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期货:私募基金优先劣后比例中安全垫和劣后的区别是什么

《优先级和劣后级》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优先级和劣后级》日期:
范文一:详解基金中优先级和劣后级的区别详解基金合伙人优先级和劣后级的区别优先级合伙人与劣后级合伙人是一对互补且不可分割投资主体,在一场投资中,优先级合伙人是风险厌恶型,需要保障本金以及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率,其本金的保障实质上由劣后级合伙人承担着;而劣后级合伙人正好相反,属于风险爱好型,期望利用较少的资金在项目投资中获得较大的收益,同时也承担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优先级合伙人与劣后级合伙人的关系如下: 案例:投资某项目需1000万元,无风险收益率为6%,而预期收益率为15%;计划融资800万元作为优先级合伙人,200万元作为劣后。则有:优先级合伙人:收益为800×6%=48万元劣后级合伙人:收益为=102万元则劣后级合伙人的投资收益率为102÷200=51%劣后投资人相当于用200万元撬动了1000万元的资金,杠杆率为倍
范文二:定增优先级和劣后级资金区别?优先级资金和劣后级资金是定增配资过程中的一组相对概念。优先和劣后是就定增退出清算时分配资金的权利优先性而言的。顾名思义,优先就是优先要保证的资金。在参与定增的时候,投资机构如果特别看好某支股票,就会去借一笔钱加杠杆进行购买,以放大其自身的净资产收益率。优先级就是指借钱出去的债主,做优先级做得最多的是银行,他们借给定增投资者一笔钱,收取一定的利息。劣后级就是指借钱进来的这一方,一般是一些私募资管公司或自然人。他们向优先级借一笔钱,付给他们一笔固定利息。杠杆比=劣后级:优先级,现在做定增配资杠杆从1:1到1:4不等,做得最多的是1:2,比如1亿劣后配2亿优先级,这样实际上就做了一个3倍的杠杆。收益和亏损都会放大到3倍的水平。这样的话,劣后出1亿,优先出2亿,认购了3亿一年期定增份额,假如年化利率5%(方便计算,实际利率行情比这个要高),一年之后整体盈利10%,股票市值变成3.3亿,劣后需要支付的利息是1000万,再扣除优先级资金之后,最后劣后拿到1.2亿,净资产盈利是20%;类似地,如果总资产盈利率为20%,股票市值3.6亿,同样只需付1000万利息,最后劣后拿到1.5亿,净资产盈利率是50%。同理,如果股票市值亏损了10%,市值变成2.7亿,最后劣后需要还2亿优先级资金和1000万利息,只剩0.6亿,净资产亏损了40%;如果股票市值亏损了20%,市值变成2.4亿,扣除2亿优先级资金和1000万利息之后,劣后只剩0.3亿,净资产亏损70%。由于有固定利率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亏损的杠杆效应要大于盈利的杠杆效应。所以投资机构参与定增进行加杠杆配资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需要十分谨慎。刚刚我们假设了一个定增劣后级和优先级的场景,实际情况中有所不同的是:第一,银行一般不会愿意一年之后劣后才退还本金和付利息,而是会要求每个季度或每个月付一次息(季度付息更多);第二,实际上一年限售期过去后劣后很难马上从二级市场退出,因此一般会预留半年的退出期,这半年也是要付利息的。当然,我知道你还想问,要是把优先级的资金全亏了怎么办?这就涉及到差额补足以及补仓线、平仓线的概念。优先级会划定一条线,例如优先级资金的130%,当股价下跌股票市值跌破了优先级资金的120%,优先级就会要求劣后实行补仓,再出钱买一部分股票进来。这是补仓线。优先级还会划定另一条线,例如优先级资金的120%,当股价下跌破了这条线,优先级就有权利强制平仓,把股票权益全部没收。这是平仓线。优先级平仓之后股票价格再涨回来也和劣后没关系了,但是如果股价还在跌,最后连优先级的本金都不保,优先级还有权利要求差额补足。要求劣后最后必须保证优先级的本金和利息,所以劣后还得补一笔优先级本息与最后处理股票所得金额的差额。更新……对了,还需要补充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劣后与优先级的结构化,一般都要通过一个资管计划(公募基金的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的资管计划等),在资管合同中会明确标注A级(即优先级)份额是多少,认购人是XX银行,B级份额(即劣后级)是多少,认购人是XXX。资管计划的管理人就是XX基金,托管人是XX银行(一般是出优先级的银行),然后注明本资管计划资金用途,由管理人和托管人负责按合同执行。另外,除了劣后和优先的身份以外,还可能出现一种身份叫夹层。夹层,顾名思义,夹在劣后和优先之间,风险低于劣后,高于优先级,收益低于劣后,高于优先级。加上夹层之后,结构可能是1:1:2(对银行优先级而言是1:1杠杆,对劣后而言是1:3),可能是1:1:4(对优先级来说是1:2杠杆,但对劣后而言是1:5的杠杆),所以夹层可以实现在保证银行杠杆风控条件下加大劣后实际杠杆率的作用。你可以把夹层和劣后捆绑在一起看,他们一起对优先级履行补仓、平仓的义务(当然合同里也可以写补仓义务人仅是劣后)。夹层的时候一般比银行高5%左右,或者夹层可以找劣后谈固定收益放低2个点,后端分10-20的超额收益分成。
