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领头羊的仁兄弟在我家农田地头点盖了3间房子,开了个赌场,我的农机进不来也出不去,

&& &&用“土地连片”探索现代农业模式
用“土地连片”探索现代农业模式
作者:白璐 本站发布时间:日 
  用&土地连片&探索现代农业模式  &&对话黑龙江省农委农机局局长郑联邦  自2003年起,黑龙江省试点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年底,该省农机合作社实有户数由419户发展到16.45万户,增长近400倍。  如今,现代农机合作社已被确定为重点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机、土地、合作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三大要素,而目前重点推广的&带地入社,保底分红&合作社经营新模式将三者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真正让广大农户成为最大赢家。日前,黑龙江省农委农机局局长郑联邦向记者详细解读了该模式的背景、问题与未来的规划。  近两年,黑龙江地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完善,重点体现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共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817个。其中,2008年、2009年分别组建16个和87个,2010年组建337个,2011年组建118个,2012年组建259个。短短两三年间,合作社数量成倍增长,过去百万级的合作社绝大多数跃升至千万级。& & & & 将现代农机合作社确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初衷。  近年来,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也出现了不同问题,如在黑龙江地区就出现了粮食种植合作社少和先进农机利用率低等难题。黑龙江地区农机化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农民对农机强烈的依赖性与不成规模土地之间的矛盾。要想让粮食增产,传统的耕作模式已不适用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实现科技到田,先进的农机是最有效的载体。现代农机合作社的作业面积通常都在1万&3万亩,用先进农机实现的增产效果是一家一户永远不敢想象的,这就是现代农机合作社节本增效的优势。  现代农机合作社的新颖之处并非是对传统农机合作社职能方面的改良,而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颠覆。它摒弃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同时避免了一家一户作业模式导致的土地细碎化,真正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带地入社,保底分红&的合作社运营模式在初探阶段遇到的难题。  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让农民的土地入社。不过这个问题在政府与合作社的共同引导下现在已经成功解决了。  合作社引导主要依靠设置保底。每个农民对自家地能产生多少钱的效益心里都会有个期望值,通常与当地的土地流转价格差不多。合作社在设置保底时可参考当地的土地流转价格,如当地土地流转价格为400元/亩,合作社可以开出400&450元/亩的价格,用可观的收益吸引农民带地入社。  政府在扶持合作社与鼓励农民入社方面也有相应的政策。一是政府为合作社提供60%的国家资金投入装备;二是对土地连片到一定程度的合作社给予喷灌设备优先实施的扶持;三是在融资方面为合作社优先提供贷款;四是鼓励村干部、乡干部参与合作社,这些干部有一定威信,容易引导农民入社。下一步,政府还计划为合作社提供烘干设备补贴,大力发展合作社的多种经营。  &带地入社,保底分红&的合作社运营模式的优越性。  目前来看,这种模式是最佳模式,实践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合作社一定要与土地紧密相连,没有规模经营的土地就没有效益,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当务之急就是土地连片。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农民采取&保底分红&或&保底分粮&等形式都可以,只要农民认可,最终达到土地集中的目的政府都会予以支持。因此,目前实践比较成功的&带地入社,保底分红&模式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同时鼓励探索农民愿意接受且合理的分配机制。实际上,我们宣传推广的是一种经验,让全省农机合作社借鉴学习,更鼓励引导合作社依法办社。目前合作社是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合作社吸引农民带地入社时并无法预知当年的收益情况,为何仍敢开出高于土地流转的价格。  只有土地与先进的装备结合在一起才能产出丰厚的利润。合作社之所以敢开出高于土地流转的价格,是因为其具备先进的农机装备,这些装备一旦发挥作用的时候,就能创造出比一家一户种田起码高出30%的效益。如玉米种植,农民自种株/亩,而合作社种植可达6000株/亩,效益大大提高,而这些是农民自己做不到的。  黑龙江省是如何规划合作社未来发展蓝图。  现代农机合作社现阶段虽然正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是其蓬勃发展的时期。在黑龙江省现有农机合作社中,采取&带地入社,保底分红&模式的合作社占总量还不够多,要加大宣传和推广仁发合作社成功经验的力度,使更多的农机合作社采取合理的、农民认可的分配机制。与此同时,在合作社的发展规划中也不能盲目建设,按照规定,现代合作社的土地面积至少达到5千亩以上,每5万亩范围以内只允许成立一个现代农机合作社,逐步将合作社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我认为,现代农机合作社这个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符合黑龙江地区的实际,更符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着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一次飞跃。
新闻来源地址:http://www.camn./
同期热点新闻
评级:★★★观看次数:37
评级:★★★观看次数:4
评级:★★★观看次数:22查看: 17521|回复: 13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水北公社概况
主题帖子积分
在线时间1893 小时
水北公社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35公里。南靠马洪、北岗、下村公社,西接鹄山公社,东连清江县,北邻高安县。总面积126平方米公里。下辖23个大队,271个生产队,176个自然村,9718户,4684人,其中非农业841人,均属汉族。
  据谱记,水北原名渝北,因位于渝水之北而名之。后以蒙河北畔之水北圩而更名。解放前属水北区,分水北、新溪、凤鸣三个乡。解放初属水北区,下设泉塘、跃塘、楼前、钱圩、 颖江、上仁、黄坑、楼山、上村、堎陂等十个乡。合作化时,下辖22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水北公社。1951年,水北公社分成水北、钱圩、新桥、黄坑四个公社。1969年四社合为水北公社。
