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增加个税专项扣除项目包括哪些

个税专项扣除还要考虑征管的实际情况_网易财经
个税专项扣除还要考虑征管的实际情况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个税专项扣除还要考虑征管的实际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杨志勇个人所得税的综合与分类改革箭在弦上。这次改革对于个税来说所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次改革是对2006年开始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的延续,虽然改革还不会是全面综合的。综合改革是个税改革的方向,但考虑到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个税还只能采取折中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做法。综合与分类改革的重点不在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免征额),与历次改革有很大的不同,也跳出了原有狭窄的改革思维。免征额问题当然很重要,而且未来仍应该继续推进相关制度的改革,并形成免征额的动态调整机制。免征额提高多少之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必然会减少,但以此反对免征额的提高,是站不住脚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多少是制度执行的结果。在不够完善的制度下,缴纳个税的人数越多,可能问题越多。实际上,只要是中国人,只要在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都在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覆盖范围之内。个税首先应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简单再生产,这就要求每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得到足额的扣除。之所以有不断地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免征额跟不上基本生活费用上升。事实上,现行免征额的确定已有数年时间,物价变动导致生活成本上升,适当提高免征额是应该的。仅仅提高免征额,既不能解决地区间生活成本差异问题,也无法解决同一地区个人和家庭具体情况不同所带来的生活成本费用差异问题。不同地区物价水平不同,基本生活费用甚至存在很大差别,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个人只能适用同样的免征额,显然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但是,希望全面大幅度提高免征额并适应全国各地的实际又几乎不可能做到。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作为标准扣除的免征额之外,个人所得税制还应该有专项扣除,以更切合每个人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衣食住行支出是个人和家庭简单再生产不可或缺的。标准扣除应该能解决个人和家庭再生产的基本问题,专项扣除可以解决个人和家庭再生产的某些大笔费用支出问题。衣食住行支出水平会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标准扣除的动态调整关系重大。当下中国,由于房地产价格水平处于高位,居住费用的专项扣除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扣除制度设计合理,可以帮助更多的个人和家庭改善居住条件。有人认为,按揭贷款利息支出扣除会带来更多的不公平,这可能误读了制度。政府有责任改善住房民生。对自己购房居住的个人和家庭的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得到扣除,是政府帮助更多人拥有自住房的行为。如果有更多的个人和家庭可以自己买房解决居住问题,那么这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在保障房支出的负担,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古人早已说明,恒产者恒心。自住房比例高并不是什么不好的指标。租房同样也需要有充分的房源供应。如果个税按揭贷款利息支出扣除不仅仅限于自住房或第一套住房,那么这对于租房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对于降低租房者的房租支出也是有利的。一些大城市购房资格限制之后,可用来出租的住房数量有限,降低了出租房市场的竞争性,不利于租房者居住条件的改善。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个税扣除改善的不仅仅是购房者的居住民生,而且还对租房者有利。中等偏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虽然可能不能享受到按揭贷款利息支出个税扣除的优惠政策,但可以在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之内,享受到的保护程度实际上不会低于个税的利息支出扣除。另外,房价较高,按揭利息支出扣除可能很难在个税中得到充分的抵扣。赡养老人支出在个税中得到扣除,不仅是对传统的孝文化和敬老文化的延续,而且可以更切实地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养老负担问题。在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的背景下,这样的制度规定意义重大。况且,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提前实现了本来应该在发达经济阶段才会出现的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所伴随的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尚且有很多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就更不用说了。现实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案例也有不少。大笔医疗费用支出的个税扣除显然有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大笔教育费用支出也是不少个人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虽然说,教育支出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未来可以得到对应的回报,但是在支出发生时,个人和家庭负担同样必须正视,在个税中抵扣同样可以更有利于社会公平。其他社会支持的大笔支出也应在专项扣除中得到体现。理想的目标必须服从于现实。个税征管在综合与分类改革之后必然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什么样的专项支出才符合扣除条件?赡养老人支出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同老人的经济状况不同。收入水平经济基础较好的老人可能并不需要经济援助。个税制度设计中的公平,需要考虑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些跨代养老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相关的家庭信息不仅需要收集,而且还需要税务部门的有效处理。综合与分类改革之后,个税征管难度更大。改革的战略选择必须考虑征管成本与个税收入之间的关系。个税定位很重要。