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怎样毁掉中国年轻人别再贷款买房了

查看: 242|回复: 0
没钱就借,消费贷怎样毁掉中国年轻人?
积分1123 点
主题帖子精华
居住地福建省
职业银监|证监|保监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金融圈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瑞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01 全社会都在不遗余力的助推消费主义
“最起初,我只是想买一只刚上市的iphone6s。一个月还300,我完全可以负担的起。谁知欲望和贪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噩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开通了一系列的借贷工具,拆了东墙补西墙。还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现。竭尽所能,费尽心机把账务做的滴水不漏。& && &&&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深陷消费贷款的年轻人的故事。& && &&&
《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娶老婆,一定娶会花钱的那种》《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20岁时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没有了任何意义》 ……
在社交平台无孔不入、肆无忌惮的煽动下,消费被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联系在一起。
更别提那句诛心的:“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2016年双11,某购物网站在微博上祭出了三观炸裂的口号“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稍后,又提出:“妇女能顶整片天,感谢咱们的新中国。男人擦泪不刷卡,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比川普闺女伊万卡还赤裸裸地将“商业女权主义”摆上台面,捏造消费的正义性和紧迫性,煽动人们正大光明的放纵自己的欲望。
仅仅一个月之后,161名女孩裸贷照片流出。这些17-23岁之间的少女为了筹钱买包、化妆品、电子产品不惜上传身份证和自慰照。某些网贷平台更是赤裸裸的声明“漂亮的姑娘就能贷到款”,相较于电商的口号“漂亮的姑娘不会因买买买变穷”,到底是谁在打谁的脸?
02 有钱就花,没钱就借,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去年,某借贷平台推出了一则广告,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人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仿佛印证了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与之相仿的是,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两支貌似积极的广告都在极力消费年轻人的痛点,将提前消费描绘成为正义的、必要的、有追求的。它挑逗着搭地铁、吃外卖、租房子的普通人:戴上AKG耳机,说走就走满世界浪才算对得起自己。
然而,这些借贷平台皆为小额消费贷款,其针对的人群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大学生群体。指望万八千的额度谈什么开创事业、环游世界,提升自己,都是大写的扯淡。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普通高校的学生支出中,购买衣物仅次于饮食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通讯交通,学习培训则排在最后。去年双11,高校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人均1个包裹。在知乎上匿名写下自己深陷网贷泥潭过程的孩子们,无不是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开销,衣服鞋子上。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对于这样一片庞大汹涌的蓝海,足以让各路商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分一杯羹。& && &
这几千块不多不少的额度一只温柔的小手招呼着3000万蠢蠢欲动的亚当和夏娃从一支手机、一支口红开始一步步放出心中的猛虎,走向欠债-还款-欠债的泥潭。
一旦逾期支付,消费贷外包的催债公司会打电话给你的父母、同学、支付宝好友,让你陷入恐惧和羞耻。
03&&“马蒂尔德陷阱”,你的毁灭之路
关于消费主义,霍老爷曾写过一篇文章《玛蒂尔德陷阱:中产阶级毁灭之路》。
嫁给小职员的玛蒂尔德原本过着朴素、安稳,符合自己身份的生活。然而,觉得自己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而生的她,嫌弃着寒伧逼仄的家居,三天一换的餐布,粗糙俗气的衣料,一锅肉汤就能满足的丈夫。
她梦想着上流社会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丰盛精美筵席上光辉灿烂的银器皿,在热烘烘暖炉旁圈椅上打盹的侍应生。
最终,因为弄丢了一条为满足虚荣心而借来的钻石项链,马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劳作。高利贷滚成的数目令她不得不一面回收借据,一面另外立几张新的借据展缓日期。日复一日,没有片刻的喘息,亦耻于将这一切告知亲友。
这跟今日深陷校园贷泥潭的年轻人何其相似。
当你像130年前的马蒂尔德一般,过着普普通通、力所能及的生活,忽然有人告诉你漂亮的女孩都自带烧钱属性,出门一定要带自己最贵的口红,月入5000也能看起来像月入5万,换个肾6才是跟得上潮流,尽管你的肾5也才用了不到一年。
随着营销者把幸福的标准越调越高,全盘接受的你会变得越来越不幸福。花出去的钱,看起来似乎投资在自己身上,并没有浪费,但实际上是,你为了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毁了自己上升的道路。
根据宫部美雪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火车》中,小市民姑娘新城乔子一心憧憬着电视、小说、杂志中描绘的生活品质,沉浸在靠信用卡刷出的,富庶的幻觉中。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新城乔子负债累累,四处逃亡。
