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渠道获取合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息有哪些渠道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个人信息泄露途径有哪些
个人信息是关于公民住址、电话、姓名等隐私信息的,如果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的,很容易被他人利用,从而侵害到自己的权益。那么,个人信息泄露途径有哪些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目前,个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有以下途径: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并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给&需要购买的人;2.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公司、银行办证、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3.个别违规打字店、复印店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装订成册,对外出售;4.借各种“问卷调查”之名,窃取群众个人信息,他们宣称只要在“调查问卷表”&上填写详细联系方式、收入情况、信用卡情况等内容,以及简单的“勾挑式”&调查,就能获得不等奖次的奖品,以此诱使群众填写个人信息;5.在抽奖券的正副页上填写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6.在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物品时,有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7.超市、商场通过向群众邮寄免费资&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群众信息,通&过个别人向外泄露。目前,针对个人信息的犯罪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有专门从事个人信息收集的泄密源&团体,他们之中包括一些有合法权限的&内部用户主动通过&qq、互联网、邮件、&移动存储等各类渠道泄露信息。还包括&些黑客,通过攻击行为获得企业或个人&据库信息;有专门向泄密源团体购买数据信息中间商团体,他们根据各种非法需求向泄密源购买数据,作为中间商向&有需求者推销数据,作为中间商买卖、共享和传播各种数据库;还有专门从&中间商团体购买个人信息,并实施各种犯罪的使用人团体,他们是实际利用个人信息侵害个人利益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人在获得个人信息后,会利用个人信息从事五类违法犯罪活动:1.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如2012年底,、、等城市相继发生大量电话诈骗学生家长案件。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家庭成员信息,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其在校子女遭绑架或突然生病,要求紧急汇款解救或医治,以此实施诈骗。2.直接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如2012年初,发生犯罪分子根据个人信息资料,冒充快递,直接上门抢劫,造成户主一死两伤的恶性案件。3.实施非法商业竞争。不法分子以信息咨询、商务咨询为掩护,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收买客户、打压竞争对手。4.非法干扰民事诉讼。不法分子利用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介入婚姻纠纷、财产继承、债务纠纷等民事诉讼,对群众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5.滋扰民众。不法分子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通过网络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行为滋扰民众生活。如2011年,北京发生一起案件,由于分手后发生口角,闫某前男友将其个人私密照片在网上曝光,给闫某造成极大困扰。在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物品时,有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需要及时更改帐号密码,必要的时候,需要报案。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华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延伸阅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读完文章还有法律疑惑?马上
最新相关知识
相关法律聚焦
地区找律师
热门文章推荐
热门法律专题
自媒体文章
无锡在线律师
400-400-400-
专业权威律师在线解答
专业律师优质解答谁在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原来这就是泄漏途径-国内新闻-齐鲁晚报网
谁在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原来这就是泄漏途径
核心提示:
谁在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原来这就是泄漏途径
不少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事: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甚至在电话里直呼自己的名字,连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消息称,自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设&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后,江苏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该类案件106件232人,起诉81件145人。
从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将以上罪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从施行之日至今,江苏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该类案件30件53人,起诉12件26人。
废弃的火车票、包裹上的快递单,商家搞的各种有奖问卷调查、办理会员卡送积分活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种种不经意间,个人信息就被泄露出去。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士介绍,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快递公司、外卖机构、淘宝卖家等各种组织机构或企业、个人都在长期经营中,逐渐形成并积累各自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其中涉及姓名、性别、年龄、生日、住址、电话、银行账号等大量个人基本信息。有的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被动泄密&,有的则是&主动泄密&。
&一些组织和个人,违反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将这些消费者信息数据窃取后出售牟利。&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侦监科科长周颖说,在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中,有电信公司、快递公司、银行等企业工作人员,也有医院、学校、工商部门人员,他们利用自身岗位的特殊性,轻而易举获得了大量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实名制的普及和网络购物、支付平台兴起,&黑客&破解数据库,通过恶意代码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的现象日益猖獗。
周颖介绍,目前,&黑客&主要采用钓鱼网站、木马、免费WIFI、恶意App等手段窃取个人信息。
此外还有一种&撞库&技术:利用已经泄露的用户名、密码信息,尝试登录各个网站,最终全凭运气&撞&出一些可以登录的用户名、密码。由于很多用户喜欢使用统一的用户名、密码,&撞库&的成功率颇高。
据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士介绍,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已形成&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交易模式。一些打包待售的客户信息,在各大保险代理论坛上被各方争抢。在一些物业公司,业主信息也成为无本经营的&秘诀&。在一些医院里,甚至花0.3元就能买到一个新生宝宝的信息&&
