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初二学生,其他几相声四门功课课成绩都不错,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历史低于平均分五分有余,严重拖了后腿。

2016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各年级质量分析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6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各年级质量分析报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2016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各年级质量分析报告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2016年下学期期末各年级质量分析报告2015年下学期期末统考成绩一出来,李校长宣布了我校各年级与区内其他学校各年级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之间的差距之后,教务处本周一就与普教股主动联系,周二陈宏老师发来2015年下学期期末全区统考的各项统计数据,我们就分年级统计、对比学生六年级的成绩与每学期区统考成绩之间的差异情况,分别找相关的老师单独谈话,共同分析该科目成绩下滑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在第一周星期三分别召开了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质量分析会(七年级的质量分析会安排在第二周进行),对成绩进行了详细的归因分析,并提出了后阶段拟采取的措施。现就各年级的情况分析如下:一、各年级基本情况以及质量分析全校共有学生289人,进城务工子女140人。九年级与外校的差距几乎在逐年减少,只有去年期末成绩有所下降,科平在6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在上升,科平30分以下地学生人数在成倍的下降。2015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呈现出下降趋势,主要的学科是语文、历史和物理这三门学科。七、八年级的科平在7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在上升,科平5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科平3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在成倍的下降。之所以与最高分学校的平均分差距越来越大,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二、成绩下滑原因分析&&& (一)八年级整体下滑原因分析&1、管理层对课堂指导和监控不足。(1)没有合理分配精力,对八年级的课堂教学指导不够。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区兼职生物教研员、区责任督学,没有分配好自己的管理职责――这也是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把精力放在了初三,尤其是放在了初三某些难以维持纪律的课堂之中,找初三学生谈话、监控初三课堂等花了大量的时间;此外,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素质较差,监控七年级的课堂以及学生学习习惯也花了不少时间,到八年级听课严重不足。(2)教学教研部门精力有限,对八年级教学质量的监控不够。自2015年11月中旬开始,教科室主任生病住院,教科室的工作就落在了我们三人身上:课务的、管理的。教务干事接任教科室主任初三1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她自己还有八年级1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她就要身兼跨头两个语文班级的教学任务,她负责的教务处的部分工作就落在了教务主任头上――调课等;又正值石峰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检查,教务处、教科室的迎检资料,教务教研的各项安排和落实等工作,我们三人分头承担;由于地理教师生二胎保胎和请产假,教务刘主任在送完一届毕业学生之后,马上又接任了初二3个班级的地理教学;我任教2个班级的生物教学,生物兼职教研员的工作也比较多;加之,学生行为习惯有待加强,我与教务主任和政教部门一道花了不少时间去教育学生。此外,对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监控也占用了不少时间。以上种种,造成了我对八年级的教学质量监管不够,教科室主任生病住院也监管不了课堂,教务处主任和干事也基本上是完成行政事务之后,没有多余的精力监控八年级的课堂质量了,这样一来,八年级的课堂监控几乎处于空白状态。&2、教师变动频繁,教学连续性不足。从七年级第一个学期到本学期,由于支教、女教职工休保胎假、休产假等原因,除了生物至始至终是1个老师任教以外,其它六门学科教师均变动了,变动的教师人数总计7人 ,分别是:语文变动2人,数学1人,外语1人,地理1人,历史1人,政治1人,其中班主任变动1人。从表中数据可知,除了生物与区平均水平差距越来越小之外,其它七门学科从七年级下册开始,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数学学科,当时由于数学老师请保胎假,3个班的数学均由1个老师任教,这个老师还担任了1班的班主任;任教外语学科的3个老师,黄老师是刚从九年级下来的,虽然她明年就退休了且身体不好,但她兢兢业业,没有马虎。另外1个任教外语的是政教主任,2015年下学期他的迎检等任务较重(政教处少了一个干事),他任教的班级英语下降的比较多。还有1个跨头的外语老师,她还兼任了九年级1个班级的班主任和外语教学;地理学科也是因为请保胎假,临时安排一个从来没有任教地理的历史老师任教,教务主任也加了一个班的课程(这样一来,教务主任就任教了3个毕业班级的教学,并跨头任教初一年级1个班级的共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物理学科是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任教,成绩一出来,她非常内疚对我说“这是我从教近30年来,成绩考得最差的一届”。当然,去年下学期该年级物理老师被派出去学习了2周,在考试之前才匆匆忙忙地结束新课,没有时间进行复习对期末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班主任的变动,3班的班风也不太稳定;由于年级组长去年下学期身体不适,整个年级的学风和班风都有明显的退步。老师的变动、学科教师的任务过重、跨学科任教,特别是班主任的变动,不仅教学的连续性不能保证,而且对班风学风的养成势必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大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二)学校成绩提升成效不明显的其它原因1、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我校的学生,本来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特别是从小学的3门主科到七年级的7门学科、到八年级的8门学科,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能力不足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对教师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重视不够、引导不够;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存在重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轻学习习惯的养成的现象,存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放心了的思想。2、进城务工子女多,学生行为习惯欠缺。&&& 全校进城务工子女140人,占到了全部学生的一半左右。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缺失,从小行为习惯就没有养成好,如今我们的老师要花大量时间去维护课堂纪律,班主任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日常事务;此外,他们中的大部分除了在学校能够保证有学习时间以外,在家几乎没有时间再学习,甚至没有完成基本的作业也不会督促,用少数的话来说“只要你们老师不让他在学校学坏就行”。我常常给我们的老师说“我们不能选择学生,只有改变自己。进城务工人员能够把他们的送到学校里来读书,而不是去做童工已经是进步了,我们就要把学生教好,少数家长也许行为习惯还不及我们的学生,我们怎么能奢求他们配合我们来教育学生呢?”冯校长主管政教处也确实费了不少心、想了很多办法,教务处、年级组也齐心协力抓班风、促学风,但是班风依然进步不大,学风依然不能厚。3、由于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教职工信心有所下降。&由于六中区区逼近,石峰外国语学校迅速崛起等种种原因,我校生源质量和数量下降明显,虽然李校长多次在大会上说“我们学校不会垮、不能垮,而且随着化工产、冶炼厂、氮肥厂的搬迁,大环境的好转,势必房地产会回转,从而带动人员的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我们学校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但是,个别老师认为前景规划太远了,对学校的发展没有充满信心,这个别人的言行也影响了其他老师。4、教师队伍存在短板现象。&&&& 由于三考以及各级培训的大力开展等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是,依然有少数教师,而且不仅仅是年轻教师,与时俱进不够,与学生的关系不太融洽,导致极少部分学生决绝学习,甚至与老师唱反调。这样一来,课堂纪律不容易维持,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课堂效率提高很难。对于大学校也许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学生班数少、人数少,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会大大地影响年级整体水平。自从2006年开始,学校的老师就是三年或者两年一个轮回地教学,没有集中优势师资全力冲击毕业班的先例,故而三个年级的教学很难非常出色。此外,也存在教师老年化,身体健康下降等原因,导致教师精力不够,冲劲不足。还有也许存在个别老师因为职评无望,动力不足等。三、后阶段措施――树信心、促学风、抓课堂(一)树信心1、来自教育局领导的重视。首先,以李局长为首的局领导班子多次对学校的首行关注,一定会激发老师对自身的重视、对学校发展前景的信心;其次,教育局对区域内招生政策的部署和调整,也给各中学的招生带来福音。其三,局领导工作重心的下移,给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压力和动力。2、来自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视。以李校长为首的校级领导班子认识到了学校生存的压力,在管理上更趋于制度化、精细化和民主化。例如从本学期开始,教职工实行上班签到制度,充分保证教师职工坐班、做事的时间。3、来自调整后基本稳定且优化的教师队伍。从这学期开始,八年级调整了成绩下降最快、与区内平均分差距最多的数学学科教师,换上了年轻的受学生欢迎的研究生李老师任教;两个语文老师下学期支教回来之后,也考虑派一个老师再接任八年级原班级的教学任务,减轻现有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已经与英语等学科成绩下滑明显的老师达成共识,指导他们务必想方设法提升学生成绩;历史老师已经专职专心于历史教学,不必再兼任地理教学;老师们不服输的精神,更是我们信心的来源。(二)促学风1、开展“立信”活动,树诚信礼仪之风。人无信不立,针对学生“理论诚信”与“实际诚信”差距较大的现状,协助政教处,以活动促班级诚信建设,促进人人讲诚信、懂礼让风气的形成,以期尽量减少管理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管理课堂纪律的时间和精力,结余出时间来进行抓两头促中间工作。2、开展“立人”活动,树你追我赶争上游之风。&&& 利用生地中考即将到来的契机,开展百日誓师活动、月考奖优制度、目标追赶制度等,引导学生把精力运用到学习上来。3、开展师生互爱活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互相关爱才能激发出教师最佳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最佳的学习激情。与政教处一道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做实节日文化,引导师生互爱互敬,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成就感。