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泡沫的危机从哪个年进入互联网泡沫

〖网络经济泡沫〗互联网会有泡沫经济吗_百度知道
〖网络经济泡沫〗互联网会有泡沫经济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要看具体是什么平台。不过 产生泡沫经济的平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没有实物产品做为流通。而依靠优质的产品来获利的平台,是不会有泡沫的。很荣幸能与您探讨 这方面的话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对比2000年经济危机,当前距离互联网泡沫还有多近? - iDoNews
> 对比2000年经济危机,当前距离互联网泡沫还有多近?
对比2000年经济危机,当前距离互联网泡沫还有多近?
编者注:前段时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过山车式的游戏后,在政府强力救市下,才逐步趋于平稳,但这是真相吗?对比2000年的金融危机,现在离互联网泡沫还有多近?
根据NVCA披露的最新数据,在2015年第二季度,VC总共进行了167亿美元的投资,大约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候同期的66%,且这个势头看上去还将持续。而这些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这些非传统的投资机构贡献的,占了所有投资金额的40%。尽管当前某些方面跟互联网泡沫时期很相似,但还是有不少地方是大相径庭的。
令人惊讶的是,在历来单季风投资金投入最高的前十名榜单中,从2014年第二、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一、第二季度这四个季度,以及互联网泡沫时期的1999年第四季度到2000年第四季度这连续四个季度,竟然同时榜上有名。
但是,单季投资项目数量却只有2000年的一半(参照上图),这就意味着现今获得大轮投资的初创企业相对变少了,同时也意味着在很多不同行业存在着“赢家吃掉大部分(winner-take-most)或类似的情况。行业细分领域执牛耳者都在学习并应用着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策略,都在大量的囤积着储备资金,深挖着各自的护城河,防止后来者进入到它们的领域当中。
可以确定的是,上图展示的2015年第二季度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470万美元,超过了2000年同期的1310万美元。换个说法就是,平均每个初创企业获得的投资金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分析上面不同时期的数据,在考虑了通胀因数的情况下,当前A轮和B轮的平均投资规模分别是1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两者皆创了历史新高。晚轮的规模也是高居不下,但还没有超过2000年时期,尽管最近12到18个月期间共有大概10家左右的初创企业融了十亿美元以上的资金。
随着平均投资额的增加,估值也是水涨船高,投资者也越来越早采取行动。不象互联网泡沫时期,现在的B轮和C轮就投资项目数量上看来还算平稳,但A轮的投资项目数量却比2005年翻了一倍。种子轮的数量虽然没有看到有实质性的太大波动,但不排除跟NVCA收集数据的方式有关系。
当从不同投资领域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品和服务领域,以及金融服务领域的初创企业获得的融资金额是最大的。金融服务领域企业在第二季度平均融资金额应到达三千万美元,上图只是因为手绘的关系没有看到最后那细细的延长线而已。消费品和服务领域的初创企业也达到了两千万美元的额度。
当前投资者投资初创企业的的资金规模越来越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根据上面的这些数据显示,尽管这两个时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重要的差别之处。现在的投资者们相对以往,对A轮的追逐变得越加狂热,这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想在估值不断上升之前出手进行投资的原因吧。同时大家投资的目标也更集中,投资者们都在对每个领域有限的那几个可能的胜出者进行追逐。
译注:本文来自TOMASZ TUNGUZ,中文版由天地会珠海分舵编译。
正在加载......互联网泡沫|互联网:2000年泡沫是否重来
当前位置: && 正文
互联网泡沫|互联网:2000年泡沫是否重来
16:50:09 来源: 责任编辑:
篇一 : 互联网:2000年泡沫是否重来
  高度依赖资本的互联网经济,在这次罕见的金融危机中整体命运如何?对于单个互联网企业,是否有机会演绎这样的&武侠故事&:有资质的无名小辈因为某种&风云际会&陷入险恶的环境中,却得到了修炼惊世武功的机会。   日,九九中国音乐网站因VC撤资倒闭,这家运营不到一年的网站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令媒体惊呼&中国互联网的冬天正式来到&。这不仅让人想起互联网泡沫年&&2000年。世界银行副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甚至认为2008年的金融风暴祸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原因是当时美国没有处理好互联网泡沫,盲目求解决之道于房地产,岂不知房地产容易产生更大的泡沫,且泡沫产生以后就更难解决。   而从中国经济大环境来看,国家统计局日公布了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三季度的增幅只有9%,为5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GDP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明确地给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禁疑惑,又一个互联网(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冬天到了吗?   神话和野心的王国   过去几年,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互联网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是我们讨论互联网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互联网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互联网经济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高度的市场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高度的市场化导致互联网企业资产较为透明,一般不会涉及现有政策、文化和意识的冲突。