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f基是谁搞下去的曾谈股市:赚钱不说,赔钱找我,有道理吗

朱总理谈股市_股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24,889贴子:
朱总理谈股市收藏
朱镕基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多次谈到股市。他尤其强调股市有风险,投资者风险自负,政府“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重温朱镕基的经典讲话,有利于认识当前的股市。  朱镕基谈股市  最后讲一下股票的问题。我主要讲政府应该采取的立场。今年股票价格暴涨是不正常的,深圳的股市从年初的950多点,最高涨到了4000多点,后来回落一点,现在还是4000多点。上海的股市原来500多点,现在突破了1000点,成倍地增加。深圳一天的股票成交额190亿元,上海是108亿元。香港是多少呢?香港是全世界有名的几个大股市之一啊,它一天的成交额才102亿港元。我们深圳、上海的成交额都超过香港了,能想象吗?香港股市的市值现在是4万亿港元,比内地股市市值高十几倍,但是内地股市的每日成交额比香港股市还多,这说明大多数股票每天都在那儿倒手,这个投机性太大。  对股市要采取非常认真的、慎重的对策方针。经过多次研究,提几条要求:  第一,政府不干预股市。政府不要干预股市,也不要出台影响股市的各种政策,包括税务、贷款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按照证监会发布的通知、规定来办事。  第二,“各人的孩子各人抱”。就是这些国有大公司该谁管的,谁把它们管起来,不能再去推波助澜了。  第三,切断银行跟股市的联系。许多国家的立法对此都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拿银行贷款去炒股票。所以,前些时候我们抓住两个典型,一个是工商银行合肥市分行,一个是中信实业银行济南分行,拿一两百亿元去炒股票啦。把这两个行长免职、记大过。就这个事我们专门写了一篇《人民日报》社论,题目是《坚决惩处违规行为,自觉维护金融秩序》。我在那篇社论里面加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如果还有人利用银行贷款资金炒股票,一律撤职,为以身试法者戒。对《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香港的报纸都很重视。此外,我们要加强宣传,使股市规范化,股民要有风险意识。  (节选自《在一九九六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日,《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关于股票市场  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那时上海的股票市场比香港地区的发达得多。新中国成立后,把它关闭了,成为禁区。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股票?邓小平同志说,可以试。1990年12月,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当时我在上海当市长,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实际上是一个最有效的直接融资方式,同时又成为企业效益的一个晴雨表,谁的效益好,谁的股票价格就高。特别是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不满足于存在银行里,总是要寻找出路。不搞股票,照样会出现“地下钱庄”、买彩票、赌博,什么都有。买股票是一个正确的投资方式,有好处。现在外国的股市对社会稳定没有什么影响,通过基金的管理方式,把社会上的游资都吸引过来。但是,股票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不成熟阶段。这几年我们发展股票的历程是三起三落,一下子上去,一会儿下来。股民没有风险意识,政府对股票的监管力度也不够。邓小平同志当初就讲过,股票可以试,不行就关。现在关是关不了啦,城市人口差不多40%都进入股市去了,怎么关呢?今年4月份之前,股市比较平稳,4月份开始升温,9月份后暴涨。香港股市排在世界前几位,一天的成交额也就是108亿港元;它的股票流通市值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倍,也就是说,它有4万亿港元,我们的股票流通市值只有4000亿元,但今年12月份一天成交量最高峰达到350亿元,相当于香港的3倍以上。这说明股市投机性很大,一些“垃圾股”,根本没有什么效益,都炒成七八元一股。为什么暴涨?大家都认为,香港“九七”回归之前,政府绝对不会让股市掉下去;否则,政府的面子不好看。以为买股票就必赚,因此今年9月份后新的股民进入得比较多,几个月的时间增加了800万户,现在有2200万户股民。我们算了一下,假定一家有4口人,这个股市就涉及8800万人了。大概有近40%的城市人口与股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股市牵动人心啊。  股市要是出问题不得了,因为世界股票市场是有规律的,有涨就有跌,暴涨就暴跌。我们也担心在什么时候跌。我们本来是采取不加干预的态度,但这几个月以来,看到这种危险的趋势,大户操纵,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股民们盲目地跟风,新闻媒介推波助澜。因此,这几个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香港报纸评论说是下了“十二道金牌”。我们撤掉了两个银行的行长,因为他们拿信贷资金炒股票。我们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目的就是提醒股民现在股市过热,风险很大,但毫无效果。香港报纸说,股民只看到“九七”香港回归的利好消息,别的不管了,无论怎么警告,他们都无动于衷。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讲话了,于是发表了一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是让中国证监会同志起草的,实际上是讲了三个道理:第一,这个股市现在是非理性的。