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八年下放八零年回城知青回城电视剧,回城后没安置工作,做了十五年生意,并按国家规定交纳了税收。请问这十五

知识青年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知识青年,简称,广义泛指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历史名词。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
知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 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全国化地组织起来,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个文件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指导知青下乡的纲领性文件。这样,邓小平提出的“以插队为主要方向”的安置办法最终形成了中央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日,当时总书记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上山的知识的总数估计在约万之间。
知青  1)自一九五五年报载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六零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 基本是指原为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本文称之为“早期知青”。”。“早期知青”也有城市批量有组织的支边知青。  2)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中央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3)“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
“上山下乡”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但真正大规模的“”运动,始于“文革”高潮的一九六八年。对这场运动的起因,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为解决城镇就业压力;有说是为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更有说是毛泽东卸磨杀驴,利用完了红卫兵,把他们一脚踢到乡下思过等等。不管原因为何,知识青年是这场运动的直接受害者。一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是一部血泪斑驳的历史。青春中最美好的十年,在屈辱和劳役中度过,很大部份女青年蒙受了终生难愈的身心残害。有人估计,整个“上山下乡”运动,近二千万知识青年,女知青超过一半,她们中,因为活命、为返城、为上学、就工、入党团、提干,为改善生存待遇等,被省、地、县、公社、村大队、生产队各级当权者及社会恶人肉体摧残的女青年绝对要远远超过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知青渴望回家,为了得到一张病退证明,他们服用麻黄素、生压灵来制造高血压,喝10%高效麻醉药制造“心力衰竭”,喝农药制造“胃痉挛”,喝墨水制造“胃穿孔”———不惜一切,只为回家。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刊登了《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评论员文章,同时发表了毛泽东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许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中学相互配合,强行吊销中学生的城市户口,迁往指定的农村居住并从此以农业劳动为生。上山下乡的青年总数约1600万,其中约229万被安置在全国12个生产建设兵团和3个农垦师。指定“知识青年”劳动居住的地方,大多是边疆地区或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县。近些年,出版了多部反映知青血泪历史的著作,暴露了罪恶的制度对千万青年的摧残。这里仅以云南知青返城为例,揭示“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真相。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是全国几大知青集中点之一。那里的知青主要来自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和昆明。云南兵团生活条件之艰苦及政治之黑暗,远超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海南岛几大生产建设兵团。“文革”中迫害知青的恶性案件,大都发生在云南。一九七三年六月,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召开前,国务院知青办曾经对各地知青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辽宁、四川、吉林、安徽等24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一九六九年以来共发生迫害知青案件2.3万余起,其中,奸污女知青案约占70%。据一九七三年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统计各生产建设兵团的发案情况:黑龙江兵团,一九六八年以来发生奸污女知青案件365起。内蒙古兵团,自一九六九年以来,发生同类案件247起,据对云南兵团4个师、2个独立团的不完全统计,发生同类案件139起,广州兵团的发案数为193起。云南兵团一师的干部中,有103人犯有奸污、猥亵女知青的罪行。其中,连级干部71人,营级干部7人,团级干部2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党委6名常委中,强奸、猥亵女知青的就有4名。兵团司令员及5个师级干部竟无一清白,均有调戏或奸污女知青的行为。某师师长,不仅奸污了二名女知青,还奸污了一名女知青的母亲。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师十六团团长、参谋长,奸污、猥亵女知青多达数十人。仅一九七三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就发生捆绑吊打知青事件1034起,受害知青达1894人,有的知青被活活打死!调戏奸污女知青的干部有286人,受害女知青四百多人,施害者中不少是兵团中的现役军人。周恩来亲自过问和查处的“河口事件”,就是奸污和捆绑吊打知青的大案,最后枪毙了云南兵团河口农场的一个团长,处分了几百名干部。但是,知青们的处境并没有因此发生根本好转。据一九七八年十月统计,仅当年前九个月,云南农垦系统就发生知青非正常死亡153起,其中39人自杀。
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瑞丽县的几千名成都知青汇集到一起,以躲避地震为由,冲破关隘,沿着滇西南的昆畹公路向省城昆明徒步行进,他们要到昆明请愿,要求回城。此举令昆明与北京大为震动,最后出动军队,强行遣返。而在此之前的一九六七年早就发生过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九月,长沙市六千初、高中毕业生下放到了湖南省偏僻小县江永和零陵等地,其中“黑五类子弟”占百分之八十五。知青下放的生产队多是贫困队,本身不具备接收知青的能力,农民只能将老队屋、猪牛栏屋稍加改造让知青住进去,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可言,部份知青身体羸弱承受不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患病得不到医治,意外死亡的情况不断发生。当知青王伯明被武斗的土枪打死,知青们得知县武装部长要对知青大开杀戒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知青们暴发出愤怒的吼声:“黑五类子弟”何罪之有?知识青年何罪之有?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七日的深夜,湖南长沙的六千知青开始了返城大逃亡。在经历了请愿、游行、绝食、卧轨,以及人间地狱般的逃亡之后,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形如乞丐的知青们终于相扶相携于八月份回到了长沙。然而,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十月八日,中央安置办下达了《10o8通知》,要求知青回农村抓革命促生产,不要逗留城市。之后,各区派出所公开抓逗留的知青,有的派出所一天可抓三四百人,关起来然后用大卡车送回江永。知青家长敢怒不敢言,只能含着眼泪为子女做返乡的准备。
