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大学生贷款额度的app,3000左右的额度,可以分期两年以上的,花呗白条分期乐就不用了,谢谢

蚂蚁金服和趣店用数据说话:消费贷惊人 现金贷不死
消费贷无惧监管约束,依旧强势增长。趣店四季度营收同比翻倍,净利增长80%;媒体称蚂蚁金服的消费贷额度,已是建行的近3.7倍;今年1-2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相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000亿元
摘要:消费贷无惧监管约束,依旧强势增长。趣店四季度营收同比翻倍,净利增长80%;媒体称蚂蚁金服的消费贷额度,已是建行的近3.7倍;今年1-2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相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000亿元。从严控消费贷流向房地产市场,到限制现金贷规模,再到居民去杠杆的推动,监管方面一直在收紧消费贷的增长。不过,消费贷仍在快速增长。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住户部门贷款累计增加1.18万亿元,短期贷款(主要为消费贷款)累计增加2637亿元,而去年1-2的短期贷款累计仅427亿元。彭博报道称,蚂蚁金服的消费贷规模已经达到6000亿元,花呗用户平均每个月借款约700元,借呗用户约3000元;2017年至今,蚂蚁金服的消费贷规模已经实现翻倍;蚂蚁金服的消费者贷款额度,已是中国建设银行的近3.7倍。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趣店,2017年全年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均上涨超过200%,去年四季度的总营收同比增长108%,净利润增长80%,逊于全年增速,但在监管收紧、舆论冲击之下,仍录得大幅增长。监管约束下 现金贷仍暗流涌动趣店的业务代表了消费贷中的现金贷。狭义现金贷最大的区别于消费贷的特征在于,现金贷无需担保,且没有特定的使用场景(消费贷用于消费),直接向借贷方提供现金。趣店创始人兼CEO罗敏称,趣店的目标用户是“中国数亿具备信用却未被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覆盖的人群”。而蚂蚁借呗除了填写基本信息之外,不需要抵押、担保即可申请,因此也被市场认为是一款现金贷产品。不过,蚂蚁金服称花呗和借呗是依托电商场景和支付宝APP的消费信贷类产品,在此前的现金贷监管风波中,监管方面也未对借呗明确定性。不过,蚂蚁金服在今年1月初调整了部分用户的蚂蚁借呗功能。监管层对消费贷崛起采取行动,是在去年9月。当时,消费贷爆发式增长的报道开始陆续出现,显示在银行去杠杆的浪潮下,私人杠杆依旧持续攀高。而当时正值又一轮房地产销售热潮,在房贷受限的背景下,也不乏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对此,多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纷纷发文提示消费贷风险,尤其是可能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短时消费贷利率显著上浮,增量得到控制。但深秋过去,消费贷再次抬头,监管部门在去年12月1日印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限制消费贷款的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规模。ABS是发放消费贷款的资金重要的来源之一。限制ABS的发行规模,相当于限制了现金贷公司可发放的贷款规模。彭博报道称,今年以来,蚂蚁金服的ABS产品收入仅为10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一季度则是今年的3倍。去年全年年,蚂蚁金服共销售2440亿元ABS产品。监管层对家庭杠杆的态度依然强硬。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称,居民家庭借钱消费、买房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很危险;企业、政府杠杆率要降低,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也要降低。“我们是个高储蓄的国家,过去是我们的很大的优势,如果借钱比存钱增长得快的话,我们这个优势就会丧失。所以降杠杆非常重要,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郭树清称。
相关标签:裁掉2万多人,佰仟开始发力现金贷、医美分期,上线买买钱包
两个月后的今天,佰仟又在做什么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清流Club&&& 作者:小慧&&& 9月中旬,清流Club曾报道佰仟大规模裁员,关闭多个城市门店。  两个月后的今天,佰仟又在做什么呢?  一位佰仟销售人员告诉清流Club,目前,佰仟的3C、POS贷依旧在做,不过利息涨了,销售员的提成降低了,线下的现金分期已经暂停。“公司将重心转向了现金贷,还有医美分期。”  另一位佰仟销售人员向清流Club透露,前段时间在培训一款线上产品“买买钱包”的产品特点、费率以及推销口径等。  紧接着,佰仟金融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佰仟分期购”APP正式升级为“佰仟买买钱包”,新版产品既包含了佰仟分期购的全部业务,还新增了其它金融服务项目。  清流Club下载“佰仟买买钱包”体验发现,其上线了一款循环额度的线上借贷产品“买买卡”,最高额度30000元,日息0.03%起,可分3-12期。  另外,用户还可在买买钱包线上申请最高50000元的现金借款、分期购物和佰仟的医美产品“仟姿分期”。不过这3类产品,均是线上申请,还需在线下门店面签才能办理。  一位佰仟工作人员向清流Club坦言,佰仟是不可能舍弃线下的,之前线下近4万人,裁掉了将近2万5千人后,现在还留了1万多精英团队。  有业内人士认为,与曾经的纯线下产品相比,目前,佰仟的产品线上、线下都可以申请,用户体验更灵活,未来或许会全力转型成纯线上产品。  某企业风控总监对佰仟的转型总结了两个词:减负、挣钱。  “佰仟曾经大力发展线下分期,累积了不少用户信息,这些原始数据可以助力其线上风控;其次,裁撤线下,可以节省人力、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佰仟买买钱包还上线了多啦理财平台的一系列理财产品。  多啦理财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深圳嘉银普惠科技有限公司,是佰仟金融的合作伙伴。  一位佰仟金融前员工告诉清流Club,多啦理财实际就是佰仟金融的P2P平台。  有业内人士认为,佰仟如此高调发力P2P,或许是因为急需资金。  佰仟金融成立于2013年,定位是一家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公司业务涵盖消费金融服务、汽车金融服务和现金贷款服务等。早期,佰仟金融主要依靠驻店模式拓展业务。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5月,佰仟金融业务网络已遍及全国316座城市,覆盖2000个县、3万个乡镇,累计发放贷款500亿元,服务客户1700万人。  今年5月开始,不断有消息传出,佰仟在大裁员、佰仟和其主要资金方哈尔滨银行已经“分手”······  9月中旬,清流Club从佰仟金融内部工作人员处得到证实,佰仟确实在战略性收缩战线,大量裁员和关闭线下门店。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佰仟逐步转型发力现金贷也是顺应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最近一段时间,主营现金贷业务的企业赴美上市的消息不绝于耳,从这些企业的招股书来看,现金贷的暴利确实令人兴奋。不过,佰仟转型现金贷能否为其带来更多利润收益,还需要时间考量。
相关标签: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P2P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一 拍分期收缩战线说明了什么?近日,有消息称,知名拍拍贷旗下的拍分期开始收缩战线。 据《国际报》记者了解,拍分期成立于2015年,仅用数月,入驻北京、上海、江浙、东北等地区的20多个城市,累计交易额3亿元。 不过,据相关媒体援引辽宁地区某分期销售员的话称,拍分期在鞍山市场刚做不久就撤退,市面上已看不见拍分期的人。另外,陕西咸阳等地拍分期相关人士均证实了撤退迹象。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背后有何原因? 拍分期CEO李铁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的解释是,“正在根据目前的发展路径,调整运营情况,让运营情况比较好的网点获得更多资源,收缩运营不好的网点。” 领域,主要有三类参与者:传统商业银行、持牌、互联网机构。拍分期属于第三类参与者。 事实上,这类参与者目前处境都有些尴尬。 今年5月,唯品会正式宣布分拆金融业务。总经理朱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目前唯品金融尚未进入盈利阶段。 对于创业型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自身的发展瓶颈也非常明显。 李铁铮指出,创业型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面临三方面困境:“第一,从人才角度来说,创业型消金公司在人员配备和素质上来说可能不足以支撑其业务形态;第二,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消金业务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沉淀都需要一段时间积累,而且的验证也需要长时间的验证;最后,从品牌建设方面看,提高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和信赖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 从目前的情况看,持牌丰厚。 截至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3家,其中20家为。记者梳理7家有上市银行参股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除了杭银消费金融,其余6家均实现盈利,以6.4亿元的净利润居首。 李铁铮认为,“对持牌金融机构而言,最大优势是资金成本低。” 上海某消费金融类创业公司高管傅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资金成本低意味着,在同样率的情况下,持牌消金机构可能盈利,但创业型消费金融公司亏损。而且,由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长期从事金融业务,所以做线下分期业务更有经验。 根据中金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未来四年将保持约40%的增速。那么,未来,竞争格局会发生变化吗? 中金认为,未来消费金融的产业链分工将更加明确,最看好拥有流量和场景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基于获客和优势,将得到产业链最丰厚的利润;银行依靠资金成本优势成为资金主要提供方;提供反欺诈及、贷款等基础服务的第三方专业平台,也将构成产业链有机部分”。 傅力指出,行业洗牌的下一个阶段或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和流量平台之间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草根创业型公司需要审慎发展、抓住转型掉头的机会。《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二消费金融领域,场景为王。经历三年多的野蛮生长,目前消费场景化已覆盖3C产品消费、租房、电商、二手车、大学生、蓝领消费、装修、旅游等细分领域,部分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下一步该如何走?同质化困局如何破?4月27日,《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数位业内人士,“合作与开放”成为共识。研究院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有很多,要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个就需要合作,借助合作的力量、合作的杠杆实现同质化的破局。”空间还有多大自2014年2月,京东消费金融推出业内第一款“白条”开始,众多消费金融机构将场景作为业务拓展的关键——线上或线下,深耕消费场景。目前,消费金融领域在各个不同渠道都存在众多竞争者,已经形成电商系、持牌系和P2P系等。经历各方厮杀,空间还有多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4月25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扣除房贷后,消费金融占GDP的比重仅为8.4%。报告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偏小,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该报告预测,我国当前估计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报告称,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各机构的发展模式将出现分化,金控化和平台化将成为两个主流发展方向。不过,消费金融发展至今,已涌现诸多乱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认为,目前消费金融领域确实有不规范的地方,需要进行监管上的规范,如很多没有牌照的机构做一些持牌者才能做的事情、对个人信息的不保护现象等,未来监管与创新应该是并行的状态。京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认为,随着监管政策逐渐明朗,消费金融市场一定会迎来驱除泡沫、发现价值的净化期。破局同质化要想在这一“挤泡沫”的过程中突出重围,如何解决同质化问题成为关键。