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低位减持是利好新规对中材是利好吗

不应忽视减持新规利好 _ 东方财富网
不应忽视减持新规利好
作者:张炜
中国经济时报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减持新规引导大股东、特定股东及董监高规范、理性、有序减持,堵住A股“出血点”,但新规实施后的3个交易日主要股指不涨反跌。5月31日至6月2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及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15%、0.65%、0.33%、0.78%。其中,中小创股票“闪崩”屡见不鲜,创业板指一度跌破2015年6月见顶回落以来的盘中低点。端午节前一周大涨4.64%的上证50指数则冲高回落,当周仅小幅上涨0.17%。   其实,减持新规对A股的减压作用不可轻视。上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减持新规实施后,沪市共有3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过减持,涉及86个账户,累计减持4716万股,合计金额5.7亿元,日均1.9亿元,均为通过竞价系统进行的减持,没有通过进行的减持。整体上看,减持新规实施后,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显著下降,降幅为67%。而深交所数据显示,3个交易日深市共有124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定股东和董监高进行了减持,涉及241个账户,减持股份合计3.10亿股,减持金额合计40.83亿元,日均减持金额13.61亿元,与新规发布前10个交易日日均减持29.77亿元相比,下降了54%。其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1.91亿元,占比54%,日均减持7.30亿元,与新规发布前10个交易日日均减持15.51亿元相比,下降了53%。   可见,减持新规的实施,对于大股东无序减持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初现抑制效果。新规对大股东、特定股东及董监高新增多项规范减持的要求,使其套现的时间跨度拉长,必然显著减少减持规模的总量,尤其是避免个股遭巨量减持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资者及市场人士近期又把目光主要聚焦于IPO节奏,甚至对IPO会不会再次暂停展开议论。实际上,堵住减持“出血点”比减缓IPO的正面影响更大。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199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其中,主板有102家,中小企业板36家,创业板61家,筹资总额约1014亿元。而仅仅在沪市,截至5月26日减持新规实施前,今年以来共有278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过减持,涉及2422个账户,累计减持102亿股,总金额900亿元。显然,IPO因市场极度低迷出现节奏放缓只是阶段性,而减持新规带来“止血”效应却是长期的。   A股端午节后3个交易日与外围股市呈明显强弱差异,表明当前还存在诸多影响市场情绪的负面因素,特别是资金面紧张的预期较为明显。有券商指出,就流动性来看,投资者普遍对6月市场趋势较有顾虑。这是因为担心季末遭遇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和MPA考核,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流动性紧张局面。   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已有215只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过4%。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曾在前几年给A股带来过较大资金分流影响,如今无风险收益率再度抬升,对股市资金面并非好事。   A股难以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2015年6月异常波动以来重新陷入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随着去杠杆以及清理违规资金,参与股市的资金逐渐减少。一边是股市中多数板块尽显赔钱效应,另一边无风险收益率再度诱人,势必导致场外资金不愿意轻易入市。这种局面的打破,不是单靠减持新规以及“漂亮50”创造局部赚钱效应就能实现的。从这一点说,实施减持新规非常重要,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其利好作用不可忽视。不过,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夯实市场发展基础,引入增量资金,打破存量资金博弈格局。
(责任编辑:DF35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减持新规,影响了谁?
减持新规,影响了谁?