范文三:金融投资的秘密:优先级和劣后级为什么普普通通的金融产品,有人能够拿到20%乃至100%的超高收益率而且还声称“足够安全”?他们也完全有可能是真的!有时候,我们会听见身边的人言之凿凿的说什么什么金融产品,年化收益率能达到20%、30%乃至更高的100%以上,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财友经常问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请到了挖财社区理财大咖路瑞锁,他将给大家解疑答惑,以下是全文:当然是真的,只是你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收益可以这么高而已。很多买过股票型基金的人都知道有A级基金和B级基金的说法,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大多数金融机构又都秘而不宣的一种策略——金融产品分级。就拿股票型分级A基金和分级B基金来举例。A和B相当于两个人合伙炒股,A拿出100万,B也拿出100万,总金额200万,但A和B的要求和约定不同。A的要求是,不管股票涨还是跌,你都要给我年化5%的利息,这就叫做“优先级资金”,因为在遇到风险的时候,具有优先得到回报的权利。按照一年期来计算,不管这200万变成300万还是400万或者120万,A总是要拿走105万元钱。相比之下,B愿意承担更大风险,假定200万股票炒股抄到了400万,那么刨除A的105万收益,还有295万元,刨除B自己100万的成本,B今年的收益率将高达195%。当然,如果股票跌了,比方说200万的股票市值跌到了120万,总金额缩水了40%,但A的那个105万还是要照付不误,B的100万本金就亏损得只剩下了15万,亏损率高达85%。因为承担了更大的风险,所以B的钱就叫做“劣后级资金”。这就是股票分级基金A和B的区别,尽管他们买的是同一个股票,但他们收益却大有不同。我身边的很多人根本就不明白B级基金是什么东东,当初就听人家说B级基金涨起来会涨得快,于是就买了,结果这一轮股灾下来,遭遇清盘,就悲剧了——有人损失高达80%。进一步的说,除了股票之外,只要金融产品的收益率超过了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几乎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可以实现分级。比方说,现在市场上有一种1000万元的金融产品(比方上市公司股票定增之类的)要销售,通过各种风险规避手段,预计其锁定期结束后的年化收益率为15%,假定现在市场上的无风险收益率是6%,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个金融产品进行拆分了。第一种方案,我拆分成500万元的优先级资金A产品和500万元的劣后级资金B产品——优先级资金享受无风险收益率6%,那么问题来了:一年期满后,劣后级资金B产品的预期收益是多少呢?答案是:0*6%=120(万元)算下来,B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达24%(120/500),而其杠杆率是2倍()。第二种方案,同样的1000万元金融产品,我给拆分成900万元的优先级资金A产品和100万元的劣后级资金B产品——优先级资金享受无风险收益率6%,那么一年期满后,劣后级资金B产品的预期收益是多少呢?答案是:0*6%=96(万元)算下来,B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达96%(96/100),其杠杆率是10倍(),。实际上,只要15%的收益率这个1000万元的金融产品本身足够安全,那么充当劣后级资金B产品的收益率96%也是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Ok,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普普通通的金融产品,有人能够拿到20%乃至100%的超高收益率而且还声称“足够安全”?他们也完全有可能是真的!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你有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安全性足够高的劣后级金融产品,就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现在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只要安全性足够高,超过20%以上收益的金融产品大家都排着队想进入,一般不会让你普通人接触得到的。另外,为什么大家听说到的对冲基金几乎每年都能够取得那么高的收益,因为绝大部分对冲基金都大量借贷银行资金,采用了杠杆(小的2倍左右,大的20-30倍)运作模式,自有资金充当了劣后级资金,所以才能取得那么高的收益!另外,关于劣后级资金,虽然收益很高,但你不要只看到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实际上,金融的江湖里哪有100%安全的产品?