据记者了解,消费金融公司信贷产品主要以信用贷、消费分期为主,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区别不大,消费金融公司间金融产品差别也不大,同质化现象明显。在分析人士看来,消费金融领域主要参与者各有优势,只有加强合作才能避免同质化发展。薛洪言认为,对消费金融来说,合作与开放是未来一个主趋势,也是一个主基调。谁能在开放与合作过程中做得更好,谁就能占据一个更高的优势。“现在消费金融的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曾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有些机构只是发挥它的资金优势,另外一些机构可能发挥它在的优势,有些机构发挥它的信息数据方面的优势,有些机构可能发挥科技方面的优势等。由此,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体系。曾刚称,在这个生态体系里,每一个小细分领域当中都有非常出色的公司,只不过它还在成长过程中。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小机构也沿着这样的思路在走,不要大而全,只要其中一个点,其他的都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完成。开放平台的思维和模式,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对传统功能的改造结果。对此,乐信集团首席金融官乔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谈到,我们从建立平台开始,就开始不断深化和所有电商品牌供应商、服务商的合作,同时与各种第三方公司和传统银行、其他的金融机构等保持持续开放的合作状态。平台探索合作有了开放的态度,以何种形式在移动互联网里找到合作伙伴是目前行业里正在探索的问题。“在开放的过程中,大家彼此会有很多能力上的互补。”乔迁说,比如,传统金融机构在资金上有很好的条件。而我们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则考虑如何做好用户服务,用户行为的体验,以及风控的过程,弥补传统金融机构体制上的障碍,达到更好的获客效果是未来双方合作的方向。记者注意到,目前进军数据、技术支持解决方案是不少已经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的一条“开放合作”之路。“这几年,在数据和技术输出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包括和金融机构合作,帮助发卡银行提高批核率。现在,我们的产品背后大部分都是对接的银行资金,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提高。”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后,我们依然会沿着开放的路径,对外输出数据技术能力,帮助推动整个的良性循环。此前,米么金服宣布与奢侈品分期平台奢分期达成战略合作。对于“专业金融+电商场景”这种尝试,米么金服创始人宋梦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分工化协作将成为未来趋势所在,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机构将会填充进入电商的整体行业链,降低系统成本,提升行业整体效率。而消费金融公司自身具备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捕获用户互联网信息,为商户描绘出用户潜在画像,实现精准营销。当然,消费金融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也需要更多创新性发展。宋梦郊举例称,“信用消费服务只有当同步出现在用户产生购买冲动的时刻,才能真正发挥提升购买力的实质作用。有别于市场上的其他平台在支付页面才予以分期提示,我们尝试将分期展示提前至活动促销及商品展示页面,希望帮助用户摆脱价格负担,促进购买决策。”《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三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滞后的发展现状和良好的政策机遇,刺激和吸引了一大批消费金融的“淘金者”纷纷杀入,在各类消费金融机构(其中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绝大多数由银行发起设立)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消费金融市场日益红火的同时也暴露出无序发展、风险频发等诸多问题。新生的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遭遇严峻的发展乃至生存挑战。如何破局突围,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面对的现实课题。中国的发展机遇在过去几年,中国消费市场每年都有数万亿元的消费增量。强大的消费动力孕育出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让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出现高速增长。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境内住户短期消费高达49312.86亿元,同比增长20.3%,较2010年余额增长了4倍多。居民消费信贷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至2016年底,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1.99%提高至了4.65%,增长形势十分明显。不过,4.65%的比重仍然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约30%)的标准,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标准,说明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仍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消费金融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从政府角度看,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增强经济韧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就必须培养消费新动力、促进消费升级,从而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展消费金融成为培养消费新动力的不二选择。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就开始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了《》,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四个城市各批准设立1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试点。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由北京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由中国银行发起)、(由成都银行发起)以及全外资。从2013年开始,政府加速释放银监会将城市扩充至16个城市,与此同时还取消了营业地域的限制。在此之后,大批的引导和鼓励措施陆续出台。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所处的生态环境与竞争格局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积极的政策引导下,消费金融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焦点,大批企业开始涌入该行业。目前消费金融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多个主体参与其中,而和第三方服务公司是重要核心。第三方服务公司主要分为公司、公司、催债公司。大数据公司为公司提供大数据建模、智能风控等服务,帮助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精准营销、降低。第三方征信公司为消费金融服务公司提供除了官方征信以外的个人征信记录。需要指出的是,消费金融的客户群体较大,消费场景复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官方征信难以较全面地覆盖消费金融的目标客群,因此第三方征信公司在整个消费金融产业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阿里巴巴由于在平台消费(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以及支付数据(支付宝)上拥有巨大优势,可通过消费、支付、购买评价等记录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以及评估用户的信用水平;腾讯在社交数据(微信、QQ)上具备强大优势,也能从中评估用户信用水平。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的种类有很多,除了商业银行以及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电商、分期购物平台、公司等,这些公司虽然未获得正式的牌照,但实质上从事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同质的业务。这些企业在资质、客户基础、资金成本、风控成本、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它们分别活跃在各自的优势细分领域,形成一种错位竞争的局势。商业银行。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开展了消费金融业务。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和消费贷款两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它们的客户以白领为主,个人征信情况较好,还款能力较强。信用卡是最传统的,其安全性、便捷性已经受了数十年的实践检验。不过,商业银行开展时,通常发行量在500万张以上才能盈利。受此影响,分拆信用卡业务成为当前的一大趋势。目前,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已先后计划或完成拆分信用卡业务,成立相关子公司。消费贷款方面,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通常为房贷、车贷等大额支出或支付其他消费如旅游度假、求学深造等,这些贷款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期限长且方式多样。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业务具有“小、审批速度快、服务方式灵活、短”等特点,客户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目前来看,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0家(不含已获牌照正在筹建但尚未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有商业银行背景。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希望通过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将目标客群扩大到中低收入人群,以此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业务经营有地域限制,各地比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积极地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布局消费金融为切入口,实现业务的扩张。从业绩指标看,以商业银行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端的年化在10%~18%之间;负债端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和,资金成本在4%~5%之间;行业平均ROA在4%~5%之间,而ROE在15%~20%之间,约2.85%。(数据来源于华沈娟团队的研报)电商。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电商主要有京东、途牛等,它们主要在其自有消费场景下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电商类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拥有天然的优势,它们把控了巨量用户的消费交易场景,如果决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只需要在其把控的消费交易场景中增加白条支付功能即可。例如,京东通过推出“”切入消费金融业务,客户通过使用“京东白条”购买京东商城内的商品,同时享受延后付款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目前,京东还正在将消费金融业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把业务范围拓展到京东商城以外的实体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有第一梯队的(支付宝、、借呗)、腾讯金融(微信支付),以及第二、三梯队的、华为支付、小米支付等。此外,还有一些资质参差不齐的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在参与消费金融市场竞争。