2017年前后,她拿了一笔资金作为学费开始在老虎证券上学习。几个月之后,核桃妈的“吃肉”的能力越来越强,用她自己的话说,“不小心变成了社区网红,本金还翻了一倍,社区人气第一。”她告诉记者,“虽然一开始也是瞎操作,一会买一会卖,还亏了不少,踩了很多坑,但后来总结失败的经验,慢慢学会了,好的股票拿得住。”从她投资的股票来看,包括了英伟达、京东、阿里,她更关注和领域的股票,认为这些领域未来充满了机会,“我不懂技术,但是会判断基本面和消息面,加上自己做生意,喜欢研究如何赚钱,渐渐地学会了抄底和卖在高位。”在核桃妈看来,炒股比较重要的是心态,“我一直尊崇巴菲特的,‘别人贪婪我恐慌’,这点让我很多次把在了高位,‘别人恐慌我贪婪’,也让我很多次抄底成功。”核桃妈每天按时睡觉,并不会因为影响生活习惯,“比方大盘经常出现恐慌踩踏事件,我一般仓位控制比较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比较淡定的设置低点买入,买入成功之后,市场情绪稳定反弹再快速卖出。”“我进出不太频繁,不是每天操作,一般一周找准机会操作两次,每个月会调仓。”核桃妈告诉记者。炒美股积累经验之后,核桃妈也开始进入市场进行操作,“A股最近大盘很不好,我炒A股也就三个多月,本金也涨了80%左右,美股的经验让我在A股很受用,所以A股每次调仓收益都在2万以上。”谈到炒股的收益,她透露说,“最近几个月炒股赚了60多万,A股赚了15万多,剩余的都是美股的,我A少。感觉现在刚刚摸到炒股的技巧后面盈利会更多,期待年底有更好的成绩。”时隔两周时间,记者再次联系核桃妈的时候,她告诉记者,“我的美股已经赚了3倍,A股赚了1倍,节奏感找对了,赚钱就容易了。”应该说,帮助核桃妈最早接触到美股投资的券商就是老虎证券,对于老虎证券,她显然有着很深的情结,她告诉记者,“老虎证券炒股软件TigerTrade跟盈透时时对接,数据很准而且有很多新闻信息更新快速,中文翻译过来的消息我们能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社区讨论气氛相对也很好!”在被问及老虎证券社区讨论聚焦的话题时,她表示,“这里有很多技术探讨、消息面的探讨,还有的讨论,话题很多,大部分都是关于个股的,对学习很有帮助,相比之下,A股的社区讨论就没什么营养,都是发泄情绪,骂人的比较多。”2.李先生,某美国科技公司客户部经理。刚刚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就发过来一张图片,图片上方一只小老虎张开大嘴兴奋地表示,“咦,我的大腿好像又粗了。”图片下方则清晰地显示了李先生在只股票上的收益情况:英伟达(NVDA),(做多)浮动收益+25.75%,成本:117.85,现价:148.19。李先生也是科技股的爱好者,他在老虎证券上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名字,叫“机器人的禅宗”,他告诉记者,“因为本身就在科技行业工作,买的都是本行业的股票,由于有专业的背景,所以对独立判断比较有利。”李先生对AI领域充满兴趣,看好这轮AI的行情,与核桃妈不同,他不仅仅在老虎证券的投资社区学习交流,他还是一个典型的思想输出者,他写了三四十篇“浅谈人工智能系列”的文章,内容涵盖了科技大蓝筹、神经网络、大苹果、科幻科技、AI+的汽车、百度的汽车等等,目前该系列文章还在继续。记者逐一阅读了这些文章,虽然短小但非常精悍,点评麻辣到位,尤其在针对富士康竞购东芝芯片一事,他从全球FLASH供货吃紧的维度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投资建议,其中很多竞购细节上的分析是当前媒体报道都未能企及的。(记者表示:学习之后也很有收获)谈到这种持之以恒的“输出”到底为了什么,李先生告诉记者,“我就是灌水,供大家娱乐,如果能帮助避免亏损就更好了。”3.Vesper,一名中国石油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马上要去加拿大留学,他把自己定位为“东八区玩全球投资的年轻冒险者。”Vesper的专业是石油工程,在他看来,“学石油的什么都要会,面向未来,运算力总有一天会成为货币一样的存在,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半导体行业的进步才是推动我们现在身边技术发展的源动力。”正因如此,Vesper看好半导体行业的投资,“现在买的也是AMD 、Intel,还有半导体指数以及相关。”他甚至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最初进老虎证券的时候我主要交易的就是石油天然气方面,然后才转战半导体。按照一个前辈说的,半导体行业就是烧沙子的,毛这么高,拿手里别动了。”不过,由于心急,他上个月期权过期了5000美金(变成了虚值期权),“ AMD 是一家有潜力有技术的公司,但毛利率不是很好,不如intel成熟,但是总归厚积薄发拿出了很不错的产品。,对于预估是我太心急了,还需要两三个季度才能好好体现。”对于Vesper来说,最开始接触美股是因为女友去加拿大读书,圈子里不少留学生都在炒,在他看来,有了A股的基础炒美股应该也没问题,于是就开始摸索。“最早我用的是TWS的虚拟盘,实际交易是在老虎证券,本来是想直接找美国券商开户的。结果发现有些麻烦。那时候还在申请学校。事情又比较多。后来百度发现了老虎证券,在我看来,老虎证券相当于中介,很方便。”“后来,我在加拿大选的专业也是经济财务管理,与证券交易有一定的关系,而我选这个专业也跟我炒美股有关。”的确,炒美股让Vesper增长了不少信心,“A股和美股的理念差别蛮大的。说实话, A股我没有完全参透,只掌握了技术分析和一些简单的看K线的方式。美股我就是看财报和,根据财报内容再估算价格,到了止盈或者有反转趋势就卖出了,而A股有时出了利好也不涨。”由于立志在加拿大读完书后要去去华尔街闯闯,体验体验金融民工,所以,炒美股对于Vesper来说更多的就是学习,“我的投资中,也有,价值投资也有,比如阿里巴巴和京东我是当价值投资的,可预期的较长时间内会有很好的发展,阿里是国内支付老大,京东是电商里物流最好的,而且今年终于财报上扭亏为盈了。”Vesper的炒股额度是父母给的,总共,算,盈亏归自己,所以,他并没有什么压力,截止记者采访日,他上的资金是23000美元,虽然有亏损,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学费。“美股自去年以来走势喜人,很多人都拿着A股的经验来随波逐流,我希望我能在这里能比别人多看些,多思考些,多理解些,然后少走弯路。”Vesper告诉记者。4.今年3月,华尔街投资大佬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投资老虎证券的时候曾经表示,“场及Fintech应用是我们未来投资的重点之一,在Fintech方面,我觉得中国完全不输美国,在领域甚至更领先一些。”罗杰斯还说:“现在,技术已改变金融行业的一切,老虎证券会继续改变金融行业。尤其是在亚洲,华人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增长,这些人渴望拥有更好的通道。”的确,这也恰恰是老虎证券崛起的时代背景,按照老虎证券巫天华的目标,老虎证券要成为盈利用户数最多的互联网券商。2017年的交易规模计划实现倍数级增长,并已完成单月盈亏平衡的目标。“成为盈利用户数最多的互联网券商”,意味着要与共同成长,为此,老虎证券从自研底层交易系统到丰富交易品种、辅助用户决策,都要争取做到最好。公开资料显示,老虎证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典型的Fintech公司。其创始人及CEO巫天华出身网易,曾是有道搜索技术负责人。目前,老虎证券在全球拥有超过200人员工,其中超过一半是技术和研发人员,这在券商的人员配置中非常少见。与此同时,技术优势使老虎证券跑得很快。2015年7月,老虎证券自主研发的美APP Tiger Trade上线内测,当月交易额突破6亿人民币。2016年,其全年交易额超过1200亿人民币,交易规模位居华人地区前列,月新增用户也成为美股券商领域的增量之王。目前,老虎证券是互联网证券领域募资总额最高的新创美股券商之一。超过4亿人民币的募资总额让老虎证券有足够财力专注投入到美经纪业务市场,除自主研发交易APP Tiger Trade外,为降低华人的门槛,老虎证券每年还投入上千补贴行情,并着重加强中文资讯和社区建设,帮助投资者进行合理决策。这使得投资美股这一原先高净值人群才能享用的投资手段正变成普通人也能消费的服务,颠覆传统券商的模式。如今,“炒美股,有肉吃”成为了老虎证券新的时尚代名词,或者,在老虎证券的努力之下,总有一天,对于国人来说,炒变得像“吃肉”一样方便。《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四但斌与韩志国两名微博大V的口水战,持续已有时日,由此引发的一个话题是:证券从业者到底能不能为个股站台?能不能公开持股信息?这其中的法律界限到底在哪里?事情追溯到5月27日,刚刚和证监会**会面不久的韩志国,在微博上公开喊话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但斌一面增持茅台股票,一面大肆哄抬茅台股价,悬赏一亿元豪赌茅台股价在18年底上600元,宣称‘茅台股价一万年都不会崩盘’。