导读根据新的减持规定,大股东、持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发行股份的股东每年可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4%股权(每3个月1%),通过大宗交易可以减持8%(每90日不超过2%),全年可以通过两种减持方式减持总股本的12%股份。非公开发行股份获得的股票的股东(包括定增、并购重组)在锁定期满12月后每年可以通过集中竞价最多可减持4%股权(每3个月1%),通过大宗交易可以减持8%的股权,全年最大可减持总股本12%的股权);若持股比例刚好大于8%一点点,通过大宗交易可以减持8%的股权,则剩余部分通过集中竞价减持比例50%,另外50%只能第3年减持了。看看市场反应,逐一解读:1.持有特定股份的股东,无论其持股比例,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这个1%的规定没确定没有变,但是从大股东,变成了特定股东:可以理解为除散户外的所有股东,包括IPO前的股东及定增入股的股东!打个比方,你持股4.99%,按之前的规定算是小股东,可以一下子清仓减持,现在是90天内只准卖1%!2.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之前大宗交易就是个大漏洞,所有的清仓式减持,都是通过大宗交易出掉的!现在最多只能减持2%,且接盘方必须锁仓6个月,这风险太大了,估计没多少机构还愿意接这个盘的!也就是说,3个月之内,大股东最多只能减持3%的股份,其中大宗交易的2%接盘方要锁仓半年,所以市场承受的抛压也就是1%!3.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导致丧失大股东身份的,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6个月内继续遵守减持比例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董监高辞职的,仍须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等等。这个漏洞堵的也好,避免通过野路子玩清仓式减持的!比如董监高,以前辞职半年之后就可以清仓了,现在每年最多减持持股的25%!4.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这个才是大招,是最大的利好!最主要受益的还是去年6月之后定增的公司,本来马上就解禁,可以全清掉,这一搞就只能卖一半了!去年全年定增规模高达1.7万亿,其中大股东参与的锁定3年,今年不用考虑;机构只锁1年,马上就解禁了;再加上前几年定增、马上解禁的大股东,今年的解禁规模高达一万多亿!新规12个月内只能卖一半,相当于接近万亿的解禁筹码不让卖了!(具体数据等待专业机构来统计)5.协议转让中单个受让方受让股份的比例不得低于总股本的5%这个之前也是漏洞,持股5%以下就不算大股东了,可以随便卖,算是变相减持的一条路,这个漏洞也被堵上了!6.细化披露要求:在减持实施的15日前公告减持计划,披露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原因、时间区间、价格区间等信息;在减持时间或数量过半时,公告减持进展;在减持实施完毕后,公告减持结果。提前15天公告,这个规定之前就有,这次是多了一个事中公告,即时间或数量过半时的公告,用处不大,但散户多知道一些信息,还是有好处的!7.所有符合《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的市场主体,即《实施细则》发布日起,持股5%以上股东和控股股东、持有特定股份的股东以及上市公司董监高,均应遵守细则的减持规定。这个才是狠招,周五放消息出来,周六直接关门打狗,还没跑的大股东、小股东、机构们,节后想跑也跑不了啦!三种减持方式新老对比我们先来看下几种减持方式的新老对比:011、协议转让旧规: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并导致股份出让方不再具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身份的,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减持后六个月内继续遵守:1.上市公司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 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2.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减持时间、方式、价格区间、减持原因。3.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新规新增内容: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并导致股份出让方不再具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身份的,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减持后6 个月内继续遵守:1.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 个交易日前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由证券交易所予以备案。2.上市公司大股东在3 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减持后6 个月内继续遵守:1.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比例限制。022、大宗交易旧规:无新规: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或者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数量、持有时间等规定。033、集中竞价旧规:上市公司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 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新规:上市公司大股东在3 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比例限制。股东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股份限售期届满后12 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数量,还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比例限制。适用前三款规定时,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合并计算。我们看一下交易所出的细则:1、覆盖对象以前对上市公司董监高有所规定,现在扩大到了IPO前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以及通过非公开发行(定增)持有股份的股东2、集中竞价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该部分股份的,除遵守前款规定外,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3、协议转让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4、大宗交易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大宗交易的出让方与受让方,应当明确其所买卖股份的数量、性质、种类、价格,并遵守本细则的相关规定。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解读:1、覆盖对象扩大到了PE机构,定增机构。这些机构不能以后一卖了之套现走人了。定增限售期满了也只能卖一半,流动性大减。对于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而言,项目估值要往下调整了。2、特定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受让方6个月内不能转让,而且规模限制在2%。现在很多大宗交易都是打折接货后在后面几个交易日连续集合竞价在市场上抛售获利的。这样一来大宗交易受影响太大。持有6个月股价都不知道到哪儿去了,谁还敢买?3、对大股东和特定股东而言,相当于股份的流动性大大降低。这样,银行对这些股票质押的就要重新评估,调整质押率了,可能会要求质押更多股份。股票质押的质押率会降低。4、上市前各种代持会增加,大家都把股份分散到5%以下,你代持我,我代持你,互利互惠,坚决不当“特定股东”。5、如果不算协议转让和大宗交易的话,通过集合竞价减持一年只能减持4%。对大股东而言,如果是30%的控股比例,光减持完就要7年多….6、对PE而言,持股10%肯定不合算了,还不如每个都持股4.9%,这样悄悄地走,谁都管不了..一图看懂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细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气势可以带来财运,精神可以压倒一切!