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社会、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互联网行业发展了十几年,如果要说到创造的绝对财富,根本没法和大部分行业比,但是要说到一个行业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和互联网行业比。   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个个知识英雄、财富神话不断吸引着广大青年。因互联网而一举成名、成富的精彩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这就是互联网造就的神话,才刚刚开始的神话。   从来没有哪个产业如此激动人心,如此令人着迷,且牵动着全球投资界的目光。是互联网的开放与互动的天然自由特质使然,还是由此而激发的大众无限的畅想?&知本&的兴起,资本的欲望,一切都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强大引擎。   当然,互联网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除了天时地利,自己的变革也很重要。比如从&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到&意愿经济&(Intention Economy)的变化。&注意力经济&以卖家为中心,卖家通过广告吸引买家的注意,从而达成交易;&意愿经济&则是围绕购买意愿做文章。在&意愿经济&的环境中,不需要用广告激起买家的购买欲望,因为买家已经有了明确的购买意愿,卖家的任务变成争夺这种意愿。所以,买家需要有个渠道把他的购买意愿发放出去,卖家需要一个平台来竞逐这笔生意。当然,Web2.0的模式给&意愿经济&帮了很大的忙。   又见冬天   日,马云写给阿里巴巴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在网上曝光。马云在这封题为《冬天的使命》的信件中告诫他的同事,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困难时期,我们准备过冬吧!马云此言一出,盛夏时节&过冬论&的探讨成为最热的话题。   从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得到的大量信息来看,对马云的&过冬论&,国内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领军人物表示了保留意见,经济衰退对互联网业务影响不一。联想、华为等IT巨头反倒是对&冬天的寒流&不无担忧,积极筹划过冬保暖计划。对冷暖气息把握更为灵敏的风投显然是站在了马云这一边,纷纷力挺&过冬论&。   从美国来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是由投资银行主导的,它们发现并鼓励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同时参与了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在美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对传统行业的贷款和短期贷款市场,而投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对美国经济增长点的发现功能,善于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和长期融资。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互联网的影响目前还不算太大,更大的坏处在于信心层面。现在投资银行纷纷破产或被接管,投资银行不能发挥应有的发现经济增长点的功能,这才是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信心担忧的根源。   对于这个令很多人疑惑的冬天论,从金融危机的影响力、互联网发展对风投的依赖性来看,这一次确确实实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冬天,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重蹈,而且可能要比2000年的第一个冬天还要严重。   谁的机会   同样是冬天,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什么?今天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强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是在2000年的第一个互联网的冬天里发展起来的。现在想想八年前的那个冬天,给了这三家创新的企业多少机会啊。冬天里,大家才可以安心做事,而安心做事,正是创业者们创新的必要前提。   第一个冬天以后,互联网行业迎来了第二次浪潮。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二个冬天以后,必定会迎来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谁会有更大机会呢?重点在三个领域:电子商务、无线互联网、SNS等WEB2.0的应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互联网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必定是将网络和中国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互联网的企业要想发展得健康茁壮,方向就是要将传统的经济功能更深更广地渗透。中国有那么大的市场,有那么庞大的用户群,如果互联网企业只是浮在上面,那肯定受影响就很大,必须做好落地工作。而对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互联网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可以这样断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已经对传统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传统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即使从吸引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冬天也不见得都是坏事。那些做概念、做用户、做流量的企业确实不好融资了,但是那些有着良好现金流的企业却更好融资了。对于VC来说,冬天也是机会,因为他们可能面对的是合理或者较低的价格。   趁冬天来临之际,做理应埋头苦干之事;借争论之名,行问鼎中原之实,展逐鹿九州之图。山雨欲来风满楼,战鼓声声催人进。凤鸣九皋,声闻于天;纵横捭阖,卓尔不群。这到底是谁的机会呢?   只是我们都会相信,互联网经济的明天依旧&人面桃花相映红&。或许几年后转身回看,忍不住会感叹:冬风送爽,商界几多风云际会;羽扇纶巾,一时又是多少豪杰! 篇二 : 徐小平曾李青等对话:互联网泡沫来了吗?