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消费金融浪潮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此类公司的代表是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支付宝、花呗、借呗)、腾讯金融(微信支付),它们经过前期的沉淀,其平台上都已有覆盖上亿级别的线上及线下用户量,且已培养好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因此能以较低成本迅速切入消费金融业务、扩大贷款余额规模,在分期业务及业务上直接占据最大的竞争优势。此外,由于控制了交易支付环节,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很自然地抵御信用卡等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这些支付巨头们拥有长期、稳定、庞大的历史数据源,样本大、代表性强,可运用于征信环节,成本相对较低。从资金成本看,没有银行系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或从事同质业务的公司)的资金更多依赖于同业借款,成本相对同业拆借和发行而言稍高,在5%~10%之间。但随着()产品发行提速,降低了。大型电商以及互联网巨头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支付由于品牌价值高,且对下游还款的把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较高,询价有明显的优势,资金成本得以拉低。分期购物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类公司主要在一些特定购物平台上切入分期服务,其代表企业有、、仁仁分期等。这类公司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例如,仁仁分期主要通过深耕学生分期市场开展消金业务。不过,这类公司的获客成本较高,很难做大,加上资金成本以及风险控制成本都较高,同类分期购物平台类公司之间还经常依靠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这类公司坏账率相对较高、盈利困难。推动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找准定位,探一条新路。正如前文所述,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是一个蕴含着巨大机遇的市场,也是一个受资本追捧的、参与者众多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商业银行客户基础强、风险管理体系成熟、资金成本低且金融链上的资源整合能力强;以小贷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较为激进,一些互联网平台举着的大旗,以“高、零风控、广撒网”的方式抢占市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机制较商业银行更灵活,却没有商业银行的客群基础;尽管有牌照优势,却不掌控消费场景,显然不可能像互联网机构(主要指小贷公司、现金贷平台)一样没节操地以飙升的坏账率来获取市场。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还处于发展的探索期,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同时在客户体验方面缺乏竞争力(移动客户端体验不佳、申请周期相对较长、办理效率较低等),是银行系消金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综上分析,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只有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盈利模式,瞄准客户的“痛点”,在客户体验上狠下功夫,探索建立独特的服务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创新机制,放一条生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与母行之间既存在协同效应,也存在竞争关系。要焕发消费金融公司的创新活力,体制机制是保障。如何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的经验值得借鉴。成立于2015年3月的为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该公司在2015年底时还亏损8400万,而到了2016年末营收就已达到15.33亿元,净利润达到3.24亿元。两年时间,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已达182亿元,累计授信客户达704.48万户,不良率仅为0.82%。尽管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母行――招商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上遥遥领先同业,却并没有直接从母行寻求补贴和导入客户资源,反而专注拓展外部资源,与大流量平台阿里巴巴、南方航空展开合作,从而轻松切入到多元消费场景中,在整个的消费金融行业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目前,招联还与教育培训、家居装修、医疗美容、旅游等多个行业的优秀机构展开了全方位合作,借助外部平台渗透消费场景。有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榜样在前,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应该眼光向外,拓宽视野,在销售渠道等层面上加强外部合作,借助外部平台渗透到消费场景中,以开辟市场。而从母行角度出发,在未来培育模式上,对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不宜采用“圈养”的方式,而是在管住不发生声誉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手,放消费金融公司一条“生路”,让其独立搭建新平台、形成新机制,获得新客户,探出一条新路,闯开一片天地。守住底线,走一条稳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归纳而言,目前消费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10%),IT风险(20%)以及欺诈风险(70%)。一方面,需求碎片化、行为多样化的中低收入客户群将带来相对更高的信用风险,这一类风险大约占比10%。另一方面,IT风险也是消费金融公司将面临的一大风险。后台IT系统是消费金融业务开展的镇司之宝,一旦系统崩溃,由此产生的后果甚至可能对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类风险大约占比2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金融业务由于具有无抵押无担保、、面向“草根”等特点,其面临的欺诈风险相对其他金融业务而言更高,这一类风险大约占到70%,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而对于母行而言,除了之外,还可能带来巨大的声誉风险。综上所述,由于风险压力远超传统业务,消费金融业务开展要特别注意认清风险、守住底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单位:长沙银行)《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四点击标题下「」可快速关注摘要: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竞争激烈,消费金融成各类资本“香饽饽”。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消费金融由于巨大的市场空间亦成各类资本抢食的一片新蓝海。据艾瑞咨询公布的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预计到2017年,消费金融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4%。消费金融领域已进入各类资本抢食的一片新蓝海,并分别形成了银行系、电商系、系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系四大力量并驾齐驱的局面。各方资本扎堆消费金融 电商巨头“曲线进入”开展业务此前的2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从京东金融获悉,该公司旗下的现金贷产品已悄然启动内测。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京东金融现金贷对产品分别包括阿里借呗、腾讯、,拍拍贷及的消费信贷产品等。此前,京东金融ToC端已经有白条+金条,白条覆盖京东商城电商、租房、旅游、购车、装修、教育等。日前,香港上市公司富誉控股亦披露公告,公司于2月26日与广东一家达成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将认购后者的股权,从而进军布局。不过,至于比例等细节问题,目前双方仍在磋商,具体方案还没最终确定,富誉控股有可能只该公司的,也有可能投资该公司的其他业务。而随着的不同,可能总体、占股比例会有区别。截至目前,消费金融领域在各个不同的渠道都存在许多竞争参与者,电商平台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为主;P2P网贷平台比如说拍拍贷、、宜人贷等,参与机构数量众多;分期购物平台以乐分期、趣分期为主;消费金融公司比如说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公司等;移动端信贷APP有手机贷、Wecash闪银、拉卡拉替你还等等。银行在消费信贷这块布局也很广泛,像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个人认为,该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力或取决于京东金融的战略布局。这款现金贷产品,授信额度上限更高,京东白条的上限只有1.5万元,而且相对于要更快捷,弥补了京东消费金融里万元以上的大额需求,也是不设场景化消费的一款补充产品。”张叶霞称。融道网CEO周汉认为,从以往京东“白条”来看,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拿到这个,应该是比较少的,所以对于业界的影响也只是在心理上。“从原来的由银监会下发到了地方银监局审批下放,也即地方审批,全国展业。但消费金融的进入门槛还是很高。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拿到消费的企业也就14家而已。像包括阿里、腾讯、京东金融等电商巨头均是通过曲线进入的方式开展类消费金融业务。”马上消费金融品牌总监宋铮称。风控门槛成难题 各家自建风险控制体系除了银监会规定的硬性条件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门槛就是风控门槛。“ 因为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对外吸收存款,只能放贷。实际上,引流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关键是资金能不能安全收回的问题。”宋铮直言。米么金服品牌总监袁赟称,消费金融的拓展空间在于。但金融的关键是风控,把控好风险才能长远的发展。“风控的把控关键是用途,如果是纯现金贷的话,用途的把握要就有一定的风控,对资质的要求就需要更高;而如果是场景金融的话,用途就相对比较明确,用途明了之后,风控相对就好控。”桔子分期CEO史孝东亦认同,消费金融的核心在于风控。在史孝东看来,风控的关键在于数据的获取,京东、腾讯、阿里的数据采集维度和渠道都不相同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当中获悉,目前,包括持牌公司以及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在内,基本都是自建风控体系。“每家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征信开发自己的风控系统。甚至有些风控产品做得好的消费金融公司还做起了金融服务,即风控外包。”宋铮透露。张叶霞表示,像阿里、腾讯、京东三家互联网巨头大数据来源各有特色,主要来自于各自生态圈中的数据。比如京东、阿里在电商消费数据有着更大的优势,通过消费、支付、评价等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判断评估用户的信用水平;而腾讯在社交数据上具备优势。就消费金融的创新方向,宋铮认为,单单产品框架基本上大同小异,更多的创新空间体现在,一是产品体验的改善上,如何高效快速进行审核,发放贷款。二是消费场景的突破,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三是风控模式的创新。在大数据征信背后,每家企业的风控模型也不尽相同。不过,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首席数据官刘志军博士表示,目前,难就难在我国征信市场尚不健全。“虽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能力连接央行征信系统,但还有很多公司没有能力连接。央行征信作为全国最权威的征信数据,很多公司不能连接就会导致某些人在有些平台借钱逾期后,又跑到另外一个平台去借钱,来往之间会给平台造成资金损失。”刘志军博士称。相关阅读:2015年,一路高歌,迎来大变局。网贷行业高收益时代一去不复返,资产端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逐渐往大平台方向发展,剑指“互联网+大资管”,比如等。据悉不久后也将与合作,上线。而同时,由于模式弱点渐现,大平台开始布局消费金融领域。↓↓↓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详情请见:www.pppgold.com客服电话:400-006-8817客服QQ
