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的st股票多久会退市还能走多久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一原标题: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在日前收到政府补助。其中,濒临暂停上市或退市边缘的*ST公司则有望借助政府补贴这一大招保壳“续命”。连续两年亏损、去年前三季度亏损3.85亿元的*ST中绒(000982.SZ)近日公告称收到政府补助共计6.45亿元,并签署协议豁免债务合计1.12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亏损190.17万元的*ST宝实(000595.SZ)也表示,收到政府补助1500万元。这两家公司均表示,上述补贴将对2017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在关键时刻抱紧政府补贴这一“佛脚”的ST或者*ST公司并不在少数。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7年,市场73家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中,有17家公司获得政府补助(含财政补助),占比为23%,这其中大多数为*ST公司。除了政府补助之外,支援、、等花样保壳大戏也轮番在*ST企业中上演。有业内人士表示,*ST公司拼命保壳折射出A股市场,“壳”仍具有一定价值。不过,多方采访获悉,在提速、并购重组新规趋严等背景下,壳价格出现回落,壳买卖越来越难做。政府补贴成保壳“法宝”在上市公司保壳大战中,政府补贴为其中的大招之一,可谓“雪中送炭”。1月2日,*ST中绒发布公告称,日收到银川市财政局拨付的经营性财政补贴4.45亿元,灵武市财政局拨付的经营性财政补贴2亿元,预计对公司2017年度产生收益影响6.45亿元。除了财政补贴,*ST中绒的两家长期业务合作单位也伸出援助之手。根据同日的公告,*ST中绒与两家公司签署了《债务豁免协议》,豁免金额合计1.12亿元,剩下的3.1亿元应付款则于日前支付完毕;此次豁免的1.12亿元将计入该公司2017年度营业外收入,对该公司2017年度业绩指标产生积极影响。*ST中绒2015年、2016年分别亏损8.74亿元、10.6亿元,由此于日起被“披星戴帽”,但去年前三季度业绩并未好转,净利润亏损3.85亿元,若2017年四季度不能扭转颓势,那么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上述援助对于*ST中绒来说可谓是“”。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ST宝实也在1月2日公告称,该公司于去年12月29日收到银川市西夏区财政局拨付的关于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军民融合取得成果奖励1500万元,按照相关规定,应计入2017年度损益,将对公司2017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与*ST中绒一样,*ST宝实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并于日被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去年前三季度仍亏损190.17万元。在濒临暂停上市的边缘,上述1500万元对*ST宝实而言也可谓是“雪中送碳”。依靠财政补贴“补血”较为典型的要数*ST柳化(600423.SH),该公司在2017年三度收到柳州市财政局政策性补贴的通知,累计获得7.1亿元的财政补贴,这些资金将计入该公司2017年度营业外收入,其中有5.5亿元是去年12月到账的。这对于前两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去年前三季度亏损1.79亿元的*ST柳化而言,上述财政补贴可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前两年连续亏损、去年前三季度亏损3.38亿元的*ST三维(000755.SZ)同样也获得了较大金额的政府补贴。去年12月,该公司公告称获得政府各项补助共计4.66亿元。连续两年亏损、今年前三季度亏损的*ST河化(000953.SZ)去年12月份也使出了全身解数。12月18日,*ST河化收到5000万元经营性财政补贴资金。此外,同时期内,*ST河化计划转让部分应收款项,且控股向该公司无偿赠与现金8000万元。除了政府补助之外,控股股东支援、出售资产、并购重组等花样保壳大戏也轮番在*ST企业中上演,有些上市公司则是打出了“组合拳”。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年末*ST公司保壳套路中,巨额的政府补贴见效快,堪称保壳“法宝”。壳价值几何?然而,在并购重组新规和定增新规趋严、IPO提速的环境下,*ST公司拼尽全力保住的壳又价值几何,壳交易过程中存在怎样的桎梏?作为兼职“壳股掮客”的浙江蕴望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卫平表示,目前壳价格一般在20-30亿元区间,也有少部分壳价格在20亿元以下,这种壳一般是急于出手的,或者的。“壳有大小,卖壳的利润计算方式也各种各样,不能一概而论,也要考虑的诉求了。总的来说壳费降了,起码比2016年降很多。最主要的是壳供需变了,以前有壳坐地起价,现在很多壳想卖,未必能卖好价钱。”一位资深向第一表示。“成功率很低,问的多,成交的少,买卖双方很难达成一致意见。”郑卫平表示,目前,他手上能够联系到的壳在10个以上。根据Wind数据,2017年仅有6家公司发起以为目的的重组,其中1家通过发审会,1家被否,2家失败,2家仍在推进。而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年,借壳上市的案例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借壳上市的重组案例最多,达到47起;到2016年借壳上市的现象开始减少,当年有19家企业发起的重组涉及借壳上市,其中,2016年9月份并购重组新规实施之后,只有4家公司发起的重组涉及借壳上市。壳买卖行情与IPO有直接的关联。不过就在12月29日,证监会表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适当加快节奏,不断健全发行常态化机制。此外,2016年9月实施的并购重组新规使得借壳标准进一步完善,借壳上市行为从源头上被全面规范。在上述私募人士看来,监管层主要打击的是假重组,IPO多依赖行政审核,并购重组更多是市场化行为。郑卫平也表示,监管层并没有完全堵住借壳上市这条路,如果真的有优质资产且买卖双方能够谈拢的话,还是能够通过借壳的方式上市。那么买卖双方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买壳方希望壳最好便宜,10亿元左右便能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主导董事会;同时,希望壳比较干净,负债不多,资产也比较清楚,剥离也比较容易,方便注入买壳方的资产。”郑卫平称。值得注意的是,在保壳大战中,较多ST公司或者*ST公司存在通过来增厚业绩,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为后续卖壳做准备的可能。郑卫平表示,确实有些壳股是类似的方式在操作,“如果资产比较大、负债也较重,这种壳比较难找到买家,因为处理起来周期较长。”卖壳则分两类,一类是完全将壳卖掉,一类则是卖壳后保留一部分股份。多位受访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者主要看壳价格能否谈拢;后者则更看重买壳方的高低和股东实力,一般希望买壳方的能在2亿元以上,且以后业绩每年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因为后一类卖壳方希望保留的股份能有增值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二证券时报记者 王基名政府补贴、债务豁免、二,2018年伊始对于*ST中绒(000982)来说可谓好事连连。要知道,*ST中绒2017年前三季度仍亏损高达3.85亿,游走在“保壳”边缘。不过,该公司的转让也受到监管方关注。1月8日早间,深交所发布关注函,对*ST中绒一事进行问询,并特别就中植系对公司二股东的控制关系提出关注。深交所要求*ST中绒及相关方在1月12日前给予回复。质权行使有无障碍据了解,2016年中绒集团与恒天嘉业签署了6亿元合同,中绒集团将持有的7594万股公司给恒天嘉业。今年1月3日晚间,*ST中绒称中绒集团将已经质押给恒天嘉业的上市公司3444万股,以4元/股价格过户与恒天嘉业,以抵偿中绒集团对恒天嘉业的欠款。恒天嘉业为*ST中绒二股东恒天聚信一致行动人。不过,深交所称,2017年中绒集团因与上海颢德等合同纠纷一案,已涉及重大诉讼并可能影响履约能力。深交所要求中绒集团说明上述委贷款协议及的相关条款,并进一步明确恒天嘉业是否有权直接行使质权、质押股份过户办理是否不存在障碍,以及若上述股份过户完成是否还存在被上海颢德资产等相关方的风险。中值系公司关系不明另外,对于恒天嘉业、恒天聚信与中植系之间的控制关系,深交所也表示关注。天眼查显示,恒天嘉业与恒天聚信的执行事务均为恒天金石有限公司(恒天金石),恒天金石的控股股东为北京京鹏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京鹏投资),而解直锟的中植系间接持有京鹏投资49.5%的股份,为控股股东。