  境内属丘陵地带,蒙山耸峙于西,北部边缘山峦起伏,黄牛岭海拔161米。蒙河流经其间,水库、水塘、水陂遍布,北有板板塘水库,南有梅山水库。24,443库水田,实现了旱涝保丰收。耕地面积75,886亩,以水稻、棉花为主,旱地盛产红薯、花生、西瓜等,土特产有黄花,以及传统名菜油豆腐。
  上新公路沿西境边缘穿过,简易公路四通八达,改变了过去边缘地区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地下矿藏已开发的有社办前进煤矿。社办企业逐年发展,现有农机厂、拖拉机站、建筑队、印刷厂、加工厂等,职工441人,年产值76.8万元。随着农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社有汽车15辆,拖拉机21台,手扶拖拉机168台。
  中学3所,教职员工85人,学生1574人。小学21所,教职员工269人,学生7196人。中心医院1所,医务人员43人,病床30张,能做一般外科手术,队队有医疗站,有力地保障了人民 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四化建设的进行。
  邓秋金,琴山大队山村人,长征老红军,中央后勤部被服厂厂长。敖匡之,现年71岁,新余大队陂头人。省立农专毕业,留学日本,解放后赴东欧国家参观南昌大学副教授,林业部森林调查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水北圩]& & 公社、大队驻地。位于县城北35公里。为新余县最大的农村集镇之一。蒙河本圩南面蜿蜒直下,东南有石拱桥沟通南北,向南有公路通马洪公社。向东有公路直通前进煤矿和北岗公社。向西衔接上新公路,为新余至水北的终点站。全圩1160人,(其中农业人口527人)。有百货商店、五交化、副食、土产收购站、农机公司、食品站、粮站、饮食店、棉花收购站以及中小学校等。每逢阴历二、五、八赶集。豆腐、豆鼓闻名全县。水北,以位于蒙河和渝水之北得名。有敖、胡、邓等聚居。
  [水北大队]& &&&驻地水北。座落于山坡上,四周丘陵环绕,形成小块狭谷平地,蒙河南北支流汇合处。东南西三面公路畅通。东临金星大队,西有上新公路,南接北港大队,北靠南陂大队。辖26个生产队,4个自然村。498户,3054人。耕地3934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水北乡第一、二保。解放初属水北区颖江乡。合作化时由三个初级社并为明亮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大队。1961年分为水北大队、楼前大队。1968年由水北、楼下、勾陂、南陂大队合为东方红大队。1972年又分为水北、南陂、勾陂三个大队。敖鲲,明进士,两任司理,擢巡按御使,敖银林,中山大学毕业,民革江西省委秘书处长,省六届人民代表。敖银林,大学毕业,省水电厅物资处处长。敖钦新,宜春地区供销社副主任。甘自敏,生于1982年,江西教育学院毕业,任宜春地委组织科科长、新余市组织部副部长。
  水北& & 有5个小村,毗屋相连,即胡家、邓家、攀龙坊、都宪地、楼下。22个生产队,586户,2569人[琴山邓氏族谱]文&&于唐乾元二年自湖北南阳芦毛洲避寓于此。[敖氏族谱]仲山于南宋绍兴间由临江郡肖竹桥避乱迁此。[水北胡氏族谱]彦英于南宋咸淳间,自高安龙口徙此。敖邦华,楼下村人,1945年出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毕业,大庆油田医院脑胸外科主任医师。
  泉下& & 位于水北圩东一公里山坡上。40户,180人[下坊简氏家谱]弦齐于南宋嘉定年间从桐村徙居。村西有一泉水得名。
  新屋& &&&在水北圩东0.5公里田畈中间。南有檀木桥,北临新开辟和蒙河。34户,135人。黄姓于清朝年间,由鹄山圩店里分居,已有十二代。村原建在芦下,因缺水,迁建于此,名新屋。
  雷里& & 处于水北圩西0.5公里山脚下,东侧靠水北高中。38户,172人,黎姓于宋末从鹄山递迁此。黄姓于清朝间从鹄山枧江徙此。“雷”是方言小山之意。因村建山坑里,名雷里。别名“来得车里”。
  [排江大队] 位于水北圩北偏西3.2公里。境内属丘陵地,小溪向东南注入蒙河,西有上新公路纵贯,为县城北往要道,东北接高安县,西北为上高县和鹄山公社,南靠慕江大队。13个生产队,2个自然村。266户,1200人。耕地2229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水北乡第四保。解放初属水北区慕江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级社并为排江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排江大队。1968年并为慕江大队。1979年又为排江大队。
  排江& &&&大队驻地。位于水北圩北3.2公里山丘上。北临上高、高安,西北傍新公路。228户,1039人。[简氏家谱]北宋哲宗元祜三年,由高安白沙徙居渝北之谐康(今排江)。明嘉靖间武官简霄,曾任山西、南京都督议院士,兼提督操江,官至兵部尚书。因村处丘陵地,山涧小溪汇合流入蒙河,将水排出,得名排江。
  小江& & 位于排江南1公里小山丘下。村前一条小江,经慕江流入蒙河,故名。38户,162人。唐末由上高县介埠迁此。
  [慕江大队]& &位于水北圩西北2.5公里山坡上,介于两条小溪之间。北临排江大队,西界上新公路,南靠南陂大队,两条小溪在南汇合注入蒙河。辖12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214户,1403人。耕地2847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水北乡。解放初属水北区水北乡。解放初属水北区慕江乡。合作化时,由四个初级社并为慕江大队。1961年分为官陂、慕江、习家、排江四个大队。1968年并为慕江大队,1979年与排江大队分开,仍名慕江大队。
  慕江&&大队驻地。位于鸡峰山坡上。村西北有一大渡槽,村前有蒙河流过。133户,564人。[简氏家谱]三十三世忠武于南宋开庆元年从排江迁此。因村东北与村东南各有小江,相汇于村前,江水秀丽,令人羡慕,故名。简英华,大学肄业,国民党上校科长,解放战争中,于1949年12月,在四川省起义,1952年由华东军区二大队十二中队转业回乡。
  罢塘&&位于慕江东北1公里小山脚下,北与高安接界。21户,101人。[罢塘家谱]简鹏于宋徽宗政和六年,自高安白沙迁渝邑新塘(今罢塘)。以村旁池塘得名,后塘废改田,更名罢塘。
  官陂&&别名官溪。位于慕江东1公里山窝里,村前有小江,公款资助筑陂,故名官陂。76户,377人。[官溪简氏族谱]兴远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由本县木湾分居于此。
  简家&&座落于慕江南1公里平地上,上新公路东侧,小溪环绕于东北。21户,(其中朱姓5户)90人。简姓于宋朝间从鹄山桐村迁此。
  习家&&位于慕江西南1.2公里平地上,西靠上新公路,与鹄山公社交界。32户,135人。习姓于明万历间,由鹄山窝里分居于此。
  棚下&&位于慕江西南1.5公里小山坡上,西傍上新公路,水北至鹄山公路在此交叉。31户,136人。简姓于清中叶由上村简家分居。因兴村时搭棚而居,故名。
  [龙坑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北3公里山坑里。东与楼前大队接壤,西和水北农科所毗连,南界金星大队,北靠黄牛岭,北部山坡下有小水库2个,渠道分布于西北。辖7个生产队,4个自然村。153户,742人。耕地1387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凰鸣乡第四保。解放初属水北区跃塘乡。1956年转为金星高级社。1958年改为金星大队。1962年由金星大队分开为刘家大队,1969年又合并。1979年又与金星大队分开,成立刘家大队。因与罗坊公社刘家大队重名,1982年9月地名普查,更名龙坑大队。
  刘家&&大队驻地。西面环山,北与高安县交界。79户,374人。[墨庄刘氏族谱]元朝至正二十年思荣由坳溪卜居于此,与坳溪相距仅一箭之遥。
  晏家&&位于刘家东0.6公里,油茶山坡上。10户,43人。晏姓于明初由上高县石塘迁此。
