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愤青 余额宝盈和余额宝的区别

关于余额宝的疑问
关于余额宝的疑问(作者:江南愤青)
6.13日,阿里巴巴上线余额宝之后,一篇软文天下横飞。因为不太愿意继续写阿里了,写的太多,都腻味的,但是看到脑残文,还是不爽,就写了段短微博:
“阿里金融就是个喜欢噱头的公司,什么余额宝,跟银行抢生意。扯淡么。第一本质余额宝是利用支付宝余额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用这个跟银行活期比利息?!有点脑子好不好!第二余额宝的规模大小取决于货币基金的规模大小,阿里本身不能决定。而且最重要的对基金公司的流动性要求很高。会他妈的出现亏损!”
微博写完,反正骂战又开始了。于是不得不在写一篇文章,仔细的阐述下我对余额宝的看法,其实这事,真没啥好值得说的。两个字,忽悠。
一点点来吧,首先,阿里的软文用的最多的介绍是什么?是这么段话,文章说“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据其官方介绍,2012年,10万元活期储蓄利息350元,如通过余额宝收益能超过4000元。”
这段话很有意思,我们来看下所谓的余额宝的收益是如何实现的,余额宝的收益其实是购买天弘基金的增利宝的货币基金的行为,实质是一项投资,而投资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必然是带风险特征。他不等同于存款,存款是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而投资行为是没人给你担保,你们可以打电话问问天弘基金,我想铁定不会跟你说,保证收益一定能实现,如果他这么说的,我给你个电话号码,直接去证监会投诉非法集资去。
至于这里面也有不少人来指责我说,存款怎么可能有国家信用担保。我都不想解释这个幼稚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存款都是由国家信用担保的,无非显性担保还是隐形担保罢了。当然国家破产了,没能力担保了是另外一回事。
一旦理解了余额宝是投资收益,也就能明白所谓的收益高低,事实上就是要取决于货币基金的管理方能否实现这个收益了。不知道4000元的说法来自于那里?或许是来自于2012年的七天平均收益率是3.8%这个说法吧。事实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其实也是要进行区分的。虽然大体上都各自货币基金都相差不大,但是在不同的年份里,受制于大环境主要是资金面的因素下,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是有差别的,甚至出现过2006年货币基金亏损的情况,说货币基金无风险铁定是不现实的。2006年的货币基金亏损,当然因素众多,但是的确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动亏损的格局。泰达荷银,易方达都有货币基金为负值的货币基金。所以认为货币基金一定要比活期存款要高,这个说法本身也不一定成立。因为有亏损的投资收益,跟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本身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在其次,撇开风险层面的问题进行考虑,购买货币基金跟活期比一定合适么?其实货币基金,要比的话也要跟定期比,区别只在于流动性,而不在于收益,为什么呢?因为年化收益的意思是折算成年来计算的。你买一个货币基金,除非你连着买了一年,否则你怎么算也算不出这个收益来。但是你如果你连着买了一年,那跟定期也就没啥区别了,所以我自己还是觉得合理的比较还是应该跟定期做比较,当然定期跟货币基金相比缺乏流动性,但是至少说明一点,就是拿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跟活期比年化个人感觉不科学也意义不大。典型的夸张宣传。
这里还有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跟余额宝可能关系不是特别大,但是也要做个解释,就是七天年化收益跟每日万份份额收益的区别。所谓七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进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数据。比如某货币基金当天显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2%,并且假设该货币基金在今后一年的收益情况都能维持前7日的水准不变,那么持有一年就可以得到2%的整体收益。但是,货币基金的每日收益情况都会随着基金经理的操作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因此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出现基金收益持续一年不变的情况。因此,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能当作一个短期指标来看,通过它可以大概参考近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完全代表这只基金的实际年收益。
而且还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如果货币基金仅靠兑现浮盈来提高收益率,短期内可以把七日年化收益率做得很高,但是新进资金的收益率就会摊薄。更为严重的风险是,如果一只货币基金大幅度兑现前期浮盈,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资金大规模赎回,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同时,近七日收益率是由七个变量决定的,因此近七个收益率一样,并不意味着用来计算的七个每天的每万份基金份额净收益也完全一样。所以,作为短期指标,7日年化收益率仅是基金过去7天的盈利水平信息,并不意味着未来收益水平。投资人真正要关心的其实是第二个指标,即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所谓货币市场基金的每万份收益就是把货币市场基金每天运作的收益平均摊到每一份额上,然后以1万份为标准进行衡量和比较的一个数据。这个指标越高,投资人获得真实收益就越高。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所谓的存十万一年能拿四千的说法,第一是不够严谨的,第二也是不负责任的,是明显的只谈收益不谈风险的非法宣传。为什么说非法宣传呢?
