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会越来越不公吗

专家:收入分配不公是世界经济疲软的祸根-中新网
专家:收入分配不公是世界经济疲软的祸根
日 20:29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侯若石(经济学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11月末,瑞信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目前多数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财富分配不公愈发严重。而且,美国的贫富差距要比南非和墨西哥更为严重。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疲软的祸根,我们不能再漠视这个问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156个国家的数据研究,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才能推动经济增长,反之,高收入人群收入增长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分配不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取决于它对个人消费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年,美国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导致个人消费每年少增长3.5%。
  2014年,美国纽约市长白思豪在就职演讲中说,纽约发生过恐怖袭击、金融动荡和自然灾害。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场不同的危机――收入分配危机。实际上,这场危机不只局限在纽约市,也不仅仅发生在美国,收入分配不公平已经成为世界性现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年,全球基尼系数从0.55上升到0.70。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从0.41上升到0.46。年,亚洲15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从0.37增加到0.48。其中,日本从0.27上升到0.31,印度从0.45上升到0.51。
  基尼系数表示的收入分配不公在持续恶化。同时,占人口1%的富有人群与占人口99%的中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美国表现的最为典型。自1984年以来,美国占人口1%的富有人群的收入增长速度达到年均3.5%,占人口99%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每年平均仅为0.28%。前者的年均收入从1984年的38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01万美元,28年间增加了63万美元。美国一般家庭的年均收入从4.7万美元增加到5.1万美元,仅仅增加了4000美元。
  在收入分配不公的恶化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
  第一,劳动者是最大的受害者。20世纪80年代之后,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头10年末期,发达国家的劳动者收入比重从66.1%下降到61.7%,其中一半的国家下降幅度高达10个百分点。年,美国的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
  第二,中产阶层收入没有相应增长,这个阶层在萎缩。在美国,中产阶层占全美收入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50%下降到2013年的35%。
  20世纪80年代之后,执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西方国家政府以改革为名,解除对市场的管制,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力市场自由化。以劳动力政策过于僵化影响经济效率为借口,修改最低工资政策,破坏工会运动,削弱工资集体谈判,减少失业救济。正如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劳工部长莱克所指出的,他们(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政府)反对提高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反对为失业者增加失业补贴,反对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医疗保险补贴,企图削减食品补贴,试图解散工会,不想为增加工作机会而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所有这些措施都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
  还有就是实行金融自由化。美国国会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金融自由化条件下,金融公司明知创新的金融交易手段对投资者有害,但只要对自己增加收入有利,他们不惜隐瞒其中的玄机,欺骗广大投资者。年,全美国的利润有将近一半被银行拿走,美国的财富有6万亿美元左右转移到金融部门。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几乎占了利润的一半。金融危机之后的年,美国占人口1%的富有人群的收入增长率高达11.6%,占人口99%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只增长0.2%。
  收入分配不公平已经侵蚀了经济发展基础,如果不改变,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首先,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对财富生产的贡献。在这场危机中,劳动者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收入抵不上他们的劳动贡献,他们还能积极工作吗?其次,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它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利润增长速度。企业还能扩大再生产吗?再次,储蓄决定投资增长。它的增长长期低于投资,企业融资从何而来?第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它的增长长期低于劳动者收入增长,缺乏支付能力的消费能够持续吗?第五,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缓慢,这个社会还能有凝聚力吗?
  而失去基础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业,放宽对个人消费贷款的条件,实施了以债务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一些出口大国用外部消费需求弥补本国需求缺口;为增加出口,竞相压低劳动者工资。采用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不仅造成国际经济不平衡,而且引起宏观经济剧烈动荡,最终触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再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导致世界经济长期处于增长缓慢状态。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4-5%下降到80年代的3%及90年代的2.3%,年进一步下降到2.2%。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后果是极少数人获利,而全社会受害。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持续下降。全球个人消费占全球生产总值比重从2000年的60.4%下降到2012年的57.6%。如果对制造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行为听之任之,世界经济增长势必进入长期疲软阶段,国际经济矛盾将更加尖锐。部分人士对世界经济前景表示的悲观态度,也并非杞人忧天。(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侯若石,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关系和外国经济制度研究。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高辰】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32de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及原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国际财经
波兰前副总理:全球进入收入分配不公最严重时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对于那些不应发生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特别是那些源自不合理分配系统所导致的分配不公,应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制止。因为这些现象会削弱人们的互信,进而影响社会资本的积累。
  波兰前副总理 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通过更有效、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能有效提高社会满意度,这对于经济政策来说很有提示意义。当然,这个意义不仅局限在政策层面,人们对此理解越深,就越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但这其中也有风险。因为以此为基础(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定的政策很可能最终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却失去了实用意义。对于政策决策者来说,更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产出是可以用数字衡量的,而民众满意程度是可以轻易被人为操纵篡改的。
  收入分配不公比任何时期都严重
  通过降低零点几个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项指标),我们就能显著提高社会满意度,而无需从传统意义上通过提升几个百分点的GDP来达到这种效果。所以未来的经济政策恐怕将越来越多地依靠上述手段,如降低基尼系数。
  当然这其中有难度。因为一方面绝对产出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增长的,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已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换句话说,收入分配不公的改善空间是巨大的。对穷国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收入增长仍将是未来许多年的主流,而与此相反的是,除了那些分配相对平等的社会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数富国经济调节的重点都将是对收入分配的合理改善。
  笔者认为,对于那些不应发生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特别是那些源自不合理分配系统所导致的分配不公,应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制止。因为这些现象会削弱人们的互信,进而影响社会资本的积累。要知道,社会资本积累可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相互的,如果各种职业和社会团体间缺乏信任,假如社会各界都对政府没有信任,假如企业之间相互怀疑,经济就无法增长。经济体就像一个家庭,即使金钱足够,如果信任短缺,情况也会不妙。
  收入差别减小不会影响储蓄率
  那么,该如何增加资本积累呢?