  江楼下&&位于刘家西0.5公里山脚下。村北建有水库,依山傍水,山坡 起如楼,故名。38户,186人。[金田肖氏族谱]贞侃、贞杰兄弟于明洪武间,由金田徙居于此。
  曾家&&座落于刘家南1公里山脚下,东傍小江。27户,133人。曾姓于元初从上高县城陂塔前迁此。相传:“上曾和下曾,三百六十烟”,据说建材比刘家早。
  [楼前大队]&&位于水北圩北5.2公里山坑里。全境属丘陵地,北部边缘岗峦绵亘,与高安县田南煤矿交界,西北有板松塘水库。辖19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400户,1956人。耕地3453亩。以原驻地得名。解放前夕属第6区凤鸣乡第4保。解放初属水北区跃塘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级社转为龙联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楼前大队。1968年由跃塘、楼前、三三大队并为红旗大队。1972年分为跃塘、楼前两个大队。
  李家&&大队驻地。处于山坡上,四周环田。包括袁家、何家两村共40户,195人。李姓于南宋年间,由河南杨子江行此。
  朱家& &位于李家西北0.5公里山坡下,四面环田。19户,84人。朱姓于唐朝年间从抚州迁此。1971年修板松塘水库,有陈、傅两姓迁入。
  曾家& & 别名诗山曾家。位于李家北0.3公里山坡下,村西有环山小溪。21户,112人。曾姓于清康熙年间,由临江府城门曾家迁此。
  家& &位于李家北偏东0.3公里山坡下。板松塘水库渠道流径村西。38户,177人。艾姓于清康熙年间,由山东徙居塘西(现跃塘大队榨油厂),后迁于此,已有17代。因村建于山坡之后,得名。
  楼前& &位于李家西0.5公里小山坡上。100户,598人。[楼前陈氏宗谱]绍益之后裔于明永乐间,从高安桥头迁此。因村居较高,形成似楼台,故名。
  何下& &位于李家西南0.5公里小山坡上。有40户,210人。唐末,由仁和上屋分居于此。因村何家老之下,故名何下。
  何家& &位于李家西南2.5公里小山坡上。11户,39人。从本地桥头(已废)迁此。
  超塘& & 位于李家西南1.2公里山坡上。40户,226人。符姓从河南迁此,已传三十代。始居姓赵,门前有塘,故名赵塘,符姓迁入,更名超塘。
  远塘& & 位于李家西南0.8公里平地上。渠流经村西。95户,454人。[远塘李氏宗谱]基祖于元末从宜邑化全乡红花仰徙居于此。因村东北有一塘,距村较远,故名。
  [跃塘大队]& & 位于水北圩东北6公里。北部荒山丘陵,地广人稀,与高安县一山之隔,南面有边境有公路横贯,东临钱圩大队,西靠楼前大队。辖13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280户,1365人。耕地2304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凤乡第3保。解放初属水北区跃塘乡,土改后从跃塘划开为楼前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级社转为楼前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跃塘大队。1961年划为钱圩公社跃塘大队。1969年并为水北公社红旗大队。1978年又分为跃塘大队。
  跃塘&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119户,582人。[光化艾氏族谱]艾升于明洪武间,由官湖居此。艾常荫,1927年生,中南矿冶学院毕业,224地质戡探队总工程师。
  龙湖& & 位于跃塘北1公里小山丘上,北靠高安县。89户,432人[龙泉湖敖氏族谱]朝卿于元至正年间自高安龙城敖家分居。因村边有一湖,泉水翻滚,名龙泉湖。以湖取名龙湖。
  秀坑& & 位于跃塘北1公里山脚下,北临高安县。27户,135人。[墨庄刘氏宗谱]明初,崇本由获斜迁此。村处山坑,以山青水秀而得名。
  井塘&&处于跃塘东1公里山下,四周丘陵,村南有公路通过。15户,83人。[鼎塘卢氏族谱]崇石于明正统年间,从虹桥段山徙此。因村旁有一泉水塘,原名鼎塘,塘内有泉井,更名井塘。
  塘东&&紧靠跃塘西侧,有渠道流贯村西。19户,88人。[光化艾氏族谱]奇通过南京淳 十年,自下官湖徙远塘西岸。传四世于元至正间又徙远塘东岸,即今塘东。
  晏家&&位于跃塘南400米小山丘上。11户,41人。[晏氏族谱]景德于元末从杭头桥徙远溪晏家。
  [钱圩大队]&&位于水北圩东8公里山坡上。东北有白泉水库和社办前进煤矿、社办畜牧场,与高安县交县,东南溪流遍布,和清江县接塘,中部有公路横贯,西至水北圩,东北达前进煤矿。辖22个生产队,12个自然村。501户,2587人。耕地4744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凤鸣乡。解放初属水北区钱圩乡。合作化时,转为水北公社钱圩大队。1961年划归钱圩公社钱圩大队。白泉村于1956年从高安田南公社划入管辖。
  钱圩&&大队驻地。座落于山坡上。水北至前进煤矿公路在村中通过。全村含8个自然村;上屋、下屋、旧楼下、新楼下、寨里、李家、傅家、白竹,共176户。904人。耕地1594亩。有公社中学1所。[钱氏族谱]七世德谱、德让于北宋淳化间,从宜春迁禄塘即钱塘。该村原以姓氏及池塘取名钱塘。元初,设圩每逢阴历一、四、七赶集,改名钱圩。钱品松,德国留学,国民党六大国大代表。钱树桢,号干群,民国末期任袁州专员公署一科长。
  湖洲上&&位于钱圩北1.5公里山脚下,四面环山。15户,89人。[钱圩族谱]德谦、德让后裔,于南宋淳 间由钱圩分居。该处因江湖水流冲积成洲地。以村处湖洲之上得名。
  白泉&&处于钱圩东北2公里山脚下。村北为公社前进煤矿至英岗岭煤矿公路,村东紧靠高安县。68户,324人。元末由宜丰新溪迁此。因该处有一泉水,以泉流清澈,水白如镜而得名。
  梅家&&建于钱圩西0.5公里山坡下。北邻水北至前进煤矿公路。14户,61人。该村宋朝时为梅姓所居,后罗姓于元初从上高安县水口罗家迁此。
  曾家&&位于钱圩西南1公里山脚下,东西各有一条小江,北邻公社至前进煤矿公路。40户,213人。曾姓于明中期由永丰睦堂迁此。
  简家&&位于钱圩西南2公里山坡下。27户,145人。简姓由四川迁至玉杨洲(今宜春市)鸡屎窝,后分居水北街。又迁居高安相城简家。于清朝中叶迁此。
  下港&&位于钱圩面0.5公里山坡上,北邻水北至前进煤矿公路。41户,223人。[钱圩族谱]元善于后唐清泰年间,由浙杭临安徙此。村居禄塘田港之下得名。
  上家&&位于钱圩南0.5公里小山坡上。25户,124人。[钱圩族谱]友源于明洪武间,由钱圩分居。因村处钱圩之上,故名。
  老月塘&&座落于钱圩西南1.5公里雅溪江畔。14户,74人。[钱圩族谱]明万历年间,由钱圩公居。因村有池塘似月形,故名月塘。明崇祯年间,因分居新月塘,原居遂名老月塘。
  新月塘&&位于钱圩西南1.5公里山坡下。11户,47人。[钱圩族谱]明崇祯间,由老月塘分居。
  峡江&&位于钱圩东南0.5公里山丘上。59户,334人。曾姨于明末由永丰睦堂分居曾家,后又迁此。以山坑小溪得名。
  大里&&建于钱圩东1公里山脚下,东邻清江县。9户,44人。有赵、艾、董三姓。赵姓始居,宋初由安徽迁此。原名寨里,后简化成大里。
  [南陂大队]&&位于水北圩西北0.5公里处,座落田畈中间,紧靠蒙河支流西岸,溪流密布。东北部有图陂水库,水源充沛,南邻水北圩,有公路横贯,西北界慕江大队。辖18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323户,1667人。耕地2558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水北乡第3保。解放初属水北区 江乡。合作化时转为水北公社蓝溪大队。1968年并入东方红大队,即水北、南陂、勾陂大队。1971年又分出为南陂大队。
  南陂&&别名蓝溪。大队驻地。东有新蒙河(1977年蒙河改道)。248户,1265人。村内有四年、六年、七年、八年、十年5村,均属张姓。[蓝溪张氏族谱]张显于宋淳熙间,从四川由江徙水北之蓝溪。寓山背水秀之意。后截溪流筑陂,更名南陂。
