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津张盈律师事务所,您好! 我想问下您,招联闪电贷出额度了就付额度的八个点,然后才给提现密码,这是真的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一  “在下半场的战略转型中,招商银行将自身定位为一家金融科技银行,金融科技将成为核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通过实现金融科技场景化融入,满足客户普遍的消费升级需求,以获得零售金融业务竞争力的代际差异,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日前举行的第127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开门见山地指出招商银行Fintech(金融科技)的定位,并向记者介绍了招行的相关情况和做大做强消费金融驶向蓝海的战略雄心。一同参与本次发布会的还有招商银行零售信贷部总经理汪涛、总经理张东、常务副总经理方一明等。  攻防有道 转型消费金融   目前,消费金融已成长为金融业一个重要“风口”,相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8万亿元,每年获客增长率超过20%。  记者了解到,基于对市场的预判,招商银行从三年前就开始系统布局,并把消费金融确定为实现“轻型银行”战略转型目标和的重要抓手。  刘建军告诉记者,目前,招行消费金融已形成了攻防有道的立体格局。“攻”的具体布局体现在,招行整合了行内零售信贷部与资源,与中国联通合资成立了,确定了三大主体“统一部署、适度交叉、各有侧重”的发展策略,形成了当前优势互补、并驾齐驱的良好局势。  “防”指防范风险,招行正积极利用FinTech技术来打造风险管理的利器。例如,在申请流程中,的系统可以有效防止伪冒欺诈,同时还通过应用来强化欺诈风险模型的准确性。未来,招行还将同其他机构共同研究在领域的运用,去信用评价体系中心化,进一步提高欺诈分子信用包装成本,让其无利可套。招商银行副行长 刘建军  借力Fintech 深化消费金融布局   在招行看来,每一个划时代的业务创新,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刘建军指出:“发展消费金融也必须依赖于金融科技,这跟全行的发展理念是相通的。”  据了解,在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金融科技战略指引下,招行正发起一场由FinTech驱动的渠道优化和服务升级革命,以建平台、引流量、接场景为重点,提升消费金融体系化运营能力,开启消费金融未来。  以招行零售信贷部开发的“闪电贷”为例,它是一款基于FinTech技术,依移动平台,聚焦线上款的产品,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技术进行客户精准画像,在移动互联平台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智能营销手段有效挖掘海量行内客户,同时以批量化模式进行新客拓展,形成了技术新、模式轻、规模扩展迅速的业务优势。  中心的消费信贷产品则注重结合场景,打造场景细分产品序列,力求串联形成覆盖客户人生重要场景的完整消费链,以场景的渗透力充分挖掘消费金融需求潜能。据悉,已完成新旧户全面覆盖、线上线下双向打通的整体产品矩阵部署,并将金融服务融入用户生活场景中。其中,掌上生活App已成为招行信用卡线上经营的最重要入口和平台,绑定用户数已超过4000万。8月28日,掌上生活App刚刚迭代升级至6.0版本,首次全面开放智能,将以金融科技为主轴,以“e系列”为核心,全面升级能力体系,倾力打造“第一消费金融App”。  而招联消费已自建数十个自主研发系统,率先在消费金融公司中实现了去IOE、金融上云,自主研发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化的业务体系、风控体系和支撑体系。据介绍,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招联是全新的线上模式,完全用互联网模式来获客、经营,没有直销人员,没有客户经理概念,风险管理依托大数据、基于原则,风控、运营效率都很高。  业内专家指出,的核心价值包括用户体验、运营系统和风险管理,也就是说风控水平也是决定消费金融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竞争加剧,除了带来融资渠道,容易出现客户实际消费需求与不匹配、的情况。此外,由于银行消费贷款定价与存在,也存在客户将银行信贷资金用于的问题。  招行正积极发展金融科技,以技术力量驱动产品设计,严防信用及欺诈风险。在FinTech的浪潮下,线上平台运用大数据风控手段,使风控更加高效。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围绕“数据+模型+算法”的大数据风控,可“更广、更快、更强”的识别客户资质,做出较准确的授信判断。同时,也会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测,防止放款后客户将资金用于民间。  优势互补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招行消费金融发展迅猛。经过这几年的培育与发展,目前已形成“市场细化、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联盟关系,零售信贷、信用卡及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  刘建军介绍说,招行零售信贷部主要聚焦9700万存量客群,提供包括大金额房贷、抵押消费贷款、线上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在内的产品及服务。截至2017年7月末,消费较年初增加约20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增加约100亿元,占比约达50%。闪电贷累计投放也突破300亿元,且盈利能力较强、表现良好。  则聚焦为持卡的年轻客群提供多样化的消费分期产品及服务,推出“备用金”和“e招贷”等新产品。截至6月末,e招贷产品交易规模达381亿元,余额逾300亿元。为防范风险,招行引入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客户身份验证,利用客户数据建立新型反欺诈模型,精确识别客户伪冒申请。截至6月末,纯线上贷款产品闪电贷累计发放贷款253.4亿元,贷款余额119.45亿元,不良率仅为0.23%。并与招联消费金融合作开展大数据模型、、伪冒防控及产学研合作工作。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则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非银机构,是招行积极布局的举措,它填补了传统服务的空白,覆盖客户。其推出的“好期贷”、“信用付”、“零零花”三大产品体系面向活跃于互联网上的中低收入的年轻客群,提供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的互联网。截至2017年7月末,招联消费金融累计授信客户1260万,累计放款超过1400亿元,户均贷款不到6000元。目前,招联贷款余额已跃升行业第二。  今年2月招行公告拟出资20亿元成立直销银行,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筹备中。此举作为招行把握创新驱动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和未来银行形态的重要举措,可有效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对现有业务模式和客群进行差异化补充。  谈及招行消费金融业务下一步的发展,刘建军表示:“未来,招行的消费金融将更加结合场景,从存量客户经营升级为全量客户经营。同时,加大对申请流程、风控体系、贷后管理的研发与投入。在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的情况下,做大做强消费金融业务。”《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二大众新闻网 财经 正文魔法现金业绩亮眼 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时间: 09:22:25 来源:大河经济网
摘要:9月22日,由清流Club主办的 2017清流消费金融峰会 在北京举行,魔法现金成为首届 金标奖 获得者。
在居民消费能力增长与消费结构调整的双重推动下,消费金融迎来了爆发之年。然而,在消费金融蓬勃发展的背后,却是资金资产错配的尴尬处境。在、技术不对称、不对称的现实困境制约下,资金资产的对接撮合效率亟待提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9月22日,由清流Club主办的 2017清流消费金融峰会 在北京举行,峰会上,除魔法现金外,、、招联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等互联网巨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明特量化、快牛金科、氪信、等业内领先的创业公司齐聚一堂,在 新金融新生态 的议题下探讨消费金融领域的国内外趋势。
本届峰会上,魔法现金凭借亮眼的业绩、垂直起飞的发展速度、行业的卓越贡献在众多消费金融领域优秀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 2017年清流club金标奖 。
该奖项由消费金融第一新媒体 清流Club 牵头,邀请近百家来自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大型企业的代表,票选消费金融领域的优秀产品。
据清流Club负责人常丽介绍: 本次评选共产生400余提名结果,最终20家机构产品脱颖而出,成为首届 金标奖 获得者。 除长鼎富旗下 魔法现金 之外,京东 白条 、
等也在名单之列。
当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业主体众多,无法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传统银行、互联网巨头、流量与场景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纷纷布局消费金融业务,众多从业主体已经将市场由蓝海变成了红海。
