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涨出新涨姿势了什么意思,BTP今后可否成为引涨风向标

房价 不能再涨了 _ 东方财富网
房价 不能再涨了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跟党走”是肯定没错的,也是必须要照做的,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对于A股市场来说,政策就是令箭,没有一次管理层鼓励后不大涨的,也没有一次管理层打压后不大跌的。不过,有一个市场看上去有些偏执--楼市。
  房子,作为集居住与投资为一身的商品,创造了只涨不跌的神话。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年,房改启动市场,催生炒房团的出现。
  年,抑制市场过热,结果是200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上涨17.76%。
  年,稳定住房价格,结果是2007年频现天价“地王”,股楼双升。
  年,刺激住房消费,不用说也知道结果,房价翻翻。
  年,遏制房价上涨,过热势头得到暂时限制。
  年,借稳增去库存再度刺激,结果是一线城市“一房难求”,房价暴涨。
  这就是楼市神话的创造过程,不经历真的很难相信,我们也会在本期杂志的《二十年房产调控之路》文章中做详细分析。楼市“跟党走”,似乎不太好用。不过,从2016年9月开始,管理层似乎下了决心,一系列政策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就以北京为例,2016年9月底,购买第一套住房首付由之前的20%提升至30%,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由之前的30%提升至50%;2017年3月中旬,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首付由50%提升至6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80%;随其后,对首套房的优惠也大大缩水;紧接着,出台了“离婚一年内再购房仍算二套房”的政策,关闭了利用离婚取得一套房政策的大门;随后,购房资格由原来的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五年,改为连续60个月;就在大家觉得政策出的差不多的时候,一项政策由于晴天霹雳,限制商住两用房屋对个人出售,这意味着没有资格购买商品房的人,连购买商住两用房的机会都没有了。至此,想在北京买房,已经难上加难。这被称之为史上最严(没有第二)楼市限购令,把房地产市场未来大涨的所有门路都给堵死。而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地区也陆续在不停的出台各种政策,财经新闻的头条,几乎每天都有各地楼市限购令的声音。
  这次管理层是真下决心了。
  那么,如果再任凭房价这么涨下去,后果是啥?
  中国楼市泡沫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实物资产泡沫,而人民币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纸币泡沫,在泡沫破灭已经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是保人民币还是保楼市呢,能像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或1997年危机那样,能保住一个,就不错了。而楼价暴涨,特别是去年3季度以来的这轮大涨,这使得人民币国内购买力迅速下降。现如今实体经济低迷,房地产独大一枝独秀的现象会导致信贷货币向房地产行业倾斜。长此以往,这两大泡沫就会合流,一个泡沫破裂的危害我们都不敢想象,两个泡沫相撞后的爆炸程度,恐怕无人可以预估,也没人敢去预估。
  因此,牺牲实体经济,让房地产行业独大一枝独秀的局面也将会慢慢的缩小甚至终结,前期高价拿地王的房企,如果房价不涨恐怕都难以维持高周转,不涨即为降。其实,房价下跌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中了房价只能涨的魔咒。中国楼市发展到目前的程度,已经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实现软着陆了,只希望改革的勇气能够把我们所承受的损失将至到最低。
  再放眼国际,如果美国引爆石油粮食危机,导致中国严重输入性通胀,则楼市泡沫必破灭。如果楼市泡沫破灭,则支撑中国经济的最后支柱坍塌,则经济全面萧条,会大跌,而国内购买力将会上涨,即严重通缩……
  我们能看到的,外(美)国人也能看到。比时间还是比速度,管理层太清楚了。
  楼市限购,资金将流向何方?
  房地产市场繁荣不败的神话即将被打破,我们现在不是纠结房价还会不会涨的问题,因为管理层如此坚决的政策组合拳,房价不可能继续大涨,而是应该关注资金接下来将流向哪里。
  在如此严峻的政策形势下,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会骤降,一方面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变的没那么容易了;另一方面,在房价不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下,资金会自然从房地产市场流出。现在买房的人,大多数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这很好理解,在M2持续高增长的情势下,让手里的钱尽量不贬值,是每一位资金持有者的终极目标。现在房地产市场被冻结,但市面上这些钱肯定不会“闲着”。它们将流向哪里呢?