深交所表示,根据日,*ST中绒的公告显示,解直锟间接控制京鹏投资,从而成为恒天金石的实际控制人,而恒天金石为恒天嘉业控股股东。但在此次*ST中绒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却显示,恒天金石目前受京鹏投资控制,京鹏投资未受任何一方单独控制,因此认定恒天嘉业无实际控制人。深交所要求恒天嘉业及其相关方,解释说明前后两次内容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进一步明确前后两次信息披露内容是否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要求,恒天聚信披露其关系,并说明自2015年10月至日期间其控制权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深交所还要求恒天嘉业、恒天聚信按照相关规定,披露相互之间在股权、资产、业务、人员等方面的关系。控制权稳定受关注根据之前*ST中绒披露的质押股票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恒天嘉业及一致行动人恒天聚信合计持有*ST中绒21.85%的股权,与中绒集团持有的26.68%股份相差只有4.83%。恒天嘉业表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意向。但根据权益变动公告,截至日,中绒集团持有上市公司28.58%的股份,其中4亿股股票质押于恒天丝路;7594万股股票质押于恒天嘉业。根据协议约定,若中绒集团存在到期违约等情形,恒天嘉业及其关联方不排除继续通过行使质权的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深交所要求恒天嘉业结合相关债务金额及协议约定情况,说明其行使部分质权的具体计算依据,并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其有权行使剩余质权,以及是否会对公司的控制权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等。《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三清华大学五道口学院教授田轩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的采访,就前不久360借壳江南嘉捷上市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借壳上市企业的特点、监管等问题发表了如下看法。欢迎点击查看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1、在国内,哪些公司愿意借壳和买壳?哪些公司愿意卖壳?买壳公司的特点主要可总结为:一种是规模大,资金短缺,继续的优质企业,选择借壳上市可能更为快捷。目前IPO不确定性比较大,积压比较严重;二是一些财务或其他业务有瑕疵达不到IPO标准的公司,通过借壳“曲线救国”上市。第三,国内IPO的规则还是倾向于传统制造业,对于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容忍度较低,新兴产业很难在国内资本市场IPO,这类企业要么去国外上市,要么在国内借壳或者买壳。第四,想要回归A股的中概股、比如最近的360借壳江南嘉捷。卖壳的公司主要是连续亏损面临退市风险的ST公司,这些公司大部分市值低、业绩不佳、缺乏发展前景,公司主要价值基本在于“壳资源”这个。2、怎么看待一些机构屯“壳资源”的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在融资便利性,获得政府支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大量企业对上市持续热情。在A股市场,由于上市公司资质的稀缺性、价格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背离和扭曲,在买卖“壳”差价的巨额利益的诱惑下,壳资源的炒作人群和方式不断升级。机构买壳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如传统资本大佬一样赚取买卖的差价,二是买壳后将自己所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投资退出。对于机构而言,即使摘壳的成本再高,只要可以用更高价注入自己的,也还是有足够的动机去做,这也是推升“壳”价窜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数轮 “买壳”、“囤壳”热潮,背后的逻辑在于壳资源依旧稀缺,壳资源能一直保持升值的态势。炒壳赌的就是证监会的上市审批不会放松。如果证监会真的实行注册制,不进行实质审核,壳就不值钱了。所以如果打破这种和相应的业务链条,也能一定程度遏制这种现象。3、“借壳上市”为何此前成了一股风气?可能会有怎样的乱象?市场对于壳的逻辑就是“乌鸦变凤凰”,以优质资产代替原有的垃圾资产,从而在估值上收获比之前更高的收益。相较于IPO,借壳上市最大的优点是可省去较高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部分“壳公司”因自身经营不善,在壳资源价格高企的时候,被借壳也是他们套现的一种手法。买壳与卖壳行为均可能扰乱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一是容易派生出、信息披露不公平等行为。二是借壳上市获利催生出的炒壳行为,属于明显的“脱实向虚”,与目前大的经济金融环境基调也不符。三是买壳、卖壳属于上市公司筹划的重大事项,往往引发资金炒作,进而引发股价的非正常波动,放大。4、监管机构对借壳上市的要求趋严,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一方面,并购重组监管政策趋严。2016 年 6 月,证监会发布《》(征求意见稿),明确认定了借壳和并购重组的标准,多举措抑制投机炒壳,并于 2016 年 9 月正式发布修订稿,对借壳和重大重组的认定标准更加明确,有效打击了“规避式”、“忽悠式”借壳和重组,抑制短期投机和炒壳行为。在此之后,证监会陆续出台或修订了包括“新政”、“新政”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截堵了借壳上市中存在的漏洞。从实际操作层面,借壳上市要求趋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原来的借壳标准从的100%变成了五个100%,即“总资产”、“”、“营收”、“净利润”和“发行股份数”,任何一个突破了就算是借壳;第二,遏制,取消了借壳上市的配套融资,原控股股东和新的实际控制人的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其他的锁定期延长至24个月;第三,被判定为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与IPO一致。另一方面,强化监管和稽查执法。强化证券公司、及等中介机构在重组上市过程中的责任,按“勤勉尽责”的法定要求加大问责力度。证监会组织专门执法力量查办了多起通过违法违规手段,以期达到借壳上市的案件,严肃处罚了涉案的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重拳出击有毒资产污染资本市场,炒壳现象有效降温。5、到了年底,不少上市公司为了保壳不戴帽,一元钱卖掉负债的子公司,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业绩粉饰,上市公司年末突击甩卖的资产大部分都是亏损资产,后意味着其亏损额不再并表,从上看,可以极大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这种行为没有遵循会计规范中的持续经营原则。所以,出售金额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甩卖资产的公允性和甩卖原因。这种现象背后是部分上市公司改善业绩和“保壳”的需要,如果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要戴帽、即ST,这样下一年保壳的压力较大,因为连续三年亏损将有退市风险,所以部分公司为保壳,出现了卖出亏损子公司的想法。证监会应该强化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的监管力度,视情况开展现场检查。(转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官微)◆◆◆◆◆实验室 | 精选文章名家朱民:传统银行若不反击将被蚕食周小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的底线:市场要统一认识 完善法律田轩: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吴晓灵:构建个人数据保护体系:渐行渐近研究印尼(上篇)(下篇)在硅谷:技术如何重塑金融格局如何用金融手段改善买房困境?硅谷的实践: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的连接者Branch:面向非洲、印尼等国家的技术驱动下的了解互联网金融不可错过的十大案例国际金融企业必须了解的全球网络安全监管条例关于市场,你该了解什么?