  国庆长假后第一天上班,800+位创业者蜂拥到位于南山区创业园的3W咖啡,人山人海直叫人想起长假期间那携家带眷的观光客。由中国天使会主办,创业邦、3W创新传媒、3W咖啡、3W孵化器协办的&顶级投资人深圳创业者交流会&请到了中国天使会主席徐小平、理事杨向阳、曾李青、蔡文胜、何伯权、倪正东、包凡等明星投资人,就互联网泡沫、移动互联网价值、奇点临近等话题,和创业者交流。   徐小平:&异想天开&创业者的基因很重要!   小平老师现场能歌善舞,清唱了即将发布的&小平版&《异想天开》鼓励创业者找到自己的创业基因,把握当下好时机,勇敢跨出去。   &嗨,不要说我们异想天开,   现在我正在创造未来,   我们的未来正在手里面盛开,   不要说我们异想天开。&   什么是创业基因?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我大学的时候干了五年学生咨询的专业,从学习问题,到校园活动的问题,我跟他们打了五年交道,就在这一瞬间我给自己一个心里暗示,我就是做学生咨询的,我做教育发展咨询,而教育发展终极规律是什么?就是创业。所以这就是我的基因。   我曾经投资过一个年轻人,他长得并不帅、说话也不利索,做过酒吧、服装店,三番五次找我要钱,可我每次都给他,因为我被他对街头文化深邃的理解所吸引,而就是对这项事业无与伦比的热爱,让他的基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现在,他的社区不断扩大,这跟泡沫没有关系,而是他从第一天起就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包凡:&冬季会来的,要做好准备&   为什么我认为冬天会到来呢?给大家普及一下金融知识。明年美国会进入一个加息的周期,利息会涨上去。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下降,从债券开始到股市,明年会有比较重大的调整。当二级市场公众公开市场有调整,就会回过来传到一级市场。因为一旦二级市场不好,很多IPO就上不了,它就不会收购小的公司,所以很多公司就没法退出,没法退出就没有钱往外投。资本市场是很理性的事情,你基本面再好,还是一个供求的关系,当资本市场的供给减少的时候就会影响发展。   首先,对于创业者来说:   第一,一个子要当三个子来用。比如你今天可能可以干十件事、八件事,真正到了冬天的时候可能只能干三件事,你得选择,因为只有选择之后你才知道哪些钱是该花,哪些钱是不该花的。   第二,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因为你在过冬天的时候很有可能融资的时间比你想像的要早,你在今天这个时候可能几天就融到钱,但在冬天的时候可能很长时间都融不到钱。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现金流。   第三,要做好充分的现金准备。同样的理由,融资在到了冬天的时候不会像今天,今天很多创业者也好,天使投资人也好,今天投完了一个项目第二天VC就杀上门来给个好几倍的价格,这种事情冬天是不会来的,因为冬天你没钱的时候他也没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一定要做好足够的现金准备。   第四,前面三点实际上都是防御性的,第四点是把握危机&&既是个危险,也是个机会。过冬的时候往往是考验企业真功夫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自己要活下来,同时活下来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怎么样能够利用冬天的机会,把握好机会,发展好自己,那才是真正的牛逼。   曾李青&&&曾李青定律&   互联网有梅特卡夫定律,我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之前跟王兴讲过一次,他也没说不靠谱,所以我胆敢在这公开说一下 吧。   梅特卡夫定律验证了一些我们过往在互联网过去十几年来看到的一些现象:第一,传统的消费者行业,一般即使是竞争最激烈,可乐、饮料,一般都会有老大、老二,还有区域市场的老三、老四、老五。但是唯独在社交网络上就从来没有过,因为它是和结点相关。   有了互联网,整体的社会每一次变化都有很大的一个提升。也有人说这个东西好像是和距离相关的,所以说根据这个观察和思考,我就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曾李青定律&。第一,连接时长不一样。第二,速度不一样。第三,界面不一样。第四,内容不一样。   第一,移动互联网,3G网络带来了链接时长和速度的飞跃,所以移动互联网规模远大过我们当年看到的PC的互联网。   第二,互联网从窄带到宽带的飞跃。   第三,智能手机对时间、交互体验的提升。   第四,未来个人身体能产生更多的内容。   未来速度在界面在内容的突破,会带来网络价值突破性的一个变化。比如iPhone6和6 plus普及之后,基于iOS的手游又会有一个很大规模的提升,因为它的应用面积大了, 手游是聚焦在社交网络上层的一部分,未来的手游市场会比传统市场大,所以还是那一句话,连接一切成为未来。   还有,说到特斯拉大家都知道,因为特斯拉有可能会成为车的连接的东西,它现在看起来是做车的,但未来可能会成为车方面的Google,因为它把电力和工业连接在了一起。   蔡文胜&&奇点临近&未来人类30年的想象   关于《奇点临近》,三年前我在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你再看这本书,再结合现在社会上发现的事情,你会发现他预言准确率大概是80%。