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的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对任何公开宣传材料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而支付宝的这次事件,明显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在里面,也没有进行明确的风险揭示。有人说,在具体购买的时候会做了风险提示,但是根据管理办法里面是明确规定,必须在任何宣传推介材料里进行风险提示的。
该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是指为推介基金向公众分发或者公布,使公众可以普遍获得的书面、电子或者其他介质的信息,包括:
  (一)公开出版资料;
  (二)宣传单、手册、信函、传真、非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刊发的与基金销售相关的公告等面向公众的宣传资料;
  (三)海报、户外广告;
  (四)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资料、公共网站链接广告、短信及其他音像、通讯资料;
& &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同时第四十三条“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推介货币市场基金的,应当提示基金投资人,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以上两条其实合在一起,就都对这种典型的跟活期存款做比较的行为做出了严格的否定。有人说,阿里金融是一种金融创新,可以突破监管。姑且先不论是创新就可以突破监管这个说法,我们在来看这种方式是不是创新?!
前面说了,余额宝的实质是用支付宝的余额进行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这个行为我不知道创新点在那里?他跟你用你银行卡里的钱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是一样的。按照这个理解,我们用我们手机卡里的钱,购买货币基金,或者用其他预付卡购买货币基金都是一个道理,是阿里对自身客户进行结构优化的一个策略,创新点在那里?在于支付宝的客户也可以买基金了?一直就可以买,啥时候不让买了?
还有所谓的革银行的命说法?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说法就是说,支付宝给的利息比银行的活期高,所以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们都跑到支付宝去存款了,不到银行存款了,所以革银行的命。
我表示很无语,只能说说这个说法的人,真他妈的傻逼。不骂人都不行。这个说法,还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阿里,阿里的铺天盖地广告宣传,说余额宝的利息比银行活期存款利息高,所以大家都开始流传革命论了。真有意思。事实上,大家用自己的银行卡购买货币基金比支付宝虽然不敢说更便捷,更方便吧,至少收益不会比支付宝低。支付宝目前支持的天弘基金,规模小,排名靠后。而且货币型基金一般而言,规模越大,越容易操作,规模过小的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的对抗就越高,收益就更不容易稳定。说实话,从投资角度来看,谁买谁傻逼。貌似这个基金经历从业经历也就不到四年时间,真是要命的。货币基金,买老不买旧,买大不买小的说法,还是很靠谱的。
所以,综合下来,真的只有被阿里巴巴给忽悠的相信余额宝的收益当成利息的人才会去买。所以这里我还是很鄙视阿里巴巴的,如果真有人被你们忽悠了然后出现了亏损,你们难道就好意思了?!我看马云不是每天在宣称要讲诚信么。怎么好意思干这龌蹉事情?
