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电商比外国发达电商 实体经济济却不如外国

媒体:实体经济与电商不该再玩“零和游戏”了_网易科技
媒体:实体经济与电商不该再玩“零和游戏”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电商反思录)
张涨 谭敏 夏振彬 章门仁昨天“双11”,你是否又一次任性“剁手”,从“千手观音”变成了“断臂维纳斯”?淘宝官方数据显示,“双11”成交额冲破百亿元仅用时6分58秒,速度比往年快了一倍。“双11”诞生已有8年之久,在电商成交额不断放大的同时,也该冷静反思电商发展给公众、经济、社会带来的得与失。反思1:冲击离开实体经济,电商就是无源之水近年来,电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消费市场和公众的消费习惯。从手纸到大家电,从山里的时令水果到国外的电子玩具,没有你淘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鼠标一点、网上支付、快递到家,像京东等大型电商,甚至开发出了“丧心病狂”的当日到达服务。说实话,我也很享受这种购物感觉,网上购买比起自己开车出门、抢车位、逛断腿、人挤人,购物体验确实很舒适。据统计,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21.8万亿元,连续5年年均增长超过35%,在当前国内外需求普遍亟需提振的情况下,这样的高增长让人瞠目结舌。但电商凶猛发展,带来的也不全是好处。前几天,走过熟悉的商业街,发现不少店铺都已经“关门大吉”,仅剩下几家小吃店,并且在显眼位置挂上了百度外卖、饿了么等餐饮电商的标识——在店里等待打包送餐的各路“送餐快递员”,甚至比食客还多。电商发展到今天,其自身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它与传统零售“零和竞争”的现象,却是其中最值得担忧的。形象地说,很多电商行业并没扩大需求,而是把一部分传统零售的需求抢到了自己碗里而已。就拿“双11”这样的电商狂欢来说,其实也是以透支消费需求的方式来做大当天的消费总量——人们“双11”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消费计划,都集中到了这一天。这不仅是对实体店家的“零和”,甚至对淘宝自身也可能是“零和”的。比如有企业预测,今年“双11”销售要比去年增长35%左右,但这一销售意味着要“透支大约两个月的销量”,是标准的赔钱赚吆喝、被迫跟着平台玩。面对电商,传统零售为何难有招架之力。一方面是电商方便快捷,这一点无须赘述。另一方面则更加关键——便宜。一些淘宝店家,十来元一件衣服还包邮,显然是亏本做生意。当然,这些电商是玩的做大销量、炒作店铺以转手赚钱的套路,但对传统零售业来说,没有底线的低价却相当致命。在这种不合理的竞争态势下,实体店自然处于绝对弱势。实体店经营举步维艰,让人想到此前在图书电商冲击之下,实体书店的惨淡命运。当然,不乏一些转型成功、多样化经营的书店活了下来,还活得相当不错,但有很大一部分书店被淘汰了。这样的局面若发生在电商冲击下更广泛的实体产业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阵痛。归根结底,实体经济与电商不该再玩“零和游戏”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离开实体经济,电商就是无源之水——无论卖什么产品,都不可能离开制造业,也不可能脱离产品而空有互联网概念。当下,有一些电商已经开始重返实体经济,比如国外的图书电商鼻祖亚马逊竟然开起了实体书店,阿里巴巴也入股了传统百货银泰商业,电商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始起步。曾几何时,“中国制造”的繁荣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当下,制造业、实体经济正爬坡过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电商应当成为实体产业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只有“虚实结合”,才能练好内功。这既需要政府部门对电商进行有效到位的监管,更需要电商企业进一步服务创新,迎合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紧密贴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张涨)反思2:诚信用机制来引导电商这股“洪荒之力”有人说,“双11”不是在填满购物车就是在填满购物车的路上。这个人造的购物狂欢节,从2009年淘宝商城首次推出以来,已经演变成中国电子商务的一大盛事,销售额也呈现巨幅增长的态势。2009年“双11”当天淘宝天猫的销售额仅有5200万元,到了2015年已经骤增到912.17亿元。短短的七年间,增长了上千倍。电商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可是,随着电商经济的繁荣,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假货、次品泛滥已成网络消费痛点。国家工商总局10月9日对主要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儿童玩具、电风扇等20多个门类不合格商品检出率达到34.6%。二是各种花样玩法“坑”人不倦,购物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先提价再降价,虚假打折,虚假促销,预付定金,霸王条款等层出不穷。根据工商部门的调查,在2015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上促销的商品中有52.99%有先涨后降的现象,热销商品先涨后降的比例更高达75.52%,其中少数商品提价幅度高达200%以上,价格欺诈现象严重。三是商家雇人刷单已成行业潜规则。卖家花钱请人假扮顾客,迅速提高交易量和排名,用虚假好评误导消费者,其实质就是虚假广告与虚假宣传。这些不诚信行为对于电商经济的未来发展是相当致命的。电商改变了传统消费模式,从以前买卖双方面对面的交易,变成了看不到、摸不着,交易更依赖于买卖双方的诚信度。如果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那么,对于电商经济来说,诚信的重要性更甚,是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易。