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依赖网络,服务实体经济济就真没活路了么

2017年实体经济倒闭真实状况,中国实体经济接近崩溃下滑原因真相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关乎着人们的生活,经济本来就不好懂,只有那些经济专家能够把经济分析的头头是道,外行人也只有看热闹的份。那么,话说回来,2017年实体经济倒闭是怎么回事呢?而经济专家所说的中国实体经济接近崩溃是真的吗?近几年来,中国实体经济下滑原因是什么?现在的实体经济真实状况是怎样的?
为什么需求一直这么差,产能还一直去不掉呢?这就是现实和假设的不同,鲜肉国可以随意的清理过剩产能,但现实中不可能如此随意,尤其是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之下。
打个比方,假如把宝钢集团(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关了,先是数万员工不同意,政府不会同意,毕竟算是当地第一纳税大户,很多局外人也不同意,毕竟好多亲戚朋友身在其中,关系人脉错综复杂。
?简单来说,库存变化=新增产量(供给)-市场销量(需求),当需求不变或下行时,如果不缩减产能,库存就会加速增加。
中国这几年之所以库存还没有去化,核心原因就是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还没有缩减,甚至有一部分还在扩张。
?早些年可能是因为企业还抱有幻想,以为失踪的需求会逐步回来,后来是因为2010年、2012年的两轮政策刺激,需求端的确出现了短期抬头迹象,产能也随之再度扩张。但当需求重新被打回原形的时候,更多的产能和更少的需求一起把库存推向了天际。
?以 典型的钢铁产业为例,2014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8亿吨,几乎占全球的一半。随后的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的粗钢产量仅相当于中国的10%、13%、9 %和11%,而这几个国家的人口仅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3%、9%、4%和95%,GDP却相当于中国的168%、44%、14%和20%。
换句话说,在同样的人口和GDP水平下,中国的钢铁产量远远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来自本该去掉的过剩产能。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美,日韩等国内经济都陷入泥潭中,而中国也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众所周知中国实体经济现如今的处境可谓是异常艰难几乎可以说是到了崩溃的地步了。
?央行提供的7月份信贷数据:当月rmb贷款增加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可以看到,7月份的信贷,绝大部分的贷款到了房地产业,多么可怕!?
其次,m1与m2增速差额越来越大。根据7月份的央行数据。7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44.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个和18.8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余额14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6个和3.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3万亿元,同比增长7.2%。我们可以看到m1和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增至18.8个百分点,m2却比去年同期低3.1个百分点,m1与m2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最后说说民间投资增速。前6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9%,而7月民间投资增速为-1.2%,这是今年第二次负增长。
从数据上看会发现绝大部分信贷投向房地产,实体经济的信贷几乎没有,这什么说明呢?说明很多实体经济不进行借贷;从民间投资增速来看,负增长说明大家都不投资了;从m1与m2增速的差距看,m1越来越大,说明更多的钱已经存在银行,不是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这样的数据,真是让我们透心凉啊!中国实体经济究竟怎么了?
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受不住的高税费
社会保险33%,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粗算10%,贷款利息10%,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动不动的罚款等。
2、各项成本不断攀升
对于制造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小老板可谓是欲哭无泪。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是: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低,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 ?
3、创业贷款难
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 ? 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银行不想借给你。贷款 100 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
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着实无奈!
4、经济收入导致的劳动力不断流失
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多年的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 ?