关于新城乔子的人生,原著中有一处精辟的比喻:“脱掉一层皮,那可是很拼命的,需要相当大的精力。这世界上有许多蛇,想有脚,却疲于蜕皮,懒得蜕皮,忘记如何蜕皮。于是,聪明的蛇卖给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脚的镜子。”
镜子里的你很幸福。
04 通过消费符号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一场悲
2017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建立的“社交购物模式”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文会引发购买的欲望。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台湾、德国、意大利。
通过消费符号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一场悲剧。
130年前,马蒂尔德没有因一件400法郎的裙袍,一条“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进入到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她的艳压群芳,她的惊鸿一瞥早已被众人遗忘,只有马蒂尔德自己在余生的艰辛中无数次回想起那个无限荣耀舞会。
同样,《东京女子图鉴》中的小白领绫没能因一件分期付款的高价晚装挽回富二代男友,对方毫不在意的离她而去,迎娶门当户的傻白甜。
上个月,盈科深圳律所女律师张小姐的微信截图流出,卡地亚的手表、巴宝莉的西服、巴黎新买的包包……,犹如三次元版的《小时代》。紧接着,张小姐被扒出在二手网站上买卖衣物,还被停过信用卡。一名好不容易通过函授,考上律师的姑娘如今成了全网的笑料。
双十一后,小区门口满地的包装垃圾,快递员川流不息。
据新华社在2017年对44个城镇、近1万名消费者展开的调查,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家庭收入将出现明显增长,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达到近10年来的新高。与之相反的是,在欧美,一次次的经济危机、泡沫崩溃,一次次的消费主义反思令人们的消费观趋于保守。
在一项针对美国年轻人的调查中,60%的受访者没有单件价格超过2000美元的产品,超过一半的人在电子产品上的花费没有超过500美元。尽管学生信贷是美国消费信贷中体量最大的品类,但其主要方向是协助完成学业而非物质消费。尤其是出生在1980年后的千禧一代对债务非常敏感、谨慎,不再像父辈那样依赖信用卡。
去年,借贷平台在发布了一项年轻人消费报告后洋洋得意的宣称:90后们虽然热爱买买买,但剁手时并不任性, 99% 的人都能够按时还款,还是挺靠谱的。
这种“靠谱”的代价是什么呢?
花一万五,还掉五万。花五万,还掉九万。这些借贷平台挖了一堆太深的坑。
在《火车》的原文中,宫部美雪说:“金钱的桎梏甚至能套住街道的足踝,遑论是人的,其套牢的程度会更加严重。被套住的人愿意就这样干枯至死呢,还是肯努力挥舞意志的刀刃,斩断足踝逃脱而去?”
在于外国人接触时,我讶异于他们毫不尴尬、脱口而出的“I can't afford it ”。“I can't afford每周三次外出用餐”,“I can't afford每年两次出国旅行”,“I can't afford&&两百美元的大衣”……
“I can't afford it ”在英文世界从来不是一句羞于启齿的话,绕开消费主义的泥沼与桎梏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理直气壮地大喊一声:老子买不起!仅此而已。
“I can't afford it ”。为理性消费点个大拇指吧☟
Medal No.11
Medal No.11
Powered by有钱就花呗,没钱就借呗,消费贷怎样毁掉中国年轻人?
通过消费符号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一场悲剧
全社会都在不遗余力的助推消费主义
“最起初,我只是想买一只刚上市的iphone6s。一个月还300,我完全可以负担的起。谁知欲望和贪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噩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开通了花呗,借呗等一系列的借贷工具,拆了东墙补西墙。还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现。竭尽所能,费尽心机把账务做的滴水不漏。
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深陷消费贷款的年轻人的故事。
去年,花呗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近 1.7 亿 90 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 4500 万,也就是说平均每 4 个 90 后就有 1 个使用花呗。在购买手机时,76% 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不给你买 YSL 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娶老婆,一定娶会花钱的那种》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20岁时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没有了任何意义》
在社交平台无孔不入、肆无忌惮的煽动下,消费被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联系在一起。
更别提那句诛心的:“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2016年双11,天猫在微博上祭出了三观炸裂的口号“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稍后,又提出:“妇女能顶整片天,感谢咱们的新中国。男人擦泪不刷卡,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比川普闺女伊万卡还赤裸裸地将“商业女权主义”摆上台面,捏造消费的正义性和紧迫性,煽动人们正大光明的放纵自己的欲望。
仅仅一个月之后,161名女孩裸贷照片流出。这些17-23岁之间的少女为了筹钱买包、化妆品、电子产品不惜上传身份证和自慰照。某些网贷平台更是赤裸裸的声明“漂亮的姑娘就能贷到款”,相较于天猫的口号“漂亮的姑娘不会因买买买变穷”,到底是谁在打谁的脸?
