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落地加载房子房子加载慢 有点卡顿 以前很流畅现在就不行了

国内 (22篇)
国外 (0篇)
《百花·悬念故事》编辑《都市》文学编辑教育同行《山西文学》副主编物理老师绿洲山东文学山西文学散文黄河文学主编
本博客文章除特别说明外都是本人原创作品。希望朋友们阅读指点。也希望媒体登载。但须征得本人同意方可。联系邮箱:&QQ:
(28)(79)(80)(36)(10)(8)(17)(21)(620)(3)
《红楼梦》一书隐写的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此书是古今中外第一大谜书!不但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这样的写史方式世间绝无仅有的,也是清朝“文字狱”的环境下产生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风月宝鉴”是镜子吗
在《红楼梦》的第十二回里有一段关于“风月宝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贾瑞的猥琐青年居然色胆包天地去骚扰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结果被凤姐狠狠地戏弄了两次,没想到他不思悔改,继续痴迷于男欢女爱这类淫邪之事,搞得他病入膏肓,眼看就要小命不保,这时来了一个道士,给了他一面“风月宝鉴”,也就是镜子,并叮嘱贾瑞只能照反面,而千万不可照正面,这样三天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了。贾瑞照了一下“风月宝鉴”的反面,看到里面立着一个骷髅,吓得他要死!于是好奇心的驱使让他决定看一看“风月宝鉴”的正面,没想到居然看到的是AV的镜头,于是他痴迷于其中,很快精力耗尽而亡!贾瑞的爷爷贾代儒大怒,命人烧掉这把“风月宝鉴”,这时那个道士及时出现并将镜子抢走,于是贾瑞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情节实在是太离奇古怪了
疑问一、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一书有好几个书名,其中一个名字就叫做《风月宝鉴》,但作者怎么会用一个不太起眼的道具来做这本小说的书名呢
疑问二、书中出现的那个道士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一定要贾瑞看“风月宝鉴”的反面呢?
疑问三、如果想毁掉一面镜子,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摔、砸、踩这样的暴力手段,这些方法简单、直接也最方便有效,然而贾代儒这些方法却都没有采用,居然让人将其架上火来烧!能烧的应该是书,而不是镜子!
真实情况是:贾代儒“遂命架火来烧”,他烧的不是正反两面都可以照人的“风月宝鉴”这面镜子,而是正反两面都有内容的《风月宝鉴》,也就是《红楼梦》这本书,所以只有毁掉书用“烧”字才恰当!要知道中国自古就有“焚书坑儒”的“光荣”传统,而贾代儒在这里象征的是那些迂腐的文人,那些只能看到《风月宝鉴》正面情色故事而根本看不出背面隐寓内容的人,那些只把此书当成淫书而一心想毁掉的人!紧接着书中描写到:
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庚双夹:观者记之。〗
这是指作者在告诫世人:你们只看到书中正面的色情故事,从而把它当作淫书,而不去思考此书背面的隐寓,是你们“自己以假为真”,把书中假的情节当成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来看,把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贾家”当成一个真实中存在过的人家来看,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贾宝玉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来看,正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也就是说书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你们自己搞错了,反而埋怨这本书而要烧掉它,这是极其错误的!
贾府有“九道门”的玄机
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有这样两段不是很引人注目的文字,然而却大有玄机!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疑问:我们仔细数一下宁国府的大门:“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居然一共有九道!而且还是在一条直线上的,这一点实在令人惊呀!贾府凭什么能有九道门呢?凭他家的身份和地位这绝对算是严重逾制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把《易经》视为圣典,将其作为天、地、人以及事万事万物的指南,《素问
三部九侯论》中记载着:“天地之至数,始於一,终于九焉”,也就是说“九”这个数是阳数之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实际上能够建九道门的人家天底下只有一家:那就是皇帝家,正所谓“君门九重”的道理。有位民间的红学家霍国玲将宁国府这九道门一道一道的与北京故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对应上!
然而前面提到的民间“红学家”霍国玲认为贾家是在影射清朝的皇宫,这一结论是大错特错,因为我们都知道贾家的结局是很悲惨的,从前八十回里出现的各种伏笔中我们可以知道贾家最后是:“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这样的场面,试想作者无论是生活在清朝的“顺、康、雍、乾”哪个时间段中,他们都不可能看到清朝的皇宫有这样悲惨的情景,除非他们能活到1911年辛亥革命看到清朝的灭亡!也就是说贾家不可能是在影射清朝的皇宫,而从作者所在的年代来看,他们能看到皇宫有如此惨烈的下场的,只有可能是明朝皇宫,也就是说贾府是在影射明朝皇宫!
由此看来作者以贾家来影射明朝皇宫,用贾家的家败来比作明朝的灭亡,是用“以家寓国”的方式来描写明末清初那段改朝换代的历史,所以四大家族“贾王薛史”是谐音“家亡血史”之意,暗指本书描写的是“国破家亡的血泪史”!这也说明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明朝的“遗民”!
贾敬暗指明朝皇帝
我们首先看看宁国府中一个很奇怪的人,他就是辈份最高的人:贾敬!这个角色故事很少,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
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后来这个长期不管家事一心在修道的贾敬居然吃仙丹中毒而亡!在第六十三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正顽笑不绝,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唬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下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众道士慌的回说:“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
很早就有人发现这里居然用“宾天”这个词来形容贾敬之死!要知道这应该是用于皇帝死亡的专用名词,这可太让人吃惊了!贾敬这个角色身上的描写非常像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我们首先看:“贾敬”与“嘉靖”是谐音!嘉靖皇帝一心求长不老术,国家兴衰得失,他全不管,根本不务朝政,成了撒手掌柜的了,这一点跟贾敬就很象;由于嘉靖皇帝长期服用丹药,导致他身体越来越差,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这位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终于因吃仙丹驾鹤西游去了,他的这个死法跟贾敬也一模一样!
"双悬日月"指什么
在第四十回里的“牙牌令”的情节中,史湘云说了一句:“双悬日月照乾坤”!黛玉也顺口说了一句“双瞻御座引朝仪”。其实
“日月双悬”这个词是南明小朝廷时期江南士大夫阶层常用的一句话!抗清志士陈子龙诗中曾说:“日月双飞驱神骏,乾坤半壁待女娲”,抗清明将张煌言诗中说:“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抗清义士夏完淳诗中也曾说:“日月双悬”就是“天南定鼎,浙右龙腾”。那这些著名文人经常说的“日月双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日月双悬”有两重含义:一是代表故国情怀,表示不忘大明王朝,誓死捍卫大明江山,二是代表对两个并存的南明政权的承认,作为当时的文人他们都是支持的,因为毕竟都是汉人的政权!所以黛玉说的“双瞻御座引朝仪”我们也就很容易看明白了。另外在第一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这条批语中提到的“南直”指的是什么呢?顾祖禹《二十一史方舆纪要》记载:“南直”为明朝应天府直属,相当于现在江苏、安徽和上海三地,是“南直隶”的简称,“直隶”为明代行政区划名称。“脂批”中的“南直”一词无疑是指“南直隶”,即指当时称应天府的南京。“南直”显示批书人称谓地名的习惯,必然是明末清初之人,因为到了明朝灭亡以后到了清朝不再有“南直”这个特别行政地区了,也就不再用这个名称了,“南直”这个称呼也就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快地消亡了。
其实对于普通《红楼梦》爱好者来说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小说的故事背景:我们仔细看一下书中人物的穿着,有哪一个像是清朝人的打扮呢?无论从关于《红楼梦》的电影还是电视剧来看,大家可以仔细回忆一下,一点清朝的影子都没有!无论是王宫贵族还是普通宫员,完全都是汉人的打扮。
“一喉二歌”的写法
《红楼梦》用的典型的“一喉二歌”手法,什么叫“一喉二歌”呢?在石头记钞本中有一个《戚续本》,在此本开始处有一段清代文人戚蓼生写的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一喉二歌”就是指一个喉咙里居然可以唱出两首歌来,戚蓼生的序大概的意思说:以前他听说过有人能够同时唱两首歌,一首歌从喉咙里发出,而另一首则是从鼻子里发出(难度那是相当的大)!也听说过有人能用两只手同时都能写字,左手能写楷书,右手能写草书,但这些神奇的技艺从来没见过!然而这样的奇事居然出现在《石头记》一书之中!看来戚蓼生算是看懂此书了,因为他还提到了“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这自然是指此书本很特别的史书!其实“一喉二歌”的情况在书中几乎到处都是,作者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一段历史隐写在一个情色的故事之中!
《红楼梦》的成书年代考
本书的作者应该是经历过亡国之恨的明朝的遗老遗少,按时间来算,这帮人肯定活不到乾隆时期,所以此书的成书时间应该肯定是在康熙年间!其实这样的证据不是没有的,比如清代有一本“弹词”小说,名叫《何必西厢》,又名《梅花梦》,书中文字两次提到《红楼梦》,而且是《金瓶梅》与《红楼梦》两书并提:
而在《何必西厢》第二次出版的序言中最后的落款是:
“雍正甲寅年”仲夏桐峯外史谨序。
序中提到的“雍正甲寅年”也就是1734年,而红学家们所确定的《红楼梦》开始创作的时间为1744年,也就是说有人在《红楼梦》开始写作之前十年就看到过《红楼梦》了!这实在是太穿越了吧?而且这个序清楚地注明此书已经是第二版了,也就是说早在1734年以前《何必西厢》第一版出现之前《红楼梦》就已经流传于世了。
"雌凤"与王熙凤
1、凤姐在第五回的判词: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
哭向金陵事更哀。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创作特点,被人称为“草蛇灰线”,也就是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伏笔,一些人物偶尔说的一些不经意的、看似是无关紧要的闲话,但很有可能是在暗伏这个人后来的命运和结局!
那凤姐是影射那个时期的什么历史人物呢?根据我们对她的了解我总结一下她有哪些特点:她在贾家大权在握、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贪财害命、在家败之前被休后不得不离开贾家,之后惨死,没有办法在家亡人散的关键时刻大显身手,实在令人遗憾!如果贾家真的是在影射明朝的皇宫,那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皇宫里有哪个人物有以上这些特点呢?