无论是在任何国家,这都涉嫌操纵股价、和扰乱市场秩序。”韩志国的截图这三顶“帽子”引发但斌方面的强烈反击,他不仅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与韩志国的私信聊天纪录,还发文反问韩志国,是否敢于毫无保留地公布自己的持股,甚至直言:“堂堂正正做人,顶天立地!也不惧怕韩志国教授及其部级等众高官私交甚好的有关人等,用‘私人公权力’甚至‘公权公权力’打击报复!奉陪!”私信聊天纪录截图但斌微博截图但斌执掌的东方港湾,是一家位于深圳的证券型。据数据显示,但斌旗下的在2017年收益颇丰,不乏回报率高于20%的产品,这对于愁云惨淡的A股市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俗的成绩。但斌产品收益率这其中,少不了但斌的爱股——(600519)做出的贡献。贵州茅台的股价自2016年初开始,一路攀升,从不到200元一口气爬到了日的收盘价447.31元。而这只股票正是但斌多只。翻阅但斌的微博,可以发现两大主题,一是长跑,二是茅台。他不仅频繁发布自己看好贵州茅台的言论,也曾多次发表过自己造访茅台总部的相关信息。5月22日,他甚至在微博发言中,以1亿元为赌注打赌,称贵州茅台的股价会在2018年到600元。而这些,在韩志国看来,都是踩了法律的红线。那么事实究竟是否如此?澎湃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许峰,他认为,关于但斌是否有操纵股价等行为,事实不清晰,公众知道的太少,因此根本问题无从判断。上海朝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副主任律师徐培龙表示,韩志国所言“有些过了,无论如何,还谈不上构成犯罪”。而上海讲师樊健则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但斌未必存在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行为,但未经同意,擅自披露行为或许确实存在不妥。5月28日,韩志国通过微博再次抨击但斌,并详细列出了但斌的三大违法嫌疑。“第一,操纵交易价格罪。操纵交易价格罪是指以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操纵股价。作为有1114万粉丝的超级大V,但斌无疑具有显著的信息优势。如果说,徐翔操纵股价主要靠资金优势,那么,但斌操纵股价主要是靠信息优势。第二,诱骗买卖证券罪。即诱使投资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定。很多跟风者对但斌盲目崇拜,微博上的追随者比比皆是。第三,内幕交易罪。但斌如此长时间地为茅台股票站台,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未公开信息。”逐一来看。第一条,对应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徐培龙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通俗来说,操纵市场就是操控股价,比如控制多个账户、自买自卖、多人联手操控股价等。“最典型的就是‘抢帽子’行为,比如你说了很多这个股票的好话,但是在你发表利好观点之前你已经偷偷买入了这个股票,这个肯定是不行的。”樊健这样解释。按照法律规定,操纵市场具体来看涉及到四种情况:一是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的;二是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易价格或者证券、的;三是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自买自卖,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四是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的。徐培龙认为,是否存在操纵,仅仅通过微博并不能判定。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一般证券犯罪都是由证监会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来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再移送司法机关的。也好,操控股价也好,一般只有翻阅历史,才能看清楚。内幕交易也是通过系统倒查才能发现的。说白了,就是前大笔买入的,一看系统就一目了然了。”对于这一项“罪名”,但斌的解释是,茅台的市值超过5600亿元,根本不可能被操纵。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几位法律界专家的认可。许峰对澎湃新闻记者直言:“这个说法不成立。他说这个话,我当时觉得有点心虚。都可以老鼠仓,茅台不能被操纵?幼稚,无知。操纵对象不分大小。而且也跟市值没有绝对关系。”徐培龙也表示,操控其实跟市值本身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我觉得市值大也能操控。手法、代价不同而已。”许峰进一步指出,整场舆论大战的核心问题,其实正是在于但斌是否涉及投资咨询,以及是否涉及蛊惑交易或的操纵。他认为,但斌经常在微博上公布自己对于个股的投资判断,可能涉嫌从事投资咨询。在中国并非被禁止,不过,也有相关规定,要获得牌照,而且要在合适的场合。但斌作为,并不持有投资咨询的相关牌照,进行投资预测、投资咨询以及投资建议就有违规嫌疑。在此前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许峰这样写道:“在鼓吹同时,其本人在这期间是否有不的?尤其在股票市场甚至在贵州茅台这只具有一定影响的‘大V’,他们的一些打赌言行是否已经一定程度上了炒作了股价?是否有人在此过程中非法获利?是否已经对公众投资者造成误导?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甚至站在风口浪尖的有些人物,也有必要主动去回应市场的一些担忧。”而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大V”不会无缘无故跟“韭菜”分享利益。“跟风炒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投资者的权利,但还是要防范这里面可能存在的不轨行为,有些人天天挂在嘴边的价值,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散户绞肉机,要赚钱,也要注意防范可能的违规行为。”韩志国指控的第二条,据樊健介绍,证券法中并不存在这一条罪名。而徐培龙则找到了一条方向大致相若的罪名,即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不过,根据这一则法条,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是特殊犯罪主体,必须是“证券交易所、、、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或者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换言之,由于但斌的身份并不属于上述之列。那么,在公开场合、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自己的投资观点,法律又是怎样规范的呢?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发现,目前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法规进行约束。许峰表示,这方面法律上现在还比较模糊,个人认为,公开谈论行业不会违规,如果主要涉及具体的投资预测、投资建议甚至针对个股的内容,可能就会涉嫌违规。徐培龙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发现大多数私募机构从业人员还是比较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公开场合一般不会去评价推荐个股。他说:“关于发表观点,证券法并没有直接限制性规定。私募也好,公募也好,披露持股是常态,对个股的评价也很难去限制,当然,评价者不能利用信息优势,否则是有问题的。”“发表观点,在法律上没有特别的规范,只有《证券法》第78条做了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规定。”樊健补充道,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倒是出台了《》,但由于但斌的言论并不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的,因此也并不适用。按《证券法》第78条的规定,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不过,樊健指出,但斌发表的更多是观点性言论,而非事实性陈述,因此很难说他做出了虚假陈述。