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邀请别人回答我的问题,我能悟空问答怎么开通收益益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精选一◆ ◆ ◆资料来源 | 知乎
编辑整理 | 普小宝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必删也许看到这篇文章的很多人都已经月收入2万了,也许有人不明白这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分享。之所以拿出来分享,一则是事实上中国仍然有非常多的人月收入没有达到2万,二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工作和能力的晋升。普小宝也希望大家在评论中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所向披靡,赚到1个月2万,3万,5万……甚至更多。来源:知乎@苹果陈:我大学毕业5年了,毕业时月薪税后不到3000+,现在月薪税后30000+。5年,10倍。当然这并不算什么成就,但我一直觉得,把我的经历分享一下,或许对跟我一样家庭无背景的人有借鉴意义。我当年在大学学的是英语系专业,一个211大学。学校还可以,但是专业本身实在烂大街。当年毕业后,我们学院找工作的同学中,出路主要有三种。1、优质外企。包括四大、PW之类,月薪近万,能通过重重面试杀进去的人约2%。2、普通外企/国企。薪水在波动,能力在中上水平或者家里稍有关系的都能进。学院里找工作的人中一半以上选择了这条出路。3、民企。薪水不到,前途未卜。一般是简历不突出、又无背景,又或者对某个工作有特别执念的人先找个工作实现经济独立,不到1/3的人选择民企。我就是那不到1/3进入一个小民企的人。我的成绩在学院属于中间水平,但是家庭没有一点点关系,个人性格又内向,对于职业规划没啥概念,家人也给不出啥意见。但平心而论我是可以选择进普通外企的,也确实得到过一两家外企的offer,薪水6000,做文员。就当年而言,比我拿到的民企的4000的offer还是很有吸引力,外企的名头报出去也体面一点。可我觉得,当文员的前景不大。听说当销售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我去了一家民企当电话销售。现在回过头来看,作为一个小县城出身又没背景的穷学生,要跳出自己发展瓶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有个目标。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挣到足够的钱,以便有经济保障地环游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凭我毕业时比一般人略好一些的英语,是绝对达不到的。不仅达不到,连五年后是不是能保证饭碗都是个问题。毕竟我在语言上没啥天赋,不可能把英语翻译变成我的核心竞争力。要突破当时的困境,我想,得学点别的东西。我是在一次活动中,偶然听说学校里西语专业的同学发展前景很好,外派收入不菲,能去拉美那些遥远神秘的国家。所以,西语就是我要找的答案。如果懂得西语,我就能找外派工作,能出国,工资也能翻倍,还能多增加一门技能,大大增强我自己的竞争力,不至于五年后没饭吃。目标有了,接下来就是策略。策略包含两部分:放弃+选择。最难的是放弃。我想了下,西语的外派工作主要跟销售相关。我暂时不会西语,但是可以从销售干起。所以毕业后第一步,我要找个销售类的工作,同时学习西语。为了找这个销售类的工作,我拒绝了光鲜的外企文员的offer。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候的放弃其实不值得一提。但在当时,身边所有闺蜜都去的外企,周日闺蜜聚餐谈得都是外企如何如何,对于当电话销售的我,还是挺有压力的~(所谓的peer pressure ~)(在工作的两年中,我又拒绝过好几个外企的内推offer。拒绝真的很难,每一次拒绝都极度纠结,但是到终于实现目那一天,你会知道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在做出了放弃的决定之后,选择其实相对容易了。因为堵死了另一种可能,不得不把所有的希望寄于自己选择的路上。我花了两年时间,在工作之余自学了西语,考出了西语水平证书DELE B2。很多人惊讶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毅力闭门学好一门语言。其实不是毅力,是动力。除了学西语,我已经看不到别的出路。而我,太渴望有个出路了。所以必须每天学一点西语、朝着目标进步一点点才安心。考出B2之后,我又做了改变人生的第二个决定——借钱留学。我在小民企工作两年后,月薪从4000涨到了8000,但是没什么积蓄,也没学到太多东西(除了销售锻炼了我的性格,让我变外向了一点以外),而且工作平台太小,自己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了。再见到以前的朋友时,发现跟人家相比,自己变得越来越无趣且小气,20多岁的人每天精打细算地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一眼能看到40岁自己的模样,这情形让我很恐慌。我原先的计划是考出了B2,直接找个西语外派的工作。但是在工作第三年,拿到B2证书之后,我改变了主意。年轻,挣钱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自己。直接找工作的话,我能找到一个年薪10万-20万之间的外派工作,可是眼界、格局、境界,也会定格在那条水平线上,很难往上走了。所以我选择留学。留学可以开拓视野,可以给简历加点砝码,帮助我进入dream company。可是,我没钱。只好借钱。我想,一个一穷二白没什么见识的小镇姑娘,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敢于负债,就是那个转折点吧。我调查了下,西班牙留学需要10多万,于是找工作中认识的朋友借了10多万。现在回看,这个决定似乎很有魄力。但是当时也是被逼无奈。当时的我对生活和工作极度不满,精神已经处于轻度抑郁。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愿,我想,我很可能会毁了自己。因为10万来之不易,所以我在留学选择学校的时候很小心,选了自己觉得最好的学校。在西班牙留学的一年,我也很努力,毕竟有10万还债的压力嘛,一年下来收获挺大。后来,也是因为有还债的压力,我很早就开始关注心仪的公司的信息。运气+决心+实力吧,我通过了心仪的公司的一场录取率仅2%的招聘会,成功找到了现在这个税后30000+的工作。30000+,意味着我差不多3个月就能还上当时朋友借给我的钱。这笔回报超过了我的想象。从3000+到30000+,我曾梦想的很多事,在现在都成为现实。虽然这样说很鸡汤,但以我的亲身体会,如果你真的很想得到一样东西,日思夜想,去琢磨每个细节并付诸行动——那么有一天,你想要的可能真的会实现。现在的我,在国外做一份挑战很大、很辛苦,但也很有趣的工作。工作很开拓见识,身边的同事也各个牛逼。差不多40w的税后年薪,对于一个单身姑娘来说,似乎够花了,其实还是捉襟见肘。可能因为人性总是贪的,也可能因为,接触的圈子不一样了,消费的层次也必须不一样。依然有许多烦恼,依然自卑,依然会迷迷糊糊的做些傻事。因为现在的生活已经实现了当时的目标,所以偶尔也会茫然一下——下一步该干嘛?但总的来说,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我喜欢我的工作,被工作所逼,每天不得不学习很多材料,被生硬地拉扯着成长。这种感觉,挺好。@郑能量之父:月薪2万的人,要么是在拼命赚钱,要么就是因此背负巨大的工作压力。(支出过大或者精神支出过大,结余也一样很小不是么?结余那么小的情况下,月如20K和月入5K,还有什么体验差距可言?)因为自己也正好经历过这样的收入阶段,所以随便聊聊,作为一个纯粹的较长时间的月收入20K的单身汉的生活:1、月入2万时的基本情况:时间:年左右,28岁前后两年。先是单身汉,后有交往女朋友。无房贷,五车贷,不付房租。三线省会城市,但物价不低。做平面媒体的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半个月昼夜工作,闲下来也能有半个月完全不必上班。做新闻、做广告工作的电话号码话费每个月400+(用来衡量工作量)。税后的收入全部相加然后月均的话,大概25K(四五年间从20K到28K)。出差多,旅行也多。2、月入2万时的吃喝玩乐方面:做菜是个人的爱好,但差旅的时间段就会找各种好吃的,太便宜的不会选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可以找一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吃饭,我真的愿意为此付钱。记得08年每次去帝都都会去FLO,周五会有空运达的牡蛎,当时flo的人均消费大约700吧,黑森林蛋糕也是很赞的。实际上除了邀约妹子吃饭装逼,以及和朋友胡吃海喝以外,当时有空就会陪父母吃饭,或者自己一个人做饭,饮食方面的开销高低差距很大,无法统计。3、月入2万的体验到底如何:很明显,当时我是一个抓着青春尾巴拼命装逼的家伙。基本上没什么储蓄。在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命地想要提升自己的逼格和生活品质。到2011年,自己开始创业之前,资产状况是负债12w。生活上,在超市买东西,基本不会关注具体的价格了,那感觉就是,欲望触角触及到的东西,我还买不起,但完全不必在意了;需要购买的略大件的东西,能够想买就买,手机的使用寿命大约10个月;日常的生活用品,基本可以选择最贵的那个品阶,个人觉得这对生活品质的帮助其实最大。心态上,在没认识我老婆之前,基本上都以很主动的心态接触妹子,也比较自信。相比较更年轻基本没什么财务自由度的时候,反而不容易洒狗血。无论妹子“想要看尽繁华”,还是“想去旋转木马”,自己都能淡定地选择陪同或者尊重。和朋友相处,也更尊重人,懂得比钱更珍贵的追求的价值,也珍惜和钱无关的了解和感动。非常排斥自己之前喜欢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财务上,其实规划很糟糕,但因为有钱今天花光,明天可以加倍赚回来的这种思想的安全感,即便,也从不担心。甚至我还丧心病狂地庆幸我没有用这些钱去买房放贷,而是把它们花了个干干净净。事业上,能够真正追求有价值的产出,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欣赏别人,争取别人的欣赏。而不再害怕得罪谁,照顾谁,以便获得那些蝇头小利。后来结婚了。婚后和我老婆打趣,我身无分文,前几年花掉的钱足够稳妥的年轻人购车、买房、娶媳妇、生孩子了,而我却还欠各大行的钱,你也是胆子大真敢嫁给我。老婆表示,我养你啊。我觉得,月入2万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从一个穷小子,到单身汉的财务自由,我有了该有的common sense(见过猪跑),基于安全感充足的这个阶段过后,我不会再因为性去和一个姑娘在一起,不会再以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不会再因为世俗价值和互相利用去结交朋友,而这些我以前都做过。我更在意业余时间,精神自由,陪伴家人。这个收入水平让我明白,拿多少钱的工资只是一部分,做什么样的儿子、丈夫乃至父亲,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体现。更装逼的是,如果工作并没有体现我个人的价值,我便没有办法再向它靠拢。我愿意把这个体验的结论分享给大家:2万这种阶层的月收入,让我这个曾经的穷小子明白的,不过是在真正的暴富之前,你都必须为你的花费负责。而无论你怎样花费,你的安全感都来自于未来的你而不是你的储蓄。当你不再为把妹的开销,装逼的开销劳神的时候,你开始操心的事情,其实和你的收入的关系,真的不大。小宝有话说普小宝觉得,月薪两万的人通常都非常努力,踏实,都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成为自己想要的幸福的样子。当然,人始终是不满足的,有了2万就向往3万,4万,年薪百万……的生活。即便现在住不起最贵的,吃不起最好的,去不了最远的,不过总的来说,一切都还好。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于积累中成长的过程。不如,来,点滴积累财富,发现属于你的小小幸福!~今日互动对你来说,月薪2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留言区留言互动,说说你的想法,小宝等你来撩!《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精选二你能卖什么,从根本上决定你的收入是年薪十万还是百万。而一个人能合法用来交换的东西,通常不脱离四样:1. 信息 2. 钱 3. 注意力 4. 时间。这是一条略显简单粗暴的食物链,但又揭示了某些真相。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1 卖信息,2 卖钱,3 卖他人的注意力,4 卖自己的时间。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 A 地买,B 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