我们知道,人类整体的发展,其实就围绕两个主轴,一个就是沟通,信息的发展沟通的发展。第二个就是能量。我们从最原始的面对面的沟通,到后面我们会发展到通过马车,后来发明到电话等各个方面,因为信息不断的发展,就让人的能量不断的提高。   我们回头看互联网2000年刚出现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再怎么样伟大的想象力都不能想像今天的互联网是这样的,就说明这个东西在加速度。基本上我自己也不会想到,2000年我进入互联网,我当时的梦想我赚个2千万我就可以退休了,没想到到今天我发现2千万就是一套房子而已。   我们创业首先方向一定要对,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贴近,其次才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展开想像,未来的空间会很大,这个世界就会变的有趣。举个例子Google有100万台的电脑,100万台电脑只有1000美金,但是当它把100万台电脑组装起来的时候就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其实这里面有点像阿凡达里面的,我们不光是机器,包括大自然,所有的生物系统的能量为你所用,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无限的可能。   倪正东:给创业者的10条忠告   务必接地气,脚踏实地做该做的事,而不是本末倒置一味追求融资,杀鸡取卵。   选VC如同结婚,三观合一还得能愉快玩耍,更要清楚Term sheet每个细节   切忌融资后挥金如土,把控现金流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初创团队股权分配等分歧不能拖   抓准市场时机比融到更多的钱重要   学会炒人!创业如打仗,不能携家带眷做老好人   选择职业经理人需要谨慎,即使经验不足,也要相信你才是最懂你产品的人   拿到钱之后该做广告还是要做,该砸的钱还是得砸   你的信誉和口碑很重要   很窄的市场很难出一个大公司 篇三 : 李开复:互联网创业三领域存泡沫 看好智能硬件
  导读   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特别看好,相比服务或硬件行业,内容领域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比如动漫、网剧等,我们注意到更多的电视台以及一些电视领域的名人或旗帜性人物快速转向网络。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分转移至网络,相应的广告投放转移将非常快速凶猛,从而产生网创内容的良性循环。   特约记者 朱丽娜 台北报道   互联网创业者们正在遭遇新一轮洗牌。   &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这对创业者是个好消息,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创造泡沫而非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会缩减或离开,而一些领域也即将面临考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坦言。   自2009年9月创立以来,&创新工场&在6年内已培育200家新创企业,其管理资产规模达12亿美元。从职业经理人到天使投资人,李开复实现了华丽转身,他所投资的美图、知乎和豌豆荚均被业界奉为成功典范。   创新工场于11月初正式冲刺&新三板&。根据股转系统披露公开转让说明显示,在创新工场的平台上,超过一半的创业企业已获得下一轮融资或被并购。其中,超过20家创业公司目前的市场估值超过1亿美元,累计吸引风险投资近50亿元。   &互联网+&的泡沫何在   《21世纪》:你对目前国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怎么理解?   李开复:大众创业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普及性,比如服务业、淘宝店、摆地摊、Uber、滴滴,这些行为符合世界潮流。以前那些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大公司会慢慢碎片化,越来越多小公司甚至个体户涌现,我相信五年以后的全球经济会有更多的小公司。因此,从一个大公司打工者文化走向个体户和创业者文化是必然的道路,而且95%以上的创业都是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创业,通常被称为精英创业。这些创业者具有宏观格局感,产生巨大经济价值,产品的崛起并非按照人数或者小时计算,而是以相对少数人产生指数成长的公司。   这两种创业的模式和目的完全不同,前者主要扮演大众教育的角色,是共享经济趋势带来的变革,而其中5%能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公司能产生下一个百度、腾讯。后者必须对其更有力的提供针对性帮助,作为创新工场,我们本身就是扮演孵化&独角兽&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的角色,主要针对精英创业。