与此同时,随着竞争逐渐激烈、监管政策加强等因素影响,运营能力的提升是未来金融科技竞争的重要一环。对于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未来的核心竞争在用户体验、经营效率、运营成本等方面。体验、效率、成本的平衡考验消费金融平台的运营能力。因此,利用金融科技创新驱动,助力运营服务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魔法现金走在金融科技的前线,基于大数据的全自动IntelligentDecision移动互联网金融应用。其精准高效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基于创始团队多年产品和风险管理经验,同时采用智能化金融科技手段,并坚持以互联网科技驱动金融创新,搭建一个安全高效、风险可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在金融科技创新助力的过程中,魔法现金还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单一费率的番篱,在业内率先采用客制化服务费率。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抓取,魔法现金为每个用户建立起他的专属信用画像。再针对用户的信用画像,给他推荐不同额度的产品,并匹配不同的费率。这一系列的建模、分析、匹配全都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没有任何线下人工的参与,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魔法现金 相信分享的力量,相信科技的力量,希望能为金融科技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继续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编辑:0017《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三9月22日,由清流Club主办的“2017清流消费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上,京东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等互联网巨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明特量化、快牛金科、氪信、现金侠等业内领先的创业公司齐聚一堂,在“新金融 新生态”的议题下探讨消费金融领域的国内外趋势。 同时,峰会现场还举行了“清流Club金标奖”的颁奖典礼。清流Club金标奖由消费金融第一新媒体“清流Club”牵头,邀请近百家来自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代表票选消费金融领域的优秀产品,共产生400余提名结果,最终包括京东“白条”、微众银行“微粒贷”、蚂蚁金服“花呗”、招联“好期贷”、乐信“分期乐”、明特量化“向钱贷”、“美利车金融”等在内的20家机构产品脱颖而出,成为首届“金标奖”的获得者。 (金标奖获奖嘉宾上台领奖) 在居民消费能力增长与消费结构调整的双重推动下,消费金融迎来了爆发之年。面对火热的市场景象,如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杀出一条生路?又如何能在监管趋严、资金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打造消费金融领域的领先品牌? 京东金融认为,首先要做到抢先,才有机会领先。从2014年2月率先推出第一款,再到发行互联网消费行业的第一张联名卡,到去年把京东的额度产品推到线下,过去三年京东一直在考虑怎么能比别人快一步推出产品,当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在峰会现场演讲时说道:“消金行业真正的竞争力是两对翅膀,技术是发展的基础,而另外一边是对品牌的投入。” 招联消费金融营运中心总经理袁逍则认为,为了进一步实现成长和盈利,需要控制成本。“风险是目前占比较大的一块成本,要用科技力量降低成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用户体验、效率和成本。招联用IT应用来提升客户感知,用大数据提升效率,服务过程中用更多的机器,而不是人。” 正是有了科技的助力,招联消费金融才能在2015年3月正式开业到现在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内,成为行业领先的消费金融第一梯队品牌。 在峰会现场,明特量化联合创始人兼CEO李英浩分享了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国际上的状态和发展前景。他认为随着数据的积累,我国线上信贷从去年开始爆发,不管是身份验证、第三方数据等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出国门。例如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快速增长、总人口超过7亿人的东南亚就是一块被看好的市场。 氪信金融副总裁高强在会上表示,氪信在这两年实践过程中,跟一些金融机构共同探索,构建了一套复杂行为语言处理的BLP技术,特别强调从整个时间的维度和客户关系的维度,去挖掘整个金过程中的信号,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对资产风险收益进行判断,让资金的清流浇灌到匹配的、优质的资产,实现从“普”到“惠”的真正落地。 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资金资产的匹配问题逐渐显现,在本次峰会“资金资产:消费金融新机遇”圆桌上,京东金融负责人孙鑫、众安市场部总经理刘丹、阳光证券化基金执行董事徐梦哲、捷信消费金融资本市场总监陈菁和业务负责人刘耀兴参与了讨论。 在资金资产匹配的过程中,孙鑫认为资金机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风险:一是机构本身的资本实力和财务风险;二是操作风险,取决于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是否执行了公司的风险政策、有没有内外部欺诈漏洞等;三是资产层面的信用问题。 同样,徐梦哲也表示,作为很关注资产方自身的资本实力,考核资产方的情况和等,“你的资本实力决定了你未来承担风险的能力。” 作为资产方如何吸引呢?捷信消费金融的陈菁列举了捷信的几项关键信息:业务模式、风控能力、全球的经营经验。“我们比较注重深挖自己的优势,向人清楚地讲解我们业务的模式,跟投资人逐步来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金资产匹配,众安对消费端的每一单用户进行风控排查,对合规合格用户的借款进行“穿透到资产底层”的。通过众安和保险增信后的消费金融资产,获得了许多金融机构的认可,搭建了新兴消费金融资产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 以“桥梁”的方式参与消费金融的信贷服务商,还有读秒,“读秒能够提供一整套的智能解决方案,从获客、定价等方面做成标准化产品。”刘耀兴介绍称。 面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消费金融市场,有观点认为,消费金融已经由蓝转红了。但包银消费金融产品及市场负责人郑晓斌的看法有所不同。“从全球范围看和消费贷款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还有一段快速发展期。”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所突破,消费金融公司要努力提高产品与服务体验,坚持生态发展的理念,通过构建产融生态圈,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努力适应各种场景,让金融服务在用户需要时适时出现,做‘在线生活的消费金融服务商’”。 “有很大一部分信贷不充分的人群存在需求,而传统金融机构依赖于央行征信,高,有资本实力,却不能很好地服务这部分人群。而我们有团队、有数据、有建模能力,这就是我们和传统金融机构可以互补的地方。”快牛金科的联合创始人陈松表示。 近几年,AI成为了消费金融领域的热词,成为众多消费金融企业关注的重点,也诞生了一批如氪信、百融、ZRobot等重点发力AI技术的金融科技企业。 在“AI与消费金融未来形态”的圆桌讨论中,也有多家企业提到了各自在AI方面的应用和实践。 美利金融风险运营部总经理乔木透露,美利金融在智能识别、智能决策体系的模型搭建甚至在营销层面用到了AI技术。 “我们将AI应用在反欺诈、相关知识库累积以及等方面。”百融金服副总裁朱奔表示,目前百融金服仍然在持续探索AI的应用。 “我们公司对AI应用本身的管理比AI的应用还要重要,”CRO徐奇认为,数据稳定性是AI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的维度。 针对AI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浅橙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朱磊认为,“随着技术发展,未来AI技术会做得越来越好,但是不应该去吹嘘,这样可能给大家造成一种伪AI的观点。” 关于AI是否是伪命题的争议,ZRobot CEO乔杨表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来看,我觉得AI有三个方面可以判断,一是从数据源的角度讲,如果没有数据的话,那后面是没有可谈的,第二块就是看你实际使用的AI技术,第三块要判断团队是具有做AI的因素,如果三方面都具备,在中国不能说做AI的公司是伪命题,因为它有很多成功案例。”《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四传统银行消费金融本文共2461字,预计阅读时间49秒关于消费金融的火热毋庸赘言。但相信很多人对于消费金融的认识还仅停留在知道这是近两年的风头之一,但对于其为什么会成为风口,以及风口之上有哪些玩法仍一知半解。那么,本文就先来梳理一下传统银行与消费金融的关系——首先,在认识消费金融之前,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下大背景:随着大规模工业化阶段的完成,经济增速换挡(2012年以来GDP增速回落到8%以内),寻求经济的再增长,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必须进行结构性升级,而且也将成为一个经济新常态。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也成为各界的共识。图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国家方面的政策支持更是为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自2009年银监会发布《》 以来,试点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增多。截至2017年5月,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2家;此外,、蚂蚁花呗等互金巨头的消费金融产品相继上线,分期乐等消费分期平台、 P2P亦积极投入消费金融大军,政策支持+多方助力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图2 国家政策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在了解了消费金融兴起的大背景后,我们对于其为什么会成为风口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消费金融产业链。消费金融产业链包括消费者、消费金融服务商、资金提供方、征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催收机构,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资金需求和提供方的连接桥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征信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环节提供服务;催收机构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针对不还的借贷人的催收服务。图3 消费金融产业链其中,服务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消费金融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商业银行,其推出的消费金融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二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持牌公司已经达到23家;三是电商行业巨头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例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四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包括P2P借贷平台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分期平台。