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扩大对外开放放 如何正确处理对外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统一?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统一?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里面有详细资料,你自己看一下吧。
采纳率:4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怎样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各自力更生的关系?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怎样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各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①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②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自力更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第七章__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哲学
第七章__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 ?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的关系2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3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 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 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并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 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 克思主义”。…4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全新探索。5 1、改革开放的背景?国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 势。政治混乱,经济崩溃。国际:20世纪7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我 国与世界的差距拉大。?6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 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 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 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 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370页)7 发展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 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改革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制度,扫除障碍,解放 生产力。 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8 改革的含义广义的改革是指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 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 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水平和要求的活动,这种活 动的最终结果或多或少地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 狭义的改革,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 生的深刻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改革,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 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9??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实现四个现 代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年间,提出精简机构和农村改革是一 场革命 1985年前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 革命是推翻三座大山 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 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0 改革的原因???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 革。 2)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使我们必 须进行体制改革。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11 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方法? ? ??改革的对象:经济体制等具体体制 改革的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的原则: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坚持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 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裕。 改革的方法:有制度、有步骤、有领导地进 行。12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 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其引起我国社会关 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 说是一场新的革命。? ?13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 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 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14 ? ? ? ? ?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 命而言的 2)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和发展生产力 3)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同革命一 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与深刻性 4)改革具有全面性,引起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的强大动力。 江泽民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思想,强调一是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境界,为现代化 的实现找到了新的动力源15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 节和方面。 社会变革从广度和深度来讲,是一场革命,但这种 革命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因为两种革 命的条件不同、内容与对象不同、形式与手段不同。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过程。16 1)条件不同??革命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是被统治阶段推翻统治阶级的夺权斗争,---压迫条件下的矛盾激化 改革是由执政党发动和领导,由本阶级 群众参加的一种自觉的行动,17 2)内容与对象不同??革命是改变社会根本制度,--推翻三座大山 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也是资产阶级,中心问题是国 家政权,基本功能是改变社会形态。 改革是针对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 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是政策的重新选择, 中心问题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发群众的生活 水平,基本功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18 3)形式与手段不同??革命的最大特点是革命的主体和客体两极对立, 不可共生。大规模、急风暴雨式,阶级斗争、主要 运用暴力手段 改革的最大特点不是改革主体和客体两极对立, 而是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发展。是在党的领导下有制 度、有步骤地进行,依靠群众但不搞群众运动。19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向前 发展的。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直接表现 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 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20 1、马恩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 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 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 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 根本规律。这个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 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21 马恩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一般规律;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没作具体分 析。 ?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了,矛盾依然存在; 但对社会主义矛盾运动的规律未作系统阐述。 ? 斯大林早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精神与 道义上的一致;晚年认识到仍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 产力的矛盾。?22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 基本结束。? ?