解开凤姐所影射的历史人物身份,其实只要简单的两句: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雌凤”,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雄为凤,雌为凰,常用来象征祥瑞。由于大家常听说“龙凤成祥”这个说法,所以很多人误以为“凤”是专指女性,尤其是有不少女士的名字中也有“凤”字,更让人把这个字的含义搞错了。其实“凤”是指雄鸟,如果用“凤”来形容人的话应该指的是男人,譬如“毛人凤”.
而王熙凤的判词前居然出现了“雌凤”这样的字眼,实在是很矛盾!既然“凤”是指雄鸟、指男人,那“雌凤”应该指的是“又雌又雄”的鸟,或者“不雌不雄”的鸟;如果是指人,那应该是指“又男又女”的人,或者是“不男不女”的人!显然,这种人就是"太监"。原来王熙凤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大权在握、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贪财害命、明朝灭亡以前被赶出皇宫,之后死去的太监”!就是魏忠贤!
我们再看看凤姐判词前的那幅画中的“一片冰山”吧。原来魏忠贤死后的第二年,明末有位著名的剧作家叫张岱,他写了一出戏,大骂魏忠贤残害忠良,祸国殃民、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耻下场,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
魏珰败,好事者作传奇十数本,多失实,余为删改之,仍名《冰山》。城隍庙扬台,观者数万人,台址鳞比,挤至大门外。一人上,白曰:“某杨涟。”口口谇(言察)曰:“杨涟!杨涟!”声达外,如潮涌,人人皆如之。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怒气忿涌,噤断嚄唶。至颜佩韦击杀缇骑,嘄。
张岱创作完成以后,令家里的戏子排演,然后在绍兴城隍庙露天演出,聚观者达数万人,这是一出在明末很轰动的戏,而这出戏的名称就叫做《冰山》!这也算是佐证了上述的结论。
2、书中关于凤姐性别不同寻常的暗示:
在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大家注意,这里居然说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按照书中提示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原则,实际上反面所影射的历史原型应该“自幼就是男儿身”!因为魏忠贤跟一般的太监不一样,别的太监都是自幼净身的,而他是成年以后才净身的,所以他自幼自然就是个男儿!表面的故事给我们的印象是凤姐自幼就是个假小子,长大以后她也是很豪气,严重缺少女人味儿,比如第五十四回里大家看放炮仗,有这样的描写:
凤姐儿笑道:“等散了,咱们园子里放去。我比小厮们还放的好呢。”
这里的凤姐给人一种女汉子的感觉!另外王熙凤除了在书中一直被称为“凤姐”以外,还经常被称为“凤哥”,比如在第六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周瑞家的说:“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
在第三十五回里:
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等等。
3、作为四大家族主要成员的王熙凤居然不识字,这太奇怪了吧?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书中有几好次介绍了凤姐不认字的这个特点,比如在第二十八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見凤姐蹬著門檻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宝玉听说只得写了。
不识字的凤姐管家居然是这样靠别人读文字给她听!她的心算水平还挺厉害,又快又准,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看来她算是个高智商的文盲,这可能是魏大人年轻的时候天天在赌场赌钱混练就的过硬技能。其实老魏不识字的原因应该是从小家里太穷,他入宫做太监以前本来是个“泼皮破落户儿”,是个流氓无产者,他“目不识丁,言辞犀利”,怎么可能有上学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呢?
《红楼梦》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情节,其实越是奇怪内容越是重要,这些地方应该都是作者想向我们传递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林妹妹”的故事
1、看一下《红楼梦》第五回中黛玉判词是怎么写的: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我们主要分析以下这几句: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玉带林中挂。
第五回里一共出现了十五个人的判词,我们除去黛玉和宝钗的判词,看看其他十三个人的判词的特点:
晴雯:寿夭(死)
袭人:嫁给优伶
香菱:香魂返故乡(死)
元春:大梦归(死)
探春:远嫁
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死)
妙玉:终陷淖泥中
迎春:赴黄粱(死)
惜春:青灯古佛旁
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死)
巧姐:巧得遇恩人
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氏: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死)
这十三个人的判词都是伏笔,是预言,透露的是这些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从整体来看这些人的结局无非两种:死或最终的归宿。也就是说黛玉和宝钗的判词也应该符合这一原则。如果说“玉带林中挂”是黛玉之死的象征,那黛玉的死法必需能够与“玉带林中挂”这句描写得吻合才成,那她会怎么死呢?其实只有一种死法与“玉带林中挂”能够完全合得上,只是没有人敢轻易去猜,那就是上吊!
关于黛玉上吊而死的这一点,书中还有别的暗示吗?第五十七回里,《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导致宝玉犯了怪病而不醒人事,黛玉反应很是激烈,有这样一段描写:
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真是太绝了,作者总是用这种看似正常的闲聊中的话,透露出很多后面将要发生的重要情节,这种写法被《红楼梦》作者用到了极致!
为了解开“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这句判词,我们先来看看《推背图》的一张。
大观园全景
《推背图》的第二十七象是暗藏的是“大明建国”含义,我们看这张图上在空中有两个圆圈,下面有一棵树,树上垂下一个带状物,也有人说是把“曲尺”,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两个字谜,上面的两个圆圈是指“太阳”和“月亮”,“日”“月”合起来是一个明朝的“明”字,这正如史湘云在第四十回里说的:“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本意!而树上垂下一个带状物或曲尺,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指的是姓朱的“朱”字,因为“朱”字是一个“木”字上“悬”一个“带状”物或一个拐弯的“曲尺”组成,所以《推背图》第二十七象图中隐含“明”字和“朱”字,自然是指“大明建国”!这早已经是公认的定论了。
而将“朱”、“明”二字以这样猜谜的方式隐在图中确实非常有创意!中国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推背图》这一象跟这句“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所描述的惊人的相似:“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一个字谜,它就是姓朱的“朱”字!而判词中的“玉带林中挂”指的是象征着上吊而亡,这两个猛一看象是很相似内容的两句居然隐含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而我们再想想:古今中外有哪位姓朱的是上吊而死的呢?所以判词中的这两个铁证完全可以确定黛玉所影射的历史原型就是崇祯皇帝!
2、黛玉真的是在影射明朝的末代皇帝吗?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吧!你如果了解明末的历史,你马上就能想明白,其实这两个人的身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先看一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儿时的经历:
朱由检(1611年-1644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为淑女刘氏,不到五岁即丧母,被先后寄养在“西李”和“东李”家里,因从小寄人篱下,所以从小养成小性、多疑、谨慎、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十岁丧父,到了1627年他的皇帝哥哥朱由校病逝,而又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受命继位,而他从小因丧母不幸的经历而形成的性格,严重地影响了他后来管理国家的时的所作所为,也是大明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惊奇地发现,朱由检的童年跟黛玉真的很像!黛玉是六岁的时候母亲去逝了,之后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也就是书中第二回的《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的故事。十岁左右的时候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去逝了,她成了孤儿,黛玉也因为从小寄人篱下的经历养成了小性、刻薄、多疑的性格,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这是不是太让人震惊了?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突出地描写黛玉这样的性格。于是我忽然领悟到:《红楼梦》这本隐写明末的史书中所记载的真正的历史是从朱由检丧母正式开始的,这一年是1614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
宝玉的原型
贾宝玉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形象,无论是他前世还是出生过程以及他的性格都相当的另类,他自幼生活在女孩儿圈子里,父亲天天逼他读书,对他管教得非常严格,可他就是不喜欢读书,到是“杂学旁收”,颇有几分歪才。而他的祖母和母亲又非常宠爱他,他的性格也很特别,他认为“女儿为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喜欢“意淫”,被称为“古今第一淫人也”,他平时呆呆傻傻,有时也很有灵性。
宝玉身上特别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第一、宝玉的前生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这里提到的“赤瑕宫”也很值得深思,宝玉前世住的地方是“红色”“斑点”的玉的宫殿!从“赤”字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他应该算是明朝这个阵营里的,也就是说宝玉前世就是属于朱明,本回这个地方有一条批语指明了此名的含义:
〖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
也就是说“瑕”和“瑛”两字的本意都是跟“玉”有关系,“神瑛”是指神玉,所以从骨子里来看,宝玉跟玉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宝玉本质上应该就是一块玉,这也是书中经常提到的“金玉良姻”的本意。那宝玉是一块什么样的玉呢?
第二、宝玉的出生过程也很奇怪,他“衔玉而生”,就是说他生下来的时候嘴里就含有一块“通灵宝玉”,就是第一回提到的“无才可去补苍天”的蠢物,更奇怪的“通灵宝玉”上面还有字!因为《红楼梦》是一本神话小说,所以作者写宝玉“衔玉而生”肯定不是写实,那到底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宝玉“衔玉而生”应该是一个字谜!大家想想,“口”中有一个“玉”字,是什么呢?是个“国”字!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一猜测,繁体的“国”字应该写成“國”呀?简体的“国”应该是1949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的呀?但实际上明末清初那个时期这两种写法早就已经并存很久了。比如明代遗留下来的瓷片上、清代的太平天国的钱币上就有这种写法的“囯”字,另外明代的《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都收录了这种写法。
我们再来看:他小名叫“宝玉”,出生的过程中嘴里含块玉又指一个“国”字,也就是说宝玉应该是指他前世不仅是一块“神玉”,而且还是一块“国之宝玉”,什么是“国之宝玉”呢?应该就是“传国玉玺”!或者说他的小名叫“宝玉”,大名应该叫“玉玺”!也就是指皇帝用的大印!真的是这样吗?
在第三回里宝玉一出场时候书中《西江月》二词,其中的最后两句后面有一条非常奇怪而又非常重要的批语,值得我们高度注意: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戚夹:纨袴膏粱,此儿形状有意思。当设想其像,合宝玉之来历同看,方不被作者愚弄。〗
因为强调的是“此儿形状”有意思,而且一定要结合宝玉的来历一起分析,这样才能不被作者一语双关的表面意思所迷惑。结合前面我分析的宝玉的来历来看,这里说的这个“形状”的意思自然应该是指玉玺的“形状”,否则这条批语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的!
