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票市值小于50亿的股票才73亿.12月1

1月大股东合计减持73亿元 减持市值处历史偏低水平
第B01版:财经
1月大股东合计减持73亿元 减持市值处历史偏低水平
青年报资深记者 吴缵超
&&&&本报讯&今年年初,大股东“减持禁令”解除后,1月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情况又是如何的呢?西南证券的一份统计显示,1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计减持市值为73.31亿元,为2015年7月份以来最高,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称,1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计减持市值为73.31亿元(二级市场减持7.02亿元,大宗交易减持66.29亿元),为2015年7月份以来最高,虽然今年1月份减持市值比去年12月份大幅增加,总体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统计显示,涉及减持的上市公司有147家(二级市场减持111家,大宗交易减持48家,国海证券、北京利尔、国星光电、益生股份、天业通联、艾迪西、雅化集团、天源迪科、顺网科技、中颖电子、科隆精化、中毅达共12家公司存在两种减持方式),在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16家,深市中小板69家,深市创业板44家,沪市18家,涉及股数共计45812.22万股(二级市场减持3009.84万股,大宗交易减持42802.38万股)。因为日之后持股占5%以上的主要股东和高管减持禁令被解除,后续新规对大宗交易限制不多,大宗交易成为主要的大规模减持方式。1月份深市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仍为被减持的主要群体,占公告减持公司家数七成多。&&&&此外,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称,1月份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市值共计281.21亿元(二级市场增持265.11亿元,大宗交易增持16.11亿元),在1月份股市大跌的情况下,虽然1月份增持市值环比减半,但仍为历史偏高水平。涉及上市公司有509家(二级市场增持504家,大宗交易增持10家,康达尔、海亮股份、新都化工、金刚玻璃、海南椰岛共5家公司存在两种增持方式),比去年12月份增加了180家,增加幅度为54.71%,在分布上看,深市主板公司82家,深市中小板185家,深市创业板98家,沪市公司144家,共计万股(二级市场增持万股,大宗交易增持9542.03万股)。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九安医疗580万利润撬动73亿市值 疑做高股价
  市场对九安医疗(002432.SZ)的吹捧情绪似乎正在回落。
  2月27日晚,九安医疗发布了2013年业绩快报,每股收益2分钱,一如既然地令人大失所望。
  尽管去年九安医疗先后推出了上十种不同的可穿戴医疗电子产品,但对业绩似乎毫无助长,反倒是配合炙手可热的可穿戴概念,2013年5月至今,公司股价暴涨314.96%。
  而伴随着股价疯涨,有市场人士质疑九安医疗是在替大股东在高位质押抬轿子,东兴证券助推的身影也频频闪现。
  2013年惊现2分钱EPS
  2013年的九安医疗照旧业绩困顿。
  日晚,九安医疗发布了2013年度业绩快报,其2013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如下: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0.4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9.80万元,下滑16.62%;基本每股收益仅0.02元,在整个WIND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中属垫底,而血糖仪血压计同行上市公司三诺生物(300298.SZ)每股收益高达1.25元。
  不光是逊色于同行,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统计31份历史研报发现,即使考虑扩股因素,2013年桑乐金的盈利水平远远未及各大券商预判&&连最保守的东兴证券对其每股收益预测也在0.03元。
  蹊跷的是,资本市场似乎早已先知先觉,2月26日有3大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九安医疗7571.19万元;2月27日九安医疗收获了两年多来的首个跌停板;2月28日,随着这份业绩快报如地雷炸响,九安医疗股价继续下跌5.85%;3月3日又下探1.95%。
  &九安业绩一直都不好,挺正常的,它销售不行。&曾调研过九安医疗的私募提醒记者,&这个公司不知道是怎么搞上市的,很奇葩,它原来是做代工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外,没自己做过销售。后来它转到国内来卖产品,销售没基础,卖得不好,业绩也行。&
  的确,和多数上市公司不同,九安医疗连上市之前的业绩也乏善可陈。招股书显示,上市前,2008年九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仅增长28.84%,实现净利润3130万元,同比下滑28.70%;2009年营收3.13亿元,仅增长12.04%,盈利3904万元,增长24.71%。