一九七八年底,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后发布的《知青工作四十条意见》确定:边疆农场(包括各建设兵团)的知青一律按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政策的照顾范围。这实际等于知青们只能在农场在边疆呆一辈子。这一决定在知青中引起轩然大波,长期积压的矛盾一触即发。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文革”结束后二年,云南西双版纳州橄榄坝农场一名上海知青产妇因医疗事故死亡,再次引发数千知青抬尸游行,一百多部拖拉机包围了草菅人命的场部医院。随即演变成五万余名知青持续两月之久的大罢工。知青们组织了请愿团赴京请愿。请愿团在昆明受到拦阻后,两百名知青毅然卧轨抗争,愿以青春之躯换取当局的觉醒。这场罢工浪潮波及云南全省48个农场,近10万名知青,种种过激行为也此起彼伏。之后,滇西边境的耿马县,拥有8000多名知青的国营农场,数百名知青为争取回城权利,宣誓绝食,决意以死抗争。随即,该县境内的猛撒农场知青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知青绝食的消息传至全国各地,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成都、重庆等各大城市,广大知青家长纷纷上街游行和公开集会,呼吁当局:“请放我们的孩子回家吧!”以各种方式声援边疆知青。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时任农林部副部长、农垦总局局长、全国知识青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赵凡,因知青绝食请愿受中央派遣紧急赶赴云南,调查国营农场的知青问题。当赵凡一行到达农场时,面对北京来的高官,为争取回城,大约一千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知青,黑压压一大片,跪在中国西南边陲他们流血流汗整整八年的国土上,齐声呼喊:“我们要回家!”多年后,赵凡在接受采访时,情绪依然激动:“那一大片孩子啊,都跪着,有好几百人。他们哭,我也哭。我来晚了呀。”“我去农场,知青住的房子都要倒了。每天吃三两白水萝卜,一年六两肉,不到三两油。”女知青买不到卫生纸,妇科病十分普遍;农场领导的恶劣作风积重难返,知青自杀率为全国最高。亲眼目睹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广大知青悲惨的生存状况,以后又星夜赶往猛定处理成都知青绝食和下跪的非常事件,知青们的血泪感动了这位老人,促成了云南知青问题的解决。也影响了全国知青问题的解决。终于,一九七九年春,历时12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云南省知青们的大返城为标志,宣告结束。一九八一年十月,国务院知识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25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承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但在文革中被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失误,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
“上山下乡”结束了,但知青们返城后的灰暗人生才刚刚开始。重新熟悉城市,找工作、结婚、房子、溶入主流社会,等等,老三届的生活一如乡下一般沉重。被耽误了整整10年,一切都无法弥补,没人管,没人问,只能默默地品尝苦果……。无言的精神苦痛,将伴随他们终生。
《知青》是由山东影视集团出品、梁晓声编剧、张新建执导、侯鸿亮制片的大型长篇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知青》选材立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知识青年”,《知青》是著名作家梁晓声最完整纪录知青十年上山下乡岁月的故事,通过讲述赵天亮和周萍等知青在黑龙江兵团和地方插队的生活状态,全面地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边疆、献给祖国的崇高情怀。日此剧登陆央一黄金剧场。剧情介绍  恐怕还没有一个数以千万计的庞大青年群体曾被历史赋予过如此众多的称谓——共和国同龄人、老三届、红卫兵、知青……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被冠以“知青”之名走向农村,与共和国一起蹉跎、奋进,用迸发的激情燃烧着荒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他们中有人如赵天亮、周萍、齐勇、孙曼玲,来自祖国天南海北,共同投身北大荒的艰苦劳作,在汗水中缔结着珍贵的友情与爱情,从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的懵懂中逐渐成熟,对自己与社会都有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也有人像赵曙光、冯晓兰,有着睿智的头脑、高尚的情操与满腹的学识,却立志扎根陕北农村,为民生暗中奔走,誓把贫穷连根拔起。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被裹挟入时代洪流,无从随心所欲做出选择,但也正是在无从选择的大时代中,他们凭借着稚嫩的双手和澎湃的激情,合力开拓出一个粮食丰盈的北大荒、一个不再贫瘠的坡底村,在青春的站台上歌声嘹亮。   大型电视连续剧《知青》将重大历史背景与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故事巧妙相融,以积极而不失浪漫、清新而富有诗意的手法,第一次全景式地再现了“知青”这个特殊群体充满理想又坚韧不拔的青葱岁月,描绘了那个特殊年代千百万知识青年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残酷青春”的敬意。
  黑河的白桦林车站,站长杨秉奎带着老狗“老伴儿”严阵以待支援北大荒建设的知青大队伍。大雨滂沱中,载着大批知青的车子刚停下,赵天亮、沈力、杨一凡和王凯等男知青就因一语不合扭打在了一起。
  路远的知青很快被安排分批去了各自的驻地,离火车站最近的七连的知青们,则要在白桦林火车站稍作停留。
  杨秉奎在空车厢里发现了上海姑娘周萍。因为出身不好,周萍不能加入兵团,可一心想为家里争口气的她,在其他上海知青的掩护下,偷偷来到了北大荒。杨秉奎同情她的遭遇,将她安排到七连。
  这次到七连的知青共有10男9女,19个人,分别为赵天亮、徐进步、孙敬文、王凯、杨一凡、沈力、俞徳建、张建业、李明亮、陈永康、张旭、孙曼玲、吴敏、王雪梅、汤洋洋、陈媛、谢菲、林丽、高洁、薛艳、侯秀、周娟、张婷、周萍。其中,孙曼玲和孙敬文是亲姐弟。
  次日,七连的知青们背着大包小包向驻地进发。走了足足27里地后,知青们总算走到了连队派来接应的驻地,众知青为了争抢食物而打作一团,被连长张建业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知青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崴了脚的周萍掉队了,仍在路上一瘸一拐地走着。赵天亮发挥助人为乐的精神,把周萍背了回来。
  哈尔滨女知青吴敏嘲笑周萍,认为上海姑娘就是娇弱,这番言论引起谢菲等上海女知青的不忿,吵了上来。
  赵天亮看到北大荒的知青齐勇等人正在吃力地抬油桶,热心地提议让女知青们带着行李和油桶坐马车回去,男知青们则继续步行回连队。此建议得到张建业的支持。孙敬文看着齐勇,表情古怪,但是谁都没注意他俩之间的情况。
  终于到达目的地。男知青宿舍里,齐勇和孙敬文之间的表现终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二人都否认之前就认识。女知青宿舍里,吴敏揪着周萍盘问她的来历,周萍不想说,但吴敏一直咄咄逼人,幸好此时队伍集合声响起,周萍才松了口气。
  连长张建业给新来的知青们介绍了连队党支部的领导,其中包括指导员韩经泰、女知青排长方婉之、马车运输班班长老耿头、机务排排长尹续波和男知青排长张靖严。而这批新来的男女知青则各分为两个班,赵天亮被任命为男一班班长,而孙曼玲和吴敏则被分别任命为女一班正副班长。
  吴敏要当众揭发周萍。张建业指出应当慎用“揭发”二字,吴敏很不服气。
  孙曼玲在吃饭时,发现弟弟孙敬文不见了,她拉着赵天亮一起到处找,结果在小树林发现齐勇让孙敬文“老树盘根”,二人都解释是在闹着玩,但孙曼玲依旧心存疑惑。齐勇和孙敬文的关系越来越扑朔迷离。
  周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团里重视,与此同时,吴敏在女知青中的格格不入,也引起了连里领导们的注意。
  因不满吴敏平日里事事上纲上线,谢菲趁着吴敏洗脚恶作剧了一把,把政治思想一直很走极端的吴敏吓得不轻。此时男知青排长张靖严用扳手腕来分配家务,让平日里见面就吵的赵天亮和杨一凡等人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三个月后,赵天亮的家书寄到了家里。赵父赵母对小儿子的情况非常欣慰,但因此也越发地担忧起在陕北坡底村插队的大儿子赵曙光。
  陕北坡底村。赵曙光因为青梅竹马的恋人冯晓兰的再次发病,急得满头大汗。冯晓兰是赵父战友的女儿,自从她父亲在文革中被人批斗后,她听到喇叭声就会犯病,也因为如此,当年赵父担心冯晓兰,才让赵曙光跟着一起插队,方便照顾。幸亏村里的韩奶奶懂得针灸,一番抢救后,冯晓兰总算缓了过来。
  同是坡底村插队知青的李君婷喜欢赵曙光,看到赵曙光如此为冯晓兰挂心,情急之下表白了,但赵曙光把她当成小女孩,对她的表白一笑置之。
  赵曙光一直很忧心坡底村村民的生活前景,他决定和武红兵等其他知青,想办法改善村民的生活,争取为缺水的坡底村打出至少一口机井来。为了创收益,赵曙光决定继续偷偷去山西挖煤。
