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 女 金融工作 有没有像我一样的乐享金融年轻人的钱包得了痉挛性斜颈这种痛苦的病的 ?

38被浏览4,629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次投资行为,毕业之前的投资大都是由父母代为经营的,但是毕业之后,我们就必须自负盈亏。年轻的我们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对职场、对人生的把握。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母赶着马车带他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小肯尼迪被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了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感觉自己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是的,命运的浮沉要靠自己来主宰,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
如今,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既单纯又迷茫,既有满腔的热情又有满腹的踌躇,有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却不知如何下手。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但也处在人生最迷茫的时期,有许多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和疑惑:
为什么银行卡越来越多,钱却越来越少?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抠门”并享受着?
为什么对于上司的话,我们应该听一半留一半?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把优点发展到极致?
为什么要告别孩童式的交往方式?
为什么要学会享受孤独?
对年轻人来说,当我们接触社会的时候,步入的不仅仅是职场,还要涉及更加多变的生存手段、感情秘密、人际交往、心态调整等,早一点知道这些经得起考验的人生智慧,就能少走一些弯路。
本书就是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实用宝典,书中精美的语言,或经典或新颖的理念,再加上贴近社会现实的阐述,帮助年轻人解答一个又一个疑惑。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社会指南书——小到花钱省钱,大到成功进程,朴实到极致,却又屡试不爽。
每一条经验都将为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活增添光彩,每一份感悟都将为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命提升质量,每一处箴言都会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醍醐灌顶。
在这本书里,一个道理就有可能给我们以不同的启发,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为我们的生命架起一道幸福的彩虹。
  不要做别人,要做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从众、不随波逐流,下决心勇往直前,引领自己的一生。
青春浪费不起,明确自己要走的路
走出校园,我们开始在社会上打拼,从最初的不被认同,到后来与别人的竞争,期间还可能面临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年轻的我们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艰辛。其实这些都无所谓,即使现在我们身无分文,即使现在我们还是一个看别人脸色做事情的小角色,这些都没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自己要走的路。
如果说20岁之前不明白自己的路还可以理解,但如果到了25岁还不明确自己的路就危险了。25岁之前正是给自己的人生扎根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土壤和种子很重要。
选择什么样的路,也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目标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引导和动力保障的作用,一方面能为人指引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能给人以不断向前的推动力。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了目标,就会如同下文中原来的比塞尔居民一样,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聚集到这里。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里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会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去。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只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阿古特尔,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了,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立在比塞尔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人生中的种种奋斗就像比塞尔人要走出沙漠的努力一样,如果你找不到人生的“北斗星”,你就永远不可能成长、进步,就不能充实快乐地走完人生,而只能是原地踏步,或者付出许多艰辛和努力之后又回到原点。所以,我们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让目标成为成功的基石。有了目标,设立目标是进行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才能谈规划,否则规划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的主体是你自己
“世界音乐王子”迈克·杰克逊走了,数万人参加他的追悼会,全世界无数歌迷为他祈祷。尽管他出身贫民,却走出了阶层和肤色的羁绊,在音乐的舞台上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是主角,如果能克服重重困难,我们也能演绎出自己的美丽与精彩。贝多芬为年轻人做了一个楷模。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青年贝多芬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16年起,贝多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耳病复发,不久就失聪了。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意味着要离开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这个打击简直比被判了死刑还要痛苦。
但贝多芬没有屈服,决定与命运抗争。除了作曲外,他还想担任乐队指挥。结果在第一次预演时现场大乱,他的指挥比台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许多,使得乐队无所适从,混乱不堪。当看到别人写给他的“不要再指挥下去了”的纸条时,贝多芬顿时脸色发白,慌忙跑回家,痛苦得一言不发。
在困厄中,贝多芬没有自暴自弃,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耳聋带来的困难。耳朵听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这样,他不仅创作出了比过去更多的音乐作品,还能登台担任指挥了。
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了全场一致喝彩。音乐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然而,他丝毫没有听到,直到一个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纷纷起立,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热烈鼓掌,这种狂热的场面让贝多芬激动不已。
日,贝多芬在维也纳病逝。他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乐,其中尤以《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响乐》、《合唱交响乐》最为著名,此外还有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他一生为音乐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乐圣”贝多芬以一生的波澜,传达着这样一句撼天动地的宣言:“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只是命运的玩偶,根本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家里太穷、我学历不高、没人帮我一把、这太困难了……勇敢一些,发挥自己的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你完全可以粉碎这些妨碍成功的借口!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明白,任何事情都不会偶然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包括个人的成功。成功都是下定决心并且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人以切实的行动、谨慎的规划及不懈的努力拼搏奋斗而达到的结果。
把握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个从众的时代,快餐文化的发展让很多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让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结果只能是随波逐流。在这个从众的年代,你的追求被同化了吗?年轻人只有掌控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把握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从前,有一个乞丐饥肠辘辘,要了一天东西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一个庭院,便走了进去。
一位年轻的少妇出来了,她看着这个可怜的乞丐,他的左手连同整个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施舍一点东西的,可是少妇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从未见过这种招待方式,本来他已经很饿了,还要让他搬东西,于是生气地说:“你没看见吗?我只剩下一只手了,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给就不给,为什么还要和我开玩笑?”
少妇听了乞丐的话,并没有回答,她俯下身,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块砖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这样的活我都能干,何况你还是一个男人!”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终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唯一的右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累得满头大汗,脸上本来就不干净,这一下变得更脏了,几绺头发被汗水浸湿了,散乱地贴在额头上。
少妇转身进了屋子,拿来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少妇的毛巾,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再一看,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少妇又从钱夹里掏出20元钱递给乞丐。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的工钱。”
“无论如何还要谢谢你,因为是你让我做了一回有人格的自己。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当做纪念吧。”乞丐说完,向少妇深深地鞠了一躬,头也不回地走了。
多年后,一辆小汽车停在了少妇的门前,车上走下一个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男人。他一脸的自信,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的位置空空荡荡的,他走到出门迎接的妇人跟前,恭恭敬敬地说:“我就是曾经为您搬过砖的乞丐。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公司,这都是您的功劳!我是专程来向您致谢的。正是由于您的启发,我才从颓废中走出来,我才明白人的命运要由自己去掌控和设计,不然,就只能任人摆布!”
故事中的乞丐在遇到那个少妇之前一直认为,乞丐就应该过乞丐的生活,接受嗟来之食,不用付出,靠别人的怜悯度日,他觉得这就是乞丐要过的生活,不曾想过改变。少妇的启发让他找回了自己,最终走了和其他乞丐不一样的路,过上了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无论你是否有远大的志向,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表现得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别人一定会说:这个人年纪这么轻,怎么整天垂头丧气的,一点精神也没有。如果你总是没有活力,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不积极,这样的人生绝不算是幸福的,更不能算是成功的。相反,如果你开朗活泼、有教养、有礼貌、积极向上、做事热心、体贴别人,同时有远大理想,这样的人生也算得上是成功的了。当然,若是要使自己在别人心中有如此形象,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幸福人生设计是一项艰苦而持久的工程,而第一步就是要创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改变旧日的自我,重创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若想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人生,首先必须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那样最后只能被社会淘汰。
  很多年轻人总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仍得不到升迁;付出的总比别人多,却没有别人那么富有;累死累活却得不到众人的肯定……这些事实的存在说明你过分迷信勤奋的作用,而忽略了勤奋和努力的一个必要前提:先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准奋斗的方向
方向或者目标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针。一个人做事找准目标,才能够有效率,才能够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有目标的人是在为效率、为美好的结果而忙,没目标的人只会越忙越乱。
在《爱丽斯漫游仙境》中,爱丽斯问猫咪:“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呢?”