或许正是因为缺乏明文规定的限制,接受采访的律师纷纷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截至目前,还没有类似案例被监管层处罚过。许峰对记者说:“证监会自由裁量的范围比较大。如果能出个处罚先例,那其实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意义还是很大的,微博谈股票的现象很乱。”樊健认为,如果不涉及传播虚假消息,一般的发表言论对来说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言论自由。还有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有跟市场进行交流互动的需求。如果完全禁止的话,不现实,也不符合投资者利益。”但他特别指出,按照证券法的规定,不需要披露,除非持股比例很高,达到了披露要求,否则,私募没有义务对外公开持股对象、持股数量,以及增持、的时间。“这些是规定在基金合同里面的,其实是私募基金跟客户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公开出来。我个人觉得,如果这个私募把自己重仓的股票公布出来的话,可能违反了他的保密义务,把客户的信息给披露出来了,这是有问题的。”那么,韩志国所说的第三条罪名又是否成立呢?这条对应的,是刑法第一百八十条——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具体是指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单位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内幕信息的人员、单位,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樊健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同因为但斌与茅台管理层熟悉,就判断存在内幕交易的行为。“仅仅是熟悉,并不能推导出存在内幕信息及内幕交易的可能。”樊健指出,除非是证监会查出确凿证据,否则无法得出这一结论,甚至“但斌可以告韩侵犯名誉权”。而许峰却指出,内幕交易并非没有可能,“韩教授说的内幕交易,比如说可能他知道了什么,但是公开说不知道。这个事情很大,我相信但凡他有点正常智商都不会乱说,所以既然说了,可能是知道了一些什么。毕竟但斌跟茅台太熟悉了,但我还是觉得,没有足够证据,不要随便点名扣帽子。”有意思的是,关于这一点,网友在微博上也开始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但斌自证清白,另一派则呼吁但斌不予理会。徐培龙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怎么自证?刑法角度岂不是变成有罪推定了?那就违反了刑法最基本的无罪推定原则。”据徐培龙介绍,证监会内幕交易每年都查很多,每周公布的处罚案例基本上也都会有一个是内幕交易的。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犯内幕交易、泄漏内幕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件呈高发状态,基本应该是各类调查案件的第一名。其实罚款是蛮厉害的,但总有人铤而走险。”徐培龙这样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五但斌与韩志国两名微博大V的口水战,持续已有时日,由此引发的一个话题是:证券从业者到底能不能为个股站台?私募机构能不能公开持股信息?这其中的法律界限到底在哪里?事情追溯到5月27日,刚刚和证监会**刘士余会面不久的韩志国,在微博上公开喊话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私募经理但斌一面增持茅台股票,一面大肆哄抬茅台股价,悬赏一亿元豪赌茅台股价在18年底上600元,宣称‘茅台股价一万年都不会崩盘’。无论是在任何国家,这都涉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和扰乱市场秩序。”韩志国的截图这三顶“帽子”引发但斌方面的强烈反击,他不仅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与韩志国的私信聊天纪录,还发文反问韩志国,是否敢于毫无保留地公布自己的持股,甚至直言:“堂堂正正做人,顶天立地!也不惧怕韩志国教授及其部级等众高官私交甚好的有关人等,用‘私人公权力’甚至‘公权公权力’打击报复!奉陪!”私信聊天纪录截图但斌微博截图但斌执掌的东方港湾,是一家位于深圳的证券型私募。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但斌旗下的私募产品在2017年收益颇丰,不乏回报率高于20%的产品,这对于愁云惨淡的A股市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俗的成绩。但斌产品收益率这其中,少不了但斌的爱股——贵州茅台(600519)做出的贡献。贵州茅台的股价自2016年初开始,一路攀升,从不到200元一口气爬到了日的收盘价447.31元。而这只股票正是但斌多只私募产品的重仓股。翻阅但斌的微博,可以发现两大主题,一是长跑,二是茅台。他不仅频繁发布自己看好贵州茅台的言论,也曾多次发表过自己造访茅台总部的相关信息。5月22日,他甚至在微博发言中,以1亿元为赌注打赌,称贵州茅台的股价会在2018年到600元。而这些,在韩志国看来,都是踩了法律的红线。那么事实究竟是否如此?澎湃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他认为,关于但斌是否有操纵股价等行为,事实不清晰,公众知道的太少,因此根本问题无从判断。上海朝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副主任律师徐培龙表示,韩志国所言“有些过了,无论如何,还谈不上构成犯罪”。而上海法学院讲师樊健则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但斌未必存在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行为,但未经私募同意,擅自披露投资的行为或许确实存在不妥。5月28日,韩志国通过微博再次抨击但斌,并详细列出了但斌的三大违法嫌疑。“第一,操纵交易价格罪。操纵交易价格罪是指以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操纵股价。作为有1114万粉丝的超级大V,但斌无疑具有显著的信息优势。如果说,徐翔操纵股价主要靠资金优势,那么,但斌操纵股价主要是靠信息优势。第二,诱骗买卖证券罪。即诱使投资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定。很多跟风者对但斌盲目崇拜,微博上的追随者比比皆是。第三,内幕交易罪。但斌如此长时间地为茅台股票站台,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未公开信息。”逐一来看。第一条,对应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徐培龙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通俗来说,操纵市场就是操控股价,比如控制多个账户、自买自卖、多人联手操控股价等。“最典型的就是‘抢帽子’行为,比如你说了很多这个股票的好话,但是在你发表利好观点之前你已经偷偷买入了这个股票,这个肯定是不行的。”樊健这样解释。按照法律规定,操纵市场具体来看涉及到四种情况:一是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的;二是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三是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自买自卖,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四是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的。徐培龙认为,是否存在操纵,仅仅通过微博并不能判定。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一般证券犯罪都是由证监会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来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再移送司法机关的。老鼠仓也好,操控股价也好,一般只有翻阅股票交易历史,才能看清楚。内幕交易也是通过系统倒查才能发现的。说白了,就是信息披露前大笔买入的,一看系统就一目了然了。”