2015年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6.9%的现实,意味着当前要依靠个税来解决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从现实来看,个税不仅仅要做好综合与分类改革工作,更要做好现金管理工作,让所有根据税法应该征收上来的个税能够收上来,这更有助于公平目标的实现。个税改革需要有经济思维,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代价的付出总是需要考虑是否值得。(编辑 祝乃娟)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个税改革增加专项扣除看看你将被增税还是减税个税改革增加专项扣除看看你将被增税还是减税巴山财经百家号&& 个税改革一直是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近期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再度成为热点。有媒体报道称,个税改革正在提速推进,方案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炉。其实早在10月份,国务院就印发《关于激活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减轻中低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11月上旬,财政部单独设立个人所得税处。上述信号被媒体和业内人士解读为个税改革加快推进的信号。而群众对个税改革最大的关注点仍旧在房贷利率上,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再教育支出将成为抵扣首选,首套房贷款利率也有望纳入税前扣除。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舆论热炒个税改革中的专项扣除。记者采访中,相关人士确认增加专项扣除是改革方向,但具体哪些可以确定纳入,现在评论还言之尚早。首先,个人所得税制度较为复杂,涉及细节众多,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三个核心要素:税制、税率、扣除项。1.税制:个人所得税按税制设计及其征收方式可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以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三种类型。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的税制是分类税制——将个人各种来源不同、性质各异的所得进行分类,分别扣除不同的费用,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偶然所得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在内的十一大类项目,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征收办法。2.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方式征收。其中,工资、薪金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与后两者的累进级数和级距存在差异。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采取比例税率,税率统一为应纳税所得额的20%3.扣除项: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项主要包括四类:税前扣除、免税项、减征项、其他扣除。税前扣除是指缴纳个税前享有的减除额度。如工资薪金所得税前扣除3500元,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了解了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详情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次个税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个人所得税,从名称上来看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无怪乎个税改革启动以来,舆论焦点无数。其中,哪些费用将纳入专项抵扣屡次大吸眼球。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曾经表示,此次改革,不会再简单地提高所谓个税起征点。他指出,一个人的工资五千块钱可以过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还要养孩子,甚至还要有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统一减除标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就不是一个方向。那么方向是什么?专业来说,就是进行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改革,将部分收入纳入综合,同时建立基本扣除加专项扣除的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通俗解释一下,就是一些收入项会加在一起按税率扣税,而一些费用,则将从计算税额的基数中扣除,从而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孙刚表示,分类就是把各种收入分成很多类,每一类都有税率表,有不同的扣除方法。好处就是计算简单,彼此不相关。坏处是有的人就是工资这一项,有的人很多项,收入种类越多,扣除的次数就越多,这样就产生了横向的不公平。那国外现在很多都采取了综合的,所有收入综合在一起,使用一张税率表,这样比较公平,我们现在改革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事实上,个税改革的思路已经在一些领域推开:比如,在现行3500元起征点和三险一金扣除的基础上,今年起我国已经在31个城市试点商业健康保险扣除政策,下一步还将开展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再比如,9月22日,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将科技成果股权激励两步纳税合并成一步纳税,纳税比例从40%左右下降至20%。税务系统也提出未来将相应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青表示,例如分类所得税比如工资,主要是代扣代缴;如果实行综合分类相结合,就还要自己每年把各种收入加总报税,这叫代扣代缴与个人申报相结合。这样征管方式就发生变化了,税务机关就需要有一个技术支撑。这个技术支撑就是它要知道每个人的收入有多少,一个自然人,他可能在北京有收入,在上海也有收入,甚至国外也有收入,所以这个技术支撑就很有必要了。思路一出,引发的就是长时间跨度的猜测。究竟哪些费用将会进入个人所得税未来的税前扣除?从首套房贷到二孩教育再到养老支出,社会各界的猜想五花八门,每一次都引来关注。但接近政策制定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税收法定原则下,个税改革方案尚未提交人大审议,此时怎样的猜测与评论都还言之尚早,但通过增加扣除公平税制的确是方向。相关人士表明,希望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之内,增加一些扣除。目前对扣除的社会反向也很大。基本想法是扣除更加合理,能惠及千家万户,来达到降低中低收入者负担的一个方法。不过,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也表示,个税改革非常重要,要实现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调节作用也不假,但也不应将过多过广的效果寄希望于仅仅一个个税改革。事实上,经过连续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我国的个税纳税人早已不足全体劳动人口的10%。