猫咪说:“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么地方。”
“去哪我都无所谓。”爱丽斯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猫咪回答道。
“这……那么,只要能到达某个地方就可以了。”爱丽斯补充道。
“亲爱的爱丽斯,只要你一直走下去,肯定会到达那里的。”
现实中,像爱丽斯那样去哪里都无所谓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在工作中标榜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从来没有一个工作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他们机械地工作,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却永远也忙不到点子上——由于缺乏目标,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了。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管理学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故事中说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树林才是需要他们去清除的!
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自己正在砍伐的那片树林。这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也是许多效率低下,工作起来不出成果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任何行动都要有目标,有目标才能够忙到位。早上开始工作时,如果并不知道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上面提到的伐木工人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更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结果。有目标才能减少干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个高效能的工作者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应该为自己当天的工作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世界一流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说:“做事有目标是提升效率的关键。高效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制定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做事高效的人始终会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他们常常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运用想象提醒自己目标所在。
奥林匹克运动会十项全能金牌获得者詹姆斯·卡特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用运动器械装备了整个寓所,以便每天提醒自己去实现预定目标。他将十项全能每个项目的器械放在他不训练时也能够看到的地方,跨高栏是他最差的一项,他就将一个栏放在起居室的正中央,每天必须跨越30次;他的制门器是个铅球;杠铃就放在室外廊檐下;撑竿跳高用的杆和标枪在沙发后竖立着;壁橱里放着他的运动制服、棉织套服和跑鞋。詹姆斯说,这种不寻常的陈设在他准备奥运会夺冠的过程中帮助他改善了竞技状态。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也应当像詹姆斯·卡特那样,在工作前先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你的目标创建一种经常提醒自己的方式。比如,将你确定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写在便笺上或记事本上,并将它们有计划地放置在家中和办公室里,使你能够常常看到;或者将你对自己的目标和实现计划的陈述录下来,在你开车、做杂务、休息或思考时播放;或者将你的实施计划编辑在你的电脑屏幕保护屏上;或者,将你需首要实施的计划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卧室的镜子上,甚至是冰箱上。这样,你的目标和计划就常常出现在眼前,帮助你始终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最重要的事情上面。
有必要先弄清人生定位
25岁前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年轻人不能再像上学时那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找准自己的位置。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可以长时间卖力工作,创意十足,聪明睿智,才华横溢,屡有洞见,甚至好运连连——可是,如果你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切都只是徒劳。
可以说,你给自己的定位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定位能改变人生。
汽车大王福特自幼帮父亲在农场干活,12岁时,他就在头脑中构想一种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代替牲口和人力。而父亲和周围的人都想让他在农场做助手,福特觉得自己的兴趣在机械方面,成为一名机械师才是自己应该走的路,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机械师培训,随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研究蒸汽原理,试图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没有成功。之后,他又投入汽油机研究,每天都梦想着制造一部汽车。他的创意被发明家爱迪生赏识,爱迪生还邀请他到底特律公司担任工程师。经过多年努力,他成功地制造了第一部汽车引擎。
福特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正确定位和不懈努力。如果当初他听从家人的意见去农场做了助手,也许历史都要因此改写了。
少年戴维的爸爸是木匠,妈妈是家庭主妇。这对夫妇准备送儿子上大学,所以节衣缩食,一点一点地存钱。
戴维读高中二年级时,一天,学校聘请的一位心理学家把这个16岁的少年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戴维,我看过你各学科的成绩和各项体格检查,仔细研究了你各方面的情况。虽然你一直很努力,但你进步不大,你的各科成绩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你对高中的课程有点力不从心,再这样学下去,恐怕就是在浪费时间了。”
戴维用双手捂住脸:“啊!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希望我能上大学。”
心理学家抚摸着他的肩膀,“人的才能各种各样,戴维,”心理学家说,“工程师不认识简谱,画家背不全九九乘法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的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骄傲了。”
戴维从此没再去上学,而是在外找工作谋生。那时,城里的工作很难找,戴维替人修建园圃、修剪草坪。因为勤勉,所以总是有很多人找他干活。不久,他的手艺开始受到雇主们的注意,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美丽繁茂。
一天,他又进城来,凑巧走到市政厅后面,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戴维看到这一块满是垃圾、污泥浊水的场地,便向参议员大胆地问道:“先生,你是否能答应我把这个垃圾场改为一个美丽的花园?”
“市政厅没有这笔钱。”参议员说。
“我不要钱,”戴维说,“只要允许我去做就行。”
参议员大为惊讶,他还不曾碰见过哪个人办事不要钱呢!于是他把这孩子带进了办公室。当戴维走出市政厅大门时,满面春风,因为他有权清理这块被长期搁置的垃圾场了。
当天下午,他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和肥料来到目的地。一位热心的朋友给他送来一些树苗,一些相熟的雇主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去剪玫瑰枝条,有的则提供做篱笆用的木料。消息传到了本城一家最大的家具厂,厂长立刻表示愿意免费承做公园里的条椅。
不久,这块垃圾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幽幽的小径,绿茸茸的草坪,因为戴维没有忘记给小鸟安家,所以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休息时还能听到鸟儿在唱歌。全城的民众都在谈论,说有一个人办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人们通过它看到了戴维的才能,公认他是一个天生的风景园艺家。
就这样,戴维成为全国闻名的风景园艺家了。虽然他不会说拉丁文,也不懂法语,微积分对他更是个未知数,但园艺和色彩是他的特长。他使年迈的双亲感到骄傲,这不仅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还因为他能把人们的住处规划得无比舒适和漂亮!
正如戴维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地方,而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自始至终能够给自己准确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然后付诸行动,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他们心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最怕不能给自己定位,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人生的诀窍就是找准人生定位,定位准确能发挥你的特长。”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你还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那么就应该抓紧时间,坐下来分析一下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
年轻时的梦决定未来的路
年轻时的梦想与未来的道路息息相关,你的梦想有多大,未来的舞台就有多大。正如华兹华斯所说:“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心存梦想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怀疑梦想的力量,它能激发你潜藏的能量,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当然,梦想需要你尽情发挥,如果你在梦想之前就开始给自己设置障碍,不断地否定和怀疑自己,你的舞台也将永远没有别人的华丽。相反,如果你坚信自己的梦想,并且为它付出足够的努力,你就会看到梦想的奇迹。
日,在美国三藩市,一位演员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由于父亲是演员,这个男孩从小就有跑龙套的机会,他渐渐产生了当一名演员的梦想。可由于身体虚弱,父亲便让他拜师习武以强身。1961年,他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后来,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但在心底,他从未放弃过当一名演员的梦想。
一天,他与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时,他过得穷困潦倒,这张便笺引来的是白眼和嘲笑。然而,他却牢记着便笺上的每一个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在重伤后只用了4个月就从病床上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20世纪70年代初,他主演的《猛龙过江》等几部电影都刷新票房纪录。1972年,他主演了嘉禾公司与华纳公司合作的《龙争虎斗》,这部电影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之王”。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之一,而他是唯一入选的华人。他就是“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李小龙,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
其实,每个人都如李小龙一样,只要心中有梦,大胆追梦,人生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辉煌。每个人都应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自己梦想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家。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你有着怎样的梦想,你的未来就会是怎样。大胆做梦,执著追梦吧!梦想将赋予你有意义的生活,让你的人生五彩缤纷。
  很多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变成了自我设限的观念。如果你是这些人中的一员,那么就赶快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吧!自我设限只是你潜意识里的一种想法,只要你肯走出来,肯向外开展,那么你的人生就会精彩无限。
对生命的无限可能抱持信心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人唯一的限制,就是自己头脑中的那个限制,唯有自己才能挣脱自我设限。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限制你成功,除非你自己。如果你不想去突破、挣脱固有想法对你的限制,那么没有人可以帮助你。
曾经有一家跨国企业在招聘中出了这么一道题:“就你目前的水平,你认为10年后自己的月薪应该是多少?你理想的月薪应该是多少?”