连货币本身还每年都被国家注水10%左右呢!B能够得到这么高的收益率,是因为它承担了比A要大得多的风险!一旦出现损失,劣后级资金必须首先承担损失。杠杆越高,风险也就越大——我们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华尔街五大投行里排名老四,够牛逼了吧?够注重风险了吧?但不还是倒闭了,雷曼兄弟的杠杆率是多少呢?30倍!1999年的时候,有一个比雷曼兄弟还牛逼的对冲基金公司,叫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那死得才叫一个“绝”!美联储的一个前副主席(David W. Mullins)在这里当高管,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bertC. Merton 和Myron Scholes)给这家公司当顾问来设计产品……这么牛逼的团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又选择了金融领域里号称最安全国债来做交易(利用各国国债极其微小的收益率之差进行套利),于是他们大胆使用了60倍的杠杆——结果呢,前4年赚了无数的钱;但到了第5年,遇到俄罗斯国债违约事件冲击,一下子完蛋,因为使用了高杠杆资金,22亿美元元的本金,却持有1400亿美元资产,几乎把整个华尔街都给拖下水……风险,风险,你永远都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风险,否则你永远也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金融人!
范文四:PE-优先级劣后级合伙人分配模式 转自清科研究中心
专栏作者:傅喆 当PE基金遇到”结构化概念” 近期,清科研究中心观测到,一些PE基金开始在基金投资收益模式上进行创新,出现参考信托产品普遍采用的“结构化概念”,将LP分为优先及劣后两个级别。举例说明,有限合伙制PE基金借鉴结构化模式,设置优先、劣后两种级别的LP,出资比例3:1,GP在基金中出资1.0%,每年收取管理费2.2%。
2011年以来,为了适应中国VC/PE市场环境的不断转变以及不同的投资人诉求,我国本土VC/PE投资机构的募资模式及投资风格开始发生快速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VC/PE发展路径。近期,清科研究中心观测到,一些PE基金开始在基金投资收益模式上进行创新,出现参考信托产品普遍采用的“结构化概念”,将LP分为优先及劣后两个级别。举例说明,有限合伙制PE基金借鉴结构化模式,设置优先、劣后两种级别的LP,出资比例3:1,GP在基金中出资1.0%,每年收取管理费2.2%。投资项目开始退出后,投资收益分配顺序为:1)先返还优先LP本金,优先LP本金收回后,继续对该类LP分配出资额50.0%的投资收益; 2)返还劣后LP本金; 3)返还GP本金; 4)上述分配完毕后,如还有剩余投资收益,优先、劣后LP和GP分别按30.0%,45.0%,25.0%分配。 从该结构来看,劣后级LP和基金的GP为优先级LP提供了“安全垫”,使其可以先行收回投入的本金,并获得出资额50.0%的投资回报。然而,也正是因为提供了“安全垫”,且晚于优先LP参与投资收益分配,这两类出资人所承担风险加剧,对于投资收益预期也更高,劣后LP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将获得最大比重,而GP则将以1.0%的出资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获得其中25.0%的份额。 假设基金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采用上述三类出资人出资结构,清科研究中心通过计算,分析优先LP、劣后LP和GP在不同的基金回报情况下各自的投资收益。计算过程涉及以下四类财务指标: 1) 基金整体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获取的投资回报倍数,不受出资人投资收益分配机制影响;2) 优先LP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在不同回报水平下,优先LP将获得的投资回报倍数; 3) 劣后LP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在不同回报水平下,劣后LP将获得的投资回报倍数; 4) GP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在不同回报水平下,基金GP将获得的投资回报倍数; 我们注意到,各类出资人回报水平随着基金回报倍数的增长而增长,但增速均逐步放缓: 1) 优先LP: 在基金整体回报倍数达到1.11倍时,优先级LP即可收回本金并获得50.0%的投资收益,另外可在劣后LP和基金GP取回本金后参与分配剩余投资收益。与其他两类出资人比较,优先LP获得投资收益较早,但随着基金投资收益的增长,其回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类出资人;与基金回报倍数比较,计算结果显示,此类LP自身的投资回报倍数不可能超过基金整体水平。