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资,通过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且无所谓还贷,制造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本身亏损。。
5、房地产可谓是摧毁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
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2015 年中国 GDP 是 67 万亿,其中全国卖地收入是 3.4 万亿。在房价构成中,地价约占 30%,也就是说房地产创造了 11.3 万亿 GDP,再加上中介、装修、家电家具,估计 30% 的 GDP 直接由房价而来。另外,3.4 万亿的卖地收入,又拉动了铁公鸡,杠杆率至少是 3 倍,又是 15%GDP。一账算下来,房地产投资在 GDP 的占比超过 45%。
但房地产经济有个最大的恶果,就是利润由寡头分享,其他人很惨。农民工辛辛苦苦拿了万元月薪,包工头赚了 20 万,一转身又交给老家县城的房产商了。由于房地产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这就导致各行各业的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了。
如今实体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步了,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现在的改革,好改的基本改完了,剩下的都是伤筋动骨的项目了。一刀下去,必然刺痛当今社会,尤以已房地产为首的国家支柱产业。
结束:中国想要真正强大,必须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单单靠房地产和金融泡沫,是不可能撑得起中国真正的强大的!这都是虚幻的!
只有企业家,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只有让企业家对未来有信心,只有让企业家都在踏踏实实做企业,这个国家的经济才能长久,才能真正强大,就像德国,抗风险能力极强,为什么?德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日本和韩国也是!
给企业减负,给企业家尊严,给实体经济活力,我们期待着!
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即使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更多,但真的要走得更远,走得更深,就一定要有这样的合伙人:不是创始人给了你活路,给了你机会,而是说,这就是你的事业,这就是你的未来、梦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深度解读:饿了么的死路与活路_联商网
深度解读:饿了么的死路与活路
O2O发展历程好似电商崛起历程,都在提升原有行业效率或降低成本,用户的依存取决于企业的粘性,即是企业核心机制。饿了么在用户粘性上缺乏核心竞争力,配送平台无法满足用户对时间的需要,对于餐饮O2O来说,改造线下门店才是发展方向。
同样是电商,同样是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为何O2O来的这样迟?为何马云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别人?饿了么、百度外卖这些O2O平台同淘宝等诸多电商一样,图谋通过免费或者补贴来培育用户及商户,当用户或者商户离不开平台时,再考虑盈利。有人称为“养猪模式”,即养肥了再杀,很形象。这个思路没问题,难的是怎样让用户离不开平台。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类项目,尤其是诸多的O2O平台,也都是这样的思路。这些平台的问题也一样,思路没问题,怎样做成才是问题。依目前的玩法,这些平台正在死路上狂奔。这不是危言耸听,下文会深入的分析。
O2O的字面意思是线上与线下的链接,那么一切电商都是O2O。这样理解一个概念还是挺低级的,否则肝胆相照、相濡以沫、唇亡齿寒这些成语可怎么运用是好。目前O2O这一概念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互联网对于传统商业的改造。传统商业也就是零售业和服务业,都是需要开店的坐商。传统商业的特点是标准化程度低,即“非标”。正是因为非标,才使得O2O来得这样迟,才使得马云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后来人。
提升效率或者降低成本,是O2O平台的生存之道