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
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这种撮合交易只需要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只要做成一单,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干,光靠制定游戏规就能赚钱。我身边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 10 个人,2015 年项目分成 1000 万,自己一个人拿走 850 万,手下 9 个人分剩下 150 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更 low 一点的例子有吗?也有,就是经常被白领们嘲笑的房地产中介。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 2% 算就是 20 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 15 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 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 20 年前就有了,在 90 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现在 20 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 20 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注意力经济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 24 小时,除了工作 8 小时睡觉 8 小时外,还有 8 小时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 8 个小时。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 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在卖注意力这个行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和屌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不平衡。就比如说网络直播,我知道在比如陌陌直播这类的平台上,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凭的是什么?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姑娘来说,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玩陌陌的人都知道,这个星光值 100 就等于一元人民币,赚了多少一眼就能看出来。网络直播为屌丝提供了以最小成本获取和美女互动的虚拟体验的可能,你并不能说这没有意义。最不划算的,是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习 1-3 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 90% 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凌晨 3 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天亮的职场精英并没有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 10 倍等于收入增加 10 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 10 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而那些收入增加 10 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 10 倍的人,就只能在继续依赖卖时间。人一天只有 24 个小时,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这些都算靠钱赚钱。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 sellside 的人以跳去 buyside 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互联网),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香港人把买房叫
上车 ,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
上车盘 ,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这,就是是靠钱赚钱的魔力。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有人在国内某景点外承包了一个庙,稍作装修,一年的纯收益是 400 万,接下去躺着数钱就好。中国赚钱五大规律1、政治敏锐从 70 年代末开始到 80 年代初,搞倒把的个体户是第一批发财者,而这些人往往是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被逼无奈才出去闯的。到了 80 年代中后期,发财的人又从体制外回到体制内。大的暴富机会,中国在过去 20 年出现了不下十次,最大的机遇几乎全都和政治格局变化息息相关。其基本特点是一波流。一波三五年让你赚个饱,但这波赚完还想继续赚,几乎不可能。煤矿、进出口加工,这才几年而已,现在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2、从无到有在中国,要预测社会未来的走向,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思路就是: 中国在走美国的老路 。这也就是所谓的 CTC(Copy to China)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国最近 20 年所有新兴行业的一条发展主线。这条主线之清晰、之连贯,和前面所说的靠政治趋势赚钱的一波流的短暂易逝形成了鲜明对比。从 90 年代末期到 2000 年初的中国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开始,一直到最近这 3 年的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几乎所有成功的,体量在百亿美元以上的新兴企业,其产品最初的雏形,都是一个
中国版的美国 XX。解决稀缺是一切生意的根本宗旨。赚钱这回事,其根本意义,是
为他人解决问题 ,而所谓利润,无非是为他人(社会)解决某一问题的酬劳。而从无到有,从 0 到 1 的事情,从满足稀缺性需求的角度,要远比从 1 到 10 的事情值得去做。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最紧缺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故而得到的回报也不可同日而语。BAT 这些搬运工起家的巨头,解决的都是从无到有的局面,之后那些跟风的早已在格局上输了,只能吃几口残羹冷炙而已。3、ROE 思维如果从财务上来解释这一点,那就是 ROE(率)= 利润率 * 周转率 * 比率。注意这三者是乘数关系,所以利润为负的情况下,你的失败也会被这个放大器给放大。但即便如此,所有赚了大钱的人,几乎没有不用到杠杆的,敢下注本来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我在之前的回答里说过,穷人是手里有多少资源才敢做大事情,富人是先想到要做多大事才开始考虑要如何筹措资源。熟练运用财务杠杆的前提,就是敢于去动
本不属于自己
的资源的意识,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敢去借别人手里的资源来为我所用。巴菲特扣除杠杆的不过 13% 左右。被自己有限的资源所限制,说明自己无法掌控资源的流向,依然只是资源的奴隶。再谈一下周转率。即使是低利润,只要有高周转率一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发展。比如很多人排队的绿茶和外婆家,菜价便宜但翻台率高。当利润很微的时候,提高周转率依然可以提升 ROE。卖珠宝和卖烤串哪个赚钱呢?很难定论。珠宝的单品利润算下来可能比较高,但周转率太低。反之,烤串利润率低但周转率要大大增高。假设同样的资金投入卖珠宝和卖烤串,并且假设珠宝 3 个月一个资金回笼的周期(从生产到物流到销售),烤串一天一个周期(从生产到销售),那么在假设两者都可以销售出去的情况下,也许卖烤串比卖珠宝更赚。此外,中间型行业和智力型行业通常有望达到更高的 ROE,主要是因为资产较轻的关系。4、了解自己没错,研究自己比研究他人,研究金钱更重要。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了解远远没有自己以为的多。能赚钱不代表自己就能从钱中获得享受,对金钱的态度其实是一件特别个人化的事情。大部分人也许可以做到正确衡量各种资源的、却往往对自己的时间成本毫不在意,对自己的收益偏好毫无概念。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深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基础之上;同样的资金、时间,由于掌握信息的差异,对自己来说,用在哪里最值得,用在哪里对当下、对未来的效用最大,都是需要反复摸索和实践的。穷人往往把
