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能和微信聊天置顶怎么取消一样置顶聊天吗

评测:大数据告诉你支付宝和微信谁更强?
评测:大数据告诉你支付宝和微信谁更强?
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有超过18万亿的交易额都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的,而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是这个数字的助力者,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为39.51%。 支付宝比财付通高14个百分点,而这个差距还是在一季度对于财付通有利的情况下造成的,由于有春节红包的拉动,一季度是财付通的传统旺季,但对电商、外出消费等商业活动而言,一季度则是支付宝的全年淡季。
假如我们没了支付宝和微信,生活会变成怎样呢? 在大家都已经忽视了百度的今天,阿里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支付宝社交平台的越做越大,“蚂蚁森林”、“圈子”都是非常好地加强支付宝好友关系的功能,用户黏性的增加,也体现在数据上,一季度末支付宝的日活跃用户大涨40%,同比增长100%。作为对比,微信支付的前景没有2016年好:2016年前三个季度,市场份额增加了22个百分点;最近三个季度,只增长1.4个百分点,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这样来看,支付宝和微信共同占据了移动支付的93%,已经形成了两个超巨对垒的情况,而支付宝的份额一直比微信支付高10%以上,近来又频频推出各种社交功能,微信支付却一直不温不火,未来的市场是只要你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甚至是村镇,吃饭、购物,叫车、看电影,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支付,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发个红包问候一下。都少不了点开这两个超级APP。 先来看看这两个APP下载量: 据数据显示,在所有APP的月独立设备中。微信以9亿3千万的的设备量雄踞榜首。支付宝则以近5亿的设备量排在第6位。2-5名分别为爱奇艺、QQ、腾讯视频,搜狗输入法。   没错,前五名中除了爱奇艺属于百度旗下。其余全部为企鹅家的产品。 而微信作为APP老大也合情合理。毕竟现在小到小学生,大到中老年。有智能手机就一定会有微信的存在。相比之下在社交领域做的不如支付宝作为一款工具型APP覆盖面会受到一定限制。
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据半壁江山
近日,国内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2017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2085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3.3%,2016年移动支付规模达157.6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45.6%。157万亿是什么概念,几乎超过了2016年全国74万亿的GDP总量。 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与财付通两大巨头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共占94.1%,市场集中度极高。报告显示: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53.8%,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为代表的财付通则占有40.3%,比支付宝低十几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65.4%的移动支付用户偏好使用支付宝进行线下支付,32.3%用户偏好微信支付,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场景主要为超市、餐馆、购物商场和便利店。   面对国内移动支付这块已经成型的大蛋糕,苹果当然也想分一块。近期Apple Pay联手许多银行推出重磅优惠活动,以期获得佳绩,但是本次报告表明:有43.2%的人不看好Apple Pay,35.9%的人持中立态度,仅20%的人看好苹果的举动。毕竟Apple Pay有iPhone这个高门槛,不适于所有用户。而且其支付方式对手机有要求,对零售端的机器也要求支付Applepay,这相比放个二维码就可以支付的低端零售点来说显然也是无法接受的。
两者各有长处
微信和支付宝一个颠覆了运营商,一个颠覆了银行。他们都颠覆了我们的生活。 在即时通讯领域,即使阿里在想方设法布局社交,微信已经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 而支付宝还有余额宝这个撒手锏,虽然最近余额宝的存款上限调整到十万,但短期内,用户依然会选择支持支付宝。 相比之下,微信的钱包更多起到转账工具的作用。 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都很好用。所以我选择聊天用微信,存钱用支付宝。 你是这样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作者最新文章小马哥:微信要像蚂蚁一样,一步一步把支付宝啃成一幅骨架!
一、待谁长发及腰?
看过一段无比凄美的书信往来:
去信: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遥,怎料山河萧萧。天光乍破遇,暮雪白头老。寒剑默听奔雷,长枪独守空壕。醉卧沙场君莫笑,一夜吹彻画角。江南晚来客,红绳结发梢。
回信:待卿长发及腰,我必凯旋回朝。昔日纵马任逍遥,俱是少年英豪。东都霞色好,西湖烟波渺。执枪血战八方,誓守山河多娇。应有得胜归来日,与卿共度良宵。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
自古中国战场,最唯美的结合,莫过于金戈铁马与儿女情长——血染征袍后,终于抱得美人归,何等快意!
恰如那句最经典的誓言:输了你,赢了天下又如何?