对于这一项“罪名”,但斌的解释是,茅台的市值超过5600亿元,根本不可能被操纵。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几位法律界专家的认可。许峰对澎湃新闻记者直言:“这个说法不成立。他说这个话,我当时觉得有点心虚。工商都可以老鼠仓,茅台不能被操纵?幼稚,无知。操纵对象不分大小。而且也跟市值没有绝对关系。”徐培龙也表示,操控其实跟市值本身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我觉得市值大也能操控。手法、代价不同而已。”许峰进一步指出,整场舆论大战的核心问题,其实正是在于但斌是否涉及投资咨询,以及是否涉及蛊惑交易或黑嘴的操纵。他认为,但斌经常在微博上公布自己对于个股的投资判断,可能涉嫌从事投资咨询。投资咨询业务在中国并非被禁止,不过,也有相关规定,要获得牌照,而且要在合适的场合。但斌作为私募,并不持有投资咨询的相关牌照,进行投资预测、投资咨询以及投资建议就有违规嫌疑。在此前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许峰这样写道:“在鼓吹的同时,其本人在这期间是否有不合规的买?尤其在股票市场甚至在贵州茅台这只股票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大V’,他们的一些打赌言行是否已经一定程度上了炒作了股价?是否有人在此过程中非法获利?是否已经对公众投资者造成误导?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甚至站在风口浪尖的有些人物,也有必要主动去回应市场的一些担忧。”而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大V”不会无缘无故跟“韭菜”分享利益。“跟风炒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投资者的权利,但还是要防范这里面可能存在的不轨行为,有些人天天挂在嘴边的价值投资理念,说不定哪天就会成为散户绞肉机,买股票要赚钱,也要注意防范可能的违规行为。”韩志国指控的第二条,据樊健介绍,证券法中并不存在这一条罪名。而徐培龙则找到了一条方向大致相若的罪名,即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不过,根据这一则法条,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是特殊犯罪主体,必须是“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换言之,由于但斌的身份并不属于上述之列。那么,私募人士在公开场合、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自己的投资观点,法律又是怎样规范的呢?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发现,目前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法规进行约束。许峰表示,这方面法律上现在还比较模糊,个人认为,公开谈论行业不会违规,如果主要涉及具体的投资预测、投资建议甚至针对个股的内容,可能就会涉嫌违规。徐培龙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发现大多数私募机构从业人员还是比较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公开场合一般不会去评价推荐个股。他说:“关于私募公开发表观点,证券法并没有直接限制性规定。私募也好,公募也好,披露持股是常态,对个股的评价也很难去限制,当然,评价者不能利用信息优势,否则是有问题的。”“私募基金经理发表观点,在法律上没有特别的规范,只有《证券法》第78条做了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规定。”樊健补充道,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倒是出台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但由于但斌的言论并不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的,因此也并不适用。按《证券法》第78条的规定,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不过,樊健指出,但斌发表的更多是观点性言论,而非事实性陈述,因此很难说他做出了虚假陈述。或许正是因为缺乏明文规定的限制,接受采访的律师纷纷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截至目前,还没有类似案例被监管层处罚过。许峰对记者说:“证监会自由裁量的范围比较大。如果能出个处罚先例,那其实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意义还是很大的,微博谈股票的现象很乱。”樊健认为,如果不涉及传播虚假消息,一般的发表言论对人员来说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言论自由。还有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有跟市场进行交流互动的需求。如果完全禁止的话,不现实,也不符合投资者利益。”但他特别指出,按照证券法的规定,私募基金不需要披露投资标的,除非持股比例很高,达到了披露要求,否则,私募基金没有义务对外公开持股对象、持股数量,以及增持、减持的时间。“这些是规定在基金合同里面的,其实是私募基金跟客户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公开出来。我个人觉得,如果这个私募基金经理把自己重仓的股票公布出来的话,可能违反了他的保密义务,把客户的信息给披露出来了,这是有问题的。”那么,韩志国所说的第三条罪名又是否成立呢?这条对应的,是刑法第一百八十条——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具体是指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单位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内幕信息的人员、单位,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樊健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同因为但斌与茅台管理层熟悉,就判断存在内幕交易的行为。“仅仅是熟悉,并不能推导出存在内幕信息及内幕交易的可能。”樊健指出,除非是证监会查出确凿证据,否则无法得出这一结论,甚至“但斌可以告韩侵犯名誉权”。而许峰却指出,内幕交易并非没有可能,“韩教授说的内幕交易,比如说可能他知道了什么,但是公开说不知道。这个事情很大,我相信但凡他有点正常智商都不会乱说,所以既然说了,可能是知道了一些什么。毕竟但斌跟茅台太熟悉了,但我还是觉得,没有足够证据,不要随便点名扣帽子。”有意思的是,关于这一点,网友在微博上也开始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但斌自证清白,另一派则呼吁但斌不予理会。徐培龙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怎么自证?刑法角度岂不是变成有罪推定了?那就违反了刑法最基本的无罪推定原则。”据徐培龙介绍,证监会内幕交易每年都查很多,每周公布的处罚案例基本上也都会有一个是内幕交易的。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犯内幕交易、泄漏内幕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件呈高发状态,基本应该是各类调查案件的第一名。其实罚款是蛮厉害的,但总有人铤而走险。”徐培龙这样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六精品微信号推荐微信号:mifengcaifu(长按复制)“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的人或许是你最信赖的。不过在要用到“关系”的时候,他们却不是最关键的。与此同时,社会学家还会告诉你——别跟熟人合伙。俗话说“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人脉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时候总要依赖各种关系才能把事办成,求人未必可耻,孤独未必光荣,“关系”,是个正常的现象。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建立有价值人脉的关键是寻求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比如“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但社会学家们却恰恰不这么认为。