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造业与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什么中国

林毅夫:中国跟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差距还很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林毅夫:中国后发优势依旧明显
  宋易康 王菲
  最新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中国7月出口同比负增长8.3%,显著低于预期与前值。7月PMI处于枯荣分界线,制造业下滑也有加速态势。一系列宏观数据表现并不理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不减。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中国的经济奇迹还有多少后发追赶优势?这在许多学者当中产生了分歧。就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近日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学术委员林毅夫。
  林毅夫认为,一般认为中国后发优势已经很少,必须要自主创新,但其实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传统成熟产业上的差距还非常大。中国在许多产业上还可以通过合资、并购或到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的方式,将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让他们来中国设厂生产。这些创新方式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是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仍然应该继续倡导。
  第一财经日报:以前我们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归结为后发追赶优势,到了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下滑了,后发优势也没有那么强了。那么未来5年在“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后发优势体现在哪里?
  林毅夫:我并不认同中国后发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的观点。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是7600美元,而美国是54000美元,德国是48000美元,日本是38000美元,韩国是26000美元,都数倍于我国。人均GDP高表明其劳动生产力水平高,劳动生产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总体的技术和产业水平,据此,我们跟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还很大。
  虽然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在家电和一些制造业上确实已处于世界前沿,不过这些产业的附加值相对低,发达国家已经退出这些产业,从全球的产业链而言中国大多数的产业还处于中低端,产业升级空间还很大,还可向中高端、高端发展,因此后发优势依然存在。
  据报道,前不久在德国汉诺威世界制造业展览会上,25个展馆中只有3个是高新技术展馆。中国在那22个传统产业的展馆中,所占面积非常小,位置不显眼,观众基本没兴趣看中国的展品,大家热衷看的是德国、日本、韩国、瑞典、美国的产品,这些国家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比我们高很多。
  我最近专门对装备业做了一些调查,许多产品我国的产量居世界之冠,但不少同样的设备,我国产品的价格只有德国的一半或更低,有些卖500万美元的装备中最核心的部件体量很小,却值200万美元,不是从德国就是从日本进口,我国的产业实际上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
  我把我们国家现在的产业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是还处于追赶阶段的传统成熟产业,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我们可以用合资、并购方式,到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或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将先进的产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二类是一些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产业,如家电业,这类产业需要自主研发取得产品技术创新,以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第三类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比较优势已逐渐丧失,需要考虑的是帮助少数有条件的企业走向品牌、研发、市场渠道管理,绝大多数的加工企业则是如何帮助它们到海外工资水平低的地方去设厂,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将GDP(国内生产总值)变为GNP(国民生产总值)。另外,钢材、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建材行业有过剩产能,它们的技术还很新,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有很大需求。对这些产业需要帮它们走出去,到海外创造“第二春”。
  第四类是手机、互联网之类的新产业,它们的研发以人力资本为主,并且研发周期特别短,所需资金不多,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弯道超车的办法,利用我国人力资本多、国内市场庞大和产业配套齐全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现在所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主要就在这类产业。
  第五类是资本投入特别大、研发周期非常长、关系国防安全的战略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它们可能很难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政府提供财政直接支持。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背后其实是依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来实现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不同产业的技术和世界前沿的差距不一样,有效的创新和升级方式也因而不同。要善于利用这种差异,在有效市场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发挥政府的有为作用,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因势利导。
  我国目前即使一些产业存在产能过剩或失掉比较优势的现象,但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不小,产业升级的空间还很大,投资机会多,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还很好。
  日报: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学也成为当代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如何定义中国经济学?