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 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23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 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与特点―― 既相适应又相矛盾,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 对抗性矛盾。 ?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基本矛盾的思 想。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 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 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社会矛盾――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24 ?20世纪50年代末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 的具体分析和判断也发生了失误,认为阻碍生产 力发展的因素是所有制规模太小,是存在阶级矛 盾和阶级斗争,因此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 促生产”,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5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着毛泽东 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 “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 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具体的研究。”26 邓小平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 点,并进一步确认必须通过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通过改革 不相适应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体制,建立起 充满生机和 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及其他体制,才能促进生 产力发展。27 主要内容?? ??1)判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 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统一起来。 4)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改革。28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由改革的性质决 定――改革就是要从根本 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 展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具体 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9 ?1、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局部试验阶段 (年) 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成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从封闭转变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 大胆改革。30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的改革探索阶 段(1984年至1988年)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 一个新的论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 程。31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时期 (1988年至1992年) 第四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1992年初至 今)?32 1978年以来中国的重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33 ? ??? ?2、改革的内容:全面改革 经济体制的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的改革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3、改革的成就34 神七飞行员舱 外活动演绎时尚的西 单文化广场新型“子弹头”列 车动车组面世华西村和谐号科技机器人亮相南宁鸟巢水立方中国大剧院35 4、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 非得失的标准 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6 ???毛泽东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就提出:“中 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 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 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 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邓小平早就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 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 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1992年在南巡讲话中进一步概括到“判断改革和 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为标准。”37 ???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质是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标准:即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东西,都 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 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是我们考虑一 切问题的出发点,是评价和检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 的根本标准。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对的、应发扬的、提倡的; 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就是错的、应反对的。38 ? ?? ? ? ?综合国力提高――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衡量生产力是否发展的直接 尺度 (1)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资本主义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其道德标准,不在于其 违背公平;而在于其失去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2)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完整性 综合国力并非只指经济力、科技发展,而且包含精 神文明建设,包括国际影响力。它是一个主权国家 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 力。39 3)“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改革开放的一些具 体的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 中摆脱出来一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 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二是在改革开放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 直气壮地支持社会主义方向。三是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的、不具有姓 “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 四是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特殊的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 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 五是对于那些确实姓 “资” ,但合乎 “三个有利于” 、可以为 “社” 所用 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加以“扬弃”利用。 六是不能认为凡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的东西,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都加以否定; 有的东西不具有阶级性。40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基本路线,要处理好改革、发 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一,三者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稳定是前提(稳定压倒一切)??第二,三者相互制约.41 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重点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 的体制保证。 ――胡锦涛42 中国的最高利 益就是稳定。只要 有利于中国稳定的 就是好事。――邓小平43 一是就业压力增大当前不利 于社会稳 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二是大量贫困人口存在 三是贫富差距拉大 四是社会安全网薄弱 五是社会焦虑现象显现44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 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 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45 第二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1)主动开放(明中叶以前&1500年&) (2)主动封闭(1840年以前) (3)被动开放() (4)被动封闭() (5)主动开放(1971以后)46 我们近代对外开放的历程主动式对外开放一边倒式对外 开放 被动式对外 开放47 (二)建国后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的开放理论理论 (1)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接受世界人民的援助。 (3)提出要建立外交上的独立人格。 (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提出“三个世界”理论48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1944年8月,?