结果,那些回答数目奇高的应聘者全部被录用。其后主考官解释说:“一个人认为自己10年后的工薪竟然和现在差不多或者高不了多少,这首先说明他对自己的学习、前进的步伐保持怀疑,他害怕自己走不出现在的圈子,甚至干得还不如现在好。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没什么激情,容易自我设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信心,我们又怎能对他有信心?”
的确,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在心里默认了一个心理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他们的潜意识:我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于是,他们就一次次地降低自己的标准,将本可胜任的成功机会拱手让给他人。
可你要知道,过去并不代表未来,不论你曾经失败过多少次,受过多少挫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无论你过去怎样,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自己的目标,乐观积极地行动,就能够扭转劣势,获得更好的发展。
张伟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新职员,他始终忘不了工作第一天打的第一个电话。当他热情地拨通电话,联络自己的第一个客户时,没想到刚说明自己的身份,对方就非常生硬地打断了他的话,不但拒绝了他的推销,甚至将他骂了一顿,声称自己身体很好,不需要什么保险。从那以后,再打电话推销时,张伟心中便有了阴影,没有任何立场,讲话吞吞吐吐的,自然没有人愿意买他推荐的保险。这种阴影越来越大,他甚至不再愿意去接触电话。工作近一年的时间,他一份保单都没有签成。他开始想,自己或许并不适合这份工作,自己的口才不好,没有打动别人的能力,他灰心极了。经理鼓励他要给自己机会,没有谁是生来就注定成功的,也没有人会一直失败。听了经理的话,张伟深受激励,他鼓足勇气,决定搏一搏。他找出一个曾经联系过却被拒绝的客户资料,仔细研究他的需要,选择了一份适合他的险种。一切准备妥当后,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他的自信和真诚征服了那个客户,对方买下了他推销的保险。他终于打破了自我设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其实,自我设限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恐怖,更不是牢不可破的。只要摒弃固有的想法,尝试着重新开始,你便会对以前的忧虑和消极的态度报以自嘲。
作为年轻人,应当及时摆脱自身心理高度的限制,打开制约成功的“盖子”,那么你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成功率将会大为增加。现实中,总有一些有实力的职业者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求职时,由于受到“心理高度”的限制,常常对一些适合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合适的用人单位、升职机会、发展机会等)望而却步,结果往往痛失良机,甚至导致经常性的职场挫败。
心理高度决定事业高度,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若想突破事业的瓶颈,有所作为,就要首先突破心理的瓶颈,不能因为过去的一些失败或者眼前职位的无关紧要而降低自己的标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过早地盖上一个“盖子”。
我们需要付出的是尝试的热情
当一个人在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时,这就说明他在接触这件事情前就已经认输了。如果这样的心态一直纠缠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在困难面前仰头看路的人,才能发现通往山顶的方向与道路,如果在一开始就在困难面前低头,那么他始终无法达到山顶。
从青涩的应届毕业生摇身变成央视的名主持,从远涉重洋的学子到纪录片的制作人,从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身份、角色一直在变化。
1994年,杨澜获得了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也就是在这一年,事业如日中天的她突然离开《正大综艺》,留学美国,震惊了很多喜爱她的观众。对于走出央视的原因,杨澜说:“主持人这个行当有某种吃‘青春饭’的特征,我不想走这样的一条道路。我相信,如果一个人不充实自己的话,前程将是短暂的。”
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杨澜加盟中国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创了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工作室》,并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那段时间,她主持的节目在世界华语观众中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凤凰卫视的两年里,杨澜拓宽了自己的职业视角,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同时也找到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1999年10月,杨澜突然宣布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这次的离开给人们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比上次巅峰之时离开《正大综艺》更让人们吃惊和关注。杨澜对此的解释是:“离开凤凰的原因只有一个,在事业与家庭的选择中,我选择家庭。”
2000年3月,在所有媒体都没有意料到的时候,杨澜突然发布了和丈夫吴征收购良记集团并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的消息。在新闻发布会上,她胸有成竹地提出了打造阳光文化传媒的计划,对于电视市场的未来前景作了精心的描述。杨澜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就像一只追逐电视之梦永远不知疲倦和满足的蝴蝶。
2003年,阳光卫视70%股权转让,杨澜宣告阳光卫视创办失败。但是杨澜并没有放弃传媒人士的角色,她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杨澜视线》、《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等节目,并多次参与北京奥运会的重大活动。
杨澜说过,这些年有太多的遗憾。唯一对自己满意的,就是一直在追求改变。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杨澜的经历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在开放中尝试改变,即使失败也精彩。蝶变,就是一次次突破想象,包括自己的想象,然后去追寻更高、更远、更灿烂的天空。
在未来的社会,那种自我中心、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以为是以及自我设限的人,根本不可能适应社会,甚至生存都会成问题。变,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而不变的,是心中超越自我的渴望。
不要仅仅为了成功而努力
努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功,获得所谓金钱与物质上的回报,击败竞争对手,获得他人的肯定,地位的提升,或者成为明星和众人羡慕的对象,还是为了成长?
周国平曾给过我们明确的答案,他认为一个人不愿意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成功当做自己工作、生活和做其他事情的奋斗目标,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不需要在名利场上得到别人许可的,即便所有的人都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他的内心中自己的成长和经历已经丰富了他的生活。
优秀的成功者他们满足的不仅仅只是眼前通过自己努力所完成的事情,而是在精神上得到了一种愉悦,在内心的强大上获得了一种积淀。优秀的成功者远非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可比,他们看的更长远,他们不会为眼前的成功而欢呼雀跃。商人的成功,在于他们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非一次生意中赚取了多少利润;技术工人的成功,不在于一次创新,而在于每一次成功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优秀作家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出版了一本销售百万的书,而在于他写作生涯上又有了一个新的高峰点。总之。做成伟大事业的决非钻营之徒,而必是拥有伟大人格和智慧的人。”
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如此,不能仅仅为了成功而努力,而应该为了成长,为了变得优秀而努力。
凌志军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中写道,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则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所以,应该把成功看做优秀的副产品,不妨在优秀的基础上争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没有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一个人,优秀就已经是成功。
  在进入社会前,不少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定听到过不少来自父母、老师或朋友的职业建议吧!他们的建议是善意的,但要有选择性地听取。年轻人千万不能忘记,对自己才能的了解和这个世界是如何衡量你的才能比这些建议更重要。
工作的起点可以不从底层开始
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也许听过父母或老师这样的教导;刚开始工作不要心气太高,要从基层做起,慢慢来,一步步走向中心阶层,岂不知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也许已经元气大伤、锐气全无了,因为他们把太多的热血洒在了污泥里。
美国五大湖区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刚参加工作时非常贫穷,他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的,后来在湖滨南密歇根铁路公司谋了一个书记的职务。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个职位的视野过于狭小——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活以外,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可言——已不能满足其远大志向了。他也意识到,处在梯子底部不一定就安稳,上面随时都可能掉下东西砸到自己,不如爬到梯子的上部,并一心朝上爬。
于是,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了一个职位。大使后来成为美国国务卿、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在此之前,考尔比就已经想到,与赫约翰大使共事会有很大的发展,有更多的机会。
工作应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二十几岁的人会认为从哪里开始都一样,先落了脚再说,并满怀抱负地表示不会待多久。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入到那个层次后,便很难再出来了。对这个问题,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过很经典的论述,他说:“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其实,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增加一个人的惰性。”
也许有的人还是不理解,仍然认为“没有必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回答。因此,一级也好,两级也好,总之,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只要你能获得一个较高的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看得更清晰。
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从基层的上一步或上两步开始,这样就会避免形成狭隘的思想和悲观的论调,尤其是避开低层次的斗争。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由于资源和机会有限,由于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斗争与内耗往往十分激烈。许多人在到达上一层之前,已经元气大伤。
有一位30多岁在北大读MBA的人说,他这岁数还来读MBA,只是为了越过一些层级。他原来的单位是个很保守的地方,论资排辈,他工作了几年,仍然是个小角色,参与不了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比较适合自己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位置又是那样遥不可及。他的许多同龄人都逐渐变得懈怠和颓废起来,但他选择了离去,选择了越过一些也许是永远都难以胜任的层级,直奔“主题”。虽然MBA的课程读起来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后来,他做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年薪超过50万,而他原来的年薪不足2万。更重要的是,他坐在了最适合他的位子上。
应该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你现在应该很清楚了。需要谨记的是,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前途暗淡,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方向。
善始不一定要善终
什么才是最好的追求呢?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最好的固定标准,只要合适,你就找到了最好的。生活中很多人一直在追逐某种东西,却从不考虑自己追求的是不是适合自己的。
家长或者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善始善终,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获得长足的发展。可是很多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一生当中,我们总会面临着许多选择,无论是选择专业方向、工作单位还是生活伴侣,其实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当你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领域的时候,应该及时抽身,去寻找另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天空。只有这样,你的未来才更精彩!