有钱就花,没钱就借,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去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推出广告《年轻,就是花呗》。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人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仿佛印证了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与之相仿的是,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两支貌似积极的广告都在极力消费年轻人的痛点,将提前消费描绘成为正义的、必要的、有追求的。它挑逗着搭地铁、吃外卖、租房子的普通人:戴上AKG耳机,说走就走满世界浪才算对得起自己。
然而,花呗和白条的本质皆为小额消费贷款,其针对的人群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大学生群体。指望万八千的额度谈什么开创事业、环游世界,提升自己,都是大写的扯淡。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普通高校的学生支出中,购买衣物仅次于饮食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通讯交通,学习培训则排在最后。去年双11,高校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人均1个包裹。在知乎上匿名写下自己深陷网贷泥潭过程的孩子们,无不是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开销,衣服鞋子上。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对于这样一片庞大汹涌的蓝海,足以让各路商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分一杯羹。
作为大数据巨头的阿里们,对于花呗、白条的资金去处心知肚明,他们打出的广告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这几千块不多不少的额度一只温柔的小手招呼着3000万蠢蠢欲动的亚当和夏娃从一支手机、一支口红开始一步步放出心中的猛虎,走向欠债-还款-欠债的泥潭。
一旦逾期支付,消费贷外包的催债公司会打电话给你的父母、同学、支付宝好友,让你陷入恐惧和羞耻。包括“花呗”、“借呗”这些产品的命名也是居心叵测,传达出的是轻佻肤浅、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价值观。
“马蒂尔德陷阱”,你的毁灭之路
关于消费主义,霍老爷曾写过一篇文章《玛蒂尔德陷阱:中产阶级毁灭之路》。
嫁给小职员的玛蒂尔德原本过着朴素、安稳,符合自己身份的生活。然而,觉得自己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而生的她,嫌弃着寒伧逼仄的家居,三天一换的餐布,粗糙俗气的衣料,一锅肉汤就能满足的丈夫。
她梦想着上流社会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丰盛精美筵席上光辉灿烂的银器皿,在热烘烘暖炉旁圈椅上打盹的侍应生。
最终,因为弄丢了一条为满足虚荣心而借来的钻石项链,马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劳作。高利贷滚成的数目令她不得不一面回收借据,一面另外立几张新的借据展缓日期。日复一日,没有片刻的喘息,亦耻于将这一切告知亲友。
这跟今日深陷校园贷泥潭的年轻人何其相似。
当你像130年前的马蒂尔德一般,过着普普通同、力所能及的生活,忽然有人告诉你漂亮的女孩都自带烧钱属性,出门一定要带自己最贵的口红,月入5000也能看起来像月入5万,换个肾6才是跟得上潮流,尽管你的肾5也才用了不到一年。
随着营销者把幸福的标准越调越高,全盘接受的你会变得越来越不幸福。花出去的钱,看起来似乎投资在自己身上,并没有浪费,但实际上是,你为了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毁了自己上升的道路。
根据宫部美雪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火车》中,小市民姑娘新城乔子一心憧憬着电视、小说、杂志中描绘的生活品质,沉浸在靠信用卡刷出的,富庶的幻觉中。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新城乔子负债累累,四处逃亡。
关于新城乔子的人生,原著中有一处精辟的比喻:“脱掉一层皮,那可是很拼命的,需要相当大的精力。这世界上有许多蛇,想有脚,却疲于蜕皮,懒得蜕皮,忘记如何蜕皮。于是,聪明的蛇卖给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脚的镜子。”
镜子里的你很幸福。
通过消费符号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一场悲
2017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建立的“社交购物模式”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文会引发购买的欲望。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台湾、德国、意大利。
通过消费符号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一场悲剧。
130年前,马蒂尔德没有因一件400法郎的裙袍,一条“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进入到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她的艳压群芳,她的惊鸿一瞥早已被众人遗忘,只有马蒂尔德自己在余生的艰辛中无数次回想起那个无限荣耀舞会。
同样,《东京女子图鉴》中的小白领绫没能因一件分期付款的高价晚装挽回富二代男友,对方毫不在意的离她而去,迎娶门当户的傻白甜。
上个月,盈科深圳律所女律师张小姐的微信截图流出,卡地亚的手表、巴宝莉的西服、巴黎新买的包包……,犹如三次元版的《小时代》。紧接着,张小姐被扒出在二手网站上买卖衣物,还被停过信用卡。一名好不容易通过函授,考上律师的姑娘如今成了全网的笑料。
双十一后,小区门口满地的包装垃圾,快递员川流不息。
据新华社在2017年对44个城镇、近1万名消费者展开的调查,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家庭收入将出现明显增长,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达到近10年来的新高。与之相反的是,在欧美,一次次的经济危机、泡沫崩溃,一次次的消费主义反思令人们的消费观趋于保守。
