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变革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机遇行业有哪些挑战和机遇IT技巧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携手中科软 戴尔新IT助力保险业拥抱“互联网+”
关键字:保险业
  2014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保险行业的“新国十条”。国家以顶层设计的形式全面部署中国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今年期间总理明确了+的战略,这意味着保险行业需要借助新手段来建立保险的体系。
  深处保险行业大变革时代,如何运用云、以及新的IT技术支撑业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保险IT变革
  近日,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出席了由合作伙伴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5中国保险IT应用高峰论坛。戴尔携手中科软股份有限公司,为保险公司主管之间分享提供平台,保险公司与信息化服务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
  此次论坛中,各大保险公司的副总裁、CEO、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等信息化主管领导共话变革,积极讨论“互联网+”时代的保险IT变革,戴尔公司自身解决讲师姚吉松为与会者分享戴尔未来就绪的IT解决方案,倡导用IT引领变革,助力保险行业拥抱“互联网+”。
  融合4.0战略层层推进
  时下,IT不仅仅是业务的引擎,更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支撑,客户需要通过IT高效的实现敏捷业务。具有浓厚互联网背景的戴尔,更加专注创新,在中国从1.0时代开始,不断突破进入4.0时代,加速融入中国本地化生态系统。
  正如黄陈宏博士所倡导,戴尔在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实现本地化,并遵从本土政策需求,与中国本地渠道和行业深化合作。
  戴尔与中科软的合作就是继贵阳高新翼云、之后的又一典范。戴尔充分理解国内行业对IT的需要,坚持开放、高效的理念,为保险行业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现在的应用,满足未来需求,使得保险行业从现在传统的模式中平稳保护投资,又能迈向到未来的需要的路径。
  在戴尔未来就绪的IT解决方案中,戴尔深入和理解保险行业用户在向云转型不同阶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给出了涵盖云和大数据、等解决方案。使得兼顾传统的IT模式和新兴的IT模式融合发展。
  姚吉松与保险行业客户探讨了戴尔“Any Cloud”任意云战略,戴尔很清晰的总结出三个阶段,保险行业现在的应用能否向云转换,应用转换后怎样部署,如何实现和智能的交付,企业怎样快捷管理?将戴尔“云就绪、云部署、云管理”的组合策略,与保险行业客户的自身业务发展相契合,高效而务实,推动客户以适合自身的方式实现向云的平滑演进。
  戴尔的大数据策略也很务实,戴尔强调全方面的化的支撑云和大数据的策略,有针对大数据和的架构方案,通过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帮助客户实现实时数据的分析。
  在本次高峰论坛的展台现场,保险行业客户也看到了戴尔不仅仅又硬件的基础架构,而是聚焦端到端解决方案,为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和应用提供基础解决方案。与戴尔探讨互联网与的相结合的创新场景,从场景出发解决保险服务的创新。
  实践彰显新IT价值
  戴尔作为端到端的基础设施及IT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在数据中心贯穿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领域的技术实力,以及在IT全生命周期领域的先进、开放、经验证的成熟的技术方案服务中国企业客户。
  在保险行业,戴尔已经有了深入实践,并得到客户的认可!
  以支撑某保险公司的移动业务应用系统为例,该保险公司的为独立技术架构,E保通采用前置应用调用核心应用的方式;移动业务应用客户端采用pad+传统客户端设备。
  戴尔提供了基于DELL Fluidcache +的方式来帮助客户实现的读写分离,从而解决客户数据库系统瓶颈, 充分展现了DELL在企业级解决方案端的价值。
  最初,该公司的CRM系统与E保通系统软件采用 RAC作为主数据库,但在系统上线前一个月的压力测试中,系统出现响应错误,同时在分支机构测试运行时,多个分支反应该系统响应速度差,影响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用户IT部门将测试中的问题和测试数据,提供给包括戴尔在内的几家厂商,希望厂商针对该问题,提供各自的解决方案供用户参考、测试、调整,以保障系统的上线时间和业务性能。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基于戴尔的实施经验,考虑到用户系统的上线时间的紧迫和对整体系统调整的复杂度,戴尔提供了基于戴尔Fluidcache的读写分离解决方案,通过4台Dell PE R820高性能(Fluidcache架构)作为从数据库,采用Dell Shareplex复制软件,建立从主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到从数据库服务器的1:4的数据复制,提供了应用程序数据连接池代码,帮助软件开发商利用主数据库服务器和从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基于业务逻辑的读写操作调用不同的连接字符串,实现应用级读写分离。
  通过性能压力测试与评估,戴尔的解决方案得到该保险公司的高度认可,大大提升了响应速度,满足了客户的业务需求。该公司不但后端从数据库系统采用戴尔的Fluidcache+R820系统,而且前置应用的几十台服务器也全部采用戴尔R720。
  创新与客户共赢
  通过创新的技术更好的与客户共赢,戴尔在保险行业的深入实践再次证明,戴尔可以让用户不需要把太多的花在软件或者硬件方面,而是集中精力推动用户自身的业务,包括业务流程的打造、自身业务的销售以及市场推广。
  “在中国,为中国”, 戴尔4.0时代的战略在互联网+时代不断落地,不断深入本地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通过未来就绪的IT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推动业务发展,最终体现IT的价值。
[ 责任编辑:京琦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保险行业IT创新业务的方向在哪里?
保险行业IT创新业务的方向在哪里?ZDnet 15:11
  在提到IT对企业的创新、变革时,金融行业一直是被重点提起的领域。在众多的IT厂商的重点行业中,一定会有金融行业,因为在大家的理解里金融企业对IT的依赖程度很高,在金融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IT的渗透。如今,互联网金融的火热,无论是新贵最后赢了旧贵族,还是新贵只是昙花一现,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这个舞台上传统的金融企业一定会占据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所以,IT对这些新业务的支撑,甚至引领更多创新性业务的出现,是很多人对金融企业IT的期待。
  但是,金融行业包含范围广泛,每个领域其情况又千差万别。不是所有的领域从传统上对IT的依赖程度就极其的高,比如保险。也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可以借助新的IT技术带来创新性的业务,再比如保险。
  保险企业对IT的理解依然传统
  为什么一再提到保险,其实这与保险本身的业务相关。在金融里的银行、证券,这些企业业务运行的前提是IT系统的支撑。而保险却不然,更多是与人相关。对于更多的保险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客户关系系统,但是这个系统多数也没有做到极致,还只是简单地建立一些相关的信息。
  究其原因也相对简单,因为原来在大数据没有兴起时,数据分析做的好的企业也相对有限。而保险这样希望快速成单的领域,在收集数据上也没有太统一的标准。
  而从IT架构层面来看,这点保险企业倒是像银行,选择的多数是传统的“IOE”架构。这个方面,证券相对不同,用证券人自己的话就是证券业从历史传统上选择x86架构的相对较多,所以倒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模式需要用什么样的架构,只有能支撑业务需求就好。
  那么在这几年保险业,对于IT架构的理解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呢?前阵子,记者也和一些保险企业的IT负责人去交流,得到的答案相对统一: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其实,这些企业也在学习互联网公司的架构,但是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并不存在明显的需求:同一时间并发量不大,数据量也不大。
  据了解,一些保险企业的数据量也就在TB级,增长速度也不快。所以花更多心思和预算去尝试一些新的IT架构在一定时间内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记者在和几位保险企业的IT负责人交流时,也发现他们也很关注最新的技术,诸如云计算、大数据,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是排斥新技术和改变。其中的关键应该是找到场景。
  “跑着挣钱”的保险企业IT依然有大机会
  寻找应用场景,就要先回到我们文章标题上提到的“跑着挣钱”了。这个典故很多人都知道,是来源于平安集团马明哲的一段话:保险公司跑着挣钱,证券公司坐着挣钱,银行躺着挣钱。其实本意上,自然是保险公司挣钱是最辛苦的,而银行挣钱是最容易的,所以平安集团旗下的银行没有理由做不好。
  事实上,马明哲的这段话也点出了保险业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即离开柜台办业务。其实这就与现下非常流行的BYOD契合上了。
  这两年我们也看到一些保险公司在移动这块儿下,各家保险公司都相继推出自己的移动保险服务平台。在移动展业(利用移动终端开展保险业务)系统上,各家保险公司都相继有所涉及,如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中国人寿等等都在抢占这个移动业务这个领域。
  但是这不是IT技术在保险里创新的全部,只能是一个突破口。其实前面我们提到保险公司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但是数据的收集却因为历史原因并没有太好的利用起来。
  所以,大数据在保险里发挥作用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尽管数量不大。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恐怕就需要按照传统企业的逻辑来做,先做好传统数据的收集,然后做相应的分析。未来的保险业,并不应该是简单的“跑”在外面赚钱就行。
  “跑着挣钱”依然是原始的方式,移动平台只是让这个方式相对智能化。在这个层面上,移动展业应该更加地扩展到用户层面,而不是仅仅是便利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
  在交流中,几家保险公司的IT负责人也都认可,尽管IT架构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云计算、大数据这样的技术应该会在保险业里快速地有很好的应用。用户体验,在保险企业更显得珍贵和重要,也是所有IT技术发挥作用和找到应用场景的根基。
(作者:丁慧茹责任编辑:董婷婷)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办公软件IT新闻整机分论坛三:“互联网+”时代保险业变革与发展
&分论坛三:“互联网+”时代保险业变革与发展
  和讯保险消息 10月17日—18日,由北京保险研究院(以下简称“保研院”)主办的“第二届北京保险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18日进行以“互联网+”时代保险业变革与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三。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罗胜主持分论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部副巡视员李春亮、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韬睿惠悦全球专业咨询服务公司中国区产险咨询总经理王耀、安盛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罗祖思、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璐巍分别发表演讲。
  以下为分论坛三文字实录:李春亮:“互联网+”时代保险业的创新与监管
  主持人:各位嘉宾上午好,这是由北京保险研究院举办的北京保险论坛第三分论坛。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保险业变革与发展”,围绕IT、互联网、新技术探讨保险业在这个时代怎么走的问题。大家知道近几年来,新的IT技术成为非常热的话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务院集中推行了几个大的文件,包括怎么走大数据道路,中央也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特征下经济发展的研究。在这些前提下,大家都在讨论,当然这是政府层面,在社会层面,有一些商业创新不断涌现,在科技界新的变化也在经常发生,保险是一个产生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分支,实际上一直面临各种社会生活的转变,包括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挑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什么样的机会,虽然是一个小小分论坛,但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也很多。大家知道我们过去谈IT和互联网都是后台,我们现在走在前台来了,我们都是产业里面变革的力量,我们经常谈发展模式和商业路径,不再谈技术支持的问题,所以今天话题充满张力,也欢迎各位来到这个会场。首先谈一谈政府部门或者监管部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因此谈到第一个话题,邀请我们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部副巡视员李春亮,分享“互联网+”时代,保险业的创新与监管,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给我们分享。