2) 劣后LP: 在基金整体回报倍数达到1.11倍时,劣后LP可以开始在日后的项目退出时逐步取回自己的本金,并在基金回报达到1.36倍时收回所有本金;在基金回报倍数接近1.90倍的时候,此类LP自身回报倍数将开始超越优先LP以及基金整体水平,但将不会超过GP回报水平。3) GP: 当基金整体回报达到1.36倍时,GP可以开始收回投入的本金。由于出资比例较小,从开始参与分配剩余投资收益起(即基金回报达到1.37倍左右时),GP自身获得的回报倍数即高于优先及劣后LP,甚至高于基金整体水平。此外,随着基金整体回报的增长,GP投资回报倍数增速是三类出资人中放缓最慢的一类。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出现此类创新型的投资收益分配模式主要归因于不同情况下的LP、GP风险、收益诉求,主要针对有意愿参与VC/PE投资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人。当然,在所承担风险相对降低的同时,其获得回报也相应减少。对比这一创新模式和传统的80/20投资收益分配模式(本文中所指的80/20模式投资收益模式为先返还LP本金,再将其他投资收益按80.0%和20.0%分配于LP和GP的分配模式。),创新模式下,优先LP可以尽快收回本金并获得一定比例的投资收益,然而在基金整体回报达到某一水平后,此类LP的回报将低于其在80/20模式下可能获得的投资收益。GP方面,在创新模式下推迟参与基金投资收益分配,但一旦其开始参与,所获得投资收益将显著高于80/20模式下获得的回报。转自经济观察报
胡中彬 PE募资模式创新结构化基金浮出 第三方理财机构力推据了解,结构化PE基金的推出,有着不少PE募集资金重要渠道来源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推波助澜,结构化PE的试水者则以九鼎投资在内的本土大型PE基金为主将投资人(LP)分为优先和一般两个等级,二者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收益分配方式和顺序上。这种广泛运用于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基金中的结构化产品,也悄然在私募股权基金领域现身。
这种创新的方式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人的投资需求,也改变了PE业界在国内外通行的二八分成模式,同样折射出了PE基金在募资中所遭遇到的难度,结构化PE成为降低募集资金难度的现实选择。据了解,结构化PE基金的推出,有着不少PE募集资金重要渠道来源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推波助澜,结构化PE的试水者则以九鼎投资在内的本土大型PE基金为主结构化设计许多高净值的投资人对结构化产品的概念并不会感到陌生,在私募证券基金领域里,结构化的私募产品比比皆是,即在投资人层面进行划分,分为优先级和一般级,不同层级的投资人对应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结构化产品最早在阳光私募中出现,目前私募证券基金发行的结构化产品已经比比皆是;然而,在PE基金中,却几乎并无先例。据记者了解,包括九鼎投资在内的数家大型PE机构正是首批尝鲜者。第三方理财机构展恒理财的人士也表示,此前已经有大型PE机构率先在产品层面尝试结构化的设计,并且实际操作的效果非常理想。而几天前,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揭示,结构化PE基金崭露头角并引发了业内的关注。据介绍,在目前进行尝试的结构化PE中,基本上均是将LP划分成优先级和一般级(及次级或限制级)两类,两种LP承担不同的风险和享有不同的权益,二者的资金再与基金管理人(GP)占比1%的出资共同组合成了一只PE基金。优先级LP与一般级LP承受的风险不同,前者承受的风险较后者小。一位该类PE基金的LP介绍称,其参与投资的基金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基金出现亏损,则首先是以GP的投资成本作为风险承担对象,若继续亏损超过了GP的投资金额,则以一般级LP的投资资金为风险承担对象,若基金亏损额达到了一般级LP的投资金额,该PE基金就清盘。正是这样的设计,使得优先级LP所承担的风险较小,一般级LP和基金的GP所投资的资金成为优先级LP的“安全垫”,使其所投资可以在亏损时能全身而退。不仅如此,优先级LP与一般级LP在获取投资收益的顺序上也有所不同。优先级LP还能够先行收回投入的本金,并能够优先获得出资额一定比例所对应的投资回报,以清科研究中心介绍的一种结构化PE基金为例,投资收益分配先后顺序为:先返还优先LP本金,优先级LP本金收回后,继续对该类LP分配出资额50%的投资收益;其次返还一般级LP本金;再返还GP本金;前三项分配完毕后,如还有剩余投资收益,优先级、一般级LP和GP分别按30%、45%、25%分配。