  图陂&&位于南陂东北1公里山畈中央。北邻新蒙河,东靠图陂水库。75户,402人。[图溪敖氏族谱]敖能于明嘉靖间,从水北大参第徙居于此。因村前有一山,名涂山,山下有小溪,取名涂溪,后演变为图陂。
  [金星大队]&&位地水北圩东1.5公里山丘下。西南紧靠蒙河,公路横贯中部,东邻龙骨大队,西至水北大队,东南接黄坑大队,东北靠龙坑大队。辖23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608户,2956人。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水北乡。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水北乡。解放初属水北区 江乡。合作化时由9个初级社转为金星高级社。公社公时,转为金星大队。1961年分为老港、金星、刘家三个大队。1968年并为金星大队。1979年分为金星、龙坑大队。以金星灿烂象征社会主义金光大道而命名。
  街边&&大队驻地。蒙河流经村南,西北有水北至钱圩公路。包括肖家、符家两村,共294户,1442人。[金田符氏族谱]安世、安静兄弟,因金兀术南下,于北宋宣和二年,由豫章迁喻北金田。不数年,又分居于此。
  金田街&&位于街边东北0.5公里平地上,紧靠水北至钱圩公路北侧。含4个小村毗屋相连。102户,503人。[符氏族谱]安世,安静兄弟于北宋宣和二年,由豫章迁此。村后有金粟岭,村建岭下田港中,故名。后设集圩,名金田街(早废)。
  老港&&建于街边东1.5公里小丘上,傍公社“三八”茶场。含上、下老港两屋。112户,484人。[桥头简氏族谱]年光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从枫林迁居于此。原名上港,在此田港,该村兴居最早,又更名老港。
  行田&&位于街边东0.5公里田畈中,南邻蒙河。78户,400人。[桥头简氏族谱]宋绍兴间,由枫林徙此。以田畔长有杏树,得名行(杏)林树下,后演变为行(杏)田。
  新屋&&座落街边东南1.5公里山脚下,西邻蒙河。22户,127人。[桥头简氏族谱]永固于明永乐八年,自老港迁居桥头。后因移宅,分新老桥头,此村为新桥头(即新屋)。
  毛狗堎&&位于街边东北2公里小山丘上。1980年由公社畜牧场改为“三八”茶场,现有职工36人,土地350亩,其中种植茶叶320亩,预计1985年产茶160担。因山丘中经常出现毛狗(即狐狸),故名。
  [龙骨大队]&&位于水北圩东6公里,雅溪江沙洲中央。全境属丘陵地,东部大岭山海拔124.4米。公路横贯于北部,东南有胜利水库,东接钱圩大队,西与金星大队为界,南邻泉塘大队,北靠跃塘大队。辖28个生产队,14个自然村654户,3084人。耕地5652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凤鸣乡第19保。解放初属水北区龙骨乡、泉塘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级社转为大溪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1961年由龙骨桥、三三、大溪三个大队转入钱圩公社。1966年并入水北公社,尔后将龙骨桥、三三、大溪三个大队合并为龙骨大队。1968年又将龙骨大队改名胜利大队,1970年又复为龙骨大队。
  龙骨桥&&大队驻地。原为一祠堂。以小溪蜿蜒,架桥处如龙头,叫龙角桥,后演变为现名。
  张家&&位于龙骨桥西北1.5公里山坡上,西傍雅溪江。37户,176人。[棣村张氏族谱]子昭子宋真宗咸平初年,由新淦徙渝北棣村。传至二十一世孙,于明洪熙间由棣村分居。
  袁家&&位于龙骨桥北面1.5公里,油茶林小山下,南有水北通住前进煤矿公路。50户,250人。袁姓于元朝由九江迁太和,旋迁赣州,三迁于此。
  黄家&&建于龙骨桥北1.5公里山畈中央,小溪纵贯村西,南傍水北至前进煤矿公路。48户,215人。黄姓于宋朝年间,由丰城徙居于此。
  水洲上&&位于龙骨桥北1公里山坡上,紧靠水北至前进煤矿公路北侧。25户,126人。李姓于清乾隆间,由宜春三村李家迁此。村建在小溪旁,原名水口。原因低洼易涝,遂移居于此,离原地1公里,形成似洲地,故名。
  廖家&&位于龙骨桥北0.6公里平地上,紧靠水北至前进煤矿公路南侧。80户,360人。廖姓于明初从湖南衡阳迁荻斜。清康熙年间,从荻斜迁此。
  塘边&&处于龙骨桥西偏北0.5公里山脚下。东傍雅溪江,北邻水北至前进煤矿公路。20户,85人。[楼山简氏族谱]远叔于宋绍熙间,从楼山分居。以村前有塘得名。
  洪家&&位于龙骨桥东南0.3公里山脚下,西枕雅溪江。98户,425人。[溪山洪氏族谱]阳方于宋朝间由高安徙渝北漉塘。明万历四埂年,益魁、益宁兄弟迁龙溪,旧日淡山,或日双堎(即洪家)。
  村前&&建于龙骨桥南偏西0.5公里山坡上,东傍小江。29户,159人。简姓于清初由四川迁此已有14代。因村北原有一村(现废),故以相对位置取名。
  柘坑&&位于龙骨桥西南0.8公里山脚下。四面环山,大岭山耸立于西北。25户,119人。[黄坑傅氏族谱]丙文于南宋景定间,从黄塘(今黄坑)分居。因村处山坑,有柘树,故名。
  大溪桥&&建于龙骨桥南偏东2公里山脚下。西傍雅溪江,北有胜利水库。86户,394人。包括赵家50户、卢家24户、潘家12户。卢姓于清末由高安桂花树迁此。因村处两溪汇合处,溪上建有石桥,故名。赵辉,号德安,清朝拨贡,瀛洲书院山长,著有《赵鹤巢遗稿》十六卷共四册。
  枫树下&&位于龙骨桥东南2.5公里山坡下。西北邻小水库,东南与清江交界。31户,125人。赖姓于清初从浙江迁此。以村旁枫树得名。
  罗家&&位于龙骨桥南2公里小丘下,北傍简易公路。14户,77人。罗姓始居。后傅姓于民国初年由小水迁入。沿用原名。
  [北港大队]&&位于水北圩西南3公里平地上。西北傍上新公路,南有蒙河环绕,全境属山谷平地,田畴开阔,水源充沛。南部边缘山耸峙,海拨115米,并与下村公社交界。辖21人生产队,6个自然村。515户,2391人。耕地3191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水北乡。解放初属水北区上仁乡。合作化时,由5个初级社转为上仁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北港大队。1961年分为水南、北港、团结3个大队,1968年合并。1979年复分开为北港大队。
  邓家 大队驻地。西北紧靠上新公路,南有蒙河环抱,地势平坦。46户,246人。[辋溪邓氏族谱]如水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王里之庆阳江徙此。[会昌邹氏族谱]邹姓于清康熙年间由会昌大洞半畲迁此。据钟氏谱载:建村时,始祖中进士,出任河南知县,为帮居取名官城。
  欧林&&位于邓家东北1.3公里山坡上。42户,199人。[官溪简氏族谱]瑞昌于南宋开禧年间,迁居木湾。宋元&&三年,分居排江。清雍正年间,从排江分居。“凹”,方言称欧,即山坑之意,村建山坑丛林中,故名。
  北港&&紧靠邓家东北0.1公里的田畈中央,上新公路东侧。107户,487人。[北港张氏族谱]元至正年间,茅齐从下村枫塘庙迁此。因村处大片田港之北得名。
  圳上&&座落于邓家东南0.3公里田畈中,南面紧靠蒙河。102户,205人。[黄土张氏族谱]宋末,由福建顺昌县茶山口迁此。村建水圳之北,故名。
  水南&&别名水南桥。位于邓家东南1.3公里山坡下。紧靠蒙河南侧,故名。185户,832人。[黎氏族谱]宋元 年间,黎道能由鹄山递步分居。
  [勾陂大队]&&位于水产圩东南1.2公里山坡下。南部山峦起伏,北部蒙河环绕,东邻楼山大队,西北靠水北大队,南接石上大队。辖11个生产队,4个自然村。262户,1266人。耕地2095亩。解解放初属水北区&&江乡。合作化时,由4个初级社转为金华高级社。公社公时,转为勾陂大队。1968年并为东方红大队。1972年夏分为勾陂大队。
  勾陂&&大队驻地。西北蒙河横贯,飞架一桥,有公路沟通南北。136户,642人。[黎氏族谱]十四世仲清于明景泰年间,由鼠岗岭徙居上缑溪。至十五世文敏于明成化年间,由递步迁下缑溪。原名缑溪,又名沟溪。分上、下屋,毗屋相连,均属黎姓。因西有溪水建陂,演变为勾陂。
  下坊&&建于勾陂东0.5公里山坡下,介于蒙河与水北通往罗坊公路之间。63户,276人。[下坊简氏族谱]吉辩于宋末从云泉暇坑(今泉下村)分居。因由泉下分居,名日下房,后演变为下坊。