  李春亮:各位来宾朋友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我们这个论坛,借此机会,感谢论坛的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给大家做个交流,也把一年来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互联网+”时代,我们保险业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互联网+”大家可能提到这个词的时候,刚才罗总也提到,这个“+”,大家想“互联网+”可能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是也可能告诉我们,这个“+”不仅仅是数学当中的符号,更重要的对我们传统行业的一些变化,它是我们化学方程式的“+”,促使传统行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特别是对我们保险行业来讲,从它的理念,从它的一些基础的元素来讲,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个时代,对我们保险业也是非常大的考验。因为在“互联网+”情况中,我们保险行业也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拿我们跟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比较紧密的互联网保险来讲,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我们保费达到800多亿,应该是2014年一年的量,从它的主体来讲,已经达到接近一半以上的保险公司都从事互联网保险的工作。从它的品种和产品险种来讲,也是非常多,也在逐步的扩展和扩大,因为也是提供了这方面的支持。刚才罗总也提到,我们“互联网+”时代,从政策管理部门,还是监管部门来讲,都有相应的推动,推动着我们改革的创新,推动了我们保险行业的发展。2013年的时候,我们知道保监会批准了公安战线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第一家对接成立,今年也批成了几家,也在筹建当中。从这个方面来讲,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多种经营管理的模式,推动保险行业差异化发展。从中央政策来讲,今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也出台很多政策,包括“互联网+”时代推动的计划,大数据对一些主体的服务和监管政策,还有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各行各业都起到的非常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给我们一些行业和个人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机会。对保险行业来讲,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保监会在今年7月,金融行业刚刚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出台了保险互联网业务管理的暂行办法,在这个办法当中,也是鼓励创新,鼓励我们公司运用新技术,来为社会,为公众服务。
  从我们整体来看,推进保险公司的办法出台,对保险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推动了保险公司互联网业务规范性发展。从这几年发展来看,不管是客户服务也好,还是产品种类也好,都有很好的发展。从客户服务来看,新兴技术推进了保险服务多样化,长期以来传统保险业务,更多是依靠客户关系,品牌的优势进行营销,竞争同质化严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结合大数据,社交网络的新兴技术的应用,保险公司的综合利用的方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例如,大家现在普遍感觉到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也有一些公司开发了APP客户端,从一开始的咨询服务,到现在流程当中承保、理赔等等都嵌入到我们过程当中,实现了很多服务上的变化。还有一些产险公司,它的车险、财产险定损方面,也实现了移动调动,非现场查勘的功能。还有在应用方面,遥感应用、无人机应用,探索农业经营等等也有一些探索。在行业信息推进方面,保险行业正在建立一些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行业整体的共享。例如我们实现了车险的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行业的共享工作。同时,还有在建的健康险、农业险等等平台,应该说这些平台建设,推动我们行业进一步开拓发展,进一步创新,提供服务最好的实际的应用。
  从产品种类看,“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应该说提供了非常好的创新土壤,一方面因为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使新的风险有可能会出现。例如在互联网的应用,消费的场所,具有高额、小额、场景化的特点,保险公司也在这个方面有了用武之地,对一些险种,例如基于电子商务服务链条开发的退货运费险,履约保证保险,安全保险等等,这些都是随着技术发展、技术应用场景出现的。
  二、一些信息技术类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就是对我们的产品,原来不核保的风险,现在扩大了核保的范围,推进了产品的创新。例如车联网车险、用的可穿戴设备,遥感等等用于农业保险,这些技术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的定价起了很好的作用,也配合解决了以前定价不是很准确,运营粗放、低效的问题。例如,我前一段去某个公司调研的时候,谈到退货运费险,最初也有公司在做,但总是在亏损阶段,后来由于大数据的应用,对人购买行为的分析,实现了一人一价的定价模式,摆脱了亏损,这个也是说明对一些社会的分析,大数据的应用,不管是产品应用还是定价也好,都是很好的支持作用。
  总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的技术应用,推进了保险的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更主要的是管理理念创新,推进保险业创新的发展。
  第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保险业创新与监管。刚才我们也提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一些应用,对我们保险变革起了很大的作用。保险业应该与时俱进,并以此为契机,来推进保险业变革和创新,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
  一、要重视大数据体系的建设,提高信息化的价值创造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数据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最重要的基础,“互联网+”时代,对我们在保险互联网技术推进下,保险业信息要从一些小的数据扩展到大的数据,这就要求我们运营公司对驾驭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保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建立科学的保险数据体系,应该有几个方面:
  1.强化数据采集能力。要利用新技术,以及同互联网公司、数据公司的合作,加强自身的采集,更多的不仅仅是以前的小的数据,还要采集一些多维度、全量的数据,还要与互联网公司、数据公司合作这些事情,毕竟术业有专攻,我们技术手段跟互联网公司的出入口,用户数据采集来讲,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合作来做这项工作。
  2.强化数据整合能力。以前保险公司自身也有一些数据,但是从数据质量来讲,还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整合,因为我们渠道有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多种渠道的数据需要整合,服务需要整合,还需要同一些其他来自各方的数据整合,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数据整体的能力。
  3.要强化数据挖掘和数据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利用大数据,促进保险定价精细化、差异化,掌握保险市场需求变化,改善客户服务质量,这个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信息化价格的利用率。
  总体而言,从“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更重视大数据、云计算,重视技术的发展。对于监管部门来讲,我们监管部门也一直是采取坚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鼓励保险公司创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强化行业数据的统筹管理,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还需要推进建立与其他行业数据共享交换的机制,为保险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技术创新,提供一些数据的支持,引领行业永恒创新发展。同时对保险监管机构来讲,也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建立新的监管数据模型,为实施动态监管,过程监管,提供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一些数据的支持作用。
  二、从“互联网+”时代,它的风险相对以前传统行业,不管是网络也好,系统也好,还是对外服务也好,更多依赖我们的技术,依赖我们的网络,从安全角度来讲,也需要我们更多的注意,更多的建立一些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完善的作用。因为无论是产生保险,还是互联网时代的保险,都用到了信息技术这个环节。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是更好的为金融服务,“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的网络也有更多的对外连接和数据交换,这也导致了我们安全上要更加注意。在我们积极推进业务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同时,也应该严守防范风险,创新和防范风险应该同步推进。大家知道,我们保监会有一个信息监管管理规定,正在征求意见阶段,这个规定也是鼓励大家创新,但是创新的时候,我们也不忘记对一些信息安全风险上的问题进行提示,也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信息管理的规范性,这个文件出台不仅仅是推进公司新技术的应用,也是防范基本风险的规范性文件。下一步保监会还将研究出台保险机构IT审计规范标准,以及信息化评价的体系。同时我们还会在信息化风险的一些渗透性测试当中,加以应用,对公司的信息安全和风险提出相应的要求。努力创造和有利于科技与保险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各位嘉宾朋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够促进我们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大力推进保险业科技应用,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谢谢大家!刘大为:保险业和互联网会有更好的结合
  主持人:我们谢谢李主任的演讲,刚才李主任演讲中,我有两个体会:第一,我们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在保险业转型和推动保险业发展方面,是非常开放的态度。实际上保监会会率先走在前面的,我们专门出台了互联网业务管理办法,最近我们很多管理公司也在互联网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监管部门应该说是一直在往前推进。第二,保监会也特别关注保险公司在走“互联网+”路的过程当中遇到信息安全、信息技术不规范的工作,所以专门最近出台了保险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其中系统讲到保险公司走这条路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标准、外包、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的问题等等,因此,应该是一体两面,监管机构这样的态度,对我们企业发展这方面的事业,应该是非常大的推进和帮助,因此,我们在这儿也感谢李春亮主任。
  我们知道“互联网+”是春风一样的东西吹过来,每次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我想泰康就是这个鸭子,我们也经常能分享到大家的一些营销工具,经常在广告上看到他们在“互联网+”上做的努力,因此我们今天请泰康给我们讲讲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是怎么创新发展的。今天我们请到了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掌声欢迎!