以外的资源,例如自己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很多人喜欢把赚钱、、投资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三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所需要点亮的技能树也不尽相同。就我的观察,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理财;会理财和会投资也是完全两码事,会投资的人你若让他凭自己做生意,很可能亏的一塌糊涂。自己到底最适合做哪一样,也需要摸索。很多人对创业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明明是个不够自律、厌恶繁琐的人,非要去做生产型企业。殊不知这可以算是最繁琐的一种商业模式,从原料供应,采购,生产,库存,物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毛利润率又低,必须钻到每一个细节中去扣成本,可以说一步走错满盘皆属。对自己不了解,花下去的人生成本是无法挽回的。5、防骗意识这里的
是广义的,泛指一切出于零和动机打你主意的、想从你这里榨取资源的人。防骗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在人生的始终。投资本身,首先一定是一件反常识的事情,不然有钱人不会在人口比例中占少数。对于投资,其零和性要比赚钱大得多,所以有时候不止要看到趋势,还要评估周围其他人是否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更要考虑到周围人是否知道自己知道对方知道。如果说赚钱还是人和外物之间的事,那投资就一定是人和其他人之间的游戏,更加复杂诡异。不仅要防马路上的骗子、短信里的骗子,更要防资本市场的骗子,伪装成
的骗子、伪装成
的骗子、伪装成
的骗子、伪装成
情人 、 伴侣
的骗子、甚至是伪装成
、 社会福利保障
的骗子。怎么阅读财务报告,怎样判断信息的真实性,知道怎么查一个生意伙伴的诚信水平;这些东西之重要,可以说分分钟能让你半生心血付之东流。但可惜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极少有地方系统的学习,只能靠自己一笔一笔
去交。过去我们小时候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以上怎样和钱打交道的知识可谓一片空白。大部分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自己也不懂这些东西。既然自己一辈子也没活明白,那就更不用说教会下一代了。这样导致的社会差距只会进一步扩大。这才是年赚百万的真正秘密,正如《1942》里的地主在流亡路上和长工说的 , 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给我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精选三原标题:离开军后万人来求,他说我不创业,就背叛了金山
那时我还在金山打工。韩国游戏老二的CEO找我很多次,说给你全球副总裁,和一堆股份。我说,我要创业。消息一出,迟宇峰乐坏了,说来我这儿吧,二把手,很快就上市了。我说,我去任何公司都背叛了金山,我要创业。 我之前在金山待得很舒服。一直到2006年底,我觉得没有空间了。那一年,我确实心情复杂。我倒不是说一心想当CEO造反,但我没空间了。我承认,这和金山还没上市也有关系,即使上市我也觉得金山成长太慢。刚做游戏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们能做到盛大第一、网易第二、金山第三,但后来发现,我们在战略上还是保守了。那一年,完美时空和巨人都嗖嗖地往前冲,非常猛。它们上来就抓住一个免费的模式,而金山是收费的。没办法,金山一直在改革,但是它一直遇到革命者,它老没在关键的时刻革命。机构太沉重,掉不了头了。 我们慢了,而这个慢我不能阻挡。当时走人非常多,我的手下直接被挖走做COO。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了留一个员工熬夜陪他聊。到了2006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在金山柏彦大厦楼下的凉亭蹲了一个小时,非常落寞。我想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想要留住员工,你的成长速度要比员工成长速度快。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走人不断。
2006年12月,我提了辞职报告。当时的心态就是不想干了。我什么建议都不想听,我烦透了。当时大家也觉得挺好的。你知道这种感觉吧?就是OK了,觉得少了谁都行。我突然发现,我真的可以走了,我对公司没那么重要。 不过,我走的时候跟雷军说过一句话,是下楼撒尿的时候说的。我说,去读一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吧,对现在的金山有好处。郭沫若在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建议毛泽东去读一下,我觉得金山当时也正在逐渐丧失某种理性。这种理性,雷军一直有,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有。但是当时网游已经赚钱了,尤其当时卓越网套现了,那是一次空前的个人狂欢。有钱了,说话口吻就不一样,太不淡定了。 不是没人找我。我在职场上遇到过很多诱惑。新浪很早就找过我,我都当口水话听。这一次,我看到了机会。有VC和业内大佬找我,说要不我给你钱,你自己干吧。这些话对我产生了化学反应。某一天,我发现,风、水、空气、环境都跟我说,你可以创业了。时机到了,我觉得应该自己做一摊事。 我得到过一些邀请。仅次于暴雪的韩国NCsoft的CEO来北京找过我很多次。那时候我还在金山打工,很忐忑地见了他三次,我想这要让雷军知道还不恨死我啊。他说,加入我们,给你全球副总裁,把中国的股份送给你。我说,我要创业。听说我要离开,完美时空的迟宇峰乐坏了。他给我发短信,说来我这儿吧,二把手,我们马上要上市了,股价也好。我说我不会去,我去任何公司都是对金山的背叛,我只有创业一条路。 害怕倒闭反而培养了创业心态 我做过最早的金山词霸产品经理,金山后来的两个重要业务:杀毒软件和网络游戏,我前后是这两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带了营销。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金山确实做了很多积累。但当时我没有完全意识到我的人生跟创业相关,后来我仔细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就是整个创业的人生,因为在金山工作的时候,是从几十个人做起来的,我说求总特别牛。后来才明白,我们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而小公司给我们带来的锻炼实际上是超过我们过去在外企、大公司经历的。
从这个角度看,我有幸在一个不断创业的公司里,打了10年工,而且担任了三个比较重要岗位的负责人,这为我日后出来以后融资、找人、验证商业模式积累了比较厚实的精神准备,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问题当年也遇到过,当年也觉得差点过不去。蓝港有一位创始人也是我原来在金山的同事,他说你知道当年我在金山为什么那么努力工作吗,他说我总怕公司倒闭。后来我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公司文化,让员工成天害怕公司倒闭,而且要努力工作,这就是创业的心态。 创业以后我发现,创业者每天的心态都是这样的。蓝港上市之后,回想创业这些年所经历的和前10年比之又是毛毛雨。2007年创业的时候,我想过工具、社交,我的一位早期同事冯鑫做了暴风影音,还有很多同事做了电商。我当时认为游戏是继、搜索、社交以后的最大的能看见变现的模式,但是回看我们2007年做端游的时候,已经面临8大端游公司全上市的局面,也就是说市场留给你的空间、潜在机会没那么大了,要血拼才能成功。 创业第二年,正好赶上汶川地震。我们当时那个楼特别高,在19层,晃得很。地震了,很多人想跑,但想跑也没戏,因为电梯太窄了。我一想,算了,但心里第一个反应是,如果楼倒了,估计要挂,我无怨无悔。我已经努力过了,回想前面的人生,都是奋斗的过程,脑子里就是这种画面。我觉得,我创业保持了那份激情,语言也不那么卑微,当然我也从来没做过卑微的我。 创业是一次人格的洗礼 对一个个体来讲,创业是对人格的一次洗礼。我该怎么对待合伙人?我真心为他们着想吗?我可以讲实话,在我职场期间,我几乎没有这个思想。不行滚蛋,培养你这么久不起作用,你不是干这个的料??很多难听话我都讲过,但是后来我反省了。我在蓝港很少讲这个话。当你成为企业主的时候,你才发现,人的价值特别特别重要。当你在职场上,你会发现规律、方法和制度最重要,我拿人钱财帮人打工。我当时觉得自己在金山算是有创业者心态,但后来发现远远不是。我当时只有创业者的激情,却没有创业者的人性。创业者的人性首先是以人为本的,不能把兄弟们踩在脚下,不能只标榜自己多伟大,要抬兄弟们的好,这很重要。 体会到做老板的酸甜苦辣之后,我对早年间金山雷军他们更理解了,觉得不容易。雷军可能是一个唐僧型的老板,我就是孙悟空。他天天叨叨叨,我说烦。但现在,我也成了唐僧。我不变成唐僧没办法,我必须成为唐僧。骨子里我更愿意成为孙悟空,但当我站在那个位置以后,我发现,哥们儿,悟空还是你做吧,我做唐僧。当然,时不时还会有孙悟空的动作出来。 这么说吧,这个产品归你管了,一定有一次重大操作,你会觉得我神勇、太猛了,所有人的掌声都是我的。但你也要知道,这个计划老板批下来,那天回去他三天没睡着觉,想搞砸了怎么办,搞砸了有可能半壁江山没了,甚至全军覆没。当时我在公司什么都要冲在前面,甚至觉得老板不行啊,还觉得太罗嗦了,太面了。但你后来发现,老板最重要的是决断,而不仅仅是操作。 从将到帅,这个决断太考验人了。你决定猛打一把集中所有火力干这一仗,是决断;你决定让我们五年之内不上市,没关系,耗下去,这也是决断;你说快,必须拿下,不拿下今天就怎么样了,这是决断;你说让我们长期谋划,小规模战役爆发,大战略走慢一点,那也是决断。你开始发现,原来过程的华丽仅仅是昙花一现,让你觉得很high,重要的是你为此作出的决定,以及你早就已经为此准备好要承受的代价。这个不容易,很多人确实没有这个心理素质。 视野、心态、带兵 我自己经历过职场、创业,公司上市,这一两年还跟蒋涛做了一个小基金,所以我从三点分享一些我的创业感受: 1.视野。有人能做大,有人一辈子拼命也做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眼界,尤其是在全球化这个市场(这个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创始人、创始团队的视野、眼界才能决定格局。我们都说自己是产品经理,我也做过产品经理,看到好多创业者也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好多也说我们就投产品经理,我说不要被这个蒙骗,其中还有很多逻辑问题。 从能做一款产品,到能够获得商业上成功,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太多人在做产品了,一线的互联网公司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但是日后能做成的那几个人,你看看他们的标签,给他们做一个集体画像,有产品技术功底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视野和商业逻辑,有没有一个比较高视野和比较完整的商业逻辑。否则做了一个产品,有不懂的投资人投了进来,几个月后没钱了或是挂掉了。 其实可以想象得到,在未来,还有无数的投资人要进来,这些人根本不懂你说的技术或者个性化的体验,更多的是听你的商业逻辑。所以我就想,如果你不能把做这件事的商业逻辑讲清楚的话,确实不容易成功。但是有没有例外吗?或许有。我们看Facebook的成功,你能看到他背后有一些东西在驱动,他的早期投资人很早就意识到这是能做大的事,给他的各种商业启迪都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相对来讲这比较偏门,自我狭隘的创始人不容易大成。过去我们很喜欢用一个词「标杆」,我觉得有一个好「标杆」永远没错。 2.心态。心态是什么样的?当我再次创业斧子科技的时候,发现又回到了这样一个过程,既要有理想主义情怀,又要面对非常尴尬痛苦的脚下。我说在理想主义的前方与在现实主义的脚下中间,有道光,那道光能不能在心中照亮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乐观主义的心态,然后就在前行过程中是极度的惶恐。 很多创始人找我融资的时候,说你给我点钱,我们特牛,我一看都是高材生,跟他聊天特淡定,我说这么淡定能成功吗?这种状态太重要了。反而是说这哥们好像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你看他慌里慌张的,一问就是有压力,我说这可能是对的,你要看他内心的东西,如果他的方向对,他在打仗的状态,一切都可以理解。