  枫林周家&&位于勾陂东南1公里山坡上。30户,177人。原居简姓,后迁走。周姓于明末从吉水泥田周家徙此。此处枫树成林,故名。
  黄家&&位于勾陂西偏北0.5公里。北傍蒙河,东南有独马峰和先锋水库。37户,191人。[缑溪黄氏宗谱]元至元二十七年从鹄山大塘迁此。
  [黄坑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南5公里山坡上。四周丘陵环绕紧蒙河东侧,东北邻龙骨大队,西靠楼山大队,南连陈家大队。辖18个生产队,11个自然村。530户,2440人。耕地4640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凤鸣乡。解放初属水北区黄坑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级社黄坑大队。1961年分为黄坑、小水、公塘三个大队。属黄坑公社。1964年并入新桥公社。1968年复为水北公社黄坑大队。
  黄坑&&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西邻蒙河,上有七星石桥一座。108户,501人。[黄坑傅氏族谱]以贤于元泰定二年,从黄塘徙此。以村居黄土丘陵山坑,故名。
  井村&&位于黄坑东2公里山陂下。48户,267人。[黄坑傅氏族谱]彦升于宋绍兴间,由清江石江里徙黄塘,数传子孙繁衍,分居上小水、下小水、井村。因缺水、四处挖井,取名井村。
  上小水&&座落于黄坑东北1公里山坡下,北靠大岭山。81户,363人。[黄坑傅氏族谱]彦升后裔于宋宝庆年间,由黄坑分居。因山坑缺水,赖山溪水灌田,取名小水,后又分上、下小水。
  山背&&位于黄坑北偏东1公里山脚下。41户,221人。[傅氏族谱]彦升后裔于宋宝庆间,黄塘分居。村背山而建,故名。
  老屋&&位于黄坑西北1公里山坡下,西临蒙河。21户,105人。[桥头简氏族谱]宋仁宗年间,世昌、荣昌、瑞日三兄弟同居袁州牛栏峡。荣昌后裔牛光,于宋绍兴三十二年,从枫林迁居老港。牛光后裔永固,于明永乐八年由老港徙此。因村傍 江,上有石拱桥,村居桥头,故名。有新老屋之分。
  下小水&&座落于黄坑西北0.8公里山丘上。北靠三八水库,西南濒蒙河。54户,231人。[傅氏族谱]彦升后裔于宋宝庆年间,由黄塘分居。以村处上小水之下得名。
  钟家&&紧靠黄坑东面0.3公里山丘上。32户,151人。村侧有一泉,水流不竭,可灌田数十亩。[高 钟氏家谱]天德于宋淳化年间,由湖洲上徙居。至宋天圣年间,从高堪力迁此。
  公塘&&位于黄坑南偏东0.8公里山脚下,西南形成狭长的山谷平地,蒙河流经其间。90户,391人。[公塘谢氏族谱]九韶于元中统年间,由喻北之金里巷口迁此。分新老屋,原有8房,共用一塘之水,得名。
  竹古塘&&座落于黄坑东南1.5 公里山坑中。村侧有竹古塘水库,北有通往泉塘简易公路。12户,67人。卢姓于元天顺年间,由县城西门卢家迁此。原为公塘庄田,村建竹林塘畔,取名竹管塘,后演变为现名。
  刘港&&位于黄坑南1.2公里田畈中央。西邻蒙河。15户,66人。刘姓于南宋时,由清江铁树下迁此。村处田港之中,故名。
  洲上&&处于黄坑南偏东1公里平地上。西靠蒙河。30户,76人。[洲上龚氏族谱]基祖于明洪武年间,由清江运塘迁此。因村傍蒙河,水流冲积成洲地,故名。
  [楼山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南3.5公里山坡上,蒙河西岸,属丘陵地。辖13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305户。1392人。耕地2360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新桥乡第8保。解放初属水北区楼山乡。合作化时由6个初级社转为楼山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楼山大队。1961年属黄坑公社楼山大队。1966年并入新桥公社。1968年复为水北公社黄坑大队。1972年分出楼山大队。
  楼山&&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形似楼,故名。东傍蒙河。245户,1069人。[楼山简氏族谱]宋仁宗时,世昌、荣昌、瑞昌三兄弟,同居袁州牛栏峡。荣昌迁渝北枫林。后裔远叔于宋绍熙间,由枫林迁此。
  星涧&&紧靠楼山北偏西0.3公里,油茶山下,三面环山。29户,142人。[简氏族谱]荣昌后裔于清中叶由楼山分居。因村从楼山简家分支,故名新简家。后谐演变为星涧。
  袁家&&紧靠楼山东北0.2公里平地上,东邻蒙河。48户,182人。袁姓于清初由分宜杨桥迁此。
  [潭江大队]&&位于水北圩西南4公里,蒙河南岸,紧靠上新公路西侧,地势平坦。东北与鹄山公社接壤,西邻仁和公社,南界下村公社。辖11个生产队,4个自然村。198户,1055人。耕地1398亩。解放前夕张家、胡家、陈家属水北区水北乡,潭江属水北区岭南乡。解放初属水北区上仁乡。合作化时,由4个初级社合并为团结高级社。19578年转为水北公社团结大队。1968年并为北港大队。1957年转为水北公社团结大队。1968年并为北港大队。1979年分开为团结大队。地名普查时,因与泗溪公社团结大队重名,更名潭江大队。
  潭江&&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蒙河支流汇合处,与仁和、鹄山公社交界线上。包括温家、何家两村,共66户,356人。[潭江温氏族谱]吉祥于清康熙四十九年,由广东湖州府嘉应州(今梅县)石坑迁此。何姓于清乾隆年间由仁和穑诞西村迁上塘,后旋迁于此。以村东有江,下游有深水潭,故名。
  库溪& & 别名库溪张家。位于潭江北偏东0.8公里田畈中央,上新公路西侧,与鹄山公社交界。两村 毗屋相连。东有张家,西家、西有黎家(属鹄公社管辖)合称库溪。张家38户,217人。[蓝溪张氏族谱]明洪武四年,张益谦入赘库溪黎义昭外祖家为婿立籍。后又有张姓从下村龙坑迁入。此处水源不足,将溪水拦住,蓄水灌田,故名。
  胡家& & 别名上仁胡家。座落于潭江东偏南0.5公里山脚下。东北靠狮子山,西傍蒙河。68户,344人。[东溪胡氏族谱]宋朝时由河南开封府安城县群上村迁上。后有胡亮阳、文阳于明嘉靖二十八年,由石门(早废。今修胡家水库)迁入。
  陈家& & 建于潭江东南1公里山坡上,东北山峦耸立,南面紧靠下村公社。26户,138人。陈姓于明朝年间,从清江县新溪迁清江县王义塘。旋迁于此。
  [石上大队]& && &位于水北圩南4公里山坡下。属丘陵地,南部荒山野岭,与马洪公社交界,蒙河流贯中部,西北有乌龙过江水库,西南有梅山水库。水北至罗坊公路,沿东部边境穿过,辖28个生产队,13个自然村。758户,3572人。耕地5798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乡。解放初属水北区楼山乡。合作化时成立杨港、石上、联合3个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高峰大队。1961年划为黄坑公社。1966年属新桥公社。1968年并入水北公社石上大队。
  石上& &&&大队驻地。座落山坑内。四周石壁山,石质坚固,可作建筑用材,故名石上。91户,449人。[喻北华氏族谱]京一郎于清康熙六年,由福建于汀州迁此。
  山里&&座落于石上东北1.5公里的山坑里,故名。三面环山,西傍水北至罗坊公路。69户,330人。[杨氏族谱]元宁宗年间,云清由吉水县三村迁此。
杨港&&位于石上东北1.3公里山脚下。东邻水北罗坊公路,南靠蒙河支流。102户,470人。[杨氏族谱]明初由湖南长沙迁此。众厅有对联云:“衍派长沙绵祖德,分流港水发孙枝”。以村建大片田港中得名。
  上蓝&&建于石上北偏东0.6公里山坡上。93户,439人。[蓝氏族谱]明末,从赣州府信丰县球其坑迁此。原有两村,取名上、下蓝。(下蓝已废)。
  王塘&&座落在石上西偏北0.8公里山坡上。北靠公社林场。28户,123人。刘姓于清朝中叶,由清江黄岗分居。始居王姓,以姓和塘得名。王姓离居,刘姓迁入,仍沿原名。
  路边里&&居石上东北0.8公里平地上,东南邻简易公路。8户,42人。刘姓于元朝年间,以赣州府信丰县田心村迁此。因居大路边旁,故名。