  北大荒。赵天亮发现齐勇要孙敬文给他磕头。此事闹到张建业处。孙敬文和齐勇都不肯说明原因,张建业最后决定给齐勇三天时间去反省并写清楚缘由,孙敬文和齐勇之间似乎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周萍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大家都觉得她是个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团长吕东阳查出她的档案材料在山东屯,正巧他的表姐梁喜喜就是山东屯支书。吕东阳想借着给梁喜喜和杨秉奎做媒人的机会,顺便也解决下周萍的问题。
  女一班在河边磨刀,吴敏与其他女知青一语不合又吵了起来。周萍因为吴敏的话联想到自己的出身,再次失魂落魄。
  齐勇终于向几个要好的男知青坦白了他和孙敬文之间的过节。
  齐勇和孙敬文之间的恩怨总算是大白天下。当年齐勇和孙敬文的父亲是同一个工厂的工人,文革后,运动不断,齐父、孙父两位父亲分属在不同的派别,终日争吵不休,大人的恩怨影响到孩子,齐勇的弟弟齐伟和孙敬文的哥哥孙敬武平日见面就开战,这天,因为争抢一个信鸽,孙敬武错手把齐伟推下了楼。齐伟死了,孙敬武被判了刑,两家的梁子也就从此结下了。
  孙敬文把真相告诉了赵天亮,但希望赵天亮不要告诉孙曼玲。因为当年孙敬武被打走的时候,孙曼玲并不在场,也不认识齐勇,否则以孙曼玲的直脾气,肯定会闹得七连人仰马翻。
  连长张建业等就齐勇的思想报告开会讨论,就齐勇和孙敬文一事做出决定,一是体谅齐勇的难处,免除对他的处罚,二是不批准孙敬文的调队申请,连里干部平日多给二人做做思想工作。
  麦收开始了,韩经泰和张建业在众人面前亮了一手割麦绝活,震惊全场。
  众知青斗志昂扬,完全不觉得收割麦子有何难,结果很快,就开始叫苦不迭。
  一天麦收工作结束,从来没受过这等苦的知青们是叫苦不迭。女知青们是心疼自己长满了血泡的手,怕日后长老茧。张建业和韩经泰等一商量,决定派齐勇去县里买两百副线手套。
  男一班的知青们在疲惫劳作后,感情更加深了。孙敬文自告奋勇给大家打水去,到了河边想要用铡刀杆扎鱼,浑然不知这一刀下去,铡刀会切下自己的脑袋。正巧被去河边喂马的齐勇看到,骗下了孙敬文手里的铡刀,救了孙敬文一命。为了打醒孙敬文,齐勇情急之下还扇了孙敬文一巴掌。孙曼玲得知后气愤不已。
  孙曼玲为了孙敬文去跟齐勇道谢,结果在谈话中,她发现这个齐勇竟然就是齐伟的哥哥。孙曼玲非常担心,向方婉之提出调队,方婉之耐心劝说后,才打消了她的念头。
  考虑到知青们工作辛苦,手上又布满了血泡,孙曼玲、赵天亮、周萍三人不约而同地大半夜到工具房偷偷给大伙磨镰刀,孙曼玲还撕了自己的被罩来缠镰刀柄。第二天,看着累倒在工具房的三个人,众知青都感动不已。
  齐勇赶到县里后发现手套严重缺货,他买了200双袜子,回来改造成手套。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麦收面临着拖拉机陷入泥地无法工作的问题。为了按时完成抢收任务,张建业和韩经泰等经过商量,决定立刻加大每天的工作强度。
  大雨滂沱中,齐勇带着改装的手套回来了,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割麦中。倔强的周萍不顾发烧也要和大家共同进退,不管孙曼玲如何劝说,周萍都表示无论如何,她都要留在七连。
  周萍体力不支昏倒了,孙曼玲和赵天亮帮忙照顾她,周萍觉得自己很没用。
  众知青都疲惫不堪地回到宿舍,方婉之来看望周萍,提出身体不好要及时报备和请假,吴敏见状,不失时机地提出因为例假的缘故,要请假两天,其他女知青都对吴敏的行为很是不屑。
  天亮接到冯晓兰发来的电报,得知赵曙光遭遇矿难,他心急如焚。对于赵天亮的请假,连里给出的建议是,首先是电报内容未知真假,赵天亮应该先回个电报,在获悉具体情况后再出发;其次是麦收紧急,当务之急一切应以麦收为主,赵天亮的假不好批。
  赵七连党支部也在此时针对从个知青老家寄来的家书该如何处置进行讨论,虽然怕知青们看了家书后情绪影响麦收工作,但张建业等还是决定从人性化角度来考虑,把家书分给知青们以缓和思乡之情。一时间,七连泪水连连,收到家书的男知青们是思乡之情泛滥,而女知青们更是抱在一起哭。
  赵天亮因为担心赵曙光的安慰,急得如热锅蚂蚁,排长张靖严和赵曙光认识,赵曙光当年答应来北大荒插队,但最终食言,因此他对赵曙光的信誉存在疑问,希望赵天亮对电报的可信度做出理智评估。
  赵天亮的话,解释了张靖严多年来的疑虑。赵曙光之所以无法兑现诺言,是因为他要去陕北坡底村照顾生病的冯晓兰,而原本按照规定,一家有一个孩子插队做知青就可以了,但赵天亮为了要替哥哥完成愿望,所以自愿申请来了北大荒。张靖严听完这番话后,很是感动,他慎重思索后,决定默许赵天亮去陕北的决定。
  赵天亮连夜溜出了七连,单枪匹马地去找赵曙光了。次日清晨,知青们发现赵天亮不见了,议论纷纷,不少人以为赵天亮因为受不了苦,就此逃回了城里。
  张建业很是生气,罢免了赵天亮的班长职务,由齐勇代替。而张靖严因此而收到组织上的批评,被撤销排长职务。
  男知青李大同在回宿舍路上离队追逐野兔,不幸失足掉落水坑溺死。此事给知青们带来很大的震荡。
  赵天亮翻山越岭来到陕北。此时坡底村的知青们,正在对冯晓兰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其实这个所谓的思想工作,不过是因为知道李君婷父亲的战友、县革委会的杜主任今天要来,所以大家当着李君婷的面做了一场戏,不明就里的李君婷很认真地对冯晓兰进行思想教育,但冯晓兰的态度让李君婷很是恼火。
  杜主任来接李君婷出去玩两天,李君婷前脚刚走,关于冯晓兰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就终止了。而赵天亮的出现更是让冯晓兰又惊又喜,因为冯、赵两家关系亲厚,二人的感情一直和亲姐弟一样好。一番长谈后,赵天亮发现赵曙光遭遇矿难一事属于虚惊一场,他大松一口气。只是眼下赵曙光代表坡底村去县里置办物品了,赵天亮依旧无法见到他。
  坡底村为了招待赵天亮,做了他们能拿出来的好吃的,赵天亮和坡底村的知青们交流插队经验的时候,发现比起坡底村,七连的生活简直太幸福了,坡底村不但严重缺水,村民生活还很是贫穷。
  韩奶奶很喜欢冯晓兰,决定把针灸技术传给冯晓兰。
  赵天亮在坡底村等了很久都没看到赵曙光,决定和冯晓兰、春梅去县里找找。这个时候,赵曙光正悄悄地帮村民把编织好的草席子卖给县农业物资站的刘站长,好心的刘站长多了赵曙光一些钱,二人约定接下来还这么干。赵曙光一想到用草席子可以帮坡底村的村民打开一条致富之路,非常开心。
  赵曙光去集市采购,碰到一个正偷着卖世界名着的年轻人,赵曙光可怜他,花15元把一书包的旧书都买了下来,结果正碰上纠察队的人在满大街地搜查这些违禁书。赵曙光很是着急,幸好遇到了参与纠察队社会实践的李君婷。赵曙光让李君婷帮忙掩护,躲过了搜查。
  为了答谢李君婷,赵曙光应要求亲了她一下。这一幕刚好被赵天亮、冯晓兰等看在眼里。冯晓兰一言不发,带着春梅去澡堂,留下赵家哥俩独自谈话。
  兄弟俩一边撕书皮,一边谈心。对于赵曙光很多大胆的做法,比如私藏违禁书籍,帮坡底村村民私卖草席子等,此时的赵天亮还不是很能理解,但更多的,是对赵曙光的安危的担忧。赵天亮向赵曙光传达了张靖严等人对其的误解,赵曙光答应会写一封信,仔细去解释这个事情。
  杜主任是李君婷父亲的老战友,对李君婷格外照顾,他教导李君婷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
  确认赵曙光无恙后,赵天亮要走了,春梅很不舍。赵曙光把信交给赵天亮,嘱咐他一定不能偷看。
  大家都发现赵曙光和冯晓兰之间有点不对劲。赵曙光决定找冯晓兰解释他为什么亲了李君婷的事。赵曙光道歉了很久,好说歹说,总算让冯晓兰消气了。
  坡底村的知青们太久没看到书了,抱着赵曙光带回来的书不肯撒手。赵曙光理解作为知识青年对于书本的渴望,他只好和知青们约法三章。
  赵曙光和支书王长河谈起如何更好地改善村民生活,支书对赵曙光很是欣赏,他想要发展赵曙光成为党员。
  武红兵教李君婷翻地,结果一言不合吵了起来,赵曙光忙着劝架的时候,县里的警察接到举报来坡底村搜查知青的屋子,但一无所获。
  王长河其实知道知青们藏书的事,等警察走后,他逼着知青们交出书,本来打算烧了书以绝后患,在知青们的苦苦哀求下,他选择了代为保管。
  团长吕东阳张罗着给表姐梁喜喜和梁秉奎站长牵线搭桥,顺便又提到了周萍的事。梁喜喜看着照片,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对于周萍的事情,梁喜喜坚决这事得公事公办。
  赵天亮带着坡底村村支书写的证明回来了。
  赵天亮很内疚,觉得是自己连累张靖严丢了排长的职务,张靖严反过来安慰了他。赵天亮谈起自己在坡底村的所见所闻,十分感慨。
  赵天亮思前想后,决定读赵曙光写的信,赵曙光在信中抒发了对中国现状的思考,他觉得“中国病了”,这样的言论对于从未深刻考虑问题的赵天亮来说,是个巨大的震撼,他认为哥哥的想法相当反动。
  读完信后,赵天亮在河边遇到周萍,周萍仍然担心自己是否能够留在七连,赵天亮安慰了她。二人详谈甚欢。
  坐立不安了几天后,赵天亮还是决定找张靖严讨论。张靖严觉得赵曙光的思想非常得深刻,他的认同让赵天亮更为震撼,赵天亮最后决定把信收藏下来。
  麦收接近尾声,七连的知青们获得一天假期,正巧连队需要人去县里买粮食,于是齐勇带着班上的知青们出去逛,机务排排长尹续波拖齐勇捎上一带面粉。知青们欢欣鼓舞。
  周萍和赵天亮先去寄信,再和其他人到小饭馆碰头。路上,周萍对留在兵团充满了信心。在饭馆的时候,因为无法用钱,又没有粮票,赵天亮拿了尹排长的半袋面粉作资金。
  回来的路上,周萍在县里遇上三个老乡,在赵天亮等人的帮助下,她把借来的6块钱以及剩下的半袋面粉都给了老乡,三个女知青感动得不行。赵天亮等知青也被这个场面感动了。回来的路上,大家讨论的时候,再次感受到在七连的生活真的是很幸福。
  梁喜喜和杨秉奎在吕东阳的安排下碰头喝酒谈话,张建业和尹续波为了周萍的事找了过来。
  对于周萍的问题,梁喜喜表示必须坚持原则,她认为抛开组织上的决定不谈,让周萍留在七连,对其他同样出身的知青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梁喜喜的一番话让张建业和尹续波终于决定接受组织上的安排。