市场营销领域有个“AIDA模式”理论,它被用来解释顾客的购买决策过程。大概意思是顾客从注意产品到购买是按照“注意、兴趣、欲望、行动”这样的流程进行决策的。“注意、兴趣、欲望”这三个环节通过互联网的展示及沟通功能就可以实现。然并卵,对于一笔交易而言,这三个环节并非最重要的。结算才是关键环节。淘宝成功是因为它改造了传统商业的结算业务。结算的关键是安全。怎样能够给买卖双方安全感呢?涉及到钱的问题,唯一能够给人安全感的就是信用,学过金融的都知道“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一样的道理。
我们再来回过头看淘宝,在整个“AIDA”的流程,淘宝和其他电商一样通过提供展示、传播、沟通的渠道完成了前三个环节,但这些都不足以让淘宝建立足够的竞争优势。因为电商和传统商业相比有天然劣势――无法当面交易。我们去商店里买东西,不会担心售后的问题,因为商家把店开在那里,是轻易不会跑的,有问题我就过来找你。这是坐商的优势。但恰恰是电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这个信用缺失的商业环境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你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首先需要建立基础信任,然后才有可能让对方接受你的产品、观点甚至是帮助。淘宝正是通过“第三方担保”这样的交易规则来保证双方的交易安全,进而称霸电商的。淘宝改造了传统商业的结算环节,降低了信任成本。这是它对于的最大贡献。很多人都质疑淘宝对于商业没有什么贡献只是通过垄断谋取暴利罢了,这个观点是肤浅的,淘宝的结算规则大大降低了买卖双方因为是否信任的问题而付出的资源量。如果把买卖双方两个庞大的博弈群体看成一个商业组织,那么淘宝本质上是提升了组织效率。政府对一个国家而言,其功能也是如此,通过建立权威和信用来提升组织效率。
出现于淘宝已然称霸电商之后,这个时候的电商交易安全已经不是问题,面对淘宝这样根基深厚的对手,京东只能另寻出路――自建物流。京东有两个指标大大优于同行,一个是综合费用率,京东是12%,国美是18%;另一个是库存周转率,这是零售业的关键指标,京东库存周转天数是35天,同行是100天。就是说,京东对于商业的改造结果是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于用户而言必然会享受到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更快的配送、更可靠的质量等等。
买家最初选择淘宝,不是因为淘宝商品多、价格低,而是因为安全。通过这个优势,淘宝让用户养成了使用淘宝的习惯,继而打掉对手,让用户以后没得选择。买家最初选择京东,也主要是因为配送迅速、无条件退货。通过这样的优势京东让用户养成了使用京东的习惯。用户使用饿了么,是因为习惯,但更主要是因为补贴。习惯的力量的确很强大,但是但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不过是补充手段或者辅助手段,可以锦上添花,难以构成核心竞争力。
烧钱买用户是基础,能否黏住用户才是成败的关键
商家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源于对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应用。路径依赖是指人的行为会形成机械式的惯性,一旦做出某种选择,这种选择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它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现实生活中,路径依赖无处不在。通俗点讲,就是“跑顺退了”。比如你家小区附近有7家超市,价格、服务等各个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每家超市都差不多,那么最后必然有1家会成为你经常去的。为什么是这家,而不是另外6家呢,因为你养成习惯了,即“跑顺退了”。养成习惯以前你去这家超市是偶然的决定,但是一定数量偶然决定的积累,就养形成了“路径依赖”。这种依赖形成以后你再去这家超市,就是必然了,只是你自己并未察觉。路径依赖在商业领域被广泛应用,比如新品上市的促销活动,主要就是利用路径依赖原理诱导顾客尝试,并且在促销期内高频率消费,进而形成使用习惯。
毫无疑问用户对于淘宝、京东、滴滴打车这些平台是有路径依赖的。并且这些平台都是通过补贴甚至免费推动客户培养使用习惯,形成路径依赖的。看上去,饿了么、百度外卖目前的路子没有问题,也是在通过补贴培养用户,那为什么说它们就是死路一条呢?因为前文说过,路径依赖只是补充手段,它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在行业里你的核心竞争力和对手不相上下,这时候才有必要运用这些社会学的工具来培养竞争优势。饿了么(代指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一大波O2O平台)的关键问题是,和淘宝(代指淘宝、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相比,尚未培育起来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用户的转换成本。淘宝的转换成本是很高的,你不用淘宝很难再找到一家能够取代淘宝的C2C电商,你不用京东也很难再找到具有京东这样优势的B2C电商,你不用滴滴也很难再找到一个能够轻松打到车的O2O平台。这才是它们的核心优势。而之所以用有这样的优势,是因为它们改造了所在的行业甚至产业。淘宝让交易更安全、京东让配送更迅速售后更可靠、滴滴让打车更容易。因为它们提高了交易效率或者降低了交易成本。降低成本或者提升效率是饿了么作为局外人进入商业领域取利的基本条件。否则凭什么呢?凭什么你要在产业链条上设一道卡子收税呢?你又不是X二代。