(三)抓课堂1、严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级管理制度。(1)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联系班级制度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初三年级: 要求:做好“五个一”活动:每位联系班级的行政干部每周必须听该班级的课一节;每周至少找该班3个学生谈话一次;每周找该班科任老师了解该班该学科的上课情况一次;每月至少参加一次该班级班会课的组织;每学期至少在该班级讲话一次。(2)建立和完善年级组月报工作制度。要求:每个年级组指定每月推进学科教学进程计划,并小结本年级组当月的基本情况,包括落实的计划和未落实的原因等。(3)建立和完善教研组长每周的听课制度。要求:教研组长每周听本学科组老师的课至少一节,在听课之前采用申报制度,并作为评比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的依据。2、抓细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加强课前准备的指导。力争在每个年级逐步推进课前准备“四个一”习惯、“圈圈点点”做笔记习惯、“聚精会神”听课习惯、“工工整整”做作业习惯的养成,并在是当时的时候对活动的开展进行评比和展览。&&& (2)培养自学阅读能力。进校之初,我们的很多学生不知道阅读,直接影响的是读不通课文、看不懂题目。更无从谈做题最对题了。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求每个学科在上新课的时候,都要学生先自学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做几个基本的题目,然后老师在进行答疑和讲解。从起始年级开始,加大了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今初一年级配有漂亮的书架,班级图书还不少,年级组开展了“读书争星”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读题能力、做题能力会有所提高。&&& (3)精准辅导,整体提升学生成绩。对各个分数段的学生采用了分区对待的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个别辅导,尤其是对于5A生培养对象,我每月对他们的各学科的纠错本进行检查和指导,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尽力提升年级平均水平。&&& (4)彰显特色,搭建个性化成长的舞台。学校紧紧围绕“三立”的育人目标,从学习主动性、学习持久性、学写能力的需求出发,利用《孝性课程》等课程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兴趣社团活动等课程的配合,来为学生搭建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舞台。3、做实在,落实课堂教学研究成效。第一周,在召开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八九两个年级的质量分析会等几个会上,教科室和教务处分班就今年中考命题的动向、各学科分值更改的情况、中考学科增加的情况等进行了学习,并对毕业班租了相关的要求:要求每个毕业学科教师在第十周之前必须上一堂全校性的毕业研讨课,目前每个学科教师上课的顺序已经确定,从第二周开始就着手进行。(四)补短板1、树典型,宣传正能量。利用推优、选优、评优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名师等优秀教师的正面宣传功能,希望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点燃和提升极少数教师的教学动力和激情。2、精准培训,提升针对性。针对不同教师的弱项安排内容接地气、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和组本培训。目前,已经安排了每个教研组长从本学期开始,就自己擅长的一个教学点,例如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组织学生做笔记、如何落实学生作业、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等,在教室会上作经验交流,确学研究的本土化,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3、定目标,逐步升成绩。针对每个学科教师的培训,最终要落实到学生成绩是否提升这个根本上来。我们定下了“5名台阶制”。即以每5名学生为一个阶梯,各学科在他们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提升一个等级或者一个分数为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教学研究。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相关教学资料:
没有相关资料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最新教学资料
推荐教学资料
? ? ? ? ? ? ? ?我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初一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了321分,我们五门功课总分400分,你们觉得我考的这个分_百度知道
我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初一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了321分,我们五门功课总分400分,你们觉得我考的这个分
我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初一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了321分,我们五门功课总分400分,你们觉得我考的这个分数算高吗?我以后要怎样提高?我很苦恼。谁可以告诉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初中学习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关键在于听课,专心,学习基本流程,预习、听讲、复习这个分数也可以吧
努力吧,一定会金榜提名的。
采纳率:6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历史剧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初中生常见问题解析
阅览:次 &&
  1.如何引导孩子戒除网瘾  家长要学会“弹性引导”  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须打破原来一味地打骂埋怨或者放纵溺爱的传统做法。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们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不让孩子上网。  家长要学会上网,家长不懂网络,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中碰到的问题,在上网过程中及时与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色情网站。  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最终又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  改变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法。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善于“弹性说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了解孩子的需要,切忌危言耸听。  家长强化鼓励孩子的长处,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务劳动,并长期坚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协助孩子调整负性的心理状态。  间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既能开拓孩子的眼界,又能锻炼动手能力、交际能力。  家长在社区中,还可以联合其他家庭,在小区中营造健康的文化交流环境。在学校不能控制的业余时间,可在社区的帮助下,组织孩子搞些有益的网络竞赛,宣传网络技能,通过家庭的比赛和交流,引导孩子怎样正常使用网络。  【认识误区】  两大误区阻碍戒“瘾”  ■误区一:认为“网瘾”不是病,把孩子对网络的痴迷单纯地当作一种心理问题,认为不用治疗。  纠正方法:网络成瘾和吸毒、酗酒一样,表现为孩子如果不上网就会浑身难受。戒除“网瘾”是要通过有效的药物和心理配合治疗的。  ■误区二:认为“网瘾”戒了就好了,不会再复发了。  纠正方法: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有些孩子表现为不配合,出现反复。家长要督促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这里有个间隔期。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有的需一个星期,有的需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孩子心中的一个个死结,最终使孩子彻底戒除“网瘾”。  2.孩子早恋了,家长怎么办?  爱,是一个厚重而圣洁的话题,而早恋,这枚有酸有甜却又青涩的果子,能够称之为爱吗?很多家长忧心忡忡:孩子书包里藏着红玫瑰,万一……孩子们也很困惑:“羞答答的玫瑰”应该什么时候开?  观点之一:不要一味紧张,而要拿出对策  现场的专家说,分析起来,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点: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为爱。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有关。四是不稳定性,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越易夜长梦多。五是冲动性,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  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等专家指出,当学生们遇到早恋时,老师和家长都很紧张,但是紧张是没有用的,要讨论出对策;早恋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的反映,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能够充分地理解,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们还小,说不定过早的引导会有“误导”的副作用,让还没有成熟的花过早地开放。现场的一位老师指出,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思想都相当成熟,甚至比父母想象中的要成熟一些,父母们不要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们其实也如成年人一样,也有情感的需求。  一中的心理老师说,在学校里,很多学生们都喜欢来找心理老师做心理咨询,他们非常信任老师的想法。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和孩子们交上朋友,大家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平台,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倾诉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提倡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观点之二: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先补课  现场的一位女士表示,父母一辈以前没有经过多少性教育,他们对青春期的感情处理也没有多少经验,因此,父母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教育孩子,是个严肃的问题。  很多家长也坦言,在家里,不少家长都缺乏和孩子沟通的技能和本领,当孩子们遇到早恋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选择用“堵”和“打压”的方法来对待。  曾锦华主任呼吁,家长要补充与孩子沟通的知识,如果缺乏的要及时补课。他建议家长经常和孩子们讨论恋爱、性爱等话题。  