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Granovetter,曾在70年代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并把研究结果作为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发表。Granovetter找到282人,从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的访问。发现其中通过正式渠道申请,比如看广告投简历,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工作——当宅男们还纠结于简历怎么写才好时,一半以上的工作机会已经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靠关系不新鲜,但靠什么关系却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那么这条路到底更有可能是什么样的朋友给的呢?Granovetter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在这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这个“关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而55.6%的人用到的关系人仅仅偶然能见到,意为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另有27.8%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Granovetter对这个现象有一个解释。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Granovetter把这个理论推广成一篇叫做《弱联系的强度》的论文,此文有可能是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社会学论文,大概超过了两万次。这个研究的数据如此简陋,思想如此简单,然而其影响是深远的。现在“弱联系”这个概念已经进入励志领域,2010年有人写了本书叫做《超级人脉》,其中大谈弱联系的用处。“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如果你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者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背景类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这样来说,岂不是从一个人的社交网络结构,就能判断这个人的经济地位如何了么?2010年三个美国研究人员,做了一件有点惊人的事情来验证这个思想。他们把2005年八月整个英国的几乎所有电话通讯记录拿过来,涵盖90%的手机和超过99%的固定电话。这些电话记录构成了可见的社交网络。研究者很难知道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但是英国**有全国每个小区的经济状况数据——你可以查到哪里是富人区哪里是穷人区。这样他们把电话通讯记录跟其所在的三万多个小区居民的经济排名对比。结果非常明显,越是富裕的小区,其交往的“多样性”越明显。但是这个结果如果细看的话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社交网络多样性越强,经济排名就越高在统计上我们使用“相关系数”来表示两个东西之间的相关性,它的值在-1和1之间,越接近1,就表示这两个东西越容易一起变大和变小,负值则表示二者变化的方向相反。这个研究发现,小区的经济排名与其社交网络的“社会多样性”和“地区多样性”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3和0.58。这意味着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们设想富人的联系人数也应该较高,因为他们认识的人比穷人多——这也是对的,但联系人数目和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只有0.44,并不太重要。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打电话时间长短,跟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是-0.33,也就是说富人虽然爱跟各种人联系,但真正通话时间比穷人短。这种数据分析的问题在于它只能告诉我们社交网络跟经济地位之间有这么个关系,但不能告诉我们到底是谁导致谁。是因为你富,才有不同的人愿意跟你接触,还是因为你愿意跟不同类型的人接触,才导致你富?Granovetter的理论还有另一个问题。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认识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弱联系,强联系只是少数。如果让所有认识的人每人给我们一条工作信息,最后有用的这条信息当然有更大的可能性来自弱联系!Granovetter在他1973 年的论文里承认了这个问题,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解释:生活中强联系和弱联系跟我们交流的次数相差极大。我们跟强联系之间交流的信息,要远远多于弱联系。这种交流到底多多少,他没有办法量化计算,但是来自弱联系的信息总量可能并不比强联系多。这样看来还是弱联系重要,因为它传递的有价值信息比例更大。后来类似的质疑不断有人提出,但Granovetter的理论还是经受了考验。所以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亲朋好友很愿意跟我们交流,但是话说多了就没有新意了。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进行的。这个猜想怎么证实呢?谁给你的信息重要也许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不少蛛丝马迹。在有了网络后,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我们是通过什么联系得到新知识的。比如你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经常阅读和转发来自网友的各种推荐,那么是亲密好友的推荐更有用,还是弱联系的推荐更有用呢?Facebook的数据团队2012年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项非常巧妙的研究。研究者有个简单办法判断你跟各个网友之间的联系强弱。比如说如果你们之间经常互相评论对方发的状态,那么你们就是强联系的关系,否则就是弱联系。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在Facebook上分享的那些网页链接。如果你分享这个链接,你大概认为这个链接是有用的。这种分享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你的朋友(不管是强联系还是弱联系)先发了这个链接,你看到以后转发。另一种是你自己独自发现这个链接。可以想象,前一种方式发生的可能性肯定要比后一种大,社交网络的作用就是让网友向我们提供信息啊。Facebook的这个研究通过随机试验的办法来跟踪特定的一组网页地址,结果发现别人分享这个地址给我们,我们看到以后再转发的可能性,比如我们自己看到这个地址直接分享的可能性,大5倍以上。这两种可能性的比值,也就是网友分享的放大效应。我们的转发行为是相当亲疏有别的,人们更乐意转发“强联系”分享的信息。统计发现如果强联系发给我们一条信息,我们转发它的概率大约是弱联系发过来信息的2倍左右。这是理所当然,强联系之间本来就有类似的兴趣。有人据此甚至担心,社交媒体加剧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局面,我们会不会因为总跟志趣相投的人呆在一起而把社交圈变成一个个孤岛呢?不用担心。这个研究最巧妙的一点是:它不但比较了我们愿意转发强联系还是弱联系,还比较了两种不同联系的放大效应。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6,而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网址,你看到一个弱联系分享给你你再转发的几率,是你自己发现这个网址再分享的几率的9倍。再说白了,就是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来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这个性质和当年Granovetter说的何其相似!