很多人替饿了么担心补贴获得的用户没有忠诚度,其实这是杞人忧天。饿了么的决策团队又不是傻子,你都能想到的问题人家能想不到吗?人家明白补贴无法培养用户忠诚度,这是生意又不是谈恋爱,何谈忠不忠诚,所以饿了么也没有想通过补贴培养忠诚用户。饿了么这样烧钱补贴的目的是用资金换时间,通过补贴稳住用户,给他时间来改造这个产业。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有人觉得互联思维很高明,其实这是个误解。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就是首先制造流量也就是积累用户,这个过程的主要手段就是烧钱买用户。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再想办法黏住用户。黏住就成功,黏不住就失败。也就是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是分两步来操作,第一步花钱买用户,第二步黏住用户。这没什么高明之处,自古至今的企业或者品牌的成长都是这样的过程。不同的是互联网品牌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决定其如果不花钱买流量,就永远不会有用户。
所以饿了么的根本意图是烧钱买用户,然后再黏住用户。买用户无需讨论,自建配送队伍才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所在。其自建配送队伍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餐饮外卖行业的痛点――配送效率低。配送是制约餐饮外卖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快餐外卖为例,这个行业有个721法则,即用户体验70%取决于送餐速度;20%取决于口味;10%为其他。显而易见,送餐速度决定餐饮外卖的生死,因此有人形容餐饮外卖为“生死时速”。
通过配送平台来提升人效,理想和丰满,现实很骨感
饿了么试图通过建设配送平台来提升每个送餐人员的产能(即人效),最终达到提升交易效率的目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大平台为众多分散的商户提供配送服务,它的效率是不会比商户自建的配送队伍高的。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它违背了分工原理。不要小看分工,正是分工协作大大提升了组织效率。因为分工,员工专注于固定岗位、固定工作,由于工作熟练而个人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固定的协作人员必然配合熟练因而团队效率得到提升。显然,这些提升是饿了么的配送队伍永远也做不到的。我们用数据说话,北京四道口有家做外卖的快餐店,其自己的送餐员每人每天最少送50多单,最多一天可送100单。而饿了么、达达这些平台上的送餐人员每天达到30单都困难。这样的差距你怎么和商户自建的配送队伍拼?你的“人效”是人家的一半,那么最终商户必然要因为这个多支付接近一倍的配送费用,这笔费用至少将净利润率下拉5个点。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这5个点就足以要了商户的命。
分工的本质是专业化。而第三方配送对于商户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专业,不是商户的专职人员,是兼职。兼职的效率必然比专职要低。还以上述那家四道口的快餐店为例,他的送餐业务流程是这样的:根据客户区域和路线将订单分类、打包并陈列于指定位置,送餐员送餐回来直接到指定位置取订单、装车、走人。一秒都不耽误。而送餐平台的送餐人员呢?商户编辑并发出送餐需求,至少1分钟;送餐员接到订单抢单成功并赶往餐厅,至少10分钟;订单交接,至少1分钟。加上兼职送餐人员的路线规划必然远不如餐厅自己的规划。那么,假设餐厅自己的送餐员一次可以送10单,那么送餐平台的送餐员一次最多送5单。和餐厅自己的送餐队伍相比,耗时长加上一次送餐量少两个因素,致使送餐平台的配送人员“人效”大大低于商户。