1935年,帕瓦罗蒂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面包师家庭。父亲是个歌剧爱好者,他常把卡鲁索、吉利的唱片带回家来听,耳濡目染,帕瓦罗蒂也喜欢上了唱歌,小时候的帕瓦罗蒂就显示出了唱歌的天赋。
长大后,帕瓦罗蒂依然喜欢唱歌,但他更喜欢孩子,并希望成为一名教师。于是,他考入了一所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专业歌手收帕瓦罗蒂当学生。
临近毕业的时候,帕瓦罗蒂问父亲:“我应该怎么选择?是当教师,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呢?”父亲这样回答他:“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把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听了父亲的话,帕瓦罗蒂选择了教师。不幸的是,初执教鞭的帕瓦罗蒂缺乏经验,管教不了调皮捣蛋的学生,只好离开了学校。后来,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
17岁时,父亲介绍帕瓦罗蒂到罗西尼合唱团,开始随合唱团在各地举行音乐会。帕瓦罗蒂经常在免费音乐会上演唱,希望能引起某位经纪人的注意。
可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帕瓦罗蒂还是个无名小辈。眼看着周围的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也都结了婚,而自己还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帕瓦罗蒂苦恼极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帕瓦罗蒂的声带上长了个小结。在菲拉拉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他就好像脖子被掐住的男中音,被满场的倒彩声轰下了台。失败让帕瓦罗蒂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这时,冷静下来的帕瓦罗蒂想起了父亲的话,于是他坚持了下来。几个月后,帕瓦罗蒂在一场歌剧比赛中崭露头角,被选中在雷焦埃米利亚市剧院演唱著名歌剧《波希米亚人》,这是帕瓦罗蒂首次演唱歌剧。演出结束后,帕瓦罗蒂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帕瓦罗蒂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他被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帕瓦罗蒂的声名远扬,成为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
当一位记者问帕瓦罗蒂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说:“我的成功在于我选对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方向。我觉得一个人如何去体现他的才华,就在于他要选对人生奋斗的方向。”
作为积极进取的年轻人,要敢于多方面的尝试,但要记住的是,一旦发现尝试的事情不合适,或总是出现波折时,要懂得适时而退,不要做无谓的坚持。即便是失败,也不要一味地抱怨,而应怀着感恩的心面对失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个领域的失败,有可能会衍生出别的方面的成功。每个人的才能与众不同,谁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努力的方向和真实才干稍有偏差时却使你发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这其实也是一种幸运。
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要选择了一个方向就“一条路走到黑”,在前进的同时,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份工作。如果不适合,一定要及时抽身。
发现你的潜能,别给自己留遗憾
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限,而每一个二十几的年轻人都有一座巨大的潜能金矿。奥里森·马登说:“我们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但这种潜能酣睡着,一旦被激发,便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年轻人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太注重过来人的经验,使得自己潜在的巨大能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知道,即使是被称为20世纪最发达的大脑的拥有者爱因斯坦,终究也不过仅仅使用了自身能力的10%!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处理系统。别看它的重量只有1400克左右,其中却包含着100多亿个神经元,在这些神经元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人脑的存储量大得惊人,在从出生到老去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足以记录1000个信息单位。
可见,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有效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不但可以实现人生的种种愿望,甚至可以创造出令人惊讶的奇迹。
你是不是经常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就否定自己,暗自沮丧,丧失了继续前行与奋斗的勇气?如果真是如此,你应该及时改变这种消极的心态,认识到你的潜能宝藏还未被你挖掘出来,你的能力与才华也并未得到正确而充分的展示。
潜能是上帝放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巨人,千万别因为在现实中遇到困难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赶快唤醒你心中的巨人吧。
1.将你的精神标语写下来
将你的精神标语写下来,如“我一定可以完成这个项目”、“我现在感到很幸福”等。明晰的标语能使你的目标清晰明朗,这是仅凭记忆做不到的。
每天念诵两次你的精神标语:一次在刚醒来的时候,一次在临睡之前——这两段时间是意识活动比较弱,最容易与潜意识沟通的时段。在念诵的时候,你要贯注感情,并且想象你成功的样子。
2.每天暗示自己“你做得很好”
想要成功的你,要每天在心中念诵自励的暗示宣言,并牢记成功心法: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无坚不摧的自信心。如果你使精神与行动一致,一种神奇的力量将会替你打开宝库之门。
二十几岁的时候,如果在你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屏上见到一个充满信心、锐意进取的自我,听到“你做得很好,你会做得更好”这一类的鼓舞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兴奋与力量——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成功。
3.构想成功后的自我
伟大的人生始自你心里的想象,即你希望做什么事、成为什么人。二十几岁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你心里的远方,应该稳定地放置一幅自己的画像,然后向前移动并与之吻合。如果你替自己画一幅失败的画像,那么,你必将远离胜利;相反,如果替自己画一幅胜利的画像,你与成功即可不期而遇。
4.给自己制造适量的压力
我们知道有狗急跳墙、背水一战的说法,因为在面对险恶绝望的环境时,无论动物还是人,出于求生的本能都易于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创造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迹。
明白了潜能激发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给自己制造适量的压力,如“在下班之前我务必要拜访5个客户”、“3个小时之内把所有工作完成”等。只要这种压力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你就可能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能,并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5. 挑战一次自己的极限
二十几岁的时候,多尝试做一些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如当众做一次激情洋溢的演讲、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大自然赐给每个人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智力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似乎都未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在寻求极限体验的过程中,随着极限时刻的来临,你的潜能会一次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你会感到自身的力量是无限的。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千万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生命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年轻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那就要选好一个确定的行业,这对于将来的发展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在规划职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不适合自己,就要勇敢退出,这样才能避免走更多的弯路。
SWOT分析法:做好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SWOT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所谓SWOT分析法,即将事件(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的各方面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事件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无论是做何种选择,依据SWOT分析法,都可以使你一目了然地了解这种选择的优劣,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SWOT分析,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偏好和职业机会,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以及职业生涯中的机会和威胁所在。
SWOT分析可以分以下4步来进行:
1.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你可以用一张纸在正面列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包括性格、技能、学习经历等,越多越好,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在纸的反面,列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同样也是越多越好,也对其进行排序。排出你最强的5项优点和最大的5项不足,这样你就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了明确的了解。当然,你也可以让你的父母、朋友等熟悉你的人为你作分析,这样会更全面和更客观。对你的缺点和不足,你可以考虑是改进它们使之不再成为短板,还是放弃这些你不擅长的职业。
2.进行行业分析和职业研究。根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选择一两个你感兴趣的行业和职业进行研究,研究其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行业的选择对个人非常重要,应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而不是那些夕阳产业。另外一个是职业的选择,虽然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对找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也非常常见,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有“钱途”和“前途”的职业。作行业分析和职业分析是比较辛苦的活,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进行分析,不过功课做得越多越深,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也越有利。
3.为自己制定五年规划。列出你最希望实现的目标,如职位、薪水、技能等。通过这些目标来激励自己今后努力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无论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都应该通过5年工作让自己在所在行业成为“专家”级别的人物。
4.制订行动计划。如果你5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4年的时候,你应该已经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做什么?两年的时候,你应该已经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做什么?一年的时候,你应该已经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做什么?半年的时候,你应该在做什么?一个月的时候,你应该在做什么?今天你应该在做什么?也就是说,宏伟的计划和目标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才能实现,要把长期目标化为短期目标,难度大的事情化为难度小的事情去做,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地积累,5年之后,你才可能实现自己的长期计划。
《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杜拉拉在进入DB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助理,而且这时候她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求在500强企业里谋个稳定的职位”。但是她对自己的优点非常清楚,就是“聪明能干有责任心”;她对自己的职位以及职业前景的认识也很清楚“这个职位不但琐碎,从工作内容上看,没有高附加值的部分,而且从职业发展阶梯来讲,几乎是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了”;关于未来的规划,听了前台海伦关于公司员工阶级划分的解释之后,杜拉拉想,自己不能一直做销售助理,否则只有当“小资”了。这是杜拉拉一个大致的“SWOT分析”,在此支撑下,她最终成为DB中的“中产阶级”。