  林毅夫:很高兴这个问题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1995年《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时,我曾写了一篇《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祝贺文章,提出只要我们维持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可以预期到21世纪中国会变成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的经济体,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会逐渐转移到中国。那时,中国的经济学家会比其他地方的同行能更好把握中国经济的脉动,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解释、提出的理论也会随着中国经济现象对世界的影响而成为世界性的理论,他们当中就会有不少世界级的大师。21世纪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21世纪会是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的世纪。
  经济学是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套简单的逻辑体系,在这样的逻辑体系中,哪个理论在世界上是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其实不在逻辑本身,而取决于理论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发生在世界经济中心的现象就是最重要的经济现象。
  研究经济问题时,这个简单的逻辑体系一定要抽象,保留几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变量,把不太重要的舍弃。在成千上万可能的经济变量中,保留哪几个变量呢?只有生活在该经济体,非常了解其社会、历史的人,才能从众多可能的社会经济变量中,保留几个重要的,也就是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总结来说,任何经济理论都是经济学家研究他所处时代、所在社会出现的问题,对其中因果关系提出的逻辑解释。因此,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地方性、国别性的,没有世界性的理论。但是,重要的国家的社会经济现象对世界的影响就大,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就会被认为是具有重大意义。
  日报: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些经济学家思想、理论的影响下改变了很多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的繁荣,怎么看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林毅夫:理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理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并在这个基础上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理论都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的道理,它帮助人们了解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到方法改进经济现象。社会是不断在发展和变化的,所以经济学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总是不断被新理论所扬弃。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进行经济转型。但是,按当时盛行的主流理论执行正确的转型政策的国家,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发展绩效和稳定性比转型前还差,而少数几个实现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国家都推行了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渐进、双轨的转型政策。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说违背主流理论的政策一定会成功,只是这些成功国家的经验如此。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理论的目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主流理论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不如发达国家,但问题是根据这样的认识所制定的政策,推行的结果没有成功。原因在于现在的理论绝大多数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现象总结出来的,而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所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发展中国家的条件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应用这些理论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发达国家自身的条件是变化的,它的理论必然也不断变化。所以,总结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经验,提出新的经济理论非常有必要。
  日报:在中国经济学家辈出的时代,一些致力于鼓励经济学纯理论研究的基金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首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你如何看待基金会成立的意义?
  林毅夫:我认为,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可以发挥这样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鼓励大家深入了解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转型中的经验,探究其成功或失败的逻辑,从而提出新的理论。
  第二是每个学者的理论创新都是瞎子摸象,因此,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相互切磋。基金会可以促进交流、争论,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入地、全面地认识所研究的现象。
  第三,基金会还是推广的平台。希望今后学界根据中国经验提出的理论能够在国内和国际上,跟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学者交流。世界人口的85%仍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愿望是赶上发达国家,中国的状况与其相似程度比发达国家高,因此总结于中国经验的理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具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un659)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制造”与“中国规模”的差距有多大
“中国制造”与“中国规模”的差距有多大
人力资源分享