第三、我们都知道,宝玉有一个奇怪的爱好,那就是“爱红”,书中关于这一点出现了很多次,生怕我们不知道,而这一点实际上也一直让我们感觉很奇怪?在第十九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
〖列庚双夹:补出宝玉素喜红色,这是激语。〗
宝玉前生住在“赤瑕宫”,现在住在“怡红院”,喜欢红色的“胭脂”,宝玉不仅喜欢玩这些东西,居然还喜欢吃胭脂!这个大有深意!应该其中有两层含义,一个自然是说“红”暗指“朱”,也就是大明,而另一层呢?我们得分析一下宝玉喜欢吃胭脂这一特点了!他的这个毛病书中有很多描写,第二回里写道: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在第九回里: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 &
在第十九回里:
袭人道:“再不许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如果宝玉这个角色真的是在影射“传国玉玺”,那就很容易理解了,红色的胭脂就象征着“印泥”呀,皇帝的大印自然是喜欢印泥的呀?所以他不但喜欢吃,而且经常挂着红色的幌子来!所以这些都是“传国玉玺”的特征。而这个“传国玉玺”爱红,也就是喜欢明朝,喜欢汉人的江山!
于是有很多人不明白:那为什么黛玉要跟他谈恋爱呢?在前面的文章我介绍过,黛玉这个角色是在影射“崇祯皇帝”,这样一想我们就豁然开朗了:他们两个人的爱情自然是象征着崇祯皇帝与“传国玉玺”,或者说是朱由检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宝玉的引伸含义是“大明皇权”,应该说这种比喻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另类,所以在书中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在前八十回中的黛玉虽然是在影射崇祯皇帝,但并不是当上皇帝时的崇祯,而是儿时的朱由检,也就是他死了母亲以后被寄养在别人家里这段时光中的朱由检,从1614年的万历四十二年开始以后,故事主要集中在天启年间。
按道理来说朱由检是根本没有机会当上皇帝的,因为朱由校是长子,朱由检只是弟弟,但历史的发展居然有那么多不可预测的偶然性,天启皇帝仅仅只当了七年皇帝,二十三岁就死了,而他又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只好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可以说他能当上皇帝也是个相当偶然的事情,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将还没有当上皇帝时的朱由检与“传国玉玺”、或者说“皇权”、“皇帝宝座”之间这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用黛玉与宝玉之间纯意淫的分分合合的恋爱关系来形容,也亏作者想得出来!毕竟这是在隐写历史,在清初“文字狱”的大环境下,一方面要把历史隐藏在书中,也就是“风月宝鉴”反面的故事,另一方面又得让普通人都喜欢读表面的故事,于是经过创作者的精心构思,演绎成流传至今的非常有名的“宝黛”爱情故事!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后来的人们只能看到这个表面的故事,跟贾瑞犯了一个毛病,而对其隐藏的历史却视而不见,又由于八十回以后的故事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真正能全面读懂《红楼梦》真正的主旨的恐怕少之又少!
“宝黛钗”的三角恋
我们现在都知道黛玉和宝玉最后并没有结婚,因为黛玉早死,宝玉后来跟宝钗结了婚,也就是说出现了第三者插足,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宝钗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的身份进行充分的认识了。宝钗有一个金锁,这是她的Logo或Badge,这意味着她是“金”的象征,所以她跟宝玉之间的婚姻才被书中称为“金玉良姻”!而从书中反面的故事来看,“金”这个字的一层意思是象征着满清,因为满清也被称为“后金”!
于是我们明白了:黛玉影射崇祯皇帝,宝玉影射“传国玉玺”,是大明皇权的象征,宝钗象征着满清,黛玉因早死而没有跟宝玉结婚,这是象征崇祯皇帝早死而失去了皇权,失去了大明的江山;而后来宝玉跟宝钗结婚,是象征着满清最后得到了“传国玉玺”,或者是说满清最终抢到了大明的皇权、得到了汉人的天下!这个构思也实在是太离奇了,这也是清朝文字狱的大环境下不得已而产生的奇葩!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史书,正面看是个情色的故事,而反面看,是隐写的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这就是《风月宝鉴》这一书名的本意,也是跛足道人让贾瑞一定要看“风月宝鉴”反面的原因,跛足道人还说: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双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这也是作者生怕大家看不出来,发自肺腹的呼吁,可居然三百多年以来居然没有什么效果。
为什么叫“木石前盟”
在第五回的仙曲《终身误》之中有这样两句: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表面上看是说宝钗与宝玉在后回的结婚是“金玉良姻”,但宝玉却在婚后一心想念与黛玉前生的爱情盟约。而从反面的故事来看,“金玉良姻”可以理解满清得到了大明的皇权,得到了大明的江山,那“木石前盟”又是在指什么呢?我特意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其中的“盟”字有这样的解释:
【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这个很让人吃惊!也就是说“盟”字本身就有“明”的意思,所以“前盟”就是“前明”!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说“木石前盟”而不用“木石前缘”的原因!更何况在第一回中介绍的“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传说中也没有两个人有爱情盟约的介绍。相比之下有的人的解读就显得很想当然,主观而且牵强,比如这里这个“盟”字解读为“明血”,太想当然了,所以还需要多严谨的角度出发。“木石”二字也非常有内涵,这里暗藏着黛玉的另一个层面的暗示。这样看来,“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都说现在是满清统治的天下,可我只思念着朱明前朝!”又是一个“一喉二歌”的经典范例!这都是《红楼梦》中非常独特的地方,作者真不是一般的大才呀!
真正的作者
在第一回里主要是讲了个神话故事,也就是“通灵宝玉”下凡的过程,应该说这里面充满了象征和暗示!书里是这样介绍的: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通灵宝玉”是一块有“补天”之材的石头,可惜却没有机会去补天,仿佛这里是在形容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的感叹,称自己是有补天之材,那这个材能可实在够大的!书中多次以这个“通灵宝玉”的口吻,自称为“蠢物”,这也是一种自谦的表现。“通灵宝玉”被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点化下凡,随宝玉一起出生,而且就在宝玉在的嘴里,这个想法实在是很神奇!我在前面提到过,口中有玉是个字谜,“国家”的“国”字,这个字谜也将宝玉的身份给读者暗示出来,是“国之宝玉”,也就是暗指“传国玉玺”。
下凡以后“通灵宝玉”一直在宝玉的身边,它把所见所闻写出来,最后将其整理出来并刻在石头上,这也是《石头记》书名的主要来历,那“通灵宝玉”到底象征着什么呢?它仿佛起到了一个“记者”的作用,但也可以理解为经历过“明亡清兴”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在第一回有一首诗很有名: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首诗以“通灵宝玉”的第一人称的角度写的,强调的是书中的内容都是它亲眼见到的,并记录下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个“通灵宝玉”就是此书的作者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个有“补天之材”而又没有机会真的去补天的文人,还自谦为“无材可去补苍天”的“蠢物”,白白在人世间呆了那么多年,这应该是暗示他是个居高自傲的人,可惜生不逢时,没有机会在世间大显伸手。这个“通灵宝玉”应该就是作者!或者说作者将自己的以“通灵宝玉”这个身份出现在书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对“通灵宝玉”的分析,找到更多的关于作者的一些特征。
既然黛玉是在影射崇祯皇帝,她进贾府是在影射1614年崇祯皇帝丧母的史实,于是我们可以得出黛玉应该生于1610年的万历三十八年,也就是崇祯皇帝出生的年份,从黛玉说的话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左右,虽然宝玉的原型不是一个人,但从书中表面的故事来看,宝玉应该出生在1609年,也就是万历三十七年。而我们都知道这个“通灵宝玉”下凡并且与贾宝玉一起出生,这意味着“通灵宝玉”也是在1609年降临人间的,这会不会是在暗示《石头记》的作者就出生在这一年呢?应该说这是非常合理的!此人生在万历三十七年,经历了秦昌皇帝朝,之后又经历了七年的天启朝,然后是血雨腥风的崇祯朝,最后活到了清朝,并在康熙年间创作此书!这应该就是作者大至的人生经历,而他在《石头记》一书中所记述的是自己亲眼见到的人世间的苍桑变迁,并将明末的历史隐写成一部情色小说之中,为的是防犯政治风险,比如书中会有对满清非常憎恶的内容,如果不隐写的话肯定会出问题。于是我们需要回过头去,研究一下1609年的时候,中国有哪位这么有才的文人出生呢?没想到答案非常的简单,这个人就是“吴伟业”,号“梅村”,是明末清初江南的一大才子!