  日九安医疗正式登陆中小板,成为国内血压计行业第一个上市企业,并因国际著名风投公司IDG的战略入股在资本市场备受瞩目。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Accel成长基金无限合伙人章苏阳迄今一直任九安医疗副董事长。
  不过上市后的九安医疗更是每况愈下。2010年上市当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了双下滑&&营收下降4.62%,盈利下降39.25%;2011年净利润下降12.27%;2012年下滑66.44%;2013年下降16.62%。
  而支撑九安医疗圈钱上市的唯一的实质性募投项目,上市后进度也一再延期,更谈不上拯救公司业绩。
  九安医疗在招股书中描绘了十分美好的远景&&2010年公司IPO实际募集资金5.69亿元,主要用于建立&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原计划投资额3.30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2.36亿元,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为2011年8月。达产后,可实现生产电子血压计800万台,血糖仪100万台,血糖试片5000万片,低频治疗仪及其它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200万台(件),正常年预计营业收入7.82亿元,利润总额1.16亿元。
  但是到2011年九安医疗就将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推迟至2012年8月,投资总额调整为2.9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调整为2.01亿元。
  不过直到2012年末,该募投项目累计仅投入7287.62万元,进度仅有36.22%;九安医疗再度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推迟至日。
  然而,据九安医疗2013年中报,截至日,该项目投入进度仅44%。
  日记者致电九安医疗询问项目进度,从工作人员的回应看来项目后续又有延迟。&后面因为有些事情耽搁了一下,到去年年底基本完成了,很快就要结项了。我们近期要出一个这样的公告。&
  然而,从项目完工到释放业绩,看似又一条漫漫长路。
责任编辑:冬日暖阳
很久没有过静下心来聆听世界的声音了,借着这次一加送测一加银耳2耳机的机会,我又...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就两年700亿市值仅剩73亿!看这家公司如何从行业翘楚到披星戴帽……_*ST智慧(601519)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就两年700亿市值仅剩73亿!看这家公司如何从行业翘楚到披星戴帽……
  “一家为广大股民提供炒股信息和建议、传授技术指标的公司自身却巨亏被ST……”近期这个段子描述的就是*ST智慧(601519).   两年之内,*ST智慧从近700亿元的市值巅峰轰然陨落,如今市值只有73亿元。这期间,*ST智慧遭遇了证监会立案调查、重组失败、近千名投资者维权、巨亏逾17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曾经的金融信息龙头服务商成为资本市场的“差学生”。 (*ST智慧2015年至今股价走势图)  4月27日,*ST智慧带帽前夜,实控人张长虹向东方证券质押2900万股,作为对前期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补充质押。此后,*ST智慧继续下跌,张长虹遂于5月9日再次追加质押3962万股,以保证前述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安全边际。至此,张长虹已质押其个人持股数的53.85%,约占*ST智慧总股本的29.93%。   对比往昔,上市前的*ST智慧就已笑傲早已登陆各地资本市场的同行业公司。然而上市六年,曾被“艳压”的同花顺、东方财富等公司早已一骑绝尘,而*ST智慧还在反反复复的扩张、收缩中寻寻觅觅。   业绩坍缩
  在资本市场,作为行业翘楚的*ST智慧姗姗来迟。2004年,金融界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2007年,指南针在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09年和2010年,同花顺和东方财富先后在创业板上市。直到2011年1月,彼时尚为大智慧的*ST智慧登陆上交所。   招股说明书显示,*ST智慧2009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居行业第一,分别为4.45亿元和1.88 亿元。居次席的金融界当年营业收入3.6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4250.5万元,彼时的同花顺和东方财富更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不及*ST智慧的一半。   但不曾想,上市前的业绩已是*ST智慧近几年来最辉煌的时期,这与一开始就拖着羸弱身子上市的公司又有不同。   据*ST智慧最初的定期报告,上市首年,*ST智慧的营业收入逐步增加至5.7亿元,但净利润自2009年以后逐年下滑,并在2012年即上市后第二年首次亏损2.67亿元,营业收入也在这一年回落至4.7亿元。   2013年*ST智慧业绩触底反弹,营业收入飙升至近9亿元,净利润虽然只有1166.14万元,但足以扭亏。   然而回过头来看,2013年并没有成为*ST智慧“再出发”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ST智慧四处收购“大跃进”的一年,也为日后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埋了雷,导致前期的业绩报告内容被推翻,此为后话。   