  一般人认为,收入差别减小会削弱储蓄的倾向,因为人们有了更多的闲钱,所以相当于增加了投资未来的资本。但其实完全不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应该或者不必要减小收入差别了。并没有实证性或理论性证据表明,在收入结构更平缓的经济体中,人们就一定会储蓄的更少,进而投资更多。在这方面,有必要看看奥地利、法国、北欧国家和其他具备类似特点(指收入结构平缓)的经济体的资本形成过程,你会发现平均主义的社会储蓄能力并不比其他社会弱。
  当我们比较“大政府”经济和“小政府”经济时,这样的结论也很明显。在年间,在那些政府对收入分配只有30%介入度(因此收入不平等程度更高)的国家,投资比率,即投资占GDP 的比重平均为20.7%。与此同时,在那些政府介入度达50%的国家(因此收入不平等程度更低),投资比重平均是20.5%。你会发现,这两者并没有质的差别!
  因此,决策者无需在收入分配公平性(决定民众满意度)上做出妥协,这对于新实用主义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未来经济应该呈现的状态。
  高消费水平下的低满意度现象必须解决
  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于满足这些需求无法抵御的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它驱使人们克服困难,它是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它也具有毁灭性的力量,腐化意志,放纵偏好,追求奢靡,从而对资源配置注入了许多非理性因素。
  消费欲望的永久增长是个巨大的问题。自从几个世纪前人类摆脱了简单再生产的锁链,生产与消费除了复制还可以扩张并进入扩大再生产,人们可以生产创造的物质越来越多,但人们的胃口却越来越难以满足。
  在旧时代,人们只需要拥有有限足够的物质就可以拥有一天、一年甚至一代人的生活。但现在,只有更多更好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欲望。不论我们生产出多少,消费多少,我们总是要得更多。
  有人说胃口来自进食,那么现在的情况是,经济上的“暴饮暴食”如此普遍,经济“肥胖症”和社会疾病伴随左右。经济需要健康的饮食,就像人们需要健康饮食以维持健康的肌体。所以,未来的经济需要调和。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但需求本身增长得更快。结果是,即使经济增长在继续,需求和满足间的鸿沟却在加深。就好比一个人拥有的更多,但事情却向更加糟糕的方面发展。这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问题,但呈现出的却是经济的后果、政治的后果。
  笔者曾经把这种现象比作高消费水平下的低满意度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对更多产品的追求将无休无止,而消费的越多,满足感越低,这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和不良的社会后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收入分配不公酿阶层对立 社会稳定受冲击[]_网易新闻
收入分配不公酿阶层对立 社会稳定受冲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2010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公布的调查数字表明,中国收入差距目前已扩大到23倍,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时经8年仍未出台。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第四季度制定。据此前披露的消息,方案将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调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近期,人民网采访组专门就收入分配问题展开调研,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将推出十期报道。本期重点分析收入分配的失衡会产生何种后果。
今年(2012年)9月15日,在西安反日游行的人潮中,来自河南南阳的打工青年蔡洋抡起一把U形锁,砸穿了日系车主李建利的颅骨。在他被警方逮捕后,媒体详细地勾勒出了这个21岁泥瓦工的个人像:进城两年多,喜欢看抗日剧,上网玩枪战游戏,梦想上大学,在QQ空间里孤独地诉说对爱情的渴望,为最近刚涨到200块一天的工资而感动振奋。
像蔡洋这样来自乡村、孤独地漂在城市中的打工者,其形象在近年已经从辛勤工作的建设者、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者和牺牲者,渐渐向着“引发社会冲突的不稳定因素”一类负面方向转变。他们挣着仅够自己在城市中容身的工资,长期与家人分离,承受城市文化的冲击,在心理上努力消化城乡各种巨大的鸿沟带来的精神危机,并容易在媒体报道中成为暴力事件的主角。
鸿沟存在于各个方面,其中最基础的一层是物质的——他们的收入与城市中其他人收入的差别,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其他人生活状况的距离。
在2010年多起校园血案接连发生后,《华尔街日报》撰稿人崔宇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的观点,指出如果城镇的低收入群体既无法在城镇立足,又无法在农村得到最后的保障,就会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被忽略,而忘记了自己同其他人共有的身份,比如国籍、居住地、职业、语言、社会角色和个人爱好等,他们身上的暴力因子就容易一触即发。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也曾说,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社会动荡混乱的问题。
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次与网友答问时,引用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观点,表示:“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