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传统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中的玩法——银行的相对而言简单,主要是针对银行已有的存量客户,借用原有的征信及审批模式,结合消费金融的产品特点加以改造,目前的产品主要是信用卡和各种消费类贷款。目前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都针对推出了相应的消费贷产品,如下图所示:图4 传统银行消费贷模式除了在业务上直接推出消费贷之外,传统银行涉足消费金融的另一种主要方式是由其主导,成立取得的,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信贷服务。有媒体统计,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以来,目前银监会共批复了23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中18家消费金融公司主发起人来自银行。如2014年,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各自出资10亿元,成立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区别于其他以线下为主的机构,招联借助招行的风控经验及运营能力,结合联通的数据优势,旨在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消费金融公司。图5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为何纷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填补传统消费金融服务的空白,以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消费金融公司为平台覆盖长尾客户,进而扩大市场份额。那么,银行作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竞争的优劣势如何呢?在优势上。首先,消费金融业务属于个人的一部分,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模式较为成熟;其次银行金融风控经验丰富且有成熟的征信及审批模式,在风险控制及定价方面能力突出;最后,银行的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来源稳定、资金成本低。但是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短板也很明显,一方面是审批要求严格,申请周期长,效率较低,在客户体验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的核心是消费场景,从长期来看,银行目前被动获客的模式很难持续。因此近几年银行积极布局消费金融业务,加大对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力图弥补自身短板。除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外,还通过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其他商户合作,丰富自身的消费场景,增加客户流量。例如工商银行的融E购、建设银行的商务、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等。图6 工行融e购商城综上所述,银行要想抓住消费金融的风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构建有效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大型银行可以采取与消费金融公司联姻或者发展子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与银行零售业务的互补。中小银行可成立消费金融专营机构,锁定特殊潜力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信贷业务,与大型银行形成互补,构建有效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 。(二)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一是充分利用信用卡优势。以信用卡为基础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可通过开展固定期限免息活动、优惠活动、联合特约商户开展特惠活动等形式大力发展实体信用卡、。二是依托其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和网点优势,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消费金融业务。三是依托充足的资金优势,开展与实体企业的合作。如与汽车经销商、大型商场、旅游公司、养老家政公司等实体商家合作力推消费信贷发展。(三)寻求跨界合作,降低风险、实现共赢。银行消费信贷最大的风险点在于潜在信用风险。因此在逐步完善自身风控体系的同时,银行业可以寻求与、电商平台合作,降低风险、实现共赢。一是在抢占消费金融万亿蓝海市场中,保险公司以信用的形式参与其中,银行业机构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降低因开展的居民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潜在风险损失。二是与电商平台合作,可以有效解决个人征信缺失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电商平台进行综合授信,共享大数据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客户平台销量,还有利于银行适度转嫁信用风险。
本文系未央网作者Lighthouse_Mia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五日,以“新金融·新思路·新势能”为主题的中国行业全业务专题会议(上海站)在上海漫道集团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新颜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科博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新颜征信COO反欺诈负责人赵杨、中科博润执行董事卢世浪、中科博润风控智库高级顾问吴京龙、众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法务总监钱卿君,深度分享了自身对于现金贷2.0时代智能反欺诈、合规盈利、金融科技、核心价值等方面的见解与创想。会议现场座无虚席,人气火爆。包括分期乐、、中赢金融、骢锋金融、浅橙科技、触宝、巨如集团、、、贷我走、苏州资旗、51搜财、、浦发银行、现金闪贷、、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等120多位互联网金融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问道现金贷的合规、持续、共赢发展之路。会议由主办方上海新颜征信服务有限公司CEO黄向前先生致欢迎辞。他表示,通过此次会议,希望创造和提供更多合作共赢的渠道和方式,共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现金贷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风控体系的完善,新颜征信一直致力于利用自身的数据和技术优势,为合作商户提供专业的大数据风控服务及反欺诈解决方案。新颜征信COO赵杨分享了大数据反欺诈在现金贷行业的创新应用思考。他表示,现金贷行业快速发展,但也伴随着各种欺诈风险的增加。他介绍了现金贷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并对行业共债情况、反欺诈策略的设计逻辑和技术实现做了深入的阐释。新颜征信基于自身覆盖的多维度精准数据,首次就现金贷行业共债的产生、现状、趋势做了系统性的阐述,通过新颜行业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现金贷行业的共债情况仍处于可控的状态,但今年以来行业共债情况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新颜征信通过征信达这一模型变量服务,实时分析借贷人的跨平台行为履约行为,帮助商户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时风险监测,将用户发生的风险事件即刻推送给商户,帮助商户进行贷中管理,提前做好风险管控。而负面探针系列产品,能够提供验真及验伪的精细化服务,降低传统黑名单产品的误杀率。作为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提供商,新颜征信一直致力于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客观构建综用信息服务平台,以逐步累积的海量数据和持续的产品与技术创新,为非、银行、保险、证券、社交平台、电商、共享平台等多个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已与近500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中科博润执行董事卢世浪对当前现金贷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度剖析。他表示:现金贷己经告别了野蛮生长的1.0时代,进入了精细化运营的2.0时代,并详细阐述了现金贷2.0时代的核心特征。面对2.0时代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更加高昂的获客成本、更为复杂的欺诈手段等众多难题,卢世浪从产品设计、精准获客、大数据风控、高效催收、多渠道资金通路及强大的IT系统建设等多个维度给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现金贷机构有效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中科博润风控智库高级顾问吴京龙就金融科技进步对于现金贷系统革新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2.0时代的现金贷业务对科技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应对现金贷2.0时代的业务难题,中科博润在整体架构上采用了“轻前、重后、活接口”的设计模式,可实现风控规则的灵活定义、模型参数的快速调整、大数据接口服务的无缝对接,并通过全时四驱的联防联控机制,有效缓释多头申请、多头借贷的风险。同时,系统通过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可有效应对现金贷的逾期催收、财务管理等高频事件。此外,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统计分析、辅助决策功能,帮助管理者从全局了解业务状况,并可为客户提供获客导流、业务运营辅导等全流程服务。众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法务总监钱卿君分享了对电子合同在现金贷合规建设方面的思考。他表示:随着大量创业者和资本的进入,现金贷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滥用个人信息”“隐私骚扰”“监管套利”等问题。纸质合同无法满足现金贷行业的实际需求,电子合同随之兴起。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不仅可以认证身份,还可以提供更方便的签署体验、更便捷的维权服务。众签科技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身份认证、数字证书、合同签署、存证保全、司法落地方面,打造专业级一站式解决方案。会后,众多参会来宾展开热烈的交流和探讨,分享各自在现金贷领域的经验与看法。此次中国现金贷行业全业务专题会议(上海站)的召开,期望为互联网金融产业暨现金贷业务探索出更多、更新、更优的发展思路及举措。《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六