2014年下半年A股迎来大牛市,*ST智慧却在次年遭遇滑铁卢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5年净利润再次巨亏超4亿。   去年*ST智慧营业收入首次超越10亿级别,但净利润亏损达17.6亿元,创造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纪录。今年5月,*ST智慧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同样是具备市场依存型,对比A股其他标的来看,同花顺和东方财富正是于2015年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双双赶超*ST智慧。   2015年,同花顺的营业总收入首次跨过10亿级别,超过14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7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9.57亿元和12.12亿元。   而东方财富2015年营业总收入逼近30亿元大关,2016年回落至23.52亿元,同期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8.49亿元和7.14亿元。   收购无果
  2011年甫一上市后,*ST智慧便通过一系列不需要股东大会审议的“轻量级”收购四处出击。   上市之初,*ST智慧仅有金融资讯及数据PC终端服务系统和港股服务系统两项业务,随着市场发展,*ST智慧也顺大势延伸主业,增添了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和证券营业部证券行情及基本资讯服务等业务。   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ST智慧的数度跨界。上市后,*ST智慧逐渐发展了彩票业务、贵金属业务;以建成“中国彭博社”的名义组建自己的采编团队,风云一时;再到如今的直播平台,成为众多行业明星的秀场。   然而数次收购和跨界都有一个共同点——成事不足。这些早期被*ST智慧收购来的公司又很快被卖了出去,如上海龙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大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民泰(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无锡君泰贵金属合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狮王黄金有限责任公司。   有的公司从被收购到再卖出甚至不足一年,比如民泰贵金属和无锡君泰,接盘方均为*ST智慧实控人张长虹的妹夫。   这些公司被卖出的理由均是上市公司需退出非核心业务,以聚焦主业。上市六年,*ST智慧就这样来来回回扩张再收缩。   在*ST智慧的多次收购中,拟以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是其中的最大手笔。   谈起这笔收购,不得不提及*ST智慧的一位引人注目的发起人股东——新湖中宝。   2009年8月   新湖中宝以3.52亿元认购改制前夕的*ST智慧11%股权,仅次于实控人张长虹66.03%的持股比例。2009年12月,*ST智慧网络整体变更成为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后,新湖中宝的持股比例稀释至9.26%。   自2009年12月起   新湖中宝董事长林俊波出任*ST智慧董事,此人也是湘财证券的董事长。   2013年12月   在半个月时间中,新湖中宝通过大宗交易减持*ST智慧股份达4.78%,自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新湖中宝已从*ST智慧的十大股东名单消失。   事实证明,这可能并不是一次清仓减持,日后新湖中宝将重新回归*ST智慧。2014年7月,*ST智慧停牌,一个月后公布了与湘财证券股东签署重组意向书的消息。   日   *ST智慧发布重组草案,欲联合子公司财汇科技作价85亿收购湘财证券100%股权,同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7亿元。按照这一交易方案,在完成配套资金募集后,湘财证券的控股股东股东新湖控股及新湖中宝将合计获得*ST智慧26.02%的股份,而张长虹等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稀释至33.11%。   日   复牌后,就着打造互联网券商这一概念,*ST智慧连迎12个涨停。   日   *ST智慧的重组方案顺利过会,这一时期公司股价摸高至35元/股,这也成为*ST智慧至今以来的股价最高点。   然而,令人错愕的是,重组过会后不足半个月,*ST智慧就因信息披露涉嫌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智慧随后申请了中止审查此次重组。   2015年11月   *ST智慧违法事项调查完毕,但重组批文一直未拿到手,此次重组早已实质性停摆。2016年3月,受立案调查影响,*ST智慧正式宣布终止收购湘财证券。   突围折戟