  刘大为: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体会,10月7号,我参加了阿里在杭州的大会,有两万多人,非常壮观的一个会议。当时我被邀请参加一个专题讨论,我做了大概二十分钟的分享,当时我被放在一个专题里面,叫传统企业IT架构转型的讨论,我在那个氛围感觉到,在互联网环境中,传统是带贬义的,我看到那些年轻互联网,是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的,所以我把保险行业在互联网的尝试,尽最大努力做了一下分享,那个会以后,我有两个体会:一、那个会议有其他行业都在参加,有很多分会场,我感觉保险行业的危机感是足够的,我们对我们这个行业,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危机感是有非常足够的认识。二、从我们的体量,我们数据的能力来看,我们的行业必须要抱团取暖,必须要有行业整体的努力,我们才能最后真正和互联网这个怪物去抗衡,这是我在那个会上得到的两个体会。不过今天这个会就感觉非常温暖,因为这是我们自家人在分享我们自己的体会与感想,今天我我把我们这几年在互联网的尝试,包括现在的一些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今天大概分三个部分讲,第一,我们眼中看的“互联网+”到底是什么?第二,从行业来讲,保险业是天然需要互联网,而且保险业和互联网会有更好的结合。第三,分享一下我们在互联网上做的一些事情。
  第一,我们现在对互联网现状的认识,大概有四点:一、社会形态由金字塔向网状结构转化,以前我们大家讲社会形态是变平了,现在我们想推动互联网的深度介入,社会形态已经向网状架构转变。商业形态也由价值链方式向网状架构转变,这些从泰康最近的业务发展也有很深的体会,之前我们从保险产品设计、销售、理赔的价值链的方式,现在随着各个企业业务形态的扩展和变化,比如泰康要做医院,要做养老,要做健康,整个价值链已经不是单纯的金融企业链式的结构,价值链已经变成网状的结构,当然技术形态也从集中式向网状和平台化剧烈的转变。我们做IT的可能都深有体会,管理形态也从金字塔向网状结构开放演进中。其实在做很多互联网尝试的时候,我们这些做IT的人曾经有过一些旱象,觉得这可能是一次泡沫,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沉淀下来,现在发现这个行业已经面临着颠覆性的挑战,从这几个包括其他行业,包括保险业本身对自己行业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所有行业都在转变,而且必须要转变。
  尤其是今年我们非常有体会,互联网公司已经在非常努力的从线上向线下渗透,当然我们这些传统公司也在努力触网,都希望建立强大的线上平台,这里需要有一个线上入口。我们想在不远的将来,线上线下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状态,所以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新的商业形态。互联网会成为所有企业的内在属性,所以我想我们一直在讲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可能将来不会有这种非常明确的区别。大家对互联网都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非常关键内在的属性,所以这也是对我们现在这些传统企业非常重要的快速的要求,因为互联网企业在通过向线下快速扩展中,在和我们业务形态,和管理形态在快速接近。我们想这个大数据对我们传统企业,包括保险业几点重要的启示,一个是行业边界变得非常模糊,在每个行业都有可能有挑战者出现,我们想现在保险业几家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申请成为保险公司,这个挑战在各个行业都会出现,而且“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工具,还要驱动企业全面转型,这在我们这几年的尝试里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开始我们也是一个工具的思维,但是后来发现,从产品到流程,到整个管理方式,必须要做全面的转型,才能真正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挑战。传统企业原有的优势,既是财富,也是包袱。其实我们在做很多移动,包括互联网上的尝试,都会有这个体会。我们的用户可能会想,把现在很多东西搬到网上和手机上,也就是互联网,这个就是传统的沉淀,对我们走向互联网的一个包袱,但是我们线下的资源,天然的线下资源,同时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对金融业更深的理解,对客户更深接触丰富的方式,其实也是我们的财富,所以传统企业既有财富也有包袱,另外这次变革最大的驱动力还是技术,所有这些变革带来的根本原因还是技术,所以企业将来发展成功的重要关键就是技术上的变革和技术上的能力。
  回到行业,我想现在大家都有很深的体会,保险全面拥抱互联网,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大家一看这些文字都明白,首先是我们用户变化的需要,其实泰康的微信投保,大概占我们所有保单的70%左右,我们开始做的时候也是半信半疑,因为当时泰康百分之百保单都是通过电子化投保,通过网站和类似网站的方式投保,那时候已经达到百分之百,但是用手机投保我们很纠结,电子化已经百分之百,搬到手机上究竟有什么作用,大概不到一年时间,我们手机投保比例已经到了70%,所以用户消费习惯和用户接受服务的习惯,已经完全向移动互联网进行变化,所以用户需求的移动化、场景化、碎片化已经成为必然。对于行业的变化,因为手机投保需要跟用户做很多互动,这种互动某种程度上可以回避一些比如误导或者代签名等等很多在行业上长期存在的痼疾,我想也会为行业形象的改变,包括行业成长的空间打开一个通道。现在管理上、运营效率上,包括提升客户体验上,都需要互联网绝对的支持。
  反过来讲,现在我们面对很多的挑战,当时我们也想过,会不会像马云讲的三百万营销员都失业,经过一年的尝试,我觉得我们保险公司这些线下的销售队伍,是我们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一个天然的优势,我们线下的这些营销人员,是我们推广互联网,或者说是我们保险行业走向互联网巨大的推力。泰康把保险投保放在移动上,其实最大的推力是我们营销员,我们30多万营销员,在全国不遗余力的推广,所以很快包括营销员和客户,都很自然的接受,通过手机购买保险这样的消费改革。我想如果是互联网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去卖,需要一些详细的解释,需要一些启发的产品的时候,如果它没有线下力量,和我们这个角度上竞争不是在一个维度上。所以我想说,我们保险业天然的线上线下、O2O的能力,是我们和互联网公司抗衡非常重要的基础,我觉得我们保险业应该坚信我们O2O的能力,所以我现在用一个公式,保险+互联网,可能要比互联网在保险业上更有竞争能力。那么保险+互联网四个发展方向,精准定价、精准营销、精准服务、精细管理,是我们保险业在整个面对互联网上主要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泰康在四个方面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我想行业也是一样,大家也在这方面做不同的努力。
  刚才罗总和主任都提到IT在这场变革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在触网过程中,也面对着很多对IT能力和运营能力各种新的挑战,比如说海量的实时,大并发,大带宽,大家知道,泰康在春节的时候做了一个春节红包的活动,那个活动对我系统的要求是,在某一瞬间,会有三千万人同时打开一个网页,这在我们传统IT架构和系统上,是很难做到的。这些新的大并发,大带宽带来的挑战,包括后面这些系统资源弹性的扩展,运营上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方式,开发上敏捷研发,工作的方式,都是对我们IT和业务能力一个新的挑战。
  下面我再讲一下泰康在互联网上最近做的尝试,一、这是我们在产品上的想法,“微互助”就是用众酬的方式推广一个保障,同时“乐业保”是我们和淘宝之间的合作,为淘宝卖家提供他们能接受的保险,在和淘宝接触过程中,我们也和淘宝做了一些客户标签的交换。我们感觉互联网企业确实知道一些我们没有的客户行为的信息,同时我们也看到互联网企业也绝对没有一些我们所知道的,非常确切的客户的财务和健康信息,所以我想我们和互联网企业有互补和补充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也和腾讯推出了一个红包的活动,关注人数达到上千万。
  另外是我们在产品上的创新,我们知道保险是要卖没有风险或者没有病的,这个产品我们的对象是有糖尿病的人,这也是在之前没有大数据,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不太好想象的一件事,所以我们现在的产品是面向有糖尿病的人,对他的并发症进行保障的新的产品,这也是在行业第一个进行尝试的。另外刚才我也提到全面的移动化,移动化我觉得是我们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对我们整个行业带来新的要求。现在我们投保70%以上是通过手机,理赔、贷款、查询、回访,当然电子化都做到了,现在就是全面在向手机进行移转。移动化过程中,除了对于用户行为习惯的配合以外,另外带来很多新的数据来源,我们的客户在使用移动化设备,移动化应用的同时,也在为保险业提供各种各样他们行为的数据。同时我们在数据上也做了一些尝试,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大数据的尝试,我们通过对我们所有泰康历史上投保人的分析,实时的海量的分析,我们把分析结果通过微信推给每一位负责的营销员,营销员在营销活动中,也通过手机的应用,把他的行为和结果回推给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每天对算法进行一次优化和调整,这个过程也是给我们的个险队伍带来很多业务上的推动。同时,对语音——我们呼叫中心的数据,也进行了转化和分析,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每天呼叫中心所有语音数据都可以转化成文本,再对文本进行语义分析以后,我们会把一些销售线索,包括我们投诉的一些重要的风险点,通过微信、手机的应用,推送给业务一线,业务一线根据这个实时反应。最近半年中,我们已经向业务一线推送了几十万条数据,我们现在是以银保为试点在进行尝试,已经直接促进保费数千万元,这是充分利用我们O2O和线下优势的两个尝试。另外是我们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锻炼能力,也是我们面对互联网必须的条件,所以我们在云计算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我们利用公有云的资源,解决业务峰值时候的需要。
  比如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利用公有云大的带宽和快速扩展能力,当时我们春节的时候,使用的带宽超过2G,对于一般互联网公司几百兆带宽就是很大的体量,我们那个时候用几个G,用传统架构和传统方式是不太好想象的。
  最后我想我们想要的未来还是让保险简单、轻松、透明、便捷和实惠,经过这些年的尝试和探索,我们保险业面对互联网是一个交给我们,包括运营部门、IT部门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是我想因为我们有线下天然的优势,而且有行业,我们的监管,包括行业整体的努力,我想我们和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面对互联网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对保险业面对互联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我觉得前景非常光明,谢谢大家!王耀:车联网时代保险的机会