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创业热潮的泡沫问题?   李开复:这可以从几方面来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战略是否具有可持续经济价值,是否存在泡沫?我觉得是没有泡沫的。从过去六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到100万的智能手机用户目前已增至6亿,还在继续成长。手机已经实现支付,微信、地图、O2O已经改变我们工作生活习惯,颠覆传统习惯进入随时互联互接的时代。这其中仍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未被挖掘,机会是巨大的。   至于一些公司的估值是否存在泡沫,肯定是有的。我觉得比较大的几个泡沫,首先,大部分在国内上市的所谓互联网概念股,存在相当的泡沫可能性。因为大部分最优质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朝着海外上市的路线目标,从第一轮融资开始直至最终上市,都是基于境外架构VIE,主要目标是美国市场。目前互联网+的概念很热,但国内的股民买不到这类公司,导致过分过激炒高国内互联网概念股。这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投资。虽然有人认为一定程度这些泡沫已经完全破灭了,但我认为并未完全体现。   同时,很多传统企业尝试一些互联网+转型,从而做出一些收购、投资后,股价涨了两三倍。这也是让人非常担心的,这些传统企业试图互联网转型会困难重重。比如,美国、日本的例子表明,新经济崛起的通常是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公司。整体来说,一个成功的传统公司有其自身的基因文化,这是很难改变的,而且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一种包袱。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传统企业的转型并非不可能成功,但必须有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将其主营业务转向互联网。而且一些传统公司试图互联网+转型的动机可能在于将股价炒高,并非产生协同效应,带来用户价值。   此外,一些未上市的公司,泡沫较大的是一些持续烧钱而未能产生可持续的用户价值,而是主要依靠补贴的方式来获取用户,而这些用户未必能沉淀成为公司忠实的长期用户。这些公司的服务是否具有真实的竞争优势,产品是否足够优质,从而让用户产生忠诚度。若两者都无,这就是一个可替代的产品,纯粹是价格优势,烧钱可以烧出巨大的量,一旦停止烧钱,量就不见了,这些是目前倒闭最快,有明显泡沫的。   看好四大领域前景   《21世纪》:作为投资人,目前你认为哪些具体领域的潜在价值巨大?   李开复: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这对创业者是个好消息,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创造泡沫而非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会收缩或离开,而一些领域也即将面临考验。   我比较看好的是共享经济,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方向,我们更喜欢那些真的有可持续价值,很难被抄袭的公司,比如我们投资的多彩世家、新客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产生一定的行业壁垒。未来的共享经济或者O2O,创始团队对线下的行业是否有深度的参与和了解,别人很难抄袭,是否能产生真实的用户价值。   第二个领域就是智能硬件及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硬件的生产工厂,从软件时代步入硬件时代,全世界都是寻找各种模式,主要在于创业者能否将软件时代的优势部分迁移至硬件时代,比如通过硬件后台了解用户,并以电子商务、广告、订阅等方式产生盈利。对于那些烧钱、不留存用户的公司我们抱着相当怀疑的态度,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那些本身就能给用户带来价值,让客户喜欢的产品。中国利用制造、成本以及市场的优势,智能硬件走向国际的可能性非常大。   机器人、大数据也有很多机会,这些领域目前硅谷仍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创新工场作为国内唯一的VC在硅谷设立分队,以便更早的理解当地最领先早期创业者的想法思路,打造中美桥梁,提高国内创业者的水平。   此外,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特别看好,相比服务或者硬件行业,内容领域是一个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比如动漫、网剧等,我们注意到更多的电视台以及一些电视领域的名人或者旗帜性人物快速转向网络。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分转移至网络,相应的广告投放转移将非常快速凶猛,从而产生网创内容的良性循环。   