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最突出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者是谁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古典经济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货币理论,西方经济学代表人物,经济学代表人物,工业经济学代表人物,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典经济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古典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国和法国.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年)开始,到大卫.李嘉图()年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146—1714)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  英国  1.威廉.配第(年).他出生在英国一个手工业作坊主家庭,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后来成为医生、国会议员兼大资本家,但他关心并研究经济理论,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等,并使之成为“英国经济学之父”.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方法.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行的一些本质规律,他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2.亚当.斯密(年).许多人知道亚当.斯密是从“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开始的.不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界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逊说:“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从配第到斯密刚好一百年时间,其间英国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比较有影响的是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斯图亚特等.斯密正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古典经济体系.在斯密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们都着眼于经济政策,不大注意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急于对市场进行干预.斯密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是从弄清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个复杂问题入手,并获得重大发现,即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也叫自由市场机制).这里,我们不得不先分享斯密的一段精辟话语: “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这就是著名的 “看不见的手”.  当然,斯密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此,这只是他找到了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从书名可见,它主要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他既否定了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指出任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国富论》共五篇,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详细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范畴.第二篇“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了各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了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相当于财政学.  3、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李嘉图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来没有进过大学,由于和非犹太教女子结婚,他父亲和他断绝关系.当时他仅有800 英镑,12年后,他赚得了亿万家财.这时候,他偶然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并对经济学着了迷.1817年,他出版了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这是他全部理论的总结,在很多方面发展了斯密的理论,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主要在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上取得了成功.奇妙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同时得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共同赞赏.尤其是马克思曾给予他高度评价说: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到此,古典经济学开始盛极而衰了.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语言表述为:“令人高兴的是,关于价值规律,已经没有什么需要现在和将来的著作家加以说明的了.”这句话表明了古典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已到了尽头.从此,经济学的研究踏上了新的途径.  法国  1、布阿吉尔贝尓(1646 ——1714).法国不同于英国,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可是,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正是柯尔培尔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法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遭到破坏的时期.他在担任地方法官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农村诉讼案件的审理,深深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弊端,于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主要经济著作有《谷物论》 、 《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等.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一是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劳动时间,这是十分难得的.二是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竞争.三是特别强调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他写到:“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一切财富来源于土地的耕种”,“耕种者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财富的必要基础”.四是提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反对积累金银财富.他提出的这些原理为法国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被称为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2、魁奈(1694——1774年).非常巧合的是,与英国的配第一样,魁奈也是一名非常著名的医生,因治愈了王子的疾病有功被封为贵族,他六十多岁才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主要是针对农业面临的困难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然而,很快就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人,并形成了一个学派——重农学派,他们的理论体系强烈的影响了法国的经济政策.  魁奈经济学说中是“纯产品”理论、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1) “纯产品”理论.“纯产品”指农业生产中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扣除用以补偿消耗的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和工人、农业资本家食用的消费资料之后的剩余产品,实质上,这里的“纯产品”就是后来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同时,魁奈以为,财富的来源不在流通领域,而在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交换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只有能够使物质财富在数量上增加的农业部门才是生产部门,工业部门仅仅把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即改变物质财富的外部形态,商业只能使财富在地点上发生转移.  (2)社会阶级结构理论.他根据社会成员对生产“纯产品”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  (3)资本理论.他把投在农业上的资本看作是唯一的生产资本,并以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标准把农业资本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两部分,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这一理论集中反映在《经济表》中,是对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规律的探索,因此,在经济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3、西斯蒙第(1773——1842年).他原籍意大利,生于瑞士日内瓦,后移居法国,他的经济学说主要是分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第一个论证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因此,成为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与《古典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相关的作业问题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最优配置也就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伽布AND米
------1.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以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
plagiarizegiant corporatefinancial\accounting sandalsclassical economics keynesianism neoliberalism democracycomprisethe tyanny of the majoritysplendid isolatio
- AD 476 古典文明萌芽,古希腊文明留下丰富音乐文化,但因大部分没有流传,无法展现那个时代的音乐全貌,故在这里省略.AD 476 - 1400 欧洲中世纪,声乐雏形形成,作曲家有宾根的希尔德加德、马肖.(可不了解)1400 - 1600 文艺复兴时期,最简单的成熟声乐形式形成,但和声仍处于雏形.作曲家:迪费、班舒
  音乐一词的由来: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阿波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神,是太阳神,是光明之神,是医药之神,是预言之神也是音乐之神,其下有九位女神,她们是负责实际司理文学,音乐之职,被称为缪斯(MUSES)意大利语为(MUSICA),英语为(MUSIC).当然,谈到西方音乐,并非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应该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远古时代
这四者的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说难听点就是都被他骂过).所以在马哲的教材里都能学到一些.前者是马哲中的马政经的主要来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哲中科学社会的主要来源,后两者是马哲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来源.不过要想了解这四者本来是什么样子,就不能光听马克思的一家之言了,需要看看这四个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摘 要] 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
数学方法引入之后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70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
这首先得看你说的代表人物的定义了.是,从哲学体系发展的角度,因为费尔巴哈在继承黑格尔的基础上,将黑的哲学体系改造成唯物的.只是把他的辩证体系丢掉了,马克思又在整合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从思想的奠基作用上,代表人物应该只有两位,那就是黑格尔康德.从影响力来说,我想马克思排第一了,黑格尔康
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不同主要在与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在凯恩斯经济学出现前的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经济学的证明,这是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任何经济学都根本做不到的.