观点之三:不要夸大早恋的作用  五邑大学心理学博士罗清旭教授则建议,对早恋要冷静思考,孩子不要夸大早恋的作用,家长也不能夸大早恋的危害作用,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家长和孩子才能对话。有的孩子将早恋视作“早练”,其实,早恋对人的成长的确有一定帮助,但早恋的危害也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孩子不要扩大早恋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学校对早恋的界定却似乎带有扩大化的趋势,青春期健康的异性交往往往会被扣上早恋的帽子。其实,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的,我们应当极力避免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种种误解。  观点之四:要重视爱的教育  专家还指出爱情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她有别于其他生物类的浅层生理冲动,其“深沉”包括人的道德、伦理、审美等诸多意识因素,所以,爱情才成为人类独享的一种情感。爱不是随着人的生理成熟而自然可以具备的,作为一种崇高的情感形式,她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才能形成,而且,她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情,而是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为真正意义的人的标尺。由此看来,家长要重视爱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懂得爱,还要让他们在懂得爱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  3.如何避免青春期亲子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很明显,如果父母无视这种变化,不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心理专家帮你读懂孩子的心,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觉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  青春期的孩子,部分是孩子,部分是成人,身体和心理变化明显。这一时期的亲子冲突,根源主要在于父母。不少家长并未随着孩子的长大,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心理专家认为,只要语言、行动得当,亲子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青春期亲子冲突完全可以避免。  4.孩子出现“叛逆”时……  场景一:  上初三的儿子染起了黄头发。  父母:“谁允许你染头发的?像个小流氓,明天不染回来就不许进家门!”  儿子:“我就是喜欢,为什么要听你们的?”  专家支招:  家长一看到孩子出现与以往不同的举动,就认为这是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担心自己的让步就意味着孩子的越轨,更不能盲目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有逆反苗头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也许是自己正在挑起这种情绪,或者孩子对自己的什么地方有意见,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办法解决。  对孩子的每个小细节都横加指责会使较小的争吵升级为全面战争。因为,孩子最厌恶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多、干涉太多。  您可以做:  如果女儿只是尝试用妈妈的化妆品,或者儿子换了一种新潮的发型,您完全可以把这种现象当作普通的爱美之心。  为了不让孩子出现逆反情绪,您需要从小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在和孩子沟通时,最好以朋友的方式,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  如果孩子事事和您作对,拒绝接受您的任何意见,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让孩子信任的长辈与他好好沟通;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家庭干预或家庭治疗。  您不能做:  拿出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孩子追逐名牌时……  场景二:  孩子:“我要!不就是一个手提电脑嘛,班上很多同学都已经有了。还有,新款NIKE运动鞋上市了,我不能落伍的!”  家长:“……”  专家支招:  青春期的孩子会表现出崇拜名牌、追求时尚等“症状”,原因众多: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名牌爱好者”,或者周围伙伴群体都追求名牌,这种价值观会直接灌输给青春期的孩子,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自己没有收入,没有社会地位,体现不了自身价值,这就导致他们心里急切需要某些高价或名牌物品来支持他们的价值感。  您可以做:  检讨自身的行为,别做孩子的坏榜样。  如果反对孩子买某样东西,就应心平气和地和他讲清理由。  夫妻双方态度一致,坚定立场。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个要求,一旦孩子达到了要求,就可以给予他所需要的奖励。另外还可以让孩子用家务劳动换取报酬,买自己心仪的物品,让他知道钱来之不易。  如果对孩子有所承诺,就必须兑现。  您不能做:  以没钱作为理由。  态度简单化,甚至采用打、骂等粗暴行为。  孩子学习偷懒时……  场景三:  父母边看电视边训孩子:“你怎么又偷偷玩游戏了?告诉过你多少次,有空多做点练习,就要考试了……”  孩子:“你们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  专家支招:  家长在给孩子施压时,应当考虑到客观环境和自己所用的方法。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从童年起就已开始慢慢培养,到青春期已接近定型,这时如果强行给孩子加压,很容易引起其不满情绪。  您可以做: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孩子做作业时,您可以拿张报纸、拿本书,和孩子一起学习。  采取一些促进性的措施,如给孩子定个目标,如果他能达到,就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这个目标可近可远,可小可大,但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对孩子适时的表扬和赞赏,也是一种奖励。  您不能做:  孩子认真学习时,您却在看电视、玩游戏,这很容易令孩子对您不信任。  尽可能避免惩罚措施。因为赞赏可以导致良好行为的形成,而惩罚只能阻止不好行为的发生,很多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急躁表现在孩子面前,您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孩子有了异性朋友……  场景四:  妈妈:“最近怎么回事,老有男生打电话找你,而且都是些闲聊的电话?你已经是大女孩了,不能乱和男生接触。”  女儿:“你偷听我电话?”  专家支招: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在趋于成熟,在这个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但孩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方法是打好“预防针”。  家长要让孩子直面身心的变化,并教会他们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为了与孩子更好探讨问题,最好由同性家长和孩子谈,即爸爸和儿子谈,妈妈和女儿谈。让孩子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秘密后,就可以进一步深入,由生理转向心理了。  您可以做:  告诉孩子,青少年男女间的集体交往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异性,使他们在吸收众人优点的同时,开阔眼界和心胸,是一种正常的交往。  告诉男生,男生有男生的责任,在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之前过早地尝试爱情,无论是对女生或是家庭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告诉女孩,要学会自我保护,过早性行为会导致女孩未婚先孕、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等,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如果您不好意思开口和孩子谈,可以购买一些有关青春期性知识的书籍送给孩子。  您不能做:  忽视孩子身体的变化,简单地回答孩子对于青春期的疑问和担忧。  偷看日记、偷听电话,粗暴干预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5.亲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办?  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采取什么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和他人相处的态度。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自尊心强,打骂会使孩子更逆反,甚至导致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建议--  1.批评孩子的缺点、错误,要采取朋友式的平等态度,‘亲其师,信其道‘,亲子之间也如此。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满争吵、暴力或冷漠的环境里,那只会更糟糕。  2.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错误,要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与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具体的改正措施,并关注孩子的发展,达到自觉改进的目的。  3.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错误,要有耐心。如孩子顶牛、脾气暴躁时,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同时也要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要说:‘你再顶嘴,看我怎么收拾你。‘有时发生冲突,父母甚至可以宽容一些,作些让步。让孩子学会为别人着想和尊敬父母。  4.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错误,要有毅力。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改正也有一个过程,而且会有反复。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学会等待。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注、帮助下,不断地改正缺点、错误,发扬优点、长处,健康成长。  6.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学生自身来看,巨大的思想压力
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多数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企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的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家长指责。这种氛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其次,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
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
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