《21世纪》:你是如何筛选所投公司的创业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李开复:创业团队必须有个领头人物,这个人必须有魅力来凝聚整个团队,创业是很辛苦的事情,面临各种挑战,他要让团队愿意继续跟随他,而且他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另外,创业者能够真正深入参与整个执行的过程,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自己做过事情,操盘过,而并非觉得自己是老大,雇一帮人来做事,自己是指挥。我们认为执行能力、参与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参与,他才能对行业真实了解。我们希望他对创业的领域懂的比我们更多,而那些希望某个VC的合伙人来指导如何创业,这一类往往还不够强大。   除执行能力外,创业者须具备很强的专注能力,因为很多聪明人点子很多,但创业阶段资源有限,必须专注。   《21世纪》:创新工场&投资+孵化&的模式具体如何执行?   李开复:我们提供给创业者各种服务,弥补他们的短板,比如市场、公关、财务、法务等,当然不是帮他做事情,而是快速教会他做事情。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获得下一轮融资,这包括产品针对什么市场,如何推广,如何得到用户,什么时间适合获得盈利。这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都是和创业者一步一个脚印一起走过的。   比如,我们9个月前判断市场的融资环境非常好,所以无论团队是否急需钱,都应尽快去融资下一轮。并让这些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互相交流,让那些很会做流量的学会如何营收。   目前,创新工场有20人的投资团队负责寻找项目,并有约30人的投后团队来帮助这些团队。   《21世纪》:目前创新工场共投资了200多个项目,已经退出的有十几个,由于国内前期暂停IPO,是否会影响这些项目的退出?   李开复:我觉得没什么太大影响,有一些公司朝着国外市场的还是继续走,有一些想要撤回来还会继续撤,撤回来和上市还有一段距离。很多希望在国内挂牌的,往往是先走新三板,然后寻求转板的机会。只有一家企业真正在这个时间窗口被阻拦。   投资周期平均七年   《21世纪》:你提到在9个月前就判断资本市场即将进入寒冬,是如何做出这种判断的?   李开复:当你看到一个泡沫的时候,你知道它会破灭。但很难预测何时破灭,往往会有一个事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去年秋天开始,股市过热的一年左右的时间窗口,我们很好地把握了。在9个月左右时间,我们帮投资的这些公司融到了接近7亿美元的资金。   《21世纪》:你们基金的投资周期大约多久?目前融资端的市场情况如何?   李开复:我们的平均退出周期在7年左右,做早期投资一定要有耐心,一旦有退出压力,可能会要求创业者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创业者需要空间,比如小米、美团都对外宣布他们不着急上市,如果作为一个基金要求四年退出,那就给所投的公司添乱带来麻烦。我们的基金都是相对长期持有的,甚至公开说我们不在乎短期的商业利益。我们的理想是把创业者放在第一位,相信以这样的态度来做事,长期的回报会最高。   现在所有的资本市场环节,都被寒冬所波及。我们自己的融资状态一直非常好,手上有大笔的美元,目前管理的资金大约为12亿美元。   目前早期投资有几个不错的机会。一些我们过去认为不错的项目以前太贵,现在有机会可以进入,而且这些早期公司的期望值有所下降,新创项目的要价更加合理,这样有更多筛选的空间。 篇四 : 周鸿一称创业都能拿投资 VC辩论互联网泡沫
新浪科技讯 4月15日,在互联网社区大会的一场投资趋势主题论坛上,周鸿一表示国外基金都在纷纷进入中国,每个互联网创业者都能拿到投资“玩一玩”,但红杉基金合伙人计越认为,有数十亿美元进入中国,互联网又已经出现了泡沫的迹象。
  在投资趋势主题论坛上,红杉、鼎晖、NEA创投、汉能等投资机构的代表对互联网有没有泡沫这个话题观点并不统一。
  鼎晖创投合伙人陈文江认为但这一轮互联网热潮中有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中国,中国也陆续有一大堆的公司在Nasdaq上市,投资人得到很大的回报。现在互联网投资有点热的话,可能是很多项目比较鱼龙混杂,如果投资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是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NEA创投中国首席代表蒋晓冬表示,从公司的价值角度来看,从项目的角度来考虑,也是有一些泡沫,但是整个中国产业的发展,则是“一百年的泡沫”,即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奚望表示,2005年以来进入中国的热钱比较多,个别的公司由于这个原因会出现泡沫,但Web2.0热潮、巨大的手机用户以及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使得中国互联网仍非常有前途。篇五 : 互联网泡沫论又起!1999年的泡沫狂欢正在重演吗?