  含义  第一,它扬弃了新古典规模经济的概念,而用专业化经济来表征生产条件.  第二,它没有纯消费者与企业的绝对分离,而新古典框架则是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绝然两分.  第三,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的拓扑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初次接触新兴古典经济学,则恐怕难以理解这种新的分析框架之于经济学的含义,
新兴古典经济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
爽姐姐,没人回答的,分给我吧
凯恩斯提出政府干预经济以前的经济学思想,提倡放任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古典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资本主义市场频频出现经济萧条 产业衰退 使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一位的放任市场是不行的
是劳动价值论,重点发展完善了李嘉图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批判1、区别批判是指批评和判断一个事物的弊端,带有专家审视判断并作出评价的含义批评则是指对某人做错事指出并教导,如老师批评学生上课睡觉之类的,一般多指日常生活批评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指评判的文章,如文学批评,就是对某部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不完全指不好的一面,一篇整篇夸赞的文章也是文学批评.2、理由在这段话中,把握一个关键
政治经济学: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反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他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供给学派:价格受供给的影响,总是围绕价值呈现周期性波动经济学-沪江在线词典
分类学习站点
简称“庸俗经济学”。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18、19世纪之交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阶级斗争的激化而产生。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基本解释研究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发展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英文翻译1.political economics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①研究国民经济各方面问题的学科的总称。包括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②政治经济学的简称。
简称“古典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马克思作于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基本解释  图书信息  书 名: 比较制度经济学  作 者:何自力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 8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成果。本书以制度、组织和经济体制为分析对象,着重阐明了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市场治理理论、知识与企业组织理论、国家理论、经济体制及其模式比较理论、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等比较制度分析的主要理论。本书系统地反映了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紧密追踪比较制度分析理论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教材编写力求做到观点新颖,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文字简洁,逻辑严密。  本书可作为经济、管理、法学、政治及行政管理等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党政管理部门进行干部培训的参考读物。  本书赠送教师教学课件,获取方式见书后的&教学支持说明&。  作者简介  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有:政治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公司治理、创新经济学、现代资本主义。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法人资本所有制与公司治理》、《法国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制度经济学》、《公司治理:理论?机制与模式》等多部,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比较制度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比较制度分析产生的背景  一、比较制度分析是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  二、比较制度分析也是经济理论自身发展的产物  第二节 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  一、制度  二、组织  三、经济体制  第三节 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论特点  一、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有限理性  二、制度内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性  三、注重历史研究  四、比较方法是制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思考题  第二章 制度及其功能  第一节 制度的含义与分类  一、制度的含义  二、制度的分类  第二节 制度的形成  一、非正式制度的形成  二、正式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制度的功能  一、制度的功能  二、有效制度的特点  思考题  第三章 交易费用理论  第一节 交易与交易费用  一、交易的含义与类型  二、交易费用的含义和性质  第二节 交易费用的类型  一、市场型交易费用  二、管理型交易费用  三、政治型交易费用  第三节 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  一、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二、交易费用模型  案例3-1:散装船运市场签约惯例  案例3-2:费希尔车身公司与通用汽车  公司之间的一体化  思考题  第四章 产权理论  第一节 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一、外部性的含义及类型  二、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三、解决外部性的思路  第二节 科斯定理  一、科斯第一定理  二、科斯第二定理  三、科斯第三定理  四、对科斯定理的评价  第三节 产权及其功能  一、产权的含义  二、产权的特性  三、产权的功能  第四节 产权的类型与产权界定  一、产权的类型  &&  第五章 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  第六章 社会资本理论  第七章 市场与治理  第八章 知识与企业组织  第九章 国家理论  第十章 经济体制  第十一章 有调节 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十二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  第十三章 经济转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十四章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基本解释  婚姻经济学,指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分析婚姻行为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婚姻也是人们为了满足于本性并降低交易费用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组合形式,类似于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要比市场交易节约交易成本。  婚姻经济学 - 起源  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婚姻与爱情,首创于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他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同样,也应用于了婚姻。贝克尔提出婚姻经济学是在1981年。  婚姻经济学 - 背景  虽然经济学是冰冷和自私的,但是在数字与数字的对抗中,却可以看清楚许多爱恨纠缠中的是是非非。  人们结婚的目的是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得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过单身收入,那么人们会选择结婚,否则就会宁愿选择独身。结婚也有收益,两个人可以互相照顾,或者获得社会的&正常&评价和认可,获得规模效应。比如,两个人单独生活要两套厨具,但如果结婚后就只需要一套厨具。而人们结婚与否,就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间寻求平衡。  婚姻经济学 - 收益  婚姻给人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婚姻让人温暖  走进围城,缔结婚姻,意味着你身边有了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  2,夫妻搭配,优势互补  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存在差别的男女,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这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或者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更高。优势互补,优化组合,方能报酬递增,这也是婚姻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好于单身贵族的原因之一。  3,降低生活成本  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和两个人的生活开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住房和家具,一个人生活用一套,两个人生活也是用一套。共进晚餐,同枕共眠,婚姻家庭生活的其他生活费用方面,以及家庭消费功能的规模效应,都可依此类推。  4,获得性的满足和情感的寄托  从性的角度讲,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  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研究表明,性快感是仅次于毒品提供的生理快感。婚姻使性伴侣长期化、稳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特别是在艾滋病威胁人类的今天,稳定健康的性伴侣对谁都有好处。  5,保险机制  男女双方一旦结婚,就等于互为对方投了保险,彼此之间均是投资者和受益者。