  知青们把面粉送人之后,一直提心吊胆不知道如何向尹续波交代。大家商议不如就撒谎说弄丢吧,尹续波听说后心疼面粉,气的训斥了他们一顿。直到赵天亮把实话说了出来,尹续波这才理解他们的做法,原谅了他们。
  麦收结束,知青们吃着用自己收割的麦子做出来的馒头,心情都很复杂。
  七连驻扎的村里为了感谢知青们的劳动,提议给知青们盖个新宿舍,但大家商量后,决定把有限的资源用来盖小学校,知青们集体表示愿意出力。
  方婉之代表连队,把周萍她必须要去山东屯报道,周萍感到很失落,大哭了一场。回到宿舍里后,吴敏再次出言不逊。孙曼玲看不过去,替周萍和吴敏争辩了几句。方婉之在门外听到了女知青们的争辩,她很同情周萍,但实在无能为力。
  七连到了发放工资和服装的日子,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只有周萍一个人,默默地留在宿舍里。吴敏耀武扬威的拿着新服装和工资回来宿舍,用尖酸的话语奚落了周萍。周萍很难受。
  很快,大伙儿都得知了周萍即将要离开的消息,赵天亮、徐进步、齐勇、孙敬文都替其惋惜。
  周萍终于下定决心要走了,临走前她找方婉之告别。
  方婉之告诉周萍,自己也是资本家女儿出身,周萍很是吃惊。
  村里开始盖小学,知青们忙中不忘娱乐,徐进步当众表演了一段朗诵,结果惹来了吴敏批判。吴敏极端的言论引起了公愤,知青们吵作一团。吴敏寡不敌众,愤而离开。
  回宿舍的路上,吴敏正好收到家里来信。信中,她的父亲要她为了未来的前途表现得格外革命,同时既要和别人打好关系又不关系太密切。吴敏打算把信烧了之后,按照父亲的说法去和知青们打好关系,结果烧完信后,她没注意扫把上的火星子就走了。
  吴敏回头找众知青道歉,众人看到一向心高气傲的吴敏突然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都觉得很惊奇。这时有人发现女生宿舍失火,大家都赶紧去灭火。
  浑然不知发生什么事的赵天亮和周萍正在离开七连的路上,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路口,赵天亮将周萍送上了顺风车后,失落地回来了。
  得知女生宿舍被烧得很严重,赵天亮很是吃惊,张建业下令一定要查明原因,男知青们在听说周萍离开后怀疑是周萍纵火的。赵天亮据理力争,最后决定拿着周萍留下的信去找张建业、韩经泰、方婉之。
  赵天亮很不满连里领导对周萍的怀疑,他拿出周萍留下的信,愤而离去。周萍信里对七连的感激让大家很触动。吴敏看着破落的女生宿舍,很是忐忑,但是她依旧什么也没有说。
  周萍去梁喜喜处报道,梁喜喜对周萍说的一番大实话让周萍哭了。这天刚巧是梁喜喜生日,于是拉着周萍吃了一顿饭。
  梁喜喜的肺腑之言总算让周萍认清现实,决定在山东屯好好呆下来了。山东屯驻扎的姑娘中有三个还是周萍曾经的校友,大家对周萍的到来,都非常欢迎。
  陕北坡底村。赵曙光拉着大队去县农业物资站卖草席子,路上遇到杜主任,众人一致口径草席子是村民编了无偿贡献给国家的,应付了杜主任的盘问。草席子卖了个不错的价钱,知青们觉得打机井的事很快就能落成,兴奋不已。
  武红兵等知青在农业物资站里发现一辆废弃的破旧拖拉机,大家很是兴奋,商议着把拖拉机买回来。
  心无城府的李君婷借着自己父亲和杜主任是多年老战友的关系,请求杜主任帮忙给坡底村打口机井,杜主任听完后,按照多年县革委会的工作经验,他察觉出了有些问题,但他不动声色,等李君婷走后,杜主任立刻派人去调查下县农业物资站和坡底村的关系。
  北大荒。在七连知青的努力下,村里的小学终于盖好了。张靖严被任命为学校校长,知青们也各自发挥所长,接到任务给学生授课。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知青们都很开心。此时的周萍在山东屯表现良好,梁喜喜越来越喜欢她,想要把周萍培养成再教育子女的典型。
  国庆节放假一天,赵天亮和徐进步去县里寄完信,拐去山东屯看周萍,梁喜喜为了周萍着想,把赵天亮和徐进步撵了回去。
  赵父赵母收到赵天亮的家书和工资。赵父心疼小儿子,又担心大儿子,让赵母写信给赵曙光。
  陕北坡底村。韩奶奶病危。
  陕北坡底村。韩奶奶临终前把赵曙光叫到床前,希望知青们可以留在坡底村,建设村子,赵曙光代表其他知青含泪答应了。
  坡底村的村民为韩奶奶办了追悼会。赵曙光发誓一定会帮助坡底村的村民改善生活。
  买拖拉机的钱是赵曙光出的,村支书王长河过意不去,和村里的会计马川一起算账,打算把钱给赵曙光。赵曙光不肯用村里的钱,此外还提出会去县里买工具修理。王长河很是感动,但是他考虑到村里很难弄来拖拉机需要的柴油,提议修理完之后还是把拖拉机卖了,攒钱用来打井。
  北大荒。大豆的收割期到了。徐进步每天都在“吃药”,孙敬文好奇就抢了他的包,结果翻出来是用药瓶子装着的糖果。众人哄闹争抢之时,徐进步无意中发现了赵天亮枕头里的信。此时赵天亮正在和张靖严看赵曙光的回信,商讨要不要销毁枕头里那封信。
  众知青对信束手无策,齐勇去找张靖严,意外发现赵天亮也在。张靖严和男一班的知青们沟通了这封信的内容,大家都很受震动,也重新反思了信中的内容。这是这群男知青,首次从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这个时代的意义。赵天亮终于决定把信烧了,大家都主动发誓对今晚之事守口如瓶,赵天亮很是感动。
  陕北坡底村。赵曙光修了一个晚上的拖拉机,不慎弄伤了手,坡底村村民合力把他送到医院,却无力支付手术需要的300元费用。
  陕北坡底村。王长河带着村民和知青对医生是又哀又求,想用鸡蛋来顶手术费,乡革委会驻医院的徐主任坚决不同意,不肯给赵曙光看病,坚持要把赵曙光送走。
  李君婷无奈之下,只好搬出叔叔杜主任,才摆平了此事。但在病床上听着这一切的赵曙光心里不是个滋味,他觉得是自己没用,让坡底村的人跟着自己遭人眼白,他坚持不住院了。
  只是这么来回一折腾,杜主任从李君婷的话里,知道了坡底村居然还藏有拖拉机,很是震惊,他下令严查。
  武红兵决定趁着赵曙光生病的机会,好好地表现下自己,他主动提出了要修理拖拉机。
  武红兵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赵曙光很受震动,赵曙光答应武红兵,让他来完成修理拖拉机的事情,武红兵很是开心。
  武红兵找李君婷帮忙,看看能不能搞来50斤汽油。李君婷向杜主任求助,圆满完成任务,成为坡底村的大英雄,大家对坡底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谁也没想到的是,杜主任虽然表面上帮助了李君婷,但私底下越发觉得调查刻不容缓,他下令要查清坡地村和农业物资站之间的关系。
  冯晓兰继承了韩奶奶的衣钵,为村民针灸。
  喜讯传来,王长河告知赵曙光已经入党的消息,赵曙光很开心,他表示会继续为坡底村村民谋福祉。武红兵则是投入到修理拖拉机的工作中,因为李君婷不计前嫌的帮忙,武红兵和她冰释前嫌。
  北大荒。吕东阳给梁喜喜和老站长梁秉奎做媒成功。
  北大荒。七连收割大豆的任务顺利完成,知青们在扛大豆的时候,搞了个比赛,一时间工作干劲十足。没有扛大豆经验的赵天亮逞强要背,结果摔了下来还洒了一地的豆子,担心他安危的张建业一气之下训了他一顿,还罚他去写检查。
  赵天亮因为扛大豆的事情还受着处分,所以男一班重新选举正副班长时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经过投票,男一班班长仍由齐勇担任。
  方婉之在女知青宿舍主持重新选取正副班长的工作,吴敏主动发言,希望能够继续当选副班长,但其他女知青都表情各异。
  女一班的选举结果出来,孙曼玲继续担任班长,副班长由谢菲担任。对于这个结果,吴敏很是不满。
  连队决定大豆收割完毕后给知青们放4天假,知青们都欣喜若狂。
  张建业怕赵天亮有意见,找他来谈话,此时的赵天亮,已经不像当年那么莽撞,他明白张建业对他的批评教育都是为了他好。指导员韩经泰知道赵天亮一直记挂周萍,主动提出让赵天亮趁着四天假期,带着介绍信,光明正大地去找周萍。
  赵天亮、孙曼玲、徐进步等再次去山东屯找周萍,梁喜喜看到介绍信,乐了,二话不说批准他们见周萍。再见到这些曾经的战友,周萍喜极而泣。而周萍和赵天亮之间,也似乎默默地有了些什么微妙的感情。
  陕北坡底村。拖拉机终于可以运行,坡底村村民欢欣鼓舞。趁着高兴,王长河把之前藏起来的世界名着还给了知青们。
  李君婷因为高兴,单纯的她眉飞色舞地在杜主任家吃饭的时候提到了拖拉机的事情,此时杜主任的调查已经有了一些眉目,听完李君婷的话之后他表情严肃,决定要加大力度打击坡底村和农业物资站这种违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做法。
  王长河看好赵曙光,决定发展他为坡底村下一任的干部,在他的努力争取下,赵曙光获得了一次学习机会。
  知青们拿回那批被没收的书籍后,更加珍惜,赵曙光和他们约法三章,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独力担责,众知青都点头同意,而提到因为柴油供给不够,拖拉机与其只能放着还不如拿出去卖钱,知青们都觉得无比遗憾。
  赵曙光和武红兵就拖拉机的问题单独谈了一次话,赵曙光一番分析后,武红兵就算再多不舍,最终还是决定服从安排,找个机会把拖拉机卖个好价钱。
  坡底村调查的结果让杜主任大吃一惊,他发现坡底村的问题远比自己想象得还要严重,从他一直以来的信仰和坚持来看,坡底村藏匿了很多违背红色思想的问题,原本私买私卖拖拉机和草席子就已经足够让县革委会对坡底村进行严查,但在调查过程中,杜主任还发现,王长河的女婿同时也在坡底村党支部担任重要职务的马川出身很有问题,按照规定,出身有问题的人是不能担任重要职务的。
  赵曙光前脚刚去学习班,后脚坡底村和农业物资站就出事了。杜主任指挥县革委会的人分几路一路包抄,一是趁着一帮知青去县物资站卖草席子的时候,把知青们都抓了回去;二是他们冲进坡底村,把马川遣送走;三是搜出了私藏在坡底村的外国名着,软禁了王长河。坡底村一时间被搅得鸡犬不宁,赵曙光不在,村民们急得都不知道该如何示好。
  因为李君婷和杜主任的关系,平日里知青们做什么事也都瞒着李君婷。单纯的李君婷以为只是一些违禁书籍被收缴了,她想讲义气把藏书的事扛了下来,结果却发现,那么多事她根本顾不过来。