当然目前大部分的餐厅送餐人员人效也很低,每天可能都不到20单。但是毫无疑问整个行业正在往高人效的方向走。很多地方连锁品牌都在建设自己的配送团队甚至呼叫中心,前几天和广州“72街”联合创始人易正伟先生闲聊得知,72街虽然只有几十家店,但是有自己的呼叫中心,用于处理外卖订单,也有自己的配送团队。并且其外卖收入非常可观。这样水准的餐饮企业会越来越多。随着行业竞争水平的升级,未来餐厅自建配送队伍的人效必然远远高于第三方。那么,饿了么还有什么优势呢?届时,补贴停止,流量下降,配送效率低于餐厅自己的配送队伍。商户必然毫不客气的抛弃它。所以说饿了么目前的玩法必然失败。其实,作为O2O平台,是可以有其他玩法的,比如参与到线下门店的经营里去,只是难度太大了,饿了么不敢尝试。但是,即使难度大也得尝试,因为这是唯一的出路。从O2O平台对于传统商业改造的角度讲,不改造线下门店,没有活路。
改造线下门店是O2O的最佳出路
改造线下门店最好的方向是“规模经济”,这是一种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模式。它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很管用,不明白的去问度娘。这种改造有三种模式可以考虑,一个是“小型门店连锁化”,另一个是“中央厨房化”,第三个就是“连锁门店中央厨房化”。就是说,要不就开小店,多开。门店既有展示功能也有加工、仓储、订单分发功能。几百米或者一千米就一家店。小店销售半径小,但是店多同样会铺满市场。要不就建设中央厨房,可以有用于展示的门店,例如黄太吉,也可以没有展示店,例如丽华快餐。最佳的模式是第三种,是前两种的优势结合。即,以中央厨房为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大量的连锁门店作为交易前台。这种模式也不新鲜,但是的确是最佳方案。
连锁是传统商业的最佳模式,作为O2O平台,如果不能颠覆连锁这种商业模式,那不如加入到连锁中来,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在连锁模式之下改造传统商业。这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重模式”,的确“重模式”更慢,投入更大,操作更难。但是凡事利弊都是相适应的,轻模式更简单更快,但是也更容易被颠覆。重模式更难更慢,但是一旦成功则根基更稳固。未来的O2O领域如果出现BAT这个级别的企业,必然是拥有大量连锁门店的连锁集团。很可能的局面是,一个连锁集团,旗下有快餐、正餐、、美容院等等几十个行业的连锁品牌,每个连锁品牌有上千或者几千家店门店。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在全国有着几十万家门店的连锁机构。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十几年前谁能想到淘宝有那么大的交易量呢。同样的道理。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虽然饿了么现在的方法有问题,但是方向很准。餐饮作为最高频的产品,是切入O2O的最佳入口。目前O2O寒冬的论调不绝于耳,其实并非什么寒冬,是泡沫总是要破的。很多O2O项目一出生就上了死路,比如“白鹭美”这类的O2O平台,看着都可笑。内行一看就知道行不行。我判断O2O平台质量的方法是:首先看你能不能提升交易效率,或者降低交易成本,如果能那么这是层面的竞争力,即使互联网巨头也难以消灭你。其次,如果你不能做到上述那一条,那么你就只能做高频、标准化的产品,比如快餐外卖。滴滴能有现在的估值,也完全是因为其高频加标准化。滴滴打车是目前O2O领域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项目。至于为什么,说来话长了,自己体会吧。饿了么进入了一个绝佳的领域,如果把大部分钱从补贴用户和配送团队上抽出来,用于参与到门店建设中来,或许会起死回生。当然,我没有考虑到投资人的感受。
(来源:亿欧网 作者:葆力之士)
近期推荐课程: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不吐不快?把你的想法发上来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top_wx_show_box").length == 0) {
$("#articleCmtAndFav").append(Qrcode);
$("#top_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top_wx_clo\"]").click(function () {
$("#top_wx_show_box").fadeOut(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function articleQrcode() {
var url = arguments[0];
var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wx_show_box").length == 0) {
$("#headerCommentNum").append(Qrcode);
$("#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wx_clo\"]").click(function () {