吴伟业() ,江苏太仓人,吴伟业()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奔母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他屈节仕清,一直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在诗文中多有表露。
应该说他的人生经历很符合《石头记》中记述的历史过程,但有一个矛盾,因为吴梅村于1672年去逝,而现存的最早的《石头记》钞本记载的成书时间为甲戌年,这个甲戌年肯定不是乾隆甲戌年年的1754年,更不可能是崇祯甲戌年的1634年,只有可能是康熙甲戌年的1694年,而吴梅村并没有活到这一年呀?又怎么可能说是这一年成书呢?我们看看在第一回里有这样一条极为重要的批语:
〖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这条批语曾被“红学家”确定为“曹雪芹”为作者的证据,但仔细一分析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里提到的是“旧有”,而并非说是这个“曹雪芹”写的,面是“以前有了”之意,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这条批语没有明确说明作者就是“曹雪芹”,所以根本不能成为“曹雪芹”就是作者的证据。
其实第一回里已经给了我们此书的大至成书过程,只不过还是借用那个神话故事来讲的,在“通灵宝玉”与空空道人聊完一大段以后,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我们应该从这段描写的表面上来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成书秘密,也就是说“通灵宝玉”影射的作者,应该是吴梅村,他将手稿给了这个“空空道人”,“空空道人”并为此书题了名,后来又有两个人为此书题名。再后来手稿到了“曹雪芹”手里,于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也就是说这个“曹雪芹”并非是最早的作者,而是最后对吴梅村手稿进行整理、加工、润色的人。由此可见:吴梅村应该是原作,最早的手稿肯定完成于1672年之前,也就是吴梅村去逝之前,而“曹雪芹”进行了二次加工,完成于康熙甲戌年1694年前后,这样看来,此书从一开始创作到最后完稿,经历了至少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所以看来至少不是一个人参与创作,而是个集体创作的过程。
而对于这个进行“增删五次”的“曹雪芹”到底是谁,我只是再强调一下我的一个猜测,这在前面我也提到过:明末的时候有很多朱家人遭难,于是有很多朱姓人改成了曹姓,我个人认为“曹雪芹”应该是朱家后代,那他大概生于在哪一年里呢?在第一回里有这样一条非常著名的批语: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也就是说“曹雪芹”死于1702年左右,一般的情况下古人年龄能活70左右就很不错了,这样往前推,所以我感觉这个“曹雪芹”生于1630年前后比较合理。作者:
& &韩寒昨天发表长文:“前几天接受了“一条”的访问,聊了不少。我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这也是我这些时间的所想所得。”这篇长文有各部分,从:“指责80后90后抗压能力不强是不公平”说到“杂文是什么东西”;又从“自己为什么做电影”说到:“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田野的味道,喜欢自然的开阔,我喜欢那样的生活”有不少想法都是韩寒第一次谈。
不过引发网友热议的是第五部分,他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当第一眼看到韩寒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小编都有点诧异,因为这不仅是韩寒第一次说“退学”这档子事,也是他第一公开承认:“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而且还是“很失败”,因为在韩寒身上贴满了叛逆、愤世、愤青、批斗出名等标签,因为在陈旧教育体制下苦苦挣扎的年青一代,被压得几乎变形,谁心里没有一颗叛逆的种子,谁不渴望自由?韩寒那种游离于体制外的经历正好成为精神解放的一个具象,给种子浇了点水,被追捧就再正常不过了。
&应该说“韩寒”这个名字比一些大明星的名气还要大,别看韩寒微博粉丝人数比不上范冰冰、杨幂这些大明星,不过韩寒4422万粉丝人数,已经让哪像作家、导演们望尘莫及了,很多一线演员的粉丝还都不如韩寒。其实韩寒最出彩并不是他的微博,而是他的博客,小编注意到在新浪还没有“推荐”功能是,韩寒的博客文章,就已经在阅读量上就已经成千上万了,新浪开通“推荐”韩寒的博文轻易地就被推荐到首页的头版头条,从那时起韩寒文章的阅读量,十几万、几十万有的文章可以达到上百万的阅读量。韩寒是注册新浪博客最早一批博主,也发表过无数篇文章,现在“全部博文318篇”是韩寒整理后保留下来文章,目前除了徐小明等股市分析师之外,排在前面始终就是韩寒,就跟鹿晗一样永远可以排在“明星势力榜”的头名,无人撼动,即使韩寒这两年很少写大块文章依旧有很多网友去阅读他的文章。
& &后来就到了2006年,很多人都加入了博客世界。韩寒与白烨在博客里暴发了剧烈的争吵,捎带着余秋雨,还有一大帮资深文坛前辈,被毛头小子翻了个四脚朝天。当时就有舆论说:了解了韩寒的经历,喜欢他叛逆、率真、阳光。当时小编还想韩寒之所以为青年一代热捧,并不是因为文学造诣,而是他的那种不可复制的经历:辍学、看闲书、写闲书、开车,蔑视权威、胆大包天。
小编看过我看了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文笔老到得多了,内容也很有悲悯的情怀,比之他过去的作品,无疑有了巨大的进步,不过也谈不上特别出色,如果不是借助于他的名声,这本书也难引人注目。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公众形像,那依然是叛逆、理性、敏锐、犀利。这几年来,韩寒的杂文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韩寒不仅为年青一代热捧,也逐渐得到中老年认可,而这一切,都不是因为他的文学造诣,仍然是缘于他的特立独行,还有他的传奇经历,韩寒身上凝聚了太多的概念。
小编算是韩寒博客的常客,即便现在很少读到他的新作,不过读读韩寒的旧文也可以汲取养分,由于小编是工作之才考上的大学,算得上当时勤奋好学人群的之一,所以起初对韩寒辍学之举并不理解,甚至也抱怨过韩寒“教坏了学生,”因为有了韩寒之后,小编身边做父母都不太喜欢韩寒,都认为他是“读书无用”的代言人,好在韩寒十分清醒地及时反思了,反思的结果就是做回自己,做一个独立的作家,而不被任何人精神绑架。从他发表的“韩三篇”和《我的2011》都可以读到清晰的思想脉络。这是成熟的标志。乍一读,其实有点懵,因为一反常态,但是细思量之下,不禁叫好!不在于观点如何,关键是独立的思考,理智而冷静。一个暗流涌动、人心思变的社会,需要冷静和理性,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思考,冷静地抉择,对社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在这一点上,韩寒给公众一个很好的提示,每一个有理智的人应该都看到了这点。
  2010年韩寒入围《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评选,对于韩寒的入围,官方理由是“这位27岁的年轻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学辍学经历为背景的第一本小说后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得知韩寒入围,粉丝们纷纷摇旗呐喊,踊跃上网刷票。在百度“韩寒吧”中,甚至有人公布了具体的投票地址和详细的投票攻略以供参考。而韩寒的排名也从消息公布后第二天的第90位一度冲上第12位,甚至以14765票领先美国总统奥巴马排在第13名的位置。
&有人欢喜有人愁,与粉丝们的热情相比,对此事表示“冷眼相看”的不少网友也在各大论坛跟帖“拍砖”。有网友对韩寒入围表示名过其实,“一个80后作家、一个备受争议的小青年、一个被老字辈不屑一顾的愤青,被提名全球人物,真的有些匪夷所思。”还有网友甚至质疑,称“这是《时代周刊》对韩寒的褒扬,还是《时代周刊》对我们国家的嘲讽?”。还有网友调侃道:“退学居然还可退出个‘世界领袖’”
&据资料显示,韩寒初中就读上海市朱泾镇罗星中学,后以长跑项目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在高一期末考试中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而后一年,韩寒再次挂科七门并最终在高一退学。而有着百年建校史的松江二中,不仅培养出近4万名毕业生,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还有不少人成为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创业学者。
学校以“求真、求实、自立、自强”为校训,“严格、严谨、勤奋、勤俭”的优良校风,奠定了“古城名校”的地位,在社会上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而韩寒也成了松江二中没有培养好的优秀人才。在当下,像韩寒这样“不为帝王唱赞歌,专为苍生说人话”的人真是太稀少太珍贵了。
  韩寒是1982年生人今年也35岁了。但是他的影响力依然很大,有网友说:“韩寒的影响力表现在他的年轻有为,表现在他的智慧思考,表现在他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辨析和认知。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韩寒对社会的影响,超过了很多高官和名人。也有网友说:“韩寒的确有影响力,不仅影响了我这个不受影响的人,还正在影响海外的华人。唯一谈到的中国人物是韩寒,大家很注意这个人。我记不清在最近十年哪个知识分子被这样关注过。科学有限,思想无敌。
至于韩寒昨天的长文网友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网友说:“叫嚣着应试教育没用的就是在斩断普通人往上爬的唯一大道
不是坏就是蠢!”;还有网友说:“年纪到了,转成保守派了”还有网友调侃道:“想不到你个浓眉大眼的韩寒也叛变了革命”
&其实,小编认为韩寒经过近20年磨练已经变得越发的成熟了,一个从不向权势献媚,不服软韩寒居然公开承认“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应该是他这么多年历经摔打不断反思后觉醒,对当代年轻人和学生家长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最起码韩寒的长文能让那些鼓吹“读书无用”人消停会儿。小编为韩寒有这种自觉点赞!(随意)
我走的是鹰路,喝的是雪水的后裔、是云朵的子孙、是露珠的遗孤、是众生的眼泪。肉身本就是自然身。一个草纸一样的小人儿险些被世风榨干。石头带我远行,需要一次次向天边求救助我由非人走向人。内蒙古上次去是十年前是为了一个海冬青的专题片,喝酒到星星洒满夜空,我歪歪斜斜跟着一只刚刚逮捕的海冬青熬夜。当我得知它和人的关系就像囚犯与国王,它的可怜如同我的可怜都是为了生存舍弃正常的睡眠,我喝酒它连水都没有,我拒绝了那个专题片。第二天第一次骑上了马知道骑马与骑牛与骑狗和骑父亲的脖子截然不同。那时我还不懂得世间万物都有磨刀石。
遍东北都是鹰路。
现在,脚下就是抚松县一个半路改名的小村子青年村,我意外遇到了一个长着白胡子的参把头。不把自己当人看对他也是一视同仁:我把他当成山神爷爷。我再一次想起父亲、忘记性别、用半米见方的新剥下的桦树皮给他扇风,用燃烧的松枝给他熏蚊子,自动跟他跑山一小天完成了“一棍山”,挖到了一棵生了水锈的六品叶野山参。结局草草而我们一路谈论梦中的人参姑娘和跑山人亲吻搂抱毫不害羞光溜溜、谈到了家萨满、谈到了跑山人的各种药方和跑山途中各种迷魂催命的鸟叫、谈到了不可告人的梦与现实的对应关系。我终于遇到了一个常年跟我一样做梦的人,又想起了我的松花石霸王莲叶小船。此前,问过很多人到底做不做梦也认真问过徐金海,回答异常荒凉让我疑惑一年到头日日倒头就睡做不出一个梦芽的人倒底是不是人?还是我不是人?