  毋庸置疑,这部分资金带有投资属性,因此各种投资市场会成为最终的目的地。
  首先是股市。虽说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资金与股市的投资资金性质并不完全吻合,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利,况且房价已经高的离谱,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体量巨大,这部分资金在“另谋出路”的时候,会进行渠道配置,相信股市一定是其中的去处之一。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股市,看看股市目前的状态如何。上一轮牛市的高点是2015年的5100点,最低点是2016年的2600点,现在处于3200点附近。对于5100点高点来说,目前的点位仍相当于下跌近40%,虽然3200点已不是最低点,但股市政策暖风频吹,加之股灾时的国家队救市资金集中成交在3500点-4000点之间。可以预见的是,目前的股市点位属于相对低位,对于资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介入时机。同时,一部分房地产资金不愿意承担股市波动的风险,但仍希望分享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因此,这波严厉的楼市限购政策,从侧面给股市扎了一针强心剂,几乎封杀了股市大幅下跌的空间。不过大家要注意一点,股市可能不会大跌,但股市中的房地产股票却不会有好日子过。在如此严厉的政策下,小房地产公司会批量退出市场,而大型房地产公司由于体量已经巨大,成长性几乎不存在,因此房地产股已经不算是优质投资标的了。
  除了股市之外,各类理财产品也会是楼市资金的主要去处。首当其中的就是,因为货币基金具有存取的灵活性,现在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也能被大多数人接受。而像4%-6%之间的定期理财产品也会受到追捧。楼市资金大量进入理财市场,一方面会促进更多理财产品出现;另一方面,会加速入实体经济。因为理财产品背后对应的是一个个投资项目,就算是银行系产品,最终也会通过信贷的方式流回市场,而楼市的虹吸效应消失,银行的钱却不会躺在账面上,因此,会促使更多的资金被实体经济使用,这样就会弥补房地产产业增速下降对带来的损失,同时又会促进更多行业获得所需资金,为经济转型提供充足的弹药。
  如此说来,此番楼市限购,限的不止是房价,还有房价上涨的预期,以及超大体量资金的流向。股市上涨,亿万股民受益,万千上市公司收益;理财资金增多,无数嗷嗷待哺的创新项目得以获得宝贵的资金血液。
  未来的中国经济,不会再是房地产产业的天下,而是天下各个产业的天下。楼市资金,欢迎你们!
  以史为鉴,看2017年后房价何处去
  2005年楼市限购之后:股票一跃成龙
  2005年初,以“国八条”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重拳出击,上海楼市陷入低谷。不满2年的二手房交易征收5.5%的营业税,停止转按揭,过户时间也延长了。上海政府主动干预,推出双轨制,要建100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和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住房。
  政策高压之下,炒家受到严重打击。一年之内,上海二手房价累计下跌近两成。一些过度炒作的楼盘,价格跌幅超过30%。
  资金随之涌向了股票市场,一些巨量资金甚至集中力量打新股。我们打开2005年至2008年的K线图,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资金量的变化。2005年5月,日均成交金额约50亿,到了2007年5月,上涌到日均2000亿,翻了四十倍。巨量资金持续涌入,造成了空前繁荣的牛市。十年过去了,日创下的6124高点依然无法攻克。
  从历史数据的对比不难发现,限购之后,资金会涌向股市,先期潜伏吸筹码做底,后期拉高形成牛市。随后股市赚到钱的人会跑去买房,再度拉高房市。股市成了房价的鼓风机。
  2010年楼市限购:商住房兴起
  2010年起,楼市政策收紧。5月,北京成为首个实行住宅限购的城市。
  限购政策对后市影响深远。由于商业地产不受限购影响,开发商转向商业地产,各地政府顺势推出了商办用地,一时间供求两旺。今天,很多城市面临商业地产供大于求的窘境,还要追溯到当年的住宅限购。
  2010年限购之后,一线城市二手房价下跌,平均跌幅5%。刚需产品表现良好,豪宅则大受打击。上海豪宅的价格从2011年到2014年基本没涨。
  2011年限购:信托高速增长
  到2011年,限购全面铺开,全国46个大中城市出台了“限购令”。超过120个城市提出了房价调控目标,10个城市出台“限价令”。央行全年3次加息,6次上调率。房地产寒冬来临。
  2011年以后,房地产商在股市、债市、银行贷款等传统渠道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行业被迫转向信托。由于房地产行业是烧钱的大行业,后面几年信托高速增长。同时,很多银行理财产品也最终投向房地产项目。这时候,银行开始给自己挖坑埋自己,如果房产价格下跌,银行的风险将高企,比房地产商的风险还要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9月底“930新政”出台,政策转向鼓励购房,房市重拾升途。2016年,再度刺激房市,最终尾大不掉,对于高房价,人们议论不断。
  2017年限购:商住房被重拳狙击
  房价被人为推高之后,更不敢消费了。高房价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支付更高的工资才能招来人。在国际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又直接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表现,人民币开始持续贬值。按美元计价,中国在两年里仅增长2%左右。这个数字相当难看了。
  所以,对房价严打就成为政策的首选。我们看到了一轮轮的打压政策蜂拥而来。以北京为例,数十万套的商业地产成为打击重点。新建商住房只能卖给企业办公,二手商住房基本上只能自己住了。业内预计商住房价格将下跌三成。就算是有人为了买个商住房去注册公司,这种房子是商水商电,没法落户,没法上学。四五十年之后,不像住宅那样自动产权续期,又有多少人相中呢?