  陕北坡底村。对于李君婷主动承认是违禁书籍的拥有者,老谋深算的杜主任其实是压根都不信的。杜主任和下属对坡底村发生的问题进行相应工作安排后,决定单独和李君婷谈谈。
  坡底村一片混乱,武红兵看事情至此,索性把所有事情都扛了下来,被县革委会以“现行反革命”为由,列为重点审讯对象,所有人都不得不探望……村里派人到县里把赵曙光叫回来。
  在交代问题的时候,武红兵一口咬死,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的。杜主任得知消息后为李君婷大松一口气,他苦口婆心地和李君婷沟通,李君婷终于明白,事情远比自己想象得严重得多。
  赵曙光赶回来,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他心急如焚。王长河则是因为这个事情气急攻心咳血,性命堪忧。
  李君婷质问赵曙光草席子和拖拉机的事情,赵曙光解释是因为不想连累她,李君婷觉得赵曙光不找自己一起承担事情是不信任的表现,很难过,经过赵曙光一番推心置腹的开导,李君婷总算释然。
  坡底村村民决定当务之急,先把坡底村的其他人都想办法弄回来再说。李君婷想为坡底村村民做些什么,她跑去求杜忠诚,杜主任答应可以放了坡底村的其他人,但武红兵必须留下,马川也必须遣送走。
  除了武红兵外的知青们都回来了,但大家对于如何帮武红兵也是束手无措。王长河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心系坡底村,没法安心养病。刘江等知青义愤填膺地准备做些什么,为武红兵出头,但赵曙光告诉刘江,其实刘江的档案并不很纯粹,如果贸然出头,非但救不了武红兵,还会让事情变得更难解决。刘江听了他的劝说,才总算不再冲动。
  王长河病故,杜主任召开会议,决定坡底村下一任支书的人选。坡底村的村民为王长河举办了追悼会。
  赵父赵母收到赵天亮的来信,得知东北的知青们都得了个叫“雀盲眼”的病,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他们都很担心赵天亮。
  此时的赵天亮因为身体不错,所以还没得上雀盲眼,但他正在风雪交加中和齐勇、孙敬文忙着搭电线杆子。齐勇为了第二天上午能够赶上放映的电影,所以提议连夜开工,但一不小心,齐勇从电线杆上掉了下来,摔瘸了腿,祸不单行,就在这时,孙敬文也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了,他怕得要命。情况无比紧急,唯一身体技能还没出现问题的赵天亮决定和孙敬文拖着齐勇赶回去,否则按照眼下的天气情况,呆到次日早上,三个人都得冻死。
  孙敬文因为眼睛看不见,又气又急,责怪齐勇,而齐勇很快发现自己看不见了,他很是自责,同时也急得不行。讨论后,三人决定,由仍然能够看得见和跑得动的赵天亮先走一步去寻求支援,齐勇和孙敬文则留在原地等。危难之中,孙敬文和齐勇彻底冰释前嫌,二人相拥取暖,等待救援。
  快到山东屯的赵天亮和留守原地的齐勇、孙敬文先后遭遇野狼,他们各凭智慧活了下来。此时山东屯的人也终于发现了他们。
  七连发现三人失踪后乱作一团,听说人被山东屯救了,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为了救赵天亮,周萍给他做了人工呼吸。经过山东屯女知青们的集体奋力救助,齐勇三人已经没有生命危险。
  陕北坡底村。知青们总算见到了武红兵,大家表现上嘻嘻哈哈,但心里都很难受,尤其是李君婷,她很想帮助武红兵缺无能为力。
  刘江等知青都回乡探亲,赵曙光让刘江帮忙探望武红兵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叮嘱他一定要报喜不报忧。赵曙光留在坡底村过年,让他惊喜的是,冯晓兰走到半路又折了回来,决定陪他一起在坡底村过年。而李君婷,也最终决定过年住在杜主任家,这样能时不时地探望下武红兵。
  山东屯。梁喜喜出现,才让赵天亮、齐勇、孙敬文反应过来他们这是在山东屯。孙敬文受着女知青们的照顾,本来觉得是理所当然,但在得知整个被救的过程,尤其是周萍为救赵天亮还给他做了人工呼吸,三人都感动不已,孙敬文更是恨不得给女知青们磕头谢恩了。
  经过这次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赵天亮、齐勇、孙敬文现在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为了给赵天亮和周萍一个单独对话的机会,孙敬文出了个和齐勇吃安眠药的馊主意。赵天亮约了周萍,却始终开不了口。
  团长吕东阳和老站长杨秉奎代表七连来探望三个小子,梁喜喜认为赵天亮、齐勇、孙敬文三人勇气可嘉,同时也大力表扬了周萍,想要把周萍塑造成“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典型。
  在此之前,山东屯的人都觉得这次把七连的三个小子救了下来,怎么也得让兵团“表示表示”,给点报答什么的,但梁喜喜却坚持救人是他们应该做的,要对方报答是不应该的。不过梁喜喜思忖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借着这个契机,让兵团的人成功赚钱网帮着把电线杆架到山东屯来,给山东屯也安上电话,为山东屯的乡亲们谋取福利。吕东阳答应回去后讨论一下这个事情。
  而此时,孙敬文和齐勇吃的安眠药其实就是维生素片,二人装睡的时候听着赵天亮总是说着不着边际的话,急得孙敬文趁周萍出去倒马桶,坐起来训斥了赵天亮一通。
  北大荒。赵天亮支支吾吾地就是无法表白,孙敬文一下急了,一冲动就坐起来替赵天亮表白了。而周萍其实一直也喜欢赵天亮,听到表白后,感动得哭了。孙敬文和齐勇一见周萍这样,就明白这事成了,大伙都乐了。
  刘江带着赵曙光的口信回家,赵父支持赵曙光照顾冯晓兰,但坚决不同意二人谈恋爱。赵父认为赵曙光绝对不能趁火打劫,照顾冯晓兰出于义,如果赵曙光和冯晓兰走到了一起,别人会觉得赵家是有所企图的。但赵母却没有想那么多,她很支持赵曙光和冯晓兰的恋爱。
  小刘还带回来赵曙光一封信,转达赵曙光的原话,让赵父赵母先不要拆开看,等有事的时候再拆。赵父担心儿子安危,坚持拆开,结果发现信中,赵曙光表达了自己想要呐喊出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不公现象的心声。这在当时来说,是极其反动的言论。赵父一怒之下,把信烧了,还想要立刻去陕北找曙光。赵母好一顿劝说,才按住了赵父。
  梁喜喜知道了周萍和赵天亮的事,她也觉得很高兴,她找周萍谈心,明确表示要把周萍塑造成再教育的知青典型,周萍也很诚恳地表示一定会好好干,不辜负梁喜喜的期望。
  赵天亮、齐勇、孙敬文终于痊愈了,三人要跟着指导员韩经泰离开山东屯了,周萍和其他女知青们都很不舍,但也知道离别是必须的。
  北大荒。临别前周萍说了一番很奇怪的话,只有赵天亮懂她说的是什么意思。而对于依旧不能呆在兵团,周萍虽然觉得而遗憾,但已经能够欣然接受留在山东屯的事实了。反倒是韩经泰想起来,觉得挺对不住周萍的。
  方婉之给众女知青讲述了她当年来北大荒以及认识自己丈夫的过程,女知青们听了之后都震撼不已。
  方婉之的话让女知青们都很触动,她的爱情故事虽然很普通,但对正是渴望爱情的年纪的女知青们来说,还是引发了无限憧憬。方婉之谈完私事后,话题转到提醒女知青们,最近她们中间出现了打小报告的人,团结友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女知青们都怀疑是吴敏干的,这番话正巧被前来请假的吴敏听到。
  这时赵天亮、齐勇、孙敬文终于回到七连,其他知青听说了他们的事迹后,都相当崇拜。但是向来口硬心软的张建业,还是狠狠批评了他们一通,孙敬文也被孙曼玲追着打了好几下,但尽管如此,赵天亮、齐勇、孙敬文知道大家是为了他们着急,心里都很暖。
  越来越多的知青患上了雀盲眼,兵团干部们针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吕东阳决定带上一些知青去海边弄海带回来解决这个问题。
  孙曼玲和齐勇同行。二人一路上路上谈了很多话,彼此了解更进一步。齐勇谈及上次是自己的缘故连累孙敬文和赵天亮也在风雪中受罪,他回去应该要受处分,而孙曼玲则表示自己并不责怪他。
  孙敬文对于临别前周萍说的那一番话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北大荒。孙敬文很希望赵天亮和周萍的爱情能开花结果,赵天亮也比较慎重地考虑了这个问题。留守的知青们都期盼着连队能早日弄到海带回来。
  路上。孙曼玲代表弟弟感谢齐勇,他俩的对话被在一旁的小干部听在了耳里。小干部吹毛求疵,认为他们谈论的话极其反动,于是告状到列车长处,连累齐勇和孙曼玲在看的书都被收缴,但幸好是虚惊一场。
  齐勇和孙曼玲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好心的列车长因此提议让二人去他的房间里休息。二人一路上感情突飞猛进。
  此时,在七连,张靖严的老师宋启哲因为反革命罪被关押起来了,而张靖严也被找去接受调查。幸亏张建业出面,才替其解了围。
  兵团的知青代表们在海边驻扎了下来,大家对于海边的生活都很是好奇。
  吕东阳为了海带的事情找到爱人王彩霞,王彩霞埋怨吕东阳不早一点告知此事,海带供应原本就紧张,吕东阳就这么带着人过来了,这事可不好办。
  为了让王彩霞同情知青的遭遇,吕东阳故意让知青们表现得白天也看不清东西,把王彩霞给心疼的。
  吕东阳和王彩霞夫妻二人为了替知青们争取海带治疗雀盲眼,开始四处辗转奔波。而驻扎到海边的知青们,则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喝上了留守知青们喝不到的海带汤。
  团里各连的知青代表中,有个叫做高卫东的知青思想特别革命,是一个类似吴敏一样的存在,总是动不动就批判他人思想反动,数次与其他知青起争执。
  海边。吕东阳夫妇为了海带的事情四处奔走。
  比起在七连日子,知青们在海边的日子则悠闲得多,齐勇和孙曼玲还有七连的知青们,趁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在海边散步,谈人生理想。