我很感谢过去投我的邓锋,在我还没有完全讲清楚商业模式的时候,他就给我了2000万美金,没有这2000万美金,一定上不了市。我听过邓峰讲他创业,我才知道这么牛逼的人原来的经历也那么痛苦,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我觉得我要找这样的人投我。 所以我认为创业过程中无论你怎么派,都会处在这种状态,把每一仗当成最后一仗打,这场不行就挂。虽然投资人鼓励你不要着急,用八年十年才能成功,但你自己不要那么淡定,十年以后都老了。所以一定程度来讲,你要想好长远的、曲折的路,但是每一步的过程是不是全力以赴了。我后来见到很多人,都不抗问。 3.带兵。我曾经帮人打工,在金山曾经想做高管,想做更大的事儿,金山也确实给了我很多事儿干。但当时是老板授予你当事业部总经理的,授予你当高级副总裁,是别人给予你的权力。有一天你创业时发现,你是刘邦项羽,没有人授予你权利,你要自己当老大。后来我见到很多创业团队,那个状态,几个创始人,温文尔雅、相敬如宾,看那个状态就知道,他们之间是请客吃饭的关系,没有领袖。 我们很大程度看团队,但更别忘了看领袖,好的创业团队是有绝对领袖的团队,而不是我们团队履历都很棒,一问谁是老大,结果各管一块。我再问那听谁的,回答是我们一起商量。这样不行!一定要有一个领袖,有一个绝对负责的人,这样才能在每一仗时全力以赴。不然,创业不断试错,在试错过程当中又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形成一道命令,就推不动没戏。 早期我们看联想干得很成功,后来看到的是强调执行力;后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说我们很强调个性化、创意,那是表象、骗你的。你会看到他们开会开到黑夜,老大天天在屋里骂人,不骂人的老大怎么干?!不管你的创业团队有多么好的背景,记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过程很重要,日后才能形成每一仗都能打得很有进攻性。 有时候我也喜欢读一些杂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典故可以看。大家一讲历史就讲桃园三结义,我在屋里负责哭,你负责算计,似乎这就成功了,这个不行。你在屋里哭,肯定会挂的,见到投资人不能哭,见到兄弟们不能哭,还要告诉他们我们会成功,心里怎么难都不能讲,因为你是领袖,你得带着大家往前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刚才讲的团队固然重要,但是要看深,其实看的是领袖,我觉得投领袖比投团队更重要。 中国文化有很多要命的问题,那些在农耕经济时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一旦跑到现代工业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发酵出一股酸臭味。古代有一句话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是君子,你是小人。哪来的君子小人呢,创业这个过程当中要有团队要有领袖,这可能要比谈君子谈小人更重要。一旦开始创业,就要摆脱掉这些酸臭的习气。 能干事的人自有一套气质。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技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精选四邀请好友注册,立刻领取30元红包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1 卖信息,2 卖钱,3 卖他人的注意力,4 卖自己的时间。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这种撮合交易只需要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只要做成一单,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干,光靠制定游戏规就能赚钱。我身边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10个人,2015年项目分成1000万,自己一个人拿走850万,手下9个人分剩下150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更low一点的例子有吗?也有,就是经常被白领们嘲笑的房地产中介。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2%算就是20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15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书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这句话大概20年前就有了,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20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注意力经济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还有8小时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8个小时。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在卖注意力这个行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和屌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不平衡。就比如说网络直播,我知道在比如陌陌直播这类的平台上,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凭的是什么?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姑娘来说,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玩陌陌的人都知道,这个星光值100就等于一元人民币,赚了多少一眼就能看出来。网络直播为屌丝提供了以最小成本获取和美女互动的虚拟体验的可能,你并不能说这没有意义。最不划算的,是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习1-3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90%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凌晨3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天亮的职场精英并没有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的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10倍等于收入增加10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10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而那些收入增加10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10倍的人,就只能在继续依赖卖时间。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sellside的人以跳去buyside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互联网),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这,就是是靠钱赚钱的魔力。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有人在国内某景点外承包了一个庙,稍作装修,一年的纯收益是400万,接下去躺着数钱就好。中国赚钱五大规律1、政治敏锐从7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初,搞投机倒把的个体户是第一批发财者,而这些人往往是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被逼无奈才出去闯的。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发财的人又从体制外回到体制内。大的暴富机会,中国在过去20年出现了不下十次,最大的机遇几乎全都和政治格局变化息息相关。其基本特点是一波流。一波三五年让你赚个饱,但这波赚完还想继续赚,几乎不可能。煤矿、进出口加工,这才几年而已,现在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2、从无到有在中国,要预测社会未来的走向,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思路就是:“中国在走美国的老路”。这也就是所谓的CTC(“Copy to China”)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国最近20年所有新兴行业的一条发展主线。这条主线之清晰、之连贯,和前面所说的靠政治趋势赚钱的一波流的短暂易逝形成了鲜明对比。从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的中国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开始,一直到最近这3年的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几乎所有成功的,体量在百亿美元以上的新兴企业,其产品最初的雏形,都是一个“中国版的美国XX”。解决稀缺是一切生意的根本宗旨。赚钱这回事,其根本意义,是“为他人解决问题”,而所谓利润,无非是为他人(社会)解决某一问题的酬劳。而从无到有,从0到1的事情,从满足稀缺性需求的角度,要远比从1到10的事情值得去做。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最紧缺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故而得到的回报也不可同日而语。