  堆上&&建于石上东北0.7公里小丘上。北邻简易公路,南傍蒙河支流。44户,216人。李姓于唐朝年间,由吉水谷村迁此。以村建土坡上得名。
  南塘&&处于石上东2公里山坡下。西傍水北至罗坊公路,北临蒙河支流。29户,137人。[桥头简氏族谱]宋时,荣昌后裔远叔从枫林分居楼山。清朝中叶,又由楼山老屋迁此。村处塘之南,故名。
  轩港&&位于石上西南0.5公里山丘下。38户,190人。肖姓于清朝中叶,由赣州府会昌县石龙江中头村分居,以此地农田大港,依山傍水,雅名轩港。
雷家&&位于石上西南1公里油茶山下。76户,353人。[泉雪李氏族谱]三十二世映福于清康熙间,由水西泉塘、塘南分居。含江、曾、李三姓,以始居雷姓得名。又名江曾李。
  早禾陂&&建于石上西南1.5公里山脚下,西南靠梅山水库。26户,114人。[松溪董氏族谱]达竣于清乾隆年间,由广东南雄迁此。以村前水陂,足保早禾丰收得名。
  大塘下&&处于石上南1.2公里山脚下。12户,64人。[陈氏族谱]二十一世履贞于清康熙八年,由闽徙千秋岭下。二十三世斌道迁高峰,斌纂迁此。以座落地形得名。
  高峰&&座落在石上南2公里山脚下。西靠梅山水库,南邻马洪公社。141户,650人。[陈氏族谱]二十一世履贞暨子大全于清康熙八年,由闽徙千秋岭。二十三世斌道分居于此。村建高山峻岭下得名。
  院背&&位于石上西南2公里山坑内,西傍梅山水库。5户,27人。属水库管辖。[胡氏族谱]宋大中祥符间,由下村店下迁居黄富脑。至明万历间又分居于此。原有一古寺,村建于寺院之后,故名。
  芙蓉&&位于石上西南2.5公里,紧靠梅山水库。10户,62人,属梅山水库管辖。有刘、李、陈三姓。刘姓于明崇祯年间,从清江荻斜分此。李姓于明崇祯年间,由北岗官塘分此。陈姓于民初,由高峰分居。以村旁芙蓉树得名。
  [伍塘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南5公里田畈中央,蒙河下游西岸,田畴平展,溪 纵横,村舍密布,西部有公路纵贯,东南与清江县交界。辖15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431户,1990人。耕地2581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新桥乡第7保。解放初属水北黄坑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级社合并为星火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伍塘大队。1961年分开为新桥公社。1968年复并入水北公社伍塘大队。
  邹家&&大队驻地。座落平地,东傍蒙河。77户,329人。邹姓于宋末由奉新南港栎头迁此。别名伍塘邹家。
  岭背&&位于邹家北0.5公里山坡下,故名。东邻蒙河。34户,165人。[伍塘岭背邹氏族谱]应磷雍熙二年,由山东莱州迁抚州宜黄县石马郭下,生七子。仁通之后裔见甫于宋明昌年间,由高安县桂林迁居于此。
  李家&&紧靠邹家北0.3公里,蒙河西畔。46户,199人。李姓于唐朝年间,由吉水谷村家分居于堆上。至元初又分居于此。别名伍塘李家。
  傅家&&座落邹家东北0.2公里平地上,东面紧靠蒙河。98户,410人。[伍塘傅氏族谱]宋端平元年,交隆由清邑石头迁居于此。伍塘原有5门(即5村)六姓,多塘。别名伍塘傅家。
  张家&&位于邹家东南0.5公里平地上。东北靠蒙河。59户,298人。张姓于元末,由奉新赤田村迁此。因 江筑有一土坡,故名土坡张家。
  熊坑&&座落于邹家东南1.2公里田反中央。33户,136人。[土坡熊氏族谱]促仕于清顺治年间,由清江蛟湖分居。因村处山坑以姓氏取名熊坑。
  黎家&&又名头武黎家。座落于邹家东南1.2公里田畈中,与熊坑屋宇毗连。31户,148人。[黎氏族谱]宋元 年间,由递步分居于此。黎金盛,1923年生,中共党员,新余县长,县委副书记,省人大代表,宜春地区供销社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
  杨家&&又名土陂杨家。位于邹家东南1公里油茶林下。26户,146人。[土陂杨氏族谱]于沿于清顺治间,由丰城汀溪迁此。
  大路黎家&&位于邹家东南1公里田畈中央。34户,189人。[泉溪敖氏族谱]季山于宋绍兴间避乱,由临江迁花堆池,后迁陂头。至清同治间,敖姓从陂头迁入。黎姓迁走,敖姓继居仍用原名。因村前有大路通往新桥街和水北街,故名。
  鸭子里&&位于邹家西0.5公里山坡下。1973年大队农科所设此。原为水草生长茂盛之地,宜放养群鸭,故名。
  [泉塘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南6.5公里平地上。东南紧靠清江义成公社,西傍黄坑大队,北邻龙骨大队。辖11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360户,1605人,耕地3300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新桥乡第11保,解放初属水北区泉塘乡,后并为新桥乡。合作化时,由8个初级社组成桂家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泉塘大队。1961年分为黄坑公社。1966年属新桥公社。1968年合并为水北公社泉塘大队。此处原有塘九亩许,泉水不竭,故名。
  桂家&&大队驻地。座落坡下,前有泉塘。269户,1118人。桂姓于元至元年间,由浙江省乌苟巷前龙迁此。
  庙下&&位于桂家西北1分里山坡下。56户,239人。清光绪年间,由桂家分居。始居谢姓,后离居。桂姓继居,沿用原名。
  新塘&&建于桂家北1.5公里山坡下。4户,27人。清末,由泉塘老屋分居。1970年大队农科所设此,村民返泉塘居住。1981年撤消农科所,有4户村民又由泉塘迁此。因从泉塘分居,取名新塘。
  [陈家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南5公里田畈中央。地势平坦,村合密布,东与清江交界,西南部有蒙河流贯。辖17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375户,1807人。耕地2223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新桥乡第10保。解放初属水北区泉塘乡。合作化时。由5个初级社组成水东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水东大队。1961年分为黄坑公社水东大队、陈家大队。1966年属新桥公社。1968年并入水北公社陈家大队。
  陈家&&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南面紧靠蒙河。73户,403人。[陈氏族谱]陈氏祖居九江府德华县义门世家。明初,可道由高安县茹塘分居。陈鹏,江西医学院毕业,省二附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留土&&位于陈家东北0.7公里山里山脚下。178户,415人。[官板刘氏族谱]刘姓于清初,由荻斜分居。由于山涧小溪,要防水土流失,故名。
  卢家&&紧靠陈家北偏西0.3公里田畈中,西傍蒙河。13户,63人。元初,由白泉分居。
  官板&&位于陈家东北0.5公里山坡下。32户,146人。[官板刘氏族谱]成保于宋孝宗年间,由南昌灌城迁此。
  上屋&&位于陈家东1公里平地上,东北靠朱古塘水库。18户,94人。[陈氏族谱]清顺治五年,由九江府德化县迁居罗坊板桥陈家,至清嘉庆年间,分居于此。因处水东村之北,得名。
  东头&&紧靠陈家东0.3公里田畈中央,西傍蒙河。40户,192人。[陈氏族谱]可道地明初,由高安茹塘适居陈家。其子,子永分居于此。村建陈家之东,故名。
  宋家&&座落陈家东0.8公里平地上,南靠蒙河,东与清江县交界。14户,62人。宋初由南京瓦子坪、古泥坑迁此。
  水东&&座落陈家东1公里。蒙河东岸,故名。27户,156人。[水东刘氏族谱]绍远于清同治年间,由高安岭上迁此。
  何家&&位于陈家东南1.5公里。西南靠蒙河,东面紧靠清江县。113户,571人。[穑诞何氏族谱]宋开庆间,清主从穑诞东房分居丘宇。传至二十三世,于清乾隆间,由丘宇迁此。