  主持人:谢谢刘大为先生,其实我们谈互联网+保险,刘先生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保险+互联网,他重点讲的是保险怎么+互联网,恰恰他谈的问题是我们这个行业观察互联网的两个视角,我们传统保险公司怎么走互联网道路,以及我们从互联网角度观察保险这个产业,可能还真是不太一样。刚才刘大为先生是从泰康实践的角度来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案例,包括产品获客,包括后台运营和管理,泰康是怎么进行拥抱互联网和新的IT技术的尝试,我看到他们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刚才讲到的微信投保在70%,这是非常大的数据。如果说我们跳开保险,从一些别的产业来看保险,可能又有不同的角度,因为这个时候的保险只是风险转移或者风险处理的手段而已,在它自身产业运作的圈子里,有它自身的体系,在互联网以来有两个话题探讨比较多,一个是车辆,一个是车联网,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车联网,因为大家知道车是现代的通讯工具,互联网在交通当中的应用肯定是走在最前端的,在这个当中,保险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可能是我们保险公司和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因此第三个话题就是讲车联网时代保险的机会,我们请到的是韬睿惠悦中国区产险咨询总经理王耀先生给我们做分享,大家掌声欢迎!
  王耀:感谢主持的介绍,也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有机会和大家就车联网话题进行分享。谈到“互联网+”、大数据,提到保险可能大家想到的就是物联网、车联网,我想说的是车联网何去何从。大家可能觉得好像车联网刚刚开始,为什么谈何去何从,因为我们今天是谈变革与发展,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谈非常有意义,在变革开始的时候,现在正是定方向的时候,如果我们今天的一些发展,可能往右还是往左偏一点,在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会有很大的区别。今天我想从三点进行分析,大家知道车联网在国外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首先我对国外十几年发展做一下介绍。然后介绍一下车联网发展有什么困难和挑战、机遇,最后再讨论一下目前国内现在的监管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有哪些成功的要素。
  先讲一下车联网技术在车险方面的应用,谈到车联网大家都非常清楚,非常简单,车连着网,通过一种技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后台进行分析,帮助管理,帮助不同的保险用户提高安全的使用。实际上车联网在实际当中已经有很多应用,笼统来说有几个方面,一、车联网从保险应用方面,大家都非常清楚,其实其他几个用途,大家可以想象车与路的关系,联网以后,比如可以给你导航、安全的用法,另外车和车之间的关系,还有从汽车厂商来说,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用途,包括计算诊断,远程更新的软件,如果车辆有问题可以及时更新。最后是与网络的应用,通过媒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有一些通信的需求。
  从车险市场来说,现在有两种技术的应用,一种是通过OBU设备,在车里装一个设备,通过收集它的数据,对它保费进行一些调整,对他的驾驶行为进行反馈,告诉他驾驶行为是好还是坏,或者下面有急转弯提示,这样帮助他意识到自己开车的情况。二是智能手机的应用,智能手机的应用有两种,第一种是可以和OBU设备一起用,有了APP以后,提供的信息更多,不仅提供驾驶,还有基于地理位置提供的服务,这是智能手机最主要的应用。另外一种应用,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能够降低一些成本,比如OBU相对来说还有一定的成本,如果由APP收集数据,因为智能手机现在里面的硬件非常强大的,有GPS信号,能够搜集到你的地理位置和加速度以及方向,这个技术现在运转的相当成熟,可以基本上达到我们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服务的需求。
  当然,谈到这种技术,如果我们看到网络,不能不提的就是智能汽车,也就是联网汽车,因为所有设备,无论是OBU还是智能设备都是外在的,现在的厂家基本上都是一出厂就联网了,他就能够收集数据,在未来十年、十五年,基本上以后的汽车,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车收集你的数据,可能买的车就有GPS,就能收集你的数据,这个对于保险的影响,保险公司也好,我们客户也好,都不得不考虑的,当然再往前一点,有可能不仅是车联网,有可能是无人汽车,对于保险就是颠覆性的,也许你不需要买保险,也有可能是产品险,这是保险行业未来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话题。
  车联网在全球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最为成熟的是北美地区的美国,二是在欧洲也发展相当多,美国目前为止更多是OBU设备发展,在我国要么是全装设备,OBU是客户自己他的车能够拔下来,在欧洲有一些OBU端口不一致的原因,他更多的用的设备都是前装设备,需要专业人员安装好,安装好以后就不能随便拔出来,基本上一直跟在车上,这是所谓的前装设备。另外是用智能手机,更多的是先试后买,你可以先下载进行应用。北美和欧洲的发展应该说都有一段时间,最近两三年以来,在其他的洲,包括亚洲、澳洲、南美洲都有更多发展,近期来说,各家公司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美国是发展最快的,这是2013年的图,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的各个州有自己的监管机构,监管法律不一样,所以每个州的产品和数量都不一样,这个颜色代表州的数量多少,到2015年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片红,有几个州都是将近二十多个产品,这是近三年来在美国发展的现状。而且我们看到,产品也是多样多种,有不同的产品形态,在美国表现尤为突出,像有的公司只着重于产品定价,也有通过提供服务的,提供价值报告和车辆诊断,交通事故的救援,在产品设计上来说,有定价和服务。从设备上来说,也有OBU,现在也有专门用智能手机收集数据,提供服务的,像加拿大的公司,还有英国的一家公司,基本上他们的产品又不一样,他们改变了一个产品的形态,像我们国内的车险你买就是一年的,我们是保时间不保里程,英国这家公司是保时间也保里程,比如你买5000英里或者1万英里,你开得多,在三个月就用完了6000英里,就要再买保险。当然它通过收集你的数据,多买保险也会影响你的价格,而且如果你驾驶行为好的话,他也会给你奖励,比如你驾驶行为好,你本来可以买5000英里,但是我可以奖你500英里。所以可以看到,国外多种多样的产品已经很多,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
  在国内来讲,车联网在国内2010年,交通部当时的一些规定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主要是用于道路发展,特别是交通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但是从保险行业和车联网在一起,应该是在2013年开始才非常活跃,我们可以看到各大保险公司,像人保、平安都是跟多家合作商做不同的试点,也有车联网技术供应商,提供设备的,在国内可以说有数百家厂商提供相关的服务,各有特点,技术上也好,服务对象也好,都各有特点。当然还有百度、腾讯、阿里,因为他们有非常强大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平台资源,所以他们在这方面也有相当大的应用,比如百度和平安联手合作,加上设备和远程科技,通过这样的合作形式提供产品和服务。当然还有移动商,我们说车联网要联网就要有移动商,所以在这方面也纷纷希望想挖掘自己的价值,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国电信都有很多尝试。最后是汽车制造商,长远来说有可是数据唯一入口或者最主要的入口,车联网对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它们都有很大的话语权,这是在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的介绍。
  第二,那么我们车联网到底对保险有什么影响,从积极意义来说,无论从消费者,从保险公司,还是从社会整体来说,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这些人都希望尽力挖掘它的价值,当然从消费者来说,比如从风险好的,能够得到更低的保费,这是很直接的消费好处,不同需求的客户,能够通过这种技术得到不同的服务,这也是给我们技术带来的便利。从保险公司来说,能够做产品创新,降低产品同质的影响,而且可以增加客户的黏性。其实一般客户跟保险公司打交道的时候,就是买保险的交保费,出险的时候理赔,如果没有的话,一年就是一两次接触,有了这个以后,保险公司每天都跟客户接触,我可以给你提供驾驶报告和分析,让客户时刻感受到保险给他带来的价值。另外对于安全来说,能够帮助车队管理,驾驶行为的改变,这也是巨大的社会层面的好处。从另一方面来讲,未来客户也愿意降低风险,保险公司也愿意,风险的降低,利润也会相对来说更高一些。可以说由于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这样的成功应用,对整个车险的积极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我们谈了积极意义,还是想提一下关注点,要把它做成功,把一个技术成功应用到车险产品,转化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应用,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比如说消费者可能会关注我们的数据,首先大家第一反应是数据隐私问题,你用了我的数据,你是怎么用的,会不会跟其他公司分享,会不会有曝光或者其他的应用,这都是消费者带来的应用关键点。从监管机构来讲,特别是国内在目前这种监管环境情况下,我们保险市场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因为一般提到车联网保险,风险高的可以降价,但是风险低一般不会涨价,监管机构关心的是保险市场有什么影响,会不会由于积极的竞争引起市场混乱,当然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讲,又关心投入产出的问题,因为OBU设备是有成本的,当然还有很多开发的成本,到底客户对它的接受度是什么,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买这样的产品,到什么样的情况下,对投入产出,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值得投入的一个产品和技术,这都是我们需要关心的话题。