没有约束诚信的机制,电商经济就难免会走入死胡同。而电商要走得更远更稳,诚信才是最好的风帆。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邀请阿里巴巴、腾讯、京东、顺丰速运等8家互联网公司,签署《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书》,就是一封各方主体向“诚信”宣誓、向“不信”开战的前奏。这意味着,诚信建设,已提升到了管理部门、电商平台、商家共同治理的议程上。只有在各方齐心协力下,联手打造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完善电子商务消费环境,才能规范引导好这股中国经济发展的“洪荒之力”,让诚信成为通行证,让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谭敏)反思3:征税电商与实体店应“一视同仁”熟悉网购的人都知道,不开发票几乎是个行业潜规则。在电商平台买买买,如果不勾选相关选项,系统会自动默认不开发票;至于小卖家,没发票那就更“正常”了,有时候即便你强烈要求,对方也会百般推脱。如此一来,网上的“店小二”怎么缴税?电商征税的话题,其实已经讨论很多年了。几乎从国内网购起步开始,关于税收的争议就如影随形。如今电商不断开疆拓土、存在感与日俱增,关于征税的讨论也就显得更为必要。一直以来,电商高歌猛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价格优势。而价格优势是怎么来的?其中除了房租水电,税收也助力不少。站在法律的角度,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该一视同仁,电商既然与线下实体都属于经济活动,也就应该同样承担纳税的责任与义务。如今,一方借助价格优势不断蚕食线下的销售份额;一方人气减弱,利润空间降低,仍要依法纳税——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现象。所以说,在税收方面将电商与实体销售“平等对待”,这关乎公平。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着眼,“建章立制”也势在必行。仅仅以“炒信”来说,根据电商江湖的游戏规则,销量、信誉至关重要。而刷单、刷信誉乱象始终顽强滋长,堪称行业的一大“毒瘤”。根据报道,很多店铺100万元的销售额,有5成以上是刷出来的。试想,如果每笔交易都需缴税,这种数据注水的“泡沫”还会不会如此猖獗?当然很多人会担心,对电商征税,很多小微卖家会遭受“灭顶之灾”,对于电商发展而言也会形成“打压”——其实,这还真是小看电商了。除了价格优势,电商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为实体店所不及;而经过多年发展,电商已经拥有了一大批“死忠”用户。再说,给线上交易装上“计税器”,也不见得就要全面、无死角地征税。从操作上看,对电商征税要兼顾公平和鼓励创新,与其照搬线下的规则,不如结合电商的特点制定合理税率,并辅之以配套扶持政策予以补贴、减免等。比如英国《电子商务法》明确所有在线销售商品都需缴纳增值税,不过其税率细分为标准税率、优惠税率和零税率三种,并且根据商品种类和销售地不同,税率标准也各不一样。不管怎么说,一个公平的经营环境才是对创业者最大的保护。(夏振彬)反思4:公平国外为啥没有“电商凶猛”?尽管我国电商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即便是发明了电商模式的美国,其电子商务规模也已经落后于我国。比如有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日的“黑色星期五”当天,全美大型传统商场销售额为91亿美元,核心网络平台零售总额只有23亿美元;而日当天,仅阿里巴巴一家已实现571亿元人民币的日交易额,约合93亿美元。从这个对比可以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美国电商销售额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二是在美国,传统的实体商业仍然是主流,电商只是补充。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存在。为何这些国家的电商并未大规模地冲击到实体商业,值得思考。一方面,当然与这些国家人口基数、市场容量等因素有关。此外,快递物流费用、人工费用较高,也使得电商“方便快捷”的好处并不显著。这些大环境使得电商与实体商业在竞争中并没有非常突出的竞争优势。相反,在日本等国家,商场细致贴心的服务,能提供非常优越的购物体验,所以尽管日本的移动互联网相当发达,但电商却远远无法撼动连锁商场等实体商业。另一方面,这也与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对电商平台实施非常严格的监管措施有关。首先在准入环节,淘宝大量的小卖家既不用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也不用交税,即便是卖同样的商品,成本也会低过实体店家。而在很多国家,这样的“先天优势”并不存在。2013年美国就通过了《市场公平法案》,该法案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消费税提案,规定美国各州政府可以对电商跨区进行征税;在日本,规定电商卖家首先必须进行工商登记手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对我国的电商平台卖家也采取与实体商业一致的准入方式,那么很多电商的成本优势将立刻消失。其次,是在销售环节,对反垄断、不公平竞争等行为的强力打击,让电商的王牌手段——“价格战”根本打不起来。以亚马逊为例,作为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不仅在美国频频遭到反垄断调查,还因涉嫌垄断电子书业务在欧洲遭到反垄断调查。在销售方式上,如果亚马逊等国外电商也像一些淘宝卖家那样,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抢占市场,更会因为涉嫌恶意低价倾销,而遭到有关部门的重罚。正是完善的监管,让实体商业和电子商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维护了市场公平。(章门仁)