作者最新文章来历:证监会发布等
据中国证监会音讯,今日证监会发布了<>,上海、深圳证券买卖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准则的专门规矩。
证监会出台的首要办法内容如下:
证监会表明 ,日发布的<>,在引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档管理人员标准、理性、有序减持,推进上市公司稳健运营、报答中小股东,推进资本商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是,执行<>请求,对专心于长期出资和价值出资的创业出资基金在商场化退出方面给予必要的方针支撑。
证监会称,股份减持准则是资本商场严重的基础性准则,也是境外老练商场通行的准则规矩,触及资本商场的各个方面,关于维护商场秩序安稳,提振商场决心,维护出资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期望商场各方主体建立长期出资、价值出资理念,自觉遵守减持准则规矩,实在做到标准、理性、有序减持股份,一起推进资本商场健康安稳发展。我会将继续盯梢商场上呈现的新状况、新疑问,及时调整完善有关准则规矩。
三是,引导持有上市公司非揭露发行股份的股东在股份锁定时届满后标准、理性、有序减持。
从<>发布后的实习状况来看,呈现了一些值得注重的新状况、新疑问。关于这些疑问,在坚持现行持股锁定时、减持数量份额标准等有关准则规矩不变的基础上,需求专门要点关于杰出疑问,充沛学习境外证券商场减持准则经历,联系中国实践,对现行减持准则做进一步完善,有用标准股东减持股份做法。
四是,进一步标准持有初次揭露发行前发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揭露发行的股份的股东的减持做法。
六是,强化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诚信责任,防备其经过辞去职务躲避减持规矩。
由于,在目前商场局势下,先暂停一下都不过,给商场一个安居乐业的时刻是必要的。但若仅仅“在坚持现行持股锁定时、减持数量份额标准等有关准则规矩不变的基础上……对现行减持准则做进一步完善,有用标准股东减持股份做法。”那么商场是不是承情和配合,就很难说了,说不定,还会导致有关股东抓紧时刻减持的志愿——就像房地产的限购限价等,成果老百姓采购愿望大增。
十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减持做法,关于使用减持进行操作商场、内情买卖等违法做法的,加强稽察法律,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厉追查违法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
证监会及时出台了对比详细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规矩,这是功德,属利好。至此,韩志国教授所说的三个方面均已实现(即不人为镇压,削减新股发行、标准大股东减持做法)。可是,应当看到,这个减持规矩距出资者的期望值仍是有必定距离的。
一是,鼓舞和倡议出资者构成长期出资、价值出资的理念,进一步着重上市公司股东应当严厉遵守有关股份锁定时的请求,并实在实行其就约束股份减持所作出的有关许诺。
二是,完善大宗买卖准则,防备“过桥减持”。清晰有关股东经过大宗买卖减持股份时,出让方、受让方的减持数量和持股期限请求。
八是,清晰大股东与其共同行动听减持股份的,其持股应当兼并核算,防止大股东经过别人持有的方法变相减持。
五是,健全减持方案的信息发表准则。清晰减持的信息发表请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的事前、事中和过后陈述、存案、发表准则,防备和防止成心使用信息发表进行“精准式”减持。
(接下去会有啥方针动态,以及更详细的行情剖析,请见30日晚间推送的卖早看市,谢谢)提示:我们有个股疑问,可到“神股君”微信号(shengu51)咨询,一起原“热股快递”节目也已移至该号(当晚23点左右更新):
看来,周五尾盘许多股市的迅速下行不是没有道理的。如雄安板块中的津膜科技、太空板业、汉钟精机、冀东配备;次新股中的亚泰世界、盐津铺子,以及高位个股三聚环保、德赛电池、合力泰等。A股商场的资金历来不会领错情,那么下周A股的走势,仍是让人乐不起来。
九是,实在加强证券买卖所一线监管责任,关于违背证券买卖所规矩的减持做法,证券买卖所采纳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监管办法。
最新点评:
业务联系QQ:
微信号:sgsg909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卖早一步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何火新:减持新规长期利好股市 为何难成泡沫救命稻草?