由于几乎没有门槛,贩卖个人信息的从业者越来越多,有人甚至为此开设了各种&数据挖掘&&信息咨询&公司,专门从事公众信息倒卖。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刑检科副科长王军近日承办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犯罪嫌疑人金某是苏州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负责人,2009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因公司广告投放的需要,金某通过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60万余条。目前该案正在审查起诉中。
金某交代,该公司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学生数据,包括姓名、班级、电话号码等;一种是移动号码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话费信息等。
&学生数据一部分是买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与教育机构合作时对方免费提供的;移动号码信息是公司通过号段筛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从移动的外包公司里买来的。&金某称。
获得这些信息后,金某等人除了用手机短信群发方式投放广告,还将这些信息转卖给了10多家教育机构。个人信息落入中介方后,这些&二道贩子&便会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取利润。
此案中,金某等人于2009年购买了几十万条个人信息,花费四五千元;当他们转手卖给其他教育机构时,获利高达几万元。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统计:近一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为人均133元,比去年增加9元,总体经济损失约915亿元。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士表示,购买这些信息最多的,是那些&需要推销广告信息、出售假冒发票和垃圾信息发布源头的人&。
其中,房屋中介、装修公司、保险公司、母婴用品企业、广告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日渐兴盛的产品推销和服务企业,是对这些个人信息趋之若鹜的核心群体。
个人信息流向的另一个终端是不法分子,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后,盗窃、电信诈骗、绑架、敲诈勒索等刑事犯罪也随之而来。
今年3月,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诈骗案。犯罪分子谢某某等人通过网络扫号软件获取了一家网购商城的部分客户身份信息,并偷偷修改了客户的预留电话号码,随后他们套取账户上的信用额度,进而提现。
短短1个月,谢某某等人套现15次,非法骗取资金数百万元。
&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公共服务机构、市场主体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应遵循哪些统一标准和规定,信息泄露后相关追责机制如何完善?&周颖说,遏制个人信息泄露,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才是当务之急。通讯员 卢志坚 邓凌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魏业萌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时间: 15:12:25
你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我们在下文可以一一看到,知道了泄露途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避免不必要的损害呢?
  26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案管部门通报,2009年《修正案(七)》新增设&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后,江苏检察机关共受理该类案件106件232人,81件145人;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将以上罪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施行至今,江苏检察机关共受理该类案件30件53人,起诉12件26人。
  先听听公安部的提醒
  昨天,公安部刑侦局官微推出一篇文章《看看你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提醒大家提高警惕,谨防个人信息泄露为诈骗团伙提供可趁之机。文章称,下面这七大途径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公共WiFi
  若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防范方法: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码的免费WiFi。使用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最好把WiFi连接设为手动。
  旧手机
  换新手机时,很多人会将旧手机转卖。尽管你将旧手机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甚至将其格式化,但通过技术手段,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旧手机里的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全部恢复,就连支付账号、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
  ●防范方法: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手机,尽量避免转卖。如果确有出售必要,在转卖之前,务必做好彻底清理工作。
  社交媒体
  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等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说出或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
  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
  ●防范方法:在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晒照片,一定要谨慎。
  网络调查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防范方法: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目前,很多人通过网上投简历找工作,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还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有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甚至身份证号等信息。
  ●防范方法:一般情况下,简历上只提供必要的信息,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
  各类单据
  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手机卡的业务单、水电费账单&&这些单据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防范方法:快递收货地址不必留得太详细。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有用的单据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
  身份证复印件
  银行、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将暂存在复印店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防范方法:身份证复印件要保管好,不用的或作废的要处理好,不能随意丢弃。
  综合公安部刑侦局官方微信再来看看省检察院的&精准分析&泄露者源头之一是自己,各类用户信息数据库更可怕。
  本应成为个人隐私的信息是怎样泄露出去的呢?江苏检察机关发现,源头之一首先是自己。废弃的火车票,包裹上的快递单,是不是没做任何处理便扔掉了?商家搞的各种有奖问卷调查、办理会员卡送积分活动,是不是大笔一挥留下个人资料?&&种种不经意间,个人信息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泄露了出去。
  与此同时,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快递公司、外卖机构、淘宝卖家等各种组织机构或企业、个人都在长期的经营中,逐渐形成并积累各自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其中涉及姓名、性别、年龄、生日、住址、电话、银行账号等大量个人基本信息。有的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被动泄密&,有的则是&主动泄密&。