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  面对学生厌学现象,摇头叹息无济于事,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也与事无补。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尽快地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
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7.怎样使青春期的孩子敞开心扉  观点一 尊重,才能使孩子与父母心心相印  我女儿14岁,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就是喜欢和我们顶嘴。我可以强迫她安静,不许顶嘴,但是我想,如果这样,即使孩子嘴上不说了,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不告诉我们,那就更麻烦。其实,孩子大了,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我觉得总把女儿看成不懂事的小孩,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啊!于是,我主动和女儿讲些单位里的事,还有家里的一些事,能和她商量的,我都征求她的意见。我想给女儿一个印象:我们已经把她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了。我在语气上把她当成一个大人对待。女儿明显感觉到了我们对她的重视,她除了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之外,我们从她的脸上看得出来,她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豪的感觉。不知不觉中,女儿也渐渐把她在学校里的事情告诉我们了。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有一个男生给她写了纸条约会她,还问我该怎么办。要是在以前,她绝对不可能告诉我这么秘密的事。我真的很高兴女儿和我们的心贴近了。(14岁女孩母亲)  观点二 和蔼的态度是亲子沟通的先决条件  儿子长成小大人了,但我对他说话时仍免不了家长气十足,儿子以为自己长大了,经常不服我,两个人时常发生争吵,生气时,我还会责骂他几句。很长一段时间,我从不知道儿子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儿子有话只告诉他的妈妈,从不告诉我。儿子常常对妈妈说我不考虑他的感受,说的话很伤他的自尊。后来,我在家长学校上课受到了启发,我想,我在和其他成年人交往时,往往能控制自己,那么,我为什么不以这种方式对待我的孩子呢?说起来也奇怪,当我平心静气地再和儿子谈话时,儿子明显感到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很感动,我趁机主动向儿子检讨自己的态度不好,以后一定改正。儿子亲密地倚靠着我,眼里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后来我们很少发生争执,我的脾气变得温和了,而儿子和我的话也多了起来。(13岁男孩父亲)  观点三 包容孩子的缺点,让爱心感化孩子  我儿子15岁,正处于‘叛逆‘的年龄。刚开始,我总以为这种所谓的‘叛逆言行‘是专门冲着我们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有一次,他放学回来一言不发,只把门一摔,闷头扔下书包就开始打游戏。我很不高兴,数落他脾气怎么变得那么暴躁,还沉溺于游戏(其实,平时他不怎么玩游戏的)。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学校受大同学欺负了。我感到很吃惊,看来我们平时真是太不关心儿子的内心感受了,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只有回到家里,也只有我们做父母的,才能让他‘肆无忌惮‘地发泄。这件事提醒了我,作为家长,应该适时地为孩子提供缓解压力的办法,以免孩子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不良后果。我们觉得,对待孩子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不要过多地计较他们的牢骚、怨气,因为他们很多时候真的不是针对家长的,很可能只是青春在躁动。(15岁男孩母亲)  观点四 教育要一致,效果才能好  我的女儿很可爱,但是她常常自作聪明地和我们耍弄一些小把戏,譬如,我批评她的时候,她就会向她的爸爸告状。而她的爸爸因为工作忙,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少,一有空就会宠她,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甚至是那些不怎么合理的要求,而女儿的缺点他爸爸却不甚了解;女儿借用她爸爸的力量来反对我,而她的缺点、坏习惯仍得不到改正。我感到了教育的无效。我总结经验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意见虽没有必要每件事都协调一致,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意见统一、保持一致,防止孩子钻空子。在说服了孩子的父亲后,我们发现,这样做不仅对家庭的和睦有好处,而且也可以让女儿‘无计可施‘,只有老老实实地和我们‘坦诚相待‘了。(14岁女孩母亲)  观点五 好方法才能产生好效果  我的女儿上初中之后越来越任性,我们发现,这既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通病‘,也是溺爱留下的后果。但当我们采取措施补救时,碰到的问题还真不少。一天晚上,女儿说要去同学家过生日,那位同学家很远,我劝她不要去,明天补给她生日礼物也一样,但是女儿仍偷偷地去了。当晚我们没有说她,第二天,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向女儿讲述了希望她能够理解家长的种种苦衷和担忧,也在信中对女儿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她能健康而安全地成长,并无他意。后来,女儿也没提这封信的事,只是性格变得乖了不少,偶尔也会用写信的形式说说她的一些心里话,提一提对家庭和学校的意见、看法等。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们和女儿的心更近了。(14岁女孩父亲)  8.怎样避免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  观点一 以防范为主,让好习惯伴随孩子  我的孩子读初一,自从家中有了电脑,他就喜欢上了。我和爱人也在学电脑,所以很支持孩子在这方面发展兴趣。但我们一开始就把游戏软件从程序里删去,以减少对孩子的吸引,不让孩子痴迷到里面去。因为孩子对电脑游戏还没有上瘾,我们这样做,并没有激起孩子的强烈反抗,孩子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如他对做网页特别感兴趣,能够做自己的FLASH动画,还能够选择背景、人物、动画方式、对话、介绍等。每一次制作成功,孩子都能体验到一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现在,他又学会了发电子邮件,在电脑里用五笔字型敲击自己的习作,然后通过E-mail发送给杂志社,编辑老师收到后,还给他回了信,他高兴极了。(13岁男孩父亲
)  观点二 适当限制是必要的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电脑游戏很诱人,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他读小学六年级,特别爱玩电脑,尤其爱玩奇幻题材的游戏,《剑侠》、《轩辕伏魔录》、《破天一剑》等等对他磁力无限。如果对他不限制,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们夫妇俩在电脑上输进了一个密码,把游戏锁起来。而到了双休日,孩子把作业做完了,才能提出申请,我们再给他打开密码,让他玩个痛快。有时孩子学习的效率高,我们还允许他多玩一会儿。这成了我们家不成文的规矩。这样,孩子有张有弛,他也觉得家长很讲道理。由于限制了孩子瘾头大发的机会,孩子上课变得专心了,学业成绩也得到了提高。(12岁男孩父亲
)  观点三 相信孩子的自制力,宜疏不宜堵  我的孩子从小就爱摆弄电脑,自然离不了玩电脑游戏。虽然孩子的学习一直比较好,我仍然害怕他万一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影响学习。我和颜悦色地跟孩子谈心,要他解释‘玩物丧志‘的含义。孩子清楚得很,他说:‘玩物丧志是指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容易消磨掉志气。‘我跟他讲,你读初中三年级了,面临着人生的一次抉择,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应有所考虑。孩子明白我的意思,他很爽快地说:‘要我不玩游戏是不现实的,游戏不光是有趣,确实也能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我会克制自己。‘我说:‘有你这句话,妈就放心了。‘于是,我和他约法三章,只许每逢星期天玩电脑游戏两小时,如果超出时间,从下周的时间里扣除。我坚持每周都这样。自从我们订了约法三章后,孩子没有失信,
我也没有失信。孩子的游戏瘾渐渐克服了。事实证明,对听话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果一味地堵,听话的孩子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15岁男孩母亲
)  观点四 放手但不放任  我的孩子正读初三,也是个电脑迷,什么日韩游戏,什么《倚天》、《魔力宝贝》等,他熟悉得如数家珍。由于孩子是学校电脑组成员,随时随地可以进电脑房,而且寄宿在校,想天天控制他也不可能。我根据孩子的特点,着重以鼓励引导为主,在节假日允许他玩一会;另外,尽量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合理要求,还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孩子对我感情很好。因此,我对孩子说的话他都能接受。我还经常和老师通电话,随时取得老师的帮助,一旦发现他上瘾,就找他谈话,告诉他,提醒他。因为我们家庭和学校老师对他的学习抓得比较紧,他始终没有陷入电脑游戏之中不能自拔。(15岁男孩母亲
)  观点五 发现不良的倾向要坚决反对  我自己就喜欢玩电脑游戏,下班后常常往电脑前面一坐,玩起来忘了一切。我那上初二的女儿见我玩。她也来赶新鲜。起初我也没在意。没想到,她的劲头越来越大,渐渐玩上了瘾。有一回,她在我下班之前就回到家,书包一丢,首先跑到电脑前玩了起来。我回来走过去一看,啊,又是玩游戏,正带劲呢。我强压住怒火,问:‘思思,你作业做了没有?‘她头也不回,随口答道:‘马上做,还差几……‘我坚决不允许她继续玩下去,她撅着小嘴,对我充满反感。我考虑到孩子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便给电脑游戏加了密码。这样做,开始是显得有点生硬,孩子接受不了,但是,看到我们这样坚决,孩子便没了玩的念头,我们还注意孩子自由活动时的动向,禁止她进网吧,当然,我在家里尽量少玩电脑游戏,并且注意避开女儿了。不久,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升了,尤其是数学成绩上升了许多。  9.怎样引导孩子体验成功  观点一 教孩子学会放松,量力而行  我的女儿现在读初二,学习很用功,每天放学后,几乎就待在书房里不出来,分分秒秒都在学习,我们看着真是心疼啊!叫她休息休息,玩一下再学习,女儿总是不肯。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女儿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太高了。俗话说:跳一跳,摘到桃。量力而行是制定目标的一条原则,这样就更能体验到成功。我和女儿商量,一起分析她的学习状况,根据各门功课成绩的优劣制定各自的目标,譬如她英语好一点,能考八九十分,我们要求她能保持就行了,数学差一点,就争取能提高几分。我跟女儿说,我们并不要求她一定要争到第几名,只要尽力,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成功。(15岁女孩母亲
)  观点二 家长摆正心态,开发孩子潜能  太多的时候,家长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开发他的潜能。我们望子成龙的愿望,往往也只是一厢情愿,并常常导致‘逼子成龙‘的行为。我问我儿子:‘你喜欢做什么?你觉得做什么最有意思?你做什么可能会做得更好?‘儿子说:‘我篮球特别棒,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投篮,那真是太好玩了!还有,我喜欢历史,上历史课就像是听故事,很有趣。‘我就支持他课后打打篮球,看看历史小说。我觉得不应让孩子面面俱到地发展,应该根据他的潜能,发展他的长处,让孩子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14岁男孩父亲