BAT这些搬运工起家的巨头,解决的都是从无到有的局面,之后那些跟风的早已在格局上输了,只能吃几口残羹冷炙而已。3、ROE思维如果从财务上来解释这一点,那就是ROE(股本回报率)= 利润率*周转率*财务。注意这三者是乘数关系,所以利润为负的情况下,你的失败也会被这个放大器给放大。但即便如此,所有赚了大钱的人,几乎没有不用到杠杆的,敢下注本来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我在之前的回答里说过,穷人是手里有多少资源才敢做大事情,富人是先想到要做多大事才开始考虑要如何筹措资源。熟练运用财务杠杆的前提,就是敢于去动“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意识,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敢去借别人手里的资源来为我所用。巴菲特扣除杠杆的收益率不过13%左右。被自己有限的资源所限制,说明自己无法掌控资源的流向,依然只是资源的奴隶。再谈一下周转率。即使是低利润,只要有高周转率一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发展。比如很多人排队的绿茶和外婆家,菜价便宜但翻台率高。当利润很微的时候,提高周转率依然可以提升ROE。卖珠宝和卖烤串哪个赚钱呢?很难定论。珠宝的单品利润算下来可能比较高,但周转率太低。反之,烤串利润率低但周转率要大大增高。假设同样的资金投入卖珠宝和卖烤串,并且假设珠宝3个月一个资金回笼的周期(从生产到物流到销售),烤串一天一个周期(从生产到销售),那么在假设两者都可以销售出去的情况下,也许卖烤串比卖珠宝更赚。此外,中间型行业和智力型行业通常有望达到更高的ROE,主要是因为资产较轻的关系。4、了解自己没错,研究自己比研究他人,研究金钱更重要。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了解远远没有自己以为的多。能赚钱不代表自己就能从钱中获得享受,对金钱的态度其实是一件特别个人化的事情。大部分人也许可以做到正确衡量各种资源的时间价值、却往往对自己的时间成本毫不在意,对自己的收益偏好毫无概念。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深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基础之上;同样的资金、时间,由于掌握信息的差异,对自己来说,用在哪里最值得,用在哪里对当下、对未来的效用最大,都是需要反复摸索和实践的。穷人往往把“钱”看的太“值钱”,把“钱”以外的资源,例如自己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很多人喜欢把赚钱、理财、投资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三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所需要点亮的技能树也不尽相同。就我的观察,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理财;会理财和会投资也是完全两码事,会投资的人你若让他凭自己做生意,很可能亏的一塌糊涂。自己到底最适合做哪一样,也需要摸索。很多人对创业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明明是个不够自律、厌恶繁琐的人,非要去做生产型企业。殊不知这可以算是最繁琐的一种商业模式,从原料供应,采购,生产,库存,物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毛利润率又低,必须钻到每一个细节中去扣成本,可以说一步走错满盘皆属。对自己不了解,花下去的人生成本是无法挽回的。5、防骗意识这里的“骗子”是广义的,泛指一切出于零和动机打你主意的、想从你这里榨取资源的人。防骗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在人生的始终。投资本身,首先一定是一件反常识的事情,不然有钱人不会在人口比例中占少数。对于投资,其零和性要比赚钱大得多,所以有时候不止要看到趋势,还要评估周围其他人是否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更要考虑到周围人是否知道自己知道对方知道。如果说赚钱还是人和外物之间的事,那投资就一定是人和其他人之间的游戏,更加复杂诡异。不仅要防马路上的骗子、短信里的骗子,更要防资本市场的骗子,伪装成“创业家”的骗子、伪装成“好企业”的骗子、伪装成“合伙人”、“好朋友”的骗子、伪装成“情人”、“伴侣”的骗子、甚至是伪装成“养老金”、“社会福利保障”的骗子。怎么阅读财务报告,怎样判断信息的真实性,知道怎么查一个生意伙伴的诚信水平;这些东西之重要,可以说分分钟能让你半生心血付之东流。但可惜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极少有地方系统的学习,只能靠自己一笔一笔“学费”去交。过去我们小时候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以上怎样和钱打交道的知识可谓一片空白。大部分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自己也不懂这些东西。既然自己一辈子也没活明白,那就更不用说教会下一代了。这样导致的社会差距只会进一步扩大。这才是年赚百万的真正秘密,正如《1942》里的地主在流亡路上和长工说的,“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给我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投资有道 口碑相传微博:道口官网:www.daokoujinrong.com长按二维码关注↙↙↙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道口金融网APP,开启理财新生活《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精选五我这里说的穷人,是没有投资能力、没有生意头脑、没有人脉背景,甚至连几万都投不出来的穷屌丝!我这里说的变成的富人是至少年入百万的一类人群.屌丝可以逆袭成为百万富翁吗?答案是可以的!  下面的话你听懂了,转变了思维,然后付出行动去执行,年入百万并不难!  第一,首先你明白你是穷人,你没钱,做生意必须做无本或几百就能起步的生意.  第二,你必须明白,这个生意必须一单利润要在1000以上!利润低了又累又赚到什么钱,达不到逆袭的目的.  第三,你必须明白,想要赚1000元一单的生意,而且每天都要有至少一单成交,这种生意面向的群体必须要大!地面区域客户流量达不到要求,要做就必须天下的生意!那就是互联网了.  第四,互联网做什么才能1000一单?还要有人买?实物类的?no!现在已经进入物质大爆发时代,任何一种实物商品都能在淘宝、京东上买到.以后物资资源会更加整合,实物微商慢慢走下坡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你产品再好,淘宝一搜就能找到同款,客户是走更有保障的淘宝支付渠道呢?还是直接打钱给你这个虚无缥缈的微信小号?再者说现在做微商的人太多,不少人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微商产品信息,大家不胜其烦,不少都是直接屏蔽掉商家的朋友圈,或者删除你的微信好友都是可能的.  第五,现在你要明白,要卖虚拟类的服务,比如卖课程、卖咨询、卖服务、卖技术、卖资料、卖文化、卖思想等等等等,价格定在1000以上,不要怕卖不出去,中国人精神需求这个口子太大了,而且这个是你自己独有的,淘宝买不到的.  第六.有人讲,我不懂啊,我没有这些资源怎么办?对接!去给懂的人谈利润分成,谁有核心资源我就向谁靠拢!  第七,你的业务核心是什么?推广,推广,还是推广!不断死磕各种软文、音频、视频等不断的释放价值,不断的去发出你的广告一定会有人买单!你要坚信这一点!现在很多人已经在这条路上飞奔了!  第八,你要明白,穷人变富人,最大一个转变绝对是因为他不再是穷人的脑子,一定有了富人的老板思维了!什么是老板思维?你要明白,项目搞大必须做减法,前几个月死磕去干,有了利润后找客服顶上!老板思维总是成为老板后才有的.  第九,你要明白,所有能赚钱的老板他们都有一个阶段,那就是新手成长期.这个时期最难熬,也最孤独,一个人要做大量的内部和外部营销工作,一但项目成熟了,有了第一单,你会衷心的为自己鼓掌!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快感是任何娱乐都无法比拟!你会更有自信,项目就像你的孩子,你的恋人,陪你一起慢慢成长!  第十,成为富人的最后一个法则.你要明白,思维远比勤奋更重要,选择远比专业更重要,你关注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抱住这个能赚钱的项目一直死磕下去!不断聚焦不断释放价值!要做一个挖井人,不做挑水人!项目的最后就是被动收入,也是你要奋斗的终极目标!  以上10条黄金法则适合每一个人.大家也可以私信我交流经验,我每天都会写些分享出来.还是那句老话,不管什么项目,你只要去做了,才谈得上可能或不可能,跑着赚钱的永远要比躺着的人赚的多.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精选六
点击标题下「星无限区」可快速关注
来源:投资人说题图:蓝港互动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 王峰先生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一句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在创业中似乎也适用。机缘、时运以及自身因素造就了王峰独特的发展之路,「命」有时候就是这么玄,它虚无缥缈,却又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素材来源:王峰公开采访1「命」的意思是风、水、空气、环境都说可以了我之前在金山待得很舒服。一直到2006年底,我觉得没有空间了。那一年,我确实心情复杂。我倒不是说一心想当CEO造反,但我没空间了。我承认,这和金山还没上市也有关系,即使上市我也觉得金山成长太慢。刚做游戏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们能做到盛大第一、网易第二、金山第三,但后来发现,我们在战略上还是保守了。那一年,完美时空和巨人都嗖嗖地往前冲,非常猛。它们上来就抓住一个免费的模式,而金山是收费的。没办法,金山一直在改革,但是它一直遇到革命者,它老没在关键的时刻革命。机构太沉重,掉不了头了。我们慢了,而这个慢我不能阻挡。当时走人非常多,我的手下直接被挖走做COO。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了留一个员工熬夜陪他聊。到了2006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在金山柏彦大厦楼下的凉亭蹲了一个小时,非常落寞。我想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想要留住员工,你的成长速度要比员工成长速度快。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走人不断。2006年12月,我提了辞职报告。当时的心态就是不想干了。我什么建议都不想听,我烦透了。当时大家也觉得挺好的。你知道这种感觉吧?就是OK了,觉得少了谁都行。我突然发现,我真的可以走了,我对公司没那么重要。不过,我走的时候跟雷军说过一句话,是下楼撒尿的时候说的。我说,去读一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吧,对现在的金山有好处。