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doi的论文doi可否列入基金申请书

基金申请书撰写的八大误区!申请书交之前看到这篇文章真是万幸……
我的图书馆
基金申请书撰写的八大误区!申请书交之前看到这篇文章真是万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常见误区
离NSFC申请截止还有一段日子,在这里想利用最后的机会谈谈撰写申请书时常犯的错误。虽然我的看法不代表科学部的权威意见,但申请书的通讯评委就是我这样的人,因此我有资格在此啰嗦几句。
【误区一】
因为要创新,所以不懂的东西也要写进申请书里
不错,NSFC的最大特点就是鼓励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性思维,如何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科学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几乎每个申请人多多少少都会在申请书里面把自己的创新思路描述一番。但是,有些人为了创新而创新,以为提到一种时髦的技术手段就创新了,事实上他们过去从来没有采用这种技术开展过任何研究,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研究基础的外行,显然言多必失,说多了必然露陷。记住:凡是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最好少提,凡是自己不懂的东西,绝对不要提!
【误区二】
因为要研究科学前沿,所以申请书要写得够专业
NSFC的确鼓励研究科学前沿课题并探索未知世界,但由于遴选通讯评委的不确定性,往往申请书不可能都落到“小同行”手里,而更多情况下是由“大同行”负责评审。如果你的申请书写得过于专业,以为专业术语不用解释别人都看得懂,那么你就是太看高评审人了。也许他因为看不懂你的申请书而没有兴趣评审,你今年的申请就泡汤了!记住:你写的申请书一定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专业术语最好解释清楚一些,太专业的问题不妨科普一下。
【误区三】
因为研究力量要雄厚,所以高职称、高学历的人要多
当评审人打开课题组成员一眼望去只见几位研究生,当然会留下课题组的组成不合理、研究力量薄弱的印象,可能因此否决你的申请,但是如果你一味让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扎堆,而这些人又并不能胜任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反而会成为评委爱抓的一个“小辫子”!记住:课题组成员不要刻意搞“拉郎配”,只要看上去顺眼就可以了。
【误区四】
因为资助经费多,所以直接实验经费可以少写点
谁都知道,写申请书时没人说得准哪一项该用多少钱,说白了就是瞎编,但因为有经费预算是否合理这条意见,所以评委就会看看你的经费预算表。今年的资助经费大幅度提高了,你也觉得实验用不了那么多钱,于是你就减少了直接实验费用,相应增加了其他杂项经费。糟糕!这样做很可能被评委认定经费预算不合理,从而降低你的评分或干脆把你枪毙掉!记住:直接实验经费至少要占60%以上,杂项经费应该尽可能少。
【误区五】
因为参加的项目多,所以不想全部列出来
如果在研项目多,全部列出的确会给评委留下没有时间主持该项目的印象,尽管谁都知道参加课题的人多数是挂名,实验根本不关他的事。如果是参加NSFC项目,即使你不写,评审人也可以查到。不过,NSFC以外的项目,评委是查不到的。另外,青年基金申请者不必担心跟导师一个研究方向,因为导师雄厚的研究基础只会给你加分而不会减分。记住:如果你参加NSFC项目,应该如实列出,但非NSFC项目,可以少写或不写。
【误区六】
因为年度计划可以随意编,所以评委不会很在意
虽然实验进行以前谁也无法把握进度,但大致地预估一下实验大项的完成时间还是有必要的。一般实验进行的时间区间可以精确到某年某月,实验结束的时间可以到项目结束当年的年底,然后在次年3月前完成结题,也可在年底前预留3个月安排成果鉴定、验收及撰写结题报告。有的人写错项目的起始时间或写得太简略也会成为被评委枪毙的理由。更为滑稽的是,我就曾遇到过打字时自动生成的错误时间。记住:申请书写完后,一定要认真核查年度计划,不得有误。
【误区七】
因为预期成果属于臆测,所以评委不一定那么看重
在写明预期成果时不要夸大其词,应该恰如其分,最好列出具体的验收指标,如发表论文的篇数、申请专利的项数、产品的数量及质量指标、推广应用的范围、规模和效益等。记住:预期成果一定要有具体数据,用以作为项目结题及成果验收的依据。
【误区八】
因为研究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所以评委自己可以找得到
在个人简介中,论文或论著只要列出作者、题目、期刊和页码就行了,但是一些能突出你研究业绩的代表作有必要附上截图,给评委一种视觉冲击,可以给你加分。这些截图可以放在论文列表之后,也可以附在附件材料页面,只需包含期刊名称、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就可以了。如果论文数目不太多,也可以附上摘要,但没有必要将全文贴上。记住:评委不会逐篇查阅你已经发表的论文,最好把一两篇代表作进行简单的电子化处理,以便加深评委的印象。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小木虫仪器共享
lab.muchong.com
实验样品检测、分析CNAS/CMA认证资质
当前位置:
&刚刚接收的文章有必要列到基金申请书中吗?