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道义上,当事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婚姻家庭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尽力而为,即所谓&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种安全感与诚信度,是其他形式的男女结合所无法替代的。  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顾,并且在因生病的失业状态下有人支付医药费用。印度农村流行女儿远嫁,明显具有预防农业歉收风险的功效,两亲家不在一个农业区,同时受灾的可能性较小,若一方遭灾另一方有能力接济。  6,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  婚姻作为耐用消费品,具有逐渐积累增值的特点,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婚姻的某些独特效用会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知识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带来的乐趣等等。  7,婚姻使人体面  婚姻让人体面,这话让人听着有些糊涂。因为结了婚,别人会因此而觉得这个人正常、稳定、成熟、可靠、肯负责任、有安全感。即使是在向来前卫开放的西方社会,婚姻也还是一种最神圣的结合方式。其实婚姻对每个人来说,也依然是体面的事,毕竟没有人会因为某件丢脸的事情而大摆宴席的。  对女人来说,有时,婚姻简直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女人终归是婚姻的动物,只有结婚她才会感到安全,感到踏实,更重要的是婚姻才是她得到爱情的证明。一个男人若真的爱你的话,他怎么可能不娶你,有时男人不肯给名分,或许也正是因为他把婚姻看得太重要太体面了,所以不肯将就罢了。
基本解释  名媛经济学是指名门闺秀们告别遮遮掩掩,走进商业社会从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产业。她们在台湾社会创立了一种独门绝学——“名媛经济学”。名媛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名门闺秀们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旧时代,昂首阔步走进商业代言的新经济圈,她们漂亮创造自己的生活哲学。   名媛经济学-概述   
  孙芸芸   说起名媛,印象中本该束之高阁,轻语细步的名门淑媛们,或登上巨幅广告,或性情代言商品(还往往不是自家的产品),或热情前卫玩乐演艺圈……虽然不像Paris Hilton那样惊世骇俗,但被媒体和公众如此近距离地欣赏和追捧,(当然也有遭到质疑和反感的个别),台湾名媛从身家到人数,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实在是耐人寻味。   在她们身上,天地世界始于迈出闺门的那一刻,精彩在光鲜时尚的社交场所。更甚至,名门闺秀们告别遮遮掩掩,大方面对世人的好奇目光,竟还在台湾社会创立了一种独门绝学——“名媛经济学”。   名媛经济学-核心   名媛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名门闺秀们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旧时代,昂首阔步走进商业代言的新经济圈,她们漂亮创造自己的生活哲学。   名媛经济学-形式   “名媛风”劲吹的同时,名门淑媛商业代言的新时代已经完全形成。来自名门望族的代言,为商家带来惊人的营业额和普通代言人选难以企及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就引得台湾那些精力充沛、时间满把的电视节目和生活杂志,耐心细致地归档整理,制作出一个个头头是道的名媛排行榜,还会根据名媛们的举动,名次不断更新,颇有趣味。   名媛经济学-代表人物   名媛第一名:超完美大小姐 孙芸芸   孙芸芸的人生像极一出童话。我感觉,台湾人对她的好感,更像是一种含着宠爱的祝福。他们似乎在这个美丽的千金小姐身上看到了公主的模样。孙芸芸用出众的美貌、显赫的背景和美满的生活,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名媛。据说台湾票选“最美丽的少奶奶”,她力压小S成为第一,难怪很多大陆朋友认识她,是因为她是“连小S也嫉妒的女人”。   孙小姐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作为前太电董事长孙道存的次女,她12岁就拥有自己的LV皮包。她说,自己一生只恋爱过一次,而她的初恋情人,就是她现在的先生——一手打造微风广场,震动台湾百货业的台湾三侨集团董事长廖镇汉。当年,13岁的孙小姐如火热情到追20岁的廖镇汉,两人恋爱7年后踏上红毯。   如今,孙小姐已是一男一女的妈(生孩子也颇为完美),却依然美丽依旧,这几年成为商家们追捧的广告新宠,甚至几次打败林志玲,第一名媛的光环更加耀眼。   听台湾朋友说,出席一场时尚活动起价约二十几万新台币,而实际金额则依品牌、代言形式而异。如今,孙芸芸小姐为众多饮料、家电、珠宝、化妆品等广告代言,全身上下,大大方方“出卖”美丽。   名媛第二名:蔡家姐妹花 蔡依伦、蔡依珊   蔡家姐妹花名媛们不但走出了闺门,而且是姐妹们一齐走了出来。名媛姐妹花,蔡氏姐妹当仁不让。   记得我到台湾时,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大公子连胜文,正跟美女主播女友分手,在民众的言论里,是“被劈腿了”,一时同情者无数。   但是现在,连胜文不仅迎娶美丽新娘,在事业上接下父亲的班,更是新科老爸,喜得贵子。他的另一半,便是近年来在岛内崭露头角的名媛蔡依珊。   蔡小姐也属名门之后,父亲是蒋孝武妻子蔡惠媚的哥哥, 经营事业有成,母亲主持“红豆食府”餐厅,顺风顺水。她与连胜文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一见钟情。难怪,听台湾朋友说,连胜文虽然被侯主播劈腿,但终究因祸得福。现在,连胜文对妻子的宠爱,全台湾人都知道。   而蔡依珊的姐姐蔡依伦,也是十分精彩的著名佳人,是台湾大爱电视台的英文主播。蔡依伦的丈夫林靖伦所拥有的伦华集团,旗下有公关、影视创投等企业,而外表靓丽的蔡依伦,理所当然是伦华公关最具卖点的红星。   而蔡依伦的代言比较特别。听台湾朋友说,有次他的企业请蔡依伦出席活动,被建议付费邀请伦华旗下一些艺人一同参加。于是,表面上蔡依伦是免费出席,但活动之后,伦华依旧进帐大笔的出场费。   名媛第三名:气质花木兰 胡婷婷   胡婷婷的出现,让台湾名媛的代言市场更加多元。   此话怎讲,看看胡小姐的外貌便知。胡名媛的特别之处,不在于美丽五官,而贵乎出身高贵,气质不凡。胡婷婷是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的千金,她极具东方韵味的长相,被台湾媒体封为现代版的“花木兰”。   性格上,胡小姐也很花木兰。据说,她不像一般名媛那样爱撒娇或者举止温婉,而是相对冷静。独特的个性气质,吸引主打中医药成分的日本美白护肤品佳丽宝,把她视为产品代言的不二人选。而另一方面,商家也喜欢邀请胡婷婷代言,因为她自小受良好教育,比许多所谓的大牌明星更有礼貌,更容易相处。另外,胡婷婷还经常带来“一加一效应”——因为爱护女儿的胡志强市长,每逢女儿上台走秀,一律鼎力支持,经常到现场为女儿加油打气。   名流父女一起上阵,商家自然喜笑颜开。   名媛第四名:天生丽质难自弃 关颖   如果说,关颖是台湾名媛里最漂亮的,恐怕连孙芸芸都不会反对。   关颖贵为日盛集团总裁的千金,关颖的美丽,仿佛终究要被放到万丈红尘的聚光灯之下,吸引钦慕无数。   这个原名陈品颖的美丽女子,离开富丽堂皇的闺房,用关颖的名字闯荡演艺界,并且很快风生水起。在金马奖红毯上的完美亮相,更是被媒体折服般的褒奖。   关颖的家族是一直反对她出来抛头露面的。但是大小姐决心已定,家族扛到最后也就转为默认了。据媒体朋友说,目前关颖已经计划回归家族,很快要去继承她的商业王国,回去当企业到层了。演艺圈,也许终究是她一个实现理想的地方。   所以,会不会在关颖彻底回归前,她的代言身价又会看涨呢?   其实回想起来,关颖的代言之路还是来自她货真价实的美貌。当年,她的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被潘婷公司选中,为其代言产品,随即又是“台塑”胶原蛋白的广告代言人。据说,她凭着自己的美貌打败了众多竞争者,连台岛的“美容大王”大S徐熙媛也曾惨败在她美丽的光华之下。   台湾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千金Wendy   台湾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有女初长成,其千金Wendy在国外学习设计,拥有设计专长且长相出众。王家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让其代言自家旗下的 Angelita品牌化妆品。从产品包装、质地与使用感触,甚至于产品广告,Wendy都是自己出马,用20岁的年轻心情自导自演这个专属于20岁消费者的品牌。据悉,当年的品牌发布会上,媒体、民众挤得水泄不通,Wendy则放下名媛的架子,打扮得像魔女一样,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   此外华南金控董事长林明成千金林宛娴,曾任香奈儿珠宝部总经理;演艺大老王羽千金王美怡,目前任职浪凡品牌经理;现任JustGold公关经理的朱晓蓓,也曾是出入时尚派对的富家名媛。   其他   作为公众人物,岛内还有一些所谓的名媛的各种丑闻也很多。不过,新闻话题多,曝光率也就高,反而抬高了她们的身价。年过四十、号称台湾"第一社交名媛"的江承澐,隔三差五就会曝出丑闻、绯闻,但身价却逐年攀升。   2004年7月,有媒体报道江承澐曾经有3次婚姻,还有一个21岁的(0)评论此篇文章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小孩,轰动一时。事件曝光后,她的代言广告丝毫不受影响,还多了几成。2005年2月,媒体揭露这个所谓的"名媛",只是岛内某企业的销售员,之前因乘业务之便侵吞公款75万元台币,获判刑10个月。为躲刑期,她足足逃亡6年。随着这一风波热炒,她出席时尚派对的出场费也猛涨到了20万新台币。年初,岛内媒体再次爆料,称江承澐只是"南部牙医太太",一身奢华行头与老公收入不相称,是被人包养了。结果,该事件曝光不久,日本内衣品牌LUMIMI就找江承澐代言,200万新台币的代言费,让人瞠目。
基本解释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详细解释  历年获奖者  20世纪60年代  1969年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 ()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20世纪70年代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 ()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乌克兰人,后入美国籍 ()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  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国人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美国人 (1921- )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联人 ()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人 ()  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人 ()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年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苏联人 ()  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国人 ()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人 ( )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年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人 ()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英国人 ()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年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国人 ()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Sir Arthur Lewis)英国人,后入美国籍 ()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颇有建树,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和进出口交换比价模型。