)  观点三 运用赞扬的力量  我女儿从小就练小提琴,记得她5岁时,幼儿园有一个表演晚会,她要上场表演拉小提琴,走上舞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立即转过来看着我,撅着嘴巴想哭。我微笑着看着她,指了指舞台,鼓励她继续完成表演。女儿坚持把节目表演完,跑到我身边才哭出来。我对女儿说:‘你演奏得很好啊,灿灿摔了跤还能坚持表演完,是最棒的!你没有听到观众给你的掌声很响吗?‘小丫头眨眨眼睛,笑了。现在女儿上初一了,不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会碰到很多问题,我始终坚持正面鼓励她,让她在失误中找到她成功的地方。现在女儿看待问题的态度很积极,我想这对她一生都是有好处的。(13岁女孩母亲
)  观点四 发现体验成功的突破口  我儿子刚进初中,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有些自卑。因此,平时我都注意挖掘他的长处让他体验成功。儿子的体育还好,我就鼓励他多多参加锻炼,在这方面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但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游泳赛中,他落在了同学的后面,我尽管无法为他鼓掌庆贺,但我对他说:‘你反应比他们快,哨子一响,最先跃入游泳池的是你,这就是你的优势所在,你只要以后多练练耐力,就不难超过他们。‘我觉得增强孩子的自尊是激励他发挥潜能的主要因素。一个孩子如果热爱某事,父母不仅不鼓励反而还要打击他,恐怕他的一生都会缺乏信心,也就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14岁男孩父亲
)  观点五 成功没有惟一的客观标准  我儿子今年读初二了,学习不怎么样,每次考试一般只能考七八十分,全班四十几个人,他排在三十几名。可是我们并不逼着儿子学习,他自己也没有多少沮丧感,并为每次在学习上的小小进步而欢欣鼓舞。我觉得屈从于外部标准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应过度看重别人会怎么看。孩子喜欢画画,我就让他画画;孩子喜欢看电影,我就陪他看电影;孩子喜欢上网,我也允许他有限度地上网。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情上让孩子体验成功。我觉得现在有些家长对成功的理解太狭隘了,只把眼睛盯在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一个孩子能乐观开朗、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如果以牺牲孩子内心的幸福感受,获得所谓的‘成功‘,这只是最终将失败的‘成功‘。(15岁男孩父亲
)  10.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由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第二,疑虑考试失败。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第三,外部压力大。在考试成绩上,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大脑休息不足。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焦虑情绪,到考试之前则表现得更为强烈。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属于消极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的形式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也随着加快,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就情绪不同而言,平时不容易激动,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高者要好。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  但是实际上,这里的适度、过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界限,往往人们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为标准的。所以,要做到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同时也应清楚,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反应,因此衡量它适不适度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发挥它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  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  再次,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11.进入青春期为何特别孤独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我们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我们干什么都不能理解;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难怪进入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少男少女总要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青春期,是儿童向承认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在这个过程的一开始,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我们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我们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我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我们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我们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这种孤独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我们会逐渐获得一种熟悉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觉。这时,我们既能够独立思考,也会乐于与人交流了。  12.青少年为何总“郁闷”  学生小鹏最近好长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近日发展到几乎不和家长说话的地步,小鹏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专家进行心理疏导,小鹏的问题得以缓解。有关专家指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经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父母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如不及时疏导,这些孩子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自闭或者在情绪跌到低谷时出现过激行为。  家庭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分析指出,小鹏这种类型的孩子缺乏心理支持,没有精神寄托。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重视孩子物质需要的满足,忽略了孩子对尊重、信任、成就感等的精神需要,孩子好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肯定,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主动性。在学校教育方面,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表现最好和最不好的学生身上,而处在中游的学生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而被忽略。专家建议,针对“茫然”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培养其兴趣。同时,父母应强化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平等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在其成长道路上,父母始终是他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学校教育方面,应关注“沉默的大多数”,让学生学会欣赏其他同学,学会协作。  13.如何教孩子关心和同情他人?  天下父母,不关心,不疼爱子女的,恐怕为数不多。可是生活中,对父母、对他人不关心、不同情的仅据报上所载却大有人在。有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大,到头来却落得形单影只,孑然一身。人们对这些字女的自私行为进行谴责,是完全应当的。然而,探究一下这些行为的形成难道不感到这跟我们从小不不教育孩子关心、同情人有关吗?要知道,同情心不仅是对父母,而且是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心人、同情人是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表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正确处理亲人,朋友和同志这一小范围内的纯属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孩子必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第一课,让孩子从童年起就对别人多尽一些义务,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关心同情他人呢?  首先,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初中阶段,是孩子感情的敏感期,这个时期抓紧培养他们对人的尊重、同情、关心和爱护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在家庭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父母给予子女的教育影响,应使孩子建立起这样的观念棗父母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最直接的依赖着,父母的健康和存在是与他们的幸福和欢乐分不开的,从而使孩子产生出体谅父母辛苦,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与父母同甘共苦的内心需要。不热爱父母的孩子是不会去爱别人的。在家庭里,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抑制自己的个人需要,时刻明确到周围亲人的需要。对孩子的宠爱无度,以及对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的放纵,会使他们自私自利,任性跋扈,会使他们的心肠变硬。有的父母不愿把家庭的艰难以及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告诉孩子,怕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希望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这些父母忘记了或者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孩子将会长大成人,生活中的苦难和忧愁也会落在他们身上,从小不能真切地体谅父母艰难的孩子,不能从精神上为父母分担忧愁的孩子,会认为生活是万事如意的。这样,在他们成为父母后,在遭受到某些挫折和不幸时,很难成为坚强勇敢的人。孩子如果没有这种感受和精神准备的话,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是不会关心别人的痛痒,并诚心诚意地为别人工作服务的。  其次,父母应成为人道感化的正面形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生活实践表明,待人冷漠无情的父母,很难教养出心地善良,对人体贴入微的孩子;以优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炫耀于人的父母,一般也教育不出尊重别人,深切体察别人疾苦的后代。父母对孩子所表现的温情与爱抚,以及父母同周围人的比此尊重,真诚相待,一视同仁,助人为了的人道主义表现,都会微妙地迁移到孩子身上,所以,父母应成为人道感化的正面形象,而不是相反!  