第二,股票市场是有涨必有落,落的时候,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能把股市托起来。第三,股市风险自负。赚了钱你多得,赔了钱你自赔,政府管不了。现在股民的风险意识不如新中国成立前,那时的上海股民赔了钱就往黄浦江一跳了事。现在赚了钱的一声不吭;赔了钱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的玻璃。现在不警告他,将来出了事怎么办?因此,我们认为《人民日报》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得正是时候。当然,我们估计这篇文章一登,股市也可能全面崩溃,一落到底,那也是不好办的事。因此,我们在此之前先建立了一个涨跌停板制度,这是国际惯例,但并不是现在每个国家都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股票一天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不能超过10%,现在看来,这个制度提前建立是有好处的,要不然这个星期一就是“黑色星期一”,一垮到底了。当时,没有想到这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作用有这么大。“十二道金牌”股民都不理呀!这篇文章一登出,星期一早上一开盘,股票一下全部下跌10%。要是没有这个10%的限制,就全部掉到底了,这种情况我们预料到了。但是我们也考虑到,炒股的很多是新股民,拿的是退休金、保命钱炒股票,这样一下子化为灰烬,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决定在星期一的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发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做了些解释工作。我们发现所有的外国评论,还有香港报纸的评论都是正面的,认为中国政府的做法用心良苦,无可厚非,不可求全责备,采取这个措施是必要的。第一天跌百分之九点几,第二天又跌了百分之九点几,但成交额第一天是20亿元,第二天就达到80亿元。成交额上去了,我们就放心了。既有人抛,也有人接,还有人进来。第三天的情况就更好了,股市反弹了,成交额是180亿元。直到第三天晚上,我才睡着觉。以后几天,股市有升有降。我估计问题不大,有惊无险。今后股市再涨、再跌,不能怪我,我已经把股市的风险讲得清清楚楚,你赚钱不告诉我,赔钱来找我,这有道理吗?现在外边又在谣传,政府会托市。香港《明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写得很好,题目是《谣言止于智者》。这篇文章说,《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刚说政府不会托市,现在又开始托市?朱镕基不会笨到这个程度,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宣布不托市,还托什么市?政府不会管的,股民自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后,各种信息反映上来,根本没有跳楼、打碎玻璃的事,没有激烈行为出现,说明中国的股民也在成长之中。对这件事中央政治局讨论过,中央也作过决策,当然要关心人民的利益。这不能叫行政干预。总之,这件事情,我们是做得对的,对今后股市的正常发展是有利的。  (节选自《关于宏观经济和财税工作的几个问题》日,《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朱镕基曾谈股市:赚钱不说赔钱找我 有道理吗
近日的股市暴跌演化出众多网友吐槽的段子,股市有风险的警告喊了多少年,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公民多了一重身份:股民,原本的投资行为也增添了不少搏杀、投机的色彩。在股市下跌、不少人割肉的这个时候,重温一下当年朱镕基有关股票市场的讲话,应该很有必要——在他担任上海市长之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在他任国务院总理时,对股票市场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定。
朱镕基谈股市
最后讲一下股票的问题。我主要讲政府应该采取的立场。今年股票价格暴涨是不正常的,深圳的股市从年初的950多点,最高涨到了4000多点,后来回落一点,现在还是4000多点。上海的股市原来500多点,现在突破了1000点,成倍地增加。深圳一天的股票成交额190亿元,上海是108亿元。香港是多少呢?香港是全世界有名的几个大股市之一啊,它一天的成交额才102亿港元。我们深圳、上海的成交额都超过香港了,能想象吗?香港股市的市值现在是4万亿港元,比内地股市市值高十几倍,但是内地股市的每日成交额比香港股市还多,这说明大多数股票每天都在那儿倒手,这个投机性太大。
对股市要采取非常认真的、慎重的对策方针。经过多次研究,提几条要求:
第一,政府不干预股市。政府不要干预股市,也不要出台影响股市的各种政策,包括税务、贷款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按照证监会发布的通知、规定来办事。
第二,“各人的孩子各人抱”。就是这些国有大公司该谁管的,谁把它们管起来,不能再去推波助澜了。
第三,切断银行跟股市的联系。许多国家的立法对此都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拿银行贷款去炒股票。所以,前些时候我们抓住两个典型,一个是工商银行合肥市分行,一个是中信实业银行济南分行,拿一两百亿元去炒股票啦。把这两个行长免职、记大过。就这个事我们专门写了一篇《人民日报》社论,题目是《坚决惩处违规行为,自觉维护金融秩序》。我在那篇社论里面加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如果还有人利用银行贷款资金炒股票,一律撤职,为以身试法者戒。对《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香港的报纸都很重视。此外,我们要加强宣传,使股市规范化,股民要有风险意识。