刚刚接收的文章有必要列到基金申请书中吗?
作者 xjz_zjx
必要,把录用通知附在附件清单最好。
网上公开证明且能搜索到的就列上,否则通信评议专家没法知道,可能会形成怀疑心态。
写上有助于强化自己的研究基础和实力!
如果有DOI号,直接写在文章信息后面;如果是录用函,附在申请书后,
与基金内容相关的一定列&&如 前期研究工作
同意!与基金内容相关的一定列&&如 前期研究工作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为什么信息学科看重会议论文--兼给相关基金申请者的建议
已有 16534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基金,申请,国际论文,杂志,影响因子
&为什么信息学科看重会议论文----兼给相关基金申请者的建议(唐常杰)本文基于信息学科重视国际会议论文的事实,对相关基金申请者提一点建议,然后通过对几篇讨论出版方式的英文文献的摘评,说明为什么IT学科看重国际会议论文。又是一年科研春播时 最近,收到几份邀笔者提意见的青年基金申请书,申请人是几位刚获得博士学位,在外校任教不久的“前学生”(谐音听起来不错)。欣喜地看到他们的在立项和创新方面都写得不错,但又似有两多两少:(a)预期的论文性成果中,计划的高级国际会议论文较少,杂志论文较多;(b) 经费计划中,计划的设备费较多,而参加国内外会议和国际交流的费用较少。细问原因,回答说:(1)国际会议费用高,在国内开国际会议需4千—5千元,到国外开国际会议,需要2-3万元,相比之下,杂志论文版面费较少。(2)会议论文不容易被认可。 杂志文章被SCI、EI检索多,易得有关方面承认,而国际会议,即便是某些录取难度像进奥运会一样的顶级会议,论文还不一定被SCI,EI检索,在某些单位不容易得到承认。笔者的意见是:(a)上述的第一条理由不充分,现在的青年基金足够支持参加一些国际会议;(b)几份申请书的经费计划中,学术交流费用较少,可能影响进一步学术交流,闭塞了学术视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青年基金不宜计划太多太贵的设备, 在激烈竞争中,不合理的经费计划可能会有负效应;(c)如果将来用于论文和学术交流的费用超出规划,在日益严格的财务审查制度下,会报账困难;(d)上述的第二条理由不成立,或正在变得不成立,信息学科,特别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日益看重有资质的国际会议论文了,准确地讲,这里的 “看重”是指“不歧视”,是相比于过去被“看轻”而言的”。下面将展开解释。会议 VS. 杂志,争辩已久 科研教学位在项目申请、人才评价、晋升和招聘时,都不能避开对论文的质与量的评价。人们从不同角度追求合理与公平,追求中有争论、有辩解,出现过猫腻、见到过恩怨;争辩者中,有人是为公道、有人是为生存、有人是为尊严、也有人是为利益,还依稀听到过相关的悲情故事。 经过多年争论和实践,在信息科学领域,特别的,在计算机科学圈子中,人们不再歧视资格的学术会议论文了。原因是:&& 倾向会议之几个视点&信息科学学科看好会议论文的原因中,包含有下列几个量度: (a) 新,(学习者视点)。信息学科相对较新、知识更新快;在学术会议上,研究者以创新会友,新思想、新方法、新方向在会议上的表达比杂志早半年、一年,甚至更多。(b) 严,(管理者视点)信息学科,特别是计算机学科,严肃的学术会议审稿严、论文完整性要求高;录取率低, 例如有几年中,SIGMOD 15%, VLDB 18%,ICDE 17%, SIGKDD 15%, Dasfaa、WAIM、 APWeb etc 18%—25%,通讯领域的国际会议录取率还有10%左右的(参见评论8),比某些学科的杂志还要严格,从而论文质量靠谱。(c) 快,(创新者视点) 信息学科的新思想从提出到应用的过程不太长,创新者希望知识产权尽快得到承认,而不愿慢等庆功会或追悼会。有的杂志从投稿到发表,需一两年甚至三年;这样的光荣发表,有可能是庆功会,也有可能是追悼会,前者是指成果已被产业界广泛应用,而后者是指成果已被更好的成果取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许多研究者会先在会议上发表,获得知识产权,再把(合法的)升级版投稿到到杂志,等它一两年。(d)近 (竞赛者视点)。学术会议比较亲近,竞赛者在处于同一时间点,后生可向先行者当面请教。而学术杂志的的交流不能当面相对,但有效时间长,几十年后还可被后生研究。上述的以文会友话题太严肃,而金庸描述的以武会友就比较轻松活泼。金庸先生描述过多次武林大会,最出名的是两次华山论剑;他也描述过N年一期的武林期刊,最出名的两个可能是华山思过崖洞中“魔教長老破五岳劍派”的专辑( Special issue ),以及《侠客行》中用蝌蚪文表达的武林秘籍(含语言障碍),被石破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率先破解,其优点是时效长,几十年几百年后还被后来者学习传播。比较武林的两刊两会,在武林英雄眼中,似乎武林会议更热闹,更有人气。几篇有趣的文献--刊会之争 有年轻朋友来信询问和索取,希望介绍关于“刊物与会议论文之争”的素材,本文参考文献中列出了几篇这方面的有趣的英文文献([1-4]),可下载原文。限于篇幅,这里仅简析前两篇。典型比较:两刊vs.两会 文献[1]通过数据库方向的和两个顶级杂志(ACM TODS和 VLDB Journal,简称两刊)以及 两个顶级会议(SIGMOD和VLDB,简称两会)的对比,试图说明典型会议论文的质量不错 。笔者猜想, 该作者E. Rahm大概是哥德尔的粉丝,哥德尔第二不完备性定理的较通俗表达是: “如果系统S含有初等数论,则S的相容性不可能在S内证明”。把S换为会议论文集合,如以会议论文来挺会议论文,则涉嫌王婆卖瓜了。