毛泽东就开始筹划“战后如何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问题了。他对美国驻华外交 官谢伟思讲:“中国战后最急需的是发 展经济。但缺乏独立发展经济所必要的 资本主义基础。她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如 此之低,不能再进一步压低来提供所需 的资本……美国不仅是援助中国发展经 济的最适当国家,它也是能够充分参加 中国发展经济的仅有国家”。49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将来的新民主主义 中国,将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发展对外 贸易和吸收外资,以促进中国的工业化。50 日,在主持制订的党中央有关 文件中毛泽东指出:?“凡外国人在华投资设立并主持的私营工 厂、矿山或其他企业,一律不得没收或 破坏,并允许其在服从民主政府法令和 一定劳动条件下继续营业。”51 1949年3月指出 “在目前,我国政府机关对各资本主义国 家的外国人及外国机关团体,则应继续 采取严正态度。但我们的对外贸易机关, 对凡愿与我接洽商务往来的外国人及外 国机关团体,则应采取积极和友好的态 度,并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52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纳领》第57条中,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 上,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 通商贸易关系”。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 毛泽东建国前夕,就是主张“内外交流” 和“对外开放”的,并将它作为新中国 成立以后的一项“基本国策”,标志着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已基本确立。53 1950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看到国内 有些人对中苏两国合资兴办企业一事不理 解的现象时指出:?“为了利用外国资本主义以促进中国的工业化, 某些事业和外资合营及成立这种股份公司甚 为必要,不独和苏联,和各新民主主义国家, 甚至和资本主义国家还可能在适当的条件下 订立这种合营合同甚至租让合同。苏联在 1921年以后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亦曾提出 并曾出现一些租让企业。关于这些,中央准 备作出适当的解释发表”。54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在目前我国经济落后、资金严重 不足的情况下,“以吸收外国资本主义 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参加我国的经济建 设事业,就有了它的重要性。……对于 人民政权来说,有条件地吸收外资参加 经营企业(而不仅是简单的借款和聘用 外国技术人才),以便使其‘发挥积极 作用’,不但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 且是有利和必要的事情。”55 《论十大关系》?“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外都要学,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 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 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外国 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 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 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 学的一面。……对外国科学、技术、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 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 的事业不利”。56 60年代,在会见日本黑田寿男时,毛泽东?对日本一些大企业愿意与中国进行经济往来表 示极为赞赏和欢迎。并说,单是搞中小贸易, 不和垄断资本搞贸易,意义就不完全,也不算 大。后来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如果需要,可 以让日本人进来开矿、办厂。也可以让华侨投 资建厂,先让他们得利,规定期限,若干年后 按期没收”。这表明,毛泽东的“对外开放” 思想,在原来基础上,又向前突破性地发展了 一大步。即由过去“保护国外私营企业”、 “向外国学习”,发展到“引进外资,兴办合 资企业”。57 2、毛泽东的开放实践???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一个开放 的政党。 (2)努力建设与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的友 好关系。 (3)“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4)打破封锁,走向主动开放58 首先,在军事上,1950 年6月27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 的三项命令: 第一、命令麦克阿瑟使用海空军的力量 支援南朝鲜作战; 第二、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入中国 台湾海峡; 第三、命令加强对菲律宾、越南的军事 援助。59???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声明:“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 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邦肆 行侵略而置之不理”.60 朝鲜战争的消耗情况投入 兵力 美国 南韩 120万 160万 伤亡 人数 39万 70万 耗费 美元 物资 吨830亿 7300万中国朝鲜120万36万20万100亿 1100万61 ?布莱德雷说:这是“美国所进行的一次 代价最大、流血最多而又旷日持久、难 于解决的战争。”是选择了“错误的地 点、错误的时间、跟错误的敌人所进行 的一场错误的战争。”62 尼克松主义的要点:? ? ? ? ???第一,与欧洲盟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以实力为后盾,抗衡苏联。 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作出的努力: (1)撤退驻台湾海峡的舰队; (2)放宽中美民间往来; (3)恢复中美大使代办级谈判; (4)公开表示,愿意访问中国。63 其次,在对外经济交往上,??针对建国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 和禁运政策,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以牙还 牙”,后发制人。 建国第2年,我们就先后同苏联、波兰、捷克、 朝鲜、东德、匈牙利、罗马尼亚、蒙古、保加 利亚和越南等国建立了政府间的贸易关系,并 于1951年使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9.6亿美元, 比1950元增长了73%;使我国与上述国家的贸 易额在我国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0年 33.5%,上升到81.3%。64 ? ? ?? ?中国获得国外贷款总计达36.4亿元。 苏联帮助我国建设了156个重大建设项目, 东欧国家援建了68个工程项目,为我国实行国民经 济的技术改造,提供了物质技术保证。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的贸易关系。 我们还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西方国家某些 商人迫切希望做生意的要求,以香港为基地,采取 灵活多样的方式,与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民间 小额贸易。到1952年底,我国先后与英 、荷 、法 、 瑞士、比 、芬 、意 、西德和日本等国家 贸易商签 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和协议合同,总值达2亿美元以 上。65在“一五” 时期 “文革”期间虽然自1966年开始,受国内动乱的影响,我 国进口额连年下降,1968年又中断了引进工作,但 从1972年起我们不仅恢复了中断的成套设备和新技 术的引进工作,而且从1973年起,经毛泽东亲自批 准,我们用了43亿美元,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技术先 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 大化纤、3套大电站、1套烷基苯厂、43套综合采煤 机组、3套大电站和武钢1.7米轧机等重大项目。这 些项目的引进,增强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提高 了我国现代化生产的技术水平,打破了多年来西方 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局面,为我国进一步推行“对外 开放”提供了雄厚了物质技术保证。66 在国内经济和国防尖端科技建设方面??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勤俭建国”,不仅提前恢复了国民经济,超额完成 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 了条件;而且白手起家,由一个石油输入国变成石油输出国, 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洋布”、“洋灯”的历史。 我国的科学家在一无图纸资料、二无进口原材料的基础上, 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不仅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原 子垄断,也使赫鲁晓夫“中国没有苏联的帮助,20年内别想 造出原子弹”的预言遭到了彻底破产。紧接着,又 用两年零 八个月的时间,先于法国等西方先进国家试制成功了氢弹。 使新中国在地球上站稳了脚跟,为打破西方封锁、遏制和威 胁,鼓舞全国人民进行“反封锁”斗争,增强 “走向世界” 的自信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67 在外交建设上??毛泽东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积极 开展各项外交活动,开创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 面。 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前提下,不管意识 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别,采取 果断而灵活的 外交政策,提出不管是建交还是没有建交的国 家,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中国的主权 和领土的完整,不干涉中国内政,我们都积极 争取与他们发展政治、文化、经济和贸易往来。 同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侧重反对美国帝国主 义倡议、领导和执行的“封锁”、“遏制”政 68 策。 与英国?1954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以艾德礼为团长的 英国工党代表团时向客人呼吁:我们走的是两 条路,让我们做朋友吧,不仅经济上合作,而 且政治上也合作。并倡仪中英之间,一要和平, 二要通商。同年10月,在会见英国有密切关系 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他又再次强调了同样的 原则。他说:“尽管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不同,但两个政党或两个国家是完全可以合作 的。