(节选自《在一九九六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日,《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关于股票市场
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那时上海的股票市场比香港地区的发达得多。新中国成立后,把它关闭了,成为禁区。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股票?邓小平同志说,可以试。1990年12月,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当时我在上海当市长,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实际上是一个最有效的直接融资方式,同时又成为企业效益的一个晴雨表,谁的效益好,谁的股票价格就高。特别是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不满足于存在银行里,总是要寻找出路。不搞股票,照样会出现“地下钱庄”、买彩票、赌博,什么都有。买股票是一个正确的投资方式,有好处。现在外国的股市对社会稳定没有什么影响,通过基金的管理方式,把社会上的游资都吸引过来。但是,股票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不成熟阶段。这几年我们发展股票的历程是三起三落,一下子上去,一会儿下来。股民没有风险意识,政府对股票的监管力度也不够。邓小平同志当初就讲过,股票可以试,不行就关。现在关是关不了啦,城市人口差不多40%都进入股市去了,怎么关呢?今年4月份之前,股市比较平稳,4月份开始升温,9月份后暴涨。香港股市排在世界前几位,一天的成交额也就是108亿港元;它的股票流通市值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倍,也就是说,它有4万亿港元,我们的股票流通市值只有4000亿元,但今年12月份一天成交量最高峰达到350亿元,相当于香港的3倍以上。这说明股市投机性很大,一些“垃圾股”,根本没有什么效益,都炒成七八元一股。为什么暴涨?大家都认为,香港“九七”回归之前,政府绝对不会让股市掉下去;否则,政府的面子不好看。以为买股票就必赚,因此今年9月份后新的股民进入得比较多,几个月的时间增加了800万户,现在有2200万户股民。我们算了一下,假定一家有4口人,这个股市就涉及8800万人了。大概有近40%的城市人口与股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股市牵动人心啊。
股市要是出问题不得了,因为世界股票市场是有规律的,有涨就有跌,暴涨就暴跌。我们也担心在什么时候跌。我们本来是采取不加干预的态度,但这几个月以来,看到这种危险的趋势,大户操纵,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股民们盲目地跟风,新闻媒介推波助澜。因此,这几个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香港报纸评论说是下了“十二道金牌”。我们撤掉了两个银行的行长,因为他们拿信贷资金炒股票。我们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目的就是提醒股民现在股市过热,风险很大,但毫无效果。香港报纸说,股民只看到“九七”香港回归的利好消息,别的不管了,无论怎么警告,他们都无动于衷。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讲话了,于是发表了一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让中国证监会同志起草的,实际上是讲了三个道理:第一,这个股市现在是非理性的。第二,股票市场是有涨必有落,落的时候,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能把股市托起来。第三,股市风险自负。赚了钱你多得,赔了钱你自赔,政府管不了。现在股民的风险意识不如新中国成立前,那时的上海股民赔了钱就往黄浦江一跳了事。现在赚了钱的一声不吭;赔了钱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的玻璃。现在不警告他,将来出了事怎么办?因此,我们认为《人民日报》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得正是时候。当然,我们估计这篇文章一登,股市也可能全面崩溃,一落到底,那也是不好办的事。因此,我们在此之前先建立了一个涨跌停板制度,这是国际惯例,但并不是现在每个国家都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股票一天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不能超过10%,现在看来,这个制度提前建立是有好处的,要不然这个星期一就是“黑色星期一”,一垮到底了。当时,没有想到这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作用有这么大。“十二道金牌”股民都不理呀!这篇文章一登出,星期一早上一开盘,股票一下全部下跌10%。要是没有这个10%的限制,就全部掉到底了,这种情况我们预料到了。但是我们也考虑到,炒股的很多是新股民,拿的是退休金、保命钱炒股票,这样一下子化为灰烬,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决定在星期一的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发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做了些解释工作。我们发现所有的外国评论,还有香港报纸的评论都是正面的,认为中国政府的做法用心良苦,无可厚非,不可求全责备,采取这个措施是必要的。第一天跌百分之九点几,第二天又跌了百分之九点几,但成交额第一天是20亿元,第二天就达到80亿元。成交额上去了,我们就放心了。既有人抛,也有人接,还有人进来。第三天的情况就更好了,股市反弹了,成交额是180亿元。直到第三天晚上,我才睡着觉。以后几天,股市有升有降。我估计问题不大,有惊无险。