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国人 ()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  1980年  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美国人 (1920- )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81年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美国人 ()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国人 ()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年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美国人 (1921- )  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国人 ()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  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意大利(1918- )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6年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国人 (1919- )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7年  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国人 (1924- )  对经济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8年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法国人(1911- )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9年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1911- )  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  默顿&米勒(Merton H. Miller)美国人 ()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美国人 (1927- )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国人 (1934- )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年  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英国人(1910- )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年  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美国人 (1930- )  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  1993年  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美国人 (1920- )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美国人 (1926- )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4年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 Nash Jr.)美国人 (1928- )  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美国人 (1920- )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德国人( 1930- )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年  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美国人 (1937- )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国人(1936- )  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国人 ()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  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美国人 (1944- )  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美国人(1941- )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21世纪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001年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年出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卡纳曼和史密斯正是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卡纳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1934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现为英国公民。他1959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
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锡拉丘兹,196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  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研究人员在进行估量关系、作出预测以及检验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时,往往以时间序列,即以按时间排列的观察周期的形式来使用数据。这种时间序列显示了国内生产总值、价格、利率、股票价格等的演变。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两位获奖者发明了新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中两个关键属性:随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在金融市场上,随着时间的随机波动,即易变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股票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价值取决于易变性的风险。波动可以随着时间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波动很大的动荡期后总是一个波动很小的平静期。恩格尔所发明的&自动递减条件下的异方差性&(ARCH)理论能精确地获取很多时间序列的特征,并对能把随时间变化的易变性进行统计模型化的方法进行了发展。现在,他的ARCH模型已经不仅是研究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场上的分析家也用它来进行资产定价和证券投资风险评估。
大部分整体经济时间序列都有一个随机趋势,一次暂时的失调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这些时间序列被叫做&非稳定的&序列。格兰杰论证出,当用于稳定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运用于非稳定的数据分析时,人们很容易做出安全错误的判断。他的重大发现是,把两个以上非稳定的时间序列进行特殊组合后可能呈现稳定性。格兰杰把这种现象叫作&共和体&。他这一方法在对诸如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汇率和物价的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利率的关系等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1943年生于挪威。1973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1940年生于美国纽约州。1967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普雷斯科特曾先后在宾州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W.P.
Carey) 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并担任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资深顾问。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期间曾担任基德兰德的博士论文导师。  他们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年生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马里兰大学教授。  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 John Aumann),1930年生于德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1933年出生,美国人。  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2007年  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年任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主任。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日生于美国波士顿,美国国籍。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课题为&一种合作博弈理论(A Theory of
Cooperative Games)&,对博弈论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及《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 for Economic Decisions)。  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