从全球500强到全球制造500强,中国企业的差距是明显的,如何缩小差距,在于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由全球制造商集团编制的2017年度(首届)《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22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制造商峰会上揭晓。中国大陆入选的企业共有57家,其中入围榜单前十强的企业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及上汽集团。中国石化以19309亿元人民币排名营收第一,苹果公司则以3147亿元排名净利润的第一。相较于不久前《财富》杂志刚刚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大陆有109家企业入围,入选《全球制造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减少了近一半,不仅远低于美国的入选企业数,也比《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被中国拉得很远的日本少了近30家。可见,在制造业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并不否认,经过过去四十年的大力培育和努力探索,特别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大突破。很多领域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有的还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量的扩张,忽视质的提升,继而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规模扩张没有能够与质量提升同步推进,“中国规模”也没有有效体现在“中国制造”上,更没有上升到“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自然,在制造业的排行榜上,就很难与发达国家相比了。这也意味着,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后,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企业,必须进入到战略调整与转型的轨道上来,进入到从速度向效益、从数量向质量、从产品向品牌、从满足市场需求向引导市场需求、从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轨道上来,真正让“中国制造”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也是如此,过去的近四十年,虽然中国的制造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钢铁等行业早就超过了“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产能最大的国家,电视机等行业,也遥遥领先。但是,真正能够拿到国际市场去“一展歌喉”的企业与产品,尤其是品牌,却寥寥无几。更多情况下,打的还是价格战,而不是核心技术战。为什么苹果公司能够在营业收入排名全球第八的情况下,净利润却远远超过其他企业排名全球第一,玩的就是核心技术和品牌,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带来的核心效益和品牌效应,也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将其他企业挤到了一边。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是玩不动的,也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名,不仅在《世界500强》榜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全球制造500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眼下,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大数据更好地观察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制造业发展目标,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方面,中国还是有条件、有优势的。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和运用在全球是处于较高水平的,特别是大数据,已经达到较高水准,具有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条件。关键就看地方政府和企业有没有这个意识,是否认识到大数据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另一方面,中国发展制造业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条件不断优化,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更是为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很多国际组织和专家都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助推中国制造业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如何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捕捉市场信息,强化技术创新,则是政府和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政府来说,重点是创造环境、提供服务,让企业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企业来说,就是适应市场变化,适应竞争需要,增强危机感,从而把注意力放到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培育等方面,而不是再满足于眼前的微小利益。谭浩俊【原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力资源分享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好文分享。
作者最新文章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四个行业
未来服务业将对总体经济形成更多的支撑
  未来,服务业将对总体经济形成更多的支撑。其中,信息和通信,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社保、教育、医疗、公共管理、国防等服务业领域将快速增长。
  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信息和通信、社会中介服务、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领域尤其显著。数据层面上,过去几年相关服务领域扩张的迹象也已经非常明显。
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
  5年以前,我曾经针对2011年—2020年的长期经济增长做过一些预测。当时估计的是,在中性情景下,至201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可能下降至7%~7.5%的水平,至2020年,更进一步回落到5%~5.5%区间。5年过后回头来看,当时的这些估计并不精确,但大体仍然是过得去的。
  图中两条线分别代表了最乐观情形和最悲观情形下经济增速的走势。现实经济更可能沿着两条线之间的中性情景行进。
  当时我认为,潜在经济增速系统性转折的背后,有两个关键的主导原因:一是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支持作用正在消退;二是中国的重化工业化高峰正在走过,其所对应的经济高速增长状态也正在结束。方向上,我认为继续沿用此前的这一预测没有太大的问题。未来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进一步下降很有可能。
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在潜在经济增速趋势下降的背景下,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更加关注。
  图2转引自相关的文献研究,展示了二战结束以来,全球较大规模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横轴是所分析国家的人均GDP,以1990年不变价美元计价,并取对数。不同年份的人均GDP均放在图形中。纵轴是各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增加值之比。
  可以看到,图形数据点明显呈现出马鞍形走势: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制造业相对服务业总是更快地增长,制造业与服务业增加值之比持续上升。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的时候,制造业增长开始放缓,并低于服务业增速。马鞍高点对应的人均GDP在美元(1990年不变价)之间。
  中国人均GDP在2010年—2011年达到8000美元,目前在11000美元附近(均为1990年不变价)。从前述国际经验来看,中国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的比值可能正呈现趋势性的下滑。