  曾有分析师表示,*ST智慧软件本身并不赚钱,甚至在亏钱,如果可以收购湘财证券,可以提升公司的平台价值。   但从后来*ST智慧被曝光的违法事实中可以发现,公司根本不具备收购湘财证券的资格,出问题的恰好是*ST智慧激进投资的2013年。据查,*ST智慧通过承诺“可全额退款”的销售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以“打新股”等为名进行营销、延后确认年终奖少计当期成本费用等方式,共计虚增2013年度利润1.21亿元。   据此*ST智慧2012年至2015年的业绩报告需全部调整追溯,*ST智慧2012年的净利润实际亏损2.73亿元,而2013年并没有微弱盈利1166.14 万元,而是亏损1.18亿元。由于这两个年度净利润连续亏损,*ST智慧其实在2014年就应该被首次ST.   根据规定,有关主体收购金融业资产需满足连续两年盈利的资质要求,若按追溯调整后的业绩表现,于2015年初公布交易方案的*ST智慧当时并不具备收购资质。   也就在2015年,同花顺和东方财富开始遥遥领先*ST智慧。次年,*ST智慧确立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转型方向。   *ST智慧这次看上了当时处于风口的直播。2016年6月,视吧首次出现在*ST智慧的公告中,一个月后,*ST智慧对视吧传媒增资,将其从全资孙公司变成控股子公司,开始正式搭建全新业务模式“大智慧视吧平台”,作为*ST智慧网络视频业务的运行主体。   按照*ST智慧的设想,视吧要成为股民线上交流学习,券商投顾、产品路演的平台,打造出一条“投资+社交+大数据”的链条。   去年9月,视吧已成为直播行业排名第三的平台。然而经历半年大规模烧钱溅起一点火星后,余烬纷飞。   通过用户充值,视吧总共为*ST智慧带来5.53亿元收入,然而,光给主播发工资就耗费了近14亿元,加之广告宣传投入2.1亿元、充值渠道手续费用等,整个直播业务亏损累累。最终*ST智慧2016年净利润亏损高达17.6亿元,并在年报发布后披星戴帽。   根据近期*ST智慧披露的2017年一季报,视频直播业务还要继续搞,但会进一步降低成本。中金公司对*ST智慧押宝视频直播发布多份研报,持谨慎观察观点。其认为,公司移动化转型压力依然较大、货币化能力需要进一步验证,2017年*ST智慧可能会收缩直播战线,回头深挖传统主业潜力。   但即便如此,*ST智慧也面临不小的困局。比如,调整对主播的补贴政策短期内将影响收入,公司可能需要探索用户充值之外的其他增值服务以缩窄亏损,但可惜的是,用户充值是目前*ST智慧直播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在证券信息服务业务方面,受制于市场行情,短期付费工具销售恐难有较大起色;作为香港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商,阿斯达克是*ST智慧盈利能力最强的子公司,但中金公司认为该市场天花板低业绩可能难有大幅增长。   今年一季度,*ST智慧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2.78%;净利润亏损7652.4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有所缩窄,公司预计今年半年度净利润仍为亏损。
大智慧 多行不义必自毙,死无葬身之地!诈尸,闻所未见;咸鱼翻身,闻所未闻!大智慧诈骗公司、张长虹大骗子,你们到底是诈尸还是想咸鱼翻身呢?雇人刷屏的以及被雇的刷屏仔、忽悠股民做托儿的都是嫖客们嫖娼时没带套留下的孽种!死养父卖亲娘的玩意儿!
大智慧主营业务:卖儿卖孙(子、孙公司)卖爹娘(客户)一、被卖的儿女不肖子孙:1,无锡君泰商品合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35%股权;2,无锡君泰贵金属合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5%股权(关联交易:黄顺宁);3,杭州大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1%股权;4,北京博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5,民泰(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70%股权(关联交易:黄顺宁);……二、出卖客户电话信息大智慧有一个专门出卖客户电话信息的部门,以销售软件或所谓服务的名义将客户电话信息出卖给从事非法证券活动的诈骗团伙(所谓私募、游击队、敢死队等),并与之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诈骗投资者,这些团伙同时也受雇于大智慧,在股吧发帖忽悠股民、刷屏、删帖.
大智慧主营业务:卖儿卖孙(子、孙公司)卖爹娘(客户)一、被卖的儿女不肖子孙:1,无锡君泰商品合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35%股权;2,无锡君泰贵金属合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5%股权(关联交易:黄顺宁);3,杭州大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1%股权;4,北京博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5,民泰(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70%股权(关联交易:黄顺宁);……二、出卖客户电话信息大智慧有一个专门出卖客户电话信息的部门,以销售软件或所谓服务的名义将客户电话信息出卖给从事非法证券活动的诈骗团伙(所谓私募、游击队、敢死队等),并与之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诈骗投资者,这些团伙同时也受雇于大智慧,在股吧发帖忽悠股民、刷屏、删帖.
基金公司才不管你死活,只要有管理费收就ok。
一意孤行的恶果难道是最终退市?
不敬畏投资者
烤制才能香美诱人
吴江银行融资融券最小流通市值,后期翻倍增长百分之七十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一家为广大股民提供炒股信息和建议、传授技术指标的公司自身却巨亏被ST……”近期这个段子描述的就是*ST智慧(601519).