$("#wx_show_box").fadeOut(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var theArticleId = $("#ArticleId").val();
if ($("#headerCommentNum").length > 0) {
showshare("headerCommentNum", {
url: "http://m.linkshop.com/news/show.aspx?id=" + theArticleId,
eventName: "articleQrcode"
var ytvalue="";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null)
y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 }
if(ytvalue=="3" || ytvalue=="8")
{ BAIDU_CLB_fillSlot("568527"); }
联商网版权所有 &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崩溃了会怎么样_百度知道
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崩溃了会怎么样
因为银行还在中央手里,即使银行的不良资产过半,管制下的银行可以让储蓄慢性冻结,还有中央手里还掌握有巨大经济资源的央企,这个钱袋还很大,对付一般的金融和经济的危机还能够,非要用虚拟经济来提高资本收入结果只能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恶化;国有资源效率不高,腐败严重。其次改善金融环境和金融治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矛盾激化是自然的。没有有效改善基本人群的收入和未来的生存保障,那么基本人群的消费和需求是无法有效拉动起来的,基本需求(必需品类)是有限的,更多的收入财富将会转化成奢侈投资性需求,这就有效的推动虚拟经济的繁荣和造成流动性过剩,从经济政策的层面上远远不够,“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增长和繁荣是唯一的政治目标,长期以来,任何调高赚钱成本的措施最终使实体经济赚钱更难,实体经济里的资金只好再往虚拟经济里挤,更重要的经济意义在于有效改善需求结构,真正提高内需。这个收入阶层是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也是社会基本需求(必需品)的主要承担者。只有他们的收入增加,生活保障,社会的需求才有根本的改善。他们的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低于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已成负增长,造成投资泡沫,开发区变成了真正的圈地运动,在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实体投资也必然走向泡沫化。依靠虚拟经济来弥补实体经济的发展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在没有切实有效改善实体经济的运行环境的情况,就是人为制造泡沫并将经济推向崩溃边缘的手段。
当然用虚拟经济来弥补实体经济的萧条,教育,养老和住房上对未来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也不敢消费。这也是中国国民储蓄率高,信用消费低的原因,没有一个国家能容忍你大量的倾销而没有他们的相应市场存在,这也就国内一方面普通收入者基本消费能力不足,本币升值压力越大,企业的生存状况越恶劣,还有即便有了收入在医疗。就等最后那个泡沫破裂了。可以说出口推动走进恶性循环的境地。投资呢?政府引导过度投资,一方面资本性收入越来越大,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越来越高,因为基本消费需求是按人头来的,高收入阶层拥有大量的收入,根本没有良好的稳定持续的保障,会经常受制于他人。况且资源性经济和浪费性经济只会使经济效率低下,并不会导致经济泡沫和崩溃,被过度倚重。经济发展到这一步已差不多无能力了,再指责温家宝调控不力也没有用的,换谁来调控都没法调了。提高资本性收入恰恰是扩大收入差距,提高的都是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就象房子这个东西,但这部分人是社会里少数群体,基本消费需求比例占收入就很低,从而大量的收入资产用于了奢侈(奢侈品本质上也是一种虚拟投资品)投资品,反正由于挤出效果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不让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只能想树个形象而已,任何针对泡沫的调控通过挤出效应最终都成了打击实体经济的重拳,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出口盈余无法消化,在实体经济没有良好的投资收益的情况下,这些投资需求只能把经济的泡沫越造越大,从而导致物价不断上涨。想想三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来临之前的情景,可以说我们目前的经济状态与其毫无二致了。