如果邱吉尔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同他合 作”。69 与法国?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见法国参议员、 民主社会抵抗联盟主席密特朗时指出:墙有各 种不同的墙,有意识形态的墙,有社会制度的 墙,有外交关系的墙,也有经济关系的墙,这 是暂时的现象。人民终究是要把墙拆掉的。他 说,中法之间虽然还没建交,但人民来往和贸 易往来还是可以进行的。正是由于毛泽东等中 央领导的共同努力,所以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才 较早地承认我国,并与我建立了外交关系,这 对打破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局面意义重大。70 与日本?为打开中日两国相互关闭的大门,毛泽东不遗 余力地全面开展工作,起初倡导实行“民间先 行,以民促官”方针,通过广泛的民间贸易往 来,逐步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毛泽东 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必须依靠两国人民的推 动,首先做好日本人民的工作,让日本人民去 推动日本政府。建国初期在毛泽东接见的外客 中,以日本的批次、人数为最多。为促进中日 邦交正常化做出较大贡献的日本人士浅沼稻次 朗、铃木一雄、西园寺公一、松村谦三、石桥 湛山、高崎达之助、冈崎嘉平太、黑山寿男、 安井郁等等,都曾受到过毛泽东的亲自接见, 并作了长时间的友好交谈71 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 ? ?中国得到世界多数国家,包括英、法、日等西方国 家的支持,恢复我国在联大中的合法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 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外交处境大为改观,随着中美关 系的缓和及中日两国的建交,世界上逐步出现了一 股与中国“建交热”。截止1979年,世界上与我国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已达到110多个,彻底地粉 碎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阴谋。 毛泽东的外交实践说明:他不但从来没有人为地把 中国与世界割绝,反而通过多方努力,为中国后来 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作出了巨大的、常人 难以企及的贡献,从实践上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 的先河。72 3、影响毛泽东开放成果的因素?? ?毛泽东是主张对外开放的,但开放的效 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 1)客观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封锁。 2)主观上是毛泽东的开放理论存在局限 性。73 4、毛泽东开放理论的局限性?? ? ??(1) 考虑开放,政治多,经济少。认为应该在 政治上互相交往,互相支持,广交朋友;经济 上却过于慷慨大方。 (2)认为应该防止国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 (3)对主权非常重视,过分敏感。 (4) 认为国际分工是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手段, 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进行抵制; (5) 认为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 多地剥削工人,没有借鉴的价值;74 ???(6)认为垄断会产生停滞腐朽的趋势,工 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到了顶点,不会 有什么重大的突破。 (7)没有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引进外资、引 进技术的关系; (8)在开放中,讲斗争多,讲同一少。基 本上实行对着干75 (三)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76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 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 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济 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 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77 历史的经验的总结和对外开放的提出能闭 导关 致自 落守 后只离中 不国 开的 世发 界展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邓正式使用“对外开放”一词 后来邓小平多次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78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离 不 邓 开 小 世 界 平中 国 的 发 展79― (1)、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状况我国为什 么要实行 对外开放 政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 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市场经济的特征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 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 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80 生产的全球化( 1) 市场的国际化 世界 资本的国际化 经济 的全 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球化信息传播的国际化81 二战后,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的国际 化加速,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金融 国际化、交通信息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 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败,取 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82 发动机 德国、澳大利亚 设计 德国 车身薄板日本轮胎 马来西亚变速器 它说明了什么?法国 美国20多个国家83 生产协作领域新技 术革 命的 蓬勃 兴起国际 分工 进一 步的 加强国家 经济 联系 广泛 渗透技术、信息交流领域资金融通领域 劳务合作领域经济的全球化使对外开放 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84 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最 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 在一切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只有依靠许多国家的联合和合 作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才能使 新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85 (2)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忆一 忆1、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86 巨大销售市场社会化大 生产发展需 要广阔原料产地 国际范围调剂余缺 促 使对外 开放要求国与国之间相互 依赖、相互促进87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市场不 再封闭 市场相 互依存开放性实行对 外开放构成了国 际大市场88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竞争的 压力和动力是不行的。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 化的格局中,只有努力做到我国市场经济与 国际市场的接轨,让企业都参与国际高水平 的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才能加 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9 (3)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社会生 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一根本任务遇到的难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有很多有利 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其中遇到的 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90 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外 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才能加 快现代化建设进程。这是我国 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91 2004年,我国利用外资 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首 次突破600亿美元大关。从提 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看, 截至2004年,我国利用外资 已近6000亿美元,在发展中 国家中遥遥领先。92 总之,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 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 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这个结论已为 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93 想一想我国曾在出口大 米的同时进口小麦, 这是为什么?94 答案提示: 1、大米是我国的优势产品。生产一定 量大米比生产一定量小麦花费的劳动量 要少,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对于自己的优势产品争取多发展、 多出口,对于自己劣势的产品可以少发 展、多进口,这样可以扬长避短,优势 互补,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95 (四)、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统 一1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实质上是外因 与内因的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 化的条件,外因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内因才能体 现出来。同时,内因和外因也是互为条件、相 辅相成的。 对外开放是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在 对外开放中必须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同 时,也只有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 坚持自力更生。