  虎嗅注:原文来自 Medium,作者 Andrew Wilkinson,虎嗅编译。   &伙计,凯文&斯特姆 (Kevin Systrom) 把 Instagram 才卖了 10 亿美元,真是玩砸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坐在旧金山机场 (SFO),正要准备乘飞机回家去,一位坐在我后面的哥们儿大声对他那不住点头的朋友说。在科技领域最近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正在发生:10 亿美元真的不再让人觉得是很多钱了。就在几年前,如果有一家创业公司以 2500 万美元的价格被收购,我们的下巴都要啪啪往下掉了。现在呢,不过 10 亿美元级别的交易,人们甚至都不瞥一眼。   可能 10 亿美元变成了新的&百万美元标准&。毕竟,这个世界正在以加速度的节奏变化着。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已经成为了主流,看起来一个新的爆发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每天,创业者们都在逼着出租车巨头和酒店大亨们下台,不过靠的是智能手机和一种对旧有体制的轻视态度而已。在这个疯狂的新世界,看起来几乎是每个人都能打造下一个价值 10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无论是干洗领域的 Uber 也好,或是为宠物狗服务的 AirBnb 也罢。   如果这一幕令人似曾相识的话,那是因为它的确曾经发生过。1999 年,就在互联网泡沫最鼎盛的时期,每周都有数十亿美元 IPO 和并购在发生,交易对象通常都是那些没有可存活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靠的就是&眼球& (eyeballs) 和&黏性& (stickiness)。谁能忘记雅虎像蠢蛋一样以 35.7 亿美元收购了 Geocities,谁又能忘记 Broadcast.com 价值 57 亿美元的交易呢?还有做食品快递的创业公司 WebVan,营收只有 500 万美元,利润是负的,成功上市并且达到了超过 80 亿美元的市值。但是两年之后即迅速衰落,宣布破产。   这次的情况有点不一样。这批公司当中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营收。一些公司甚至还有少量的赢利。争着去 IPO的公司少了,更多公司坚持更长时间的私有化。但是从许多层面来说,现在开始像是 1999 年我们狂欢时的感觉了。可能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可能不会以同样的形式发生,但是一些问题几乎肯定是在发酵当中。正如马克&吐温 (Mark Twain) 曾经说的,&历史并不会重复,但却有着同样的韵律。&   这里有几点有趣的事实:   & 今年,超级碗的新广告投放客户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最多的,其中许多都是风险资本投资的科技创业公司。   & 现在,VC 投资的创业公司中有 114 家的估值已经超过了十亿美元。一年前达到这个规模的只有 40 家。而且低利润的食品快递服务又来了,那些业务营收来自创业公司的企业正纷纷获得很高的估值。   
&   估值超过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数量 (2015 年的目前数量比制图时还多出 44 家)   & 仅仅在过去一年当中,《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 (The Rich List) 就新增加了 23 位来自科技行业的亿万富翁。   & 旧金山的租金价格急剧飙升。一居室的平均成本超过了 3000 美元/月 (而且还在继续涨),过去一年上涨了 15%。   & 旧金山地区一个普通程序员的薪水达到了 13 万美元/年的价格水平,这还不算股票期权和奖金。但这都是毛毛雨,一些顶尖程序员太过抢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经纪人。   & 像比尔&盖利 (Bill Gurley) 和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en) 这样声名大噪的投资者&&两个人都是在上一次互联网大潮中起家&&都认为创业公司烧钱太快,估值也太高,告戒要警惕:   &无论是硅谷整体或是 VC 圈、创业圈,都正在冒巨大的风险。从 1999 年以来史无前例。从某些方面看不像 99 年时候那么愚蠢,从其他方面来看要比那时候更蠢。没人有恐惧,每个人都如此贪婪,一切终将结束。&   &&比尔&盖利,Bechmark Capital   & 从几乎每一种可以想象的标准来判断,股票市场的估值过高现象都是很严重的,希勒市盈率 (Shiller P/E) 达到了 27,已经和 1929 年、2007 年的水平一致,只比 1999 年低。公司们没有利润,却争着要上市。1999 年,80% 上市的公司都没有实现赢利。去年,这一数字是 71%,2012 年是 46%。