末了我问他松花石。想他常年跑山又一大把岁数一定知情。最好我们同行有个照应。他突然晴转霹雳十分生气直击过去的生产队的庄稼地:那个破石头一层一层的根本不值什么钱,过去我们生产队锄地,一人抱一块磨锄头就放地头,那个破石头根本没人要!他单眼皮立起来像刀片而胡须像洗得发白的拖布一样滳着水。我刚刚喝了他奖励给我的六个核桃,刚刚跟着他跳入深涧让布满山泥的十指洗过了山泉,刚刚,还要把我的背包装进他的背筐——是爷爷的也是父亲的还是我的亲切的椴树皮背筐。多么怡然又多么突然他像远古的石砮射向我——
此前,因松花石我已沉重得不行求证它的欲望越来越铿锵。而今一块石头已强行落地我瞬间轻松。山泉掩藏在草丛里吹奏,还没有到达内蒙古我突然懂得了长调:就是以万物的名义,勇敢面对磨刀石,把历经磨砺的一个又一个梦境通过清泉的洗涤向苍天报告,莫问神,莫疑人,莫解梦。我以前不懂得长调何以那么悠长那么旷远歌手像是不需要呼吸,原来,学会向梦境妥协又恰巧赶上霹雳清空自己就是天大的福气。如此,才能让苦难与美好成正比。比翼双飞。一个入地,一个上天。长调,它在天途中,又加入了风,又加入了云,又加入了飞鸟和婴儿期的雨滴,又把阴暗、杂乱和沉重一点点稀释替换,直到与天同色……
刊于《作家》2018年1月号
我曾见到格致的一个铁粉拿着她的散文集《婚姻流水》拜访她,书已变成了原书的双倍厚,还武武喳喳的,怎么都合不上了。书的每一页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全是阅读笔记,更多的是读后感。至于书中的原句,早被各种直线、曲线、括号和箭头围困,想读原文,必须眼神好。这个铁粉买她的书都是成对儿买,一本用于发疯,一本用于清读。我觉得此人着魔了,快疯了,饭也不吃,水也不喝,就一边拍手叫好一边朗读。古代大文豪的待遇,格致早就有了。属于格致的散文沙龙一直都在,长盛不衰。
我还被她的另一个铁粉私下责成做一件事:记录格致日常谈话中冒出的惊人之句。我先前真做了,我是记者,十分胜任。后来觉得,我得用录音笔才能完成,因为,从她嘴里冒出的句子,句句都值得大操大办。比如:这个椅子的靠背这么长,真适合上吊啊!当时,全场寂然,又一起笑到岔气。那是一个十分华贵的吃饭之地。比如:中国人对死的教育不够啊,光想着怎么生了!比如:你看母猪的乳房,那么多,而人类才两个,还有什么可炫耀的?等等。
再后来,我把家搬到长春,这简直就是完不成的任务了。
可是,吉长两地,每次通电话,我都听得开怀大笑,我尽量少说让她多说。因为,每一个句子都是冷幽默,每一次通话都是一堂散文课。即便前一秒钟我正抑郁得哭,接到她的电话,一下子就亮堂了,生可恋,死还尚远,抑郁也不是没有救。甚至后悔,怎么就干躺了一整天就想死呢。在格致的嘴里,什么都变得好玩、有趣。她这个人对付抑郁就是这么有疗效。
曾经,她的另一个铁粉跟她通话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向我反馈:格致说话,慢悠悠的,四平八稳,那种节奏十分招人喜欢,真没想到,她这个人是这么有趣的!我就哈哈大笑十分得意地补上一句:你才知道啊?一直就这么有趣啊,有人读她的书把饭锅都弄糊了。说有趣,非常准确,有趣不是低俗,是一种能力。
有趣远离做作。
其实,我知道,格致说话向来这样,她不会因人而异改变分贝、掐细嗓子、备下各种心机接驾、提高或降低含姜量。就是姜,她的语言没有糖。这是她散文的特色之一。她大肆张扬甜味以外的各种味道,咀嚼得津津有味。格致写疾病,堪称典范。写春困、写眼病、写一个肉瘤,都写得跟惊悚悬疑片一样。很小的一件事,经她的笔一撩拨,就十分顺利地通过了宇宙的神秘通道和粉丝的挑剔。很多人说,这是格致散文里的虚,还说,格致的散文有的是不真实的。可是,这个虚,又有几个人敢想呢,就算敢想,又能想到哪个层次呢?我们所认为的真,果真就是真的吗?其实都是幻中生幻。
我要说,任何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都不可避免地是对过去时的一个反嚼。这个反嚼过程,除了唾液是新鲜的,其他的什么都是说不清的。她总是有理由写好各种题材,强词夺理又自圆其说,让我们读后大叹,还真是这么回事,这角度多么刁钻啊!我常想,她的脑子是倒着长的,至少里面的某一个装置是与我们不一样的。她的日子和她的散文都是即兴的,不可再生,过了这个村,绝对就没有这个店了。
读者认为的格致散文的虚,我是这样解释的:格致是琐碎生活的高级判官,搅进柴米油盐,并不甘于与闹心的日子纠缠无果,她日日开庭,熬夜写状词,她就是想颠覆,找出真相,就是想赢,给自己一个开明活下去的理由。同时也给了读者。因此,她的散文即便表达的思想高深,也是十分好读的。刊于《十月》的《阳光之卵》以及之前的《春困》,构思奇妙,均彰显了格致的宇宙情怀,均对自己肉身这个小宇宙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格致是具备霍金资质的散文家,也是一个兼具萨满神性的作家。
这也展示在她的生活态度上:据我感受,格致是生活的强者,惊涛骇浪和呲牙咧嘴的现状,她都能抚平和修复。像个大老爷们一样,跑到乌拉街盖房子。我不能想象,那砖是怎样面对一个女人乖乖听话变成墙的。尽管有泥瓦匠,可以雇工,但这房子毕竟是女人张罗起梁的,并由女人监工到顶的。还像一个农妇一样养了东北几乎所有能养的动物,其中,以狗为最。又轮番种植了东北几乎所有能种的谷蔬。不怕操心费力,硬是张罗出了一个乌拉古城文学创作基地。
格致是出了名的愿意扶持文学新人。她曾背着我的打印文稿绵延北京和西安,又帮我筹办各种出版和发表之事,到处推荐我。她认定的,一定要办成。她是有情有义的、说话算话的、敢作敢当的。我曾经见她因一事,眼睛足足充血了一个月。但,为别人办的事,终究还是成了。她骨子里还有一种东北土著居民女真人部落首领的气质存在着,那也是王的气质,她是满族。种性的基因还是很执着的,哪怕被世风胁迫着转基因,也还是原神常现,难以自抑。
她从不咄咄逼人,总是细声拉语,让人享受苦难和错乱。正如她享受一场清雪把自己撂倒,意外地把那条麻痹了大半年的腿摔得灵通、完好如初。会欣赏伤口、赞美残缺,才能写出刊于《人民文学》的《外科医生的手》。这篇文章,我后来读到了大量的评论,其中之一是对其短小精悍而高容量大加赞赏。她的手胖乎乎的,拒绝纤细,是民间说的可以抓到大宝的手。因此,她的散文,内容以素为贵,语感超乎寻常的从容。第一本散文集就叫《从容起舞》,这个书名不是格致的本意,但却是格致她自己。
见过格致一面的人,都想再见第二面。哪怕第一面受不了她的犀利、真,当面受挫、被揭发、扫兴而归。过不了几天,这个读者也还是摩拳擦掌咬起牙关准备再次冲锋,那比开什么领导大会还谨慎,需择个吉日。就算受挫太深,一时颜面上补不齐,也会隔三差五地打听:最近又写什么了?草稿先悄悄弄来给我读啊!末了,还总是以一句类似这样的话收尾:这个老巫婆,真是个写散文的天才呀,我还想见见她,怎么办呢?
这些年,我干了很多这样的事,到格致的博客上,粘贴她的草稿、断章发往各处,方便时服务更好,再附赠些我积累的格致的绝版妙语,用远水解其近渴。她的粉丝,有一批恰恰是这样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啥都伪装着,活得很累。格致仿佛就是解药,独此一味,良药苦口救心。苦也让人上瘾。她自己也知道,于是,就在药性和药效上大加研究。因此,她的散文,口感、色泽、形状都散发着一个大道理:一切的从容皆经过战栗的发酵。
要想捕捉这个发酵过程,就看格致开会时的即兴发言吧。可爱到让人忘记那是严肃的会议。重要会议上,我曾观察过,她发言时,台上的人神情都是提心吊胆的,而台下的人眼神都是充满期待的,都知道有格致在,一切就不枯燥了,都想带走几个有趣的句子,这才算不虚此行。格致最先的散文,给我们呈现的是窖藏,发酵时间长,因此,读来,有种如入真空的感觉,一切都是静悄悄发生的。评论家称其为节制,比如著名的《减法》《转身》《庭院》《替身》《水稻田》等等。
而后,便是注入了稀薄空气的感觉。
什么时候彻底通风了呢?
我觉得是格致驻守乌拉街以后。以《满语课》起步,一路收拾乡情野趣,大葬过去。一个叫小畅的会挂秋千的底层人,居然得到了汪伦的福气。这时的格致写作上显然是非常享受的。我从电话里可以判断出。她讲怎么跟一群苍蝇斗智斗勇,讲母鸡争宠,讲一只羊受欺负,讲一只狗的死跟另一只狗的死之间的隐秘关系,讲儿子,讲邻居。事实早就结束了,而她远远不能结束。她把一切都抗到自己的肩膀上,又揽到怀里,像对待一个婴儿。她谨慎杀生,研究星星,对死这个问题处理得更圆满了。
最新的散文《第三口水井》毫不避讳一个算命大神的功力。格致的散文从来不会把这类事情过滤到。相反,那恰恰是她写散文的钥匙。我想说的是,既然神灵的话可以捎到人间,那么人间的愿望也应该可以传达到神灵那里。我跟格致一样,向神灵祈请:就把格致童年的那口水井算作正儿八经的一口,这样,格致的第三口水井就可以名正言顺了,就可以颐养天年了。
格致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请听一个来自五毛岁孩子的叙述。我的孩子,有一次在吉林市的西春发商场跟我一同等待格致。回家后,我问她,格致阿姨是什么样子的?她先是说,原来格致是女生呀,我一直以为是男生呢。又认真地跟我说:格致阿姨,脚小小的,走路歪歪扭扭的,头发长长的,嘴唇红红的。
格致的第三口水井
2017年8月10日
雁北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说道和礼数,大部分属于民俗,也有的是为了图个吉利和方便,比如,大年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能泼水,是怕把财富倒出去。
初一到初五,忌打碎东西。为了避免把财气和福气扫走,打碎了盘碗要赶快说“岁岁(碎碎)平安!”