  2017年后:多元化的“新中国”成型
  全国高库存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中,“去地产化”潜力巨大。这在年资本市场牛市期间已有显现。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了收入分配曲线。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恶化,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呈倒U形状。中国离这条曲线的顶点已不远。
  大城市房价高,经济和工作机会自然向其他地区发展,的均等化也让地区差异缩小。大城市群的发展开始趋于平衡。纽约在1950年代、东京在1980年代,北京、上海、深圳正在出现这种平衡。华为在东莞布局就是典型范例。
  一旦达成这种平衡,房价上涨带来的焦虑感将明显减小。社会富裕之后,尽管贫富差异巨大,可是社会中底端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多元化的活开始了。
  限购之后的投资新招式
  只要有钱,怎么限购都无所谓的。看好了喜欢的房子,咱就买买买,所以理财赚钱很重要。
  尽快攒足人生的第一桶金。
  1块钱,如果每年翻一倍,持续30年,最后的数字是多少?10亿。这个算法用于证明复利的神奇。初始资金的多少,会让复利的威力天差地别。无论是吃糠咽菜,还是兼职加班,一定要尽快赚到人生第一个10万,然后是第一个100万,它会决定你一生的财富高度。
  债务是压在心里的石头。
  2017年,买房流行“加杠杆”。借入大量债务,对你的财务安全是“双刃剑”。
  还有,通货膨胀已经来了,美国进入升息周期,中国被迫同步跟上,房贷利息的支出多了。要知道,这两年下来,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增速只有2%左右,经济以龟速增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引发汇率贬值,工作不好找,生意不好做,失业了,房贷都还不起了。不要小看“通货膨胀+房贷利息增加+失业”的三重杀伤力。对风险的管理,将成为今后理财生活的核心。
  “不用债务、巧用杠杆”的日本全职主妇:理财并不困难。
  25年前的1990年,日本股市崩盘,国内经济低迷,日元汇率快速贬值。这和当前中国一样。
  日本全职主妇们也被房贷、股票折腾得喘不过气来,于是为贬值的资产找出路。全球外汇市场和其它海外资产机会更多、较高,成为这些女人们绝地反击的舞台。
  很多全职主妇开始接触外汇交易,她们在家买卖,使用杠杆。外汇交易比股票交易更加简单,她们只需要关注几个国家的货币就可以了,而股票却需要密切留意数千家公司的状况。外汇市场可以双向交易,熊市也可以赚钱。
  日本全职主妇喜欢澳元,因为澳元的利率高,她们把低利息的日元,换成高利息的澳元,套取两种货币对之间的息差,这叫做套息交易。有些人相当成功,收入可观。外汇交易能够使她们经济上真正独立,而且远离忙乱的办公室。
  使用了杠杆,不需要借钱,只用少量的本金,就能找到在外汇市场增长财富的机会。选择一个比日本太太们更好的理财平台,就会成就梦想。
(责任编辑:DF316)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杭州房价为何一直涨涨涨???-杭州搜狐焦点
热门城市:
杭州房价为何一直涨涨涨???
杭州房价为何一直涨涨涨???
杭州房价为何一直涨涨涨???很多购房客户收入赶不上房价上涨,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宝哥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杭州房价一直涨涨涨的缘由
此事还得从G20杭州峰会开始说起 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是指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报名成功,资料已提交审核
扫码关注 “焦点生活服务圈” 微信公众号
及时了解最新的楼盘动态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搜狐焦点杭州站
专业资讯 贴心服务 为你轻松实现安家梦
让卖房更有料!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内容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条不会游泳的鱼,一个不懂楼市的人。想用大白话,讲讲大道理。
爱上一个人,爱上这座城……
主要介绍家具,家纺,灯具等家居用品的相关知识
33700元/平米
30708元/平米
11000元/平米
27200元/平米
开放平台
广告服务
市场合作
帮助中心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最新资讯与楼盘动态
电子邮箱:focuskf@vip.sohu.com
爱家热线:400-099-0099
每日09:00至18:00点
Copyright (C)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通货膨胀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tōng huò péng zhàng]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下,流通中的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和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1]
在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2]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国内使用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通货膨胀的货是指“货币”。
通货膨胀衡量标准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和的连续在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包括显性和隐性)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3]
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通常经济学家认可的概
念是:在信用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和全面而持续的上涨。通俗的讲就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通货膨胀。
定义中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的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上升。[3]
货币主义学派
的主要理论被总结在一个非常简洁明了的方程里面,
即著名的货币量公式:
。其中M是货币的总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量度,T是总交换量也就是该经济体内的总产出。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得主弥尔顿·认为这个方程是一个由左至右的方程,也就是说当货币总量增加并且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上升时,右边的两个参数的积会增加。如果P增长的百分比比T更多,物价水平就比产出上升地快,从而通货膨胀产生。 [4]
通货膨胀区别比较
与通缩的区别
1.含义和本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
4.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的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正确的,坚持的。[5]
与通缩的联系
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5]
2.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通货膨胀起因
是国家或地区强制发行并使用的,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5]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或刺激经济增长(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或平衡汇率(例如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原因增发货币。