  和孙曼玲一个宿舍的女知青林红,其姐姐在插队的时候出了意外。林红闻讯后哭得很伤心,孙曼玲很是同情她,提倡知青们发动捐款。知青们将心比心,都纷纷慷慨解囊,林红非常感动。
  申请海带的过程很是艰难,吕东阳让兵团知青们先在当地帮助村民干活,晒晒海带。而已经提前吃上海带的知青们,当然二话不说就干得热火朝天了。
  对于这些知青的到来,本地的村民都非常欢迎的。
  驻扎在海边的回乡知青李鸽一个人带着儿子涛涛生活。涛涛的父亲早已经牺牲,但是李鸽不敢告诉涛涛这个事实,一直骗涛涛说爸爸出海了,于是涛涛每天都坐船上等着爸爸回来。李鸽怕涛涛认出门口贴的是“烈士之家”,也不敢教涛涛认字。七连知青付正见状无比同情这对孤儿寡母,决定抽空教涛涛认字。
  这一切都被高卫东默默地看在眼里。
  海边。付正抽出每天中午午休时间去帮助李鸽的行为被高卫东拿来冷嘲热讽,高卫东认为付正和李鸽有暧昧,留下一番莫名其妙的话,七连的知青们都不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
  付正不理会高卫东四处散播的闲言碎语,依旧每天帮助涛涛识字,涛涛很喜欢这个叔叔。
  兵团知青们准备了文艺节目,齐勇和孙曼玲聊到高卫东含沙射影说付正的事,孙曼玲觉得索性不要搭理高卫东。
  当地知青的生存现状让付正感慨不已。他的这番感慨,又引起了七连其他知青的讨论。
  涨潮了,大风大雨中所有知青都在手忙脚乱地做好躲在屋子里的准备,只有付正想起这个时间涛涛可能在船上望海,他不顾危险地扑了出去。其他知青除了高卫东之外,也都冒着风雨出去帮助涛涛。
  为了救涛涛,付正牺牲了。所有的知青都很伤心,但高卫东依旧冷嘲热讽,认为付正是活该。高卫东的态度激怒了其他知青,一向冷静的黄伟也控制不住地跳出来揍了高卫东一顿。众人怀着哀痛的心情,给付正举办了追悼会。
  北大荒。兵团的探亲假批了下来。赵天亮还收到通知,连里决定恢复他班长的职务,而另一个让知青们都欣喜若狂的消息是,一部分知青的探亲假终于批了下来。获得批假的知青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赵天亮决定带周萍回家见家长。
  张靖严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课,尹续波觉得张靖严教的东西有问题,但张建业却不以为然。
  齐勇辞掉班长一职,一心要当好七连的弼马温。孙曼玲去马棚找齐勇,逼问他在火车上时为什么趁自己睡得迷迷糊糊时偷亲自己,齐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百口莫辩。
  北大荒。面对孙曼玲的“威逼”,齐勇仍然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孙曼玲说得越多,他就越是一头雾水。他想着反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狠狠地亲了孙曼玲一下。孙曼玲落荒而逃。
  孙曼玲在门外碰到孙敬文,大家都以为齐勇和孙曼玲又吵架了,也没有放在心上。孙敬文还让齐勇多让着孙曼玲一点,说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众知青开始回乡探亲,白桦林车站好一番热闹。
  徐进步排队买票,结果被没有买到票的知青污蔑为他恶意插队了,双方大打出手,谁也不服谁。赵天亮和齐勇等人到了之后,详细了解了情况,最后做出决定,让出几张票来,皆大欢喜。
  赵天亮和周萍约好了在车站上等,结果当他捏着好不容易买来的票去找周萍,才发现周萍坐的车半路上坏了,赶不过来。
  赵天亮担心周萍的安危,当下就决定把自己的票让了出来,先住进小宾馆,等着和周萍回合。
  赵天亮每天出去都去车站找周萍,但都没见到人,心急如焚。为了不惹闲话,赵天亮对外也只说在等自己的妹妹。
  山东屯的三个上海姑娘到了哈尔滨之后,没买到回去的票,孙敬文就先收留了她们。孙父孙母无比热情,张罗一桌子好菜来招呼她们。
  赵天亮还是每天去车站看周萍来了,但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周萍,自己却发起了高烧,可把小旅馆的老板给急坏了。
  孙敬文安顿好了三个上海姑娘后,又去车站接了下一班火车回来的齐勇,为了避免麻烦,齐勇和大家约好,一会自称“于英”。
  让人意外的是,孙敬文的父亲很喜欢“于英”,二人下棋聊天,相处得不亦乐乎。孙父还打算吃完饭后送“于英”回家,但一听说“于英”住在齐家那条路上,昔日恩怨涌上心头,他就不再相送了。齐勇和孙敬文听着孙父质朴的解释,内心都感慨无限。
  周萍终于赶来了。招待所老板很担心赵天亮的病是不是会传染其他人,周萍保证住一个晚上就走。
  孙敬文送齐勇回家的路上,提到了孙曼玲非说他偷偷吻了她的事情。孙敬文很高兴,默许了齐勇做自己姐夫的事情。而齐勇还在为这个他没有做过的事困扰不已,同时也很担心齐、孙两家的关系。孙敬文一高兴,回去就透露了“于英”是孙曼玲对象的事情,可把孙父孙母高兴坏了。
  经过一番悉心照料,赵天亮很快就痊愈了。赵天亮和周萍谈及他们的婚事,周萍想到自己的出身问题,怕拖累赵天亮。招待所老板夫妇虽然觉得周萍和赵天亮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是“兄妹俩”,但好心的他们还是决定不要多管闲事。
  因为抢救及时,蔡宁康复得很快。
  周萍和赵天亮在小旅馆里朝夕相对,感情激增,招待所的俩夫妻和孩子们也都很喜欢他们。周萍还拿了《唐诗三百首》教老板的女儿萍萍读诗。
  在回来的火车上,赵天亮问周萍愿不愿意嫁给他,这样就成为兵团的家属,周萍仍是不愿意拖累他。赵天亮很失落,但仍然尊重周萍的意愿。赵天亮觉得周萍变了,变得更好,变得不再优柔寡断、不再患得患失,内心也变得更坚强。
  赵天亮和周萍中途在哈尔滨换乘,孙敬文和齐勇出来为二人践行。吃饭时,饭店服务员指责其他顾客不该在饭店趴着睡的时候,齐勇开声为疲惫不堪的浙江知青求情,饭店服务员最终默许了这些知青可以趴在桌上小睡,浙江知青们对齐勇很是感激。
  孙敬文和齐勇不约而同地去了齐伟的墓前,二人希望两家关系能得到缓解。
  周萍跟着赵天亮回了家,赵父虽然表面很严肃,但儿子回来,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为了怕父亲反对他俩谈恋爱,赵天亮虚构了周萍的出身,周萍对于赵天亮的自作主张很生气。
  周萍因为当年被红卫兵们强制灌过豆浆,所以不能喝豆浆也见不得别人喝豆浆,赵父赵母见此情景,怀疑周萍怀上了。不明就里的赵天亮,则认为是周萍矫情,犯了资产阶级小姐的毛病,也有些生气。听完周萍的解释后,赵天亮又是内疚又是怜惜,对周萍的爱也更加深了几分,他发誓往后一定好好保护周萍,不会再让她碰到那样不堪的事。
  赵父听说赵曙光和冯晓兰不顾他的反对,依旧在谈恋爱,非常冲动地吼出了绝对不允许儿子和黑五类的女人结婚的话,周萍听完后暗自神伤,留下一封信就独自回家了,赵天亮为此和赵曙光大吵一场,赵母也忍不住替儿子出声。赵父虽然觉得伤害了周萍有些于心不忍,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为了赵曙光和冯晓兰的事情,赵父执意要去陕北,赵母让赵天亮陪着一起去。赵天亮虽然还和赵父生着气,但终归还是放心不下盲眼的老父独自上路。只是一路上,赵天亮还是忍不住和赵父辩嘴。
  在去陕北的车上,赵父把大衣借给了同车抱着孩子的小媳妇,走时忘记拿了,执着的小媳妇决定抱着大衣每天到车站等他们。
  赵父和赵天亮赶到坡底村之时,正碰上赵曙光已经采取了大家的意见,把集体的钱拿出来分给各家各户。
  赵父在屋外一听,觉得大有问题,赵曙光把钱这么一分,不就是违背集体主义的原则了吗?他赶紧冲进屋里把赵曙光拉到一旁谈话。但赵曙光则认为,与其让公社的人把这笔钱拿去开一些无谓的会议,倒不如尊重集体的意愿分配给每家每户,这也算是另一种集体主义的体现方式。赵父虽然觉得赵曙光这一说法有些违背他的理解认知,但的确也符合对集体主义的解读,但更多的,他是怕赵曙光因此而惹上麻烦,赵曙光则毫不在乎,说自己早已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村民们领完钱都散去了,赵父拉着赵天亮、赵曙光、冯晓兰开会后会,想和赵曙光好好讨论下这个问题,并希望通过冯晓兰和赵天亮的意见来一起说服赵曙光,但他惊讶地发现,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三个年轻人的想法竟然是出奇得一致,反而是他的想法变得有些“不合常理”了。
  此时冯晓兰告诉赵父已经和赵曙光领了结婚证书,赵父勃然大怒,觉得赵曙光此举违背了他的原则。冯晓兰支开赵曙光和赵天亮,和赵父进行一番掏心窝子的谈话,总算让赵父点头答应了。
  说服了赵父后,赵曙光和冯晓兰觉得更加幸福了。春梅看到赵曙光和冯晓兰之间的甜蜜,很羡慕他们之间的感情。
  赵曙光告诉赵天亮,他发觉武红兵和李君婷之间有了爱情的萌芽。对于这个事情,赵天亮对这对欢喜冤家竟然能走到一起很是吃惊,但他还是由衷地为这一对恋人高兴。哥俩的话题渐渐转移到了对现状的迷茫上来,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他们说话的赵父,此时也忍不住加入到谈话中来。赵父让哥俩在想要保护他人之前,先学会好好保护自己,这样才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坡底村和坡后村都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这天,俩村因为冰块归属的问题发生争执,继而上升到武力相拼。赵曙光拉开两村人,用他的真挚打动了火冒三丈的村民们。赵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听着赵曙光的发言,也暗自赞许。
  不知道赵父内心已经有了如此转变的赵天亮,为了帮赵曙光和冯晓兰营造一个洞房花烛夜,他拜托坡底村的人陪赵父喝酒,把赵父放倒。而赵父在和坡底村的人在聊天中,听着坡底村村民描述的关于赵曙光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他在内心深处,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