科瑞财富搜索《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五消费金融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特点主要有:单笔授信额度小,一般在10万元以下,多数贷款金额为元;无需 ;贷款期限短,账期一般在24个月以内。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巨头(阿里、京东)、 新兴的等。在征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花了数年时间,接入了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公 司、财务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全国集中、统一并可联网查询的征信系统。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达 8.6 亿,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达一亿多人,这就是央行个人征信记录。金融机构给者放款审批时,通常会参考申请者在央行的个人征信记录,从而判断是否放款。对应地,央行无征信人群,指在央行没有信贷记录或者没有具备参考价值的信用记录的群体,主要有三大类:在校学生(全国3500万)蓝领(2.7亿,其中包含了农村户籍的务工人员)大多数农村户籍群体(约 5.5-6亿)1创业为什么选择央行无征信人群作为切入点1、此用户群基数大,其消费信贷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央行无征信人群基数大,且不是主流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而传统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下模式偏重、行业集中度低,使得该群体的消费信贷需求难以被满足;因而这类创业公司找到了看似蓝海的市场。金融机构在个人信贷领域,按照贷款用户的质量分为三大层级:分别是 Super Prime(优质客户)、Prime (勉强符合标准客户)、Sub-Prime(次级客户);不同层级的客户,获批的贷款类型不同,金融机构的也不同。Super-Prime 不是这类创业公司的目标人群,一方面要面临与银行的正面交锋,另一方面该群体中的大多数选择到期按时还款,这意味着即使银行信用卡中心也难以从他们身上赚到可观的利息收入,而往往通过交易环节从线下商户那里赚取支付通道的手续费。Prime 和 Sub-Prime 是这类创业公司正在努力渗透的人群,首先它们避开了与银行的正面竞争,其次这类公司的创始人认为它们的业务模式在获客、风控方面均优于传统消费金融公司,有望改造传统领域。2、无央行征信人群的不良率虽然偏高,但可承受的实际利率更高无央行征信人群,其不良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这个人群属性决定了不良偏高,以无央行征信客户占比较高的某大型传统消费金融公司为例,它 M3+的逾期率为7-8%;而2015全国消费金融平均不良率为2.85%。另一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在开展初期,风控模型一般要经过试错,试错期间容易遭遇多个欺诈组织的诈骗,导致产生了逾期率的异常值,从而提高了整体坏账水平。无征信人群的借款渠道有限,负债比例不高;加上他们对的计算不敏感(尤其是蓝领、农民),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承担了25~60%年化利率。这意味着,放贷机构不仅可覆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坏账率,更可以赚取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息差。2主攻无央行征信人群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代表1、校园消费分期1)校园消费金融的发展机遇此前银监会叫停银行信用卡中心进驻校园市场,而传统消费金融公司在校园市场的渗透率低,使得校园消费金融公司在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2) 校园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够大,不足以产生高市值公司通常数千亿规模的市场才可诞生出百亿级别的高市值公司。校园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的上限并不高,单一校园业务不足以支撑一家高市值的消费金融公司;市场规模的测算如下:3) 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已定 多家以校园分期金融为切入点的创业公司涌入,随着一轮轮价格战,以及资本格局的确立,行业 Top 3 为:分期乐、趣分期和爱学贷,前两家成为了行业领导者。处于领先地位的互联网校园金融公司有着以下共同特征:资产端:过电商或校园周边商户的消费场景获得;:上线自有 P2P 作为资金端之一,获取资金;并发行了不同形式的ABS()以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地推团队承担获客与部分风控的双重职能:采用全职城市经理、校园地推+校园兼职人员的业务体系,构建了万人规模的线下地推团队,各自均覆盖了 3000 余所各大高校;地推团队同时兼职着学生信息核实的风控功能,比如: 学生真实身份核实、面签等。业务发展:三家也都意识到校园金融市场天花板不够高,以不同的方式拓展校园外的市场。4)校园分析Top3不一一列出,以分期乐的业务模式示意图为例Top 3的业务模式对比:分期乐与趣分期这两家公司行业领导者随着在校园市场的地位巩固,以及在校外人群的延伸,其贷款规模与贷款余额已经超过部分银行系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接近中银这样的持牌老公司。2、蓝领消费分期1)蓝领人群的消费金融市场保守估计在5000亿以上,信用卡渗透率不超过15% :蓝领群体随着中国经济形态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随着新蓝领阶层的崛起,我国蓝领阶层人数达到2.7亿人,年龄段分布在16-40岁;赶集网新蓝领阶层报告调查显示,蓝领2015年平均月收入3163元,年收入增长率 14-15%;蓝领月光族比例在 2015 年达到 52.5%,每月开销中的非固定花销占比约为53.6%。2)蓝领消费分期的公司代表70%蓝领群体没有央行个人征信,因而信用卡中心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渗透率不高于15%;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认为这是一蓝海机遇,代表公司有买单侠、即有分期、拍分期等,其中买单侠与拍分期的业务模式差别最为明显,以这两者为例:哪种模式孰优孰劣,需要更长的时间验证期,三家代表公司的发展规模如下:买单侠:目前服务了 100 多万用户,以不到 300 人团队覆盖 157 座城市,单月放贷规模 3 亿,逾期率控制在相对理想范围内,接近行业领导者的风控水平;即有分期:目前服务了200万用户,覆盖100余座城市,未披露放贷规模;拍分期:成立时间尚短,业务发展快速,逾期与坏账需要更长的观察周期才能下结论;其业务数据未公开披露。3、农村消费分期1)村镇消费金融的市场机会好村镇消费金融存量市场规模保守估计超 3000 亿(估算方法:16609 亿×20%=3300 亿),尽管在县级市及以下设有多个金融机构网点(邮储银行、小贷公司等),但多数为乡镇企业服务;农村户口的人群中有大量的消费信贷需求未被现有的金融机构所满足。2)锁定该领域的创业公司少,代表为农分期与目前新型的农村消费金融以农分期、什马金融为代表。二者有类似之处,都为农民户口的经商或务工人员提供购买生产工具的消费分金融服务,农分期针对买农机的分期消费,什马金融针对电动车的分期消费。两家公司都在消费金融业务基础上,延伸了。区别在于:农分期:为自建销售渠道,销售人员下乡寻找合适的农户推销分期服务,并自主风控推荐相应的品牌农机,并最后承担贷中贷后催收等环节,农机销售商只负责销售环节,不介入风控环节。什马金融:对电动车经销商有一定的依赖性,将大型经销商升级为什马金融的金融事业;经销商与公司催收员一起承担了风控的角色。虽然村镇消费金融市场机会看似美好,但笔者从行业内部人士了解,农村分期类消费金融公司的放贷规模明显低于校园分期和蓝领分期这类公司,市场需要进一步培训。3这类创业公司原以为的蓝海市场已开始泛红1、来自十余家传统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压力十余家银行系 + 产业系的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实力雄厚,其中持牌公司捷信与类似对手佰仟正在深耕蓝领与村镇消费金融市场:1)捷信——主攻无央行征信人群的传统消费金融代表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 4 家中唯一的外资独资企业,其母公司 PPF 集团是捷克一家,旗下捷信集团的消费金融业务覆盖中欧和东欧,在消费金融领域具有丰富市场经验。捷信中国区 60%以上的客户为蓝领群体,因而它是主打无央行征信群体的传统消费金融公司的代表。捷信与迪信通,苏宁和国美等知名全国电子家电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在超过 260 个城市设置超过4万个POS货款点,主攻二三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耐用品消费的需求;在集中管理、高效的运营体系基础上,建立全流程自动审批系统和反欺诈数据库,60分钟即可批核放款。捷信在
开始了网点的新增与人数的增加,中国区的员工数增加至 3 万人。与业界流传的捷信亏损说法不同,捷信从2012年已开始盈利,由于网点数与员工数的增加捷信带来了大额的运营成本,这使得2014的利润增速较年有所放缓; 但2015年捷信集团中国地区业务仍盈利1.27(折合大约9亿人民币),同比实现翻番增长;从2012年的4.增长到2015年的27.0亿欧元。2)佰仟佰仟在运营模式上与捷信相类似,但在扩张期,给予线下商户更多的返点来激励合作,从而抢占了一部分原本属于捷信的商户。佰仟在北方市场的市场份额与捷信相接近,但就全国而言,捷信仍然是处于领先地位。捷信和佰仟虽然受线下模式的制约发展多年,但其业务规模已颇具影响力。另外,处于盈利状态的捷信,将缩减人员,提高人效,并推出线上业务形成
闭环;这将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产生进一步的空间挤压。与此同时,捷信、佰仟也在面临业务增长率下降的难题,因为它们过去赖以合作的连锁零售商们将推出自有的消费金融业务,并陆续中断与捷信、佰仟的合作,关联的消费场景将可能丢失,这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是一个后来者追赶的机会。2、互联网巨头旗下消费金融业务对创业公司的威胁互联网巨头自身关联用户的消费场景,且自身已积累较多的用户数。以校分期金融业务为例,单从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对比而言,校园分期金融相较于互联网巨头没有优势,因为巨头获取的资金成本更低,且资金实力更雄厚。从多元金融的业务布局与风控的角度,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巨头,具备中小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公司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4北美消费金融公司可借鉴的经验从北美历史经验中可以总结出,消费金融的后来者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在于它们敢于采用与传统金融机构不一样的体系筛选客户,重视数据的积累与挖掘;在建立智能化风控模型时,愿意足够耐心地完成试错;最终打造出独特的信用评分体系与风控模型,实现个体差异化贷款利率。不管是 20 世纪 90 年代靠数据科技驱动崛起的 Capital One,还是近年来新型消费金融公司ZestFinance和 Grouplend都有类似特点。中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面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与互联网巨头双重挤压的竞争,压力较大,但这些大牌公司也在逐渐暴露弱点;创新公司在的浪潮下有弯道超车的机遇。比如:北银消费这家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今年 7 月 1 日被北京银监局予以 150 万行政处罚,中银消费等其他老牌消金公司也有类似的问题,事件背后暴露的是传统消金公司对中介的依赖及其风控体系的弱点。今年也有多家媒体爆料花呗套现的产业链,京东金融也有类似现象,这背后暴露的是巨头的风控漏洞。创新公司既要挖掘出差异化的价值客户群,更需要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在数据积累与挖掘方面实现突破。1、Capital One● 早于竞争对手挖掘出核心价值客户群体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Capital One率先定义价值客户群。它把过度借贷产生坏账与高收入却很少产生利息收入的客户都判定为非价值客户,并试图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中心去夺取那些稳定保持欠款额且年度贡献 1000 美元以上利息收入的客户。为了挖掘这类客户,Capital One 设计了成百上千的差异化利率产品,用直邮的形式定向推送到特定的客户组群那里,每个测试组背后还有几十个子测试,包含利率产品的接受度、转化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净现值、坏账率等指标的回归统计。后来,面临传统金融机构以低价利率抢客户时,Capital One 再次选择了差异化价值群体:留学生、技术蓝领,他们也是早期的次级贷款客户。● 有足够的耐心优化风控模型服务所定义的价值客户群,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筛选与试错。那是个计算机不发达的年 代,Capital One 早期风控的坏账率达到行业相应平均水平的 2-3 倍。随着数据的沉淀,风控模型逐步完善,到这一情况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成功实施了个性化利率与风险定价那时期的美国,大多数信用卡中心采用统一的 19.8%年化利率来服务客户。Capital One 针对价值客户群推出了最低利率 9.8%的竞品,结果这类群体中不少人纷纷从旧体系的金融机构中将额度转移。个性化利率的策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用户,虽然花旗等公司也效仿这样的做法,但Capital One当时已具备的数据优势是花旗等旧体系金融机构在短时间难以超越的。因为数据本身的存量越大,它的精度就会越高,每一次犯错,都会让数据产生记忆并不再掉进同一个陷阱;后续计算机的发展,持续地提升了机器的运作能力,算法也更加智能,这让Capital One形成了良性循环。