资深投资人
关键字: 减持新规A股减持新规股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何火新】
4月以来中国股市持续下跌,虽然上证指数最大跌幅不到10%,但估值泡沫明显的小盘股下跌不亚于一场小型股灾。截至5月31日,有1286只股票跌破了日的低点。
在此背景下,5月26日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新规。总体上看新规和终结IPO三高(高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比例)的IPO新政一样,是监管层为了A股市场平稳发展祭出的新举措,也属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利好。
图片:新华社
这种利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利好是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步伐将减缓。
新规扩大了受限制主体范围,具体包括:控股股东/实控人;持股5%以上的股东;特定股东,如pre-IPO股东、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东(包括受让方);董事监事高管;因司法强制执行、执行股权质押协议、赠与、可交换公司债券换股、股票收益互换等方式取得股份。
对于参与定向增发的股东,原先一年或三年的解禁期满后就可任意减持,但新规要求股份解除限售后的12个月内,不能减持超过50%。
以往股东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加大减持力度,新规堵上了这个漏洞,限制大股东或者特定股东在任意连续90日内最多减持2%,另外受让方须锁仓6个月。
这就意味着90日内,大股东或特定股东最多只能减持3%的股份,其中大宗交易的2%接盘方要锁仓6个月,向市场直接抛出的只有1%。
原先有抛售计划的股东,必然将放缓抛售步伐。
据上交所的统计,截至5月26日证监会减持新规实施前,今年沪市共有278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过减持,累计减持102亿股,总金额 900亿元。其中通过竞价系统减持551亿元,日均5.76亿元;大宗交易减持349亿元,日均3.65亿元。
减持新规实施后第一周,共有3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过减持,累计减持4716万股,合计金额 5.7亿元,日均1.9亿元,均为通过竞价系统进行的减持 (其中:5月31日减持1610万股,金额1.9亿元;6月1日减持2027万股,金额2.3亿元;6月2日减持1078万股,金额1.5亿元),没有通过大宗交易进行的减持。
整体上看,减持新规实施后,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了显著下降,降幅为67%。新规成效初步显现。
第二大利好是将增加定向增发融资的难度,定向增发这种股市主要的融资方式,“抽血”量会有所缓解。
最近一两个月股市的下跌行情,包括2016年12月的下跌行情中,都有不少投资人把IPO的密集发行当作罪魁祸首。实际IPO看起来挺密集,其实融资额非常有限,而且是以比较合理的估值(绝大多数是23倍市盈率)发行的,融资额远远不如定向增发(见表1)。
2014年IPO恢复以来,连续3年,定增融资额都是IPO融资额的8倍以上。而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普遍都是估值偏高甚至是亏损的(见下文表2),参与定增的股东普遍不会长期持有,而是择机获利卖出,为定增股份解禁后的市场增加了较大的抛售压力。
新规要求参与定向增发获利股份的股东,在解禁后1年内只能卖出一半的股份,不仅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而且不少股东参与定增用的是融来的资金,资金有一定的成本,一半的股份锁定期增加了1年,也增加了参与投资的成本。
这样完成定向增发的难度会有所增加,而定增即使完成了,也很可能普遍不能足额融资。
长期利好为何市场并未热烈响应?