  春梅对赵天亮很有好感,但赵天亮始终把她当成妹妹那样看待,赵天亮和春梅谈了这几年自己的成长和心得,春梅似懂非懂。赵天亮听说春梅无法继续念书,他感到很遗憾,他鼓励春梅,有机会还是要继续学习。
  临别在即,赵曙光和冯晓兰的洞房花烛夜,过得尤其依依不舍。
  次日早上,公社的革委会主任牛川河得知赵曙光提前把集体的钱分了,气急败坏地出现在坡底村。此时武红兵成功赚钱网正在继续接受改造教育,他跟着牛川河来到坡底村,村民们看到他激动不已。
  陕北坡底村。部队的人来接冯晓兰了,坡底村的人都忙着和冯晓兰依依不舍。牛川河表示今天就是来讨要坡底村的钱,不交钱就不让冯晓兰走。
  冯晓兰带着不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牛川河在坡底村开会,让赵曙光和村民们把分掉的钱都交出来。无论他说得如何义正言辞,乡亲们坚决不交出分掉的钱,牛百川恼羞成怒,抓了武红兵来当众羞辱,想借此杀一儆百。此时的武红兵,经过了多年的再教育改造,已经不会像当年一样冲动鲁莽,面对牛川河的羞辱,他表现得不卑不亢。
  牛川河拿出了一本叫做《第六病室》的书,要武红兵当着村民的面供出这本反动的书籍是谁的。一直在旁边听着的赵父,发现牛川河所谓的革命思想中带着极端的政治偏见,他故意撞到牛川河身上,趁乱把书藏了起来。
  牛川河发现书凭空消失了,慌了阵脚,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盲眼的赵父会有如此敏捷的身手。
  经过这么一闹,赵父和两个儿子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到了赵父和赵天亮离开的时候了,春梅很是不舍,向赵天亮表白,赵天亮告诉她自己已有心上人。
  赵父和赵天亮走到车站,发现小媳妇还抱着大衣等着他们,赵父深受感动。
  孙敬文告诉父母,孙曼玲正和“于英”谈恋爱,孙父孙母非常高兴,邀请“于英”到家里吃饭。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孙父孙母在不知道齐勇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很喜欢这个未来女婿。
  赵父回家后,和赵母写了一封信给周萍,让赵天亮带给周萍,并且要求以后每次探亲假路过北京的时候一定要让周萍过来。
  赵天亮和赵父交流了陕北之行,气氛融洽,此时赵天亮收到电报,得知男一班有机会参与到边防巡逻队中,非常激动。赵父令其赶紧归队,好好为国效力。
  孙敬文送喝醉了的齐勇回家时碰上齐勇父母,齐勇父母邀请他改日来作客,面对二老的热情邀约,孙敬文想到不知道何时两家才能坦诚相对,不计前嫌,内心波涛汹涌。
  探亲假结束了。众知青先后回到七连,孙敬文带回来一堆好吃的,被留守的知青们一抢而空。孙敬文费了好大功夫,才从“一群狼”口下把带给孙曼玲的东西护住了。知青们为了孙敬文带来的食物,大肆狂欢了一下,但也因此,留守的知青们,思乡之情越发重了。
  七连男一班争取到了驻守边防的工作,男知青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地大干一场。对于男一班们的激情,原先驻守在边防的老战士们都觉得很可爱,他们告诉赵天亮等人,边防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如他们想象得那么刺激好玩,时间久了,其实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情。
  驻守边防的老战友在离开前,告诉知青们,苏联那边有一条叫做娜嘉的狗,偶尔会溜达到这里来,让男一班的知青们最好别招惹它。
  魏明在边境凿冰钓鱼,和同样在苏联边界凿冰钓鱼的老大哥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魏明钓的大鱼被娜嘉叼走了,苏联大哥还送了两条小鱼给他。
  沈力扒了几块白桦皮来点火,被尹续波批评了一顿。尹续波和知青们强调,要爱惜北大荒的一草一木,知青们有些不服气。尹续波走之前觉得知青们带来的两桶清漆放着也浪费,不如让他带走,赵天亮觉得他是在贪小便宜,很不情愿,但最终还是点头了。
  尹续波和齐勇把男一班的知青们安顿好就回去了,他前脚刚走,沈力就拎着苏联老大哥送的两条小鱼拎回来了,他打算给知青们改善伙食,。
  沈力因为白桦皮的问题被尹续波批评了一顿,因此对于尹续波拿走两桶清漆的事情很是不忿,赵天亮召开班务会议,众知青为了这个事情争吵不休,最后才发现尹续波拿走清漆不是贪小便宜,而是的确有苦衷的。
  陕北坡底村。武红兵劳改结束,他和李君婷也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北大荒。又到给边防送粮食的时候,齐勇绕道山东屯,想把周萍接上带去边防给赵天亮一个惊喜。梁喜喜爱惜周萍,她虽然同意了给周萍放假,但在去之前,她让周萍再三保证不和赵天亮发生婚前性行为,一番话把周萍羞得脖子都红了。
  男一班的知青们开始了他们在边防日复一日的驻守日子,徐进步和孙敬文在了望台上看着对面苏联,很羡慕苏联老大哥的武器装备,但不管对方如何好,他们还是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齐勇和周萍在去边防的路上遇到黑熊,但幸好只是虚惊一场。齐勇发现,此时的周萍,已和当年做什么都战战兢兢的上海小姑娘不同了,她现在自信、乐观,还会开齐勇的玩笑了。原本就爱玩的齐勇,因此也计上心来……
  赵天亮在门口迎接齐勇,却发现齐勇带回来一个自称是赵天亮岳父的老大爷,赵天亮一头雾水。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老丈人,赵天亮慷慨辩驳,说他只爱过周萍一个人,原来老大爷是周萍扮的,她和齐勇故意和赵天亮开了个玩笑。
  边防。男一班的知青们都张罗着拍照,大家拉着周萍也拍了好几张照片,和乐融融。
  知青们在休息时间畅谈人生理想,齐勇想当好七连的“弼马温”,黄伟想要成为作家,沈力想要当画家,大家对未来都无限憧憬。
  周萍和赵天亮谈心,赵天亮表示不希望发生战争,但如果万一真的发生了战争,他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如果他真的因此牺牲了,周萍就嫁给别人。周萍到听到这番话,很是伤感。此时江那边正好有了动静,众知青严阵以待,周萍和赵天亮更是生离死别,依依不舍。知青们不知道即将来临的是什么,心情都无比沉重。
  漫长的一夜过去,次日清晨警报解除,知青们发现昨晚就是虚惊一场,高兴之余,给赵天亮放了一天假,让他和周萍恋爱去。周萍和赵天亮在雪地散步、谈心,觉得人生无比美好。
  北大荒的日子是单调的,沈力用空闲时间弄了个雪雕塑,周萍替雕塑取名为《偎》。而此时,正在巡逻的徐进步和孙敬文发现远处有人鬼鬼祟祟地过来了。
  周萍等回到宿舍里,孙伟正在给大家讲述一个画家、指挥家和鹦鹉的故事,知青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时徐进步和孙敬文把刚才发现的那个鬼鬼祟祟的人抓了回来。对方坚称自己是个放映员,赵天亮等决定立刻严查此人。
  经过盘查,赵天亮发现原来前天晚上让知青们严阵以待的边境上的大动静都是这个放映员搞出来的。放映员解释自己前天喝醉酒,不小心走到了苏联境内,结果引起了苏联那边的警戒。为了确认此人是否是真的放映员以及等待上级进一步指示,知青们决定索性让他给大家放一部《列宁在十月》。
  电影放映完了,赵天亮仍然表示要按照规矩把放映员送到边防站去。周萍终于想起来,之前在山东屯看到过这个放映员,好像是团长吕东阳的表哥,她坚持放映员是无辜的,但赵天亮在坚持要按章办事,二人发生争执,闹得不欢而散。经过一番民主协商,知青们最终还是决定放走放映员。
  赵天亮和周萍也总算和好,周萍在回山东屯之前给兔子取名叫小白,孙敬文表示一定会悉心照料好小白。一段时间后,团长吕东阳得知了知青们对放映员的处理方式,表达了无声的感谢。
  赵天亮去河里巡逻,众知青远远地看到他拿起一把斧头上了苏联的船,以为他和苏联兵拼了起来,吓得都跑到河边严阵以待。结果发现是一场虚惊,赵天亮在巡逻的时候,正遇上苏联的船在打捞一条大鱼,而对方船上人手不够,所以向赵天亮求助,而赵天亮帮他们捞上大鱼后,对方坚持要分一半的鱼作为答谢。赵天亮实在推脱不过,就扛着斧头上去分鱼了。
  这条大鱼让男一班的知青们美美地吃了一顿,大家都和喜欢这种和平供出的感觉,希望传说中的战争千万不要发生。
  北大荒。七连女知青宿舍里。孙曼玲睡到大半夜突然惊醒了一下。
  孙曼玲找方婉之探讨自己的感情问题。孙曼玲突然发现之前说齐勇吻了她,其实只是自己在做梦,对于冤枉了齐勇,她感到非常内疚,方婉之建议她和齐勇道歉。
  北大荒。直脾气的孙曼玲说做就做,她去河边向齐勇道歉后并勇敢表白,但事实上,齐勇对孙曼玲早也已经有意思了。二人表述衷情后,正式谈起了恋爱。为了保护孙曼玲,不让谈恋爱的事情影响到她,齐勇还因此被二班的几个得知真相的兄弟敲诈了一些罐头。
  又是一个假期,周萍去边防的时候,路过边防女兵驻扎处,闻到鱼汤的味道,嘴馋吃鱼结果被卡刺,但也因此,她认识了热心的鲁楠。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边防其他女战士在捕鱼的时候不幸落水,周萍奋不顾身地跳下水救人。
  周萍没按照约定的时间来,赵天亮坐立不安。等了许久,终于看到周萍。周萍因为没救回全部女战士,而且鲁楠还因为救人牺牲了,周萍觉得相当自责。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男一班的战士们感慨不已,大家编织了花篮,在河边为死去的女兵默哀。
  周萍回到山东屯后,组织对周萍热心救人给予嘉奖,但周萍想到死去的兵连女战士,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个嘉奖,她把奖状烧了。
  周萍送给男一班的兔子小白被苏联狗娜嘉叼去了那边,众知青束手无策,孙敬文急得不行。
