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喜欢经济学的,我发几个微观和2241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最新公告:
本站所有期刊杂志信息均包含杂志社真实投稿电话,以及投稿邮箱,投稿请点击以上期刊栏目选择相应期刊直接联系杂志社。
与宏观经济有关联的期刊投稿形式
  人们对经济学家工作的描述有一个转变。在那以前,微观经济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以利润最大化厂商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一般均衡模型,所以对于这样的一种经济行为的概述还有相关的了解还是比较重要的。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新古典经济学家发现了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薄弱,标志是一篇名为&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论文。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创造的新版宏观经济模型成了这个领域的标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但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所有的决策都是和最优化行为相一致的。为了将失业和经济波动纳入分析之中,新古典经济学家首先是求助于不完全信息,而后是技术变革。
  新的理论至少在一方面有了进展:价格和工资决策有了清晰的微观基础。但是其中的行为假设过于原始粗糙,以至于至少有六种经济现象不能得到解释。在一些情形中和新古典假设的矛盾导致了对这些现象的否认。在其他的情形中,新古典的解释只不过是同义反复。六种现象如下:(1)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新古典模型中,只要失业者接受只比市场出清水平低一点点的工资,他马上就可以找到工作。所以非自愿失业不可能存在。(2)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作用:在新古典理论中,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完全没有作用。一旦货币供给被完全预期到,价格和工资就会相应地变化。真实工资和相对价格是保持稳定的;实际经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3)高失业下通货紧缩并未加剧:由新古典模型可推导出自然失业率的菲利浦斯曲线。如果失业率低于这一自然率,通货膨胀就会加速;反之通货膨胀会持续减速。(4)普遍的退休储蓄不足:在新古典模型中,个人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数量已最大化其跨期效用函数。这样的话私人的储蓄额应该是最优的。但是人们却常常对他们的储蓄感到失望。而且,如果没有社会保险计划的话,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会过少的储蓄。&强迫储蓄计划&非常流行。(5)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6)自暴自弃的低下阶层的长期存在。
  我将从我的一个最早的尝试开始,这个尝试导致了对非对称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的发现。
  一、非对称信息
  信息问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中。在一些市场中,不对称信息可以由于重复交易和声誉的存在而较为容易得到解决。在其他市场,如保险市场、借贷市场、劳动力市场中,买卖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并不容易解决,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失效。例如,老年人不容易买到保险,小公司的贷款受到限制。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少数者&会受到统计歧视,因为人们总是被归入根据可观察的特征确定的各种类型中。借贷市场失效是失业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声誉和重复交易克服了不对称信息的地方,这些惯例也影响了市场的结构。
  要了解不对称信息的根源,知道哪个时代正在进行的一场更加广泛的思想革命是很有用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经济理论家们很少为刻画特殊市场的特殊制度而建立模型。张伯仑的垄断竞争模型和琼&罗宾逊的相似的理论出现在研究生课程甚至一些高年级本科生的课程中。但这些是少之又少的例外。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增长理论家们开始建立有特殊技术特征的模型&&如边干边学等,&特殊&模型开始增加。把这些特殊因素纳入模型中并未损害原有的价格理论,但是它们播下了即将到来的革命的种子。
  二、非自愿失业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非自愿失业是不可能存在的。失业者是那些正在寻找工作(否则他们不是失业,而是非劳动人口)但是拒绝了不能提供使他们满意的工资的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期待更高的工资。由于找不到能提供符合自己要求的工资的工作而失业是不如人意的,但是受到最低工资规定和工会讨价还价影响的人除外,他们是自愿失业者。在市场出清价格下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在新古典理论中,就业下降的时期&&商业周期低潮&&可能是由于意外的总需求水平下降造成的。同样的,就业下降也可能是由于负的供给冲击,这造成了劳动者退出劳动市场,放弃可得到的工作。然而任何关于由自愿的工作决策引起的商业周期的描述都遇到了经验上的困难&&先于周期的辞职行为是不争的事实。行为经济学家并不否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相反他们对此给出了自成一体的解释。20世纪70到80年代首次出现的效率工资模型使得非自愿失业这一概念有了意义。这些模型假定由于道德、公平、内部力量或非对称信息的存在,雇主有强烈的动机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最低水平的工资。这种&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所以使工作机会受到了限制。一些劳动者因此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就是非自愿失业者。