通胀可能会造成社会财富转移到富人阶层,但一般情况下的通货膨胀都是国家为了有效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而采取措施无法避免的后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良性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
(1)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2)深层原因。
①需求拉动
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在我国,、、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我国197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赤字而导致的需求拉上。[1]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②成本推动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3]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的垄断和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3)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
③结构失调
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通货膨胀。我国由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因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在我国也时有发生。[3]
④供给不足
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而引起通货膨胀。“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发生的隐蔽型通货膨胀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商品供给严重匮乏而致。[3]
⑤预期不当
即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3]
⑥体制因素
由于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以上是通货膨胀的几种主要成因。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因此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
出现通胀与以下原因也有关联:[3]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计算中,需要经济学家给出一个合理的、多种参数的模型来解释。比如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3]
通货膨胀预期和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5]
通货膨胀主要类型
以通货膨胀的剧烈程度分类
低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3]
急剧通货膨胀
当总价格水平(a stander of price level)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6]
恶性通货膨胀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变得一无是处。[4]
以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5]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7]
输入型通货膨胀
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4]
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7]
通货膨胀表现形式
一般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家说:通货膨胀书写价格历史,供求关系描绘价格波段。(The decision of the price history is inflation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price curve is supply-demand relation.)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成正比,商品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⑤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5]
通货膨胀社会影响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5]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2)价格上涨的和导致福利减少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再分配效应
在现实经济中,产出和价格水平是一起变动的,通货膨胀常常伴随着有扩大的实际产出,只有在较少的一些场合中,通货膨胀的发生伴随着实际产出的收缩。为了独立的考察价格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假定实际收入是固定的,然后去研究通货膨胀是如何影响分得收入的所有者实际得到收入的大小。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接受每一元收入的购买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且,由于他们的货币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应地降低。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的实际上涨,存款的实际价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样,像养老金、保险金以及其他有价值的财产证券等,他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蓄资养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7]
通货膨胀缺点
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或统治阶级加强对基层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
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带来极大利益。
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等,把资产阶级国家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资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巨额的利润。[4]
通货膨胀因素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5]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痛苦指数Misery index的概念
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等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总合。其公式为:痛苦指数=通货膨胀百分比 + 失业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众对相同升幅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
通货膨胀学者观点
现代经济学家不同意以完全负面的“痛苦”一词来形容上述通货膨胀机转的负面冲击。实际上,经济学家中有许多认为公众对温和通货膨胀的成见是来自其相互影响:群众只记得在高通货膨胀时期相关的经济困难状况。以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是较不重要的经济问题,可由对抗滞胀[stagflation](可能由货币主义[monetarist]所刺激)来作部分中止。[7]
在对重要的社会经济变量,比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失业率等的一般衡量结果和人们普遍的感觉之间似乎经常有明显的差距。例如,与个体的感觉相比,一般衡量标准可能显示通货膨胀没有那么严重,或者有更大的增长。而这种差距如此之大和如此普遍,以至无法用货币幻觉和人类心理学加以解释。在一些国家,这一差距降低了对官方统计数字的信任,从而明显地影响公众谈论经济状况和必要政策的方式。[8]