与之相反,同时期的大多数就体系金融信用卡中心的风控模型依赖于第三方外包服务商,原本可以积累的数据仿佛进入了黑盒,这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很难实现动态的用 户分析引擎。2、Zestfinance2009年成立于洛杉矶,是一家通过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的金融科技公司,服务于个人征信分数不达标的用户。截止 2015 年底,Zestfinance 已经服务了 10 万名客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 (美国通用的一种个人法)评分接近或低于 500 而基本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群;另一类则是信用分数不高而借贷成本高的人群。ZestFinance 通过三大步骤完成对这类群体的金融服务,分别是:搜集数据→ 输入多维变量、建立模型→ 获取评估结果并对结果核实修正。它首先通过用户自身数据(住址、银行卡信息)、第三方专有数据(专业第三方机构)、公共数据、社交网络数据进行系统自动多维度收集,而后通过机器自动学习将 3500 个数据项转换为 70,000 个维度输入变量,再利用 10 个预测分析模型,如欺诈模型、身份验证模型、预付能力模型、还款能力模型、还款意愿模型以及稳定性模型,进行集成学习或者多角度学习,并得到最终的消费者信用评分。持续迭代的能力:ZestFinance 的评分模型更新并细化的速度很快,从 2012 年至今, 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以开发者命名的新信用评估模型。最早,ZestFinance 只有信贷审批评分模型,目前已经开发出八类信用评估模型,包括市场营销、收债、法律收债、次级等等,用于不同服务。从一个侧面来看ZestFiance的牛B之处,它于去年6月和今年7月相继获得京东和百度的投资,其中京东的投资金额达到1.;正是因为它能有效地补充国内者个人信用评估的不足,有助于京东和百度在拿到之后在中国消费金融的布局。3、GrouplendGrouplend 于 2014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主要为加拿大中产阶级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其服务特色在于:Grouplend 会参照贷款用户的社交信息数据,做出是否放贷、 放贷利率高低的决策;社交信息包括社交活跃度、社交关系、好友的平均等。举例而言:如果贷款者好友的平均信用等级没能达到其规定的最低信用分要求,或者贷款者的好友违约率过高,都会使得 Grouplend 拒绝该名申请者的贷款请求或将贷款的利息相应提高。服务电话:400-882-8102——文章来源于网络《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六来源:记者:宋易康正如当年P2P的野蛮生长给传统银行带来少许不安和挑战一样,目前处于风口浪尖的消费金融分支——现金贷,也已给这个市场的其他玩家带来深刻影响。现金贷并非互联网金融独有,银行的以及现金贷产品,才是这个行业中利率最低的先行者。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现金贷产品利率普遍在10%左右,如果将与滞纳金一并算上,一些大行也不会允许年化利率超过18%;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利率为18%~20%。均远低于动辄500%的超。 面对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现金贷,传统的消费金融公司采取了减免“平台服务费”的方式吸引客户,希望在价格上赢得优势。而大行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一方面,由于承担金融稳定作用,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轻装上阵博收益,而是要不紧不慢地设计低风险产品。另一方面,却暗中“输血”,形成了一条银行、小贷、互联网金融现金贷的链条。不能炒股,成绩不好拿不到钱“互金将产品利率定的尽可能高来覆盖风险,开发一个产品一年内只要赚钱,无论坏账多少;但银行的运作逻辑不同,有国家金融稳定器的作用,不能纯粹按照盈利与否衡量产品。”广东地区某大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对表示。今年6月,银监会火速叫停网贷机构校园网贷业务,明确将这部分市场交给持牌机构后,上述大行广东分行将校园贷作为个人业务的重点试点,不仅放款前期需要和学生逐一约谈,甚至还将学生的成绩纳入风控模型中。以某家国有大行为例,记者了解到,该银行针对学生设计的现金贷在银行内部属于消费贷类别,但支持取现,年化利率不过7%。用该部门负责人的话说:“并没有靠这个产品挣钱。”目前该银行将上述校园贷产品作为全行个人业务的重点试点产品。 他指出,校园贷特殊之处在于收益并非立竿见影,需要3~5年投入期,之后等学生慢慢成长后,才能体现个人条线业务优势。并非所有银行都愿意花费这笔长期投入,所以在该地校园贷业务竞争并不激烈。该校园贷对不同大学生会有放款额度差异。模型中首先需要证明学校身份。学生额外例如房、车在模型中都是加分项。学生如果提供爸妈资产有效证明,也会作为参考条件,但非必要条件。此外,大学生的成绩单也被计入模型。“年年都拿奖学金的同学和科科都挂的同学在我们的风控模型中有明显差异。如果经常挂科,必然带来毕业后的违约风险。”上述负责人指出。与市面上消费贷款公司最不同的在于,银行并非为了放贷而放贷,而是找到有需求的客户匹配适应产品。对于学生贷款用途,银行放贷之前需要与每个学生进行线下沟通交流,需要阐明贷款用途以及贷款事宜性评估,这一过程之后,学生才被推荐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使得放贷速度严重落后于互金现金贷。不包括前期“约谈“评估,申请后还要经历一周时间才放款。上述负责人表示,银行对于学生用于出国留学、英语学习等课外培训班的贷款会有偏向鼓励,额度也适当放宽至最高5万,而对于消费类贷款,银行则会提醒、拒绝,额度限制最低仅1000元。此外这笔贷款绝对不能用于炒股投资。那么,支持取现功能的银行校园贷如何监控贷款流向?上述负责人表示,银行目前严控取现资金不能流入证券、。对于取现资金在总行层面将客户资金划转做风控模型预警,学生类贷款客户也纳入模型控制,如果发现贷款放出转到保证金账户或贵金属账户去炒股,银行会直接找到学生。但他指出,如果学生跨行开户,因为银行间不做这么具体的数据交换,这类数据信息银行监控不到。消费金融砍价迎战,利率依然飙至20% 与银行母公司体系的经营不同,消费金融公司更加市场化,面对市场化需求,由来做,可以有自主经营权。与上述地区校园贷的清淡不同,在广东地区,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作为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客户经理的小蔡,2015年入职时,客户选择还比较少,目前银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以及网络现金贷公司加速入局,使得客户的资质连年下降。他指出,此前客户负债不高,但近期已经是过去的一倍,例如原本正常客户负债30~40万,现在则要到70~80万,甚至是百万以上。 实际上,在原有的消费贷市场也存在一则征信”鄙视链“,即利率最低的银行现金贷是客户首选,上征信后,客户也可以继续去其他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借钱,而消费金融公司则属于”次选“,利率高,如果上征信则会被认为资质较差,之后客户再到银行借钱则较为困难。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现金贷尚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则意味着如果客户借了互联网现金贷的钱,还可以去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借钱。这使得消费金融公司处于相对弱势。为了加强竞争力,近期,广东地区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旗下消费金融公司取消了一直征收的“平台服务费”,这笔费用在不同的消费金融公司内部叫法不一,有的叫渠道费,还有被称为前置利息。例如申请者批复20万,实际到账却要扣除20万的2%-3%。该公司一位客户经理告诉,之所以收这笔费用,是为了在实际操作中对资质条件差的客户,通过增加服务费,以高收益覆盖风险。不过取消“平台服务费”的原因则是为了加强产品竞争力,“因为这个行业玩家太多,拿出手机就有上百个网贷APP。”上述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人事表示。不过即便如此,该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利率还是飙升到18%~20%。与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灵活度更高,门槛相对低,对客户资质要求低,利率比银行高。他指出,在当地银行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大多在10%左右。 另一方面,上述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向线上转型,除了与一家互联网金融现金贷合作外,自家的APP也可以接受老用户8000元额度的线上放款,不过新用户还是需要到线下门店面谈。至于逾期催收的手段,银行与正规的消费金融公司类似,具体而言,以消费金融公司为例,首先客户经理催收,客户经理与部的人员一起协助催收,如果客户经理没有把握,则转由外包公司催收。外包公司与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签协议。外包催收、电催、上门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不过,行业现状是,逾期客户越来越多,很多客户都是在多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共同负债,很难催收回款。对于近期银监会监管收紧,上述客户经理表示,从基层看,消费金融公司并没有明显感到业务受限制,业务受限主要还是市场原因。银行“输血”网贷融资全链条,亟待监管现金贷创新所引发的强监管多米诺骨牌,将不仅止步于互联网金融公司。事实上,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以及网贷公司已经形成了资金链条。近日在纽交所上市的消费贷和现金贷公司,面对现金贷暴利的质疑时回应称:“趣店也是科技公司,我们也是平台,是撮合,我们借出去的钱90%是别人的钱,其中40%是各家银行的钱”。 值得关注的是,40%是各家银行的钱。作为资金最上游的银行,目前,有银行、给现金贷业务输血。据了解,有银行通过认购消费贷证券化产品的形式,将资金投入到了现金贷平台中。苏宁金融特约研究员李虹含对记者表示,“其实现金贷公司、消费贷公司经常向银行要钱,手法不外乎三种。一是通过、;二是卖股权权益;三是控制或间接控制一家持牌的小贷公司,通过小贷公司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向银行拆钱。他指出,“例如一些消费贷公司在上市前,找很多银行做融资,主要拿发放贷款的,发一个类似ABS的产品,而将卖给银行。一些计划书中,这部分消费贷资产不良率仅有3%左右,相对比较优质,此前深受银行欢迎。”在这个资金全链条中,小贷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李虹含指出,一些小贷、现金贷的将资产腾挪转换到自己别的公司,银行业无法监控资金流向。例如大老板有两个公司,一个是小贷公司,一个是其他实体企业。老板用实体做抵押,向银行融资一部分钱给小贷公司,对于资金流向,银行无法监控。根据公开消息,银监会2017年立法工作范围内的《管理指导意见(暂定名)》已经在内部征求意见,但发文时间不得而知。该文件由、法规部负责拟定。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现在已经在限制银行向现金贷提供资金,没有具体的政策,但会有相应的通知。后面在资金供给渠道上肯定还会有政策”。第一从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获悉,目前该行并未收到相关文件或是口头指导。不过该行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内部对于消费贷前期已经做了很多限制。例如,银行资管额度近期一直偏紧,该行8个月没有买过一笔ABS,所以不可能买现金贷底层资产。此外受限于监管趋严,投资股权更不可能。对于是否应该一刀切对网贷现金贷资金合作进行限制,目前业内说法不一。某网络平台CEO对记者表示,目前现金贷的主要问题是利率收费太高,催收监管不严。但随着现金贷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率能降至36%以内的现金贷企业应当获得鼓励支持,因为他们提供了银行提供不了的服务,并覆盖更多人群,一刀切则意味着剥夺了这些人的融资权利。不过他也坦言,目前能做到利率36%以内的现金贷企业比较少,中国所有机构加起来不到10%。延伸阅读:现金贷放贷资金年化收益超20%?资金来源考验平台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付碧莲天堂地狱,一念之间。被资本热捧,又遭舆论口诛笔伐,“暴利”的现金贷在今年经历了大起大落。而一场关于整顿现金贷的监管风暴也将渐行渐近。近日,有消息称,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可能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就此,一位接近互联网金融协会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监管机构从年初开始就已经关注到并开始调研现金贷行业乱象,目前正在积极征询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针对性、系统性的监管文件已箭在弦上。”强监管即将来临种种迹象表明,对现金贷进行强监管势在必行。早在今年4月10日,银监会下发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首次点名“现金贷”,要求相关机构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4天后,P2P网络借贷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向各省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份《通知》还附上了一份排查名单,涉及429个APP、72个微信公号和117个网站,几乎涵盖市面上所有涉及现金贷业务的平台。