今后股市再涨、再跌,不能怪我,我已经把股市的风险讲得清清楚楚,你赚钱不告诉我,赔钱来找我,这有道理吗?现在外边又在谣传,政府会托市。香港《明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写得很好,题目是《谣言止于智者》。这篇文章说,《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刚说政府不会托市,现在又开始托市?朱镕基不会笨到这个程度,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宣布不托市,还托什么市?政府不会管的,股民自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后,各种信息反映上来,根本没有跳楼、打碎玻璃的事,没有激烈行为出现,说明中国的股民也在成长之中。对这件事中央政治局讨论过,中央也作过决策,当然要关心人民的利益。这不能叫行政干预。总之,这件事情,我们是做得对的,对今后股市的正常发展是有利的。
(节选自《关于宏观经济和财税工作的几个问题》日,《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简介:
书名:《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
作者:《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组编
定价:328.00元(全四册精装、四色印刷)
《朱镕基讲话实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91年4月至1998年3月)、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和批语、书信影印件302件。《实录》翔实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作历程。
四卷本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收录篇目多为朱镕基即席讲话的实录,既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发展壮大历程的宝贵史料,也表现出深刻、简单、直接的“朱氏风格”,展示朱镕基直面问题的勇者作风,刻画了朱镕基有血有肉的总理形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朱F基谈股市:你赔钱来找我,这有道理吗?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朱F基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多次谈到股市。他尤其强调股市有风险,投资者风险自负,政府“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重温朱F基的经典讲话,有利于认识当前的股市。
  朱F基谈股市
  最后讲一下股票的问题。我主要讲政府应该采取的立场。今年股票价格暴涨是不正常的,深圳的股市从年初的950多点,最高涨到了4000多点,后来回落一点,现在还是4000多点。上海的股市原来500多点,现在突破了1000点,成倍地增加。深圳一天的股票成交额190亿元,上海是108亿元。香港是多少呢?香港是全世界有名的几个大股市之一啊,它一天的成交额才102亿港元。我们深圳、上海的成交额都超过香港了,能想象吗?香港股市的市值现在是4万亿港元,比内地股市市值高十几倍,但是内地股市的每日成交额比香港股市还多,这说明大多数股票每天都在那儿倒手,这个投机性太大。
  对股市要采取非常认真的、慎重的对策方针。经过多次研究,提几条要求:
  第一,政府不干预股市。政府不要干预股市,也不要出台影响股市的各种政策,包括税务、贷款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按照证监会发布的通知、规定来办事。
  第二,“各人的孩子各人抱”。就是这些国有大公司该谁管的,谁把它们管起来,不能再去推波助澜了。
  第三,切断银行跟股市的联系。许多国家的立法对此都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拿银行贷款去炒股票。所以,前些时候我们抓住两个典型,一个是工商银行合肥市分行,一个是中信实业银行济南分行,拿一两百亿元去炒股票啦。把这两个行长免职、记大过。就这个事我们专门写了一篇《人民日报》社论,题目是《坚决惩处违规行为,自觉维护金融秩序》。我在那篇社论里面加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如果还有人利用银行贷款资金炒股票,一律撤职,为以身试法者戒。对《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香港的报纸都很重视。此外,我们要加强宣传,使股市规范化,股民要有风险意识。
  (节选自《在一九九六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日,《朱F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关于股票市场
  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那时上海的股票市场比香港地区的发达得多。新中国成立后,把它关闭了,成为禁区。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股票?邓小平同志说,可以试。1990年12月,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当时我在上海当市长,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实际上是一个最有效的直接融资方式,同时又成为企业效益的一个晴雨表,谁的效益好,谁的股票价格就高。特别是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不满足于存在银行里,总是要寻找出路。不搞股票,照样会出现“地下钱庄”、买彩票、赌博,什么都有。买股票是一个正确的投资方式,有好处。现在外国的股市对社会稳定没有什么影响,通过基金的管理方式,把社会上的游资都吸引过来。但是,股票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不成熟阶段。