优先级LP承担风险低,且享有优先收益分配权,其获得的收益则可能相对优先。而一般级LP和GP晚于优先LP参与投资收益分配,这两类出资人所承担风险加剧,享有获取相对更高投资收益的权利,一般级LP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将获得最大比重,而GP则将以1%的出资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获得其中25%的份额。“这种设计蕴含着杠杆成分,比如一般级LP和GP都可以获取超过其投资金额所对应比例的投资收益分配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募资模式寻创新与多个PE机构有过合作的展恒理财一位人士称,这种模式的出现更大程度是由于当前募资市场的现状所导致,“现在的形势并不是非常乐观,国内LP市场总体来说依然很不成熟,国内机构投资人匮乏,而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高净值人群对PE基金的理解有限,能进行长期投资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目前经济形势的严峻以及民间信贷问题的暴露,都使得PE基金的募资有一定的难度。”国内缺乏认可长期投资的资金是业内共识,私募证券基金中早已流行结构化产品在于其具有流动性优势,而PE基金的封闭期动辄3-5年,很难满足短线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这也是结构性基金此前难以逾越的障碍。在现有尝试的机构化PE基金中,基本上都回避了部分投资人在投资回报返还时间上的苛刻要求,而是在投资收益分配顺序上做出了较大的倾斜。“每个人的风险厌恶程度不一样,对投资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这种模式是一种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尝试。”上述该类PE投资人称。他本人此前与一家本土知名PE基金沟通时,很快接受了该基金结构化设计的模式,并主动选择了一般级LP,因为他的判断是PE投资的风险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比较可控,他能够据此享受投资额更高比例资金所对应回报。结构化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意味着GP向LP做出了让步,往往被认为更适合募资能力较弱的小型基金。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目前实际情况看,吃螃蟹者几乎均为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型PE机构。“从结构化PE基金的模式来看,目前更适合稳健型的投资机构,即封闭时间较短、投资收益较稳定的PE机构。”上述资深业内人士称。而诸如展恒理财、诺亚财富等协助PE募资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也为结构化基金的面世起到了助推作用。募资困难使得包括鼎晖投资在内的诸多PE机构纷纷与第三方理财机构合作,第三方理财机构面对的客户是高净值人群,在撮合LP与GP中起到了重要角色,但受制于LP群体现实认知程度,第三方理财机构往往会站在LP的角度要求GP适应LP的需求。由于有一般级LP和GP的资金作为安全垫,结构化产品对于追求固定收益客户而言更有保障,而在受制于募资压力的GP也只能迎合,因而结构化设计的基金在这样的时机下顺势而生。上述人士认为结构化基金改变了PE基金传统的投资收益分配模式(80%/20%),满足了不同投资人的风险、收益诉求,GP方面也完全有动机推动结构化基金的出炉,在结构化基金的模式下推迟参与基金投资收益分配,一旦其开始参与,所获得投资收益将显著高于传统模式下获得的回报。
范文五:优先级劣后级合伙人分配模式近期,清科研究中心观测到,一些PE基金开始在基金投资收益模式上进行创新,出现参考信托产品普遍采用的“结构化概念”,将LP分为优先及劣后两个级别。举例说明,有限合伙制PE基金借鉴结构化模式,设臵优先、劣后两种级别的LP,出资比例3:1,GP在基金中出资1.0%,每年收取管理费2.2%。投资项目开始退出后,投资收益分配顺序为:(1) 先返还优先LP本金,优先LP本金收回后,继续对该类LP分配出资额50.0%的投资收益(2) 返还劣后LP本金(3) 返还GP本金(4) 上述分配完毕后,如还有剩余投资收益,优先、劣后LP和GP分别按30.0%,45.0%,25.0%分配。