在一项针对美国年轻人的调查中,60%的受访者没有单件价格超过2000美元的产品,超过一半的人在电子产品上的花费没有超过500美元。尽管学生信贷是美国消费信贷中体量最大的品类,但其主要方向是协助完成学业而非物质消费。尤其是出生在1980年后的千禧一代对债务非常敏感、谨慎,不再像父辈那样依赖信用卡。
去年,蚂蚁花呗在发布了一项年轻人消费报告后洋洋得意的宣称:90后们虽然热爱买买买,但剁手时并不任性, 99% 的人都能够按时还款,还是挺靠谱的。
这种“靠谱”的代价是什么呢?
花一万五,还掉五万。花五万,换掉九万。花呗、借呗、网贷平台挖了一堆太深的坑。两年后,当你面对苦心维持的资金链终于断裂时,你将回想起朋友对你说“有个平台叫花呗”那个遥远的下午。
在《火车》的原文中,宫部美雪说:“金钱的桎梏甚至能套住街道的足踝,遑论是人的,其套牢的程度会更加严重。被套住的人愿意就这样干枯至死呢,还是肯努力挥舞意志的刀刃,斩断足踝逃脱而去?”
在于外国人接触时,我讶异于他们毫不尴尬、脱口而出的“I can't afford it ”。“I can't afford每周三次外出用餐”,“I can't afford每年两次出国旅行”,“I can't afford 两百美元的大衣”……
“I can't afford it ”在英文世界从来不是一句羞于启齿的话,绕开消费主义的泥沼与桎梏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理直气壮地大喊一声:老子买不起!
仅此而已。
流感下的北京青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购房款不够,消费贷来凑&,在全国多地监管严控严查消费贷的情况下,这句话依然是部分地区的写实。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华北地区一家地方银行仍在大力宣传消费贷,且在明知客户是将资金用于购房的情况下,依然予以批贷。此外,借道房屋中介、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机构申请银行消费贷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用于消费需求的贷款,正在变味。
仍有银行顶风作案
银行房贷步步收紧,消费贷市场&行情&再次火热了起来。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华北地区一家地方银行在大力宣传该行消费贷,最高额度可批50万元。
很多银行的消费贷最高额度可达到这一水平,但该行的&优势&在于,客户的资金用途更为广泛。据了解,一般银行个人消费贷都是纯信用、无需担保物,可用于留学、装修、旅游等,但该行一位内部人士称,由于今年房贷利率不断上调,首付比例也有所提高,不少客户前来咨询时,会直接询问&能否用于购房&。而该行在已知客户想要利用消费贷资金支付房款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放贷,&贷款用途可以写成装修&。
这完全违背了银行对个人消费贷用途的规定,消费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得用于买房、投资、炒股等。但也如上述人士所言,因为今年房贷政策的收紧,消费贷成为补齐房款的一个&帮手&。不过,该人士也透露,多数客户都得不到最高额度,而且在8月收到的约千份个人消费贷申请中,当月审批了约一半多,还有一部分没有审批。
消费贷改头换面入楼市
事实上,更多的银行表面上并不会允许消费贷资金流入楼市,但经过贷款中介、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渠道,资金换了&马甲&后流向楼市的情况实际一直存在。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多次接到一家贷款中介的推销电话,电话中的工作人员介绍和银行有合作,能办大额贷款。在国企工作一年,月收入5000元,无需抵押物就能贷到40万-50万元,贷款用途平台可以伪造,并保证银行查不出来。根据该工作人员的说法,银行放贷后并不知道资金的实际去向。
对于担保机构暗箱操作的模式,有银行资深人士表示,中介机构对客户资料进行评估后再包装,主要是担保公司通过受托支付的方式,将消费贷款资金倒入合作的经销商账户,开具合规发票应对银行审查,这种方式较为隐蔽,在后期调查中不易被发现。
而最终需要追问的,还是资金源头处的银行。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有发放贷款的需求,但是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流向没有主动的监管和严格审查。因为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流向监测不到位,使得资金违规进入炒房领域。在贷款的审批上,一些名义上的审查已经通过,但是对很多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此类违规行为。
多地严查升级
消费贷挪用之风愈演愈烈,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继北京、江苏、深圳三地银监局和央行分行先后发文后,广州也加入该行列。9月20日,一份由广州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个人消费贷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在业内流传开来。该文件明确规定,原则上将不发放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十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预判,接下来,更多城市会集中严查此类违规行为。
事实上,监管对此早已表明态度。仅在今年6月,银监会监管系统至少已经披露了10余张针对涉楼市贷款违规、涉股市贷款违规的罚单,被处罚的银行涉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
近期,还有消息称,北京多家银行要求贷款20万元以上额度客户补交材料,并将在资金流向以及贷后回访等流程中加大力度,严格杜绝消费贷另为他用。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银行人士处获悉,确实有的银行之前对申贷材料要求不严,近期在强监管下,要求客户进行补交。
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文 宋媛媛/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
网站热线:010-
技术支持:cmstop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010-)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互联网+智库
? ? ? ? ? ?