  &一些组织和个人,违反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将这些信息数据窃取后出售牟利。&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侦监科科长周颖说,在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中,有电信公司、快递公司、银行等企业工作人员,也有医院、学校、工商部门人员,他们利用自身岗位的特殊性,轻而易举获得了大量个人信息。
  近日,无锡市新吴区一家快递公司也在审查日常数据时发现了一伙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鬼&:该公司在例行审查中发现,员工柏某伙同客服季某等4人利用职务之便,窃取5万余条个人信息后出售给微商李某。目前案件处于进一步中。无锡市开发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周洁敏介绍。
  周颖介绍,目前,&黑客&主要采用钓鱼网站、木马、免费WIFI、恶意APP等手段窃取个人信息。此外还有一种&撞库&技术:即利用已经泄露的用户名、密码信息,尝试登陆各个网站,最终全凭运气&撞&出一些可以登录的用户名、密码。由于很多用户喜欢使用统一的用户名密码,&撞库&的成功率颇高。
  倒卖者
  形成&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交易模式
  &长期收购和出售快递单号,全部记录真实有效,全国地址任意发,最低0.2元一单&&&随便在搜索引擎输入&售快递单&,就能获得这样的链接。随着快递业飞速发展,此类专门销售快递单信息的小公司犹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遍布网络。
  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已形成&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交易模式。一些打包待售的客户信息,在各大保险代理论坛上遭到各方争抢;在一些物业公司,业主信息也成为无本经营的&秘诀&;甚至在一些医院里,花3毛钱就能收购到一个新生宝宝的信息&&由于没有门槛,贩卖个人信息的从业者越来越多,有人甚至为此开设了各种&数据挖掘&、&信息咨询&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专门从事公众信息倒卖。
  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刑检科副科长王军近日承办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犯罪嫌疑人金某是苏州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负责人,2009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因公司广告投放的需要,金某通过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60万余条。目前该案正在审查起诉中。
  金某交代,该公司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学生数据,包括姓名、班级、电话号码等;一种是移动的号码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话费信息等。
  &学生数据一部分是买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与教育机构合作时对方免费提供的;移动号码信息是公司通过号段筛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从移动的外包公司里买来的。&金某称。
  获得这些信息后,金某等人除了用手机短信群发的方式投放广告外,还将这些信息转卖给了十多家教育机构。
  个人信息落入中介方后,这些&二道贩子&便会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取利润。在此案中,金某等人于2009年购买了几十万条个人信息,花费不过四五千元;当他们转手卖给其他教育机构时,获利却高达几万元。
  最终流向
  中介、装修、保险、教育培训等行业最热衷,还有诈骗团伙。
  海量的个人信息最终流向何处?江苏检察官表示,购买这些信息最多的,是那些&需要推销广告信息、出售假冒发票和垃圾信息发布源头的人&。其中,、装修公司、保险公司、母婴用品企业、广告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日渐兴盛的产品推销和服务企业,是对这些个人信息趋之若鹜的核心群体。
  2009年3月,无锡人朱某成立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从事中小学生课外辅导。为了招揽学生,朱某通过多种途径发布了招生广告。王某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二级代理,他看到该教育机构的招生广告后,便主动前来推销短信群发业务,并表示可以免费提供中小学生资源。朱某眼前一亮:海量的中小学生信息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资源。于是,他与王某一拍即合,大量骚扰短信就这样发送到了中小学生家长手机上。
  渐渐地,王某手中资源有些不够用了,朱某开始寻找新的信息中介。2013年4月,徐某来到朱某的公司应聘。初试时,徐某表示,手中有10万余条中小学生个人信息,入职后可将数据提供给公司。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被确认后,徐某成功入职。据查,徐某提供的资源中,有10万余名在校学生的姓名、班级、家庭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徐某曾在5家教育机构工作过,他掌握的数据,或是从前同事处得到,或是从原工作单位电脑中私自拷贝而来。
  日,经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朱某、徐某因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王某因犯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处以刑。
  此外,个人信息流向的另一个终端是不法分子,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后,滋生盗窃、电信诈骗、绑架、敲诈勒索等刑事犯罪的风险也便随之而来。
  今年3月,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诈骗案。犯罪分子谢某某等人通过网络扫号软件获取了一家网购商城的部分客户身份信息,并偷偷修改了客户的预留电话号码;接着,他们套取账户上的信用额度,进而提现。短短1个月,谢某某等人套现15次,非法骗取资金数百万元。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侦监科科长周颖说,遏制个人信息泄露,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才是当务之急。
A你好,如果对方没有提供相应的发票,你完全可以拒绝支付款项
A申请法院出具调查令,若银行不认,可请求法院去查。
A你好,协商不成可以起诉解决。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A你好,可能被用于注册了一些软件,风险是挺大的,以后要注意。
A抓紧起诉啊,这是合法维权方式。
A如有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快速发布问题
声明:我们将对您的联系信息严格保密
1321419214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门推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内鬼和黑客仍是主要渠道_凤凰科技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内鬼和黑客仍是主要渠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内鬼和黑客仍是主要渠道 宅宅最近听朋友小王说了件事,结婚前小王去银行贷款付
原标题: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内鬼和黑客仍是主要渠道
宅宅最近听朋友小王说了件事,结婚前小王去银行贷款付了婚房首付,没几天就接到推销贷款的业务电话,还不止一个。
对方是如何获得小王的电话号码的?明显是被人泄露。
最近,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曝光了多地反诈骗中心的调查结果: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90% 以上是违法分子靠掌握公民详细信息进行的精准诈骗,从已破获案件看,“内鬼”监守自盗和黑客攻击仍是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
而在这其中,“内鬼”是信息泄露主要渠道。雷锋网了解到,福州公安机关近日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查获公民个人房产、征信报告、车辆、联系方式等信息超过千万条,抓获的 19 名犯罪嫌疑人绝大多数是房产开发、销售、中介等内部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集、交换、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牟利。&
从公安机关破获和法院判决的案例看,车辆、征信报告、银行账户、房产、教育、医疗等信息成为“抢手货”,相关部门内部人员监守自盗案件时有发生。&
在深圳福田的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警方缴获非法公民个人信息1万余条、非法个人银行征信报告1000余份。警方最终摸查出非法提供这些个人信息的是3名某银行深圳分行个贷部在职员工。&
此外,黑客攻击窃取个人信息呈增长趋势。
那这些电信诈骗案件有何新特点?