  这同时也意味着,过去几年所经历的制造业减速过程应该是不可逆的,并且可能仍然没有完全结束。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服务业扩张将长期快于GDP增长,从而对总体经济形成更多的支撑。例如,假定2020年GDP增速在5.5%附近,那么制造业增速也许只有4%的水平,而服务业增长也许在6.5%~7%附近。
当前背景下,哪些服务业领域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服务业简单来讲就是第三产业。我们首先可以将中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做一个比较。
  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只有48%,发达国家平均在70%以上,差距超过20个百分点。未来中国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攀升,并最终追平发达国家,并不会特别意外。更进一步,将服务业细分,能够看到,在批发零售、仓储物流、住宿餐饮等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
  与发达国家差距异常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一是信息和通信领域,差距超过一倍。
  二是在房地产领域,差距接近一倍。
  三是在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行政和辅助活动领域,简单来说,就是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独立科研机构等等,这方面的差距达到三倍。
  四是社保、教育、医疗、公共管理、国防等领域,差距超过一倍。
  中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有关。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房屋的租赁、买卖需求仍然会上升,房地产增加值占比也会追上去。实实在在的差距是在另外三个领域,未来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大概率也会在这些领域发生。
  过去几年,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以上提及的服务业领域,这样的追赶过程是否已经开始?从已有经济统计数据来看,回答是肯定的。
  目前中国的第三产业大类划分包括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及其他行业,以上提及的很多领域都被划分到“其他行业”里面。恰恰是在这些单独列出来的行业,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不大,而没有进一步细分统计的“其他行业”,2013年以来增速逆势上升。
  “其他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近40%,占全部GDP的比重也有20%。这样,2013年以来“其他行业”的逆势上升,对GD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0.4个百分点。在A股市场上,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指数走势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尽管经济转型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但必须清楚的是,迄今经济转型所产生的支撑力量,仍然无法抵消传统行业走弱所产生的拖累,在此背景下总体经济增速呈现下滑。
  通常在提及经济转型的时候,人们除了关注服务业的扩张,同样重视的还有制造业的升级。制造业升级的证据是较多的。例如,在传统行业,为应对利润的恶化趋势,企业提高高毛利产品的比重,这即实现了产品的升级。再如,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长期高于整体制造业,并且近两年在宏观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仍然维持了稳定,对总体制造业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再如废弃资源利用业,这个行业规模特别小,对整个制造业的影响有限,但其扩张速度很快,并在近两年增速趋势回升。
  但必须承认,从已有分行业数据来看,制造业领域的转型升级以及对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的证据仍然不是特别清晰。(作者:高善文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17897&次阅读&&&&6&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更加轻松、好看、有用、时尚的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行情。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10分钟
时长:4分钟
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四个行业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过去几年所经历的制造业减速过程应该是不可逆的,并且可能仍然没有完全结束。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服务业扩张将长期快于GDP增长,从而对总体经济形成更多的支撑。
过去几年所经历的制造业减速过程应该是不可逆的,并且可能仍然没有完全结束。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服务业扩张将长期快于GDP增长,从而对总体经济形成更多的支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阀门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日 来源: 互联网 【】 【】分享到:
中研网讯:  当下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这是阻碍我们阀门行业发展的绊脚石。目前国内许多阀门企业引进的先进技术后很少再作创新。当海外客户参观中国重工业项目的时候,比如、石化等,发现很多项目的阀门产品只是在西方的设计原型基础上做了改变。现在的我国阀门行业设计水平并不高,国内骨干企业虽有一定的研发条件,而多数阀门企业的研发中心受人员、设施的限制,缺乏足够资金的投入,研发与技术能力较为封闭,主要是根据企业所需而仅对企业服务,根据销售订单而进行设计、工艺编制,职能也较为简单;如阀门生产过程中的现场技术处理,或者从事少量的新产品研发。  国内阀门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工艺也较落后,尽管国内有些阀门企业拥有现代化的,可以实现自动操作,甚至令西方的一些企业都相形见绌。很多阀门企业的设备比较差,在铸造、、、、等的阀门产品,但由于铸造工艺手段落后,、等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浪费很大,也差。  现在我国的多数阀门厂家还不能自主地进行阀门的抗震等有效分析,而这些厂家须委托设计院校进行抗震分析,只有个别厂家较完整地掌握了阀门的应力计算和抗震分析、阀门的疲劳分析、以及抗冲击分析,于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厂家研发能力水平的提高。国内产学研合作程度也较低,自主开发的产品技术含量也较低,而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设计院虽设有专业、处、室开展阀门技术的研究,但仅仅是对整个装置中阀门的作用、要求的特性提出技术要求,并不展开对阀门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研发,即使有设计图纸,往往缺乏工艺性,与实际操作有的不相适应,其中一些关键由于缺少实际验证手段,这都是导致国内阀门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关研究报告