  因为今天我们是偏IT技术方面的,所以我选了一个领域,IT方面从数据管理和分析带来的挑战,刚才讨论的都是一些大的宏观层面的,消费者、保险公司、监管,我们谈一个相对微观的话题,从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对我们带来什么冲击,对保险数据的管理。一般来说,传统车险,你买保单,可以有一条记录在后台上,如果出险可能是两条记录,一般来说一个保单一年也就是十几条记录,但是如果有车联网以后,我们要求他每次开车每秒钟收集他的数据,这样帮助我们分析他的驾驶行为和习惯,如果一个人一天开两个小时车,就是2700条数据,一年下来这个存储数据是我们现有设备无法满足的。当然从监测方面,车联网数据由于它的技术复杂,它进来以后有一定噪音,比如北京有很多高架桥和隧道,在桥下就不一定有GPS信号,你可能开一个小时有十几分钟收集不到信号,信号不全,信号有缺失,如果我们分析的话,不能说数据不好就扔掉,这是不行的,我们监测出来,有一种自动化的监测什么时候有问题,然后进行补救,这样才是最大利用它的价值,这也不是我们现有的技术,现有的技术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最后对分析的方法,也是超出我们现有的车险能够满足的范围,严格来说,一个好的驾驶行为分析,不仅看你的驾驶行为,还要看你驾驶跟你当时的环境相结合在一起,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段,什么样的交通情况,什么样的天气开车才能反映你的驾驶行为,比如咱们在外面开一百公里的时速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开一百公里时速是没问题的,所以动态环境和静态环境都要加入到数据里。其实从保险公司运营来讲,我们分为六大方面,可以说影响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从战略,公司对这个产品到底什么样的定位,什么样的客户,因为咱们都是以客户为中心,所以你的产品设计出来一定要考虑到客户需求,不同客户对车联网产品有不同的需求,甚至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可能都不只一种技术和产品,可能需要多种产品和技术满足他的服务。另外是IT技术方面,我们选取哪种设备,选取哪种技术来应用,对公司后台的系统和流程都有非常大的改变,而且这个流程对于所有公司的前台,报价、销售、市场、理赔,所有的系统,所有的流程从出单到理赔都会影响,当然最后两个,像数据和定价,大家也会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从技术上、数据管理上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保险公司来讲有六个方面的影响。
  考虑了车联网技术对车险的影响,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要把车联网保险成功发展,有哪些基础或者哪些必要的条件,因为我们都看到,这都有很光明的未来,美国也发展得很好,但是要把它做成功,从行业和公司来说都有必要的条件,所以我就这个话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我们觉得车联网保险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上,刚才李主任提到我们新产品要以客户为中心,其实最终一个产品成不成功,就是看它是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它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刚才刘总也提了很多泰康人寿的尝试和成功的经验,我相信成功的背后一定是消费者认同它这种方式,它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我们觉得车险从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说,车联网保险能够带来不同层次的价值。首先左下角降保费是很简单很直观的,我驾驶行为好,我参加车联网保险就有10%、20%甚至更多的优惠,这是消费者切切实实感受到的降保费的价值,而且基于这个定价为基础,这是很直接的,客户感受到的价值。二是能够满足客户其他的服务需求,比如说我们提到的车辆检测,比如有些时候要告诉他电瓶快坏了,或者要加油,已经出问题了,或者满足他导航和其他服务。像国内有的公司提供的服务,比如你参加这个,他能够告诉你现在有哪些违章记录,欠交管部门都是钱,就可以在那里面付你的罚单,基本上是一站式服务,你买了这种产品,就可以满足你用车方方面面的需求。三是个人和家庭关系的保障,像美国一般16岁就可以开,因为刚开始开车危险率是很高的,很多父母和小孩买这个,根据他的分析,能够帮助小孩看看他的驾驶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或者你去学校就不能开车,就是基于个人和家庭关系的保障,让更多父母放心小孩用这个车。最后一个价值是驾驶行为的优化,从长远来说,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保险公司,还是社会整体来说最大的价值体现,通过对价值行为的反馈,能够帮助消费者意识到他的驾驶行为的一些特点,或者一些不足,这样能够降低他自己出险的风险,当然也降低整体社会的风险,这个才是对社会也好,个人也好,保险公司也好最大的价值所在,而且这个完完全全可以做到,当然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保险公司和客户一起互动沟通,来做这方面的设计。
  二、要和产业链有机的结合。刚才刘总也提到,这需要整个行业来做,不是一家公司单打独斗,作为一个行业发展,车联网在国内发展必须要依靠行业,这个行业不仅是保险行业,甚至是车联网整个产业链的,因为我们有保险公司,有设备供应商,有通信商,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所在,这里是很多共赢的方方面面,没有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主体能够把产业链所有工作都做好,如果各自为营的话往往会把这个行业做砸了,所以说车联网何去何从,如果我们产业链能够在刚刚开始关键的时候,能够通过相关方,主导或者引导各产业链的整合,我觉得车联网保险在国内应该发展的更快更好。
  最终来说,我们觉得车联网保险成功应该有四个条件,特别是从国内角度出发,比如车市场的平稳,最近我们国内车险做了商车改革,怎么样跟我们传统车险相结合,它不是取代的角色,对于整体的规模,对市场的利润有什么影响,这是很重要的因素。从行业发展来说,要成功的话,尽量的多做一些行业信息共享,如果每家公司,每个行业自己来做的话,要成功可能需要时间更长,如果大家连起手来做的话可能三到五年就可以做成,如果单打独斗做的话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像美国就是十五年的发展,这十五年对于国内公司来说都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怎么把十五年变成三年五年,这可能对于行业信息共享,相关的理性竞争,可以把这个时间缩短一点。当然在产品设计上也要符合客户的需求,我们刚才提到很多很关注隐私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产品条款的一些规范性和透明性,定价合理性,怎么样实现,监管方面怎么引导,这都是大家需要考虑的。当然最后是消费者利益怎么保护,比如数据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可能是说我接受你拿我的数据定价,但是数据会不会卖给别人,会不会被第三方做来促销活动,这方面的隐私他的考虑会更多一点,以什么样的形式满足公正性,让消费者认同这一点。我们知道所有智能手机都可以知道你的轨迹,即使你把GPS关掉了,它还是可以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但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潜在隐私风险,这是因为第一他觉得智能手机带来很多好处,很方便,第二,他觉得苹果手机、安卓手机不会卖他的信息,保险公司也一样,作为我们行业也好,我们收集的数据能够让消费者放心的去用,我只是来用保险定价,其他方面因为是我来管理这个数据,所以我们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规范,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怎么样做来满足这些方面的条件。
  具体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是行业认同的基础数据的标准,可能能够促进车联网全面的规范发展,其实这里有各方面的认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基准数据的标准,它意味着什么,首先是行业信息的共享,能够方便行业监管和支持,因为有了这个,才能真正做到产品的规范化和透明性,但是基准数据标准,并不一定说各家所有公司都必须用一样的数据和方法分析,这里说的数据是咱们有一定标准,你怎么用这个数据,你基于标准数据之外用于其他方面也可以,但是基本的要求要能够满足,否则各家用不同的数据,从监管的角度来说,这个任务就非常巨大,这个工作是很难实现的,从实际角度来说,从成本角度来说。而且有了相同的数据标准以后,从产业链其他相关方来说,比如从设备制造商,他提供一个设备可以满足不同保险公司的要求,而现在有几百家设备供应商,每家提供的设备都不一样,这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本挑战,比如保险公司可能需求不一样,他又要按照需求改一下,这也是促进产业链合作很大的好处。
  最后我提一个案例,我们要有行业信息共享,其实在国内中保信的车险平台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还没有一个全行业的车联网数据平台,但是在国内来讲有这方面的优势,特别是保信已经有车联网的数据应用,当然有一个问题,我们做UBI这么复杂的东西,是不是能够做到车联网平台,我想用driveabillny的例子来讲一下,他把数据可以转到这个平台,这个平台对他进行存储、清理、分析,把结果反映在这里,它能够把不同公司的数据进行整合,基于整合以后的数据研发出来的算法,可以提供给保险公司,这样对于保险公司带来好处。它可以不依赖于自己的数据,另外对于新参与这个平台的保险公司刚开始收集数据,完全没有办法提供评分,在这里也可以完全做到。我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于璐巍:互联网给保险业带来新的风险
  主持人:谢谢王耀先生!王先生从车联网话题来切入,谈了车联网它会增加我们和客户交流的频度,增加客户黏度,以及精准定价,当然也提到现在要做车联网还有很多问题,包括标准、数据提取分析等等。因为我们公司也有一个车险平台,其实很多行业也在关注我们,也在跟我们做车联网的沟通和交流,我对这个话题有一些粗浅的观察,我发现车联网话题谈得比较多,但是落地等等还有很大的问题。第一,我觉得在车联网当中,汽车商扮演什么角色现在也不是特别明朗,另外运营商,因为它是数据真正的获取者。再一个,像大量的系统数据分析这样应用层面的公司,当然保险在里面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大家在这个角色里怎么分配,我个人感觉现在还是格局没有定下来的状况,但是我个人觉得UBI肯定是发展的方向,不仅仅是车险,所有保险都要基于现实的风险来进行定价,这可能是未来保险业发展的转型。当然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问题,关于保险我们知道“互联网+”以来,有很多对保险业的改造,比如如果车联网走到极端了就是无人驾驶汽车,它的风险就发生了非常大的转移,同时在“互联网+”过程中,其实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风险,比如我们知道很多数据中断,事故中断,这对于保险业来讲是不是新的机会呢,下面我们有请苏黎士中国保险公司总经理于璐巍谈一谈他对这个问题的观察,大家掌声欢迎!