第三、保持道德行为评价的正确性,从理智上强化这种行为。  孩子做了关心人的好事,应及时肯定表扬,这能使他感到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反过来,当孩子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后,也需要让他懂得感谢。不少父母认为关心子女是天经地义的。其实,从小让子女知道这种关心,懂得父母养大自己不容易,并对这种关心表示感谢,对于逐渐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使孩子关心的范围逐步扩大。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和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也是孩子首先关心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要逐步引导孩子把关心父母的基础移到对父母劳动意义的理解和尊重上。  就范围来说,还要逐步引导孩子从关心父母到关心家庭其他成员、邻居、同学、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形成“别人的事,也就是自己的事”的观念。这样做,对陶冶子女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是大有益处的。  14.孩子迷上上网怎么办?  家长:孩子上初中了,最近老借口要钱,回家不按时.到校访,老师说他常迟到.上课也老迷糊.我们发现他在家也不对劲,没精神,不象以前有说有笑的.后来跟踪了两次,发现他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约了去上网.领回后我们没骂他,跟他谈了2个小时.他保证不玩了.这三个星期不到,他爸又在一家网吧把他堵住了.小学时挺好的,参加奥赛市里拿名次,老师也喜欢.现在进的又是省重点.他到底怎么了?这次我们一家人又谈了2~3个钟头.有没有下次?下次怎么办?我真不想看见他为自己食言而羞愧的样子,我更不想见到他多次失控后对自己放弃!我该怎么办?  专家: 发生在你小孩身上的事情,许多小孩都曾经发生过,因此,你不要着急。给你提一点建议,你不妨一试:  1.如果有条件的话,同孩子签定一个协议,答应家里买一台电脑,并且上宽带网。你自己也学习有关上网的知识,包括游戏等,同他一起玩。协议中包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不一定太高,每天除了学习之外,同孩子一起玩,就是不允许他到网吧去。  2.过一段时间,孩子对电脑、游戏就都不那么神秘了。他的好奇心自然就满足了,他对上网的兴趣也会有所减弱。在此期间,你给他买一些有关电脑的技术方面的书籍或者光盘,让他学习高级一点的知识。  3.你经常向他请教有关电脑知识,并且表扬他在技术上的进步,让他感觉只玩游戏是没有什么意思的,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并以赞美的口吻夸奖他,向熟人介绍他在技术上的进步。  4.请他帮助检索有关网站,比如“迟雅青春热线”,然后让他帮助从中查找有关资料,这样,他就在查找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有关知识,接受有关的价值观念。懂得了自己的差距,懂得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孩子会逐渐积极参与绿色网站的活动。  5.你请孩子帮助你设计一个网页,做得简陋也不要紧,你说要用这个网页宣传你的有关生意上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把精力逐渐用到正地方了。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了。你经常表扬他的聪明,并且让他知道,像他这样的孩子学习也完全应该不比别人差。  6.大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在孩子学会上网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21世纪的学生都要学会上网,都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学习等相关业务。美国已经将12岁的孩子要会上网查阅资料作为教育目标。我国也有“校校通工程”,要求学生都必须会使用计算机上网。  15.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早恋”期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可取的。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对孩子的早恋行为加以“宏观调控”,以防孩子陷入早恋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但又该如何“调控”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正确全面认识早恋呢?很多老师和家长在面对这一问题上无所适从,怎样去做才能既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伤害他们的感情?  你应该去了解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让孩子觉得你了解他们,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样他们才愿意将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的告诉你,也为你做下一步的开导工作做好了铺垫。  当得知孩子有早恋的倾向时,你不能拳打脚踢,施加重压,也不能恶言相向,挖苦讽刺,这样只能增加他们的反抗情绪,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可能会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变化,甚至会走向极端。所以这个时候“堵”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采用导的方法将会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个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谈,以心换取心。  “导”的内容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错了方向只能是适得其反。  早恋是青春期必经的一个阶段,要承认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孩子进行合适恰当的青春期教育,让孩子知道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正常的,没有必要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以减轻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人生观导向和价值观取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告诉他们爱情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个阶段,但不是全部人生的拥有,人的一生应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属于自己的辉煌来,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孩子来说,异性总给他们一种神秘感。他们往往把异性的缺点当成了优点而蒙蔽了其真实性,因此还应该引导孩子去正确认识异性,鼓励他们多交一些异性朋友,摘去异性的神秘面纱。  家长和教师应多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早恋”是正常的,父母和教师不应把它当成孩子犯下的弥天大罪,而应以一种平和的心理去开导学生,让他们从早恋的泥淖里快速脱身而出。  16.家长如何读懂孩子的烦恼  因为偷看了孩子的日记,从此孩子与家长像仇敌一般,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一般家长的习惯认识是:对家长来说,孩子永远是透明的,孩子对家长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心理专家认为,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一般规律是,孩子在小学以前天真无邪,凡事都愿同父母汇报,无隐私可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似乎突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家长们不知所措。而恰恰就在这一特定时期,家长们所诚惶诚恐的又恰恰是孩子的早恋问题。所以,此段时期是家长们最不接纳孩子有秘密、特别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时期。  由于对孩子成长规律的不了解,对孩子日渐减少的沟通现象,许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想办法偷看孩子的日记。其实,从心理学上讲,孩子有了秘密是一个长大的标志,没有秘密的孩子是不会成熟的,同样对家长没有秘密的孩子永远也不会长大。  愉快地接受开始有秘密的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这是一个明智家长的正确选择。  读懂孩子的烦恼陪伴他们度过危险期  心理专家指出,一般认为小学生为少年期,中学生为青春期,大学生为青年期。普遍认为青春期是一个问题多发时期,其根源在于青春期的特点是生理上的成熟,特别是性的成熟。在生理变化的同时,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当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不同步时,青春期的孩子们不仅承受着既往从未经历过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且处理不好,还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障碍。  作为成年人,尤其是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们,对青春期这一特定时期的孩子,应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对于他们自身因为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难以驾驭而出现的困惑与烦恼,其中包括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出现的“早恋”问题,且莫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应该正确地引导,在尊重其情感体验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早恋的利弊关系,理性地对待这一现象,而坚决避免侮辱、责骂和粗暴的干涉行为。  心理专家、沈阳市心理卫生中心副院长王秀珍呼吁: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共同营造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大环境,使他们拥有一个全面健康的未来。她向记者阐述,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当务之急是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大多数精神障碍至今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缺乏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疾病防治主要依靠治疗和康复措施,如果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残率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因病出现自杀、自伤或伤人毁物等行为,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而且对社会也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17.什么样的孩子更易孤独?  否定型、干涉型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感到孤独。  否定型和干涉型的家庭多采取“由于孩子不听话,孩子便经常受到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特征可作如下归纳:  1.批评多于鼓励。