对于鏖战多年,难解难分,目前已形成中国互联网双寡头格局的阿里、腾讯,这个不容有失、意味着最终胜局奖赏的“你”,是谁?
移动支付!
二、围棋的胜负手
围棋领域有个术语,叫胜负手。
何谓胜负手?围棋最紧要处谓之胜负手,乃决断之机,指的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在角力时,在胶着的布局与缠斗后,在关键时刻与关键位置释放出的生死招,目的是一举彻底奠定胜局。
移动支付已长发及腰,以往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她吗?此时不出重手,更待何时?
就在整个科技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iPhone 8时,江东“小霸王”小马哥横刀纵马,开始了他马不停蹄的千里走单骑。
9月13日,小马哥低调现身安徽。在合肥,腾讯公司与安徽省、合肥市签下包括众创空间、AI医疗、互联网+等一系列合作,并将腾讯乘车码将正式接入到合肥公交系统中。
(小马哥与安徽省和合肥市的政府领导们一起体验乘车码的实际应用)
紧接着,小马哥又马不停蹄地杀回深圳,与深圳巴士集团、深圳通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9月18日下午,小马哥毫不停歇,再次策马杀奔广州,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此前羊城通乘车码的合作基础上,全面开展交通支付、综合运输便民服务、政务管理服务、创新创业及科技创新等方向的合作。
小马哥如此低调又坚决地来回策马冲杀,所为何来?
无他,拿下目前最巨大的支付场景:传统公共出行。
方式并不复杂:让腾讯乘车码成为公共出行支付解决方案的标配与唯一通道。
简单来说,乘车码的作用是,让你以后乘车都不用再带公交卡了——找不到零钱、忘带公交卡、充值排长队、余额不足等烦恼再也不会困扰你了。
首次使用二维码乘车时,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腾讯乘车码”,此后腾讯乘车码会自动进入微信卡包,再次使用时在“我-卡包-会员卡”可以轻松找到带有“乘车码”字样专用卡样并点击使用。用户乘坐公交时,将点击生成的腾讯乘车码靠近扫码机,刷码成功后即可乘车。而且乘车码当前已实现了脱网验证,机器响应速度在 0.3 秒内,无需用户充值,扫码乘车后,车费还支持实时和异步扣款,实现 “先乘车,后付费”。
懂行的人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背后,是移动支付场景的进一步拓展,而且这次是突进了传统城市公共预付卡的领域。
要看清攻入这个领域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把眼光看远一点,看看香港的八达通,就知道传统城市公交预付卡的完全体究竟有多可怕。八达通于1997年正式推出,基于NFC技术的非接触式预付卡,最初用于不同公共交通系统作付费用途。发展至今,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几乎能让香港人只带一张卡,便可完成日常所有消费。
截至2016年9月,八达通覆盖99%的香港人口(734万),市面上流通逾3200万张,日交易额超过1.8亿港元。
依靠刚需公共出行一点突破,迅速多点复制提高渗透率,覆盖到线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巨大的浮存金,这是每个城市公共出行支付系统肥得流油的富矿。
虽然国内的发展与八达通尚有距离,但公共出行巨大的入口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乘车码则是腾讯基于移动支付、微信小程序构建的杀手产品,使用场景就是广泛分布在整个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高频高粘度低额度的交易场景。
如今,腾讯乘车码已经与广州、青岛、驻马店、佛山、合肥、深圳等地展开合作。这次,小马哥亲自带队来往厮杀,意味着微信支付已经悄无声息,但却无比坚决启动了对中国最大线下支付场景暴风骤雨式的攻占与覆盖。
在外卖、打车、单车、超市、便利店等等高频支付场景相继被瓜分完毕后,这是天下最大的支付场景。
而随着腾讯乘车码的确立,腾讯在出行方面的移动支付布局也已经越来越完善和清晰:1-3-5(1公里摩拜单车,3公里腾讯乘车码,5公里滴滴打车)。
为什么乘车码是胜负手?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
如火如荼的滴滴和摩拜,最新的数据是日均订单刚刚突破2000万单,但如果把滴滴、摩拜单车的数据放到全国公共交通去做比较,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一份可查的数据显示,合肥公交系统曾预计其日均客运量在明年就超过300万。而腾讯此前接入到的广州快速公交系统也有着日均客流量80万次的数据。
显然,若全国各个城市加起来,公共出行系统不仅规模更大、频次更高,而且又一个优势是拓展资金成本要低很多。这也是为何小马哥要亲自冲上前线,为腾讯移动支付拿下安徽这一关键场景的原因。
这样的机会,支付宝当然也不会错过。支付宝已经相继在杭州、武汉、深圳开通支付宝扫码乘坐公交服务。而且,为了推广,还有不少优惠活动,比如:杭州市民用支付宝扫码付费乘坐公交,可获赠一份公交意外险。
这场堪称移动支付之战“胜负手”的决战前景如何?