  男一班的知青对娜嘉很是愤怒,但娜嘉跑回了边界那边,众知青和苏联兵为此还在边界对峙了一会,差点就交火。幸亏魏明懂得俄语,双方沟通之后发现是误会一场,但对方表示,这个事情他们管不了,众知青无奈折了回来。和兔子感情最好的孙敬文,依旧非常愤怒。赵天亮针对这个事件,提醒男一班的知青们,守卫边疆的主要任务,以后不能再发生类似事件了。
  大雪封路,齐勇可能无法如期送粮食来。孙伟让大家紧着点吃,干粮不是很够了。等了几天,齐勇还是没来,知青们每日勒紧裤腰带省着吃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周萍不想当典型,梁喜喜答应不再为难她,并且准假让她去看赵天亮。
  魏明在林子里安了个捕兽器,好不容易捉到了个兔子,结果发现只剩下了个兔腿,野兔又被娜嘉给叼走了,孙敬文火冒三丈,发誓一定要手刃娜嘉。
  由于没饭吃,知青们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已经被连队遗忘了。幸亏周萍带着粘豆包出现了,众知青欢欣鼓舞。
  周萍得知小白的遭遇后很伤心。正巧魏明下的套抓住了苏联犬。孙敬文磨刀霍霍要杀掉娜嘉。知青们为了到底杀不杀娜嘉,展开激烈讨论,善良的周萍觉得娜嘉是无辜的,在她的坚持下,大家还是救助了娜嘉。孙敬文还是很不服气。
  经过一番悉心照料,娜嘉的腿伤恢复得很快。孙敬文嘴硬心软,经过周萍的一番开导,他其实已经原谅了娜嘉,但不好意思说。众知青帮娜嘉养好伤,放走了它。
  正当大伙开心分吃粘豆包,周萍还共享了稀罕的白糖时,齐勇终于带着粮食和知青们家里寄来的包裹出现了。
  齐勇的出现,让知青们高兴得是又唱又跳,大家决定放肆一回,喝酒庆祝有饭吃。
  酒足饭饱之时,娜嘉带着馅饼、果酱来了,还带来了它的主人--苏联一对老夫妻的感谢之意,知青们又是震惊、又是高兴、又是感动。众知青一开心,酒足饭饱之余,就把家里寄来的好吃的东西都给娜嘉背了回去,尤其是徐进步,自己都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直接就让娜嘉拖回去了。
  第二天酒醒了之后,徐进步心疼自己的口粮,后悔得不行。老夫妻们再次让娜嘉带来的感谢之言,大家又觉得不管给多少都是很是值得了。一来二去,娜嘉和知青们混出了感情,尤其是孙敬文,现在是最宝贝娜嘉的那个。
  知青们开始长胡子,但在边防没有刮胡刀,徐进步总是用手拔胡子,被其他人嘲笑。
  孙敬文寻思着江心一开化,娜嘉想要再过来就不太可能了,他和娜嘉处出了感情,想着要到明年才能看到娜嘉,很是失落。此人众人却在外面发现了冻得发抖的娜嘉,娜嘉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信和一堆首饰游了过来。信是苏联老夫妻写来的,他们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希望知青们能找来鹿心血救命。
  孙敬文为了此事四处奔走,最后用手表换了鹿心血回来,知青们为他的无私而感动。大家目送娜嘉过江,想着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再见了,都无限伤感。
  1974年。驻守边防的男一班终于回到了七连。此时,各连队都分配到了上大学的名额,兵团举行公开投票选举。七连的黄伟、魏明、孙曼玲、沈力四个人最后得到机会。
  北大荒。对于这个结果,知青们心情都很复杂。孙曼玲想和齐勇一起上大学,而齐勇落选后其实挺失落的,但为了怕孙曼玲心里不好过,他表现得很是无所谓。至于吴敏则是相当嫉妒,她先是想说服女知青们没选她是思想觉悟有问题,结果遭到了女知青们的一致忽略。
  于是她又想试图拉拢齐勇一起推翻此次选举结果,她认为像她这样一个拥有极高政治觉悟的知青没有被选上,是很有问题的,齐勇也懒得搭理她。吴敏很气愤,到处找机会想要推翻这次选举的结果。
  齐勇把自己准备的复习资料给了孙曼玲。孙曼玲看了复习题,觉得难度很大,很没把握,最主要的是,她舍不得离开齐勇。齐勇耐心开导了她,孙曼玲终于决定好好考试。
  沈力在河边画画,在河边玩耍的两个孩子扮溺水,正在河边写生的沈力不疑有他,跳入河里救人,路过的吴敏好奇翻看了沈力的画册,发现了一副画成周萍样子的圣母像,她偷偷地拿走了画。
  沈力发现孩子只是在闹着玩,他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他也批评了孩子们一顿,还给孩子们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吴敏趁着这个机会,拿走了圣母像。沈力回来发现那张圣母像不见了,急得不行。
  考场上,吴敏拿着圣母像出现,当众揭发沈力,考场乱作一团,考试被迫终止。
  为了沈力的问题,兵团里闹翻了天。赵天亮得知画中圣母的脸是周萍的,一时冲动就扇了沈力俩耳光。
  沈力自觉没脸面对众人,拿了镰刀要自杀,在众知青的极力开导下,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唐曾饰赵天亮  他叫赵天亮,雄鸡一唱天下白,严厉的父亲一声令下,原本可以留在父母身边的他  来到广阔天地间对同伴的团结,让他成为有威信的男一班班长;  对出身不好的女知青周萍的爱恋,让他日益成熟,敢于担当八年的兵团生涯,  他一点一滴地成长,不断地影响着他人,也一直在被他人影响  傅晶饰周萍  因为拒不跟父母划清界限,她成了黑五类子女中最“黑”的那一类。  她偷偷爬上了去兵团的火车,在众人的帮助下暂时留在了北大荒,  收获了真挚的友情和爱情她的爱是如此羞涩,却也无比执着;  她曾经那么柔弱,此刻却无比坚强  程皓枫饰赵曙光  他是弟弟赵天亮的“精神导师”,比任何人都更早看到了这段历史的脱轨。  为了爱情,他放弃了兵团,毅然选择了穷苦的坡底村,为民生暗中奔走,  誓把贫穷连根拔起他一直在清醒的思考,也从没放弃对现实的热爱。  李欣凌饰冯晓兰  她的将军父亲被运动波及,她在接连的批斗中几近崩溃。  贫穷的坡底村给了她最大的关怀和尊重,坚定的爱人给了她不可更改的誓言  带着爱的勇气,她逆流而上,与他并肩携手,迎接前路的风霜。  张龄心饰孙曼玲  她是仗义任侠的女一班班长,有一红到底的出身,能将《毛主席语录》倒背如流。  与齐勇“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让她有了爱的冲动,对现状也不乏冷静的思考.  她从不放弃生活的美好,生活也从不辜负她  王凯饰齐勇  他的弟弟死于意外的纠纷,却在兵团见到了仇人的弟弟  他像照顾爱人一样照顾马群,却总以冷傲面对人群  因为友情,他学会了原谅;因为爱情,他学会了表达  苏茂洋饰孙敬文  他是孙曼玲的小弟,男一班年纪最小的“娃娃兵”  他的亲哥哥间接害死了齐勇的亲弟弟,他对齐勇又敬又怕  他带着少年维特的烦恼来到了北大荒,将青春和生命永远的安放  周游饰徐进步  他外号小黄浦,书包里藏着酒心巧克力,每天都要吃维生素片  他不缺乏斗志,可干农活总是最后一名;不缺乏豪情,可讲话总是慢条斯理  他一张张地收集着各种邮票,不声不响地积攒了一被窝的毛主席像章,  这使他拥有了巨大的财富。  李倩饰李君婷  她拒绝了一切回城的指标和邀请,赤诚坚定地要求在艰苦的坡底村锻炼自我  她斗志昂扬地定期对冯晓兰开展思想批斗会,满腔热忱地追求着赵曙光  但她并非一个坏女孩,只是还不懂得爱情的表达  瑛子饰吴敏  她是革命的,光荣的,最红最专的,批斗着所有她认为不妥的行为  她斥责别人不能吃苦,却暗自揉着生血泡的双手请假;  她批评女知青穿鲜艳的衣服,却偷偷藏着小镜子;  她逼疯了得到上大学名额的沈力,自己却胸戴红花返回了城市  她冷冷地瞪着一切责备的目光,她是革命的,胜利的,也是孤独的。  霍亚明饰武红兵  他相貌不是太俊,脾气不是太好,但心底透亮,行为坦荡  他带领知青瓜分“禁书”,与支书据理力争,为乡里修拖拉机,  他对赵曙光说,别什露面的事儿都自己扛,分给哥们一点儿。  然后承担了私藏“禁书”的罪名,昂首入狱苦难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收获了爱情和经历  李超饰张靖严  他是俗称的“老高三”,与赵天亮亦师亦友,与赵曙光惺惺相惜  他因为默许赵天亮私自离队遭到撤职,因为不肯控诉恩师受到调查,  因为写诗悼念周总理被公安带走,  在押送途中被救后,杳然无踪。  从历经了人生轨迹骤然转向痛苦、彷徨和不确定性的命运拐点起,  茫茫然十载,他不改初衷
  《曾经》 作词 王敏 作曲 栾凯 演唱 谭晶   “绚丽的青春之桨,   划出人生的层叠波澜。   一代人的追忆,   荡涤难以平静的心田。   难忘那苍茫岁月,   呐喊着温暖的春天。   磨练伴随着无怨无悔,   展开人生的风帆。   我们曾经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   我们曾经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   我们曾经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   我们曾经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   梦里的晶莹泪光,   闪耀你我曾经的容颜。   风雨中的思念,   一路相伴着过往流连。   那里有雪野大地,   那里有战友的生死相牵。   那里有山村大川,   那里有父老乡亲的惦念。   我们曾经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   我们曾经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   我们曾经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   我们曾经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   我们用歌声唱响心中的永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青回城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