在电商的影响下,每年无数的实体店倒闭。图为唐光越,42岁。做了23年服装买卖。他直言电商有影响。现在自己花300多万买了两个门面。“生意在乎人做,电商不也有倒闭的嘛?我身家性命全部寄托在这个市场了。”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据商务部统计,去年我国网购销售额高达3.23万亿元,海淘约1万亿元。因网购商品主要是家电、服装和食品等,而这些都是实体店销售的主要品类,网购分流了实体店的部分消费,直接导致实体店倒闭。图为合肥长江批发市场服装区,一个孩子在玩耍。因为人少,下午五点不到,一些商户已经开始收摊。固定的客户群是商户赖以维持的主要原因。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据业内人士分析,高房租、高人工、高物流成本是实体商业经营困难的首要原因,加上网购冲击和商品需求放缓等原因,实体店关门歇业在意料之中。图为城隍庙市场,李子辉的妻子在店里用手机看电视剧,店里生意有些冷清。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而据中国快递协会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整个快递行业处理的快件量将超过10亿件。可见,在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实体店的冬天似乎越来越冷。图为贺邦春,45岁,温州人,在合肥小商品市场卖了20多年鞋子。鞋子都是来自老家工厂。老贺的店铺由于是批发为主,电商影响相对小些。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寒风之下,合肥著名的城隍庙市场和老牌的长江批发市场以及2014年开业的馥邦广场的数千小老板们,日子有些艰难。他们尽管采用微信、线上和实体集合的方式寻找新的出路,但销量与前几年已经无法相比。图为馥邦广场,潘珍娥的孙女在店铺里熟睡。实体店最大的特点是必须每天开门,没有节假日,甚至孩子都没办法照顾,很多店主都觉得有些累。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A724Q000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A724Q0009.jpg
曾翠英和王友伦是一对夫妻,13年都在做牛仔裤买卖。感觉电商还是有些影响,店面扩大了,走量和前几年比才持平,“主要价格便宜,很少零售。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B724Q0009.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B724Q0009.jpg
曾翠英满足现在的现状,没人气就少做点,不需要像过去那样累。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C724Q000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C724Q0009.jpg
广霞,42岁,付洪群,40岁,俩人是表姐妹搭档,做了10年童装生意,暂时没有开网店计划,不过会经常关注网上服装价格。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D724Q0009.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D724Q0009.jpg
苏民,54岁,江苏人,在合肥做了十几年鞋子批发,依靠老客户来维持,生意“讲得过去”。他没有开网购的打算,太费神。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E724Q000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E724Q0009.jpg
张来先,39岁,做了十几年家纺生意,有些彷徨,主要是生意下滑严重,电商是最主要原因。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F724Q0009.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F724Q0009.jpg
张大姐,浙江黄岩人,在安徽大市场,做了四五年,全家4口人打理店铺,杯子从老家工厂进货,每天忙忙碌碌,没有感觉电商有多少影响。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G724Q000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G724Q0009.jpg
张萍张家友是一对下岗夫妻,做了13年服装生意。手里一大叠老主顾赊账单,这是电商无法想象的,也是依靠这样,稳定了很多老主顾,生意也一直维持不错。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H724Q0009.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H724Q0009.jpg
周继云,53岁,从事了14年小百货买卖,生意不好,电商影响是一部分,主要是自己不断更换经营场所,很多老客户失联,伤了元气。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I724Q0009.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I724Q0009.jpg
张柏龙和妻子在合肥有两个店铺,俩人分别打理,卖的都是饰品,已经有13年时间。感觉自己的经营的饰品,电商影响不是很大,生意也能过得去。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J724Q0009.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J724Q0009.jpg
袁迎春,40岁,做了8年家纺买卖。主要从事批发,几乎没有多少零售,大多从厂家直接进货,很多价格比网上还便宜,不过生意还是下滑得厉害。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K724Q000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K724Q0009.jpg
殷志常,43岁,肥西人,卖缝纫线,在安徽大市场做了十几年。感觉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大,网购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L724Q000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L724Q0009.jpg