96 2)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方针,赋予 “独立自主”以新的时代内涵??? ?邓小平指出:“我们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 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 的方针。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 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这是中国人民的 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其次,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把 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97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的 方针,要求做到:? ? ? ?第一,有自主的立场。 第二,自信的心态。 第三,有自立的功夫。 第四,有自觉的精神。98 2)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做到 为我所用,增强中华民族自立更生的能力? ???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 资本主义,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 教育、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知 识和经验。 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有许多东西是没有 阶级性的,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 利用。 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必然带来一些 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对待这些腐朽的东西,邓 小平主张用法律和教育这两种手段来解决。99 3)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风险, 并注意防范风险?对外开放有利也有弊。最大的风险,就 是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和消 极影响,而这比起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 要小得多;而且是可以防范和抵御的。100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 本主义。? ???从政治上讲,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 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 从经济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工、农、 商业和其他方面已建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当然,实行对外开放,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决不可忘掉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江泽民: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是注意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 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防范和抵制各种腐 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101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开放? ???1,对外开放的过程----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我国对外开放是从具体国情出发,采取分步骤、多层次、 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 开放的新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试点和起步阶段(1979――1983年)。主要是在广东、福建 两省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目的在于发挥 两省作为侨乡和毗邻港澳的人文、地理优势,抓紧有利的国际 机遇先行一步,取得对外开放的经验, 1980年,首先创办深 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小平同志亲自倡导、 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个 重大决策。 在建设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中,小平同志强调:“特区是个窗 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 的窗口。” 经济特区的思想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102 ??? ?(2)向沿海地区扩展阶段(1984――1991年)。对外开 放逐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沿海地区推进,形成了 覆盖293个市县、2.8亿人口、42.6万平方公里的沿海 开放地带。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充分肯定经济特区窗口 和试验作用的基础上,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 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沿海城市建设国家级经济技 术开发区。 1988年海南岛建省并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为了进一步 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 央制定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在整个沿海地 区加快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103 ?(3)加速步伐、全面推进阶段(1992年春至今)。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沿海 向沿江、沿边、内陆省区推进,相继开发开 放沿长江6个港口城市、沿陆地边境13个城 市,以及一批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自治区的 首府)。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推进,开放地区已 覆盖354个市县、55万平方公里、3.3亿人口。 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内容来说, 不仅包括经济,而且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 交流与合作;就范围来说,不仅对西方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104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特区,现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 省等五个经济特区。突出一个“特”字,一是对外经济活动中 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二是对外商投资在税收上给予特殊的优惠; 三是特区经济坚持几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 资为主,经济成分以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 企业为主,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 第二个层次是开放沿海天津、上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在 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方面给予项目的审批权;外商投 资给予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城市,经 国务院批准可设置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某些特殊的经济政策。 第三个层次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988年,国务院先 后确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胶东半岛和辽 东半岛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第四个层次是内地。105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对外开放的领域要进一步拓宽,要扩大生产要 素的国际流动和国际交换,加快工业和贸易以 外其他产业的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逐步地、有条件地开放我国的服务领域。 迄今为止,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1)利 用外国贷款。(2)发展补偿贸易。 (3)实行加工 装配。 (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 (5)吸收 外商直接投资。(6)合作开发。(7)国际租赁。 (8)境外发行债券和股票。(9)对外投资建厂。 1996年底,中国在境外办企业5 500多家,总 投资50亿美元。(10)项目融资。106 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对外开放 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 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 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 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 国民经济素质提高。”107 所谓全方位开放 就是对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实行 开放。108 109 多层次 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 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 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 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 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110 多 层 次 开 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边、沿江、沿铁路 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案例: 过去的深圳118 119 陆家嘴 张家浜旧貌今日陆家嘴 高楼林立120 121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蛇口工业 区122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珠海生化制药厂123 1992年2月,邓小平考察上海杨浦东工地124 125 126 宽领域 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 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 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 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 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 育、文化、服务业等。127 在开放范围上,除经济上开放外, 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文化上都要开 放;在开放空间上,由生产领域扩展到 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许 多领域,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在开放形 式上,全面地利用国际通行的各种贸易 形式和投资形式。128 数据解读:一个 主要是看其对外贸易 数量的多寡。1989年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以来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外贸易规模 不断扩大,中国在国 际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 国家统计局