雁北有“初五不出门,初六不回家”的俗传,认为初五出门会带回来“穷土”。家里有人出门往往数天不扫地,忌“扫地出门,不能平安回家”之祸。
正月初六的“送穷”,是雁北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唐·姚合《晦日送穷三首》其一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初一禁忌的事情还有: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如果初一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
禁忌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会断绝仕途财路。“初一动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妇女也不得动针线,否则一年到头和别人争吵不休或浑身会有针刺般的不舒服;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
还有,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忌斧子劈木柴、忌借钱、忌向人讨债、忌洗衣、忌啼哭、忌杀生、忌说不吉利的字眼、白天不可午睡。
每逢除夕夜,雁北家家户户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旺火”,以图全年兴旺吉利。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都要围旺火转圈,以图吉利;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正如清《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雁北人待客,讲究茶壶嘴不能对着客人,以免有不管吃只管喝的猜疑;送礼不能送钟,因为送钟和送终谐音;晚上不梳头,梳头百日愁;小孩子不能吃鱼籽,担心长大不识数;小孩子不能玩火,有晚上尿炕之虞;盖房忌讳正南正北,要稍向东偏;不能手扶门框脚踩门槛,此举是欺负户主。忌讳夜里听见猫头鹰叫、母鸡打鸣;但听见喜鹊叫,认为必有喜事到。
雁北人探视亲友、病人一般不在中午、下午前往,而以清晨或上午为佳,否则系不礼貌、不义之举。老人病时忌送挂面,据说挂面代表年老久病、卧床不起。
敬祖宗的供品中要有肉制品,但供奉神灵则不能有肉制品。在为大仙爷供奉时必须有鸡蛋。
卖房子,一般要留下一根柱脚做根,表示还要再建;卖牲口忌带缰绳,表示留下它还要再养。这同养儿留后同理,生生不息自在其中。
早年雁北一带农村的“开锁”,是把十二岁孩子的脐带派人送到野外高处悬挂,越高越好。这种脐带是每年用红布包住缝一层,呈月牙形,十二年缝十二层。高高挂起,意味着孩子将来前程远大,有出息。
雁北婚嫁时的说道最多,异常繁复。尤其讲究“姑不娶、姨不送,妗子送到了黑圪洞、嫂嫂送到了米面瓮、姐姐送断了妹妹的命。”还有娶亲不能走回头路,新媳头天不出门。
在雁北,人们都希望生男孩子,故孕妇忌讳别人预示生女孩、忌送女孩穿用的东西。
&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发汗,如果这样,将来的孩子会出疹;忌吃兔肉,怕生子长兔唇;不许给婴儿照镜子,认为这样会使孩子变成哑巴;妇女坐月子期间不允许吃鸡蛋,据说吃了面黄;不能上产妇的屋顶,怕踩着孩子。
生了孩子第四、六天不准外人进产房,怕带来邪气;同样,孕妇生产后一个月内不得进别人家,俗传此时带着血身子,也会给人家带来邪气;产妇忌参加红白喜事,前者与人不好,后者于己不利。
雁北人忌讳孕妇在娘家生孩子,也忌讳夫妻在娘家同房。有俗语道:“女婿上床,家败人亡。”
“搬家”讲究看天坑。他们认为“天坑”是充满凶煞、灾难的方位。如果家搬到“天坑”的方向去,轻则破财损物、重则天灾人祸。
什么是“天坑”呢?这得从“五行八卦和天干地支”说起。总之,四季的“天坑”是:“春巽、夏坤、秋乾、冬艮。”也就是说:春季搬家的方向不能是“东南”;夏季不能向“西南”;秋季不能向“西北”;冬季不能向“东北”。“搬家”必须以此调整时间,避开“天坑”。
如果你现在“搬家”的方位不是“天坑”,而要“搬家”的时候正好是“天坑”。有一个破解的办法:即提前先搬个“四条腿”的家具,加上一口锅,锅里还要有一盏灯,这些要天黑人静时进行。进了新家将灯放到锅台上,然后点火烧锅,就算搬了家。
雁北人搬家一定要吃顿炸油糕,以示庆贺。当地有句俗语:“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搬家一般都要放炮,一来庆贺乔迁之喜,二来驱除新房邪气。
每当腊月初八,家家都要做腊八粥。雁北人有“明冬暖年黑腊八”之说,“黑腊八”指吃腊八粥时,不能等天亮,一定要趁黑吃,否则就会得红眼病。
雁北人最忌讳平日吃腊八粥。因为雁北穷苦,大多数人家办丧事出殡的早饭,吃不起油糕,就做上几大锅腊八粥来招待送葬的乡亲,故而平时吃腊八粥成为大忌。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得胜堡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但女方家长极力反对。就在结婚典礼这天早晨,她妈“别出心裁”地做了一锅腊八粥来招待亲朋。婚后未过百天,女婿在给生产队铡草时,被铡草机将一只手切掉了。这本来是一次意外事故,但人们都认为与其岳母的行为有关。
雁北有药壶不进家门的习俗。一般人很少有人去买药壶,认为这是在买病进门,故而都是借用;而拥有药壶者也乐于出借,认为这是送病出门。药壶用毕不能奉还,只等别人用时来取,这样一直借传下去。
五十年代,得胜堡有两家人门对门,一家姓刘一家姓王,平日相安无事。一天中午,刘家闺女放学回家,因步履匆急,到家门口时被一堆药渣滑倒,倒地后失声痛哭。其母出门问清原因后,大骂倒药渣者。
骂声引出了对面王家女人,她开口道:“我家虎蛋儿这几天病了,天天吃药,是我把药渣倒在路上,好让千人踩、万人踏,把病带走。家家不都是这样做吗,咋啦骂得那么难听?再说多少人踩了都没事,要怪也怪你家闺女自己走路不当心。”话至此,刘家女人忍了忍,扶着闺女回家了。
事有凑巧,第二天刘家闺女不知是因头天摔倒惊吓,还是夜里受凉,竟然感冒发烧起来。刘家认为这都是王家把病送过来的,于是在自家门头上安了一个“八卦图”,对着王家;王家发现后,就装了面“照妖镜”对准刘家;刘家又立马拿个烧酒瓶装在门上,瓶口直对王家,叫“镇妖炮”;王家不肯示弱,跑到屋顶,安了张渔网叫“浑天罩”,要罩住刘家的病魔;刘家又迅速在屋顶祭起一柄“斩妖剑”,剑指那张破网……
两家你来我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暗里较劲。最后因两家只顾邪门歪道地斗气,没及时送孩子上医院治疗,双方的孩子都由小病变成大病,险些送命。
禁忌在雁北民间称为忌讳。它是禁止同“神圣”或“妖孽”的事物接近,以免招致惩罚,也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与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对神灵的崇拜和巫术的敬畏基础上的民间信仰,人们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实人还是有点敬畏才好,心无畏惧,则无法无天。你看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讲因果报应、不讲来世今生,胆大妄为、无恶不作。许多人只敬权钱,就是忘了头上还有“三尺神灵”!因作恶多端,害怕东窗事发,白天神情恍惚、夜晚噩梦连连,心里始终不得安宁,咋能健康长寿呢?
那条叫“鱼肚子”的狗,怎么说呢,用当地的话说是有点儿二货,就是,谁招呼它它都会慢慢慢慢过来,但它又鬼精,你想抓住它又不那么容易,你这边一有动静,它就会一呲牙,往旁边猛地一窜然后一溜烟跑开。鱼肚子是条杂种狗,毛色白之中有一块一块黄,跑起来后腿有点瘸,仔细看,其实是用三条腿跑,有一条后腿从不着地。我们待的村子里现在已经没狗,饥饿促使人们见狗就打,狗肉是一种美味,其实狗肉最好的吃法就是煮个稀巴烂,然后蘸大蒜泥吃,狗下水切碎了煮一大锅,临吃的时候也要放大量的蒜,大蒜是越多越好,放在石臼里捣个稀巴烂,大蒜这东西捣烂了吃和用刀切碎吃起来是两回事。煮得稀烂的狗肉蘸蒜泥味道真好。我们来村子已经一年多了,日子艰苦且没什么可吃。刘庭玉对我说,看见没看见那条狗?看它那两个屁股蛋上的肉?我说看见了,还不够塞牙缝,我说我不但看见了,而且知道是打井队那边的狗。“操!他们养狗做什么?”刘庭玉说看着怪让人眼馋!我说你想抓它就得跟它建立建立感情。刘庭玉说“那怎么建立?”“我说你见过钓鱼没?”刘庭玉说钓什么鱼?我说钓鱼都得下点鱼饵,你想抓住这条小狗还不下点钓饵?刘庭玉说我拿什么钓,我都吃不饱!又没什么荤腥,总不能把鸡巴割了喂它!
“操,留着也没用!”我对刘庭玉说。
“掉过身!撅过来!妈的!”刘庭玉笑着说。
“那不。”我指指不远处,公社的那头母驴正立在那里东张西望。
打井队是地质队下来的那么七八个人,他们总是在这里打打,再到那里打打,日子就过去了。他们和村民们的想法其实一样,都想打出口好井,什么是好井,好井就是特别能出水的井,但我们那一带好像地下都没有水了,打井队的人说地下水早让挖煤矿给挖坏了,本来该着是井里的水都流到更深的地底下去了。天这么热,远远近近都是白晃晃的太阳,都六月多了,地里还是稀稀拉拉那么几颗苗,要是再不下雨那几颗苗都要存不住。打井队那七八个人还弄了个食堂,他们那边一开食堂,村子里的插队生就更觉得日子过的艰苦,打井队的小眼儿差不多隔一两天就要去买一回菜,打井队有一辆车,很破的130,车虽然破,但还能开来开去,我和刘庭玉坐过两回车去县城洗澡,屁股差点儿都给颠掉,因为坐车,所以很快就跟小眼儿熟了。其实打井队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只不过主食上比我们富足一些,小眼儿告诉我们凡是出来打井的就可以多吃十五斤粮!只这一点,对人们有多么大的诱惑!说到蔬菜,也就那么几样,圆白菜、山药蛋、胡萝卜,再就是粉条子,是那种干红薯粉,吃的时候用水泡开。打井队的油像是要比我们这边多一些,炒菜的时候也舍得放,一大勺“哗”地浇到锅里,不够,再一大勺,油大菜就香,小眼儿做菜,山药蛋还要先削皮,削完皮切成大块儿,让我和刘庭玉吃一惊的是山药块居然先过油,用油炸过再烩菜。小眼儿说其实山药也不吃油,炸完山药你再看看锅里,原来多少油现在还差不多是多少。小眼儿还说你看着我像是舍得放油,其实我心里有数,每顿饭六个人的油加起来就那么多,让我多放一滴我都不敢!做饭的时候那条鱼肚子就总是跟在小眼的后边献媚,不停地打转儿,不停地摇尾巴,或者就蹲在门口拿两只眼勾小眼儿,就像看情人的样子。有一次,刘庭玉告诉我一个秘密,就是他那天看到小眼儿去房后边拉屎,他在那里拉,鱼肚子在旁边蹲着。刘庭玉说信不信由你,小眼儿拉完屎就把个屁股摆给鱼肚子要鱼肚子舔。刘庭玉说鱼肚子连小眼的屁股都舔你还不打消你那念头?刘庭玉说这么条舔屁眼儿的狗就是打死了肉也不会香!我说眼不见就行!是狗还有不吃屎的?刘庭玉说问题是鱼肚是在吃小眼儿的屎!恶心不恶心?我一想,果然就恶心开了。但我还是希望能把和鱼肚儿的关系搞好,叫它过来它就过来,叫它走开它就走开,然后才可以打它的主意,我实在是想吃肉,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吃到过肉了。刘庭玉说再不打主意就可能没机会了,听说打井队过了国庆节就走,这地方看样子是没水了。
我和鱼肚子的关系渐渐好了起来,它后来慢慢信任我是因为我吃饭的时候总会给它从碗里弄点儿吃的,虽然我吃不饱,但我还是要喂它点什么。鱼肚子什么都吃,只要是碗里的东西。小眼儿那次告诉我鱼肚子也够可怜,它是让人给打怕了,上次不知是什么人想把它打了吃,打得浑身的皮都烂了,可还是让它给逃了一命,只不过有一条后腿永远不行了。小眼儿这么一说我才知道鱼肚子为什么总是用三条腿跑。
“你们总是打一个洞换一个地方。”我对小眼儿说,还养条狗做什么?