  于璐巍:我在正式跟大家报告之前,有两个事情跟大家分享,十一期间我到意大利威尼斯参加一个欧洲高端的风险管理论坛,在那个论坛上有专门谈互联网的环节,我突出的感受是什么呢,确确实实有这样的论断,中国互联网发展,无论从理论到实践,已经是可以给包括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很多的思路和实践的案例,这是我的第一个观察。
  第二,大概一个多月以前,我有机会参加夏季达沃斯,其中有一个论坛是有可能对人类未来发展有影响的技术,其中有一个公司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他已经批量生产了脑环,这个脑环干什么用呢?你进这个公司以后,如果你同意的话,总经理就把脑环戴在你头上,它可以采集脑电波,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实现的技术手段,来记录你的大脑工作情况,我们当时也问,这个大脑工作情况采集脑电波,我坐在那儿大脑工作的时候,你能知道我怎么处理之前的邮件还是回家想做什么饭吗,他说技术上可以解决的,而且产品已经成形了。二、他还在研究微型的智能产品,可以植入人的脑部,就像蚊子咬了一下,打进去,通过这样的设备,不光是采集,通过这样的设备刺激人的大脑某一部分,让他可以提高他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这个技术上已经解决了。我当时坐在下面是一身冷汗,为什么一身冷汗?我想如果在中国或者全球,有大量的人使用这样的技术,比如我们在座各位脑子里都有一个小东西,脑电波可以被刺激,我们行为可以通过刺激被调整,如果有一天数据中心被恐怖分子控制了以后怎么样,我突然发现我在帮好莱坞写剧本了,如果这种技术持续应用下去,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对个人可能提供了进步的机会,但是也带来一些全新的风险,这样一种风险,尤其在中国谈其他行业拥抱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其他行业过程中,我有一个个人观点,这个势头不可阻挡,而且可以说发展非常迅猛,我刚才听刘总、罗总、刘主任、王总讲了以后非常振奋,这个势头是不可阻挡的,而且可能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想象空间,给我们个人和商业环境带来什么挑战。还有一个角度,对个体经营的公司来讲,他能不能在拥抱互联网大潮流当中,可持续性发展,还是说昙花一现,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这就像拳击一样,如果两个人在拳台上拳击,并不见得是出拳最多的人到最后是胜利者,不见得拳最重的人是最后胜利者,而最重要的是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的人,所以换句话来说,对风险管理最好,对风险承受能力最高,这样的企业能够在这样的浪潮当中存活下来,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汇报的角度。
  刚才同事们都谈到互联网,我个人观察,如果简单划分,互联网发展至少有三个阶段,在过去三十年,第一个十年主要用在科研和技术领域,我个人是94年开始触网的,那个时候确确实实难以想象二三十年以后会有今天的发展,那个时候很多是把互联网作为收集资料,跟国外专家沟通交流等等的手段。第二个十年,是互联网行业本身取得了高速发展,也就是在这个十年,我们看现在很多的门户网站,在硅谷和美国的精英回到国内,创建了互联网门户网站,大家看到的很多游戏也是这个年代,所有网络游戏大发展,还有很多电商也在这个阶段有了长足发展。第三个阶段就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我本来想描述一下,但是感觉无力,没有办法描述,掌握不了,所以第三个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在谈互联网的时候,现在相对来说比较清楚了,但是解释+的时候有各种说法,甚至说互联网可能会对银行或者保险这些传统行业有颠覆,甚至我也被人批评过不是互联网思维,结果到最后我真的不敢讲话了,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其实“+”的解读至少有三个角度,一个是讲工具,这个在前期讲得比较多,互联网给我们保险企业和其他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手段。另外是相对官方的讲法,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些基础能力,它可能跟我们的公路和能源是一样的。还有一种讲法,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一种能力,提供一种DNA,它是一个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这是我们看到的三种理论。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这个“+”字,我个人理解,对我们保险行业和其他行业,它确实有在解构和重构的过程,这个概念不是我自己的,这是我听到保监会陈文辉主席在九月份讲话里面提到的解构的概念,我是受他的启发。为什么这样讲呢?如果不是保险行业的同事,可能对这些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作为我们保险行业的人,已经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了,我们已经完完全全感受到了,比如在九月份讲话里,陈主席特别提到“互联网+”可能对我们营销渠道扩展,对大数据和定价机制,通过大数据实现新的定价机制,甚至实现新的保险形式,这些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工具理论的用户者还是其他的看法,都会对这个互联网形式有相同的看法。对于其他行业,全球大概有接近六亿的智能手机用户,中国就占了10%,所以我们确实是产生概念和产生实践的地方,从国内餐饮业来讲,在线用户已经超过两亿人,据我现在的观察,除了我们吃的米饭还是米饭,吃的萝卜还是萝卜以外,从我们选择餐馆到订单,到整个的客户体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滴滴打车到今天为止已经超过有1.5亿客户,日均订单超过1200万,当我把这个数字跟欧洲同事分享以后,他们说出了事情怎么办,风险管理是怎么做的,这些方面我确实没有太多的经验给他们借鉴,因为我们也是在高速发展中。这是我们对互联网可能对保险行业在内的所谓传统行业带来的影响,我想讲的是,既然互联网在对传统行业进行解构和重新的结构,各个行业面临的风险,其实也是有重新结构和解构的过程,这样的话,就像刚才罗总开场白的时候讲过的,对我们这些传统经营风险,从事风险管理的企业来讲,确确实实提出了新的挑战,什么样的新的挑战呢?它给我们带来了从来没有的风险业态,给我们带来从来没有的风险挑战,我个人的观察,从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上来讲,发展速度可以说确实远远低于我们“互联网+”本身带来的发展速度,在这个方面可能我们要有一些努力。
  但不是那么悲观的是,在有一些企业,已经在网络可能带来的风险方面,在做一些很认真的尝试,这是我们简单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到目前为止,大家的网络风险,我们已经有一些基本的识别,对一些共性的风险也有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从第一方考虑,这里面涉及到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给互联网公司或者使用互联网的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带来一些损失。另外是给第三方带来的损失,我们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银行,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是对第三方有责任的,这方面的责任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如何去保障。另外我特别想把我这次在欧洲开会感受到的保障可能发展的趋势,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做一下报告。这里面可能加入了我们传统的,其他在保障范围里看到的,当然也有一些针对互联网风险性质本身非常独特的特点,我们做了一些扩展。比如现在正在考虑法律犯罪方面的保障,这个在传统保险风险保障里要除外的,这是给大家讲的现有保障和保障的趋势。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除了保障以外是事前的防范和事后的应急,防范里面大家可能会看到,我们关注的点跟传统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事前防范也有很大区别。还有是事后的补救,从基本框架上和应急方案是一致的,但同时它的制度设计都是对互联网可能带来的风险特质,要有专门的定制化的制度设计,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特别想在最后有一点跟大家报告,在李主任演讲当中提到的风险,其实风险解决的是不是在“互联网+”过程中,我们可持续发展,其实另一方面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立法,其实立法一方面是约束,一方面也是解决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问题,其实是解决一个长治久安的问题。在立法方面,我们准备了各个国家到目前为止的分析,我就不做详细的报告了。我只想从立法角度来讲,我们在中国立法,是不是可以至少考虑这样几点,或者在我们制定立法目标的时候,至少可以考虑这样几点:
  一、政策、法律环境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规矩。另外能不能通过我们的立法,至少是跟保险相关的立法,除了促进整个行业发展以外,在拥抱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下的发展以外,也可以促进跟网络相关的风险管理的实践,或者在这方面有一些硬约束。另外非常重要的,就是消费者的保护,刚才很多同事都谈到了,我们现在采集数据的能力是以几何级的速度在提升,我很难想象五年以后,按照现代的技术发展下去,对我们个人信息的采集能力,我都不敢做判断,但是有一点,我非常有信心的或者可能我要采集的数据,我的技术手段都可能采集,剩下的可能是在伦理层面,价值观层面允不允许我做,做到哪种程度,也就是数据采集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这样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保护,会成为我们下一步巨大发展立法方面和实践方面的挑战,所以我也建议从今天开始,我们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在制定我们计划的时候,在有没有立法的情况下,都把对消费者保护,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作为我们公司策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罗祖思:“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发展与创新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先生!最后一个演讲嘉宾是安盛亚太区的CEO罗祖思,来请他分享他对于互联网+保险的观点。
  罗祖思: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很激动和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分享一下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发展与创新,实际上我更加激动的是,十五年前在比利时我个人首先涉及到比利时的网上银行。