为了避此嫌疑,E. Rahm在系统外挺系统,在会议外挺会议:他在严肃的《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杂志上发表了这篇力挺会议论文的研究论文。他考察了1996 -- 2004 年两会与两刊的论文。注意到ISI没有国际会议SIGMOD和VLDB的影响因子(或者,认为是0),为公平比较,用Google Scolar数据来计算学术会议论文的影响因子。“两会”与“两刊”同研究方向,同属顶级,结果却出人意外:在所有的年份,(尽管会议论文集的引用记录更不完全),重要文章数量及被引次数两个指标上,“两会”比“两刊”高得多。下面图表来自文献[1].&&& 含冤的影响因子 文献[2]像信息学科的辩护律师,列举详实数据,为计算机学科论文的影响因子鸣冤叫屈。文献[2]以Google Scholar为工具,举证涉及了8700多篇会议和杂志论文,揭示一个事实:在计算机学科,ISI不但轻视或完全忽视了会议论文的影响,对杂志文章影响力也严重低估,而Google Scholar 的评价正确得多。& &被影响因子遗忘了的角落 曾经有一段时间 有一些资格出版社(如Springer等 )出版的计算机会议论文集被SCI检索,那时可能还有一个(被低估的)ISI影响因子,现在,许多资格的计算机学术会议都没有 ISI影响因子(或者,被视为 0)。目前,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用影响因子来评价科研成果,评奖金,评审学科发展,验收学科建设项目。当和其他学科横向比较时候,计算机学科的ISI影响因子往往低低在下,师生们或情绪不高,或略有牢骚,或想仰天长啸,而文献[2]为我们啸出了一口气。&&&Google Style 下面的简单而直观的估算表明,顶级会议的影响力相当不错。在文献[1,2]中,作者模仿ISI的算法,引入基于Google Scolar的影响因子GsIF:  第N年的影响因子 GsIF(N) = 第N-1年和第n-2发表论文的的GS平均引用率与ISI的公式一样,只不过采用了GS的数据。巧得很,GS 也是 Google Style 的缩写。在各种Style流行的今天,不妨把GsIF 称为Googl Style 或谷歌-Style.在Google Scholar和DBLP上容易查到下列事实: 从年的每一篇SIGMOD文章平均被引用70次,VLDB文章平均被引用50次。按谷歌-Style, 粗略地(偏向保守的粗略)计算表明:SIGMOD影响因子大于7,VLDB的影响因子大于5。 (有兴趣的朋友可做精确的研究)。一个建议 其实,出台影响因子的Thomson ISI 不过是一个民间的机构兼盈利公司,我们的计算机学会CCF是学科性的学术机构。ISI能出台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韩愈.原毁),我们为什么不能推出更公平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为了学科横向比较的公平,有理由向有关机构(例如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建议:以Google Scholar为基础,通过适当的修饰、约束,规范出一个子集(包括引用和被引),推出一个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影响因子公式或计算办法。 诚如是,则善莫大焉。Some home work &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做三件事情:(a)本文文献仅仅列出4篇文献,追踪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引用这些文献的文献,找到更多相关的文献;(b)用“新数据+新方法--&新研究”的路线,看看新结果对本文是加强还是削弱;(c)如果读者的单位仍歧视国际会议论文,不妨用这些文献作申诉抗争的依据或武器。&参考文献 (可在附件中下载)[1] Erhard Rahm。” Comparing the scientific impact of conference and journal
& &ublications & in computer science Erhard Rahm”, 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
& &28 (–128 127, & DOI 10.3233/ISU- &[2] Lorcan Coyle,Jill Freyne,etc. &A quntative Evaluation of thr Relative Status of & Journal and Conference Publication in COmputer Science,Technical Report UCD0CSI
& 2008-08,October 2008 &[3] Massimo Franceschet ,The role of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in computer science:
& &a bibliometric view,Via delle Scienze 206 – 33100 Udine, Italy January 20,
& &2010[4] Michael Ernst ,Choosing a venue: conference or journal? by Michael Ernst & &(mernst@cs.washington.edu) December, 2006 相关博文(基金与科研系列)&&& p&(论文讨论系列)&&&& & & & &&&