郭沫若在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建议毛泽东去读一下,我觉得金山当时也正在逐渐丧失某种理性。这种理性,雷军一直有,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有。但是当时网游已经赚钱了,尤其当时卓越网套现了,那是一次空前的个人狂欢。有钱了,说话口吻就不一样,太不淡定了。不是没人找我。我在职场上遇到过很多诱惑。新浪很早就找过我,我都当口水话听。这一次,我看到了机会。有VC和业内大佬找我,说要不我给你钱,你自己干吧。这些话对我产生了化学反应。某一天,我发现,风、水、空气、环境都跟我说,你可以创业了。时机到了,我觉得应该自己做一摊事。我得到过一些邀请。仅次于暴雪的韩国NCsoft的CEO来北京找过我很多次。那时候我还在金山打工,很忐忑地见了他三次,我想这要让雷军知道还不恨死我啊。他说,加入我们,给你全球副总裁,把中国的股份送给你。我说,我要创业。听说我要离开,完美时空的迟宇峰乐坏了。他给我发短信,说来我这儿吧,二把手,我们马上要上市了,股价也好。我说我不会去,我去任何公司都是对金山的背叛,我只有创业一条路。2害怕倒闭反而培养了创业心态我做过最早的金山词霸产品经理,金山后来的两个重要业务:杀毒软件和网络游戏,我前后是这两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带了营销。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金山确实做了很多积累。但当时我没有完全意识到我的人生跟创业相关,后来我仔细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就是整个创业的人生,因为在金山工作的时候,是从几十个人做起来的,我说求总特别牛。后来才明白,我们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而小公司给我们带来的锻炼实际上是超过我们过去在外企、大公司经历的。从这个角度看,我有幸在一个不断创业的公司里,打了10年工,而且担任了三个比较重要岗位的负责人,这为我日后出来以后融资、找人、验证商业模式积累了比较厚实的精神准备,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问题当年也遇到过,当年也觉得差点过不去。蓝港有一位创始人也是我原来在金山的同事,他说你知道当年我在金山为什么那么努力工作吗,他说我总怕公司倒闭。后来我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公司文化,让员工成天害怕公司倒闭,而且要努力工作,这就是创业的心态。创业以后我发现,创业者每天的心态都是这样的。蓝港上市之后,回想创业这些年所经历的和前10年比之又是毛毛雨。2007年创业的时候,我想过工具、社交,我的一位早期同事冯鑫做了暴风影音,还有很多同事做了电商。我当时认为游戏是继门户、搜索、社交以后的最大的能看见变现的模式,但是回看我们2007年做端游的时候,已经面临8大端游公司全上市的局面,也就是说市场留给你的空间、潜在机会没那么大了,要血拼才能成功。创业第二年,正好赶上汶川地震。我们当时那个楼特别高,在19层,晃得很。地震了,很多人想跑,但想跑也没戏,因为电梯太窄了。我一想,算了,但心里第一个反应是,如果楼倒了,估计要挂,我无怨无悔。我已经努力过了,回想前面的人生,都是奋斗的过程,脑子里就是这种画面。我觉得,我创业保持了那份激情,语言也不那么卑微,当然我也从来没做过卑微的我。3创业是一次人格的洗礼对一个个体来讲,创业是对人格的一次洗礼。我该怎么对待合伙人?我真心为他们着想吗?我可以讲实话,在我职场期间,我几乎没有这个思想。不行滚蛋,培养你这么久不起作用,你不是干这个的料很多难听话我都讲过,但是后来我反省了。我在蓝港很少讲这个话。当你成为企业主的时候,你才发现,人的价值特别特别重要。当你在职场上,你会发现规律、方法和制度最重要,我拿人钱财帮人打工。我当时觉得自己在金山算是有创业者心态,但后来发现远远不是。我当时只有创业者的激情,却没有创业者的人性。创业者的人性首先是以人为本的,不能把兄弟们踩在脚下,不能只标榜自己多伟大,要抬兄弟们的好,这很重要。体会到做老板的酸甜苦辣之后,我对早年间金山雷军他们更理解了,觉得不容易。雷军可能是一个唐僧型的老板,我就是孙悟空。他天天叨叨叨,我说烦。但现在,我也成了唐僧。我不变成唐僧没办法,我必须成为唐僧。骨子里我更愿意成为孙悟空,但当我站在那个位置以后,我发现,哥们儿,悟空还是你做吧,我做唐僧。当然,时不时还会有孙悟空的动作出来。这么说吧,这个产品归你管了,一定有一次重大操作,你会觉得我神勇、太猛了,所有人的掌声都是我的。但你也要知道,这个计划老板批下来,那天回去他三天没睡着觉,想搞砸了怎么办,搞砸了有可能半壁江山没了,甚至全军覆没。当时我在公司什么都要冲在前面,甚至觉得老板不行啊,还觉得太罗嗦了,太面了。但你后来发现,老板最重要的是决断,而不仅仅是操作。从将到帅,这个决断太考验人了。你决定猛打一把集中所有火力干这一仗,是决断;你决定让我们五年之内不上市,没关系,耗下去,这也是决断;你说快,必须拿下,不拿下今天就怎么样了,这是决断;你说让我们长期谋划,小规模战役爆发,大战略走慢一点,那也是决断。你开始发现,原来过程的华丽仅仅是昙花一现,让你觉得很high,重要的是你为此作出的决定,以及你早就已经为此准备好要承受的代价。这个不容易,很多人确实没有这个心理素质。4视野、心态、带兵我自己经历过职场、创业,公司上市,这一两年还跟蒋涛做了一个小基金,所以我从三点分享一些我的创业感受:1.视野。有人能做大,有人一辈子拼命也做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眼界,尤其是在全球化这个市场(这个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创始人、创始团队的视野、眼界才能决定格局。我们都说自己是产品经理,我也做过产品经理,看到好多创业者也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好多投资人也说我们就投产品经理,我说不要被这个蒙骗,其中还有很多逻辑问题。从能做一款产品,到能够获得商业上成功,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太多人在做产品了,一线的互联网公司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但是日后能做成的那几个人,你看看他们的标签,给他们做一个集体画像,有产品技术功底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视野和商业逻辑,有没有一个比较高视野和比较完整的商业逻辑。否则做了一个产品,有不懂的投资人投了进来,几个月后没钱了或是挂掉了。其实可以想象得到,在未来,还有无数的投资人要进来,这些人根本不懂你说的技术或者个性化的体验,更多的是听你的商业逻辑。所以我就想,如果你不能把做这件事的商业逻辑讲清楚的话,确实不容易成功。但是有没有例外吗?或许有。我们看Facebook的成功,你能看到他背后有一些东西在驱动,他的早期投资人很早就意识到这是能做大的事,给他的各种商业启迪都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相对来讲这比较偏门,自我狭隘的创始人不容易大成。过去我们很喜欢用一个词「标杆」,我觉得有一个好「标杆」永远没错。2.心态。心态是什么样的?当我再次创业斧子科技的时候,发现又回到了这样一个过程,既要有理想主义情怀,又要面对非常尴尬痛苦的脚下。我说在理想主义的前方与在现实主义的脚下中间,有道光,那道光能不能在心中照亮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乐观主义的心态,然后就在前行过程中是极度的惶恐。很多创始人找我融资的时候,说你给我点钱,我们特牛,我一看都是高材生,跟他聊天特淡定,我说这么淡定能成功吗?这种状态太重要了。反而是说这哥们好像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你看他慌里慌张的,一问就是有压力,我说这可能是对的,你要看他内心的东西,如果他的方向对,他在打仗的状态,一切都可以理解。我很感谢过去投我的邓锋,在我还没有完全讲清楚商业模式的时候,他就给我了2000万美金,没有这2000万美金,一定上不了市。我听过邓峰讲他创业,我才知道这么牛逼的人原来的经历也那么痛苦,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我觉得我要找这样的人投我。所以我认为创业过程中无论你怎么乐天派,都会处在这种状态,把每一仗当成最后一仗打,这场不行就挂。虽然投资人鼓励你不要着急,用八年十年才能成功,但你自己不要那么淡定,十年以后都老了。所以一定程度来讲,你要想好长远的、曲折的路,但是每一步的过程是不是全力以赴了。我后来见到很多人,都不抗问。3.带兵。我曾经帮人打工,在金山曾经想做高管,想做更大的事儿,金山也确实给了我很多事儿干。但当时是老板授予你当事业部总经理的,授予你当高级副总裁,是别人给予你的权力。有一天你创业时发现,你是刘邦项羽,没有人授予你权利,你要自己当老大。后来我见到很多创业团队,那个状态,几个创始人,温文尔雅、相敬如宾,看那个状态就知道,他们之间是请客吃饭的关系,没有领袖。我们投资创业很大程度看团队,但更别忘了看领袖,好的创业团队是有绝对领袖的团队,而不是我们团队履历都很棒,一问谁是老大,结果各管一块。我再问那听谁的,回答是我们一起商量。这样不行!一定要有一个领袖,有一个绝对负责的人,这样才能在每一仗时全力以赴。不然,创业不断试错,在试错过程当中又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形成一道命令,就推不动没戏。早期我们看联想干得很成功,后来看到的是强调执行力;后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说我们很强调个性化、创意,那是表象、骗你的。你会看到他们开会开到黑夜,老大天天在屋里骂人,不骂人的老大怎么干?!不管你的创业团队有多么好的背景,记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过程很重要,日后才能形成每一仗都能打得很有进攻性。有时候我也喜欢读一些杂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典故可以看。大家一讲历史就讲桃园三结义,我在屋里负责哭,你负责算计,似乎这就成功了,这个不行。你在屋里哭,肯定会挂的,见到投资人不能哭,见到兄弟们不能哭,还要告诉他们我们会成功,心里怎么难都不能讲,因为你是领袖,你得带着大家往前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刚才讲的团队固然重要,但是创业投资要看深,其实看的是领袖,我觉得投领袖比投团队更重要。中国文化有很多要命的问题,那些在农耕经济时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一旦跑到现代工业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发酵出一股酸臭味。古代有一句话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是君子,你是小人。哪来的君子小人呢,创业这个过程当中要有团队要有领袖,这可能要比谈君子谈小人更重要。一旦开始创业,就要摆脱掉这些酸臭的习气。能干事的人自有一套气质。免责声明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麻烦请留言联系删除。
星无限金融社区
微信:xingwuxian8
天下没有难做的金融,尽在星无限金融社区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很努力,但我的年薪却只是别人的月薪》 精选七点击【阅读原文】,跟随让你一次收割多个优质!