既然减持新规是长期利好,但并未在市场上得到热烈响应呢?
新规执行后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高开低走,只上涨了0.23%,中证500指数不涨反跌0.22%,估值更高的中证1000指数跌幅更大,达0.29%。截至6月5日,这三个指数新规执行后,全部都是下跌的。
或许较多人忽略了无减持计划的股东的利益。讲个不太恰当的段子:就比如1943年浙江的刘地主想把土地、当铺、小工厂等资产卖了去重庆或是延安,当地的官员就说:“老乡别走,原来你每年可以转走资产10万银元,现在你每年只能转走5万银元。”李地主本来要到1944年才转走10万银元,一听说这个政策,不行,今年就要转,因为只有今年转走5万银元,才能完成1944年转走10万银元的计划。
所以中短期而言,各类持有较多股份的股东,可能反而要加快减持。每年真正出手减持的股东毕竟是少数,但如果占大多数原本无减持计划的股东要把减持摆上日程,可能在某个时期令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
即使暂时这种压力并未出现,但考虑到这个因素,想入市的投资人,想增持的投资人可能会放缓入市买进的步伐,持有一些估值较高上市公司的自由投资人可能会寻找机会抢先卖出。
就整个市场而言,很少因为重大的股市政策就改变了大趋势。就比如2001年熊市开始后,证监会考虑到国有股减持对市场压力太大,叫停了这一政策。
受利好刺激,上证指数日一天就大涨9.86%。但市场振荡了一段时间后,不到2个月就重回下跌趋势。
虽然减持新规是长期利好政策,但不足于成为股市立竿见影持续上涨的充分条件。尤其对于持有垃圾股、概念股,估值高得离谱的投资人来说,可不能认为就此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了。
为什么在1000多只股票创2016年第一季度股灾3.0底部以来的新低,但同时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上汽集团、招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股价不断上涨,甚至创2015年6月上证指数5178点以来的新高?
因为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每周新股发行10只或更多成为常态,终于量变有形成质变的迹象,极大地压制了对小盘垃圾股、重组股的炒作,也倒逼价值投资之风的盛行。明显高估的多数小盘股,泡沫破灭恐怕是不可避免的,这不是减持新规就能阻止的。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15倍以下,就是比较合理或是低估的,但这个估值水平的公司,在A股市场只有160家,只占3000多家上市公司不到5%的比例,甚至比亏损公司(267家)都要少(表2)。
30倍以上的市盈率,就属于高估的水平。可见A股多数公司,实际上谈不上什么投资价值,有价值回归的要求。在中国,可以认为无风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相当于25倍以下的市盈率。
对上市公司而言,真正要通过经营实体经验做大做强,在目前产能过剩,GDP增速放缓的环境下是比较困难的,但多数上市公司的估值要比无风险的理财产品要高,这实在是投资人应当警惕的。
投资人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多数公司估值偏高的情况下的减持新规。如果上市公司估值不高投资价值明显,则暂时的股价下跌不算什么,甚至为大股东为首的主要股东提供了增持股份,提高持股比例的机会。
以美国的富国银行为例,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趁机增持了不少。所以对于估值明显过高,各类故事、概念导致的泡沫未明显消退前,投资人切不要以为各类股东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无偿站岗,他们可不是邱少云。上市公司的估值是否过高,可比主要股东是否放缓减持步伐更为关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翻页请看减持新规全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苏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材国际 减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