商品市场价格目前还有少量优势。批发市场的服装价格最低只有30元一件,高的也不超过100元,一些电商甚至都会从这里进货。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M724Q0009.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M724Q0009.jpg
吴世勤,43岁,卖了15年的袜子。“一双袜子从1元到10元不等,总不会花10元快递费买一双袜子吧?这是我们不怕电商的原因。”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N724Q000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N724Q0009.jpg
王瑾,51岁,做布匹买卖已经9年时间,受人的消费观念影响,感觉全国布匹行情都不是很好。这些布匹都是批发到县乡两级,几乎无法做电商。&nbsp目前已经逐渐让两个儿子接班生意。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O724Q000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O724Q0009.jpg
魏先和,67岁,在安徽大市场做了十几年的盆子生意,生意还不错,现在已经转给儿子媳妇打理,全家以此为营生。“盆子很便宜,主要面向农村批发。”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P724Q000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P724Q0009.jpg
李霞,37岁,主要批发零售饰品等小百货,入驻新市场一年多,最大的困难时新市场客户不是很熟悉,电商影响微乎其微。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Q724Q0009.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Q724Q0009.jpg
李梦萍,20岁。母亲在合肥城隍庙做了21年买卖,最早随母亲经营小商品,现在已经正式接班。主要卖女性内衣,暂时还没有开电商的计划。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和数量,顾客群也多是低收入者,还有城郊和农村,电商无法覆盖。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R724Q000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R724Q0009.jpg
何方胜,52岁,夫妻俩搭档20年服装生意,现在店面扩大了好几倍。计划继续经营下去,目前孩子们在上班,不愿做从事这个行业,认为累。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S724Q0009.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S724Q0009.jpg
何成翠,45岁,做了9年儿童服装生意,习惯了这种经营模式,要转变并不容易。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T724Q000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T724Q0009.jpg
董自金,33岁,在安徽大市场做了十几年,商铺30几个平方,一个月5000多元,门面费每年都在涨。压力有些大,有时候一天才做两三单生意。感觉网购影响很大,但要转行也不容易,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了。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U724Q000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U724Q0009.jpg
43岁的陈亮和妻子。“我们也在接轨,现在进货发货直接用微信。这算不算电商?”现在店面扩大了很多,品种由20多发展到100多,门面也是自己买的,一个月花费不大。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126V724Q0009.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126V724Q0009.jpg
这种布匹进货渠道大多是浙江和广东福建。目前布匹销量比过去有所萎缩,而最重要的原因却不是电商,而是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变化。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在批发市场进货的也都是小商贩,小本买卖,利润空间并不大,市民选择她们也主要是方便。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像塑料凳子这样的生活用品,网购很难。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馥邦小商品市场,一家人在用午餐。在批发市场通常是全家上阵,从进货到批发、配送,物流等众多环节都有人,电商的迅速发展,让他们感觉到压力逐渐加大。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不过,逛大市场的都是过日子的人,一位商户说,在大市场很多商品的价格比网购还便宜。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现如今,小商品市场如果跟不上人们不断变化的新型购物方式,经营下滑是必然的事,走向衰败也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图为安徽大市场过道上的模特,关门歇业,在小商品市场,并不鲜见。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600x450_C5LP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2/t_C5LP9.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商:简直是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