  两年之内,*ST智慧从近700亿元的市值巅峰轰然陨落,如今市值只有73亿元。这期间,*ST智慧遭遇了证监会立案调查、重组失败、近千名投资者维权、巨亏逾17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曾经的金融信息龙头服务商成为资本市场的“差学生”。
(*ST智慧2015年至今股价走势图)  4月27日,*ST智慧带帽前夜,实控人张长虹向东方证券质押2900万股,作为对前期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补充质押。此后,*ST智慧继续下跌,张长虹遂于5月9日再次追加质押3962万股,以保证前述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安全边际。至此,张长虹已质押其个人持股数的53.85%,约占*ST智慧总股本的29.93%。
  对比往昔,上市前的*ST智慧就已笑傲早已登陆各地资本市场的同行业公司。然而上市六年,曾被“艳压”的同花顺、东方财富等公司早已一骑绝尘,而*ST智慧还在反反复复的扩张、收缩中寻寻觅觅。
  业绩坍缩
  在资本市场,作为行业翘楚的*ST智慧姗姗来迟。2004年,金融界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2007年,指南针在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09年和2010年,同花顺和东方财富先后在创业板上市。直到2011年1月,彼时尚为大智慧的*ST智慧登陆上交所。
  招股说明书显示,*ST智慧2009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居行业第一,分别为4.45亿元和1.88 亿元。居次席的金融界当年营业收入3.6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4250.5万元,彼时的同花顺和东方财富更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不及*ST智慧的一半。
  但不曾想,上市前的业绩已是*ST智慧近几年来最辉煌的时期,这与一开始就拖着羸弱身子上市的公司又有不同。
  据*ST智慧最初的定期报告,上市首年,*ST智慧的营业收入逐步增加至5.7亿元,但净利润自2009年以后逐年下滑,并在2012年即上市后第二年首次亏损2.67亿元,营业收入也在这一年回落至4.7亿元。
  2013年*ST智慧业绩触底反弹,营业收入飙升至近9亿元,净利润虽然只有1166.14万元,但足以扭亏。
  然而回过头来看,2013年并没有成为*ST智慧“再出发”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ST智慧四处收购“大跃进”的一年,也为日后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埋了雷,导致前期的业绩报告内容被推翻,此为后话。
  2014年下半年A股迎来大牛市,*ST智慧却在次年遭遇滑铁卢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5年净利润再次巨亏超4亿。
  去年*ST智慧营业收入首次超越10亿级别,但净利润亏损达17.6亿元,创造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纪录。今年5月,*ST智慧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同样是具备市场依存型,对比A股其他标的来看,同花顺和东方财富正是于2015年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双双赶超*ST智慧。
  2015年,同花顺的营业总收入首次跨过10亿级别,超过14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7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9.57亿元和12.12亿元。
  而东方财富2015年营业总收入逼近30亿元大关,2016年回落至23.52亿元,同期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8.49亿元和7.14亿元。
  收购无果
  2011年甫一上市后,*ST智慧便通过一系列不需要股东大会审议的“轻量级”收购四处出击。
  上市之初,*ST智慧仅有金融资讯及数据PC终端服务系统和港股服务系统两项业务,随着市场发展,*ST智慧也顺大势延伸主业,增添了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和证券营业部证券行情及基本资讯服务等业务。
  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ST智慧的数度跨界。上市后,*ST智慧逐渐发展了彩票业务、贵金属业务;以建成“中国彭博社”的名义组建自己的采编团队,风云一时;再到如今的直播平台,成为众多行业明星的秀场。
  然而数次收购和跨界都有一个共同点——成事不足。这些早期被*ST智慧收购来的公司又很快被卖了出去,如上海龙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大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民泰(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无锡君泰贵金属合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狮王黄金有限责任公司。
  有的公司从被收购到再卖出甚至不足一年,比如民泰贵金属和无锡君泰,接盘方均为*ST智慧实控人张长虹的妹夫。