通货膨胀理论研究
通货膨胀货币主义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与增长来作测量,并由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5]
货币主义学派
的主要理论被总结在一个非常简洁明了的方程里面,
即著名的货币量公式:
。其中M是货币的总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量度,T是总交换量也就是该经济体内的总产出。货币主义的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弥尔顿·认为这个方程是一个由左至右的方程,也就是说当货币总量增加并且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上升时,右边的两个参数的积会增加。如果P增长的百分比比T更多,物价水平就比产出上升地快,从而通货膨胀产生。[4]
通货膨胀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 依,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
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
这三型的通货膨胀可随时合并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然而,大多时前两种型态的通货膨胀(及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固有型通货膨胀的大小:持续性的高(或低)通货膨胀带动提高(或降低)固有型通货膨胀。
三角模型中有两项基本元素:沿著移动,如低失业率刺激升高通货膨胀;以及转移其曲线,如通货膨胀升高或降低对失业率的影响。[5]
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理论主要集中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力(其潜在输出)相关。
货币供给在程度温和的通货膨胀中也扮演主要角色,但其重要性有争议。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其具强力连结;相反地,经济学者强调总体需求在其中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此模型在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权衡(trade off);故为将失业率降至最低,可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7]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极佳的描述出美国在1960年代的经历,但不足以诠释其于1970年所遭遇到的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结合。现今菲利普斯曲线用以关联薪资总额增长与一般性通货膨胀的关系而非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曲线位移
因为供给震荡与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固定因素,当代整体经济使用‘位移’过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平衡)来描述通货膨胀。
供给震荡意指1970年的油价震荡,而固有型的通货膨胀意指物价/薪资循环与通货膨胀预期,表示在正常经济情况下容忍通货膨胀。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仅代表三角模式中的需求拉动通胀。
另一个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为潜在产出(有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达到最高生产力的状况下经济体之GDP水准——为习惯性且固有的限制。此种输出标准对应于nairu——固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或全职性的失业率。在如此架构下,固有型通货膨胀率为内因性地取决于经济体内的劳动量:[4]
GDP超出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低于nairu)时。该理论指出,在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着供应者提高价格而加剧,且固有型通货膨胀会更恶化。进一步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着高通胀与高失业摆向滞胀。这种“加速型通货膨胀”曾见于1960年代的美国,当时越战的开销(由小额加税扺消)在数年间将失业率压低在百分之四以下。
GDP低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高于nairu),而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企图降价,让市场消化超额数量,并低估固有型通货膨胀而减低;即阻止通货膨胀。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低通胀与低失业摆向期望的方向。阻止通货膨胀曾见于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抗通胀措施带来数年的高失业率,其中两年曾高达百分之十。
GDP相等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也等于nairu)时,只要没有供给震荡,通货膨胀率即不变。长期说来,大多数的新总体经济学者视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也就是说,若通货膨胀率高到可以压过失业率的情况下,失业率为其前提,且等相于nairu。
然而,以该理论作为政策制订的标的存在缺陷。潜在产出(以及nairu)的数量通常为未知,且会随时间改变。另外,通货膨胀率的发生并不对称,上升的速度较下降为快;更糟的是还趋向随政策而变。例如说,在首相主政时期,失业者发觉自己处于,也就是无法在经济体内找到适才适所的就业机会,当时英国的高失业率可能提高了nairu(且潜力降低)。在一经济体避免跨越高通货膨胀的门坎时,结构性失业率的提高暗示着只有小量的人力可在nairu中找到就业机会。
若假定nairu与潜在产出两者皆具独特性且迅速达成,则绝大多数的非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可理解为包含于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中。
当“供给面”固定时,通货膨胀取决于总体需求(aggregate demand)。固定供给面也暗示著公私机构的开销定然相互冲突。故政府的开支会对私营机构产生排挤效果,而对就业水准并无影响。也就是说,资金供给与为唯一可影响通货膨胀者。
通货膨胀供给面学说
供给面(Supply side)经济学说假定通货膨胀一定由资金供给过剩与资金需求不足所引起。对这两个因素而言,资金数量纯粹只是标的物。
于是,欧洲于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期间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可视为因资金需求降低所引起;而1970年代的通货膨胀可归因于美国脱离所订定的后所产生的资金供给过剩。假定,资金供给与需求同时提高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1]
通货膨胀经济学解释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7]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
部分学者认为,中文“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通货膨胀其他理解
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文主要讨论通货膨胀的本质问题。
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的要求。换句话说: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1]
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受利率,分工,行业生产力,投资规模,科学技术的保密程度,人力资源,品牌,信誉,专利,标准,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创新的推动,市场需求的波动,劳工的议价等会使产生差异,进而价格被扭曲。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使投资者觉得投资有差异,利润率也应当有差异,因而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利息率降低,通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在这时,那些充足的资金会迅速的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即流动资金越多,对行业利润率平均化要求越迫切。