虚拟经济,可以简单的说就是一件物品人们需求它目的不是使用它,而是利用它来作赚钱的介质。一个房子你买来住,这是实体需求,如果你买来是等它涨价再卖出来,这就是虚拟需求,所谓虚拟就是房子必不一定非要存在,即使没有房子的实物,只要有一个纸上合约就行了,买这个房子的人可以根本不在乎这个房子是否真的存在,只要以后能卖比现在买的价格高就可以。所以房子也罢,股票,黄金也罢,只要是个符号就可以。就目前而言证券和房地产是两个主要虚拟经济的成份。相对而言实体经济,以创造真实财富经济实体。一块地无论你怎么卖,卖多高的价都永远只是那一块地,其真实的财富都是一成不变的,除非你投入了资本,如修路,种植,才能有真实财富的增加。实体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工业为主要经济成份。
需求推动的障碍:内需的改善无力,内部需求进一步恶化,需求的结构不断虚拟泡沫化,虚拟需求过度旺盛,实体需求停滞。出口环境的恶化,投资环境的恶化,投资需求正演化成新圈地运动,投资高度虚拟化。
资源经济导向问题:前期经济增长依靠对资源的掠夺,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恶化,会为将来发展埋下不可持续的祸根,但倒不会给经济带来崩溃,因为资源本身是经济外在的,说的简单点是前人或者上天留下来的财富,你只不过现在花了它,就权当以前没有过也罢,只会以后我们不能再利用它。
奢侈品经济:黄金,钻石等具有保值升值的物品,在这轮虚拟经济繁荣中也格外膨胀。本质上它们也是属于虚拟经济。表面上是消费,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以投资的心态来购买这些物品,和房产具有相同的特性。当然同时它也反应了人们对本币的通膨预期加大。奢侈品经济也是富人经济,就是消费支出中基本消费品所占比例小。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大,来是膨胀,去时就消失无影无踪。这种经济形态波动性大,传统的资本社会里的经济危机,基本原因就是两极分化,高涨时富人经济主导经济增长,萧条时富人经济就消失,中途通过挤出效应打击了基本经济需求。奢侈品消费一般有投资效应,在旺盛期间就演变和虚拟经济形态,是和房产一模一样的。中国体制内的主导和主流者近几年过渡倡导富人经济,典型的就做大做强大国企这样导向。还有对资本过份保护,挤压普通劳动者和社会资源都是富人经济的倾向。
央企:巨大的人民财富掠夺者和腐败的根据地。这些巨大企业的存在是造成基本人群收入消费不足和加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造成流动性泛滥的重要原因。央企我想最直接的含义就*中央所有的企业。从全民所有到国家所有,叫国企。国企呢,既可以说国家所有,也可以说政府(国务院)所有。当国企央企成为执政者的经济基础,执政者就丧失了国民经济的民众基础,这些央企也就成为在权力保护下人民财富的掠夺者了。
挤出效应:当政府为了调控经济过热,比例加息。本意是想让过热的地方(比如楼市和股市)降下来,但由于过热的地方相对于不过热的地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收益和收益预期,结果是不过热的地方收益和收益预期大幅下降,迫使这部分经济资源(资金)进一步流出,在没有良好的收益的地方可去的时候,只好流入过热的地方,尽管那里收益和收益预期也受到一些影响,但相对而言还是绝对高于不过热的地方。结果是过热的地方反而降不下来,不过热的地方反而给降温了。对于投资市场是如此,消费储蓄市场也一样,在股市上太好挣钱的时候,人们更会省吃俭用去炒股了。一方面实体生产经济萎缩,一方面虚拟经济膨胀,虚拟收益增加,实体消费缩减,另一方面物价飞涨。今年出台的调控楼市的政策一个接一个,但楼价却是越调越高,这就政策的挤出效应导致了调控失灵,虚拟经济失控。
流动性虽然来源很多,比如国外的游资,还有国内的企业,甚至银行的资金。但根源在于国内实体经济过弱,收入差距大造成的需求结构不合理,还有过度依赖出口造成本币升值这三大因素引导了虚拟经济的繁荣。从进一步引发大量的外部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它使得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发生改变,变成了经济增长的支柱,这也就是我说泡沫化的经济含义。。中国的情况还有点特别,虚拟经济繁荣是追求GDP的需要,不是经济发展自身的泡沫。当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经济增长不能有效持续的时候,发展虚拟虚拟经济才了政府经济目标的的一个选择,社会不公的问题,增加有限的社会保障措施也仅仅是为了应对民怨,不仅仅是民生的要求,并没有有效改进金融环境,进而还会继续投资继续获取更高的收益。我认为的合适的对策是解决民主民生问题,当然不是一下子能有根本性解决,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改善国有资产的活力。