下面说点我自己对余额宝的理解,未必对,瞎猜的。
其实余额宝的推出,对阿里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阿里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的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把淘宝客户更好的服务好,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客户,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支付宝的这次余额宝,必然不是要革银行的命的行为,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的优化自身的服务,提高淘宝的客户粘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同时,也是解决支付宝目前存在的两大难题。第一大难题,是央行的备付金管理办法,这个其实一直是压在支付宝上的一块石头。因为这个办法要求支付宝不断的随着交易额的提升而不断的提升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提升对于阿里而言,属于规模越大资金占用越低而净资本回报则越低的行为。必然要想办法绕开。第二就是目前普遍的对支付宝占用客户资金沉淀的利息的行为的质疑,所以很大程度上,余额宝也是支付宝不得已的行为举措。我有时候在想,余额宝虽然对客户是有利的,但是对支付宝其实并不利。因为通过余额宝,阿里把本来可以实现的资金沉淀利息,都还给了客户自身,而阿里改为收取基金的服务费或者渠道费,当然两者之间是否一定谁高谁低,没有数据,我也不敢瞎猜,但是感觉肯定是之前的收益更高吧。
余额宝对银行的冲击有没有,我个然感觉还是有的。只是小的微乎其微,很多人说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因为货币基金可以不断的挤入支付宝体系,都可以展开合作,让更多的货币基金进来,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个可能性的确不太大,前面说了余额宝还是立足于淘宝客户进行的行为,在淘宝的客户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大面积的吸引淘宝以外的客户进入体系内,用余额宝的产品,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方面是余额宝的吸引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体系内是因为有现实的余额管理的需求存在,而对体系外的客户跟银行的货币基金发售行为而言,吸引力非常一般。银行购买货币基金无论从信任度还是从收益率来看,都比支付宝更有吸引力。选择面也更宽,也更便捷。
另外一方面,货币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很高,所以使得货币基金的规模盘子要求整体稳定,不能大起大落,虽然阿里号称技术可以实现提前预知规模大小起落,但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肯定是不太喜欢这种不太稳定的流动性的,支付宝目前的客户群体个人感觉对货币基金而言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频繁的赎回,规模的大小起落,都让基金公司人为的增加难度。更别提双11这种购物节日的存在了。
所以,个人感觉,第一不会太多的货币基金跟支付宝合作余额宝,第二合作起来的货币基金也未必能把规模做的多高。
最后说一点有意思的事情,现在媒体大肆唱多余额宝,都把关注点放在了收益比较上,但是恰恰这个是最不靠谱的地方。媒体却忘记关注了余额宝真正的技术创新应用上,他可以实现在购物的时候视为自动赎回,这种技术设计,对银行就特别有意义。现在银行卡在购买和赎回上其实是不够人性化的,影响了认购意愿。如果也能采取这种技术,你在取现的时候,自动视为赎回,或者你在刷卡的时候视为自动赎回,或者你发个短信,就能立刻认购和赎回,我相信,都会大幅度的增加银行卡客户的购买货币基金的积极性。
。。。。。。。。。。。。。。。。。。。。。。。。。。。。。。。。。。。。。。。。。。。。。。。。。
网友评论:
柚子tony:余额宝的亮点在于资金可以实时从货币基金转出来消费,一般银行赎回要2个工作日才能到账。但是这就要求基金公司或者阿里的流动性管理必须很高,不知道是阿里先行垫付,还是基金公司?有谁知道,指点一下?
Justinhejq:很多基金都可以,华夏的,汇添富的。南方的好像也可以了,不过大部分要在自家网页上买。
张翼轸:货币基金本身的收益或者流动性管理就不多说了,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余额宝的核心价值是可以跳过赎回的等待直接用来消费,就像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开支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支付宝账户有余额的买家有多少?我的确始终有几百元在里面的,我这样的人有多少,支付宝肯定有统计。
风云壹刀:靠谱,特别是最后的技术创新分析,购买时视为自动赎回,但我认为这里还是有区别,因为我估计支付宝在用户用的时候不是马上到卖家手上,而是到卖家的支付宝上,一样可以利用,如果是快递货物则有几天缓冲,支付宝完全可利用这几天缓冲搞定基金的赎回,如果是马上到账的资金估计支付宝会跟收钱方有协议,资金到账多少时间后才可以随意取用,毕竟没几个人是卖东西的钱一到帐马上就取出来用的,说白了就是利用卖家的流动资金。
重庆大学金镝:赞!