从该结构来看,劣后级LP和基金的GP为优先级LP提供了“安全垫”,使其可以先行收回投入的本金,并获得出资额50.0%的投资回报。然而,也正是因为提供了“安全垫”,且晚于优先LP参与投资收益分配,这两类出资人所承担风险加剧,对于投资收益预期也更高,劣后LP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将获得最大比重,而GP则将以1.0%的出资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获得其中25.0%的份额。假设基金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采用上述三类出资人出资结构,清科研究中心通过计算,分析优先LP、劣后LP和GP在不同的基金回报情况下各自的投资收益。计算过程涉及以下四类财务指标:1) 基金整体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获取的投资回报倍数,不受出资人投资收益分配机制影响;2) 优先LP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在不同回报水平下,优先LP将获得的投资回报倍数;3) 劣后LP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在不同回报水平下,劣后LP将获得的投资回报倍数;4) GP投资回报倍数:即随着所投项目退出,基金在不同回报水平下,基金GP将获得的投资回报倍数;我们注意到,各类出资人回报水平随着基金回报倍数的增长而增长,但增速均逐步放缓:1) 优先LP:在基金整体回报倍数达到1.11倍时,优先级LP即可收回本金并获得50.0%的投资收益,另外可在劣后LP和基金GP取回本金后参与分配剩余投资收益。与其他两类出资人比较,优先LP获得投资收益较早,但随着基金投资收益的增长,其回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类出资人;与基金回报倍数比较,计算结果显示,此类LP自身的投资回报倍数不可能超过基金整体水平。2) 劣后LP:在基金整体回报倍数达到1.11倍时,劣后LP可以开始在日后的项目退出时逐步取回自己的本金,并在基金回报达到1.36倍时收回所有本金;在基金回报倍数接近1.90倍的时候,此类LP自身回报倍数将开始超越优先LP以及基金整体水平,但将不会超过GP回报水平。3) GP:当基金整体回报达到1.36倍时,GP可以开始收回投入的本金。由于出资比例较小,从开始参与分配剩余投资收益起(即基金回报达到1.37倍左右时),GP自身获得的回报倍数即高于优先及劣后LP,甚至高于基金整体水平。此外,随着基金整体回报的增长,GP投资回报倍数增速是三类出资人中放缓最慢的一类。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出现此类创新型的投资收益分配模式主要归因于不同情况下的LP、GP风险、收益诉求,主要针对有意愿参与VC/PE投资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人。当然,在所承担风险相对降低的同时,其获得回报也相应减少。对比这一创新模式和传统的80/20投资收益分配模式(本文中所指的80/20模式投资收益模式为先返还LP本金,再将其他投资收益按80.0%和20.0%分配于LP和GP的分配模式。),创新模式下,优先LP可以尽快收回本金并获得一定比例的投资收益,然而在基金整体回报达到某一水平后,此类LP的回报将低于其在80/20模式下可能获得的投资收益。GP方面,在创新模式下推迟参与基金投资收益分配,但一旦其开始参与,所获得投资收益将显著高于80/20模式下获得的回报。PE募资模式创新结构化基金浮出第三方理财机构力推据了解,结构化PE基金的推出,有着不少PE募集资金重要渠道来源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推波助澜,结构化PE的试水者则以九鼎投资在内的本土大型PE基金为主将投资人(LP)分为优先和一般两个等级,二者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收益分配方式和顺序上。这种广泛运用于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基金中的结构化产品,也悄然在私募股权基金领域现身。这种创新的方式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人的投资需求,也改变了PE业界在国内外通行的二八分成模式,同样折射出了PE基金在募资中所遭遇到的难度,结构化PE成为降低募集资金难度的现实选择。据了解,结构化PE基金的推出,有着不少PE募集资金重要渠道来源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推波助澜,结构化PE的试水者则以九鼎投资在内的本土大型PE基金为主结构化设计许多高净值的投资人对结构化产品的概念并不会感到陌生,在私募证券基金领域里,结构化的私募产品比比皆是,即在投资人层面进行划分,分为优先级和一般级,不同层级的投资人对应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结构化产品最早在阳光私募中出现,目前私募证券基金发行的结构化产品已经比比皆是;然而,在PE基金中,却几乎并无先例。据记者了解,包括九鼎投资在内的数家大型PE机构正是首批尝鲜者。第三方理财机构展恒理财的人士也表示,此前已经有大型PE机构率先在产品层面尝试结构化的设计,并且实际操作的效果非常理想。而几天前,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揭示,结构化PE基金崭露头角并引发了业内的关注。据介绍,在目前进行尝试的结构化PE中,基本上均是将LP划分成优先级和一般级(及次级或限制级)两类,两种LP承担不同的风险和享有不同的权益,二者的资金再与基金管理人(GP)占比1%的出资共同组合成了一只PE基金。