而在高利息率时期,资金紧缺,各行业对利润率平均化要求不高,因而行业间利润率差就高,但是如果各行业的相对利润率被充分扭曲时,高利息率下同样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是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因为它不能包含全部商品,事实上未包含的商品往往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如创新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售价高而占GDP的比重小;而另一些将要被淘汰的产品价格偏低,占GDP的比重也偏低,常常将之忽略。
打破平衡往往是由成本,需求,创新这三者的决定的,这三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由企业决定,比如成本中:原料,人力资本由外部决定;需求由顾客决定。在经济扩张与衰退期需求波动较大;创新往往改变,所以创新由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创新成果的相对性决定,且偶然性大。
从企业或行业的角度:都有一个长期目标,进而决定其,如固定资产投资,这就决定了企业在作时,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业是由许多企业组成的,国家又由众多行业组成,所以企业并不会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决策组织生产,这是另一个原因。
投资直接改变了行业,企业之间的利润率,因为投资毕竟是个体(单位)行为,由于投资受到决策主体,环境,资源与心理预期的影响,资本的差别化始终存在,有时还很大。因而行业与企业的利润率被扭曲也是客观存在的,而通货膨胀及资本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是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有效方式,这也适合中的调节,如经济扩张期,利润率被严重扭曲;在衰退期,趋于平均化。
然而投资也可以符合资本无差别化原则。如政府的,。财政政策除了通过实现资本利润平均化外,还可以通过各行业利润率;而货币政策就体现在利息率与汇率调控上,如提高,从这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与利息率存在关系。
假如企业保持合适的利润率,而适当增加劳动力支出(工资),保持合适的消费支出,无疑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或可生产产品的增加,将使资本经济快速增长,个人可支配的财富更多,但这只能是理想;正如前面所说,企业并非以社会利益来决定利润率(积累),而是追求自我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资本要压低(工资)的本性,因而资本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周期明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系统的角度,以资本无差别化为引导,本着平衡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以科技创新发展经济为目的,制定适合各行业,企业的利润率政策与监管,才可能化解资本经济的各种缺陷。
现实中各行业的利润率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自然差别能够自动取得某种均衡的比率,即前面提到的的级差。比如石油/IT=4/5;工业/农业=4/3等,这种可以自动形成一种商业习惯性利润率的合理比率,从而在企业,行业,顾客,社会中形成所谓的合理利润率。这种均衡可以称其为自然状态下的资本级差化均衡。即行业间的自然平均化。然而这种均衡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均衡,其根本原因有:[4]
(1)的发达推动着投资打破原来的经济结构。
(2)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的提高,让人们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购买不再由必需所左右,消费者更富有想象力,通过心理活动改变购买行为变得更加容易,由于冲动,非理性购买客观存在,从而使得购买有强烈的潮流性。使某些行业提供的产品短时间膨胀或收缩强烈。
(3)科学技术创新的非程序化,对市场结构的冲击像波浪一样影响经济。
(4)由于各行业本身利润率的不同,不同,市场规模不一样,从而使得利润积累的速度与数量,补充的速度与方式,市场的存在与替换的速度都不同。这往往会对新投资的时间,规模,速度产生重大影响。
单个行业的利润平均化级差有个度,这个“度”取决于:①行业内理想的,如A行业7%。②社会的比率,如A行业利润率为7%,社会平均利润率为10%,A行业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比率在[0.6,1]之间波动。更常见的情况表现为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
例如2007年国内猪肉价格普遍上涨,表面上是由于猪肉供应量减少,其实质原因是:一、价格上涨使猪肉成本上升。二、猪肉利润减小,不少养猪户都不是批量饲养,所以得不到规模优势,既而不养猪而做更高的工作。当猪肉价格上涨时,鸡,牛,羊肉也纷纷上涨,因为它们都不同程度的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通货膨胀是调节利润率分布不均的重要方式,也是调节投资分配不合理的自然手段;因为信息不对称,投资的主观化,汇率,投入,产出,需求等在经济环境中总存在适应性调整。
的影响。企业投资者是根据相对性成本来筹资的,如果货币政策以降息来促进投资,那么投资中用于技术创新的部分就会明显不足,这是因为存在可比利润的影响,例如原有产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货币政策可以使决策者认为在原有产业继续投资导致整个产业利润率下降乃可弥补,且由于的“陷阱”使决策者过于乐观,从而使得产业利润率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不如在原有条件下复制性投资,这使得通货膨胀上升,失业率下降。
当利息率上升时,投资同样进行,这时企业决策者明白,利息率高必须以更高的利润率来补偿,在原有产业,设备等条件下投资只能加重原来产业的竞争与降低整体利润率,除非企业投资促进垄断形成,这时可以加快企业购并速度,促进与垄断行业的形成;另一种情况是创新进一步深化,因为创新成果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足以弥补利息率的上升,这就导致了产业的升级与新兴行业的产生,这种变革使得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低;在不能促进创新时失业率高,这是由于各行业内购并重组辞退了多余的工人;如果促进了创新,这又使得失业率下降。当然上面两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利率下降或低利率对消费者来说更有利,因而促进了,但是促进程度值得研究,因为如果发生了高通货膨胀或普遍较高时反而不利于促进内需,消费代价反而高。利息率上升或高利息率不利于消费,这时投资适合出口增长带动经济。
当然单纯从利息率的升降并不能说明问题,必须结合相关相对性与连续性才有意义。国家在使用利息率调控经济时,要考虑到是坚持创新还是在原有产业中深挖掘经济增长潜力,降息并保持较低利息率类似于发展中国家调控经济;而升息并保持较高利息率利于。
既然通货膨胀是的反应,那么通货膨胀越低,利润率平均化就越高;通货膨胀越高,利润率平均化就越低。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在。⑴发展中国家各行业投资速度不一,利润率相差较大。⑵对缺乏控制。像发达国家美国:1.制定较高的利率,减少盲目投资对各行业投资回报率的过分扭曲。2.市场机制发达,政府对价格影响传播快,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成本,利润目标灵活改变。
通货膨胀并非能消除,因为无论那类投资增加都会破坏利润率平均化。新投资不可能平均分配在各行业,如果投资在全新行业,新行业也会通过排挤原有行业的市场,而打破原来资本的平均化。另外由于意识形态的存在,偏好总是存在,资本自然流动不可能,信息不对称会阻止资本的流动。