我们每个人在进入职场时,也可以像杜拉拉这样进行一个比较简略的“SWOT分析”,用以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并经常鞭策自己,这比每天茫然迷糊地“混日子”要好得多。
找出你与所追求职位的匹配点
人生处处是舞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更要选对自己的人生舞台。但是有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整天无精打采,毫无工作与生活的乐趣,总是不停地怨叹工作的不幸和人生的无聊。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悲观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选对自己的平台。还有一些年轻人有不错的学识,但是因为所从事的工作和他们的才能不相配,久而久之,他们竟连原有的工作能力都失去了。
由此可见,一份不称心的工作最容易挫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锐气,阻碍刚步入社会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事业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和自己的能力、知识相匹配的工作,那就是了解自己。
人贵自知,不了解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一个人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在社会坐标系中的恰当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在工作很难找,尤其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有能力,一纸文凭往往很难让人信服,于是,很多年轻人将工作交由亲友包办。如果凭关系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固然不错,但即使再好的工作,如果不适合你,也要慎重,千万别“只要是天上掉的馅饼就接”。所以,想要找到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工作,不但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一份好工作所具备的特质:
1.良好的培训机会
对于员工来说,谋生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通过良好的学习培训掌握各种谋生的本领。一个重视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公司,既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表明了自己追求发展的长远眼光。
2.对路的工作岗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路的工作、熟悉的领域有助于自己才智的发挥,硬着头皮在极端厌恶的环境中支撑无异于扼杀自己的激情与生命。
3.公平的升迁机会
平等的发展机遇给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既留得住人才,又能充分激发人才的潜能。
4.畅通的言论自由
不压抑、不打击、不报复,畅所欲言,人微言重,给员工极大的民主自由,员工会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一分子而出力。让员工在极端专制的高压下苦熬而人人自危,这样的工作气氛即使日进斗金,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5.融洽的同事关系
同事间团结、互助、真诚合作,即使收入低点,但工作环境轻松,比起钩心斗角、相互拆台的险恶环境更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6.开明的管理层
“窝里斗”的领导班子无异于玩火,最终会殃及员工。开明的管理层既能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又能给员工很大的吸引力,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再大的险阻也不在话下。
7.有序的制度管理
制度大于领导,法治大于人治,按章办事,奖罚分明。有序的办公环境可排除许多干扰和人为因素,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业绩。
8.诱人的发展前景
尽管如今在公司发展不如意,但公司发展潜力大,可保证你至少工作10年以上,那就努力待下去。忙着跳槽,只会越跳越糟,说不定到头来一事无成,受尽清贫生活的煎熬。
总之,年轻人要选择一份和自己相匹配的工作,既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弱势在哪里,还应该对一份好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选择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长处,选择一份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路线错了,就光身出来
纵然初入社会时的第一次择业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以后的职业道路非常关键,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第一次就选对方向,还有不少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因为选错了职业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那么,当知道第一次择业时选错了职业,我们真的就永无回头的机会了吗?我们骑在虎上真的就下不来了吗?
其实,人生的机遇并非只有一次。如果发现自己入错了行,就毅然退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良策。
姜亮在报考志愿时,家人觉得有个做会计师的亲戚可以照顾点,坚持让其报财务类专业,他就顺了家人的意思。大学毕业至今,他在一家公司做了近5年的财务工作,虽然很稳定,但总觉得若有所失。
有一次,朋友请他帮忙去谈一桩非常难成的生意,谁料,他很轻松地就谈成了。从那时起,他才发现,无论从性格、兴趣方面,还是从能力、特长方面,自己更适合谈判类工作。同时,朋友也诚挚地邀请他过去帮忙。
然而,他在现在公司做了这么多年的财务工作,两年前还被任命为财务主管。且公司的财务经理再过3年就要退休了,他几乎是全公司公认的候选人。同时,从经济上讲,他的房贷还有15年才能还清,贸然转行风险很大。况且,如果真的转行了,他大学4年的专业知识、工作5年的经验可能会全部石沉大海。
权衡再三后,姜亮还在选择了待在现在的公司,以求稳定。
像姜亮这种情况在职场上十分普遍。年少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完全依照家长的指引选择,走了很远才发现所选的路并不是自己想走的。而当另外一条“金光大道”出现在面前时,想要换条路走却不那么容易了。案例里的姜亮最后选择留在了现在的公司,虽然会有稳定的工资和不错的发展前途,但他心里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恐怕会伴随他一辈子了。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重新做出选择,往往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我们对重新选择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总是心存恐惧。但是,当你一旦发现自己走错了时,就应勇于打破这种依赖,这是你重新回到成功轨道的唯一选择。
为了避免这种入错行的情况,专家建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第一份工作最好兼顾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及专业知识,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既具挑战性又不失客观、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努力走下去。这样,即便对所选择的职业产生依赖感,也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年轻人都希望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好的,是人之常情,但不幸福的富翁和不美满的金童玉女告诉我们,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你要选择一个承受能力之内的温情小屋、一个可以和自己相依为命的终身伴侣,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古人有一首著名的咏史诗:“隋炀可怜为皇帝,安石不幸做相公。若使二人皆布衣,一为名士一文雄。”这句话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才有精彩与幸福可言。
的确,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甚至自暴自弃,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如果你想要成就自我,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002年,梭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做了一个这样的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为了便于不同语种的人识别和点击,他们在题目的下面贴出了16面国旗。到5月6日(梭罗逝世纪念日),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这一结果出来之后,非常出乎主办方的预料。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大部分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城死去。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人认为他的生活并不糟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羡慕梭罗呢?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梭罗博物馆在网上首先访问了一位商人。
商人答:“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画,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位画家,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了一位画商,现在我每天都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梭罗不一样,他喜爱大自然,他就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接着他们又访问了一位作家,作家说:“我天生喜欢写作,现在我做了作家,我非常满意;梭罗也是这样,我想他的生活不会太糟糕。”
后来,他们又访问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银行的经理、饭店的厨师以及牧师、学生和政府的职员等。其中的一位是这样给博物馆留言的:“别说梭罗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们没有违背上帝的旨意,他们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在为了过上某种更富裕的生活,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这个测试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永恒的矛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与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之间的矛盾。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遵循自己内心的意愿生活,他才能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快乐,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
作家周国平说:“我相信,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的禀赋和能力的基本性质是早已确定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一种最适合他的事业,一个最适合他的领域。”老子也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生活不是试跑,也不是正式比赛前的准备运动,生活就是生活。按自己的方式选择生活,放弃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生活中的喜悦,才能享受自己生命中的快乐。
找不到喜欢的就做顺手的
一位北大心理学教授在给自己的学生授课时曾讲到人生规划这一问题,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如果你找不到喜欢的事情来做,就先做一些顺手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你可以慢慢地培养出自信心,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为自己的学生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一个补鞋匠的儿子,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原因是家里无法为他支付那笔昂贵的学费。在物质社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鞋子甚至还没穿坏就被扔了,没多少人愿意修鞋了。补鞋匠的生意很冷清,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母亲不愿意过这种生活,早早地便离他们而去。他和父亲对母亲的离去并没有怨恨,他们知道这就是生活。
父亲将他留在了身边,想先教他修鞋,顺便帮客人擦擦皮鞋,等大一点了再送他去学其他的技能。父亲不愿意让儿子继续这没前途的职业。
一天,父亲扛着工具箱走在街上招揽生意,不幸遭遇车祸,离开了人世,当时他正在家里洗衣服。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在他年少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抹不去的阴影。拿到极少的赔偿金时,他的心在颤抖,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啊!