  有许多关于同质的工人所得工资的经验研究证明了效率工资是普遍存在的。早在效率工资进入宏观经济学家的视野之前,劳动经济学家就记录了在相同的工作或有相同特征的工人之间收入的广泛差别。看起来确实有&好工作&和&坏工作&之分。好工作和坏工作的存在使得非自愿失业有了意义:失业者愿意接受但是没能得到那些被同等能力的人把持的工作。
  但是为什么厂商们会支付在最低限以上的工资呢?就我看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释在经验上是最有说服力的。三个要点如下:互惠(人类学中的礼物交换理论),公平(心理学的平衡理论)以及对集体规范的遵循(社会学中的参照群体理论和心理学中的群体信息理论)。在最早的基于礼物交换理论的&社会学&版本的效率工资理论中,厂商给劳动者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劳动者则回报以对公司的忠诚。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公平的考虑:根据心理学的平衡理论,劳动者可能会由于认为他们的工资低于&公平&水平而不积极工作。集体规范通常决定了工人们关于礼物互惠的交换形式以及公平工资的概念。Fehr和其同事用实验的方法确定了互惠行为和集体准则对工人效率的重要性。我最喜欢的效率工资模型是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其中内部人阻止公司以低于现行工资的市场出清工资雇用外部劳动者。一个暗含的假设是内部人有能力破坏公司雇用外部劳动力的努力。Donald Roy的一份细致的关于伊利诺斯机动船厂的研究也许反映了这种行为的发生机制。内部人针对外部人的串谋是许多公司支付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工资的原因。
  另一个版本的基于非对称信息的效率工资模型把高于市场出清工资看作是纪律工具。在夏皮罗&斯蒂格利茨模型中,公司支付&高&工资来减少员工的偷懒行为。然而当所有公司都支付&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时,平均工资提高了,使得失业出现。失业作为一种纪律工具起作用,因为工作不努力而被炒鱿鱼的工人只有在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能找得到工作。
  工人纪律模型比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模型更符合经济学的标准逻辑。但是心理学和社会学模型,虽然依赖于标准经济学分析之外的因素,却可能为非自愿失业提供了更好的总体解释。行为模型刻画了凯恩斯在&通论&前几章所强调的重点:公平以及相对工资的比较。
  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只要被完全预期到,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没有作用。对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完全预期使得理性的工资和价格确定者会以适当的比例调整名义工资,使得产出和就业不发生变化。这种新古典假设和关于货币政策的经验证据以及人们对中央银行对经济作用的普遍信念是相矛盾的。
  宏观行为经济学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清楚地展示出在合理的行为假设下货币政策确实能够影响实际经济,就像凯恩斯经济学很早就断言的一样。认知心理学把决策者描述为搜集信息,并把决策建立在简化的意识结构上的&直觉科学家&。依赖拇指定律(rule of thumb),而忽略那些对利润或效用影响很小的因素是这种心理节约机制的一个应用。在工资&价格体系中,简单法则造成了总工资(价格)水平对外部冲击反应的惰性&&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轻视的&粘性价格/工资&行为。在新古典的批评中,&新古典综合派&所假定的惰性的工资行为是非理性的,于厂商和工人是不利的,因此是不合理的。相对的,行为经济学家指出包括&货币幻觉&在内的拇指法则不仅是广泛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为以此原则行事带来的成本是很小的。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我们的服务
杂志申请收录邮箱:; 投诉建议邮箱: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号码: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81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联系邮箱:
优先推荐期刊
电话:010-814被浏览143040分享邀请回答410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同时考研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同时考研消费者行为理论
有朋友问我,经济学为什么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经济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说经济学说的到底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呢?这个问题真是说起来话长啊,不如就长话短说。经济学的问题由来已久,毕竟要活着就要吃饭穿衣,这就避免不了财富从哪里来和财富如何分配等问题,古往今来很多有思想的人都思考过这些问题。尽管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想法,但是还没有升华到“集大成者”的身份。岁月就在原始采集、农耕劳作、手工业萌芽、贸易往来、资产阶级而发展中慢慢流逝,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演变和知识的积累。