人工智能交易可能引发哪些问题经济学人:加密代币泡沫即将破裂Facebook广告+支付的另类发展模式创业清华五道口全球创业领袖项目第三届训练营廖理:中国正在成为创业大国吴蓉晖:让创新创业成为常态小猪创始人陈驰:将成经济新引擎会分期:赋能长租公寓 打造租房界天猫平台孵化完成超1亿元融资罗川:用大白话聊聊道口贷理念道口贷2017半年报道口贷服务企业超1000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专业研究 |商业模式 o 政策研究 o 行业分析内容平台 |未央网o互联网金融微信公众号iefinance创业教育|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 o全球创业领袖项目《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四ST股保壳战年关将至, ST股保壳之战进入攻坚时刻,重组、增持、补贴、变卖家产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场保卫战中,所牵扯的不仅仅是公司本身、各股东投资者,更有各地政府、等也博弈其中。不幸者或暂停上市乃至退市,幸运者成功“摘帽”或终获重生。然而,在这A股ST企业的生死场上,若终未能有可持续发展之主业的崛起,ST股们就算经“生“、“死”历练,终将难脱“垃圾”之名。(罗诺)暂停上市逾600天后,成功“摘星去帽”的川化股份(000155.SZ)迎来“浴火重生”,但在恢复上市的首日,又遭遇“当头棒喝”。12月18日,川化股份复牌首日,在股价不设涨跌幅限制的情况下,开盘即大跌22.10%。尽管盘中股价一度稍有回暖,但随后跌幅仍有所扩大至收盘时达28.92%,报收7.30元/股,令投资者大呼意外。对于复牌当日的有关异动,以及后续发展计划的问题,记者试图联系川化股份有关人士,截至晚间发稿时,公司方面未回复记者的有关采访函。股价“意外”大跌骨感的现实终究击败了丰满的理想。12月18日早间,川化股份开盘大跌显然出乎大多数持有川化股份投资者的预料。对于川化股份恢复上市后股价的大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或许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12月18日,一位跟踪川化股份逾两年时间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公司日被深交所暂停上市前,股价已经出现了一波上涨,在此之前众多投资者提前买入,使得其在川化股份中,即使以目前的价位计算,仍存在较大盈利空间。Wind资讯数据显示,去年1月29日,川化股份(彼时名“*ST川化”)股价一度跌至新低的5.60元/股,但随后至被暂停上市的三个半月内,股价持续上涨至10.27元/股,涨幅达83.39%。“同时,因为在暂停上市期间,川化(股份)推出的重整方案也被认为参与其中的有很大的套利空间。”上述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去年2月中旬,川化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并在该年10月确定了由四川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四川能投”)等共13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作为重整投资人。根据随后披露的重整计划与,川化股份将向上述13家投资方以每10股转增约17.02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共计转增 8亿股,转增价格为4.3元/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四川能投外,其余12家投资方均没有限售的要求。由于转增价格与停牌前股价相差悬殊,上述重整方案一度引发川化股份中小投资者的不满和质疑,被认为存在国资流失以及利益输送等问题。也正因此,在川化股份复牌后出现股价大跌,也被认为很大可能是这一原因。此外,在2017年A股实现恢复上市的其它两只个股中,复牌首日股价都不理想,也被认为产生了消极市场情绪。其中,ST新梅(600732.SH)复牌首日在盘前大涨四成情况下,收盘时上演“过山车”翻绿;ST常林(600710.SH)则虽然在暂停上市期间完成了重组,注入了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资产,但恢复上市第一天盘中一度大跌近两成,收盘跌幅仍达18.9%。后市发展引关注恢复上市首日股价的大跌,也令外界对川化股份后期的股价走势、业务发展从期待变成了担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因持续亏损而暂停上市期间,川化股份先后通过剥离公司原有主业资产、解决高额负债等问题,完成了破产重整。而在一系列资产运作下,川化股份去年已经顺利实现净资产、营业收入和扣非前后净利润等指标为正的目标。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川化股份营业总收入39.86亿元,同比大增303.14%;扣非后为1.33亿元,同比大增1008.15%。同时,川化股份于11月时预测,今年公司有望达到3亿元-3.3亿元。此前川化股份发布的《重整计划》中披露,曾要求重整投资方承诺今年实现的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3.15亿元,承诺2018年的该项数据不低于3.5亿元。若低于承诺净利润的,则应以现金方式补足差额部分。财务数据的好转,也成为川化股份此次恢复上市的先决条件,同时为解决恢复上市后的持续经营问题,川化股份今年4月13日披露公司董事会初步拟定将以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为切入点,打通从锂矿到系统集成的锂电子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将公司打造成国内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整合者和综合服务供应商的发展战略。不过,相比于切入锂电领域,川化股份却率先涉足风投行业。今年6月下旬,川化股份公告称,在四川能投主导下,将收购整合其子公司四川省能投风电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能投风电”),能投风电成为公司旗下重要资产。数据显示,今年1-9月,能投风电营业收入2.09亿元,实现净利润8300万元。这一变化,曾引来深交所的问询函。彼时,川化股份回复称,公司已为开展锂电业务,成立锂电产业事业部,针对这一产业的战略规划布局基本完成。今年8月,川化股份以自有资金4亿元,与四川能投等方成为华鼎新动力有限合伙人。据悉,华鼎新动力基金主投方向即为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同时,川化股份相关负责人近日公开发声,表示公司未来仍将积极优质锂矿、锂电等资产,并稳步推进锂电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希望借此使锂电产业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盈利点。不过,川化股份未来在锂电领域究竟是否布局,以及如何布局,仍需要时间检验。(编辑:罗诺)《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五ST股保壳战年关将至, ST股保壳之战进入攻坚时刻,重组、增持、补贴、变卖家产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场保卫战中,所牵扯的不仅仅是公司本身、各股东投资者,更有各地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等也博弈其中。不幸者或暂停上市乃至退市,幸运者成功“摘帽”或终获重生。然而,在这A股ST企业的生死场上,若终未能有可持续发展之主业的崛起,ST股们就算经 “生“、“死” 历练,终将难脱 “垃圾” 之名。暂停上市逾600天后,成功 “摘星去帽” 的川化股份(000155.SZ)迎来 “浴火重生”,但在恢复上市的首日,又遭遇 “当头棒喝”。12月18日,川化股份复牌首日,在股价不设涨跌幅限制的情况下,开盘即大跌22.10%。尽管盘中股价一度稍有回暖,但随后跌幅仍有所扩大至收盘时达28.92%,报收7.30元/股,令投资者大呼意外。股价 “意外” 大跌骨感的现实终究击败了丰满的理想。12月18日早间,川化股份开盘大跌显然出乎大多数持有川化股份投资者的预料。对于川化股份恢复上市后股价的大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或许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12月18日,一位跟踪川化股份逾两年时间的高管表示,在公司日被深交所暂停上市前,股价已经出现了一波上涨,在此之前众多投资者提前买入,使得其在川化股份中,即使以目前的价位计算,仍存在较大盈利空间。Wind资讯数据显示,去年1月29日,川化股份(彼时名“*ST川化”)股价一度跌至新低的5.60元/股,但随后至被暂停上市的三个半月内,股价持续上涨至10.27元/股,涨幅达83.39%。“同时,因为在暂停上市期间,川化(股份)推出的重整方案也被认为参与其中的投资方有很大的套利空间。”上述私募高管表示。据了解,去年2月中旬,川化股份被人申请破产重整,并在该年10月确定了由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四川能投”)等共13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作为重整投资人。