  如今,中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活跃。但更有趣的是,中国的数字市场、技术平台和在线形式都和西方市场有着巨大的差异。要想更好地了解东西方电商市场的差异,方法就是考察两个市场的关键参与者: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中美电商市场的不同以及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之间的差异,对了解中国电商市场具有一定的启示。
位于上海市的某快递公司上海转运中心,工作人员忙碌地分拣快递物品。
  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时代广场的中央,周围全是闪烁的霓虹灯和油腔滑调的小贩,耳朵里充斥着街头艺人卖弄的现场音乐和交通拥堵带来的喧闹声。
  再想象一下,当你来到中国的在线购物市场,看到目不暇接的各类商品和优惠信息让你无从选择,在这里消费就像是一场夺宝奇兵般的大冒险。
  但这幅画面,对于习惯于简单线上交易的西方消费者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文化冲击。
  如今中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活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消费者在2016年总共花费了750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英国的总和。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但更有趣的是中国的数字市场、技术平台和在线形式都和西方市场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我们提供了一窥“未来购物”的机会,并为全球零售企业变革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
  本文将首先概述当今中国的电子商务,并探讨中西方之间一些关键差异。
数字革命走向移动
  当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在20世纪90年代重塑美国购物时,零售商和消费者都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根深蒂固的习惯。相比之下,中国的实体零售则没有那么发达,随着数字革命与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的增长,电子商务迅速在中国成为常态,其发展速度也达到了领先西方的地步。
  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移动电商的先驱,许多消费者完全跳过PC,直接走向了智能手机时代。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三星大屏幕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要远比西方高。而据行业估计,到2020年,手机网购将占到中国电子商务总量的74%,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只有46%。
  在未来五年,中国电子商务增长的步伐似乎不会放缓,该行业预计每年将会增长20%,这是美国和英国的两倍。这种增长不只是因为个人消费水平提升的推动,还主要得益于数亿新兴消费者的涌入,在中国许多来自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尚未上网。
  作为增长的一部分,我们预计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渗透率将会更高,这可能会令西方感到惊讶。如今,中国消费者在网上可以购买各种商品,从有机食品到豪华汽车。在未来五年内,在线购物人群将会因为商品类别的增加而不断拓宽。根据预测,在美国只有诸如书籍和服装等五个类别捕获了超过40%的购物者,而在中国则是从小吃到金融服务的15个类别。
中国电子商务的独特优势
  中国独特的零售历史造就了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市场之一。借助于成熟的消费者、庞大的交易量、供应链的快速创新,以及社交媒体、多媒体和其他渠道的整合,中国的网络环境让我们对未来零售有了更多了解。中国的在线市场中,消费者、品牌和购物平台有几个明显区分于西方在线市场的关键特征。
  1、中国消费者渴望花钱,他们也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购物。在中国,购物不仅仅是一笔交易,还是一种会受到朋友、名人和网红影响的社交和发现行为。平均而言,中国消费者每天在淘宝网上花费了近30分钟时间,这比美国消费者在亚马逊上花的时间要长三倍。
  2、中国的消费者还有很强的品牌意识。例如,典型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大概知道至少20个化妆品品牌,而美国消费者普遍只能认识14个。中国的年轻人也是世界上最会花钱的群体,他们之间42%的人都认为需要购买更多东西,而在英国和美国这个比例只有36%。
  3、强烈的品牌竞争也会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老牌的公司和新晋的玩家都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以尽可能地保持竞争优势。在化妆品、乳制品和糖果等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总在不断地变化着。中国的网络商家不怕测试新产品,也不怕失败了重新再来,他们不会坚持严格的产品发布时间表。
  4、他们使用多媒体和多渠道来接触和吸引消费者,如今这种形式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更重要的是,他们站在使用数据、分析、洞察消费者的前沿,这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并开发真正的消费者驱动型产品。
  5、无缝集成的综合平台让购物变得简单而充满乐趣。在中国,新闻网站、游戏、视频和电商网站构成了主要的网络平台,他们互相契合,各类平台都能植入广告进而直接抵达产品购买入口。而与其他国家的网络购物者不同,中国消费者很少访问公司或品牌的官网。他们更愿意通过淘宝、爱奇艺以及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去发现自己想要的产品。