事实上这届政府一上台倒打出民主民生的牌子,增加了一点社会保障投入,但认识的层面太低,今年的上市公司有业绩的有几个是在实体里获得的,除了在土地矿山和股市上,只有垄断性的利润(本质上还是独占资源的收益,并不是创造财富的收益)。
对金融金融企业通过整改上市虽然也是金融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实质上只是让金融企业多收益。十七大还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的资本性收入,提高资本性收入几乎与他们无缘。但是在实体经济的持续性越来越艰难的时候,也只有通过发展来逐步缓和和解决。越出口盈余越多。社会保障体系增长缓慢,造成国内实际需求严重滞缓,购买力低下,不能靠泡沫需求来拉动。有效需求在哪里?以前有三驾马车之说。可实际的政策是出口和投资。根本治理不了泡沫,反而使实体经济更加困难,今年的加息等措施不但没有减少楼市股市的流动性,而实体经济更一步失血。因为经济经济的衰弱,虚拟经济有良好的赚钱效应,使基本消费需求难以有效增长GDP与社会财富的增长脱节,那就是经济泡沫的显现,实在是一种饮鸠止渴的错误政策。这种虚拟经济不但无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一旦进入了只有泡沫才能发展,刺穿泡沫就会导致经济无法为继的发展怪圈中,从泡沫到崩溃就成了必然!想想在近一年时间里我们靠什么维持经济增长的?一年里股市和楼市上涨了多少,这一年的企业的盈利有多少是靠虚拟经济,才能为经济持续增加提供基础,逐步减少大企业垄断现象,只有这样的认识层面并切实措施进行落实,中国经济才能有新一轮的增长基础和增长的动力。经济的持续增加动力要靠有效需求来拉动。一旦经济发展受阻,许多问题会加剧,矛盾就会尖锐,其主导思想并非是想真正改善民主民生,这也是经济崩溃的前兆。经济的回光反照,这一轮楼层股市的繁荣可能也是中国经济最后一顿丰盛的晚餐了。这虚拟经济的繁荣恰恰是对社会基本人群的伤害,而是追求经济GDP繁荣的体制使然。每个地方政府都想花大钱挣大钱。当未来的收入和保障都没有,谁敢在今天乱花钱,一般老百姓(基本人群)根本买不起,买得起的就可以赚到比他自己工资还要高的资本的收益,反而推动他们新一轮上涨;经济发展侵害环境和国民的基本权利问题(民生问题)等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内需一直没有良好的措施来改善,为什么?我五年前也写一篇《扩大内需靠什么》,在那里我就指出,基本的需求不足是基本的人群的收入不足,而是深层次的问题在虚幻的表面繁荣下进一步恶化。
社会基本人群,我指的是一般的以工资或者小资本(农民和城市的小作坊小商店)为收入的和部分低收入阶层,他们是社会里占大多数的人数,以劳动为基本收入?同时收入差距加大导致需求结构不合理,必须用不断发展来弥补这些不足。可事实上的结果是繁荣掩盖了问题,不是解决缓和矛盾。
几年前草庵就不断鼓吹中国经济崩溃论,我倒不尽其然,经济崩溃还不会出现,成会成为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出口的需求市场在国外,甩包袱。只要针对中国经济采取合适的对策,另一方面实际上又有大量的现金处于流动过剩中,主导和主流的经济观点总是认为:许多问题和矛盾:如社会基本人群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的加大、贫富不均,政府没有切实的措施来恢复经济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坚信一条。可以说近几年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措施都是使经济发展朝崩溃推进的行为。如果中央不考虑如何扩大基本人群的收入,而是要确保社会基本人群的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逐步完善基本保障体系。实体经济不能良好发展就发展虚拟经济,用基本需求来推动和引导投资需求,国内需求越来越不足。改善基本社会人群的收入和未来的保障,制造经济繁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本届政府的错误的引导,这是什么?危机的前兆。
三驾马车过重倚赖的出口其实是危险的。于是我们迎来了一个靠泡沫来维持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时代,这些可以有效启动国内需求,用内需拉动来改善经济运行,减少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
采纳率:9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