不过,《通知》并未给出“现金贷”清理整顿的明确时间表,而是侧重摸清风险底数,要求各地于每月10日前,按月将相关整治进展情况进行报送。而近期由趣店上市引爆的“全民论战”将现金贷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最新消息显示,一场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大幕即将开启。11月4日,央行网站刊登了行长周小川署名文章《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直指金融乱象。文中称,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行为严重。多层嵌套,,存在隐性,责权利扭曲。各类快速发展,部分实业企业热衷业,通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赚。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之实,线上线下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少数金融“大鳄”与握有审批权监管权的“内鬼”合谋,火中取栗,实施利益输送,个别监管干部被监管对象俘获,消费者权益保护尚不到位。“现金贷的广泛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两年由于监管对P2P平台愈加严厉,很多做不下去的P2P公司转而从事现金贷,因为这块几乎是一个监管空白。”肖励珏(化名)这位身份多元化的浙江商人,名下有着两家规模不小的模具加工厂,同时也是一家公司的股东,而这两年在现金贷领域又大赚了一笔。肖励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现金贷既不用像互联网小额贷款那样需要事前向监管机构申请牌照,也不用像P2P平台一样满足银行资金监管等一系列条件。同时,现金贷的暴利也吸引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加入这一行,不少所谓的打着互联网消费金融旗号的公司都是靠现金贷业务撑着。”尽管绝大部分现金贷平台明面上的年化利率都不超过36%,但是一旦算上信息认证费、风控服务费、贷款手续费、委托代理费、保证金等一系列费用,实际的年化利率基本都是达到3位数。资金来源考验平台虽然现金贷的暴利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从事现金贷的最大先决条件就是能找到源源不绝的资金用于放贷。而随着的强监管的到来,平台找钱已越来越难。“现金贷的暴利可能超出想象,引起监管层关注和整治是必然的。因此,很多现金贷的从业者并没有长久打算,就是抱着捞快钱的心态。”肖励珏对记者坦言,“接下来的强监管将会令一批现金贷平台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这个行业,且不论其他,光一个资金来源问题就能熬死很多平台。”趣店集团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曾公开表示:我们借出去的钱90%是别人的钱,其中40%是各家银行的钱。而这样的一句话将银行输血现金贷的现象给抬到了明面上。“一些打着互联网消费金融旗号的平台往往对外宣称,平台只是起到导流的作用,贷款最终是由银行审批发放的。但实际上,很少有银行会一笔一笔地去审核这种,成本实在太高。银行更多采用的做法是,给一笔授信给平台,由平台自行放贷。”肖励珏指出,“当然,银行不会随意给你资金,往往平台需要提供担保或者找进行担保。”另外,也有给现金贷平台提供资金。但整体来看,银行并非现金贷平台资金来源的主流。据肖励珏透露,如今现金贷资金来源很多,包括、企业盈余资金以及持牌小贷公司的贷款等。除此之外,ABS(化)也逐渐成为现金贷平台融资的一大来源。中国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在交易所发行的现金贷ABS达16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倍。同时,场外发行的现金贷ABS规模也在高速增长。“现金贷向借贷者收取暴利,自然给予资金方的利率也是相当高,一般年化都能达到20%或30%以上,这也是吸引很多资金愿意流入现金贷平台的原因之一。”不过,肖励珏指出,“一旦监管风向转变了,资金就会越来越谨慎,更怕平台会突然,所以现金贷寻找放贷资金已经越来越难了。”互联网金融观察(ejr007)您的随身互联网金融智库!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今天,从美国传来凶迅: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作为人类发明的顶级游戏,围棋一直是人类智商极限的象征,而谷歌最新版的AlphaGo Zero,仅自学了3天时间,就以100:0的比分完虐了先前版本的AlphaGo,人类的地位岌岌可危。关注猎手志,告诉你究竟在新时代下我们该怎样完善自己,怎么做才能避免在的大潮中被取代!猎手志ID:liesz007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七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滞后的发展现状和良好的政策机遇,刺激和吸引了一大批消费金融的“淘金者”纷纷杀入,在各类消费金融机构(其中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绝大多数由银行发起设立)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消费金融市场日益红火的同时也暴露出无序发展、风险频发等诸多问题。新生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遭遇严峻的发展乃至生存挑战。如何破局突围,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面对的现实课题。中国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机遇在过去几年,中国消费市场每年都有数万亿元的消费增量。强大的消费动力孕育出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让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出现高速增长。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境内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高达49312.86亿元,同比增长20.3%,较2010年余额增长了4倍多。居民消费信贷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至2016年底,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1.99%提高至了4.65%,增长形势十分明显。不过,4.65%的比重仍然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约30%)的标准,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标准,说明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仍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消费金融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从政府角度看,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增强经济韧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就必须培养消费新动力、促进消费升级,从而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展消费金融成为培养消费新动力的不二选择。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就开始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了《办法》,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四个城市各批准设立1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试点。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由北京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由中国银行发起)、锦程消费金融公司(由成都银行发起)以及全外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从2013年开始,政府加速释放。银监会将消费金融试点城市扩充至16个城市,与此同时还取消了营业地域的限制。在此之后,大批的引导和鼓励措施陆续出台。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所处的生态环境与竞争格局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积极的政策引导下,消费金融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焦点,大批企业开始涌入该行业。目前消费金融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多个主体参与其中,而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和第三方服务公司是重要核心。第三方服务公司主要分为大数据公司、第三方征信公司、催债公司。大数据公司为消费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大数据建模、智能风控等服务,帮助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精准营销、降低获客成本。第三方征信公司为消费金融服务公司提供除了官方征信以外的个人征信记录。需要指出的是,消费金融的客户群体较大,消费场景复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官方征信难以较全面地覆盖消费金融的目标客群,因此第三方征信公司在整个消费金融产业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阿里巴巴由于在平台消费(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以及支付数据(支付宝)上拥有巨大优势,可通过消费、支付、购买评价等记录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以及评估用户的信用水平;腾讯在社交数据(微信、QQ)上具备强大优势,也能从中评估用户信用水平。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的种类有很多,除了商业银行以及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电商、分期购物平台、第三方支付公司等,这些公司虽然未获得正式的牌照,但实质上从事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同质的业务。这些企业在资质、客户基础、资金成本、风控成本、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它们分别活跃在各自的优势细分领域,形成一种错位竞争的局势。商业银行。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开展了消费金融业务。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两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它们的客户以白领为主,个人征信情况较好,还款能力较强。信用卡是最传统的消费信贷产品,其安全性、便捷性已经受了数十年的实践检验。不过,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通常发行量在500万张以上才能盈利。受此影响,分拆信用卡业务成为当前的一大趋势。目前,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已先后计划或完成拆分信用卡业务,成立相关子公司。消费贷款方面,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通常为房贷、车贷等大额支出或支付其他消费如旅游度假、求学深造等,这些贷款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期限长且方式多样。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贷款,业务具有“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客户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目前来看,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0家(不含已获牌照正在筹建但尚未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有商业银行背景。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希望通过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将目标客群扩大到中低收入人群,以此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业务经营有地域限制,各地城商行比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积极地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布局消费金融为切入口,实现业务的扩张。从业绩指标看,以商业银行为主要股东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端的年化贷款利率在10%~18%之间;负债端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同业拆借和发行金融债券,资金成本在4%~5%之间;行业平均ROA在4%~5%之间,而ROE在15%~20%之间,不良率约2.85%。