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叫亚当斯密的哲学家首先成为“集大成者”,据说他几乎集成了前人全部的思考,并经过各种抄袭和创作,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在这本书中,斯密为后人奠定了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高歌自由市场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的神奇力量,呼吁政府要做“守夜人”“看门狗”,只要保证国家安全、私人产权和契约执行即可,其余的什么都不要管了,这叫做“自由放任”。斯密之后100年的时间里,天才经济学家出现不少,在市场机制的阳光大道上埋头精耕细作,都没有摆脱斯密给他们在地上画的圈圈。他们这群人及其思想叫做“古典经济学”。直到19世纪70年代,边际三杰驾着五彩祥云从欧洲冲进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阵营,将独门炸弹扔进了经济学的阵营,炸死了古典经济学家们深信却一直糊涂的劳动价值论,树起边际效用决定价格的大旗,并把古典经济学轨道从总量经济研究扳到了个体行为研究的道路上来,这叫“边际革命”。边际革命期间,一位伟大的剑桥经济学家再次成为“集大成者”,他就是马歇尔。他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家和边际革命的成果,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马歇尔再次创造了自己的攀岩工具,这包括需求函数、函数连续性、弹性、均衡分析等(都是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味道吧)。通过数学化、形式化过去那些仅仅用文字表达的深邃思想,马歇尔为经济学架上了飞翔的翅膀,穿过五湖四海,传播到所有能看懂英语的地方,包括中华民国的大地。以边际革命为开端,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马首,以其追随者为阵营,这叫做“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有个学生叫凯恩斯,本号介绍了很多凯恩斯的光辉事迹,这里不累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给世界来了当头一棒,全世界都在自由主义的火车上晕头转向,凯恩斯直接撬了轨道,终结了自由主义的道路,将大家情愿不情愿地赶到了干预主义的火车上来。自1936年《通论》出版到二战结束,凯恩斯干预主义堪称复兴号高铁,迅速碾压了全世界的各种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果是,自由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掀起了干预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我是唱着打出来这几行字的,你呢,会唱吗?暴露年龄的歌曲)。至此,经济学一直还在叫经济学。字虽然丑,内心是美滴为什么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呢?这要感谢“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麻省理工的经济学教授萨缪尔森。二战后,应学校邀请写一本足以不让学生上课睡觉的教材,于是,《经济学(上、下册)》在1948年横空出世了(此后再版18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牛X,如果不是因为2006年去世,估计一定会继续再版。就好像我们的教材,高鸿业老师已经去世了,还继续以主编身份再版中)。上册是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讨论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涉及到消费者个体和生产者个体决策,取名为《微观经济学》;下册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国民收入的决定,涉及到经济总量的决定,取名为《宏观经济学》。萨缪尔森把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揉在一个派里,不再是纯粹的苹果派或者橘子派,而是折中了两种味道的产品,所以被学术界称其极其追随者为“新古典综合派”。从1948年至今,大学经济学教材沿用的都是新古典综合的体系。20世纪70年代后,很多经济学家困惑于这个体系,微观经济学中看不到整体,宏观经济学中看不到个体。可是,中国十几亿人所表现出来的总量,难道不是一个个个体创造出来的吗?每个个体的行为决策,难道不会成为大江水流中的一个个小漩涡、小暗流吗?如果大江中有无数小漩涡、小暗流在涌动,按照数学中无数矢量共同求和的原则,那么大江的所有流动方向和速度,一定是无数小漩涡和小暗流的共同作用结果,个体必然是导致总体变化的决定者。凯恩斯忘记了个体,我们不能忘记,经济学家们重新将个体决策融入到宏观经济模型中,走上了微观宏观融为一体的道路,这就是今天高举自由主义大旗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高举干预主义大旗的新凯恩斯经济学……当然,我们的教材还是新古典综合,微观宏观一体化的教材尚未诞生。经济学考研之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也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或者效用论,主要讲述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的情况下,力图使得效用最大化时的消费选择问题。对于初级微观经济学来说,主要是讨论效用最大化问题,而目前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则会着重讨论下效用最大化的对偶问题——支出最小化问题。可以说,效用最大化问题和支出最小化问题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把这两个问题弄明白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就弄明白了。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考试重点(1)效用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和联系;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既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条件;水与钻石悖论及其解释。(2)无差异曲线。