10:44:05 突出。上面的图表表明,198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足120亿美元,到2001年迅速扩大为509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525亿美元猛增到2662亿美元,而进口总额由591 亿美元猛增到2436亿美元,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改善。目前,近乎在世界各地都 能够看到Made in China的商品。129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
08:05:09130 国家统计局
14:21:34131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对外开放进 入一个新的阶段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大幅降低了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定了各 项基本原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有秩序进行。 有利于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国企改革、扩大内需、 扩大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台湾问题的解决、港澳地 132 区的繁荣、证券市场的兴旺。 133 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入世以来,我国将根据承诺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电信、外贸、商业、建筑等领域。使得开放的领域从一般加工工业扩展到基础工业、基础设施、 高新技术和服务贸易等领域。134 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对外贸易连续跨上几个台阶。外贸进出口总额由 1997年的3252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08亿美元。世界排名由第10位上升到第5位。日135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03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7.1%,达到8512亿美元,由上年居世界界第 五位上升到第四 位。《政府工作报告》 日136 对外开放实行新突破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 三位。《政府工作报告》 日137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 增长 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 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日138 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放; ? 在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盲目引进和重复引 进的问题; ? 外资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 ?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不够。?139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是: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 效益;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改善外 贸结构。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 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 业和区域投向引导。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 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40 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 合的道路,全面提高我国的对 外开放水平。141 ? ????“走出去”的内涵包括: 第一,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 第二,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 投资,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 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第三,鼓励、支持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 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加大信贷、保险、外汇 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 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第四,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 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42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的重要内容和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二者相辅 相成,缺一不可。 “引进来”是对外开放,“走出去”也是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之初,限于条件,我们以“引进来”为主, 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 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化的趋势和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更有效地利 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 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143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按照中国入世承诺,从日起,外资银行将 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孱弱的 国内银行业,将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 线上,进行真刀真枪的竞争。我国金融业,现状不容乐观 加入WTO,从长远来看,对于中国金融业将是净收益。但 从短期甚至中期看,可能是成本大于收益。144 汇率变动的影响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游资的冲击国企资金外流和违规资金的增加金融风险145 ? 所谓金融安全,是指在全球化条件 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具 备的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 能力,以及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 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 运行与发展的态势。146 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 不受伤害。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 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 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 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 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 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 全局性的危机。147 要切实把金融安全放在世 界经济与政治的大格局中 来考察。148 从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接 轨看,须注意以下几个关 键问题。149 (1)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2)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在一些关键部门与 领域积极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保证国家的根 本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 (3)合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合理利用外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150 (6)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设计 一套监测指标,随时进行监测和调整国内外政策, 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和高效运行,确保国家经济不 受重大损失。151 思考题?? ??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 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 持的基本国策?152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蕴楼对外开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