  [上村大队]&&位于水北圩江南6.5公里山坑里,属丘陵地。南端大公岭耸立,大片荒山,村舍稀落。西部边缘有水北至罗坊公路环绕。辖21个生产队,7个自然村。465户,2331人。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新桥乡第五保。解放初属水北区上村乡。合作化时,由6个初级社成立上村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上村大队。1961年分为新桥公社。1968年上村与琴山大队合并,属水北公社。1973年复为上村大队。
  上村简家&&大队驻地。处山坡上。145户,761人。[上村简氏族谱]国呜之后裔质先于宋嘉 年间,由枫林分居于此。上片(片村名)。
  上村邹家&&位于上村简家东0.5公里。142户,685人。[邹氏族谱]宏规于宋绍熙年间,由清江县马青迁此。邹云,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省立农专教授,教导主任。景德镇林场场长。
  上潘家&&座落上村简家北1.5公里山坡下,三而环田。16户,73人。杜姓于清康熙年间,由泉塘庙下迁此。简姓天清康熙年间人楼山迁此。后有邹姓迁入。始居潘姓。
  檀树下&&位于上村简家西北1.5公里山坡上,东邻水北至罗坊公路。16户,103人。[曾氏族谱]唐元和二年,由庐陵吉阳徙云盖乡角陂大坑(即西岭)。清宣统年间迁此。以村旁檀树得名。
  西岭&&位于上村简家西北1.5公里山坡上。78户,380人。[曾氏族谱]唐元和二年,由庐陵吉阳迁此。因西傍山岭,故名。
  吴家&&紧靠上村简家南0.3公里山坡上。21户,107人。[上村简氏族谱]质先于宋嘉&&年间,由枫林迁上村简家。清嘉庆年产又迁此。以始居吴姓命名。
  [新桥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南7.5公里平地上。东有蒙河环绕,隔河与清江县相望,西南丘陵起伏。辖18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439户,2054人。耕地2058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新桥乡第一保。解放初属水北乡堎陂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社级转成星火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新桥大队。1961年分为土陂、陂头、新桥三个大队,属新桥公社管辖。1969年新桥、陂头并为新桥大队,属水北公社。由于新桥兴圩赶集,在蒙河上建桥,故名新桥。
老屋&&大队驻地。东傍蒙河。182户,828人。[泉溪敖氏族谱]致远于明洪武间,由花堆池迁居泉溪,即今陂头。因新、老区分。又名陂头老屋。敖自强:1920年生,中正大学毕业。新余中学校长、副县长、市文教局副局长,市文教局副局长、市、县政协常委,第二、三届省人民代表。敖保世:1916年生,南昌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县政协常委,第六届省人民代表。敖翼之,广东中山大学毕业,任国民党新余县党部书记长。敖文仙,号超凡,清末秀才,省议员。敖自正,1931年生,参加八一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到朝鲜抗美援朝。现任解放军第二炮兵学院教员(行政17级)。
  洋头&&位于老屋北0.5公里平地上,紧靠蒙河。59户,260人,(含新洋头里26户,117人)。[敖氏族谱]致远后裔,于清嘉庆年间,从陂头老屋分居。因村旁长有杨树,名杨河里。后演变为洋头。
  新屋&&紧靠老屋西北0.2公里田畈中。74户,282人。[敖氏族谱]致远后裔于明万历间,由老屋分居。因从老屋派出的新村,故名。
  新桥村&&位于陂头老屋东南0.5公里,蒙河西岸。东与清江义成公社交界。84户,424人。[敖氏族谱]明万历间,由花堆池分居。万历年间,由陂头、堎里、桂家倡议兴街于此。每逢阴历双日当圩,市场颇繁荣。每年请京剧班、地方花演唱数次,异常热闹解放后,以农为主,1953年停止当圩。
  上洲&&位于陂头老屋东南1.5公里山坡下。蒙河西畔,紧靠清江县。54户,256人。刘姓于清咸丰年间,由清江县义城湖迁此。以蒙河洲地得名。刘月顺,现任80310部队副参谋长。
  [昌下大队]&&位于水北圩东南8公里山坡上。属丘陵地带,东南与清江县交界。辖21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528户,2596人。耕地3879亩。解放前夕属水北区新桥乡第二保。解放初属水北区堎陂乡。合作化时,由10个初级社组成昌下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水北公社昌下大队。1961年分为新桥公社昌下大群众观点。1968年并入水北公社昌下大队。
  堎里&&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下,故名。水北至新桥简易公路经此。162户,703人(其中包括堎里新屋78户412人)[堎里敖氏族谱]季山于宋绍兴间避乱,由临江迁居花堆池。传至五世庭佐,于元至元年间,由花堆池迁此。
后数&&位于堎里西北0.3公里山坡上。131户,623人。[堎里敖氏族谱]季山传至十五世,于明宣德间,由花堆池分居于此。因建村比堎里晚,故名。
  李家&&紧接堎里东南50米山丘下。57户,284人。[喻北李氏族谱]唐大历间,由宜春白水李家迁此。以居堎里之南。又名南头李家。
  上塘&&位于堎里南偏西0.35公里山坡上。92户,436人。[西塘刘氏族谱]刘麟之子幼琅于咸淳年间,从灰埠分居于此。村西有塘,故名上塘。
  炉下&&位于堎里西南1.3公里山脚下。南与北岗公社相邻。8户,31人。刘姓于明洪武间,由清江中洲竹山分居,以兴村时,起炉打铁,得名。
  [琴山大队]&&位于水北圩南偏东8公里山坡下,属丘陵地带。东接昌下大队,西界马洪公社,南邻北岗公北,北靠上村大队,辖9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242户,1190人。解放前属水北区新桥乡第3、4保。解放初属水北区上村乡。合作化时,由3个初社转为3个初级社转为2个高级社。公社化时为水北公社琴山大队。1965年至1968年属北岗公社管辖。1969年又划归水北公社。
  琴山新屋&&大队驻地。座落琴山下。138户,658人。[琴山邓氏族谱]文辅后裔于宋德 间,由水北邓家分居。琴山,以山似琴弦而得名。
  琴山老屋&&位于琴山新屋东南1公里山脚下,村东靠公路,与北风公社交界,68户,366人。[邓氏族谱]文辅后裔于宋德&&年间,从水北邓家分居。邓秋珍,1931年参加红军二万千里长征,为师级干部。
  庙下&&位于琴山新屋东南1.2公里山坡下,南与北岗公社交界。36户,166人。[邓氏族谱]汝徙之后裔于清咸丰年间,从琴山老屋分居。因村旁有庙,故名。
  诗山&&位于水北圩东6公里,包括曾家、李家两村,属楼前大队。地域约1.5公里。因曾、李两村北有诗山,故村名前冠上“诗山”两字。
  桥头&&座落水北圩东南4公里蒙河边。包括桥头、新屋、老屋,属黄坑大队,新屋属金星大队,两村相距0.5公里都姓简。地域约1平方公里。新屋从老屋分居,西北有古老石拱桥。故名。
  上仁&&位地水北圩西南4公里。包括胡家、陈家、黎家、罗家四村。胡家、陈家属水北公社潭江大队,罗家、黎家属下村公社步桥大队。地域2平方公里,上仁是4个小村总称。初为胡家,于宋大宗年间,以讲仁义为上而得名。
  伍塘&&位于水北圩东南4.5公里。片内有邹家、傅家、李家三村。属丘陵地,地域约0.8平方公里。周围有五口池塘得名。
  土陂&&位于水北圩南面6公里,东有蒙河流经。包括张家、杨家、黎家、熊坑4村。属丘陵地,地域约1平方公里。江上筑有土陂,故名。
  陂头&&处于水北圩东南6.2公里。包括新、老两屋。东临蒙河,东南有简易公路通亲桥街,老屋是新桥大队驻地。地域约0.5平方公里。[敖氏族谱]宋绍兴间,避乱由临江迁花堆池,后过于此。因人口繁衍,以新老区分。村侧有一水陂,故名陂头。
  琴山&&位于水北街南9公里。包括琴山新屋、老屋、庙下、木港4村。木港属北岗公社。东邻水北和罗坊公社,南与北岗公社毗连,西界马洪公社。属丘陵地,约2平方公里。4村都姓邓。[邓氏族谱]明嘉靖已末年从水北迁此。因村建于琴山之麓,故名。