根据随后披露的重整计划与书,川化股份将向上述13家投资方以每10股转增约17.02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本,共计转增 8亿股,转增价格为4.3元/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四川能投外,其余12家投资方均没有限售的要求。由于转增价格与停牌前股价相差悬殊,上述重整方案一度引发川化股份中小投资者的不满和质疑,被认为存在国资流失以及利益输送等问题。也正因此,在川化股份复牌后出现股价大跌,也被认为很大可能是这一原因。此外,在2017年A股实现恢复上市的其它两只个股中,复牌首日股价都不理想,也被认为产生了消极市场情绪。其中,ST新梅(600732.SH)复牌首日在盘前大涨四成情况下,收盘时上演“过山车”翻绿;ST常林(600710.SH)则虽然在暂停上市期间完成了重组,注入了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资产,但恢复上市第一天盘中一度大跌近两成,收盘跌幅仍达18.9%。后市发展引关注恢复上市首日股价的大跌,也令外界对川化股份后期的股价走势、业务发展从期待变成了担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因持续亏损而暂停上市期间,川化股份先后通过剥离公司原有主业资产、解决高额负债等问题,完成了破产重整。而在一系列资产运作下,川化股份去年已经顺利实现净资产、营业收入和扣非前后净利润等指标为正的目标。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川化股份营业总收入39.86亿元,同比大增303.14%;扣非后归属为1.33亿元,同比大增1008.15%。同时,川化股份于11月时预测,今年公司归属于有望达到3亿元-3.3亿元。此前川化股份发布的《重整计划》中披露,曾要求重整投资方承诺今年实现的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3.15亿元,承诺2018年的该项数据不低于3.5亿元。若低于承诺净利润的,则应以现金方式补足差额部分。财务数据的好转,也成为川化股份此次恢复上市的先决条件,同时为解决恢复上市后的持续经营问题,川化股份今年4月13日披露公司董事会初步拟定将以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为切入点,打通从锂矿到系统集成的锂电子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将公司打造成国内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整合者和综合服务供应商的发展战略。不过,相比于切入锂电领域,川化股份却率先涉足其它行业。今年6月下旬,川化股份公告称,在大股东四川能投主导下,将收购整合其子公司四川省能投风电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能投风电”),能投风电成为公司旗下重要资产。数据显示,今年1-9月,能投风电营业收入2.09亿元,实现净利润8300万元。这一变化,曾引来深交所的问询函。彼时,川化股份回复称,公司已为开展锂电业务,成立锂电产业事业部,针对这一产业的战略规划布局基本完成。今年8月,川化股份以自有资金4亿元,与四川能投等方成为华鼎新动力基金有限合伙人。据悉,华鼎新动力基金主投方向即为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同时,川化股份相关负责人近日公开发声,表示公司未来仍将积极投资并购优质锂矿、锂电等资产,并稳步推进锂电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希望借此使锂电产业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盈利点。不过,川化股份未来在锂电领域究竟是否布局,以及怎样布局,仍需要时间检验。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即将起航!《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六业绩连年亏损,过程中波折不断,诉讼缠身,高管接连辞职,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ST众和,002070.SZ)的保壳之路显得异常艰难。11月30日,*ST众和迎来了第18个跌停,股价收报4.05元,创A股2017年内最长连续跌停纪录。自11月3日复牌至今,*ST众和跌幅达58.07%。18个跌停,已经让*ST众和的市值缩水约35.64亿元。此前经历了长达6个月的停牌,*ST众和于日复牌,但复牌后遭遇9个一字跌停,后于11月16日开市起停牌核查。11月17日晚间,*ST众和发布公告称,针对公司大幅下跌,公司进行了核实,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并于11月20日开市起复牌。没想到复牌之后,*ST众和面临的依旧是跌停。*ST众和于日上市,主营中高档棉服面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曾经风光一时的莆田A股上市第一股,如今却是风雨飘摇。业绩连年亏损*ST众和2017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同比下降12.43%;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372.97%。对于公司亏损的原因,*ST众和称,一是因为纺织板块全面停工,停工损失及加大亏损额;二是因为未按时,金融机构违约金大幅增加;三是因为矿山新增环保设施尚在试运行中,且第四季度生产时间较短,预计产量较低。*ST众和已经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和-4829.56万元,如果2017年再次出现亏损的话,那么将面临暂停上市甚至被退市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ST众和在2017年上半年发生过业绩变脸。日,*ST众和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预计业绩同比扭亏为盈,盈利5769万元。但仅仅过了两个月,*ST众和就在4月29日发布年度报告称,2016年公司净利润变成了-4829.6万元,业绩预测误差超过了1亿元。资产出售之路挫折连连面临退市压力,*ST众和将保壳寄希望于资产出售上,拟出售旗下子公司,但是接盘方却难寻。日,*ST众和披露事项,拟出售子公司厦门华纶印染有限公司(下称“厦门华印”)。出售资产之路同样遭遇波折。7月26日,*ST众和发布公告披露,拟出售的子公司厦门华印所属地块,原本在厦门市工业仓储国有建设用地自行改造政策区范围内,经市政府批准列入自行改造项目清单,可申请将原有工业仓储用地改变用途改造为办公、商业、酒店等用途。但是受到土地政策调整影响,厦门华印所属区域不再适用自行改造相关政策。*ST众和称,厦门华印所属区域之土地政策调整给公司带来较大影响 。停牌5个月之后的11月2日,*ST众和发布公告称,期间虽与多家意向方进行了谈判,由于公司面临诸多困难、外部环境条件不断朝不利于交易达成的方向发展,且交易方案需要统筹考虑公司债权人、交易方、上市公司及等多方利益平衡,谈判难度和工作量极大,公司与相关意向方未能如期达成一致方案。尽管如此,*ST众和在11月2日的公告中仍表示,“将继续推进重大资产出售事项,继续与相关意向方、中介机构就交易方案进行商洽。”*ST众和大股东许金和在日的明会中,回复投资者问询时称:“事项仍在继续推进。”2017年仅剩一个月,留给*ST众和继续推进重大资产出售的时间已然不多了。诉讼缠身出售资产保壳的事项没有实质进展,但是*ST众和却收到了多项诉讼通知。日,*ST众和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许建成因涉嫌合同诈骗罪,于日被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公安局执行逮捕,目前案件正在侦查中。*ST众和公告中解释道,“许建成涉嫌合同诈骗罪系其个人行为,与上市公司无关。”日、9月27日,*ST众和先后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披违规,*ST众和、董秘詹金明、财务总监黄燕琴、董事长许建成遭证监会立案调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10日,*ST众和又发布公告称,因锅炉改造等情况,*ST众和及子公司福建众和纺织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份起开始暂停生产,具体复产时间待定,*ST众和表示将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子公司厦门华印于2017年5月底暂停生产,目前尚未复工。这些问题还未解决,10月31日*ST众和又披露,因在中信银行厦门分行与福建君合集团金融纠纷案件中,*ST众和、许建成、许金和等作为该借款的连带责任担保人,一并被列为该案件被告人。中信银行厦门分行请求财产保全,根据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福建君合集团有限公司、*ST众和、许建成等人的财产,价值以8175.98万元为限。*ST众和公告显示,除了已披露诉讼、仲裁事件,*ST众和(包括控股子公司在内)尚有其他小额诉讼、仲裁事件(包括纠纷、供应商欠款、劳动纠纷等)共13项,累计涉及金额约4421.59万元。根据*ST众和11月3日公告,*ST众和已经接到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公司重整的通知书。