如下是中国社会总体阶层:A5阶层:一万人民币A6阶层:总资产十万人民币A7阶层:总资产一百万人民币A8阶层:总资产一千万人民币A9阶层:总资产一亿人民币A10阶层:总资产十亿人民币A11阶层:总资产百亿人民币 在阶层之间还有细分阶层:A5阶层:总资产一万人民币A5.3阶层:总资产三万人民币A5.5阶层:总资产五万人民币...A6阶层:总资产十万人民币A6.6阶层:总资产六十万人民币...A7阶层:总资产一百万人民币A7.5阶层:总资产五百万人民币 1中国人究竟有多少财富?1978年时,全国十亿人口,总存款220亿。其中最富有的一个人拥有1.2亿。2015年,金融业总资产200万亿,年化增长28%。
中国有多少钱中国有多少钱,或者说,13亿人民一共拥有多少资产。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基本上,近似地我们可以使用“储蓄+股权+”这个公式。 但是,国债不计入其中。因为国债是对国民的负债。而国家是全体国民的。 实物资产,主要是房子车子。电视机彩电冰箱也算。 另外一方面,统计口径也不同。 1978年时,货币化的东西很少。每个月还定期发粮票布票。粮票其实也是钱,当年的全国粮票,价格似乎是0.09元/两。 而实物资产,今天的中国人,大致都拥有价值不菲的房子车子。可在当年,房子却是单位分配的。虽不拥有产权,却拥有实质上的终身使用权。 所以这是一笔糊涂账。你真的要比“2015年比1978年富多少倍”,那是没法算的。谁也没有精确的数字。 但我们可以取一个近似的例子。 假设1978年,“储蓄”和“其他福利”是1:1的关系。 假设2015年,“储蓄”和“”房产车子,也是1:1倍关系。 则“2015年比1978年富多少”,可以简化成“存款多了几倍?” 这样就容易计算得多了。 1978年全国总存款220亿人民币。 2015年居民总存款60万亿人民币。37年翻了3000倍。年化24%
实物的财富和货币储蓄“飞速”增长同时,伴随的是货币大规模贬值。 按照中国官方宣传口径,1978年~2012年,中国一共了4.4倍。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如果一个人从1978定存到2012年,则总回报是4.5倍。统计局的同志哭晕在厕所里。 如果我们撇开搞笑级的“统计数据”。更加务实一点的,来问了实际增长了多少倍。 有一个数据是不会错的,就是“实际国力的增长”。 这也是官方极为重视的GDP数字。中华国力崛起,这是实打实的。绝不可以漠然视之的。 这个数字是多少呢,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争执和谎报。但我们大致可以估算出一个值:“9%” 平均9%每一年,过去三十七年内平均如此。 如果按照9%一年,则过去三十七年,中国的“实际国力”应该增长24倍左右。 而我们的货币财富,增长了约3000倍。其中的差额125倍,就是“真实的通货膨胀”比例。 每一年:实际国力增长9%、通胀14%、纸面财富增长24%。
序篇与总纲从某些角度来说,“货币滥发”的尺度,就等同于“通货膨胀”的尺度。 在过去的37中,中国的真实物价,上涨了100倍以上。 货币数量 = GDP + 通货膨胀 +修正项 中国的基本常识是: GDP +9%通货膨胀 +14% (每一年)货币财富增长 +24%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列表。以后会引发很多后续话题。 譬如说:1)你赚我息,我赚你本。为何储蓄无法致富。2)股市的估值。A股的高增长率从何而来3)贫富分化的内生缩小性4)中国的收入格局,财富高度向年轻人分配。导致楼市品味的转移。5)财富的自然天花板 这一些话题,细细研究,需要比较长的篇幅才能说清楚。 我们只需要记住,“通胀每年14%”这一个基本常识就可以了。
统计局的数据说到了“通胀每年14%”,可还是会有人不承认。有些人会说,通胀不到14%,某些年份还是通缩的。 不过“通胀/通缩”这个现象太明显,一般是不容狡辩的。 比较容易捣浑水的,是“货币发行量”。一般人会争辩,中国的实质货币增发,达不到每年24%的速度,相应的扣掉8%GDP增长之后,“通胀”也就没有那么快。 君不见,过去几年的财经统计数据,中国M2增速都只有18%,甚至16%么。这个速度绝对属于紧缩负责的。 2怎样才能改变你所处的阶层你想要发财,想要出人头地。 你想有很多钱,香车宝马,粉黛如云。 你想挥金如土,叱咤风云。成为偶像与传奇。 那么,有没有人来说说具体的步骤?
阶层改名之前,上海有几条高速公路。分别是沈海高速A5,沪宁A8,沪杭A9线,还有A10。 好事之徒,随口起了一个暗号。用A7来表示一个人的财富。A是Asset,7是7位数。 好比A5,代表总资产¥10000元。赤贫,接近乞丐的边缘。 A5.3,总资产30000元A6,10万元A6.5,五十万元A7,一百万A7.8,八百万A8,一千万A9,一亿A10,十亿A11,百亿富豪 在上海,大部分的普通市民家庭,集中在A7-A7.5之间,如果能上A8的千万,就算是富人了。 在这里,我们想说一个“阶层”的概念。 什么是阶层,阶层的分界线。A阶层眼里“天大的事”,到了B阶层眼里“那都不算事”。 这样,A和B就很难交流。其生活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也会发生很大的冲突。譬如老太太费尽心机收拾旧瓶子,而你恨不得把它们全扔掉。 一个阶层差多少呢。 和普通人想象的不同。不是A7、A8分为两个阶层。我们大致认为,3倍是一个阶层。 3倍左右的差距。足以使二个人对一个事物产生根本性的判断差异。 譬如A花了45W买了一辆BMW,对他是件大事。并为此珍惜而炫耀。 可对于B来说,他比A富三倍。45W的概念,就和他脑海里15W一辆帕萨特差不多。 为了45W的车,B会炫耀么。他不会,这只是一件普通消费品。 三倍的差异,形成一个阶层。好比你呕心沥血攒首付,人家这点精力就可以全款了。 所以A7和A8不是差一级,而是差二级。 A7和A9差四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生活在一个屌丝时代。屌丝构成了人口的大多数。 过去几年,我听到较有趣的口号,是一个屌丝喊出来的:“拼爹,这公平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的意思是,既然他老爸是个没出息的酒鬼司机农民,大伙就应该撇开父亲。这样的游戏规则才是“最公平”的。 而另一方面,他却相信读了二年大学,会二手抠定,今生可以达到“王侯将相”十亿的量级。 这二者都不符合事实。 真实的情况,财富是一条漫长的阶梯。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欧洲一些家族,通常需要三百年,五百年,才能积出一个家族的底蕴。 对于一个屌丝来说,如果他出生的时候是A5,那么他几乎很难没什么希望爬到A10。他这辈子能爬到A8就算不错了。具体来说,就是搬离县城,落户上海。 对于他的儿子,站在A8的基础上,勤奋努力奋斗,再有良好的家教,或许可以A9。 对于他的孙子,站在A9的基础上,勤奋努力真诚,或许可以A10. 财富靠的是几代人的积累,慢慢的,一步一代人上一个台阶。这虽然看起来缓慢,却是正途。 用一句震耳发聩的话来说,“人家爹在拼的时候,你爹在干嘛?” 如果本段不能说服于你,你买彩票去吧。
爬阶的速度如果你想在目前的社会地位,“向上一阶”,你需要怎样的速度,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答案是很难,很难很难很难。比你想象中难得多。 首先要说明一点,“阶层”都是相对性的。 三十年前大家都很穷。今天大家都很富。可这并不能使你“阶层”上升。 阶层要上升,你必须比平均速度更快。 这个速度得多快呢。上一篇《中国的财富》讲到,全社会财富增长大概是每年24%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速度。也就是说,过去37年中,中国13亿人口,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比Warren Buffet更好。 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比巴菲特更高。而且是可持续的,大规模的。而其中优异者,暴发者,更是远远把巴郡甩在了后面。 什么股神,滚一边去吧。 如果你想在全社会保持“阶层”不变,则你的财富增长速度,必须达到24%一年,每一年。 如果你还想“向上爬”,则你的速度必须更快。 譬如说,假设你的速度是33%一年,财富递增。这真是天文火箭般的速度! 这样扣除24%的基本盘,还剩下9%; 大约每八年翻倍的样子。十三年翻300%。 如果你如此优异,财富可以保持33%的速度递增,巴菲特哭晕在厮所。 则经过13年的严谨不懈努力。你的社会地位,可以在中国人之中小升一级。从小康升级为小富。 经过26年的辛勤不懈努力,你的阶层才可以升二阶。从A7.3升为A8.3。 拿起计算器仔细算一算这个数字,算一算这个回报,真心令人绝望。无路可走的绝望。 我一直很羡慕一些国产“奋斗剧”的编剧。前20集主角是穷学生和屌丝,酸气冲天。后20集主角是创业成功事业有成,A10几百号员工左拥右抱众星拱卫。 中间5集呢,中间5集是空白的。主角如何在几年间赚到A9,A10,成为屌丝逆袭。这段故事是空白的。 真实的世界,A7-A8-A9-A10,一步一步往上爬,是一个漫长而又沉闷以致于枯燥乏味耗时几十年的无聊过程。 言情剧是不会和你说这些的。
财富的幻觉“爬阶”如此辛苦,为何中国的小白领,没有感受呢。为何他们如此乐观,以致于充满希望呢。 因为财富的幻觉,尤其是第一个100倍。极大地混淆了人类的感知。 对一个小白领,大学生,如果他是从内陆省份小地方出来的。他的父母供养他读完大学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提供不了更多的资源。 那么,当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他是A5。也就是全部的净资产人民币10000元。 可是这样的大学生,如果他的落脚地选在了北上深广,不是太笨也不是太懒惰。 那么,当他28岁,也就是六七年时间,平均都可以存下100万元。 如果伴侣和睦,互相扶持,速度还能更快。 对于他们来说,就实现了A5-A7的跨越。也就是人生第一个100倍,整整四阶社会地位的上升,不知不觉之中就完成了。 这个流程是如此之顺利,如此之轻松,以致于“小白领们”认为之后二阶也很轻松。他们还会再按照这个速度,在社会的阶层之中继续上升。所以他们大胆,敢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他们愤怒,当发现房价这么贵。 所以他们愤青,当发现未来的生活压力这么重。 这是寻常人的一个陷阱,俗称财富的天花板。