今年国庆巧遇中秋而凑成的8天“超级黄金周”让老百姓有了更多度假方式的选择,也带动交通、景区、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市场消费异常火爆。
据国家旅游局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逾6.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494亿元。与此同时,“超级黄金周”也催生了消费金融市场的繁荣。消费人群、出游地、出行方式等因素的转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消费额度,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借钱消费这一方式。
《2017年中国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类专业分期公司已达到200家;据“”统计,2017年4月底,涉及消费金融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300家。众多机构与平台涉足消费金融业务,为广大居民假日消费提供了便捷。
过去10年,我国消费金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有统计显示,近年消费信贷呈上升趋势,占比不断提高。月份,我国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1.54倍。消费金融品种日益丰富,包括、、综合消费贷款等;取得重要进展,去年各类消费信贷类ABS产品发行数量攀升至51只,总额度达到936.32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消费金融,消费金融模式日益多元化,、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等格局初具雏形,截至2017年9月,共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互联网消费金融异军突起,2013年到2016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元猛增到4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7.5%。越来越多样化,线上线下互动对接。
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可超过12万亿元,消费金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我国居民财富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和调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上升。此外,随着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超前消费、信用消费的观念被逐渐接受。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及个人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消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银监会颁布了《办法》,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2013年,试点扩展到武汉、南京等12个城市。2015年,国务院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推动市场加速发展。同年,人民银行等10部委出台的《》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2016年,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印发《》,加大了对消费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一系列举措促使消费金融朝着日常化、场景化、普惠化方向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的迅速扩张,套利、欺诈、共债、获客等一系列风险也开始暴露出来,如现金贷、存在的过度消费、过度授信等问题,给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部分客户对消费金融理解不深,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出现“借新还旧”“拆东补西”的现象。
因此,在紧紧抓住消费金融发展机遇、积极进行业务创新的同时,也有必要加强风险防控,营造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首先,要充分依托金融科技进行风险管理探索。加大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充分挖掘客户信息、产品交易、信贷行为、合作方和第三方征信平台等不同领域的风险数据,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和推断,全面评定客户的授信额度。通过分析客户行为的一致性、终端设备、IP地址等信息,预测客户申请和交易中的欺诈可能性,分析客户的共性特征,最大限度规避集团性、规模性的欺诈行为。此外,还需要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强强联手,各自发挥现有优势——科技公司在技术方面有优势,金融机构在内控机制、资产控制等方面有优势,并最终形成风险管理合力。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逐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消费平台未接入征信系统,其征信数据往往来自自身拥有的大数据资源,较难获得在其他平台上的具体贷款信息。借款者在多个平台借债的情况比较严重,据统计,共债比例已经超过60%,部分平台甚至达到了80%。因此,有必要鼓励更多的消费金融平台接入征信系统,加快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库。加大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信息使用成本,打破“信息孤岛”现象。
再次,要重视加强权益保护。部分机构未经授权大量收集客户信息,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处理权、隐私权;一些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如大学生存在利用消费金融类产品、平台超前消费行为,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对此,一方面,消费金融机构要向消费者披露相关的风险;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消费金融机构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理性消费文化。《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七[ 亿欧导读 ]
消费金融4大竞争主体——资金主导的银行系、场景主导的电商系、持牌的金融科技系、非持牌的互联网系。科技驱动信贷新零售,风控的核心是构建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平台搭建能力、建模能力以及多元场景系统。
互联网新金融回归FinTech,新一代金融科技正在革新金融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提高行业效率,创造新的价值点。并以此推进服务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亿欧「金融科技50+」聚焦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型科技,在、消费金融、网络支付、InsurTech、、产业供应链等领域的实践与创新。本文介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金融)的科技型新零售创新。
【项目要点】:马上消费金融是国内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具有牌照资源优势。对标微众银行、网商银行,马上消费金融一方面,具有零售百货股东的线下资源优势,同时大力拓展线上场景、流量平台,形成了多产品、线上线下全场景展业模式。另一方面,重力投入技术研发,深耕技术驱动的信贷“新零售”,形成了普惠化产品技术架构、场景系统、高效运营、4项核心能力,从而达到通过率、违约率、、用户体验的动态平衡。截至今年9月底,用户近2500万,活跃用户(贷款3次及以上)近1000万,单日放款量近1亿元。重庆百货财报显示,马上金融2017H1营收达12.66亿,为去年同期的19.7倍。 线上线下结合,全品类、全场景产品策略 目前,马上消费金融有马上贷、马上分期、安逸花等产品,产品类型涉及商品分期、现金分期和循环额度三大类,单均3000元,主要服务于80、90后年轻客群。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向亿欧介绍, 三种产品能够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完整产品线,从而实现在用户体验、风控能力、盈利能力、方面的整体平衡:首先,用户体验与盈利的平衡。现金贷的收益率高、循环额用户粘性强,不同类型的产品具有不同属性。马上金融针对不同客群和消费场景提供差异化产品,在用户体验和产品收益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次,风控表现与客户覆盖率的平衡。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业务方式既可以覆盖线下三四线城市客群,也可以覆盖线上各种消费场景和互联网平台支付宝、运营商用户。同时,也通过更广泛客群,迭代出马上消费金融的风控能力。马上消费金融一边拓展线下场景,植入金融产品,目前已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10万家线下门店,包括3C、美业、教育、旅游、家装等场景,客群涉及蓝领工人、农民工等。另一边,与线上场景、流量平台合作拓展金融业务,如支付宝、京东、腾讯手Q、去哪儿网以及三大运营商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第三,灵活的。