莆田市华冠新能源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华冠公司”)以*ST众和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华冠公司曾与公司签订了《煤炭买卖合同》,约定公司向华冠公司采购煤炭。合同签订后,华冠公司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合同义务,*ST众和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华冠公司支付货款135.23万元。截至目前,*ST众和尚欠华冠公司货款115.23万元到期未支付。*ST众和在公告中解释,由于长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以及被拍卖的风险,并已丧失能力。但破产重整能否成功也不知。*ST众和称,截至11月3日,尚未收到法院对华冠贸易申请公司重整事项的民事裁定书。该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高管接连离职除了业绩亏损、重大资产出售不确定和诉讼缠身,*ST众和的内部管理也不平静。除了实际控制人许建成在日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捕,多名董事、高管也随后辞职,目前董事会仅剩两名独董。日,*ST众和发布公告,公司收到独董朱福惠提交的书面辞职信,称因个人工作繁忙,不能履行职责而辞职。10月31日,*ST众和再次公告,*ST众和的董事、副总裁、董秘詹金明也将离职,詹金明表示因个人健康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等职务。紧接着的11月2日,*ST众和发布公告,收到了另一位高管、副总裁张子义提交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张子义提出辞去副总裁职务。接连的人员辞职已造成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按照规定,*ST众和董事会应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3人,任期三年。董事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负有勤勉义务。11月16日,*ST众和接到福建证监局的监管函,*ST众和被指存在以下问题:第五届董事会成员履职到期日为6月30日,但目前仍未进行换届;1名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于2017年相继辞职,导致现在董事人数低于法定人数;董事长许建成因涉嫌合同诈骗罪于2017年3月被公安机关逮捕,影响勤勉履职。福建证监局要求*ST众和尽快开展董事会换届换举工作并及时披露,完善公司治理,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福建证监局进一步表示,将对上述事项保持持续关注,并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深套其中的都有谁?在*ST众和接连利空“袭击”和股价暴跌中,深套其中的投资者,无疑是最揪心的。*ST众和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目前仍有7.50万股东。根据*ST众和三季报列表,许金和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许建成分别持股6308.4万股、416.35万股,位列第一、第六大。许建成和许金和为父子关系。第二大东张源和第五大流通股东曹明分别持有992.86万股、458.27万股,且两人都未减持,张源今年一季度曾增持股份。牛散林纳新和邱宝裕分别位列第九和第,分别持仓309万股、300万股。从*ST众和半年报可以看出,林纳新在二季度开始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之列。邱宝裕则是在2015年四季度之后,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之列。除了大批散户深陷泥潭之外,*ST众和三季报显示,陕西省旗下的36号,云南旗下的苍穹6号也在其中,前者持有551.34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0.87%,后者持有500.00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0.79%,二者分别为第三、第四大。根据此前的记录显示,两只产品均是今年二季度新进,而*ST众和在2017年二季度里只交易了不到一个月即停牌,并且股价当季下跌达28.23%,11月复牌之后又继续暴跌。按照2017年二季度的交易均价12.3元计算,截止到11月30日发稿时的4.05元,每股亏损达到了8.25元,粗略估计,两只的亏损额合计已超过1亿元。《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七随着中国的持续攀升,“”已然成为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题,其中又以经济学家和政府呼声最高。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余额为105.6万,约为GDP的156.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提出了包括“三去一降一补”等举措的。近期,国务院正式出台的《》,更是为去杠杆开出了明确的药方。是谁在利用杆杠过度负债?关于我国企业的负债问题,有研究发现,1998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总体上呈现出了显著的、整体性的去杠杆趋势,平均从1998年的65%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51%,而这一趋势近年来仍在持续。那么,为何“去杠杆”现如今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挑战呢?通过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在同一时期,有一批企业却在逆市,这些企业正是数千家大型国有、上市企业。高级研究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2013年的35万家企业中,负债最多的前500家企业就超过了债务总量的1/4。在2015年上市公司中负债最多的50家企业累计的负债居然达到11万亿之多,而其中有1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其负债更是达到了上万亿的量级。而与之相对的,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因而,在此大环境下,虽然说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在利用杠杆过度负债,但由于民营企业整体的融资难,致使我国企业的总体负债率从宏观上表现为持续下降!是谁在对它们区别对待?随着三季财报的相继公布,一份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喝补药”的名单也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有2752家上市公司拿到政府补助款,占比超过93%,金额高达715亿元。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款超过1亿元。尽管在10月10日,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拒绝“”、避免成为“免费午餐”。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边趴在A股持续融资,一边每年从政府手中获得大量补助。有些上市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远大于其主营业务产生的净利润,甚至前者是后者的上千倍,有的上市公司干脆就依靠政府补助盈利,特别对于已经“披星戴帽”的ST公司来说,政府补助可谓是雪中送炭,甚至可以让ST公司扭亏为盈,顺利保壳。如今,A股已经有265家上市公司沦为了资本市场上的僵尸企业,其负债率高企,存货不断挤压,浪费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在中国制造企业普遍步履维艰的时候,我们悲哀地看到,有关部门的救市举措只不过是简单地补贴一部分企业,而且常年存在,几乎成为了一种传统。有不少僵尸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他们这些年就是靠着政府部门的补贴才得以生存下来。对于这些大型国有、上市企业,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政府的“慷慨解囊”,而且银行往往也是“另眼相看”。投融e家高级研究员通过数据比对发现,2009年之后,仅仅因为一个企业是国有的,它的负债率就要比私营企业平均高6%。而到了2013年,这个偏向性更是达到了8%左右。这不难看出我国银行体系的信贷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的偏爱。同时我们还发现:负利润的“僵尸”企业更容易得到贷款的现象在2008年之前可能就存在了,而2008年之后则更加显著。