当前位置: &
& 被花呗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花呗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http://www.100ec.cn&&日12:56&&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比起吃饱穿暖,口袋里有点闲钱的安全感,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更偏爱超前消费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年轻时容易瞧不起&用买得起的东西,过负担得起的生活&,年纪渐长会发现,这样的生活其实最值得过。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
  双十二到了,双十一的花呗都还完了吗?
  年轻就要花呗?
  &去你妈的年轻就要花呗!&
  见面短短两个小时,Q骂了不下十次。
  去年双十一的花呗还没还完,今年双十一Q又为自己的美丽事业&投资&了两三万。眼看着9号还款日马上就要到了,她有多焦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和被她来来回回卸载了好几遍,还款账单还是那么长。
  &买买买的时候有多爱花呗,还还还的时候就有多恨它。&
  Q的这句话,大概也讲出了很多年轻一代的心声。跟Q一样,他们也是花呗、借呗的活跃用户。
  或者换句话说,花呗之类的平台,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他们身上。
  今年5月,&蚂蚁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年轻人消费生活》中,就有提到:在,90后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25%的90后拥有花呗,并将花呗作为首选支付方式。
  年轻,上网,乐意接受新鲜事物,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拥有自己的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费欲望。
  在铺天盖地的花呗广告里,这种欲望有了一个新的说法:活成我想要的样子。要有爱好、要有自由、要去旅游看,这是在广告里的&自我&。
  而在广告之外,年轻人们又赋予了&自我&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心心念念的手办要买、最新款的手机要买、喜欢的口红要买、好看的包包要买。
  在花呗白条等的加持下,&买买买&几乎变成一道捷径,让年轻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样子、过上不将就的人生。
  被&消费贷&放大的欲望
  比如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花呗是不是也让你狠狠地爽了一把?
  根据蚂蚁金服的官方,今年的双十一,花呗临时额度提高了1760亿元,交易笔数超过2.1亿笔,简直就是一场全民的消费狂欢。
  说白了,花呗白条都是消费贷,只不过比银行信用卡的门槛更低、要求更少。
  有了这样的消费贷,人们&买买买&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原本收入较低、消费能力较弱的学生党和年轻人。
  显示,月均消费1000元以下的中低消费人群,在使用蚂蚁花呗后,消费力提升了50%。
  我们的钱包已经在隐隐作痛,可是,诱惑还在一波一波地砸过来&&
  花呗推出了&大学生认证&,趣店公开声明&不追究&,各种接待平台无处不在的抽奖和红包,让我们经常产生一种幻觉:全都想借钱给你,让你买,让你花。
  在这种&如沐春风&的待遇下,很多年轻一代的消费欲望被无限地拉扯、放大,&买买买&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男朋友对你好不好,看他有没有给你买买买。
  你对自己好不好,看你舍不舍得为自己买买买。
  买,决定感情。
  好看的男人和女人,都自带烧钱属性。
  买,决定颜值。
  想买就买,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买,决定人生态度。
  买买买,买个毛线啊!
  (奢侈品牌Tiffany官网卖的毛线球)
  如图,买,决定你的品位。
  说实话,当周围的一切都跟&花钱&挂钩、被消费绑架的时候,只要你不够理智,分分钟就会过度消费,掉进消费贷的大坑里。
  我拿花呗赌明天,还了一天又一天
  可是,这些进坑的年轻人们,真的有那么缺钱吗?