  国外技术水平较高的阀门企业通常配有专门的研发中心,相比而言,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各种相关研究机构和专业优秀的技术工程人员作支撑,且这些研发中心往往根据需要配有专门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而应用于阀门产品的计算机应用也是相当齐全:既可通过分析手段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先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预测,又可采用实验的方法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根据统计数据同时验证其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以此得出一系列有效的阀门性能和技术特性的分析方法,以此类方法应用于后续阀门技术的开发,以至在降低研发成本,其研究成果更具实效。  好多企业阀门产品虽获得不少国家专利,但好多专利仅为实用专利,技术含量不高,好多专利仅在结构上作了部分改进,没有实质性改进发明。有的还存在仿制和抄袭,由于好多阀门用户多年停留于使用传统产品,因而好多产品内外结构多年没有实质性改进与提高。  其实就技术水平而言,常规阀门的设计和材料应用上,我们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在上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差在什么地方?但以实际情况就是差在认真两字上,有这样一种产品,原本是德国某公司水阀专利产品,有几个不同的企业同时生产,一个是某外国公司,一个是台资企业,一个是国内公司。一样的产品图,生产出来的阀门实物却各异。前两家公司内在质量、外观上都比国内做的好。令人不解的是:这几家公司都在中国国内生产这种产品,而且铸件毛坯都来自国内的工厂,但结果相差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经营理念、追求目标和外资企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产品毛坯加工工艺上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的,也是我们反思的。  国外阀门企业的做法与中国企业有所不同,我国的阀门企业先是搞,扩建生产厂房、增添生产设备,厂房也是一扩再扩,追求大而全,现代气派,并只想生产规模的扩大,忽视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投入,产品后劲严重不足,而生产产品大部分是仿制,只生产普通低档产品,过多地把精力投入市场经营上,使用不正当手段搞产品推销竞争,因而缺少核心竞争力。好多国内的一些企业在搞研发的时,较多的是参考其它厂商的设计,从而忽略了原始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只具有外形而没有真正灵魂。  阀门作为整个产业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的研发体系相当薄弱,但在创新能力上较为薄弱,现在一些企业又有好多分厂和联营企业,一些企业在研发能力的投入上,科技队伍的建设上,还有研发手段设施的建立上投入也小,其实研发投入是很大,目前整个行业在研发队伍、研发的手段、研发的产品的检测措施、型式试验的设备,不足以支撑我们阀门行业实施科技研发和开发新品,更谈不上开发高端产品了。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实力浓厚外资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的阀门市场,这些境外军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和高新技术,又有丰富的经营战略,无形给中国阀门市场构成一定的威胁,也是我们阀门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目前他们在中国收购阀企,高薪招揽阀门行业的技术设计人才,利用知名品牌,抢占我国高端阀门市场。有的在我国建厂,有的将总部迁移中国,有的在中国组建研发中心。  国外阀门公司质量控制手段齐全、先进,热态、冷态齐全,又使用先进座标测量仪,各种探伤设备严格检查,质量保证每个环节也到位,每个零件在任何过程中一目了然,记录非常详尽,责任明确;表面质量也好,包括锻造质量、表面打磨、焊缝质量,几乎杜绝了磕碰划伤;度也高,包括车间文明生产和环境、防尘、防锈,产品各个环节毛刺,飞边清理打磨、清洁,以及到装配前清洗、干燥各个环节都搞得到位,不留一点痕迹。员工也敬业认真,一丝不苟。理念是优质优价,主要是对高端阀门而言。  相比而言,国内在质量上还是有诸多缺陷的,首先在工艺上或多或少被忽视的,好多企业明明有质保体系,可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用武之地,质量管理执行起来自行其是,随心所欲;其次在装配过程中也是马虎了事,装不进就硬拚凑。而一道工序也是能省则省,好多油漆没有标准的,自定标准,本身前道工件没处理好,表面毛糟,有的面漆一涂,遮盖了缺陷。在调试上并不严格把关,难怪有的阀门一安装就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同时国内好多厂家阀门加工场地混乱不堪,有的地面不平整,大件堆放在地上,压坏场地;有的是环保意识差,对加工后铁屑不能有效处理和防尘,工件灰尘满面,有的没有涂液,锈迹斑痕多;目前国内阀门丝杆大都采用机加工,同心度、光洁度都差,其实志远阀门公司已专业加工此先进工艺的阀、丝杆,逐步在行业内全面推广。且国内好多厂为了节省成本,有的甚至阀门油漆也不喷漆的,有的则采用普通油漆,表面也不涂防锈油,仅喷漆一项也偷工减料。如此加工工序怎能保证外观质量呢?有的阀门价格便宜,就是在材质成份和工艺简化上有很大关系,偷工减料,做了手脚。  国内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目前可以为海外阀门业企业生产零部件。但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数据控制和数控,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坐标测量等设备。而这些设备很少用于国内产品的加工。这也妨碍了中国阀门业设计能力的提高。所以国内大多数阀门企业的设计能力只能满足国内市场。  由于国内阀门制造业对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相继采用,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普及提高。以及与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衔接等,显得现有执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些滞后。现在阀门制造业执行的许多国家标准还是1989年制定的,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标准制定和修改的滞后,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由于有些用户和业主对国内阀门生产厂家和现有阀门产品性能缺乏了解,国内企业又没有业绩而不愿采购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国产化产品,这也是影响国内企业快速发展,缩小与国外差距的原因之一。  显而易见,有差距和存在问题并不可怕,知名阀门厂家明保阀门负责人觉得只要我们调整好发展思路,增强发展的信心,强化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重视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阀门骨干企业一定能够赶上和超过国外同类企业,为国家重大技术国产化作出贡献,在世界阀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并成为世界阀门制造业的强国。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未来机器人将大幅度改变人类命运和生活...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亚光4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快餐产业大会上表示,今年1到51...
昨日,沪指盘中突破2050点,创业板指收盘站上1400点。在上半年结束之际,两...
移动端的高速爆发,加速了智能家电的普及,从今年的家博会开始,各个企业都...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存在成本上涨、产品价格走低、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业内...
7月16日,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5...
房地产行业降温趋势有加速迹象。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至四年...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显而易见的...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跟发达国家的差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