然后再考虑到人们接收到来自两种联系的信息总量,把它们用相应的分享几率加权平均之后,发现来自弱联系信息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强联系。也就是说,虽然人们重视强联系,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来自弱联系。现在“弱联系”理论已经被推广到了任何新消息或者新想法,不管你是仅仅想学点东西,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应该避免成熟圈子中的“强联系”,而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比如我下面要说的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别跟熟人合作已经有统计表明,从弱联系那里获得想法,乃至于与弱联系合伙创业,有利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社会学家Martin Ruef问卷调查了766个在美国西部某个大学(其实是斯坦福大学)获得MBA学位且至少尝试过自己创业的“企业家”,试图从中发现弱联系和创新的关系。Ruef统计了这些MBA们所创办公司的人员构成和信息来源,并且使用各种办法评估这些公司的创新能力,比如考察是否推出了新产品或者新的销售手段,是否打入国际市场,有多少专利等等。是从哪来的想法直接刺激你创业的?Ruef发现,这个创业想法来自与家人和朋友这些强联系讨论的,只占38%。而来自与客户和供货商这类商业伙伴这些弱联系讨论的,则高达52%。另有人则是受媒体或专家启发。可见好想法来自弱联系这个定律从创业之初就管用。看来经常出去参加饭局的确比在家呆着强。但是那些连饭局都不参加的创业者有可能更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公司开起来以后的信息来源。调查表明,如果你在创业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主要由弱联系构成,你的创新能力是那些指望强联系的公司的1.36倍。而如果你干脆不靠熟人,直接从媒体和不认识的专家那里获得信息,你的创新能力则是强联系公司的1.5倍。而从社交网络来看,跟前面英国数据的结果一致,你的社交网络越多样化,你的创新能力就越强。那些拥有极度多样化社交网络的企业家,他们既有强联系也有弱联系,还接受从未打过交道的人的意见,其创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单一社交网络的人的3倍。虽是如此,大部分创业团队仍然由家人和朋友构成。强联系团队和弱联系团队的数目对比差不多是5:3。而Ruef使用一个创新评估模型发现,弱联系团队的创新能力差不多是强联系团队的1.18倍。更进一步,如果这个团队成员在此之前从来不认识,那么这个团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更高一点。但是人们很难拒绝强联系的诱惑。比如在我们心目中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是比较理性的人,或者至少应该是比较冷酷无情的人,对吧?但是就算是这帮人也会犯追求强联系的错误,而这个错误使他们付出了相当显著的代价。这是一项非常新的研究。2012年六月,哈佛大学商学院的Gompers,Mukharlyamov,和Yuhai Xuan发了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这篇论文考察了3510个风险投资者,以及他们在年间11895个。有些人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合作,比如大家都是名校毕业;但更多的人选择与自己的“熟人”合作,比如是曾经的同学、同事,或者仅仅因为二人是一个种族。这个研究发现,按能力搭档可以增加投资的成功率,而找熟人搭档,则会极其显著地减少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这些人愿意跟什么样的人搭档呢?能力是一个参考因素:如果两个人都是从名校毕业,他们发生合作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5%。但更大的参考因素是关系:如果两个人是同一个大学的校友,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20.5%。而关系亲还不如种族亲!如果这两个人是同一个种族的,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22.8%。那么不同类型的搭档关系,对投资成败有什么影响呢?两个风险投资者中如果有一个是名校毕业的,其投资的这个公司将来能上市的可能性会提高 9%。如果他的搭档也是名校毕业,则提高11%。所以按能力选搭档,哪怕你把能力简单地用学历代表,都的确能增加成功概率。可是如果选一个以前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干过的同事搭档的话,会让风投成功的可能性降低18%。如果选校友,降低22%。如果选“族人”,降低25%。看来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所有人都喜欢强联系,哪怕是风险投资者和斯坦福MBA都是如此。我们愿意跟他们在一起混,我们愿意给他们打电话,我们愿意转发他们的微博。但是熟归熟,工作归工作。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现在社会学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证据说明,对工作来说,同乡会和校友录不是扩展人脉的好地方。《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七俗话说“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人脉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时候总要依赖各种关系才能把事办成,求人未必可耻,孤独未必光荣,“关系”,是个正常的现象。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建立有价值人脉的关键是寻求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比如“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但社会学家们却恰恰不这么认为。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Granovetter,曾在70年代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并把研究结果作为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发表。Granovetter找到282人,从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的访问。发现其中通过正式渠道申请,比如看广告投简历,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工作——当宅男们还纠结于简历怎么写才好时,一半以上的工作机会已经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靠关系不新鲜,但靠什么关系却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那么这条路到底更有可能是什么样的朋友给的呢?Granovetter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在这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这个“关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而55.6%的人用到的关系人仅仅偶然能见到,意为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另有27.8%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Granovetter对这个现象有一个解释。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Granovetter把这个理论推广成一篇叫做《弱联系的强度》的论文,此文有可能是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社会学论文,大概超过了两万次。这个研究的数据如此简陋,思想如此简单,然而其影响是深远的。