就像其他线下支付场景一样,现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火并,但在各种大战结束后,最终大概率微信支付会凭借装机率、打开率的优势胜出。
毕竟,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和粘性摆在那,公共出行的场景天然就和小程序用完即走的导向吻合。新版微信对小程序的入口又做了一次前移,已经在搜索栏下方集成高频使用的小程序,而且指定的小程序还可以在聊天界面置顶。未来,小程序作为轻应用还可以对线下场景进行功能延展,比如在公交站,你扫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你在汽车站,扫一下汽车站的二维码就可以购买车票,而不需要排长队。
公共出行这个支付场景的争夺,极有可能就是移动支付行业格局变化的胜负手,而且从产品逻辑来看,也极有可能是小程序的胜负手,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微信支付会不All in么?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高维打低维,高频打低频的规律,总是那么的屡试不爽。
当然,更关键的,是小马哥的战略与决心。
君不见,因为有天然且庞大的电商(淘宝)支付场景,曾几何时,微信支付在支付宝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微信支付凭着一股韧性与坚持,霸王硬上弓,硬是虎口夺食,硬生生培育、制造出了一堆支付场景,一步一步,匪夷所思地把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小马哥非常清楚:输了支付,赢了天下又如何?!
三、支付之战的奇迹:微信支付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蚕食掉支付宝的?
中国商战史上有不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而微信支付从一个小不点,最后一点一点蚂蚁搬家一样,把支付宝的领地啃得几乎只剩一个庞大的骨架,则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升华:淘宝引领的电商阶段,余额宝后的金融阶段,微信红包带动的社交阶段,最后是微信支付开启的小额消费阶段。
众所周知,蚂蚁金服最重要的资产是旗下的支付宝,而支付宝是一直以来都是阿里的骄傲。阿里依托线上购物这个天然消费场景,带动了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早期消费者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现在也还是牢牢把握住线上购物的场景入口(淘宝、天猫)。历经14载,支付宝完成了从保障阿里巴巴电商业务正常运作到全面革新传统金融行业的过渡,并做到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然而,按目前趋势,老大的大概率已是徒有虚名,微信支付已将支付宝市场份额蚕食得所剩无几,且速度越来越快。
支付宝起步早,在支付领域经过10多年的耕耘,在15年Q1时,其市场份额近75%(而财付通只有11.43%),基本垄断,而彼时腾讯的支付占比勉强过双位数(见下图):
可是,到了2017Q1,两年时间,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竟达到了恐怖的40%,而支付宝的份额则暴泻至53.7%(见下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比其2016年Q1的20%,财付通在过去一年的市场份额足足翻了一倍。
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财付通将很快取得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绝对领先。另外,就线下的市场份额而言,实际上在2016年,微信支付已经超过支付宝。
如今腾讯财付通旗下以个体名义出台淘微呗和授权某一公司出台网商银币,更是利用公众号这个强打载体,迅速吸粉,开拓了有一个强大的市场!