  今天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像我们安盛集团这样的保险巨头如何面对我们整个行业格局的颠覆和改变,如何改变我们自己,从传统行业的改变,然后来应对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自己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把幻灯片每一页都跟大家讲,因为时间并不是很多,大家记住,我们安盛集团在全球的客户超过一亿,连续七年都是世界保险巨头,我还想告诉大家我们成功的秘诀就在这张幻灯片上,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成功的秘诀今天和明天就不一样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如何取得发展,如何找到成长的支柱呢,有时候我们还必须注重成熟的市场,像美国、欧洲、日本这样成熟的市场,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其次还应该注重加速发展的市场,例如亚洲、南美,例如我们更加要注重应对数字变化时代带来的要求。
  另外,我们想告诉大家,我们现在的客户需求和客户环境都在发生变革,整个价值链也在发生变革,尤其在数字时代,我们和客户互动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我们知道我们公司作为服务提供者,我们是主导力量,但是现在由于有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已经发生改变了,今天和明天都是这样,客户应该成为主导力量,假如我们提供的某种服务和产品达不到要求,他们的反应会非常速度,而且在数字化环境下,这种反应有可能变成全球化。刚才好几位演讲嘉宾都提到数字、大数据至关重要,无可置疑,但是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大数据技术呢,我们收集的这些技术是否安全,我想问在座每个机构和公司,甚至行业参与者,你们是否能够确定你们的管理方式做出了改变,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呢,即使我们做出了改变,我们是否有更多的资源来适应这种要求呢。另外是移动技术,作为西方人,我今天并不是来此告诉大家你们应该怎么做,而是说我来中国是学习的,因为中国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使用的客户已经非常多。另外我想告诉大家,在欧洲假如你和一些大客户打交道,甚至保险同行,你还会发现有一些其他巨头,他们的思路也没有完全百分之百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我们现在分享经济学的理念,因为我们有更多人才,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目标不是要拥有某件事物,而是要使用某件事物,并且把这件事物进行分享。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车辆行业,现在丰田正在给日本年轻人提供一些补助,补助他们申请驾驶照,因为现在日本年轻人对开车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另外,我们都可以预期,我不远的将来,各种无人驾驶的汽车一定会出现,作为客户我们是否会选择无人驾驶的机车呢,另外还要保证作为行业参与者,你、我、软件设计者和汽车行业参与者,以后怎么办呢?另外一个趋势,就是互联设备,这些互联互通的移动设备,也会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的格局。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去大学演讲的时候,为了找到更好的定价机制,就会问一些人一些问题,根据他们的反馈来实现更好的定价,但是今天由于这种互联互通的移动设备的存在,我们就可以有渠道获得这些行为数据和他们的消费数据,从而保证我们更好的实现定价和实现风险的管理。所以整个保险行业也应该依据这几个主要的趋势来重新定位,重新格局,重新改变。
  另外为了适应新的格局,我们采取了三个支柱进行改变和应对。首先,我们要想更好的了解市场趋势,了解未来创新和发明的产品,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和数据库,包括在硅谷、上海我们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和数据,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更好地聆听客户的心声。另外一方面,就是关于雇佣和参与互动,我们必须引进一些专业化人才来帮助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在巴黎就有五十多位数据方面的专家,在巴西等等地区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方面的专家。另外关于投资或者投资合伙人,投资公司,对于一些新兴的创客进行投资,我们大概有两亿欧元会经常对这些公司进行投资,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基本信息,但是在我结束之前,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点,这一点和我们行业监管者有关。我们也知道,随着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所有产业的格局,但是对于监管者,还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保险行业的角色是什么,那就是管理风险。另外我们核心的业务就是要尽可能降低风险,管理风险,所以对于互联网公司,能够把不同的客户版本整合到一起。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客户他们说是支付了高额的保险费用,因为他们的风险比较高,而有些客户尽管有支付的风险,承担的风险比较高,但是支付的保险费用比较低,这些都是我们新的数字时代面临的,因为这种定价机制的改变。所以再次谢谢大家,尤其谢谢管理者,我本来想和大家分享每一页的信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办法一页页去读。发言嘉宾与参会嘉宾展开互助式问答
  主持人:谢谢罗先生的分享。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环节,我们先请于总来讲讲,其实于总刚才谈到一个话题,互联网一方面在重塑保险业,但是也在给保险业一些机会,原来有的风险消失了,但是又有新的风险产生了,到底我们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新的机会,另外您对这个问题怎么做更深一步的解读。
  于璐巍:谢谢罗总的问题,我完全同意罗总的判断,确确实实保险行业的使命就是经营风险,如果这个使命消失了,可能保险行业半壁江山就垮掉了,因为现在“互联网+”给各个行业,可以说绝大多数我们能想到的行业,都在推进的解构和重新结构的过程,确确实实也产生了一定风险。比如两年以前,咱们海底隧道有一根电缆断掉了,很多的大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十几个小时之内没有办法工作,或者没有办法使用这个服务了,大家想想如果因为不使用,可不可以给你带来大量的责任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我刚才在跟李主任报告我想法的时候,按咱们发展的势头,这个风险代价会越来越高,风险种类也越来越高,这对保险行业来讲就是巨大的机会,另外也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在哪儿呢,你有没有能力捕捉这样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会等你的,势头会非常迅猛,发展也会非常迅速,你不在这个局中,这个局还会在,而且还会高速发展,所以从我个人来讲有很多紧迫感。
  主持人:谢谢于总!我们先请刘先生来谈一个话题,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不仅是对保险业有影响,其实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在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也在面临这个话题,我想让你评估一下,在金融行业里,在“互联网+”里,保险处在什么位置,如果我们落后的话,我们卡在什么地方,如果要追上去,从公司和行业的角度还有什么工作要做。
  刘大为:和银行相比,我觉得保险是不同的业态,银行现在面临的风险是,它和客户之间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弱,所以它在做很多事情,希望把连接重新建立起来,但是我想因为我们有天然的与用户接触的渠道,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保险业如何利用好线下渠道是一个领先于银行非常重要的方面。以前我们一直想,我们走到网上,弱化线下队伍,线下队伍是保险业必须坚守的重要致胜的工具,但是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瓶颈,其中一个就是线上渠道的入口,实际上已经被BAT垄断了,我们之前做的很多事情,还是在和BAT合作,泰康做的很多事情也是和BAT合作,我们叫做拥抱互联网,拥抱的前提是它已经在那里我们拥抱,我们做的很多尝试,比如我们和淘宝做的尝试,包括其他保险公司做的尝试,其实很容易被互联网企业拿走,变成它竞争的优势,比如运费险,原来是保险公司做出来的,现在变成中安保险的杀手锏,这对于我们刚开始走向互联网的企业是非常大的劣势。另外一点,我们毕竟有很多历史的积累,包括能力上的缺失,对我们面对互联网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我刚才也讲了,我们企业必须要抱团取暖,一定要发挥行业整体的优势,我觉得才能真正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所以抱团取暖重要的是,监管要更强力的去引领抱团取暖的动作,另外就像保信这样行业的平台,我觉得这个行业平台,除了保险业以外现在还没有,所以如何发挥行业平台的作用,把整个行业的力量,从数据到计算能力,到最后和客户接触能力,发挥到极致,我觉得是我们面对互联网非常重要胜利的要素。
  主持人:谢谢,我听了以后很兴奋,其实在中国保信成立的时候,泰康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做方案的时候泰康也参与了很多事情。我想再问于先生一个问题,你能评价一下中国“互联网+”,在金融领域里,因为您经常去国外,包括欧洲,您觉得我们跟它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或者哪些方面我们是最主要的差距,如果我们跟他们的差距要弥补的话,哪些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