沉默了一周后的他走出了家门,他总要养活自己吧,除了靠自己,别无他法。在这个孤独而熟悉的城市逛了几圈后,他发现自己身子弱也没有什么工作能力,擦皮鞋是最好的选择了,况且以前在父亲的指导下,这项技术还是他最拿手的。
说做就做,第二天他就早早地来到了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在不起眼的角落找了个位置,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那时,擦皮鞋的师傅并不多,因此,有不少路人都请他擦鞋。没想到,他一整天下来根本没时间休息,手也感到酸痛,他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因为他一天赚的钱相当于父亲5天赚的钱了。他觉得生活的新目标越来越近,虽然他不知道那个目标具体是什么,他只知道,明天要更努力地擦鞋。
这种付出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最快乐的事情,一年下来,他的生活好过多了,收入也不错,甚至还存了一些钱。他终于做了一个大胆且冒险的决定:租一个店面来擦鞋。找了好几天,他终于找到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店面,对擦鞋来说,刚好合适。就这样,他的皮鞋保养店开张了,生意自然是好得让他都不敢相信。后来他又在店里提供免费的报纸,还代售一种除臭吸汗的鞋垫,更增加了自己的卖点。
两年以后,他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在城市繁华的地段又开了两家店,那年他刚刚满20岁。
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像故事中的少年一样,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具体是什么,也不知道哪种工作适合自己。
一个人如果一时间找不到各个方面都满意的工作,不妨从自己最拿手的事情做起。做一件得心应手的事会让人更有自信,也更容易成功。很多时候,能让人快乐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在快乐中学习,又何尝不是学习的至高境界呢?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物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把自己随便塞入一个行业。这时候,从自己最顺手的事做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忙碌未必是苦,清闲未必是福
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少有适量的工作做,这是一个事实。大多数上班族都认为,他们不是没有足够的工作可做,就是工作太多、负荷太重。
大家对太忙或不忙其实存有错误的观念。人们认为如果你不忙,就是下太多工夫,所以才会剩下这么多精力。但如果很忙,你就是拖着一身疲惫回家。
事实刚好相反。如果你一点也不忙,就会觉得度日如年,日子好像无止境一样,上班时也会觉得郁闷。回想一下从前,你上课时觉得无聊,不喜欢去教室却被逼着去,或是听一场无聊的演讲或谈话,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一直看着表,表上指着早上10点,你又开始发呆,你觉得应该已经过了1小时,所以你又看看表,但实际上只过了10分钟!
太忙了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忙碌会让你有点疲累,却能让你感到很愉快,能自我实现,搞不好还能让你精力更旺盛。在一天开始时就投入工作,知道自己是个有生产力的工作者,有很多项目要做;在一天结束时,把计算机关掉,闭一会儿眼睛,回想一下自己的好成绩。对自己今天做了这么多事感到开心,同时也对这星期还有满档的工作等着你去做感到干劲十足。
做你想做的事,以填充你的日子。其他人只能对你利用时间的方式提出建议,而不能替你做决定——真正的决定者是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接受他们的建议,也可以选择拒绝。当然,你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而有些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想象一下,你的上司希望你处理某件工作,你却想着去做其他事情。这时候,如果你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很可能因此失去工作。当然,在很多情况下,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
著名企业家奥·丹尼尔在他那篇著名的《员工的终极期望》一文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员工,我们之所以聘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我们一些紧迫的需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我们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但是,我们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给了你这个职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谢谢!
“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我们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然而,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上司永远都会对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终牢牢地记在心里。那就是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永远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别人要求你去做。”
这个被奥·丹尼尔称为终极期望的理念蕴涵着这样一个重要前提:企业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你绝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尽管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事实是,每一个老板要招的人基本上都是同一种类型,即那些不等老板吩咐就可以出色主动地完成任务的人。当然,不同老板的需求不同,正如他们所招聘的员工的技能各不相同一样。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需要的是同一种人。那些能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背景、训练或技能如何——都将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人,获得更多的奖赏。
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只有主动去完成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并把这些事做好,你才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才会被调到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成功。在做好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的同时,让你在工作中的时间变得充实而有价值,不但免除了你的精神负担,还让你被老板认可,这样一箭双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大科学家牛顿在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给我们年轻人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在求职的过程中选择一个对的老板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选择对的老板,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前行,我们将会走得更远。
跟对人,找到“识货”的老板
一个人肚子里装满才华,就好比一家小店进满了货,进货的目的是为了卖出去,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老板,在老板的财力和精神支持下,小店才能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一个有才华的人也需要这样一位“识货”的老板,将肚子里的才华卖给他,唯有如此,有才华的人才能找到用武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如果有货,而找到一位不“识货”的老板,是小店,小店就会货物滞仓,长此以往,迟早关门大吉;是人,则你受到的不是人才的待遇,是连一般人都不如的待遇。将自己的“货”卖出去,一直卖到清仓、进货、再清仓,你才有可能发财,职场上成功的人莫不是如此。
能否找到一位合适的老板,你的情况会有天壤之别。张飞在市井混时,结识过大批小流氓和小老板,可是依然得靠卖猪肉为生,而跟随了刘备后,张飞才得以成为叱咤一时的大将。可见,选对老板跟对人,对于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老板呢?下面是几点建议,不妨作为选择老板的标准。
无论学历如何,对商海有独到见解,对自己有坚强信心的人。你不是在选教授,不一定非要选择高学历。只要对方精于商战,在商场上能够节节取胜,这样你也才有可能从士兵升到将军的位置。
无论学历如何,求知若渴、孜孜以求的人。无知的人是最易满足的人,反过来讲,不满足的人往往有知有识,进步飞速。
上班比员工还准时的人。起码说明他对自己是负责的,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如何对别人负责?