风无雅:不要担心赎回的事情了。你赎回,马云根本无需赎回。好比你去银行取钱,银行根本无需去央行取钱一样。当然大家一起取钱,银行就垮了。
还有那些不懂理财的人,说不定尝到甜头,会把活期也部分存到支付宝上去。
这是世界始终是外行眼中的世界。内行看什么都见怪不怪,再也不会大惊小怪了。
望想:银行不能倒不是看是不是国有,而是看对经济对社会的影响。现在民生基本也是不能倒的,遇到极端情况国家还是要出手的。何况民生还在高速发展,对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心情的天空呢:还是一个老实孩子在分析啊!阿里这么玩,重点在余额被转出支付宝了,钱上面没有名字的,一旦离开了,你如何监控?看起来是很正规的货币基金,其背后是什么呢?阿里缺钱,需要资本金的,任何钱,只要转上几圈后,又有几人能搞清钱的走向?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宣传不诚实,而是资金在无法监管的情况下,流出去了。没事,也就大家太平。一旦流动出现纰漏,有人就要觅死觅活了,到时谁来收拾?不要跟我说,曾经史玉柱还钱了,很讲信用的,现在他的好朋友也会很讲信用的哦。麦道夫也想还钱的,也很有信用的,只是有心无力了。
一世够运888:史玉柱和马云的人品,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当年巨人大厦破产,根据中国的破产法,史玉柱亏光出资资金就已经不用再出血了,但他卧薪尝胆几年后,把从脑白金赚到的钱自己私人赔偿给买房人,史玉柱厚道。相反从逼迫雅虎出局,到阿里巴巴做低股价私有化,可以看出马云是个垃圾。
青春的泥沼:
1、媒体宣传的过了,这个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好事情媒体一煽风点火就过头了。
2、天弘基金这个创新值得肯定,不过我猜测未来可能会转向推荐给淘宝卖家和阿里卖家。
3、这个东西未来还要发展创新。
vinochi:所谓的余额宝应该是指顾客账户中的余额,阿里目前的宣传明显是冲着顾客银行账户里的钱去的,这和银行内向大爷大妈推销理财产品是一个性质,并且冲着顾客的银行账户理应和定存比。
壳123:在余额宝问题上争一时的长短没有任何意义,余额宝只是一个小案例,它表明的是投资理财渠道拓宽,存款分流的一个大趋势。另外,要防止犯屁股决定脑袋的错误,不要小看阿里金融。声明一下,我也重仓银行股。
滚snowball的捞捞:只能说明这社会大部分人脑子都是不好使的,看看微博上一堆的附和者!用存款(用的还是活期)和投资基金的收益作比较,不用看下文,就是扯蛋。之前就说过了,你让马云拿那些担保在支付宝里面的几天不用给利息的款去a股抓涨停板啊,收益更可观呢。
吹雪满楼:作者这篇文章明显带有偏见。第一,余额宝明显有利于支付宝帐户中长期存有现金的用户,即使你不感冒或者帐户上无现金,那也是多了一个选择权。第二,货币基金的风险就是几乎为0,根本不是作者所用的“可能有亏损的投资收益”这种含糊其辞的表述,搞得跟货币基金拿钱炒股票似的。今后活期存款会有很大一部分以货币基金的形式存在,支付宝的创新开了个好头。
影子:有可能亏损,但是就过i往几十年的经历看,风险不比存款高,虽然2008中投在美国的货基上有损失,但是一来损失非常小,二来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比银行倒闭低多了。
Cesar:黑天鹅是存在的。目前不存在是因为债券市场没有出现实质违约,等到一出现很多东西会跌得大家都不认识的。
吹雪满楼:第一,只有债券价格跌到影子价格大幅偏离成本摊余定价,同时规模大幅缩水导致必须卖出债券实现影子价格才有可能导致当日万份收益为负,这种概率非常小。第二,根据证监会的指导意见,一旦当日万份收益为负是要由基金公司自己掏钱赔的,所以历史上其实任何时候买任何货币基金在任何时候赎回都从来没赔过。
理性繁荣:这个就是吸引淘宝卖家的,买家很少会在帐上留大量的钱,卖家平时经营甚至做一次活动都是每天几万几十万流入,就算是小卖家每天也有几百上千,提现又得到第二天才到银行卡,到了银行卡还不能做定期或其它投资,因为其中有部分是要结供货商的款,所以这部分钱放在这种类似T
0的货基上远好过放在活期帐户。我的货基是在华夏活期通买,这几天试试余额宝,要是能T 0提现到银行卡就好了。