现在“弱联系”这个概念已经进入励志领域,2010年有人写了本书叫做《超级人脉》,其中大谈弱联系的用处。“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如果你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者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背景类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这样来说,岂不是从一个人的社交网络结构,就能判断这个人的经济地位如何了么?2010年三个美国研究人员,做了一件有点惊人的事情来验证这个思想。他们把2005年八月整个英国的几乎所有电话通讯记录拿过来,涵盖90%的手机和超过99%的固定电话。这些电话记录构成了可见的社交网络。研究者很难知道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但是英国**有全国每个小区的经济状况数据——你可以查到哪里是富人区哪里是穷人区。这样他们把电话通讯记录跟其所在的三万多个小区居民的经济排名对比。结果非常明显,越是富裕的小区,其交往的“多样性”越明显。但是这个结果如果细看的话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社交网络多样性越强,经济排名就越高在统计上我们使用“相关系数”来表示两个东西之间的相关性,它的值在-1和1之间,越接近1,就表示这两个东西越容易一起变大和变小,负值则表示二者变化的方向相反。这个研究发现,小区的经济排名与其社交网络的“社会多样性”和“地区多样性”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3和0.58。这意味着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们设想富人的联系人数也应该较高,因为他们认识的人比穷人多——这也是对的,但联系人数目和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只有0.44,并不太重要。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打电话时间长短,跟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是-0.33,也就是说富人虽然爱跟各种人联系,但真正通话时间比穷人短。这种数据分析的问题在于它只能告诉我们社交网络跟经济地位之间有这么个关系,但不能告诉我们到底是谁导致谁。是因为你富,才有不同的人愿意跟你接触,还是因为你愿意跟不同类型的人接触,才导致你富?Granovetter的理论还有另一个问题。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认识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弱联系,强联系只是少数。如果让所有认识的人每人给我们一条工作信息,最后有用的这条信息当然有更大的可能性来自弱联系!Granovetter在他1973 年的论文里承认了这个问题,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解释:生活中强联系和弱联系跟我们交流的次数相差极大。我们跟强联系之间交流的信息,要远远多于弱联系。这种交流到底多多少,他没有办法量化计算,但是来自弱联系的信息总量可能并不比强联系多。这样看来还是弱联系重要,因为它传递的有价值信息比例更大。后来类似的质疑不断有人提出,但Granovetter的理论还是经受了考验。所以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亲朋好友很愿意跟我们交流,但是话说多了就没有新意了。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进行的。这个猜想怎么证实呢?谁给你的信息重要也许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不少蛛丝马迹。在有了网络后,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我们是通过什么联系得到新知识的。比如你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经常阅读和转发来自网友的各种推荐,那么是亲密好友的推荐更有用,还是弱联系的推荐更有用呢?Facebook的数据团队2012年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项非常巧妙的研究。研究者有个简单办法判断你跟各个网友之间的联系强弱。比如说如果你们之间经常互相评论对方发的状态,那么你们就是强联系的关系,否则就是弱联系。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在Facebook上分享的那些网页链接。如果你分享这个链接,你大概认为这个链接是有用的。这种分享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你的朋友(不管是强联系还是弱联系)先发了这个链接,你看到以后转发。另一种是你自己独自发现这个链接。可以想象,前一种方式发生的可能性肯定要比后一种大,社交网络的作用就是让网友向我们提供信息啊。Facebook的这个研究通过随机试验的办法来跟踪特定的一组网页地址,结果发现别人分享这个地址给我们,我们看到以后再转发的可能性,比如我们自己看到这个地址直接分享的可能性,大5倍以上。这两种可能性的比值,也就是网友分享的放大效应。我们的转发行为是相当亲疏有别的,人们更乐意转发“强联系”分享的信息。统计发现如果强联系发给我们一条信息,我们转发它的概率大约是弱联系发过来信息的2倍左右。这是理所当然,强联系之间本来就有类似的兴趣。有人据此甚至担心,社交媒体加剧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局面,我们会不会因为总跟志趣相投的人呆在一起而把社交圈变成一个个孤岛呢?不用担心。这个研究最巧妙的一点是:它不但比较了我们愿意转发强联系还是弱联系,还比较了两种不同联系的放大效应。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6,而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网址,你看到一个弱联系分享给你你再转发的几率,是你自己发现这个网址再分享的几率的9倍。再说白了,就是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来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这个性质和当年Granovetter说的何其相似!然后再考虑到人们接收到来自两种联系的信息总量,把它们用相应的分享几率加权平均之后,发现来自弱联系信息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强联系。也就是说,虽然人们重视强联系,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来自弱联系。现在“弱联系”理论已经被推广到了任何新消息或者新想法,不管你是仅仅想学点东西,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应该避免成熟圈子中的“强联系”,而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比如我下面要说的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别跟熟人合作已经有统计表明,从弱联系那里获得想法,乃至于与弱联系合伙创业,有利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社会学家Martin Ruef问卷调查了766个在美国西部某个大学(其实是斯坦福大学)获得MBA学位且至少尝试过自己创业的“企业家”,试图从中发现弱联系和创新的关系。Ruef统计了这些MBA们所创办公司的人员构成和信息来源,并且使用各种办法评估这些公司的创新能力,比如考察是否推出了新产品或者新的销售手段,是否打入国际市场,有多少专利等等。是从哪来的想法直接刺激你创业的?Ruef发现,这个创业想法来自与家人和朋友这些强联系讨论的,只占38%。而来自与客户和供货商这类商业伙伴这些弱联系讨论的,则高达52%。另有人则是受媒体或专家启发。可见好想法来自弱联系这个定律从创业之初就管用。看来经常出去参加饭局的确比在家呆着强。但是那些连饭局都不参加的创业者有可能更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公司开起来以后的信息来源。调查表明,如果你在创业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主要由弱联系构成,你的创新能力是那些指望强联系的公司的1.36倍。而如果你干脆不靠熟人,直接从媒体和不认识的专家那里获得信息,你的创新能力则是强联系公司的1.5倍。