1.老人成为犯罪分子重点关注对象,其专门收集老人信息设置骗局,“鲜活信息”单条能卖数十元 。
2.信息买卖平台变更,以往在网站、论坛、QQ群公开叫卖、求购公民个人信息大幅减少,更多则表现为买卖方单线联系、熟人介绍,在小规模的同业 QQ 群、微信群用隐晦的关键词交流买卖信息。&
3.根据信息质量和倒卖的层级,从几分钱一条到几百元一条,价格不等。“含金量高”的个人信息价格较高,新开楼盘业主、新购车辆车主、新生儿、入学新生、新近下单的网络购物订单等“鲜活”信息,单条能卖到十几元乃至数十元。&
文章参考来源: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528
播放数:289719
播放数:5808920您现在的位置: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后果
日 16:38:41&&&&来源:晋城在线
】&&【】&&【】
&&& 目前,个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有以下途径:
&&& 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并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给
需要购买的人;
&&& 2.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公司、银行办证、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
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 3.个别违规打字店、复印店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装订成册,对外出售;
&&& 4.借各种“问卷调查”之名,窃取群众个人信息,他们宣称只要在“调查问卷表”
上填写详细联系方式、收入情况、信用卡情况等内容,以及简单的“勾挑式” 调查,就能获得不等奖次的奖品,以此诱使群众填写个人信息;
5.在抽奖券的正副页上填写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 6.在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物品时,在 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
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
&&& 7.超市、商场通过向群众邮寄免费资 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群众信息,通
过个别人向外泄露。
&&& 目前,针对个人信息的犯罪已经形 成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
中,有专门从事个人信息收集的泄密源 团体,他们之中包括一些有合法权限的 内部用户主动通过&& QQ、互联网、邮件、
移动存储等各类渠道泄露信息。还包括 些黑客,通过攻击行为获得企业或个人
据库信息;有专门向泄密源团体购买数据信息中间商团体,他们根据各种非法需求向泄密源购买数据,作为中间商向
有需求者推销数据,作为中间商买卖、共享和传播各种数据库;还有专门从
中间商团体购买个人信息,并实施各种犯罪的使用人团体,他们是实际利用个人信息侵害个人利益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人在获得个人信息后,
会利用个人信息从事五类违法犯罪活动:
1.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如2012年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发生大量电话诈骗学生家长案件。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家庭成员信息,向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其在校子女遭绑架或突然生病,要求紧急汇款解救或医治,以此实施诈骗。
2.直接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如2012年初,广州发生犯罪分子根据个人信息资料,冒充快递,直接上门抢劫,造成户主一死两伤的恶性案件。
3.实施非法商业竞争。不法分子以信息咨询、商务咨询为掩护,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收买客户、打压竞争对手。
4.非法干扰民事诉讼。不法分子利用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介入婚姻纠纷、财产继承、债务纠纷等民事诉讼,对群众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5.滋扰民众。不法分子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通过网络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行为滋扰民众生活。如2011年,北京发生一起案件,由于分手后发生口角,闫某前男友将其个人私密照片在网上曝光,给闫某造成极大困扰。
责编:冯慧敏
【】&&&【】&&&【】&&&【
】&&&【】&&&【】
&&相关链接
& 16:34:55
& 16:22:08
& 16:20:07
& 16:17:46
& 16:15:41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个人合法财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