这几年我们发展股票的历程是三起三落,一下子上去,一会儿下来。股民没有风险意识,政府对股票的监管力度也不够。邓小平同志当初就讲过,股票可以试,不行就关。现在关是关不了啦,城市人口差不多40%都进入股市去了,怎么关呢?今年4月份之前,股市比较平稳,4月份开始升温,9月份后暴涨。香港股市排在世界前几位,一天的成交额也就是108亿港元;它的股票流通市值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倍,也就是说,它有4万亿港元,我们的股票流通市值只有4000亿元,但今年12月份一天成交量最高峰达到350亿元,相当于香港的3倍以上。这说明股市投机性很大,一些“垃圾股”,根本没有什么效益,都炒成七八元一股。为什么暴涨?大家都认为,香港“九七”回归之前,政府绝对不会让股市掉下去;否则,政府的面子不好看。以为买股票就必赚,因此今年9月份后新的股民进入得比较多,几个月的时间增加了800万户,现在有2200万户股民。我们算了一下,假定一家有4口人,这个股市就涉及8800万人了。大概有近40%的城市人口与股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股市牵动人心啊。
  股市要是出问题不得了,因为世界股票市场是有规律的,有涨就有跌,暴涨就暴跌。我们也担心在什么时候跌。我们本来是采取不加干预的态度,但这几个月以来,看到这种危险的趋势,大户操纵,银行的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股民们盲目地跟风,新闻媒介推波助澜。因此,这几个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香港报纸评论说是下了“十二道金牌”。我们撤掉了两个银行的行长,因为他们拿信贷资金炒股票。我们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目的就是提醒股民现在股市过热,风险很大,但毫无效果。香港报纸说,股民只看到“九七”香港回归的利好消息,别的不管了,无论怎么警告,他们都无动于衷。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讲话了,于是发表了一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是让中国证监会同志起草的,实际上是讲了三个道理:第一,这个股市现在是非理性的。第二,股票市场是有涨必有落,落的时候,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能把股市托起来。第三,股市风险自负。赚了钱你多得,赔了钱你自赔,政府管不了。现在股民的风险意识不如新中国成立前,那时的上海股民赔了钱就往黄浦江一跳了事。现在赚了钱的一声不吭;赔了钱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的玻璃。现在不警告他,将来出了事怎么办?因此,我们认为《人民日报》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得正是时候。当然,我们估计这篇文章一登,股市也可能全面崩溃,一落到底,那也是不好办的事。因此,我们在此之前先建立了一个涨跌停板制度,这是国际惯例,但并不是现在每个国家都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股票一天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不能超过10%,现在看来,这个制度提前建立是有好处的,要不然这个星期一就是“黑色星期一”,一垮到底了。当时,没有想到这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作用有这么大。“十二道金牌”股民都不理呀!这篇文章一登出,星期一早上一开盘,股票一下全部下跌10%。要是没有这个10%的限制,就全部掉到底了,这种情况我们预料到了。但是我们也考虑到,炒股的很多是新股民,拿的是退休金、保命钱炒股票,这样一下子化为灰烬,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决定在星期一的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发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做了些解释工作。我们发现所有的外国评论,还有香港报纸的评论都是正面的,认为中国政府的做法用心良苦,无可厚非,不可求全责备,采取这个措施是必要的。第一天跌百分之九点几,第二天又跌了百分之九点几,但成交额第一天是20亿元,第二天就达到80亿元。成交额上去了,我们就放心了。既有人抛,也有人接,还有人进来。第三天的情况就更好了,股市反弹了,成交额是180亿元。直到第三天晚上,我才睡着觉。以后几天,股市有升有降。我估计问题不大,有惊无险。今后股市再涨、再跌,不能怪我,我已经把股市的风险讲得清清楚楚,你赚钱不告诉我,赔钱来找我,这有道理吗?现在外边又在谣传,政府会托市。香港《明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写得很好,题目是《谣言止于智者》。这篇文章说,《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刚说政府不会托市,现在又开始托市?朱F基不会笨到这个程度,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宣布不托市,还托什么市?政府不会管的,股民自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后,各种信息反映上来,根本没有跳楼、打碎玻璃的事,没有激烈行为出现,说明中国的股民也在成长之中。对这件事中央政治局讨论过,中央也作过决策,当然要关心人民的利益。这不能叫行政干预。总之,这件事情,我们是做得对的,对今后股市的正常发展是有利的。
  (节选自《关于宏观经济和财税工作的几个问题》日,《朱F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责任编辑:邓新华)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隆基查到谁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