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到美国。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院士,总统奖获得者,明尼苏达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开始时兴趣主要是计量经济学,对动态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47年首先提出并定义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概念。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制和机构设计以及数理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开创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他曾于1990年由于&对现代分散分配机制的先锋性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2008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1953年2月出生于纽约长岛,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日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时左右(北京时间19时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他将获得的奖金额度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  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  2009年  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消息,10月12日中部欧洲时间下午13时00分左右(北京时间19时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她由此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而瑞典科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奥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年出生于美国,现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奥利弗&E&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于美国,现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两位经济学家将各获得一半奖金。
基本解释  污染经济学-简介   污染经济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环境经济学部分,也叫公害经济学。它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即经济活动中的污染破坏环境问题和污染防治中的经济问题。具体来讲,它主要研究的是:污染及其防治的技术经济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最佳污染控制水平的确定、环境污染的投入产出分析等。 从西方的研究进程来看,它早期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如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近期研究则转向环境经济分析技术以及环境管理经济手段和政策建议,如在环境经济系统规划中引入投入产出法,把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应用于一般的环境管理决策过程,以及如何在现代环境管理中应用市场经济手段等。   污染经济学-概论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已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污染经济学-理论依据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市场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失灵的现象,比如负外部效应就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之一。某些生产者或消费者在生产或消费活动中,给其他市场主体造成了损害,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   
  环境污染是一个负外部效应的典型案例。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了空气、水资源和土壤,生活在这一环境的人为之受到了损害,但是企业却不需要为这种损害承担任何的费用,此时,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的边际成本。而企业的生产活动却是根据自己私人边际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来增加生产,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而这种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学基础是“市场失灵”,是市场本身难以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的介入。   西方的经济学家用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在他们看来,既然造成负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市场供给过多的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成本同社会边际成本的不一致性,那么政府的矫正措施应当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就是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因此,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失灵”是环境污染税产生的基础,而开征环境污染税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   污染经济学-存在的困难 (一)税额(税率)确定的困难。开征环境污染税,首先要确定税额的大小。如果税额过高,就可能严重限制企业的生产发展,因为制定环境税的目的不是使污染减少至零,而是将资源的污染减少到可以容忍的水平。而过高的环境税收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导致社会“过分”清洁而付出过高的代价。如果税额定的过低,则可能出现税收收入尚不足以弥补征收成本,对纳税人影响很小,以至于环境污染还大量存在,仍然达不到开征环境税的目的。   
  环境污染税税额的大小,即企业生产者给社会带来的未承担相应成本的大小,税额这种外部效应是很难准确度量的。这是因为,环境税的先决条件是首先确定社会和私人边际成本,才能计算出准确的税率。而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需要一系列的详细信息,从企业生产造成污染到这些污染在环境中长期积累并对人们产生的危害,及对这些危害进一步量化用货币准确计量,这是一个复杂的程。各个环节的转换涉及到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以要确定边际成本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政府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不能对这些企业的具体信息实施有效的控制,结果污染企业仍可从环境保护中得到好处,致使环境污染出现持续性。污染损坏的成本计算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产率法、机会成本法、调查评价法等等,但是计算的难度很大。所以解决好税额问题将是开征环境税的重要所在。   (二)税基选择的困难。环境污染税还存在税基确定的难题,一般来说,环境税的计税基础有三种选择:污染企业的产量、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污染物的数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第一种方式,即以污染企业的产量作为税基,这必须建立在污染物的排放量与企业的产量存在着固定比例正相关的基础上,而现实生活中,各企业产生污染的程度是不同的,企业的产量高不一定造成社会污染就严重。企业作为一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的理性经济主体,可能由于该计税依据带来治污成本低,所以根本就不采取治污措施而进行生产。对于第二种方式,即采用生产要素或消费品所包含的污染物数量作为税基,也有较大的缺陷:一是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的污染物成分与污染物排放量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二是这种税基没有考虑到企业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故也极不公平而不可取;第三种方式,即以污染物排放量为税基,它使企业在维持或增加产量的情况下,只要减轻排放量,即可减轻环境污染税金,对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刺激作用,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污方式。但是,排污量的确定并不简单,而且污染的轻重也有区别,所以这种税基也存在缺陷。究竟选择那种方式作为税基需要慎重。   (三)执行过程中的职权滥用问题。开征环境污染税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资源,并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所以,环境税的征收水平不应因政府的财政目标的调整而进行调整,应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而且,环境税的收入应用在实现预定目标的正确途径上,而不应也不能用在其他利益上。但是,在税收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我国地方财政一直很紧张,环境污染税收入很可能被当作增加财政收入或弥补赤字的工具,于是在征收中随意性操作和随意变更,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实力差距还较大,若环境污染税征收过高过乱,则势必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所以,环境税的执行过程中如何防止以上事情的发生将十分重要。   (四)如何解决征收成本过高的问题。开征环境污染税存在两个费用问题:一是监测污染源的费用。监测污染源费用的高低取决于污染物的排放量、浓度、稳定的物理特性及现有的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当这些特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那些比较僵化的税收制度就难以适应这种情况,其监测的费用是非常高的。二是监测污染责任归属问题的费用。对于污染责任的归属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把污染监测的责任赋予污染者,征管者通过对其所使用的监测仪器的审查和认定来确保其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另一种是由征管者承担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任务。然而两种方式的费用都是十分高昂的。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降低这两种费用将十分困难。尽管开征环境污染税还存在许多困难,但为了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生态环境,在没有其他方式能对环境起到更好保护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开征环境污染税来治理环境污染仍然是一个较佳的选择。   污染经济学-几点思考   (一)开征环境污染税的基本条件。一是加快环境污染税立法进程,这是实施环境污染税的前提条件。二是解决开征环境污染税的有关技术问题,这是实施环境税的关键。三是明确征税的执行机构,这是实施环境税的保障条件。   (二)开征环境污染税经济学分析。西方国家尝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后,从上世纪70年代他们先后推出了排污量市场化和征收污染税(环境保护税)等措施。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处在初始阶段,各种立法还很不完善,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就有可能引发大量不良后果及寻租行为。因此,笔者认为:   