相关专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唐常杰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3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关注今日:47 | 主题:593542
微信扫一扫
【交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需要有几篇SCI论文?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28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需要有几篇SCI论文作为基础?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丁香园荣誉版主
abiaoa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需要有几篇SCI论文作为基础?同学S:硕,一流大学大学教学医院,两篇SCI(均为共同)和三篇中文,都与申请课题关系不大,青年,13年,搞定。同学Y:博,三流大学教学医院,两篇SCI(与申请课题相关),青年,13年,搞定。同学X:博,非大学教学医院,三篇SCI(均与课题有关),青年,13年,搞定。同学H:博,二流大学教学医院,四篇SCI(三篇共同)和一篇中文,均与课题关系不大,但都为基础研究,青年,13年,搞定。朋友J:硕,一流大学教学医院,一篇SCI(共同第一,7分),与申请课题关系不大,青年,13年,搞定。朋友Q:硕,一流大学大学教学医院,没有SCI,一篇相关中文,青年,12年,搞定。朋友L:博,非大学教学医院,三篇SCI(两篇共同),均与课题相关,青年,12年,搞定。朋友S:硕,一流大学教学医院,无SCI,13年,B类上会被拒。熟人X:硕,二流大学大学教学医院,小道消息说是四篇中文,均与申请课题有关,青年,11年,搞定。熟人L:博,一流大学教学医院,大约四篇相关SCI,与课题密切相关,青年,12年,搞定。熟人H:硕,非教学医院,四篇SCI(与课题无关),一篇中文(与课题有关),青年,13年,搞定!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实名登记 对文章,sci有没有什么规定?比如综述meta分析行不行?非论著行不行?如果是青年基金,我觉得写上去是没有坏处的,虽然也可能没有好处。可以想象下,如果你是评审专家,看见一个家伙的标书写得还可以,只是没有工作基础,有几篇SCI,但是都是meta,你说过还是不过呢?不过,觉得不太好吧,标书本身还可以,这家伙好歹也发过SCI,虽然是meta,但是至少表明他平时还是很勤奋的,是具有科研思维的。年轻人,哪里一开始就有基础的。上述提起的“熟人H:硕,非教学医院,四篇SCI(与课题无关),一篇中文(与课题有关),青年,13年,搞定!”,四篇SCI里面有一篇是meta(IF=2.5),一篇是纯临床的文章(IF=2.2),一篇是硕士期间的工作(IF=3),基础研究,但是与申请课题无关,一篇是病例报到(IF=0),最终还是中标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liufajing0707 国自然听说基础的研究好中,临床方面的机会不大,是这样吗,请高手指点,谢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支持基础研究,见过一些标题是临床研究的标书,但是里面有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基础的。个人感觉:没有基础研究内容(不涉及分子生物学)的课题几乎是不可能受到支持的。比如:****(一个指标)在****(一种疾病)诊断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如果光说诊断,是临床研究,比较难中标,但是谈到了发病机制,就属于基础研究了,是基金委支持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小木虫仪器共享
lab.muchong.com
实验样品检测、分析CNAS/CMA认证资质
当前位置:
&有一篇SCI刚被录用,只给了DOI,能否写到本子里
有一篇SCI刚被录用,只给了DOI,能否写到本子里
作者 lizhen0130
2月底刚中了一篇 ,现在只提供了一个DOI号,而且我在网上 http://www.doi.org/ 也还查不到这个DOI号,是不是有可能还没有更新。我想问,我如果把这个DOI写进本子里的话,如果专家看到这个DOI,还在网上查不到的话,是不是会影响专家的印象。
另外,有哪位知道DOI多长时间能在网上检索到啊。
老师推荐去专业君论文 平台可以开发票,多次修改,不像有些公司磨磨唧唧的,二次修改还要再缴费。还有证明信
(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专业君论文,专为期刊投稿设计,增加您发表SCI等国际期刊的几率。详情请点击
实事求是,有doi号就可以写了,历史可以证明你这个是真的就可以了,
个人觉得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前进行论文是比较靠谱的。因为经过润色编校,使我稿件的接收率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投稿时间,确保文章符合期刊要求,投稿过程比较顺利。
这个绝对可以,楼主放心写进去就行
online的DOI号不算,正式刊出才算。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的do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