格外遵守时间的人。不因内部开会而迟到,也不虚假解释,在没有人敢对他指责的情况下,准时是他的人品和素质的反映。
凡事有原则的人。奖励你有奖励你的原则,惩罚你有惩罚你的原则,不以个人情绪为转移。只有奖惩分明才能带领团队不断发展。
心胸坦荡,不计较针针线线的人。一个老板要能容人,容不得人如何纳千军万马?员工打个哈欠,他非说坏了他的财气,这样的人不可跟。
有胆量和魄力的人。什么叫胆量?就是别人不敢他敢,当然违法犯罪的事除外。什么叫魄力?就是别人只想着做1万元的事,他在想着做1000万的事,当然空想也没用。画饼充饥只一味许诺却从不付诸行动的人不要跟也不能跟。
不妒贤嫉能的人,永远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的人是首选的对象。有一种人看见别人好,自己就睡不着觉,看见别人不行,又在那里骂骂咧咧,永远是别人不对。跟着这样的人,你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只是几点建议,究竟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板,就像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另一半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选对老板,关键在于自己。
“望、闻、问、切”,观察老板需要360度
不少职场人士把选老板比喻成选对象,和选对象一样,选老板也不能凭一时的感觉,觉得这个老板“看上去”不错,就跟定了他,却忽略了这个老板关系到自己将来的前景,这万万使不得,因此切不可操之过急,不可草草决断。
一个老板无法用“好”或“不好”加以评判,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选对老板,必须以360度观察自己要选的老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老板。
中医在为病人治病时讲究望、闻、问、切,这个“四字法则”同样可以运用于选择和观察老板上。具体来说,可进行如下操作:
1.望——看问题
望,主要是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看老板对待亲人的态度。如果一个老板对自己的亲人都无情无义,不能妥善处理自己的家庭关系,那么这样的老板切不可跟。跟着这样的人,你也只能成为他的垫脚石。只有有情有义的老板,才值得跟。
其次,看老板对待员工的态度。往往一个老板对待员工的态度直接表明了他对待事业的态度。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员工是老板事业发展下去的基础,他对属下员工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能否团结起来。
望,是选择的第一关——“眼关”。虽然这是一个主观臆断的过程,但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还是可以通过细节观察,比如观察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特点、文化氛围等作出一些结论的。
2.闻——听结论
听,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听以前的员工怎么说。一般在老板的手下做事时,当然许多话是敢怒不敢言的,但是一个已经离开的员工说的话就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选择跟某个老板之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妨了解以前的员工对他的看法,然后再作进一步的判断。
其次,有时不妨也听听小客户的评论。对于大客户,老板当然不敢怠慢,自然是殷勤有礼。但是如果对待小客户也能做到如此,不鄙视,服务周到,这样的老板是很值得追随的。
听,是选择的第二关——“耳关”。身在职场,有时“闻”绝对要比“说”来得管用,不妨做一个聪明的倾听者,你会得到很多真诚的心,获取很多意外而及时的信息。
3.问——找内因
问,是选择的第三关——“嘴关”,即直接跟老板面对面地交谈。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跟他单独在一起,你可以向他提问或者就是平常闲聊,通过与他交谈,你会了解到这个人外表上看不出的东西,会挖掘到他内在的某些元素。一个老板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是在于内因。你对他的内在因素了解后,就可以决定能不能跟这个老板了。
“问”是一个客观判断的过程。通过双方的交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达成共识,确保员工能得到高层的认可,而老板也能得到员工的认同。这也可以说是找到双方的信息对称点,增加彼此的信任。
4.切——作判断
切,是选择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后一关——“心关”。这是一个统揽全局的过程,需要分析、组合,搭配前面望、闻、问所获的信息、线索、资料等,做出最后的决定。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选择适合你的老板的过程中,不妨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避免因为看错人、跟错人而走不必要的弯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有些老板不值得跟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仅仅一两年时间,这些公司可能又会如潮水般成批地退出市场,为什么呢?其实这和公司的老板有很大关系,因为老板没有做好公司的市场定位,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久的打算,所以公司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了。
如果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跟的是这样一位老板,那不可避免,你也将跟着这样的老板、这样的公司经历一段“昙花一现”般的职业生涯。如果你不幸一直跟的都是这样的老板,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将是岌岌可危的,你可能一直在跳槽,一直很勤奋,最后却仍然一事无成。
那么,我们如何远离威胁自己职业生涯的老板呢?那就要擦亮眼睛,认出并远离这几种类型的老板:
1.心胸狭窄的老板。由于心胸狭窄的老板喜欢压制他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使自己永远保住第一的位置。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跟着这样的老板,永远无法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因此在选择老板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撞到这样的枪口上。
2.过河拆桥的老板。不知道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老板:在要你做事前或者事情还没办成前,对你恭恭敬敬,说话也十分客气。可是一旦事情完成,就对你十分冷淡,好像你欠了他多少钱似的。假如此时你有丝毫妨碍到他的地方,他会千方百计地辞掉你。
这样的老板,就是过河拆桥型的老板。碰到这样的老板,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而老板的过河拆桥行为,也会使得其内无可用之才,外无诚信可言,最后自食恶果。
3.事必躬亲的老板。一般来说,这样的老板工作中会带有“每一件事情我不经手就一定会出差错”的想法,所以他们总是小心谨慎地应对每一件事。其实,在他们心里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他们还喜欢说的另一句话就是“累死了”,但是脸上表现出很知足的样子。这类老板的心理定式就是“能者多劳”,他们认为谁最“累”便是谁最“能”,老板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殊荣”。
事必躬亲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内部舞弊、分权不均,职位形同虚设。大事小事一手抓,埋没下属的能力,又让自己疲惫不堪,是很不值得的。一个明智又有远见的老板一定是一个懂得授权的人,他会让下属和自己各属其职,其乐融融。
  职场中有些年轻人只在被人催促时才会去做他应该做的事,这种人大半辈子都在辛苦工作,却又抱怨运气不佳。而养成主动工作、积极进取习惯的员工,命运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很容易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获得成功。
懂得乘势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完成的事。但是,天下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你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总有人能够完成。所以,如果你善于寻找生命中的贵人,借助到能够让自己向上攀爬的势力,就可以完成许多你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势”,是指能够促成事情顺利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时机、地点等。同样的事情,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提出来,或者去实施,很可能会遭遇失败。如果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就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贵人的力量往上爬”,这是雅芳CEO钟彬娴——全球最成功的华裔女性的成功经验。《时代》杂志曾评选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钟彬娴是唯一入选的华人女性,她的成功之路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奇迹,而奇迹中蕴涵的奥秘其实真的很简单。
1979年,一无背景二无后台的钟彬娴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当时她决定在零售业锻炼一段时间,然后再进入法学院学习法律。在她看来,零售业的经验将对她的法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零售业的经历可以培养她的悟性,锻炼她的交际能力与耐性。于是,她加入了鲁明岱百货公司,成为一名管理培训人员。
当钟彬娴面对零售工作,与客户打交道时,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决心在工作中开拓自己的人脉。
幸运的是,在鲁明岱百货公司钟彬娴遇到了公司首位女副总裁万斯。此人自信机智,讲话清晰有力,进取心强,是女人中的佼佼者。钟彬娴意识到,如果要在相互搏杀的商业社会里叱咤风云,就必须摆脱亚洲人善于服从的特性的束缚。于是,为了向万斯学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巧,钟彬娴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对待万斯,用心来交流、用真诚来互动,并很快取得了万斯的信任,让她心甘情愿充当自己的职业领路人。
“有些人只等着机会来临,”钟彬娴说,“我不这样,我建议人们要抓住能带你飞翔的人的翅膀。”在万斯的帮助下,钟彬娴在鲁明岱百货公司升迁很快,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已成为销售规划经理、内衣部副总裁。
后来,钟彬娴开始兼任有着110多年直销历史的雅芳公司的顾问。在雅芳,钟彬娴卓越的才华和超绝的人脉拓展能力吸引了雅芳CEO普雷斯的注意。7个月后,钟彬娴正式加盟雅芳公司。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在这里没有挡住女性升迁的天花板,女人也有很宽很广的发展空间。很快,钟彬娴便在雅芳拥有了自己的人脉资源,并以卓越的管理才能获得普雷斯的认可。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女性,在40岁出头就能有如此令人羡慕的成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钟彬娴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其善于建立自己的人脉,借对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势力。
这个道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商场中,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在跟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如果时机正好成熟,比如对方心情很好或者大势正旺,再加上建议确实很有建设性并且可行性强,那么必然会被接纳;可是如果对方心情不好,那么即使是好的建议,也很可能被否决。特别是对一些性情中人,更是要看准时机才能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也需要有这种看清形势的远见:报考学校,需要清楚社会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找工作,要看清发展前景;在工作中,也要时刻了解公司的动向,主动迎合而不是等着被淘汰……
只有懂得乘势,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更好的发展。
把老板没有交代的事列入你的计划
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出现问题时挺身而出,将问题妥善解决,而不是将问题留给别人来解决。
李冰是一家大型滑雪娱乐公司的普通修理工。这家滑雪娱乐公司是全国首家引进人工造雪机在坡地上造雪的大型公司。