量子猫:严重同意最后一段,最大的创新在于余额宝可以直接用于淘宝和天猫的消费,马云这个算盘还是很精明的,只要你在我这消费就可以保证流动性。
希望等待:分析的很透彻。我觉着支付宝推出的这个功能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利性。特别是有使用习惯支付宝的人。就像楼主说的也增加了支付宝本身客户的粘性。至于未来的地位,要比的是服务,功能和投资水平了。长期看对传统银行是个挑战。
贾鹏:如果淘宝体系内,因为有担保功能,你的这点就不用考虑。如果是用在淘宝外的网站,那么就会有这样的资金垫资风险,不过与传统的银行卡一样,你在商户消费完了,不是说马上资金就到商户的银行账户,而是T
1结算后才有可能到账。风险承担的话要看情况,在没有被盗用的情况下,应该是商户和收单机构共同承担。
我是表好胚:暂时对银行的冲击会很小,一方面手续还太麻烦,一方面收益也不是太高,但是如果类似的服务增多,会抢走银行一些渠道,影响会越来越明显的。
汤诗语:货币基金亏损的概率微乎其微,几乎可忽略不计。根据中国货币基金的历史,平均10000天大概只有1天会亏损,亏损幅度最多时也就是一天内10000元亏损0.1元,其他时候都是盈利的。
通过支付宝渠道卖基金,也算是基金公司开拓渠道的方式,谁叫你们这帮银行只知道从基金公司抢钱。
我御八风:我最恼火的是货币基金只在工作日开,而节假日巨多,这样资金流动性就是个大问题啦,虽然节假日我一般也用不着钱,只是心里不安全而已。如果那个机构创新下,我一定会把所有的闲置资金买货币基金。
增富小陈:虽然作为内行,但是也懒的去买货币基金,但是支付宝出了余额宝,却让我这个内行把闲钱转到了余额宝里面去了,不得不说余额宝很方便,用惯了支付宝的人,余额宝是很有吸引力的!
春歌:写的非常好,本来要去参加支付宝和天弘的发布会的,最后因为其他事没有去。之前写过余额宝的情况,最初的意见是支付宝和天弘合作模仿了汇添富。天弘是小基金里在电商创新上比较激进的,这点要肯定。但是支付宝和天弘合作的这个产品还是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需要支付宝来解答和细化。
无节操:我还是老老实实用华夏的活期通,余额宝么,等能秒取现了再说。其实银行完全可以做到和余额宝一样自动申赎货基金,或者自营货币基金,不过暂时还没这必要。
成长至上:这玩意就是活期余额的管理,偶个人习惯是支付宝无余额,即使有那么一点钱,也懒得搞这些玩意。当然这种技术创新还是很有必要的,不排除正合了一些人的需求。过分夸大其效能就不合适啦!
均金无忌:如果最后一段里,银行学会了阿里的技术,那银行的存款不就变成了货币基金了。银行的息差不就更少了。这个意义上将,银行已经是进退维谷了。
枣树:带有明显偏见的文章,余额宝不仅将颠覆银行业,同时将颠覆基金业,很简单,我自己将活期都一半存入支付宝购买余额宝。
杨宇:货基和活期不能比较?是有风险,但这点风险不会引起一般人的敏感吧,如果对货基风险很敏感,跟楼主所说认为"存款有风险"的行为差不多。另外,七日收益和万份收益的评价,不同意。
24村:在银行,客户的结算帐户都需要在人行报备,虽然人行可能不会看至少能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支付宝及余额宝中的账号完全是虚拟的,人行目前还没法监控,有洗钱等风险;且货币基金投资完全可能变成其他大风险投资,客户无法得知。
汤诗语:当证监会是吃白饭的啊,货币基金已经有快十年历史了,出过大问题么?现在这个余额宝也就是个货币基金而已,只不过把销售渠道增加了,以前是银行和券商代销,基金公司直销,第三方机构代销(比如东方财富网之类的),现在的余额宝只是基金公司直销的支付方式增加了支付宝,仅此而已。现在余额宝的宣传是很大,但也非重大创新,只不过是基金公司被银行盘剥已久,急于寻找更低廉的销售渠道,正好支付宝的目标长远,愿意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浮存金的存款利息)而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加客户的利息收入),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创造长远价值,这样也希望与基金公司合作,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支付宝的长期眼光是那些只知道盘剥基金公司,拿短期利益的银行们所不能比的。