而从社交网络来看,跟前面英国数据的结果一致,你的社交网络越多样化,你的创新能力就越强。那些拥有极度多样化社交网络的企业家,他们既有强联系也有弱联系,还接受从未打过交道的人的意见,其创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单一社交网络的人的3倍。虽是如此,大部分创业团队仍然由家人和朋友构成。强联系团队和弱联系团队的数目对比差不多是5:3。而Ruef使用一个创新评估模型发现,弱联系团队的创新能力差不多是强联系团队的1.18倍。更进一步,如果这个团队成员在此之前从来不认识,那么这个团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更高一点。但是人们很难拒绝强联系的诱惑。比如在我们心目中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是比较理性的人,或者至少应该是比较冷酷无情的人,对吧?但是就算是这帮人也会犯追求强联系的错误,而这个错误使他们付出了相当显著的代价。这是一项非常新的研究。2012年六月,哈佛大学商学院的Gompers,Mukharlyamov,和Yuhai Xuan发了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这篇论文考察了3510个风险投资者,以及他们在年间11895个投资项目。有些人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合作,比如大家都是名校毕业;但更多的人选择与自己的“熟人”合作,比如是曾经的同学、同事,或者仅仅因为二人是一个种族。这个研究发现,按能力搭档可以增加投资的成功率,而找熟人搭档,则会极其显著地减少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这些人愿意跟什么样的人搭档呢?能力是一个参考因素:如果两个人都是从名校毕业,他们发生合作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5%。但更大的参考因素是关系:如果两个人是同一个大学的校友,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20.5%。而关系亲还不如种族亲!如果这两个人是同一个种族的,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22.8%。那么不同类型的搭档关系,对投资成败有什么影响呢?两个风险投资者中如果有一个是名校毕业的,其投资的这个公司将来能上市的可能性会提高 9%。如果他的搭档也是名校毕业,则提高11%。所以按能力选搭档,哪怕你把能力简单地用学历代表,都的确能增加成功概率。可是如果选一个以前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干过的同事搭档的话,会让风投成功的可能性降低18%。如果选校友,降低22%。如果选“族人”,降低25%。看来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所有人都喜欢强联系,哪怕是风险投资者和斯坦福MBA都是如此。我们愿意跟他们在一起混,我们愿意给他们打电话,我们愿意转发他们的微博。但是熟归熟,工作归工作。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现在社会学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证据说明,对工作来说,同乡会和校友录不是扩展人脉的好地方。有家可归让每一分钱都投资人用心服务好每一位理想微信号:palcw8网址:http://www.palcw.com/QQ:《老虎证券社区热帖:为什么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精选八货币的代价往往非常昂贵。——拉尔夫·爱默生巴菲特说,投资时,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但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投资者只是在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在大家都恐惧时找背锅侠而已。股市如此,楼市如此,到了这里,仍然如出一辙。不久前ICO还被形容成将颠覆VC的,可不久后舆论的焦点就转移到了李笑来到底是不是个骗子、只不过,ICO与前两者相比更玄妙之处在于,尽管它的热度已经超过了被大力推广的,但直到现在也几乎没什么人理解它的真正意思,甚至每次出现时都还要配上注释。在局外人眼中,这可能是重新上演的泡沫一场。但在局内人眼中,一如薛蛮子所说,不喝泡沫,啤酒也喝不着。在这场狂欢中,到底谁在贪婪,谁在疯狂,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或许可以从 不同人的视角,提供一些观察结果。的空气:李笑来、薛蛮子,和ICO疯狂史文 | 冯尚鉞来源 | 36氪(ID:wow36kr)如果不是门口歪歪扭扭地用粉笔字写着找薛总,你很难确认这栋位于北京东北五环的僻静住宅,是曾经号称中国第一薛蛮子的工作居住地。粉笔字的尽头指向房子的后院 —— 从门口走进去,要穿过一丛茂密的花草,高度几乎到了膝盖。使人感到:这里似乎人迹罕至。但在后院,情形完全不同 —— 房间里已经有了七八个来客。有几位传统基金的投资人,与36氪的谈话中,新的访客也络绎不绝,都是来、、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的。薛蛮子穿着一件蓝色T恤,面色红润,显得很兴奋。孩子,看看这老头是怎么想的?怎么这岁数突然玩起这个()来?老夫聊发少年狂,是不是有病?是发羊角疯呢?他笑起来,朝向另外一名投资人,创新工场的合伙人邱浩说,你们不也想问么?大家一块聊聊。日,薛蛮子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与李笑来的合照:两人坐在一张餐桌旁,薛蛮子搂着李笑来的肩膀,开怀大笑。上面的文字是@李笑来 ,我终于找到争取财富自由之路啦!哈哈哈!不难理解投资人对强烈的兴趣,这堪比1990年代的互联网。薛蛮子遇到李笑来,就像找到发现下一个Netscape之门。这个崭新的领域如此初级,真正专业的人很少,我见不着徐小平,见不着军,nobody there。他说,像突然全世界点了菜,就我一个人挑,有这么好的事,我得赶紧去。一猛子扎进去的人先扑到的却是巨大的泡沫。名人李笑来正被视为这场泡沫的制造者之一。作为富,李笑来先后投资和参与了多个,同时也是多个ICO项目的发起者。引起众人关注的是李笑来的壮举:他创立的一个名叫EOS的,仅用了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了1.85亿美元。7月2日,这一项目在相应的市值冲到50亿美元。有人把它称作50亿美元的空气。大多数投资者只知道ICO能在短时间内有30倍、50倍的涨幅,却连这是一个什么产品都无法搞清楚——李笑来的EOS几乎没有任何实体产品的项目,按照规则,这笔募集资金没有上限,而募集资金的用途也不甚明确。攀上高峰后,它的市值在接下来的10天迅速缩水为原来的1/3——这让被哀嚎不止。很快,李笑来被认为制造了,甚至坊间还传出他被立案的说法。到此为止,你可能还不清楚我们在说什么。一切犹如梦幻。没关系。我们假设你大致知道,那么你可以把ICO类比传统金融市场里的,它是一些公司通过发行代币向外募资的一种方式,但不能以等法定货币直接购买,而只能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支付,用以获得项目中的某些功能使用权,或者项目盈利后的分红。这些代币在ICO后,又形成了一个能相互交易的二级市场,类似股市。ICO本来是一种看似更民主化的投资方式,仅是社区里一些爱好者用于资助那些无法获得VC投资的区块链项目,但在中国,却因为更多非专业者的者变得复杂起来。36氪采访了产业链上下近二十个人士,带你看看这个被誉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事物,为何造成了一夜40倍的疯狂投机神话,又如何让变成了技术乌邦。7月9日,李笑来与薛蛮子合照从小众极客,到大众炒家企业公信宝的创始人黄敏强没有想到,他会目睹自己的企业成为ICO神话的一部分。6月15日,当公信股正式上市的那个上午,黄敏强来到了办公室。这是公信宝的代币:GXB上市的第一天。他打开电脑,看到了公信股的开盘价:31元。这是三个月前它 ICO 时发行价格的约 40 倍。尽管平时都不怎么关注自己的公信股价格如何,但那一天,黄敏强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些梦幻,不敢想象,真的是不敢想象。作为2012年开始混币圈的早期,黄敏强见证了这一概念由冷到热的全过程。黄敏强创业,是看到了金融中用户数据容易泄露和非法变卖的问题,而、记录难以伪造两个特点正好能解决问题,因此辞掉工作与朋友们一起创业,但早期遭遇了诸多困难。最麻烦的,是难以获得**支持或风险投资。当时大家对区块链知之甚少——币圈的大多数人仍然把它当做是实现基本技术,而币圈之外的人,包括资深投资人,根本不知道。寻找一个合适的工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