投资带来经济增长从表面上看来,经济增长带动通货膨胀;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政府制定较高的利息率政策,这使得投资要考虑更多的,同时消费也不太活跃,各行业也相对趋同化。而利息率一旦降低,投资者在作决策时选择空间大,因而可能会快速扰乱市场,使各行业利润率被扭曲更大,经济增长,通货也高。通常情况下,低利率下的通货膨胀高,有利于吸收更多人员就业,这是因为投资往往集中在原有行业或产品上;而高利息率下的经济增长则对人员就业增长难以判断,因为如果创新科技以少人化为目的,人员就业就不会提高(这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而创新科技不以少人化为目的(如第三产业)则会提高就业率。
在高利率顶端,大部分投资被抑制,生活必需品等一些传统产品的利润率稳定,而等非必需品及新兴产品的利润率下降。这有两种状态,要保住市场则必需降价,不降价则产品向减少,其中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等分摊成本在产品成本中上升,其利润率同样下降,利润差缩小。
在低利率底端,资金充足,流动充分,生活必需品及传统产品涨价幅度小于耐用品等非必需品及新产品涨价幅度,从而拉大了行业利润率差,这时前类产品可能形成追赶后者产品的状态来平衡,直到利差缩小,这也是全面通货膨胀的起点。
汇率提升产生两方面效应:其一出口型企业能收到更多外汇,利润率降低,企业积累的资金更多。其二其它非出口行业或弱势行业的利润也减少,出口大于进口,汇率提高,国内货币供应增加,通货膨胀发生,汇率继续上升,同时外国对本国投资增加。由于汇率变化,使得国内各行业利润率比例发生明显偏差,出口行业由于能创造较多利润受到追捧,国内外投资资金被吸引,人才等资源也流向出口企业。
弱势行业即使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由于投资减少,产出明显不足;在消费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上涨,由于政府管制,进口受到严格审批,因而通货膨胀提升更快,失业率却很低;此时政府放开进口限制,与通货膨胀同时降低。这也适合进口大于出口的经济分析。[7]
通货膨胀模型
通货膨胀汇率与通胀模型
假设本国A与外国B之间进行贸易,外国B可以为也可以为多国,也可以以货币范围区分贸易国,如欧元区。在汇率的情况下,外国B对本国A的汇率下降,本国A货币增值,出口型企业越强汇率越低。本国A的所有企业及行业对外国B的相对成本总体上升,由于本国A所有的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已经实现了差异最大化,本国A的强势企业对本国国内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本国A国内弱势企业及行业对本国国内价格上升(需求大于强势企业产品需求),因而本国国内强势企业或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小幅下降或上升,本国强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快于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的幅度。[7]
强弱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缩小,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高于本国强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无论本国企业及行业的总体利润率是升高还是降低。通常情况下是所有企业或行业利润率普遍降低;由于汇率降低,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对外国出口的价格实际上升了,所以出口受到抑制,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开始下降,收益减少。
从外国B来看:本国A对外国B汇率的上升,外国B货币贬值,出口型企业越弱汇率上升得越高,外国B的所有企业及行业对本国A的相对成本总体下降。
由于汇率上升,外国B所有的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异化越拉越大,外国B的强势企业相对本国国内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出口到A国的产品价格可以提高(外国需求旺盛);外国B国内的弱势企业及行业对本国国内价格上升(外国产品价格高,如果受到外国产品的倾销,则相反),因而外国B国内强势企业或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外国B国内弱势企业及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大幅度上升,外国B的强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慢于外国国弱势企业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的幅度。
强弱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拉大。外国B弱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高于外国B的强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外国B的企业及行业的总体利润率上升。由于汇率上升,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对外国的价格实际上下降了,所以增强了出口,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
从上面可以看出:A国对B国的通过汇率的变化促进了企业或行业垄断的加剧,A国的弱势企业比B国的弱势企业消亡的更快。分工导致了贸易顺差或,贸易或逆差又进一步强化了分工;因为分工(行业竞争)导致了行业或企业的利润率差异化。因而强化的国家单一,顺差较大。
从上面可以看出,对本国A来说:由于成本上升产品,本国A的总体利润率不能继续上升,有可能回落;利润总量可能继续上升。这时有:
一本国A与外国B的企业及行业成本与汇率升降成反比。
二本国与及行业成本的差异化由分工产生,汇率不是本质。
三企业生产力不提高,价格很难回落,况且企业通过创新淘汰旧产品使价格不易回落。通货膨胀存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即钱越来越贬值;利润平均化在下是的。一国通货膨胀可以引起贸易多国的通货膨胀,贸易多国的通货膨胀可以引起全球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各国周期波动,各国生产总量也不断上升。物价上涨在各国的内容不一样,一国可能是工业,另一国可能是。
从上面AB两国模型中看到:汇率下降与利润率下降,汇率上升与利润率上升相互抵消,所以把同行业的利润率换算为单国货币表示时,规律仍然存在,因而对汇率的投资与干涉或对外国资本的投资会影响本国各行业的竞争力。
从现代金融来看,A国对B国的持续投资如果在汇率自由状态化下,A国对B国汇率上升意味着B国的利润率会高于A国,这会增加B国产品出口到A国。同样A国对B国持续出口产品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通常表现为A国利润率普遍下降,B国利润率普遍上升,B国投资被刺激,这是因为之前A国利润率高于B国的结果。如果是短期汇率波动(如投机行为),则不会影响产品进出口,无论那一种情况都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中国通过加大汇率灵活性来抑制通货膨胀是明智的,但要放宽的限制;这有可能降低某些行业或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谈到,这里提出国际之间的通货膨胀的转移,前面提到菲利普斯曲线,及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但又发现反菲利普斯曲线的情况,如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存在对外贸易。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是,当发展经济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经济发展缓慢(不发展经济)时通货膨胀下降,失业率上升。
如果一国采取出口时大量进口;或外资投资增长时大量出口,及保持汇率平衡,就可以转移失业,从而转移通货膨胀率并发展经济,这种代价是把失业与通货膨胀率转移到其它一些国家,但这种转移可能引起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上世纪90年代就通过大量出口,使出口略小于进口保持了快速增长,代价是上世纪末发生了,21世纪经济增长放慢。
小国对大国的贸易将这种转移发挥的很充分,如韩国,新加坡上世纪的快速发展,同时保持失业率低与通货膨胀率低;由于小国人口基数与都小,将失业转移到大国后,大国人口基数与经济量都大,不会明显影响大国的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如小国转移5%的失业率,可能只相当于大国增加0.5%的失业率。如果大国对小国转移,可能引起全球性经济危机,被转移国家可能同时失业率高,通货膨胀高,贫富差距被拉大。