24村:我只是觉得这是个方法论的问题,并不是说以前没出过问题就可以心安理得,首先要把游戏规则定好,大家才有得玩,不然会产生很多问题,类似国内普遍的食品环境现在就面临很大问题。
xavierzhang:如果我理解没错的话,余额宝可以实时转入支付宝,而支付宝又可以实时转入银行。所以个人感觉余额宝的牛逼之处在于可以T
0赎回、取现。不过这个东西也就和汇添富现金宝半斤八两,谈不上特别大的革命性。
十七令:你说了很多大实话,但你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余额宝才刚刚开始,就引起了这么大的注意,包括你,难道不是一种成功么?还有,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的确是和活期比的,因为流动性差不多,和定期没法比,也是流动性的问题。我以一个十年证券从业经验的人角度来评价,对一些产品要看主流,货币市场基金亏损不是常态,是小概率事件。
Essence:解析[第三方现金宝]产品:“余额宝”3大特点:
1、支付宝不负责销售,它没有基金销售牌照,目前的余额宝对接天弘增利宝属于基金公司直销,销售服务费等都是基金公司收取,但会付给淘宝一定技术费用。
2、结合金证系统实现了内嵌销售,优化了用户体验,不用像传统直销那样在基金公司搞TA帐户,支付宝直接抓取实名客户的信息完成用户注册,但这些数据并没有给到基金公司。
&3、货币基金的投向是货币市场,对组合的剩余期限有要求,除极特殊情况,收益不会为负,利用托管行垫资实现T
小熊猫鱼:个人觉得,余额宝打通了货基的支付渠道,这一点就是很不错的创新,要不是货基现在可以还信用卡,估计我不会把钱放里面。
养熊人微博:现在我确实懒得回应一些对增利宝-余额宝项目不同的声音,新事物,不同的声音很正常,同行没赶上这波也吐吐酸水也可以理解。我自己的感受是大公司把自己定位太高了,我们的定位比较合适,我们作支付宝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是简单的提供一个产品到支付宝平台上,我们是小公司,不创新我们是在等死,所以我们做了,反应也不错。未来的挑战肯定更多,我们还会摆正我们的位置,把客户和和合作伙伴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来做我们擅长的。现在基金行业的牌照价值已经在消融,也希望整个基金行业方下架子,放弃懒惰和安逸,我们从本质上同样是服务行业,我们要学会多为客户和伙伴创造价值,行业才会迎来新的春天。
挖矿的饭钵: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受到这么多人关注,又有这么多跳出来,说明这件事情的确是触碰到某些人的神经了。加油吧,金融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坐吃金山的时代迟早要结束。
yserp_9xg:货币基金的性质实质也是投资银行存款。货币基金要比银行理财风险要小得多,如果说银行存款没风险,那么货币基金主要风险来自基金公司,就货币基金而言和银行存款是等同的。
雨落芭蕉:支付宝推出这个余额宝简直就是可以随时提现的定期存款啊,你说对银行的影响大不大。货币基金风险很低,亏损的可能性太小了。身边的好几个同事都转了几万到余额宝上,有的十几万。再想想好几个亿的支付宝用户。
bigmonster:脑白金里面就是松果体素,帮助睡眠的,我自己偶尔会用松果体素调整作息,脑白金不是纯吹还是有其作用的,毕竟年纪大的就是睡眠质量差;马云确实缺乏商业道德,也能折腾,当八卦看无妨。
weald:说厚道要看对象。我问过不少阿里员工,多数认为马云是不错的老板。史玉柱对股东及合伙人是厚道,但是对消费者呢?脑白金和征途,口碑都不咋的。
& 支付宝那事马云确实做错了,做为一个企业家,诚信是要用一生来坚守的。
okok74:随着金融市场化和脱媒,传统的零售银行低成本端会受到影响。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还有小型的地方银行,也会有负面影响。中间的中型全国性银行,基本上已经经历了一轮变革。
gargoyle:亏损是没有的,但是也没有谁为了捧这个场去把银行里的钱存到支付宝里买货币基金,直接在银行买不就行啦!