  1、征收环境污染税的目标要明确。开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因而,环境污染税征收水平绝对不应因政府的财政目标的调整而进行调整,而应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同时,征收的税款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整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对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突出的地方政府给予奖励支出;为维护环境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   2、税收政策应以调控为主,聚财为辅,积极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为了不加重纳税人的总体负担,新增的环境污染税将通过降低其他一些税负来加以抵消。在开征环保税之后,应及时将企业缴纳的大多数环保方面的收费(如排污收费、水资源费)并入环保税中一并征收,以避免重复征收,加重纳税人负担。   3、环境污染税的实施应分步进行。当前,针对我国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森林资源等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可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以解决我国El益突出的缺水问题,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到其他资源,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在地域上,可先对一些污染较严重的沿海或大工业区城市实行,以后再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4、兼顾效率与公平。环境污染税的环保功能是通过税收负担这一传导机制来实现的,而税负的高低又取决于计税依据和税率这两个要素。它的计税依据应该是各种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量、排污浓度、排放时间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即量化的排污程度。税率设计应采用累进比例税率,但考虑到征收的简便,应采用累进性质的定额税。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排污标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可适当降低污染控制要求,以使其在提高排污处理水平前不至于大幅减产。这样既严格执行了“谁污染谁负费”的原则,又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兼顾效率与公平。
基本解释  拜年经济学 - 概述   新年到,又见网友曝。在网帖上,网友罗列了51个“重要”、“一般重要”的关系人物,有单位、姓名、职务、重要程度、手机、单位地址、本次新年送礼等多项内容,而有一些官员已承认收礼。对此,“山木培训”西安分校负责人还故作惊讶地称:不理解为何有人承认收到礼品!近些年,常有网友曝出“慰问表单”、“送礼日记”、“餐费机票”等等一些机关内部权力福利或企业“孝敬权力”的内幕资料,虽然只是冰山一角,虽然有人觉得“小题大做”,但它却曝出年复一年、方兴未艾的“拜年经济学”。   “山木送礼单”堪称“拜年经济学”的绝佳样本。送礼的数额不大,送礼对象的职位并不算很高,但却多是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城管等部门。   拜年经济学 - 评论   “山木送礼单”折射出企业面对诸多婆婆给小鞋穿的一种无奈。若抠门一回,来年这项目审批、收费缴税、年审办证、资质升级等等,指不定哪一路神仙给得罪了,立马就拉下脸来、六亲不认给卡在那里动弹不得。到时候,肠子悔青了还得花上双倍的“买路钱”!   要禁绝“拜年经济学”这一民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还得从制度上入手。一方面将权力关在笼子里,从源头防范与遏制利用审批许可和监督管理权对企业刁难和吃拿卡要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整饬吏治,严肃问责,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减轻负担。要降低企业人际关系成本,就得加大官员违规违纪的成本。查到一个收礼的,立马摘乌纱,炒鱿鱼;让官员不敢收,不能收,收了也“难以下咽”。果如是,诸如“山木送礼单”这样的“拜年经济学”,见光必死无疑,不见光也已奄奄一息。
基本解释 1.图书信息  书 名: 现代制度经济学  作 者:盛洪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7  开本: 16开  定价: 75.00 元  内容简介  《现代制度经济学
上册》:正如其他经济学理论一样,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经典论文建造和构成的。本卷精选科斯、诺思、布坎南、奥尔森、阿尔奇安、德姆塞兹、威廉姆森、张五常等新制度。经济学大家的开创性原典,涉及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宪政经济学和法与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为学习和掌握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必备书籍。  《现代制度经济学
下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家在引进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引人瞩目的努力,取得了独到的成果。本卷精选汪丁丁、张宇燕、张维迎、周其仁、盛洪、樊纲、张军、林毅夫、张曙光、唐寿宁、汪新,波等中国经济学家的重要论文,涉及科斯定理,契约与企业,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制度选择与国家兴衰等诸多领域,为理解和掌握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并运用于对中国问题分析的必备书籍。详细解释  2.图书信息  作 者: 盛洪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860000  页 数: 390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3  包 装: 平装  定价:68.00  编辑推荐  由科斯及其追随者创立的理论体系,现在经常被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逻辑的核心部分却是很简明的。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新制度经济学。一个是&产权&,一个是&交易费用&。广义地讲,产权就是受制度保护的利益。它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物质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同,既包括物质资产,也包括人力资产,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知识资产和商誉资产)。产权制度既涉及对产权的界定,又涉及对产权的保护。交易费用则是一个信息量更大的概念。这里所谓交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行动(trans-action);交易费用则是这种交互行动所引起的成本。用一句较通俗的话说,交易费用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费用。在较为狭窄的意义上,交易费用则是指达成契约和保证契约执行的费用。人的经济利益不仅要从与自然界打交道中获得,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实现。要合作,就会有利益分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才会实现合作。具体方式是通过谈判达成契约。谈判和缔约是要付出成本的,合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达成不同的合约形式会耗费不同量的交易费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合作效果。例如人们既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合作,又可以通过企业形式实现合作,各自的交易费用和效果都是不同的。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合约形式为好呢?科斯的回答是,当合作效果是相同的时候,采取交易费用较低的合约形式。这是他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所得出的结论。在制度经济学中,合约形式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制度安排,因为合约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合作时就利益分配问题达成的协议。这正是制度安排的本质。根据定义,制度安排是在多人、多次重复的情境中的人的行为规范。所谓行为规范,就是保证不侵犯他人利益的约束。  内容简介  正如其它经济学理论一样,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经典论文建造和构成的。本卷精选科斯、诺思、布坎南、奥尔森、阿尔奇安、德姆塞兹、威廉姆森、张五常等
新制度经济学大家的开创性原典,涉及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宪法经济学和法与经济学等诸多领域,
为学习和掌握理论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必备书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家在引进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引人瞩目的努力, 取得了独到的成果。 本卷精选汪丁丁、张宇燕、张维迎、周其仁、
盛洪、樊纲、张军、林毅夫、张曙光、唐寿宁、汪新波等中国经济学家的重要论文,涉及科斯定理,契约与企业,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制度选择与国家兴衰等诸多领域,
为理解和掌握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并运用于对中国问题分析的必备书籍。  作者简介  盛洪1954年12月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86年和199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继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对经济学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致力于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产业经济理论和中国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度的结构
、起源和变迁的研究;文明的冲突、融合与整合问题的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百篇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1987年以后,他又注重介绍和翻译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组织翻译了罗纳德?科斯教授的论文集《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他的专著《分工与交易》