“迟早它还不是人们的一碗菜!”小眼儿说,然后就说起狗肉怎么怎么吃,既不能炒,又不能清炖,也不能包他妈的饺子和包子,只能煮稀巴烂吃。说到后来,小眼儿连连咽唾沫,咽的声音之大都能让人听见,“咕冬”一声,“咕冬”又一声,说到最后,“咕冬”又一声,这一声结束后,小眼儿又总结了一下,说瘦狗根本就不能吃,太骚不说,一张皮包一把骨头还腥得很!小眼儿说狗一定要养肥了吃,但现在想把一条狗养肥太不容易,主要是没吃的,其实不但是狗,羊也是要吃肥羊,鸡也要养肥了吃,凡是长肉的都要吃肥的,肥的就要比瘦的好。小眼儿说话的时候鱼肚子就扒在那里,两只眼一眨一眨听,鱼肚子爬在那里的样子就像是一个打扫汽车用的大掸子。我用眼睛把鱼肚子从头到尾细细揣摸了一遍,眼睛的作用有时候和手一样,知道狗身上哪块地方有肉,哪块地方没肉,或者是哪块地方光骨头,我用眼睛把鱼肚子揣摸了一下,觉得鱼肚子的身上基本都是骨头,绝对没有多少肉。小眼儿说你别看,别打它的主意,它太瘦,村子里的狗会逮地里的田鼠,它不会。我说村里现在哪还有条狗?小眼儿笑着说那还不是你们的功劳?我说我可从不打狗的主意。小眼儿说你刚才看鱼肚子的眼神里就有一把刀!你眼里有杀气!我笑了笑,把身子坐直,把脸搓搓,让自己放松,从心里佩服起小眼儿来。我递给他一支烟,问他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小眼儿两眼顿时暗淡下来,叹口气说早死了,同月同天同时死的。我说那就巧了,有同年死的,也有同月死的,同年同天同月同时就少了。我想往深里问一问,看看小眼儿的脸便把嘴收住。后来还是打井队的另一个人告诉我小眼的父母出身不好,还没等轮到他们交待问题,他们就双双赶到别一个世界去了。
我开玩笑说那你们还敢让这样一个人给你们做饭?
打井队的这个人就说凡是打井队的谁都别嫌谁,出身没有好的,但是最苦的还是小眼儿,所以他养三条腿的鱼肚子是有道理的,你信不信?他晚上睡觉都让鱼肚子睡在他旁边。我说狗身上有跳蚤。这个人说小眼儿还嫌跳蚤?就怕跳蚤嫌他!我说你们这井,到处打来打去,到底打出过一口没有?打井队的这个人就笑话我,说要是每次都能打一口那还有什么意思?完成任务回城更坏!吃粮就一下子少十五斤!他这么一说我就不再问,心里很酸,互相又点一支烟,好半天没话。忽然想,自己的日子现在还不如打井队,比人家少十五斤粮,书是白念了。
我和鱼肚子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家里老保姆的儿子悄悄来了一趟,我们在村头见面。我是吃老保姆的奶长大的,家里一出事,老保姆就回了老家,我知道她想我,她让儿子来,我其实和他也没有多少话说,站在那里互相看,让我高兴的是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小口袋,他是背着人把那个鼓鼓的小口袋给我的,小口袋里是晒干的红薯干儿,我当下口水就出来了,我马上放一块在嘴里就嚼,腮帮子马上就又酸又疼,我们屋后有一排烂闲房,闲房里放着一口白茬棺材,是队长他爹的寿材,棺材里基本没什么内容,但人们还是不愿去那个地方,人是怕棺材的,那玩意没人会喜欢。我做贼样偷偷把小口袋放在了棺材里边。想起来就装着去后边解手拿几块吃。刘庭玉那天说你那嘴里总“咕叽咕叽”鸡巴什么?我说我是在练舌头,舌头这几天有点疼。刘庭玉说那还用练?你张开嘴我给你来一下子马上就好!说完笑嘻嘻往后一跳。刘庭玉是远近闻名的能说黄话。他家里以前是开布庄的,连他都认识布,他看看我身上那件洗得淡得不能再淡的人字卡其布军装,马上就能告诉我是几经几纬。我说天地之大你真是给浪费了!刘庭玉说你是不是拿我开玩笑?这算鸡巴什么?刘庭玉说他爸根本就不用看,闭着眼只用手摸就会说出几经几纬。我说吹牛呢吧?你去跟牛商量商量!刘庭玉说跟你说也是白说,操!咱们到河里去洗鞋怎么样?我说这几天河里连水都没有了,刘庭玉说他知道哪块儿地方还有水,可以洗一下鞋,还可以洗一个澡,“把手巾带上。”我说哪块儿?刘庭玉说北边那块大卧牛石下边。我和刘庭玉去了,走到跟前,可不是眼前一亮,真是一泓水,清而且好像是不见底。我不由的赞叹起来,觉得这泓水太有诗意,但又想不出哪句诗,小时候背过的诗只记着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想了半天,刘庭玉说你别臭斯文了,“咱们洗吧,再想它也是水,又变不成香油!”我俩儿都把衣服脱了,互相看看下边,想起上次,都笑了一下。扶着大石头往水里下的时候刘庭玉忽然一声惊叫,猛地往后一跳。我也看见了,也一跳,头皮一麻,跟在他后边抱起衣服就跑,水边有一条大蛇,正团在那里,肉乎乎的一团。我和刘庭玉跑出了老远,刘庭玉忽然停住,说咱们是不是傻X?我说什么意思?你什么意思?是不是想把蛇赶走,还是想让它咬鸡巴一口?我天生怕蛇。刘庭玉说还说你不是傻X!你看那条蛇大不大?我说小不了。刘庭玉又说你看它身上不都是肉?我说我没吃过蛇肉。刘庭玉说没做过的事情太多,“女人你X过没?你敢说给你一个你不X?”我和刘庭玉就又赶回到那块大卧牛石,那条蛇居然还在,还懒懒团在那里,这条蛇真是大,我注意它身子的某个部位特别的鼓特别的粗。剥皮的时候,刘庭玉说这条蛇该不是一条病蛇,“是不是长了瘤子?这地方怎么这么粗?”刘庭玉用一根树枝把蛇肚子豁开的时候,一只花冠子大鸟从蛇肚子里掉了出来。刘庭玉说咱们要是早下手也许这只花冠子不会死,也许还会一下子飞起来。我怕蛇,也恶心那股子腥味,我坐在一边,看着刘庭玉把蛇皮剥了,在水里把蛇洗了,马上是粉白粉白的一条,我说刘庭玉你想做什么!刘庭玉说你还不知道我想做什么?刘庭玉又说花冠子身上肉也不少,你看这两条腿,你看这胸脯!刘庭玉又在水里收拾花冠子,把毛都薅了,一边收拾一边说他家过年吃山鸡馅儿饺子的事,我说我都没见过山鸡。刘庭玉笑着说你恐怕就只见过你自己的鸡。我说当然还有狗的鸡,咱们洗澡什么时候不是一澡堂狗的鸡。刘庭玉说他输了,怎么就忘了澡堂的事。刘庭玉继续说他们家吃山鸡馅儿饺子的事,说只用胸脯这地方的两块肉,和羊肉剁在一起,味道是特别的香。我说怎么个香,是不是比放了香油还香?刘庭玉忽然长叹一口气,说这话怎么说?我说香就是香,怎么个香?还真不好说。刘庭玉说中国字就是不好解释,你给我说说“舒服”这两个字是怎么回事?是身上哪块地方的事?我一想,还真是不好说。刘庭玉说吃过是一回事,没吃过是一回事,你想说的事只能跟做过的人说。我说你吃过蛇肉没有?刘庭玉说他只知道广东人吃蛇肉,自己还从没吃过,但所有的肉都差不多,把腥味儿去了香味就出来了。刘庭玉用手量了一下那一顺儿已经空洞无物的蛇皮,大叫一声,“好家伙!这家伙有两米长!”我和刘庭玉走出去好远,刘庭玉又要往回走,我说你还回去干什么,要这条是母的,待会儿那公的回来找它老婆怎么办?刘庭玉说那蛇皮也是好东西,我得拿回去,给鱼肚子开开荤,建立建立感情!