  于璐巍:我只是大部分时间在国内,有限时间在国外,有一点点机会听到同事们聊这个事情,我跟各位分享一下,前两天我参加的一个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讲互联网,也是谈到了这个问题,这是我问的,他的回答很简单,从我们的观察,世界上如果谈到互联网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硅谷,一个就是中国,前几年在互联网应用实践上,中国已经远远走在世界前列了,但是在互联网构架上,或者理论探讨上,或者产生概念方面,硅谷应该是领先的。但是这些专家另外一个结论,这个差距已经非常不明显了,已经是互有领先了,他们的预盼,中国从理论到实践上,可能会成为全球的亮点。也就是说,慢慢我们这个市场会变成出理论的地方,也是出实践的地方,出理论的地方我们可以慢慢再去看,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我个人认为还需要一些提升的地方。但是在实践方面,比如我们谈到移动互联,我确实感觉应该是中国在实践上,已经远远走在世界前面了。但是有一点,在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我们有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仅在应对实实在在的互联网重大事件上,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可能是我们专家管理的非常好,对风险规避的非常好,防范的非常好,有这种可能。另外跟互联网相关的风险管理框架和制度设计上,包括监管制度设计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的。所以,如果让我一句话来讲这个区别的话,我感觉看未来要看咱们这片土地了。
  主持人:谢谢于总,我也有这样的观察,觉得可以把“互联网+”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在应用层面,因为我们有人口,有市场,应该跟国际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在政策法规方面有传统的落后点,同时在技术原创方面也需要迎头赶上,如果这几个问题能够弥补,未来互联网中心一定在中国。刚才王先生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应用话题,就是车联网,我从保险角度观察互联网,我觉得车是一个观察点,健康是一个观察点,但是车联网这个角度来讲,王先生也做了详细的解读,我想问一个问题,保险在车联网生态体系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谁是这个网络的主导权,我们怎么样增加我们在这个生态体系里的话语权,未来它最终的主导权应该是哪个部分的。
  王耀: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还是要从客户这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不管哪种技术的应用,它最终取决于它给客户带来哪些价值,保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整个产业链里,它直接接触到客户,保险是客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产险还是寿险,因为保险对接客户,它也可以引导客户的需求,然后可以同时把客户的需求反映给产业链上游,比如说数据的需求,因为它需要这种数据,需要这种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它就需要产业链的上游,所以它有引导整个产业链的作用,同时又能够直接服务于保险客户,所以无论是从产业链上游来说,还是对下客户来说,都起到了关键连接点的作用。如果看国内车联网发展,车联网在国内发展,其实2010年左右就开始了,主要是交通道路安全,交通部出了一些法律法规,来引导它的发展。但其实发展几年以后,车联网因为第一当时主要的目标是两客一微,大型卡车、客车、货车,对于广大消费者带来的影响还不是很多。到了2013年才发现车险才是对互联网保险最大的应用所在,所以在这两到三年以来,在国内才有大的发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保险在互联网方面积极的影响作用。
  主持人:因为我过去观察,我发现车联网有很多数据的提取设备等等,但是这里面真正投入真金白银的就是买保险,所以车联网相关的利益方,都把跟保险建立关联,通过保险解决当中的费用问题,所以保险是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它到底能扮演什么角色,是主导地位还是其中的一个简单的参与者,这个请给我们一个预测。
  王耀:这个在整个产业链里来说很难是绝对的主导作用,但是我觉得它是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在整个产业链,毕竟涉及到厂家、设备制造商、通信商、渠道商,我觉得保险对客户的需求,在最了解,最熟悉的地方,因为它了解客户的需求,所以可以从需求方面引导它的发展,我觉得没有保险行业的引领,车联网整个发展,我觉得就会失去很大一部分价值,也会迷失一定的方向,这也是从2010年到2013年国内前期发展可以看到的情况,所以它有比较积极的引导作用,如果再积极一点,现在国内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保监会,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角色,如果数据需求一旦定了下来,直接能够影响到整个产业链,因为它能够影响到比如设备供应商提供什么样的设备,满足什么需求,平台的设计,如果有平台,也会影响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方向。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有很多地方可以引领,或者引导整个产业链发展,当然如果有时间点,如果监管政策还有保险行业落后了,一旦成为事实,如果因为大家没有行业数据的标准,没有行业的平台,如果已经成为事实,再来建立这个标准,再来建立这个平台,可能保险业对这个行业的影响相对来说就比较小,所以很多要看它能不能积极引导这个行业,它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点。
  主持人:保险业在车联网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就看你怎么做,也可能失去自己的机会,也可能做得更好,刚才几位嘉宾发言都提到监管,我们明白在中国各行各业要想往前推进一个方向,政府部门的意见还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毕竟在社会生活引导方面是全方位的。下面我问一下李春亮巡视员,我们监管部门有一些什么样的准备,或者准备从哪几个角度,有什么推动措施没有,希望从哪几个角度往前推这个工作。
  李春亮: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进入“互联网+”以后,大家都提到了,本身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还有大家也提到风险管理,标准化工作,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来讲,对监管部门也是一个挑战,面对新的技术应用,如何促进保险业发展改革,适应这个发展,也是我们监管部门要做的。从监管来讲,我们监管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防范一些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那么还要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不管是新的技术应用,还是互联网、车联网技术应用也好,从保险监管的方式来讲,不管是从国家还是从保监会来讲,都是采取鼓励创新、开放的原则,守住底线的原则。从国家政策来讲,刚才大家都提到国务院和一些其他部门出台的促进大数据的指导意见,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对一些行业应用,还有监管的贡献,这方面都出台了一些意见,还鼓励大数据的发展。从保监会来讲,不管是业务监管方面的指导意见,还是互联网保险的政策,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范,还是技术部门提到的一些监管方式,都是从鼓励创新,鼓励发展。对行业的发展,监管部门也在推进行业一些信息的共享,大家现在正在用的,用的比较多的,车险也对我们行业应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做保单跟进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也是促进行业的服务,促进行业适应新的技术发展的要求。另外从监管程度来讲,我们也会把风险管理放到一定位置,要求保险公司从风险管理,防范风险的角度来做这些,一个是自身风险防范的要求,另外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我问每个嘉宾,也作为我们最后的总结,我想问一下,现在保险业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如果说还在往前走的话,我们到底需要突破是哪些方面,或者我们弱项是什么,是技术、人才、理念,到底我们哪方面需要加强,使得我们真正通过“互联网+”,保险业能够弯道超车,或者跨越式发展,真正走到现代保险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机会。
  刘大为:理念、技术、人才,我觉得我们理念上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做互联网肯定面临试错的风险,试错的时候,包括在泰康,我们做很多互联网的东西,面临着很多内部的压力,包括外部的压力,所以如果有试错的话,是我们保险公司面对互联网非常重要的方法,当然也不能忽略风险。另外从技术上来讲,我们技术的结构和人才能力的结构,已经完全不适合互联网的要求,所以如何改变我们人才的结构,所以我们内部有双模的方式,有做传统业务的人才结构,也有做纯面向互联网的人才结构,如果不是从传统人才结构转化的话,面对互联网有一些困难。但是我还是觉得中国有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我们监管不光是风险,其实也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像保信行业的平台,其实还是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所以如何发挥保险业的特点和保险业独有的优势,当然保险公司自己要更努力,所以还是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利用这个机会。
  王耀:毕竟保险涉及到民生,也有特殊的监管规定,我觉得在国内的发展,最重要的,在目前来说,最大的需要解决的是监管特殊的发展方向,相关对应的也就是监管政策,应该往哪些方向,哪些方向是监管在目前或者未来几年能允许发展的方向。然后也关系到这个行业平台,因为这是一个基础方向,所以目前来说,国内车联网在这方面试点的公司很多,但是基本都是小规模试点,它熟悉技术,熟悉各种设备和分析方法,其实大规模发展,很大程度上在等监管相关规定和指导,有了这个方向明确以后,我觉得国内公司,无论是整个产业还是保险行业,马上就能够跟上来。所以监管政策的方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技术标准和行业平台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是决定方向,然后也可以决定保险行业在整个产业链方向的地位,以及发展的速率。
  李春亮:其实刚才前面两位都提到,一个是对行业的共享,行业集中的处理,还有对监管方面的引领作用,在我看来,这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所说的问题,技术离不开互联网,不管是企业单位也好,还是监管部门也好,都是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它的一些创新思路,需要它来探索,需要它来摸索,需要它的鼓励。在我看来,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部门,要掌握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革与机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