重点掌握:关于偏好的三个假定(完备、传递、非饱和性);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无差异曲线切线斜率)及其递减法则;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即特定偏好的效用函数形式(完全替代型,完全互补效用函数、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拟线性效用函数)(14年真题、15年真题)(3)效用最大化与选择。重点掌握:效用最大化条件MU1/MU2=P1/P2,注意角点解情形(高鸿业书上没有,中微内容)。(4)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了解即可。(5)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重点掌握: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尤其要掌握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物品各自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这三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形状。(09、10、11年真题)②消费者剩余。重点掌握:消费者剩余(单个消费者剩余VS市场需求者剩余)的含义与求解。(15年真题)(6)市场需求曲线。重点掌握:①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图形必须掌握,15年真题就是用本图解题;②供需均衡模型及其变动。(12、15年真题)说明: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简单水平相加得到的,若个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一个折线(分段函数形式,注意探讨产品价格范围)。(7)间接效用函数与支出函数【中微内容】。尤其注意间接效用函数其含义(由效用最大化推导出的)和表达式;重点理解支出函数含义和求解,与间接效用函数的关系(互为反函数)。(13年真题、15年真题)(8)等价变化与补偿变化【中微内容】。重点掌握:①补偿性差异(补偿变化)VS等价性差异(等价变化),含义及二者区别,求解;②拟线性效用函数下,CV、EV、△CS直接的关系(三者相等)。③消费者剩余(单个消费者剩余VS市场需求者剩余)的含义与求解。(14年真题)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务必掌握的几种计算题1、效用最大化求解重点掌握:利用函数性质就行求解,角点解问题,征税或者补贴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一次总付原则的问题)。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求解问题各高校经济学考研中,绝大部分高校考试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求解都是让大家求解的是希克斯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也就是高鸿业、尼克尔森、平狄克等微观教材主讲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定义。对于斯拉茨基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范里安的教材。教材里面,关于这个分解图务必掌握,尤其是不同类型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问题,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图解如下:总结:求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时候,相当于把A点,B点,C点处的x需求量求出来,然后两两相减,即可得出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A、C点利用效用最大化求解,B点利用支出最小化求解。例题:3.简要说明消费者均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并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正常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2009年)3.什么是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画图说明微观经济学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吉芬难题”的解释。(2011年)3、间接效用函数和支出函数求解问题(2013年、2015年真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利润最大化VS支出最小化问题,基本上把两个问题都考察了,毕竟经典。回顾下这两个问题的关系(重点掌握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扩展的内容,图5-E)图E5-1 需求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这张图反映了不同需求概念之间的关系,务必掌握。考上人大研究生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时,这些知识点还会用到。更正下:间接效用函数与支出函数,互为反函数!4、补偿变化(CV)和等价变化(EV)求解问题(1)补偿变化:也称为补偿性差异(CV)5、证明题主要涉及替代品、互补品或者净替代品或者净互补品的相关证明,但一般而言,证明题都相对比较难,需要大家平时多做相关练习。2.证明:若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只购买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可能都是劣等品。(南开大学2003年;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带你了解中外名人最终埋骨之地
作者最新文章606被浏览146926分享邀请回答26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89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级微观 宏观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