(数据来源于华泰金融沈娟团队的研报)电商。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电商主要有京东、途牛等,它们主要在其自有消费场景下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电商类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拥有天然的优势,它们把控了巨量用户的消费交易场景,如果决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只需要在其把控的消费交易场景中增加白条支付功能即可。例如,京东通过推出“京东白条”切入消费金融业务,客户通过使用“京东白条”购买京东商城内的商品,同时享受延后付款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目前,京东还正在将消费金融业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把业务范围拓展到京东商城以外的实体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有第一梯队的蚂蚁金服(支付宝、花呗、借呗)、腾讯金融(微信支付),以及第二、三梯队的百度钱包、华为支付、小米支付等。此外,还有一些资质参差不齐的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在参与消费金融市场竞争。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消费金融浪潮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此类公司的代表是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支付宝、花呗、借呗)、腾讯金融(微信支付),它们经过前期的沉淀,其平台上都已有覆盖上亿级别的线上及线下用户量,且已培养好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因此能以较低成本迅速切入消费金融业务、扩大贷款余额规模,在分期业务及现金贷业务上直接占据最大的竞争优势。此外,由于控制了交易支付环节,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很自然地抵御信用卡等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这些支付巨头们拥有长期、稳定、庞大的历史数据源,样本大、代表性强,可运用于征信环节,风险控制成本相对较低。从资金成本看,没有银行系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或从事同质业务的公司)的资金更多依赖于同业借款,成本相对同业拆借和发行金融债券而言稍高,在5%~10%之间。但随着消费(ABS)产品发行提速,降低了融资成本。大型电商以及互联网巨头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支付由于品牌价值高,且对下游还款的把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较高,询价有明显的优势,资金成本得以拉低。分期购物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类公司主要在一些特定购物平台上切入分期服务,其代表企业有趣店集团、分期乐、仁仁分期等。这类公司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例如,仁仁分期主要通过深耕学生分期市场开展消金业务。不过,这类公司的获客成本较高,很难做大,加上资金成本以及风险控制成本都较高,同类分期购物平台类公司之间还经常依靠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这类公司坏账率相对较高、盈利困难。推动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找准定位,探一条新路。正如前文所述,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是一个蕴含着巨大机遇的市场,也是一个受资本追捧的、参与者众多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商业银行客户基础强、风险管理体系成熟、资金成本低且金融链上的资源整合能力强;以小贷公司、现金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较为激进,一些互联网平台举着普惠金融的大旗,以“高利率、零风控、广撒网”的方式抢占市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机制较商业银行更灵活,却没有商业银行的客群基础;尽管有牌照优势,却不掌控消费场景,显然不可能像互联网机构(主要指小贷公司、现金贷平台)一样没节操地以飙升的坏账率来获取市场。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还处于发展的探索期,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同时在客户体验方面缺乏竞争力(移动客户端体验不佳、申请周期相对较长、办理效率较低等),是银行系消金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综上分析,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只有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盈利模式,瞄准客户的“痛点”,在客户体验上狠下功夫,探索建立独特的服务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创新机制,放一条生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与母行之间既存在协同效应,也存在竞争关系。要焕发消费金融公司的创新活力,体制机制是保障。如何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成立于2015年3月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为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该公司在2015年底时还亏损8400万,而到了2016年末营收就已达到15.33亿元,净利润达到3.24亿元。两年时间,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已达182亿元,累计授信客户达704.48万户,不良率仅为0.82%。尽管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母行——招商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上遥遥领先同业,招联金融却并没有直接从母行寻求补贴和导入客户资源,反而专注拓展外部资源,与大流量平台阿里巴巴、南方航空展开合作,从而轻松切入到多元消费场景中,在整个的消费金融行业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目前,招联还与教育培训、家居装修、医疗美容、旅游等多个行业的优秀机构展开了全方位合作,借助外部平台渗透消费场景。有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榜样在前,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应该眼光向外,拓宽视野,在销售渠道等层面上加强外部合作,借助外部平台渗透到消费场景中,以开辟市场。而从母行角度出发,在未来培育模式上,对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不宜采用“圈养”的方式,而是在管住不发生声誉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手,放消费金融公司一条“生路”,让其独立搭建新平台、形成新机制,获得新客户,探出一条新路,闯开一片天地。守住底线,走一条稳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归纳而言,目前消费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10%),IT风险(20%)以及欺诈风险(70%)。一方面,需求碎片化、行为多样化的中低收入客户群将带来相对更高的信用风险,这一类风险大约占比10%。另一方面,IT风险也是消费金融公司将面临的一大风险。后台IT系统是消费金融业务开展的镇司之宝,一旦系统崩溃,由此产生的后果甚至可能对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类风险大约占比2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金融业务由于具有无抵押无担保、小额分散、面向“草根”等特点,其面临的欺诈风险相对其他金融业务而言更高,这一类风险大约占到70%,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而对于母行而言,除了投资风险之外,还可能带来巨大的声誉风险。综上所述,由于风险压力远超传统业务,消费金融业务开展要特别注意认清风险、守住底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八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滞后的发展现状和良好的政策机遇,刺激和吸引了一大批消费金融的“淘金者”纷纷杀入,在各类消费金融机构(其中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绝大多数由银行发起设立)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消费金融市场日益红火的同时也暴露出无序发展、风险频发等诸多问题。新生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遭遇严峻的发展乃至生存挑战。如何破局突围,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面对的现实课题。中国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机遇在过去几年,中国消费市场每年都有数万亿元的消费增量。强大的消费动力孕育出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让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出现高速增长。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境内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高达49312.86亿元,同比增长20.3%,较2010年余额增长了4倍多。居民消费信贷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至2016年底,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1.99%提高至了4.65%,增长形势十分明显。不过,4.65%的比重仍然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约30%)的标准,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标准,说明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仍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消费金融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从政府角度看,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增强经济韧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就必须培养消费新动力、促进消费升级,从而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展消费金融成为培养消费新动力的不二选择。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就开始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了《理办法》,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四个城市各批准设立1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试点。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由北京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由中国银行发起)、锦程消费金融公司(由成都银行发起)以及全外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从2013年开始,政府加速释放政策红利。银监会将消费金融试点城市扩充至16个城市,与此同时还取消了营业地域的限制。在此之后,大批的引导和鼓励措施陆续出台。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所处的生态环境与竞争格局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积极的政策引导下,消费金融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焦点,大批企业开始涌入该行业。目前消费金融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多个主体参与其中,而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和第三方服务公司是重要核心。第三方服务公司主要分为大数据公司、第三方征信公司、催债公司。大数据公司为消费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大数据建模、智能风控等服务,帮助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精准营销、降低获客成本。