是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成功尝试之一;他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和论著《寻求改革的稳定形式》代表了这一领域的领先水平;他的随笔集《经济学精神》透露了他普及经济学的努力、
和对文化与道德问题的关注;他的文集《为万世开太平》则交织着理性主义的冷静思考和关注天下未来的文化激情。  目录  第一部分 产权理论  1. R.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2.R.科斯: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3.H.德姆塞兹:产权的交换与行使  4.A.阿尔奇安:产权经济学  5.H.德姆塞兹:关于产权的理论  6.A.阿尔奇安、H.德姆塞兹:产权范式  第二部分 企业理论  7.R.科斯:企业的性质  8.A.阿尔奇安、H.德姆塞兹: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  9.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  10.A.阿尔奇安:公司管理与产权  11.M.詹森、W.马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费用与所有权结构  12.E.菲莫: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  13.B.克莱因、R.克劳福德、A.阿尔奇安:纵向一体化、可转移性租金与竞争性缔约过程  14.D.梯斯:关于多产品企业的经济理论  15.H.列宾斯坦:市场管制下的囚徒困境---公司内部生产率分析  16.O.威廉森:公司治理17.A.阿尔奇安和苏珊&伍德沃德:企业死了;企业万岁 && 对奥利 弗 E. 威廉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三部分 制度变迁理论  17.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18.道格拉斯.诺思:历史中经济组织的分析框架  19.道格拉斯.诺思:西欧庄园制的兴衰  20.R.迈耶斯:晚期中华帝国的习惯法、市场资源交易  第四部分 公共选择、集体行动和法与经济学  21.布坎南:立宪经济学  22.奥尔森:经济学第二定律  23.奥尔森:独裁、民主与发展  24.科斯:芝加哥的法与经济学  《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  文摘  法官裁决和公共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两种改进制度的路径  科斯教授在他的诺贝尔演讲中指出:&人们显然向往的是,这些权利(即产权&&引者注)应该配置给那些能够最富生产性地利用它们、并有激励去这样做的人。并且为了发现(并维护)这样的权利分配,权利转移的费用要低,这需要法律上的明确和法律手续的简化。由于只有在一个适当的产权(并且被实施着)体系下才会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之多的法学家(至少在美国)发现,探索这样一种产权体系的特征是一项令人着迷的工作,以及为什么&法和经济学,的研究会在美国的法学院中兴盛起来。&(Ronald
Coase,1991;科斯,1994)这种依赖于法学家改进制度的想法,看起来与布坎南所主张的通过所有当事人的一致同意改进制度的路径(Buchanan and
Tullock,1962)很不相同。一致同意规则包含了两层意义。一层是,一致同意是所有当事人福利的最有意义的度量,因为同意意味着同意者认为他所同意的决策至少不损害自己;这种判断除了当事人自己以外谁也不能越俎代庖。一层是,一致同意是利益互相抗衡的各方互相妥协的结果,它通过一方的利益去制约其他方的过度要求。由于任何一个受决策影响的人都可以否决该决策,所以没有人能够在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增加自己的利益。一致同意规则的这种特征,可以用来证明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证明)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只有在所有当事人的一致同意下,才有可能在有效率的意义上被创立和改进。因此,企图通过学术律师的探索和研究改进制度的想法似乎是一种精英论。
基本解释  图书信息  书 名: 专利制度经济学  作 者:(奥)考夫,柯瑞豪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 6  开本: 16开  定价: 1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介绍14世纪和15世纪的威尼斯文献开始,将一些专利制度方面已被遗忘的专著作了一个综述。通过观察,它揭示了那时的专利政策要比从17世纪到20世纪中期这段时期的政策开放度高。本书的作者还对现有的国家专利制度作了一个综述,并试图用诺德豪斯(Nordhaus)的最优专利理论来设计一个最优的专利制度。不管是始终都认为专利对于刺激发明行为问题而言只不过是个次优的解决方案。这份报告对经济学家、专利律师以及所有对与专利制度相关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政策感兴趣的人士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  作者简介  伊里奇&考夫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美国倚色佳镇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员、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访问学者以及澳大利亚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图书目录  第1章 专利制度的历史回顾  1.1 发明专利:从自由的特权到正式的法规  1.2 反专利运动;几乎成功,又骤然失败  第2章 对专利制度运作的概述  2.1 国家间专利制度的相似与不同  2.2 发明过程的变化以及专利发布的趋势  2.3 专利制度作为一种合适的机制  2.4 专利许可证的角色  第3章 专利保护的理论研究  3.1 诺德豪斯模型  3.2 含强制性许可证的专利的最优化  3.3 竞争、不完全专利以及寻租行为  第4章 关于专利保护的争论  4.1 专利制度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4.2 与专利制度不同的选择  4.3 欠发达国家的特殊问题  4.4 改革专利系统的方法
基本解释  灾难经济学 - 简介   自然灾害经济学至少包括灾害不可完全避免、灾害反馈决策、害利互变和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互促合益等原理,但是,祸福转换离不开人的因素。对投资者而言,不期而遇的大灾难,常令金融市场大起大落,其中波动的规律并不像灾害本身那样难以预测和掌控。   初步发展   灾难经济学源于“破窗理论”。“破窗理论”是指法国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所提出的损害有益社会理论。巴斯夏举的例子称,假设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结论是: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自然灾害经济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个别学者开始关注自然灾害 经 济的影响以及其防范措施。在《信息与协调经济学的一个案例研究:天气预测系统》 一文中,Nelson 和 Winter(1964)确定了天气预报对卡车是否采取防水油布来遮盖 货物以避免雨水侵蚀的作用。虽然其研究重心放在这种日常决定上,但他们的模型 也 适用于自然灾害的其他形式。一个综合的灾害保险体系比政府直接补偿对经济发展 更 加有利,如 Kunreuther(1968)以及 Dacy 和 Kunreuther(1969)。虽然这些研究仅仅停 留在浅层次的预防措施,运用的模型也较简单,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研究作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自然灾害经济学得到了初步发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 在 经济体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者商业中断产生的损失度量上;对于减灾防灾措施也主 要 指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修正;以及灾害保险的运用。   1、直接灾害损失和商业中断引致损失。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 建立一个损失估算的坚实的实证基础。Kates(1971)运用调整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分析 框架,人类生态学观点强调不同风险类别的判别、理解决策过程和社会脆弱性,以风 险视角看其对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并需要对其作出区分。Arthur Atkisson,William Petak 和 Dan Alesch(1984)提出一个基于计算机处理的风险可 能性分析模型,得出 1970年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害超过了其他类别如交通事 故、 犯罪与污染等所带来的损害的结论。 Delaware 大学灾害研究中心的 Tierney(2001) 和她的同事们所进行的产出调查,试图确定商业中断损失的主要来源与主要处理机 制,并指出商业中断损失在量上足以相当于直接财产损害。关于自然灾害对区域经 济 的影响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是 Cochrane(1984)用一般均衡模型 对预想的灾害进行模拟后发现,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与收入的边际效用、消费和 生 产函数中的替代弹性、区域间的价格差异、最大劳动力人口以及资本的流动性有关, 其研究对后来的灾害经济学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2、自然灾害预测和修正的经济效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灾害的预测和 修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气预测和对暴风雨等的即时修正在减少灾害损失的作用。 Howe 和 Cochrane(1976)通过检验市政管理者对于暴雪灾害预报所采取的相对应的 决策, 指出在处理未来可能的暴风雪时, 天气预测能有效的减少这种长期投资的成 本。 在阐述存在一个决策区间使得预期的处理暴风雪的总成本只有细微的差别的同时,他 们还说明了提高预测精确性所能带来的巨大潜在收益。RA Howard,JE Matheson 和 Merkhofer(1972)介绍了决策分析怎样运用于决定是否在某一海岸地区播种一个飓 风来减少原来飓风的风速。尽管科学证据表明播种飓风能减弱原飓风的风速比增加 其 风速的可能性要大的多,但是政府却因为需要对这场灾难所可能造成的任何损害负 责 而有所顾虑。Changnon,Farhar,和 Swanson(1978)呼吁对这项超过20年的研究工作 的更大的金融支持,进而发展一项更有效的冰雹控制技术来减少农作物损失和财产损 害。   3、灾害保险与其他个人保护措施的投资。早期的研究较少涉及自然灾害保险和 个人保护措施,运用的模型也较简单,但是理论研究实际上就是不断完善模型,使其 更接近于现实的过程。Jaffee,和 Russell(1997)指出保险人不愿意对灾难风险提 供 保险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被要求持有大量的流动资产。Ehrlich 和 Becker (1972)提出: 如果保费是基于风险而定,那么市场保险鼓励个人投资在具有成本效益、能减少损 失 可能性的保护措施上,但减少未来损失规模的自我保护措施,可能会导致道德风险 问 题。Lewis 和 D Nickerson(1989)考察了灾害救助项目会在什么程度会阻止个人购 买保护措施。   