“僵尸企业”为何僵而不死?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是合力的结果。一些国有企业雇员众多,如果清退出场,不仅自己的公司,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将受到牵连,马上就会引发巨大的失业潮。何况僵尸企业即便不产生效益,也能带来税收,带来GDP(有生产就有税收,有消耗便能生成GDP)。对于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引资”等活动来说,也是一张经济名片。对于银行来说,如果这些僵尸企业一旦倒闭,原来的借款就会变成呆账,就意味着的兑现,也意味着内部严格问责的兑现。而为了掩盖当初放贷时的失误,从银行管理者到客户经理,都倾向于继续给企业放贷,然后让风险沉下去。久而久之,银行就被僵尸企业所绑架。因此,无论从僵尸企业的成因看,还是从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的支撑来看,都牵涉着多方的利益,而没有一方愿意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它死掉。一直以来,让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的呼声不绝于耳,可以说关键就是清退这一批自带保护光环的僵尸企业,随着10月10日《意见》的出台,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和上世纪90年代的不同,本轮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化、法治化,而不是政府的直接干预。这个思路有必要进一步延伸到增量信贷当中。这种思路延伸到一个终极,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在这里我们也能感觉到政府的决心,也只有打破政府的隐性担保和银行的护短,梳理清楚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才能把真正落到实处。投融e家高级研究员认为,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占用了更多的有限资源,让原本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势更加雪上加霜,急需资源补给的实体经济陷入低迷,僵尸企业的去杠杆是本轮调整的一个关键所在。对于投资人来说,经济下行周期,投资应更看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脱离短期赚差价暴富的投机心理,降低收益预期,更看重资产安全性。《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八“终于停牌了!”11月15日晚7点多,在得知*ST众和(002070.SZ)停牌之后,之一的张立良发出这样的感慨。实际上,张立良在当天与多位再次前往深交所申诉,并向深交所有关领导反映中小投资者的诉求,提出了对*ST众和复牌的质疑。在经过9个跌停板之后,11月15日晚,*ST众和发布暨公告,并另发公告称收到福建证监局关注函。“停牌给了我们时间,将立即展开,并积极推动有关计划。”*ST众和投资人郎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狂跌后的停牌“我们见到了有关领导,向他们反映了中小投资者的诉求,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张立良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忆11月15日下午前往深交所请愿的过程。日,*ST众和公告称,拟筹划出售亏损的子公司厦门华纶印染有限公司(下称“厦门华印”)。但停牌5个月之后的11月2日,该公司称,期间虽与多家意向方进行了谈判,担由于外部环境不断朝不利于交易达成的方向发展,且交易方案需要平衡多方利益,未能与意向方达成一致。相对于前景不明的重组,*ST众和面临的更大危机,实际控制人许建成身陷囹圄带来。5月12日,*ST众和公告称,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许建成因涉嫌合同诈骗罪,于3月20日被四川省马尔康公安局执行逮捕。紧接着,*ST众和多名高管陆续离职,董事会仅剩两人。此外,*ST众和多家子公司也已停产。10月10日,该公司公告称,因锅炉改造等情况,*ST众和及子公司福建众和纺织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份起开始暂停生产,具体复产时间待定。多个恶果之下,*ST众和今年似乎扭亏无望。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该公司营业收入5.83亿元,净利润亏损1.41亿元,扣非后亏损1.47亿元,预计全年仍将亏损。在此情况下,公司保壳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张立良告诉记者,11月初复牌之后,中与大以及自救行动被激发。多个中小股东表示,希望停牌,进行新的资产重组,出售,争取保壳,之后盘活锂精矿,实现全面转型。一位投资人出示给大股东许金和的短信记录显示,在复牌期间该投资人多次恳请许金和推进重组,出售厦门华印。张立良也告诉记者,他此前也多次与许金和以及公司管理层主要人员沟通公司重组事宜,但是收效甚微。“再也不敢相信他们了!”张立良说,除了与大股东以及公司管理层联络,中小投资者近段时间也在与深交所以及福建证监局进行接触,争取有效沟通。《华夏时报》对*ST众和进行报道后,11月12日下午一名自称深交所办公室名为CHEN XI(音译)的工作人员致电本报记者,声称*ST众和情况复杂,牵涉的利益广泛。11月13日,本报记者致函深交所,请求解答市场疑问。11月16日,福建证监局发函*ST众和,认为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成员于日经通过,履职到期日为日,但目前仍未进行换届;现在董事人数低于法定人数;公司董事长许建成因涉嫌合同诈骗罪于2017年3月被公安机关逮捕,影响勤勉履职。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应尽快开展董事会换届换举工作并及时披露,完善公司治理,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福建证监局将对上述事项保持持续关注,并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认为,11月15日晚*ST众和出公告停牌,深交所也是做了一件好事,说明响应中小股东诉求,依法运用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所自律规则做出同意停牌的决定,特别是在股价狂跌的情况下。推进资产重组《华夏时报》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北京一个资本机构正在和张立良一方的中小股东接洽,有意参与*ST众和的资产重组。张立良告诉记者,他们向深交所反映,目前已经通过号召中小股东进行股权委托,着手改组董事会,推进资产重组达到保壳目的。“这些行动受到了深交所的肯定。”“这两天有消息称莆田市有关方面组织*ST众和与福建某服饰公司接洽,谈关于*ST众和的纺织印染方面的出售事宜,但是情况并不理想。”张立良说。本报记者获悉,*ST众和多个中小股东有意前往莆田市与有关方面谈判,请求*ST众和尽快完成重组,并将完成股权委托和临时改组董事会。“只要是依法行使利、理性维权,实事求是打造一个和控股股东、公平公正的公司僵局解决的方案,我觉得是上策。方案需要登高望远,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的公约数,让公司健康发展。”刘俊海说。刘俊海提出,理顺公司治理当中的纠葛是好事,非常有必要。但要从根上解决问题,大小股东要在《公司法》的轨道上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共同找到解决方案,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希望莆田市当地政府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能够积极促进上市公司化解危机,为实现稳健发展予以指导。据半年报披露,*ST众和各类诉讼涉及金额共计近6亿元,并存在欠税、欠息、欠员工薪酬等情形,同时厦门华印土地房产已被查封,核心资产采矿权面临司法拍卖,且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要解决*ST众和的危机,大小股东和地方政府或许还需要拿出更多的智慧和行动,对于莆田市而言,地方企业债务的有效处理或是关键。《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九崔文官在筹划了一年多的在经证监会受理、询问、审查、审批、同意、批准,在钢铁资产已全部置出,尚未置入时,即将成为“钢铁换金融”供给侧改革第一股*ST华菱(000932.SZ)的重组方案意外夭折。资本市场对这家湖南省最大钢铁上市企业转型当地唯一金控平台产生的期待因此落空。值得注意的是,*ST华菱重组一案早在今年2月便顺利拿到证监会批文。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重组最为担心的是方案能否获得和监管部门的批准通过,但像*ST华菱这样方案获批、股票恢复交易后再自己谋划“否决”的,极为罕见。是什么导致证监会已正式核准批复、资产过户甚至已进行一半的百亿规模重组突然“黄了”?