第三方征信公司为消费金融服务公司提供除了官方征信以外的个人征信记录。需要指出的是,消费金融的客户群体较大,消费场景复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官方征信难以较全面地覆盖消费金融的目标客群,因此第三方征信公司在整个消费金融产业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阿里巴巴由于在平台消费(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以及支付数据(支付宝)上拥有巨大优势,可通过消费、支付、购买评价等记录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以及评估用户的信用水平;腾讯在社交数据(微信、QQ)上具备强大优势,也能从中评估用户信用水平。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的种类有很多,除了商业银行以及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电商、分期购物平台、第三方支付公司等,这些公司虽然未获得正式的牌照,但实质上从事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同质的业务。这些企业在资质、客户基础、资金成本、风控成本、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它们分别活跃在各自的优势细分领域,形成一种错位竞争的局势。商业银行。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开展了消费金融业务。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两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它们的客户以白领为主,个人征信情况较好,还款能力较强。信用卡是最传统的消费信贷产品,其安全性、便捷性已经受了数十年的实践检验。不过,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通常发行量在500万张以上才能盈利。受此影响,分拆信用卡业务成为当前的一大趋势。目前,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已先后计划或完成拆分信用卡业务,成立相关子公司。消费贷款方面,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通常为房贷、车贷等大额支出或支付其他消费如旅游度假、求学深造等,这些贷款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期限长且方式多样。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贷款,业务具有“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客户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目前来看,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0家(不含已获牌照正在筹建但尚未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有商业银行背景。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希望通过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将目标客群扩大到中低收入人群,以此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业务经营有地域限制,各地城商行比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积极地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布局消费金融为切入口,实现业务的扩张。从业绩指标看,以商业银行为主要股东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端的年化贷款利率在10%~18%之间;负债端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同业拆借和发行金融债券,资金成本在4%~5%之间;行业平均ROA在4%~5%之间,而ROE在15%~20%之间,不良率约2.85%。(数据来源于华泰金融沈娟团队的研报)电商。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电商主要有京东、途牛等,它们主要在其自有消费场景下为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电商类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拥有天然的优势,它们把控了巨量用户的消费交易场景,如果决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只需要在其把控的消费交易场景中增加白条支付功能即可。例如,京东通过推出“京东白条”切入消费金融业务,客户通过使用“京东白条”购买京东商城内的商品,同时享受延后付款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目前,京东还正在将消费金融业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把业务范围拓展到京东商城以外的实体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有第一梯队的蚂蚁金服(支付宝、花呗、借呗)、腾讯金融(微信支付),以及第二、三梯队的百度钱包、华为支付、小米支付等。此外,还有一些资质参差不齐的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在参与消费金融市场竞争。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消费金融浪潮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此类公司的代表是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支付宝、花呗、借呗)、腾讯金融(微信支付),它们经过前期的沉淀,其平台上都已有覆盖上亿级别的线上及线下用户量,且已培养好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因此能以较低成本迅速切入消费金融业务、扩大贷款余额规模,在分期业务及现金贷业务上直接占据最大的竞争优势。此外,由于控制了交易支付环节,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很自然地抵御信用卡等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这些支付巨头们拥有长期、稳定、庞大的历史数据源,样本大、代表性强,可运用于征信环节,风险控制成本相对较低。从资金成本看,没有银行系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或从事同质业务的公司)的资金更多依赖于同业借款,成本相对同业拆借和发行金融债券而言稍高,在5%~10%之间。但随着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发行提速,降低了融资成本。大型电商以及互联网巨头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支付由于品牌价值高,且对下游还款的把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较高,询价有明显的优势,资金成本得以拉低。分期购物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类公司主要在一些特定购物平台上切入分期服务,其代表企业有趣店集团、分期乐、仁仁分期等。这类公司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例如,仁仁分期主要通过深耕学生分期市场开展消金业务。不过,这类公司的获客成本较高,很难做大,加上资金成本以及风险控制成本都较高,同类分期购物平台类公司之间还经常依靠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这类公司坏账率相对较高、盈利困难。推动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找准定位,探一条新路。正如前文所述,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是一个蕴含着巨大机遇的市场,也是一个受资本追捧的、参与者众多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商业银行客户基础强、风险管理体系成熟、资金成本低且金融链上的资源整合能力强;以小贷公司、现金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较为激进,一些互联网平台举着普惠金融的大旗,以“高利率、零风控、广撒网”的方式抢占市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机制较商业银行更灵活,却没有商业银行的客群基础;尽管有牌照优势,却不掌控消费场景,显然不可能像互联网机构(主要指小贷公司、现金贷平台)一样没节操地以飙升的坏账率来获取市场。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还处于发展的探索期,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同时在客户体验方面缺乏竞争力(移动客户端体验不佳、申请周期相对较长、办理效率较低等),是银行系消金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综上分析,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只有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自己的定位,探索盈利模式,瞄准客户的“痛点”,在客户体验上狠下功夫,探索建立独特的服务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创新机制,放一条生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与母行之间既存在协同效应,也存在竞争关系。要焕发消费金融公司的创新活力,体制机制是保障。如何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成立于2015年3月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为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该公司在2015年底时还亏损8400万,而到了2016年末营收就已达到15.33亿元,净利润达到3.24亿元。两年时间,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已达182亿元,累计授信客户达704.48万户,不良率仅为0.82%。尽管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母行——招商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上遥遥领先同业,招联金融却并没有直接从母行寻求补贴和导入客户资源,反而专注拓展外部资源,与大流量平台阿里巴巴、南方航空展开合作,从而轻松切入到多元消费场景中,在整个的消费金融行业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目前,招联还与教育培训、家居装修、医疗美容、旅游等多个行业的优秀机构展开了全方位合作,借助外部平台渗透消费场景。有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榜样在前,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应该眼光向外,拓宽视野,在销售渠道等层面上加强外部合作,借助外部平台渗透到消费场景中,以开辟市场。而从母行角度出发,在未来培育模式上,对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不宜采用“圈养”的方式,而是在管住不发生声誉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手,放消费金融公司一条“生路”,让其独立搭建新平台、形成新机制,获得新客户,探出一条新路,闯开一片天地。守住底线,走一条稳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归纳而言,目前消费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10%),IT风险(20%)以及欺诈风险(70%)。一方面,需求碎片化、行为多样化的中低收入客户群将带来相对更高的信用风险,这一类风险大约占比10%。另一方面,IT风险也是消费金融公司将面临的一大风险。后台IT系统是消费金融业务开展的镇司之宝,一旦系统崩溃,由此产生的后果甚至可能对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类风险大约占比2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金融业务由于具有无抵押无担保、小额分散、面向“草根”等特点,其面临的欺诈风险相对其他金融业务而言更高,这一类风险大约占到70%,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而对于母行而言,除了投资风险之外,还可能带来巨大的声誉风险。综上所述,由于风险压力远超传统业务,消费金融业务开展要特别注意认清风险、守住底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2P拍拍贷旗下拍分期闭店 扩张不到两年就大规模撤退》 精选九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滞后的发展现状和良好的政策机遇,刺激和吸引了一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易批额度的贷款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