用户只需打开微信搜索添加其服务号,通过文章底部二 维 码进入官方平台即可申请1-30 万额度。
门槛更是低的无法想象,只需要简单花几十块钱办个会员就可以享受到无限制的金融理财服务。
腾讯财付通推出的这一举措有力地抗衡了马云的蚂蚁金服,真正做到了惠及于民,方便了很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 数据来源:易观)
3年时间,微信支付市占率从10%到40%,这是一个任谁都会瞠目的奇迹。
支付宝最开始因为天然有线上支付场景(淘宝),一度就是移动支付行业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是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的状态。微信支付通过微信庞大的装机量以及对线下消费场景的理解、投资、收编,绕开已经成熟的电商线上主战场,在线下渗透率逐步提高形成反攻,终于成长到挑战甚至碾压支付宝的地位。
线下包围线上,高频逆袭份额,这就是微信支付逆袭之路。
四、英雄迟暮:支付宝VS微信支付——一场几乎必输的战争
支付,归根结底,是场景之争。
而就用户习惯而言,还是使用微信支付的频率较高。
支付宝支付是在淘宝购物时默认绑定支付方式,大多数人除了在淘宝购买产品,其他情况就很少使用。而微信支付是基于密集的社交网,一个人聊着天随手扫个码就把钱支付了,不用再退到桌面重新打开支付APP。方便,快捷,符合用户习惯。而且使用微信支付在好友间发红包和转账也非常方便。
一直以来,微信支付都在拼了老命构建场景支付,融入用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借助于微信公众号所形成的社群经济和服务体系,使得支付更为智能和便利,懂得用户的需求。支付宝宗旨在于做专业的支付,而微信是“不止支付”,在于将人的需求与行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出延伸。
确切的说,微信支付跟支付宝不是一致竞争:支付宝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为基础,为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微信是个底层架构,是个生态系统。
换句话说:
你可以离开支付宝,因为你还能用微信支付。
如果让你离开微信,你准备用支付宝聊天吗?
所以,社交生态、用户习惯和支付场景,这三者正是微信支付高速增长的驱动力:
1)微信支付和微信共享庞大的(超过9亿)的活跃用户基础,而且相对于独立支付APP,通过微信调用支付功能的体验更为方便和快捷;
2)微信红包对微信支付的巨大推动作用。用户在收发红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绑卡、验证身份等基础操作,随后可以顺利过渡到日常支付场景;
3)微信对支付场景的“全覆盖”。微信支付覆盖了绝大部分线上(如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和线下(如打车、外卖、超市、便利店等)支付场景,渗透到用户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
现在,对阿里和腾讯来说,移动支付“一哥”之争的关键,正在从用户规模转向交易频次、交易规模的竞争。
这也正是腾讯所喜欢和擅长的,就是后发制人。
支付宝并非不是英雄,事实上,迄今为止,从市场份额上,它仍是老大。
但奈何英雄迟暮,李广难封。
待你长发及腰,娶你可好?
所有的商业竞争,最后都是关于支付的竞争——因为这离钱最近。
中国移动支付之争,打到现在,胜负格局已经基本分明。
2016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包括微信支付和QQ钱包)的月活跃用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接入线下门店超过百万。2017年中报显示,腾讯“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177%至2017年第二季的人民币96.54亿元。该项增长主要由于腾讯的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收入的增长。这也使得腾讯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支付收入占比不断扩大):
对于AT这种万亿级的巨头,唯有拿下移动支付才有长远未来,赢支付,则赢天下。
输了支付,赢了天下又如何?!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048127',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的差异性_无忧支付网
囊括国内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信息
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支付接口服务
24小时服务电话
第三方支付公司介绍
您当前的位置: >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的差异性
添加时间: 15:08
  1 研究背景: 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移动支付也获得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中财网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 10 亿人。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增长,互联网得以快速发展,我国移动支付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中国,2012 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只有 0. 14万亿元,2015 年达到 9. 31 万亿元,总共增长了 60 多倍。
  央行发布的 2016 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业务共 61. 37 亿笔,同比增长 168%.
  处理金额总共达到 590. 95 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占 29. 32万亿元,同比增长 10. 2%.可以说,移动支付业务在支付体系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可能性。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购买流程趋于简单化,生活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商家而言,则扩大了顾客规模,简化了收费程序,促进了商业效率提升。
  移动支付要能够顺利完成,需要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设备终端提供商和最终用户共同配合。这就为移动支付平台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牢牢占据前两名。在 2015 年,支付宝市场份额就已达到 47. 5%,微信支付则占 20%.