每个人,不论年少年长都喜欢听“好听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每天面对的总是批评,那我们就不仅会失掉自信心,而且工作起来也没有兴趣,对生活的体验都会与受表扬时不同。成人对自我的评价比起儿童来应该说是成熟的,外人的评价对成人的影响尚且如此,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  2.与孩子缺少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采取否定型和干涉型教育方式的家庭,多是家长单向批评、训斥孩子,孩子只有听的份儿。这样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表达权利,或者是孩子根本就没有了表达的欲望。孩子在家庭中无法释放自己内心的想法,孩子会感到没有人可以分担他的想法、问题和恐惧,没人分享他的内心感受,孩子就会感到孤独。  3.限制多于信任。孩子是不断地成长的,今天不能做的事,明天就能做了。成年人对孩子成长所做的,应该是帮助而不是代替。家长的责任在于不断地发现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当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与外界的接触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主动。否定型和限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限制,把孩子的行为决定权控制在父母的手中,孩子不能自己做一些决定,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他就会越来越感到孤独。  有孤独感的孩子在行为中可能会发生孤僻、迟钝等严重障碍。为避免孩子产生这样的障碍,采取否定型、干涉型教育方式的家庭要改革批评对于鼓励、与孩子缺少交流以及限制多于信任的教育方式,而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18.青春期为什么情绪不稳定?  好多大人都觉得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琢磨,刚才还兴高采烈呢,怎样一会儿就“晴转多云”,甚至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了呢?确实,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正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身体正在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再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说生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但也不再像幼儿园、小学时那样单纯容易了。而这时,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  虽说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情绪的波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分散我们的学习注意力,长期的恶劣情绪还会使人生病,因此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19.青少年为何爱对父母发脾气?  12岁的海子(化名)为玩电脑怄气,掰疼爸爸的手腕;上初二的小叶(化名)把“冤枉”家长,当成生活的“必需品”;9岁的蹦蹦(化名)对父母说:“我根本就不是你们的孩子!”一脸无奈的家长,面对着一个个火气冲天的孩子,该怎么办?  因为妈妈让女儿进门先换鞋,15岁的初中生芸芸(化名)攥着拳头,急躁地向妈妈吼道:“我就不换!”妈妈生气地数落着女儿,芸芸一怒之下跑到自己房间里,把书包使劲地摔在地上,还一把掀翻了竹书架。吴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女儿发脾气时的可怕模样。“说多了她就急,现在我都不太多要求她了。”妈妈对此束手无策。“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稍有不如意就扔东西、大吵大闹……为何孩子们会有如此大的火气呢?如何控制他们的脾气?  接纳和尊重孩子  中国心理协会的学者宋群认为,坏脾气除了有家长长期溺爱的原因外,还源于青少年产生的“成人感”,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努力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要以独立人格出现;而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面对这种矛盾和困惑,他们常常会处在焦虑的情绪中,产生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在父母面前更易发作。  家长在生活中要以接纳和尊重的口吻,以朋友相处的方式使孩子懂得,以孩子目前的年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做了错事也不是丢面子的事;相反的,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孩子逐渐长大的标志,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宋女士讲了个故事:美国一个11岁的小男孩踢足球,结果不小心撞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这块碎玻璃,男孩需要付出12.5美元。闯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把责任交给了小男孩,要他自己付钱。男孩说自己没钱赔人家,父亲就答应借给他12.5美元,但是在1年后必须归还。男孩边学习边打工,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宋女士说,只有孩子的心中有了责任感,他才会用感恩的目光和语言同父母交流;只有孩子具备了生活的独立性,才能在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走入社会。  20.初中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性心理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孩子们一方面感到困惑、烦恼,一方面渴望了解有关性知识。专家告诫家长,初中阶段是孩子生理及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同时又是最容易干预的时期,应注意孩子的身体变化,加强沟通交流。  调查显示,有64.14%的初中生家长在孩子来了月经以后才告诉她应注意性卫生保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家庭性教育常常是在孩子出现青春期变化后才进行的,简单、被动而且滞后。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家长对女孩的经期保健与男孩发生手淫或遗精指导相比较,母亲对女孩出现月经初潮,能够给予及时指导,而父亲缺少对男孩的遗精现象的教育。这一情况说明,家长对简单的、直观的性生理现象能够给予正确指导,对具体的、较隐蔽的性生理变化表现出知识不足、观察指导不够。  此外,多数家长能够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但在为孩子创造私人空间等具体问题上,又表现出恐惧和忧虑,担心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出现问题。  专家分析,伴随着孩子青春期出现的变化,家长们对性教育有很强的意识,但实施起来的确存在一定难度。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家长们可以从青春期发育、青春期心理、性生理知识入手,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道德观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该注意孩子的青春期保健。家长还可就网上聊天、追星、吸烟、喝酒和吸毒等现象进行正确引导,以此培养孩子分辨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防止其出现行为偏差或误入歧途。  21.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感,当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快乐,也就会更爱学习。比如学外语,不妨向孩子学习,拜他为师,这也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学习的程度。同爸爸妈妈一道学,教大人学英语,都会使他高兴,但是,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每天一刻钟,坚持下来、以表示认真和诚意才好。实践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增强记忆效果,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紧张的学习,只能抑制思维活动,降低学习效果。  此外还要坚持鼓励,不加、少加批评,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为此,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说什么“瞧人家总拿前几名,你呢?!”……,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基础、身体、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随便去比只会降低他的学习兴趣。  我们提出上述的一些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家长在课外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孩子喜欢学习。可以说要想让孩子学得好,首要是让孩子能“爱学”、“乐学”,这是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  具体来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孩子,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瑰宝,它精美而又大气,琅琅上口而又陶冶人性情;非常经典化而又具有精神探索的锐气。可以在家里提倡“每天一诗”,诗歌由孩子自己查找和提供,按年龄轮流进行,睡前必吟唱,必诵读,并辅以适当的启发和适当的点拨。这是一种犹如空气般了无痕迹的渗透。虽然每天只花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必是人生一得。  平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性,有关的奇闻轶事,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他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当然,家长还要关心和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做到正确估计、正确要求,切勿望子成龙、过高要求。要知道,过高的指标和期望,是孩子努力了也达不到的,只能造成孩子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比一次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自卑心理,不用多久,就会“破罐破摔”。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合理,情况就会另一样了。北京某业余英语小学有一名学生,他在普通小学里的语言和算术成绩都不好,上英语班后成绩也不好,妈妈不想再让他继续上了,一次测验,他只得了9分,老师做了孩子和家长的工作,并说还可以重新的测试,他努力学了一下后得了61分,特别的高兴,头一次觉得自己并不是“笨蛋”,家长给了他再试一学期的机会,就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鼓励、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但英语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语言和数学也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这样大的进步,一方面说明了孩子可塑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始终对他寄予期望,不放弃他并给予具体帮助的重要,这也还说明家长对他的要求不但不过高,而且鼓励他继续努力,使他有了自信和自尊,从而产生了“我要学”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数”和“考级”,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即,更看重的是孩子高兴地去学校了,能和同学们一道学习,作出一定努力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这个既作出努力,又有进步的“过程”本身,就是效果和成绩。