一天深夜,李冰按例出去巡视,突然看见有一台造雪机喷出的不是雪而是水。凭着经验,李冰知道这种现象是由于造雪机的水量控制开关和水泵水压开关不协调而导致的。他急忙跑到水泵坑边,用手电筒一照,发现坑里的水已经快漫到了动力电源的开关处,若不赶快采取措施,将会发生动力电缆短路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可能伤及许多人的性命。一想到这,李冰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水泵坑中,控制住了水泵阀门,防止了水的漫延。随后他又绞尽脑汁,把坑里的水排尽,重新启动造雪机造雪。当同事们闻讯赶过来帮忙时,李冰已经把问题处理妥当。但由于长时间在冷水中工作,他已经冻得走不动路了。闻讯赶来的总经理派人连夜把李冰送入医院,才使他转危为安。
李冰在造雪机出现问题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阻止了问题的蔓延,这种不把问题留给别人的行为是一个人敬业精神的最佳写照。像李冰那样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人是不会把工作中的问题推给别人的。像这样的人,即使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也能获得提拔,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工作中你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看着自己的上司整天忙得脚手不着地,但是你没有事情做,这个时候你要想想自己的清闲未必是一件好事。要不就是上司没有发现你的才能,对你不够信任,要不就是在考察你积极主动做事情的能力。
主动去做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不仅能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质,让自己在职场上出类拔萃。
事实上,不计报酬地承担分外的事,对优秀的员工来说,不仅是理所应该的,而且还是荣幸的事——老板为什么叫我多干,是他信任我,是我的技术比别人强,这就是最好的奖赏。
要做到主动承担分外工作,我们就要明白以下几点:
1.摆正自己的心态。反正你在办公时间总是要做事的,不论是谁的工作都是公司的事,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不应该有所区分而一律照做。
2.把分外的工作当做历练自己的机会。不妨把分外的工作当做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种工作技能,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
3.遇到分外工作时不要逃避。假如有同事把一些本来不应归你负责的工作交给你,或者你的上司在你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时又吩咐你做一件额外的工作,要欣然接受而不逃避。
让老板觉得你是“限量商品”
西班牙著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团体的“限量商品”,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在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寻找食物、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地不干活。
为了研究这类懒蚂蚁如何在蚁群中生存,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这些懒蚂蚁都做上标记,断绝蚂蚁的食物来源,并破坏了蚂蚁窝,然后观察结果。
这时,发生了令生物学家意想不到的情况。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而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伙伴们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接着,他们再把这些懒蚂蚁全部从蚁群里抓走,实验者发现,所有的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他们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到繁忙有序的工作中。
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任劳任怨,但它们紧张有序的劳作往往离不开那些不干活的“懒”蚂蚁。“懒”蚂蚁在蚁群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们能看到事物的未来,能正确地把握当前的行动,它们是蚁群中的“限量商品”。
如果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让老板珍惜自己如“限量商品”,在自己所供职的公司中变得不可替代,那还会得不到老板的青睐吗?比如在公司里你能勤动脑,以战略的眼光去思考企业的发展,不断寻求企业新的增长点,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把握住企业的目标,努力让企业做对的事,那你一定会成为公司里的顶梁柱,不会再有随时被炒的忧虑,更不会愁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
一位成功学家曾聘用一名年轻女孩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信件,支付女孩薪水与相关工作的人相同。有一天,这位成功学家口述了一句格言,要求她用打字机记录下来:“请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她将打好的文件交给成功学家,并且有所感悟地说:“您的格言令我大受启发,对我的人生很有价值。”
这件事并未引起成功学家的注意,但是在女孩的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天起,她开始在晚饭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不计报酬地干一些并非自己分内的事,譬如替代老板给读者回信。
她认真研究成功学家的语言风格,以至于成功学家让她帮忙代笔的回信和老板写的一样好,有时甚至会更好。她一直坚持这样做,并不在乎老板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成功学家的秘书因故辞职,在挑选合格人选时,老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个女孩。
在没有得到这个职位之前,女孩就已经身在其位了,这正是她获得这个职位的最重要原因。当下班的铃声响起之后,她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没有任何报酬承诺的情况下刻苦训练,最终使自己有资格接受这个职位。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位年轻女孩如此优秀,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其他公司纷纷提供更好的职位邀请她加盟。为了挽留她,成功学家多次提高她的薪水,与最初当一名普通速记员时的工资相比已经高出了四倍。对此,做老板的也无可奈何,因为她不断提高自我价值,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老板不得不像珍惜“限量商品”似的珍惜她。
对于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如果希望求得个人的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身价,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在一群“普通人”中现出卓越不凡的一面来。还要不断地学习,以非凡的能力巩固自己傲然独立的地位,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一块大石头往往需要小石头的支撑才能够放稳,面对老板,年轻人如果能够有技巧地应对,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为老板分忧解难,共同应对工作中的难题,老板对你的行动即使在嘴上不说,也会在实际行动中对你表示赞赏。同时,年轻人要学会适当调整自己在职场上的心态,要下决心把标准设定在卓越的程度,并且不断地全力以赴。
抱怨工作,烦的是自己
我们在每一个公司里都会发现“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他们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的声音。
本来他们可能只是想发泄一下,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们,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牢骚越讲越多,使得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牢骚族”的不停抱怨只会妨碍和干扰他们自己的阵脚,终究受害最大的还是他们自己。
事实上,你很难找到一个成功人士会经常大发牢骚、抱怨不停,因为成功人士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抱怨如同诅咒,越抱怨越退步。
米小为本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工作5年来,他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甚至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是什么导致他有这样的境遇?
刚进公司的米小为是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年轻人。但是,他来到这家公司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工作、企业都产生了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却屈居在小公司里,于是终日抱怨,老板、上司、同事、工作环境等都成为他抱怨的对象。
在米小为的抱怨声中,同事们渐渐疏远了他,上司也对他有了看法。而米小为却因此更加愤恨自己的企业,对待工作漫不经心。5年时间下来,米小为的工作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和同事的关系也很僵,上司已经越来越不满意他的表现了。
一些年轻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抱怨不休,他们只知道享受好的工作环境,要高薪和高位,却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员工很难担当大任,永远不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进步和发展。
你是否能够让自己在公司中不断得到进步,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永远对现状不满,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远都不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不能做出重要的成绩。
陈飞在一家电器公司担任市场总监,而他原本只是公司的一名生产工人。那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30多人,有许多市场等待开发,而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每个市场只能派去一个人,陈飞被派往西部的一个市场。
陈飞在那个城市举目无亲,吃住都成问题。没有钱坐车,他就步行去拜访客户,向客户介绍公司的电器产品。为了等待约好见面的客户,他常常顾不上吃饭。他租了一间破旧的地下室居住,晚上只要电灯一关,屋子里就有老鼠在那里载歌载舞。
公司提供的条件太差,远不如陈飞想象的那样。有一段时间,公司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应不上,好在陈飞写得一手好字,自己花钱买来复印纸,手写宣传资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每次想抱怨时,陈飞都会对自己说:“开拓市场是我的责任,抱怨不能帮助我解决任何问题。”最后,他选择了坚持下来。
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艰辛而离职了。后来,陈飞凭着自己过硬的业绩当上了公司的市场总监。
即使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陈飞也没有抱怨,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使他在进步的阶梯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一名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选择不抱怨的态度,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进步。把不抱怨的态度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老板的青睐。
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不认为主动独立地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其实,聪明的员工明白,一旦被抱怨束缚,不能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只知道应付工作,轻者影响心情,严重者会自毁前程。
所以,如果希望改变自己的职场处境,希望自己能够在职场上不断取得进步,那么首先从不抱怨自己的工作开始。
老板在意的事绝不能敷衍
在工作中,年轻人往往会遇到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细节,实际上,这些细节很可能就是老板在意的事情。而对于老板在意的事,如果我们采取应付的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头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