农产品的价格受自然灾害对主要农作物供需的影响及人口增加的影响;另外用途改变也是不小的影响,如玉米加工饲料,用大豆制造生物燃料等。
一个证券投资均衡模型:
设P,股票K,基金J,其它Y;证券综合利率S
各金融产品比重为gp,gk,gj,gy,分别代表P,K,J,Y占价值的比重。
T代表风险利率,又称:Tp ,Tk ,Tj ,Ty 分别代表P,K,J,Y的风险报酬率
R代表收益率:Rp Rk Rj Ry 分别代表P,K,J,Y的。
设银行利率为r;由于收益率不好确定且并不影响讨论,抛除风险投资。
证券的综合利率为:
S=(Rp -Tp)gp+(Rk -Tk)gk +(Rj -Tj)gj +(Ry -Ty)gy
由于证券中债券,股票,基金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基金主要依赖股票与债券,所以公式可改写为:
S=(Rp -Tp)gp+(Rk -Tk)gk
证券综合利率S与银行利息率r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投资规模是否过量。因为r的利息率与流动性是决定与最低收益的唯一保证。风险利率T与银行利息率r成正比,而与债券,股票,基金的Rp Rk Rj Ry 成反比。除此之外政府政策,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率等也会影响风险利率。
1.当r&S时,证券价格普遍被高估,市场危险;当利率r低时市场泡沫非常大,市场随时有崩溃的可能;当利率较高时,市场失控,市场风险高,投资者风险偏大,利息率应被提高,通货膨胀可能发生,这是因为某些行业收益好,推动了投资的不平衡,低利率的情况相当于日本90年的。
2.当r&S时,证券价格普遍被低估,利率r低时风险低,投资者弱,资金过剩,通货膨胀可能高;利率高时,风险低,市场需要资金推动,利息应被降低以促进投资,通货膨胀低,较高利息率相当于美国本世纪对经济的调控。
风险利率是一个特定利率,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风险利率有时被高估,有时被低估,也就是说证券综合利率低,风险利率将升高得更(越)快,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的变化往往快于预期;正常情况下,利息率越低证券市场越大。的利率轻微变化调控资金流向,并不会导致资金流向银行;通常情况下,是在证券内部流动,如债券与股票的转换;这是因为利率变化往往成为市场转化的风向标,从上面可以看出是决定投资形态的主要量。
金融行业与通货膨胀:金融行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前面一样,满足利润率平均化。只不过金融行业涉及到资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金融行业的利润率比其他行业低一些。例如金融行业的收益率为4%时,其他行业的收益率可能为6%。
这2%的级差就是特定经济环境对的要求,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如果金融行业的收益率超过4%时,其他行业的资金流入金融行业,否则相反。
当政府用货币政策收缩或时,在金融行业总体收益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预期收益率明显上升(及流动性减弱的预期);资金从其他行业流入金融行业。相反,当经济乐观或政府放宽信贷时,在金融行业总体收益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货币被稀释,预期收益率明显下降,资金从金融行业流向其他行业以求更高的投资回报。[7]
通货膨胀周期模型
1.在低利率下,通货膨胀上升,投资增长,投资以复制性投资为主,创新投资回落,创新投资指生产力提高或发明新产品。失业率下降,如果创新投资少人化明显,失业率下降幅度小,反之失业率下降幅度大,通货膨胀上升引起工资上涨,工资上涨不如通货膨胀快,市场收缩产品生产减少,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减少。行业间平均利润率差异达到最大化,并开始收缩。
2.通货膨胀达到最高,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利息率提高,复制性投资的成本上升,且投资减少;而创新投资的比重增加,投资总量减少,失业率提升,通货膨胀回落,产品生产继续减少。[1]
3.利息率提到最高,复制性投资大幅度减少,创新投资占主体,投资总量降到最低,通货膨胀继续回落,达到最低值并反弹,失业率小幅上升或大幅上升,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成本达到最高,复制性投资达到最低,企业可能大量裁员,如果创新投资以少人化为目的则失业率迅速提升;相反则创新投资可以接收一部分劳动力。由于高利息率,创新投资也不会快速增长因而失业人员的增加大于的增加,失业率可能小幅上升。
创新投资可能引起短期经济增长,但收缩会阻止经济增长,由于创新投资的小幅增加带来了经济增长,如果政府要减少失业率,市场预期前景好,利息率就会降低,通货膨胀开始上升。
4.利息率的下降产生了作用,经济增长,投资增加,创新投资成果产生的效果明显,复制性投资回升,产品增加,复制性投资可能超过创新性投资,行业利润率平均化小且开始拉大,市场需求增长,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继续回升,从而进入新的周期。
未来通货膨胀将更加不易衡量和控制,这是因为未来的经济表现为知识经济,无形产品会在经济增长中占更大的比重,而这种产品定价更加多样化,例如成套或不明确不易衡量的价值体系,将使顾客的能力更弱。如网络产品;附加产品与服务的更加隐形化。政府对价格的控制更加困难。行业利差被强制性拉大,通货膨胀的破坏性将更大。
政府对经济调控的职能总的来说有三个:其一促进经济增长;其二平衡收入与分配;其三协调行业间利差。
资本差异化为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了依据,而通货膨胀转移了收入与分配;这个过程使得资本经济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原动力,这也是资本经济取之不尽的活力之源。
通货膨胀表现因素
稳定的小幅度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影响是难以重新谈判降价,特别是对薪资与合约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价若缓步上涨,则相关的价格便较易于调整。
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
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国际贸易:若国内通货膨胀率较低,遭削减的会破坏。
:因为现金的价值在通货膨胀时会萎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因此会倾向持有较少的现金。此词表示真实的成本会更经常流向银行。(鞋底成本一词是句玩笑话,意指因走到银行而磨损鞋底所产生的成本。)
:商号须更勤于改变产品价格。此词表示餐厅用于改印菜单所需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在一中,会有若干部门编入通货膨胀,而若干部门没有,通货膨胀行为会自未编入的部门向编入的部门重新分配。在影响幅度小时,这属于一种政策性的选择,不对储蓄而对变现优先权与手头资金课税。若影响超出一定幅度时,则其效应歪曲,成为个人“对通货膨胀的投资”,也就是鼓励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
因为以上打击通货膨胀的理由都高于打击其预期行为与打击持有大量资金所需的小幅影响,大部分的顾及物价稳定性,都以可见但极低的通货膨胀为目标。[3]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班佛德与格兰特.Cambridge International AS and A Level Economics.英国剑桥郡:剑桥大学出版社,2010:224
安德鲁·吉莱斯皮.Oxford Revision Guides AS & A Level Economics.英国格拉斯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83,8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10
大英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2015旗舰版.美国芝加哥:大英百科全书公司,2015:monetarism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南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金投网[引用日期]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18
.和讯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在涨姿势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