就应当鼓励,家长不要老追问得多少分?什么时候考试?事实上,正确的教学,应当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展示”,而不是“考试”,是乐趣而不是压力。  有些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定一个“参照人”(样板),经常对孩子夸奖他如何地优秀、得100分还加20分,以为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发奋,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非常反感。前面提到,每个孩子的身体、学习基础和智力等是不相同的,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不相同,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进心,家长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是最要不得的,越比越让孩子“无处藏身”,越来越让他“敌视”优秀生,也更厌恶学习,结果是使教育进入了“恶性循环”,这又是家长在“好心做错事”家长最好常用“竖比”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目前存在问题还比较多的孩子更要多加鼓励、进行“竖比”,即拿他的“今天”同他“以前”相比,仔细地找他的进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寻找闪光点”,如,从不主动上学到主动去;上课不举手、不张口到开口说一句话,回家主动看一页书等,要珍惜每个“一次”,珍惜好的开始或是一点点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觉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到那是,他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和自强精神。  要多鼓励、多具体关心甚至参与孩子的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少批评最好不批评孩子,讽刺、打骂更是要不得的。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从学生名册中随意地挑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对老师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判断,这些学生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将来有大出息。几个月后,年终考试成绩表明,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高出基他学生好几分,为什么随意点出的学生的成绩会明显上升呢?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们受到专家们的“权威性判断”的影响,又给予这些学生以影响,他们赋予了这些学生以较高的期望,他们不但以语言,还以“鼓励的眼神”和“向他前倾的体态”等来“明示”、“暗示”这些学生、“你们比旁人聪明”、“这个难题你能解答出来,你再想一想”,这一切都会使这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动脑思考,努力学习,因而受到不断的、更加多的鼓励。另一方面,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后,自己也以为、并觉得自己是“聪明孩子”、“我能行”,“我是比别的同学聪明”,于是他们更加用功了,学习成绩在不断地上升。这就是“期待效应”或称“暗示效应”,这对我们家长的启示是:要多鼓励孩子,如说一些“你长大了、懂事了”、“你能赶上去的”、“这次没考好,我们相信你能努力,你会进步的”等鼓励的话语。同时,平时在家听到孩子在说英语、做动作等时,要夸一名“有进步”、“好孩子”,或是做出拍拍孩子、抱一抱他的动作,即对孩子要表现出满意感、亲切感,发挥家长的“期望效应”。  我们认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重要,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智商的发展。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首先、夫妻和睦、亲子融洽的家庭关系。这是建立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它让孩子有安全感,能安心学习;它能使孩子有责任感,对家庭也负有责任。根据国内外多方面的调查: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子女表现出的自卑、胆小、多疑和不合群等心理障碍,大大地影响、干扰着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我们呼吁,为了孩子,创造和睦的家庭!  其次、鼓励孩子勤学好问,提倡大家互相学习。遇有不懂得、不会的问题,亲子一道查字典、翻阅资料,这样做,只会提高家长的威信、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增加家庭中的许多乐趣。  再次、父母亲的良好榜样。我们知道,孩子一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时,父母亲对学习的态度、特别是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亲喜好读书、看报,特别是学习新事物、跟上新时代的观念和行为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最长久又深远的无需教育的教育。  22.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考生在考试中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考试焦虑反应,会影响考试成绩,怎样防止和克服考试焦虑,对考生来说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轻度的考试焦虑反应有: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手足发冷、内心苦恼、无助感、担忧、胆怯、自感否定等。重度的考试焦虑反应有:坐立不安、头痛、头昏、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阻滞等。以致产生逃避考试的行为。因此,防止和克服考试焦虑,准备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可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进行自信心的训练,与消极的自我意识进行对抗,对低落的思想情绪进行自我说服和自我辩论。  2.端正考试态度,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参加考试,克服和防止被动压抑的态度和放任自我的态度。3.进行放松练习,学习时边想象轻松愉快的情境,边放松全身肌肉,并伴以慢呼吸。  4.强化复习记忆,因为现在不存在学习新知识问题,复习也已进行过多少遍了,这里的“强化”是指对有关知识进行浏览思考和准确化。  5.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要经常告诫自己,“我能行”,“我已准备得比较充分”,“我的状态很好”。  6.提高应试技能,如考前有关的物质准备,考试过程中从容答卷等。人人都有自我把握的能力,都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相信同学们能将考试作为一个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机会,一个学习自我调节的机会,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23.如何克服害羞心理  在校园里只要稍微注意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很害羞的现象:课堂提问时,总是低下头,用课本遮住脸;与;老师相遇时急忙绕道而行;在班会上发言时,常常面红耳赤,声音弱小;当同学们聚在一起娱乐时,害羞的同学却远远躲在不显眼的地方,悄然观之。这中间女生为数较多,但也不乏男生。他们由于害羞而不敢说话,不愿多与人交往,同时也为自己的害羞而烦恼、痛苦。  害羞是常见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在交往过程中,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害羞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气质性害羞,即生来性格比较内向,说话低声细语,见生人就脸红,说话办事有一种胆怯心理。第二种是认识性害羞,即过分注意自我,私心太重,说话办事都十分谨慎,唯恐自己的言行不对而被被人耻笑。第三种是挫折性害羞,此类型的害羞是由于种种原因,连遭挫折而使自己原本开朗积极主动、乐于交往的性格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  对于不同类型的害羞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克服。气质型害羞,因它不是一时一日形成的,因而对于克服害羞心理也要有耐心,首先是害羞者自己主观上要努力,提高自信心,用意志来克服这一不良心理;其次需要他人的帮助,采取系统脱敏疗法,使原有的气质得到改善。对认识性害羞和挫折性害羞,则应强调观念,改变看法,采用认知疗法,来消除害羞心理,同时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客观环境,尤其是挫折性害羞者对于客观环境十分敏感。因此,作为教师,家长及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心理,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害羞者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促使他们多发言,多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克服害羞心理,从而在各种场合表现得自如良好。  24.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充分复习 80%的学生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所以在考前一定要认真复习。  自我暗示 考试前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例如,“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等等。  学会放松
宣泄法。身体的活动是使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方法。告诉自己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这样心理压力会大大下降。倾诉法。压力大时,不要闷在心里,找你信任的人把苦恼说出来。  意念放松
运用意念控制、调整呼吸等多种方法松弛。进行3-5次深呼吸,先深深地吸进一口气,在胸腔中保持一会儿(约12秒),然后慢慢地把气呼出来;在吸气时握紧双拳,在呼气时将双拳放松,同时默念“放松”;每天在自然情况下放松10次,坚持1-2周。  睡眠充足
专家建议,中学生每天应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0点睡觉。如果一时无法入睡,可“先睡心,后睡眼”,即躺在床上先不要闭眼,从头脑开始层层放松,待情绪放松之后,才自然地闭上眼。千万不要呈现紧闭双眼,面部肌肉紧张的睡态。  系统脱敏
从防治考试焦虑的过程来说,系统脱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考试前,可想像一下:在家复习准备的场景;教师宣布考试的场景;我被第一道题难住了的场景;时间几乎快到了,我根本做不完的场景……当感到对这些场景都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时候,考试焦虑就会有所缓解。  25.孩子为什么厌学?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入5个学生5门课成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