这对未来投资人的回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 不去选择上市&&审计和监管都是麻烦事&&许多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私募,计算方法却让人十分怀疑。许多上市的创业公司在骄傲地到处吹嘘它们的盈利能力,但是基于通用会计准则 (GAAP) 这些公司实际上并没有赚钱。尽管如此,这些公司仍旧在以很高的市盈率 (P/E) 在交易,销售额翻倍,又进一步驱动了私募融资。   & 每天都有数百家新创业公司成立,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一些创业公司专门做追踪这些公司消息的事情。其中一家类似的创业公司在最近的融资中估值达到 2200 万美元。许多此类创业公司靠的是其他创业公司和创业者,来获取营收。   别误解了我的意思。我热爱创业和科技,抛开所有这些,我看到有许多令人惊奇的事情在发生。人工智能出现了生命的迹象。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行驶。无人机可能很快就会负责快递牙刷服务。毫无疑问有许许多多的创新正在发生。   我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创业公司所做的事情就一定是不好的,只不过其背后的金融市场制造了这样一种局面,很可能会导致一次市场&矫正&现象的出现。趋势是向上的,向前的&&创新生机勃勃&&但是我担心这些估值完全不可持续,而且许多投资者、创业者和成百上千万就业者们,在未来几年会遭到巨大打击。   但是谁知道呢?可能历史不会重复,爆发性的科技增长就此到来。可能 Uber 的确值 5000 亿美元。可能五年之后我再看这篇文章时会找个地儿藏起来。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穿裤子了。   你只有在潮落时才知道谁没穿裤子。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附录 A:防守手册   那么,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创业公司可能有风险的话,别慌张。这里有几个步骤供你参考,撑过任何可能的暴风雨:   一、将客户群多样化   如果你的营收大部分来自拿风投的创业公司,告诉你的销售团队 (或者调整你的推广资源) 专注在发展晚期、安全的、长效的公司客户上面。   二、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增长   在许多商业模式当中,都会将现金重新投入到获取客户和业务增长。弗莱德&威尔逊 (Fred WIlson) 最近写了一篇很棒的文章,他分享了一个烧钱公式:年度同比增长率加上税前营业利润率应该至少达到 40%。结果可能是&裁员/预算控制&和&破产清算&之间的天壤之别。   三、小心固定成本   雇员可以解聘,但是租金每月 10 万美元,包含游戏室,餐厅有执行主厨的办公楼一租就要五年,雷打不动。花在固定成本上的每一分钱,都减弱了你在危机到来时做出躲避动作的能力。在&发展空间和吸引新员工&与&实际需要来维持业务&两者之间,需要做出一个平衡。   四、现金为王   如果你运作业务时想着随时都能再融一轮的话,可能要考虑起草一份备用方案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永远无法融到下一轮,你的公司会发生什么?一个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低烧钱速率会帮你度过难关,看着你的竞争对手花完了手里的钱。如果你想要的话,在破产清算时买下他们的技术,价钱就是个零头。把你的银行资产负债想象为城堡周围的护城河,它能够保护你不受山那边野蛮人的入侵。   如上的许多内容都是常识性的商业基础,但是我对于科技界关注这些常识的人如此之少总是感到非常惊讶。过去七年是创业公司的好年份&&持续不断的高歌猛进。很容易就会落入到一种思维模式中:一轮规模庞大的融资、利润丰厚的并购,或者是转眼就到跟前的 IPO。而真正有助益的是:思考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内容:http://www.jianliw.com/54662.html
文章很赞,分享给朋友
06-18· 07-15· 08-08· 05-01· 04-21· 06-07· 05-20· 06-08· 06-27· 05-15· 07-12·
06-18· 05-08· 05-03· 05-08· 04-07· 06-06· 04-29· 05-28· 05-10· 05-05· 06-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免责声明:本站作品均来自网友分享或互联网,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 CopyRight @
jianliw.com 生活小百科,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三大泡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