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经济体制在经济建设上作了哪些重大探索

当前位置: >>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华师版)
【课堂预习案】1. 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 展 。苏联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 联加快了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步伐。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 苏联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 位。 3.苏联在 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国家”。 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4.“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 包围,国内 、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5.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 出现了 、 、 三次大的左 倾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损失。 【课堂预习案】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1928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联加 快了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步伐。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 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 3.苏联在1936 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的形成。 4.“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 经济 、 文化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5.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 现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 三次大的左倾错 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损失。 斯大林时期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制作:古埠初中 周勇善 (华师版) 内容与目标导学:(一)工业化 (二)农业集体化 (三)五年计划 (四)肃反运动 学习目标:?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建? ? ? ?设取得哪些显著成就? 2、如何理解肃反运动?影响如何? 3、如何看待新宪法的颁布? 4、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有哪些? 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一. 经济方面: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五年计划阅读与思考:阅读课文,归纳苏联工 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及五年 计划的概况。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 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为落后而面临灭 亡的危险。……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 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中处于手无寸 铁的状况。 ――斯大林 为了改变苏联的落后面貌,并冲出资本 主义的包围,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经 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工业化1.背景: 1924年1月,列宁因病去世,斯大林继续领 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但苏 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且外受帝国主义 的包围威胁。 2.时间: 1926年起 3.内容:重点建设冶金、机械、电力、石油、采矿和 运输等大型工矿企业。4.特点/方针: 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 5.结果/成就: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强 国。 6.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激发了人 民巨大的热情。(1935年发展为 斯达汉诺夫运动); (2)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 (3)大力发展教育; (4)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大量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 (5)国民经济计划化(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 7.作用/影响/意义/评价: a.工业化的胜利实施,为维护苏联的经济独 立和国防安全奠定了基础; (积极意义) b.但是,由于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 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弊端) 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 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 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粮 食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 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 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 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 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 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苏 联 农 业 集 体 化 宣 传 画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阅读材料,思考: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 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 少了26%。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国五六十年代开展的哪一运动与之类似?人民公社化 (二)农业集体化1.背景: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对正 在加速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人民的生活造 成了严重的威胁。 2.时间: 年 3.内容: 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成 (目的) 为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 4.特点: 前期实行自愿原则,后期违背自愿原则, (手段) 使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 5.结果:到1932年底,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 6.影响/评价: a.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由于超越客观条件的许可,苏联集体化 运动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三)五年计划1.时间: ,两个五年计划 2.实质: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对国民经济实行严 格的计划领导和管理。(经济计划化) 3.作用: 提前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4.评价/弊端: 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 动力与活力;经济效率与效益低下,社会财富严重 浪费讨论: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对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讨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对 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 何启示?a.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实施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 二.政治方面:(一)肃反运动1.导火索: 日,苏联发生震惊全国 的基洛夫被刺事件。 2.概况:从,苏联共举行了四次“莫 斯科大审判”。1934年参加联共(布) 的“十七大”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 人被逮捕;选出的139名正式和候补中央 委员中,被逮捕和遭枪决的有98人。原 苏共党内反对派主要领导人全部被消灭。 3.特点:肃反扩大化, 造成许多冤假错案。 5.后果/影响: (1)使苏联损失了党、政、军一大批优秀 骨干; (2)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3)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4)进一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5)强化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6)影响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 追求。(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背景: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威胁,国内经济、 文化相对落后。 2.特点: 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上高度集权。 3.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 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 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4.影响/评价:思考与评论: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下的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评价,历来众说纷纭, 至今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民的 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建设社会主 义民主、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 会来说,是不成功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4.(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评价: ? 积极: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要求, 通过这一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 基础。? 弊端: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 缺乏社会主义民主;经济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国民经济计划化则抑制了劳动者生产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模式 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 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使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并保证各行 各业协调发展。 (3)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知识结构工业 重工业斯大林时期 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 经济 农业 集体化管理 计划化政治 肃反运动 经济体制 过度集中斯大林模式 (体制)政治体制 过度集权 当堂练习1、 1917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 ( A)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十一月革命 D 巴黎公社2、 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 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 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C )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的制 度的革命是( D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巴黎公社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4、 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 5、 在1922年苏联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农民卡尼萨到市场上卖土豆 B 资本家租用部分国有企业 C 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 D 安娜到商店买日常生活用品) C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A 革命对象相同 B 革命领导力量相同 C 革命性质相同 D 革命结果相同B) 7 、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A 无产阶级采取暴力夺取政权 B 走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始终有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D 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 ) CB)8 、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因为A 推翻了沙皇专制,取得了革命胜利 B 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党 C 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 剥削阶级 D 广大工农兵积极参加 9、 下列事件与列宁无关的是( A 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苏联的成立 D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10、下列哪一运动给苏联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 D )A 战时共产主义 C 农业集体化B 文化大革命 D 肃反运动 11、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 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工、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B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C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D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12、最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中国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 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 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材料中的“新经济政策”从哪一年开始实施?“新” 在何处? 答:1921年,“新”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 发展商品经济。 (2)材料中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材料中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时 候开始的什么模式?这一模式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是什么?答:?1936年开始的“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都发 挥了重要作用;消极作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 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4)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启示? 答:①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②大力 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防止个人专断,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④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苏联、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标志是什么?答:①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②中国: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6)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道路中是如何探 索的? 答:①列宁在经济上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在政治 上1922年成立苏联;②斯大林在经济上年 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强大的工业国;政治上 1936年颁布新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邓小平 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政治上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社会主义道路。 课外作业24.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有何创新举措20世——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24.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有何创新举措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什么成就? 历史部分答案: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有何创新举措(政策)?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什么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有何创新举措(政策)?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什么成就?
请举出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和挫折,并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历经曲折与坎坷。请回答:(1)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1958年我国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造成了什么后果?(4分)(2)1966年—1976年,我国又出现了一次长达十年的严重失误,这次失误运动的名称是什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3)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历经曲折与坎坷。请回答:(1)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1958年我国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造成了什么后果?(4分)(2)1966年—1976年,我国又出现了一次长达十年的严重失误,这次失误运动的名称是什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3)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斯大林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斯大林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9:18:5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99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斯大林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关注微信公众号(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知识点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章节: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练习题:
1、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这就是高级赢利形式。斯大林的高级赢利观意在说明(  )
A、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使高级赢利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经济失去活力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D、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消灭生产赢利的原则
难度:3.00
来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纸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 )A.国家工业化政策&&& B. 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化政策
难度:3.00
来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3、二战后,日本经过30年的努力,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从经济模式上看,主要是因为其采取了(  )。
A、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  &B、社会市场经济模式C、“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难度:3.00
来源: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政治试题.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废除新经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