MicahLee:你最后那段话切中要害,现行制度下银行根本没有这种改进的动力,而这就是余额宝的最大创新和价值,有这样的产品来参与竞争实在看不出任何问题,又何必冷齿呢!
杂草农夫:得空闲了,说说这篇所谓的精彩文字,感叹好文确实少啊,挤一挤又是一堆废话,以博眼球为上了。
文中无非阐述几点
1、说忽悠_来自余额宝的预期收益和银行活期比较。
这一点在金融产品的营销层面来说很正常,没有比较和宣传何谈营销?说隐藏风险欺骗投资者,从何谈起?人家风险提示字字清楚。
& & Q:转入余额宝的资金会有风险吗?
A:资金转入余额宝即为向基金公司等机构购买相应理财产品,余额宝首期支持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理论上存在亏损可能,但从历史数据来看收益稳定风险极小。
2、提到:购买货币基金跟活期比一定合适么?
固定收益外的投资哪项收益率是固定的?风险揭示中早已提到理论上还存在亏损。那么这个又回归到之前的问题对于金融产品的营销认识么?
再往下看,之后文字也不想一一去评论了。
其实说人家是软文,这一篇又何尝不是呢?余额宝的实质本就是打擦边球,绕过基金销售代理权的要求,使阿里成为购买基金的主体,同时阿里又提供赎回时的现金流支持使这个货币基金的赎回实现T
0,(这个应该是最为关键的点,实质上达成T
0阿里需要提供相应的备付金支持)最终实现余额宝用户对天弘货币基金的小额随时购买和赎回。所以在对于余额宝的文字宣传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就是一个货币基金产品的介绍和营销而已。货币基金产品的介绍和营销从法律角度而言其合法性市场早已检验了,那还有何可指责的呢?而从淘宝买卖用户的角度来说,我们绝对确定其存在的创新价值,虽然类似小额集中理财的产品一些商业银行也有推出,(本人也屡接此类营销电话)但对于淘宝的特定用户则也是对留存资金多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投资渠道,而且流动性相对无忧(当然作为一种投资品,风险的衡量自是投资者自己做出的决断。)提升了对用户服务的支持,而对于银行存款的影响自然存在,老爷爷老奶奶自然不会去玩这个,余额宝本也没想拓展这一块业务不是?而特定的淘宝客户群会有这样一个需要,至于会形成多大的总量,缺乏一手数据资料,我们可以看之后余额宝是否能推出更多的货币基金选择来判断。
可叹全文洋洋洒洒若干字,还大量引用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的销售管理办法》等权威文字似如此的专业,大谈:余额宝的忽悠,是明显的只谈收益不谈风险的非法宣传。
其实对于人家的营销内容都还未详细看过,就草率评论,只这一点作者自己已是不够严谨,还能做如何批判呢?
从余额宝的营销内容来看,余额宝首期支持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可见现在只是一个与货币基金接轨尝试的开始,那么这个总量可达多少,咱们慢看后期余额宝可支持的货币基金产品是什么吧,相信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丰富,这些确实是马云的厉害之处啊!
时光抹初衷-:对文章中的观点有一些看不懂,但看懂的部分几点不太赞同。
1、每个人都知道余额宝会有风险,但是风险基本不大,不必特别大强调吧。
2、我敢肯定的说,在马路上一千个人里都不一定会有一个人会去银行里买货币基金,但是会有一些人买余额宝
3、关于支付宝的沉积问题,都是用支付宝关联的卡通付款,买家没人特意把钱放支付宝。卖家除外。
我的更多文章:
( 20:20:20)( 20:20:20)( 12:18:51)( 20:20:20)( 08:08:08)( 08:08:08)( 08:08:08)( 09:09:09)( 11:11:11)( 20:00: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南银行江南盈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