优先级LP与一般级LP承受的风险不同,前者承受的风险较后者小。一位该类PE基金的LP介绍称,其参与投资的基金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基金出现亏损,则首先是以GP的投资成本作为风险承担对象,若继续亏损超过了GP的投资金额,则以一般级LP的投资资金为风险承担对象,若基金亏损额达到了一般级LP的投资金额,该PE基金就清盘。正是这样的设计,使得优先级LP所承担的风险较小,一般级LP和基金的GP所投资的资金成为优先级LP的“安全垫”,使其所投资可以在亏损时能全身而退。不仅如此,优先级LP与一般级LP在获取投资收益的顺序上也有所不同。优先级LP还能够先行收回投入的本金,并能够优先获得出资额一定比例所对应的投资回报,以清科研究中心介绍的一种结构化PE基金为例,投资收益分配先后顺序为:先返还优先LP本金,优先级LP本金收回后,继续对该类LP分配出资额50%的投资收益;其次返还一般级LP本金;再返还GP本金;前三项分配完毕后,如还有剩余投资收益,优先级、一般级LP和GP分别按30%、45%、25%分配。优先级LP承担风险低,且享有优先收益分配权,其获得的收益则可能相对优先。而一般级LP和GP晚于优先LP参与投资收益分配,这两类出资人所承担风险加剧,享有获取相对更高投资收益的权利,一般级LP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将获得最大比重,而GP则将以1%的出资在剩余投资收益分配时获得其中25%的份额。“这种设计蕴含着杠杆成分,比如一般级LP和GP都可以获取超过其投资金额所对应比例的投资收益分配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募资模式寻创新与多个PE机构有过合作的展恒理财一位人士称,这种模式的出现更大程度是由于当前募资市场的现状所导致,“现在的形势并不是非常乐观,国内LP市场总体来说依然很不成熟,国内机构投资人匮乏,而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高净值人群对PE基金的理解有限,能进行长期投资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目前经济形势的严峻以及民间信贷问题的暴露,都使得PE基金的募资有一定的难度。”国内缺乏认可长期投资的资金是业内共识,私募证券基金中早已流行结构化产品在于其具有流动性优势,而PE基金的封闭期动辄3-5年,很难满足短线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这也是结构性基金此前难以逾越的障碍。在现有尝试的机构化PE基金中,基本上都回避了部分投资人在投资回报返还时间上的苛刻要求,而是在投资收益分配顺序上做出了较大的倾斜。“每个人的风险厌恶程度不一样,对投资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这种模式是一种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尝试。”上述该类PE投资人称。他本人此前与一家本土知名PE基金沟通时,很快接受了该基金结构化设计的模式,并主动选择了一般级LP,因为他的判断是PE投资的风险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比较可控,他能够据此享受投资额更高比例资金所对应回报。结构化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意味着GP向LP做出了让步,往往被认为更适合募资能力较弱的小型基金。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目前实际情况看,吃螃蟹者几乎均为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型PE机构。“从结构化PE基金的模式来看,目前更适合稳健型的投资机构,即封闭时间较短、投资收益较稳定的PE机构。”上述资深业内人士称。而诸如展恒理财、诺亚财富等协助PE募资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也为结构化基金的面世起到了助推作用。募资困难使得包括鼎晖投资在内的诸多PE机构纷纷与第三方理财机构合作,第三方理财机构面对的客户是高净值人群,在撮合LP与GP中起到了重要角色,但受制于LP群体现实认知程度,第三方理财机构往往会站在LP的角度要求GP适应LP的需求。由于有一般级LP和GP的资金作为安全垫,结构化产品对于追求固定收益客户而言更有保障,而在受制于募资压力的GP也只能迎合,因而结构化设计的基金在这样的时机下顺势而生。上述人士认为结构化基金改变了PE基金传统的投资收益分配模式(80%/20%),满足了不同投资人的风险、收益诉求,GP方面也完全有动机推动结构化基金的出炉,在结构化基金的模式下推迟参与基金投资收益分配,一旦其开始参与,所获得投资收益将显著高于传统模式下获得的回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的优先级和劣后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