蒋宁指出,根据现金分期、商品分期、循环额度不同的风险表现,通过不良率、收益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等构建动态的资产组合策略,并在内部起到对冲作用。 “新零售”展业模式,构建消费金融四大能力 马上消费金融的另一个业务特点在于“新零售”的创新打法。蒋宁指出,科技驱动下的信贷新零售正在呈现新方式。 “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手段,打造数据驱动的高效运营模式,成为普惠金融和落地的关键,同时,也是马上金融的科技战略的重点。” 首先,普惠化的产品技术体系。我国缺乏统一的征信系统,因此金融业务普惠化的核心是风控,而风控的核心是构建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平台搭建能力、建模能力以及丰富的场景。多产品、线上线下全场景的展业模式需要应用架构平台化,业务系统场景化,技术架构互联网分布式化去支撑。高弹性、高适配的开放平台是场景金融的必要条件。因此,马上金融自主开发了200+多个应用系统,以及完整的去IOE互联网分布式架构。其次,多元化场景系统。除了中关村科金、重庆银行、阳光财险等金融背景股东带来的低资金成本,马上消费金融的股东也包括重庆百货、物美控股、浙江小商品城3大线下零售商,为其创业初期提供消费场景支持。例如,重庆百货开设百货、超市、电器和汽车贸易等商场门店258个。此外,马上也通过导流、联合建模的方式全面拓展线上第三方合作场景,目前已经覆盖3C, 美业,教育,旅游,家装等多个消费场景。第三,技术驱动的高效运营。蒋宁强调,金融科技公司需要从获客到审批风控,再到催收客服整个流程形成最佳价值管理方案。“几十万大规模离散变量的精准客户画像让精准营销成为现实,基于深度学习的,千人千面的,让用户体验和收益达到最佳平衡。智能催收,自主研发的互联网架构的软路由的呼叫中心系统让价值传递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第四,高效运营体系。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与资金机构联合做大规模。蒋宁向亿欧指出,利用消费金融领域的新零售金融科技能力,马上金融可以帮助传统中小银行向普惠、场景金融、轻结构的高效运营体系、轻资产的业务增长模式转型。
近日,亿欧对马上金融CTO蒋宁进行了专访,现将部分精彩内容辑录如下。Q:衡量马上金融科技能力有哪些具体指标?为何选择自主研发?A:马上金融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把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获客、风控管理、智能催收、智能客服等领域。例如,拥有自主知识的产权自然语言解析引擎的智能客服系统每天回复电话的数量突破10万,结合电商的智能客服,其准确率达90%以上。马上金融的人工智能团队还自主研发了人脸比对系统,在识别率上,马上金融已经积累了几千万的身份照片,其准确率达到99.99%,在复杂金融场景下的测试,比国内第一梯队的人脸比对产品的识别率高一个点。此外,马上金融也在积极开放核心能力,打造开放平台,输出人脸识别、信用分、审批系统、账户系统等能力给到同业和传统金融机构。每个小误差背后都对应着贷款金额,因此我们大力投入自主研发,精准度更高。Q:全品类产品策略的内在逻辑是什么?A:消费金融的通过率、违约率、收益率是动态平衡的,不能一款产品打遍天下。打通、循环额度的账户体系,数据驱动精细化风控和运营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微粒贷和招联的循环额度很强,捷信的线下分期很强。而市场上很难找到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既提供分期也提供循环额度,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全品类。问题的难点在于,其IT技术能力、风控能力是否能支撑全场景、全品类、线上线下的业务模式:分期属于小贷产品,类似于传统信贷的账户体系,和额度类产品的账户体系和架构完全不同。而额度类产品需要一个互联网分布式的信用卡系统来做支撑。此外,两类产品在风控流程和侧重角度也完全不同,需要灵活的审批配置能力去支撑多场景、多层次的风控要求。Q:消费金融持续爆发的原因,以及马上金融切入市场的时机?A: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策略从投资驱动模式逐步转变到消费拉动,整个消费趋势也在从过去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向个性化、品牌化、娱乐化升级,消费的层次和空间更加多元化,年轻人越来越接受超前消费的观念。同时,移动互联网和大爆发,在技术环境上为互联网场景化的小额高频的信贷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展十多年,中国起步较晚,2009年宣布启动;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且其中三家拥有银行系背景(北京银行、成都银行、中国银行,捷信是唯一的外商独资企业)。直到2013年9月,银监会才将试点地区扩大到10个城市,第二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出现苏宁、海尔等零售、制造业等股东,但传统商业银行仍处于主导地位。而马上消费金融拥有银行、百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多元化股东背景,在业务层面也具有资金成本低、场景多元等优势,能够助力马上金融在初创期快速跑通并铺开业务量。Q:如何看待消费金融的当前市场格局?A:长远来看,信贷新零售不太可能形成互联网零售终端赢家通吃的局面,但互联网C端的属性决定了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聚合是必然趋势,一定程度上类似电信运营商三家垄断。当前的主要玩家包括银行系、电商系、持牌的金融科技系公司、非持牌互联网系四大主体竞争激烈,定位和能力优劣各有不同。首先,银行系。具备资金优势,但风控、营销,运营、科技研发能力普遍偏弱,目前除了少数银行系的消金公司如中邮、中银,其他大多还处于业务摸索阶段。其次,电商系。核心优势是场景延伸的风控能力,但由于依赖闭环电商生态数据,客群更多是针对电商的特定人群,与信用卡重叠度较高,因此其长期产品收益性需要重视。另外,零售市场80%仍在线下,电商系可授信的客群比例受制于自身风控能力,一般在10%-20%左右,未来有待突破自身平台获客的局限性。电商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台和自营业务如何战略定位,是个值得观察和思考的命题。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的线下零售时代已经做过探索,当时信用卡刚起步,最具竞争力的就是百货公司,美国的西尔斯(Sears Roebuck)和日本的伊势丹(ISETAN)等都拓展了,但由于研发投入太大、自身平台获客到达瓶颈后,经营难以为继,五到十年之后都相继退出了。再次,非持牌互联网公司。除了少数公司的细分场景之外,目前很多企业尚处于“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阶段,息费率超过50%甚至100%,其商业模式决定了经营成本,很难将综合成本控制在36%之内。过去监管的缺失导致过度的金融创新,未来监管回归之后,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模式面临转型或者调整。不过,他们可以专注于垂直消费场景或者品类,小而美的模式同样有前景。最后,持牌的消费金融科技公司则一边可以大力投入技术研发,另一边,也可以从资金成本、运营、获客、营销等有效控制综合成本。马上金融已经将用户运营成本控制在5%以内。而同期,据亿欧了解,传统信用卡的获客成本为数百元、银行店面甚至高达2000元。Q:非持牌互联网公司普遍走小贷牌照布局合规化,与消费差异?A: FinTech时代的核心优势是用技术改变金融运营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业务扩张的差别在于,一是的资金渠道和成本,银行机构一般有10倍的,而小贷公司严格意义上的资金来源只能注册资本金,以及不超过2家银行且总额不超过其注册资本金50%的银行贷款,因此小贷牌照也就1.,且线下小贷的经营范围也受到严格控制。二是大数据风控所涉及的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等。马上金融的资金主要来自和自有资金,目前达成合作的上百家,2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处于行业第二位。因成立未满三年,尚不具备发行ABS资质。Q:消费金融牌照已经扩充到20多家,您如何评价竞对?A:马上金融更多的对标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其实,消费金融在欧美、台湾等地区都属于零售银行,在美国,消费金融业务已占据花旗银行的51%,是零售银行业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中国和日本是单独的消费金融牌照制度。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复杂,资产端风险大,通过单独设置消费金融牌照,规定其资金来源只能是股东自有注册资本金以及同业拆借和授信,而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从而将资产端、资金端隔离,监管起来也更有弹性。目前,马上金融员工规模2000人,其中技术人员700人,占比超过40%以上,在加上200人的大数据建模和专家团队,整体技术占比接近50%。而传统银行一般只有2-3%是科技人员。
研究报告分享 10月12日,亿欧智库,联合阿里研究院、微链共同出品《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研究报告》。报告从三大产业链层次和18个重点行业,到投资机构市场布局和巨头企业,报告深入探索AI各的变化趋势,总结AI投资市场主要“玩家”投资规律。阅读报告请点击:《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八  金融科技,乘着互联网大潮汹涌而来,历经近几年的市场洗礼和大浪淘沙,依然热度不褪。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是新技术的拥抱者,积极利用新技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业务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控、创新业务模式等,不忘初心、坚毅前行。  当前形势——云开见月明  从资本视角来看,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融资金额174亿美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0.9%,其中中国占比达到44%;从业务创新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支付、汇款、融资、等领域;从监管角度来看,各国将金融科技纳入监管视线,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推出“监管沙箱”,培育金融科技产业及生态,保护消费者权益并维护金融稳定。理性看待繁荣,其背后的本质才是趋势所在。  一是客户行为变迁。随着千禧一代逐步成长,客户更倾向于从互联网获得金融服务,尤其是从移动渠道端,对简单有趣、高性价比、快速响应、用户体验等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如主打社交的Fidor银行将Facebook点赞数与挂钩,每多2000个赞,存贷利率分别上下浮动0.1%。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客户行为变迁,推动服务尽快向移动渠道迁移,前移嵌入至客户需求场景,提供无缝对接、量身定制、便捷友好的一站式服务。  