  水北公社农场&&座于水北圩东北3公里丘陵坡上,四面环山。有职工45人。耕地140亩,桃、李树30亩,杉林70亩。主产水稻、西瓜等。1959年始为水北公社农中。1970年为知青点。1981年转为公社农场。
  水北公社林场&&处于水北圩南4公里。属石上大队,职工9人。杉权势550亩,茶树20亩,松树200亩,以植树苗为主,建于1976年。
  水北公社畜物场&&位于水北街东9公里,属丘陵地。职工33人。耕地200亩,主要种植水稻。建于1975年。
  前进煤矿&&处于水北圩东北9公里,钱圩大队白塘村东200米处小山脚下。职工270人。1969年公社投资开采,年产煤2万吨。
  水北中学&&创办于1958年。紧靠水北圩西南0.3公里。系完全中学。教师25人,学生520人。
  钱鱼中学&&创办于1967年。系初级中学。位于钱圩之南。教师28人,学生700人。
  新桥中学&&创办于1967年。系初级中学。位于新桥村中心。教师23人,学生666人。
  水北公社农科所&&创办于1968年。位于公社驻地北偏东1.3公里,蒙河流经于此。建房23间,面积720平方米,职工16人,耕地35亩,以繁殖良种为主。已培育的水北晚稻1号、2号产量高,推广全国各地。
  水北公社农机站&&位于公社驻地北0.2公里公路东侧。厂房面积360平方米,职工215人,有汽车4车,拖拉机5台。年产值达10万元。1954年创办,前身是水北公社木业社,1973年分开成立农机站。
  水北公社电排站&&创办于1960年,位于公社驻地东面0.5公里,北靠小江石拱桥。厂房面积200平方米。职工6人。36 柴油机1台,40 发电机1台,6 电动机2台。年产值68.641元。
  水北公社机砖厂&&创办于1973年,前身是公社基建队。位于公社驻地西偏北2公里上新公路东侧。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职工23人。45马力砖机1中,截坯机1台,25 电动机2台,水泵1台,起重机1台。年产值达3万元。
  水北公社农机厂&&创办于1954年,系木业社,1973年改为农机站,1983年三易其名为农机厂。职工25人。;车床2台,钻床1台,汽车1辆。年产值7万余元。
主题帖子积分
少将, 积分 306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21 积分
少将, 积分 306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21 积分
在线时间2005 小时
我美丽的故乡
518理财中心,专业操盘,保证收益.受理交易佣金降低业务.TEL:
主题帖子积分
中将, 积分 477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252 积分
中将, 积分 477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252 积分
在线时间4354 小时
原帖由 518工作室 于
13:56 发表
我美丽的故乡
啊?真的吗?
水北男人点子多,善钻营,锐意进取,胆大心高!
主题帖子积分
中校, 积分 5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7 积分
中校, 积分 5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7 积分
在线时间63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校, 积分 69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中校, 积分 69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在线时间5867 小时
虽然不是很准确,但还是蛮全面的。
顶自己的家乡!
主题帖子积分
少将, 积分 366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25 积分
少将, 积分 366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25 积分
在线时间1758 小时
老大,弄这些东东上来做什么了,要我看吗?
今生不再等待,来世不需续缘!
主题帖子积分
士兵, 积分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士兵, 积分 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在线时间15 小时
&&看来我们的村的资料我还没你熟..
主题帖子积分
上校, 积分 93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3 积分
上校, 积分 93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3 积分
在线时间2982 小时
我是水北个,顶!
主题帖子积分
在线时间1893 小时
原帖由 小屁兜 于
14:55 发表
虽然不是很准确,但还是蛮全面的。
顶自己的家乡!
这是1986版的!
主题帖子积分
少将, 积分 221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67 积分
少将, 积分 221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67 积分
在线时间2143 小时
史料都被你找出来了!`
呵呵!&&还是第一次这么详细看我的家乡哦
给我一个姑娘,我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主题帖子积分
中将, 积分 634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591 积分
中将, 积分 634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591 积分
在线时间4391 小时
不错的啊 很全
主题帖子积分
少将, 积分 269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61 积分
少将, 积分 269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61 积分
在线时间1348 小时
哪为什么没有我们家的啊
牙黄 烟渍 牙结石 口臭 牙周炎齿贝白一盒搞定需要私聊
主题帖子积分
中校, 积分 46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47 积分
中校, 积分 46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47 积分
在线时间598 小时
资料很全面
擡頭,仰朢。 :那片,屬于[臫巳]旳兲箜。
主题帖子积分
中尉,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1 积分
中尉, 积分 5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1 积分
在线时间710 小时
评论大师奖
评论大师奖
卓越贡献奖
卓越贡献奖
优秀人才奖
优秀人才奖
爱心大使奖
爱心大使奖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社区建设奖
社区建设奖
积极进步奖
积极进步奖
创作大师奖
创作大师奖
灌水天才奖
灌水天才奖
在线活跃奖
在线活跃奖
原创先锋奖
原创先锋奖
文豪大师奖
文豪大师奖
终身荣誉奖
终身荣誉奖
优秀会员奖
优秀会员奖
默默奉献奖
默默奉献奖
建坛纪念勋章
建坛纪念勋章
幽默大师奖
幽默大师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仁兄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