他指出,不能让个人所得税承当过多的功能,教育的问题,房贷的问题都能通过个税解决吗?个税本身就占全国税收的6%,交税的人占9亿劳动力的10%,这要通过公共服务去解决。看了以上分析,你觉得将来你是会被增税呢还是减税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巴山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四川巴山科技有限公司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关注“个税”改革 专项扣除 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央视网消息:这一次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还要增加专项扣除,首选重点是子女教育、大病医疗。那么,个税改革为什么要增加专项扣除呢?再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业内专家表示,起征点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底线,适当提高起征点对中低收入群体减税减负意义很大;同时,还可以降低个人劳动所得的税负,适当平衡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的税负水平。
  但是,同一个起征点只能解决普适性问题,不能兼顾到个体差异。纳税人因为医疗、教育等特殊情况导致生活负担上升就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但是,具体哪些费用可扣除?采取什么方式扣除?则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和修改税法。
编辑:王凌雪
责任编辑:刘慧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权威专家:没有高收入标准 个税扣除将分基本+专项
  【财新网】(见习记者 王晓霞)“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被称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消息流传一天后,被官方辟谣。10月24日下午,接近财政部的权威专家表示,这是一种推演和误传。要进一步均衡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资本和财产收入是管控的重点。
  谣传的起因是,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及“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有媒体解读为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要加税。
责任编辑: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更多更快财经资讯请看
此篇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赞赏是一种态度1元3元6元12元50元108元其他金额金额(元):点击发送赞赏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私房课
2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31.3万远超预期,失业率维持4.1%低位。随着特朗普政府减税、监管放松等推进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美国未来薪资增速上行概率较大,中期通胀预期上升,美联储2018年加息次数或达4次。
要想降低债务率,中国经济最终需要低利率环境,因为高利率叠加高债务,最终只会走向崩溃。如果下决心减少过度融资需求,没有资金需求的支撑,利率自然会回落,所以坚信在去杠杆的环境下中国最终走向低利率。
#2018全国两会#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两会记者会上指出,我国居民境外消费2000亿美元,购物清单当中,既有高档商品,也有日用消费品,境外购物反应出我国高质量商品供应不足,价格偏高。他称接下来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汽车和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记者 屈运栩)
#2018全国两会#3月11日,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两会记者会答记者问指出,自贸协定目前辐射周边东盟和一带一路,包括发达国家,比如澳大利亚。以东盟自贸协定为例,2017年贸易达到5000多亿,相比刚刚签署协议时,贸易提升6倍。目前东盟已经从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记者 屈运栩)
#2018全国两会#3月1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两会记者会上称11月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布展招商超过预期。展会分为国家形象展和企业商业展,国家形象展报名数量大大超过60个国家的预期,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国家均有人参与。企业商业展,有120个国家地区企业报名,展位面积超出预期20%。15万名国际国内采购商报名参展。此外,展会同期召开虹桥国际贸易论坛。(记者 屈运栩)
#2018全国两会#3月1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两会记者会上指出,我国在消费、外贸、外资和对外投资指标居于世界前列,但经贸仍然是大而不强,为了提前建成经贸强国,商务部规划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020年前进一步巩固经贸强国建设,2030年基本建成经贸强国,2050年全面建成经贸强国。(记者 屈运栩)
#2018全国两会#3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共290户,市值达11.1万亿,占境内A股市场的21.66%。其中中央企业总资产中的63.7%和净资产的60.8%都已经注入到上市公司。(记者 黄荣)
#2018全国两会#3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两会新闻记者会上回答问题指出,无论是中央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国企还是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均不会影响企业运转,因为划转的部分只涉及国有资产。(记者 屈运栩)
#2018全国两会#3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集团层面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下一步是要推进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记者 黄荣)
#2018全国两会#3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2041户“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已完成超过1200户企业“处僵治困”任务,其中约400户实现市场出清、670户扭亏为盈,整体亏损额笔2015年减少约1830亿元。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8390户,减少比例达16.1%。(记者 黄荣)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税增加专项费用扣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