二是新兴技术赋能。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可能带来创新潜力爆发,更加深远地影响商业发展。新技术撬动金融创新,推动生产力提升。商业银行应深度理解新技术,研究推动业务转型与赋能应用,如大数据与智能风控、深度学习与精准营销、区块链与跨境支付、云计算与弹性运营等。  三是行业格局融合。纵观全球,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竞争趋向融合。国内来看,大部分投向银行同业存款,微粒贷部分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提供,二维码支付背后是银行账户基础设施,金融科技并未脱离银行业的支持。从国外实践来看,合作大行其道,如大通银行引进OnDeck大数据挖掘和信用评价技术,缩短银行400万中小企业客户;富国银行为提供;花旗、摩根大通、高盛、美国银行等都在大量金融科技公司之中寻找明日之星,通过等获得新活力,为未来的经营周期做好储备。商业银行应放眼长远,在开放合作中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格局。  正视“五大矛盾”——风急撼庭梧  随着科技加速发展,越来越多闯入者加入竞争,市场格局悄然生变。商业银行在当前竞合格局下加速创新步伐,但依然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渐进式改良,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仍然存在诸多内部掣肘因素。向内审视,在体制机制、思维模式的约束下,商业银行创新转型面临五大矛盾。  一是风控与体验的矛盾。当风险防范及网络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措施层层叠加,极大增加了业务复杂度,影响了客户体验。以在线支付为例,金融科技公司体验快速便捷,银行电子渠道交易需多重因素认证。  二是标准与个性的矛盾。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主权上升,客户不再满足于传统银行提供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受当前业务架构及客户分层等因素制约,银行难以提供灵活弹性、因客定价、个性化的服务。  三是封闭与开放的矛盾。未来客户金融需求更广泛地存在于其生活场景中,银行服务渠道经历了从柜台到自助、从网银到手机银行的迁移路径,目前产品及渠道体系相对封闭,较难很快向外开放、输出至互联网生活场景,从而为客户提供泛在化的金融服务。  四是分散与协同的矛盾。传统银行有比较浓厚的“部门银行”色彩,产品权限分散在各部门,跨部门协同效率低,造成客户服务流程割裂,难以实现服务协同整合,不能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穿透式服务。  五是稳健与敏捷的矛盾。以往金融市场变化不快,银行IT支撑系统主要考虑交易安全性、业务连续性等因素,基础设施大多为主机、集中式存储等,较少考虑敏捷迭代、资源效用等问题。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要求银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现有架构难以满足互联网模式的海量并发及高效处理要求,产品开发机制也难以满足快速迭代、快速交付的敏捷业务需求。  建设“六大能力”——皓月照楼台  新时代必须利用新技术,形成新能力,通过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转化矛盾。银行要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银行痛点,全面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科技“六大能力”,积极构筑未来银行发展新模式。  产品工厂能力。伴随着金融市场不断成熟,面向大规模客户的产品定制能力将成为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参考全球制造业成功转型的经验,银行可以采取产品工厂发展模式,理顺产品结构、参数体系、服务流程等,将产品“解构”为标准化“零部件”,通过建模拼装或平台自组织模式,结合客户分层、生命周期、渠道分销、定价机制等快速组装形成新的产品服务,从而使原来复杂冗长的创新过程,变得灵活、快捷、高效,形成快速响应市场的产品创新能力。  场景融合能力。Bret King 在《Bank3.0》中提到“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当前场景生态趋势已明朗,如支付产品与电商场景无缝衔接,产品与在线消费场景等逐渐融合。银行应不断丰富开放平台标准化应用接口(API),建立服务总线并明确业务规则与机制,将专业的金融服务封装为标准化产品,无缝嵌入到客户生态场景中,强化触点延伸、场景融合能力,打造泛在化金融服务新模式。  数据洞察能力。数据是银行的,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应用无章可循等原因,金融大数据应用并不活跃,导致海量的结构化数据躺在数据集市和数据库中。银行应该从数据标准起步,逐层递进做好数据治理、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打通数据的内外边界,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的和效用性。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客户画像、洞察客户需求,发现、获得、培养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同时加强大数据在精准营销、风险管理、征信分析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充分挖掘大数据在风险识别、监测、定价方面的核心价值,提升数据洞察能力。  智能服务能力。随着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逐步成熟,银行应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金融市场、财富管理等业务充分融合,布局量化交易、、智能客服、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客户身份认证等业务领域,与现有业务模式“双线并行”,利用新技术和数据训练模型,并利用反馈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迭代,待模式成熟后全面推广,厚积薄发,形成面向未来的智能服务能力。  云服务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均提出“十三五”期间应拓展云服务应用,鼓励面向互联网场景的主要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随着互联网用户量和数据量增速攀升,银行需要构建云服务能力,以处理高并发交易、实现弹性扩容、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等。初期可搭建部署云服务基础设施,提供IAAS服务,实现按需资源调度;再逐步扩展PAAS服务,对银行内外开放开发测试平台环境,融合众包智慧;重点加强基于SAAS的企业应用服务建设,丰富银行云服务能力,全方位提供金融与非金融服务。  风险防控能力。因互联网传播面广、虚拟性强、复杂性高等特点,金融科技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影响金融体系安全。银行现有业务风控手段侧重于事前防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体验。面对新形势下跨境、跨业、跨界所带来的欺诈、信用、操作、合规等风险,银行应借助新技术,加强数据整合与分析、风险监测与预警、风险响应与处置、智能认证、风险地图以及运营支撑等能力建设,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  未来可持续发展——万象须更新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披上创新和高科技的外衣,金融风险更隐蔽,更易扰乱金融秩序。近年来国内部分风险逐渐积聚与暴露,校园、、泛亚等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给产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当前热火朝天的各种,包括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市场和各种交易市场也有误导投资和的嫌疑;部分行业领域高度集中化趋势,处于垄断地位的机构强势影响行业政策与业务定价等。金融科技本质依然是金融,金融科技旨在利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力,推动金融服务效率提升,要遵循“动力、质量、公平”三大内涵,方能推动其“万象须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在动力方面,回归本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的重要中介机构,其核心价值在于风险管控,其转型创新要对全社会经济金融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力提升有正向贡献。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时,思考如何推动金融供给侧利用新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驱动风险定价、降低成本、改进流程、提升效率;思考如何共建共享金融科技生态,推动产业良性发展;思考如何还利于生态中的产业链、小微企业、消费者等,以产业链金融为切入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行业发展、创新支持中小微与客群、金融关怀消费者,从而真正实现普惠金融,这些是新常态下金融科技行稳致远的重要实践方向。  在质量方面,着眼长远,以技术原创解决业务痛点。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技术原创,推动中长期内化为业务核心竞争力;拒绝伪创新,非为新技术之名而刻意为之,以业务适用性为原则,推动技术与业务融合,解决传统领域的痛点,体现其实际价值与效用;不以短期利益而盲目扩张业态规模,忽视风险及配套建设,坚持质量并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例,大数据建设不是比拼基础平台搭建、简单整合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智能服务也非网点行走的机器人或在线机器人客服,区块链也非简单的,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长期视角中,大数据将推动风险管理能力质变,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客户服务模式,行业架构变革。新技术从单点应用走向神经网络式的连接,帮助商业银行从优化业务走向重构商业模式。  在公平方面,统一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金融科技行业各参与方均有自身比较优势,由于当前所受监管不对等,造成了一定的行业不公平现象,部分业务领域出现了垄断,形成行业壁垒。