  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是常见的支付工具,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笔者接下来便针对支付宝和微信的差异性做对比分析。
  2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初步对比分析。
  从支付宝的界面设计来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支付。
  微信支付在 2013 年正式上线,依托于本身就已经有庞大用户量的微信 App.由于微信本身是社交软件,用户活跃度高,因而在用户黏性上具有天然优势。目前,很多网民通过微信和亲戚、朋友保持着实时通信,而且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同样地,微信支付的这些特征表现得也很明显。
  下面本文将从背景、交易频率等方面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
  从背景上来看,支付宝属于阿里旗下,是一款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支付宝的核心竞争力是深耕于购物人群,从淘宝到天猫再到其他大的购物平台,为实现从商品浏览到支付提供很好的便捷性和保障性,因此核心用户的忠诚度和用户黏性是支付宝最大的优势。微信支付始于社交软件。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说是微信支付的最大优势之一。
  从交易频率上来看,微信的交易频率比支付宝高得多。据经典网调查发现,微信的交易频率是支付宝交易频率的五倍。
  3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的差异性。
  基于不同的背景和功能设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既有其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日常转账的应用场景中,支付宝更适用严肃正式的场合,微信则更适合熟人化和亲密化的场景。
  支付宝本身作为一款支付软件,功能自然以支付为主,自 2004 年上线至今,支付宝凭借淘宝和天猫两大线上交易平台,成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龙头。当涉及陌生人转账,以及网上购物时,人们总会通过支付宝进行大小额度不同的交易,不同于微信的红包应用,直接明了的转账方式,更受人们青睐。每当涉及陌生人交易时,人们总是想最大限度地保密自己的个人信息,从而专用更正式的支付宝而不是微信。相比于微信支付而言,支付宝更像一种严肃的支付软件,适合正式场合的转账。
  微信本身作为一款交际软件,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人群,基于庞大的用户数量,微信支付的发展,更加迅速,继支付宝之后,逐渐成为了移动支付行业的第二龙头。据对18 ~ 30 岁的用户调查发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有较大的不同。当朋友亲戚之间需要转账时,人们更倾向于打开微信,通过发红包的方式来进行小金额转账,通过直接转账的方式进行大额度转账。原因是他们觉得打开微信要比打开支付宝快,而且通过聊天界面转账要方便得多。相比于支付宝而言,微信支付显得更加亲密化、熟人化。
  从本身属性上来说,支付宝的支付属性更强,而微信的社交属性更强一些,这和它们本身的市场定位有关,反过来又在消费者心中造成了不同的品牌形象。由于支付宝天然支付属性,因而消费者在严肃的线上支付、线上交易的场景中更喜欢使用支付宝。支付宝借助淘宝、天猫这两个大平台,凭借商品的多样性吸引了大批顾客,所以严格说来,当消费者用支付宝进行消费支付时,他的身份是一名顾客。
  微信是从社交软件起家的,微信支付一开始面对的也是微信用户。调查发现,64%的微信支付是以发红包的形式发出去的,只有 36%来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交易、购物。由此可见,微信支付更多的是娱乐用途,人们在用微信支付时,大多是作为一名娱乐者进行消费。
  在线上购物的应用场景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线上支付手段,分别和阿里系和京东购物达成了支付合作。一个交易平台的广泛与否直接影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发展。由于阿里的线上平台市场份额高于京东,因而支付宝在网购支付上显然要强于微信支付。
  4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于在应用场合上的差异性带来的深远影响。
  支付宝和微信都在力图保持自己在支付业务上的优势地位。为了抢夺用户,二者势必会推出更适用于消费者的营销方式,开发最方便的功能。对于消费者来说,生活娱乐中可用微信支付发送红包,小额度充值话费、流量、转账,在刷完朋友圈时,便可轻松地做一点小额度交易,而不需更换界面 App,简单又方便。每当想要网上购物时,打开淘宝线上交易平台,凭借支付宝,便完成了自己所需要的交易。
  对商家而言,如今的商家完全可以通过支付宝的口碑界面来进行店面推广,减少了广告费用,而且在支付时要明显地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有利于店面的发展。很多商家通过微信开展公众号,进行活动推广,从而吸引了大批顾客前来消费,支付宝与微信的存在使得商家以更小的投入获取了更大的利益。
  对传统银行业来讲,如今的线上交易使得人们从银行卡转向了移动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银行却陷入了困境。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软件对传统银行的利益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果阿里凭借支付宝就此建立阿里商行,许多商业银行都会面临极大的困境。同样地,微信界面推出的理财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抢走一部分理财用户。但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和银行业之间同在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当中,双方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合作关系。如何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中良好发展,是值得传统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共同商讨的事情。
  5 研究结论。
  日常购物几乎已经离不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于不同的背景、市场定位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支付宝的支付属性更强,而微信支付的社交属性更强。由于不同的属性和市场定位,支付宝和微信在应用场景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支付宝更适用于与陌生人之间的转账场合,更严肃正式。微信支付更适用于熟人之间,更具有亲密性和私人性。
  这样的差异性可能会带来二者的市场分化,各自在适合的场景中纵深发展; 也有可能让二者互相模仿,最终趋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趋向究竟如何,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置顶聊天自动取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