  在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中,有数据显示,将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花呗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
  为此,我还特意采访了一下身边经常用花呗白条的朋友。
  在他们长长的账单里,最常见的是手机、球鞋、口红、面膜、包包,还有旅游经费。而生活必需品之类,几乎看不到。
  &胡说,口红就是我的生活必需品。&
  这是朋友Q的原话。对于她来说,饭可以少吃一顿,口红不能少买一支。
  也就是说,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是真的那么缺钱。只不过是他们想要的比较多,才选择了分期和借贷。
  我承认,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借贷方便和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进步。
  只是如今的借贷,未免也太过&方便&了&&打开安卓或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里,输入&消费贷&,都能轻松找到5,600个app。
  如此消费贷井喷的现状,生生把很多年轻人都拉下水&&
  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甚至为还款而卖淫的新闻层出不穷;
  高昂利息导致年轻人无力偿还,致使其跳楼自杀也并不罕见;
  贷款中介为谋取暴利,欺骗亲人朋友、暴力催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说到底,都是欲望在作祟。而这些&吃人&的欲望,一开始可能只是一支口红、一部新手机。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裸贷&女大学生的采访,其中一个女生就是因为还不起几千块的&花呗&。
  为了几盘眼影、几件衣服,从花呗、借呗、校园贷、裸贷,一步一步走上了出卖自己的不归路。
  她说:&我真的不是变相卖身,是真的想还完钱,结束这段疯狂的买买买。&
  可她不知道,现金贷这种东西,一旦沾上,就没那么容易摆脱。
  调查显示,背负着现金贷的人群中,高达95%的负债者在两个以上的借贷平台上有借贷记录。&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而&上岸&简直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
  而在一次一次的透支消费中,他们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成为商品,躺在10G几块钱的压缩包里,供人欣赏玩味。
  戒不掉的花呗
  道理都懂,可就是想买。
  我曾经看过一句话,简直就是心声:&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
  为什么戒不掉?
  根据经济学家Prelec的观点,人们在进行信用支付时,体会到的&消费快乐&最为强烈,而&还款疼痛感&最为微弱。
  换句话说,就是&先消费后还钱&让人最爽。而这恰好也是各种&消费贷&让人上瘾的套路。
  要想不被套路,唯有克制自己心里蓬勃生长的消费欲望。
  怎么克制?
  在&奇葩说&上,姜思达就提到过一个克制欲望的小建议&&
  有钱买的时候,喜欢喜欢真喜欢。
  没钱买的时候,呸,真丑!
  实测有用,与你们共勉。(来源: 中国经济学人文/ 陈毛毛)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近日,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年度系列报告》计划,并将稀缺行业报告资源限额开放(专题:)。据悉,首批公开发布行业报告包括5大领域、39份重磅报告:(1)跨境电商类,包括进出口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政策研究、城市跨境电商、出口跨境电商卖家等细分报告;(2)零售电商类,囊括网络零售、新零售、农村电商、社交电商、二手车电商、生鲜电商、母婴电商、精选电商、网红电商、移动电商、智能硬件等热门领域;(3)服务电商类,涉及共享经济、在线外卖、在线差旅(OTA)、在线教育等细分行业;(4)企业电商类,包括B2B电商、大宗电商、企业在线采购、钢铁B2B、快消品B2B、B2B在线供应链金融等热门领域;(5)电商行业类,包括:电商投融资数据、电商上市公司评级、电商物流、电商金融、电商产业园、电商人才招聘;(6)电商权益类,有电商投诉、跨境网购消费者权益研究、互联网+法律等专项研究报告。报告将通过中心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近百万用户数据库、逾3000+名注册记者库等全媒体渠道公开发布。
【】【】【】【】【】
「关键字」
& &(1)凡本中心注明“来源: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或带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 ,其版权均属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中心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违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
& &(2)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中心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中心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中心不承担责任。
& &(4)凡本中心注明“来源:xxx(非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关于本中心发布的用户投诉稿件,信息均由用户通过本中心投诉通道提供,本中心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内容真实性有误,请与本中心联系,本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中心内容者,本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中心联系的请发送相关内容至邮箱:)&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
  导读:3月7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研究报告》(报告全文下载:www.100ec.cn/zt/17kjdsbg)。报告对年中国跨境电商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生态型企业:
行业热点: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千万别背负房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