  这些公司被卖出的理由均是上市公司需退出非核心业务,以聚焦主业。上市六年,*ST智慧就这样来来回回扩张再收缩。
  在*ST智慧的多次收购中,拟以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是其中的最大手笔。
  谈起这笔收购,不得不提及*ST智慧的一位引人注目的发起人股东——新湖中宝。
  2009年8月
  新湖中宝以3.52亿元认购改制前夕的*ST智慧11%股权,仅次于实控人张长虹66.03%的持股比例。2009年12月,*ST智慧网络整体变更成为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后,新湖中宝的持股比例稀释至9.26%。
  自2009年12月起
  新湖中宝董事长林俊波出任*ST智慧董事,此人也是湘财证券的董事长。
  2013年12月
  在半个月时间中,新湖中宝通过大宗交易减持*ST智慧股份达4.78%,自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新湖中宝已从*ST智慧的十大股东名单消失。
  事实证明,这可能并不是一次清仓减持,日后新湖中宝将重新回归*ST智慧。2014年7月,*ST智慧停牌,一个月后公布了与湘财证券股东签署重组意向书的消息。
  *ST智慧发布重组草案,欲联合子公司财汇科技作价85亿收购湘财证券100%股权,同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7亿元。按照这一交易方案,在完成配套资金募集后,湘财证券的控股股东股东新湖控股及新湖中宝将合计获得*ST智慧26.02%的股份,而张长虹等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稀释至33.11%。
  复牌后,就着打造互联网券商这一概念,*ST智慧连迎12个涨停。
  *ST智慧的重组方案顺利过会,这一时期公司股价摸高至35元/股,这也成为*ST智慧至今以来的股价最高点。
  然而,令人错愕的是,重组过会后不足半个月,*ST智慧就因信息披露涉嫌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智慧随后申请了中止审查此次重组。
  2015年11月
  *ST智慧违法事项调查完毕,但重组批文一直未拿到手,此次重组早已实质性停摆。2016年3月,受立案调查影响,*ST智慧正式宣布终止收购湘财证券。
  突围折戟
  曾有分析师表示,*ST智慧软件本身并不赚钱,甚至在亏钱,如果可以收购湘财证券,可以提升公司的平台价值。
  但从后来*ST智慧被曝光的违法事实中可以发现,公司根本不具备收购湘财证券的资格,出问题的恰好是*ST智慧激进投资的2013年。据查,*ST智慧通过承诺“可全额退款”的销售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以“打新股”等为名进行营销、延后确认年终奖少计当期成本费用等方式,共计虚增2013年度利润1.21亿元。
  据此*ST智慧2012年至2015年的业绩报告需全部调整追溯,*ST智慧2012年的净利润实际亏损2.73亿元,而2013年并没有微弱盈利1166.14 万元,而是亏损1.18亿元。由于这两个年度净利润连续亏损,*ST智慧其实在2014年就应该被首次ST.
  根据规定,有关主体收购金融业资产需满足连续两年盈利的资质要求,若按追溯调整后的业绩表现,于2015年初公布交易方案的*ST智慧当时并不具备收购资质。
  也就在2015年,同花顺和东方财富开始遥遥领先*ST智慧。次年,*ST智慧确立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转型方向。
  *ST智慧这次看上了当时处于风口的直播。2016年6月,视吧首次出现在*ST智慧的公告中,一个月后,*ST智慧对视吧传媒增资,将其从全资孙公司变成控股子公司,开始正式搭建全新业务模式“大智慧视吧平台”,作为*ST智慧网络视频业务的运行主体。
  按照*ST智慧的设想,视吧要成为股民线上交流学习,券商投顾、产品路演的平台,打造出一条“投资+社交+大数据”的链条。
  去年9月,视吧已成为直播行业排名第三的平台。然而经历半年大规模烧钱溅起一点火星后,余烬纷飞。
  通过用户充值,视吧总共为*ST智慧带来5.53亿元收入,然而,光给主播发工资就耗费了近14亿元,加之广告宣传投入2.1亿元、充值渠道手续费用等,整个直播业务亏损累累。最终*ST智慧2016年净利润亏损高达17.6亿元,并在年报发布后披星戴帽。
  根据近期*ST智慧披露的2017年一季报,视频直播业务还要继续搞,但会进一步降低成本。中金公司对*ST智慧押宝视频直播发布多份研报,持谨慎观察观点。其认为,公司移动化转型压力依然较大、货币化能力需要进一步验证,2017年*ST智慧可能会收缩直播战线,回头深挖传统主业潜力。
  但即便如此,*ST智慧也面临不小的困局。比如,调整对主播的补贴政策短期内将影响收入,公司可能需要探索用户充值之外的其他增值服务以缩窄亏损,但可惜的是,用户充值是目前*ST智慧直播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在证券信息服务业务方面,受制于市场行情,短期付费工具销售恐难有较大起色;作为香港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商,阿斯达克是*ST智慧盈利能力最强的子公司,但中金公司认为该市场天花板低业绩可能难有大幅增长。
  今年一季度,*ST智慧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2.78%;净利润亏损7652.4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有所缩窄,公司预计今年半年度净利润仍为亏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市值小于50亿的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