研究进展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内容逐渐深入,关于灾害对经济 的 影响,不再仅仅停留在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是涉及到灾害风险损失通过交互式传递 而 产生的区域影响;关于防范风险的策略也逐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购买灾害保险的 个 人保护措施外,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为灾害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的得到 了 前所未有的创新,许多学者开始将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到自然灾害经济学中来。 Carol Taylor West 和 David Lenze(1994)证明了标准的经济模型在处理灾害问题时 必须加以修正,因此他们对灾害损失 估算提供了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   (一)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灾害具有区域组合规律,它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区域组合规律属 于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区域影响分析的文献当中,大多是以投入产出模型为主。如:Rose,Benavides,Chang,Szczesniak 和 Lim(1997)说明了投入产出模型在综合工程模拟与调查数据方面可以更好地反映灾害条件方面的有效性,合 理的考虑个体行为与区域的弹性恢复能力能够避免对经济损失的过分估计,他们通 过 构建这个包含了空间特征的线性规划模型,解释了如果稀缺效用资源在地震过后能 通 过市场或者行政手段来进行理性分配以达到效用最大化的话,区域损失就能够极大 的 减少。 SungbinCho,PeterGordon,JamesMoore,Harry Richardson,Masanobu Shinozuka 和 Sthphanie Chang(2001)阐述了基础设施状况、交通网络与双区域投 入-产出(I-O)模型相结合能够更精确的测度灾害影响,发现高速公路系统的大量 冗 余可能是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地震过后弥补其经济影响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 Cole(1994)运用社会核算矩阵模型估计出灾害对区域经济的生产、家庭、政府、企业 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实际上,社会核算矩阵模型是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   (二)个人保护措施   灾害保险与金融工具的选择 Shogren 和 Crocker(1991)对自我保护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既能减少潜在 损失可能性,又能影响损失严重性的投资行为。各然保护措施包括进行必要的保护 手 段,如在地震多发区,人们对房屋建筑材料会有特别的要求。典型的个人保护措施的 经济手段有灾害保险和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如灾害债券。关于灾害保险的研究都 集 中在为什么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不对巨灾提供保险,以及用以补充传统保险手段的金 融 工具如何赔付灾害损失等。Cummins,Doherty 和 A Lo(2002)指出尽管看起来保险业 有足够的能力为大型灾害提供赔付,但以保险行业目前的格局来看,这会引起大量 的 破产。对保险人而言,获得更大偿付能力的一个办法就是购买再保险。Kenneth Froot (2001)提出再保险人面临融资的不完美性,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这能使他们向灾 难保险索取超过精算基础价值的高额保险费。鉴于此,在贫穷落后的经济中,个人的 灾害保险更加难以形成, 政府 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 这一保险体系不仅包括了灾害来临时的饥荒救济,还应包括应急的公共就业以及失 业 保险、收入补贴等社会福利计划。资本市场通过灾难债券、远期和期权,对灾害风 险 提供保护的作用。Jerry Skees(2000)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遭遇旱灾是面临食物不 足的挑战时,应设计一种降水合同,合同规定如果缺乏降水,就对当地的农民给予偿 付,偿付的数额应该是缺少的降水量的函数,而这可以由可靠的降水指数测定。然而 国内关于自然灾害金融工具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萌芽阶段,学术界的探讨也主要集 中 于保险和国家财政补贴上,关于金融工具的引入问题较少有人提及。Paul Freeman(2001)把金融工具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国有资产、政府在转移风险中期重要作 用以及政府作为穷人的保护人这些情况下,并检验其应用效果。 Freeman 总结出风险 套期保值工具在前两种情况下很有效,而对于第三种情况则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 于 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   (三)建立对粮食的交换权利体系   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权利的研究成果为灾害经济学提 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他提出交换权利一说。饥荒的发生与受灾某些行业群体的交换 权 利丧失密切相关,饥荒的发生可以用人们的“权利失败”来解释。萨赫勒地区减灾的 关 键问题是通过公共机构解决食物问题的脆弱性,确保每一个人的食物权利。这一权 利 不仅包括灾难期间的食物分配,而且还包括通过社会保险和就业保障来实现的较长 远 的权利安排。森特别强调了通过国家扶持来创造就业机会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 使就业者获得了取得食品和劳动的机会,还可以鼓励一国的贸易和商业过程。森进 一 步提出,一国合适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发展程度,对减小 自 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制度变革,如税收和补贴等激励机制使易灾 区 人们建立合作;如在防止牧民过度放牧而造成植被减少的问题上,政府适当的制度 变 革可以建立起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牲畜所有权做出积极反应,而对他人的牲畜所有权 做 出消极反应的私人权利,以使每个牧民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牲畜数量,降低灾害发 生 的可能性。与森持有同样观点的 Barciay Jones 和 William Kandel(1992)回顾了大 规模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相应的人口和资产的集中,进而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脆 弱性。他们指出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分布区的一些特征就是自然灾害相关联的,在这 些 地区由于发展的压力所导致的为了利益而牺牲抗灾安全性的担心,这将增加在发展 中 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从灾难经济学看日本震灾   震灾出现之前,日本经济已强劲复苏。数据显示,日德美三国在2010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3.9%、3.6%和2.8%,而在2009年分别下降6.3%、4.7%和2.6%。由于基数抬高和经济刺激计划减弱等因素,今年1月份,IMF预测今年和明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和1.8%,仍为温和复苏。   日本经济复苏进程会否因地震而中断,无疑是金融市场关注话题。当下,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为0-0.1%。由于银行业仍未摆脱流动性陷阱,日本难以出现多数地区灾后重建引发的通胀压力,未来一两年内低通胀的概率更大。同时,日本国债规模接近GDP的两倍,这意味着政府大举借债的难度大于1995年,但是,由于日本国债多数是内债,再加上日企有庞大的海外资本积累,日元回流为日本救灾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破坏创造需求”的理论叫“破窗理论”,其认为窗户破了可带动就业。这常遭遇经济学界的非议,却可解释缘何灾害降临,GDP增速却不减少。从自然灾害经济学角度来看,灾难经济损益的规模,相当于灾区国民财富存量(即过去GDP增长的总和)的损失,加上因存量损失引起的流量减少(相当于GDP下降),再减去救灾引起的流量增加(相当GDP增加)。由于震灾引发的财富损失并未计入GDP统计,救灾和灾后重建带来的GDP增量,是否高于因为灾害引起的GDP下降,比如日本汽车业和芯片业公司的暂时减产等,这才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严重灾害,属于需求刺激型灾害,在破坏国民财富的同时,却能扩大总需求,拉动当期GDP的增长。典型例证是,在和1997年,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分别为2.0%、2.7%和1.6%,远高于1994年的1%。同时,从年,日本CPI同比增幅分别为0.4%、-0.1%、0.4%和2.0%,显示物价上涨可能要在灾后重建的第三个年头才加速上行。   应用   灾难经济学,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比如说1929年,美国遇到经济大萧条,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解决经济萧条的问题,就叫那些失业的工人去挖洞,把洞挖好后,然后再叫另一批工人给填上,然后再让另一批工人把洞挖开……,如此循环。   因为要挖洞,所以就要付给工人工资,那些拿到工资的工人拿到工资后,才能去面包店买面包,这样面包店才会去买面包原料,于是刺激农业行业,刺激电力行业……   于是一连串的刺激,造成了美国经济恐慌后的复苏。   这就是灾难经济学的实例之一。
基本解释 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取得独立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人物初期以西方经济学家为主,后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及发达国家的激进经济学家。前期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后期重视农业发展,并着重于对个别国家或不同类型的经验分析。英文翻译1.economics for development
基本解释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简称。见“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875页)。英文翻译1.classical economics
基本解释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世纪20年代出现,主要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古。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也取决于国民收入在社会各成员间的分配状况。主张社会资源最优配置,以增加国民收入,并主张收入均等化。30年代为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英文翻译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阶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