建议建立统一的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标准,规范市场主体的金融行为,营造权责分明、法理明确的金融科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重视事前监管,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市场秩序;合理区分改良型创新和破坏性创新,以监管沙箱机制推动创新孵化,较好评估风险并保护消费者权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海关、税务、司法、公共事业服务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放,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科技行业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机制,推进网络信息安全防控工作。  在某些存在行业风险的领域,现有模式无法有效解决固有矛盾与问题,可以尝试引入新技术解决底层问题。以预付费卡行业为例,国内主要有单一用途预付费卡和多用途预付费卡两类,其中发行多用途预付费卡需要有支付业务许可,单一用途预付费卡要求向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而实际落实情况并不到位,卷款、套现、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乱象频发,行业面临着监管机构监督难、经营者迫于经营压力和诚信缺失、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开放性、不可篡改、可追踪、多方共享等特点,结合区块链技术可探索为用户建立可记录和存储预付费卡余额的数字货币体系。从监管角度看,可将游离在监管视线之外的单一用途预付费纳入监管范畴,提高宏观货币监管精确度,降低可能性;从社会角度看,有效利用金融科技创新解决了行业痛点,探索了数字货币在实际业务场景的应用,并可为社会征信体系建立提供了数据来源和参考;从商户角度看,利用的可追踪、不可篡改等特点为商户增信,也可以提高卡内资金的通兑效率、扩展使用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商圈、增加了客源;从消费者角度看,可以帮助消费者有效鉴别商户、保护资金安全,降低客户损失风险。  随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消费者决策过程不断优化,时代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创新与摸索过程中,银行应正视当前面临的“五大矛盾”,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银行痛点,以数据洞察客户需求、场景融合共建生态,不断改善客户关系与产品体验,全面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科技“六大能力”,积极构筑未来银行。■   《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九首页
正文 |以科技之美,诠释互联网金融的普惠之路
18:34:48 来源:环球财讯网 评论:0 点击:现今谈到互联网金融,定要提及后来者居上的金融科技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金融行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立于2015年的汇中网就是这样一家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而兴起的金融科技企业。 仅仅通过
现今谈到互联网金融,定要提及后来者居上的金融科技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金融行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立于2015年的汇中网就是这样一家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而兴起的金融科技企业。
仅仅通过数年的努力,汇中网就已完成,成为业内仅13.95%实现银行之一。更在今年8月荣获了AAA级最高企业信用认证。也正因为如此,对于金融科技,汇中网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丁强深有体会。
改革与创新
伴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金融的各个领域,丁强认为联网金融优于传统金融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科技。先进的科技赋能运营、服务、产品、风控等方面,引领金融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行业效率,提升金融的服务能力,并为金融的风险管控、防范风险提供路径和手段。
首先,随着大数据的发展,通过数据共享,整个行业变得更加的便捷、高效、低成本,大数据革新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机制,并通过技术驱动来提高金融与场景的融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和获客成本,更有利于企业营造一个高效运转、充满活力、良性循环的运营环境。
其次,客户的忠诚度来源于其自身的切实体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各个环节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业务有效衔接,通过高效的撮合系统提升服务效率,打破企业和客户之间沟通 痛点 ,实现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能力,从而直击服务痛点,有利于为客户营造智能安全的服务体验。
第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企业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将金融服务和产品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从而为其量身定做更适合客户的产品,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创新产品模式,让大众更简单、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有利于增加用户的黏性,让用户对产品和平台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消费金融产品有了更长的生命周期。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金融科技下的风控艺术
无论是传统金融业还是互联网金融,风控都是平台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将为风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汇中网大数据中心拥有两支专业的数据团队。其中,数据平台团队负责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维护、内外部数据的接入整合、数据资产的积累管理以及数据应用的开发维护;数据模型团队则主要负责特征分析和特征工程、模型定义、开发、调试、评价、部署和升级,以及建模工具的开发维护,数据模型团队成员大多由硕士或博士组成,具有深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背景。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汇中网已经将大数据技术成功应用于风控体系,上线大数据风控系统 RMP ,包括欺诈检测、信用、风险监控、管理等等。此外,汇中网还将结合数据来提高风控效能,帮助公司做出更稳更准的风控决策,一方面为公司创造商业价值、助力合规进程的推进,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互联网金融行业对其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投资、借款、反欺诈、区块链等领域都将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实际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相生相伴的两项技术。在未来,汇中网会运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集成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数据中所蕴含的金融相关信息,,最大化大数据的业务价值。并结合人工智能,提供更个性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在风险定价、风控前置、行为分析、智能客服等方面提供业务支持。
以人为本,用科技创造服务之美
互联网不只是技术,更体现在服务上,对于丁强与汇中网而言,更好的服务也是一种 美 。利用创新产品模式,让大众更简单、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取之于客户的同时用之于客户,不断去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与意见,然后进行调整和改进。
自上线运营时起,汇中网就遵循着 以客户为中心 的核心经营理念,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消费者权益保护难、业务创新和防范风险平衡难等三大难点。在平台发展过程中,汇中网较早地提出了以 合规自律经营、紧随政策指引 为底线,以 大数据+人工智能双引擎 为动力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服务覆盖广泛化、客户群体大众化、风险管理数据化、交易成本低廉化的发展目标。简单用一句话概述就是,让大众享受到更加便利、更多实惠的金融服务。
开放、包容、普惠,构建新型金融模式
在P2P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除了错位竞争、服务长尾、拓展空间等战略措施外,汇中网还一直遵循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人或借款人的合法权益。而这也符合了当今 一带一路 政策下互联互通的内在要求,以 互联网金融 为代表的新金融体系将发挥开放、包容、普惠等经济特点,为沿途众多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方案,为民众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消费场景,为区域发展带来更加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目前社会已经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传统金融体系,但现有的传统金融体系仍然有些问题无法解决,这个时候需要科技金融企业去弥补短板,才能够为金融提供更加便利、可得的金融服务,使金融服务更加深入到普通大众。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汇中网希望成为一家以合规为基石,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并将金融科技作为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业伙伴一起,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诚信经营,共建普惠金融