随着重组的生变,*ST华菱又将如何扭亏为盈实现保壳?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财信金控”)旗下的金融资产又将何去何从?*ST华菱终止重组*ST华菱6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原筹划的及的重组事项拟终止,这也意味着湖南金控平台整体曲线上市梦碎。*ST华菱重组事项甚受瞩目,涉及金额超过285亿元,堪称近年来湖南省最大的事项。近年来钢铁行业遭遇“寒冬”,作为过剩产能行业的上市国企,*ST华菱在巨亏之下,选择了与财信金控合作、注入金融资产保壳。若重组顺利完成,*ST华菱将实现转型,其主营业务由钢坯、无缝钢管等钢铁业务转变为金融与节能发电的双主业。据去年*ST华菱发布的重组方案,公司原先计划以、注入金融资产及定增募集配套资金三个步骤,来完成“钢铁换金融”的全过程。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直接或间接持有财富证券100%股权、96%股权、29.19%股权、湘潭节能 100%股权、华菱节能100%股权,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涵盖金融及发电业务,成为从事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及节能发电业务的双主业综合性公司。为了完成这一重组,更早之前的去年4月,湖南省有关部门便做了准备和铺垫,将原本属于不同体系的钢铁资产和金融资产,通过将财信金从湖南省人民政府无偿划给华菱控股(*ST华菱为其孙公司),实现了控股股东层面的统一。有了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组虽然有小的波折,但是总体而言还算顺利。2016年10月,通过重组方案;今年2月,*ST华菱收到证监会批文,随后展开重组交割。今年5月,*ST华菱更公告称,公司已完成拟置出及部分置入股权资产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且分别对拟置出资产、置入资产和开展过渡期专项审计,并已完成部分现场审计工作。然而,该公司在6月14日突然发布的一则因“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而宣布次日停牌公告却让人嗅到了“可能失败”的味道。当时就有投资者担心重组可能会黄,果不其然,半个月后,*ST华菱表示拟终止实施重组方案,基本确定重组失败。本来,此次重组给失去了重要的*ST华菱带来希望,而重组带来的效果也显而易见。2016年,*ST华菱负债合计高达616.5亿元,86.9%。通过重组后,其繁重的债务压力可得到稀释。但眼下,一纸公告已宣布重组告吹,*ST华菱短期内或只得寄希望于回归钢铁生产经营来实现保壳。有钢铁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菱钢铁已摆脱濒临退市的局面,并逐渐站稳脚步。一方面,华菱钢铁的主要亏损企业已置出,负债也转移到华菱集团;另一方面,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上涨,市场复苏,华菱钢铁业绩良好,出现扭亏为盈的迹象。”此言不虚,2015年,国内钢材价格陷入低迷,钢铁企业普遍亏损。据*ST华菱2015年度财报显示,其全年净亏损29.59亿元。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国内钢材价格反弹回暖,钢铁企业普遍扭亏,*ST华菱却亏损11.12亿元。由于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华菱钢铁自5月3日起“披星戴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华菱钢铁”变更为“*ST 华菱”。不过其钢铁业务在置出前已经有所回升,根据2017年一季报,*ST华菱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3.08亿元。对于上述研究员对钢铁行业的乐观判断,华菱钢铁表示认同,公司相关人士在短信中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此次终止是公司和交易对方共同协商的结果,是基于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审时度势的决定,看好公司钢铁业务上半年的业绩。”87亿定增资金“卡壳”另据公开信息显示,*ST华菱已经开展重组过户事项,重组终止后将可能给上市公司留下一个“烂摊子”。根据证监会批复的重组报告书,此次*ST华菱置出的钢铁等资产作价60.9亿元,拟置入及购买的资产交易金额合计为139.6亿元,其中华菱节能100%股权作价13亿元。也就是说,目前*ST华菱已经置出主营的60亿元钢铁等主营资产,置入13亿元节能发电资产,126.6亿元的金融资产却面临着终止注入的命运。据财信金控官网显示,该公司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系湖南唯一的省级控股平台。财信金控旗下拥有湖南信托、财富证券、吉祥人寿、等30余家公司,基本实现金融业务的“全牌照”。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终止,也让财信金控曲线登陆A股梦碎。在财信金控官网的“大事记”中显示,通过此次重组,集团旗下的三块核心优质资产——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吉祥人寿将登陆A股市场,实现上市,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金融控股业态整体上市的经典案例。重组方案中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月,财信投资、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吉祥人寿、华菱节能的净利润分别为3.6亿元、2亿元、2.1亿元、-2亿元以及0.8亿元。一位接近财信金控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ST华菱重组方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目前还不方便说太多,但之前的重组和目前可能发生的重大调整,都是政府层面的决定,前后的变化,与决策层的不同思路有关。随着政府换届,相关决策层人员和思路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分歧。”华菱钢铁相关人士在给记者的短信回复中称,“当初之所以计划将金融*ST华菱,是上市公司的钢铁业务出现了连续的大幅下滑和巨额的亏损,当前钢铁产业已经开始走出低谷,扭亏的压力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同时,钢铁板块本身就面临巨大的负债压力,如果将其从资本市场抽离,将失去融资造血功能,不利于其发展;另外,应该推进,但可以选择单独直接上市,或者选择其他的壳资源,可能比目前这种形式更好。6月22日,*ST华菱大股东更在官网发布文章称,集团未来三年将围绕减债降负、扭亏脱困、转型发展三大任务,年实现利润总额超50亿元的目标。上述接近财信金控的人士还透露称,“尽管本次重组始终是由省政府主导,但实际上还是牵涉到利益纠葛。他透露了一个细节:按照重组方案,将通过定向增发来募集87亿元配套资金,但前一段时间在此出现了卡壳,谁来出这个钱变得不明确了。“此前*ST华菱重组方案中,曾有一步为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和吉祥人寿将分别获得59亿元、15亿元和10亿元的资本金补充,这相对于三者29.83亿元、12亿元、23亿元的注册资本,无疑是很大助力。那么三者未来是否会继续谋求上市、如何上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分析指出,财富证券借道*ST华菱上市失利,未来或许也可以采取独立IPO上市的方式来实现目的;湖南信托则参考目前A股的稀少,短期内无论是继续借道上市或独立上市,成功的概率均无法保证。财富证券官网披露,截至日,规模312.82亿元,净资产规模65.06亿元,在全国逾百家券商中属于中下游。对于此次重组终止对旗下金融资产上市的影响,财信金控回应记者称,“若本次重组终止,不会对集团各金融子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集团正按照精干主业、精耕湖南的思路,着力提升各子公司在专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以优质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化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 精选十崔文官在筹划了一年多的重大资产重组在经证监会受理、询问、审查、审批、同意、批准,在钢铁资产已全部置出,金融资产尚未置入时,即将成为“钢铁换金融”供给侧改革第一股*ST华菱(000932.SZ)的重组方案意外夭折。资本市场对这家湖南省最大钢铁上市企业转型当地唯一金控平台产生的期待因此落空。值得注意的是,*ST华菱重组一案早在今年2月便顺利拿到证监会批文。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重组最为担心的是方案能否获得股东大会和监管部门的批准通过,但像*ST华菱这样方案获批、股票恢复交易后再自己谋划“否决”的,极为罕见。