  6、淘宝和微信入围中国最大的五款应用排行榜,它们已经演变成一体式的超级应用。淘宝最初只是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现在却能提供各种社交和娱乐功能。而作为由社交平台起家的微信,现在则允许用户购买和销售产品。这些超级应用程序还提供各种在线和离线服务。你可以向其他人汇款、订购食品、打电话叫出租车、预约医生、支付账单和获得电影票。在美国和英国,消费者需要为每项购物活动下载一个不同的应用程序。
两个巨人故事:阿里巴巴和亚马逊
  另一种更好地了解东西方差异的方法是考察两个市场的关键参与者:阿里巴巴和亚马逊。
  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非常相似。两家公司都提供在线市场,每一家都占据着领先的市场份额,而且每一家都在不断扩张,并进入新的风险投资领域。尽管两家公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们的商业模式却截然不同。
  亚马逊是一个典型的在线零售商,它拥有自己的库存,几乎完全专注于消费者。大多数购物者来到亚马逊都是为了寻找一个特定的商品,该网站拥有几乎无限的选择、优秀的搜索引擎、低廉的价格、用户评论、产品推荐、便捷的支付、快速的配送和一流的服务,这些帮助亚马逊建立了非常忠诚的客户基础。多年来,亚马逊已经扩展到许多不同的业务和服务领域,如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视频流、原创电视节目、食品外卖以及企业服务。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不携带任何库存或买卖商品。该公司像虚拟商场一样运作,为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连接买家和卖家的平台。在这个电子市场模式中,品牌自己拥有客户关系,创造出适合自己品牌的在线体验。
  阿里巴巴提供工具和服务,帮助品牌和小型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并通过游戏、新闻、视频、直播脱口秀、名人活动和在线社区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消费者到这些网站去娱乐,去探索新的潮流,去购物。这些基础服务依赖于阿里巴巴的技术,技术使淘宝和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与数字营销、支付、物流、社交媒体、娱乐网站和新闻门户联结起来。
  联合利华的经验是阿里巴巴为商家提供强大支撑的一个例子。联合利华使用游戏节目的现场直播视频来推广肥皂和洗发水,通过阿里巴巴的技术支持,使顾客在访问公司的线上商店时,商家就可以区分普通顾客和新顾客,从而提供定制化的页面服务给他们。联合利华使用阿里巴巴技术的头两个星期,其顾客在线上店铺的购物时间增加了26%。
  数据和分析对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都至关重要,但它们的使用方式却各不相同。亚马逊使用数据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模式来完善其产品和服务。该公司还与商家分享数据,帮助他们列出正确的产品,让价格有竞争力,并管理好库存。
  阿里巴巴提供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广泛数据集,从而帮助商家提高它们的营销推广效益,提升其数字门店的转化率。比如,数据显示商家下班以后的时间,顾客的访问率会大大增加,因此推广活动在晚上的效果可能要好于白天。
  阿里巴巴还使用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个性化购物体验,这在西方尚未见到。因此,当亚马逊根据消费者的搜索或购买历史提供产品建议时,阿里巴巴可能会推荐消费者他们甚至不知道存在的新品牌、促销活动或商品内容。这些推荐往往很精准,所以带来了非常高的点击率和追踪率。在美国或欧洲,很少有公司在数据分析上能做到如此高度的智能化。
中国市场的新零售
  如今,中国和西方的零售商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如何实现持续的、有利可图的增长。
  许多昂贵的线下大卖场和购物中心的顾客、利润正在流失到线上零售店。在中国,许多本土品牌只存在于网上,想要实现增长,就必须将他们的触角伸到线下。
  中国和西方零售商的解决方案是开发一个全渠道销售模型,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优势,提供一个无缝的用户体验,并最终实现提高库存管理、更优的产品选择和更快的物流效率。
  在这个新世界里,线上和线下商业的区别消失了,消费者在所有渠道上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商家经营业务的方式。玩家专注于通过个性化的内容吸引客户。他们在市场、创新和物流方面发展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阿里巴巴称这是“新零售”。
  这些就是东西方电商市场的主要差异性,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内市场。(作者:俊世太保)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3333&次阅读&&&&0&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站在前沿,领略前沿,驾驭前沿。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15分钟
时长:6分钟
时长:9分钟
时长:6分钟
时长:6分钟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商:简直是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要想更好地了解东西方电商市场的差异,方法就是考察两个市场的关键参与者:阿里巴巴和亚马逊。
要想更好地了解东西方电商市场的差异,方法就是考察两个市场的关键参与者:阿里巴巴和亚马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毁灭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