财富的天花板“人上之人”只有这么几个位置。不是每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都可以无限上升。最终会有一股力量使得他们停下来。 小白领从A5到A7,是非常顺利的一段日子,之后他们会遇见财富天花板。 为什么,还是要从财富24%增速说起。 中国的发展,实在太过于迅速,24%是一个不可想象,不可理喻的数字。几乎没有任何人跟得上这个速度。 我们知道,财富的增值,来自于二个部分,一个是你工薪收入,一个是。 当小白领“净资产”很小的时候,他们的工薪收入占绝对大头。体现为个人财富的迅猛发展。只要工作就有一切。 可是当他们赚到第一个100W,第一个200W之后,渐渐渐渐的,“财富积累”开始多了起来。理财就成了很大的一环。 小白领的是负的。不仅是小白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财收益都是负的。 因为普通的理财,均质化比较正常~年回报在5%左右。而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在-15%左右。 也就是说,你的财富积累储蓄,每一年损失-10% 中国人的财富,好比一个大水池子。一边在放水注入,那是你的工资积蓄。另一边却是在漏水,那是通货膨胀侵蚀。 而你的资产越多,漏水越快,最终你的财富永远无法增加。 这个“天花板”的数值是多少呢。十分容易计算。因为你每年漏水的比例是10%,所以最终盈亏平衡,就是10倍PE。 也就是你一生积累财富的最大上限,约等于你工资额的10倍。 假设一对很勤勤恳恳的小白领。一年可以存35W元。则他们的财富上限就是350万元。 之后,他们还在每年辛勤积蓄。名义上的存款在增加。可他们积攒的购买力,就永远停留在350W元了。 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就永远是A7.4,再也不会提高。
2N定律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解决方法大家也都知道,不用再赘述。 我们只是想说一下,怎么理解推导出“2N定律”的。 如上题所述,我们的国民财富,每年递增9%,通货膨胀14%,二者总计24%。 如果你想要跑赢整个社会的财富速度,一方面,不要让你的财富在通货膨胀中缩水。 另一方面,你的实体财富,必须每年增长9%。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假设你有11套房子。你的平方数,明年就必须增长11*9%=1套。 一般而言,我们希望你的财富,可以增长33%每年。即9% 14% 9%,这样,你不仅可以跟上社会财富的速度。而且还能“向上爬”。每13年升一阶,这是最低最低的速度了。 在二个9%的要求促使下,如果你有11套房子,你就必须平方数每年递增11*18%=2套。 这就是2N定理的由来。3为什么你改变不了自己的阶层“如果你想在全社会保持阶层不变,则你的财富增长速度,必须达到24%一年,每一年。如果你还想向上爬,则你的速度必须更快。”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每年+24%的回报?答案是:做不到。
回报之谜全社会财富平均增速是+24%。每一个中国人,13亿中国人,每一个人的财富都要增长+24%,每一年,这样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做到+24%年化回报呢。 我仔细想了想,很难。 不是“很难”。是根本做不到。 我们整个的,叫做“Mass Market”。在这个市场投资,一般回报就是5%。或许可以高一点,但要担额外的风险。实质还是差不多。 当然你可以说你是股神,或者是楼神。或许远远超过市场平均的收益。但刀口舔血的事,终究不能做一辈子的。你不可能把把赢,也不可能年年传奇。 无风险回报是5%,你怎样要求别人24%回报呢。神仙也做不到啊。 假设我们把条件放宽一点。除了资本性收益,还有工资收入。 而且工资收入,永远恒定等于你“总资产”的9% 这是一个很荒谬的要求。假设你有1亿,你就得有900万税后年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假设你有1000万。你就得有90万年薪。这也几乎不可能。 但是,即使这样。你的财富增长速度,仍然跟不上24%。 每一年,你的资产增长,仅仅是5%+9%=14%而已。 仍然缺了一块。缺百分之十,这个谜去哪里了。
消失的财富把“理财+劳动”这二块收入累积,可是仍然只有14%。全社会的财富增长是24%,还缺少一环,到哪里去了。 剩下的一玦,在北京。 剩下的一玦,叫作“权力”。 我们的教科书,勤恳本分的父母一辈子都不会教你一个道理,都不会告诉你一个事实; “生产+抢劫”,是二条主线。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抢劫。 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他其实是二个战场。 一个是“文”的。生产制造劳动贸易,凭借着工商业产生财富。自由交换。 一个是“武”的。这个战场的核心是“权力”。争夺的是对政府的控制。拼的是抢劫赃品,污秽而又血腥。 我们时常可以听见,北京又冒出来某某暴发户。前二年还在天桥摆地摊的,一出手就是百亿富豪,连续收购几十家公司。 我们都知道,北京有“款爷”。这些人鱼龙混杂在各大部委之中,能量惊人,一顿饭吃掉几十万元。 我们知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北京的官员们虽然名声不彰,可是福布斯富豪榜绝对排得上名的。 我们曾经以为,这些都是很遥远的事情。贪官污吏虽然不好,可是和我们的生活相隔万里。也没有直观的影响,只是电视台上一种谈资。 可是,当你发现全社会的货币财富,以+24%的速度飞速发展。而你自己手中,无论如何努力,财富最多每年递增+14%。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如此贫穷? 你和你的小伙伴们,胼手抵足大家同样的努力,同样的勤奋,同样的战斗。 你以为你已经够努力了,放眼四顾没有比你更勤奋的人。 可是,在1300KM远的远方,有一座京城。象下蛋一样批量产生亿万富豪。无中生有。 那么,你在全社会中的又怎会不下降。
权力的运作我们生活的社会,一共有三块收入,合计才是24%。 A) 如果你是一个退休人士,只有利息理财收入。则你的财富增长速度只有+5%。你飞快的会被淘汰掉。中国没有一个退休人士可以是富翁。没有一个富二代可以保持财富。 B) 如果你是受薪人士。你有二块收入,理财5%+工资9%,你每年的财富可以递增14%。财富阶层止步于天花板。 C) 如果你能接触权力。你才有三块收入,理财5%+工资9%+权力10%,这样你的财富才能递增+24% 北京每年从全社会全中国人手中,撷取10%的总财富。并分配给他所亲近的人。 具体的手法,鉴于雀巢咖啡比较美味。我们就不展开了。你只要记住,官场向来有一句话:“中央靠金融,地方靠土地,基层靠罚款”。 我们的生活,是“文武”二个战场。作为权力的战场,如果你一无所获,则你的收入上限就是+14%,再也无法跟上全社会的步骤。 北京每年分配全社会财富的10%,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你一定不能视而不见。 容我们花点笔墨来展开一下。 所谓的“跑部进班”。中央这么大一笔钱,首先他要在各省级分配。有一些传统的“政治大省”。其获得的资源,远远和人口不成比例。排首位的肯定是帝都,其次山东,上海,广东也不错。 当一个省拿到资金之后,他还要在省内部分配。省会城市无疑会拿到最大的大头。地级市次之。而到了县镇乡,已经被截留无几。 当一个地委书记从发改委拿到项目资金之后,他会找来一群手下。将工程分为一个个项目,将项目分成一个个标段。 每个标段,你负责土建工程,他负责桥隧工程。这其中,都有精确而犀利的利益位置。无数次饭桌上的密谋,每一个工程标段改动,都足以引发流血和暗杀。 这是一张巨大的巨网。靠政府吃饭的有无数人,无数的利益团体。在这个10%的国民财富分配中,刺刀见血,你死我活,尔虞我诈。 不,我们不是鼓吹你去当公务员。而是告诉你,竞争无所不在。 在这一个“武”的战场中,一样厮杀惨烈,一样苦斗困难,做官和其他行业一样,是件利润平均化的事。想要冒尖很难。
结语天威弗远,在这场“权力分配”的盛宴之中,哪怕下属的下属的下属的下属,都是你不可接触的神仙。但是,我们就没机会了落后这10%么。不,其实我们想做的是“卖铲子的人”,财富的二传手。 通货膨胀就像一滴水,财富像水滴一样,一圈一圈向外扩散。很多人,哪怕并不是权力场中人,但只要你的户籍是北京,上海,广深,你本身就是受益者。就是强势公民。 譬如,因为在北京的太多了,来得容易。因为培养了这么多的电商,才有烧钱支撑起的IT业,才会有App和程序员的高工资。 因为北京的钱多了,才带动了消费业。服装餐饮保健全面兴旺。因为北京的钱多,所以国家大剧院大戏院,城市建设可以以炫目的速度日新月异。 因为贪官污吏赚到钱了,全国值得他们看得上眼的城市,就那么几个。所以钱只会投往几个城市,而不是全国平均。 如果你生活在四川大凉山,那你是权力场中的弱者。发展积累速度上限就是14%,你注定了宏观层面一辈子贫穷。如果你生活在一些政治强势的城市,专门做“结拜兄弟”的生意,给他们卖铲子。那你也可以间接分享到权力的收益。虽然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鱼号如何开通收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