是什么导致证监会已正式核准批复、资产过户甚至已进行一半的百亿规模重组突然“黄了”?随着重组的生变,*ST华菱又将如何扭亏为盈实现保壳?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财信金控”)旗下的金融资产又将何去何从?*ST华菱终止重组*ST华菱6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原筹划的重大资产置换及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组事项拟终止,这也意味着湖南金控平台整体曲线上市梦碎。*ST华菱重组事项甚受瞩目,涉及金额超过285亿元,堪称近年来湖南省最大的国企资产重组事项。近年来钢铁行业遭遇“寒冬”,作为过剩产能行业的上市国企,*ST华菱在巨亏之下,选择了与财信金控合作、注入金融资产保壳。若重组顺利完成,*ST华菱将实现转型,其主营业务由钢坯、无缝钢管等钢铁业务转变为金融与节能发电的双主业。据去年*ST华菱发布的重组方案,公司原先计划以资产置换、注入金融资产及定增募集配套资金三个步骤,来完成“钢铁换金融”的全过程。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直接或间接持有财富证券100%股权、湖南信托96%股权、吉祥人寿29.19%股权、湘潭节能 100%股权、华菱节能100%股权,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涵盖金融及发电业务,成为从事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及节能发电业务的双主业综合性公司。为了完成这一重组,更早之前的去年4月,湖南省有关部门便做了准备和铺垫,将原本属于不同体系的钢铁资产和金融资产,通过将财信金控股权从湖南省人民政府无偿划给华菱控股(*ST华菱为其孙公司),实现了控股股东层面的统一。有了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组虽然有小的波折,但是总体而言还算顺利。2016年10月,临时股东大会通过重组方案;今年2月,*ST华菱收到证监会批文,随后展开重组标的交割。今年5月,*ST华菱更公告称,公司已完成拟置出股权资产及部分置入股权资产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且分别对拟置出资产、置入资产和购买资产开展过渡期专项审计,并已完成部分现场审计工作。然而,该公司在6月14日突然发布的一则因“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而宣布次日停牌公告却让人嗅到了“可能失败”的味道。当时就有投资者担心重组可能会黄,果不其然,半个月后,*ST华菱表示拟终止实施重组方案,基本确定重组失败。本来,此次重组给失去了重要战略投资者的*ST华菱带来希望,而重组带来的效果也显而易见。2016年,*ST华菱负债合计高达616.5亿元,为86.9%。通过重组后,其繁重的债务压力可得到稀释。但眼下,一纸公告已宣布重组告吹,*ST华菱短期内或只得寄希望于回归钢铁生产经营来实现保壳。有钢铁行业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菱钢铁已摆脱濒临退市的局面,并逐渐站稳脚步。一方面,华菱钢铁的主要亏损企业已置出,负债也转移到华菱集团;另一方面,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上涨,市场复苏,华菱钢铁业绩良好,出现扭亏为盈的迹象。”此言不虚,2015年,国内钢材价格陷入低迷,钢铁企业普遍亏损。据*ST华菱2015年度财报显示,其全年净亏损29.59亿元。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国内钢材价格反弹回暖,钢铁企业普遍扭亏,*ST华菱却亏损11.12亿元。由于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华菱钢铁自5月3日起“披星戴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华菱钢铁”变更为“*ST 华菱”。不过其钢铁业务在置出前已经有所回升,根据2017年一季报,*ST华菱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约3.08亿元。对于上述研究员对钢铁行业的乐观判断,华菱钢铁表示认同,公司相关人士在短信中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此次终止是公司和交易对方共同协商的结果,是基于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审时度势的决定,看好公司钢铁业务上半年的业绩。”87亿定增资金“卡壳”另据公开信息显示,*ST华菱已经开展重组过户事项,重组终止后将可能给上市公司留下一个“烂摊子”。根据证监会批复的重组报告书,此次*ST华菱置出的钢铁等资产作价60.9亿元,拟置入及购买的资产交易金额合计为139.6亿元,其中华菱节能100%股权作价13亿元。也就是说,目前*ST华菱已经置出主营的60亿元钢铁等主营资产,置入13亿元节能发电资产,126.6亿元的金融资产却面临着终止注入的命运。据财信金控官网显示,该公司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系湖南唯一的省级地方金融控股平台。财信金控旗下拥有湖南信托、财富证券、吉祥人寿、湖南省等30余家公司,基本实现金融业务的“全牌照”。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终止,也让财信金控曲线登陆A股梦碎。在财信金控官网的“大事记”中显示,通过此次重组,集团旗下的三块核心优质资产——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吉祥人寿将登陆A股市场,实现上市,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金融控股业态整体上市的经典案例。重组方案中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月,标的资产财信投资、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吉祥人寿、华菱节能的净利润分别为3.6亿元、2亿元、2.1亿元、-2亿元以及0.8亿元。一位接近财信金控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ST华菱重组方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目前还不方便说太多,但之前的重组和目前可能发生的重大调整,都是政府层面的决定,前后的变化,与决策层的不同思路有关。随着政府换届,相关决策层人员和思路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分歧。”华菱钢铁相关人士在给记者的短信回复中称,“当初之所以计划将金融资产注入*ST华菱,是上市公司的钢铁业务出现了连续的大幅下滑和巨额的亏损,当前钢铁产业已经开始走出低谷,扭亏的压力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同时,钢铁板块本身就面临巨大的负债压力,如果将其从资本市场抽离,将失去融资造血功能,不利于其发展;另外,金融资产证券化应该推进,但可以选择单独直接上市,或者选择其他的壳资源,可能比目前这种形式更好。6月22日,*ST华菱大股东更在官网发布文章称,集团未来三年将围绕减债降负、扭亏脱困、转型发展三大任务,年实现利润总额超50亿元的目标。上述接近财信金控的人士还透露称,“尽管本次重组始终是由省政府主导,但实际上还是牵涉到利益纠葛。他透露了一个细节:按照重组方案,将通过定向增发来募集87亿元配套资金,但前一段时间在此出现了卡壳,谁来出这个钱变得不明确了。“此前*ST华菱重组方案中,曾有一步为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财富证券、湖南信托和吉祥人寿将分别获得59亿元、15亿元和10亿元的资本金补充,这相对于三者29.83亿元、12亿元、23亿元的注册资本,无疑是很大助力。那么三者未来是否会继续谋求上市、如何上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分析指出,财富证券借道*ST华菱上市失利,未来或许也可以采取独立IPO上市的方式来实现目的;湖南信托则参考目前A股数量的稀少,短期内无论是继续借道上市或独立上市,成功的概率均无法保证。财富证券官网披露,截至日,公司总资产规模312.82亿元,净资产规模65.06亿元,在全国逾百家券商中属于中下游。对于此次重组终止对旗下金融资产上市的影响,财信金控回应记者称,“若本次重组终止,不会对集团各金融子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集团正按照精干主业、精耕湖南的思路,着力提升各子公司在专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以优质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方向不动摇。”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濒危时刻*ST股靠政府补贴“续命”,保壳背后壳价值几何?"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t股票多久可以摘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