天黑后好久我们才去了小眼儿那里,我事先已经从后边的闲房棺材里取了红薯干,进门的时候鱼肚子正在门口处爬着,我把一块红薯干塞给它,它激动的“鸣”了一声,马上跑远了,再也叫不出声来,我知道它的嘴是给占住了,刘庭玉以为小眼儿不知道自己手里是什么,把手里白晃晃的一条抖了两三下,小眼儿马上叫了出来,“好家伙,蛇!”刘庭玉说敢不敢吃。小眼儿说是我吃它又不是它吃我那又什么不敢!刘庭玉说会不会做?小眼儿说是谁剥的皮?剥这么干净?这家伙剁了就跟鸡脖子一样?就当炖鸡还不行?小眼儿又叫了一声,花冠子那一小握肉又让他兴奋了一下。小眼儿说又是蛇又是鸡,这在广东菜里叫“龙凤斗”,刘庭玉和我同时笑了起来,小眼儿转过神来,说看错了看错了,鸡没这么小,是鸟吧?鸟又没这么大?刘庭玉说你马上做起来就是,管他娘是鸡是鸟,“人饿了看什么都是肉!”小眼儿说这东西没酒恐怕不行,做出来腥哩叭叽到时候也不好吃,也浪费东西。刘庭玉就像是变戏法,从袖口里慢慢退出一个小扁瓶,玻璃小扁瓶。我说:“你还有这货?”刘庭玉说这也是他忍得住才放到今天,原想是一块儿喝一口,又吩咐小眼儿酒少放点儿就行,去去腥就行,“要不就没就菜的了。”我把红薯干拿出来,刘庭玉马上塞一块在嘴里,“鸣鸣鸣鸣、鸣鸣鸣鸣”说,“这也是少见的好东西!只是不知道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我说你猜?刘庭玉说你的东西我猜什么?小眼儿嘴里也塞了一块儿,忙他的去了,只听一屋子刀响。刘庭玉说你好不好小点声,惊了别人够谁吃?小眼儿马上把手上的劲收摄了几分,刀变得轻起轻落,白晃晃的蛇即刻给切成了一小段儿一小段儿,弄完蛇,小眼儿又把花冠子拼成三块儿,小眼儿一边拼一边说到时候一人一块儿也不用争抢。又转身,葱找了一把儿,姜却没有,又找了花椒和八角。小眼儿倒问我和刘庭玉:“还放什么?”刘许玉说他要先睡会儿,养好了精神再吃这龙凤斗,“有什么你就放什么。”我不睡,我看小眼儿做事,我说有鸡巴放不放?刘庭玉说那就是“棒打龙凤”了。三个人一起发了一阵笑。小眼儿把锅烧热了,油接着下去,“吃”的一声。小眼儿说这是我的那份儿油,我说油都在你手里掌着还不都是你的油?小眼儿说人们都有眼,嘴上不说还不会看。又“吃”的一下,“多放点吧,好不容易有今天。”小眼说,又把葱投下去,屋里马上是“哗”的一声。刘庭玉忙一欠身,说你弄这么大声音是不是想让他们都过来会餐?小眼儿把八角和花椒投进去,也不敢用炒菜的铲子,只用筷子在锅里忙,然后把蛇肉一下子投进去,又“哗”的一声,接着是“噼噼波波”。“火真好!”小眼儿说厨子就盼个好火,忙把锅盖上,又马上打开,酒,“哗、哗、哗、哗、”地烹进去,刘庭玉马上说多了多了,待会儿想喝就没了。小眼儿张着两手,手里又是酱油瓶,他说你俩儿见识多,蛇肉不能放酱油吧?刘庭玉说我只知道吃,哪知道做?再说我家也没吃过蛇,广东才吃蛇。小眼手一低,锅里“嚓”的一声长响。小眼儿说多倒点儿也能祛祛腥。刘庭玉不再睡,盘腿在炕上,说按说蛇肉就是龙肉,今年没下一点点雨,咱们这是吃龙肉,把龙肉吃了就更没雨了。我说刘庭玉你别胡好不好!我虽然不信这些但你也别这么说。小眼儿说你们在什么地方逮这么大条蛇?刘庭玉说河边那块大石头下。小眼儿说打井队见天在外边转还没见过几条蛇。我说蛇可能也吃不上什么东西?刘庭玉说你这是瞎说了吧?它连天上飞的都能吃到嘴里还说它没吃的。小眼儿说蛇吃东西只要一吸,鸟在天上飞,它仰起脖子只要对准了一吸。我说瞎说吧,能不能把天上的飞机吸下来?刘庭玉就笑了起来,说哪还要导弹做什么。这时锅里已响成一片,香气也渐渐出来。小眼儿忽然说关了灯吧?刘庭玉说反正也吃不到鼻子里。关了灯,屋里给灶火照得即刻活了起来,屋子里好像到处都在动。这时门外有动静,我吓了一跳,刘庭玉也吓了一跳,一下坐起来。
小眼儿说是狗。放进来,果真是狗。
“家伙闻见香了。”小眼儿又说。
小眼儿把锅盖一下掀起来,果然香。
刘庭玉算算,说四个月了没吃肉,都不知道肉是什么味儿。
小眼儿出去绕了一遭,说,“放心吃,没人。”
蛇肉其实也说不上香到哪里去,只是那花冠子的腿香。酒不多,我和刘庭玉还有小眼儿都撮了嘴一点一点对付,像喝毒药乐果。倒是鱼肚子比我们兴奋,满地上“鸣鸣鸣鸣”转来转去啃骨头,但那哪是啃,我们吐到地上的骨头都给鱼肚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再也找不到一星一点骨头碴。“这可好,你都不用扫,狗嘴就是扫帚!”刘庭玉说我可是要解决一下了,有没有纸?我说我也要去。刘庭玉忽然笑了,说其实咱们都不用用纸,我看看小眼儿,也笑。我下了地,又叫一声:“来,鱼肚子!”拉屎这事有时候好像也会传染,小眼儿说也要去,便也跟着,还抬手从墙上撕了纸,三个人到了后边,树底下,迎着风把距离拉开,都蹲了,小眼儿一边揉纸一边说国庆节快到了,国庆节到了我们就该走了。我接了纸,刘庭玉那边也接了纸,刘庭玉说你们下一站去哪儿?小眼儿说这回是要去黑石所。刘庭玉说我知道黑石所,那地方都是黑石头。刘庭玉才蹲了一下又立起身,说从小就习惯了,总是先洒尿后拉屎,分开进行,不洒完尿就没法儿拉。刘庭玉站在那里,身子抖了一下,“哗哗”的声音响过,重新又蹲下来,说长辈从小就告诉他晚上洒尿就不能朝着北边,怕把北斗给用尿灌了,一辈子翻不过身。我说,那你刚才还朝北?刘庭玉长叹一声,说这辈子运气已经坏透了,累个死不说,吃也吃不饱,翻一下也许好运气就来了。我说,那你怎么不早说,我便蹲在那里把劲使下去,但连一点点尿意都没有。这时候又有了动静,是鱼肚子过来了。
刘庭玉在暗里笑了一下,对小眼儿说,“瞧,它帮忙来了。”
小眼儿小声说,“回去!”
鱼肚子站住,掉回身子,一摇一摇,远了。
我蹲在那里把脸放膝盖上,平远处,有颗大星。
鱼肚子的记性就是好,也可能它从来都没吃过那么好的东西,往后的日子只要一喊它就会过来。我和刘庭玉又去了几次河边的那块大石头,下边的水明显浅了许多,但每次去都没有什么收获,好像是世界上就只有那么一条蛇。刘庭玉说蛇肉真像他妈鸡肉,我说对,感觉真是像在吃鸡脖子。刘庭玉忽然想起来了,问我那天晚上那张蛇皮呢?是不是鱼肚子给吃了?我说我也忘了。刘庭玉长叹一声说其实蛇皮也肯定很好吃。我说起码不可能炖吧?刘庭玉说你是个傻X,那怎么炖?以刘庭玉的想法是应该像拌凉菜一样拌着吃,若干年后我去福州,朋友楚楚请我吃饭,上来的一盘菜我一开始以为是拌海带丝,吃一口又分明不对,问一声,楚楚说是蛇皮。我当即想吐。
我忽然也想起我们那天的蛇皮,可能是忘了给鱼肚子了。
国庆节一过天就要冷了,打井队要走了,我和刘庭没事总去和小眼儿坐着说话,小眼儿告诉我是机器先走,人后走。刘庭玉说当然没有人先走机器再走的事,机器又没长腿,还不是废话。打井队走之前发生了几件事,一是打井队那边居然吃了一顿炸油饼,小眼儿悄悄给我和刘庭玉拿了两张,说黑石所又不远,你们有功夫就过去看看我,也算认识一场。刘庭玉说你要是炸油饼就喊我去。小眼儿就笑,说还是我这个人从小苦惯了,过日子知道节省,给他们省下些油,要不哪有油饼吃。打井队那边拆架子,装箱子,村子里的人们在周围看,都木木的,就这么乱了两天,我们也远远看着,听见鱼肚子在叫,兴奋地在叫,好像遇到了什么喜事。那个高高的井架子最后拆,拆下后天就黑了,要走,也是明天或者是后天。我对刘庭玉说,“时候到了。”刘庭玉这家伙还装傻,说什么时候到了?我说再不办就怕没机会了?刘庭玉说你要办什么?我说你今天听到什么了?就那天,我们听到了鱼肚子猛地几声尖叫,叫声很怕人,很凄厉,叫声像一根线,叫着叫着就远了,然后,不叫了。
刘庭玉说你打算怎么办?那家伙鬼精!
我说我都准备好了,我留了两个窝头。
刘庭玉从口袋里也掏出两个,说这就是鱼饵。
我说到时候怎么办?找口锅煮了?
刘庭玉说不能那么办,鱼肚子浑身没那么多肉,不能让人发现。
我说那能怎么办?小眼儿行不行?让他给做行不行?
刘庭玉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个包儿,包里是八角和一些花椒,还有干辣角。刘庭玉又从另外那个口袋里掏出那个扁扁的酒瓶子,我说好家伙你还有?刘庭玉说不是酒,酒能是这颜色?我才知道是酱油。刘庭玉说他想好了,把鱼肚子搞到手后还要从地里弄些大葱,大葱是越多越好,“最好能填鱼肚子一肚子。”刘庭玉说不但要把葱填到鱼肚子的肚子里,还要把所有调料都填到它肚子里去。刘庭玉说我这么说你明白了没有?我拍一下腿,说你是不是想烧着吃?刘庭玉说你家伙太聪明了!我说不是我聪明,你上次不是这么烧过黄鼠?刘庭玉说黄鼠和狗能一样?狗应该往肚子里抹大酱,最少抹半盆大酱!我说去什么地方弄大酱?刘庭玉长叹一声说没有粮食还做什么大酱?满村子现在都找不到一点大酱。我说你准备在什么地方做?你又得剥皮,又得处理下水?还不得挖个坑?还得拣柴禾?刘庭玉说柴禾倒不必多,说狗肉不能烤熟,要焖熟。我说那可难,去哪找锅?
“你真是傻X。”刘庭玉说你就不知道在土坑里焖。
刘庭玉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挖坑,在坑里点火烧一会,火要灭的时候把狗放进去再把坑用土埋严实,过半把个钟头一条狗保证熟的稀巴烂。。
我说咱们找鱼肚子去吧,“这家伙现在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刘庭玉说:“要不,把小眼儿也叫上吧,往后咱们也好去去黑石所。”
我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鸡房子加载慢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