金融与科技的深层次融合,不断推动着行业格局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重塑行业生态,深入地改变企业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动力,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容易导致风险扩散和交叉传导。因此,在汇中网看来,企业的合规诚信经营,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严谨化、规范化、合法化发展不仅保障了客户利益,为企业提供健康的市场大环境,而且关系到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良好发展。
自成立之初,汇中网就树立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践行合法合规发展的经营思想,不断
完善自身平台建设。希望以此为行业带来合规正能量,与行业同仁一起,共同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面向未来,汇中网将以更高标准规范自己,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广泛接受用户、协会成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履行,以实际行动促进行业持续发展,共同构建行业健康新生态,实现普惠金融的共济共赢。《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 精选十原标题:金融科技创新 以善小而为之
9月27日, 以“金融科技创新,以善小而为之”为主题的金融科技创新之道分享会上,首席战略官陈欢表示,无论还是信贷领域,高成长性人群的金融服务存在小 额、分散、多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意味着过高的服务成本和难度。尽管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到来,接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但随之而来的同质化竞 争、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却也逐渐暴露。 满足多样化需求,是宜信不断创新的动力 “宜信金融科技创新,从根本上是为了强化金融流通性,提升金融效率,以更好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中国高成长性人群始终是宜信专注服务的核心对象之一。”宜 信首席战略官陈欢表示,无论个人还是信贷领域,高成长性人群的金融服务存在小额、分散、多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意味着过高的服务成本和难度。尽管 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到来,接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但随之而来的同质化竞争、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却也逐渐暴露。“宜信自创立之初,便力图解决 行业难题,满足更广泛的高成长性人群需求,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宜信金融科技创新的动力。” “作为一家注重创新的金融科技企业,宜信相信只有对创新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创新的价值。”陈欢认为,宜信所具备的管理创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即严谨合规、找准时机和跨界融合。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合规性要求越来越高,宜信的创新始终秉承严谨、理性、有底线的态度;尽管创新能够带来更多可能性,唯有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场景准确判断推出创新模式与业务的时机,才能真正占得先机;金融科技创新势必有赖于金融与科技人才的融合 与协作,宜信内部贯彻的“彼此赋能”、“Team of two”等精神,真正让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才浑然一体,达到1+12的效果。 谈到未来宜信创新发展的方向,陈欢强调了宜信创新实践的“四化”。“在规范化方面,宜信先于监管部门,早在2015年 就与银行机构合作,开展;在专业化方面,宜信在获客、风险定价、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便捷、优质、可信赖的 服务;在数字化方面,宜信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客户信息做精准的识别,不仅可以做到精准获客,同时还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实时授信;在规模化方面,宜信近年来服 务了超过300万的客户和近3000亿的借贷规模,未来随着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优势整合,走出模式创新之路 经过11年的发展,宜信以小额信贷为开端,业务范围延展到综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构架,形成发展的一个样本。如 何保持业务能力和客群口碑双增长,同时积极布局新科技和新业务,创新和发展的落地环节非常关键。作为公司技术驱动的大数据创新中心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 式。宜信大数据创新中心总监助理、宜信普惠商通贷总经理孙萌强调,“宜信提倡‘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三合一创新模式,让宜信在十几年的发展中 不断捕捉到新的商业机会。回顾以往,很多现在看来顺理成章的理念,在宜信提出之时,行业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 金融科技经历了震荡、合规、回归理性之后,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孙萌认为,基于多年的金融积淀和能力,宜信判断,伴随着高成长性人群金融需求多样化快 速增长的态势,“以善小而为之”的理念将迎来落地的最佳时机,尽管单体量小且需求多样,但若能提供适当的创新服务,也能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以对高成长性人群长期服务实践为基础,通过重新整合自身金融优势与技术能力,宜信可以针对用户需求来设计业务模式。孙萌用“放大器模式”、“数据共赢模式”和“数据驱动经营”详解了宜信模式创新的具体实践。 孙萌表示,“通过科技创新的提速,宜信可以实现对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让高成长性人群体验到以往只面向高净值客群提供的金融资产及定制服务,享受金融红利。 比如指旺财富,通过在客户触达、投资规划和投资运作等多个重要环节的智能化与在线化,将‘私行级’服务平民化。而这样的模式创新,我们称之为‘放大器模 式’。” “数据共赢模式”,意在构建起宜信与小微企业和数据伙伴三方间的联盟闭环。先人一步洞察到数据时代的潮流,宜信力图通过技术创新,收集、聚合并分析以往孤立、 分散的数据,通过共享来充分发挥出经营与金融属性的价值,形成共同作用、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丰富数据来源,强化风控与授信体系;小微企 业能实现基于数据授信的高效便捷的信用贷款,而数据伙伴则能更加了解用户需求,向用户提供更深度的经营和管理的增值服务。 “数据驱动经营”,则帮助财富和信贷业务提升获客和服务能力。利用技术创新,并结业务经验,宜信能够深度挖掘广泛收集的大数据,并提炼深层规律,让数据 在业务经营层面逐渐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再结合优秀的产品设计和贴心的用户运营能力,宜信的创新业务得以平稳落地金融场景,让更广泛的用户能够体验到高效便 捷、专业定制、智能理性的创新金融服务。 再好的创新思路都需要通过扎实的技术能力来实现。“听上去很合理的模式,在落地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挑战。”孙萌表示,宜信的技术能力在金融科技行业属于领先水 平:云计算能力,为线上业务提供高效稳定的基础支持;大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让宜信积累的多维度多类型的内外部数据得以发挥金融属性的价值;机器学习技 术,则能从海量的大数据中捕捉规律,通过建模与优化提升风控能力和营销效率。 创新场景应用,“以善小而为之” 依靠独特的创新模式,宜信不断推出针对细分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如何服务逐渐成长起来的城市新锐中产和星罗棋布在中国商业地图里的小微企业,现场嘉宾以指旺财富与宜信普惠商通贷为例,介绍了宜信在个人理财和小场景的创新应用。 指旺财富是宜信在个人财富管理细分场景的创新应用,为新锐中产提供人生财富规划的定位,充分体现“以善小而为之”理念的作用。自2015年3月成立至今,指旺财富累积为超过800万用户提供服务,交易金额超过250亿元。指旺财富产品运营负责人韩飞介绍,“指旺通过3年积累,捕捉到一类极有成长性的人群—新锐中产。25-35岁 的年龄、拥有高学历的他们有着很鲜明的特点,‘两快两少三追求’。“事业发展快、收入提升快”,使得他们的投资需求和可投资金不断增长。但普遍都面临“投 资经验少、少”的问题,以至于他们没能有效实现财富增值。于是,“追求理性投资、追求、追求”的意愿日益迫切,市场上也急需能够 满足他们特别需求的专业服务。 “指 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基于人生目标的财富规划,而非。”韩飞介绍,新锐中产人群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指旺判断,代表未来趋势的权益类和长期类投资 是新锐中产需求的最优解。以“放大器模式”为指导核心,指旺让新锐中产享受到传统私人银行才能提供的高品质、定制化服务。通过与严的投资组 合,智能人生规划功能,以及提升的辅助功能,指旺希望不仅能够满足新锐中产人群理财层面的需求,更能长远的支持他们实现“好生活如约而至”的愿景。 商通贷从成立之初就意识到构建“数据共赢模式”的必要性。从电商行业作为切入点,商通贷在三年里对接了国内外诸多重量级电商平台,让用户享受到跨平台的实时授信融资体验。从去年开始,商通贷逐步对接用友、金蝶、管家婆等一线ERP服务商,已覆盖超千万的小微企业,未来还计划与、SaaS服务平台、垂直B2B平 台合作,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数据贷服务。在宜信常年积累的风控经验和自主开发的大数据风控系统的支持下,拥有丰富电商与企业经营数据的商通贷,得以有效实 现对小微企业主进行基于个人信用和经营信用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为用户提供多样、定制、高效、可靠的线上实时授信融资服务。 【来源:金评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科技提升集效运营 招联金融荣获2017清流club金标奖"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律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